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低保有关制度

2022-07-10

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地方需要使用制度,这是各种行政法规、章程、制度和公约的总称。我想学习制定制度,但我不知道该问谁?下面是小编的《农村低保有关制度》,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农村低保有关制度

农村低保制度

低保档案管理制度

一、档案管理人员工认真学习档案专业知识,以便更好地完成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统计、鉴定、利用等工作任务。

二、认真收集农村低保工作中形成的各类文件、报表、材料和上级下发的所有文件材料,保证归档文件材料完整、准确。

三、本单位运转的文件材料做到一月小清,季度中清,半年大清,年终彻底清理。

四、 年终完成当年文件报表、资料的立卷、归档任务。

五、按规定将永久、长期档案向上级档案部门移交。

六、按期对档案进行鉴定,提出存毁意见。

七、在档案工作的业务上,接受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和上级部门的指导、监督和检查。

低保动态管理制度

一、各村对农低保对象进行动态管理,负责本村农低保审核工作。

二、对一类一档低保对象一年审核一次,对二类二档半年审核一次,四类四档、五类五档对象季度审核一次。经审核对符合条件的农村困难群众继续纳入保障;不再符合条件的退出农村低保。

三、经本镇社会事务办核实,家庭收入达到或超过低保标的低保对象,应将取消该户保障待遇意见上报县民政局,拟准后终止保障待遇,并委托村委会进行公示。

四、社会事务办每季度将动态管理情况上报县民政局,并存档。

乡镇低保审核制度

一、成立乡镇农村低保审核小组组成成员:乡镇长、分管乡镇长、社会事务办人员、其他部门负责人。

二、审核小组职责对农村低保对象的家庭生活状况和调查情况进行审核评议。

三、评议程序

1、乡(镇)政府在7个工作日内完成对申报对象有关情况的调查核实工作。

2、由乡镇长或分管乡镇长主持召开乡镇农低保审核小组会议,对申报的农低保对象的家庭生活和调查情况进行评议记录存档。

3、乡镇政府根据评议情况进行公示7天以上,对群众无异议或异议不成立的,并将拟定对象 名单报县民政局。

低保岗位责任制

一、热爱低保工作,勤勤恳恳,严格按照制度办事,切实依法保障困难群体的生活。

二、在接待、咨询或办理有关事宜时,工作人员要按照优质服务的要求,以平和的语气,简洁的语言和服务用语与办理业务者交谈,态度要真诚,解释要清楚,回答要准确。

三、在办理低保业务时,要认真了解对方询问或办理事宜的基本情况和要求,认真进行办理,对需要按一定程序办理的,要一次性告知相关事宜,说明其需办的手续。

四、工作人员要严格执行本机关的工作制度,做到不迟到、不早退,善始善终做好本职工作。

五、在工作期间,不准擅自离岗、串岗、聊天,严禁酒后上岗。

六、如在下班时间之前,仍有服务对象前来进行办事,工作人员要做到适当延时工作制度。

七、在工作期间,工作人员要使用规范文明用语,耐心解答咨询问题,符合条件,手续完备的,在规定期限内办理完毕。

八、工作人员要以文明的语言,良好的素质,优质的服务,优化服务环境,创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进一步树立政府形象

第二篇:农村低保制度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农村低保是政府对农村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农村最低生活的一个保障标准,是按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给予救助农村困难群众的新型社会救助制,是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解决“三农”问题、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高度重视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着力解决、保障、改善贫困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营造和谐的邻里关系及

氛围,进一步保增长、保稳定,能更好地促进新农村建设和谐发展。近日,××县××镇人大主席团组织部份县、镇人大代表对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的落实情况进行走访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在人大代表活动中进行审议。

通过走访调查,代表们认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一项帮助特殊群体的惠农政策,只有实实在在的落实好、利用好才能发挥其作用,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它的保障对象是:因病因残丧失主要劳动力的人员,生活常年贫困的农村困难家庭成员及符合五保供养的“应保未保”对象。对未享受五保待遇、无劳动能力且生活特别困难鳏孤寡独对象给予重点保障,按月70元的金额享受低保待遇,对家庭主要成员因残因病、无劳动能力且子女未成年、生活特别困难的对象按月50元的给予救助,因灾及其它原因导致生活困难的对象月救助40元,这点钱在实际生活中它能为农村贫困户救急救苦。我镇的低保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民政局指导下,镇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低保工作,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层层落实责任,使有限的低保名额在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中发挥了最大的作用。一是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按会政办发200765号印发《××县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暂行办法》的通知和会政办通200766号贯彻落实《××县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暂行办法》的文件精神,镇党委政府召开会议,制定分配方案,成立低保工作领导小组和督查组,召开村委会全体干部进行业务培训和名额分配。同时要求各村在操作中要开好村两委班子会、村民小组长低保工作业务培训会、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召开的低保对象群众推荐会、党员及村民代表参加的低保对象审核评议会来保障工作的落实。二是加大宣传,营造氛围。为了真正的贫困村民的切身利益,各村充分利用广播、黑板报、宣传栏、会议等形式斯斯广泛宣传开展农村低保目的,低保原则、低保范围、审批程序、发放形式,积极争取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让大家不为个人的小利益而相互争抢低保名额,并能根据自己和别人的情况互相谦让,把贫困名额真正落到贫困家庭中,从而进一步营造邻里之间的和谐氛围,让低保切实达到预期的目的。三是健全制度,阳光操作。实行层层责任制,镇党委书记、镇长为低保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相应的村总支书记、村主任也是第一责任人,谁失职追究谁。镇级把低保名额分到村级,村级把低保名额分到小组,由村民小组召开村民会议对低保对象进行评议、公示,公示无异议后报村委会,由村委会召开村两委和德高望重的村民代表、党员参加的会议进行审核评议,把评议出的结果在村和小组上再一次公示无异议后报镇民政办,由低保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并公示后报党委政府审批报县低保科。整个操作过程形成制度,在评审的工作过程中严格按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进行,每一步严格把关监督,实行阳光操作。四是监督过硬。在操作过程中督查组全程跟踪督查,并在镇信访办和民政办分别设立信访和举报箱,发动群众进行全面监督,如在低保工作中有违规操作或把不符合条件的纳入对象,经核实后严格查处并追究责任,同时对对举报真实者给予奖励。五是正面引导,鼓励帮助脱贫。从正面宣传教育群众,让群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看待低保制度,都知道低保时一种救助贫困制度。让广大群众树立只有脱贫致富才是光荣,不脱贫是落后的信念,在生活中要用向前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并想方设法找发展路子,鼓励广大群众积极低保对象早日摘下低保的帽子。镇还成立结队矿帮扶队子,让干部职工尽绵薄之力为贫困户排忧解难、出谋划策,帮助脱贫,进一步促进新农村的建设和谐发展。

第三篇:县农村低保制度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年=月==日)

实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下称“农村低保”),是建设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项基础工程,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维护农村安定稳定的“最后一道防线”。因此,总结农村低保工作的经验做法,研究农村低保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完善农村低保制度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严格按照省、市的部署和要求,扎实稳妥地推进农村低保工作,初步建立了全县农村低保工作体系,较好地维护了特困群体的基本权益,保障了他们基本的生存权,真正使这项“德政工程”发挥了应有的社会作用。

一、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领导重视组织有力。一是成立了以分管县委副书记为组长,副县长为副组长的县农村低保工作领导小组,强化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实行县处级领导干部包乡镇工作责任制,督促挂钩乡镇抓好农村低保工作的调查摸底、政策宣传、对象产生、低保金发放等各个环节工作;二是县委、县政府、县农村低保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传达上级有关精神,通报全县农村低保工作情况,分析研究存在的问题,部署全县农村低保制度建设的具体工作;三是县政府根据上级精神和要求,研究出台了切合本县实际情况的《**县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试行)(*政综[====]==号),对各乡镇、各村居如何组织实施农村低保制度进行了具体的部署和规范;四是及时召开了全县农村低保工作会议,要求各乡镇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抓紧抓实抓好农村低保有关工作。

(二)保障措施切实有效。一是设立了县财政局农村低保资金专户。县政府在县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研究决定将县乡配套资金先由县财政垫付===.=万元,连同省级财政转移支付补助款===万元,共计===.=万元,全部转入专户,确保农村低保资金的专款专用和按时发放;另外,安排====专项工作经费=万元,保证了农村低保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指导乡镇做好各项汇总和上报工作。在抓好乡镇民政办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和工作指导的基础上,县民政局按照统计台账软件的格式规范,专门设计了《农村低保汇总表》和农村低保工作审核章分发各乡镇民政办,使各乡镇民政办在对贫困家庭进行审核和公示后,通过简单的操作即可完成各项汇总和上报工作。三是强化信息管理,确保低保信息准确无误。县民政局将各乡镇上报的《农村低保汇总表》信息,全部录入《民政统计台账管理系统》软件中,经审核无误后予以保存,除因动态管理需要,按规定程序经审批后才能变更之外,任何人无权更改低保信息。全县低保金发放数据都从该套软件生成的季度发放单中调取,确保了低保信息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四是减少拨付环节,全面实行社会化发放。为了减少中间环节,方便特困群众,防止欠发、少发、漏发、错发和平均发放现象发生,县民政局除了对各乡镇敬老院集中供养的===户、===人五保对象低保金实行“拨出经费”核算外,其他低保金全部实行社会化发放。乡镇民政办只负责低保对象的审核及上报工作,不涉及低保金的发放。县民政局按季度将低保金从县会计核算中心拨到县指定金融机构,由该金融机构为每户低保对象开立银行活期存折帐户,通过存折发放,发放回单由民政局收回核销。五是认真核实,防止错漏。县民政局派出=个工作小组到各乡镇,协助民政办核对分发银行存折和低保金领取证,确保准确无误。在分发过程中,要求低保对象必须持本人户口簿、身份证,经工作人员认真核对,并签名盖章后,方可领取银行存折和领取证,确保不出差错。

(三)动态管理规范有序。一是我县农村低保工作按照县政府制定的试行办法和实施方案,严格审批程序,认真按章办事,坚持县、乡、村三级政务公开和张榜公布的原则,实行规范化操作;二是按照逐步完善和动态管理机制的要求,建立抽查核实制度,保证一年重新核定一次,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使保障对象有进有出,保障金额有升有降。====年,我县对部分乡镇==多个村居===户、====名违规入保的对象进行了动态管理,冻结或暂停发放低保金,并责成相关乡镇、村居限期纠正。今年上半年,我县又对**、**、**、**四个乡镇的农村低保工作进行清理核查,作了部分的调整。今年=月,县民政局再次派出=个工作组到==个乡镇检查低保落实情况,每个乡镇选择一个村居入户调查,通过检查又发现了一些不规范的问题,及时向所在乡镇党委政府作了通报,并责令限期整改。三是通过*渠道和公布投诉电话等方式,接受群众的咨询和投诉,实行个案管理,经过认真调查核实,取消了部分不符合条件的低保对象,调整部分低保对象的补助标准,将一些符合条件的特困群众纳入低保范围。在工作中,坚决杜绝违法违纪现象,保证全县农村低保工作的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二、基本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自我县实施农村低保制度以来,根据应保尽保、全员纳入的要求,帮助越来越多的特困群众获得最低生活保障。====年,全县共有====户、=====人(全年平均数)贫困居民入保,其中五保人员====户、====人,全年发放农村低保金===.==万元,其中五保供养费===.==万元。====年在保的贫困居民有====户、=====人(平均数),=—=月共发放农村低保金===.==万元,其中五保供养费===.==万元。

我县的农村低保工作始终坚持高起点、严要求,总体运行良好,各项工作正处于逐步规范,不断完

第四篇:浅谈农村低保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对持有本县农业户口,家庭纯收入低于本县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困难居民,实行差额救助的制度,是社会救助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的救济制度的改革与发展,其根本目的是保障农村困难居民的基本生活,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2007年,我县建立起覆盖全县140万农村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县财政部门积极协助有关部门认真做好农村低保“三级核查、三级评审、三榜公示”等工作,并对资金实行“一卡通”发放,取得了明显成效。通过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财政总投入由2007年的1801万元增加到2009年的4871.58万元,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人数由2007年的47352人增加到2009年的66507人。经过近年来的实践与推进,农村低保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直接影响了低保对象的生产、生活,影响到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在推进低保规范化建设中,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与完善。

一、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过低

按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设计标准,农村最低生活标准必须保障低保对象的衣、食、住,适当考虑电、燃料、未成年人义务教育等费用及物价的上涨,我县农村低保对象保障标准平均每人每月是42元,人均一天也就是1.4元钱,现在我县市场上面粉价格是1.3-1.5元/每斤,大米价格都在2.5元/每斤,加上穿衣等费用,低保资金对失去劳动能力的农村低保对象来说无异于是杯水车薪,这样低的保障标准,很难维系一个农村居民的基本生存需求。

(二) 保障对象难界定。

保障对象即是家庭纯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困难居民,目前,各地民政部门普遍采用的是“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办法来确定保障资格;但实际上,这种“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办法难以落实到具体工作当中,第一,收入的项目繁多。农村居民的家庭收入,除务工等货币收入外,其主要收入组成分种植业、养殖业及其他实物收入。第二,实物收入评估核定繁杂。由于种植、养殖等具体项目品种不同,产值投入及价格也不一样,这些收入核算缺乏一种较为合理的衡量标准。另外,有很多基层工作人员因人情关系等原因,没有按照低保标准认真核定核实,草率估算,随意填报,导致了一些不符低保条件的对象纳入了保障;我县现有140万左右农村人口,享受低保的人数66507人,由于僧多粥少,为了平衡关系,又受保障经费的限制,存在着人为的“拆并户”现象。

(三)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退出机制不健全。

基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确定难度大、低保户家庭收入动态监测困难、信息化滞后等原因,一些农村低保户人均收入超过了低保标准线后,不能及时被退出或不愿退出低保等现象时有发生,更有些情况是家庭有人口出嫁多年或去世多年依然享受低保,由于农村低保制度的含金量日益增多,比如低保户子女上大学每年可以申请补助3000元,城乡医疗救助针对低保户不限病种只要住院报了新农合后剩余资金财政还可以给予补助,还有其他就业,住房等方面都有优惠,使一部分人形成了“福利依赖“,受助者不愿放弃福利待遇,宁可不就业或少就业,该制度虽不能使他们摆脱贫困,但至少可以不劳而获。

(四) 缺乏有效的组织保障。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一项全新的、长期的社会救助制度,涉及人口众多,需要准确掌握如此庞大人群的家庭收入及其变动情况,接受低保申请和咨询,进行情况核实与审批,这项工作相当繁重,现在基层低保工作人员严重不足,大部分村委会干部都是半脱产的,他们还有自己的一份责任田,有些工作程序很难按部就班到位,就目前乡镇民政办来说,大部分只有一两个人,他们不但承担者大量民政工作,还要积极参与乡镇其他工作,实际上,农村低保村级和乡镇级的调查、评议很多只是流于形式。

(五) 财政监管难度大

从目前的农村低保管理办法来看,财政部门主要侧重于低保资金的拨付、发放的过程监管,对个别基层单位未按规定程序操作的行为难以发现及有效监控,财政监管职能难以充分发挥。

二、 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几点建议

(一)据实调整保障标准。首先,农村低保标准应依据农村居民基本生活(包括吃、穿、住、医、教等)必需品的实际需求及各级政府财政实际承受能力等因素确定,并结合本地经济发展水平及物价指数的变化不断调整,给农村低保标准一个正确的定位,即定位在生命线、温饱线或发展线。其次,县级民政部门要会同财政、物价、统计等有关部门,对农村居民基本生活必须消费支出或上的农民纯收入要据实进行测算,用市场菜篮法或恩格尔系数法,测算出符合我县实际的农村低保标准。

(二)合理界定保障对象。农村低保对象原则上应该定位在老、弱、病、残等缺乏劳动能力的农村困难居民,对于有身体健康、劳动能力正常且处于劳动年龄成员的家庭,原则上不得纳入保障。这样,既可将保障对象资格确定的复杂性进行了简单化,同时,又促使身体健康、劳动能力正常的农村困难居民通过自身的努力,开展生产自救,摆脱贫困,消除他们等、靠、要的消极依赖思想。

(三)强化政府责任体系,提升工作水平。以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落脚点。一是确定各级政府领导负责制。层层签订责任状,通过政府统一组织领导,确保各部门执行政策时相互协作。二是建立科学监督体系。建立审计、财政、监察三位一体的监督网络,完善各部门及财政内部职能科室的监督检查制度。整合监督资源,明确监管部门及相关人员的责任,减少监管部门行政不作为,促进经办单位改进工作方法。三是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农村低保制度的,严格追究部门相关人员和地方政府的责任,增加违纪成本,减少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四要设立乡(镇)的举报电话。建立受理举报投诉制度,及时受理群众的举报与投诉;有明确举报投诉人的,还要将调查处理结果限期反馈给举报投诉人。

(四)加强救助机构建设。一是在民政局下设二级机构即社会救助工作管理局,并根据业务量大小,解决相应的编制,配备相应的工作人员及必备工作经费和设施。二是加强乡镇民政办建设,根据各乡镇规模大小,城乡低保等救助对象的人数多少,配备与工作量相对应的工作人员,解决必要的工作经费。三是村委会要建立社会救助站,落实专人。四是加强社会救助。加强舆论引导,鼓励和支持企业、民间组织、个人对农村低保对象进行帮扶。发动基层党员、干部献爱心、开展邻里互助等活动,让农村低保对象得到社会的关爱。五是对生活不能自理的农村低保对象家庭而言,社会帮扶难达到救助效果,可以让他们到敬老院生活居住,享受五保集中供养待遇。六是保证在农村低保对象生活标准与经济增长相一致基础上,增加农村低保覆盖面。

第五篇:重庆市城乡低保有关政策解读

重庆市政府公众信息网

2011年10月28日 06时07分

市民政局

按:近日,重庆市发布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规范社会救助标准制定和调整工作的意见》(渝府发〔2011〕82号)、《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提高城乡低保城市“三无”人员和农村五保供养对象保障标准的通知》(渝府发〔2011〕83号)。为了让广大群众更好地理解相关政策的具体内容,经重庆市政府网约稿,市民政局对有关政策进行了解读。

一、当前我市社会救助工作情况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城乡低保工作紧紧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这条主线,着力完善制度,创新运行机制,加大资金投入,提升救助水平,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了较好的保障,有力促进了社会和谐。截止9月底,全市有城市低保对象30.28万户57.96万人,占非农业人口的6.11%,月人均补助185元;农村低保对象55.68万户111.26万人,占农业人口的4.78%,月人均补助93元。

二、城乡低保标准调整情况

市政府决定,从2011年10月1日起,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北碚区、万盛区、双桥区、渝北区、巴南区等11个区及北部新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320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70元(每人每年2040元);城市“三无”人员供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390元;农村五保对象供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250元(每人每年3000元)。万州区、黔江区、涪陵区、江津区、合川区、永川区、长寿区、綦江县、潼南县、铜梁县、大足县、荣昌县、璧山县等13个区县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305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60元(每人每年1920元);城市“三无”人员供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370元;农村五保对象供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240元(每人每年2880元)。南川区、梁平县、城口县、丰都县、垫江县、武隆县、忠县、开县、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巫溪县、石柱县、秀山县、酉阳县、彭水县等16个区县(自治县)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290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50元(每人每年1800元);城市“三无”人员供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355元;农村五保对象供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230元(每人每年2760元)。调整后,终止发放食品价格上涨临时生活补助。

三、城市低保标准是怎样制定的

城市低保标准采用基本生活费用支出法进行测算,包括必需食品消费支出和非食品类生活必需品支出两部分。食品消费支出按每日摄取1800千卡能量所需相应食物摄入量和市场平均价格测算确定,非食品类生活必需品支出根据维持基本生活所必需的衣物、水电、燃煤(燃气)、公共交通、日用品等消费测算确定。

四、农村低保标准是怎样制定的

今年,农村低保标准按城乡低保标准差距缩小到1.9倍以内确定。2012年,农村低保标准按城乡低保标准差距缩小到1.8倍以内确定。2013年,农村低保标准按城乡低保标准差距缩小到1.7倍以内确定。2014年,农村低保标准按城乡低保标准差距缩小到1.6倍以内确定。2015年及以后,农村低保标准按城乡低保标准差距缩小到1.5倍以内确定。

五、怎样对城乡低保标准进行调整

从2012年起,我市将在每年10月,根据上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长幅度同步调整城乡低保标准。

六、怎样防止低保政策执行走样

(一)加强政策宣传。在继续组织开展好10月份社会救助集中宣传月活动的同时,全面推行建立城乡低保对象公示到户制度,把主要低保政策、辖区内全部低保对象名单和监督举报电话等内容印制成传单,发放到所有居民家中,让所有群众都知晓政策和低保对象情况,广泛接受监督。

(二)加强规范管理。更加严格执行城乡低保申请审批流程和动态管理规范,确保申请、受理、民主评议、张榜公示、审批发放等环节规范运作;对低保对象分类管理,加强对收入可变性大的低保对象的复核,做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不应保坚决不保。

(三)加强监督检查。将城乡低保工作实施情况纳入对区县领导班子的目标考核和纪检监察的日常监督,采取党内监督、行政监督、社会监督等多种措施加强对低保工作的监督。同时,市民政、财政、纪检监察、审计部门每年采取明查暗访的方式,对区县的乡镇进行抽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七、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的解答

(一)哪些人可以申请享受重庆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具有重庆市居民户口的城市和农村居民,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可申请享受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申请享受低保的家庭人口如何确定

申请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家庭人口,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的具有法定赡养、抚养、扶养关系,及公安部门制发的《重庆市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确定。

在校就读的学生,纳入其家庭申报最低生活保障的人口计算;在监狱、劳动教养场所内服刑、劳动教养的人员不纳入其家庭申报最低生活保障的人口计算;家庭月人均收入在当地月最低生活保障标准3倍以内的已成年且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或长期卧床不起的重病人员可与其父母、兄弟姐妹分户计算。

(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在哪里申请,需要哪些材料

申请享受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家庭,由户主或者其代理人以户主的名义向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申请,也可向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委托的村(居)民委员会提出申请。

提出最低生活保障申请的家庭,其居住地与户口应一致。因拆迁安置等特殊情况造成户口暂时无法迁移的,凭户籍管理部门出具的证明材料在居住地申请。

提出申请时应出具共同生活家庭成员户口簿、居民身份证等材料,并根据需要提供收入状况证明、失业求职登记、参加保险、伤残、退休、婚姻状况等证明材料。

(三)行动不便的老人、残疾人,无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儿童等特殊人群如何申请低保

行动不便的老人、残疾人,无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儿童申请享受低保待遇,有监护人、代理人的,由监护人、代理人以户主的名义申请;无监护人、代理人的,由社区居委会、村委会以户主的名义代为申请。

(四)对老年人、残疾人享受低保有无特殊规定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是以家庭为单位,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才能申请享受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老年人、残疾人享受低保没有特殊规定。

为体现社会对老年人、未成年人、重病人员和残疾人的关爱和照顾,对 “三无”人员、重残人员(

一、二级)、患有重大疾病人员、70岁以上老年人、学龄前儿童和在校学生,属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每人每月增加35元救助金,属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每人每月增加20元救助金;凡纳入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残疾人员(包括已享受重点救助的

一、二级重残人员),每人每月增加20元救助金。

(五)低保审批有哪些程序,需要多长时间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审批,按照下列程序办理:

1、审查受理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对申请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查受理,也可委托村(居)民委员会对其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查受理。申请资料不完备的,应及时通知申请人。

城市低保在每月、农村低保在每年集中安排时间受理申请,具体时间由区县(自治县)民政部门确定。特殊情况应及时受理。

2、调查核实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对申请人提出的申请受理后,应及时组织受委托的村(居)民委员会相关人员对其家庭人口、收入及财产状况进行调查核实。申请人应配合调查。

3、听证评议

由村(居)民委员会干部,低保工作人员,辖区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驻村(居)干部,村(居)民代表等9-15人组成听证评议小组,对申请低保对象家庭是否符合低保条件进行听证评议。

4、张榜公示

村(居)民委员会将听证评议结果(包括家庭人口、家庭成员月或者年人均收入、听证评议是否通过、建议救助金额等有关情况)张榜公示,公示期不少于五天。群众对张榜公示的人员有异议的,应再次调查核实并公示,公示期不少于五天。

5、乡镇(街道)审核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接到村(居)民委员会报送的调查核实材料后,应及时组织审核,并报送区县(自治县)民政局审批。

6、区县(自治县)民政局审批

区县(自治县)民政局接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申报材料后,应逐一对申请人有关材料进行审核,及时作出审批决定。

7、张榜公布

区县(自治县)民政局应将审批结果书面通知申请人所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村(居)民委员会将审批结果张榜公布(包括申请低保对象家庭人口、家庭成员月或者年人均收入、批准享受保障金额等有关情况)。

8、发放低保证和低保金

对已审批的低保对象家庭,及时发放低保证和低保金。

从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或村(居)民委员会正式受理申请之日起,到区县(自治县)民政局审批结束,应在三十日内办结(不含公示时间)。

(六)为什么许多低保对象拿到的低保金要比低保标准低

《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最低生活保障金额,按照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差额发放。比如主城区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每人每月320元,某家庭人均月收入200元,那该家庭实际得到的低保金每人每月只有120元。

(七)计入家庭收入的项目有哪些

计入家庭收入的项目包括:

1、工资、薪金、奖金、津贴、补贴及其他劳动所得。

2、养老金、基本生活费、遗属抚恤金、精简退职职工定期定量救济金、失业保险金、商业保险金。

3、从政府或企事业单位领取的一次性安置费、经济补偿金、生活补助费。

4、从事工商经营服务活动和农业生产所取得的收入,土地、林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收入。

5、财产租赁、转让或变卖收入,投资收入,存款及利息,有价证券、红利收入,博彩及其他偶得收入。

6、赡养费、扶养费、抚养费,继承的遗产和接收的赠与收入。

7、经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应当计入家庭收入的项目。

(八)如何计算申请低保对象的家庭收入

城市家庭成员月人均收入,按申请人提出申请前一个月核定的家庭总收入除以核定的家庭人口数确定;农村家庭成员年人均收入,按其提出申请前12个月内家庭的总收入(扣除直接生产经营成本)除以核定的家庭人口数确定。

计入家庭收入的各具体项目的计算方法:

1、工资、薪金、奖金、津贴、补贴及其他劳动所得,按申请人提供的由用人单位劳资部门出具的工资收入及相关证明计算;不能提供证明或所提供证明低于务工地职工月最低工资标准的,按当地职工月最低工资标准计算。

2、养老金、基本生活费、遗属生活补助费、精简退职职工定期定量救济金、失业保险金、商业保险金,按申请人实际所得计算。

3、从政府或企事业单位领取的一次性安置费、经济补偿金、生活补助费,经参保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证实,申请对象家庭成员中已参加(续)养老、医疗保险的,应扣除参(续)保人员从参(续)保之月至达到法定领取养老保险年龄期间应缴纳的养老和医疗保险费(按以个人身份参保当年的缴费标准计算),以及其家庭实际支付的重大疾病支出和因灾支出等必要开支后(不能提供支付证明的不予扣除),结余部份按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逐月分摊计算该成员收入,计完为止。

4、从事工商经营服务活动的收入,由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参照当地同行业收入情况计算。

从事农业生产的申请对象家庭收入,由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按当地种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养殖的一般收入情况计算。

土地、林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收入由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按相关规定据实计算。

5、财产租赁、转让或变卖收入按租赁、转让或变卖协议(合同、票据)计算;不能提供租赁、转让或变卖协议(合同、票据)或租赁、转让、变卖协议(合同、票据)价明显偏低的,按当地同类财产的市场租赁、转让或变卖价格计算;存款及利息、有价证券、红利收入、博彩及其他偶得收入按实际收入计算。

6、赡养、抚养、扶养收入的计算,有裁决、判决、协议的,按照裁决、判决、协议计算;协议对财产分割和赡养、抚养、扶养负担明显不合理的,按第六条第八款处理。没有裁决、判决、协议的,可按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月总收入的20%-30%计算;实际得到的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高于上述规定的,按照实际得到的数额计算。继承和接受赠与收入按实际所得计算。

(九)不计入家庭收入的项目有哪些

不计入家庭收入的项目包括:

1、优抚对象领取的各类抚恤金、补助费、护理费、保健金及义务兵家属优待金;义务兵退伍安置费;对国家、社会和人民作出特殊贡献,政府给予的一次性奖励金。

2、因公(工)负伤人员的工伤医疗费、护理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残疾辅助器具费、因公(工)死亡人员的丧葬费及死亡后的一次性抚恤费。

3、在校学生获得的奖学金、助学金、生活补助、困难补助等。

4、独生子女费、计划生育政策奖励扶助金。

5、城乡医疗救助金,以及政府和社会组织给予的临时性救助财物。

6、经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不应计入家庭收入的项目。

(十)哪些情况视为家庭资产状况、消费水平明显高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不能享受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1、3年内修建自有住房、购买商品房(不含因灾重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拆迁房屋)或高标准装修现有住房的。

家庭有2套(含)以上住房,且人均拥有建筑面积超过当地政府规定的最低住房保障标准3倍的。

2、申请对象家庭月水电燃料费、通讯费或物业管理服务费分别占住所地居民人月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一定比例以上的。具体比例由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确定。

3、半年内家庭购买非基本生活必需品费用为当地居民人月最低生活保障标准5倍(含)以上的。

4、家庭拥有或使用机动车辆、船舶、工程机械(残疾人代步车除外)及拥有大型农机具的。

5、家庭成员中有择校就读、出国留学的。

6、雇用他人从事经营活动的。

7、有证券投资或其他较大金额交易行为的。

8、放弃法定赡养、抚养、扶养费及其他合法收入的。

9、对举报或质疑不能作出合理解释的。

10、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情形。

(十一)、对低保对象是如何进行动态管理的 对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根据家庭成员就业能力和收入状况,分为A、B、C三类,实行分类管理。

A类家庭: 即“三无”人员和有重病、重残人员且家庭成员收入基本无变化的家庭。

B类家庭:即家庭成员和收入状况相对稳定的家庭。

C类家庭:即在法定就业年龄内且有劳动能力尚未就业或灵活就业,收入可变性大的家庭。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根据《重庆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明确的家庭收入以年为周期进行复核的规定,纳入A类家庭管理。

对A类家庭每年复核一次;对B类家庭每半年复核一次;对C类家庭每季度复核一次。

低保家庭应在复核期限到期前一个月提出续保申请,无特殊情况未提出续保申请的,视为自动退出低保。

(十二)、《重庆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在鼓励低保对象就业方面有何规定

《重庆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鼓励有劳动能力的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就业、参加生产劳动。

1、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就业的,劳动保障部门应当按照市政府有关规定给予就业扶持;

2、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对符合就业条件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提供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等服务,并免收相关费用;

3、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申办个体经营的,应按规定办理工商登记手续,并减免相关费用;

4、对有一定生产自救能力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扶贫部门优先给予生产项目扶持,帮助其发展生产;

5、对有劳动能力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劳动保障部门和农业部门优先安排劳务输出。

(十三)低保对象就业再就业有哪些补贴政策

根据重庆市财政局、重庆市民政局、重庆市就业再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关于试行就业补贴促进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员就业再就业的通知》(渝财社〔2006〕41号)、《关于实行就业补贴补进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员就业再就业的通知》规定:低保就业服务对象实现就业再就业后,月就业收入在当地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2倍以下,可按其家庭月核减低保金总额的60%给予就业补贴,特困低保就业服务对象按70%给予就业补贴。

根据《关于做好城镇“零就业家庭”和“低保户家庭”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的通知》(渝财社〔2007〕41号)规定:对招用城镇“零就业家庭”、“低保户家庭”失业人员,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劳务协议)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各类用人单位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城镇“零就业家庭”、“低保户家庭”的4050失业人员灵活就业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给予社会保险补贴。

(十四)、低保对象应该履行哪些义务

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1、在国家规定的就业年龄段内有劳动能力但尚未就业的城市居民,应当到户口所在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进行失业登记,参加其所在的居民委员会组织的公益性社区服务劳动和职业技能培训,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或者街道、乡镇、社区介绍的就业;

2、有劳动能力的农村居民应当从事生产劳动;

3、提供真实的家庭收入状况;

4、及时通报家庭成员及收入变化情况,接受定期复审;主动配合民政部门查证并在调查表上签字;

5、不得放弃法定赡养费、扶养费、抚养费和其他合法收入。

(十五)如何理解不得放弃法定赡养费、扶养费、抚养费和其他合法收入

申请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对象,首先应根据自己的合法权力进行自救,有取得赡养费、扶养费、抚养费和其他合法收入的权力。如果申请对象放弃法定赡养费、扶养费、抚养费和其他合法收入,说明该申请对象家庭经济状况较好,不应享受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十六)对为申请低保对象出具虚假证明的如何处理

为申请人申请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出具虚假证明的,由区县(自治县)民政部门对出具虚假证明的单位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有上述行为的,由其主管部门或者监察机关视其情节,给予行政处分。

(十七)对骗取低保待遇的如何处理

对采取虚报、隐瞒、伪造等手段,骗取享受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由区县(自治县)民政部门给予批评教育或者警告,追回其冒领的最低生活保障金;情节严重的,处冒领金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十八)对侮辱、殴打低保工作人员和干扰、破坏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秩序的如何处理

由公安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进行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十九)对低保工作人员徇私舞弊、优亲厚友如何处理

对从事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人员,有徇私舞弊、优亲厚友行为的,视其情节给予批评教育或者解聘,属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由其主管部门或者监察机关视其情节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上一篇:年度表彰会发言稿下一篇:年度工作总结妇联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