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诗歌公开课教案

2022-08-02

教案是教师授课的依据,是课堂活动内容、步骤设计的蓝图,是最重要的教学文件,也是教学管理、教学评价、教学改进的重要材料。教案就如同编剧写的剧本、建筑用的图纸,不仅有备忘的作用,而且是重要的资料积累。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爱情诗歌公开课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爱情诗歌公开课教案

公开课诗歌鉴赏教案

诗歌鉴赏教案

一、《夜归》作者是宋朝文学家周密。

夜深归客倚筇行,冷磷依萤聚土塍。

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一开篇“夜深归客”四字,点明了诗题“夜归”。为什么要连夜赶回去呢?诗中没有交代,但是联系以下几句,读者可以想象,大约是一位出门已久的游子,思家心切,到了归途的最后一段路程,便不愿在投宿多耽搁一夜,而宁愿日夜兼程,摸黑赶路,以致深夜到家。诗中撷取的正是将到未到的情景。“倚筇行”三字勾画出归客的形象。透过归客倚杖蹒跚而行的身影,可以想见深夜行路的艰难,也可以推知游子劳累的旅况和近乡情切的心理。

第二句看来是写走过村外野地的情景:田野里的土埂子上,影影绰绰的鬼火、星星点点的流萤。通过深夜荒径冷气森森、幽光闪烁的环境,烘托出归客孤身夜行的凄凉,也反衬出归客不顾一切、急切回家的心境。途中越是阴冷,就越是令人急于早点回到温暖的家中。

第三句写终于进村了,首先看到的村店。在昏暗的月色衬托下, 村店显得寂静而冷漠,但在归客的眼中,家乡的村店却给深夜的荒野带来了生机,一种家在咫尺的亲切感油然而生。转过村店,不就快到家了?“泥径滑”三字,正是写归客脚下加快步伐,因而更感觉到路滑难行。他就在这一步一滑中,匆匆转过村店,越走越近盼望已久的家门。

随着画面的延伸,一幅充满亲情的图景展现在归客眼前——“竹窗斜漏补衣灯”。这是多么的出人意外!夜那么深了四周黑黝黝的,全村都人睡了,可是唯独自家竹窗还透出灯火,隐约可见灯下补衣的身影。啊,那不是他所思念、温暖的家吗?此刻那熟悉的身影强烈叩击着归客的心扉。

二、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听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白发苍颜。破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辛弃疾闲居信州(今江西上饶)时,常往来于一博山道中。这首词是作者被贬官为民,在江西上饶闲居,游历博山时所做,时间约在淳熙十二年(公元1185年)前后,作者约为45岁。

注释:①庵:圆形草屋。 ②华:花白。 ③归来,指43岁免官归里。 译文:饥饿的老鼠绕着床窜来窜去,蝙蝠围着昏黑的油灯上下翻舞。

狂风夹带着松涛,犹如汹涌波涛般放声呼啸;大雨瓢泼而下,急促地敲打着屋顶;糊窗纸被风撕裂,发出呼啦啦的声音,仿佛在自言自语。

从塞北辗转江南,如今归隐山林,已是容颜苍老,满头白发。

一阵凄冷的秋风吹透了单薄的布被,突然惊醒,眼前依稀还是梦中的万里江山。

三、春日忆李白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⑴。 清新庾开府⑵,俊逸鲍参军⑶。 渭北春天树⑷,江东日暮云⑸。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⑹。

群:不平凡,高出于同辈。这句说明上句,思不群故诗无敌。

⑷渭北:渭水北岸,借指长安(今陕西西安)一带,当时杜甫在此地。 ⑸江东:指今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一带,当时李白在此地。 ⑹论文:即论诗。 白话译文

李白的诗作无人能敌,他那高超的才思也远远地超出一般人。

李白的诗作既有庾信诗作的清新之气,也有鲍照作品那种俊逸之风。 如今,我在渭北独对着春日的树木,而你在江东远望那日暮薄云,天各一方,只能遥相思念。 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同桌饮酒,再次仔细探讨我们的诗作呢?

四、卷珠帘 ( 魏夫人)

记得来时春未暮,执手攀花,袖染花梢露。暗卜春心共花语,争寻双朵争先去。 多情因甚相辜负,轻拆轻离,欲向谁分诉。泪湿海棠花枝处,东君空把奴分付。

魏夫人:北宋丞相曾布(曾巩之弟)之妻,在词史上颇负盛名。朱熹曾把她与李清照并提,说是“本朝妇人能文者,唯魏夫人及李易安二人而已”(《词林纪事》卷十九引)。②东君:司春之神的代称。

此词结构上采用了今昔对比的形式,词的上片描写热烈的恋情,下片词意、情绪急转而下,倾诉了抒情女主人公对爱情横遭不幸而触发的悲苦与绝望,以及对薄幸男子的不满和诘责。这种结构,勾画出女主人公爱情生活中由对幸福的追求、向往、期盼转向对于不幸命运的怨恨、悲伤、懊悔这一心路历程,有力地渲染出佳人薄命的主题。

第二篇:诗歌鉴赏人物形象公开课教案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鉴赏古代诗词中的人物形象

授课班级:高三(4)班

授 课 人:吴亚芳

授课时间:二零一四年十一月十九日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鉴赏古代诗词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目标:

1、明确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内涵和分类。

2、体察鉴赏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切入点。

3、掌握鉴赏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答题思路并规范组织答案。 教学重点:

人物形象的归纳和方法的解读 教学难点:

解题的思路与准确的表述。 教学方法:

讨论法、点拨法、归纳法 教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是中国文学花园中一朵艳丽的奇葩,仅唐代就留存诗歌四万九千四百零三首,作者共二千八百七十三人。名篇佳作历久不衰。吟诵着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可知诗仙之恃才放旷;吟诵着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可知诗圣之关心民生,心忧百姓;吟诵着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可知五柳先生之弃官遁世,怡情田园。但如何体其形,味其神,这节课,我们就来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二、 人物形象

(1)什么是诗歌的人物形象——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包括两种:

一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这类诗歌多用第一人称的写法。 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中的人物形象,李煜《虞美人》。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二是诗歌所刻画的人物形象,这类诗歌多用第三人称的写法。 如柳宗元的《江雪》、杜甫的《咏怀古迹(群山万壑赴荆门)》。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区分下列诗句中的人物形象是作品刻画的客观人物形象还是作品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

1、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客观人物形象

2、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客观人物形象

3、坐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抒情主人公形象

4、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抒情主人公形象

5、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客观人物形象

6、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旅夜书怀》杜甫

抒情主人公形象

三、高考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分类

请同学们结合下列诗句概括出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并加以归纳整理。

1、如杜甫《春望》中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其忧国忧民的精神可见一斑;

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2、如苏轼《定风波》中“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让我们看到了词人在风雨中拄

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着竹杖,穿着芒鞋,吟啸徐行豪放洒脱的形象。

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圣贤的思想,也反映了李白傲岸不羁。

胸怀宽广、豪放洒脱的形象

3、如王昌龄《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我们仿佛看到一位亘古如新、千载不变的雄伟战士,战争的艰辛与磨难不能改变他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

如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

转战沙场、舍身保国的形象

4、如李清照《声声慢》中:“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我们看到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漂泊江南的形象国恨家愁,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在她身上融合了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

杜甫《旅夜书怀》“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这里是借沙鸥以写人的飘泊,飘然一身像个什么呢?不过象广阔的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罢了,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

寂寞愁苦、身世飘零的形象

5、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陶渊明:“不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表现了他们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

孤傲高洁、坚持操守、蔑视权贵的形象

6、如李白的《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送别友人、思念故乡的形象

7、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说明诗人安贫乐道,对田园的喜爱; 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

8、如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大志落空,奋斗落空,而揽镜自照,却是年华不再,衰鬓先斑!一位悲怆、郁愤的不遇之士形象栩栩如生。杜甫《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9、杜甫的《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反对征伐、同情疾苦的形象

10、如白居易《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活画出一个年迈而善良的卖炭翁的肖像,劳动之艰辛也得到了形象的表现,这样一个最下层的劳动者多么生动、感人,令人扼腕悲叹。

辛苦劳作、纯朴善良的形象

【知识积累·人物形象常用术语】

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 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送别友人、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建功立业、悯农怜农、热爱山川。

四、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例题解析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这首诗通过景物描写,写出诗人怎样的形象?(5分) 同学答案: (1)前两句描写了月亮照亮庭院,雅雀栖在枝头,露水无声却沾湿了桂花,营造出冷清、萧瑟的气氛,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以及对故乡家人的思念。

(2)前两句通过描写夜晚乌鸦独立枝头,桂花被冷露打湿的凄清之景,描绘出诗人深情凝望月亮、专注的形象。

(3)通过描写白色的月光洒在庭院地面,树上停栖寒鸦,及夜晚露水湿透桂花,营造一种凄清寒冷的氛围,写出了一个独自站在庭院赏景的诗人形象。

(4)前两句描写了庭院中白色的场地,树上栖息着寒鸦,寒冷的露水无声地沾湿了桂花,写出了诗人独立院中、孤独赏月观景的游子形象。

参考答案:诗歌前两句描写了幽静凄清的秋景,塑造了一个孤独无依、望月思归的游子形象。

引出鉴赏人物形象思维切入点:弄清诗歌形象三要点 (1)人物形象描摹:写了谁?

形象概括:特征+身份

(2)人物形象刻画:有什么特征?手法?

(结合小说里面塑造为人物形象的方法分析,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描写方法:直接描写、侧面衬等。 (3)人物形象塑造:有什么意义?

即:表现人物怎样的思想、情感、志向、品格等,以及作者的情感态度与写作意图。

五、真题演练

1:

题李凝幽居 (贾

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填空:本诗通过对李凝居处的环境的描写,暗示出李凝的

身份。 从环境上来看,李凝的居处“少邻”(邻居不多),少人来(“草径”“荒园”),清幽(“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从作者的心理活动来看,“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表现了他对李凝的隐逸生活的向往。因此可以说,李凝是—位隐者。 2.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 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戊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技巧点拨】分析诗歌形象要把握作者风格,写作背景以及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深入理解诗歌,挖掘内涵,概括出形象的特征和意义。

(1)词后“沧州”的注释,暗示此词是诗人晚年闲居沧州时所写。诗人是否独享这一份清闲?胡贼未灭,功业未成,满怀报国热情的陆游却是请缨无路,有志难伸,怎不感慨万千,怎不唏嘘长叹?领会了注释的深意,我们对词意就不难理解,人物形象也不难把握了。 (2)抓人物心理:“万里匹马”、“关河梦断”、“身老沧州”,抓人物神态:“泪空流”等词句理解全词。这首词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匹马征万里,其飒爽英姿、卓荦不凡之气可见;“关河梦断何处”是说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意谓脱离了前线;“尘暗旧貂裘?”是说尘土积满从军时穿的貂皮大衣。下片表达敌人尚未消灭,自己衰鬓先斑的慨叹,“天山”代指抗金前线。“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幽愤。

答: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抗金英雄形象。(步骤一)

什么形象

诗中以“万里”“匹马”来表现人物曾经的金戈铁马,驰骋疆场,以“关河梦断”“泪空流”写出自己的年华已老又被弃置不用,“身老苍州”,但仍“心在天山”,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步骤二)

形象的特征

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因理想与现实格格不入的痛苦与愤闷以及强烈的爱国热情。(步骤三)形象意义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2012湖北卷)(8分)

送邹明府游灵武

(唐)贾岛

曾宰西畿(jī)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

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答:(步骤一)诗中刻画了邹明府清正廉洁的形象。什么形象 (步骤二)通过刻画细节描写了主人公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债台高筑,只好卖剑偿还,满载而归的仅有一车诗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抵不住透骨寒风。客居边镇听号角报晓,深居简出,向往宁静生活等形象特点。形象的特征

(步骤三)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作者对其清廉品德的敬佩与赞美。形象意义

六、课堂小结

如何正确鉴赏古诗中的人物形象?

1、知人论世,结合背景,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握形象。

2、从人物的神态、行动、语言、心理、处境等角度入手分析,关注反映感情的词语(情语)。

3、注意环境(时间、地点、天气、周围景物)对刻画人物所起的作用。分析诗中出现的具体景物的含义,以意逆志,理解这些景象所承载的思想感情。

4、结合诗题和关键语句把握作者情感世界 板书: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抒情主人公形象所刻画的客观人物形象 作业:

1、归纳整理诗歌人物形象类型;

2、核按钮P68板块一鉴赏诗歌的形象

1、4题。

第三篇:高考诗歌鉴赏公开课教案大全

《挖掘隐含信息,巧解诗歌鉴赏题》教学设计

古诗词鉴赏是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是检测考生古典文学审美和鉴赏能力的主要方式之一。《高考考纲》对诗歌鉴赏的要求是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②分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而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准确解读诗歌鉴赏题中的诗歌,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教学过程中的反馈信息表明学生对诗歌理解的障碍较大,解题过程中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综合分析之后笔者得出五点原因:①对诗歌特点认识不足,因而对内容的把握不准;②鉴赏思路不清晰,缺乏整体阅读的习惯;③综合分析能力不够,不善于从字里行间深挖隐性信息,答题时习惯跟着感觉走;④答题规范意识不够强,答题技巧欠缺,答案要点不全,缺乏应有的概括和提炼。⑤鉴赏方面的知识建构不够牢固,缺乏相关鉴赏术语的积累和运用,常常以感代析。

因此,笔者尝试在教学中以宏观把握全诗为前提,从微观入手,挖掘标题、作者、背景、意象、诗歌本身、题干等的隐含信息,对以上内容作多侧面,多角度的分析、归纳、综合,尽可能在解题时做到 “瞻前顾后”,这样,利于考生较准确地把握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从而提高学生准确、规范地解答主观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 教学导入:试题回放:

1、PPT显示诊断考试诗歌鉴赏题所选诗歌以及第2题。

浣 溪 沙

朱敦儒(宋)①

雨湿清明香火残,碧溪桥外燕泥寒。曰长独自倚阑干。

脱箨②修篁初散绿,褪花新杏未成酸。江南春好与谁看。

[注]①朱敦儒(1081-1159 ),洛阳人,“南渡以词得名”,此词作于流落江南之时。 ②箨[tuò] ,竹笋的壳皮。

(2) 古人认为,“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情”和“景”的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词。(4分)

2、PPT展示扫描的两份试卷上的学生答案,请同学们对答案进行现场点评。

学生现场答案示例:清明时节雨水湿润了惨淡的香火,碧溪桥外的燕泥透着寒意。词人以哀景衬哀情,表达出自己惨遭流放的凄苦无助之情。

对比正确答案:以乐景衬悲情,用江南清明之美景来衬托作者故国(北宋)灭亡之悲情。 错因分析:对注释的关注度不够,影响答题的准确性(如“南渡”、“流落”);对作品中关键字的体悟不够深入,造成理解有误(如“春好”指向乐景);忽视题干隐含信息,造成要点不全(例如缺失艺术表现手法)等等。总而言之,不重视鉴赏题本身的隐含信息,造成了丢分失分。

二、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挖掘隐含信息,巧解诗歌鉴赏题。

1、挖掘隐含信息第一步:析诗题

①明确诗歌题目的作用:直接反映诗歌的主要内容,揭示作者的情感和情趣;由诗歌题目判断诗歌的题材,总体把握情感倾向。

②链接高考:PPT逐次显示各地高考诗歌鉴赏题所选诗歌的题目,要求学生根据题目推测诗歌大致的内容和情感。

如:【江苏卷】《春日忆李白》【福建卷】,关注“忆”,明确翘首遥望的思念之情;【安徽卷】《最爱东山晴后雪》,关注“爱”,明确诗人对东山雪景的喜爱之情;《晚泊岳阳》【辽宁卷】关注“泊”,明确作者的思乡之情。 《春日秦国怀古》【全国新课标卷】,关注“怀古”,明确怀古之情。

2、挖掘隐含信息第二步:析注释

①明确诗歌注释的作用:解释生僻词语,帮助理解语句,疏通诗意;介绍背景,暗示作者的创作动机、本诗的思想内容。

②链接高考:PPT显示【浙江卷】《人月圆》诗歌鉴赏题。要求学生在无注释和有注释两种情境中认知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人 月 圆 (金)吴激①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

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注]①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在一次宴会上,偶遇流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

分析:关注注释,就不难发现“被迫仕金”这一背景透露出的情感主旨,再加上“偶遇流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这一写作缘由,诗人亡国之隐痛,天涯沦落之感,深沉的历史兴亡之叹已尽然流露。

③从对比中明确:鉴赏诗歌要因人论诗,因时论诗,这就需要我们在鉴赏时必须对诗人及创作背景有一定的了解。有时考题会给我们提供有关这方面的注释,注释一方面解释诗歌当中难以理解的词语,另一方面也向考生传递诗歌当中隐含的内容和信息,对这些注释必须重视

3、挖掘隐含信息第三步:析题干

①明确诗歌鉴赏题题干的作用:指明了答题要求和思考方向。

②链接高考:PPT显示【福建卷】《晓至湖上》和【全国卷Ⅱ】《军城早秋》的问题设置,请学生解说题干的要求和答题的方向及范围。提醒学生注意要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③作业回放,学生点评:

PPT显示上次作业《征人怨》、诗歌鉴赏题的学生答案,请学生现场给分并点评,阐述给分理由。

2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提问: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分析:题干中的“句句”就明确了答案的范围,需从每句入手分析出“怨情”。

明确:复习中,很多同学习题答案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盲目性或不够明确的地方,这正是因为大家忽视题干的指向性。题干不管是给出限制性条件,还是连续设问,都具有很强甚至很鲜明的指示性,其语义层次或设问先后,都明确地"规定"着组织答案的步骤和形式。学生在应考时可以利用题干的这一特点,来帮助自己理清思路,找准切入点。

三、小试身手:

1、学生完成学案上《送人归京师》、《楚江怀古》两首诗歌的两道鉴赏小题。

2、教师现场投影3份学生答案,大家共同打分点评,最后幻灯显示参考答案,指导学生对比自己的答案,分析总结症结所在的同时也感受自己点滴的进步。

四、鉴赏小结:

如何挖掘诗歌鉴赏题的隐含信息?

1.从题目认识对象 2.从注释破解难点 3.从题干明确方向。

此外,还可从抓意象,抓关键词句,如抒情句、议论句、典故等方面即宏观又微观地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同时借助参考答案不断积累鉴赏术语、规范答题模式,从而在深刻体悟诗性光辉和人文精神的基础上抓住诗歌鉴赏题的分数。

五、布置作业:

1、根据本课所学修改上次学案作业;

2、完成学案诗歌鉴赏专题复习一作业。 ★教学反思:

由于时代距离、文化底蕴、文言功底、鉴赏方法和经验等原因,古诗鉴赏对中学生而言有着比现代文鉴赏多得多的障碍和难度,,很多考生表现出对高考诗歌鉴赏试题的畏惧。。其实诗歌鉴赏题还是有规律可循的,如果能准确把握好诗歌文本中的一些隐含信息,就能完整地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反映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就能较准确地评价作者的观点,就能轻松快速地解答诗歌试题.。

经过一轮训练,学生对诗歌主观题的命题形式有了基本了解,但真正读懂诗歌的思想内容,把相关的表达技巧与具体的诗句联系分析,准确、规范地解答主观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所以,本节课的设计尝试在宏观把握全诗的前提下,从微观入手,挖掘标题、作者、背景、意象、诗歌本身、题干等的隐含信息,对以上内容作多侧面,多角度的分析、归纳、综合,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尽可能做到 “瞻前顾后”,牢牢抓住命题者提供的情境与暗示;同时设计评改题,采用他评和自评的方法,把握考生容易遗漏的答题要点,训练学生准确、规范地解答主观题的能力。并结合学到的方法来重新审视并补救做过的作业,明确答题的思路和方 3 向,强化得分意识。

教学实践中,我欣喜地看到同学们在分析点评他人答案时的认真与积极,对比自己答案和参考答案时的急切,在看到扫描卷上不够工整的字迹时的会心的笑声。这些形式不仅活跃了课堂更活跃了他们的思维,让高考诗歌鉴赏试题不再陌生与可怕。

当然,光有好的解题方法是远远不够的,如果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古代优秀诗词的热情,而不是为了得分而学习,我们的语文教学、我们的古典文化才有延续的希望。毕竟,接受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作者通讯地址:四川省绵阳市科学城一中联系电话:13989278165 4

邮箱:2086254756@qq.com

第四篇:诗歌鉴赏之炼字-公开课教案

高考古诗词鉴赏之炼字专题

教学目标:

1、了解高考诗歌鉴赏题的设题角度中的炼字方面的考查;

2、通过讲解和练习,归纳积累解答此类问题的方法;

3、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炼字型鉴赏题的答题方法

2、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诗词鉴赏水平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在进入今天的学习内容前,我们先来看几句诗。大家看看这些句子向我们传达了一些什么信息?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卢延让《苦吟》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题诗后》 求得一字稳,耐得半宵寒。——顾文炜《苦吟》

(学生可能会出现的:古人特别在意诗歌语句的锤炼,对个别词特别在意。)大家说得都没错。古人作诗特别讲究炼字,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锤炼语言的佳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词鉴赏之炼字。既然讲到炼字,何为炼字?我们来看下投影。

2、何为炼字

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

二、高考常见题型:

1、诗中的某个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 直接鉴赏

2、诗中某句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确定字并鉴赏

3、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 亮观点并比较鉴赏

三、炼字对象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木兰花》宋祁)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齐己《早梅》)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

根据这些诗句以及你的做题经验,在做炼字题时我们要重点关注哪些类型的词呢?(让学生七嘴八舌地说,教师再呈现PPT整理)老师做了一个整理。 小结:

关注动词

关注形容词、副词、数词

关注特殊词(颜色词)

四、高考真题例析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

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参考答案:

“拳”和“退”。拳是指像拳头一样蜷缩着。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退”是后退的意思。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传达出了作者内心的悠然与闲适。 参考鉴赏:

黄州濒临大江,赤鼻矶的石壁直插入江,地势险要,人们传说这儿就是三国时周瑜打败曹操大军的赤壁古战场(真正的赤壁位于湖北蒲圻),苏轼于此处曾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千古绝唱。潘大临曾伴随苏轼在此浏览,说不定还亲耳聆听过东坡的豪放歌声。

如今他独自来到这古代英雄驰骋争雄的地方,不禁浮想联翩。西山重岭叠嶂,连绵不绝,定有猛虎藏于其间。赤壁下临不测深渊,那直插江中的嶙峋巨石,正是龙宫的天然屏障。这虎踞龙盘的形胜处所,是三国鼎立时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的英雄叱咤风云,建立了盖世功业,就象这滚滚东去的万叠波浪一样流之无穷。人从思古的幽情中省悟过来,把目光重新投向眼前的实景:俯视沙滩,觉得一片明亮,那是因为许多白鹭本栖息在那里。仰望天空,天空是如此的开阔,以至高飞云端的鸿雁似乎不是在向前移动。俱往矣,群雄争渡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我现在最羡慕的是江上的垂钓者,钓罢驾着一叶轻舟在烟雨中归去,悠闲地听着雨打船篷的声音

五、答题指津

(一)答题步骤:

①解释该字的含义,看是否使用了什么手法。

——释含义/明手法 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或表现了怎样的人物特征。

——描景象/摹情态 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点情境/表感情/谈作用

(二)“炼字”的4个思考角度

1、手法角度

“云破月来花弄影”(张先《天仙子》)因拟人而使满篇生辉。“破、来、弄”三字写出三种连续的动态:云破而有月来,月来而有花影,花影引出弄字,有弄而有花枝随风摇动、抚弄花影的幽雅姿态。云横皓月、风弄花影,构成了一幅幽美朦胧的画面。云、月、花都拟人化了,被赋予丰富的情感和生命,同时使宁静的画面有了飞动之势。

2、声韵角度

古诗词讲究平仄声韵,优美的诗词平平仄仄起来就是和谐的旋律。 叠词最具声韵效果,它不仅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更有强化作用。李清照的《声声慢》中“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可谓千古名句,是声韵的叠加,也是哀怨之情的叠加。

3、活用角度

“春风又绿江南岸”这句 诗中的“绿”字用得巧妙,自古以来广为称道.王安石先后用了“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字,最后才选定这个“绿”字.那么,这个“绿”字究竟好在哪呢?原来这个“绿”字是一个表颜色的形容词,用在诗中变成了使动用法的动词,有色彩感和动态感,给人以视觉上的形象美.

4、语境角度

郑谷把齐己的《早梅》诗“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中的“数枝开”改为“一枝开”,因为“数枝”不若“一枝”更能言梅开之早,齐己因此而拜郑谷为“一字师”。

无论是“捻断数茎须”,还是“两句三年得”,诗人的目的都是使语言最契合语境,最富表现力,把意思表达得准确、鲜明、生动、精巧。因此,是否契合语境也是判断炼字优劣的重要依据。

六、牛刀小试

1、(2015山东)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卜算子 张元幹

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注]张元幹,宋代爱国词人。⑴沙水:即沙溪,闽江上源之一。归艇:归来的小舟。(2)多事:这里指国家多难。

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4分) 试卷采样:

(1)学生答案示例1:

我来评分: 失分原因:

1、没分点作答,条理不清晰

2、表述不准确,有语病,有错别字

3、语言模糊,读者疑惑

4、缺乏分析,答不到位

(2)学生答案示例2

我来评分: 失分原因:

1、有错别字,表述不准确

2、忽视位置,就句品析

3、缺乏对诗歌的整体解读

参考答案:

① “湿”,沾湿、打湿,采用了使动用法,爽风夜露使得湿气弥漫,仿佛行云亦被打湿;(1分)

② “迷”,迷失,采用了使动用法,沙溪上氤氲着水雾之气,使小舟迷失了归路。(1分)

③ 作者用“风”“露”“云”“水”“艇”等意象,淋漓地描绘出了一幅夜间泛舟归来清幽而略显凄迷的画面,为下文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幽怨做铺垫。(2分)

参考鉴赏:

辽阔中原的沦陷和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的历史巨变,如地裂天崩一般震荡着整个赵宋王朝。然而,面对惊人笳鼓、半壁江山,以宋高宗赵构和宰相秦桧为代表的大官僚地主贵族集团,依然流连于灯火楼台,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为了苟且偷安,他们不惜卖国求荣,俯首听命于金人;对内则煎迫百姓,构陷忠良。社会的急剧变化,也震撼了文坛,许多作家,目睹凄惨苍凉的景象,忧虑动荡危难的局面,为拯救国家,收复中原,献策献计,也写下了不少慷慨激昂之作。但是,“诸君尚守和戎策,志士虚捐少壮年”,最后,他们都只能洒下那“爱君忧国孤臣泪”而徒怀一颗“临水登山节士心”了。

张元干是南宋著名爱国词人,他这首《卜算子》写于他退居故里游览山水之时。

上片写景:清柔、高远。

“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沙水”,即沙溪,闽江上源之一。句意谓:独自摇荡着一叶小舟在静夜里归来,爽风夜露,行云舒卷;沙溪上,飘浮着淡淡的雾气,使小舟迷失了归路。一起句,作者就用“风”“露”“云”“水”“艇”几个字,淋漓地描绘出了一幅夜间泛舟归来清幽、静逸的画面,显然是环绕着归艇来“布景”的。接下来就引出艇上之人了:“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小艇既已迷失航路,人也好借此机会躺上一躺,于是,枕着小舟,抬眼望去,那深远的天宇上,银河横亘,月华明朗,北斗七星闪烁在静穆的苍山顶上。这一句所织成的意境与前句紧承,依然是悠然闲适,但却显出博大的气势。

下片抒情,深沉、壮烈。

宇宙的辽阔,星月的永恒,常会引出人们的千古思绪:“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句意谓:历史长河悠悠流转,唯有那茫茫苍天永存,在这个多灾多难的时代,人生境况是如此悲凉。到此句,着一“悲”字,则前面的“静”非“静”,“闲”也非“闲”了。此处作者思古抚今,大有唐代人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情怀。歇拍二句是:“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句意谓:心中沉闷极了,只说一醉方休罢了,不料醉中也挥舞起宝剑来;沙溪的潮水退下去了,深夜的秋江变得更加凄清寒冷。张元干在《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中也有“谁伴我,醉中舞”之句,与此同一机杼。“起舞闻鸡”,据说晋代祖逖与刘琨共被同寝,中夜闻鸡而起床舞剑。这里作者借用典故,既回映上文思古之心,又抒写了自己壮志难酬的幽怨。全词就在这一腔愁苦难遣之情中使抒情达到高峰时戛然而止,但那韵外之味却袅袅绵延不绝。

这首词在形式上,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但上下片却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景色清丽寓幽怀独抱;意象阔大衬悲壮情怀。景为情设,情由景生,又一次展示了张元干“长于悲愤”的词风。

2、 (2015湖北)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劳停驿 欧阳修

孤舟转山曲,豁尔见平川。树杪帆初落,峰头月正圆。 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行客愁明发,惊滩鸟道前。

[注]此诗为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令时作。 劳停驿,驿站名。

简要分析第三联中“荒”、“瘦”二字的妙处。(4分) 参考答案:

①荒,荒凉,荒疏;瘦,贫瘠。(1分)②数缕荒烟,几户人家,在暮色笼罩之下,尤显荒凉冷落;瘦野薄田,狭促如刀,瘦瘠之至 。“荒”、“瘦”二字,形象生动,贴切自如,准确传达出诗人面对荒村瘦田的第一感觉,具有很强的感染力。(1分)

③荒瘦二字,包含地僻、田瘦等多重意义,寄寓了诗人对山民的怜悯、关切,以及诗人被贬蛮荒的失意,极好地丰富了全诗的情感内涵。(2分)

七、课堂小结

某某字在诗句中的是……,它运用了……的手法,写出了……的景象,烘托了……的意境氛围(或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八、课后作业

(2015广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早过大通驿① 查慎行

夙雾才醒后,朝阳未吐间。翠烟遥辨市,红树忽移湾。

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画家浓淡意,斟酌在荆关②。

注: ①大通驿: 在安徽铜陵,大通河由此入长江,作者乘船途经此地。

②荆关:五代后梁画家荆浩、关仝,二人擅长山水画。 第三联的“软”字在艺术表现上很有特色,请作赏析。(4分)

参考答案:

“软”,轻软,柔软之意,一语双关,既是写风软,也是写江水之软。写出了微风轻柔,温软拂面,也写出了软风吹拂江水,使江水也变得温柔绵软,微波轻漾。 表现了诗人的欣喜之情。

第五篇:蒯芸蕊 校级公开课 诗歌《家》教案

荣县富南学校幼儿园学前班

语言教案

执教人:蒯芸蕊

一、活动名称:诗歌《家》

二、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诗歌内容,理解“家”的含义。

2、借助视频、图片帮助幼儿理解、感受诗歌的画面美和语言美。

3、引导幼儿仿编诗歌,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尝试精神。

三、活动准备:

1、背景图片:蓝天、树林、草地、河水、花儿和幼儿园。

2、图片教具:白云、小鸟、山羊、小鱼、蝴蝶、小朋友。

3、视频:互动《我有一个幸福的家》图片,示范朗读录音。

四、活动过程:

1、互动《我有一个幸福的家》让幼儿有一个家——有一个幸福的家的感觉,从而引出“家”的话题。

2、老师给幼儿请出几位小客人,让幼儿认识。(出示图片:白云、小鸟、山羊、小鱼、蝴蝶、小朋友。)

3、请幼儿猜想这些小客人的家在哪里?并请幼儿告诉老师,然后老师再用一句好听的语言说出来。

4、引出诗歌,播放示范朗读的录音。

让幼儿把听到的,用诗歌里面的语言告诉老师。在此基础上要求幼儿给这首好听的诗歌取名、即《家》 。

五、学习诗歌《家》:

1、老师读上半句,幼儿读下半句。

2、老师和幼儿一起念一遍。

3、将幼儿分组比赛,看哪一组念得最清楚、声音最响亮。

六、仿编诗歌: 老师用启发式,让幼儿分别说出:

蓝蓝的天空除了是白云的家,还是谁的家?(太阳、月亮、星星)

密密的树林除了是小鸟的家,还会是谁的家?(松鼠、大象、兔子)

绿绿的草地除了是山羊的家,还会是谁的家?(小牛、小马)

清清的河水除了是小鱼的家,还会是谁的家?(乌龟、小鸭)

红红的花儿除了是蝴蝶的家,还会是谁的家?(蜜蜂)

快乐的幼儿园除了是小朋友的家,还会是谁的家?(老师)

让幼儿用太阳、松鼠、小牛、乌龟、蜜蜂、老师,仿编出一首新的好听的诗歌。

七、结束部分:

1、师:小朋友们,学习了这首好听的诗歌以后,我们知道了每一种动物,每一种植物和我们都有一个自己的家。除此以外,我们还应该知道、世界上所有的动物、植物和人类还有一个共同的家。那就是我们耐以生存的地球。所以,我们都要爱护地球。老师编了一句诗:“美丽的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

为了表达我们对地球妈妈的爱,现在我们一起用最好听的语言,响亮的声音念出来“美丽的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

2、用“小客人找家”的游戏结束这节课。

上一篇:安全生产年工作总结下一篇:安全教育优质课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