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大学简介范文

2022-05-30

第一篇:宁波大学简介范文

宁波大学科研科研成果简介

2018宁波市军民融合产业对接活动

宁波大学科研成果 简介

宁波大学 2018年5月

一、新材料

1.红外硫系玻璃 ............................................................................................................ 3 2.新型弛豫铁电材料的单晶生长与器件应用 ............................................................ 3 3.钨酸镉闪烁单晶材料的制备技术与器件应用 ........................................................ 3 4.一种具有高光学质量的YGO透明闪烁陶瓷 ......................................................... 4 5.超临界流体微孔发泡技术应用于LED反射膜 ...................................................... 4 6.土木工程用碳纤维材料系列锚具产品 .................................................................... 4 7.钢-竹组合结构建筑 ................................................................................................. 6 8.引发式化学气相沉积 ................................................................................................ 6 ——功能纳米涂层的绿色新型制备方法 ................................................................... 6 9.一种可用于高效催化碳-碳偶联反应的含Pd薄膜新材料 ..................................... 7 10.高效净水超滤膜滤芯 .............................................................................................. 7 11.节能环保型分子筛膜材料及系统集成技术 .......................................................... 8 12.高效降低染料工业废水色度和COD的沉淀剂 .................................................... 8 13.飞秒激光双光子微加工技术 ................................................................................. 9

二、新一代信息技术

14.工业用线性机械手 .................................................................................................. 9 15.“电子签章”控件及其应用系统 ........................................................................ 10 16.视频监控中的行人再识别技术及其应用 ............................................................ 10 17.体外循环血路成品检验在线云管理系统 ............................................................ 11 18.面向老年人的体感互动娱乐健身系统研发 ........................................................ 11 19.农业养殖场智能环境监控系统 ............................................................................ 11 20.智慧农业监测系统 ................................................................................................ 12 21.智能软启动控制系统 ............................................................................................ 13 22.通用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 .................................................................................... 14 23.复杂零部件高性能工业视觉检测系统 ................................................................ 14 24.大规模水质在线监测与三维展示系统 ................................................................ 14 25.三维虚拟人自然交互系统 .................................................................................... 15 26.岩土工程勘察可视化地层信息系统 .................................................................... 16

三、节能环保

27.双层滤料颗粒床梯级过滤高温除尘技术 ............................................................ 16 28.船舶尾气脱硫装置 ................................................................................................ 17 30.铜城市矿山绿色利用冶金技术 ............................................................................ 18 31.快速比色检测Hg2+离子的新技术 ...................................................................... 18 32.建筑废弃泥浆的脱水处理 .................................................................................... 19 33.印染废水深度处理技术与设备 ............................................................................ 19 34.农村生活污水与有机垃圾耦合处理技术 ............................................................ 20 35.河道水质提升强化除磷技术与成套设备 ............................................................ 20 36.生物质强化市政污泥深度脱水综合处置工艺 .................................................... 21

四、新装备及制造

I

37.系列桥梁防船舶撞击技术 .................................................................................... 21 38.回转零件精密轧制近成形技术 ............................................................................ 21 39.介质阻挡放电离子源DBDI-100 .......................................................................... 22 40.超快速 VOCs 分析仪 .......................................................................................... 23 41.在线自动二维工业色谱 ........................................................................................ 23 42.基于纳米压印的微型光谱仪 ................................................................................ 24 43.高端发动机数字化样机专家系统 ........................................................................ 25

五、海洋高技术

44.坛紫菜“浙东1号” ............................................................................................ 25 45.混水海区的大型海藻人工藻场及其构建方法 .................................................... 25 46.坛紫菜种苗的室内育苗技术 ................................................................................ 26 47.三疣梭子蟹养殖产业链新技术 ............................................................................ 26 48.自然水体中有毒微囊藻的LAMP-LFD检测芯片的研发 .................................. 27 49.螺旋藻生物技术及产品开发 ................................................................................ 28

六、生命健康

50.生化诊断试剂 ....................................................................................................... 29 51.基于贵金属纳米结构SERS特性的超灵敏癌症抗原检测 ................................. 29 52.抗菌渔用药的加工方法 ........................................................................................ 30

七、新能源

53.锂电池的硅碳复合材料 ........................................................................................ 30 54.硅碳负极复合材料研发及其应用技术 ................................................................ 30 55. 聚烯烃锂离子电池隔膜湿法制备技术 .............................................................. 31 56. 低成本高强度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制备技术 .............................................. 31 57. 基于人体工学的智能健康办公系统研发 .......................................................... 32 58. 老年痴呆症预防与治疗产品及方案 .................................................................. 32

II

1.红外硫系玻璃

硫系玻璃是一类以硫、硒或碲元素为形成体的非氧化物光学材料,具有优良的透红外(1-16μm)性能、极佳消热差性能(dn/dT是锗的八分之一)、锗稀散资源消耗低、可利用精密模压批量生产光学镜片等优点,能够广泛应用于民用(如汽车夜视装置、消防和安防红外成像仪或生命探测仪等)和军用(如红外肩扛导弹、夜视枪瞄、战机夜视巡航系统等)红外光学系统,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

宁波大学红外探测材料及器件省重点实验室通过近10年努力,解决了140mm大口径高光学均匀性玻璃制备难题,发明了硫系玻璃的原料整体蒸馏提纯和熔制为一体的制备技术及相关设备,硫系玻璃制备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试产品在国内外近20余家军用和民用单位得到应用。

【产品型号及尺寸】

型号:NBU-IR

1、NBU-IR

2、NBU-IR

3、NBU-IR4四种牌号; 尺寸:30,50,80,100mm四种主要口径 年产:300-400公斤

2.新型弛豫铁电材料的单晶生长与器件应用

新型弛豫铁电单晶是近十几年来国际上发现的高性能压电铁电材料,面向以高性能超声成像为核心的最新军民两用高技术的材料需求,宁波大学晶体材料实验室开展了新型弛豫铁电单晶PMNT、PIMNT的研究开发,探索出适合于该类材料制备的特殊生长工艺,小批量制备获得大尺寸单晶材料;掌握了适用于超声器件制造的晶片材料的制备方法,其材料性能达到器件制作的实用要求;跟国内相关企业合作研制出铁电单晶基超声探头,包括工业无损探伤用超声探头和医学超声探头,目前正在推进批量单晶生长、晶片制备与器件应用。 【成果特点与优势】

介电性能:(001)方向PIMNT单晶的介电常数ε~4600-5800、介电损耗tanδ~0.4%-1%,三方-四方相变温度Tr/t ~ 100-120℃,居里温度最高达Tc~ 195℃。

压电性能:从所获晶棒2/3左右区段切割晶片,其压电系数d33达到1500-2200 pC/N,其压电系数在相变温度Tr/t ~110℃以下具有较高温度稳定性和时间稳定性。

铁电性能:(001)方向单晶具有剩余极化Pr~34.3μC/cm

2、饱和极化强度大约为P~37.3 μC/cm2和矫顽电场Ec ~5.5 kV/cm,其电致伸缩S约为1.1%,比陶瓷的电致应变大一个量级。 【应用前景】

基于弛豫铁电单晶材料具有超高压电性能,此类材料在高性能压电探测器件与压电驱动器件领域具有突出应用价值:(1)新一代工业无损精密探伤设备用超声探头;(2)新一代高成像清晰度的医学B超诊疗仪用医学超声探头;(3)声纳探测系统用高性能水声换能器;(4)其它需求高压电性能材料的固体驱动器件。

3.钨酸镉闪烁单晶材料的制备技术与器件应用

闪烁单晶是广泛应用于高能射线探测成像技术的光学功能材料。宁波大学晶体材料实验室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开发钨酸镉(CWO)闪烁单晶的坩埚下降法生长技术,自主掌握CWO单晶材料制备专利技术。近年来所制备闪烁单晶性能完全达到射线探测器制造所要求实用化指标,CWO闪烁单晶材料可广泛应用于安检设备、集装箱检查系统、CT诊疗仪等技术领域。迄今已经形成单晶原坯、多规格晶片和单晶阵列的批量生产能力,相关材料产品已销往国内外相关射线探测成像设备制造厂商,目前正在致力于扩大材料产品的生产规模和应用市场。

CWO单晶具有高密度、不潮解的材料性能,此单晶材料在高能射线激发作用下具有470nm

3

波长荧光输出;本单位出品单晶产品的相对光产额是BGO单晶的2倍以上,其发光余辉比CsI(Tl)单晶要低2个数量级,能量分辨率优于15%,γ射线辐照硬度达107rad量级,且具有良好的光学质量和性能均匀性。

4.一种具有高光学质量的YGO透明闪烁陶瓷

本项目研制出的高光学质量的(Y0.2Gd0.75Eu0.05)2O3 (YGO)透明闪烁陶瓷已经过第三方检测公司进行评价,可提供检测报告。该项目已经可以满足小试需求,并可提供样品由相关检测部分进行评价。该透明闪烁陶瓷不仅具有透明陶瓷的特点,兼有优异的闪烁性能,可应用于各种光学领域。 具体指标如下:

外观颜色:无色透明(略带黄色) 相对密度:99.9%以上

光学透过率:80%(波长613 nm处) 光输出:3300 (90 kV, 2 mA) 余辉:0.34@100 ms

【成果特色与优势】

研制出与单晶透过率相当的 (Y0.2Gd0.75Eu0.05)2O3 (YGO)三元体系的透明闪烁陶瓷材料,经过第三方检测部门评价,该系列陶瓷在透过率、光输出、X 射线吸收系数等闪烁指标上优于美国GE 公司生产的商业用Y1.34Gd0.6Eu0.06O3 闪烁陶瓷,在余辉和分辨率指标上接近GE公司商业陶瓷相当,并且具有制备成本低、重复率高、产率高等优点。该闪烁多晶材料制备技术基本上达到了同类材料产品国际先进水平。 【应用前景】

可替代价格昂贵的光学单晶材料,主要用于射线探测(如安检系统、工业探测等)和医疗成像设备(如CT检测设备)中,亦可用于先进照明、光学器件、透明盔甲、红外系统等光学领域。

5.超临界流体微孔发泡技术应用于LED反射膜

【成果简介】

项目组利用超临界流体微孔发泡技术制备微孔薄膜,经过近10年研发,目前已完成中试生产线,led反射膜在企业已有初步推广,性能与日本古河电工MCPET接近,可应用于led灯具反射膜,led液晶屏反射膜,音箱振膜等。 【成果特点与优势】

1、制备工艺绿色无污染无三废;

2、性能媲美日本古河电工pet微孔薄膜;

3、制造成本低于国内低端led反射膜;

4、技术国际前沿

6.土木工程用碳纤维材料系列锚具产品

碳纤维材料具有高强度,低密度,高弹性模量,耐疲劳及耐腐蚀等突出优点,其抗拉强度达到2800MPa~3500MPa,其密度仅为钢材的五分之一。碳纤维材料及其锚固体系可应用于桥梁、房屋建筑等土木工程结构的加固补强,也可作为拉索构件应用于对力学性能和耐久性(防腐)要求高的各类工程领域。

1. 土木工程预应力碳纤维材料加固技术

较传统工程结构加固技术而言,用预应力碳纤维材料加固包括桥梁(图1)、房屋建筑在内的各类土木工程结构具有明显的优势,该技术具有不影响交通(对于桥梁)、不增加结构自重、不损伤原结构、减小变形、可封闭钢筋混凝土裂缝、施工便利、无湿作业、施工工期短、所需劳动力少、施工质量容易控制及无需后期维护等诸多优点,综合经济效益较高。

2. 碳纤维材料系列锚固技术

1) 通用型碳纤维筋夹片式锚具产品 【性能参数】

锚固效率系数:超过95%。

疲劳性能:能承受超200万次应力比(最小应力与最大应力之比)为0.78的循环荷载作用。 耐久性:环境加速腐蚀试验表明,能满足50年设计耐久性要求。

锚固对象:以玻璃纤维索股和碳纤维索股为代表的各种表面形式FRP筋材。 【应用领域】

该产品可应用于土木工程领域的预应力结构、房屋建筑和桥梁结构的加固维修、大垮房屋建筑缆索结构、岩土工程的护坡结构等,也可作为特种构件应用于对承载能力和耐久性要求高的其它工程领域(如钻井平台、大型浮吊等特种装备用索)。 2) 碳纤维板锚具产品 【性能参数】

锚固效率系数:超过95%。

疲劳性能:能承受超200万次应力比(最小应力与最大应力之比)为0.78的循环荷载作用。 耐久性:环境加速腐蚀试验表明,能满足50年设计耐久性要求。 锚固对象:单层或多层碳纤维板材。 【应用领域】

该产品可应用于土木工程领域,如预应力结构、房屋建筑结构或桥梁结构的维修加固等,还可作为耐久性好、高强轻质的抗拉构件应用于其它相关领域。 3) 碳纤维缆索锚具产品 【性能参数】

锚固效率系数:超过96%。

疲劳性能:能承受超200万次应力比(最小应力与最大应力之比)为0.78的循环荷载作用。 耐久性:环境加速腐蚀试验表明,能满足50年的设计耐久性要求。

锚固对象:以玻璃纤维索股和碳纤维索股为代表的各种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索股。 【应用领域】

该产品可应用于土木工程领域的大跨桥梁缆索结构、预应力结构、大垮度房屋建筑结构等,也可应用于对承载能力和耐久性要求高的其它工程领域(如钻井平台、大型浮吊等特种

5

装备用缆索)。

7.钢-竹组合结构建筑

【成果简介】

本成果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结构形式:钢-竹组合结构。钢-竹组合结构选取冷弯薄壁型钢与竹材人造板作为主要材料,充分发挥了钢材轻质、高强、耐久与竹材低碳、高产、柔韧等优良性能。所形成的钢-竹组合结构建筑不仅具有环保、轻质、节能等优点,而且具备优良的抗震性能。

凭借钢-竹组合结构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其运营维护阶段其能耗仅为钢混结构的69%。拆除处置阶段,钢-竹组合结构构件较高的二次回收利用率具有显著的可持续发展效应。在设计使用年限内,钢-竹组合结构的全生命周期总成本仅为钢混结构的81%。

【实施情况】

钢-竹组合结构构件主要包括钢-竹组合楼板、钢-竹组合墙体、钢-竹组合梁与钢-竹组合柱等。课题组已对各组合构件、梁-柱组合节点、钢-竹组合框架等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探讨,并实地建造了一幢钢-竹组合结构样板房建筑,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应用前景】

钢-竹组合结构在节能、抗震和材料选用三个方面具有技术先进性,在施工和结构布置等方面能够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综上所述,钢-竹组合结构建筑具有环保、轻质、节能、低碳等优点,能够有效推动我国绿色节能建筑发展。作为一种新颖的结构形式,钢-竹组合结构建筑符合国家新农村建设政策导向,可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绿色、安全、环保的多层节能建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8.引发式化学气相沉积

——功能纳米涂层的绿色新型制备方法

引发式化学气相沉积(iCVD)结合了传统的液相自由基聚合反应与化学气相沉积方法,气态单体到达基底表面进行自由基聚合反应从而在基底表面形成均匀覆盖的高分子薄膜。反应过程避免了有机溶剂的使用,单体直接在基底材料表面原位聚合生长,具有强大的功能设计性和过程控制性,是一种绿色环保的功能性纳米涂层制备技术。iCVD在超疏水/疏油自清洁表面的制备,生物医疗设备抗蛋白吸附涂层,生物传感器、药物缓释涂层制备等领域有巨大的应用与研究价值。

【织物纤维防水纳米涂层】

具备超疏水特性的纺织品表面具有自清洁的特性,可以满足防水,清洁等要求,一直以来都是纺织品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利用iCVD技术,在织物表面沉积一层纳米级厚度的低表面能聚合物薄膜,处理后织物具备高疏水性和自清洁效果。处理过程对织物本身微观结构没有任何影响,从而有效保存了面料的透气性、色泽、手感等。

【医疗器械表面功能修饰】

人体植入器官、医疗器械以及反渗透膜领域都存在蛋白、细菌等生物吸附问题,如何减少生物吸附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的热点。利用iCVD方法,将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抗吸附高分子薄膜沉积在基底表面,通过精确控制聚合过程中的交联程度控制表面的亲水性,最终实现抗蛋白吸附和抗细菌吸附的表面特性。iCVD为制备抗生物吸附表面涂层提供了一种新型有效的方法。

9.一种可用于高效催化碳-碳偶联反应的含Pd薄膜新材料

【成果简介】

碳-碳偶联反应是药物中间体、生物制剂以及化工原料的合成基础,但Pd催化剂用量大(1.0-8.0%)成本高。本项目合成了一种π-共轭吡啶螺芴配体,然后通过层层自组装法,制备了Pd-吡啶螺芴多层薄膜。该薄膜作为催化剂存储器,能够逐步释放高活性的催化剂促进Sonogashira, Heck and Suzuki等不同系列的C-C交叉偶联反应,特点是催化剂用量少(11.0 x 10-6 mol%),效率高,反应条件温和,溶剂为水和乙醇。

【成果特点与优势】

(a)催化剂用量低,(ppm量级,11.0 x 10-6 mol%),且可以通过移去薄膜基片,控制催化剂的使用量;能够多次循环使用; (b)催化活性高,转化率可到95%以上。

(c)反应溶剂为水-乙醇,绿色环保,不污染环境。 【应用前景】

1、该技术可精细化工,有机合成,药物合成。

2、应用范围:小剂量药物合成、生物制剂合成。

10.高效净水超滤膜滤芯

【成果简介】

家用净水机按其滤芯结构主要分为反渗透(RO)净水机、超滤膜净水机两大类,核心技术是过滤“膜滤芯”。本项目现有技术成熟,已通过小试,拟开发具有技术独特优势的膜滤芯生产销售,建立客户信赖的品牌。

成果发明专利:

1、“一种中空纤维分离膜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号:ZL201110032513.7)

2、“一种制备聚偏氟乙烯合金膜的方法”(专利号:ZL2012103626234) 【成果特色与优势】 1. 膜材料优势:

采用聚醚砜为膜材料。比目前市场上的聚砜等更耐温、性能更好。 2. 膜滤芯技术优势:

(1)高通量。

高达 4500L/(m 2 ·h)。更高的膜丝通量,使组件设计更趋小型化,可有效减少净水器

7

空间占用,为净水器整体设计多样化提供有效保障。

(2)低阻力。

膜可在低压或静压条件下运行,保证 20cm 水柱下连续出水,因此可广泛应用于净水桶、净水壶、野外运动、紧急救援等产品。

(3)高强度。

非对称海绵孔结构,强度高。 (4)干膜存放。

有利于膜的存放及滤芯制作、运输、保存等。 【应用前景】

《中国净水器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显示,在欧美和日本韩国等国家,净水机的家庭普及率达到 70%左右,而我国家用净水机普及率不到 5%。目前我国水家电的销量以每年平均 35%的速度上升,未来 5 年内,国内市场净水器的总容量将达到 1 亿套,平均每年超过 2000 万套。现有家用净水机潜在客户达到 1 亿户,营业额将达千亿。

11.节能环保型分子筛膜材料及系统集成技术

【成果简介】

分子筛膜分离技术,尤其是亲水型分子筛膜,在有机物脱水领域表现出强大的竞争力。国际上的三井造船公司,国内的九天高科,以及依托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的技术成立的大连海斯特科技有限公司,均依靠NaA型分子筛膜进行工程实施。但是随着相关业务的开展,仅仅依靠亲水型NaA分子筛膜单项技术很难满足不同工业领域复杂体系的分离要求。此外,常规管式分子筛膜的成本过高也极大限制了其在更广泛领域的应用。本成果发展新类型纳米孔分离膜,综合集成其他类型的分离技术,从而拓广了分子筛膜这一先进分离技术的市场适应面。 【成果特点与优势】 膜分离的优势

1、从混合物中分离出少量物质,由于只有部分组分透过膜实现分离,极大地降低了能耗;

2、恒沸物的分离。由于不需要夹带剂或萃取剂,降低了能耗同时更加环保;

3、稳定性高。由于不需要复杂的机械传动和阀门切换,较吸附分离等具有更高的稳定性;

4、多组分分离。比如多组分同时脱水;

5、与反应过程结合。利用其单级分离效果好的特点,选择性移走反应产物,促进化学反应的进行。

分子筛膜的特点

1、会产生溶涨,因此可以应用于强极性和高溶涨性有机溶剂的脱水

2、孔径均匀,其尺寸与常见分子大小相当。在一些情况下能够实现分子筛分

3、好的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和耐微生物特性,能够在极端环境下使用

4、具有更高的选择性和渗透通量,这两点弥补了分子筛膜单位膜面积小和成本高的劣势。 【应用前景】

国家大力倡导的节能减排也加大了整个社会对低能耗的新型分离技术的迫切需求。《中国制造2025》材料领域技术路线图中明确提出渗透汽化膜产品要“推广应用规模超过百万吨溶剂脱水和回收,节能30%以上。”可见国家对大力发展新型分离膜脱水技术的决心。初步估计,我国目前亲水型分离膜的市场容量约为3亿人民币/年,并以每年10%的速度增涨。

12.高效降低染料工业废水色度和COD的沉淀剂

【成果简介】

本成果利用环氧树脂与环氧氯丙烷、硫酸二甲酯等合成了一种新型的高分子季铵盐,能

在水中形成极强的正性电场,极易与染料中的阴离子产生吸附作用,形成大颗粒不溶性沉淀。相比于目前市售的铁系或铝系的无机高分子絮凝剂以及聚丙烯酰胺等有机絮凝剂,具有用量少、成本低、使用范围广、无二次污染等优点,能显著降低染料废水的色度,非常适合于含有阴离子的染料废水的净化处理。

【成果特点与优势】

1)技术先进:成功解决了沉淀剂吸附能力强和沉淀分离快之间的矛盾,一般沉淀分离时间在30分钟左右;

2)绿色合成:生产条件简单(仅需一个反应釜装置)、步骤简单(一步法获得)、生产条件温和(无需加热和制冷)、无三废排放;

3)廉价高效:能完全淘汰目前市售的无机、有机和高分子絮凝剂,适应范围广,对废水的脱色率可达97%以上,COD的去除率在50-70%之间;

4)使用简单:产品可原液投放,亦可用水稀释成至0.5-1%的稀释液投放,不会产生脱水困难的泥渣(泥饼含水率在60%以下)和二次污染。 【应用行业、领域】

1)对染料、印染、制药、油墨、印刷、造纸等污水进行深度处理; 2)对含氟、含油、电镀等废水进行初步处理。

13.飞秒激光双光子微加工技术

【成果简介】

利用飞秒激光器及微加工工作台,搭建起一个飞秒激光双光子微加工系统。可制备线宽在1u及以下的任意二维或三维微结构。 相关授权的发明专利:

何如双,陶卫东,胡雪芳,潘雪丰,张玲芬,一种毛细管中制备微结构的方法,2017.04.05,中国,ZL201510083118.X 【应用前景】

由于在波长及加工精度上有较宽的、自主的选择,飞秒激光及微加工系统可应用于双光子材料的真三维微纳加工,可用于研制新型光电子、微电子、微机械等器件,将在微型机器人、强场科学、纳米科学、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和潜在的市场前景。

14.工业用线性机械手

【成果简介】

本成果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机械手,产品已从最基本的气动式控制系统,发展到回斜式、回斜双臂式及回斜双截式、轻型一轴伺服横走式、中型变频横走式中型一轴伺服横走式至三轴伺服横走式直至现在的五轴伺服机械手,技术上已完成中国第一台真正意义上全伺服高速机械手,可适合进行 “模内贴标”、全自动“嵌件埋入注塑”等高技术、高难度操作,具有技术应用面广的特点,全面应用于中底端技术改造。

【成果特点与优势】

1、工业机器人设计特点

1) 建立了一种多CPU并行工作的混合模型,充分发挥各CPU的工作效率; 2) 全自由度控制,为现在和将来的运动方案提供输出功能,不局限运动轨迹; 3) 基于CPLD的集中式分布结构;

4) 设计智能I/O口,支持复杂的可扩展拓扑;

5) 系统应具有现场级设备的在线故障诊断、报警、记录功能,可完成现场设备的远程参数设定、修改等参数化工作,也增强了系统的可维护性;

9

6) 所见既所得操作方法,大大降低操作者要求。

2、BL-XI系列控制系统

1) 符合SPI 及EURO-MAP规范,与注塑机全兼容; 2) 气动工作模式,支持多国语言;

3) 快捷方式操作,20组标准程式,使用方便。

15.“电子签章”控件及其应用系统

【成果简介】

电子签章是电子签名的一种表现形式,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将电子签名操作转化为与纸质文件盖章操作相同的可视效果,同时利用电子签名技术保障电子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签名人的不可否认性。

PKI(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是一个用非对称密码算法原理和技术来实现并提供安全服务的具有通用性的安全基础设施,是一种遵循标准的利用公钥加密技术为网上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的开展,提供一整套安全的基础平台。具体包括:1)CA与数字证书;2)哈希与数字签名;3)对称加密与非对称加密。

【成果特点与优势】

1)防篡改,验证文档在操作过程中是否完整,是否被篡改过。 2)防抵赖,根据证书确定唯一的签章人,具有法律效力。 3)安全性,签章文档及签章操作都具有最高的安全性。

【应用情况】

在与北京印信通、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等单位合作研发的“中国电子签章公安鉴定统一平台”中,课题组负责研发了核心的电子签章控件。该平台可对经审核通过的单位与个人颁发电子印章,通过印迹加密、捆绑经国家主管部门认可的数字证书,灌制在授权密码的密钥中,可广泛应用于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如网上报税、电子结算、企业网上年检、网上签合同和开发票等。

在鉴定统一平台基础上,课题组受委托开发了应用与辽宁国税签章系统中的“税务签章控件”,目前仍在商用,在辽宁13个地级市中的纳税用户超过2万。项目的开发与实施,在对税务信息化工作的推进、低碳生活方式的构建以及诚信社会的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的同时,也为电子签章在全国税务系统的推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6.视频监控中的行人再识别技术及其应用

【成果简介】

课题组在目标人体识别(人体重现)、人体对象分割、目标跟踪等应用领域开展了深入研究,提出的“结合表观与运动特性的行人检测方法”和“基于空间约束块匹配的目标人体识别方法”初步建立了一套具有行人检测、目标人体识别功能的软件系统。目标人体识别技术广泛应用于公共安全领域中基于视频的目标人提取、目标跟踪等任务。

【成果特点与优势】

考虑到目标人体识别中的行人几乎都处于站立姿势,基于相同行人在垂直方向上的结构比不同行人的垂直结构更相似的判别,我们在基于稠密块匹配的基础上,提出了全局空间约束块匹配的识别方法。该方法不仅考虑两幅图像中局部块的匹配,还考虑各块在自身图像中垂直方向上的全局空间约束。我们的方法经过最具挑战性的公用VIPeR图像数据库和CUHK02数据库的测试,达到了当时最好的识别效果。

17.体外循环血路成品检验在线云管理系统

课题组与宁波市企业合作,采用物联网技术、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以及移动互联网技术等,初步搭建了“体外循环血路成品检验在线云管理系统”,目的是帮助企业解决相关设备生产、销售以及后期维护过程中的难题,提高生产与售后服务质量,降低维护成本。该系统的后续目标是建立“面向工业互联网的设备智能远程运维平台”

功能包括:设备接入以及基于云平台的设备智能运维。

18.面向老年人的体感互动娱乐健身系统研发

【成果简介】

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愈加严重,社会中独居老人因无人照看而导致的意外时有发生、常见的老年疾病和心理问题困扰着老人。针对上述问题,提出面向老年人的体感互动娱乐健身系统。该系统将老年人日常生活中情感慰藉、健身娱乐、状态监控和体感交互、表情识别、语音姿态识别等技术进行结合。通过实时监控,获取老年人每天生活状态数据,只能识别老年实时动作姿态。一旦检测到意外或突发情况,迅速报警。其次,虚拟人可以与老人进行日常互动和简单聊天对话。运用表情和姿态识别以及情感计算等技术,获取老年人的情绪状态,从而采取相应的方案改善老年人的情绪状态。于此同时,虚拟人可以和老年人进行日常交互,丰富老年人的生活。

【成果特点与优势】

1)操作界面:简单灵活,智能人性化 2)娱乐健身:健身、交互、娱乐 3)情感慰藉:关怀老年人情感

4)状态监控:随时照看老年人的生活 5)虚拟社交:丰富老年人的闲暇时光

19.农业养殖场智能环境监控系统

【成果简介】

开发养殖场智能环境监测系统的目的是解决现代农业养殖场环境监测的现状:传统有线多点环境监测系统落后,导致环境情况得不到实时监测,老的养殖场改造困难等特点。本成果设计的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的养殖场智能监控系统,控制系统软件已获得软件著作权,其必要性主要有:

(1)应用智能传感器、无线传感器、新型卡片机、物联网网关等技术,实现远程智能监控网站系统。Raspberry Pi只有一张信用卡大小,体积大概是一个火柴盒大小,易于开发价格低,加上Web应用的广泛性,远程智能监控尤其适用封闭养殖系统以及一线工人需要操作简单的应用要求,将给智慧农业带来一个全新的视角。

(2)提高了对养殖场环境监控能力。由于监控台距离养殖场较远,使用传统有线多点环境监测系统布线量大、可靠性差,此外,一些建筑物中的某些地方布线困难,导致出现监测死角,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饲养场需求。无线传感器监测网络系统中的ZigBee的媒体接入控制层使用了免碰撞机制和重发机制,预留了专用时隙避免了数据传输时的冲突。同时ZigBee的时延短,网络容量大,可靠性很强等优点可以做到对养殖场环境的实时监测。

(3)大大的降低了环境监测功耗和成本。在正常运行模式下,由于ZigBee技术传送的数据量不大,传输速率低,因此信号收发耗时很短;在非运行模式下,ZigBee节点处于睡眠状态,整个系统功耗降低,普通情况下两节五号干电池可以持续供电6个月到1年左右。此外,相比于传统有线多点环境监测系统,基于Zigbee无线传感器的智能监测系统的安装和维护成本也大为降低。

11

【成果特色与优势】

目前很多的养殖场都是使用传统的饲养方法,并没有达到资源的充分利用。传统的是使用有线多点环境监测系统,其测量周期长,成本高,效率低且不便于布设管理。本成果针对现代农业养殖场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和落后的现状,应用先进的智能无线传感技术,新型卡片机Raspberry Pi和先进的控制芯片CC2530,实现了基于智能无线网络的养殖场远程智能监控系统。本成果主要技术特征和优势有:

(1)通过物联网无线传感器网来实现大面积、多数据采集和传输,降低传输成本; (2)多种现成测量传感器组合,轻松实现各种养殖场的环境测量和调控;

(3)实用化的传感器组设计,具有时延短,可靠性很强等优点,可以做到对养殖场环境的实时监测,系统低功耗,低成本;

(4)采用国际标准的Zigbee网络通信协议,具有无线网络自组网、多级路由的特点,组网简单便捷,维护成本低;

(5)风机组智能速度控制系统设计,风机类型可提供直流变频风机组和交流调速风机组,实现风机无级调速,系统响应速度快、噪音低,并极大地降低了功耗,节电效果明显。 (6)大幅度降低人工巡查的工作量,并对不安全状况提前进行预警。

特别是对于需要封闭饲养的环境,通过远程后台计算机轻松实现无人值守和远程监控,尤其适用封闭养殖系统以及一线工人需要操作简单的应用要求,实现智慧养殖。

【应用前景】

近年来我国集成农区养殖业发展很快,大规模集成饲养占越来越大的比重。对各阶段动物生长环境进行动态监测,良好的养殖场环境调控,能大幅度提高饲养控制管理水平。随着规模农业的快速发展,基于智能无线网络农业自动化系统将有非常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本成果所设计的系统由无线传感器节点、无线传感网络数据采集网关和有线远程监控网站组成,可实现自动监控养殖场里的关键点,现场通过Zigbee无线传感网来实现大面积、多数据量采集和传输,低功耗、高可靠,降低传输成本,同时大幅度降低人工巡查的工作量,并对不安全状况提前进行预警。特别是对于需要封闭饲养的环境,通过远程后台计算机轻松实现无人值守和远程监控,实现智慧农业。所设计的产品在国内有广阔的产业化前景,具有现实的应用意义。

研究成果除了应用于现代农区养殖场的环境监测,还可以改造移植用于大型储粮仓库,以及粉尘污染严重的工厂车间等环境的监测等。

20.智慧农业监测系统

【成果简介】

智慧农业监测系统依托部署在生产场地的传感器设备实时采集生产场地土壤的温湿度、PH值、盐分、空气温湿度、CO2浓度等环境参数信息,借助网关设备上传至云服务器,对这些异构数据进行整合、处理和存储,实现7*24h监测,对于异常情况及时告警。用户可以通过客户端查看土壤各项参数及空气环境各项参数的变化情况,并根据土壤状况,种植适宜生长的作物。系统可以向用户推荐适宜种植的作物种类信息,辅助用户做出决策。当土壤状况偏离作物生长的最佳状态时,比如土壤缺水、养分不足等,及时预警,将报警概要消息推送到用户手机上,提醒用户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凭借系统平台可以远程控制灌溉设备、肥料供应设备等受控设备,以调节生产现场环境参数,从而实现科学种植,提高产量和作物的品质。

智慧农业监测系统与相关企业已经开展合作,预计2-3个月内开发完成。 【成果特色与优势】

智慧农业监测系统依托部署在监测区域内土壤中的各类传感器采集相关数据,采用无线通信技术将采集的数据发送至网关设备。网关设备负责传感器数据的收集、数据协议的转换并将整合后的数据传输至云端,云端服务器实现数据的接收、处理和存储。用户可以借助可

联网的终端设备,如笔记本、平板等,连接云端系统以查看生产现场各项环境参数的变化情况,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

整个系统应具有以下功能和特点:  数据采集

可以远程实时或者定时采集生产现场土壤状况各项参数数据。  WiFi+3G/4G远程传输

在有WiFi覆盖的监测区域可以使用WiFi传输数据至云端,也可以使3G/4G进行数据的传输。在没有WiFi覆盖的区域使用3G/4G进行数据的传输。  云存储及大数据可视化分析

对采集的数据实现云端存储,而非放在本地的数据中心或者服务器,为企业节省成本,也避免了因本地服务器故障而导致的数据丢失及其造成的经济损失。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使用终端设备登录系统查看汇集的各项数据,系统提供了数据的可视化分析,如导出Excel报表、生成图表等。允许用户对特定时间段(指定起止日期及时间)的数据进行查询。  超值报警

系统实现超值报警。用户可以预置各项环境参数的上下限阈值,一旦采集到的数据超出了阈值范围,统自动将报警概要信息推送到用户手机上。系统对每一次发生的报警信息都存有详细记录,以供用户随时查看。  辅助推荐

系统通过对数据的分析,自动向用户推荐监测区域适宜种植的作物,辅助用户做出决策。  监测点定位

在电子地图上标注出管辖范围内每个监测点的位置信息,并显示出监测点的名称、联系人姓名及电话信息等概要信息。  智能控制

用户可以通过系统平台,下发执行命令,以控制生产现场的灌溉设备、施肥设备等受控设备。系统也可以根据环境参数变化情况自动地下达指令,实现对受控设备的控制。

本系统与市场上现有的云系统相比,具有各种数据采集设备接入方便、根据需求可定制性强等特点。

【应用前景】

该系统是面向智慧农业的,由于系统的灵活性与可扩展性,使得该系统适用于各种规模的农业、渔业等生产过程的监测与智能化。

此外,该系统可方便扩展到工业设备数据的采集、设备运行状态的监控以及设备后维护方面。

21.智能软启动控制系统

【成果简介】

智能软启动控制系统是用于对大功率电机进行软启动的系统。该系统集网络化、智能化、模块化和节能化为一体,使电机在任何工况下均能平滑起动;保护拖动系统,减少起动电流对电网的冲击,保证电动机可靠的起动。平滑减速停车,消除拖动系统的反馈性冲击,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控制体统采用智能化数字式控制,以32位arm为智能中心,可控硅为执行元件对电动机进行全自动控制。软件上移植并使用实时多任务μC/OS嵌入式操作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嵌入式WEB服务器以及TFT彩色液晶实时显示。通过远程登录或现场实时监控异步电机起动过程中各个参数变化等功能,为用户提供一个简洁、清晰、方便的人机交互界面,很好的将设备的自动化功能与软起动器结合形成软启动控制系统。

在大规模的集成电路芯片技术以及我国电力建设的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智能电网的提出,

13

软起动器的节能、安全以及智能化成为现在用户需求的热点。因此新一代智能化、网络化软起动器的成功研发,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前景和社会意义。

【成果特点与优势】

●采用基于模糊自适应PID控制理论对异步电机软起动过程中的电压、电流进行控制,充分发挥了模糊控制理论以及PID控制算法各自的优势,完成了对起动电流的闭环控制,使电机恒流软起动,具有良好的动静态性能 ●增强控制系统在硬件电路上的抗干扰能力 ●具有工业以太网功能,实现工业控制的需求 ●大幅度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满足用户需求

●具有一般以太网功能,方便工厂软启动器的组网,实现网络化监督与控制 ●带有多种保护、报警功能,智能化水平高 ●具有在超出工作要求情况下自复位功能 ●在长时间不操作时,更够掉电节能

●具有RS485接口,与上位机进行通信

22.通用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

【成果简介】

通用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是由宁波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开发的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方面的系统,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定制不同的应用,典型的商业应用有精准农业、智能家居、智能货架等,是一款功能强大的物联网和无线传感网络设备,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应用定制和二次开发。系统为用户提供了资源丰富的软硬件开发平台和网络可视化软件。还提供了基于C语言的开发环境、调试器、编译器和网络分析工具等。完善的硬件、软件及技术支持使得用户可以将该套件广泛应用于工业、科研和教学等领域。 【应用行业、领域】

智能家居、智慧农业、智能货架

23.复杂零部件高性能工业视觉检测系统

【成果简介】

本成果基于视网膜感知机制和机器学习方法,建立一种通用的工业视觉检测理论,研究模拟视网膜感知机制的图像特征表示和提取方法,从图像中提取符合人眼视觉感知心理的一系列特征表示和统计分析模型,能够以分类器最佳检测性能为优化目标,利用机器学习(统计学习)方法从特定工业视觉检测任务的训练样本中,实现图像特征表示和统计分析模型的优化选择,自动完成该检测任务的最优分类器的设计和实现。本成果能够从方法论的角度,为工业视觉检测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提供理论指导,为解决复杂的工业视觉检测问题提供参考,对推动工业视觉检测系统的应用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现有基础】

1、研制成功高速冲床用接插件工业视觉检测系统;

2、冷冻鱼食品切割机安全防护视觉检测系统;

3、打火机零部件视觉检测及筛选分类系统;

24.大规模水质在线监测与三维展示系统

【成果简介】

水是生命之源、生态之基,该项成果来源于国家科技部高水平的中德国际合作项目,项

目通过综合运用先进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图像和数据分析技术,结合德国先进的水资源建模技术与管理经验,研究开发了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水资源实时监测系统,建立了大型区域水质监控与管理平台,实现水质监测的可视化和实时化,为大规模水质在线监测提供有效手段,为水资源科学管理和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基于Google Earth的大型水资源三维展示平台,实时在线监测水质常规五参数、蓝藻、叶绿素、硝酸根、余氯等13种水质信息,系统在线监测面积大,适用于无公共网络、组网困难等恶劣条件的山区环境,非常适合于城市饮用水源地或大规模水产养殖地的水质实时监测与管理。

【成果特色与优势】

项目成功解决了大规模水质数据的实时采集和传输关键问题,实现了水质信息的自动获取、实时发布、动态展示、视频监测、水质数据处理分析和预测等功能,具有以下特色与优势:

1、系统功能强大,可以在线监测13种水质参数,包括pH值、溶氧、电导、浊度、温度、蓝藻、叶绿素、硝酸根、余氯等。

2、在低功耗无线水质传感器节点研制方面取得了突破,采用基于低功耗无线微控制器模块的传感器节点,通过分布式动态组网,实现大范围、24小时不间断的监测。

3、设计了具有定位功能的GPRS无线传感器节点,能够随时侦测到饮用水源的污染情况,适用于野外无公共网络、组网困难等恶劣环境下的监测,使水质监测和管理更为全面有效。

4、研发了基于Google Earth和World Wind的大型水资源三维GIS展示平台,建立了基于Oracle的水资源图像数据库,开发了基于视频图像的水质监测技术和分析方法,具备水质实时报警功能。

【应用前景】

该项成果目前已经成功地应用于宁波地区多个大型饮用水源地水质信息的在线监测与管理,广泛适用于大规模饮用水源地或大规模水产养殖地的水质实时监测与管理,为水资源科学利用与管理、为“五水共治”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25.三维虚拟人自然交互系统

【成果简介】

项目成果来源于科技部973重大基础研究前期专项和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项目通过对认知、视觉、学习理论的深入理解和探索,综合运用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计算机图形学前沿技术,建立了一个全新的自然交互情感虚拟人原型系统,虚拟人具有环境感知、情感计算、可视语音能力,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人机交互和网络应用。

【成果特色与优势】

1、虚拟人感知

虚拟人的感知包括视觉、听觉、文本、鼠标和键盘输入等,其中视觉感知是最主要的环境感知通道。视觉、听觉、文本和其它感知形式的聚集,为虚拟人提供最接近于人类的真实自然感知,由此获得自然的人机交互方式。多模态感知信息经过适当融合,以获得时空一致的高维模式信息。

2、情感计算

根据虚拟人的内部状态,设计合理的虚拟人情绪空间,建立虚拟人心情系统和情感决策与产生机制,虚拟人在受到外界刺激时,根据当前情绪和心情状态做出相应响应,以此产生高兴、惊奇、害怕、愤怒、悲哀、厌恶等情绪,通过计算机三维仿真展现,由此完整地构造出符合人类情感产生规律的虚拟人情感计算模型。

3、真实感三维虚拟人建模与动画

15

实现了基于OpenGL的三维虚拟人动画原型系统,主要是三维虚拟人头部,包括人脸建模和人脸动画,人脸建模是在计算机中逼真地实现三维虚拟人脸部的外观特征,使其具有典型的中国人脸部特征;人脸动画则是通过程序实时控制三维人脸模型产生形状和纹理变化,实现动态表情和可视语音。

三维人脸模型采用Open GL标准建立,眼睛、嘴巴、牙齿、舌头、头发、头部轮廓与脸部皮肤均独立建模,三维模型具有高真实感效果

4、三维虚拟人系统

综合运用的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计算机图形学技术,以自然人机交互为突破口,设计实现了一个栩栩如生的三维情感虚拟人原型系统。系统基于最新OpenGL标准,建立了通用的虚拟人面部数据的重构方法,虚拟人形象可以自由选择,也可以个性化定制。虚拟人眼睛会自然地眨眼,并可以实时跟踪视频目标,虚拟人嘴巴则可以与语音合成技术结合,实现可视中文和英文语音。虚拟人具有非常高的逼真程度、较好的环境感知能力、一定程度的学习能力、中英文可视语音能力、以及独立产生情感的能力。

【应用前景】

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需要人机自然交互的商业、工业、娱乐、或传媒等领域,该虚拟人系统支持远程网络环境和三维显示。

26.岩土工程勘察可视化地层信息系统

【成果简介】

本成果利用岩土工程勘察和室内土工试验数据,建立基于钻孔数据的三维地层信息数据库系统,进而开发了岩土工程勘察信息系统,可以实现地层的可视化,将系统建模的结果表现出来,让勘察、设计和施工人员掌握与工程勘察有关的地质信息,并形象地把隐蔽的地层数据展示在工程技术人员面前,还可以将积攒的大量岩土工程勘察资料作为一种十分宝贵的地层信息资源,对城市规划、工程建设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目前已完成了宁波市轨道交通

1、

2、3号线的岩土地层的可视化工作。

【成果特点与优势】

1) 可实时将新的钻孔属性信息输入;

2) 可直接导入理正、华岩等岩土工程勘察数据处理软件的数据;

3) 可根据已有测量地形图布置钻孔、自动获取钻孔坐标,亦可使用相对坐标成图; 4) 在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上通过工程钻孔数据资料构建的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信息系统能够对其进行三维地层放大、任意生成剖面图,剖面线自动显示、柱状图等,能将数据信息能以图形与文档的方式输出,实现了岩土工程钻孔数据的有效管理; 5) 可成二维地层等高线图,三维剖面立体透视图;

6) 可利用土工试验成果的计算、汇总、分层汇总、场地综合分层数理统计、绘制压缩试验e-p曲线、颗分曲线、三轴试验线等;

7) 原始数据一经输入、图形和表格一旦生成即被自动命名自动保存在专有目录中,无须额外存盘操作;

8) 可对原位测试内容、室内试验内容、压缩性评价、地震效应评价、水土腐蚀性评价、地基基础型式建议、基坑工程评价等。 【应用行业、领域】

房建、市政、轨道交通等工程领域。

27.双层滤料颗粒床梯级过滤高温除尘技术

【成果简介】

双层滤料颗粒床由上粗下细、上轻下重、能分层流化清灰的双层滤料组成,集粗过滤与精过滤于一体,梯级过滤,获得极高过滤效率和低压降,攻克了颗粒床作为高温除尘器过滤效率不高的国际性难题。本高温除尘设备可耐高温800℃~1000℃;除尘效率高达99.99%以上;单机处理量可达1500000m³/h以上,与陶瓷、金属等过滤管以及移动颗粒层等高温除尘器相比,在运行可靠性、投资和运行费用、大型化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和竞争力,本技术已完成了6个应用项目。 【应用前景】

本技术作为化工、冶金、材料、焚烧、能源等行业高温PM2.5减排的共性核心技术,应用范围广泛,如冶金工业的高炉、转炉、电弧炉、烧结炉、铜熔炼炉、铝熔炼炉等;建材工业的水泥窑、玻璃窑、陶瓷炉等;化工领域的石油催化裂解炉、碳黑炉、电石炉、化肥厂煤气炉等、能源系统的IGCC、多联产中的热煤气除尘、生物质热煤气除尘,不仅有显著的减排效益,还有显著的节能节水效益,社会效益十分显著,市场很大,预计年市场额为20亿元以上。

28.船舶尾气脱硫装置

【成果简介】

为应对船舶废气硫排放国际法规,近五年来国际上10多个著名公司纷纷研发船舶尾气脱硫装置。本成果在省公益项目、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的立项资助下,研发了世界首创的三段式船舶尾气脱硫塔,取得了小试成功。

成果发明专利“一种船舶尾气洗涤塔及其使用方法”(专利号:ZL201310343654.X)。 【成果特点与优势】

三段式船舶尾气脱硫塔采用主副洗涤段梯级洗涤和高过饱和水汽环境促进微粒增湿增大两个创新核 心技术,巧妙地解决了国际上的一段式船舶尾气脱硫塔碱液消耗大和微粒去除低的问题,各项指标均优于国际上的一段式船舶尾气脱硫塔。

① 控制区碱液消耗量为一段式船舶尾气脱硫塔的5%-10%。

② 控制区脱硫成本比一段式船舶尾气脱硫塔减少1/2以上。

③ 微粒去除率从一段式船舶尾气脱硫塔的30%~50%提高80%以上。 【应用前景】

成果主要应用于环保装备。中国大陆远洋船舶6703.86万载重吨,2494艘,船舶废气脱硫装置的市场额为127.57亿元;中国沿海运输船舶5780.47万载重吨,10902艘,船舶废气脱硫装置的市场额为132.0亿元。 【成果转化条件】

具备脱硫塔制造条件

17

29.染整定型机废热回收与烟气净化技术和设备

【成果简介】

本成果采用“热能回收—喷淋洗涤—湿式静电除尘”三级处理技术,真正做到了“环保”、“节能”与“安全”的三位一体;科技成果已获2项授权发明专利,技术水平领先于国内外原有的定型机废气净化方法,在保障定型机及废气治理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下,实现了热能和油脂的高效率回收、含油烟气的高效率净化。

【成果应用情况】

第一套设备于2008年9月在江苏常熟色织集团安装,投入运行3年来运行安全稳定可靠。对废气中颗粒物和油烟的净化效率分别达90%和95%以上,能有效消除排出废气的刺激性恶臭气味,净化后排气筒出气应无明显可见颜色。废热与油脂回收效果显著,其中热能综合回收效率10%以上。

目前已在浙江、福建、江苏、广东等省的1000多台染整定型机上成功应用,项目通过浙江省科技厅组织的评审验收和成果申报,成套技术与设备获得2011年中国纺织工程学会颁发的“节能减排产品推荐证书”、2011“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2012年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和2012年宁波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应用前景】

按全国拥有染整定型机2万余台计,本项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市场空间巨大。如市场占用率达10%,即有2000台套采用本技术,则每年可为染整企业新增经济效益约4.0亿元,其中节省燃煤成本约3.2亿元、回收废油价值约0.8亿元。

30.铜城市矿山绿色利用冶金技术

【成果简介】

本项目对低品位铜原料的低成本装备的节能、环保冶炼以及低品位铜冶炼优质阳极板、上引电工铜杆的节能、环保冶炼技术进行了研究,采用本成果装备,具有大幅度节能、降低成本和降低粉尘浓度的成效。

【成果发明专利】

一种低品位铜原料的低成本装备的节能冶炼方法(专利号:ZL201410603697.1);一种低品位铜原料的低成本装备的环保冶炼方法(专利号:ZL201410603690.X);一种低品位铜冶炼优质阳极板的环保方法(专利号:ZL201410603624.2);一种低品位铜冶炼优质阳极板的节能方法(专利号:ZL201410603656.2);一种低品位铜冶炼优质阳极板低成本装备的环保方法(专利号:ZL201410603658.1);一种低品位铜冶炼优质阳极板低成本装备的节能方法(专利号:ZL201410603674.0);一种低品位铜冶炼上引电工铜杆的节能方法(专利号:ZL201410603621.9);一种低品位铜冶炼上引电工铜杆的环保方法(专利号:ZL201410603604.5) 【应用前景】

利用铜城市矿山冶炼高品质铜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31.快速比色检测Hg2+离子的新技术

【成果简介】

一种基于8-羟基喹啉、聚乙烯吡咯烷酮和草酸修饰的纳米金颗粒(AuNPs)可快速比色检测Hg2+,并能实时、快速裸眼检测。当该AuNPs遇到Hg2+时迅速聚集,溶液颜色由酒红色变为灰色,从而实现对Hg2+快速检测。该法选择性好,灵敏度高,裸眼检测限为4.0 x 10-7 M,

紫外光谱检测限可达4.0 x 10-8 M。研究成果发表在英国皇家学会旗舰期刊上(Chem. Commun., 2014, 2014, 50(49), 6447-6450)。并被选为背封面特色文章。

成果发明专利:

1、一种铂化合物荧光材料

2、钨酸钙荧光粉的制备方法

3、一种近蓝色荧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3、一种具有紫色发光性能的荧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4、一种紫色荧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5、一种稀土掺杂钨酸钙荧光粉的制备方法 【成果特点与优势】

(a)选用的修饰剂和稳定剂无毒、廉价、易得; (b)该法选择性好,不受Pb2+, Al3+, Ba2+, K+, Ca2+, Zn2+, Cr6+, Na+, Cr3+, Co2+, Cu2+, Cd2+, Fe3+, Ni2+, Mg2+, Hg2+, Cl-, NO3-, SO42-以及PO43-干扰离子的影响; (c)灵敏度高,裸眼检测极限为4.0 x 10-7 M,紫外光谱检测限可达4.0 x 10-8 M。 (d)简单方便、快速,即可裸眼快速定性检测,也可用紫外光谱定量检测。 【应用前景】

1、环境水检测、食品检测。

2、水龙头水中Hg2+检测,也可用湖水或海水中Hg2+检测。

3、食品中重金属Hg2+检测。

32.建筑废弃泥浆的脱水处理

【成果简介】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建筑施工产生的废弃泥浆日益增多,随之产生的乱排放现象也严重污染了环境。现研究开发了一种高效的泥浆脱水絮凝剂及处理技术,通过对泥浆的物理化学调质,改变泥浆颗粒表面物化性质,破坏泥浆的胶体结构,减小与水的亲和力从而形成泥水有效分离。对密度为1.16t/m3泥浆,脱水量可达到泥浆重量的40%以上。剩下的淤泥不易与水相混合,可留置于泥浆池中,或堆放自然干化,也可进一步固化处理制成建筑材料。

【成果特点与优势】

泥浆减量化处理,使泥水分离这对于运输、储存及后期资源化再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机械脱水如离心脱水法存在处理量小、周期长、能耗大、成本高等缺陷。而目前普遍采用的槽罐车运输排海方式更是存在费用高、环境污染等问题。本技术成果可在现场快速处理废弃泥浆,将泥水有效分离,减少泥浆体积,同时也减少对周边环境的污染。该技术处理每立方米泥浆所需费用十元左右,较槽罐车运输泥浆处理成本(每立方所需费用

四、五十元)大为降低。

【应用前景】

随着城乡建设的不断发展,建筑泥浆的产生量非常之巨大。目前处置废弃泥浆多为排海方式,但排海会污染海洋,对海洋生态系统和人类食物链造成威胁,欧美国家已禁止向海洋倾倒废泥浆。除了排海,目前还存在偷排入江河、入下水道的现象,造成河道淤积,水源污染。2013年宁波建筑单位偷排泥浆就有被中央电视台曝光。今年宁波更是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打响了“五水共治”攻坚战。因此,该泥浆脱水处理技术值得推广和应用。

33.印染废水深度处理技术与设备

19

【成果简介】

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 , MBR)具有出水优质、运行稳定、管理方便、污泥产量少等特点,能够有效去除氨氮以及其他难降解有机物。粉末活性炭(powdered activated carbon,PAC)比表面积大,是微生物附着生长的良好载体,对印染废水吸附脱色效果明显。本成果提出了动态膜生物反应器与粉末活性炭技术结合深度处理印染废水的新工艺(PACT-DMBR),通过投加助滤剂来改善污泥的过滤性能,从机制上抑制了膜的污染,延长超滤膜的过滤周期和工作寿命。

成果发明专利:一种连续更新式动态膜组件(专利号:ZL 201510290902.8) 【成果特点与优势 】

印染废水吸附脱色效果明显,超滤膜的过滤周期和工作寿命长。

【应用前景】

成果的最终目标是为印染废水的深度处理与再生利用,提供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有效途径;2013年1月1日新标准《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4287-2012)》开始实施,对控制印染行业污染物的排放总量,提高企业对印染废水的再生利用率提出了新的要求。

34.农村生活污水与有机垃圾耦合处理技术

【成果简介】

针对农村污水收集管网、污水净化和垃圾收集和处理设施存在的共性问题,包括污水量小分散、管网建设和收集难度大,垃圾中有机含量大、水分多,运输效率低、成本高、二次污染严重,和污水与垃圾处理处置,不便管理维护,水肥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等。采用先进的适宜生态治理技术,研发农村有机污染物同根同源,耦合处理和综合利用的工艺,在宁波四明山森林旅游区和部分农村建设示范工程并推广应用。

成果发明专利:一种生活污水与有机垃圾综合处理方法(专利号:ZL 201010113428.9) 【成果特点与优势】

该工艺的技术创新点在于,垃圾与污水的合并处理和肥水资源的生态利用。利用太阳能和尾水的循环喷淋,对有机垃圾进行堆肥/沤肥处理,将垃圾中的不溶性有机质转化为溶解性的有机质,随渗滤液一起到污水处理池中进行生物降解。污水经好氧/厌气生物生物处理后,尾水达到一级B排放标准,进入砾石水平沟中进行渗滤灌溉,实现污水与垃圾中有机N、P与尾水的资源化利用。有机垃圾经堆肥/沤肥后,可以实现较大程度的无害化和减量化,剩余的残渣可以与其它无机垃圾一起,直接进行填埋处理。

【应用行业、领域】

适用于东南沿海农村和山区农村、旅游度假服务设施,进行生活污水和有机垃圾的就地处理,并利用土地林木植物资源进行尾水和堆肥的生态利用。

35.河道水质提升强化除磷技术与成套设备

【成果简介】

本项成果的核心为河道污染物原位净化和转化技术,采用凤眼莲作为吸污植物,进行水体污染和营养物质的转移。本项成果技术创新的关键,在于凤眼莲等水生植物的采收和处置,可望为全面实施凤眼莲治污,实现凤眼莲在生态农业方面的资源化利用,走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生态治污之路。成果已于2014年进行了一公里长河道的净化试验,针对外源污染物输入量远远大于河道自净化能力的重污染河道,取得了良好的水质改善效果。

【应用前景】

推广实施这一技术,在削减河道大量的富营养化物质的同时,每年可提供数量可观的优

质廉价绿色有机肥,显著减少化肥的使用量。

36.生物质强化市政污泥深度脱水综合处置工艺

【成果简介】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是各种污染物富集和浓缩的产物,每10000吨污水产生5-6吨含水率在80%左右的污泥;污泥处理处置费用一般占整个污水处理厂总投资的30%~40%,有的高达60%。

成果利用农业废弃物深加工得到的生物质粉末作为主要物理助滤剂,作为骨架材料,生物质粉末可显著改善污泥的过滤脱水性能,降低泥饼含水率、增加泥饼燃烧热值、加快污泥过滤脱水速率等效果。污泥深度脱水是指将含水率从80%降到60%以下,可以使污泥减量50%左右,同时为无害化和资源化创造条件。

【应用前景】

成果有助于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减量处置和污泥焚烧企业降低处理成本,有利于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应用前景广泛,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显著。

37.系列桥梁防船舶撞击技术

宁波大学省部共建“冲击安全工程”教育部重点研究实验室研究团队采用冲击动力学理论和实验方法,对船撞桥过程的能量转换过程和防护方法开展系列研究,发展了新型船撞桥安全预警和系列冲击防护技术。

系列新型桥梁抗/防船舶撞击防护技术包括桥梁抗船撞柔性防护装置、自适应恒阻力拦截技术和远红外安全预警系统等,可分别用于桥墩的防护、大型桥梁引桥的保护和桥梁防船撞预警,构成两级桥梁防船撞系统,可实现对大桥、船舶及环境安全的防护目标,具有重大的经济及社会效益。目前该技术成果已成功应用于象山港公路大桥、福建平潭海峡大桥、舟山响礁门大桥等。

38.回转零件精密轧制近成形技术

【成果简介】

回转零件高精度轧制近成形技术,是指用轧制方法生产机器零件的技术,是冶金轧制技术与机械加工技术的交叉、延伸与发展,是一种高效近净的零件成形新方法、新技术,适应于当今资源节约型社会需求。主要有楔横轧、斜轧两种类型,特点是一次直接轧制成零件的最终形状,且清洁生产,为高效近净绿色成形,可应用于各种机械装备中回转类零件的精密成形。成果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6项,出版专著4部,获宁波市理论成果三等奖1项。 【成果特点与优势】

本技术的主要创新点是以轧代锻,实现零件的高效近成形。与传统锻造相比,本技术优势有:(1)生产效率高3~10倍;(2)工作载荷不到10%,设备重量大幅度下降,模具寿命大幅度提高;(3)没有飞边,节材20%以上,可实现少无切削与零件精确成形;(4)工作时无冲击、少噪音,易于实现自动化生产,属于清洁生产;(5)产品综合成本降低30%。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及科技部国际合作交流基金资助下,围绕复杂零件、非对称零件、无料头轧制技术等内容开展研究,开发出系列化轧制成形轴类零件成形设备与工艺,系列规格有BZ630,BZ800,BZ1000,ZW1000,ZW1200,ZW1400,ZW1500,

21

用于轧制直径从40-160mm,长度100-1400mm的各种轴类零件,扩大了楔横轧的应用范围,将材料的利用率提高到95%以上。

【应用情况】

部分成果应用于为济南重汽、法斯特、奇瑞汽车、长城汽车等配套的专业化工厂以及兵器工业部四川华新机械厂等(图3);研制出30,60,100系列化成套轧制生产线,应用于哈萨克斯坦钢厂生产钢球,用于生产直径从20-100的各种规格钢球(图3)。

39.介质阻挡放电离子源DBDI-100 【产品概述】

DBDI-100是一种非表面接触型的常压敞开式现场离子源,能够在几秒钟内实现气体、液体、固体或材料表面化合物的离子化,可以通过质谱联用进行样品的原位、实时、快速分析,在药物研发、食品安全检测、药品质控、司法鉴定、临床检验、材料分析、天然产物鉴定和化学分析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原理】

DBDI-100采用介质阻挡放电离子化技术,通过交流高压激发绝缘介质管内的氦气等惰性气体,形成可喷射的等离子体束,再利用潘宁电离等机理实现样品离子化。该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免试剂、无样品极性选择性等优点,可以在常压条件下实现样品的无损、原位、高效离子化,能够与各类质谱联用进行物质定性和定量分析。

【主要特点】

1、可以和TOF、QTOF、离子阱、Orbitrap、单四极杆、三重四极杆或其他各类型的串联质谱仪组合,构建原位、快速DBDI-MS质谱分析检测系统;

2、化合物的离子化过程不受溶剂和非挥发性缓冲盐类的抑制,能够降低甚至消除样品基质可能带来的抑制效应,具有更广的适用性;

3、对样品无极性选择性,可以实现更多化合物的离子化;

4、以氦气或氮气为载气,不使用化学溶剂,无需废液处理,绿色环保;

5、采用单电极放电设计,结构简单、放电稳定、系统可靠;

6、可配置自动进样装置,以进一步提高质谱检测的重复性;

7、可定制离子化区域的封闭装置,通过气体抽取实现工作气体的持续导入,减少环境气体及其它成分的不良干扰,以显著提升质谱的信噪比和灵敏度;

8、电脑控制界面简洁、美观,可进行温度、气路和电压控制,以及自动进样装置的二维移动参数调节。同时,可选配手机APP功能,能够更加轻松、高效地进行系统功能控制及状态监测。 【技术参数】

1、载气:氦气,4.7级以上(99.997%);氮气:4.8级以上(99.998%);

2、载气速度:0.4-4.0L/分,待机状态不耗载气;

3、离子化区域的工作气体温度:25~250℃;

4、操作角度:0、

15、30、45度角;

5、质量范围:取决于质谱仪本身的质量范围,通常为5~3000amu;

6、检测限:取决于质谱仪本身的灵敏度,咖啡因等液态标准样品在赛默飞LTQ质谱仪上的检测限为10~100ppb。 【应用领域】

药物研发和质量控制、材料和天然产物分析、食品质量和药残检测司法鉴定和

22

物证检验、化学分析和技术研究、临床检验和方法研究

40.超快速 VOCs 分析仪

【成果简介】

VOCs 是环保督查、安全生产、城市安保的重要防控监测物质。VOCs 是指沸点在 200 0C 以下的有机挥发物,几乎涵盖所有大宗化学品。鉴于中国对 VOCs 分析仪的巨大需求, 快速 VOCs 分析仪的产业化开发意义重大、市场广阔。目前 VOCs 超快速分析仪基本空白, 市场容量估计在 100 亿以上。本项目研制的超快速 VOCs 分析仪,

VOCs 自动、快速、定量分析。分析周期~3 分钟,重量≤12 公斤,体积≤0.05 立方米。 商品价格~15 万元/台。应用于环保、安保、工业 VOCs 检测与监测。满足《环境空气质量 标准》(GB3095-201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 等要求。 检测 VOCs:包括苯、甲苯、乙苯、二甲苯、三甲苯、氯苯、苯乙烯、二氯二氟甲烷、氯甲烷、二氯四氟乙烷、氯乙烯、溴甲烷、氯乙烷、三氯氟甲烷、三氯三氟乙烷、二氯乙烯、 二氯甲烷、氯仿、四氯甲烷、三氯乙烷等,涵盖美国 EPA TO-

14、TO-15 组分,及所有沸 点在 200 度以下挥发性有机物。

【成果特色与优势】

市场上已有的 VOCs 检测设备,无法满足快速便携检测需求:

(1)现有便携式设备价格太贵。如 Inficon的Hapsite便携气质在150万左右, Agilent 公司的便携色谱的价格也在 40 万左右。

(2)灵敏度远远达不到国标要求,如上设备的灵敏度在 1ppm,与国标要求的 1ppb,相 差近千倍。

(3)现有设备的分析速度慢,一般需要 15-30 分钟,时效性很差,用户体验差,接受 度低。

【应用前景】

(1)石化、医药、半导体、汽车、家具、大气、水质、油站、场区、涂料、建筑等各 类 VOCs 排放源的快速、完全定性定量检测;服务于 VOCs 污染源追踪与环保督查。

(2)机场、车站、海关等重要站点易燃易爆 VOCs 安全检查;服务于城市安保防控。 (3)所有涉及 VOCs 作业的工业生产过程检测;服务于生产安全监控。

41.在线自动二维工业色谱

【成果简介】

本成果为我国第一台二维气相色谱仪,用于垃圾焚烧烟气中二噁英监测。烟气中痕量有机样品经吸附富集、热解析、正交二维分离,可高度准确定性定量。项目攻克超快速采样富集热解析部件、低功耗集成气相色谱柱温筒、小型高灵敏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等关键技术。目标仪器在北京生物质公司无人值守全自动连续运行3个月(原首钢生物发电厂,北京门头沟,2014.7-2014.10),40 分钟完成一次样品采集分析。对11种氯苯进行了定量检测,并通过关联方程,自动计算二噁英的毒性当量,监测数据与实验室结果高度吻合。目标仪器已通过第三方鉴定(大连质量技术监督局、2013年)、科技部专家结题验收(2014.10)。

23

二维工业色谱在有机污染物环境监测领域应用广泛。(1)(2) 【成果特色与优势】

1、二维工业色谱可靠性高,易于现场应用,性价比高,仪器单价控制在30万以内;

2、市场容量较大,国内垃圾焚烧、石化炼制等大气环境监测领域均可应用。目前国内已有、在建、拟建的垃圾焚烧站共有460多座。

【应用行业、领域】

大气环保监测、固废处理监测

42.基于纳米压印的微型光谱仪

【成果简介】

微型化、集成化、多功能化、智能化、便携式将成为新型生物、化学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针对这些要求,基于光学原理的检测器件将在这一领、域大有作为。当被测物理量发生变化时,它们所对应的荧光特性、谐振、吸收、拉曼散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等特性就会发生变化,所以可以通过光学方法进行测定。基于光学原理的检测器件由于其具有灵敏度高、响应时间短、不受电磁干扰、器件尺寸小等特点受到广泛关注。

项目组基于过去几年丰富的纳米加工工艺和集成光学设计的经验,提出了一种基于纳米压印的工艺,采用集成光学的设计方法,可行性高的微型光谱仪方案,该方案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分辨率高等优点。已完成一款应用的核心部分的设计工作,且正在开发针对其他应用环境与场所的设计,这些应用包括农业光谱检测和生物光谱检测。另外也在进行各个配件的选型工作,如东芝的CMOS线阵图像传感器可以满足我们的探测需求。由于本项目的核心是罗兰圆凹面光栅,其采用成熟的纳米压印的方法进行加工,可靠性高。在CCD信号读取电路、控制电路、信号发射电路以及系统中的光路都较为成熟,整个项目的可行性较高,容易达到产业化的水平。

项目组拥有一支由四名博士组成的高水平创新队伍,同时依托浙江大学、宁波大学、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等国内一流科研机构的科研优势,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形成了一支包括百人专家、千人专家及多位教授、副教授的专家顾问团队。团队成员前期已经与电子信息、网络技术、工业设计等行业的多家高科技企业进行了产学研对接,保持了广泛而紧密的合作关系,已有部分企业表达了投资意向。

【成果特色与优势】

本成果的微型光谱仪由于采用纳米压印的方式,无需精密的曲面光栅制作,极大的降低了制作成本,简化了制作工艺。利用精密的3D打印技术来制作曲面工件,使得微光谱仪系统制作过程简单。光谱仪采用集成光学中衍射刻蚀光栅的两点法设计,在500nm和700nm处实现零像差,能够大大提高微光谱仪的性能指标。整个光谱仪的大小预估为6cm×4cm×2cm,相比德国的INSION体积更小,但是性能上提高了很多,受温度的影响更小等。而日本滨松的微型光谱仪,探测精度仅为14nm,不利于更精细的光谱分析需要,由于我们的光谱仪采取了更优异的相差矫正方法,从而可以获得更低的探测精度。

整个系统的挑战在于精密工件的制作,精密工件与软压印模的紧密结合工艺以及输入波导,CCD的定位等。但这些在我国的一些封装工厂已经很容易解决。

【应用前景】

微型光谱仪已经被广泛的用在工业级成分检测,医疗诊断,判断农作物的生长情况等方面,而基于纳米压印的微型光谱仪则将光谱仪变得廉价和轻巧,成为了可以放在你口袋里的成分检测仪可以判断你面前的沙拉酱有多少卡路里,一杯酒的酒精浓度,西瓜的成熟度和甜度。

这款产品非常适合当下食品安全危机重重的中国,有了它,就能够让我们避免吃到不健康的食物。因为只需要轻松的扫一扫便知道食物里面的成分。不仅如此,在买衣服时,我们还可以扫一扫衣服,看看它的成分是不是和商家所说的一致。总之,它的用途多多,甚至于

24

可以涉及到我们生活中的任何方面。

后期我们还将重点在智能化方向上进行拓展,通过建立数据库,完善功能和开发包,建立一整套解决方案。用户只需要打开手机APP,用光谱仪扫描物体后,它会记录物体的激发态波长和叠加波,并将数据上传到云端,通过云上的数据库匹配以及计算后,将分析结果返回到你的手机上。

我们相信,在满足模块化生物检测的基础上,本项目的微型光谱仪极有希望成为一款热门的消费电子产品。

43.高端发动机数字化样机专家系统

【成果简介】

发动机CAE仿真系统包括以下八个方面:缸体总成、缸盖总成、曲柄连杆机构总成、配气机构总成、齿轮传动机构总成、润滑与冷却系统、燃油及后处理系统、进排气及EGR系统。

系统的目标是用CAE仿真为公司产品的质量提升、成本控制服务,用CAE仿真逐步减少或代替台架试验、整机试验;系统中包含计算流程的方法库、材料库及与测试结果相一致的目标库;

建立模拟结构实际受载过程的计算流程是该系统的特点,以CAE与试验测试的标定分析为依据而完成的目标库是系统的优势,系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应用行业、领域】

发动机(包括柴油、汽油、油气混合)研发与后期改进、升级

44.坛紫菜“浙东1号”

【成果简介】

选择来源于风浪大的自然海区,经过十多年的群体选育验证的新型品种,获得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新品种(品种登记号:GS-01-013-2014)。 【成果特点与优势】

新品种附着牢固、脱苗少。藻体平均厚度,新品种为28.4±3.9 μm,本地种为26.1±3.8 μm,增加8.8%。壳孢子放散量大、总量比当地种提高25%,有明显的放散高峰,采苗时间能够在第一天就完成,而传统的采苗需要3天。幼苗生长速度快,产量比当地种提高15~26%。 光合色素、蛋白质含量等提高,叶绿素含量提高8.65%,总藻胆蛋白体含量提高11.1%。 【应用行业】

水产养殖业

45.混水海区的大型海藻人工藻场及其构建方法

【成果简介】

藻床是由人工藻礁及人工藻礁的上面设有至少一层的柔性人工藻床构成。人工藻礁为中空的三角柱形或三菱锥形预制件,人工藻礁设有缆绳固定孔,人工藻礁表面套设有苗网,柔性人工藻床包括由框架绳围成的方形框架,方形框架至少纵向设有苗绳,方形框架上设有浮子,浮子的总浮力大于柔性人工藻床的重力,方形框架的每个角上设有缆绳,缆绳与缆绳固定孔固定连接。

成果发明专利:一种混水海区的大型海藻人工藻场及其构建方法(专利号:zl201010299472.3) 【成果特点与优势】

25

本成果是一种抗击海流能力强,泥抵御沙覆盖能力高,藻场效率高的混水海区的人工大型海藻藻场。构建得到适合混水海区特点,具有稳定、立体的人工藻场,可以附生较多种群和较大生物量的大型海藻,为该混水海区的生态修复打下了基础。

【应用行业、领域】

浙江、福建沿海的生态修复。

46.坛紫菜种苗的室内育苗技术

【成果简介】

通过对浸泡在育苗池中接种有自由丝状体的贝壳串育苗管理,主要是提高了育苗管理中的贝壳串洗壳管理效率。贝壳串一端系有挂杆,育苗池两宽边的内边缘设有用于吊挂的搁架,贝壳串的另一端系有沉杆,挂杆和沉杆的长度为能搁置在搁架上又短于育苗池两宽边的间距,挂杆吊挂在搁架上时,沉杆沉入育苗池池底,每隔25-30天将沉杆与挂杆互换位置,沉杆吊挂在搁架上时,挂杆沉入育苗池池底,沉杆的垂直线与挂杆的垂直线之间的夹角为30-60度,洗壳管理是直接用水枪对吊挂的贝壳串冲洗。结果是能够提供一种贝壳串采光较均匀,育苗管理劳动强度较小的坛紫菜种苗的室内育苗方法。

成果发明专利:一种坛紫菜种苗的室内育苗方法(专利号:zl201110324611.8) 【成果特点与优势】

坛紫菜育苗的效益高。 【应用行业、领域】

浙江、福建沿海的生态修复。

47.三疣梭子蟹养殖产业链新技术

【成果简介】

宁波大学三疣梭子蟹养殖产业技术研究团队围绕梭子蟹养殖产业的需求,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创新,并取得了一系列的独创性科技成果:

1)三疣梭子蟹新品种改良选育,培育出了了抗逆性强并具有快速生长特性的“科甬1号”新品种;

2)自动化养殖模式开发,摆脱了梭子蟹传统养殖业“靠天吃饭”的传统养殖方式,建立了精确控制、高产出和高效益、低污染、环境友好型三疣梭子蟹的工业化循环水养殖模式;

3)软壳三疣梭子蟹生产加工技术,形成了规模化软壳蟹生产加工技术,提升了梭子蟹养殖的附加值。

【成果特色与优势】

1、三疣梭子蟹新品种“科甬1号” 具有抗病快速生长性状

三疣梭子蟹新品种 “科甬1号”在相同养殖条件下,与未经选育对照组相比,平均体重提高11.29%,溶藻弧菌感染耐受性明显提高,养殖相对存活率提高13.91%;全甲宽变异系数小于5%,规格整齐。

2、三疣梭子蟹智慧海水池塘立体养殖系统

结合智能化手段进行三疣梭子蟹智慧养殖,建立了精确控制、高产出和高效益、低污染、环境友好型三疣梭子蟹的工业化循环水养殖模式,提高养殖三疣梭子蟹产量、品质、生产效益,拓展三疣梭子蟹养殖相关行业的发展空间,提升养殖附加值,促进海水养殖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26

3、软壳蟹生产及加工新技术

通过营养成分变化的检测获得了软壳蟹的最佳采集时间;并在单个体筐养基础上结合智能化监控系统开发了软壳蟹养殖设备,及储存加工方法,使得软壳蟹产品在口感不变的情况下,具有较长的保存期限,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软壳蟹养殖生产技术流程。 【应用前景】

适于浙江、江苏等三疣梭子蟹养殖主产区。

48.自然水体中有毒微囊藻的LAMP-LFD检测芯片的研发

【成果简介】

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是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环七肽化合物,这类毒素主要由淡水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产生,是自然水体蓝藻水华发生后最容易出现、产生量最大、造成危害最严重的蓝藻毒素,常引起人畜的急性肝中毒事故的发生。因此,研究快速、简便、灵敏的微囊藻毒素检测方法实现对水体中微囊藻毒素的时时监控,对于保障自然水体尤其是饮用水体的安全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团队以自然水体常见且产微囊藻毒素背景清晰的蓝藻藻种为样本,在此基础上利用生物信息学在线分析软件以微囊藻毒素生物合成基因为标靶设计适于LAMP扩增的特异性探针,并结合成熟的LFD检测技术,构建安全、快速、便捷的用于微囊藻毒素合成基因检测的LAMP-LFD诊断芯片及其配套试剂盒,将微囊藻毒素合成基因的检测由先前繁琐的实验室PCR扩增和凝胶电泳检测简化为简单的试剂盒式的快速检测,实现自然水体中有潜在产微囊藻毒素能力蓝藻的现场实时监测,进而对微囊藻毒素的累积做出预判,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有效防止有毒蓝藻“水华”的发生。

本团队与企业联合开发一套高通量LAMP-LFD芯片检测装置,将LAMP扩增和随后的LFD检测有机的整合在一张芯片上,即很好的解决了LAMP在实际扩增过程中易产生的气溶胶污染的问题,又实现了LAMP的高通量扩增以及过程可视化显示,使之更加利于基层或野外的实时监测和应用。相关装置已申请专利5项(申请号20132270085190;201410059786.4;201420076690.4;201410060517.X; 201420076688.7)

【成果特色与优势】

目前微囊藻毒素生物合成基因的检测常用PCR技术进行检测,但由于PCR技术本身固有的缺点,如需要整套的用于核实扩增检测的仪器设备、一定的实验条件以及操作程序复杂等,大大限制了其在微囊藻毒素的实际诊断检测(尤其是快速的现场诊断检测)中的应用。

而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LAMP)的出现使我们看到新的希望。该方法仅需要简单的水浴锅或者加热器,而且在灵敏度、特异性和检测范围等指标上能媲美甚至优于PCR技术,同时结合横向流动试纸条(lateral flow dipstick, LFD)检测法,使得操作者不依赖任务专门的仪器设备,只需将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的扩增产物和试纸条浸入缓冲液即可实现目标产物的检测,整个操作过程简便、安全、快速、高效且无设备及技术限制,在样品现场诊断检测中具有其他技术无法替代的优势。

【应用前景】

以研发的LAMP-LFD芯片检测装置为基础,以微囊藻毒素合成基因簇中的McyG基因为检测靶标,我们设计筛选了一套用于LAMP特异性扩增的引物以及LFD检测的探针。LAMP反应体系并进行灵敏度和特异性实验。结果表明mcyG基因的最低检测限为:24 cfu/mL,远低于常规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整个检测过程仅需40 min。特异性实验中, 13 株淡水常见水华蓝藻分属:色球藻属(Chroococcus)、念珠藻属(Nostoc)、鱼腥藻属(Anabaena)、束丝藻属(Aphanizomenon)、微囊藻属(Microcystis),其中10 株呈阳性反应, 3 株为阴性。在野外样品检测中,来自太湖与黄庆苗池塘的水样PCR检测显示阴性反应,而LAMP检测

27

均呈阳性反应,提示此两处水样中可能含有产毒微囊藻,显示出了LAMP检测方法良好的野外检测和预警能力。综合上述,我们研发的LAMP-LFD芯片检测方法能够快速检测产微囊藻毒素的关键基因,且结果可视化。该方法简便、快捷、不依赖特殊检测设备,极具推广前景。相关技术产品已经申请发明专利2项(申请号:201310478291.0;201310297797.1)

49.螺旋藻生物技术及产品开发

【成果简介】

程海湖是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之一,与金沙江隔绝的一个内陆封闭型高原海水湖泊,湖面海拔1501.0m,湖泊面积74.6km2。具有旅游、渔业养殖、农灌、调节气候诸多功能。水质天然偏碱和得天独厚的光温资源,成为世界上最大螺旋藻养殖基地。

针对这种现状,本技术研究团队开展了养殖螺旋藻的废水循环利用与高效处理、工程化养殖模式开发,高值化生产加工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成果。形成了新型的微藻生物技术及产品。

本成果专利:“一种螺旋藻培养基循环利用的方法”(201010600101.4);“一种养殖螺旋藻废水的有机物处理方法”(201110069400.4);“一种螺旋藻的自动化养殖装置与方法”(201110459357.2);“一种养殖螺旋藻的采收方法”(201110069402.3);“一种螺旋藻养殖生态大棚的构建方法”(201110458679.5);“一种养殖螺旋藻大棚的移动密封结构”(201220025268.7);一种养殖螺旋藻大棚的通风与搅拌装置(201220025254.5);一种快速减少螺旋藻生产过程中重金属污染的方法”(201410076996.4);“一种添加甘油的螺旋藻片剂及其加工方法”(201110308518.8);一种螺旋藻快速富集有机硒的方法”(201110458670.4)

1.养殖废水循环利用与高效处理

螺旋藻养殖业迅速发展,养殖废水排放量也随之增加。废水量大、成分复杂,影响到程海湖的富营养化及盐碱化,从而制约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湖泊资源可持续利用。秉承开发与环保相结合的原则,开展养殖废水循环利用与高效处理。

以自主研发的“一种螺旋藻培养基循环利用的方法”(201010600101.4)专利技术为核心,构建了螺旋藻废水循环利用技术体系,实行螺旋藻废水内循环利用,充分控制了排放量。结合“一种养殖螺旋藻废水的有机物处理方法”(201110069400.4)等专利技术,建立了螺旋藻废水处理系统,配套的反渗透、超滤废水处理装置,实行了全天候的处理,螺旋藻废水达到了2类排放标准,构建了较为完善的螺旋藻生产废水收集、处理、回用体系。

2.工程化技术的应用,实现全程机械化生产

公司螺旋藻产业化生产中,利用工程技术原理,运用具有独创性的设计理念,实现了梯级化配置,研发了“一种螺旋藻的自动化养殖装置与方法”(201110459357.2),使螺旋藻培养液自动恒流;创新设计“一种养殖螺旋藻的采收方法”(201110069402.3),采收与培养液的营养添加实行管路网络化,提高了生产效率;实行了控制程式化的生产模式,优化了操作模式,极大地促进了产品质量与经济效益的提高。

【成果特色与优势】

该项生产技术与设备的开发与示范,提升螺旋藻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工程化、集约化的水平,为螺旋藻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产业化示范,强化了螺旋藻相关企业的生产层次与管理档次,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把资源优势转变为商品优势。 【应用前景】

全封闭大棚设施与养殖技术,实现安全高效精品化的生产

28

云南程海湖的地处理云贵高原,光资源非常丰富,其气候特点是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具备适于螺旋藻养殖的温度条件,但是每年的5-9月是雨季,而5-9月正是螺旋藻生长的盛期,这样直接影响开放式养殖螺旋藻的正常生产,而在冬季由于温度低,养殖效益差,而停止生产,可见,螺旋藻有效的养殖时期非常短。研发了“一种螺旋藻养殖生态大棚的构建方法”(201110458679.5),能够在整年高效养殖。通过“一种养殖螺旋藻大棚的移动密封结构”(201220025268.7)、一种养殖螺旋藻大棚的通风与搅拌装置(201220025254.5)等技术的改进,结合“一种快速减少螺旋藻生产过程中重金属污染的方法”(201410076996.4)创新技术的应用,针对地处金沙江干热地带养殖基地,降低了风沙导入的灰分、重金属。在加工领域研发了“一种添加甘油的螺旋藻片剂及其加工方法”(201110308518.8)、“一种螺旋藻快速富集有机硒的方法”(201110458670.4)等技术的集成,使精品、高值化的养殖螺旋藻产品成为提高生产效益的重要途径。

50.生化诊断试剂

【肾早损诊断试剂MPT-NAG】

肾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目前临床上测定血清中肌酐(Cr),尿素氮(BUN),血及尿中的β2-微球蛋白(β2m)等的浓度作为评价肾功能的指标,然而这些指标在肾小管和肾小球发生轻微病变时,这些指标不一定能够表现出来。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活性增高可作为肾小管损伤的标志,NAG检测在早期发现肾损害方面有其独特的临床意义。NAG对肾小管损伤的反应很灵敏。尿作为试样,又是一种无创伤性检查,符合当代医学检验方法的潮流,适合于日常检验和连续动态分析,也便于人群筛查的应用。MPT-NAG试剂盒能够直接使用,无需复溶,稳定性强,测定结果受外界干扰小。

【肝癌诊断试剂CNP-AFU】

岩藻糖苷酶AFU,是一种溶酶体酸性水解酶,广泛分布与人体内的各种组织、细胞和体液中,尤其以肝、肾等组织活性较高。AFU作为溶酶体酸性水解酶,肝细胞癌患者血清中AFU升高,AFU作为诊断肝癌的一种新的标志酶,并被后续研究证实肝癌与AFU活力的相关性。随着AFU检测方法研究及其他肿瘤或非肿瘤性疾病的血清AFU水平变化的研究深入,岩藻糖苷酶活力测定已经成为一个基本诊断指标,并与其他实验室指标相结合,成为肝癌、胃癌、胰腺癌、结肠癌、口腔癌、白血病、卵巢肿瘤、糖尿病等疾病诊断的重要指标,大大提高了相关疾病诊断的准确率及预后效果的评价,体现出良好的临床诊断价值。

【高血压诊断试剂FAPGG】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是一种非特异性的羰二肽酶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和激肽释放酶- 激肽系统这两大血压调控系统中起重要作用。ACE将血管紧张素I转化为具有强烈缩血管和升压效应的物质血管紧张素IIACE称为激肽酶II钝化具有促进降压作用的激肽,使系统处于抑制状态。ACE的双重作用使血压升高。FAPGG是检测ACE酶活力的底物。

51.基于贵金属纳米结构SERS特性的超灵敏癌症抗原检测

近年来,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的发现,对癌症的早期诊断、预后和疗效评价以及高危人群随访等都具有极大的实用价值。而利用贵金属纳米结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特性的生物传感技术,其高的空灵敏度,可以达到单分子检测水平。我们开展的研究合成制备出均匀性良好的金、银纳米粒子,结合拉曼标记分子4-巯基苯甲酸(4-MBA),检测癌症抗原,达到低至1.8 fg/mL(3.49×10-18 mol/L) 的检测浓度,且具有很好的特异性,受到国内外生物与医学检测专家的高度关注。

我们开展的前列腺癌症肿瘤标志物的检测研究,应用化学还原法合成制备金、银纳米粒

29

子,然后与拉曼标记分子4-巯基苯甲酸(4-MBA)和前列腺特异性抗体(Anti-PSA)修饰链接制备金、银纳米免疫探针,并在硅片表面原位生长金、银纳米粒子层后链接Anti-PSA制备纳米金或纳米银免疫基底,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组合成为三明治结构,进行基于SERS特性的免疫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对于银纳米免疫探针-PSA-纳米银免疫基底组成的三明治结构,对PSA的检测浓度低至1.8 fg/mL(3.49×10-18 mol/L),且具有很好的特异性。并成功应用于人体血清的实际检测。

相关技术已经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发明专利。

52.抗菌渔用药的加工方法

【成果简介】

为了防止水产动物的病害,都要往养殖区域内投放抗菌药。目前的给药方式一般为直接投放或者是混入饲料投放,但是由于抗菌药接触水域后便很容易溶解在水中,给药效率太低,而且不能估计出每一尾水产动物的食药量,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其次,也容易污染水域的水质,由于水域是流动和公用的,还会影响其他养殖户的养殖质量。

本成果以壳聚糖、淀粉和明胶为载体,在其中加入抗菌、抗病毒甚至营养素等药,制成渔用药丸,吞入鱼类体内后随着其降解,缓慢释放出药物,更重要的是降解产物对环境无任何毒副作用。

成果发明专利:一种抗菌渔用药的加工方法(20131 0128936.8) 【应用行业、领域】

可用于养殖业,包括鱼、虾、蟹等各类养殖物。

53.锂电池的硅碳复合材料

【成果简介】

本成果为一种锂电池的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用于替代常规的石墨材料,具有高容量的特点,是石墨材料的三倍。

成果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锂电池的硅碳复合材料 【成果特色与优势】

材料首次容量为1000 mAh/g,首次效率为88%,循环800周后容量仍维持在850 mAh/g,平均循环效率为99%。振实密度2.3 g/cm3。 【应用行业】

高容量锂电池。

54.硅碳负极复合材料研发及其应用技术

【成果简介】

本成果产品定位应用于动力锂离子电池的高端市场,满足客户需求的新一代锂电池超高性能负极材料,在性能、价格和专利方面形成核心竞争力,其材料性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在技术方面,采用独特的工艺技术路线制备纳米硅碳复合材料,并提出技术发展方向和战略规划,完善该产品,并开发新技术,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保障;在环境方面,采用绿色工艺手段,无任何废气或废水排出,对环境无污染。

本成果研发并实现这种超高性能的锂电负极纳米复合材料,将填补市场的空白,满足市场的需要,缩小我国与国际先进国家的差距,使我国的锂离子电池材料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

成果发明专利: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专利号:CN201310352667.3) 【成果特点与优势】

30

通过对比国内外企业的硅碳负极材料生产工艺及产品特点,本成果具有如下特点:

1、实现原材料及生产设备的全国产化,采用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案提高了产品品质及品质稳定性,降低了生产成本;

2、采用简洁的工艺流程,更易于实现品质严格控制,兼顾环境保护的要求,利于实现大规模自动化生产;

3、采用了一步合成、粒径控制的独创技术,使产品性能达到了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 【应用行业、领域】

锂离子电池等新能源器件

55. 聚烯烃锂离子电池隔膜湿法制备技术

【成果简介】

近年来随着3C市场的发展,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兴起,作为锂电池中关键材料的电池隔膜成为国内外市场的抢手货。本项目研发了聚乙烯锂离子电池隔膜的湿法制备工艺:从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结构和性能要求出发,系统研究了工艺参数、高分子链结构演变和隔膜性能之间的耦合关系,厘清了湿法隔膜成型中结晶和相分离两个关键结构因素对隔膜性能的影响,形成了

8、

12、

16、20微米厚系列规格隔膜的稳定制备工艺,隔膜性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此工艺经过1000万平米/年规模生产线的验证。

【应用行业、领域】

主要用作3C用锂电池隔膜,经后续加工可用作动力锂电池隔膜。

56. 低成本高强度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制备技术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是世界三大高性能纤维之一,具有质轻、高比强度、高比模量、优越的能量吸收性等多重优异性能,已经在航空航天、国防军事(防弹衣、防弹头盔)和安全防护(防切割手套)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是重要的战略物资和高技术材料。 项目已实现两个系列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冻胶纺丝工艺,高性能化纤维力学性能经检测已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水平,低成本化纤维浓度达到18%以上、力学性能达到国内企业低浓度(<10%)纤维同等水平、生产成本降低30%以上,上述工艺均已在200吨/年规模生产线上验证,并可根据企业实际需求调整产品性能和成本。

国际上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制备都是通过冻胶纺丝法制备的,此法是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树脂制成半稀溶液,经喷丝孔挤出后骤冷成冻胶原丝,对冻胶原丝进行萃取和干燥,然后超倍拉伸可制得纤维。由于现有工艺限制,其树脂溶液的浓度都在10%以下,导致其制备成本很高。本项目突破目前仅能在较窄的溶液浓度下获得树脂可纺性的技术瓶颈,发展出新型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高浓度制备工艺,其浓度在12-30%范围内可调,其中18%浓度制备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力学性能达到国内企业低浓度(<10%)纤维同等水平,生产成本降低30%以上。

目前,除了传统的利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制备防弹衣和防弹头盔的军用市场外,国际上利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制备的防切割手套等民用产品市场需求急剧扩展,预计未来10年内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民用市场全球需求将达30万吨/年,需求缺口很大。因民用市场对价格很敏感,本项目的低成本高强度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在制备成本上具备极大的竞争优势。其可应用于现在有大量供应缺口的防切割手套市场、正在蓬勃发展的船用绳缆市场和正在开发的渔网等市场。

31

57. 基于人体工学的智能健康办公系统研发

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基于Kinect技术的智能办公系统,包括办公桌、笔记本电脑支架、能调节水平高度和旋转角度的位置调节装置、Kinect传感器及控制器;所述的位置调节装置、Kinect传感器均安装在所述的办公桌上;所述的笔记本电脑支架安装于所述的位置调节装置上;所述的位置调节装置、Kinect传感器均与所述的控制器电连接。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发明的基于Kinect技术的智能办公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由于本发明的基于Kinect技术的智能办公系统包括位置调节装置及Kinect传感器,所述的Kinect传感器可以监控用户的颈椎角和腰椎角,如此便可判断用户在使用电脑办公时是否保持正确的坐姿,若用户坐姿不正确,控制器通过位置调节装置使用户被动地将自己的坐姿调整到正确的位置,使用非常方便,调节效果也较理想。

(1)根据不同人群、场景、空间下的人的办公生活习惯和需求行为的分析、归纳,以及大量用户动作行为的调查和数据分析,提出基于人体工学的智能健康办公系统研发这一理念;

(2)基于人体工学的基础,进行以办公人群健康为导向的办公系统设计,关注人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基于对人健康姿势的引导设计健康办公系统;

(3)应用脊柱生物力学、人体解剖学和人体生理学等学科理论,开展人机工程、生物力学等系统测试,进一步改良和优化健康办公系统。

58. 老年痴呆症预防与治疗产品及方案

目前国外用于AD预防的功能性食品有达能的Souvenaid、雀巢的CerefolinNAC 、Accera公司的Axona。这些产品的研究理念是基于西方科学,成分比较单一。国内仅有湖南福湘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姜黄银参胶囊,研究不够深入,开发和销售的影响非常有限。

我们的产品既包含课题组研究的有效抗AD分子,又有根据药食同源精选的食材,兼具现代科学的研究成果与传统中医理论的优势,可多靶点的防治AD,是西医和中医的完美结合。

32

第二篇:新疆大学简介

新疆大学基本情况

新疆大学是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国家西部大开发重点建设高校、国家教育部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历史沿革』

新疆大学的前身是创办于1924年的新疆俄文法政专门学校。1935年1月改建为新疆学院,1960年10月1日,正式成立新疆大学,197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新疆唯一的全国重点大学,1997年被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0年被确定为国家西部大开发重点建设高校。2000年12月30日,新疆大学与原新疆工学院合并组建新的新疆大学。2004年,学校成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教育部“区部共建”高校。 『机构设置』

新疆大学现有23个学院,1个研究生院,1个独立学院,1个教学研究部,4个教学实践中心,8个研究所,1个干旱半干旱可持续发展国际研究中心。 『学科、专业设置』

学校现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九个学科门类,涵盖了高级专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主要领域。现有85个本科专业,10个国家特色专业,19个自治区紧缺人才专业;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7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4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8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6个“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群、16个自治区级重点学科、2个自治区重点(培育)学科。 『科学研究』

2012年,新疆大学共获得各类科研项目(专项)616项,资助经费继续破亿元,达到15099.17万元。获批重大重点项目8项,其中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疆联合基金重点项目2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专项1项、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1项、国家“863项目”1项、国家“973计划”前期专项1项、国家社科重大项目1项。获得全疆首个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人才项目。36项成果获得自治区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奖奖励,其中获6项一等奖;1项成果获国家民委优秀成果奖;2项研究咨询报告被政府直接采纳并评为优秀咨询报告;29项成果获得新疆大学第九届自然科学优秀成果奖。获授权专利2项,软件登记8项。资助学术著作5部。通过自治区科技厅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5项。 『教学科研平台』

新疆大学现有各类科研平台67个,其中,自治区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校级协同创新中心8个;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4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6个,自治区教育厅普通本科高校重点实验室7个,校级重点实验室11个;1个国家级、11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自治区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9个,校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个。 『在校生人数』

现有各类在校生24800余人,其中全日制普通本科生19400余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3800余人,全日制博士研究生近300人,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800余人,留学生400余人。 『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702人中,教授203人,副教授625人,硕士学位843人,博士学位419人,博士生导师104人,硕士生导师558人。有 2个国家级、9个自治区级教学团队,3个教育部创新团队(含培育),7个自治区教育厅科研创新群体。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5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5人,自治区级教学名师13人,自治区优秀专家14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计划”2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0人,新疆大学“天山学者”特聘教授9名、讲座教授11名。 『对外交流合作』

根据教育援疆安排,清华大学等10所高校团队式对口支援新疆大学。学校积极发展对外交流合作,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34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教学科研合作交流关系,与41所国外高校签署了合作协议。学校现在已成为“中国中亚国家大学生交流基地”,上海合作组织大学区域学项目学校,教育部中俄大学校长、中日大学校长、中韩大学校长、亚洲大学、东亚大学校长论坛项目学校和中国政府奖学金自主招生学校,具有接受中国奖学金硕士以上研究生资格。 『办学条件』

新疆大学分校本部、北校区、南校区三个校区,共占地299.72万平方米(约4496亩)。固定资产总值20.47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1亿元。图书馆是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CALIS)省级中心馆,图书文献总量276.5万册,数字资源量41000GB。建成了校园网和CERNET新疆地区主节点和新疆教育区域网控制中心、乌鲁木齐教育城域网。拥有现代化的数字化图书馆和西北地区一流的多功能体育馆。 『总体发展目标』

到2015年,新疆大学综合办学实力力争跨入西部高校前10位,建成在中亚有较强影响力、西部先进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到2020年,力争把新疆大学建成“西部先进,中亚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 『联系我们』

新疆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就业指导中心 联系电话:0991-8582972;0991-8580363 邮箱:xjdxjyb@163.com

新疆大学招生就业信息网:http://zsjy.xju.edu.cn 地址:乌鲁木齐市天山区胜利路666号。

第三篇:南昌航空大学简介

南昌航空大学是一所面向全国招生, 以工为主, 工理文管经法教艺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 科性大学。学校创建于 1952 年,是全国首批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1985 年开始培养硕 士研究生,1990 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原隶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部、中国航空航天工业部、 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1999 年开始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政府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 是江西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防科工局共建的具有鲜明航空、 国防特色的高等 学校。 学校位于有着“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美誉的英雄城——南昌市。校园环境优美,拥 有前湖校区和上海路校区 2 个校区,占地面积 3000 余亩,校舍建筑面积 90 多万平方米。现 有全日制在校生 21000 余人,拥有教学、科研设备 23000 多台套,仪器设备总

一、第二层次人选 34 人,江西省“赣鄱英才 555 工程”人选 10 人,江西省教学 名师 14 人。 学校设有工学、理学、文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等 8 大学科门类, 22 个学院,54 个本科专业。具有 13 个一级学科硕士点,55 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并具有 14 个工程硕士领域和同等学历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 同时, 还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湖南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培养博士生。 学校被列为博士学 位授权立项建设预测单位, 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 “江 拥有 西省测试技术与控制工程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学校秉承“日新自强、知行合一”的校训精神,始终坚持“育人为

本,质量立校,特色 发展,人才强校,开放办学”的办学理念,扎实推进内涵建设,稳步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 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学校现有 5 个国家级特色专业,8 个省级特色专业,2 个国防重点建设专业;1 个国家级教学团队,7 个省级教学团队;1 门国家精品课程,5 门省 级精品课程,1 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4 门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 个国家级实验 教学示范中心,9 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 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 个省 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 个江西省高水平学科,10 个江西省重点学科,1 个国防重点 学科,14 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和省级重点基地。 学校主动跟踪前沿、适应需求,坚持产学研用的发展理念,瞄准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 发展特别是航空航天和国防科技工业领域中的热点和难点, 积极开展科学研究, 并通过多种 方式,加大科技成果的转化力度。 “十一五”期间,各类科研经费近 2 亿元。获得国家科技 进步奖 4 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66 项、国家社科基金 6 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 3 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招标项目 1 项、国防基础科研项目 4 项,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 项 2 项,承担子项目 7 项、 “973”计划子项 1 项、 “863”计划子项 1 项,各类省部级项目 630 余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 51 项。 学校受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委托,为海军培养国防生,是海军依托培养国防生的 13 所 院校中在校生规模最大的国防生培养基地。2009 年以来,国防生培养工作先后得到中共中

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中央军委委员、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李继耐上将和海军政 委刘晓江中将等领导的高度评价。 教育部、 中国人民解放据总政部联合发文向全国推广我校 培育国防生工作经验。国防生培养的“昌航模式”在全国产生了重要影响,成功获批“国防 生培养创新实验区”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学校坚持“立足江西、面向全国,服务地方、服务国防”的服务面向。积极服务江西 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大批人才。建校以来,学校累计共培养各类毕业生 8 万多名。近 年来,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位居全省高校前列,学校三次荣获“全省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学 生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在全国 “挑战杯” 科技竞赛、 航空模型锦标赛等大赛上屡获大奖, “十一五”期间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竞赛奖 629 项,其中国家级奖励 170 项,大学生授权 专利 39 项。 学校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先后与英国、瑞典、芬兰、斯洛伐克、乌 克

第四篇:宁波公司简介

宁波海天塑机集团有限公司

宁波经纬数控设备有限公司

宁波高新区赛尔富电子有限公司

宁波华扬铝业科技有限公司

中兴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宁波海天机械(深圳)有限公司

雷虎(宁波)科技有限公司

奥克斯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陆跃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宁波金田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埃美圣龙宁波机械有限公司宁波宏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电机) http:///about.asp

第五篇:电子科技大学简介

由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三所院校的电子信息类学科合并创建而成,为中国最早的七所重点国防院校之一,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

北师大 国防科技大学 清华 北大

著名校友 博导科研

刘盛纲 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电子学院教授、博士导师。

林为干 中国科学院院士,电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导师。

李乐民 中国工程院院士,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博士导师。 陈星弼 中国科学院院士,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教授,博士导师。 李小文 中国科学院院士,自动化学院教授、博士导师。

五十周年校庆

李朝义 中国科学院院士,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导师。

张景中 中国科学院院士,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导师。

魏正耀 中国工程院院士,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导师

卢铁城 1962年毕业于电子科技

食堂餐厅

大学无线电定位设备设计与制造专业,原四川大学党委书记。

张煦 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中科院院士。

王俊波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44研究所所长

席 政 1982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雷达侦察与干扰专业,获学士学位。现为总装系统所所长。

胡爱民 现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26所所长。

刘济东 现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2所所长

徐世六,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24所所长,现在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声光电公司总经理

梁鸣 1982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无线电通讯专业,获学士学位.现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七研究所所长。

蒲含友 1970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无线电专业,获学士学位.现为中国兵器工业第58研究所党委书记。

罗天文 1984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与电子系统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为信息产业部电子第三十研究所董事长、研究员。 党政官员

陈营官 原福建省省委常委、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宋绍华 原山西省政协副主席

周子学 工业和信息化部 总经济师、原来财务司司长

张蓉芳 全国青联副主席、国家体总排球管理中心副主任

杨国安 四川省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委员会 主任委员

郝康理 四川省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

陈 伟 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运行司副司长

朱志宏 现为成都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王远辉 现为四川省德阳市副市长。

何健 现为中国共产党乐山市委员会常委、乐山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

唐小我 现为四川省教育厅副厅长

曹国民 现为贵州省信息产业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

陈荣水 现为福州海关党组成员,副关长。

王吉来 国家计量局副局长。

贾同金 1974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无线电通信专业,获学士学位。现为国家统计局人口司司长。 企业领导

丁 磊:1993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微波通信)专业获学士学位。现为网易公司CEO

万明坚:1991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通信与电子系统专业,获博士学位。原为TCL集团副总裁,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总裁。现为国虹通讯董事长。

刘永言:1977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计算机专业,获学士学位。现为希望集团董事局主席。

王东升:1995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为京东方电子科技集团董事长。

王凤朝:1986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无线电专用设备专业,获学士学位。现为四川长虹电子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孙亚芳:华为技术董事长。

邬 江:现为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执行副总裁。

肖 鹏:1982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无线电通讯专业,获学士学位。现为中国南方电网公司董事、副总经理。

黄卫刚:1988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通信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为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李世鹤:1963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磁性材料与器件设计与制造专业,获学士学位。现为信息部电信科学研究院副总工,大唐移动通信集团副总裁。

李正茂 1985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通信与电子系统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为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副总裁。

刘 飞;1987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通信与电子系统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为TCL阿尔卡特有限公司CEO。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宁波大学简介范文】相关文章:

宁波简介范文05-17

老年大学简介范文05-29

宁波市简介范文05-20

济南大学简介范文05-28

西藏大学简介范文06-02

扬州大学简介范文06-04

中南大学简介范文06-05

杜伦大学简介04-29

宁波简介04-11

西来大学简介04-25

上一篇:每周之星评选范文下一篇:民政工作小结范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