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样板范文

2022-06-02

第一篇:乡村振兴样板范文

坚持党建引领打造乡村振兴“偏坡样板”

乌当区偏坡布依族乡位于贵阳市东北面,距市中心30公里,辖2村12寨20个村民组,550户,总人口2051人,布依族占97%。全乡现有2个农村党支部,农村党员94名。偏坡村党支部2019年偏坡村党支部被市组织部列为市级标准化规范化达标党支部,下院村党支部2019年被列为贵阳市创新型党组织示范点。偏坡乡先后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文明村镇”“国家级生态乡”“国家级卫生乡”“第一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贵州省乡村振兴示范乡”“贵州省森林小镇”“全省旅游甲级村”“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等荣誉称号。2019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792元。

聚焦组织强引领,注入乡村振兴“红色动能”。一是突出党员教育培训。制定党员培训计划,通过乡党员领导干部组织开展党课、班子成员联系指导党小组学习、远程教育等多种形式对全体党员进行培训,每月通过开展通报提醒,督促全体党员按时参与学习强国APP、筑红云APP学习,确保在职党员参与学习强国APP每日积分达到30积分,筑红云APP答题率达到90%以上。二是探索支部“四能一创”工作法。针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开会程序不规范、讨论研究事项不民主、发展能力弱、群众号召力不强等问题,乡党委探索出农村党支部“四能一创”(能开会、能议事、能管人、能发展、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工作模式。同时实施农村党支部开会备案制度,开会前需将议程请示备案乡组织员办,农村党支部管理更规范,工作推进更加有序。2020年,先后动员20个村民组村民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涉及500人次,全乡村寨基础设施、集体经济、人居环境、社会治理得到明显改善。三是实行党委班子联系党小组、合作社制度。将8名党委班子成员分别联系7个党小组和辖区1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工作。通过班子成员参加党小组会议,宣传党的好政策,聆听群众发展意见,有效对党员群众思想进行引领,激发党员群众参与公共事务的的积极性。

聚焦队伍强服务,凝聚乡村振兴“肌体细胞”。一是开展党员户“挂门牌”活动。按照“有利于加强党员管理、有利于发挥党员作用”的原则,在农村党员开展“挂门牌、亮身份、守初心、争先锋”活动,将94块“共产党员户”标示牌集中悬挂到农村党员家庭门口醒目位置,达到“挂一牌、亮一人、明一户、带一片”的效果。二是开展党员七(齐)带头活动。通过开展“7+1”承诺践诺活动,组织农村党员签订“七(齐)带头”(带头守纪律、讲规矩,带头敬老人、团邻里,带头谋发展、兴产业,带头助公益、当模范,带头清门前、美庭院,带头移旧俗、除陋习,带头穿布依、说布依)承诺书94份,每位党员除七带头内容外承诺每年为民至少办1件实事。三是开展党员星级化评议活动。对农村党员实行“星级化管理”,实行支部、党代表季度评,半年支部、党代表、村民代表评,支部大会评,对评选出的九星级以上的党员进行命名表彰,五星级以下党员给予通报批评,连续三年被评为五星级以下的党员,予以劝退或除名。通过以上三个活动的开展,62名身体健康、有文化、有能力的农村党员联系97名困难群众,为生病卧床的老党员送学上门5次、帮助贫困户改善居住环境3次、对长期身患褥疮的村民送医就治1次。

聚焦基础塑形象,打通乡村振兴“筋骨脉络”。一是细化“五类清单”提升“五项规范”。认真梳理上级巡视巡察、挂牌督战中存在的问题,建立问题清单2份,明确问题清单整改时限和责任人,确保问题整改有落实,达到组织设置、队伍建设、制度运行等“五项规范”。二是“五项行动”促进“五好标准”。开展村党支部外出“取经”行动,涉及人员40人次,实施“双育双创”(育才创业,育业创富)工程,引来了布依文化、根雕技艺、种植等领域“新乡贤”6人,探索“133”乡村治理模式,即“一核三治三晒”(一核:以强基固本为核心。三治:法治、自治、德治。三晒:晒形象祛陋习、晒三务消隔阂、晒异议连民心),建立了“党员、农家乐、群众”形象评议档案,分季度公布好评榜和差评榜,评选结果与党员评先评优、农家乐示范挂牌、群众信用贷款挂钩,深入实施党员带头致富行动,3名党员带头成立的贵阳乌当萍萍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带领3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植樱花17.5亩。创新探索的“三零一有”扶贫模式(投入零成本、经营零风险、就业零距离、资源资产有收益),让贫困户每年坐收红利4000元以上。全乡呈现向好向善新局面,达到支部、党员、群众反映等“六好”标准。三是“五个机制”引领打造最美“乡风线”。坚持每月开展党建工作例会制度、乡组织员不定期督查支部工作制度,成立了农家乐、姊妹情、老年等3个协会,建立3个协会工作机制,发挥协会规范引导农家乐经营户诚信经营、有序开展布依歌舞表演、传承良好家风家训,全乡呈现党风正、政风好、民风纯的和谐局面。

聚焦发展换新颜,展现乡村振兴“靓丽气质”。一是优化营商环境。建立偏坡、星力、区农投三方协商会议机制,召开项目推进会15次,为企业排忧解难。加快推进“原味小镇·醉美偏坡”项目建设,目前,一期25个项目主体建设已完成。二是致力打造农文商旅融合发展示范。采取“星力集团+合作社+贫困户+N”的商业模式运营“醉美偏坡·原味小镇”,探索出了“四创四融”(创新用地模式、创新建设模式、创新运营模式、创新利益联结,农商文旅融合)乡村振兴新模式,目前,星力集团开发了“星力乐购”小程序,围绕乡村“吃住行、游购娱”的产业链在线上线下进行营销。三是建设富美乡村。先后整合投资约6亿元,建成了花喵街、花屿田园、荷塘悦色等景区景点,先后投入资金11730万元完善水电路气讯等基础设施,打造了“乡场”和传统村落升级版。

第二篇:陈一新:推进“八大工程” 打造乡村振兴的“湖北样板”

推进“八大工程”打造乡村振兴的“湖北样板”——访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陈一新本网记者 何红卫 乐明凯湖北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用习近平“三农”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指引湖北乡村振兴,加快实施“三乡”工程等“八大工程”。日前,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陈一新接受农民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扩大开放是一个硬招,要对资源、人才、要素全开放,引进市民、能人、企业来开发乡村各类资源,大力发展新民营经济,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打造乡村振兴的“湖北样板”。实施“三乡”工程,促进城乡资源要素流动融合。陈一新说,在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湖北是七个典型发言省份之一,其中介绍了以武汉为代表的湖北推进“三乡”工程、加快“三农”发展的经验。中央农办主任韩俊讲,湖北的“三乡”工程开局不错,一炮打响。湖北省委书记蒋超良书记、省长王晓东反复要求,要以实施“三乡”工程为载体,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能。湖北将不断创新举措,把这项工程抓实抓好抓出成效。由于湖北各地乡村的人口规模、发展基础、区位条件和资源禀赋各不相同,湖北全省实施“三乡”工程不能搞一律要求、一个版本,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创新模式、分类指导,不断丰富“三乡”工程的实践方法。对“市民下乡”,要大力推广养老康养型、民宿文化型、农事体验型、创意创业型;对“能人回乡”,要大力推广回归创业型、带领致富型、乡贤治理型、公益捐助型;对“企业兴乡”要大力推广投资开发型、龙头带动型、村企共建型、对口扶贫型。陈一新认为,武汉市的“三乡”工程之所以推进得如火如荼,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出台了结合武汉市实际的支持政策,激活城市要素与农村发展新动能,但加大支持不完全是财政投资,武汉市打出了“政策牌、政治牌、亲情牌、特色牌”的政策“组合拳”。湖北要把农业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吸引更多的城市和社会资源进入农村、发展农村。荆门市出台了“农业招商十条”政策,很有创新性,值得湖北各地学习借鉴。实施“荆楚农优品”工程,促进质量强农。陈一新说,当前,湖北的农业品牌数量在全国位居前列,但品牌效应发挥不够,知名品牌、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品牌还不够多。要抢抓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机遇,大力实施“荆楚名优品”创建工程。要打造集成核心品牌优势,打造区域公用品牌,比如英山县集中全县茶叶资源,打造的英山云雾这个品牌,效果很好。要打造一批企业品牌,进一步提高农业龙头企业的知名度、美誉度和顾客粘度,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福娃集团地处监利县新沟镇,企业比乡镇更出名。要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打造一批具有文化底蕴、地域特征的特色农产品品牌,比如崇阳县的众望小麻花、京山县的国宝桥米、枣阳市的章陵小麦粉,市场占有率越来越高。陈一新希望湖北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拿出具体的措施和政策,支持“荆楚农优品”创建工程,对品牌创建取得明显成效、产生巨大影响的,要予以奖励和扶持,推动各地奋力打造一批像武汉周黑鸭、宜都蜜桔这样美誉度高、不愁卖的荆楚农优品。实施荆楚富美乡村建设工程,促进绿色发展。陈一新说,湖北在谋划“三乡”工程时,提出了建设富美乡村行动,到2020年,要在全省建设200个以上“荆楚名村”、2000个以上“荆楚强村”、10000个以上“荆楚新村”。要坚持把改善人居环境作为提高群众生活品质的重大民生工程、作为建设美丽湖北的重要举措、作为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突出“厕所革命”、精准灭荒、乡镇生活污水处理排放全覆盖和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全覆盖,全面推进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让广大的农村地区变得更干净、更整洁、更美观,真正把乡村建设成为宜居宜业的乐园。实施精准脱贫工程,促进共同富裕。陈一新说,湖北要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责任、重大政治任务、重大民生工程、重大发展机遇,要瞄准深度贫困地区和重点贫困人群,坚持时间服从质量的原则,严格按照“标准既不降低也不提高、时间既不提前也不延后、内容既不增加也不减少”的“六不”要求扎实推进,打好深度贫困地区攻坚战、特定贫困攻坚战、因户因人精准施策攻坚战,确保与全国人民同步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主体意识和内生动力,从思想上除掉“贫根”。要善于利用贫困地区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优势,坚持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大力发展符合当地实际、具有市场需求的特色产业。同时,还要坚持精准施策,统筹推进易地扶贫搬迁、教育扶贫、健康扶贫、金融扶贫、兜底扶贫。实施农村电商工程,促进创新创富。陈一新说,湖北要加快推动农村电商发展,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一批、依托企业发展一批、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催生一批、加盟平台拓展一批、政府引导扶持一批,加快培育农村电商经营主体。要完善看得见的“道路”和看不见的“网路”建设,积极发展农村物流,大力实施农村网络提速降费,打通小生产联接大市场的通道。要引导企业、电商主体制订一套标准化生产、包装、宣传、物流、储运和追溯的体系,专注一个品种,打造一批标准化生产的电商产品。实施农业科技工程,促进科技兴农。2017年武汉吹响“新时代校友经济”发展集结号,深度挖掘百万武汉校友巨大潜力,招商引资成果丰硕。陈一新说,湖北要充分发挥科教大省的资源优势,建立以高校和农业科研院所为龙头,产学研融合的科技创新联盟,加强绿色生态、提质增效技术研发应用。要深入实施农业科技“五个一”行动,组织全省农业科技工作者开展100项重大农业科技项目研发,与100家以上农业企业深度合作,进驻1000个村进行科技培训和服务,深入10000户农家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培养1000名农业科技精英,加快促进创新资源向一线聚集转化。健全完善“以钱养事”新机制,推进公益性服务与社会化服务融合发展,加大职业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训力度。大力培养和引进农业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更好服务“三农”发展。实施文化传承工程,促进乡村文化兴盛。陈一新说,要传承好发扬好广大农村地区的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好乡土文化,让乡土文化之根扎得更深,传播得更广。要外修新村,内修新风,大力弘扬优良的家风家训、淳朴的民风民俗,开展移风易俗行动,提升农民精神风貌。用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凝聚人心,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创造和谐美好的社会环境。要让更多镌刻着乡村文化印记的物件和建筑得到保存、得到恢复,让乡村建设既顺应大自然,又传承中华文化,既有现代元素,也有历史印记。实施红色“头雁”工程,促进乡村治理现代化。陈一新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三农”工作,关键是要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培养“红色头雁”,面向贫困村、软弱涣散村和集体经济薄弱村组织派出第一书记。发挥村党组织对集体经济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探索“党建+集体经济+乡村治理”的运行模式。要加强农村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进一步健全和创新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要建立道德约束机制,坚持德治为先,强化道德教化作用,引导农民向善向上、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

第三篇:冬枣产业提质增效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进展情况

支持加快推进沾化冬枣产业提质增效打造乡村振兴**样板产业项目进展情况

一、

进展情况

1、2月2日召开的全区重点工作推进会议上,成立了沾化区冬枣产业化推进工作小组,由区委副书记**任组长,**副主任、**副区长、**副主席任副组长,抽调冬枣办、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局冬枣研究院、下洼镇、富源办等单位多名同志组成了沾化区冬枣产业化推进工作小组。2月13日召开了全区冬枣产业化推进工作小组启动会议,确定了办公地点在水利局四楼,集中办公,统一协调、管理全区冬枣产业发展。

制定了《全区冬枣产业化推进工作小组成员分工》、《冬枣产业化推进工作小组财务管理制度》、《车辆管理制度》、《请示、报告制度》、《考勤制度》、《学习制度》、《重大经济事项决策制度》、《差旅费管理办法》等各项规章制度,便于冬枣产业化推进工作小组开展各项工作。

2、2月21日-22日赴河北农业大学进行对接,召开产学研对接洽谈会,请刘孟军教授及团队为沾化冬枣产业健康发展出谋划策,提出发展意见。

3、2月22日组织泊头镇部分枣农赴下河乡、下洼镇、大高镇参观冬枣大棚建设,举办冬枣管理培训班。

4、2月25日,区冬枣产业化推进工作调度会议在区水务局四楼会议室召开。区委副书记、区冬枣产业化推进工作小组组长**主持会议,副组长**、**、**及全体小组成员参加会议。

**通报了与河北农业大学产学研对接洽谈会有关情况,并就下一步重点工作做了安排部署:一是尽快启动“冬枣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项目建设,本项目拟与“枣产业国家创新联盟”对接共建,按照公司法的要求,成立实体性运营公司进行经营管理;二是抓紧安排召开冬枣产业座谈会,征求不同层面的意见建议;三是尽快起草“关于加快推进冬枣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意见要突出问题导向,按照有措施、有办法、有时间节点、有责任分工的要求充实完善;四是筹备好冬枣产业推进工作专题会议,起草好有关会议材料。

**强调:“冬枣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要加快,设计上要采取宽行密植、适度规模化种植模式,按照全程机械化、管理智能化、营销电商化的运营方式,建设占地面积500亩以上的“冬枣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园区涉及鲜枣种植资源圃、枣树优势品种示范区、不同种植模式示范区、设施栽培示范区、新技术集成应用示范区,探索以冬枣为主的鲜枣亚周年供应、可复制、可推广的现代种植经营模式,以此引领全区枣业向规模化、设施化、机械化、周年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关于“加快推进冬枣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的起草工作,要本着问题导向,突出方向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同时,尽快启动两条采摘长廊建设。采摘长廊要与旅游相结合,高标准规划设计、统一标识,方案要尽快出台。关于冬枣节筹备工作,总体方案要早着手、早研究、早筹备,可以找国内专业团队进行策划,力争在形式上、档次上上一个新台阶。

5、目前正在编制《关于加快推进冬枣高质量发展意见》、《冬枣产业化推进工作实施方案》、《培训计划》、《重点工作实施方案》等有关方案及推进措施。

6、冬枣产业化推进工作小组2月27日赴下洼镇、2月28日赴古城镇开展冬枣产业调研,征求部分合作社及种植大户对冬枣产业下一步发展的意见建议。

7、3月11日,在下洼镇召开沾化冬枣产业“四型”提升工程动员会议。省“千名干部下基层”乡村振兴服务队,区冬枣办主任、冬枣研究院院长郭庆宏,镇班子成员、中层干部,各村党支部书记,镇内优秀企业代表、枣农代表参加会议。深入开展沾化冬枣产业“四型”提升工程,全力打造生态型、民生型、健康型、智慧型冬枣产业。

8、3月12日副组长**、**带领小组成员及各乡、镇、办事处分管负责人赴淄博源泉、临沂马泉等地考察学习水果业采摘长廊建设的先进经验。

9、3月20日在古城镇举办20人参加的培训班一期。

10、3月25日在冯家镇大流村举办冬枣春季管理及二代冬枣管理技术培训班一期,冯家镇本镇乡土人才和100余户冬枣种植大户参加培训。

11、3月25日,利国乡分管领导、冬枣办主任带领曹坨村、吴庙村主要负责人及部分冬枣种植大户8人,先后到冯家镇大流村、富源街道车王村参观学习了二代冬枣种植及现代管理模式。

12、3月底下洼镇、大高镇、泊头镇、富源办、冯家镇掀起二代冬枣嫁接、冬枣大棚设施建设高潮。

13、4月4日在下洼镇召开了全区冬枣春季管理现场会。参会人员包括各乡镇(街道)乡镇长(主任)、冬枣办主任、部分冬枣产业重点村党支部书记及枣农代表200余人。

二、

恳请支持方向

1、在省级层面开展科研工作,以省农科院、有关高等院校为依托,建立冬枣研发中心,加快推进沾化冬枣品种改良和栽培模式研发。

2、把沾化冬枣产业发展纳入全省特色产业发展规划,

协调农业农村、发改、人社、财政、文化合旅游、科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部门,统筹规划,把沾化冬枣特色产业纳入乡村振兴整体规划,在政策、项目、资金、新品种研发、人才引进等方面予以支持。

第四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要振兴乡村教育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教育投入继续向困难地区和薄弱环节倾斜。我认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首先要振兴乡村教育,乡村教育的落后面貌不改变,乡村振兴战略就无法全面落实。”民进海南省委副主委、海南省政府教育总督学潘惠丽委员说。

潘惠丽委员表示,目前我国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正在逐步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但是,乡村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最大的短板,教育发展中最大的不平衡仍然是城乡发展的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仍然是乡村教育发展的不充分。

“现在农村教育体系不健全,幼儿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都有待完善,还没有形成全链条推进的有效机制。同时,农村各层级段教育呈现出来的突出矛盾也十分复杂,农村劳动力培训、职业农民培养的主体、职责、机制不完善。”潘惠丽委员摆出了自己在调研中发现的一系列问题。 对此,潘惠丽委员建议制定乡村教育振兴发展规划,并纳入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规划中统筹部署、统筹推进。她说:“以构建学习型社会、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为目标,科学、系统地做好农村学校(含幼儿园,成人学校或站点)布局规划,使乡村各类教育有场所、有阵地,尤其要及早制定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指导标准,优化和稳定农村义务教育布局。”

除了做好顶层设计,潘惠丽委员还建议研究制定支持引导优质教育资源向乡村流动的制度措施。比如:进一步细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切实解决城乡教师交流和流动的制度障碍;依托特色小镇、风情小镇建设,制定政策,积极引导城市公办优质名校在小镇办学建校,推动城市优质教育资源向乡村下沉等。(记者 王晓樱)

上一篇:培养一流大学师资

下一篇:突破地方高水平大学改革难点,释放高校活力

第五篇:乡村振兴专题讲稿:发挥党员作用助力乡村振兴(2篇)

同志们:

我们都知道,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部署,并作为“七大战略”之一写入了党章,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

“二十字方针”。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又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具体要求,提出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的主攻方向。省委、市委先后出台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对推动乡村振兴作出了具体安排。县委县政府刚刚制定出台了《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明确提出2020年我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任务目标、方法路径和保障措施,为我们落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指明了方向。可以说,自上而下这一系列的举措,都释放了一个强烈的信号,那就是乡村振兴已经成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新旗帜,也是统领我们农村发展的总抓手。

作为农村党员,我们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中应该怎么干、干什么?是当前需要大家认真思考的新课题。今天,我就结合我个人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学习体会,从如何

理解、怎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及广大农村党员应发挥什么作用三个方面,和大家一起探讨交流。

第一个问题,如何理解乡村振兴战略

要理解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搞清楚几个问题:

一、为什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十九大提出,新时代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个矛盾的转化,就是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通俗的解释,就是在当前社会有的地方发展快、有的地方发展慢,比如城市和农村之间,城市资源丰富、机会众多,大量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里务工就业,造成城市越来越拥挤,农村“空心化”越来越严重。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来看,从2013年到2017年,全国总人口数在增加,但农村人口却由6.3亿减少到5.77亿。看看我们*村,也是这样,全村2700口人,常年在外务工的就有700多人,并且都是青壮年,留下的都是我们俗称的“61、38、99”(儿童、妇女、老人)。这说明一个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的社会结构和发展方式在发生着深刻变化。但是,不管发生怎样的变化,农业的基础性地位是不会改变的,仍然有大量农民生活在广大农村的国情也是不会变的。有个理论叫木桶理论,说一个用木板箍起来的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我们整个国家好比这个木桶,城市和农村就是木板,现在城市

的板不但长,而且越来越长,农村的板本来就短,还可能继续短下去。所以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重要的基础在农村,最突出的短板在农村,最主要的难点也在农村。怎么解决呢?就得靠振兴乡村,把短板补高,补得和城市一样齐。

二、什么叫乡村振兴战略?概括地讲,就是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通俗地讲,就是农业的希望来了,农村的春天来了,农民的盼头来了,我们可以把乡村振兴战略这几个字分开来理解:首先是“乡村”。现在讲乡村和过去讲农村已经不是一回事了,农村说的是搞传统农业的地方,也是我们种地打粮食的地方。但乡村的范畴就更广了,它包括了城市范围之外的镇、村、田、山、水、林等等。从产业结构上来讲,不仅包括农业这个第一产业,还包括加工业、旅游业、服务业等二三产业,实现一产连二产接三产,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讲的农业“新六产”。因此,乡村振兴不仅是农村、农民、农业的问题,而是城乡二元结构中整个乡村范围内产业、人口、环境和社会结构、治理方式的全面变革。其次是“振兴”。长期以来,国家宏观的城乡制度安排、政策设计基本上是服务于工业化、城市化,资源主要是从农村流向城市,乡村发展普遍滞后。“振兴”二字表明,今后“三农”工作的立足点将回到乡村自身,彻底当前资源几乎是单向流向城市的状况,形成乡村与城市平起平坐的地位,使城市有城市的功能,乡村有乡村的作用。第

三个是“战略”。中央对乡村振兴提出的战略目标是长期的,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分为三步走,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

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

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这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久久为功的过程。所以我们围绕乡村振兴要干什么事情,决不能泛泛的眉毛胡子一把抓,想着“一步进入社会主义”,必须做好规划,明确短期、中期和长期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一步一个脚印的推进好乡村振兴的各项工作。

三、什么样的乡村才算振兴?简单来说,就是“三个让”: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具体的,农业怎样才是有奔头?就是农业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农业的功能和价值得到拓展和掘深。当前,我**正在全力打造的***就是个很好的例子,通过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一二三产业“三产融合”、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的模式,探索出了农业全面发展的新路子。农民怎样才有吸引力?就是农民不仅可以有多种工作来选择,而且生活得体面有尊严,能享受和城里人一样的养老、医疗、入学、休闲等生活设施和社会福利,一年四季不再像候鸟一样往返城乡之间,生活舒适、稳定、惬意。美丽家园什么样?就是秩序上自治有力、法治有序、德治有效,氛围上乡风文明、家风良好、民风淳朴,环境上干净整洁、生态宜居、美观有序,总的来说,就是家家户户都能过幸福美满的好日子

第二个问题,乡村振兴战略应怎样实施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两会”上指出乡村振兴的五个方面: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可以说,乡村振兴是一个全面的系统工程,不能单打独斗,需要全面把握、统筹规划。在这里,结合咱们*村的实际,和大家交流一下几个关键问题。

一是发展产业的问题,怎样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重点,生活富裕是根本。当前,农村产业发展的组织化和专业化程度较低。只有走产业化、集体化的发展道路,把农村经济壮大起来,才能把外出的村民吸引回来,才能把群众重新组织起来。可以说,壮大农村经济是实现农村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我们省里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将村庄的类型分为这么几个:示范引领型村庄、特色发展型村庄、改造提升型村庄、搬迁撤并型村庄,咱们村尽管资源少、底子薄,但是区位优势好、农业基础比较强,是属于改造提升型的村庄,应当补短板、强优势,重点抓好特色产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带动村庄整体发展。

首先,要放大我们传统农业种植优势。这方面,2位第一书记要发挥好作用,帮助大家出点子、跑路子、搭台子。要积极到农业局、林业局等相关单位沟通对接,邀请相关农业专家到村指导,或组

织种植户参加技能培训等方式,提高生姜、地瓜、花生、芋头等传统经济作物,在种植、病虫害防治以及存储等方面抵御风险的能力,保障群众不因技术、虫害等问题受损失。同时,要指导大家科学选用优良品种,推广良种良法配套,让种子的质量更好、产量更高。需要指出一点,在推广新的良种时,有些群众可能习惯于老品种不愿意更换,咱们党员在这方面要起带头作用,种给群众看,等收成好了,大家也都愿意更换品种了。另外,还要注重精品园区建设,也就是在现在苹果、板栗种植的基础上,通过争取高效特色农业产业平台项目政策资金,争取打造2处种植示范园区,并推广使用现代农业设施设备及先进种植技术,使之成为精品示范园、高产示范园。

其次,要积极发展休闲农业和旅游业。这几年,我们*的红色旅游打出了品牌,就拿*来说,每年接待前来参观学习、休闲旅游的人就成千上万,而且是一年比一年多。咱们村东临*,南临*,与*相邻,正是发展休闲农业和旅游业的绝好位置。下一步,*将结合帮扶计划,联合旅发委等单位,对我们村的部分农户进行改造提升,先期打造20户左右的红嫂人家,吸引上级一些部门单位前来开展“三同”教育,也就是同吃同住同劳动,增加户里的收入。另外,我们村周边正在开发迷迭香谷、

仙溪峪旅游项目,要争取将村居发展纳入***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依托天然环境和地理区位优势,合理布局,科学规划,鼓励引导农户发展集生态旅游、休闲观光、美食鉴赏、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旅游项目,打造一处亲近自然、感受农家生活的生态田园圈。

第三,要积极创新生产经营体制。自古以来,农民和土地是分不开的。但传统的你的地你种,我的地我种的方式,不但效率低,而且产量也上不去。现在国家提倡土地流转,发展规模化经营,也就是“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方式。我们村里有不少的耕地、建设用地、荒山、林地、闲置土地等等,下一步要进行分类统计,慢慢地引导这些土地向种养大户、特色产业、专业合作组织流转,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此外,还要向上争取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等涉农项目,增加集体用地面积,鼓励村集体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向种养殖大户、外来投资者等进行有偿转让、承包、租赁,也给村集体创收。这样一来,土地的使用价值就更高了,农民不用种地也能挣承包费,还可以腾出手来做其他的事情,实现双赢。

二是增加收入的问题,怎样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习近平总书记来山东视察时明确指出,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过上好日子、体面的生活,是我们农民千百年来最大的梦想。必须把增加农村收入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持续拓宽增收渠道,才能为推进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一方面,要落实好各项惠农政策。紧紧抓住现在各项惠农富农强农政策,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水土保持、水利设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等重点领域,加强对上沟通衔接,努力争取更多的涉农项目和资金,对村里的基础设施进行改善。近期的重担任务是积极争取道路建设补助政策,对村民反映比较强烈的部分生产路进行硬化,拓宽致富路;

争取政策资金,对***两处危桥进行修缮加固,并增设护栏,确保通行安全;

对接水利、水保部门,对村主河道上游1000米河道进行清理整治,做好河道护坡,保护水源,提升河道储水量;

在村北部低洼处规划建设塘坝一处,用于农业储水灌溉,同时争取上级政策资金,对现有塘坝进行清淤加固,从根本上上解决缺水的问题。同时,严格落实中央和省、市强农惠农政策,发放好各类涉农补贴,对村里的贫困儿童、困难党员、孤寡老人、贫困户这些低收入群体进行帮扶,及时协调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难题,提高幸福感。

另一方面,要积极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充分利用***平台,及时组织村党员群众收听收看农村致富带头人、先进村居发展建设典型事迹,并邀请其他地方的致富带头人优秀代表到村现场传授经验,充分发挥榜样的引领带动作用。对有发展潜力的村致富能手,及时靠上帮扶,协调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难题,让他们脱颖而出。在这方面党员要带好头,这点我后面还要讲。另外,咱们村外出务工人员多,打工的地方普遍距离比较远,下一步,结合旅游开发、农业园区建设,把这部分人给叫回来,在家门口就能打工挣钱。对于那些愿意自己创业的,积极在税收优惠、项目扶持、小额担保贷款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让更多的农民通过开商店、

办工厂、做流通、搞服务,增加工资性收入。

三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问题,怎样让“农村成为宜居的美丽家园”。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元代著名画家黄公望有一幅画,叫《富春山居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这幅画描绘的是富春江两岸初秋的景象,风景秀丽、景色宜人,是人们居住的理想之地。今天,我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为了打造现代版“富春山居图”,就是为了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要大力改善农村环境。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今年2月份,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明确提出未来三年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的主攻方向和目标,主要是通过治理农村生活垃圾、厕所粪污、生活污水,来提升村容村貌。改善环境最重要的是思想的改变。要积极引导群众逐步转变旧的生活习惯,垃圾不乱扔、积极改厨改厕、生活污水不乱倒、房前屋后自觉打扫等等。环境变好了,人的心情就会好,如果每天都是垃圾成堆、苍蝇蚊子满天飞,看着都难受。另外,咱们村在去年就实现了水泥路“户户通”,下雨不怕踩一脚泥,尘土也少了,但这些还不够。还要集体开展绿化、美化、净化工作,大路边多种树、小道旁多栽花、一些柴火堆、石头堆还

要继续清理,真正使*成为美丽乡村的样板村,也让群众的心情通过环境的改变而舒畅起来。

要持续加强文化建设。文明乡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所在,是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的关键之举。其中,乡村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源地,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村的发展动力。只有重视乡村文化、挖掘和利用好乡村文化,不断推动乡村文化繁荣发展,才能为其他振兴工作提供动力,才能留住乡愁记忆。咱们***村据说是唐代贞观年间由王氏一族人从外地来到这里开始建村,因为当时这里长满了野竹,所以得名*。*和*两个村也都有着较长的历史了。这些历史文化都要发掘出来,特别是让村里的孩子多学习,了解村庄的历史及发展变化,时刻铭记以后不管走到哪里,根就在***,这就是乡愁记忆。同时,还要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上下功夫。一方面,在村河道交汇处规划建设一处占地3亩左右的文化广场,融入党建元素,既作为村民群众茶余饭后休闲、娱乐、健身的场所,也作为宣传党建、凝聚民心、弘扬传统文化的一处阵地,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另一方面,大力宣传精神文明,引导群众弘扬新风正气,积极发动群众开展广场健身及各类文化娱乐活动,广泛开展“星级文明户”、“和谐家庭”、“好婆媳”、“好夫妻”、“好儿女

”等评选活动,引导村民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养成良好的个人品德,形成好的风气。

要积极创新社会治理。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的要求。基层党组织是党执政的根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效果的好与坏,关键是看农村基层党组织强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行不行,村里的治理搞得好不好。今年以来,我们把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作为重点项目来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什么这么搞?首先,部分农村党组织领导作用发挥不明显,甚至个别村的村主任说了算,党支部软弱涣散、扶不起来;

其次,行政村规模调整不彻底,还是各干各的,谁也管不了谁,影响了政策的落实;

再者,就是各个村里设置的岗位,比如计生主任、警务助理、报账员等,差不多有10多个,有不少占着岗位不干活,或者本身就不用了干活,但工资照发,钱虽不多,也就三五百块钱,可是就全县来说,加起来就是笔不小的数目。怎么办呢?一是加强党的领导。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增加党员在村委会、村民代表中的比例,提高党的工作的覆盖率。二是实行规模调整村“两委”干部“双重”分工负责制,给你发挥作用的平台,让每个两委干部都负起责任,使“

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干好有激励、失职就问责”。再一个就是设置“三大员”。把以前十几个村级岗位进行整合,在每个自然村统一设置社会治理网格员、集体“三资”管理员、社会事务服务员这三个岗位,鼓励村“两委”成员兼职担任,并将原来的人员的工资补贴进行整合,集中向“三大员”发放,提高他们的收入,增加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咱们村前期按照这个思路进行了整合,从目前的效果来看,还是不错的。根据村里的党员群众反映,这部分人干事的积极性也高了,也为下一步我们推动乡村振兴打下了一个好的基础。

第三个问题,农村党员在乡村振兴中应该怎样发挥作用

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根本是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对我们农村党员来讲,我认为,在乡村振兴的具体实践中,必须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亮明党员身份,积极主动作为,真正以主人翁的意识、以领头雁的姿态,带着老少爷们一块“撸起袖子加油干”,把我们的家园建设得更美好,让我们的生活更富裕。

一要讲政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员干部在政治上出问题,对党的危害不亚于腐败问题,有的甚至比腐败问题更严重”。并强调“什么时候全党讲政治、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健康,我们党就风清气正、团结统一、充满生机活力,党的事业就蓬勃发展;

反之,就弊病丛生、人心涣散、丧失斗志,给党的事业造成严重损失”。讲政治是对党员提出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党员必须坚守的底线,决不能说我只是一名农村党员,又不是什么领导干部,讲不讲政治关系不大。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也是很危险的,我们在座的党员千万不能有这种想法。特别是当前,信息网络非常发达,我们经常使用的微信群、朋友圈里,各种各样的负面言论层出不穷,还有一些封建迷信、邪教等内容,我们有些党员原则性、战斗性不强,发现了也不敢去制止,有的还进行了转发、传播,甚至有的党员竟然参加宗教活动。这些都是党规党纪明令禁止的行为,必须严肃查处、坚决杜绝。大家都是党员,在村里平时的一言一行,群众都看在眼里。所以,必须时刻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把爱党、兴党、护党落实到工作生活各个环节,自觉划清是非界限,同不当言论、封建迷信活动、邪教等作坚决斗争。

二要有本领。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往大了说,履行党的执政使命,必须有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党员队伍。往小了说,就党员个人自身而言,如果本领一般、能力很弱,不要说为党作贡献了,连自身生活都可能保障不了,群众对你也不信服。所以说,有本领很重要,我们每名共产党员都必须有安身立命的法宝。怎么样提高本领?关键是要勤于学习。当前,为了丰富党员学习形式和内容,我们先后规范了“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党内政治生活,大家要按要求认真参加,决不能想来就来、想走想走。另外,还要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俗话说:“人有一技之长,不愁家里无粮”。可能有的党员会说,我们在农村,会种地就行了要技能有什么用?这句话大错特错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于农村是一次大变革、大发展,需要的不是会种地的农民,而是专业化、技术化、职业化的新型农民。比如说刚才提到的

*,从开始建设之后,村里有手艺的人有的干石匠、有的搞民宿、有的制作手工艺品,收入都很可观。而没有手艺的只能打零工,收入差距一下就拉开了。因此,大家作为党员,要积极学习新技能,今后将陆续开展“乡村星火计划”、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电商人才培训和“乡村之星”“乡村工匠”乡土艺人”评选等活动,大家要积极参与,既提升自己的能力本领,也给村里的群众带个好头。

三要能致富。“自己富了不算富,带领群众共同富裕才算富”,这已成为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的新追求。会不会、能不能带领群众致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村党员在群众中的威信高低。目前,农村党员中有一种人是“富了不带富”。这种人有经济头脑,很会算计,但只关心个人的利益,从不关心集体和群众利益,不愿意操心带领群众致富,没有奉献精神。在座的党员同志,有很多都是村里的致富能手,自己富了一定要不忘众乡亲,要想想怎样带动大家富起来。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政治组织优势,制定规划,确定目标,努力带领群众致富。农村党员、干部要当好农民的“千里眼”、“顺风耳”,学会捕捉准确的市场信息,搞好信息咨询,积极帮助农民开拓市场,切实解决好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情,积极主动领着群众闯市场。也许有的党员、干部

会说,自己有心想帮着群众共同寻找发家致富的路子,但是每家每户绝大多数都是自主经营,很难提出好的致富路子。目前来看,党员同志可以积极把有创业意愿和培训需求的群众组织起来,参加我们举办的各种培训活动,学习上级政策、掌握致富信息、提高能力素质,让群众的“脑袋”先富起来,找到各自致富的路子和本领。

四要当表率。“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要在各项村级工作中切实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比如,硬化道路、村庄绿化等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中,党员同志要出工出力,要主动帮助村“两委”出谋划策,积极向群众宣传村级建设发展计划,向群众做好解释工作,争取群众最大支持。在环境卫生整治和乡村文明建设行动中,党员同志要发挥带头作用,主动认领卫生区域,带好头、负好责,带领大家把自己庭院周围的环境卫生打扫好、保持好,让整个村庄的村容村貌再实现一个新的提升。再就是,随着经济收入和家庭生活条件提高,老百姓对文化娱乐方面的需求日益增多,我们的党员干部,要多想想怎样把村里的群众文化生活丰富起来,广场舞就是个很好的形式,尤其是女性党员同志,要切实担起这个责任来,负责组织好、协调好,让更多的人跳起来、舞起来,把老百姓的精神头展现出来。

五要保稳定。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农村稳定面临的压力也将不断增大,征地搬迁、宗族矛盾、家庭邻里纠纷等等,都容易引发不稳定因素。作为党员,大家一定要把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责任担负起来,为群众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大家平时与群众朝夕相处,对村里发生什么事情、出现什么情况、存在什么不稳定苗头,各方面信息掌握的比较早比较多。我们不怕出问题,出现问题后关键要早知道、早发现、早化解。对一些小的矛盾问题,比如家长里短、邻里纠纷等,党员同志要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及早发现、及早介入,积极做好调解工作。对于一些大的矛盾问题,比如搬迁方面的政策性问题,如果群众不理解,我们要深入到他们中间,积极帮着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说明工作,理顺群众情绪,避免矛盾激化;

对群众意见建议比较集中的方面,要收集汇总好,及时向村干部反映说明。在这些方面,希望大家都要真正负起责任、发挥作用,以积极自觉的行动把村里稳定维护好,为我们村的长远发展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整体环境。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现场会上的讲话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部署,是新时代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天,我们召开这次现场会的主要目的是,

把精神吃透,把方向找准,把大幕拉开,把战鼓擂响,用心把乡村振兴这台大戏唱出气势、唱出彩头!会前,我们看了现场,听了汇报,大家都感到思想有触动、心中有想法,

有触动就要动起来,有想法就要干起来。为此,根据与会同志的讨论,结合自己的思考,关于实施乡村战略,我讲几点意见,供大家在工作中参考。

一、对中央决策如何看?

站在新时代的高度,我认为,对乡村振兴这个中央的重大举措,需要从四个角度来看待、来把握:

第一,从新时代现代化强国战略布局来把握。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且排在七个重大战略第四位,表明乡村振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第二,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把握。习近平同志反复教导我们: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要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告诫我们:

要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乡村振兴战略正是这些思想的结晶。

第三,从历史的发展的眼光对比中来把握。党的十九大从新时代的出发,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提出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总要求,内涵更丰富、目标更高远,反映出乡村振兴的新理念、新目标、新举措、新要求,是一种实践的升华。

第四,从紧密联系我县三农工作的实践中来把握。这些年,我县农村发生了一系列深刻变化,曾经普遍存在的行路难、饮水难、上学难、看病难正成为历史,城乡差距在缩小,特色在凸显,

一种“返璞归真”的理想状态正在路上,城乡同等价值已经上演,农业农村正在走向现代化。这说明,乡村振兴对于未来的乡村,应该是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市民休闲度假的理想乐园。

二、对“二十字”要求咋理解?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新时代农业农村的发展要求概括凝练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个字,这五个方面环环相扣、各有侧重,是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抓手。对这二十字的总要求,我觉得应该从以下五个层次来理解:

第一,“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也是直接解决农民收入低下、农民弃农进城、城乡发展失衡问题的关键所在。

第二,“生态宜居”是农民的梦想,更是我们生态建设的重点、绿色发展的基础。

第三,“乡风文明”是农耕文明复兴,也是直接解决亲情乡情缺失、熟人社会消失、人与人信任危机问题的重要载体。

第四,“治理有效”是乡村社会建设的基石,更是有效解决我们基层组织虚化、基层自治缺失、基层法治失效、基层德治失灵问题的“一剂良方”。

第五,“生活富裕”是农民的基本向往,也是我们的立党初心和执政基础,更是缩小城乡差距、贫富差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总体来说,这二十字总要求,体现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执政目标。

三、对乡村振兴怎么抓?

前段时间,在全市乡村振兴战略座谈会上,市委领导语重心长地讲,乡村振兴战略没有老路可走,没有经验可循,

闯出路子就是特色、就是亮点,就是创新、就是经验。为此。我们要结合实际,抢先一步抓机遇,快人一招见行动,努力实现“八个找得到”的目标。

第一,让产业找得到效益。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支撑。当前,我县传统种养模式没有得到根本转变,适度规模经营尚未形成,农业产业链条不长,农产品商品化率不高,农业企业存活率低。我们要实现靠山吃山,让有限的资源产出更大的效益,就要精耕细作,全面开启“四精”模式。在精准发展上,要紧紧围绕“4+3+X”特色效益农业体系,精准发展人均

1

亩高效农业。对产业基础薄弱的地方,要着眼“培育”,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对产业基础好的地方,要着眼“培优”,做大做强优势产业。着力解决“种什么、怎么种”的问题,

把“种什么、吃什么”转变为“吃什么、种什么”,让单向的“种得好”转变为双向“卖得出、卖得好”。在精心管护上,要让那些不会种地、不想种地的人摆脱土地的束缚,让想种地、能种地、会种地的人留在土地上,培养出一批新型职业农民;重点要强化技术服务,让所有农技人员到田间地头去“办公”,用良种、良法、良策,让好品种实现好品质。在精细加工上,要新培育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探索种养与加工两条线分线运行,以组织化加工对接组织化生产,延伸产业链,延长产品链。在精品营销上,要强化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组织化程度,建立优质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加快发展直营直销,推动农产品进展会、进超市,推广“会员制”销售、农产品网络营销,推进

产品变商品、商品变精品、精品变极品,让好产品卖出好价钱。

第二,让资本找得到平台。当前,大量的人口和资金仍然从农村向城镇单向流动,农村土地大量撂荒,而城市资本因农村土地资源难以流动,导致宝贵的资本大量沉淀,难以进入农村。十九大明确提出,农村土地承包期将再延长

30

年,这为盘活农村资产和城市资本双向互动提供了政策支撑,要用好用活这些政策。同时,针对农村闲置资产,要以“两出两进”为抓手,让农民从农村走出来,让农产品从农村走出来,吸引城市资本进农村,鼓励城市居民进农村。资本是支撑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要管住规划、放开市场,守住底线、多元供给,以

资源为新郎、资本为新娘,让“资本下乡”参与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和现代化发展,参与农产品策划、包装、运营,参与乡村旅游发展,参与美丽村庄建设;要让“市民下乡”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刺激农村消费,倒逼农村文明程度提升,通过人员流动、资源互换,释放出农村发展巨大空间,让

市民下乡有盼头、能人回乡有劲头、企业兴乡有干头、农民挣钱有奔头。

第三,让村庄找得到韵味。这些年,我们在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环境治理上得到了极大改善,但对照生态宜居的要求,还有较长的路要走。要推动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打造“我们的村庄”品牌。

首要是呵护乡村环境。要从改厕、改厨、改水、改圈做起,深入开展“清洁家园”行动,完善农村“五有”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系统,控制农村面源污染,大力实施山地森林化、庭院花果化、道路林荫化、农田林网化、村镇园林化等绿化工程,保护好绿水青山和清新清净的田园风光。重点是完善基础设施。要以脱贫攻坚为契机,大力推进农村“水电路气讯房”等建设,

“水要户户连通,电要稳定贯通,路要条条畅通,讯要高速互通”,对农房加强修缮改造,真正达到

“山上苍松翠滴、村内别墅林立、亭台楼阁点缀、古风神韵成趣”。

关键是健全公共服务。深入推进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沉下农村,推动乡村生活品质和质量的提升,让农村更像“农村”,实现乡村高质量发展。

第四,让活动找得到场所。如今,广大农民物质生活富裕后,对美好生活的渴求特别是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愈来愈强烈,需要“有办事、有交流、有娱乐、有学习”的场所。

要让办事有场所,加快推动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拓展功能,发挥功效,让群众享受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

要让交流有场所,针对农村老弱病残群体,探索建设流动幸福院,按行走里程不超过

1.5

公里标准,建立群众交流服务站,配套活动室、休息室、亲情联动室、爱心饭堂“三室一堂”,对留守儿童“亲情关怀、爱心助长”,让农村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要让娱乐有场所,建设一批村级群众文化娱乐场所,广泛举办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娱生活。

要让学习有场所,现在我们每一个村都有图书室,要给予足够的开放时间,倡导读书、学习,开办农民讲习所,引导农民更新知识和观念,真正达到

“不同的场所,。

同样的认真,一样的心声;不同的身份,同样的关切,一样的感动”。

第五,让群众找得到组织。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着力抓好基层党建“政治引领”、基层组织“典型引领”、基层党员“先锋引领”和基层治理“创新引领”,

让支部找到道路,让集体找到思路,让党员找到门路,让群众找到出路,让产品找到销路,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同时,在党组织的领导下,成立三大组织,确保群众在生产生活上遇到困难能第一时间找得到组织。成立村民自治组织,重点解决社会事务有人管的问题。成立集体经济组织。重点解决

集体有收入、群众有效益、组织说话有人听的问题。成立新型经营主体。充分发挥有资财、有知识、有道德、有情怀、有威望的能人作用,让农户在产业发展上入企入社,重点解决产业发展有人帮的问题。通过

1+3

的组织体系建设,

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专职的人专心做事,让群众更有依靠、基层党组织更有凝聚力。

第六,让基层找得到认同。要抓好“四公”,以公开、公正、公平、公信取信于民。公开,要重点抓好公开的广度和精度;公平,要重点抓好两委商议、群众评议、监督委员会审议,做到以公平正己、以公理服人;公正,要重点抓好基层干部教育管理,坚决杜绝优亲厚友,让干部的公道正派成为群众眼中一道靓丽的风景;公信,要重点抓好公权公用,推行干部下访、教师家访、医生巡访,把公权力用到群众心坎上。

要抓好“四治”,建设自治、法治、德治、善治的乡村治理体系。要构建“自治”新格局,探索“功能型党组织+

自治组织、专业机构、社会组织”的治理机制,实现“市场能做的交给市场去做,社会能做的交给社会去做,群众能做的交给群众去做”;要培育“法治”新观念,发挥民警、律师和其他法律服务工作者的作用,引导群众学法用法,做到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要营造“德治”新风尚,深化“六项专项治理”,提振群众精神,改变群众习惯,培育淳朴民风;要围绕“善治”新目标,力促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合一”,共同构成乡村善治格局,让群众找得到认同感。

第七,让致富找得到门路。要坚持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的原则,帮助广大农村群众提升致富本领、找到致富门路。

门路一:着力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要加强就业培训,开发公益性岗位,力争每户有一个技能人、就业人;就近转移农民,引导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回乡创业,吸纳农民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拉动社会需求,有效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

门路二:着力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要引进和改良品种,推动规模化发展,提高质量,增加农业直接效益;加大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种养技能,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培养拳头品牌,畅通市场,增加农业附加值,形成多次收益。

门路三:着力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要以创业促生财,主要抓好提供创业补贴和服务,实现创业增收;要以土地改革促生财,流转农村土地经营权,实现土地出让增收;要以农房改造促生财,鼓励有条件的农民改造农房发展“房东经济”,实现房租增收

;要以股息促生财,发展股份合作社,实现分红增收;要以余钱促生财,增强农民投资理财观念,增加资金财产性收入。

门路四:着力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要用足农业补贴政策,扩大防灾减灾稳产增产技术良法补助、种粮大户补贴试点等农业补贴的受益面;要落实好社会保障制度,推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全覆盖。

第八,让乡愁找得到归属。

乡愁植根于广阔无垠的田野间,绵延于依山傍水的村庄里,浓缩于祖辈相传的老屋中。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加快推进,

乡村的记忆不再清晰,乡愁的丝线逐渐淡去。既然现在的乡村是城镇化建设之后的乡村,已不同于过去的乡村,也无法回到过去的乡村,那么我们要严格按照大保护、大传承、大发展的要求,在振兴后的乡村找到原有乡村的印迹和味道,而不仅仅是复制和还原。乡村的回忆就是利用好乡村特有的优势,

让美景成为一种追求,让美德成为一种传承,让美味成为一种生活,让美好成为一种感觉。

要塑造生态美景,把农村环境整治作为核心,保护好传统村落,修复好生态环境,尊重农民主体地位,把农村建设成为家园、花园、果园、乐园,有意识的留有空间,保留传统农耕文化,让更多的人能够融入农村记忆之中。

要传承乡土美德,把本土的勤劳善良、热情好客、孝敬老人等传统美德传承下来、弘扬开来,实现“德”润万家;要深入挖掘本土风土人情、习俗与风情、风尚与道德、民间艺术、观念信仰等文化资源,进一步传承乡村文明,弘扬“忠孝勤俭廉,仁义礼智信”的中华优秀传统美德,让每个人感受到家乡的荣誉感和自豪感。要推介乡间美味,乡间本味是城市缺少的那份亲切,要有意识地收集整理乡间土菜、农家小吃等食物遗产,恢复传统工艺做法,给予乡间小技艺、小加工、小厨房定向扶持,让乡间美味回味一生。

要留恋乡村美好,乡村的记忆是美好的,是每个人的情感寄托,是一个人的感觉。我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的美丽乡村,要唤得起儿时美好的记忆,或是“小桥、流水、人家”,或是村口老树、村中古泉、村里老屋,或是那些锈迹斑斑的农耕用具,等等,都能触及到刻骨乡愁、铭心乡谣;要唤得起友好和谐的记忆,

听到的仍然是远亲不如近邻,看到的仍然是家庭其乐融融,感受到的仍然是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

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

系统工程要系统推进,系统思考、系统谋划、系统实施。要牢牢把握

“理念是核心、生态是命脉、产业是基础、改革是引领、党政是主导、农民是主体、机制是保障”的思路,弹好钢琴,下好围棋。

一要锁定目标。乡村振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一公里”,要坚持问题导向,对照“二十字”总要求和全面小康社会标准,找准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短板、瓶颈、弱项,研究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推动村村有新貌、村村有新业、村村有新人,最终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二要统筹规划。要对全域乡村进行摸底调查、全面规划、系统设计,以中心村、空心村、撤并村作为基本单元,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构建重要景点、重要农业点、村镇居民点空间体系,把规划落实到每一寸土地上,打造风貌美丽和谐统一的特色村庄。

三要先行先试。要确定不同类型村,先行先试,

点上示范、片上提升、面上推进、线上开发,进而带动全部乡村共同振兴。要探索规律和方法,注重试点质量,争取做一个成一个,一步一步向前走,形成可总结、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四是深化改革。

要遵循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这个规律,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农村“三变”,开展“两确权两到位、两集中两转变”改革,实现群众下山进城、安居兴业与产业上山、生态发展;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康养等新产业新业态,深化农村金融服务,推进乡镇转职能、转方式,推进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与自治组织分离。

五是激发活力。

要善借市场之手,推动政府引导、群众参加、企业参与、资本跳舞、产业登台,通过市场运作方式,打造支柱产业,推进规模经营。要善用群众之智,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把群众所盼变成我们所为,把群众所悟变成我们所获。切实发挥村“两委”班子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让乡村振兴战略,你参与,我参与,大家都参与。

六是推动融合。

乡村振兴要在全域振兴的

大背景中定位、大格局中行动。要让农业成为现代产业,让农村成为美好家园,让农民成为体面职业,还要立足实际和资源禀赋,发掘、放大、做强各自特色优势,推动一二三产融合、产建融合、产城融合、城乡融合,才能有力支撑和持续推动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央的部署、市委的要求、群众的期盼,我们要先行先试、积极探索,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到我县广袤的农村大地上,把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变成轰轰烈烈的生动实践,用心答好乡村振兴的

X

答卷!

上一篇:心存阳光作文范文下一篇:校车清洗合同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