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经济法教学改革的路径

2022-10-2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活力的逐渐激发, 大量新鲜血液不断融入到了各个经济领域的发展之中, 经济在政治、社会、文化发展中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出来。

同时, 在当前全面依法治国深入发展的情况下, 实现经济领域的法治化建设是重中之重。但是就当前我国经济的发展来看, 对于法学尤其是经济法学专业的人才需求仍然存在较大的缺口, 同时, 目前高校经济法学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人才虽然在理论方面具有扎实的基础, 但是在实际知识的应用方面的能力欠缺, 无法很快适应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在这样的情况下, 经济法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而如何通过有效的路径让学生在掌握基本法律知识内容的同时能够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是经济法学改革过程中重点探讨的问题。

一、经济法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就经济法教学的实际情况而言, 虽然基本上满足了教学大纲要求的教学内容, 并且在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与教育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效, 但是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实际的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实践能力比较缺乏, 无法顺应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 基于此, 进行教学的改革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就当前来说, 经济法教学改革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 经济法教学改革为经济发展提供优秀人才支撑的重要路径。就当前我国经济的发展来看, 尚存在诸多的问题和弊端, 经济类犯罪现象时有发生, 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由于公民经济法律意识欠缺, 国家经济领域法治化发展水平低的原因造成的, 而随着近年来经济发展的快速化, 关于经济法类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地扩张, 尤其是那些能够通过法律有效解决经济问题的优秀人才, 始终处于紧缺状态, 在这样的情况下, 只有通过有效的经济法学改革来让学生在学习经济法学课程的过程中不断深化自身发展的方向认识,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来强化自己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实力, 从而促进自身实力的良好提升, 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于高水平人才的需求。

(2) 经济法教学改革是实现综合型人才培养的有效措施。从课程教学的角度来看, 经济法教学的目标在于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培养大批优秀的经济法学类人才, 满足经济发展过程中所涉及的相关法律问题的处理需要, 也就是说, 是否能够培养出真正为国家、为社会、为企业的法治化发展做贡献的人才是衡量经济法学教学效果的关键。而传统的经济法学教学往往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教学内容和任务完成方面, 即完成学期的教学任务, 同时保证学生能够取得合格的分数, 但是这仅仅是从理论层面上的一些浅显的内容, 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也仅仅停留在记忆力方面, 至于真正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经济发展中的实际中的少之又少。基于这样的情况, 开展有效的经济法教学改革, 使学生在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未来的经济生活之中, 为经济的发展做贡献是当前经济法学教学中的重要目标和任务。

二、经济法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经济法教学改革来说, 对日常课程开设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准确把握是进行改革方向和目标确定的前提和基础, 也是提升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效果的关键。就目前来看, 经济法课程教学开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课程教学中理论与实践失衡。就经济法教学的内容来看, 主要是围绕着经济领域的一些基本的法律理论知识所开展的教学, 既具有经济法的法律理论, 同时也具有相应的经济学实践, 因此, 在日常的课程体系中, 经济法是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 区别于那种纯理论性的法律课程。但是就当前经济法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 教师往往注重对学生进行基本概念的教学, 并强化学生对于基本理论知识的记忆, 但是却忽视了那些社会实践性内容的教学, 导致学生虽然掌握了公司法、合同法的内容, 却不知道如何在实际的生活中加以运用。

(2) 课程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性。教学方法是影响学生知识学习和应用效果的重要因素, 良好的教学方法能够实现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懂得如何应用这些知识来发挥自己的价值。就当前经济法教学的实际情况而言, 多数情况下依然停留在传统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为主的教学模式, 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虽然强化了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 却忽视了学生在知识学习和应用中的重要价值, 从而导致学生虽然掌握了系统化的经济法理论知识, 却不知道如何去讲所学到的内容与现实的经济发展进行融合。

(3) 课程教学缺乏科学的评价机制。对于课程教学工作来说, 需要借助一定的评价机制来对教学的效果进行及时的信息掌握和反馈, 及早地发展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法。就当前经济法学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 学校和教师往往以考试分数作为评价的主要指标, 从而导致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围绕考试成绩展开的, 而不是对于知识的准确掌握和熟练应用。

最终所培养出来的人才虽然对于理论有较为全面的把握, 但是在具体的应用方面却极其缺乏, 进入工作岗位后难以有效面对和解决问题。

三、深化经济法学改革的路径

上述所指出的经济法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既是制约经济法学良好效果实现的重要因素, 也是经济法学改革的重点所在。

对于上述问题, 要从当前经济法学教学的现状和规律出发来探寻相应的解决路径。

(1) 注重理论与实践教学。就经济法课程教学来说, 理论是基础, 实践是目标。

教师在课程开展过程中要牢记教学的目标在于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型应用人才, 为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培养大批优秀的经济法学人才是教学的终极目标。

一方面, 教师要将理论内容与实践内容进行有效的融合, 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和运用理论知识, 另一方面则要创新教学的内容, 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掌握尽可能多的实践性的内容, 在将来的职业道路上少走弯路。

(2) 创新经济法教学方式。随着社会发展对于经济法学人才需求的专业化发展, 以及学生学习的个性化特点的呈现, 仅仅依赖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将会抑制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因此, 要通过改革教学模式来释放学生学习的潜力。

首先, 教师要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 改变传统以考试成绩为目标的片面教学思想, 将学生对于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应用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

其次, 要借助先进的教学手段来丰富经济法的教学方式, 例如借助多媒体技术来将一些经济法方面的特殊案例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 丰富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第三, 要突出学生在经济法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使其能够充分地参与到课程教学之中, 通过参与课程教学内容的学习与分享来强化学生对经济发教学知识的学习。

(3) 优化经济法课程教学评价机制。首先, 学校和教师要明白经济法教学的重心, 即培养学生良好的知识学习和应用能力, 将其作为经济法教学的核心。

其次, 要围绕课程教学重心设计相应的教学思路和方法, 例如一些学校根据经济法教学的特点通过开展模拟公司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通过一定的企业立场来分析和判断遇到的经济方面的问题, 进而借助相应的法律路径来寻求解决方法, 不仅锻炼了学生对于知识的活学活用能力, 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如何系统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思维与能力。

四、结语

经济法教学作为一门基础性的经济类法律课程, 无论是对于学生经济法律意识的培养还是社会经济的法治化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基于当前经济发展对于经济法人才需求不断增加的情况, 要通过提升经济法教学效果来解决这种人才缺口的问题。

而对于当前经济法教学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则要通过相应的教学改革来探索有效的提升路径, 为我国经济的良性发展奠定扎实的人才基础。

摘要:经济法学作为一门专业的经济类法学课程, 对于学生经济法律知识的掌握和法学素养的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 经济领域的法学专业人才需求仍然很大, 在这样的情况下, 如何培养大批优秀的经济法学人才, 满足社会经济良好发展的需要是当前经济法学教学改革和研究的重点。文章通过对经济法学教学改革重要性的分析来强化经济法学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同时基于当前经济法学教学发展的实际情况, 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化、深入的分析梳理, 并通过相关的理论研究来深化对于经济法学改革路径的研究, 为国家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大批优秀的经济法学人才。

关键词:经济法,教学改革,路径

参考文献

[1] 王一超, 周同瑶.推进经济法教学改革发展的路径[J].中外企业家, 2017, (11) :209.

[2] 康钊.关于提升经济法教学质量的思考[J].经济师, 2014, (11) :250-251.

[3] 丛瑜, 周伟, 贾舒宜.浅谈如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J].科技经济导刊, 2017, (06) :69-70.

上一篇:采油污水的处理现状下一篇:宫颈癌高危因素及检测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