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生芳观后感范文

2022-05-24

第一篇:柴生芳观后感范文

柴生芳观后感

观看电影柴生芳观后感

柴生芳同志是新时期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的优秀代表,是全国上下广泛学习的时代楷模。在当前深入推进从严治党和作风建设的新的历史起点上,更需要我们把学习宣传柴生芳先进事迹活动不断引向深入,从其崇高精神中积聚前行动力,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凝聚推动改革发展正能量,奋力开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事业新局面。

一要学习他家国天下的理想追求,在时代洪流中搏击人生。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柴生芳出身贫寒农家,老区人民淳朴厚重和坚忍不拔的品格熏陶了他、培育了他,北大的光荣传统激励和孕育着他,让他一开始就扣好了人生第一粒扣子,形成了他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和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抱负。他原本可以留在国外和北京、上海、香港等繁华都市获得令人羡慕的高薪职位,原本可以留在省城较为优越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但他最终怀着赤子之心返回他挚爱的家乡,最终扎根于贫瘠而充满希望的土地。他始终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充分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忧国忧民的可贵品质和历史担当;他坚守本分、情趣高雅,追求高尚,淡泊名利,体现了良好的道德修养、过硬的人格素质和超然物外的坦荡胸怀。今天我们学习宣传柴生芳先进事迹,就要像他那样把个人追求与党和人民事业有机统一起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艰苦环境中锻炼成长,在时代洪流中搏击人生,争做改革发展的时代先锋,将火热年华献给党、献给祖国、献给人民。

二要学习他拼搏奋斗的傲然风骨,尽情抒写壮丽的人生篇章。柴生芳英年早逝,一路走来,壮怀激烈。在人生短短的45年中,他胸怀大志却脚踏实地,书生意气却低调成熟,谦虚谨慎却勇于担当,吃苦耐劳却科学务实,始终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奋斗,体现了知行合

一、开拓创新、拼搏奋斗的傲然风骨。今天我们学习宣传柴生芳先进事迹,就要从他出身农家、不负众望、以学报国的求学历程中,感受他对知识真理的无比虔诚和孜孜探求;就要从他扎根基层、造福百姓的动人事迹中感受他勇于担当、求真务实、敬业奉献、清正廉洁的过硬作风。闪光的金牌,从来都用汗水铸就;光荣的桂冠,从来都用荆棘编成。表面上,他拥有有北大学子、海归博士、一县之长等绝大多数人无法拥有的耀眼光环,可事实上,谁人能想象到他从黄土地一路走来、脱颖而出所经历的苦涩年华,谁人能理解他在异国他乡四处奔波、拼搏奋斗的超常付出,谁人能体会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重重压力……今天我们学习宣传柴生芳先进事迹,就要像他那样坚定理想信念、矢志拼搏奋斗,与祖国共命运,与时代共发展,与人民共奋进,用激情谱写壮丽的人生篇章。

三要学习他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在定西工作的8年多时间里,柴生芳足迹踏遍两县一区的山山水水。在他身后,留下群众不尽的思念,赢得社会由衷的赞扬。柴生芳精神的本质所在,就是"忧民之所忧、乐民之所乐",始终把党和人民的事业看得高于一切,充分展现了新时期基层党员干部夙夜在公、殚精竭虑、造福人民的光辉形象和崇高精神风貌。他逝世后,当地群众夹道送别,热泪长流……所有这些,生动表达了人民群众对践行为民务实清廉要求好公仆的最好褒奖。"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今天我们学习宣传柴生芳先进事迹,就要像他那样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努力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就要像他那样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诚心诚意为群众办事,尽心尽力为群众解难题,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四要学习他敬业奉献的实干精神,创造无愧于人民的光荣业绩。在"苦瘠甲于天下"的定西,柴生芳找到了施展才华、大展拳脚的机会,他以赤子之心,耕耘一方土地,造福一方百姓。无论在陇西、安定,还是临洮,他始终抢抓国家政策机遇,努力为经济发展创造巨大引擎,为造福百姓引进福泽之水。陇西中医药文化产业园、李氏文化产业综合开发项目、定西马铃薯循环经济产业园、全国"六盘山片区交通扶贫攻坚示范试点县"、"全省精准扶贫示范县"等一个个项目的成功争取和落地建设,无不倾注了他大量的心血和汗水。今天我们学习宣传柴生芳先进事迹,就要像他那样恪尽为民之责,常怀爱民之心,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一件一件抓落实,一项一项求实效;就要像他那样积极倡导真抓实干、雷厉风行、精益求精、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攻坚克难、敢于担当,说干就干、善始善终、善做善成;就要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忘我工作、无私奉献,把心血和精力用在干事创业上,用在服务群众上,争创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业绩。

五要学习他严于律己的崇高境界,始终保持良好精神状态。柴生芳事迹于细微处见精神,于平凡处显伟大。在定西工作期间,他全身心扑在工作上,从不摆架子、搞特权,始终保持良好精神状态;他从不搞小圈子,用自身人格魅力抓班子、带队伍,为党员干部做出了表率;他从不以权谋私,当着一县之长,亲戚朋友却没有一个受到照顾;他思维敏捷、学识渊博,始终是那样谦虚谨慎、向善好学。他在30本工作笔记记录下每一次开会、调研和学习的心得,用手绘图等方式记录下一连串县情县貌,用名言警句等抒写对人生、对社会的看法。他去世时,办公桌上还摆放着他正阅读的《邓小平时代》和《论中国》等大部头书籍。今天我们学习宣传柴生芳先进事迹,就要像他那样坚持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头坚守正道、弘扬正气,带头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从政环境;就要像他那样深入思考如何为政、如何干事、如何做人的问题;就要像他那样对待群众、对待组织、对待事业、对待同志、对待亲属、对待自己;就要像他那样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要求,认真学习、老实做人、干净干事,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

第二篇:《柴生芳》观后感心得800字

《柴生芳》观后感心得800字 由甘肃省委组织部和甘肃省委宣传部监制,求是影视中心、《紫光阁》杂志社和北京合力桨影视公司等十一家单位联合出品摄制的电影《柴生芳》目前已完成后期制作并取得国家新闻广电总局电影局的发行许可,将于7月1日在全国上映,据悉,所有的票房收入将全部捐赠给相关基金会。

七一上映 向建党95周年献礼

电影《柴生芳》影片根据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中宣部“时代楷模”,甘肃省临洮县原县长柴生芳的事迹改编创作。由电影剧本“夏衍杯”征集获奖者、国家一级导演张忠编剧并导演,路云飞执导。影片采用较意识化的创作手法,摒弃了传统故事片的戏剧结构和对英雄人物“高大全”的描写方法,通过现实和过去两个时空的转换牵引,从主人公艰苦奋斗、勤政务实、访贫问苦、精准扶贫、化解民怨、主抓中心任务等多个角度,真切朴素地再现了柴生芳的事迹。

影片实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结合,是对中央精准扶贫工作的积极响应,是“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延伸补充,是“两学一做”的生动教材。影片档期确定的上映日期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日,记者注意到当日上映的影片中,《柴生芳》是唯一一部向建党95周年献礼的影片。同时这个时间节点是中国电影的黄金档期暑期档开启之日,在众多商业大片的夹击下,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精品力作能否在荧屏上一枝独秀,非常令人期待。

制片艰难险阻 制作精益求精

电影制片人孙海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柴生芳去世的第12天,也就是8月27日,张忠导演就拿到了直系亲属的独家唯一授权,此时柴生芳还是零荣誉,甚至连县级优秀共产党员都不是,但制片方以创作精品为初衷,精益求精的制作理念贯穿到每一个环节”。

剧本创作中,编剧团队先后深入到陇西、定西、临洮和其老家庆阳,深入了解柴生芳的工作生活环境,挖掘细节故事,先后更换五位重量级编剧,撰写不同风格的七个剧本。在后期制作中,影片先后四次重新开机拍摄,补充拍摄量超过全剧的20%,先后上百次修改完善。经过22个月,600多天严谨仔细的制作,电影的每一个环节都尽量做到精益求精。在此前北京举行的研讨会上,中宣部、国家重大题材办公室、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央主流媒体的众多专家学者均给予高度肯定。

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影片监制、导演、编剧,国家一级导演张忠谈到了此前兰州举行开机仪式泪洒现场的原因:“在拍摄运送药材这场雨戏时,连续三天三夜没有休息,炎热的夏季高温,山上的温度却在零下十度,大量的群众演员由于受不了极度的煎熬和持续不断的淋雨,纷纷逃离,没有一人留下工作。最后剧组人员赤膊上阵,圆满完成摄制。由于连续作战,工作人员下山赶到兰州需五个小时,摄制组90%以上的人都无缘参加开机仪式,感到无限遗憾。”

票房收入无偿捐赠甘肃团体单位 先睹为快

电影《柴生芳》由11家出品单位参与投资出品,其中甘肃的投资方为甘肃天润文化产业公司、甘肃新兴花卉有限公司、甘肃安兴房地产集团公司、兰州合力桨影视公司及龙洮电子商务公司等7家民营企业,崇高的历史使命和社会担当,最终使电影得以完美呈现。影片监制、导演、编剧,国家一级导演张忠说,经过和多家出品方沟通,影片在全国上映的票房收入除去少量发行费外,所有收益将无偿捐赠给相关基金会,用于柴生芳后期的有关事宜,具体细节将在工作结束后发布。

据影片发行方北京合力桨影视公司介绍,此次发行将覆盖全国所有省会城市的相关院线,甘肃观众可以先睹为快,从今日起开始接受团队和单位包场,相关单位可以和兰州电影制片厂联系上门放映和到指定影院观影,普通观众将在柴生芳去世两周年即今年8月15日起在甘肃所有院线观看。 《柴生芳》观后感心得800字 由甘肃省委组织部和甘肃省委宣传部监制,求是影视中心、《紫光阁》杂志社和北京合力桨影视公司等十一家单位联合出品摄制的电影《柴生芳》目前已完成后期制作并取得国家新闻广电总局电影局的发行许可,将于7月1日在全国上映,据悉,所有的票房收入将全部捐赠给相关基金会。

七一上映 向建党95周年献礼

电影《柴生芳》影片根据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中宣部“时代楷模”,甘肃省临洮县原县长柴生芳的事迹改编创作。由电影剧本“夏衍杯”征集获奖者、国家一级导演张忠编剧并导演,路云飞执导。影片采用较意识化的创作手法,摒弃了传统故事片的戏剧结构和对英雄人物“高大全”的描写方法,通过现实和过去两个时空的转换牵引,从主人公艰苦奋斗、勤政务实、访贫问苦、精准扶贫、化解民怨、主抓中心任务等多个角度,真切朴素地再现了柴生芳的事迹。

影片实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结合,是对中央精准扶贫工作的积极响应,是“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延伸补充,是“两学一做”的生动教材。影片档期确定的上映日期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日,记者注意到当日上映的影片中,《柴生芳》是唯一一部向建党95周年献礼的影片。同时这个时间节点是中国电影的黄金档期暑期档开启之日,在众多商业大片的夹击下,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精品力作能否在荧屏上一枝独秀,非常令人期待。

制片艰难险阻 制作精益求精

电影制片人孙海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柴生芳去世的第12天,也就是8月27日,张忠导演就拿到了直系亲属的独家唯一授权,此时柴生芳还是零荣誉,甚至连县级优秀共产党员都不是,但制片方以创作精品为初衷,精益求精的制作理念贯穿到每一个环节”。

剧本创作中,编剧团队先后深入到陇西、定西、临洮和其老家庆阳,深入了解柴生芳的工作生活环境,挖掘细节故事,先后更换五位重量级编剧,撰写不同风格的七个剧本。在后期制作中,影片先后四次重新开机拍摄,补充拍摄量超过全剧的20%,先后上百次修改完善。经过22个月,600多天严谨仔细的制作,电影的每一个环节都尽量做到精益求精。在此前北京举行的研讨会上,中宣部、国家重大题材办公室、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央主流媒体的众多专家学者均给予高度肯定。

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影片监制、导演、编剧,国家一级导演张忠谈到了此前兰州举行开机仪式泪洒现场的原因:“在拍摄运送药材这场雨戏时,连续三天三夜没有休息,炎热的夏季高温,山上的温度却在零下十度,大量的群众演员由于受不了极度的煎熬和持续不断的淋雨,纷纷逃离,没有一人留下工作。最后剧组人员赤膊上阵,圆满完成摄制。由于连续作战,工作人员下山赶到兰州需五个小时,摄制组90%以上的人都无缘参加开机仪式,感到无限遗憾。”

票房收入无偿捐赠甘肃团体单位 先睹为快

电影《柴生芳》由11家出品单位参与投资出品,其中甘肃的投资方为甘肃天润文化产业公司、甘肃新兴花卉有限公司、甘肃安兴房地产集团公司、兰州合力桨影视公司及龙洮电子商务公司等7家民营企业,崇高的历史使命和社会担当,最终使电影得以完美呈现。影片监制、导演、编剧,国家一级导演张忠说,经过和多家出品方沟通,影片在全国上映的票房收入除去少量发行费外,所有收益将无偿捐赠给相关基金会,用于柴生芳后期的有关事宜,具体细节将在工作结束后发布。

据影片发行方北京合力桨影视公司介绍,此次发行将覆盖全国所有省会城市的相关院线,甘肃观众可以先睹为快,从今日起开始接受团队和单位包场,相关单位可以和兰州电影制片厂联系上门放映和到指定影院观影,普通观众将在柴生芳去世两周年即今年8月15日起在甘肃所有院线观看。 《柴生芳》观后感心得800字 柴生芳,这个有着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共产党人高尚情操的一县之长,用他短短45岁的生命诠释了他说的“莫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这句话。

电影用质朴的语言、平凡的故事和琐碎的小事构架了柴生芳崇高的信仰和伟大的人生,朴实无华的表达了柴生芳厚重完整的人生,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表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纵观柴生芳的一生,他其实并没有做出什么惊心动魄、可歌可泣的大事,但他悲天悯人的情怀和人民公仆的精神却深深地打动了我。柴生芳,一个从山间小路走向世界的留日博士,在学成后毅然选择回到自己的祖国,回到自己相对贫穷的家乡,为国家探索贫困地区的脱贫之路,他是我们时代呼唤的榜样,这样的情怀和信仰也是所有共产党人应该学习的。

一个北大毕业生,一个留洋博士,为什么拒绝了舒适而高薪的工作,偏要回到贫瘠的家乡,来到这个贫困县当县长?电影中父亲埋怨他忙的没时间照顾家里,没时间陪家人,还挣不到钱,他回答:“我要是为了挣钱,当时就留在日本或者去北京工作了,我当官不是为了挣钱”。当妻子说让他帮忙给侄子找个工作的时候,他首先想到的是让侄子考公务员,他认为大学生毕业了就应该为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做些实事。是啊,他自己就是这样用尽全部力量为家乡父老乡亲谋幸福,这种视乡亲如父母的情怀,正是一方父母官最难得的精神品质。总书记强调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柴生芳淡漠名利、心系群众、执着于事业的坚持正是我们许多党员领导干部学习的榜样。

他生病发烧还捧着《资治通鉴》看,案头常有《求是》、《中国经济周刊》等时事期刊,办公室的灯常常亮至深夜,8年间记录30本工作日志……在我看来,一个博士县长已经非常博学,但他依然坚持随时随地学习。自任县长以来,在不到9个月的时间里,他跑遍了全县323个行政村,行车里程达4万公里。凡是他到过的村子,其地理位置、产业状况、民情风俗等他都能过目不忘。我想这不仅仅是记忆力强的原因,更多的是因为他用心,用心下基层,用心向基层学习,这种学无止境、学而不厌、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体现出的是一个共产党人的先进性,一个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一个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

三岁的女儿只要有人按门铃找爸爸就会说“我爸爸去临洮了”,让爸爸陪放烟花的愿望直至最后也没实现。女儿过三岁生日,他都因为忙于工作而未能到场,遗憾的留下年幼的孩子、年轻的妻子、年老的父亲。至今,想起电影最后他在去世前一天工作的每个时间节点、每项工作内容,我都不禁心绪难平。长达17个小时的连轴转,凌晨1:30的办公室,一盏盏声控灯随着脚步一点点熄灭,光亮处把他疲惫的身影拉的很长,我知道,当办公室门关上的那一刹那,他的生命也将走到尽头,这怎不让人痛惜!心系群众、一心为公、无私奉献,他有着一个共产党人应当具备的优秀品质,在父亲、妻子、女儿眼中,也许他不是一个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但他一定是党和人民的好干部、好儿女。

在柴生芳的工作日志中我看见这样一句话,“此木生芳流千古”,人如其名,作为一县的父母官,柴生芳同志用生命诠释了共产党员的人生价值。我们也应当学习柴生芳同志,无论身处哪个岗位,都要以强烈的事业心去努力,去拼搏,尽心尽力,敢于担当,始终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放在首位,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人。

第三篇:教师看柴生芳观后感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教师看柴生芳观后感范文,可以借鉴的哈。欢迎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9月20日,公司党委中心组组织专题学习会,学习柴生芳同志事迹,观看电影《柴生芳》,学习相关文件和报道,并展开热烈讨论。

中心组成员认为,学习柴生芳同志先进事迹,要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结合起来,与油田上下开展的“加强党的建设,弘扬石油精神”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以先进模范为榜样,强化看齐意识,践行党的宗旨,弘扬担当精神,发扬石油精神,为建设百年油田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柴生芳,甘肃宁县人,中共党员。

1990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

1997年5月至XX年10月,赴日本国立神户大学留学,获文学博士学位。1990年7月参加工作后,相继在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省委办公厅调研处、陇西县政府、安定区政府、临洮县政府工作,历任副县长、副区长、县长。

XX年8月15日凌晨,柴生芳因长期超负荷工作,劳累过度,在办公室休息时不幸去世,年仅45岁。柴生芳信念坚定、对党忠诚、坦荡无私,始终牢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治责任,始终把群众冷暖、百姓疾苦放在心中,模范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和群众路线,落实“三严三实”要求,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人民公朴的真谛。广大群众称他是“焦裕禄式的好干部”。XX年中组部追授柴生芳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中宣部授予柴生芳“时代楷模”荣誉称号。(柴生芳同志事迹报道见《石油工人报》5版)

电影《柴生芳》根据柴生芳同志的生平事迹改编。该片从主人公艰苦奋斗、勤政务实、访贫问苦、精准扶贫、化解民怨等多个角度,真切朴素地再现了柴生芳同志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勇挑重担的担当精神,清正廉洁的优良作风,鞠躬尽瘁的高尚情操。

在学习讨论中,中心组成员认为,柴生芳同志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人格追求,对党绝对忠诚,对人民绝对忠诚,对事业绝对忠诚,直至把生命奉献给他热爱的事业。他这种共产党员本色和人民公仆情怀,值得每一名党员干部认真学习。柴生芳的事迹启示我们,共产党员只有牢记党的群众观点,“以百姓心为心”,把党和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才能不辱党的使命、做合格的好党员好干部;柴生芳的事迹启示我们,干部要真正赢得群众口碑,就要想百姓事、解百姓忧,为改善员工生活和促进油田发展建设做出实实在在的努力;柴生芳的事迹启示我们,朴实干净是党的干部的优良传统和基因本色,是领导干部做人做官必须遵循的原则底线,自身干净才能走得正,才能得到员工群众发自内心的赞许。

中心组成员强调,柴生芳同志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是党员领导干部忠实践行为民务实清廉要求的优秀代表。“两学一做”,关键在做,就是要以学促做,知行合一,做合格的共产党员。油田各级党组织要把牢固树立和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作为学习教育的根本要求来贯彻,教育引导广大党员自觉践行“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要求,自觉做合格共产党员。要把深入开展柴生芳同志学习活动与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对党忠诚,挺起理想信念的“主心骨”,做到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在党爱党;与严格执行纪律紧密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广大党员严守党的组织纪律和政治规矩,增强组织观念、服从组织决定,知敬畏、明底线、守规矩。油田各级组织要认真组织党员干部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把深化先锋引领行动作为深入开展向柴生芳同志学习活动的有效载体和有力抓手,针对不同群体党员实际情况,提出党员发挥作用的具体要求,教育引导党员在任何岗位、任何地方、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铭记党员身份,积极为党工作。

中心组成员一致认为,柴生芳身上集中体现了共产党员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恪尽职守、甘于奉献的崇高品德,爱岗敬业、任劳任怨的职业操守,刻苦钻研、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严于律己、淡泊名利的人生境界。在建设百年油田的征程中,油田广大党员干部要践行党的宗旨,保持为民本色,敢于担当、勇于负责,在建设百年油田中当标兵、作模范,把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形象真正树立起来。

党委书记张作祥主持学习。公司领导陈建军、桑运超、孙永会、刘战君、范铭涛,公司“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协调办公室成员参加学习。

在学校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工作的关键时刻,学校党支部按照区教育局党委的安排,于XX年10月14日下午,组织全体党员和部分青年教师到东方红影院观看了电影《柴生芳》。

为了不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参加观影活动的党员及老师们上完下午一节课后,才匆匆赶往影院,来再一次学习柴生芳同志的感人事迹。影片根据柴生芳同志的生平事迹改编,撷取了他工作中勤政务实、访贫问苦、精准扶贫、化解民怨等几个真实的事迹片段,真切朴素地再现了柴生芳同志在任临洮县县长期间,一心为民、一心为党、忘我工作,最终因超负荷工作,献出自己年轻生命的感人事迹。柴生芳同志他忧国忧民、敢于担当;他诚实本份、情趣高雅;他严于律己、淡泊名利,用生命书写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他在人民群众心中树立起一道永远不倒的丰碑!因为故事的主人公曾工作生活在我们身边,所以当银幕上出现那些令人熟悉的场景时,大家觉得是那么亲切。随着镜头闪回之间,柴生芳同志勇挑重担的担当精神、清正廉洁的优良作风、鞠躬尽瘁的高尚情操,这种至真至深的情感无时无刻不打动着我们的心弦,大家随着剧情的不断深入而泪花闪烁。

观看影片后,全体党员教师精神上受到极大的震动和感动。老师们纷纷表示:要把学习柴生芳同志先进事迹与践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结合起来。“两学一做”, 基础在“学”、关键在 “做”。除了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还要学身边这些令人感动的先进模范人物。柴生芳就是从严治党的榜样,是有理想、有立场、有信念、清正廉洁的优秀党员和干部的代表典范,他就是我们学习看齐的标杆。在今后的学校发展和育人道路上,我们要以柴生芳同志为榜样,牢记党的宗旨,加强党性修养,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投入到打造群众满意的“幸福教育”品牌学校,培养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合格学生的工作中去,争做“四讲四有”好教师和合格党员!

柴生芳对自己要求很严,从不接受他人财物,甚至使人觉得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他经常说:“如果我爱财,我就不从国外回来了。”他坐的车上,除了雨鞋、雨衣、草帽、茶杯、笔记本外,再无他物。柴生芳反复叮嘱妻子祁雪莉:“随便收别人的东西,咱们就离婚”。

这个底线,他俩一直在坚守。“宁可清贫自乐,不可浊富多忧”,这是柴生芳的座右铭,更是他对清白做人、清廉为政的恪守。他始终坚持吃在食堂、住办公室,单位统一安排的公寓几乎就没住过。他说,“一个人,一张床,吃住在单位,工作生活都方便。住那么大房子,太浪费了。”

到村上调研,他经常自带馍馍和水,有时候入户路远不能回县城时,就到附近村民家吃顿家常饭,临走时总是不忘支付饭钱。

在生活中,他是个十分朴素的人,习惯于让妻子把破了的衬衫袖口、领子修补了再穿。

他长期在外工作,母亲去世多年,父亲与哥哥一起生活,他们家的房子一到雨天就会漏水,至今也没有来得及翻修。

在柴生芳的每一本笔记本扉页上,都写着“此木生芳”四个字。他曾多次向周围朋友说,此木生芳,那一定要做些有意义的事才好。这个看似朴素,却折射出对自身使命很高定位的追求,就是他对自己的严格要求。

他用一生去践行了这个要求,做得朴实无华却又轰轰烈烈。

他去世后,多家媒体对他的先进事迹作了宣传报道,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

中央领导同志高度关注,分别做出重要批示,要求深度挖掘先进事迹,加大力度进行宣传。中央教育实践活动办公室对做好这一典型宣传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中央宣传部确定他为全国“时代楷模”,是“新时期基层党员干部优秀代表”。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三运及时做出批示,要求树立典型、深入挖掘、广泛宣传。8月26日,中共甘肃省委决定,追授柴生芳同志“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号召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向柴生芳同志学习

第四篇:观看《柴生芳》有感

刘高

通过观看《柴生芳》电影我了解了优秀共产党员柴生芳同志的先进事迹,感触很深。领导干部是国家重要的人才资源,是执政兴邦、治国理政的主体。领导干部能否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长远发展。为人民服务是领导干部的根本职责。群众在干部心中有多重的分量,干部在群众心中就有多重的分量。柴生芳同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真正回答了“让人民满意是领导干部的最高标准”的深刻内涵。他的先进事迹,集中反映了新时期贫困地区领导干部超常付出、忘我工作的优秀品质和奉献精神。他是各级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是自觉践行群众路线的鲜活典型。柴生芳同志的殉职使我们党和国家少了一面舍己为公、亲民爱民、爱岗敬业的镜子,然而值得欣慰的是柴生芳同志的精神永远感召着世人,是每一名共产党员学习的榜样。

通过“学习柴生芳同志先进事迹”活动使我充分认识到,何为爱岗敬业?爱岗敬业说得具体点就是要做好本职工作, 把一点一滴的小事做好,把一分一秒的时间抓牢。古人说: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善小事,何以成大器。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这就是敬业,这就是爱岗!什么又是为人民服务?只有把老百姓看成父母、兄弟姐妹,要以百姓满意不满意为标准改进工作、改善服务,时刻把人民放在心里,方才能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

柴生芳同志的精神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感召着我们。

一是公仆意识。柴生芳同志始终牢固树立群众观念,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真正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以人民群众的需要为第一选择,以群众的满意为第一标准,认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把来访群众亲切的称为姊妹、老哥,视群众利益为最大利益,这样的亲民体民爱民领导,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二是进取精神。积极向上、立志有为的进取精神,是我们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的强大动力。当前,我省正处于加快推进扶贫攻坚、深化双联行动、转型跨越发展、与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向柴生芳这样博学好学,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真心实意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排忧解难,是我们甘肃的希望。

三是奉献精神。柴生芳同志生前恪尽职守、爱岗敬业,经常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工作,每天的工作时间几乎都在12小时以上。正是具备了这样的奉献精神,他才能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深入群众,才能以奋发有为的锐气为群众办实事,才能以忘我的精神为人民群众服务、谋事、解忧。当组织上安排柴生芳同志到环境条件较差的临洮县任县长时,他没有任何抱怨,没有任何要求条件,而是积极主动地投入了工作,很快与当地群众打成一片。为了尽快改变临洮县的贫困落后面貌,他以身作则、身先士卒,任劳任怨、甘于奉献,积极带领临洮人民走向富裕,一直坚持带病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柴生芳同志用自身的实际行动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四是敬业精神。领导干部肩负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重任,只有切实增强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的自觉性、坚定性,倾心本职岗位、注重工作实效,专心谋事、用心做事、一心成事,才能以出色的成绩向党和人民交上满意的答卷。柴生芳同志,无论是在国外留学,还是在党政机关工作,他都能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特别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更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学习柴生芳同志爱岗敬业、扎根基层、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精神。

五是清廉精神。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是共产党人的做人之本;洁身自好、克己奉公,是领导干部的从政之基。柴生芳同志为人质朴、为政清廉,无论在何岗位工作,都能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于律己。他平易近人、关心同志,在平时工作和生活中,从不摆架子、耍威风。各级领导干部学习他的清廉精神,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利益观、地位观,认真履行职责,强化自我约束,真正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才能以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柴生芳同志虽然已经离开我们了,但他的崇高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永远是亿万人民心中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永远是鼓舞我们的思想源泉。

第五篇:柴生芳事迹

临洮“为民县长”柴生芳:“把每一分钟都用在了工作上”

【“为民县长”柴生芳的足迹】

“和平时一样忙碌,也和平时一样精神。”回忆起8月23日光明日报文章《过早断裂的脊梁》主人公柴生芳的离世之日,甘肃临洮县委办公室主任张鹏记忆犹新。

谁也不曾想到,这会是这位博士县长生命中的最后一个工作日。在他的工作日记中,当天的记录写了整整五页,却并未写完。

“他习惯当日事当日毕,处理完一天的工作都会及时记录下来。那天半夜才散会,太累了。”张鹏黯然。

处理8项工作,持续忙碌17.5个小时,仅最后一项常务会便持续6小时,集中商讨22大项53小项政府事务——这是人们事后为柴生芳的最后一天所做的统计。

究竟是怎样的忙碌,让这位好县长心力交瘁、长眠不醒?通过众多当事人的口述,我们还原了这不同寻常的一天——

8月14日,走出电梯,临洮县政府办公室主任龙小林扫了一眼417办公室。门已经打开了,微微敞着条缝儿。他下意识地看看表:8时07分,距上班还有23分钟。

“柴县长总这么早。”他嘀咕一句,突然想起晚上要开的常务会,便从办公室拿来会议议程,轻轻叩响了417房门。

柴生芳从桌上的文件堆里抬起头来,和蔼地笑。

“县长,您看看常务会议程还要改吗?”刚开口,水务局局长李学智便推门进来了。龙小林知道他专程赶来汇报工作,便退了出来,准备“等等再说”。

这一等,便是40多分钟。李学智还没走,其他部门的几位同志便候在门口等着汇报。柴生芳紧锣密鼓地处理着,其间,还抽空接待了两位上访群众。

8时53分,柴生芳匆匆掩上房门,手拿着一块馍馍边吃边走出大楼,上访户王惠珍本想找他再说说拆迁补偿的事,看到他这么忙,没忍心上前。柴生芳大步流星地赶去和县委书记石琳会合,陪同一位省领导前去调研引洮工程。40多分钟后,车停在了东峪沟引洮一期工程6号隧洞。

前些天连降大雨,工程有几处不同程度的损毁,柴生芳一行选了两处,仔细查看。

“柴县长脸色挺沉重。他对水利部门负责人说,不管原因多复杂,我们不能干等。这附近还住着很多群众,决不能影响安全,要克服困难,把能做的工作赶紧做起来,比如清淤。”随行的张鹏回忆。

调研持续到中午。12点刚过,车又向25公里开外的7号隧洞驶去。泥泞而崎岖的“搓板路”,足足走了一个小时。

简单的午餐过后,14时30分,一场关于引洮工程的座谈会开始了。在当天的工作日记里,柴生芳用工整流畅的笔体记下会议要点,写了四页半。“加强管理、落实责任、尽快发挥作用”,柴生芳一句句写下思考,下决心“不讲条件、不推责任、不拖时间”地督促整改。

16时02分,正在县文化中心焦急等待的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在凯收到了张鹏的短信:“书记县长刚结束会议,我们现在赶去。”16时30分,刚下车的柴生芳疾步走上主席台,主持“捐资助学表彰暨资助优秀贫困学生大会”。

宣读表彰决定、为捐资助学先进集体与个人颁奖、受资助学生代表发言……会场上一派喜气,张鹏注意到,柴生芳严肃了一天的脸上露出笑意,“情绪特别高”。而坐在台下的龙小林却捅了捅身旁同事:“柴县长是不是感冒了?声音有些哑啊。”主席台上的柴生芳,目光久久停留在受资助的学生们身上。在当天的工作日志里,这位当年的庆阳市高考状元、北京大学学生记下这样一句:“潘晓文,全县理科状元,考入北京大学。”这也是他所有工作日志里的最后一句。

一个小时后,会议结束。走出会场的柴生芳匆匆钻进车里,下一个目的地是县城北大街。在这条县城主干线上,道路改造工程正热火朝天地进行着,来往车辆行人小心翼翼地穿梭绕行。柴生芳下车查看了几处管线、路段,脸色又凝重起来了。他对身侧的张鹏感慨:“道路改造是好事,可的确给老百姓造成了不便啊。工期本来就长,一定要抓紧再抓紧,确保按时通车!”

再次坐进车里,柴生芳倦意明显。看看表,离既定的公务接待还有半小时左右。

“回办公室歇一会儿吧?跑一天啦!”龙小林劝他。“不累。咱再去看几条路吧。去年以来县里开始集中供热,好多道路挖开埋管线,路面破损厉害,群众意见大啊。”他转头对着司机朱凯:“不是有6条明年待建道路吗?咱们一条条去看。”

东大街、南大街、公园路、新街……看着坑洼不平的柏油路面,柴生芳连连叹气:“路这么难走,老百姓没怨气才怪。县里财政再紧,这两个多亿也得投!一定得保证明年春节后动工,6月雨季来临前彻底修好。”他还立下宏愿:“这路修好,得争取至少管10年,让临洮人安安心心地迈大步!”

18时30分,柴生芳坐在了饭桌上。不到40分钟,他就招呼着龙小林离席赶往办公楼三楼会议室。

夜色渐浓,这一天“最重头”的工作却刚刚开始。19时30分,柴生芳主持召开县政府常务会议,待结束,已是第二天凌晨1时30分。

整整6个小时,柴生芳坐在位子上没离开过一步。22大项、53小项政府事务,具体负责人逐一汇报,与会者集中讨论,最后,他拍板决定。

柴生芳不爱开会,尤其厌恶冗长空洞的会议。“县政府常务会每月一次,每次最多两三个小时。”这一次,由于前段时间县政府班子成员总无法凑齐,而建设规划情况、土地出让手续等诸多项目亟待定论,柴生芳只好把两个月的常务会合并举行。

县商务局局长王建府记得,讨论完他所负责的事项已经凌晨零时20分左右,不少干部露出困意,柴生芳却仍显得精神抖擞,还劝大家“再坚持一会儿”。

精准扶贫是柴生芳近年来主抓的一项重点工作,也是当晚常务会的重头,仅讨论通过《临洮县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施方案》《建立贫困村驻村帮扶工作队的意见》两份文件,就花了一个多小时。

“我们是第六项,从九点讨论到十点多。”县扶贫办主任常贵勤对这两份文件信心很足,因为这背后有覆盖全县18个乡镇、323个行政村的大规模调研做支撑。“去年10月着手做方案,柴县长坚决主张先调研,把家底摸清楚,后来形成了连文带表140页的调研报告。”

讨论完后,柴生芳颇有感触地做了解释:为啥要这么搞,搞这么细?扶贫攻坚,以前的普惠制效率低下,等于“大水漫灌”;现在要变成“精准滴灌”,才能让不同类型、不同需求的农民“吃饱、解渴”。只有抓住产业这个关键,“一村一业、一户一策”,群众才能真正致富。

会议结束,龙小林陪着柴生芳爬楼梯上四楼,看着他走进了办公室隔壁的小屋。自从调到县里,这里就成了柴生芳的家,虽然简陋,柴生芳却很满意:“方便,省下时间看看书,多好。”

15日晨7时20分,龙小林和朱凯等在楼下。原定用完早餐便赶往辛店镇开民主生活会,但一向守时的柴生芳却没有出现。7时40分,察觉不对的工作人员破门而入,眼前的一幕令所有人瞬间心碎:铺着蓝格子床单的单人床上,柴生芳侧卧的身体已经冷硬。前一天的白衬衫、蓝裤子、袜子还穿在身上,一条腿拖在地上,床头忘关的台灯发出无力的亮光。

“柴县长!”哭喊和摇撼,已换不回一声熟悉的应答。由于过度疲劳,患有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柴生芳,在夜深人静时孤单地离去了。

在生命的最后24小时,柴生芳“把每一分钟都用在了工作上”。他没有留下任何遗言,只带走了对家乡的爱,对临洮发展的满腹心愿。(作者: 王斯敏 宋喜群 方 莉)

一日见人生

《 光明日报 》评论员

这是基层干部柴生芳生命中的最后24小时,也是他在定西工作的三千多个日夜中的普通一天。

睁眼就是工作,开口即是民生,推门即见黄土地,上车即是数小时颠簸的“搓板路”。最短的是吃饭的时间:早饭一个馍,晚饭半小时;最长的是扶贫工作的审议和规划:从入夜开始,到凌晨结束。对柴生芳而言,家乡土路坎坷,但没有比脚更长的路;临洮梁峁纵横,但没有共产党人跨不过去的坎儿。

他如此分秒必争,并非因为他知道这是生命的最后一天,而是因为他心中藏着高于个人生命的情怀。这种情怀,可以解释他身上的各种故事:留洋博士,主动回到贫瘠的故乡;上任伊始,走访了全县80%的村庄;开门办公,群众都是他的座上宾;临终之时,全家竟然没有一张合影。

柴生芳只是一位普通的知识分子,却用生命表达了知识报国、知识为民的深意。真正的中国知识分子,从来不是置身事外、指点江山的看客,而是将理想写在大地上的实干者;从来不会自诩“上层”和“精英”,而会将脚印实实在在地印在中国发展最贫瘠的地方、中国改革最艰难的环节;从来不会为个人前途计较,却会把家国天下扛在肩上。

柴生芳只是千千万万基层干部中的一员,却以最朴素的方式阐释了什么是群众路线、什么是公仆情怀。别说公仆情怀抽象,其实它就是这一个馍馍的早饭、两个小时的“搓板路”,就是这办公室隔壁的简陋卧室、从清晨开始到凌晨结束的工作。别说群众路线要求宏大,其实它如此简单明白——如果上访群众能随时推开县长办公室的门,如果贫困学子的需要能被记在县长的笔记本上,如果“不讲条件、不推责任、不拖时间”的“三不”原则能够落实,那么任何慷慨激昂的渲染都显得不再重要。

一日见人生。送别好干部柴生芳,永远留下一位人民公仆的精神与情怀。

上一篇:财务报告编写范文下一篇:长沙装饰设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