校本教材作文教学论文

2022-04-19

内容摘要:教材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主要媒介,充分重视语文教材的使用,理应成为教学工作的重心和关键,是确保语文作为一门专业学科的前提。为此,我们要采取相应的策略,加强对各种信息充斥下的语文教材,进行深度挖掘,大胆突破,以期实现高考目标,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校本教材作文教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校本教材作文教学论文 篇1:

以校本课程为平台 促学校师生同发展

近两年的实践使我们充分认识到,校本美术作文课程已成为了学校、师生共同发展的平台,它对于创建学校的办学特色、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师的教育观念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校本美术作文课程是学校特色发展的载体

1.开发校本美术作文课程,提升学校的办学特色。

“以人为本,着眼发展,创建特色”是我校的办学思想。学校要发展,就必须创特色。学校要办出特色,校本课程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一直以来,重视作文教学是我校的一大优良传统,创新作文教学是我校多年来在教学改革中的一大举措。因此,我们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兴趣、需要和特长,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的课程资源,群策群力,集思广益,积极探索、研究开发了以语文学科的科学性和美术学科的艺术性结合起来的校本课程资源,形成了美术与作文“手拉手”的美术作文教学特色。这是根据低年级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及中高年级儿童由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的心理特点,为激发儿童的作文兴趣,培养儿童认真的观察力、丰富的想像力、创新的思维力而作出的一项正确决策。接着,我们以美术作文作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在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下,进一步创建了多学科渗透的美术作文校本课程。

2.开发校本美术作文课程,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

我们深知,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是当代社会发展和新时期教育发展的必然。因此,在教学改革中,我们坚定“科研兴校”的信念,在特色建设的过程中,进行了校园网站建设,建立了以校为本的教研体系和校本课程资源共享系统,对校本课程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和利用。教导处、科研室、政教处、少先队等部门统一规划,分工协作。每学期制定工作计划时,始终将美术作文特色研究作为学校工作的重心。学校的课程设置从一至六年级都增设了校本美术作文课。课程内容既关注社会,关注自然,又贴近学生生活。美术作文已不仅仅是语文老师和美术老师的专利,其他学科的老师也纷纷大胆尝试将美术作文融进自己的教学实践中。通过不断总结完善,发展创新,我们开发了听音想象美术作文、自然科学美术作文、英语美术作文、心理美术作文、漫画作文等多元化模式。为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底蕴,加强美术作文教育品牌的校园文化建设,我们开展了全校性的“大阅读行动工程”,分为:诵读工程、名著工程、读书笔记工程等。学校每学期分年级制定“学生课内外阅读方案”,定期举行“阅读经验交流会”和“阅读成果展示活动”,期末评比“阅读优秀班级”“阅读小能手”。此外,还开展了“绘画工程”和“写作素材工程”,营造了浓浓的书香文化氛围。这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

二、校本美术作文课程是学生个性发展的沃土

1.发挥校本美术作文功能,张扬学生的个性。

新课程强调,学校教育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能力、兴趣等,按自己的需要设计教学活动。校本美术作文课程的实施,就充分发挥了学校的课程资源优势,它不仅促进了学校特色的形成,也为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和谐发展,提供一个广阔的天地。学生不仅可以学到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还可以参与课程的活动设计。在课堂上,作文教学内容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写人、记事、写景、状物,而是在关注社会、时势、科学、重大节日中开发作文课程资源,从发展学生的兴趣、想象入手,鼓励他们大胆去创作。在校本作文课程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始终给学生创造适合他们发展的环境和舞台,利用学校的每一块阵地,为他们展示自己的作文才华:作文长廊——风景独好,学校开辟了一条作文长廊,定期展示学生的优秀作文;作文园地——天天看得见,在班级里,我们总能看到各具特色的作文园地、作文角,这是每个班级自己的作文宣传阵地;《小蜜蜂报》——学生自己的刊物,是美术作文的百花园,更是孩子们展示文学才华的好舞台,因为他们不仅有机会发表作文,还担当了小主编和小美编,体验了成功的快乐。就这样,由学生创作的充满个性的《美术作文》和《漫画作文集》等一本一本地诞生了。实践证明,美术作文不仅满足了孩子的表达欲望,同时在表达中使他们的个性得以充分发展。每一篇文章都是孩子们个性独特感受、体验的结晶,这其中包含着作者的独创,也充分展示了个性化习作训练所带来的作文教学的创新成果。

2.利用校本美术作文资源,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美术作文不仅是张扬学生个性的舞台,也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内动力、催化剂。我校校本美术作文课程的一个重要取向,就是消除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学生与家长、知识与实践之间的隔阂或对立,打通它们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丰富多样性,提高学生的实际生活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合作能力,锻炼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这是因为,美术作文课程加强了学生的社会实践。通过布置、组织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学生走出了教室这一小小空间,到了社会的大课堂中去,将各学科课本知识理论融会贯通地运用到实践中。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同学段的学生所体现出的创造性思维各不相同,低年级的添画编童话、画动物编童话使孩子们兴趣盎然,思维活跃,想说爱说;中年段的赏音乐绘画作文、画环保故事作文激发了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和创作欲望;高年段的漫画作文、科幻作文更是奇思妙想,展现了无限遐想的空间。实践证明,有效地开发和利用美术作文的课程资源,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校本美术作文课程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

1.坚持课程开发与教师成长共发展。

从当前我国课程改革的趋势来看,教材不应该也越来越不可能成为唯一的课程资源,更不能等同于课程本身。我们只能说,教材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对于教师来说,课程实施更多的应该是如何更好地“用教材”,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人教版语文教材第12册第一单元习作训练是“看华君武的漫画《假文盲》写作文,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漫画写作文”。我们对教材进行了再创造,围绕“讲公德”这一主题,鼓励学生自己创作漫画写作文。这不仅避免了千篇一律,还开拓了学生视野,展示了个性,使学生的作文更能表达真情实感。因此,校本作文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对教师提出了极具挑战性的问题。教师不仅应对课程资源进行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而且应对自身这一重要的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和有效利用。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学校教师具有极大的智慧潜能,是一个亟待开发的巨大宝库。许多教师在自身以外的课程资源极其紧缺的情况下,“化腐朽为神奇”,实现了课程资源价值的“超水平”发挥。我们欣慰地看到,在校本课程开发的同时,教师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2.利用校本课程为教师的发展架设平台。

的确,美术作文校本课程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架设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不仅可以使教师形成课程意识与能力,还可以开阔教师的教育视野,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从而更好地发挥教师的创造性智慧,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教师专业水平、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使每一位教师都人尽其才。为了在特色中求创新,教师们刻苦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学习、研讨新思想、新理念;学校定期开展教师基本功培训,举办美术作文经验交流会、研讨会以及赛课、评课、教学反思活动。教师们都自觉地、主动地把新理念创造性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先要学会做到。为此,我们在教师中开展了校本教材培训、绘画基本功培训、写下水文比赛、大阅读工程行动,在浓郁的美术作文校本课程研究氛围中,教师的综合素质及教学能力、水平不断提高。

总之,多学科渗透的美术作文校本课程的开发的确为学校特色发展、学生个性发展以及教师专业成长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实践证明:有了校本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课程改革设想才能变成实际教育成果。然而,课改路漫漫,校本课程研究方兴未艾,我们将不断探索,挖掘更大的潜能,把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作者:庞 绯

校本教材作文教学论文 篇2:

浅谈核心素养下的高中语文教学

内容摘要:教材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主要媒介,充分重视语文教材的使用,理应成为教学工作的重心和关键,是确保语文作为一门专业学科的前提。为此,我们要采取相应的策略,加强对各种信息充斥下的语文教材,进行深度挖掘,大胆突破,以期实现高考目标,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材 高考 相應策略 素养提升

充分认识高中语文教材的重要性,挖掘教材的内涵,是当前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语文教学必须要重新重视的问题。长期以来,语文学科尽管在高考中占据相当高的分值,但由于其特殊性,现实中的高中语文学科常常处于被边缘化的趋势。对高中语文教材的如何合理使用,越来越成为广大教师在教学实际活动中的一种困惑。

一.重视高中语文教材使用的现实意义

当下,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知识的传播和更新迅捷而频繁。语文这门学科,尤其是高中语文,在教材的使用上,存在着浅显化、碎片化、盲目化等教学现象。对此,充分认识重视高中语文教材的使用,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现实意义。

一是符合高考选拔人才的需要。高考始终是高中各学科教与学的风向标,高中语文学科的教学离不开高考的指向。高考语文试卷内容形式看似在语文教材上找不到,事实是考查的知识结构均来源于教材,是教材的转化和拓展。例如,2018年全国I卷II卷的17-19题,把修改病句、补全句子和成语辨析放在综合的文段中进行考查,是一种新的题型。客观的讲,这种题型和以往的语言文字运用题相比,考查难度相对容易些。但是,很多考生在遇到这三道题时明显不适应,重要的原因在于平时的题海战术中没遇见过。如果在平时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品味语言文字的能力,一切都应迎刃而解。何况,人教版教材中还有专门的语言文字选修教材。再如,当年文言断句题型考查刚出现时,也曾出现过类似情况。为什么会这样?究其原因,重要的一点就是对教材不够重视,使得教材在使用上浅显化,没能真正让学生把握教材中知识体系,学生素养没能切实地提升。

新版高中语文教材主编温儒敏教授在谈到未来高考语文命题时,指出未来语文试卷将越来越注重阅读量、越来越注重阅读速度,命题所依赖的材料范围也将大大拓展。浅显的教材使用和大量的题海战术,只能让语文越教越迷茫。上海复旦大学刘大为教授在作《语感和思维》的报告时,就提出一种看法:“传统语感培养在于量的积累”,但“量多未必是好事”。当然,高考语文试题在命制时,须严格遵循考试大纲,要立足于时代特征,体现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和时代精神;与其同时,命题又尽量保持与往年的衔接照应,以体现稳中求新、稳中求变的原则。可见,高考选拔人才是科学规范的,语文学科考查虽然不是书上的照搬,但其根源还是在于教材,重视教材,研读教材才是根本。

二是顺应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及未来发展的需要。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而高中语文教材,正是优秀传统文化的汇编,收集的是名家名篇,句句都经过斟酌,篇篇都是经典。所以,高中语文教材本身,就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最直接、最有效的载体。

根据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大中小学教材建设的意见》(2016),语文学科被明确认定为“意识形态属性较强的学科”,关系着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重视语文教材,长远来讲关系到学生的未来发展。

三是改变当下高中语文教学误区的需要。语文教学改革给高中语文教学带来许多新的理念和新的教学方法,丰富了教学的内容和手段;但是,改革也带来了高中语文教学的多变性和复杂性,使得许多教师走入了新的教学误区。常常有老师感慨:“高中语文教多与教少一个样,教快与教慢一个样,教与不教一个样。”这“一个样”看似对高中语文教学把握的通透,事实上恰恰显示出了很多老师对高中语文学科专业性的模糊认识,在教学中首先缺乏的对学科专业性质的深入思考,盲目从众;或者说在语文改革的大背景下,有些人利用网络上碎片化的教学快餐,一味地追潮流追个性,没能对教材的系统把握和对象宏观的指导,从而失去高中语文教学有效学习知识的真谛。

高中语文教学,应是立足在教材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教学文本,灵活处理和运用教材,进行拓展和深化。教材不仅是课程标准的代言人,更是集中了众多专家学者的专业智慧和学科水平。因此,重视语文教材,就是要充分利用众多专家学者的学科精华和集体智慧,就是要努力改变教师脱离课本盲目试验的教学误区,更是要避免语文在高中学科中成为“鸡肋“的结果。

二.重视高中语文教材使用应采取的有关策略

教材,是语文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依据。那么,如何重视教材的使用呢?以人教版这套教材为例,它包含了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两个部分内容,还有与之相配套的语文读本以及相对应的辅导材料。如果每篇都教,无论是内容还是时间显然都是不现实的。新版的部编教材同样也应如此。那是不是像以往某些学校同仁所探索过的,抛弃教材,自编校本篇目,进行语文教学呢?显然也不可取。

下面先分享一个教学案例: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是人教版选修教材一篇自主赏析文章,篇幅不长,文言知识点清晰,文章内容贴近生活。考虑到学生的学情后,我的同事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有目标的设置了两个延展性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将已学过的必修教材中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和本篇课文进行对比,让学生深切地体会:同是宴会在同作者的笔下所流露出对生命观和精神面貌认识的差异。第二个问题围绕本篇和其前一篇散文《论语·侍坐》进行比较,问题就本篇的桃花园里宴会场景和孔子所”与点”的“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场面展开异同赏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儒家文化的内在精神,探讨盛唐是否是孔子所向往的大同理想世界,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对当下新时代的认识和期待。

课后的学科研讨中,大家充分给予了这节课的肯定,特别就教学中这两个问题的设置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一种声音认为,设置两个拓展相互比较的问题,是否有重复、拖沓之嫌呢?何况,第一个问题就是教材上的练习,完全可以放在课后处理;一种声音则认为,教学者设置这两个问题,比较层级渐次加深,引导学生对教材进行横向纵向比较,使得语文知识学习能够融会贯通,这就是我们通常要求对学生的能力培养。这次討论,在学科会议之后仍在延续。

针对于此,想强调的是两种声音共同的前提,都是充分认识到重视教材的使用,即对教材进行有效把握,有重点、有选择性来教学。而争论焦点在于我们怎么样重视教材使用,这恰恰就需要我们采取相关的应对策略。

第一步,统筹全局,研读教材编排的意图。作为高中语文教材的教学者,我们在实施有效的教学之前,首先须要做到对语文教材的全局把握,认真研读教材,不必要每篇都教导给学生,但不代表教师自身对每篇内容可以不熟悉,必须做到对教材如数家珍、心中有数,并且能够使教材中的知识能够形成必要联系,构成一个有效的知识整体。这一过程,我们可称之为重视语文教材使用的整体策略。魏书生曾创立的“语文知识树”,把初中语文教材归纳成4部分22项131个知识点,应是这种统筹全局的整体策略的一种表现。

第二步,合理调配,建立任务群式的学习规划。这一步可称为重视教材使用的活动化策略,主要通过教学者自身的学习,通过思考探究、实践体验、选择不同的切入点等形式,对教材知识进行有效的规划,建立其有类别的学习任务群。在人教版教材中,就设置了小说单元、诗歌单元、论说类文章单元等,它们广义上都属于学习任务群;在部编的新教材中,根据课程内容更是明确的设置当代文化、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等18个学习任务群。而作为面对学生的具体施教者,严格的来讲,除了对已有的任务群的把握之外,我们更需要根据实践情况,通过教学前的活动,对具体知识点进行更细致、更灵活的规划,形成的贴合实际的、更专业更精密化的学习任务群。

第三步,联系实践,开展利用教材对学生的深度教学。对教材的重视,其最终目的就是实现对学生的语文教学,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从教师的角度讲,有深度的教学指的是教师对教材钻得深、研得透的教学。教师一定要细读、深读教材,读出教材的深意和内涵,读出自己的个性和智慧,这是深度教学的基础。从学生的角度讲,有深度的教学就是让学生进行深度思维的教学。通过教学,能够使学生在学习教材的知识内容时,不会停留在对教材的表面的结论和说明的表述上,而是进一步深入进去,挖掘和揭示这些表面结论和说明产生于形成的思维过程,并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的思维深入到知识的发现或再发现的过程中去。这一步称之为深度教学策略。有必要强调的是,深度教学策略要求教师把教材钻得深、研得透的目的不是要在教学中讲得深、讲得透,而是引导学生如何学得深、学得透,即理解深刻、感悟透彻。因此,不能把深度教学简单理解为教学的内容的深度和难度,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深度和高度。北师大刘美凤教授在《深度学习语境下教学模式与教学系统设计》的讲座时,罗列了支架式教学法、认知学徒式教学法、基于资源的学习法、基于问题的学习法、基于项目的学习法、随机进入学习法、分布式学习法、案例教学法、翻转课堂以及传统教授法等十种教学模式,指出深度学习语境下这些模式都有优缺点,重要在于如何对教材进行信息加工、并构建自己知识能力的过程。这从一个角度提醒我们,深度教学不排除某一种教学模式,既重视传统手段,也利用现代技术,深度教学的过程,在于教学的高效,在于学生能力和品格的提升。

三.努力实现对教材使用的突破,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围绕着教材,无论是来自网络还是现实,都有着各种各样的丰富的辅导资料。对于语文教学者,一定要善于挑选,合理利用,切不可简单浅显地移用。否则,只会让高中语文在各学科中自动走向边缘化。具体到实际操作中,重视高中语文教材的使用,需要教师在对教材把握基础上,进行大胆创新和试验,推动学生对语文关注和热爱。

笔者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努力通过教学试验来推动学生对教材关注,下面列举两例,就是对教材使用上的突破和尝试。

(一)自主课堂开展的尝试

为了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和检测对诗歌深度学习的能力,我把课堂交给学生,于是安排了学生走上讲台开展自主合作课堂的教学。

课堂前准备:布置任务,把推荐作品的诗歌按照篇目分成几个学习小组,由专人负责进行所选诗歌的信息的收集、内容的研读、知识点的归纳以及形成文字要点。

课堂的过程:

1.分版块由小组派代表板书各自诗歌赏析要点或关键词。

2.由小组指定成员展示成果,带领大家学习,包括诵读、名句赏析、情感手法的运用以及相关内容的补充。

3.学生根据内容形式的学习进行点评。

4.各组自我修正、归纳和补充。

5.总结。

展示过程的亮点:学生特点能被突出,如朗诵能力、绘画水平一一展现。记得一个组在展示杜甫的《旅夜抒怀》时,竟画了一幅极具意境“洞庭孤舟“的素描作品。

自主课堂效果:学习主动性明显增强,课堂参与率明显提升,能力有明显进步,对诗歌学习热爱程度明显增加。

自主课堂不足:过程简短,展示相对仓促,对存在问题不能全部及时指正。

(二)高考复习过程中学生能力的展示

在高考复习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对教材中文言词汇的复习教学,引导学生掌握文言词汇和特殊句式,其中一个尝试,就是用文言文写作。下面展示两篇学生习作。

学生作品一:某日,饭罢,吾与母欲游于公园。路逢一老妇,觑吾二人良久,曰:“其为汝孙邪?“母大怒,念其年老,不理而去。既去,问乎吾,”吾真老也与?“吾曰:”汝焉老哉?年轻也。“母尚疑之。翌日,一夫妇与途复遇老妇,老太亦久视,曰:”其为汝子邪?“其亦大怒,疾步去。乃闻外人道,夫老妇其为疯傻之人也。(《老妇》)

学生作品二:是日,吾与家父于市中购物。一人瘦弱飘飘忽,与吾比,无言对之。吾仰俯不语,执手中食朝家中走。父惑,曰:“汝何沮?”吾曰:“今日始,食二餐,勿劝。”曰:“汝欲减肥,吾视汝身姿尚可,何此为?”曰:“无人解我伤,悲也。“即东去。是日,至饿时,吾则床上,以被裹腹。(《减肥记》)

以上两则学生的作品是其中写的较好的作文,通过在班级展示,使得学生认识到文言文学习的乐趣;同时,也随机展示了一些文言用法不当的文章,及时共同讨论修改,促进了对文言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在后来的文言写作,很多同学主动去积累文言词汇和语法,推动了文言文的有效学习。

四.结语

教材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主要媒介,充分重视语文教材的使用,理应成为教学工作的重心和关键,是确保语文作为一门专业学科的前提。我们提倡语文的课堂是“合乎道,合乎德”的道德课堂,是熔铸成长过程的生命课堂,是提升能力和品质的幸福课堂。但无论如何,其课堂的基础就是切实地重视教材的使用。

参考文献

1.《高考文科试题分析》(2019年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3.余文森著《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4.张秀主编《高效课堂的34个细节》,天津教育出版社,2018.

5.高茂军等主编《核心素养引领下的课堂教学革新》,2018.

(作者单位:安徽省无为县第一中学)

作者:陈凯

校本教材作文教学论文 篇3:

立足校本优化作文教学途径

【摘要】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立足校本,优化作文教学”是城区学校作文教学改革的根本所在。我们只有从实际出发,根据孩子的特点,指导他们把生活实践、乡土题材与阅读和写作知识紧密联系起来,才能促使他们形成技能技巧,逐渐地爱写作文、会写作文、写好作文。

【关键词】立足校本;优化作文教学;途径;激发;写作兴趣;发掘作文素材;指导;写作方法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一直以来受到广大语文教师和专家们的关注。下面就如何立足校本,优化作文教学途径略抒己见,意在抛砖引玉。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兴趣对于作文来说至关重要,没有兴趣就谈不上作文。因此,教师要寻找各种机会,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创设作文情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1.举办各种学习竞赛活动,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教训;2.引导学生接触自然,走上社会,感受大自然的美,明辨人和事的美、丑、善、恶;3.引导学生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和社会劳动,让学生体验到活动的乐趣、劳动的艰辛和快乐。比如写《一次活动》,写作之前,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趣的活动。如:参观工厂、游览名胜古迹、举行跳绳和拔河比赛等。写作时,先在班上进行口头训练,鼓励学生人人参与,把活动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说出来,让他们无拘无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在此基础上进行书面训练,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作文,写作兴趣随之而来。

二、多渠道帮助学生发掘作文素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小学生之所以害怕作文,是因为他们头脑空空,无物可写,即使东拼西凑,写出来的文章也是空话连篇,缺乏真情实感。因此,语文教师要从多方面多渠道来帮助学生发掘作文素材。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为发掘素材打基础。俗话说“处处留心皆学问。”观察是小学生作文的第一步,观察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小学生素质的重要内容。一般来说,对小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是有规律可循的,如对景物的观察,应该把景物置于特定的事物背景中,着重对其整体和局部、形状大小、差异对比进行有序观察,找出其独有的特点来;对人物的观察,应着重对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进行仔细观察,发现其与众不同、充满闪光点的性格特征和行为习惯;对某一静物的观察,应从其结构入手,把握其形状、大小,揭示其作用或用途。在观察前要给学生讲清楚观察的目的,重点了解什么,让学生心中有数。其次要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全面地去把握事物。如教给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的方法(从上到下、由前至后、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让学生有重点、有主次地观察。在观察的同时,教师要适时地启发、引导和讲解。

2.开展有意义的活动,给学生创造素材。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小学生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对所有的事都想参与,对所有的物都想了解,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我们可以把作文教学和开展有意义的活动联系起来,给学生创造作文的素材。如按课文内容编排演出小品,举办演讲比赛、参观等,不但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乐趣,同时学生亲身经历活动的全过程,有着自己独特的感受,这些都为学生的习作提供了大量的写作素材。

如要求学生写自己喜欢的动物,写作前可组织学生或要求家长带领学生去动物园,仔细观察自己喜欢的动物,学生写出的作文就会生动活泼,否则学生只能借助自己对动物的肤浅认识,凭着自己的想象写出来,这样的作文就流于空泛了。再如,要学生写《一次有趣的手工课》,可让学生先准备材料,然后统一安排时间在课堂上做,有的人做飞机,有的人做船,有的人做房子,有的人做花篮。在总结时,要让学生评选出做得最好的一个来,大家说好在什么地方,作者要说自己做的过程和感受。这样学生就知道在写这节手工课时着重写什么,怎么写,加上每个人做的物品不一样,感受也各有不同,这样每个人的作文就不会空洞平淡,千篇一律了。

3.鼓励学生热爱生活,在生活中寻找素材。生活是发现的源泉,是创作的基础。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生活中处处存在动人之处,对学生而言,作文素材俯首即拾。因此作文教学不应局限于教材,局限于课堂,教师应鼓励学生热爱生活,处处留心。美丽的大自然、改革开放给家乡带来的可喜变化、学校丰富多彩的活动、家庭的琐事,都是写作的素材,事无大小好坏,只要写得明白、真切就可以。在指导学生对作文素材进行提炼时,要让学生明确如何去把握作文素材中最珍贵的东西,这样学生不但能把作文写得真实感人,还能培养正确的人生观。

如有一个学生写在县文化广场举行的为四川大地震灾区的人民捐献爱心的现场,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拄着拐杖来捐款,一位年轻的妈妈抱着婴儿来捐款捐衣物。二者的动作、神态以及现场人们的语言、神态都描写得淋漓尽致,而且还真实地写出了自己当时的感受——感动、惭愧。还有一个学生写母亲长年照顾偏瘫卧床的奶奶,看见妈妈白天忙打工挣钱,晚上忙家务,还要给奶奶洗澡洗衣,端屎端尿。自己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于是抢着做家务,帮着照顾奶奶,奶奶的高兴、妈妈的欣慰、邻居的夸奖、自己的快乐,都描写得非常真实感人。这样的学生由于热爱生活,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不仅作文写得好,而且是个品质优秀的人。

4.坚持写日记,在日记中积累素材。写日记能畅所欲言,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这种练笔形式不但能让学生“愉快地倾吐”,而且能为作文积累素材。因此我们应引导学生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鼓励学生坚持写日记。如学校或班级开展的各项活动、某种自然景观的变化、周围发生的重大事件等,都应随时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并在自己的日记中得到反映。还可以鼓励学生把自己每天所经历的事、在家里、在学校或上学路上遇到的事都记录下来。在指导学生写日记的时候,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写进去,通过长期训练,学生不但懂得细心地去观察周围的人和事,而且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领悟了生活中的真与美。写日记为作文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和丰富的语言材料,学生写作时就能够信手拈来,下笔成文。

三、在作文课中指导学生运用写作方法

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掌握了扎实的写作基本功,教师还要在作文课中指导他们用好用活,他们才能写出好的作文来。

1.审题立意。我们现在使用的小学语文教材,无论是哪个版本,都充分体现了灵活性和开放性,单元作文都没有命题作文,而只有作文要求。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审题立意的时候,不能统得过死,也不能讲得太细,而应该引导他们自己说说可以写什么,定什么题目,什么体材,运用什么人称,表达什么中心思想。学生说得不准确或不到位的地方,老师可以纠正补充。

2.拟写提纲。提纲是作文的骨架和蓝图。有了提纲,学生写作就能成竹于胸,因此,在审题和构思之后,教师应引导学生拟写提纲。提纲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文章表达怎样的主题;怎样开头怎样结尾;各个段落写什么,哪些详写,哪些略写;怎样过渡等等。写好提纲后还应讨论修改。

3.拟稿行文。拟写好提纲之后,拟稿行文就顺理成章了,但是作文能否生动感人,就要看学生谴词造句和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如何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给予适当的指点。

4.修改定稿。好的文章都是改出来的,小学生作文更是如此。因此,当学生拟好作文草稿后,教师应当要求他们修改锤炼,可以这样修改:首先把全文读一两遍,看看整体上是否有毛病;其次仔细研读,看看是否有病句或用词不够好;最后请别人帮忙读一读,看看是否有不妥之处。只有经过这样反复检查修改后,作文才能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综上所述“立足校本,优化作文教学”是城区学校作文教学改革的根本所在。我们只有从实际出发,根据孩子的特点,帮助他们养成留心观察、注意积累、勤于练笔、乐于交流等良好习惯,指导他们把生活实践、乡土题材与阅读和写作知识紧密联系起来,才能促使他们形成技能技巧,逐渐地爱写作文、会写作文、写好作文。

参考文献:

[1]略谈小学生作文素养的形成.河池教研,1999-04:9.

[2]浅议小学生作文素材的发掘途径.河池教研,2005-06:17.

作者:何忠梅

上一篇:电气设备电力工程论文下一篇:电力工程档案管理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