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培训班学习心得

2023-04-05

第一篇:信息化培训班学习心得

校长教育信息化培训学习心得

为进一步提高信息化环境下校长领导力,市教育局组织全市部分中小学校长在娄底进行了为期五天的面授培训,又进行了数月的网络远程培训。我有幸参加了本次培训,在充满人文气息和浓郁学习氛围里与专家近距离面对面接触,理念熏陶,方法传授。通过学习,收获颇丰,现简要总结如下。

一、校长应具备更新的理念

从走上教学岗位开始,就不断接受教育理念的学习,到今天成为校长,我们接受了很多的教育理念,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知识的更新,我们的教育理念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而本次学习便是一次理念更新、提升的过程。教育要强大,必须要有核心教育理念。作为校长,必须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然后才能真正的高水平的指导教学,创造高质量的教育效果。

谈到人才观,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未来的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应该培养什么的人才。未来的社会是在合作的基础上公平竞争的社会,未来的人才需要具备认识环境、学习知识、丰富想象、严密逻辑等八大能力。如何培养这样的人呢?台湾的五识教育即“知识、常识、见识、胆识、赏识”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在我们现行的教育教学中,更加注重对知识的教育,而对其他几种则较少涉及。

从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开始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增加了对常识的教育。后面我们是不是可以更多的加强见识、胆识方面的教育?赏识虽然我们也提倡很多年,但是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好效果的并不多。“赏识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且是一种可以改变一个人命运的思维方式。有了赏识,一个人一生到处都是朋友,到处都是‘贵人’。”深刻的认识,深刻的见解,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二、学校要长远发展,就需要长期规划 学校发展规划是管理未来,应对变化,为处境不利的学校设计的一种改进策略。作为现代学校,一般都有发展规划,但是在实践中按照规划去落实的并不多,很多只是处于摆设。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形,并不是校长不作为,而是形势变化太快,我们的规划有效性不足,不能适应时代的快速发展。那如何制定更加有效的学校发展规划呢?

一是明确什么是学校发展规划。学校发展规划是在系统诊断学校后,确立办学方向和发展目标,分析学校优先发展的项目并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促使学校挖掘潜在资源,提高学校管理效能和教育质量的一整套策略。

二是科学制定学校发展规划。成立学校发展规划管理委员会,由学校领导、教职工、社区代表、家长代表组成。在规划制定过程中,校长要扮演好政策执行者、学校发展总设计师、学校发展规划首席执行官三种角色。具体制定中,采取自下而上的征求意见到自上而下的逐步达成共识,充分发动师生员工、社区及家长参与,广泛征求意见,广泛达成共识,确保学校发展规划具备坚实的群众基础,又为将来实施铺平道路。

三、信息化助力教育均衡

“教育云平台能让学生通过网络自主学习,让教师改变教学方式,并让学校实现优质教学视频资源共享化、校方管理手段智能化、家长学校互动实时化。”在云平台系统中,学生、教师可以建立个人的网络空间,教师除了日常授课外,可以将教学课件、课后心得、班级管理等内容上传到空间,供学生下载学习、交流。这一系统是一个实名制、组织化、可控可管的体系,将成为教师、学生、家长的社交平台,实现教育信息化、管理科学化。利用云平台,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可随时在课堂应用各类优质教学资源,在信息化环境中的“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网络协作教研”等教学活动将得到深入开展。

四、信息化环境下校长领导力面临更多挑战 在当前社会上,学校的一举一动都在社会的监控之下,有时还会被媒体曝光,阳光办学是我们一直追求的,但是理想与现实终究还有差距,因此为校长开展工作带来了很多的困难。

具体来说,信息化环境下校长面临以下主要问题:一是教师不理解,校长很难读懂教师的心。二是学生发展快,处于“早熟不成熟,半生不熟”状态,增加教育难度。三是家庭教育缺失,“很多家长是无证上岗”,缺少基本的家庭教育能力。不仅如此,社会对教育有很高的期望值,但是很多做法又极为不理性,对教育大力抨击,例如有的媒体把教育行业列为国内十大缺德行业之首,这让我们教育人很愤恨。

面对复杂的信息化环境,校长应具备哪些能力呢?一是洞察力,要能看到、能看清、能看透,面对复杂的环境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分析周边形势。例如要善于发现老师身上的优点,用人之长。二是宣传力,经常性的在媒体上宣传报道,多正面宣传是减少负面影响的最有效方式。要善于同媒体打交道,掌握必要的应答技巧。三是学习力,校长应带头学习,坚持学习,只有学习成为常态,工作才能进入状态。校长不学习,很难带动老师学习,老师不学习,如何有效的教学生学习呢?四是创新力,校长需要与时俱进,思想理念要快速更新,正如广告词“思维一变,世界因我们而改变”。五是影响力,校长要办好学校,必须不断的扩大自身社会影响力,学校的发展与校长的影响力是相互促进的。除以上五力以外,还应该做到目中有人、纸上有法、心中有数,要坚信只要人品不滑坡,理解总比误解多。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以上只是在学习过程中对专家教授观点的一点粗浅认识,感谢市教育局提供的这次学习机会,希望有机会参加更多的学习,获得更多的收获。

第二篇:培训学习心得--信息化教学方式回顾

小数点 小数点爱数学

今天上午听取了吴晓进校长的报告,下午学习了吝教授的讲座。收获良多。以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写点作业。

从2002年工作以来,一路误打误撞参加了许多的教学比赛。第一次好像是校内多媒体教学比赛。我的参赛题目是《数学归纳法》,当时用了FLASH做了一个小动画。后来陆陆续续接触到了信息化教学。

笔者工作以来一直着力于信息化教学,大致分为这么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将中职数学课程和"几何画板"等教学软件结合开展课堂教学。在此阶段,几何画板应用于数学课堂"探究学习"中,使学生愿意并真正有机会自主的探究,而不是被老师牵引着直接获得问题的结果。但是,我们很快发现了问题,利用"几何画板"等教学软件教学,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训练不足,导致学生是在"玩"数学,或者说是在玩数学应用软件。我们及时进行了调整,进入第二阶段的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第二阶段,开发了一个贴合江苏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数学》教材中模块(复习回顾、探究、新知、例题解析、合作交流、课后拓展等)的论坛式网络学习平台。同时,我们开发了一批教学资源(教案、课件、动画、自测自评试卷等)。1.网络学习平台让学生自己掌控学习。利用教学视频,学生能根据自身情况来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2.增加了学习中的互动。当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我们会注意到部分学生为相同的问题所困扰,我们就组织这部分学生成立辅导小组,及时的给予指导。在此阶段,我们再课堂教学实际中发现了如下几个问题。1.师生空间分离,教师看不到学生,难以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实时监控(包括学习行为、思维生成等),教师与学生无法面对面交流,阻碍了师生的沟通。不便于实时互动,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利用文字解说,不能及时抓住学生的思维。2.不便于数学分析过程、解题过程的展示。3.编制自测自评考试系统发布在网络平台使用,过程繁琐不便于推广。进入信息技术环境下中职数学课程教学模式实践研究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直录播互动课堂教学实施阶段。"直录播互动课堂系统"不仅可以录制本地学生画面,还可以录制远程学生的互动画面,录播教室互动时音频清晰、低延迟,没有啸叫和停顿等现象。录播教室同时将不同画面传播给远程接受教室。系统具备强大兼容性,可对接其它品牌的教育信息化系统,还支持iPad和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接入,可以观看直播、点播以及讨论,支持不同的操作系统。在此阶段我们课题组成员录制了一批课堂教学实况录像,也同时发现了一些小小的瑕疵,这种教学实施的办法固然优越,但是每次录播课堂需要多方筹措,人员配备较多,不便于教师实时开展课堂教学工作。进入信息技术环境下中职数学课程教学模式实践研究第四阶段。

第四阶段,异地实时互动教学实施。通过互联网技术,让师生教学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达成了教育资源共享,通过流媒体技术实现的异地课堂同步教学。然而,要实现这种同步互动教学,技术方面的成熟程度起着决定性作用。我们先是尝试利用QQ的群视频功能,但是信号传输太慢,画面延迟现象太严重。后来又试图开发一个专门的网站,由于工作量太大,技术难关不易攻克等原因也最终放弃。购买现成的教学软件,成本太高,年费用达几万,花销太大,无法实现。最终我们选择了网络视频会议软件zoom和问卷星软件搭载网络学习平台的办法来组织教学。异地实时互动教学实施由3部分组成:1.网络课程资源,主要通过精品课程网站提供以及实现在线答疑。该模块是针对中职数学课程教学内容专门开发的精品课程网站资源。2.多终端同步视频互动教学平台,教师通过同步视频实现远程同步授课,同时实现师生和生生之间的同步交流互动。3.多终端教学评价平台,通过手机平台登录自测自评系统完成同步训练,实时形成反馈信息进而促使教师调整课堂教学,师生互评动态调整教学实施,以达成师生共识,深化知识生成。在此阶段,我们发现了一个重大问题,就是数学教学资源严重缺乏,不能满足当前教学使用。

更多的探索,后续补发。

第三篇:培训学习心得:信息化教学方式回顾

培训学习心得--信息化教学方式回顾

小数点 小数点爱数学

今天上午听取了吴晓进校长的报告,下午学习了吝教授的讲座。收获良多。以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写点作业。

从2002年工作以来,一路误打误撞参加了许多的教学比赛。第一次好像是校内多媒体教学比赛。我的参赛题目是《数学归纳法》,当时用了FLASH做了一个小动画。后来陆陆续续接触到了信息化教学。

笔者工作以来一直着力于信息化教学,大致分为这么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将中职数学课程和”几何画板”等教学软件结合开展课堂教学。在此阶段,

几何画板应用于数学课堂”探究学习”中,使学生愿意并真正有机会自主的探究,而不是被老师牵引着直接获得问题的结果。但是,我们很快发现了问题,利用”几何画板”等教学软件教学,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训练不足,导致学生是在”玩”数学,或者说是在玩数学应用软件。我们及时进行了调整,进入第二阶段的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第二阶段,开发了一个贴合江苏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数学》教材中模块(复习回顾、探究、新知、例题解析、合作交流、课后拓展等)的论坛式网络学习平台。同时,我们开发了一批教学资源(教案、课件、动画、自测自评试卷等)。1.网络学习平台让学生自己掌控学习。利用教学视频,学生能根据自身情况来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2.增加了学习中的互动。当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我们会注意到部分学生为相同的问题所困扰,我们就组织这部分学生成立辅导小组,及时的给予指导。在此阶段,我

们再课堂教学实际中发现了如下几个问题。1.师生空间分离,教师看不到学生,难以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实时监控(包括学习行为、思维生成等),教师与学生无法面对面交流,阻碍了师生的沟通。不便于实时互动,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利用文字解说,不能及时抓住学生的思维。2.不便于数学分析过程、解题过程的展示。3.编制自测自评考试系统发布在网络平台使用,过程繁琐不便于推广。进入信息技术环境下中职数学课程教学模式实践研究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直录播互动课堂教学实施阶段。”直录播互动课堂系统”不仅可以录制本地学生画面,还可以录制远程学生的互动画面,录播教室互动时音频清晰、低延迟,没有啸叫和停顿等现象。录播教室同时将不同画面传播给远程接受教室。系统具备强大兼容性,可对接其它品牌的教育信息化系统,还支持iPad和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接入,可以观看直播、点播以及讨论,支持不同的

操作系统。在此阶段我们课题组成员录制了一批课堂教学实况录像,也同时发现了一些小小的瑕疵,这种教学实施的办法固然优越,但是每次录播课堂需要多方筹措,人员配备较多,不便于教师实时开展课堂教学工作。进入信息技术环境下中职数学课程教学模式实践研究第四阶段。

第四阶段,异地实时互动教学实施。通过互联网技术,让师生教学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达成了教育资源共享,通过流媒体技术实现的异地课堂同步教学。然而,要实现这种同步互动教学,技术方面的成熟程度起着决定性作用。我们先是尝试利用QQ的群视频功能,但是信号传输太慢,画面延迟现象太严重。后来又试图开发一个专门的网站,由于工作量太大,技术难关不易攻克等原因也最终放弃。购买现成的教学软件,成本太高,年费用达几万,花销太大,无法实现。最终我们选择了网络视频会议软件zoom和问卷星软件搭载网络学

习平台的办法来组织教学。异地实时互动教学实施由3部分组成:1.网络课程资源,主要通过精品课程网站提供以及实现在线答疑。该模块是针对中职数学课程教学内容专门开发的精品课程网站资源。2.多终端同步视频互动教学平台,教师通过同步视频实现远程同步授课,同时实现师生和生生之间的同步交流互动。3.多终端教学评价平台,通过手机平台登录自测自评系统完成同步训练,实时形成反馈信息进而促使教师调整课堂教学,师生互评动态调整教学实施,以达成师生共识,深化知识生成。在此阶段,我们发现了一个重大问题,就是数学教学资源严重缺乏,不能满足当前教学使用。

更多的探索,后续补发。

第四篇: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培训班学习心得体会

2014年11月17日至2014年11月20日,在大港参加了新区教育局组织的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培训班,凝听了四位专家型校长的专题报告,19日晚参加了以教师广泛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利用于平常教学需要哪些保障措施为主题的小组讨论。四场讲座的主讲是4位校长,更是专家,角色本身就具极强说服力和感化力。所讲的内容是他们前瞻性地科学规划了学校信息化建设进程,引领师生通过信息技术与学校平常教育教学、常规管理、课程开发和开放交换深度融会,把学校推向全国着名学校的行列。特别是山东潍坊临朐海尔希望小学的韩相福校长,以学校信息化建设为突破口,引领学校师生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把一个面临倒闭的山区学校变成了师生生活和精神的乐园。专题讨论是25位校长近间隔的沟通,相互取长补短,进而就保障措施达成了共鸣,这些措施是贴近校情、

一、认真学习:校长要依法依规办学,要认真学习政策文件及前沿性的报告,了解教育发展的走向,捕捉教育发展的机遇,依法依规办学。

二、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是国家的大政方针,教育信息化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实现教育现代化、创新教学模式、进步教育质量,迫切需要大力推动教育信息化。更是每位校长的引领学校发展的必解之题。

三、明确目标:滨海新区将在2015年完成三通两平台建设,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良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力争实现四个新突破,即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新突破、优良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新突破、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会新突破、教育信息化科学发展机制新突破。

四、坚定信心:学校信息化建设需要一点淡定,不可急功近利;更需要坚持,由于在打下一定基础,构成一定范围时,其高效程度是不可估计的。

五、科学规划:学校信息化建设应根据学校的硬件设施、专业职员配置、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实际选好建设的最近发展区。我校的重点工作是:

1、建好学校网站。学校网站是对外宣传学校办学情况,对内提供信息服务的信息网络平台,是学校信息发布的渠道和对外交换的窗口。其宗旨是宣传学校、构架桥梁,服务师生、资源共享。网站的主要任务是充分发挥校园网内聚人心、外树形象的作用,展现我校师生良好的精神风采和学校的综合办学实力。

2、做好教师网络资源备课,构成规范的教师电子教案。

3、进步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公道性和科学性的能力。

4、建立学生综合成绩的网络管理平台。

5、建立教师教学资源库。

6、建立教师交换展现的平台。

7、建立学生风采展现平台。

六、明确工作原则:坚持科学规划与规范执行相结合,常规管理与专业引领相结合,利用普及与技能进步相结合,整体推动与展现鼓励相结合的工作原则。

七、强力保障:于安敏校长提出了:环境、队伍、机制三大保障措施,这是一个系统的保障体系,我们应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可操纵的、科学规范的保障措施。

第五篇:信息技术培训学习心得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培训学习心得

通过这次培训学习,使我更进一步地掌握了有关现代信息技术的知识,提高了认识,理论水平、操作水平也有所提高。现就这一次培训学习的认识、体会做一总结。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现代通讯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了教育领域,在教育领域中引起了一场深刻的变化。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对于转变信息教育观念,促进教育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对于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基础教育的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为一名教师要适应现代教育工作的需要,就应该具备现代教育技术的素质。如果不具备现代教育技术的素质就不能完成或很好地完成现代教育和未来教育的教育和教学任务。因此,现代教育技术要应用现代教育媒体和开发各种现代教育技术,要适应工作需要首先应掌握现代媒体技术。如果只有现代教学媒体,教师不能很好的应用在教学中,就不能很好的发挥其作用,教师还应该具备优化教学过程的系统方法,即教学设计,因此,教师只有具备了这样的素质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教师掌握了现代技术,有助于改善教师的能力结构。增强教师对工作的适应性。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具备在教学过程中的听、说、读、写、算、推理以及计算机应用等基础能力,教学设计能力,应用教学媒体的能力,思想品德工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应变机智,创造能力。

学习和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不仅使我在原有的教学能力的基础上有所改善,增强我对新时期现代信息教育工作的适应性,更重要的是增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深化学校教育改革,由“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上来。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是创造型人才。为达此目标,按照各门学科的教学目的和教材性质,建立各种现代教学方法体系,是当前学校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我们要充分认识现代信息技术的这种巨大的作用,我们要提倡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为目的、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的教学技术应用观。要本着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原则,挖掘和发挥传统的各种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黑板、粉笔、挂图、模型等传统教学工具,录音机、幻灯机、放映机等传统的教学手段,在学校教学活动中同样具有独特的生命力,在教学中都有用武之地。当然,每种教学手段也都有其局限性和使用范围,所有的教学手段都有其自身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

网络资源的开发突破了传统课程的狭隘性,在相当程度上突破了时空的局限。网上充足的信息可以使思路更开阔。多媒体强大的模拟功能可以提供实践和实验的模拟情景和操作平台,网络便捷的交互性可以使交流更及时、开放。所以,可以重复利用网络这一巨大的信息载体,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内容重组。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使学生以独特的方式进行学习,学生也可以在适合自己的时间、地点获得有关学习资料。所以说,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转变课程功能和学习方式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可以超越狭隘的教育内容,让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让教学活起来;另一方面,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可以开阔教师的教学视野,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从而更好地激发教师的创造性和智慧。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突破各种资源的时空限制,使得课程资源的广泛交流与共享成为可能。为此,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各种网络资源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同时,也要积极参与网络资源的建设,运用网络技术贡献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成果,使之成为网络资源的一部分,与广大同行交流和共享。另一方面,还要鼓励学生学会合理选择和有效利用网络资源,从而增加和丰富自己的学习生活经验。

这次培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培训的过程中,在强调理论和实践并重的同时,培训活动始终贯穿着一些真实的任务,以任务驱动的形式组织培训,学员对该任务的完成情况是培训是否完成及其有效性的重要评估依据。活动中大家也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在此我学到很多东西。就我个人认为,以真实任务来组织培训过程,能够贴近教师的真实教学背景,从而极大地激发我们的学习动力,提高我们的参与意识。在培训过程中,虽正值酷暑,但我们每一个老师都流露出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我认为,保持这种心态对每个人的工作、生活都是至关重要的。经过几天的学习,我感到了学习的快乐。同时也希望今后能多举办一些这样的培训,因为教育信息技术更新是很快的,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掌握最新的知识,把工作做得更好!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

通过一个多月的信息技术培训学习,我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听了专家的讲座和培训老师的指导后,我感触最深的是微课的认识与制作方法。培训中,老师一方面要求我们以超脱姿态,踏实前行,坚持遵循教育规律,研究微课新思路;另一方面也要求我们自觉培养自学发展意识,力求适应现代教育技术的要求,促进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上新的台阶。通过深入学习,下面谈一谈这次培训学习的一些感悟。

一、认识了新的课程——微课

在4月24日余德兴老师和25日陈展虹教授的讲解下,我初步认识了“微课”这一门新的课程。他们指出“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微课”具有教学时间较短、教学内容较少、资源容量较小、资源使用方便等特点。对教师而言,微课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突破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模式,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学生而言,微课能更好的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在网络时代,随着信息与通迅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随着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微课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

二、如何根据本学科的特点设计微课

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本人从别人的身上学习到一些有关微课设计的知识。一节微课能否设计得好、教学效果佳,知识点的选择和分析处理非常重要。因此,在设计每一节微课时,我首先慎重选择知识点,并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处理,使它们更符合教学的认知规律,学习起来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尝试做到如下几点:

1、知识点尽量选择教学的重点、难点。

2、知识点的选择要细,十分钟内能够讲解透彻。

3、知识点要准确无误,不允许有文字、语言、图片上的知识性错误或误导性的描述。

4、要将知识点按照一定逻辑分割成很多个小知识点。

例如:在这次培训中,我根据本学科小学四年级语文的教学,我选择了“习作”指导作为一个知识点设计一节微课,让学生在短暂的10分钟内对习作审题、习作方法等内容进行微课的设计。这节微课在前一节课“口语交际”的基础上进行微课的设计,突破了本节习作课中帮助学生审题和习作方法教学的两个重难点。

三、培训模式微课化

在这次培训中,除了三天的集中培训外,大部分的时间都是通过培训老师的培训微课进行传授知识。在这些培训微课中,老师讲解非常明了、清晰,只要培训者发时间去观看,就能掌握其中的知识点,即使一下了看不明白,可以反复地去看,直至自己学会为止,这符合了微课的设计理念。同时,学员可以通过QQ群平台以及微信等方式与主讲教师进行互动,而主讲老师又会不厌其烦进行一一地解答,这样就产生了学员与老师互动,学员与学员互动的培训模式。这样的培训方法既让我们学得了技术又可以在教学中边学习边实践,让我们做到学习工作两不误,真是两全其美。

培训时间虽然短暂,但使我们受益匪浅,其感触非一言能尽。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我一定扎实工作,努力学习,把用所学到的教育技术知识更好地应用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做一名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优秀教师。

上一篇:信息化实训室建设方案下一篇:学校后勤先进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