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现场安全保障体系

2023-02-18

第一篇:施工现场安全保障体系

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管理资料

一. 安全管理文件(册)

目录

1-1项目部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

1-2项目部安全管理制度

1-3各工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4项目部安全生产组织机构

1-5项目部安全管理目标

1-6项目部、分包单位分别签订的《安全管理》协议

1.7分包单位信用等级评审资料

1.8文件收发记录

二.安全管理预防控制(册)

目录

2.1各种事故应急预案

2.2专项安全施工方案

2.3纠正、预防措施

2.4重大/一般危险源清单

2.5项目承包责任状

2.6项目部管理人员花名册

三.安全教育与培训(册)

目录

3.1新工人三级安全教育

3.2各类人员的安全教育记录

3.3作业班组班前安全活动交底记录

3.4特种作业人员花名册

四.分包安全管理控制(册)

目录

4.1对分包单位分部分项工程安全技术交底记录

4.2对分包方的安全交底记录

4.3对分包方的安全监督、检查记录

4.4对分包方的安全业绩评定表

五.施工过程安全管理控制(册)

目录

5.1项目部周安全会议、各种安全检查、整改记录

5.2各种机械设备、电动工具的检查、验收、维护、整改记录

5.3安全用品、防火用具、劳动防护用品、易燃易爆危险化学用品的台帐、验收记录及领用和费用登记台帐

5.4动火许可证和审批手续

5.5临时用电的施工组织设计、安全技术交底、验收、检查记录、

以上是根据上级检查资料的基本要求,从新编制了分公司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控制文件的资料分类。请各项目部专资安管人员按此次发给大家的归档资料要求,进行分类分册来收集、编制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控制文件资料。如有不妥之处,请大家提出宝贵意见。先前所提供的安全管理归档资料分类作废,谢谢大家配合!

2011年5月11日

第二篇:建筑施工企业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的保证体系

为了进一步提高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的水平,使施工现场的安全文明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和标准化,以期获得更好的环境、社会和经济等综合效益,我公司在总结经验、学习和整合有关标准和规范的基础上,建立了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保证体系及其运行机制,并通过实践加以逐步改进和完善。

1、体系建立的条件

1.1 安全文明管理的实践为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保证体系的建立积累了经验

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是一门科学,是一门“想尽办法克服不安全因素”和“创造适宜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并规范人的行为”的科学。自改革开放以来,施工现场的安全文明管理有了很大发展,近十年来,随着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的不断创新,安全技术、安全文明管理更有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以场容场貌为基础、安全生产为突破口的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的概念的提出,相继形成了一系列加强现场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的措施规定和检查标准。经过多年的管理实践和艰辛努力,我公司的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工作得以不断充实和规范,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开始步入良性发展阶段。自 1996 年以来,公司的施工工地基本上都达到区文明工地、集团文明工地和市标准化工地的要求。这些都为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保证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也是体系形成的前提条件。

1.2 质量管理和效益管理的实践为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保证体系的建立提供了模式

1996 年我公司通过了 ISO9002 质量体系的认证,1998 年我公司效仿质量体系的运行管理模式,建立了效益保证体系。从此,企业的质量管理和效益管理走上了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道路。实践证明,贯标活动对规范企业管理,保证工程质量和经济效益发挥了积极作用。标准中关于预防为主的思想;通过有效手段使所有影响产品质量或经济效益的各种因素始终处于受控状态;要求企业建立、健全并使之有效运行的文件化体系;通过内部审核和不断针对各种不合格采取并落实纠正措施,确保企业和各项管理职能有效地达到管理目标的思想和做法,对如何规范安全文明管理,极具借鉴和示范作用,也为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保证体系的设计和运行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和坚实的实践基础。

1.3 市场经济的实践为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保证体系的建立提出了需求

随着市场经济的开放,建筑施工企业有了飞速的发展。近几年来,我公司承接的施工项目逐步趋向量多面广的态势,不仅涉足了商务楼、住宅房、体育场馆及其设施、工业厂房及其设备安装,而且市政、公路和机场等方面的工程项目也在逐年递增,在施工程遍布市区各地,还分散在华东地区和西北地区。企业每年要完成十几个亿的施工任务,要求在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的每个环节上都要严格把关,不能有任何程度的疏忽和放松,而现有的各个项目经理部班子与众多的劳务分包、专业分包队伍的安全文明管理水平都存在着参差不齐的现象,并在一定程度上显现了“做多”与“做好”的矛盾,影响和制约了企业安全文明管理的整体水平。面临这样一个新的局面,安全文明管理模式与思路的创新和探索就现实的摆在企业的面前。因此,建立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保证体系,实施项目贯标,企业内审,机构认证,社会监督,就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引导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上水平、上台阶,实现规范化、科学化和标准化管理的一个有效途径。

2、体系建立的指导思想

体系建立的指导思想是“安全文明,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长效管理”。安全文明,以人为本,是建立和实施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保证体系的根本出发点和核心,所有安全文明制度的制订和贯彻,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创造适宜的生产、生活环境和规范每个人的行为,并最终确保现场施工的所有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健康,实现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的目标。预防为主,长效管理,是对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全过程中造成潜在的不符合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要求的事故隐患的原因,要进行重点防范,并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以防止事故隐患和事故发生,在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中倡导一种动态的、长期的、持续改进的管理机制。

3、体系建立的基本原则和构架

3.1 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保证体系是以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为目的,由确定的组织结构形式,明确的活动内容,配备必须的人员、资金、设施和设备,按规定的技术要求和方法,去展开安全文明管理工作这样一个系统的整体

建立并保持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保证体系应符合企业和项目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现状和特点。

公司在建立和保持本体系时应考虑以下因素:响应市场需求,符合建筑企业管理特点;满足企业发展目标和体系持续改进要求;体系内有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一经确定,要做到相对固定,不能随意变动。

项目经理部在建立和保持本体系时应考虑以下因素:工程项目规模的大小。根据工程规模来确定组织结构形式;工程项目的复杂程度。根据工程复杂程度来确定体系文件的繁简。对工程复杂、技术含量高、危险性大的工程项目,应要求有详尽的以独立形式体现的安全保证计划,必要性还要制订有针对性的作业指导书等;对工程简单、技术含量低、危险性小的工程项目,其安全保证计划可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独立、完整体现即可;工程项目工期的长短。当工程工期的长短与工程规模大小和复杂程度相对应时,可根据工期长短考虑管理机构的繁简,体系文件的繁简;当工程工期长短与工程规模大小和复杂程度不对应时,则应根据工程复杂、危险性程度,考虑资源投入的适宜度,并合理确定内审周期。

3.2 建立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保证体系应形成体系文件

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管理是在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保证体系中运作的,为了使体系成为有形的系统,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要求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保证体系形成文件,并加以保持。

文件化的体系由三个层次组成,即《安全文明运行手册》,相关的支持性文件和记录。《安全文明运行手册》提出了标准模式的要素要求及其运行管理程序;支持性文件提供了实务性操作细则和技术要求;记录给出了基本的管理资料格式,包含了原始记录、报表和台帐,是体系运行的见证资料,也是体系评价和审核的依据材料。为保证“文件”执行的有效性,已考虑

了“文件”与国家法规和上级规定的一致性, “文件”补充和不断完善的可能性,以及“文件”的权威性和执行的有效性控制问题。

文件化要求工作有标准、检查有依据、运行有记录,达到责任明确、岗位落实、管理到位的状态。

项目经理部应持有的文件包括:(1)安全文明保证手册及其附件资料(支持性文件清单、记录清单和项目经理部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保证计划编制指南等)。(2)项目经理部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保证计划。(3)体系要求在控的文件。(4)原始记录、报表和台帐等。

4、体系的管理要素及其运行功能

4.1 管理要素的确定

根据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各项管理活动的内在联系和运行规律,归纳并确定了 12 个管理要素,将离散无序的活动置于一个统一有序的整体中来考虑,使体系更便于操作和评价。

12个管理要素可分解为63个二级要素。这些要素描述了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保证体系建立、实施并保持的过程,即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职责分工以及对体系各个管理要素有计划、不间断地检查审核和持续改进,有序地、协调一致的实施体系的安全文明管理,从而使体系得以不断完善和提高的过程。

12 个管理要素明确了主管部门负责控制、管理、实施的职能和关联部门配合的职能,以致形成专业管理成线、体系管理成网的格局。事实上,体系一经启动,各个要素都进入运行,经常同时涉及多个环节,或是重复涉及其中的某些环节,要素之间也往往存在相互重叠甚至完全覆盖的情况。因此,要素不仅具有独立性、相容性,还具有跨越性。

4.2 管理要素的运行功能

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各项管理活动的内在联系和运行规律通过要素的运行集中体现了“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等环节所构成的 PDCA 动态循环的功能,这些功能也是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保证体系运行体制和机制的基本模式。

5、体系的组织机构及其相应的职责和权限

5.1 体系的组织机构

公司建立由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领导小组和由其领导的工作小组、各相关部(室)、项目经理部及其相关人员所形成的体系组织机构。公司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领导小组实施决策职能,工作小组根据领导小组的决策要求组织实施,要素的主管部门对项目经理部实施指导、服务、监督职能,项目经理部通过实施施工现场的安全文明管理目标具体落实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和机关部(室)的决策和实施要求。

公司工程部作为日常体系运行工作的牵头部门,具体负责体系运行过程中的工作协调。

5.2 体系的组织机构图

5.3 相应的职责和权限

(1)领导职责和权限。法人代表,为企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企业安全生产负总责。总经理,全面主持企业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工作;主持制定企业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的方针、目标;负责公司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保证体系的建立、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主持召开管理评审会。生产副总经理,负责企业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的日常管理工作;组织落实企业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的目标实施。总工程师,负责审核企业重大疑难的安全生产技术措施和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使用的安全性审核。管理者代表,组织企业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的制度制订;主持内审工作,适时组织内审并加强内审员队伍的建设;组织实施管理评审的前期准备工作;向总经理报告体系运行情况,并提出持续改进的对策措施。

(2)部门职责和权限。要素主管部门明确安全文明管理目标所要求的和体系的主管要素所要求的全部活动和接口;保证并服务其部门业务线条(包括基层单位和项目经理部相关岗位)开展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全过程活动,并能受控;参于企业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的相应活动和体系的策划、运行、检查和评价。要素相关部门配合实施安全文明管理目标所要求的和体系的主管要素所要求的全部活动和接口;保证并服务其部门业务线条(包括基层单位和项目经理部相关岗位)开展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全过程活动,并能受控;配合要素主管部门达到体系要素的要求,并接受监督。

(3)项目经理部职责和权限。项目经理是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第一责任人。项目经理部应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建立安全文明组织机构,形成管理网络,有机分配体系要素及职能,按照公司颁布的项目经理部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要求并结合本工程项目的特点,建立并健全安全文明责任制,并根据体系的建立和运行要求,编制实施项目经理部安全保证计划,落实必要充分的资源配备,实施监督检查与验证,实施纠正与预防措施。在体系建立和有效运行并实施内审合格后组织申报外审并努力争取通过。

6、体系及其运行机制建立和完善的工作重点

体系及其运行机制建立和完善的工作重点是:贯彻“预防为主”的思想,加强“以人为本”的管理,采用“过程方法”的手段,满足“持续改进”的要求。

6.1 贯彻“预防为主”的思想

预防的对象,就是潜在的事故隐患。所谓事故隐患,是指可能导致伤害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制度上的缺馅。潜在的事故隐患,可能来自于影响施工安全和文明的过程或操作、审核结果、安全记录和业主意见、社会投诉和反映等,也可能来自于其他施工现场已发生的事故教训和启示。预防潜在的事故隐患,首先要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规定和安全技术规范与措施,从制度上控制事故隐患乃至事故的发生;其次,从制度出发,对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两个方面实施全过程的控制,防止不合格的材料、设备用于工程,防止素质低下、未经教育的分包队伍和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冒险作业。

总之,贯彻“预防为主”的思想,就要在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上针对潜在的事故隐患,从源头抓起,防止隐患的产生和发展,以保证体系的正常运行,防患于未然。

6.2 加强“以人为本”的管理

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是一个富于逻辑的概念。生产和施工是主导的,不生产、不施工就谈不上其他,但生产和施工必须首先抓安全促文明,把安全和文明放在生产和施工之上,因为劳动者是最可贵的。因此,体系及其运行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必须加强“以人为本”的管理。

人是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的主体,与此同时,人也是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的客体之一。作为实施的主体或控制者的人,需要有适宜的生产和生活环境,以确保其人身安全和健康,并有助于工作绩效的提高。作为实施的客体或被控制的人,需要通过教育和培训,使其具备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以及遵章守纪、自我保护和提高防范事故及其隐患的能力,从而形成规范的行为以满足安全文明管理的要求。

所以,加强“以人为本”的管理,要同时加强“对人的管理”和“对人的服务”两个方面的工作,使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共同作用于一个辩证的统一体。

6.3 采用“过程方法”的手段

体系在运行中利用资源和管理,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活动应视为“过程”,而将相关的活动和资源的转化作为过程进行管理,系统地识别和管理好组织的各种过程和过程之间的接口,从而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则是“过程方法”。

体系是由要素构成的,有些要素包括过程要求,而有些要素则包括非过程要求,如安全文明方针、目标等就是非过程要求。但是,满足要素要求的活动则都是过程,因此,体系的实施活动是由过程构成的。所以,体系的建立、运行和完善应基于过程,从过程入门,认识过程,包括确定这些过程的相互作用,确定控制这些过程的方法,使用必要的资源和信息支持这些过程,测量、监视和分析这些过程,实施必要的措施持续改进这些过程。通过采用过程方法的手段,对过程系统中单个过程之间的联系以及过程的组合和相互作用进行持续的控制和改进,从而使体系更趋适宜性和有效性。

6.4 满足“持续改进”的要求

在体系的运行中,持续改进就是指施工现场安全文明管理的活动、过程、结果和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和效率的持续提高。因此,持续改进是企业安全文明管理所追求的永恒目标。

要满足持续改进的要求,就要进行包括了解现状,建立目标,寻找、评价和实施解决办法,测量、验证和分析结果,把更改纳入文件等活动。实施持续改进,并不仅仅是对存在的和潜在的不合格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避免事故和事故隐患的发生与再发生,从而保持体系的有效运行,更主要的是对符合要求的活动和过程通过有效的方法得到持续改进和提高,从而实现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和效率的持续提高。

第三篇:施工现场环境保护体系

目 录

1.总 则 ............................................... 1 2.管理方针、目标 ...................................... 1 3.组织机构与主要职责 .................................. 1 3.1环境保护领导小组 ................................... 1 3.2 主要职责 .......................................... 2 4.环境保护内容与识别 .................................. 4 4.1 环境保护内容 ...................................... 4 4.2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 ................................ 4 5.保证体系 ............................................ 4 5.1 制度保证 .......................................... 4 5.2方案、措施保证 ..................................... 8 5.3环境经费保证...................................... 13

施工现场环境保护体系

1.总 则

1、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减少或防止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满足环境保护方面法律法规的要求,特制定。

2、环境保护管理的依据是:国家、行业及地方的有关法律、法规、标准;上级的有关规定;设计文件。

3、环境保护工作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强化过程控制”的原则,实施“纵到底,横到边”的管理体系。 2.管理方针、目标

方针:全面规划,合理布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管理。把环境保护的好坏作为工程是否创优的重要标准,严格贯彻执行“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环保原则。

目标:围绕“四节一环保,管理加运营”的基本原则,通过强化管理,达到“节水、节地、节能、节材”的管理目标。

坚持做到“少破坏、多保护,少扰动、多防护,少污染、多防治”,使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监控项目与监控结果达到设计文件及有关规定,教育培训率100%,贯彻执行率和覆盖率达100%。 3.组织机构与主要职责 3.1环境保护领导小组

组长:范海波

副组长:郭永富 彭超远

组员:赵树科 陈振伟 林磊 王建辉 蒲禹廷 郭永彪

第 1 页 共 13页 3.2 主要职责

3.2.1 环境保护领导小组

1、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环境保护方针和政策,将各上级单位部门的环境保护精神、文件及时传达给全体职工,并组织职工认真学习;

2、制定本经理部的环保制度和措施;

3每月至少召开一次会议,汇总本项目经理部的各类环保信息,发现环境保护问题及时制定整改措施,并将措施落实到人。

3.2.2 环保小组组长

1、对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工作负总责。

2、制定和签发本项目环保实施性计划。

3、领导和带头贯彻执行国家、行业、环保政策法规,保证环保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3、分解施工现场环境保护目标,并责任到人进行实施。确保体系有效运行。

5、组织对下检查和指导工作,深入现场认真调查和收集环境保护好的做法,并在本项目推广应用。

3.2.3 小组成员

1、严格执行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当地政府、业主及施工技术细则规定的强制性条款。

2、遵照执行北京市下发的有关环境保护的各项规章和指令,同上级和相关业务部门保持联系,对下做好环保指导和服务工作。

3、经常深入施工现场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重大问题要及时上报。

4、负责环保管理体系在本职权范围内的有效运行。

第 2 页 共 13页 3.2.4 各施工工长

1、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当地政府、业主及施工技术细则规定的强制性条款。

2、加强对本工段施工人员的环保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全员环保意识,使人人知道保护环境就是珍爱生命。

3、对本工段内的环境保护工作负全责。

凝全混安术技工木程工筋钢电其水他检质

图3-1 环境保护组织体系图

第 3 页 共 13页 4.环境保护内容与识别 4.1 环境保护内容

环境保护是按照法律法规、各级主管部门和企业的要求,保护和改善作业现场的环境,控制现场的各种扬尘、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噪声、振动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环境保护是文明施工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对保证人们身体健康和社会文明;消除外部干扰,保证施工顺利进行;节约能源,保护人类生存环境;保证社会和企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4.2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

在工程项目开工前,由项目部负责人组织技术、安全、材料、水电人员,按施工组织设计规定的工艺流程图所确定的工序,共同识别、评价出项目部域的重要环境因素和施工过程的重大污染源,未进行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的工序不得施工。 5.保证体系 5.1 制度保证

5.1.1环境保护教育制度

1、经常对项目经理部全体职工和外埠队职工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做好教育记录,对环境保护知识应知应会考核要认真评卷、打分。

2、外埠队职工入场前进行入场环境保护教育,上岗前要进行岗前环境保护教育。根据形势发展,对全体职工、外埠队职工进行专题环保教育,如防噪声、防大气污染教育等。

3、利用黑板报、宣传栏等形式宣传报道有关环保信息、政策及好人好事。

第 4 页 共 13页 及普业专殊特制法期定

图5-1 环境保护体系图

5.1.2 环保检查制度 .

1、设立环保员,环保员负责本项目经理部的环境保护日常监督检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予以指出,采取措施进行整改,解决不了的问题及时汇报项目经理部领导小组,如有重大环境保护问题(如造成 第 5 页 共 13页 严重污染,被新闻媒体曝光等)要立即向项目经理汇报,并及时上报公司。

2、环保员要按有关规定,按时做好环境保护监测,认真记录(如噪声每月至少检测二次),并整理好内业资料。

3、设立扰民接待室,及时解决周围群众反映的环境保护问题。 5.1.3 环境监测制度

1、为了保证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及创建并保持北京市安全文明工地,应对环境绩效、环境目标和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监控并对运行中的关键指标进行监测。

2、施工项目开工前15天内,由项目经理部向工程所在地的环部门申办(施工现场环境保护申报表),并接受当地环保部门的监督。

3、环保员每月定期进行现场噪声的测定,并填写《施工场界噪声测定原始记录》、《施工现场噪声测定报告》、记录应真实可靠,并保存结果。

4、当监控和测量结果超过了预定参数和要求时,应重新测量一次,若仍超过预订参数,应组织环境保护分析会,由有关人员研究,采取相应防治措施和对策。

5、监测仪器为声级计,要在符合设各要求的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使用,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仪器的检定标识由计量员负责。

5.1.4 清扫洒水制度

1、为了保证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及创建并保持北京市安全文明工地,使施工现场扬尘得到有效控制。

2、清除施工垃圾时采用袋装,严禁用电梯井或在楼层上向地面抛撒施工垃圾。

第 6 页 共 13页

3、拆除旧有建筑必须先洒水后再拆除。

4、清扫施工路面时要先洒水,在易扬尘的季节要早晚洒水将扬尘降到最低程度,如遇四级风以上的天气要加大洒水频度。

5、水泥和其它细颗粒散体材料应放入库内存放,运输和卸运时要防止遗撒、飞扬、运输和卸运后要及时洒水清扫。

6、由生产调度安排专人负责清扫、洒水,洒水时应节约用水,不得让水任意流淌,尽量使用回收沉淀池的施工废水。

7、运土方、渣土、垃圾车辆在现场出口应有专人负责压实,并进行遮盖,防止遗撒,在易扬尘的季节还应适当喷水降尘,

5.1.5 环境保护奖罚制度

1、各分项负责人要尽职尽责管理好各自辖区内的环境保护设施,成绩突出的,报请领导给予奖励;对玩忽职守的,造成环境污染或扰民事件发生或被新闻传媒曝光的视情节轻重报请领导给予处罚。

2、清运楼内施工垃圾凌空抛撒环境保护的发现一次,罚当事人50元。

3、清运渣土、垃圾时,措施不得力造成遗撒的,每次罚款100元。

4、施工时职工、外埠队职工不得大声喧哗或敲击,违反者经过教育仍不改正,罚当事人20元。

5.1.6 扬尘治理管理制度

1、现场安全员负责向本项目部职工和在场的专业施队伍进行有关扬尘防治要求和知识的培训,将公司的扬尘治理管理方针,扬尘治理管理体系的有关要求,扬尘治理知识,应通过各种形式(文件,手册,会议,张贴于门前,写于外围墙等)传达到每一个员工,增强员 第 7 页 共 13页 工环保意识。

2、项目部对所属各施工队伍及分包队伍签订施工承诺书,明确各队伍在施工过程中的扬尘治理保护责任,建立健全扬尘治理保护奖惩制度,奖罚分明,把扬尘治理工作同施工方的经济利益直接挂钩。

3、建立扬尘治理保护工作检查制度,在各施工过程中控制各扬尘治理因素,在关键施工工序,把扬尘治理保护同施工质量检查挂钩,采取扬尘治理保护工作一票否定制度,扬尘治理不合格,不整改,不准验收交下一道工序。

4、并建立紧急事故处理措施预案,对不符合的扬尘治理保护项目,及时确定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责任人,限定整改期限,加强结果检查。

5.2方案、措施保证

5.2.1 防治大气污染措施

1、施工现场主要道路必须进行硬化处理。施工现场采取覆盖、固化、绿化、洒水等有效措施,做到不泥泞、不扬尘。施工现场的材料存放区、大模板存放区等场地必须平整夯实。

2、遇有四级风以上天气不得进行土方回填、转运以及其他可能产生扬尘污染的施工。

3、施工现场有专人负责环保工作,配备相应的洒水设备,及时洒水,减少扬尘污染。

4、建筑物内的施工垃圾清运必须采用封闭式容器吊运,严禁凌空抛撒。施工现场设密闭式垃圾站,施工垃圾、生活垃圾分类存放。施工垃圾清运时提前适量洒水,并按规定及时清运消纳。

5、水泥和其它易飞扬的细颗粒建筑材料密闭存放,使用过程中采 第 8 页 共 13页 取有效措施防止扬尘。施工现场土方集中堆放,采取覆盖措施。

6、土方、渣土和施工垃圾的运输,必须使用密闭式运输车辆,并与持有消纳证的运输单位签定防遗撒、扬尘、乱倒协议书。施工现场出入口处设置冲洗车辆的设施,出场时必须将车辆清理干净.不得将泥沙带出现场。

7、施工道路铣刨作业时,采用冲洗等措施,控制扬尘污染。 灰土和无机料拌合,采用预拌进场,碾压过程中要洒水降尘。

8、施工现场混凝土浇注使用预拌混凝土,施工现场装修阶段设置搅拌机的机棚必须封闭,并配备有效的降尘防尘装置。

9、施工现场使用的热水茶炉,炊事炉灶及冬施取暖等必须使用清洁燃料。施工机械、车辆尾气排放应符合环保要求。

10 、拆除旧屋和大临建筑时,随时洒水,减少扬尘污染。渣土要在拆除施工完成之日起三日内清运完毕,并遵守拆除工程的有关规定。

5.2.2 防治水污染措施

1、混凝土输送泵及运输车辆清洗处设置二级沉淀池,废水不得直接排入市政污水管网,经二次沉淀后用于洒水降尘。

2、现场存放油料、油质脱模剂,必须对库房进行防渗漏处理,储存和使用采取防泄漏措施,防止油料泄漏,污染土壤水体。

3 、施工现场设置的食堂,设置简易有效的隔油池,加强管理,专人负责定期掏油,防止污染。

5.2.3 防治施工噪声污染措施

1、 施工现场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制定降噪措施。建筑施工过程中使用的设备,可能产生噪声污染的, 第 9 页 共 13页 按有关规定向工程所在地的环保部门申报。

2、施工现场的电锯、电刨、固定式混凝土输送泵、大型空气压缩机等强噪声设备搭设封闭式机棚,并尽可能设置 在远离居民区的一侧,以减少噪声污染。

3、因生产工艺上要求必须连续作业或者特殊需要时,确需在22时至次日6时期间进行施工的,在施工前到工程所在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进行夜间施工,做好周边居民工作。并公布施工期限。

4、日常施工中,应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减少施工噪声,采用低噪声震捣棒等方法。

5、对人为的施工噪声,建立教育管理制度和降噪措施,并进行严格控制。承担夜间材料运输的车辆,进入施工现场严禁鸣笛.装卸材料应做到轻拿轻放,最大限度地减少噪声扰民。

6、施工现场进行噪声值监测,监测方法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测量方法》,噪声值不超过国家或地方噪声排放标准。

5.2.4 能源、资源消耗的控制措施

现场按规定安装三级水电表,建立规章制度和各种节能措施,严格控制水电消耗。做到污染预防、节能减废。

5.2.5严格控制化学品、油品的泄漏和火灾、爆炸的发生措施 生产、办公区的化学品、油品一律实行封闭式、容器式管理和使用。设立明显警告标志并配备标准的消防器材。严格执行各项消防规章和防火管理制度。特殊操作工种需培训后方可持证上岗。提高全员防火意识。

5.2.6 严格控制固体废弃物的产生和处理措施

第 10 页 共 13页 防止固体废弃物的产生对环境造成影响,单位根据施工特点,树立节能减废的思想,严格执行限额领料制度,减少材料浪费,控制无毒、无害不可利用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量。严格控制有毒、有害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提高各类无毒、无害可利用物资的使用量。建立建筑垃圾分拣站和封闭式固体废弃物回收站。对所有固体废弃物按规定消纳。防止污染环境。

5.2.7 防扰民措施

1、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科学合理组织施工,争创市级文明安全工地。

2、与政府部门和建设单位一起做好工程周围居民的工作,共同维护正常的施工秩序和生活环境秩序。

3、教育施工人员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维护群众利益,尽力减少工程施工给当地群众带来的不便,和当地群众一起自觉遵守《首都市民文明公约》,建立起相互理解信任,相互支持配合的良好关系。

4、按照设计要求必须连续旋工的工程,需在22时至次日6时进行施工的,在施工前必须向工程所在地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待审查批准后方可施工,未经批准,禁止在限制时间内进行超过国家标准噪声限制的作业。

5、加强防范措施,控制噪声污染,定期、定点进行噪声测试,对强噪声设备要进行封闭作业,如遇有超噪声值施工的要立即制止,对人为制造噪声的,要对违章者进行处罚。

6、施工前应当公布连续施工的时间,向工程周围的居民做好解释工作,取得居民的谅解。

5.2.8 扬尘治理管理措施

第 11 页 共 13页

1、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在施工区域采用围挡,尽量采用封闭施工;

2、施工便道要经常洒水湿润,保证路面不起浮尘。装运土方、渣土等易飞扬的材料时,装载前一般应洒水降尘,防止飞尘。

3、土石方、砂石料堆放产生的扬尘,采用洒水、笘盖等措施,按照北京市雾霾预警级别现场悬挂雾霾等级标识,加强现场扬尘治理工作,蓝色预警以上级别全面停止土石方及可能产生扬尘的其他作业,裸露场地全面覆盖,确保不产生扬尘。

4、为避免扬尘,根据上级文件精神,施工现场禁止使用袋装水泥,禁止现场拌制混凝土及砂浆。

5、对运输车要加强防止遗撒的管理,要求所有运输车必须装设防止遗撒的活动挡板,并必须清理干净后方可出现场。

6、为严防车辆携带泥上路,在施工现场大门口处设置洗轮机设备,并派专人对车辆出场进行冲洗,车辆经清洗后方可出场。

7、工程施工,为防止施工作业时的粉尘外扬,污染环境,待采用脚手架密目式安全网封闭,有效地控制施工粉尘外扬,有效地避免环境的污染。

8、工程材料的堆放按施工总平面进行有效的布置,为减少转运时产生的扬尘而污染环境。且工程施工的废料及弃渣定点堆放,禁止在施工现场高空抛撒散渣和废弃的建筑粉料等。

9、楼层建筑垃圾装袋密封,由垂直运输设备向下转运,严禁由楼层自由倾倒。

10、加强关于扬尘治理的宣传教育。

第 12 页 共 13页 5.3环境经费保证

1、本着满足环境保护需要的原则,必须注重施工生产过程中的环境经营投入。环境保护的投入归工程部管理,实行计划管理。

2、环境保护的重点、难点及重要环境因素,要重点研究环境技术措施、保护方案及应急预案,测算相关费用,纳入环境投入计划。

3、使用环境资金时,经办人必须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有效单据,财务部门方可列帐。财务部门要优先安排,保证环境投入的资金供给,并建立相应台账,做到专款专用;

第 13 页 共 13页

第四篇:土建施工现场管理保障措施的建立

施工组织设计是用以指导施工准备乃至施工全过程的技术经济文件,其内容视工程的性质、规模、结构、施工复杂程度、工期要求和建设地区的自然经济条件不同而不同,一份好的施工组织设计能指导项目部合理利用人力、物力、财力,以最低投入满足合同要求。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对工程造价的影响至关重要,采用的施工方案不同,所需的费用也不同,甚至相差很大,因此,在施工前应组织包括技术、质量、施工、机械、材料、劳力等相关人员,共同研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在施工过程中针对工程实际情况编制相应的施工方案,反复斟酌,优化方案,更为重要的是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所选择的施工设计或施工方案组织实施。?

二、建立完备地施工质量保证体系

?建筑施工企业系列标准的贯彻控制,要求施工企业把质量管理的重点放在施工现场,突出施工现场质量控制,建立质量保证体系。考核建筑施工企业的第一系统目标,即质量、安全、成本、工期四大指标的落脚点也都是在施工现场。

土建工程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是决定工程结果的关键内容,因此应当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这样的设置能够保证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被消灭于萌芽阶段,将施工项目的质量风险在开工前就降至最低。

事中质量控制的主体是对施工工序的控制,工序控制首先应当设置两个层次的检查控制,其一,是在工程一线,根据施工的基层单位架构,设置第一道关卡;其二,是项目部在内部检查的过程中做到客观科学,不让不合格的工序带入到下个供需当中,对于具体的工程质量问题,本着查明事故原因、落实处理措施、总结经验教训的工作原则,积极查明原因并备案,以免再次出现类似的情况。事后控制是指对已完成的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等的质量状况进行观察和检测,记入相关数据和信息,组织人员严格验收。

三、建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体系

土建施工现场露天高空作业多,多工种联合作业,人员流动大,是事故隐患多发地段,加强施工现场管理能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率,加强工程操作的系统性推行。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体系的内容,主要包括三点:即对工作人员、施工工序和施工设施的安全管理。工作人员安全管理包括四个层次:其一,是工程项目的管理人员和负责人,对于这些对工程施工项目有决定权的工作人员,应该向其灌输安全意识,特别是在决策中处处考虑安全质量问题的意识;其二,是现场安全管理者,对其的操作规范和安全法律知识的培养和建立是必不可少的;其三,是特殊工种的工作人员,例如电工、重型机械操作工等,应当规范他们的操作方法,提高业务水平;其四,是其他的施工人员,由于文化水平和安全意识较低,应当加强对他们安全意识的培训管理。对于施工设施的安全质量管理主要是要针对安全事故多发的模板承重架、施工机械和外脚手架等设施的使用和管理方面指定严格的、标准化的操作流程与规章制度,加强对这些设施的安全质量管理的控制,将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遏制在发生之前。

四、施工现场成本的优化管理

在施工现场的改善人、物、场所的结合状态,减少或消除施工现场的无效劳动,能减少施工材料的消耗,为施工企业节支增收。施工现场管理是施工企业各项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是整个施工企业管理的基础。

施工现场成本优化管理工作的着力点,主要分为四个方面。首先,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整体经济效益,为了控制工程造价,应当明确责任和相应的责任成本。其次,是对项目施工所需的材料成本进行控制,在材料的采购环节,应做好基础性工作,在不同的供应厂商之间进行对比,求得更好的性价比;第三,是人力成本的控制,在施工开始之前,应当设定施工进度计划,并安排具体的用工计划,而在项目开工后,就要按照施工计划和实际情况,严格控制用工人数和费用,做到心中有数、主动控制人工成本。第四,固定资产使用管理,在土建施工现场,影响施工成本的主要的固定资产因素是施工机械,现代施工现场对于机械成本的控制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对于机械的保养和维修,还应当包括从整个工程进度的角度优化机械使用的方式。

五、土建施工现场的材料优化管理?

土建施工现场的材料管理也是现场成本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材料管理的成效直接影响到工程造价,作为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对工程所需材料不仅要进行货源的调查研究,广泛收集供货信息,尽量寻找货和价的最佳结合点,而且还要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及有关计算实际需要的材料、设备总量,编制好需求计划。制定合理的材料采购、保管制度,建立材料价格信息中心和材料价格监管机制,提高采购人员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保证货比三家,质优价廉地购买材料,减少工程成本,提高企业利润。

第五篇:施工现场渣土运输和车辆出门清洗保障措施

1.保障体系

1.1.组建渣土运输车辆出门清洗管理小组

项目部成立渣土运输车辆出门清洗管理小组,从管理上安排专人负责渣土运输车辆清洗工作,小组管理架构图如下所示:

项目经理综合办主任环境管理工程师专职渣土运输车辆清洁工1.2.小组职责

出入口施工大门门卫1)项目经理:全面负责渣土运输车出入清洗管理工作,组织修建相应洗车池或洗车槽,组织编制渣土运输车出入管理制度。

2)综合办主任及环境管理工程师职责:负责渣土运输车清洗的实际管理监督工作,督促清洁工及门卫按照管理制度执行,确保驶离建设工地的车辆车体清洁干净。

3)清洁工:负责车辆清洗工作。

4)门卫:监督进出车辆的车容,不合格车辆不予以通行。 1.3.管理制度

1)运输余泥渣土的车辆驶离建设工地时,建设或施工单位应冲洗车体,保持车辆整洁。

2)运输渣土的车辆必须按指定的运输路线和时间行驶。运输过程中,应限量装载,车厢上部必须覆盖蓬布或采取其他有效措施,防止余泥渣上沿途泄漏、飞扬。

3)余泥渣土运输车辆进入受纳场,应服从场地管理人员的指挥,按要求倾卸。在驶离受纳场时,应采取有效措施,保持车辆整洁。

第 1 页

4)未经许可,外来车辆不准进入工地,进入工地的车辆在驶出工地前,应按规定,将车辆拦板及车轮冲洗干净,严禁带土上路。

5)如有进入施工现场车辆未经冲洗,驶出工地上路,影响市容市貌者,给予处罚,情节严重者交环卫监察处理。

6)对于未按指定路线行驶的车辆或未清洗干净的车辆,门卫应予以阻止,否则酌情对门卫及车辆驾驶员予以处罚。

2.保证措施

工地出入口必须设置防止车辆带渣土出工地的设施,所有车辆出工地前必须冲洗轮胎,工地门卫室设置扫帚,车辆装运渣土清洗机设备必须符合规定,对出门车辆进行检查,密闭运输,不得超载超限,杜绝渣土运输车辆带泥上路和抛洒滴漏现象。

自动洗车台

第 2 页

自动洗车台

普通洗车池

土方车防尘覆盖

若采用普通洗车池,需配备两台高压水枪,派专职清洁工对驶离工地的车辆轮胎及车体进行冲洗。

洗车池两侧应设置挡水墙,两端应设置截水沟,以便对洗车用水进行回收,经三级沉淀后再次利用。

第 3 页

上一篇:施工现场安全消防措施下一篇:施工项目安全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