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晋级论文

2022-05-12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教师晋级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为充分贯彻“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有效提升士官晋级培训课程的教学效果,探索了士官晋级培训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通过对教学实践的效果分析得出,采取混合式教学的士官晋级培训课程,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优化课堂教学氛围,培育自学能力。

第一篇:小学教师晋级论文

优化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结构 提高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水平

[摘要]教师是培养创新人才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教师队伍的素质水平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我国拥有世界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农村教师队伍,农村教师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农村小学教师承担着我国基础教育中最重要的教学工作。因此,必须高度关注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现状, 着实优化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结构,大力提高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水平。

[关键词]农村;小学教师;优化

农村小学教师是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人才资源,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近年来,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的看到,部分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尚存在教育理念落后、教育知识薄弱,教师整体素质不高,年龄老化,教师资源流失,教学压力大、心理素质堪忧等诸多问题。这已成为制约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保证农村教育可持续发展,科学规划未来教师队伍建设,必须建设一支数量适宜、学科配套、业务精良、相对稳定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一、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现状考察及成因探析

(一)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突出

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教师学历层次不高。农村教师大多是到小学任教后通过自修或函授等形式获得专、本科文凭;村级小学教师很大一部分是“民转公”教师,其本来的学历只有初中或高中,通过短期集训后达到中师学历,其“含金量”可想而知。另一方面,继续教育提高困难,由于农村教育信息闭塞,无法及时、有效获取新课改的各种信息、资料,加之学校专项培训经费少,教师外出学习交流机会少,因此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教育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其原因包括,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科研单位的培养力度不够,对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教育流于形式,督查、指导不到位,没有取得实质性效果;部分学校重视不够,学习氛围不浓,造成农村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不高。

(二)教师流失严重,补充机制不完善

近年来,由于人们思想观念变化和收入差距的存在,骨干教师、紧缺学科教师流失比较严重。调进城区学校任教的每年都有许多人,其中大部分属骨干教师或紧缺的英语、数学等学科教师,基本为35岁以下、有本科学历的把关教师。每年新增教师虽然相对较多,但新分配教师凸显的问题有:非师范类院校毕业后招录为教师的,有一部分人知识丰富,但缺乏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不能很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从正规师范院校毕业的本科生,大都为近几年扩招的本科生,综合素质、各种能力相对较弱,距离新形势下教育工作的需要还有一段距离。上述因素也是近年来农村教师队伍素质不够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农村学校培训经费不足,对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不够大

学校由于培训经费的短缺,无法对优秀教师实施长期重点的培养,只是实施粗浅的二三天轮训,致使一些优秀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流于平庸,感觉得不到重视,产生了想换一个环境、调离教育系统的想法。对省、市、县骨干教师的培养缺乏长效培养机制,往往培训结束以后,没有对他们的成长进行重点跟踪,没有真正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学校人才培养的氛围不够浓厚,对骨干教师的重视还仅停留在口头上,使用时,随意性也比较大,还不能为骨干教师提供发挥才能的工作岗位和条件,导致“英雄无用武之地”。有的学校对教师关心不够,一些实际困难未能及时帮助解决, 也没有建立骨干教师的奖励机制,致使骨干教师的积极性受到影响。

(四)工作压力大,心理素质堪忧

近年来,随着教师发展性评价、师德考评、质量监控体系、职称评聘分开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出台,教师的从教行为得到了进一步规范,教育教学质量得以稳步提高,但教师的工作压力也在逐步加大。由于农村教师跨学科、跨年级教学的现象极为普遍,因而,他们的课时数多,备课量大,写教案的篇数也多。特别是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和不断深化,新的课程标准相继出台,教材更新力度加大、速度加快;新的先进的教育、教学和课程理念广泛传播,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纷纷涌现,所有这一切在对教师的素质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人们对教师的期望值也更大。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无论教学理念有多好,教学内容有多全面、系统,教学手段有多先进,但就教学实效来说还存在许多不确定性的因素——教师的教学对象是活生生、具有不同生活背景和复杂心理活动的人。教师的影响是间接的,必须经过学生的内化才能见效,教育的成效还受家庭、社会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又很难为教师所控制。今天,人们往往把学生的许多表现都归于教师的责任,诸如“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等。在这些归因面前教师有时显得很无助,从而感到压力巨大。

(五)对现代化教育手段了解不足

随着社会不断的前进,科技不断的进步发展,教育行业也不例外,教育也要步入现代化。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曾经讲过“教育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但是什么是现代化教育手段?笔者调查时发现,26%的农村小学教师竟然不知道什么是现代教育手段,40%的小学教师认为是多媒体、网络教学等,42%的教师认为是电子设施。由此可见,农村小学教师对现代的教育手段认识有多少。当笔者问到是否会操作这些教学设施时,却都纷纷摇头,只有极少数认为自己多少会操作一点。对此,我们可以看出,现代教育手段在农村小学教师的大脑中只是一个空概念,不能归结于实处,现代化多媒体立体教育手段在农村的应用还显得很遥远。

二、加强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一)实行有差别的倾斜政策,稳定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

提高农村小学教师待遇,解决实际困难,重视农村小学教师培养与选用的“乡土性”,对本科读师范院校、毕业后愿意回到农村学校任教的大学生给予特殊的政策,财政解决部分学费,定向定岗培养,并为他们的就业提供绿色通道,鼓励更多的优秀人才从事农村中小学教育,建设一支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农村小学教师队伍,为扎实推进教育资源均衡发展提供动力。

(二)优化教师队伍结构,解决农村师资结构不合理问题

完善教师调配机制,更好地满足农村学校对优质师资的需求,教职工调动必须坚持相对稳定、按编制配制、按合同履约的原则,在农村小学服务没有达到规定年限的一律不予调动,以保证农村学校留存有一批骨干教师、中青年教师任教。

(三)加强农村中小学紧缺学科教师培训

针对农村地区小学教师队伍存在着结构性失衡问题,开展小学英语、体育、美术、音乐、信息技术等专业教师培训。专业培训内容包括:强化学科专业知识、学科教学法及教学策略、课改新理念的培训、重视课题研究、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的培训等。专业培训形式包括:教学观摩、专家讲座、案例分析等。采用集中短期培训与长期自学培训相结合的方式,选聘一线优秀小学教师上培训课,或进行现场教学,与学员互动。采取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农村教师通过成人教育、网络教育、自学考试等多种途径,提高学历层次和业务水平。

(四)提高农村学校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

农村学校分布较散,有的地处偏远闭塞村落,难免有“天高皇帝远”的松懈,加之文化娱乐生活落后,教师容易自由散漫,教师行为难免失范。学校要通过经常性的师风师德教育,定时组织教师进行政治理论和教育法规的学习;定期进行师德考评,查摆自身存在的师德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整改;有意识树立身边的典型,为大家提供学习的榜样;同时要及时总结工作经验,要注意发现新的问题与苗头,对教职工的年度考核要实行师德“一票否决”;要通过各种教育活动达到转变教师观念,让教师自觉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一心扑在教学上,无怨无悔。

(五)培养农村小学教师现代教学媒体的实际操作能力

现代教学媒体是利用现代技术储存和传递教学信息的工具,其主要包括硬件和软件两大要素。硬件包括各种教学机器如幻灯机、投影器,录音机,电视机、录象机、计算机、影碟机等,软件包括幻灯片、投影片、电影片、录象带、计算机课件、视盘等。农村小学领导及相关教学部门,应从实际出发,尽最大可能培养在职教师的现代教学媒体的运用能力,让教师通过现代媒体手段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进行立体教学以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增进教学效率以及扩大教学规模。

(六)以科研为先导,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要想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必须引导教师参加教育科研,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水平。学校要制定教科研制度,积极引导并鼓励教师参加教育科研,要求学校每个教师都要参与一个课题的研究,通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相互交流、写反思小结、撰写教育论文和研究报告等,提高农村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专业能力。

总之,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艰苦的工作,,只要我们从实际出发,努力探索,勇于实践,必将使广大教师的基本素质得到不断提高,并焕发出更大的工作热情,积极投身到教学中。

[参考文献]

[1]李建平: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全新挑战[J].2002(1)。

[2]吴志勇:课题“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对策研究”的子课题:农村中小学教师建设现状调查及报告,2006,(12)。

[3]罗华:《关于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江西教育.2006.(13)。

[4]刘理,涂艳国:《中部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问题调研报告》——《教育发展研究》[J].2005.(4)

本文系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沧州市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编号11090071)成果。

作者:吴洪锋

第二篇:浅析混合式教学在士官晋级培训中的应用

[摘 要] 为充分贯彻“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有效提升士官晋级培训课程的教学效果,探索了士官晋级培训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通过对教学实践的效果分析得出,采取混合式教学的士官晋级培训课程,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优化课堂教学氛围,培育自学能力。

[关 键 词] 混合式教学;士官晋级培训;教学效果;课堂氛围

当前我军士官队伍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士官晋级培训是为士官晋升更高等级而开展的相关培训工作,通常参训人员对相关专业岗位工作较为熟悉,具备较强的学习自主性,但基础理论知识较薄弱,导致工作中缺失故障处置的理论依据。此外,士官晋级培训课程还面临学时少、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师生互动频次少、课堂氛围较为沉闷、教学效果差等问题,限制了士官学员在学习过程中主体作用的发挥,不利于其通过晋级培训达到难点知识的突破和能力提升的目的。

近年来,混合式教学方式得到了越来越多高校教员的认可,这种方式变革了传统课上、课下教和学的过程,借助线上慕课资源,给学员充分的学习自主性,满足其个性化学习需要并为养成终身学习提供了可能。此外,混合式教学强调师生互动交流,有利于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明显改善教学效果。

本文以船舶辅机专业晋级士官“船舶制冷装置与维修”课程为改革对象,尝试开展混合式教学方法,重新进行了教学设计并对教学效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以期充分发挥学员的主体作用,实现难点知识的突破和能力提升的目的。

一、混合式教学的内涵及适用性分析

(一)混合式教学的内涵

混合式教学的概念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最初主要是指学习理论的混合[1]。到2010年左右时,由于网络信息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尤其是移动网络的普及,混合式教学的内涵逐渐转变成面对面教学与在线教学情景的混合[2]。此后,混合式教学的内涵逐步清晰具体化,但也根据学者不同而各有侧重点。例如,美国斯隆(Sloan)联盟(在线学习联盟)将在线学习时长比例作为划分依据,认为当在线学习比例达到30%~79%的课程都可称为混合式学习[3]。国内学者李逢庆连续用了5个“适当的”来定义混合式教学,以突出该教学模式所关注的学习主体是学员:混合式教学是指在适当的时间,通过应用适当的多媒体技术,提供与适当的学习环境相契合的资源和活动,让适当的学习者形成适当的能力,从而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的教学方式[4]。冯晓英等将混合式教学概念的演变进程划分成技术应用、技术整合与“互联网+”三个阶段,并提出当下混合式教学要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在线技术与面授相结合方式[5]。岑华锋通过分析当前高职教育混合式教学开展的三重矛盾,从组成、前提、目标、途径和手段五维角度提出了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新内涵[6]。张锦等提出混合式教学是教学空间的混合、教学时间的混合、教学方式的混合以及教学评价的混合[7]。

(二)混合式教学适用性分析

士官晋级培训具有课时少、人数少的显著特点,以船舶辅机专业晋级培训士官为例,培训涉及专业课程仅80学时,不利于课程重难点内容的展开学习,但课下时间较为灵活,利于开展在线上自主学习;同时,近3年来年均培训人数不超过10人,属小班化教学,这就为专业知识翻转学习及学员充分讨论创造了条件。由此可见,在初晋中士官晋级培训课程中开展混合式教学方法具有先天的优势,能够满足以下教学需求。

1.能够满足学员个性化学习需要,提供任务驱动

线上课程自主可控的播放速度及可反复回看能够保证不同接受能力的学员对基础知识进行有效学习。针对来自非船舶辅机专业的学员,还能提供更为个性化的学习方案。

2.能够提升学员的学习积极性,优化课堂氛围

混合式教学线下授课采用讨论交流、提问、翻转讲解等强互动教学环节,有助于从根本上增强学员课堂参与度,激发积极性,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由于初晋中学员多具有丰富的装备操作经验和实践专业知识,为混合式线下教学课堂互动水平的提升奠定了学情基础。

3.有利于构建翻转课堂,实现学员高阶能力培养

混合式教学从教学条件和资源上来说很好地满足了学员课前预习需要,为课上实现部分知识内容的翻转教学创造了有利条件。翻转课堂中学员的发言、交流、讨论和思考次数得到大幅度提高,高阶能力得到进一步培养。

4.能够引导学员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培训模式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员课前—课后自主学习,引导学员养成自觉的学习习惯,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二、士官晋级培训混合式教学实施

区别于课上开展学习、课后完成作业的传统课堂模式,混合式教学模式将任务和地點的匹配进行了转换。有学者将混合式教学实施环节划分为知识准备、知识内化和知识巩固三个过程[8],考虑到军校课堂特点,采取面授课程与在线课程不同步的混合式教学[9],因此将士官晋级培训混合式教学实施过程划分为课前自学、课上精讲及课后总结三个阶段。学员课前利用在线课程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在课上完成讨论、重难点讲解、测验和答疑等过程,如图1所示。

(一)课前自学

该阶段对应图1虚线框中线上自主学习环节。学员通过观看课程视频、预习PPT课件以及相关参考资料,完成“船舶制冷设备操作使用”在线课程的自主学习。针对在线课程总学习资源量较大而学员单次线上预习时间有限的特点,基于任务驱动式学习理念,制订了混合式学习任务书和预习作业,对每讲需要预习的在线课程及PPT课件等参考资料进行了具体明确;预习作业内容作为课上小组发言交流的材料,在小组间良性竞争机制下,会激发学员完成任务的积极性。同时,将其分数计入课程形成性考核的一部分,将学员考核的压力转化为日常学习的动力。

为了满足个性化学習需求,针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员制订了选修内容,帮助学员系统掌握整门课的进度情况,提升了预习指向性和预习效果。

(二)课上精讲

课上精讲环节对应图1虚线框中的线下局部翻转课堂。该阶段采取的教学方法包括学员提问、讨论交流、学员讲解、教员对重难点精讲等,旨在引领学员完成专业知识内容学习的同时,促进能力生成。

具体来说,经过课前自学阶段,学员将完成的预习作业及学习疑问带到课堂上,根据教学计划安排,以小组形式进行知识内容的讲解,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补充、提问,针对讨论交流后仍无法解决的问题,即为课堂的难点内容,由教员进行重点精讲和疑问解答。

针对学员提问较少的课堂教学情景,教员可综合往届教学过程汇总的重难点知识,对学员进行提问,检测学员预习效果,同时引发进一步思考,加强装备知识学习。

(三)课后总结

课后总结是构建课前—课上—课后双循环的关键一环(如图2所示),真正使教学过程成为循环生长的过程。

在教员层面,课后总结通常以教学后记的形式,通过分析教学实际和教学内容设计之间的偏差,进一步校正对学员知识水平及听课接受能力的评估,为结合课程内容和学情特点精准设置下一讲重难点提供依据。在学员层面,课后总结既包括对课次知识重难点的巩固加深,又是一次对装备学习方法的梳理过程。尤其是深化对装备“六要素”学习逻辑思路的体会,能帮助学员形成新装备自主学习的方法,做到授之以渔。

例如在活塞制冷压缩机拆装实作课一讲中,课前要求学员观看压缩机拆装过程视频资料,据此各小组总结形成一份压缩机拆装步骤初稿。课上通过完成压缩机拆装实作,体验拆装过程。在课后完善汇总形成拆装步骤终稿并提交。本讲基于课前自主观看视频、课上实作训练及课后总结梳理的实作训练流程,能够引导学员自发对比拆装步骤初稿和终稿的区别,进而思考压缩机拆装过程的关键操作点和注意事项,并为后续同类型机械设备的拆装打下基础。

三、教学效果分析

以2020级船舶辅机专业晋级士官“船舶制冷装置与维修”课程作为混合式教学方法改革进行了首次尝试,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预习效果较好,作业完成率高

产生该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三点:(1)预习作业作为形成性考核一部分,与最后成绩挂钩,化学员考试压力为学习动力;(2)划分小组,组员互相监督,激发新的学习动力;(3)课上讨论交流环节需使用作业文稿,化组间良性竞争为学习动力。

(二)学员积极参与,促进能力生成

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基于课前预习和预习作业引导,能够引发学员主动思考;师生互动及学员讨论交流次数显著增加,有助于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与此同时,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作课能够帮助学员形成“制订预案—课上实作—修改完善终稿”的开放生长式学习,有助于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的结合,促进反思能力和动手能力的锻炼生成。

(三)精讲针对更强,提升教学效率

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课上精讲更加针对教学重难点的解决,同时留出更多时间用于学员的发言、提问、讨论等环节,有利于高阶能力的培养。

(四)课堂氛围优化,效果明显提升

学员的自由提问使得课堂氛围得到极大优化,几乎所有学员整堂课下来都能集中注意力,参与课堂教学过程,学习效果有了明显提升。例如,在一次翻转教学过程中,一名学员上台讲解完某机组内容后,在接下来的整堂课注意力都高度集中,与教员的互动次数相较以往课次也明显增多。

通过课终调查问卷分析发现,全部学员均认同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大幅提升课前预习和课上学习效率。针对课前自学无法解决的问题,经过课上小组内部讨论、组间问答以及教员解答等环节,学员对分析得出的答案印象更加深刻。此外,针对部分知识内容设置翻转课堂环节,小组轮番上台讲解的效果要好过教员的“一言堂”,增加学员注意力的同时,有效提升教学效率。

四、结论

士官晋级培训采取混合式教学方式后,能够极大地提升课堂时间利用效率和学员学习效率,最大限度调动学员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经验和教训可为后续课程建设提供重要参考。同时也发现为了充分发挥混合式教学方法的作用,在课程建设方面存在以下亟待优化之处。

(一)在线课程建设需一步完善优化

课程基础知识需进一步扩展,装备知识需更新深化,满足学员深入学习的需要。

(二)教员自身素质能力需不断提高

混合式教学中课堂提问和讨论次数大幅增加,对教员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新挑战,同时也要求教员能够更好地把控课堂节奏,具备良好的课堂组织能力。

(三)学习任务书需更科学、细化

对预习内容进一步分类,在全部预习内容中梳理重难点知识,合理设置问题牵引。

参考文献:

[1]余胜泉,路秋丽,陈声健.网络环境下的混合式教学:一种新的教学模式[J].中国大学教学,2005(10):50-56.

[2]黄荣怀,马丁,郑兰琴,等.基于混合式学习的课程设计理论[J].电化教育研究,2009(1):9-14.

[3]IE Allen,J Seaman,R Garrett. Blending in:the extent and promise of blended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J].Proceedings of The Sloan Consortium,2007(5):35.

[4]李逢庆.混合式教学的理论基础与教学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6(9):18-24.

[5]冯晓英,王瑞雪,吴怡君.国内外混合式教学研究现状述评: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分析框架[J].远程教育杂志,2018,36(3):12.

[6]岑华锋.高职教育特色混合式教学:内涵新解与教学模式建构[J].职教通讯,2019(9):6.

[7]张锦,杜尚荣.混合式教学的内涵、价值诉求及实施路径[J].教学与管理,2020(9):3.

[8]魏朝晖,骆紫燕,杜鹃.以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为目标的混合式教学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 40(33):59-61.

[9]王晶心,冯雪松.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效果与趋势:基于SSCI和ERIC数据库的分析[J].中国大学教学,2019(10):7.

◎编辑 栗国花

作者:张垚鹏 蒋以山 张琦超

第三篇: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有效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2011年12月,为促进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小学教师队伍,教育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特制定《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

《专业标准》要求,小学教师应善于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应保持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并强调,教师要了解对小学生进行青春期和性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方法。该标准强调,小学教师要了解小学生安全防护的知识,掌握针对小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侵犯与伤害行为的预防与应对方法。

该标准要求,小学教师要信任小学生,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有益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需求。要尊重教育规律和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一个小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标准提出,小学教师要了解不同年龄及有特殊需要的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掌握保护和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策略与方法。了解幼小和小初衔接阶段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掌握帮助小学生顺利过渡的方法。

标准还具体要求,小学教师应较好使用口头语言、肢体语言与书面语言,使用普通话教学,规范书写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标准指出,小学教师要大胆开展教育教学实践,不断创新;积极进行自我评价,主动参加教师培训和自主研修,逐步提升专业发展水平。

基本理念

学生为本:尊重小学生权益,以小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小学生的主动性;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小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师德为先: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爱小学生,尊重小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能力为重: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小学生,遵循小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终身学习:学习先进小学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实施建议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专业标准》作为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依据。根据小学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专业标准》引领和导向作用,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建立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提高小学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制定小学教师准入标准,严把小学教师入口关;制定小学教师聘任(聘用)、考核、退出等管理制度,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形成科学有效的小学教师队伍管理和督导机制。

开展小学教师教育的院校要将《专业标准》作为小学教师培养培训的主要依据。重视小学教师职业特点,加强小学教育学科和专业建设。完善小学教师培养培训方案,科学设置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方式;重视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教育,重视社会实践和教育实习;加强从事小学教师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制度。

小学要将《专业标准》作为教师管理的重要依据。制定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注重教师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教师育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开展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完善教师岗位职责和考核评价制度,健全小学绩效管理机制。

小学教师要将《专业标准》作为自身专业发展的基本依据。制定自我专业发展规划,爱岗敬业,增强专业发展自觉性;大胆开展教育教学实践,不断创新;积极进行自我评价,主动参加教师培训和自主研修,逐步提升专业发展水平。

教师观点

“对小学生来说,老师是绝对的权威,哪怕只是一个鼓励的眼神都会让他们终身铭记。”江苏南京游府西街小学辅导员郭莉,很为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意见稿叫好,对小学教师来说,课本知识的传授并不是教育的唯一途径,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加以鼓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宁夏银川市兴庆区回民二小的黄丽校长说,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中提到小学性教育,这个工作确实很重要,但是不是只放在小学的环节上,以及怎么教,谁去教,使用什么教材,这都是需要面对的问题。另外,专业标准中提到要“终身学习”,这在当前小学老师中很多人都做不到,小学的教学内容相对浅显,教材一般也没有大的变动,因此一些老师觉得自己的能力足够了,而没有想到要掌握新的理念、方法,去教给不同起点的孩子。很多老师确实不够“专业”,繁重的工作任务之下职业倦怠感普遍存在。 (据教育部网站、《中国教育报》、中国新闻网、新华报业网、《银川晚报》整理)

上一篇:企业管理职能论文下一篇:机械工程概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