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信息通信网络论文

2022-07-03

摘要:通过分析低碳环境下的教师阅读行为,进一步加强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建设,探讨面向教师的数字化阅读服务。关键词:低碳环境数字化阅读信息服务随着数字化、网络化的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浪潮进一步向深度和广度蓬勃发展,形成了现代信息社会,资讯空前发达,信息媒介处于立体多元状态。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体化信息通信网络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一体化信息通信网络论文 篇1:

试论电力信息通信网络一体化的问题及措施

摘 要: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使得电力能源逐渐成为生产生活中的基础能源,电力能源的需求水平不断提升, 电力信息通信网络一体化是电力工程信息通信信息业务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信息通信结合网络技术后的必然发展要求。在该种模式中,电力企业会对监控工作、资源管理和安全管理工作进行统一调控,使电力信息通信管理更加方便。如此信息系统故障和系统维修等工作也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网络一体化后的电力信息通信能对平台和系统进行分区管理,进而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关键词:电力工程 信息通信网络一体化 问题 措施

信息通信网络一体化建设中,难免会遇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涉及到很多方面,比如资源管理方面,主要指其管理过程没有统一标准,另外在网络层级以及系统终端网络覆盖等方面也存在问题,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本文主要针对电力信息通信网络一体化的问题及措施进行分析。

一、信息通信网络一体化的概念和特征

所谓的信息通信网络一体化,实际上就是在积极贯彻市县一体化信息运行维护准则前提下,针对特定信息通信监管体系、日常运行维护方式、界面功能以及差异性业务内容等予以系统性调试,进一步衍生出集合市级企业与不同属地运维部门且高效率一体化信息通信运维管理体系的行为过程。换句话说,就是遵循集中性调控和分区运行维护等标准,进行信息通信运维体系功能体系、组织机理、管理模式和业务工序流程等逐步优化处理,最终确保可以集中性监管和协同性调试市县信息通信系统。随着时代的进步,这部分运行维护管理模式开始呈现出融合和高度集中性发展,偏重于满足感知需求,大力进行运维外包处理的趋势。如此不仅能够逐步有机提升整个信息通信的精细化运维管理水平,而且能够深入满足客户的服务需求。

二、电力信息通信网络一体化问题

2.1 电力信息通信网络资源管理无统一标准

在信息通信网络一体化模式中,要求所有信息之间都能实现融合,以加大信息资源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资源管理需要建立模型,该模型的利用会使信息通信具有统一标准,如此便可以实现有效融合。但在实际中,一体化模型应用效果比较差,因为其存在构建局限,将其应用在资源管理中,综合资源管理效率低,甚至会对信息安全性造成威胁。要改善这种现状,还需要对网络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并加大信息网络的运营维护力度。

2.2 网络层级过多

一体化的通信网络架构层级多,结构复杂,主要采取分层管理方式,这都造成了通信网络一体化建设难题。某一层级的信息业务在通过另一层级时,只有转化为统一模式,才会通过该层级,完成信息业务,在转化的过程中,另一层级必定会制造很多关卡,对信息进行验证。层级越多,关卡越多,信息通信效率会降低。

2.3 电力系统终端网络覆盖范围小

现阶段,电力企业信息通信网络一体化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电力系统终端通信接入网络覆盖率低下的问题, 这就导致宽带或网络电话、网络视频、系统信息数据等与智能化与自动化配电业务的接入难以满足实际需求。

2.4 信息数据化效率低下

在 IP 业务中,会利用数据网络技术来构建业务发展完成平台,数据化程度越高,信息业务完成效果越佳。虽然在通信网络一体化中应用了数据信息,但其分配方式还处于动态,相关的宽带也无法实现动态分配,这完全不符合信息业务运行要求。

三、电力信息通信网络一体化问题解决措施

3.1 转化资源模型

构建比较完善的资源模型,可实现资源统一管理。在转化资源模型中,要以通信资源类别和相关规则为参考,以满足信息业务要求为目的。该模型涉及到两个层次,物理层和电力业务层。在正式构建模型中,相关人员还要收集电力企业通信业务的相关资料,对电力系统运行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解,进而使模型更加完善,使其在应用中不会出现缺陷。资源模型在应用中,还要对电力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监督和总结。

3.2 电力综合业务接入网络通信网架构

网络层级过多和网络结构有很大关系,所以要解决此问题,还要从网络结构方面入手,解决措施是:在电力综合业务中接入网络通信架构。接入网络主要有两种,分别是10KV 和 0.4KV,相关人员要将其准确计入到相关位置处。接入网络架构的业务涉及面很广,包括自动化配电系统、电力用户服务等。在接入过程中,需要用到多种形式的光纤技术,使业务的呈现形式更多元化,使一体化的通信网络应用效果更佳,使其处理的信息业务量更多。

3.3 综合数据检测

电力通信网络只有覆盖更多的范围,相关的数据检测系统和传感器对数据的感应、检测才更加全面精确。但两种设备的应用范围变广后,相关的控制程序运行起来会比较费力,信息监测准确性会受到影响。所以还要对该系统设备进行优化,使其控制效果增大,能适应更多的工作量,如此每个层次或环节的信息检测等工作便可顺利完成。另外在系统优化中,要实现综合数据检测,这需要对数据进行融合,主要利用监控技术和设备编码标识引入技术等完成。

3.4 利用预警设施

电力企业信息通信一体化网络的构建与运维, 还需要配置预警设备。 一体化网络中的设备网管子系统是以网络形式在每一个机房分布的, 这种分布方式有助于及时有效地发现系统故障,以便于采取有效的手段与措施加以处理与解决。 而电力企业现有网络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与一体化网络的运行效果, 无法满足一体化统筹与合理评估信息通信一体化网络的需要,针对这种问题,就需要电力企业信息通信一体化网络的检修人员,通过系统接口应用、分析预警信息的相关性以及预警监测机制三个角度着手,对问题加以全面分析,通过模拟代理的方式科学处理系统条码, 并在满足预警系统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合理构建联通体系,科学管理填充内容,以便于更好地确定管理地点,确保电力信息通信系统的安全性。

四 结语

电力信息通信网络一体化中的问题必须得到有效解决,一体化结构和模式才会得到发展健全,相关人员还要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并结合实践经验予以完善,提升我国电力企业信息通信质量,为电力企业赢得更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提供条件。

参考文献:

[1]许振飞 , 张梅 , 许崇志 , 夏欢 , 柯望 . 电力企业信息通信网络一体化存在的问题及措施研究 [J]. 通讯世界 ,2017(21):209-210.

[2]智雨 , 李刚 , 彭博 . 浅析电力信息通信一体化运维体系 [J]. 通讯世界 ,2016(09):78.

[3]李维维 , 李晓雄 . 电力企业信息通信网络一体化存在的问题分析 [J].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5(19):47.

[4] 王成龙 . 市县供电企業信息通信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J]. 国网技术学院学报,2017,11(2):88-95.

作者:杨林

一体化信息通信网络论文 篇2:

低碳环境下的教师数字化阅读服务

摘 要:通过分析低碳环境下的教师阅读行为,进一步加强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建设,探讨面向教师的数字化阅读服务。

关键词:低碳环境 数字化阅读 信息服务

随着数字化、网络化的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浪潮进一步向深度和广度蓬勃发展,形成了现代信息社会,资讯空前发达,信息媒介处于立体多元状态。电子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相结合,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信息网络环境。新技术和高科技的介入,推动图书馆领域的重大变革,使高校图书馆传统的管理思想、服务职能、工作方式、读者需求、文献类型等发生了重大变化。互联网推动了电子阅读的进程,依赖电子设备或网络技术的低碳阅读已经成为今后的用户方向,也必将引领图书馆逐步实现低碳阅读的转型。随之教师的阅读行为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阅读场所不再局限于图书馆舍之内,阅读对象也由传统的纸质文献变为可通过网络或其他通讯方式进行。通过上网,教师不仅可以拥有本校图书馆的资源,也可以拥有众多图书馆的资源,包括国内外大学图书馆的资源。这种阅读行为的变化,给高校教师更大的阅读空间和更多的选择余地,从而可以获得更有价值、更新的信息,更有利于高校的教学、科研、学习。为此,在低碳环境下对教师阅读行为分析,进一步加强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建设,探讨面向教师的数字化阅读服务。

1 教师阅读行为[1]

1.1 传统图书馆环境下教师阅读行为

在传统图书馆,图书馆的馆藏主要以纸质文献为主,馆藏体系较为单一,教师阅读的主要材料是印刷型的,内容以文字或静态的、图片为主,并要求教师进行顺序、线性阅览和检索,阅读对象较为单纯,获取信息的途径较为狭窄。教师获取文献首先必须亲身到图书馆通过查询馆藏目录,或其他检索工具获取书目信息,再找相关的原始文献,这种以手工操作为主,封闭式的获取信息的方式是低效率的,已不能满足教师的要求。

1.2 低碳环境下教师阅读行为[2]

低碳环境是指在计算机和通讯技术相结合的基础上构建的宽带、高速、综合、广域型数字式电信网络。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方式。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学习、工作与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给图书馆的发展也带来了契机,存储丰富而系统的电子文献正以崭新的姿态呈现在教师面前,它潜移默化地影响并改变教师的阅读行为。

1.2.1 教师阅读方式的改变

低碳环境下教师的阅读方式是开放型的网上阅读。首先文献资源的形式发生了变化,传统的文献资源形式是以纸质为载体,通常稱为纸质文献。随着电子技术的兴起和发展,电子读物应运而生,从录像带、光盘、电子图书等成为新型的文献资源的载体形式,这种形式在提供信息查询的便捷性,信息扫描的快速性,信息积累的丰富性等方面,比纸质文献更有优势。其次是文献查询和阅览设施的变化,主要是查询和阅览电子读物的相关设备,其中涉及的是声像阅览设备、电子阅览设备、网络条件设施等。教师可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3G网络技术,依靠超文本和非线性方式进行广泛阅读。这样,充分拓开教师阅读的视域,教师便有了更多阅读主动性,更高的阅读选择性,更灵巧方便的阅读方式。

1.2.2 教师阅读不受时空、地点的限制

在低碳环境下,教师不仅在图书馆阅读文献,而且在自己家中或办公室以及任何配备网络的场所能阅读,还可通过手机阅读。在互联网,教师可以在任何地方获取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并实现图书馆资源共享。

1.2.3 教师阅读内容的多样化

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电子出版物迅猛发展,图书馆的文献结构和服务方式发生急剧的变化。信息形式多样,网上信息资源有文本、图像、音频、软件、数据库等多样形式。网上信息资源的内容广泛,有学术信息、商业信息、政府信息和个人信息等。网上文献信息资源的种类齐全,有图书、期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专利和标准等,为教师阅读提供了较大空间,教师可根据自己喜好选择阅读内容。

1.2.4 教师阅读需求高效化

教师是教学、科研的主要力量,教师阅读的共性是对高质量文献信息资源的需求,其显著特点是要精、博、快,强调文献信息资源的新颖性、实效性、有效性。在低碳环境下,网络信息资源是以磁介质、光介质和各类通讯介质存储,并通过网络进行传递的信息内容集合,信息量丰富巨大,信息高速传输,满足教师特色网上信息化知识服务。

2 教师的信息素养[3]

教师的信息素养是指教师利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快速高效地获取信息,熟练正确地评价信息和精确创造性地使用信息的综合能力。

2.1 教师信息素养再提高

知识经济时代使得教学科研的有效与教师的信息利用能力密切相关,教师的信息素养将成为知识创造和科研创新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学科研创新的超前性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超前的信息意识,具有对学科前沿信息的敏感性,能够从大量繁杂的信息中快速挖掘有价值的东西,吸取海量信息的精华并产生新的思想,形成对潜在问题的超前预见性,这就是知识创新的内在动力。在教学科研环境的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发展下,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使得教师能够在知识索取、知识利用和知识创新中游刃有余。

2.2 教师信息技术再培训

定期聘请高校信息技术专家为教师举办信息知识专题讲座,讲授最新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适时为教师开展信息检索技能培训和实际操作演练,提高教师综合运用检索知识的能力,能熟练运用各种检索方式、方法、途径查找网上信息。

3 低碳环境下的教师数字化阅读服务推广[4]

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建设不仅促进了教师的阅读行为的变化,提高阅读效益,而且改变了教师的阅读观念,强化教师的信息意识,培养教师运用新技术手段利用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

3.1 加快数字化网络阅读基础建设

3.1.1 建设具有本校学科和科研特色的馆藏数据库

首先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采购具有本馆特色的电子文献资源,这是建设数字化馆藏资源的有效途径。其次,选择学科专业优势,利用高校图书馆独有的,具有资源优势的专题和项目开发建设特色文献信息数据库,建立在某一学科和专业领域已经形成了具有一定規模与系统,结构完整、内容丰富的文献优势,从而形成本馆的核心学科结构体系和馆藏资源特色。特色是高校图书馆数字化馆藏建设的生命,没有特色就没有竞争和发展潜力。

3.1.2 网络资源馆藏化

网络资源丰富多彩,高校图书馆按照馆藏建设规划,根据本校教师阅读需求,兼收并蓄进行数字化馆藏建设。在确定收集的内容后,对物理上分散的大量信息资源进行科学的筛选和深层次的开发研究,进行合理整理和重组,形成信息集成系统,建立专业性信息资源指引库,提供专题或学科的最新进展、研究动向、学术动态、重要成果以及有关专题或学科的综合性内容的网站,国内外的高校实验室等相关科研机构。

3.2 电子书目推荐与导读系统

通过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了解教师阅读信息、阅读倾向,有针对性地提供教师阅读参考文献,编制专业性书目、索引、文摘、汇编等,开展网上图书推荐,进行阅读辅导。指导教师使用各种检索工具和电子文献数据库。建立导读系统,利用搜索引擎对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进行分类、整序链接,建立信息导航库,方便老师检索网络信息,与此同时,还可在网上编制导读书目,开设新书通报专栏,将网上优秀作品向教师推荐。

3.3 建设数字化书目参考工具体系

面对多元的文献资源和分布式存储的书目资源,高校图书馆提供网络书目导读。对馆藏实体文献,利用自动化管理系统进行规范化编目,输出馆藏书刊目录体系。对引进的或可开放获取的书目数据库资源、电子参考工具等,创建电子资源导航或检索网页。对通过网络或本地可获取的学科专业信息资源,创建学术资源导航或检索系统。形成具有特色的较为完整统一的数字化书目参考工具体系。

3.4 构建面向教师的数字化信息资源服务平台[5]

当科学研究依赖的各种信息资源走向数字化,科学研究的组织和运作机制走向网络化,此时对于高校教师的教学科研来说,必须积极探索更为主动和开放的网络数字化信息服务机制来应对数字信息环境的变化,打造支持教师教学科研的数字化空间,构建直接支持教师的数字化资源服务平台。构建集信息资源、信息化知识服务、信息交流和用户工作于一体的数字化教学科研环境,实现教师个性化知识资源、虚拟科研环境和信息化知识服务的综合集成,密切与一线教学科研教师的交流与反馈,把数字化知识服务推送到教师中去,实现服务教学科研、支撑教学科研创新[6]。

专业化的服务平台还要针对具体教师及其教学科研,全程提供从知识搜集、创新、重组、集成到应用的全程一体化服务,将分散在本专业领域及相关领域的专业学术知识加以集成,从中提炼出教师最有用的知识,把资源和服务送到学院、系、重点实验室。平台除了重构和嵌入传统图书馆服务外,还重点拓展包括“一站式”资源检索、学科知识导航、学院知识仓储以及科研动态监测、用户需求监测等,同时建立学科组教学科研信息环境、个人学术空间等数字化空间,将个性化知识服务嵌入到教师用户信息环境[7]。

参考文献

[1] 《阅读改变人生》编委会.阅读改变人生[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 《图书情报工作》杂志社.国民阅读推广与图书馆[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1.

[3] 张泽英.知识服务与创建学习型图书馆[J].情报科学,2006(4):510-513.

[4] 伍宏发.网络环境下高效科研团队建设的思考[J].科技管理研究,2010(5):73-75.

[5] 杨淑萍.面向知识创新的高校科研信息服务平台的构建[J].图书馆学研究,2006(9):21-24.

[6] 郑章飞,黄筱玲.基于用户信息行为的区域高校知识共享探索[J].图书馆论坛,2007(6):208-210.

[7] 马桂艳,尚海永.高校图书馆科研信息服务发展对策[J].图书馆学刊,2007(1):44-45.

作者:郑惠萍

一体化信息通信网络论文 篇3:

网络条件下图书馆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当今社会,图书馆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图书馆正由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向自动化、信息化、网络化的现代化图书馆转变。图书馆要想在这个时代生存和有所作为,必须将信息作为图书馆管理的核心资源,充分发掘信息的价值,提高图书馆的生存竞争力。

一、当今社会下图书馆的现状

1.封闭滞后的传统方式仍存在于图书馆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图书馆的概念远远不如以前那样概念清晰了。现在的人们,身边处处都是网络,对于知识信息的需求正在向电子化与网络化、集成化与高效化方向发展。因此,信息时代下的图书馆,要突破传统图书馆的时空界限,服务半径由狭隘的馆内阵地扩展到远程服务,特别是通过网络共建、资源共享、分布式收藏、远程存取等手段,为广大老师和同学提供集成的一站式服务。

2.服务手段落后于时代的发展

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图书馆工作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手段,可以为用户提供更有深度和广度的服务。然而,由于缺乏建设资金,目前90%以上的图书馆没有实现自动化管理,没有实现与互联网的对接,没有建立全国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基层站点,无限的信息资源不能为广大读者所用。现代信息技术设备是图书馆高层次信息服务的重要手段,也图书馆建立现代化信息网络进行联合协作的基础。图书馆自动化是图书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图书馆技术设备落后,将导致服务方式停留在传统的借阅服务、参考服务、文献检索等主要手工操作方式上,影响用户获取文献速度和使用文献效率。

3.树立创新意识,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科学管理

图书馆要尽快改变封闭的、落后的静态的信息资源状态。要把图书馆建成开放的、动态的信息服务系统,使图书馆高度信息化,为读者提供最快捷的帮助;要认识到新时期图书馆是信息服务的重要阵地,对教育、科研、经济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图书馆还要树立竞争意识,适应时代的要求,克服种种困难和障碍,努力实现资源共享,建立统一的资源保障系统。另外,还要引进先进的管理机制,不断完善管理机制,用先进的管理理念、热情的服务态度和图书馆人员的敬业精神,为读者服务。图书馆工作人员要努力改变思想观念、知识结构、业务技能,要有不断创新的精神,建立开发读者适用的各种形式的信息资源。

二、网络环境下信息化管理的特点

1.信息资源载体的变化

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向用户提供的已不仅仅是馆藏文献资料,还包括通过网络通信技术向馆外“索取”的文献信息。各种书目数据库、图文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和声像多媒体记录等电子文献信息产品的上网,使图书馆的信息资源规模进一步扩大。

2.信息服务方式的变化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服务主要是通过数字化与书目、文摘、全文等数据的“信息流”,带动馆藏文献的“物流”,进而实现知识信息的广泛而有效的传播。这种服务方式,在发挥实物文献优势的同时,拓展了知识信息的流动空间,大大提高了传播速度,从而使图书馆从以自我为中心的工作方式朝着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方式转变。也就是说,用户在网络环境下是主动、自觉地选用图书馆的物理馆藏和虚拟馆藏,而不再是被动地接受服务。

3.信息服务质量的优质化

图书馆信息服务应具有“广、快、精、准、新”等特点,要以高品质的服务满足社会用户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吸引越来越多的用户。因为网络加快了信息的传递、交流速度,上网成为人们喜爱的交流信息的方式。于是,越来越多的信息投入网络中交流。因此,图书馆拥有的信息量相对锐减。图书馆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必须从单一的、被动的、传统的、封闭的“藏书楼”中解放出来,明确走信息服务社会化之路,为广大的信息用户服务。

4.信息需求的个性化

在网络环境下,面对全球范围的信息交流以及每天涌现出的大量信息,用户对信息的需求呈现个性化和针对性。网络环境下所有图书馆都有可能成为某一个图书馆获取文献信息的源泉。读者足不出户,便可以利用各种在线资源完成对各种文献信息的咨询。通过超级链接,任何终端用户都能利用本单位以外的虚拟馆藏,进入真正轻松随意的文献信息借阅查询空间。

5.信息化管理的科学性

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化管理图书馆,本质上是一种创造性的科学劳动和智能服务活动。这种劳动服务过程是科学知识的物化过程,是一种知识的继承、传递、发展和利用的扩大再生产过程。信息化管理的信息资源凝聚了信息服务人员的渊博知识、创新精神、科学组合以及必要的社会劳动时间,因而具有较强的科学性。

三、网络条件下图书馆发展趋势和实践

1.图书馆服务体系网络化

随着互联网等新兴媒体进入人们的生活,读者的阅读习惯也发生改变。网络阅读率从1999年的3.7%,增加至2008年的36.5%,增长近9倍,每年平均增长率100%。在全国网民中,有31.8%属于18~24岁的青年。其中,高等院校的学生占据重要地位。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发展策略,应在保证信息资源内容的基础上,提高适合网络阅读信息媒介所占的比重,适应读者网络阅读的发展趋势。网络阅读与传统阅读相比,阅读平台从纸质印刷物转向了电子设备,阅读对象从单纯文字和图案扩展到多媒体,不再局限于只是对图文符号的识别,还包括看影像、听声音等行为。

2.图书馆网络服务社会化和个性化

网络环境下,信息服务的社会化是指各种类型图书馆根据广泛的社会信息要求,利用计算机、通讯等先进的信息技术,自觉地对馆藏信息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挖掘的服务活动。其目的是将隐藏的、静态的知识信息开发成有价值的、动态的知识信息,进而满足全社会对信息的需求。

3.图书馆网络服务人才多元化

大力培养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服务人才。在当下信息飞快发展的时代,图书馆在不断更新技术装备的同时,更要积极引进和培养计算机网络方面的人才,对工作人员进行知识更新的相关培训,使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成为能够驾驭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等先进信息加工处理技术,对信息能够进行加工、开发、维护的复合型人才。

总之,以网络为中心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使原本各自独立的图书馆走向全球一体化、网络化的新境地,图书馆传统的信息服务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也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因此,图书馆应及时分析用户信息需求的特点,调整服务方式,为用户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

(作者单位:周口市技工学校)

作者:李永明

上一篇:项目群理论设计管理论文下一篇:合同制工人养老保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