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艺术电视新闻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接受美学视域下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研究 ——以《中国舆论场》为例

摘要:全媒体时代,新型的媒介生态环境改变了受众的参与方式,对电视的关注由传者为中心向受众为转移,以“读者为中心”的接受美学理论逐渐被广泛运用到电视节目中。接受美学理论对观众体验阅读活动的关注,能更好的实现其审美期待。作为最特殊的电视节目,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运用技术的力量实现内容和形式美的统一,在推动和谐社会建设、促进自身发展和满足受众审美需求方面有着必要性作用。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发展需要对受众做出具体分析,在政策、经济和技术环境的作用下,受众以真、善、美为接受动机,由倾听到参与、分散到社群、娱乐到净化的审美接受转变。这就要求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在创作过程中以权威性的深度内容、精准化的传播渠道和商品性的媒介经营管理为要素,紧抓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时效性、思想性、艺术性、主客体互动多元性等特征,集高度的职业道德精神、广博的社会知识、创新的市场理念为一身的创作理念,实现创作美。以最受欢迎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中国舆论场》为案例,具体分析它的传播过程:以基于观众审美需求体现日常化和宏观对话的议题设置为核心;过渡性和整体性统一的联结板块和细节呈现的情节叙事为基础;实现艺术“栖居”的传统电视和多媒介平台为途径;真实性与镜像性结合的现场多元人物和虚拟观众的塑造为前提;非语言符号镜头和音乐的表达为支撑。根据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发展困境,指出其未来的发展方向,更好的促进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发展。

关键词:接受美学;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创作者;受众

学科专业:新闻学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问题的缘起和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接受美学的文献综述

2.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文献综述

3.接受美学视域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研究的文献综述

4.国内外研究文献述评

(三)研究范畴和论文结构

(四)研究方法

(五)论文创新之处

一、接受美学对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适用

(一)接受美学研究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可行性

1.预设“隐含读者”,走近“现实读者”

2.把握“定向期待”,激发“创新期待”

3.升级“替代体验”,增强“参与体验”

(二)接受美学研究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必要性

1.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2.塑造媒体自身发展

3.引导受众审美需求

(三)《中国舆论场》的接受美学思考

二、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读者”反应的接受分析

(一)全方位的接受环境

1.社会政策的支持

2.粉丝产业的盛行

3.技术资源的共享

(二)深层次的接受动机

1.求真

2.向善

3.寻美

(三)多角度的接受转变

1.倾听向参与转变

2.分散向社群过渡

3.娱乐向净化演变

三、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期待”满足的审美创作

(一)创作要素

1.权威性的深度内容

2.精准化的再造渠道

3.多元化的经营管理

(二)创作特征

1.时效性和延伸性共存

2.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结合

3.主体引导和客体互动统一

(三)创作理念

1.高度的职业精神

2.广博的社会知识

3.创新的市场观念

四、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体验”呈现的作品传播

(一)基于观众审美心理需求的议程设置

1.喜闻乐见的日常生活

2.理性对话的精英议题

(二)过渡性和整体性统一的情节叙事

1.突破程式的板块化联结

2.意境和画面协调的细节呈现

(三)重返艺术“栖居”的跨媒介平台

1.深度解读大展风采的传统电视

2.凸显人性化的多媒介联动

(四)真实性与镜像性结合的人物塑造

1.多元话语显智慧的现场人物

2.参与创造展个性的虚拟观众

(五)培养思想“崇高”的非语言表达

1.激发想象“空白”的镜头转换

2.营造气氛“感染”的音乐变动

五、接受美学视域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突围之路

(一)发展困境

1.媒体融合成效较弱

2.品牌理念有待提高

3.传播主体情绪化

(二)发展方向

1.智能技术保证市场定制

2.场景服务突破时空局限

3.创造游戏打造多向传播

4.培养人才促进全面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地方服务业发展比较论文提纲下一篇:我国建筑工程材料管理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