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教师论文范文

2022-05-14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党员教师论文范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高校青年教师党员发展工作对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以及高校的长远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当前,部分高校青年教师党员发展工作存在高学历、高职称教师申请人数较少,青年教师申请入党人数较少,青年教师党员发展人数较少,青年教师入党意愿较低等问题。

第一篇:党员教师论文范文

论高职院校青年党员教师职业高原现象

摘要:教师的职业发展是非线性的,在个人、家庭、组织、社会等因素单独或共同作用下,高职院校青年党员教师很容易出现职业高原现象。因此,应该从个人、家庭、组织、社会等层面积极应对,帮助高职院校青年党员教师逾越职业高原。

关键词:高职院校;青年党员教师;职业高原;成因与对策

一、高原期与教师职业高原

“高原期”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概念,指的是在学习或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的中后期往往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或者下降的现象。在曲线上表现为保持一定的水平而不上升,甚至有所下降,但在逾越“高原期”之后又继续上升。

国外对职业高原现象的研究主要关注的是企业员工职业高原现象及对组织效率的影响。1977年,Ferenee、Stoner和Warren基于对组织现实的观察,提出了职业高原(career plateau)的概念:职业高原指职业中的某个点,在达到这一点时,员工被提拔到更高层级的可能性很小。此后,Veiga从职业流动的角度对职业高原的含义进行了扩充,认为职业高原不仅包括垂直方向晋升的可能性很小,而且还包括在水平方向流动的停滞。Fddman和Weitz则从责任角度赋予职业高原概念新的内涵:职业高原是指个人能够承担更大或更多责任的可能性小。

我国对教师职业高原现象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1992年,张继安发表《教师能力发展中的高原现象》一文,首次将职业高原的概念引入教育领域。2006年,寇冬泉和张大均从心理学的角度将教师职业高原定义为:教师职业高原,是指教师在其职业发展的某一阶段中出现的由进一步增加工作责任与挑战有关的职业进步如晋升、流动等的缺失所引发的心理与行为状态。

国内外学者对职业高原的定义,更多关注的是职业高原的表现及其对个人专业成长及组织效率的负面影响。笔者认为,找到职业高原的形成原因并提出有效对策更有实践意义。因此,笔者将教师职业高原定义为:教师在职业发展过程中,由于个人、家庭、组织、社会等因素单独或共同作用,而导致教师专业发展停滞不前,从而影响教师专业化进程的一种心理与行为状态。

二、高职院校青年党员教师职业高原现象的成因

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上看,教师专业成长中的非直线性发展是一条普遍规律。教师需要通过不断学习与探究的历程来拓展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逐渐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高职院校青年党员教师学历高,思维活跃,政治觉悟高,创新能力强。但是,由于高职院校的诸多特殊性,如个人成就感低、教学工作量大、社会认可度不高等,在个人、家庭、组织、社会等因素单独或共同作用下,青年党员教师很容易出现职业高原现象。

1.个人因素。何齐宗认为,教师的专业发展需经历“非关注”阶段、“虚拟关注”阶段、“生存关注”阶段、“任务关注”阶段、“自我更新关注”阶段。高职院校青年党员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时间不长,一般处于“生存关注”或“任务关注”阶段。在这一时期,虽然教师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但并等于他们掌握了教育教学所需要的技能。如果教师的学习能力与上进心不强,情感情绪不稳定,那么,他们在适应了“生存关注”阶段,进入“任务关注”阶段,形成了自己的教育风格,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有的教师就会满足于现状,从而形成职业高原现象。

2.家庭因素。青年党员教师度过了“生存关注”阶段的初教期后,在个人生活上都处于婚恋期,有的已经组建了家庭。这时家庭因素将对职业高原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这主要包括家庭满意度、配偶工作情况、个人家庭经济负担等。家庭生活满意度高的教师,由于生活更幸福,对工作会更有兴趣与热情,发生职业高原的可能性小。配偶有工作的教师家庭经济压力更小,心理压力和工作负担较小,因而产生职业高原的可能性也较小。而个人家庭负担重的教师,有更大的生活压力,对工作报酬与晋升的期望值也高。因为生活压力,有的青年党员教师不得不从事校外的兼职工作,这势必影响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从而形成职业高原现象。

3.组织因素。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高职院校管理模式、公平竞争机制、教学环境生态、职务晋升制度、人性化管理状况等都影响着教师专业的发展。众所周知,高职院校大多是由中专或中职升级而成,有些院校甚至还停留在中专的管理模式上。而青年党员教师大部分都拥有高学历,他们思维活跃,创新能力强,关心学校的发展并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有的高职院校管理民主协调性不强,领导的管理风格缺少人性化关怀。学校为了留住人才,对青年教师进修深造加以种种限制,对教师的绩效考核缺少恰当的激励措施。而且不少高职院校不重视教师的学术科研能力的培养,办学目标倾向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缺少浓厚的科研氛围。加上高职院校学生求知欲不强,使青年党员教师工作没有激情。这些因素单独或共同作用,直接影响青年党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导致青年党员教师产生职业倦怠,进而形成职业高原现象。

4.社会因素。由于认知的原因,高职院校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地位不高,教师的教学任务重,工作强度高,青年教师的待遇和薪水相对较少,个人成就感低。在当今社会价值观缺失的大环境下,他们的社会地位相对较低。同时,许多高职院校没有职称评审权,高职教师在职称评审方面处于不利地位,使许多青年党员教师缺乏热情,缺乏教书育人的奉献精神,在教师岗位上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不再追求自身能力的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不理想,甚至出现工作重心转移,将大部分精力集中于其他工作,对教育教学工作产生厌倦,从而形成职业高原现象。

三、高职院校青年党员教师应对职业高原的措施与建议

1.个人层面。“解铃还需系铃人”。职业高原的形成,受教师个人受教育程度、人格特质、情感、需要与价值观、压力、内部动机等的影响。因此,高职院校青年党员教师应积极采取措施应对职业高原。首先,青年党员教师应提高认识,不要认为职业高原带来的全是负面影响。事实上,职业高原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它为个体承担更多的责任做准备。其次,面对职业高原现象,要积极应对。当发现自己的专业发展出现类似职业高原的特征时,应了解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做自我分析,然后,付诸行动,即增强上进心,谋求专业发展。当然,这些都与教师的主动性与自身努力有关,如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主动参与学校的教改项目,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外出短期培训等。

2.家庭层面。青年党员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时间不长,有的家庭条件并不宽裕。在现今价值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家庭应多理解并支持他们的工作。首先,应努力创造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和谐家庭气氛,对他们的薪资、职务晋升等方面不要急功近利。其次,在面对暂时的生活压力时,鼓励他们在不影响专职工作的前提下,有选择性从事与他们专业相关的兼职工作,以便在解决经济压力的同时,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最后,帮助他们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青年党员教师看到自己的未来,可以帮助他们调整急躁情绪,正确应对职业高原现象。

3.组织层面。组织是教师专业良性发展的基础,教师专业的良性发展反过来促进组织的健康发展。因此,组织应为青年党员教师营造良好的专业发展环境。首先,应该努力在感情上关心教师,在生活上照顾教师,在事业上支持教师。这样,当青年党员教师出现职业高原的前期征兆时,他们就不会有挫折感,从而为他们积极应对职业高原奠定基础。其次,组织应“以人为本”,实行民主的管理措施,激励教师谋求自身的专业发展。青年党员教师学历高,能力强,工作有激情,组织应创造条件,鼓励他们参与学校的管理和教育教改及科研活动,公正评价他们的工作业绩,让他们有职业成就感,解决教师专业成长中的职业高原现象。最后,组织应拓展渠道,关心青年党员教师。职业高原现象影响因素众多,也因人、因事而异。组织应该通过调查研究,了解不同教师在专业发展中的不同需求,在科研项目申报、职称评审、进修深造等方面创造机会,有针对性地帮助教师逾越职业高原。

4.社会层面。依据系统论的观点,虽然高职院校是整个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相对封闭的子系统,但它仍然与其他子系统存在着能量交换。高职院校青年党员教师职业高原现象的形成,很大部分受社会这个大系统环境的影响。首先,政府应加强媒体宣传,积极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气,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使他们安心任教,乐于施教。其次,应加大对高职院校的支持力度,并适当吸纳社会资金。在目前我国还存在结构性失业的情况下,更应实施积极的倾斜性政策,帮助高职院校进行建设。另外,可以多种渠道吸引社会资金办学,如发行教育彩票等,将所筹资金用于高职教育;建立全国性高职教育发展基金;运用产业优惠政策、税收减免等手段引进民间资本办学;鼓励社会捐资办学等。最后,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制度。比如,在职称评审与聘用上,实行评聘合一制度,并适当下放权限,分级管理,让一些优质高职院校拥有一定的职称评审与聘用权。

作者:易中君 姚伟

第二篇:高校青年教师党员发展工作探析

摘要:高校青年教师党员发展工作对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以及高校的长远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当前,部分高校青年教师党员发展工作存在高学历、高职称教师申请人数较少,青年教师申请入党人数较少,青年教师党员发展人数较少,青年教师入党意愿较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高校应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党建工作的要求,深刻思考、积极应对、做实举措,从做好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做好对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做好师德师风教育和榜样引领等方面推进青年教师党员发展工作。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党员发展

高校做好青年教师党员发展工作,将青年教师中的业务骨干与优秀人才吸收到党的队伍中来,对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有重要的意义。高校青年教师党员发展工作,既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高校的殷切要求,也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高校必须重视并努力做好青年教师党员发展工作。

一、高校青年教师党员发展工作的重要意义

近年,许多高校引进了大量的青年教师。这些教师学历高,精力旺盛,创新意识和工作能力也较强,他们已成为高校教学、科研、管理的重要力量。年龄优势使得青年教师更容易和学生打成一片,其言行对学生有直接的影响。高校大力发展青年教师党员,对提高学生思想政治觉悟有重要的作用。

(一)做好青年教师党员发展工作是落实国家教育大计的需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师的思想素质必须过硬、政治素质必须合格,加强和改进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尤为重要。高校要重视从优秀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把各类优秀青年教师凝聚在党的周围,让青年教师影响学生。由此可见,高校做好青年教师党员发展工作是落实国家教育大计的需要。

(二)做好青年教师党员发展工作是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需要

青年教师是推动高等教育科学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力量。做好高校青年教师党员发展、教育和管理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青年教师头脑,让其树立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坚定“四个自信”,这样的青年教师能正确引领广大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只有提高青年教师的政治素养,才能保证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做好青年教师党员发展工作是促进青年教师个人成长的需要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做好青年教师党员发展工作,把优秀青年教师吸收进党的队伍,可以补充党的新鲜“血液”,让青年教师在接受党的教育、接受党的召唤过程中不断增强对党的认同,不断增强思想政治认识,不断升华理想信念。青年教师不断提升自我的过程就是把个人的发展同新时代发展相融合的过程,他们个人的价值必将在和党的事业的结合中得到体现和升华。

二、高校青年教师党员发展工作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党员发展工作存在“三少一低”的问题:高学历、高职称教师申请人数较少,青年教师申请入党人数较少,青年教师党员发展人数较少,青年教师入党意愿较低。究其原因,总结如下。

(一)个别高校对青年教师党员发展工作不够重视

高校党建工作,重在各个处室和二级单位抓好落实。高校对二级单位工作考核主要包括教学、科研、党建等。教学、科研的考核相对容易量化,因为有比较具体的考核指标体系,而党建工作的考核多是定性考核。由于多种原因,个别高校考核更多强调教学业绩和科研业绩,甚至党建考核也是参考这两个业绩来评定。这在客观上形成了“说起来重党建、做起来轻党建”“业务抓实、党建抓虚”的情况,导致个别高校对青年教师党员发展工作不够重视。

(二)政治教育不到位,青年教师入党热情不高

当前,一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存在体系不健全、途径不多样、覆盖不全面、形式不新颖等问题。再加上高校教学、科研任务繁重,青年教师职称评定、职务晋升多参考教学科研情况,这直接导致很多青年教师更愿意把工作重心放到教学和科研上。思想政治教育的缺失使部分青年教师对党的认识不足、组织观念淡漠、理想信念弱化,价值取向更容易受多元化社会思潮的影响,这样的现状导致青年教师入党热情不高。

(三)部分高校基层党组织对青年教师的吸引力不够

许多高校的基层党支部书记并非专职,一般承担着繁重的行政管理、教学、科研工作,很难全身心投入到党建工作中去。再加上基层党建活动场地受限,以及个别高校基层党组织自身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这些高校基层党组织对青年教师缺少人文关怀,吸引力不够,很难团结和凝聚广大青年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青年教师入党的积极性。

三、高校青年教师党员发展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高校青年教师党员发展工作随时代变迁会涌现出新的问题,高校要深刻思考、积极应对、做实举措,做好高校青年教师党员发展工作。

(一)具有正确的理论指导

《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党的十九大报告等都是做好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党员发展工作的重要理论支撑。高校和青年教师学会、弄懂、践行这些理论,一是可以提升认识,让党务工作人员认识到做好青年教师党员发展工作的重要意义;二是可以凝聚共识,让高校全体教职工切实认识到青年教师党员发展工作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形成统一意识;三是可以形成工作合力,让大家群策群力,做好高校青年教师党员发展工作。

(二)做好基层党组织建設

基层党组织直接面对广大青年教师,其对青年教师的教育引导、人文关怀、发展引领、团结凝聚是做好青年教师党员发展工作的基础。高校只有做好基层党组织建设,才能把各类优秀青年教师凝聚在党的周围。做好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一是要做好基层党支部书记的选拔、培训和考核工作。高校要选拔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的同志担任基层党支部书记,并不断提升其业务能力,制定相应的考核办法,确保基层党支部书记愿干、能干、会干。二是要做好基层党组织活动的创新与开展工作。高校基层党组织要改变方式单一、方法死板的活动开展模式,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吸引青年教师参与活动。三是要做好党员发展的机制探索与实践。高校要把青年教师党员发展工作作为重要的考核项目,不断推进基层党组织的探索与实践。同时,高校要建立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机制、青年教师政治素养实践提升机制、青年教师入党培养机制等。

(三)做好对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

激发高校青年教师入党热情归根结底是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只有结合时代特性和青年特征,采用合适的教育方法开展好对比教育、实践教育和示范教育等,引導青年教师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才能使其真正产生对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认同,才能将认同感内化为自觉向党组织靠拢的内心向往,外化为对党组织的积极追求。高校要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培训班和研讨会等形式组织青年教师进行专题学习、理论学习等,也可以通过组织各类实践活动增强青年教师的自身感悟,还可以通过组织青年教师参观展览等多种形式发挥党的优秀文化成果的育人作用。

(四)做好师德师风教育和榜样引领

高校也要坚持党员发展原则,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不搞形式主义,不搞功利式发展。高校要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从优秀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要重视良好师德师风的熏陶,助力青年教师提升职业素养、职业道德,让青年教师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要把政治素质好、道德品行好的青年教师列为重点培养对象,由党性观念强、业务水平高、在青年教师中有影响力的党员专家教授和党员领导干部加强联系培养;要注重发挥青年教师党员的引领作用,争取做到“发展一个、影响一片、带动一批”。

进入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党员发展有了新要求,也面临新挑战和新机遇。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要求,这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与时倶进的理论品格和科学思想方法的深刻概括,也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理念。高校要把握“事”       “化”“时”“进”“势”“新”之间的辩证关系,知其“固然”,更知其“所以然”,学习和运用、发展和创新工作理念与工作方法,推进青年教师党员发展工作。

参考文献:

[1]宋顺喜,刘彦娟.加强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探索与实践[J].教育管理,2017,(6).

[2]李广,申凯,齐薇,等.高校青年教师党员发展探研[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

作者:栗想

第三篇:对增强高校党员教师党性修养的思考

[摘要]高校党员教师扮演着党员和教师双重角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中坚力量。受到社会思潮的冲击,当前高校党员教师中出现了理想信念模糊、宗旨意识淡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不高等问题,需通过完善党员教师再教育机制、建立党员教师考评体系、制定相应激励机制等途径提高党员教师党性修养,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党员;教师;党性;问题;对策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大中小学德育工作状况和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并明确提出:“希望全国广大教师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加强学习,拓宽视野,更新知识,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成为业务精湛、学生喜爱的高素质教师;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作出贡献。”高校党员教师是党员队伍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群体,是党的教育方针在高校的一线执行者,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中坚力量。据统计,高校党员教师已占到教师总数的一半左右[1]。当前,我国面临新的历史条件,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在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增强高等学校党员教师党性修养,充分发挥党员教师先锋模范作用,是我国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高校党员教师应当承担的义务

高校党员教师既是党员,又是教师,扮演着政治角色和职业角色。在政治角色方面,高校党员教师作为党员,应对照党章,履行党员义务,提高党性修养,不断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自我完善;在职业角色方面,高校党员教师应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在传统意义上,教师通常被定位为传道、授业、解惑,即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这也是高校教师最初和最基本的角色。但随着高等学校职能的扩张,高校教师具有教学、科研和服务的职责,高校教师需通过从事其职业活动,履行其相应的职责,来扮演社会所赋予的角色。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9月9日在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就提出积极引导广大高校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党和人民满意的好教师,对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作了全面的要求。[2]从字面上看,党性与师德似乎没有什么相关性,前者表达的是党员应该怎么做,后者表达的是教师应该怎么做。其实,从本质上看,不管是党性,还是师德,两者都是强调党员或教师应该具备积极健康、努力向上的意识和行为。[3]

高校教师党员要扮演好政治角色和职业角色,就应当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努力做到豁达大度、沉着冷静、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为增强团结奠定基础;在工作的整个过程具有合作性,包括与领导的合作,教师之间的合作,师生之间的合作,自觉成为团结进取的典范,主动与合作对象做好沟通,勇于承担工作任务;凝聚和带动同事相互配合,共同做好教学科研和学生的教育,使师生互利共赢;带领教师把自己的爱、知识和心血无私地奉献给党的教育事业,从而形成广泛的群众基础,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4]

二、高校党员教师党性修养出现的问题

当前高校青年党员教师队伍中,绝大多数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政策,具有为党的事业奋斗的决心和信心,但是,也有少数人理想信念不太坚定,宗旨意识不强,[5]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想信念模糊

当前,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部分高校党员教师出现了认识模糊、信念动摇的现象。比如,不能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演进,看到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就认为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看到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及国际共产主义处于低潮,就对共产主义的前途感到悲观和失望;看到正在实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与马克思所描述的社会主义不一样,就对共产主义的实现产生怀疑等等。广大党员教师如果不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信仰,在日常教学中仅仅向学生传授教学内容,就难以达到培养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目的,难以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

2、宗旨意识淡薄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否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检验党员党性修养的首要标准。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思潮多元化,奉献意识受到拜金主义和现实主义冲击,部分高校党员教师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弱化,甚至用金钱与报酬作为科研、教学、学生指导等工作的唯一度量尺寸,把教师职业简单地看作贩卖知识的行业,不关注课堂纪律和效果,不关心学生思想和生活。

3、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不高

目前高校的评价体系存在着“重业务、轻政治”的问题。高校在评价老师时,往往只关注教师的业务水平,尤其是科研能力,而忽略了政治素养。大部分高校教师党员都把时间花在获得高职称、高学历和提髙教学、科研成果上,而没有分配在学习党的知识和提高理论水平上。从而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只停留在一般水平上,没有进行深刻的研究和掌握,因而理论水平低下,没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不能用正确的理论指导业务工作,业务素质得不到提高。

三、党员教师党性修养出现问题的原因剖析

高校党员教师出现党性修养的问题的原因主要有社会思潮、高校教师评价体系、高校教师党员培养与再教育机制等影响因素。

1、市场经济的趋利性价值取向使人产生“功利主义”,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原则渗透到教育领域,致使少数高校党员教师产生多给钱多干活,少给钱少干活,不给钱不干活的信条;由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的道德体系从建设到深入人心还需时日,因而出现社会失序、道德失范等不良社会风气。在社会生活中,弄虚作假、形式主义、贪污腐败、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有愈演愈烈之势,并侵蚀部分高校党员教师。

2、当今高校内涵发展的过程中,专业建设、学科建设、课程建设、科研成果等才是学校办学水平和对外影响的重要内容;虽然大学要培养名师,但对名师的评价标准更多也是侧重于他的学术和学识,不重视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在这种风气影响下,高校党员教师也逐渐放松了学习和要求,党性修养减弱。

3、高校基层党组织缺乏对党员教师培养再教育的机制。当前,高校基层党组织专业党务干部缺乏,出于权威性和影响力的考虑,教工党支部书记往往是由在学术、教学等方面具有影响力的优秀专职教师兼任,其本身就承担了大量的科研和教学工作,用于组织建设、教师党员教育、学习和培训的时间、精力非常有限。教工党支部没有或者很少举行组织生活,即使开展了也很难吸引教师党员的兴趣。

四、增强高校党员教师党性修养对策探析

1、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2007年,胡锦涛在“6.25”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十八大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广泛开展宣传普及,强化实践推动融入贯穿,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体化、大众化,并通过建立完备的信仰机制、奖惩机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人们的价值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行为自觉。提高整体社会成员道德水平从而提高高校党员教师道德水平。

2、完善党员教师再教育机制

增强高校党员教师党性修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对其进行培养和再教育,这需要一个健全的再教育机制,对党员教师教育的内容、形式、质量等方面应有严格的要求。

在内容上,要对高校党员教师进行党的历史、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当代中国和当代世界的具体情况的教育,让他们对党的历史、对党的纲领和党的奋斗目标、对马克思主义学说有深刻的了解和理性的认知,从理论上弄懂、信服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并自觉研究当代中国与世界面临的实际问题,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勇于为党建言献策,勇于为党分忧解愁。[6]党性教育之难,难在观念上,难在行动上,观念上不重视,走过场,行动上老三套,导致效果不佳。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形式的党员党性教育活动,提高高校中党员群体的党性修养。要实施小型、多样、分散、灵活的开放式党性教育活动,提高党性教育的有效性。[7]在质量上,要通过考勤、建档、通报和述学、考学、评学等措施,为党员教师再教育提供效果保障。

3、建立党员教师考评体系

高校党员教师是教师和党员双重身份的结合体,因此,要建立一套考评体系区别于非党员教师。要围绕《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规定的各级党组织的职责任务,结合党员教师承担工作任务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级别党组织中教师党员的考核内容。从政治理论学习、专业业务水平、向群众宣传党的主张、为人民服务等方面考评党员教师的先进性和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情况。

4、制定相应激励政策

可以将党员党性教育活动和各种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评选“五星级共产党员”、“优秀共产党员标兵”、“优秀党校教师”等,大力宣传典型事迹、典型人物,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例如将党员教师的贡献作为科研、教学、职称评定等方面的考虑因素,使教职工有一个为之奋斗的目标,并由此产生动力,进而期待通过勤奋工作得到认可,为争夺荣誉不懈努力。

[注释]

[1]陈健萍.基于党性修养视角促进新升格本科院校党员教师师德建设的路径探讨[J].高等教育,2013(5):84-85.

[2]刘伟.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路径之我见[J].教育教学论坛,2015(20):281-282.

[3]李新发.论新时期高校党员教师党性与师德教育[J].井冈山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7):17-20.

[4]刘翠英,巨世慧.谈高校教师的党性修养[J].价值工程,2011(26):165-166.

[5]李杰.伦理视阈下高校青年教师党员党性教育创新探讨[J].天中学刊,2014(3):42-46.

[6]陈利荣,康树元.增强高校教师党员党性意识的思考[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院报,2012(26):55-58.

[7]瞿宗斌,吴佃华.论新时期高校增强党员党性教育的有效性[J].学术研究,2013(3):6.

作者:袁世婷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党员教师论文范文】相关文章:

党员教师廉洁范文05-25

党员教师总结范文05-25

党员总结教师范文05-25

教师党员初心范文05-28

教师党员总结范文05-28

党员教师的初心范文06-09

党员党员承诺书范文06-09

党员三联范文05-16

党员小结范文05-16

党员大会范文05-18

上一篇:金融改革论文范文下一篇:四有教师论文范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