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孩子读什么书好

2023-05-01

第一篇:一年级孩子读什么书好

读什么书好?人一生要读的60本书(经典读书计划)

里没有书,就好像没有阳光。在此贴上自个最喜欢的读书方案,提示自个趁有时间多读点书。试想若是此生错过了这些传世经典,那岂不是一旷世惋惜,可不想今后空悲切啊。

60本书包括政治学、经济学、军事学、社会学、成功学、文学、美学等各个范畴,每部著作都是本范畴的集大成者,许多都是举世公认的学习其范畴的最佳读本,一起在挑选书目时注重其内在联系,使得60本书组合构成一份抱负的终身读书方案。施行此方案,能使一个人有效地完善本身的知识结构,全部提高人文本质,为走向成功奠定坚实的根底。

人终身要读的60本书目录

1、西方寓言的鼻祖

《伊索寓言》伊索

2、中国先秦时期的百科全书

《诗经》孔子

3、兵家韬略之首

《孙子兵法》孔武

4、垂范千古的儒家经典

《论语》孔子及其弟子

5、中国道家学说的开山之作

《老子》老子

骏卡充值Q币/jk.htm

6、对人类影响最大最深的基督教经典

《圣经》希伯来人

7、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司马迁

8、前史与文学的完满表现

《资治通鉴》司马光等

9、从阴间到地狱的旅程

《神曲》但丁

10、穿越时空的爱情经典

《西厢记》王实甫

《水浒传》施耐庵

12、包括处世权谋与人生才智的创作

《三国演义》罗贯中

13、驾御与控制的教科书

《君主论》马基雅维里

14、阿拉伯国际的百科全书

《一千零一夜》阿拉伯人

15、东方国际的《堂吉诃德》

《西游记》吴承恩

16、成果人生工作的大学识

《菜根谭》洪应明

17、探究心灵与国际的间隔

骏卡充值Q币/jk.htm

《蒙田漫笔全集》蒙田

18、国际文学最光芒的殿堂

19、骑士风气的飘逝

《堂吉诃德》塞万提斯

20、便览古文开展的最佳范本

《古文观止》吴楚才,吴调侯

21、不会做诗也会吟

《唐诗三百首》孙洙,徐兰英

22、中国最巨大的文学著作

《红楼梦》曹雪芹,高鹗

23、徜徉在梦想的天空

《格林神话》雅各布·格林,威廉·格林

24、东方宗教的崇高赞歌

《吉檀迦利》泰戈尔

25、精力在实际与梦境中的徜徉

《变形记》卡夫卡

《红与黑》司汤达

27、与《孙子兵法》齐名的一代巨作

《战争论》克劳塞维茨

28、梦回夸姣的幼年

《安徒生神话》安徒生

29、国际女权运动的图腾柱

骏卡充值Q币/jk.htm

《简·爱》夏洛蒂·勃朗特

30、科学与文学的完满联系

《昆虫记》法布尔

31、不幸一卷《茶花女》,断尽支那荡子肠

《茶花女》小仲马

32、文学大师精雕细琢的艺术品

《包法利夫人》

33、展望咱们最悠远的曩昔

《物种来源》

《悲惨国际》

35、生命的攀锢与放逐

《罪与罚》

36、日神和酒神的至深天性

《悲剧的诞生》

37、耳提面命中的睿智与光芒

《曾国潘家书》

38、描绘的完满巨作

《安娜·卡列尼娜》

39、人类心灵的旅途

《梦的解析》

40、民族脊柱的汗水与魂灵

《鲁迅全集》

骏卡充值Q币/jk.htm居斯塔夫·福楼拜达尔文 雨果 陀思妥耶夫斯基尼采 曾国藩列夫·托尔斯泰 弗洛伊德鲁迅

41、为有献身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毛泽东诗词》毛泽东

《尤利西斯》詹姆斯·乔伊斯

43、新鲜与华美的交响曲

《朱自清散文》朱自清

44、随心轻扬的爱与才调

《志摩的省》徐志摩

45、一代文学的光芒表现

《宋词三百首》朱疆村

46、改造生命认识的文学经典著作

《回忆似水岁月》马塞乐·普鲁斯特

47、哥萨克人的史诗巨作

《静静的顿河》肖洛霍夫

48、爱与性的挣扎与解放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劳伦斯

49、开户人生的一把钥匙

《卡耐基成功之道全书》卡耐基

《钢铁是如何炼成》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

51、随风而逝的爱情经典

《飘》玛格丽特·米切尔

52、爱情在实际中的严酷与光芒

《倾城之恋》张爱玲

骏卡充值Q币/jk.htm

53、人生的徜徉与轮回

《围城》钱钟

54、改变命运的必修学科

《经济学》萨缪尔森,诺德豪斯

55、发出芳华气味的现代经典

《麦田的守望者》塞林格

56、光芒的生计规律和人生庄严

《老人与海》厄纳斯特·海明威

57、再现拉丁美洲社会前史的鸿篇巨制

《百年孤独》加西亚·马尔克斯《美的进程》李泽厚

59、人类魂灵的共同诠释

《不能接受的生命之轻》米兰·昆德拉

60、前史的回归与文明的展望

《文明苦旅》余秋雨

骏卡充值Q币/jk.htm

第二篇:什么时候给婴儿念故事书好

任何书本都可以念

要帮这个阶段的孩子念故事书最容易,也可以最随性;家里的任何书都可以随手拿起来念,也不用拘泥于要怎么念。我可以肃穆地念起阿弥陀佛的佛经,也可以用歌剧的架式念起唐诗,只要家里的婴儿没有大哭抗议,怎么做都可以。

一位在纽约学画的朋友,也是从女儿一出生不久,就开始给她看不同画家的作品画册。朋友表示,如果不是听到我说两个月大的儿子会看书,她也不会想到要帮这么小的孩子念故事书或是让她看画册。朋友还发现,当女儿八个月大时,就好象很有主见地,会特别喜欢某个画家的作品,只要拿到这位画家的画册,就会静静地欣赏好久,像是上辈子就认识这位画家呢!

如何把握让孩子爱上书本的黄金时期?

只要孩子还在用奶瓶喝奶,都是让他们爱上书本的最佳时机。因为一天二十四小时里,这个时期的孩子除了睡觉和喝奶,其它时间通常都是处于非静止状态;所以只要遇到孩子愿意平躺下来,会赶紧挨着他们旁边躺下(趁这个机会赶快休息一下,等会儿才有体力再战),然后就这样一本接一本地念起故事书来。而以下的时机,都非常适合用来念故事书:

1、用奶瓶喝牛奶的时间

2、用奶瓶喝水的时间

3、睡觉之前(包括午睡)

4、累了躺在床上无所事事时

5、孩子早上刚醒来,还乖乖躺在床上时

这些时机每天都会在生活中出现,所以非常适合,而且通常这时孩子都已经自动地乖乖躺在床上了。

喂奶、翻书、说故事,同时进行

可能有人会发出疑问,妈妈一手喂奶、一手拿书,哪来第三只手翻书呢?所以,我会准备特别做给小小孩看的厚板书,比较容易用一只手翻页,然后一边喂奶、一边翻书、一边说故事。或者,你也可以先准备十几本童书在手边,只让婴儿看每本书的封面,这也是挺不错的做法。

有时候,我会选择静静地陪他,让他自己看;或是让他边看图,我则一边叽叽呱呱地解说着内容──这样总是让我觉得自己好象神经有问题,怎么对着没有反应的婴儿自说自话。其实,一边喂奶、一边看书的顺带好处是,孩子常常不知不觉地就把牛奶喝光了,不会因为其它事分心而无法喝完牛奶。

母乳妈妈专心享受当下!

如果妈妈是喂母乳呢?那要怎么一边喂奶、一边看故事书?请各位妈妈教养孩子时,一定要以自己的直觉来变通实行,不能死守着书上所说的来做,所以碰上喂母乳时就别想着还要念故事书了吧!我觉得喂母乳是全天下最幸福的亲子时光,这样的时间稍纵即逝、而且一去不复返,所以好好地专心享受它吧!

说真的,很多时候奶也喂了、尿布也换了,什么都不会做的婴儿还是眼睁睁地望着你;这时候对妈妈来说,念故事书是打发时间,而对孩子来说,则是蕴含了无限可能的教育功能,这么简单好用的方式,何乐而不为呢!

第三篇:读《孩子,我为什么打你》有感

读了此文,我终于体会到妈妈那种进退两难的心理。可是,为了孩子能长大成才,天下的母亲们只能被迫承担起孩子们心中的“恶人”这个角色。此文让我联想到了我的妈妈。她总是很讨厌我哭。而每当她正准备打我的时候,我如果不害怕、不哭反而半开玩笑似的对她笑,那她一定就不会打我了。可是,我总是笑不出来,后来的结果呢,想可而知,只能挨打。而每次挨打以后,我便会努力地去做好这件事,让她看看我的厉害。对我来说,母亲的打骂倒像是一种激将法。于是,当我努力做好之后,妈妈总是开心地冲我笑了,一副就像没发生过这事的样子。每次,就在这事发生几个小时或几天之后,妈妈竟然会反过来,一下子降低她高高在上的家长作风,像一个犯了错的小学生一样来跟我认错儿,还说什么“不该打你”之类的话,倒像是她错了一样。读了这篇文章,我明白了妈妈的难处,也明白了为什么妈妈打我之后,反而还要对我认错儿了。从此以后,我一定要做好每一件事,再不让妈妈成为同龄人眼中的“恶人”了。

四年级:黄雨桐

第四篇:钱穆:为什么要带孩子读古诗

钱穆:为什么要带孩子读古诗

李桂春 2015-10-11 分类:教学反思

上一周,我们结束了杜甫诗词的赏析,这周开始我们将给孩子们展开另一个诗人——柳宗元的人生画卷。

我们要不要带孩子读古诗?怎样带孩子读古诗?现在连这也演变成了一个有争议的事。来听听钱穆怎么说吧。

文|钱穆

我认为若讲中国文化,讲思想与哲学,有些处不如讲文学更好些。在中国文学中已包括了儒道佛诸派思想,而且连作家的全人格都在里边了。某一作家,或崇儒,或尚道,或信佛,他把他的学问和性情,真实融入人生,然后在他作品里,把他全部人生琐细详尽地写出来。这样便使我们读一个作家的全集,等于读一部传记或小说,或是一部活的电影或戏剧。他的一生,一幕幕地表现在诗里。我们能这样地读他们的诗,才是最有趣味的。

文学对我们最亲切,正是我们每人一生中的好朋友。正因文学背后,一定有一个人。这个人可能是一佛家,或道家,或儒家。

西方人分心为智、情、意三项,西方哲学重在智,中国文学重在情与意。情当境而发,意则内涵成体。若读诗只照着如《唐诗别裁》之类去读,又爱看人家批语,这字好,这句好,这样最多领略了些作诗的技巧,但永远读不到诗的最高境界去。

从前人作诗都是一字一字斟酌过。但我们更应知道,我们一定要先有了句中其余六个字,这一个字才用得到斟酌。而且我们又一定先要有了这一首诗的大体,才得有这一句。这一句先定了,你才想到这一字该怎样下。并不能一字一字积成句,一句一句积成诗。应该是这首诗先有了,而且是一首非写不可的诗,那么这首诗才是你心中之所欲言。有了所欲言的,然后才有所谓言之工不工。

所以作诗,先要有作意。作意决定,这首诗就已有了十之六七了。作意则从心上来,所以最主要的还是先要决定你自己这个人,你的整个人格,你的内心修养,你的意志境界。有了人,然后才能有所谓诗。因此我们讲诗,则定要讲到此诗中之情趣与意境。先要有了情趣意境才有诗。

我们学做文章,读一家作品,也该从他笔墨去了解他胸襟。我们不必要想自己成个文学家,只要能在文学里接触到一个较高的人生,接触到一个合乎我自己的更高的人生。比方说,我感到苦痛,可是有比我更苦痛的。我遇到困难,可是有比我更困难的。我是这样一个性格,在诗里也总找得到合乎我喜好的而境界更高的性格。我哭,诗中已先代我哭了。我笑,诗中已先代我笑了。读诗是我们人生中一种无穷的安慰。有些境,根本非我所能有,但诗中有,读到他的诗,我心就如跑进另一境界去。我们不曾见的人,可以在诗中见。没有处过的境,可以在诗中想象到。

中国文学之伟大,则是那境那人却全是个真的。读杜工部诗,他自己就是一个真的人,没有一句假话在里面。这里却另生一问题,很值我们的注意。中国大诗家写诗多半从年轻时就写起,一路写到老,像杜工部、韩昌黎、苏东坡都这样。我曾说过,必得有此人,乃能有此诗。循此说下,必得是一完人,乃能有一完集。而从来的大诗人,却似乎一开始,便有此境界格局了。此即证中国古人天赋人性之说。故文学艺术皆出天才。

西方文学主要在通俗,得群众之好。中国文学贵自抒己情,以待知者知,此亦其一异。故中国人学文学,实即是学做人一条径直的大道。

中国古人曾说“诗言志”,此是说诗是讲我们心里东西的,若心里龌龊,怎能作出干净的诗,心里卑鄙,怎能作出光明的诗。所以学诗便会使人走上人生另一境界去。正因文学是人生最亲切的东西,而中国文学又是最真实的人生写照,所以学诗就成为学做人的一条径直大道了。

文化定要从全部人生来讲。一个光明的时代来临,必先从文学起。一个衰败的时代来临,也必从文学起。但我们只该喜欢文学就够了,不必定要自己去做一文学家。不要空想必做一诗人,诗应是到了非写不可时才该写。若内心不觉有这要求,能读人家诗就很够。我们不必每人自己要做一个文学家,可是不能不懂文学,不通文学,那总是一大缺憾。这一缺憾,似乎比不懂历史,不懂哲学还更大。

再退一层言之,学文学也并不定是在做学问。只应说我们是在求消遣,把人生中间有些业余时间和精神来放在那一面。我劝大家多把余闲在文学方面去用心,尤其是中国诗。我们能读诗,是很有价值的。倘使我们有一年工夫,把杜工部诗手抄一百首,李太白诗一百首,陶渊明诗一共也不多,王维诗也不多,抄出个几十首,常常读。过了几年拿这几个人的诗再重抄一遍。加进新的,替换旧的,我想就读这四家诗也很够了。不然的话,拿曾文正的《十八家诗钞》来读,也尽够了。若是读《全唐诗》,等于跑进一个大会场,尽多人,但一个都不认识,这有什么意思,还不如找一两个人谈谈心。学作诗,要学他最高的意境。

职业不自由,在职业之外,我们定要能把心放到另一处,那么可以减少很多不愉快。不愉快的心情减掉,事情就简单了。对事不发生兴趣,越痛苦,那么越搞越坏。倘使能把我们的心放到别处去,反而连这件事也做好了。这因为你的精神是愉快了。我想到中国的将来,总觉得我们每个人先要有个安身立命的所在。有了精神力量,才能担负重大的使命。这个精神力量在哪里?灌进新血,最好莫过于文学。

因此我希望诸位要了解中国文学的真精神,中国人拿人生加进文学里,而这些人生则是有一个很高的境界的。这个高境界,需要经过多少年修养。但这些大文学家,好像一开头就是大文学家了,不晓得怎样一开头他的胸襟情趣会就与众不同呀!

好在我们并不想自己做大文学家,只要欣赏得到便够了。有人说这样不是便会一无成就吗?其实诗人心胸最高境界并不在时时自己想成就。大人物,大事业,大诗人,大作家,都该有一个来源,我们且把它来源处欣赏。自己心胸境界自会日进高明,当下即是一满足,便何论成就与其他。让我且举《诗经》中两句来作我此番讲演之结束。《诗经》说:“不忮不求,何用不臧。”不忮不求,不忌刻他人来表现自己,至少也应是一个诗人的心胸吧!

万山浮云去,松声犹入耳;冉冉红日升,古今天地间。

冉冉红日升,苍茫云海间;天地一沙鸥,晓看沧浪南。 http://qzone.haoduoge.com/music2/2014-11-08/1415452341.mp3

黄明勇:读书报告会是课外阅读教学的有效模式 李桂春 2015-11-03 分类:教学反思 分享到:

中学语文课外阅读活动在阅读教学实践中遭遇诸多尴尬。其一,教师缺乏具体的指导措施,导致教师很想有所为却不知如何为。其二,学生缺乏系统而有效的课外阅读方案。学生其实很想阅读课外书,但又苦于不知道该读什么书或者不知道如何才能有效阅读。其三,家长缺乏信心,难以提供必要的物质支持。

课外阅读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各种困境的焦点在于:课外阅读缺乏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联系、时间保障以及评价机制。针对此种现状,本文所提出的“读书报告会”这一课外阅读指导模式可以有效地让课外阅读教学走出困境,获得实效。 “读书报告会”是指在教师定期指导下,学生预先在课外阅读书目,并提交一篇读书笔记,继而由语文教师遴选择优在课堂上进行阅读心得交流的一种读书形式。“读书报告会”的主要特点是:教师有效指导、学生定时阅读、心得及时反馈、读写有效结合。

一、“读书报告会”的运行模式 1.“读书报告会”的操作流程 “读书报告会”的操作流程依序为: 框定可利用的节假日——教师开列阅读书目——学生在规定时间阅读——完成一篇有心得体会的读书笔记——学生间相互交流——学习小组推荐——教师审阅遴选——确定“读书报告会”课堂交流人选(6到8名同学,每人5分钟交流时间)——拟写交流发言提纲——课代表拟写主题、创设交流情境——课代表主持“读书报告会”——课堂交流代表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学生记录、提问——老师点评、总结。 2.“读书报告会”的几个关键环节

(1)课外阅读时间的确定。一般是利用国家规定的较长节假日,比如,端午节、五一节、国庆节、中秋节以及寒暑假。可规定学生在假期读一本或几本书,并完成相应篇目的读书笔记。确定时间的基本原则是学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有意义地读完作品。任务要适中,时间要充分,目的是让学生既能保证阅读的时间,又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悠闲中享受阅读,避免有阅读任务的压迫感。

(2)书目的开列与指导。教师在课外阅读中的指导意义很大程度上体现在阅读书目的开列方面。开列书目的意义在于,一方面帮助不知道读什么书的同学明确可阅读的书目,另一方面引导有强烈个人阅读兴趣的同学调整阅读方向,增强个人课外阅读的有效性,同时使对课外阅读尚持观望态度的学生感受到文学的浩瀚、人文的博大以及阅读的魅力。 阅读书目的基本指导原则是:第一,与课内阅读(包括选修课)同步。第二,与研究性学习课题同步。第三,符合中学生阅读水平和心理特征。第四,尽可能与考试紧密结合。

(3)读书笔记的写作。既可概述原著内容,也可摘录精彩语句,但重点应放在读书心得的表述。阅读鉴赏水平较高的学生甚至可以就此写成研究性学习论文。

(4)交流发言提纲的写作与讲解。发言提纲与读书笔记不同,要求精短。该提纲具体内容包括:述一点作家作品概略,命一个有文采且有意义的标题,列几点鲜明而独特的感受,录一些原文精彩的语段,谈一点运用实例,最后用一两句富有个性的话做结。

(5)学生主持报告会。把评审权和组织权真正交还给学生,既符合新课改自主学习的精神,也在实践中锻炼了学生的协调、组织和统筹策划能力。 示例:关于毕淑敏的读书报告会发言稿 高2010级14班 刘雪莹 ①标题:文学的白衣天使

②作家简介:毕淑敏,作家;军人——坚毅而刚强的气质,高原风雪让她拥有对生命的敬畏和崇高的仰望;医生——悲苦而温馨的情怀,救死扶伤让她拥有对生死的超脱和心灵的救赎。

③心得要点:(1)幸福就是把握现在;(2)幸福就是珍惜拥有;(3)幸福就是书写命运;(4)幸福就是自我实现。 ④精彩语句摘录:幸福常常是朦胧的,很有节制地向我们喷洒甘霖。幸福绝大多数是朴素的。幸福不喜欢喧嚣浮华,常常在暗淡中降临。幸福有时会同我们开一个玩笑,乔装打扮而来。幸福有梯形的切面,它可以扩大也可以缩小,就看你是否珍惜。

⑤运用实例:《关于幸福的个人体味》:海外报道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刚刚给孩子洗完澡的妈妈,为自己病人治疗好目送病人远去的医生,沙滩上用沙子筑出沙堡的孩子,写完作品最后一个字的作家。消息入眼,我的第一个反应仿佛被人在眼皮上抹了辣椒油,呛而且痛。继而十分怀疑它的真实性。这可能吗?不是什么人闲来无事,编造出来博人一笑的恶作剧吧?还有几分惶惑和恼怒,在心扉最深处,是震惊和不知所措。当我静下心来,细细梳理思绪,才明白自己当时的反应,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悲哀。原来我是一个幸福盲。 ⑥富有个性的结语:她:没有手术刀的刀刃,她却可以切下人们心头的肿瘤,解除病痛;没有注射针的针尖,她却可以施以疗伤的药物,抚慰心灵。一袭素洁的白衣,她是行走在文字中的天使。

二、“读书报告会”的效用

1.延伸了有限的课堂时空,拓展了课堂阅读内容 教材选文无非两类:名著节选,经典范文。在凸显经典性和示范性的同时,也存在信息的残缺性。在课堂教学中本来就需要相关的内容链接,而学生对空缺的内容也抱有补白的阅读欲求。前文已述在指导学生开列课外阅读的书目时与教材同步。通过对原文内容的全面了解,不但加深了对课文节选内容的理解,而且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让学生可以站在更高的角度来审视教材甚至审视教师对教材的解读。 比如,在鉴赏现行人教版教材第一课(《沁园春·长沙》)时,教师可以从本诗宏大的意象和绚丽的秋景中引导学生感受诗人豪迈的情怀。如果引导学生拓展阅读《毛泽东诗词鉴赏》(公木著,长春出版社出版),那么还可以从《菩萨蛮·黄鹤楼》《采桑子·重阳》《七律·长征》《浪淘沙·北戴河》《水调歌头·游泳》等一系列诗词中感受诗人博大的胸襟与他坎坷而丰富的革命领袖生涯息息相关,继续探寻会发现诗人内心还存有既想当豪杰又想做圣贤的至上追求(“帝王一代帝王,圣贤百代帝王”“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①,从而上升到对毛泽东诗词崇高美的欣赏。也可引导学生从《虞美人·枕上》《贺新郎·别友》《蝶恋花·答李淑一》等诗词中读到毛泽东革命爱情三部曲,与豪迈的情怀相对,诗人也怀揣儿女柔情。通过这样的比较阅读,使学生对毛泽东诗词及其本人建立更全面而丰富的认识,甚至有学生基于此而喜欢上了毛诗。

2.硬化了课外阅读作业的软性要求,避免了课外阅读活动的空泛性

长期以来中学语文课外阅读停留在口头要求层面,表现为空泛浅表疲软。而“读书报告会”这一课外阅读形式将课外自由阅读与课内定时反馈相结合,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将书面表达与口语交际相结合。“读书报告会”所具有的课堂定时和规范作业等硬性要求使课外阅读这块最软的软作业得以贯彻落实,从而增强了课外阅读的时效性和实效性。

3.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拓展了学生的心灵空间 本文作者在高2010级14班从高一时即尝试开展“读书报告会”,学生涉猎的范围涵盖文史哲,纵贯古今中外。据不完全统计,全班64位同学共阅读了200多部图书,涉及古典诗词作品2部;历史著作10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7部;外国文学作品84部;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94部(篇);新闻作品1部;哲学1部;语言学1部。

4.反馈学生深层思想状态,及时调整学生人生价值取向 阅读不仅是一种上佳的语文学习方式,也是一种生活状态②。阅读兴趣的取向决定了所阅读的作家作品,而阅读兴趣反映了学生现阶段的审美趣味和人生态度。中学阶段学生的思想变化处于最活跃的时期,往往从其阅读图书种类的选择可以窥见其内在的思想变化,从而找到谈话的切入点并捕捉到教育的最佳契机。研究表明,人在18岁之前,阅读对人的影响很大,18岁以后,人格和价值观逐渐定型,阅读的影响逐渐减小③。

从正向看,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教师倡导的阅读指向也可以改变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影响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再如本班部分学生最初喜欢武侠小说,名著难以进入。教师通过介绍孔庆东的著作慢慢引导学生先学会正确欣赏武侠小说,再引导学生对中国古典章回小说(如《水浒传》)的丰富思想内涵和独特艺术技巧进行欣赏,进而对名著产生兴趣。许多学生在开展“读书报告会”中,从不同的作家心路历程或作品人物命运中感悟人生,寻觅到了反思自我超越现实的人生意义。比如高桑迪同学从毕淑敏作品中感受到了“追寻原始的力量。原始来自自然,原始来自母亲”。曾麒燃同学从《泥沙俱下的生活》(毕淑敏)中体味到“日常生活的核心,其实是如何善待每人仅此一次的生命。如果你珍惜生命,就不必因为小的苦恼而厌倦生活。因为泥沙俱下并不完美的生活,正是组成宝贵生命的原材料”。胡鑫同学从季羡林的《读书治学写作》一书中深刻地感受“文化、真理、实践”三者的重要关系,认识到“文章从惨淡经营中来。我追求的目标是:真情流露,淳朴自然”。名著名篇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真善美的追求,特别是传记作品人物的人生历程,以及对学生的现实人生困惑有指导意义的言论都可以内化为学生的精神力量,影响学生的行为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讲,阅读有益课外书是德育中极为有效的自我教育途径。 5.积累语感经验,提升应试能力

中学语文教学与高考最本质的结合点究竟在哪里,教师们一直在探索。目前存在以下两种解读:一是学在课内,考在课外。持这种观点的人坚持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二是淡化课堂教学,侧重课外辅导资料的练习。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大量的练习加上应试策略的总结可以对付高考。显然第一种模式理论上更科学,而实际上难操作,或囿于教师素质想有所为而难以为。或是把语文课上成纯知识灌输课,枯燥乏味;或是把语文课讲得天马行空学生一头雾水。第二种模式虽然在理论难以站稳脚跟但实际上一直统治着中学语文教学特别是高中语文教学。同步练习和高三总复习资料及各种阅读作文教辅用书成了考试必备的工具。 究竟中学语文教学和高考最本质的结合点在哪里?本就是阅读,尤其是课外文学作品阅读,末就是练习。本末理应兼顾,而当下却普遍本末倒置。斯迪芬·德·克拉森提出:“学生自发的课外阅读兴趣有助于作文能力的发展,增加课外阅读比增加经常性写作训练对帮助发展学生作文能力更有效。”这与古人所提倡“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不谋而合。以2010级14班为例,平时语文考试成绩与同类班级相比基本差5分左右,而高考却超过同类班级。很多入学语文成绩差的同学,经过大量的课外阅读,不但对语文学科产生浓厚兴趣,而且积累了丰富的语感经验,形象思维能力大大提升,情感领悟能力迅速提高。对一些思维密度较大的文章能准确把握要义,作文水平大大提高,考试成绩优异。该班吕磊同学曾做读书报告《温暖,絮在生活的棉花中——读毕淑敏〈话说生活〉》,他引用毕淑敏文中序言“温暖,这词儿,像新棉花絮成的靠垫,让人安适柔软惬意放松依然舒展。为了传达彼此的善意,我们需要传递温暖。为了抵御孤独,我们需要彼此结成一体面对辽阔宇宙”。之后在成都市举行的高三年级“一诊”考试作文中就做了恰当运用,并获得高分,其作文题目为《感受温暖》,题记“温暖,絮在生活的棉花中,织成一床棉被,用自己火热的心将它捂热,于是自己也被它温暖着”就化用了毕淑敏的原话。文中还有一段论述:“不禁想起了刘墉曾经说过的话:生命就是一盒火柴,每燃一支,我们就能给别人带去一丝温暖。这让我记起了无数个让我温暖的名字,毕淑敏,这个总是把文字当作药剂的作家,用她的心灵处方给受伤的人们带去无尽的滋养与幸福;三毛,这个流浪的女子,在生活中教会我们坚强,在坚强中教会我们感受生活;史铁生,这个坚忍不拔的勇士,用自己的生命向我们书写了一份人生的演讲稿……原来文字是如此美味的心灵鸡汤,感受好的文字,就如同一份生命的礼物,教会我们爱与感动。而我们感受到这一份温暖,也就多了一分勇气与希望。”所用的刘墉、毕淑敏、三毛、史铁生都是“读书报告会”中所涉及到的作家。

“读书报告会”曾在我所任教的两届(高2007级12班、2010级14班)中推行。实践证明,“读书报告会”所具有的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作用正好契合了新课程改革的三维教学目标追求。当然,仍有不足之处有待改进,比如学生的阅读面有限,开展的时间有限,与课堂教学的联系有限等等。 注释:

①傅庚生.中国文学欣赏举隅[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

②王余光.读书四观[M].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1997年。 ③金元浦.接受反应文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

第五篇:孩子读了那么多书,为什么作文还是写不好?

有很多家长都问过类似的问题:“为什么我家孩子读书也不少,但是一写作文还是没话说或写不好呢?”对于一些家长的这个疑问,黄老师想问问:您的孩子真的会读书吗?也许,他们在选择书籍与读书方法上的不当,导致自己没有在读和写之间沟通一条渠道。

第一,孩子看的书和应该看的书不是同一种书。古人曾经说“开卷有益”,这句话确实很有道理,但必须要在良好的阅读环境前提下。很显然,现在不具备这个条件。为什么古人可以把文字驾驭的那么好,写出那么优美动人或是气势磅礴的文章?很大的原因就是读的书不一样。古人在幼年的时候,靠“

三、百、千”这样的启蒙读物,不仅扎实的掌握了汉字书写和应用方法,且对历史、地理、思想等方面的知识有了很全面的学习,这就是基本功。所以旧时的孩子从来就没有出现过“阅读障碍”。但现在的启蒙读物是什么呢?我不否定,很多儿童文学读物是非常好的,但悲哀的是,大部分所谓的“儿童文学”,粗制滥造、毫无营养、害人不浅、骗人骗钱。

另外我举一个很普遍的例子:关于“四大名著”。很多家长,到了孩子六年级,甚至初中后,还是让孩子看一些儿童版的四大名著,每次我看到听到这样的情况时都痛心疾首,这真真是在毁灭孩子的阅读能力啊。家长给出的理由,是怕孩子看不懂,或是古代书中有很多封建糟泊。家长的初衷无疑是善良的,但是第一,“四大名著”其实本身就是白话文了,我清楚的记得,自己初读“三国”的时间是小学二升三的暑假,用了三个整天,看完了这本书。其实,孩子的阅读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在于孩子在刚开始阅读时接触的是什么水平的文章。这就像游泳一样,婴儿是天生就会游泳的,但如果长时间没有接触过水,长大后这种本领就丧失了,还要专门再去学习游泳才能恢复这个技能。第二,知识的更新迭代确实是很迅速的,但我们要记住那是自然科学,人文科学这个问题并不明显,谁敢说自己的作文水平胜过《史记》、《资治通鉴》?

而且,我们要知道,没有任何一本书是完美无瑕的,我们总说古代书里面有封建糟泊,那么我请问,一本书里99%是优良传统,另外1%是封建糟泊,一个人连那本书都没认真看过,就因为里面的1%,而忘了那99%,进而否认这本书,这样做,意义何在呢?中外的经典与名著,都是众人、几代人甚至一个民族智慧的结晶,且经受住了历史长河的检验,方能流传至今,所以,阅读名著,才是真正的“读书”。“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那么熟读《猫武士》呢?我不知道能给孩子带来怎样的变化和积极的影响。所以第一个问题出在,孩子看的书,和应该看的书不是同一种书。

第二,读得太浮,没有沉下去体验。杜甫曾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请注意这个“破”字,读破的意思就是要把书读熟,要消化。如果没有这个“破”字,只是读书万卷,恐怕杜甫也未必会成为下笔有神的诗圣。语文学习一定要重积累,把真心喜欢的词句,一定要通过某种方式积累下来,最直白的方法就是摘录,但量绝不可太大,如果这一步没有做,就没有做到读转写的第一步骤,后面的基本都是失败,简言之:要动手。

读书,之所以能够让他感到快乐,是因为里面有几样东西是会让他的内心世界丰富的。浅层的是格局、技法、辞藻等等,深层的是知识、情感、思想等等。浅的和深的,都要吸收一些,要让他想想,读了这本书,你觉得是学到了很多知识,开阔了视野和眼界。还是说里面的人物、情节、情感深深打动了你。这样,读了这本书,你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就是“体验”,而非“随便翻翻”了。比如,有的孩子爱读动物书,读了一小时,茶歇的时候,和他聊聊,你最喜欢哪种动物,哪个情节,这动物为什么你喜欢,因为长得可爱还是什么?哪句话是这么说的,给妈妈看看,哦,是这句啊,我建议你就把这一句话写一写,或者看了一篇童话,有很多拟人和比喻用得好,就让他说说,哪句最有想象力啊?读书,能这样仔细地咀嚼,那么你就能从中掌握写作的规律,文章中好的语言也就可以自然而然地运用到自己的作文里。这样,读和写之间的渠道,不就沟通了吗?

第三,积累书面语言,同样需要到一个语言环境中去学习吸收。刚出生的孩子,不会讲话,只能哇哇叫。后来他天天听爸爸妈妈讲话,听周围的人讲话,也就慢慢学会了讲话。印度有两个很小的孩子,被狼叼走,在狼的哺育下长大,后来被猎人抱回来,发现她们只能像狼一样地叫,不会讲话。这说明,人不是天生就会讲话,人的语言,是从一个语言环境中,渐渐学到的。

这是讲的口头语言,作文使用的书面语言也是这样,积累书面语言,同样需要到一个语言环境中去学习吸收。这个语言环境到哪里去找?一本本书、一篇篇文章向你敞开着。但是,只是读一读、看一看还不行,记不住,不能变成自己的语言。这就需要做到熟读背诵。文章背得多了,背得熟了,就会在规范的语言环境里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病句便可以渐渐地少了,干瘪的语言便可以渐渐地丰满起来。而且,在不知不觉之中,你会受到你所喜爱的那一类文章的熏陶,使你的作文也渐渐有了自己的特点。我们都是知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道理,作文的技法明白的“天花乱坠”谋篇布局的技巧“铭记在心”,但看到了个东西,想表达自己的感情,却张口不能言,为何?没词儿呗。同学们如能抓紧记忆的黄金时代,在大脑里储存一二百篇文情并茂的好文章(古文最好),就不愁肚里没词儿了。

第四,不善于在读书过程中吸取思想,也是多读而不善写的重要原因。不善于在读书过程中吸取思想和知识的营养,这也是多读而不善写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作文中常常有这样的情形,对一个事物,认识透彻,感情充沛,知识丰富,材料充足,便能顺利地写出一篇好作文;反之,对这个事物既没认识,又无感情,知识贫乏,材料不足,是写不出作文的,即使憋出来了,也必定淡如白水,味同嚼蜡。这说明思想认识和知识水平对于作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人的思想和知识从哪里来呢?当然,主要是从现实生活中产生,从实践中来。但是,宇宙是那么广阔,历史是那么悠久,什么事都要事必躬亲是办不到的。如果一个人的视野,只局限于直接见闻,仅仅是从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那点点材料了解世界,那么,他的知识一定很贫乏,认识一定很肤浅,想象力薄弱,感情也不会丰富。这就需要通过读书,吸取知识和思想的营养,积累写作的原料。在读书的过程中,扩大了视野,积累了知识,提高了认识,陶冶了感情,再提笔作文,自然会是一篇言之有物、感情充沛的文章了。

把读书学到的语文知识,转化为熟练的写作能力,要经过一个复杂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沟通读和写之间的渠道是一个“慢功”,不能操之过急。只要在多读的过程中,注意消化吸收积累,给“写”打下坚实的基础,你就能达到一个多读而善写的境界。

第五,任何人的兴趣都来自于自我感知和外在肯定。孩子的兴趣,或者任何人的兴趣都来自于两方面:自我的感知与外在的肯定。像积累这样的事,如果没有很好的“输出口”让他尝到甜头,积下来的用上了,但得不到好评,那他很可能就没有兴趣了。西方管这个叫“任务教学法”,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法。任务只要适度,不引起反感,就是好的。孩子被赞扬(但这个赞扬不要是泛泛的,不要说“你写的真好”等等,要具体的夸奖,比如说“儿子,你这段比喻的修辞写的真生动,读你笔下的小猫,妈妈感觉都亲眼看见它了”),然后他自己如果能继续做到我说的“破”和“吸”,他自己对文字,文学,文化本身的理解会不断深入,他的参与感和悟透感就会越来越强,到了那个时候,家长们也就不再会为孩子的阅读与写作而担心了。

上一篇:一年级写字活动课教案下一篇:疫苗接种单位自查报告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