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是好女人

2022-07-15

第一篇:什么样的是好女人

这辈子女人最需要的是什么杂文随笔

女人,一种身体里90%可能都是雪碧需要捧着不能晃的生物,在漫长的人生路上,最需要的是什么呢?金钱?爱情?友情?亲情?事业?曾经有过一个有趣的实验:如果你要去一个无人岛,可以带五个工具,你会选择什么?然后在你选择以后,告诉你现在必须放弃一个,一个接一个,直到最后只剩下最后一个。这种循序渐进性的剥离法,可以被用在很多问题上,让你不得不直面自己的内心,真正的需要浮出水面。我打趣的问了工作上的同事,她毅然决然的回答:“曾梦想集齐不同品牌口红的不同色号,后因为太穷取消原计划。金钱啊。”没有钱怎么买不同品牌不同色号的口红,怎么买包包,怎么给孩子上最好的早教,怎么给老公买篮球鞋,怎么用各种礼物处理好和妈妈还有婆婆的关系?

这么想想好像是这么个理。往日像个假小子一样的我,如今也学会了化妆,看到化妆品出新品也会心动,想给老公买最新的篮球鞋,每每各种节日,不便宜的礼物总是能博得妈妈和婆婆灿烂的笑容,这么想来,钱,真的是个好东西啊。可是,如今被化妆品和奢侈品包围的我变得不堪重负,情绪变得麻木,就算买了一个很贵的很喜欢的东西,拿在手上,并没有什么很喜悦的心情。想想曾经去爬一座山大汗淋漓却可以很开心,放一次风筝满足感至少能持续一周,会迫不及待的开始读一本书,读完以后仿佛是充满电的机器人,能量满满。如果我辞了现在看上去光鲜亮丽的工作,回到原点,我想我会变得更加朴实吧,有更多的时间画画练琴读书,兴致来了做做饭,感觉累了喝喝茶。我不需要一千或一万的衣服才可以出门,棉麻针织都可以很舒服;我不需要网红餐厅或高级甜点才能填饱肚子,粥和小炒都可以很好吃,我不需要豪华装修的房子才能入住,一方小院一隅阳光都可以很开心。

好朋友收到我的提问,秒回“男人”。都说什么女孩子最重要的是嫁的好。亲情会在你结婚以后渐渐脱离你的生活,友情会因为各自结婚而少了欢聚的日子,事业会在你有了家庭以后有心无力。在你的生命轨迹里, 存续时间最长的就是你的结婚对象,你们一起从青丝乌发走到白发苍苍,一起从孩童口中的哥哥姐姐变成爷爷奶奶,一起油盐酱醋大哭大笑。爱情,可以像三毛那样的,轰轰烈烈、毫无保留;可以像杨绛那样的,琴瑟和弦、鸾凤和鸣。可是,花开有声风过无痕。无论是三毛的老公荷西还是杨绛的爱人钱钟书都先她们而去。虽然我很不愿意承认,但人生来都是独立的个体,女人亦然。

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一切需求的程度也在于精神,有时候这种快乐可以把忍受变为享受,所以流浪汉可以坐在地下通道角落里快乐的哼着小曲,这是精神对于物质的胜利,这便是人生的哲学。

其实,女人,你什么都不需要。享受当下便好。

第二篇:读《我是好女人》有感

“上得厅堂,入得厨房”是人们对优秀女人的标准。可放眼望去,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毕竟平凡者占大多数,能够达到这个标准的女人少之又少。有很多如我般平凡的女子只能望其项背,达不到那种让人无法企及的高度。可是平凡人自有平凡人的活法,努力地做个贤惠的女人总是不难的吧。

女人做到极致的时候,应该具备以下特点:善良、机智、成熟、自尊,而且知识广博丰富、思想深刻充实、谈吐文雅大方、衣着雅致得体。一个极致的女人应该是乐观向上、待人真诚、举止从容、性情平和、自尊自信、温柔体贴……四十岁的女人更接近极致。

出门时要记得带上微笑。微笑犹如冬日里的暖阳可以照进每个人的心里,还可以化解很多不必要的矛盾和摩擦。与同事相处时要以和为贵,宽厚待人。当然也要是非分明,对工作尽心尽责。最重要的是要把家庭和工作分开,不要把工作上的不满情绪带回家里。

休息的时候,花点时间收拾收拾屋子,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意,把家布置的温馨浪漫。人是漂泊的船,家是温馨的岸,没有什么比干净整洁的家更让人感到温馨和舒适。当然,这并不能成为阻挡老公窝在沙发上吸烟的理由,也不能因此斥责孩子把玩具洒满客厅。家,本来就是让人休息的地方,如果在自己的家里还得不到彻底地放松,那么,家也就失去了它独特的魅力。

女人与女人之间,或用外在的气质来战胜对方,或用内心的刚强来克制自己,或用专业的能力和智慧来使人信服。再精致的女人也是矛盾的,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古代的女作家都是文采与风骚并存的女子。她们大都贵族出身,生活悠闲富足,没有压力。今日街头匆匆走着的端庄雅正、目不斜视的职业女性,似乎无法拥有那种雍容大气、含蓄优雅的风骚,其实不然。这些成熟的职业女性很注意细节,很注意周围人的感受,她们最明白让周围的男性同僚们站在欣赏一件艺术品的角度来欣赏她的精致生活和工作风格,她们懂得先征服心灵,然后再用智慧征服原则。

贤惠的女人会以老公和孩子为重,却不会因此而失去了自我。除了老公和孩子,她还有自己独立的社交圈和自己热衷的兴趣和爱好。偶尔和朋友出去喝喝茶聊聊天,放松一下身心;或者约上三五个好友一起去郊游,在大自然中品味生活;抽空听听音乐,做做瑜伽,陶冶情操的同时也锻炼了身体。能够坚持自己的爱好并从中得到快乐。

贤惠的女人要有独立的经济基础。她有自己喜欢的工作,有能力买自己喜欢的东西,也会出其不意地买一些家人喜欢的东西,带给家人意外的惊喜和感动。她懂得开源更知道节流,该花的钱毫不吝啬,不该花的钱也绝不浪费,她深谙细水长流的生活真谛。

贤惠的女人有上进心,有积极地生活态度。她随时鞭策自己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努力做到与时俱进,不让自己与时代脱节。她会好好地爱自己爱家人,认真地经营生活,感悟生活,享受生活。

贤惠的女人犹如一滴水,滋润着家人的心田;犹如一线阳光,为家人驱赶黑暗;犹如一缕春风,带给家人温暖和希望。

做个贤惠女人,真好!

女人要试着以善道德正义的心态看这个世界,看身边的人,变善了你会能理解宽容他人。理解关心自己的家人朋友第一。不要去期望被关怀,试着自己独立,自己去欣赏发现这个世界,而不是被别人照顾。处事,问心无愧,坦荡荡的,无视他们吧。世界总是这样,黑暗都存在,无法屏蔽。但阳光也是会有的。

第三篇:什么样的课是好课

什么样的课是好课?巢宗祺教授提出好课必须具备四点:

一、这节课本身有意义;

二、这节课有效、真实;

三、师生情绪饱满;

四、师生才智得以充分展现。叶澜教授认为评价一节课好不好,可以参照“五实”:扎实(有意义)、充实(有效率)、丰实(有生成性)、平实(常态下)、真实(有待完善)。朱永新教授认为理想课堂应该从六

个方面评价:参与度、亲合度、自由度、整合度、练习度和延展度。如果我们把这三位专家确立的标准加以分析,可能对大家如何判别一节好课更有帮助。巢教授的“四点”,是从课堂、教师、学生三个角度审视的;叶澜教授的“五实”是从“课堂”本身的性质来判断的;朱教授的“六度”则是从学生、师生关系、课堂内和课堂外这几个角度来观察的。近几年,随着课程改革浪潮的推进,教师又开始重新审视“什么样的课是好课”这个问题,但愿它不再受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的羁绊。真正的好课究竟是什么样的呢?我觉得首先应该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思考这个问题。

一节好课,首先应该是学生难忘的课。我上小学的时候,农村的教学条件十分简陋,甚至连教材都没有。可有一节课让我至今记忆犹新:一位姓岳的老师带着我们,奔上高高的庙台,让我们观察家乡新貌。俯瞰碧绿的田野,我才知道庄稼是那么的郁郁葱葱;远眺宽阔而安静的汉江河,我才知道家乡是如此的美丽富饶;回盼身后的连绵群山,我才明白家乡又是这般的巍峨壮美。那节课,我们是在野外站着上的,但它不仅让我真的看明白了家乡,而且打那时起,我也真正爱上了自己的家乡,同时也爱上了写作文。从这节课中,我明白了一节难忘的课,一定是在学生的某种情感,某种兴趣,某种价值观中播下了能够发芽的种子,或者是使学生的某种思想得到了提升。

一节好课,应该是学生富有激情的课。课堂上,教师的言行举止无一不是为了使学生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而检验学生是否有效参与的重要指标就是教师是否点燃了学生的学习“激情”。学生在激情的燃烧中,注意力集中,思维灵活,态度端正,价值观也受到深层感染和铸造。学生充满激情的课堂,是以和谐、动情、深思、生成为表征的,而不是那种表面的热闹和做作。倘若老师能把自己的情感,学生的情感,作者的情感和课堂环境、文本环境有机融合到一起,做到情境交融,那么学生就会在一种特定的环境与氛围中得到全方位地熏染和升华。

一节好课,应该是实现了有效互动的课。有效互动,应该是在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下,由全员共同参与的积极互动。整个教学过程应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方式与生活技能。

课堂上的各种互动其实都具有不对等性。比如师生互动,很明显,老师无论是生活阅历、知识背景,还是情感体验、价值判断都远远高于学生,他们常常处于“高位”。再看生生互动,这种互动相对来说要均衡一些,其实也不对等,因为学生与学生之间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生活观察与体验等方面也不尽相同,所以也是不对等的交流。而学生与文本更是一种不平衡交往,因为文本不具有主动性,这就要求师生必须走进文本,与其内容对话,与其人物对话,与其编者对话,与其文字对话,以达到“融入文本,真情交流”之目的。至于人与活动的互动,很容易被我们忽略,因为我们从来就不认为这是一种“互动”。先打个比方,好比人照镜子,“照镜子”是活动本身,而照镜子的人则可以在“照”的过程中不断地使自己得到校正和完美。台湾学者张静喾曾提出:“建构学习是以:做中学、谈中懂、写中通等多元互动的社会建构,非以:聆听、练习等单元单向的任意建构。”他这句话中的“做中学、谈中懂、写中通”也影射到了学生与活动本身的互动关系。

那么,在课堂上怎样才能提高“互动”的质量呢?我觉得三个方面值得注意。首先是要注意调节平衡,特别是师生平衡,因为师生平衡是“有效互动”中最主要的一对矛盾问题。调节师生平衡关键在于心理平衡。课堂以外的良好师生关系只是课堂上双方心理平衡的一个基础。有些老师为了“降低”自己,提出要“蹲下来”和学生对话,其实这都是不积极的举措,真正的心理平衡是老师利用一切手段和策略,激发学生进入教学活动中去,达到“忘我”的境界,使学生真正被教学活动感染,完全被教学内容陶醉,从而实现互动中的“真情交流”。其次是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优化资源结构,比如文本、音像、时间、实物……要把这些因素整合到“互动”过程中,使其优化。再次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互动习惯,包括倾听、举手发言、认真阅读、观察、释放情感、发言响亮等等都是提高互动质量必不可少的条件。

第四篇:什么是好作文

什么是好作文? 让阅卷老师流泪的中考作文

时间: 2008年07月03日作者:李樵来源:楚天都市报

从中考阅卷情况看,部分考生语文作文只追求形式,没有真情实感,得分不高;数学均分与去年持平,但高分层明显降低;科学卷中最难题是一道地理知识题,失分率最高。

据介绍,武汉市中考阅卷顺利结束,阅卷工作人员正在计算考生总分,预计本月4日左右可上网()查分。

语文:老师边读作文边流泪

整体书写比较规范,大多数考生都掌握运用母语交际的能力。考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都有较大提升,注重了对文章的评析,学会了与作者“对话”、与思想“对话”。

从卷面得分情况来看,有些学生的学习还不够严谨,这点表现在文言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二(即精读题)中尤其突出,考生得分偏低。

文言文阅读中,有关诗词解释、句子翻译等题目,有些学生并不是直接给出正确答案,而是罗列很多种答案,抱着侥幸的心理去“猜”答案。

在现代文阅读(二)中,题目的设计是要求学生精读文章,至少是通读三次才能比较深刻的领会作者的意图,做这道题应该在25-30分钟左右。但有的学生比较浮躁,文章只匆匆地看了一遍就写出答案,显然这样的答案并不能“品”出文章的内涵,也得不到高分。

部分考生只追求作文形式,结构上的华丽,但忽略了对生活的品析和真情实感,没有自己的思想。有些作文乍一看,形式很漂亮,还附有题记或后记,但仔细阅读后,却发现文章内容并无亮点。

阅卷老师对记叙文也会给高分。比如有一篇记叙文《一句话的力量》,写的是自己的母亲患有肾衰竭,而作者在病房对母亲很深情地说:“我们等待你回家!”就是这样一句朴实的话,让有的老师边读文章边流泪,阅卷老师也一致评为优秀作文。

第五篇:什么是好员工?

、你有“同理心”吗?

什么叫“同理心”?说复杂点儿,同理心就是站在当事人的角度和位置上,客观地理解当事人的内心感受,且把这种理解传达给当事人的一种沟通交流方式。

说简单点儿,同理心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将心比心,也就是设身处地去感受、去体谅他人。说白了,同理心就是“情商”。

具体点说:同理心就是,领导交办一项工作,你要读懂他的目的、看清他的用意。我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给团队成员安排工作时,一再询问“我说明白了吗”“有没有问题”,再三确认后,提交上来的东西仍然答非所问。所以我在接受任务时,总会向领导确认:你想要的是什么?你的目的是什么?了解这个以后,就可以站在他的角度,有效的帮他解决问题。

同理心就是,在激励员工时,点准他们的“兴奋点”,不揭“伤疤”。每个人都有认真工作的理由,家庭富裕的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家境贫寒的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吊儿郎当的爱面子怕丢工作。了解不同人的不同心理需求,才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若是不问青红皂白,拿着鞭子大喊加油,只能是徒劳无功。

同理心就是,在与他人合作时,了解对方的需求和心理,潜移默化的说服对方,双方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努力。想用强势压服别人,通常不好使。

二、听话,出活

7年前,我和北京交通台的潘久阳聊天,他说“什么叫好员工啊,好员工特简单,就四个字:听话、出活”。这话我一直记着,这是至理名言。

什么叫“听话”?有句老话叫“干活不由东,累死也无功”,谁是“东”啊?你的直属领导就是“东”,大部分时候,听他的话准没错儿。

有朋友说:我有能力,我比领导水平高,我就不听领导的!咱先不说到底谁水平高——既然他能当你领导,肯定有比你强的地方——咱就说水平和能力这事儿,什么叫“有能力”啊?领导用你,你就有能力。不用你,甭管您有再大的能力,都是白费。

根据我的经验,一般来说,领导都比你水平高,起码在一点上是这样:他比你信息更全面、判断的更准确。因为领导更容易接触到更高层,更了解更高层的意图,他知道的你不知道,你在自己的角度上认为“这么做对”,但领导在更高的层面,并不一定这么看。

还有朋友说我领导就是瞎指挥,明摆着不对,我干嘛要听他的?这是另外一个问题,咱们最后一条会谈到,如果你觉得现在的环境无法进步,就可以考虑离职了。

什么叫“出活”?就是领导给你的工作,你得按时完成并且汇报总结。如果这个工作要持续较长时间,那么你需要阶段性的给领导反馈。我们经常犯一个错误,领导安排的工作,他不问你也不说,黑不提白不提这事儿就算过去了。

过去了?哪儿那么容易啊!领导都记着呢,你等他问你的时候——“诶小陈,上次安排你做的那事儿怎么样了?”——他就已经在心里给你写上了标签:“不靠谱”。

一个“不靠谱”需要用十个“靠谱”来扭转,两个“不靠谱”就很难转变印象,三个“不靠谱”你就没有机会了。

“出活”还有一层含义,就是“超预期”。这个咱们在下一点聊。

三、要想人前显贵,必须背地里受罪

在公司里上班,大家的智商都差不多,谁也不比谁强多少,拼的都是努力和用心的程度。你下功夫了,就比别人做得好。哦,本来就不比别人聪明,别人下班你也下班、别人玩儿你也玩儿、别人搞对象你也泡马子,你凭什么比别人干得好?

“要想人前显贵,必须背地里受罪”的道理并不难懂。就是真到受苦的时候就含糊了,有的人会说,我年纪轻轻的为什么不好好享受生活啊?这种想法很普遍,这本是一个价值观的问题,没什么可说的,一个人想怎么生活都对。但是有一些朋友是在追求理想和享受生活中纠结的,和这些朋友,是可以聊的。

马云曾经说过:我们追求的应是人生的大平衡,而不是一时一日的小平衡(大意如此)。新东方也有一句话说:怕吃苦吃苦一辈子,不怕苦吃苦半辈子。两句话大意相同,值得深思。

一件工作,你用心想了做了,领导一看就知道,你想糊弄,也是一看就知道,这个没侥幸。领导在判断这个问题的时候,标准很简单:我想到的,你都没想到,肯定没用心;我想到的,你想到了一部分,用心不够;我没想到的,你想到了,这是用心了——这就是“超预期”。如果你每次都能给你的老板一个超预期的结果,那你无疑就是一个好员工。

四、能忍多大事儿,就能成多大事儿

讲一个笑话:在电梯里,领导放了个屁,回头问秘书,谁放的?秘书忙答道:“不是我!”领导不说话,这事儿过去了。不久,秘书被调离,领导在谈起调离原因时说道:“屁大的委屈都受不了,还能做的了啥?”

在工作上想受到领导的赏识和重用,除了要有过硬的工作能力外,更重要的,要有足够的涵养(抗压力或者回血能力)。能受多大委屈,才能成多大事儿,这是一定的。为了考察你的“抗压力”,领导有时会故意试你,你可一定要经得住考验。

我自己也经历过类似的事情:有一天加班,晚上2点钟到家,收到老板的一封邮件,批评我工作不到位。我收到邮件后就很崩溃,还很委屈。于是当即奋笔疾书,回邮件!解释我是如何工作的,我做的如何有道理,我做的如何有效果……写了2000多字。

写完了,我好像冷静了一些,我就琢磨一个事儿:如果我是老板,我对一个员工工作不满意,于是我给他写了封邮件批评他,我想看到的是他洋洋洒洒的解释和辩解吗?显然不是啊。然后我就突然明白了,于是我把那2000多字都删了,简单回复了一句话,大意是:我会反思工作的问题,然后尽快整改。

两个月后我晋升了。在我的晋升仪式上,我对我老板说起这件事,他对我说,我知道你很委屈,我就是想看看你在面对委屈和压力时,会有怎样的反应,这体现了一个人的成熟程度。

多说一句,人们会感叹“钱难赚,屎难”,人人都想“站着把钱赚了”,我更相信他跪着的时候你没看见。我们总是强调“尊严”,比尔盖茨说过一句话:“没有人会在乎你的尊严,你只能在自我感觉良好之前取得尽可能多成就。”

对于比尔盖茨这样的天才姑且如此,况且我这样资质平庸的碌碌之辈呢?

五、总躲着领导,你就危险了

不少人躲着领导,尽量少跟领导说话、绕着领导走。因为跟领导近了事儿就多,不跟领导多接触,事儿少,多清闲。这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如果你想在工作上取得一些成绩,我建议还是应该主动的多和领导沟通。领导在平时开会时说的多是大面儿上的话,真话、有用的话、有价值的话不一定说。这并不是他不想说,而是没机会说。

有心的员工会随时抽时间和领导沟通、增加私人交流的机会:一起吃饭、一起抽烟、一起上下班、甚至一起打球K歌……通过这样的机会,你可以了解领导对于你的看法、对于工作的观点,这些都有益于你调整自己的工作的方式。

有朋友担心这样做会引起领导反感,其实完全不会,领导们多是孤独的,如果他发现有一个员工虚心向他请教、积极分享工作的思考,他是非常高兴的。

有朋友说,我不想那么累,我就想混混日子。即便是这样,你最好也主动和领导沟通、主动汇报。你追着他,你是主动的一方,其实你不累;等到他追你的时候,你就被动了,最终就累死了。

老罗曾经讲过一个故事,说你进入单位,见到老板就低头过去、不理他,他当然也不理你。等到年终考核、或者裁员的时候,老板隐约记得有你这么个人,但不知道你的名字、更不知道你做了什么。老板会想:这是你的错,不是我的错。不开除你开除谁?

老板也是人,大家用人类的方式沟通,一切会变得简单很多。

六、帮助别人千万别吝啬

马云曾经说,成功就是成就自己帮助别人。这话没错。

如果你在一家公司工作,你发现你的工作不用任何人协助就能自己独立完成,那你多半是个打杂的。相反,你的工作需要越多人协作,就越复杂、越高级。在实际工作中我发现,我处在一个协作关系网中,如果没有别人的帮助,我就无法工作下去。

当你正在忙于某项工作时,有同事来向你“求助”,很多时候我们会很直接、甚至粗暴的拒绝,殊不知这样做正在给你今后的工作种下麻烦的种子。风水轮流转,在一家公司里,大家的工作互相交叉的几率很大,说不定你会用上谁,这些人脉关系需要平时去维护。今天你帮助了人家,说不定明天对方就会成为你的救命稻草,这非常可能。

有一天我正在疲于应付一个项目总结,这时有个其他部门的同事来找我聊合作的事儿,我并不认识他,我耐心的和他介绍了情况,并且真的形成了几次愉快的合作,半年后,我的晋升答辩会上,我发现他是我的答辩委员……

七、目标再目标,量化再量化

没有目标的,都不叫工作;没有量化的,都不叫目标。

在接受一项工作时,先问目标是什么;在布置一项工作时,先交代目标是什么。这个不说清楚,都是扯淡。

不想成为蒙着眼睛拉磨的驴?那么除了清楚的知道自己的目标外,还得知道你的部门、你的公司的目标,最关键的,你需要知道,你的工作在总体目标中处在什么地位、扮演什么角色。如果你发现,你工作的目标和总体目标关系很小、甚至没有关系,那么你就很容易被拿掉。

辞退员工,或给员工绩效打分“不合格”是很令人头疼的,但其实这事儿并不难。关键就在于事先和每个员工一起制定量化的工作目标,并且随时提醒员工,他的工作是否达到了要求。没有达到量化指标,辞退或“不合格”是令所当然事儿,在数据面前,再矫情的人也无话可说。相反,如果谈感觉、聊希望,这事儿就没法办了。

八、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是我的义务

领导安排的工作,不能说“我做不了”、“我做不到”。

公司请我们来工作,是为了解决问题的,如果不能解决问题,我们就没有价值。工作推进中遇到困难,无法继续进行,这是很正常的事儿,我们需要做的是主动寻找答案和办法,哪怕你的办法不妥,那么就去问,但无论如何不能对你的领导说,我不会。

前天,我在公司里听见隔壁团队的领导安排同事定一个会议室,有公司工作经验的人都知道,会议室是很难订到的,弄不好还需要“托关系,走后门”。这个小同学可能是没有订到,于是和他的领导说“我没订到”,他的领导直接就急了,说:“那怎么办?需要我来订吗?”

这位领导发火是有道理的,这位小同学在发现自己订不到会议室后,应该做的是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最简单的就是向老同事咨询。

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员工最关键的能力,没有之一。在工作中遇到困难特别正常,在这时,我们有一项义务,就是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九、尽量不说“不是我,我没有”

绝大多数人在面对批评的时候,本能反应都是推卸责任,此时的口头禅就是“不是我”、“没有我”。我总觉得,很多时候,越成熟的人,就越少用本能反应面对问题,因为他们有更强的自控力。

尽量不说“不是我”、“没有我”这样的话,因为这些话毫无作用,领导听惯了这样的推卸之词,丝毫不会为之所动。此时如果能够主动承担责任,反而体现了一种担当。即便真是被冤枉了,当场辩解往往也不是最明智的选择,可以先保持沉默,私下找机会和领导进行沟通。这个详见第三条。

十、“言多必失”死得惨

在公司里,少说闲话,不说是非话,不做是非人。

你就相信一点:你说的每句话,你的老板都会知道。好话可能不一定,坏话则是一定的。

还是做个正直的人吧,这样最简单,也受益最大。正直人的原则是:批评当面说,赞美背后讲。

十一、知道什么时候离开

好多同事和朋友和我聊过离职的话题,我对朋友们的建议是,如果你因为觉得工作不爽,那就别离职,因为甭管到哪里,都会不爽:老板不喜欢、同事不可爱、工作太劳累、关系太复杂……我以我在多家大公司工作的经历担保:几乎所有我工作过的公司,令人不爽的事儿都是一样的。

那么什么时候离开呢?我想,有两种情况:

1、在这家公司,你已经没有上升的空间、无法学习到更多的东西了;

2、在这家公司,你已学到足够的知识,可以在新领域或新平台上一展身手了。

上一篇:商贸公司企业文化下一篇:三年二期美术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