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坪修剪园林专业论文

2022-04-18

摘要:对高职院校园林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与校园绿地养护相结合的意义与实施措施进行了探讨,指出以校园为主战场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又促进校园绿地更加规范化管理,进一步促进花园式校园和特色化校园的建设。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草坪修剪园林专业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草坪修剪园林专业论文 篇1:

园林专业技能竞赛校企合作机制构建与实践

【摘 要】本文论述园林专业技能竞赛校企合作机制构建,针对园林专业技能竞赛中缺乏经验交流平台、制度不完善、学生缺乏参赛积极性等问题,提出建立校企之间的竞赛交流平台、联合构建公平的竞赛制度、加强赛事的覆盖与应用范围等对策,使得竞赛实现其应有的价值。

【关鍵词】园林专业  技能竞赛  校企合作  合作机制  公平竞赛制度

参加职业技能竞赛,是体现学生创新思维与技能的重要方式,是对学校教学成果的有效检验。而随着园林市场对学生技能的要求不断提高,参与竞赛也逐渐成了一种经验交流与成果转化模式。要想促使园林专业技能人才水平的提高、推动行业发展,深化园林技能竞赛校企合作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一、园林专业技能竞赛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园林专业技能竞赛毫无疑问会对教育教学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是院校师资力量、学术水平与教学成果的重要展示平台。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园林专业技能竞赛无论是在规模还是质量上都存在很大的改进空间:一方面,园林技能竞赛的范围局限性明显,仅限于院校内或地区内的各园林专业院校之间,而由于开设园林专业的院校数量本身较少,其影响力十分有限;另一方面,由于园林技能竞赛没有一个合理的主导方,导致学校并不十分重视此类竞赛活动,学校师生对于竞赛的参与热情也不够。另外,即使从目前已有的园林专业技能竞赛来看,相关的竞赛活动制度也十分不完善,真正参与进来的企业很少。企业担心学生的技能水平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缺乏参与竞赛交流的热情,使得校企合作情况并不乐观。

整体来看,园林专业技能竞赛校企合作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缺乏经验交流平台。无论是地方赛事还是国家级的赛事,都很少能够给予院校与企业开展经验交流的平台。而竞赛活动的一个宝贵之处就在于技能水平的交流,这就进一步削弱了校企合作的热情。园林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技能包括园林植物识别、嫁接、换盆、修剪、病虫害防治、草坪建植、插花、园林景观设计与施工。开展专业技能竞赛是展示学校管理水平、师资力量、技能水平的一个重要平台,但园林专业由于受参与学校数量、专业人数影响,技能比赛没有形成常态。另外,企业参与办学的体制机制不顺,学校办学生机和活力不足,这一问题急需解决。究其原因,一方面,如今的园林专业技能竞赛仍然不够透明,只对外公布竞赛结果名次,而不公开获奖作品的详细情况,使得院校与企业难以了解竞赛参与人员的实际水平,无法判断竞赛的含金量。另一方面,由于企业难以参与到竞赛的设计主导过程中,导致竞赛的主题和模式不能完全与实际市场接轨,竞赛内容对学生职业技能与学术水平的提高没有明显帮助。即使是现有的少数经验交流机会,也更多的是提供给参加竞赛的指导教师以现场观摩的机会,学生与企业人员参与度仍然不足。

(二)竞赛制度尚不完善。园林专业技能竞赛制度不完善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资源的分配上,由于资金与技术实力雄厚的企业没有实际参与到竞赛制度的制定过程中来,因而其不愿意为竞赛的举办提供资源支持。而举办一次园林专业技能竞赛需要购买大量的花材、苗材以及辅助设备,其资金对于一般的院校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开销。尤其是大部分学校对于专业技能训练的经费有着明确的规定,更使得举办专业技能竞赛与培训活动受阻。除了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外,参与竞赛的往往都是个别优秀的学生与教师团队,如果花费大量的精力用于竞赛,会造成优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另一方面,在竞赛题目与内容的设置上也不够完善。由于许多竞赛的题目是提前规定的,大部分学生的参赛作品实际上是老师的设计意图;而即使少数规避了此类问题的竞赛,由于没有结合实际情况,竞赛内容难免走向形式化、空洞化,脱离了市场的实际需求。

(三)学生缺乏参赛积极性。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学生参与竞赛的积极性无非来源于两大方面:学业意愿与就业意愿。一方面,大部分院校并没有将专业技能竞赛纳入实际的学业考核范围,使得学生无法认识到参与技能竞赛的重要性;另一方面,由于行业企业对竞赛的参与度不足,参与竞赛并获奖对学生的就业并没有十分直观的影响,这导致学生缺乏参赛的积极性。

二、园林专业技能竞赛校企合作机制构建与实践方法

(一)建立校企之间的竞赛交流平台。为了拓展园林专业技能竞赛的校企合作,首先应当为院校与企业建立交流平台。我们应梳理相关领域的文献资料,系统研究职业学校技能竞赛的发展现状,寻找研究的切入点。在此基础上使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园林专业的教师、管理者、学生技能学习、技能竞赛现状、企业支持教学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走访市林科所、园林局等周边绿化公司管理及技术人员,就“企业员工岗位能力要求与技能现状”“校企合作进行技能比赛意向”等进行深入了解,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有利条件。最后提出园林专业技能竞赛的对策,完成构建园林专业技能竞赛校企合作机制,实践之并完善之,为园林专业技能竞赛校企合作健康发展提供可参考的建议。一方面,作为竞赛举办的主导方,相关院校应当多听取企业方面对当前市场的分析以及人才的需求情况,为竞赛活动与赛事培训提供明确的导向性;另一方面,企业应当更多地参与到竞赛交流过程中。通过竞赛,企业可以发现优秀的专业技能人才,也可以扩大自身在院校与市场中的影响力。实际上,由于市场变化较快,许多院校无论是在教学、技能培训还是竞赛参与层面,都存在一定程度与市场脱离的情况,这就更加体现出校企交流的重要性。具体到措施层面上,一方面,企业可以在每次竞赛的举办期间到院校举办赛事说明与相关技能要求的宣讲会,使得参赛院校与学生更加熟悉竞赛要求;另一方面,在举办比赛过程中与赛事结束后,院校与企业应当及时针对赛事结果与未来规划进行沟通,总结经验,逐渐提高竞赛举办质量。

(二)联合构建公平的竞赛制度。技能竞赛是否公平公正,是影响竞赛是否能够长期持续举办的重要因素。构建出一套基于校企合作的园林专业技能竞赛机制,自觉联合相关行业、企业举办专业技能竞赛,积极推行校企合作,用企业最新标准引领技能竞赛标准,增强教学活力,促进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又能为企业选拔人才提供平台,是实现园林专业教学与职业岗位需求对接的一种科学规范的竞赛机制。目前,影响赛事公正性的原因主要是两大层面:一方面,由于竞赛举办往往由单一院校所主导,该校学生势必能够提前获知一些竞赛情况,这种信息不对称明显影响了竞赛的公平性。这从每次举办园林技能竞赛主办学校往往能取得更好的成绩也能体现出来。企业是利益无关方,如果将竞赛交由企业主导,在赛事信息保密上勢必会有更好的效果。另一方面,部分参赛院校为了取得更好的竞赛成绩,往往会派有专门的指导教师团队给予学生帮助,这些帮助有时会逾越竞赛规定,使得竞赛作品并没有体现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对于这一情况,可以更多地采用定时、即兴发挥等类型的题目,采取现场完成的形式,以避免外界因素的不合理干扰。

(三)加强赛事的覆盖与应用范围。目前的园林技能竞赛,大多只是简单的职业技能比拼,其覆盖与应用范围存在相当大的局限性。一方面,从赛事本身的影响范围来看,参赛者往往只是院校学生,而学生受制于经验与知识水平,大多并不能制作出高水平的作品。针对这一情况,可以考虑扩大园林技能赛事的面向范围,使更多的企业与非专业学生也能参与到竞赛过程中,为竞赛提供更加丰富的创意、贡献出更多的高水平作品。另一方面,赛事的题目也应当更加契合社会与市场的需求。在这一点上,企业有着更加明显的优势。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与实际的需求,为赛事题目与内容的制定上提供更加有效的参考。而对于参赛作品,不要仅仅只是用于评比名次与分数,而要成为一种成果转化的资源。企业可以参与到这一过程中来,针对优秀的作品与表现突出的参赛者,为其提供资金、技术上的支持,做到“以赛代考,以赛评优、以赛选优”,制定相关的评优、优秀毕业生推荐等制度,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竞赛。学校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结合课程内容采取小组竞赛、技能比武、技能节等形式完成教学任务,以竞赛成绩作为评定课程考试成绩的依据。通过校企合作举办的园林专业技能竞赛,能选拔出园林行业技能拔尖人才,保障分配方案的合理性,可以优先推荐优秀人才到园林行业实习和就业,一方面为企业招揽了人才,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参与赛事的积极性。

总之,要想推动园林技能竞赛的发展,加强校企合作与交流是有效的措施。加大企业的竞赛参与度,不仅可以使竞赛更加符合社会与行业的需求,明确竞赛的导向性,也可以通过成果转化的形式增强竞赛的影响力与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本文从当前园林专业技能竞赛的现状出发,分析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建议,对竞赛举办相关工作的改进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王 巍.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促进高职园林专业可持续发展[J].中国科技投资,2016(24)

[2]谷 颐,韩 冰,邢世通,等.校企合作是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J].绿色科技,2017(21)

【基金项目】2015 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园林专业技能竞赛校企合作机制构建与实践”(GXZZJG2015B160)。

【作者简介】廖 俊(1983— ),男,广西桂林人,广西桂林林业学校教师。

(责编 刘 影)

作者:廖俊

草坪修剪园林专业论文 篇2:

高职院校园林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与校园绿地养护结合探讨

摘 要:对高职院校园林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与校园绿地养护相结合的意义与实施措施进行了探讨,指出以校园为主战场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又促进校园绿地更加规范化管理,进一步促进花园式校园和特色化校园的建设。

关键词:高职院校;园林专业;校内实训基地;校园绿地养护

实训教学是高职院校教学的重点工作之一,实训基地建设是促进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培养高等实用性技能人才的关键。但实训资源不足是众多高职院校面临的难题。高职园林专业的实训基地与一般专业的实训场所有所不同,除室内实训室外,还需要室外的实训基地,园林实践实训一直是园林专业的薄弱环节[1]。许多高职院校为解决园林专业学生实习实训场所缺乏的问题,在校外挂牌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与运行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如常年到校外实训基地实习实训,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实习实训质量的监控存在一定的难度;实习管理成本也较高等[2]。与校外实训基地相比,高职院校的校园本身可作为一个工学结合的校内实训基地。如何将实训基地与校园的绿化养护良好地结合,在校内建设高标准、多功能的园林实训基地,提升校园环境,是高职院校园林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着重探讨了园林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与校园绿地养护相结合的意义及可采用的措施。

1 实训基地建设与绿化管理相结合的意义

1.1 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校园资源,增加学生实训机会 在校内建设园林实训基地,学生不出校门就可以方便、直观地进行各个工种的实训,学生在老师的带动和绿化工人的影响下,通过环境氛围的训练和熏陶,工学结合,在专业能力、质量意识、环保意识、组织与纪律观念等多方面都得到发展和提高[3],潜移默化中养成了良好的职业素质,有效地从学员向职员的意识转变。在校内基地开展实训,学生可较快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动手能力结合起来,并掌握相应的技能,既节约了时间,又保障了教学效果。

1.2 提升学院的绿化管理水平 在目前的校园绿化管理中,各高职院校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即缺乏专业的管理队伍,专业技术力量薄弱,绿化管理粗放。在绿化管理方面,一些院校没有专门的绿化公司,甚至连专门的绿化部门都没有[2]。无论是管理的技术人员,还是操作工人,对植物生理习性、生态要求都缺乏科学认识。工人的数量和熟练度也不够。校园植物在整形修剪、土肥水的管理与病虫防护上都做得不够或滞后,如我们经常看到春天里大部分树木新叶展叶时需要喷施农药进行防虫,防止害虫吃掉新叶,但学院的喷药时间滞后,喷药时有些植物的新叶已被吃得伤痕累累。将学院的绿化管理与园林专业的实训教学建设结合,让园林专业的教师带动学生参与到学校的绿化管理。在绿化小组、专业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下,将校园绿化养护做到按时修剪、浇水、施肥与防治病虫害,做到景观维护到位,各类植物生长良好,使整个校园洁净卫生、绿意盎然。

1.3 节省实训和绿化管理经费 建立校内实训基地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训场所,改变了以往去校外实训基地路途较远、时间交通成本高、组织实训困难的状况,可以切切实实地降低实训成本,提高实训质量。学校将园林实训基地建在校内,学生结合教学与实训完成学校的部分绿化工作,节省了管理经费;园林专业的学生通过勤工俭学,即使得到一定的经济补助,也在一定程度为学校节省了管理成本。

1.4 促进校园的文化建设 校园的绿化、美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展示学校文明形象的一个窗口。校园环境直接影响一所学校的风格和内涵。目前,随着人们对园林绿化美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各高校对校园绿化美化也越来越重视。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与绿化养护相结合,可充分利用园林专业的老师和学生参与到学校绿地环境的改造,有利于促进校园环境的建设和打造良好的文化氛围。独具特色的校园绿化能够很好地表现一种校园文化氛围,特别是南方的院校,可利用南方丰富的园林植物品种打造别具一格的特色校园环境,形成自己的校园园林风格和特色校园文化。

2 对策措施

2.1 利用学院校园作为植物认知实训场所 园林专业对学生的一个基本要求是识别和了解几百种常见园林植物,在较短时间内通过图片展示与教师讲解的方式让学生正确认知多种植物的品种及特性,对学生而言难度较大[3]。学院校园内观赏植物资源较为丰富,把校园作为植物认知的实训场所,结合《园林树林学》、《园林花卉学》、《园林植物的种植与养护》和《园林植物造景》等专业课程,通过现场教学,让学生边“游”边学,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教学效果。在没有对植物进行标识挂牌的校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校园内植物挂牌,标记植物种类、产地和观赏习性等。不但可以作为学生实习的成果,而且还可以为其他专业的老师和学生提供科普知识的参考,让广大师生更好地爱护校园环境。已挂有植物标识牌的,学生可以直观、方便地认知与熟悉多种园林植物。

2.2 与专业课程结合建设校内园林实训基地,实施开放性教学 通过建设园林植物资源圃、植物造景教学区、多功能植物繁育区等校园实训基地,可供《园林规划设计》、《园林植物造景设计》和《园林工程施工技术》等多门园林专业课程教学实习实训,实施开放性教学。学生可以参与校内景观规划设计与施工、植物种植设计、花卉与草坪的繁殖、树木的整形与修剪、园林植物的种植与土肥水的管理等。

2.3 学生参与校内实训基地的生产和管理,进行验证试验和创新实践 园林专业学生通过专业实训、业余活动、勤工俭学等多种方式参与校内实训基地的生产和管理。学院提供场所,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成立护绿小分队,如完成校园植物品种登记、编录与挂牌;种下“入校树”,实行“三包”,(即包栽、包浇、包活),与“绿树”一同成长等,还可参与校园植树、种草、浇水;乔木的养护,灌木的修剪、养护,草坪的建植与养护,盆景的制作与养护及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等[6]。对优秀的学生,学校可在专业教师或后勤处的相关人员指导下,把部分绿化养护工作直接交给学生,让学生参与专业性、技术性和管理性工作,解决校园绿化管理中的一些技术难题,进行验证试验和创新实践。

2.4 制定管理细则,进行科学管理 校园绿地要实现有效的养护管理,需要建立相配套的、可操作的细则。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园林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可参与制定校园绿地养护管理标准及操作规范。按月份列出校园植物周年管理要点及养护工作具体安排。通过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制定周年管理技术,可细化园林绿化管理要点,提升管理水平,做到工作有目标,考核有标准,使日常绿化养护工作质量有较大提高。

2.5 产学研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建立具有现代化水平的产学研一体化的校内园林实训基地,在基地里既可进行技能训练,又可以开展课题研究;既能为学生设计实训项目[5],又能承担工程项目和生产任务,集“教学、科研、生产”为一体。在基地教师可开展包括部、省和市各级科研项目,学生可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让项目带动学生查阅最新专业知识,掌握前沿技术。高质量的校内实训基地还可以作为新技术的推广平台,为社会相关人员提供参观场所或职业培训,促进专类人才的发展。

3 结语

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的特色,更是高职院校教学的关键,高职院校发展的好坏与实践教学开展的质量息息相关。园林专业的实践教学特别是校内实践教学的建设水平关系到园林专业是否能快速的发展。建设高水平的校内实训基地,将基地建设与校园绿化有效结合,可提升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对校园的环境建设和特色文化氛围的打造都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燕,顾振华,顾建中,等.“园林实训校园化”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6):35-37.

[2]孙华,王春燕,黎洪光.高等职业学院园林实训基地与校园绿化结合初探——以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园艺与种苗,2012,(7):55-57,62

[3]麦艳红. 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模式及教学组织研究——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为例[J].科技资讯,2012(6):182-183.

[4]屠娟丽,陈玉琴,黄超群,等. 论《园林植物栽培》与校园绿化实施教学项目之课程改革[J].专业教学研究,2012(2):100:101.

[5]朱伟宗,张在忠,赵仁发,等.产学研结合 促园林专业改革和发展[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23):207-208. (责编:徐焕斗)

作者:尹金华

草坪修剪园林专业论文 篇3:

高职园林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摘要:针对阳江职业技术学院园林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面向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围绕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师资培养途径、实训条件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并取得一定的效果。

关键词:高职园林;技能型人才;培养;探究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加快,我国园林行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被公认为“永远的朝阳产业”。在强大的社会需求拉动下,园林教育也蓬勃发展。目前,我国已有多所高职类院校开设了园林及其相关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也较乐观。其中阳江职业技术学院近三年园林专业毕业生人数约220人,一次就业率均在98%以上。然而机遇的背后是挑战。通过对近几年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跟踪回访信息反馈,笔者发现园林专业毕业生的最大问题是不能马上适应社会的需求,实践能力较差,影响实际工作的开展。如何创新培养模式,着力培养适应新时期社会需求发展的技能型、应用型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成为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1]。根据学院“创新强校工程”建设规划总体思路,多年来,该学院园林专业一直不断转变教育理念,积极探索培养高职园林技术专业技能型人才的方法和途径。

一、 高职技能型人才培养实施内容

1.培养方案的研究和改革

根据园林技术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应用型、技能型及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结合专业特点及实际,设计“教学做三位一体”工学结合+“工作室制”(导师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中“教学做三位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又细分成4个阶段4种培养模式。“4个阶段”即把学生培养计划的三年制(共6个学期)划分为:在校内二年半培养期间完成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校内外综合实训三个阶段和第6学期与企业合作完成的毕业设计、顶岗实习共4个阶段;“4种培养模式”即在三年培养期内,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校企合作的4种人才培养方式:(1)依托该专业“校中厂”的校内实训平台,与企业合作、教学团队互补完成校内2年半的理论课程体系教学的培养模式,实现“做中学、学中做”;(2)与企业合作完成园林专业设计与施工实践能力教学的培养模式,让学生“边做边学”;(3)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期间,校企合作,结合产学研的顶岗实习、工学交替的培养模式,实现“学做合一”;(4)校企合作促进就业渠道的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实施中,调动多种教学手段、多种社会力量,教学做一体,联系和项目一体;教师和员工双体合一,教室和职场角色切换,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提升整体教学水平。[2]

为了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尝试实行“工作室制”(导师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创新。因为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需要关注她们的发展需求。但由于受到生源整体基础知识薄弱的制约,在选拔和培养人才时,往往遇到了一些困难。[3]对此,仔细分析了学生的特点,找出他们的优势,再结合人才培养的职业目标、教学团队的师资结构,确定了从园林设计——园林施工——园林管理三大方向的校内教师工作室和企业设计工作室。每个工作室下各配备一些业务能力强、有责任心的名师当导师,帮助学生订制符合个性发展的专业培养计划,指导学生的理论、实践教学,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依托工作室平台,推行项目教学,引入企业实际园林设计、预算、施工、工程管理和养护项目,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学做结合”,培养他们的动手、创新和就业创业能力。

2.课程的研究与改革

课程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关键,也是教学改革的难点。根据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必须结合专业能力培养的定位,以能力为主线来构建课程体系。为此,针对如何制定基于创新意识和能力的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如何重构等问题进行研讨。在設置课程体系时,通过对本专业毕业学生的就业信息跟踪,分析和归纳专业职业岗位特点,以企业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课程的分解与重构,从而达到培养专业人才的目的[4]。在学习领域开发过程中,组织行业、企业专家、专业骨干教师、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共同开发,重点介入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结合,实现“较、学、做”一体化教学。

3.师资培养途径的研究和改革

要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的园林人才,要求指导老师不仅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还要有高水平的综合职业素质能力。鉴于此,该专业广开渠道,采用“外引内培”的方法建设教师队伍。近些年,增聘校内教师和校外兼职教师,共同商讨专业改革;开设专家讲座,让学生了解园林行业的新技术、新方法,共同指导毕业实习等。此外,立足现实,培养已有的教师隊伍,包括:鼓励青年教师下企业锻炼,到企业挂职,加入行业协会,经常参加行业会议,了解园林行业发展动态;鼓励教师开展科学研究,增强教师的科研能力等。通过以上措施,使得师资队伍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也保障了“技能型人才培养计划”的实现。

4.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改革

园林技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时令性。因此,在人才培养中对如何高效合理地将新技术传授给学生,如何构建“教、学、做”三位一体的教学环境进行深入的研究。为积极适应专业特点,在课程教学方法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如《插花艺术》等课程采用研究性教学法:按分组设计分析——全班报告说明——师生点评——重新修改——作品制作——展评的方式进行,要求学生以团队形式参与,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创新研究能力和团队意识的培养[5]。此外,还拓展了教学空间,构建无限课堂,在实践教学中,让学生走出教室。部分课程如《园林企业经营管理》课程教学中,让学生直接到公司、工地考察或调查,了解有关公司设立中的重要问题,如公司章程、组织结构、经营方式及经验教训等,并要求学生写出报告;《园林预决算》通过模拟公司设计项目招投标和创办虚拟公司等提高学生做、说、总结的能力和素质。同时结合网络教学、QQ群、电子邮件等,师生之间随时进行教学问题的讨论,构建无限课堂。

5.实训条件建设

高职教育校外实训基地作为校内实训基地的有益补充,能满足高职学校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技能应用能力的要求,并实现岗位的“零距离对接”。经过几年建设,专业在巩固现有18家园林绿化公司和花卉苗木公司的前提下,与企业共建,新增校外实训基地2个,更好的满足学生顶岗实习需要,为毕业生就业提供广阔的空间。

除外,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面,争取得到了该学院后勤处的大力支持,充分把基地建设与校园绿化养护良好的结合起来。学生通过专业实训、业余活动等多种方式参与校内实训基地的生产和管理。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成立养护小组,完成校园植物品种登记、编录与挂牌;参与校园植物种植设计(花坛)、草坪灌木修剪、养护、盆景制作与养护及病虫防治等。

图书馆和网络资源是高校必不可少的资源。考虑到园林专业的一些参考书籍价格较高,建立了小型的专业图书馆,方便学生借阅,丰富了教学资源。

6.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技能型人才培养除了专业技能需胜任技术职责外,还需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才能更好的完成岗位职责,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机遇。根据调查发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行业竞争的加剧,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往往是全方位复合型人才。有些学生毕业后是从事专业外的工作,如产品营销、技术推广、企业管理等,要适应行业人才需求,必须全方位的培养和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能。近些年来,积极通过各种活动,为学生提供和创造多种提高综合素质、开发内在潜能的平台和空间。例如进行压花比赛、艺术插花比赛、景观设计大赛、辩论赛、知识竞赛、义务劳动、就业指导、诚信教育、组织学生进行假期社会实践等,既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又增强了自信心。

二、 改革成效

经过近2年的“技能型人才培养计划”建设和发展,成效显著。首先,培养了一支技术较硬的教学队伍;其次,初步形成一套符合高职学生特点的实践性人才培养方案,探索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教學方法。最可喜的是,近2年获得省级以上大学生竞赛项目达15个奖项。根据对毕业生跟踪调查统计,用人单位对该专业毕业生的满意度高达90%以上。所积累的宝贵经验,为培养一批高层次、高素质的创新性技能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夏丽芝.高职园林技术专业技能型创业人才的培养方法与途径[J].农业科技,2009(17):355-356

[2]周秋萍等. 校企合作培養高对毕业生职园林专业人才[J].科技信息,2011(19):34-35

[3]马健儿.高职高专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分院卓越班为研究对象[J].职业教育,177-178

[4]高传友,陈海红.高职园林专业“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现代园艺,2015(10):212-214

[5]李胜,龙松亮.园林工程“课题研讨式”教学法的创新研讨[J].安徽农学通报,2007,13(23):152-153

作者:陈秀杏

上一篇:医学物理教学改革论文下一篇:教学改革仪器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