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艺术调研报告

2022-06-30

很多人对于写报告感到头疼,不了解报告的内容与格式,该怎么写出格式正确、内容合理的报告呢?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公共艺术调研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公共艺术调研报告

关于“地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现状”的调研报告

巩雪 夏雪辉 程宇 赵辉 徐雅群

(湖南理工学院音乐学院,湖南岳阳414006)

前言:2000、2003年两次全国学校艺术教育专题会议的成功召开标志着我国学校艺术教育包括高校艺术教育的理论研究、实践探索均得到长足的发展与进步。但是,长期以来的公共艺术教育研究,尚缺乏将地方高校作为一个独特的对象进行整体性思考。地方高校目前存在的课程设置内容与学生艺术基础的不对称性矛盾、艺术教育课程设置的失位或不到位、艺术课程教学形式单一陈旧和艺术课程教学上的“非艺术化”等许多共性问题都需要通过课程建设的创新去正视、解决;地方丰富多彩的地域艺术等多元性的文化优势需要通过课程建设创新去传承、发扬;地方高校现有的课程内容、课程设置与课程教学等各方面的资源需要通过课程建设创新去规范、整合。

关键词: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现状地方性“非艺术化”课程建设创新

内容:本文旨在分析研究全国地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建设的现状,通过透彻剖析其目前存在的问题,追根溯源地探究其原因,并逐一探讨解决途径,及时提出可行性建议,以更好地推进我国地方高校公共艺术建设课程的建设与创新。

正文:随着国家艺术教育专题会议的成功召开,以及诸多纲领性文件的颁发,可见国家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视。公共艺术课程是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而设立的限定性选修课程,对于提高审美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塑造健全人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有着广袤的疆域和丰富的民族特色,那么就为公共艺术课程的色彩斑斓提供了可能。然而,由于多种现实条件的制约,使得我国的地方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建设还存在种种弊端,没有充分实现艺术化。

为此,我们针对公共艺术教育课堂地方艺术的结合与否,教学内容的丰富与否以及教学形式创新与否等问题对数所高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根据对问卷进行的总结分析与研究发现:其中,21%的学生认为,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没有达到他们预期的效果,53%对艺术教育课程是一知半解,而只有26%的学生认为在艺术教育课堂上学到了很多;31%的学生认为,艺术教育课程上课形式单一陈旧;32%的学生认为,地方公共艺术教育没有与地方特色结合;13%的学生对于上课内容不感兴趣。高达53%的学生上课从来没有用过相关辅助器材,57%的学生甚至没有公共艺术教材。授课老师所使用的辅助器材,其中71%的是基本的放映器材,如,幻灯片、电脑等,也有13%的老师没使用辅助教材,仅使用书本;根据一连串数据显示,目前高校课程建设着实存在诸多问题,形式不容乐观。问题集中体现在:课程设置内容与学生艺术基础的不对称性矛盾、艺术教育课程设置的失位或不到位、艺术课程教学形式单一陈旧和艺术课程教学上的“非艺术化”等许多共性问题。其中,还有一个突出的问题,地方高校艺术教育没有与当地的地域文化特色很好地结合。

据调查分析,造成目前地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不对称、单

一、非艺术化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首先,教师自身素质也是造成公共艺术教育授课内容出现不对称性矛盾的重要原因。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不能全面地掌控艺术教育本质以至没有规划出与学生接受水平相协调的教学体制。其次,受当地教学水平的限制,使得艺术教育课程需要的一些特殊器材,如,钢琴、摄像机等,不能很好地满足课堂需求。教学器材了匮乏了成为了艺术教学建设前行路上的绊脚石。而其又引发了一个突出性问题,艺术教育课堂教学内容侧重理论性,实践性不强,甚至没有课外实践。当然,艺术教育课程设置的失位或不到位,也与学院对公共艺术教育的整体把握不到位密不可分。有些地方高校甚至对公共艺术教育的认识不充分,没有意识到其重要性,还有个别院校甚至视公共艺术教育为可有可无的课程。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地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面临着严峻的形

式。然而数据显示,有82%的同学认为,公共艺术教育是大学教育必不可少的;69%的学生对公共艺术教育课还是许下了期望值。既然,地方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是我国高教育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那么这些问题的解决也是相关教育者,专家们迫在眉睫、义不容辞的责任了。为此,项目组采访了系列专家以及从事艺术教育工作多年的老师,针对如何改善我国地方高校艺术教育现状,提高整体地方高校艺术教育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等系列问题进行了考察、咨询。形成了系列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和说服力的观点。总结出,地方高校艺术教育建设的关键在于,进行创新,课程教育的创新。

课程建设创新是地方高校艺术教育发展到现阶段的适应性选择和必由之路。现阶段的地方高校艺术教育因为存在受教育群体艺术基础的先天不足与艺术教育内容的不对称性矛盾,必须进行课程调整与创新,以使得艺术教育得以有效进行,这是艺术教育主动的适应性选择,也是其自身发展的必由之路。

课程建设创新是地方高校服务于地方经济文化,继承与发展地方文化艺术的必有使命。广袤的疆域和丰富的民族特色是地方高校艺术教育得以异彩纷呈的前提,这也为高校艺术教育加强课程建设的地域性、民族性、多元性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高校艺术教育的使命也在于保护、继承和发扬光大不同民族特色的艺术内容与艺术形式。

课程建设创新是高校培养与提高学生艺术素养,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艺术教育的目标是要通过学生在学习艺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开发自身的潜能,促进全面和谐发展。进行课程建设创新,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环节,是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有效路径。

创新要应用到实践中来才能真正实现其价值,我们总结出创新的具体措施如下:

一、艺术教育课程内容上的“地方性”与“

一、二课堂兼容性”创新

(1)以地方艺术为主体的课程内容创新。可以将代表性的地方艺术

纳入课堂,既让学生感受亲切、易于接受,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传承地方优秀艺术,从而更好地做好保护与发展地方艺术的工作。

(2)以常规艺术实践主干活动为主体的课程内容创新。可以实施以艺术实践活动为主体的课程建设创新,将学生广泛参与的艺术实践主干活动,如合唱、舞蹈、简笔画、广告设计等阶段性地纳入课程设置范畴,有针对性地开设相关课程,形成教与学、训与练的互动,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机融合。

二、艺术教育课程设置上的“兼容性”与“多样性”创新。

(1)进行与其他课程的兼容性建设。可以依托体育在公共课程中的强势地位,加强艺术与体育兼容性课程的设置。也可以有意识的加以培养和实践。还可以利用人文科学课程设置面广的优势,加强艺术对其他人文科学的渗透与交叉,使艺术教育借助其他课程得到更充分的扩展。

(2)进行课程开设的多样性建设。充分利用自有资源,广泛开设各种具有特色的艺术任意性选修课程或系列专题讲座,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和需求。树立大课程观念,将艺术教育纳入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加强对各类艺术实践和艺术竞赛的指导,把相关的培训与学习纳入教育课程,并计入学分等等。

加强建设高校艺术教育建设,契合“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根本教育理念,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我们要呼吁教育界人士加强对地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认识,提高对地方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的重视,为我国多姿多彩的多元文化增光添彩奉献力量。

摘自:

丁析:《关于艺术课程学科综合之思考》(《艺术百家》2005第6期) 冯兰芳:《关于普通高校公共艺术选修课程的思考》

黄昌海:《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及课程建设改革构想》等。

第二篇:公共文化调研报告

河口县文化体育和广播电视局边境民族地区村民公共文化需求与供给研究课题调研

汇报材料

根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边境民族地区村民公共文化需求与供给研究”课题调研方案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局实际,现将我局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河口县位于云南省南部,红河州东南端,是云南省唯一的瑶族自治县。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老街省山水相邻,国境线长193公里(其中河界73公里,陆界120公里)。全县国土面积1332平方公里,山区面积占97.8%。境内最低海拔76.4米(红河与南溪河交汇处),是云贵川三省海拔最低点,最高海拔2354米(大围山主峰)。河口属热带地区,境内高温多湿,年平均气温23.2℃,最高气温46℃,相对湿度85%,年均降雨量1785毫米,生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为47.3%,有“小动物王国”和“小植物王国”之称,适宜发展香蕉、橡胶等热区经济作物,是云南省橡胶和热带水果主产区之一。全县共辖6个乡镇,27个村委会,275个村民小组,3个社区,4个国营农场,有2个国家级口岸、3个省级边境通道和多条民间通道,居住着瑶、苗、壮、傣、彝、布依等35个民族,总人口10.52万人。

河口口岸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是滇越铁路、昆河公路、红河航道与越南乃至东南亚地区铁路、公路、航道连接的交

1 通枢纽,距昆明市469公里,距越南首都河内296公里,距越南北方最大的海防港(出海口)416公里,是中国西南进入东南亚、南太平洋的便捷通道。河口历史上就是我国与越南、东南亚各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门户和咽喉,是“南方丝绸之路”的第二条通道。

二、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目前,现有文化基础设施有: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民族文化工作队1个,文物管理所1个,已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6个。

(一)“两馆一站”工作基本情况

1、“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基本情况

河口县图书馆、文化馆由于涉及河口县旧城改造经政府协调,图书馆搬迁到河口档案局4楼上班,文化馆搬迁到河口外宣办3楼上班。

2、“文化站”基本情况

河口县有四乡两镇共6个乡镇(桥头乡、瑶山乡、莲花滩乡、老范寨乡、河口镇、南溪镇)。

(1)桥头乡文化站于2009年得到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投资320万元新建文化站,于2009年开工建设,2010年底投入使用,占地面积2300平方米,建筑面积960平方米,建成全州边境一线占地面积最大、规划设施最齐全、设备最新进的乡级文化站。文化站由综合办公楼和文化活动场所组成。 室外活动场地占地约1300㎡,包含有灯光球场、门球场、演出舞台、健身路径等,站内设图书阅览室、文化

2 活动室、综合培训、辅导排练、老年和少儿活动厅等12个文化活动场所,配套电脑10台、健身活动场所配备健身器材、音响一套、投影仪一套、钢琴、电子琴、古筝、二胡、笛子等。另外,全乡已建成34个村级文化活动室。

(2)瑶山乡文化站于1984年成立,建筑面积200平方米;2002年翻修;2005年扩建街道门面,建筑面积80平方米;2007年初建新综合楼,建筑面积431平方米;2008年初建民族文化休闲广场,建筑面积600个平方米。新综合楼和广场共投资88.6万元。站内设置有:办公室、文化信息共享室、图书室、多功能活动室、多功能培训室、民族文化陈列室、储藏室等,民族休闲广场配有健身器材,并于2009年7月1日新给定楼正式对外开放。

(3)莲花滩文化站建盖时间新文化站2013年6月投入的资金是30万元,建筑面积410平方米,内设有电子阅览室、图书室、办公室、练习室。从业人员数2人。

(4)老范寨乡文化站成立于1985年,文化站新办公楼于2006投资,2007年底竣工投入使用。文化站新办公楼于2006投入资金60余万改建。建筑面积369.36平方米,一楼办公室,二楼会议室,三楼电子阅览室。内部按要求设置图书阅览室、培训教室、信息资源共享室、棋牌室。老范寨乡文化站有编制1名,现有工作人员1名。

(5)河口镇口岸文化站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工程总投资41万元,设有书刊阅览室1OO平方米、多功能活动厅11O平方米左右、培训教室5O平方米,综合办公用房4O

3 平方米。

(6)南溪镇文化站建盖于2008年12月。文化站投入的资金是30余万元,建筑面积391平方米,站内设有培训室、电子阅览室、图书室、办公室等。从业人员2人。

3、社区、行政村综合文化活动室建设情况

(1)河口县共有3个社区,分别是槟榔社区、北山社区、合群社区,都有建有文化站综合楼,设成文化活动室,室内有电视、音响等设备,用于播放各类文化知识宣传片及文化知识学习。并且还设立了农家书屋,书屋藏有各类文化书籍,免费为社区居民提供书籍阅读和借阅。7台文化共享工程电脑,免费为社区居民提供书籍阅读和文化知识的查阅,各社区文化指导员均由社区书记、社区工作人员或大学生村官兼任,确保了社区综合文化活动室有专人管理,各项文化活动有序正常开展。

(2)行政村综合文化活动室

截止目前,我县各乡镇共有60个村民小组建有综合文化活动室。在县图书馆及新华书店的帮助下也先后建了38家农家书屋并投入使用,作为村级精神文明建设和宣传教育阵地。农家书屋按要求做到每周向农民群众开放5天,每天4个小时以上,并有专人管理。

二、农村公共文化活动

(一)、镇(乡)、村广播电视收听收看情况

1、乡镇及农场场部广播电视收听收看情况

4 我县十个乡、镇及农场场部所在地有9个可以收看到云南广电网络公司的有线电视,有1个乡政府所在地还无法收看到云南广电网络公司的有线电视,9个乡、镇及农场场部所收听不到中央、省、州县的无线广播信号,只有县城的河口镇能收听到中波广播(中央、省广播节目)和中央、省、州的调频广播节目信号。

农村地区已建设完成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4500户农村用户实施完成“户户通”工程,98%以上农村农户可以通过这两项工程进行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约1000户用户可以通过“户户通”机顶盒收看到州、县的本地电视节目,农村地区和农场生产队无法收听到无线广播节目。

2、电影放映情况

我县每年完成农村电影放映任务324场,覆盖桥头乡,瑶山乡、老范寨乡、莲花滩乡、南溪镇、河口镇共24个村委会。四个农场原属于省管农垦企业,不归县管,2013年划规县管后,一直无政策纳入“2131”电影放映工程,县财政困难,也无力安排资金购买影片片源和放映设备进行额外的电影放映。

随着科技进步、社会的发展变化,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和手段越来越多样化,农村青壮年劳力已大量进入城市,留守的老年、儿童能看上和感受电影的机会很少,因此,作为农村电影放映,不能仅仅停留在放电电影老的观念上,从放

5 映设备和音响上也应该进行大幅度的改进和革新,以满足人农村群众的视觉、听觉以及精神上的更高要求。

(二)文化广场建设及使用情况

近几年,我县先后完成了10个村级文体广场试点工程项目分别是桥头乡老街子、冬瓜岭,桥头乡中寨村翻坡小组瑶山乡梁子、太阳寨、南溪镇龙堡、瑶山乡水槽村、老范寨乡桂良村茶坪二组、莲花滩乡莲花滩村大滩小组、河口镇中寨村。村级文体广场试点工程的建立,基本实现了以公共文化服务为主,综合提供广大人民群众文艺演出、电影放映、体育活动等服务的功能要求。为提高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水平和质量,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构建文明、和谐社会做出的具有实质性的工作,也为群众公益性活动提供了较好的场地、场所,同时也收好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认可。

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1.文化基础设施有待改善

一是县图书馆馆藏图书越来越多,由于空间狭小、条件有限,目前达不到国家馆藏图书的需求,二是文化馆图书馆目前处于“有馆无址”的状态,未有独立的办公地点,馆舍陈旧,设施缺乏,各方面条件欠缺未能达到免费开放工作的有关要求。

2.文化专干整体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6 乡镇机构改革之后,对乡镇文化站实行的是“行政隶属乡镇政府领导,业务上接受主管部门指导”的管理模式。由于管人与管事不相统一,导致业务部门缺乏调控手段,很多方面不能过问,也不便过问,使乡镇文化站处于“一方不愿管,一方管不了”的两不管境地,导致乡镇文化站难以发挥应有作用,一部分乡镇文化站长在从事其他与文化不相关的工作,文化站的工作只是他们附带的业余工作,一部分在从事其他工作,文化工作交由其他工作人员在办理。文化专干不专,专业知识贫乏,业务技能下降,严重阻碍了农村基层文化工作的开展,更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

3.加大对文化基层干部及专业人员的培训力度。

(二)建议

1.进一步加大文化建设资金投入力度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文化建设非常重视,在每年召开的文化工作会议上,都把加强文化建设作为重要内容予以部署。河口属国家一类口岸,作为“桥头堡”建设的领头军,我县正逐年加大对文化建设力度,基础文化设施逐步完善、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日渐丰富,已解决了广大农民群众看书读报、看戏曲电影、参加文化培训与文体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问题。但文化活动的开展与基础建设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为了改善基础文化设施、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希望上级部门根据河口的特殊性给予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为文化事业建设提供物质保障。

7 2.进一步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我县的文化设施建设虽然有了很大进步,但与广大市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存在较大距离,与周边县市也有很大差距,我们在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的同时,也希望省、州、县人民政府进一步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确保我县“两馆一站”的免费开放能让广大群众感受到党和国家惠民政策实实在在的好处。

我县地处山区,村组找不到一块平地用作建设场地,为平整一块篮球场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加之许多村组离城较远,运输成本较高,而我县财政较为困难,县里配套资金难以落实到位,从其他部门整合建设资金极少,给项目实施增加一定难度。

“两馆一站”免费开放和“文化广场基础设施工程”是政府主导实施公共文化、体育建设项目,是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全民健身活动的主要场所,是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全民健身权益的主要和重要阵地。推动“两馆一站”免费开放是加强党的十七大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具体实践;也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公民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和共享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幸福成果,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积极行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克服各种困难,继续加大对“两馆一站”免费开放和“文化广场、活动室础设施工程”的建设力度,确保文化、体育惠民工作的

8 顺利实施和开展。

河口县文化体育事业得以快速发展,与省、州及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分不开,为了让我县的文化体育事业更上一个新台阶,希望上级有关部门及各位检查组领导一如既往支持我县的文化事业。

河口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现有省级保护区2个,州级传统文化保护区2个,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之乡2个。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项目有传统音乐2个,传统工艺2个,传统习俗2个。河口县人民政府2005年33号文件批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397个,其中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区2个,民族文化艺术之乡12个,民族民间文学保护名录56个(故事、歌谣、谚语),其它保护名录39个。河口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有14个挂牌单位。河口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有20人,其中省级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传承人有5人,州级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传承人有15人,在老董下寨建成“河口布依族民俗展览室”一个。

第三篇:公共卫生知识体系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大全

公共卫生体系由卫生检疫与疾病监督体系、疾病预防与控制体系、医疗保险体系、医疗卫生体系、动员与保障体系以及与之相关的药品与卫生材料生产与供应体系组成。2003年春,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的爆发和防治,凸显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同时也使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公共卫生体系已不是一个简单的健康概念或生活水平问题,而成为一个关乎社会发展、经济建设乃至国家安全的一个战略问题。

一、我市公共卫生体系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2003年我市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00余个,其中市直医疗卫生单位5个,专科医院5个,厂(场)医院8个,社会办医和个体诊所108家,乡镇卫生院20所,村卫生所252个,乡镇以上各类卫技人员800人,村卫技人员786人,其中副主任医师以上28人,主治医师236人,医师、医士325人,护理师、护士205人。全市医务人员中,本科毕业生44名,专科毕业生160名,中专水平以上占医务人员总数的95%。共有床位1202张。全市每千人中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人。

近年来,新型传染病频繁出现,传染病在与人类重新争夺地球统治权。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禽流感、艾滋病以及重新出现的传染病如结核、性病、鼠疫、戊型肝炎、庚型肝炎等对人类造成了新的危害,并且有不断加重的趋势。艾滋病在我国已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根据最新流调结果推算,我国现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84万,其中,艾滋病病人约8万,居亚洲第二位。性传播比例迅速上升,异性之间和同性之间传播两种途径已经并行,艾滋病已经逼近每一个人。我市近年来传染病发病率虽逐年下降,但形势也不容乐观。截止2004年10月底,我市共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8例。传染性肺结核病人600余人,活动性肺结核病人2055人,涂阳性结核病人608人。结核病已成为青年人死亡的头号杀手,且农村结核病人多,越贫困病人越多,结核病人80%在农村。结核病已成为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主要疾病之一。

在全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中,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1、全市用于卫生事业的绝对费用每年虽有所增加,但与社会经济发展相比,卫生事业费在全市财政支出中比例越来越少。

2、按照省政府有关文件精神,县级财政对乡镇卫生院编制的预防保健人员经济全额保证,对编制内的其它人员经费按不低于工资的60%的标准保证,而我市的财政拨款仅仅占工资的11%左右。

二、加强我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对策

一个社会的公共卫生体系是造福于人民的事业。公共卫生体系在保护和增进国民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中,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市交通发达、外来人口流动多,相比全区其它县市,在面临类似“非典”这样的传染性疾病时,形势将更加严峻。为此我市应当未雨绸缪,加大全市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力度,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卫生强市。

1、加大对公共卫生体系的投资力度。“九五”计划以来,我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很快,其中有很大一块是政府投资。政府投资主要集中在基建、交通、通讯等投资回报率高、盈利性强的领域,而对于包括公共卫生在内的科教文卫等非盈利性领域的投资力度明显不足。对此,今后应调整政府投资的方向,应加大对包括公共卫生体系在内的科教文卫等非盈利性,但同时又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公共物品的投资力度,同时应出台一系列优惠补偿政策,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公共物品。SARS危机虽然催生了政府对公共卫生的投入,但这种投入仍显不足。例如,在SARS防控期间,我市卫生系统总花费323万元,而市财政仅拨款180万元,剔除红十字会、民政局捐款外,仍有100多万元未回拨,而这100多万元全部由我市卫生系统垫支。又如,国家及省财政加大了对基层疾控部门的基建投入,但这仅解决了基本的办公条件,而仪器设备经费和专业人员培训经费投入仍是空白,建议市财政应加大对公共卫生的投入力度并建立长效机制。

2、加大对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财政支持力度。我国公共卫生体制面临一些问题:缺乏应急机制;

将卫生当作一种商品;

有些部门存在“本位主义”,单位之间也有分割。因此,作为“公共产品”的公共卫生体系就难以健全,直接的表现就是每年的卫生经费在政府财政支出中的比例虽然略有增加。但相比每年全市财政支出的增幅还是大大落后。今后应逐步增加全市财政支出中的卫生经费的比例,解决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中的财政投资的“缺位”问题。

3、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扶持力度。在我市一些乡村,农民因病致贫的状况尚未根本解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中“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除市区以外的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每年按人均10元给予补助,地方财政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每年按人均不低于10元给予补助”的精神,市财政要加大对农村卫生工作投资力度,这对于解决我市卫生服务的公平和效率问题,提高农村卫生工作和农民健康的整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化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农村卫生服务网络是由政府、集体、社会和个人在区域范围内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组成,这一网络应是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的社会化网络。

5、媒体应主动投入公共卫生服务领域

电视、报纸、广播等媒体对宣传公共卫生、加强公共卫生建设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卫生部门应是编排公共卫生节目的“主持人”,而媒体则是宣传公共卫生重要性的“主力军”。公共卫生的服务对象是包括健康人、亚健康人、病人以及处于疾病潜伏期内的全社会人群。公共卫生服务就是公益性服务。所以媒体的参与应是免费的。建议主管宣传的部门要求各媒体定期在黄金时段、显要位置免费安排公益性广告等。

正如吴仪副总理在总结抗击“非典”的经验和教训时说:“我们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痛。”公共卫生需要加强,但更需要认识的提高。我们希望未来的公共卫生能摆脱这样的困境:公共卫生在很大程度上是其成功的牺牲品。因为没有任何依据来证实疾病预防或流行被控制后所带来的收益。正常状态下,公共卫生被社会和政府所忽视,认为不会出问题;

但在突发重大灾难后,人们认识到应加强公共卫生;

但疾病带给人们的不安和恐慌从记忆消失后,公共卫生又重新被人们忽视。

第四篇:公共卫生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区政府高度重视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事业,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的相关精神,把为居民提供村、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作为保障居民健康、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按照统一部署,不断加快城乡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截至目前,全街道共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个,城乡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覆盖率达100%。社区卫生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水平进一步提高,出台了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管理细则和考核细则,村、社区卫生服务逐步规范,养老保障工作全面实施,公共卫生基础不断夯实,应急处置能力明显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得到有效保障。

二、存在问题

一是社区卫生服务宣传力度不够。不少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健康意识淡薄,并且受收入水平所限,村、社区卫生机构的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职能得不到有效发挥。

二是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尽合理,社区医疗卫生队伍建设亟待加强。城乡之间、大小医院之间、中心(站)之间医疗资源配置差距仍在拉大,社区卫生机构特别是农村卫生机构待遇不是很高,现有队伍尚不稳定,社区卫生服务整体水平得不到应有的提升。

三是街道辖区内相关政策的导向性作用未充分发挥,零售药店监管尚未到位。近年来,由于个体药店准入政策放宽,零售药店大量增加,布局不尽合理,且违规经营现象时有发生,在导致医药市场出现不平等无序竞争的同时,进一步挤压了社区卫生机构的生存空间。四是公共卫生专项经费投入不足。近年来,逐步增加了社区公共卫生投入,但尚未形成稳定的投入增长机制,公共卫生服务专项经费尚显不足,社区卫生机构“六位一体”的功能难以发挥,社区居民享受低成本医疗服务的目标也难以实现。

三、几点建议

一是进一步强化对村、社区卫生工作的组织领导。认真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切实改善社区卫生服务环境,提高公共卫生服务网络的服务能力和水平,着力抓好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卫生资源的有效配置。

二是进一步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宣传力度。要不断强化城乡居民的健康意识,大力普及疾病防治知识,引导群众及时、就近进行“小病”医治,充分保障居民健康。

三是着力加强社区卫生队伍建设,强化公共卫生资源的有效整合。强化对在职医护人员的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不断提高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努力打造一支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以及人民群众医疗卫生需求相适应的社区卫生队伍。

四是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确保投入到位。要按照城乡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要求,确保公共卫生专项资金足额落实到位,切实做到公共卫生投入重点用于支持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城市社区卫生和基本医疗保障。

第五篇:校园公共设施调研报告

一、 地点:兰州理工大学

时间;2011.08.28

二、调查对象:学校公共设施(椅子、标牌、垃圾筒、任何可以装饰校园的东西)

三、答卷内容

(一)、椅子

1、“学校设施应该再多一点,至于颜色应该多是绿色的 , 至于材质, 我想应该是一些环保的例如说是木头的”。

2、“篮球场附近少椅子。”

3、“椅子通常都很脏没法坐,”

4、“长椅质量太差,被人随意摆放 ”

5、“长椅数量太少 一到晚上就被人占去 几乎没人空位”

(二)、垃圾桶

1、“垃圾桶里的垃圾不能及时处理掉很难闻,应该设计成那种把垃圾丢进去之后就能处理掉的”

2、“垃圾桶可以做出很多不同形状的、”

3、“现在的垃圾桶都很普通跟其他的学校都一样突显不出我们艺术学校的风格”

(三)、标牌

1、“标牌设计的显著点颜色应该是绿的或者红的,比较显著”

2、“还有学校的校徽和标志比较乱,展厅和校车和报告厅的都不统一,颜色不一样。”

3、“学校标牌略显单一,且其中广告影响学校校风”

4、“晚上来咱学校根本是抹黑、标牌是块黑台,不但起不到引导作用,还吓人。”

(四)、整体感觉

1、“我觉得学校内部的公共设施设计元素要统一起来”

2、“没有艺术气息。”

四、调查内容

(一)、椅子

、标牌

(三)垃圾桶

五、学习心得

通过对这些产品的了解和学习,总结出几点自己对公共设施设计的看法和学习心得。

(一)、产品要符合人机工程学,符合使用者的心态。

(二)、和环境相融合、协调。

(三)、开拓自己的见识,放松心态,设计新颖自然有创意。

(四)、要有环保意识。 六.对自己设计设施的基本要求

(一)、产品要符合人机工程学,符合学校使用者的需求。

(二)、符合我们学校的整体自然和人文特色。

(三).色调大气、活泼、有生气。

(四)、绿色生态设计,形态自然不拘束。

(五)、找到合理的放置位置。

上一篇:给闺蜜的生日祝福下一篇:赶工专项施工方案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