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动物过冬教学反思

2022-08-30

第一篇:小动物过冬教学反思

小动物过冬教学反思

《小动物过冬》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以读为主线,让学生经历读通课文——读懂课文——读好课文三个阶段。

3—7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通过燕子、青蛙、蜜蜂的对话告诉我们它们各自的过冬方式,对话内容很明白。所以在教学思路上我主要采用主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学,在朗读中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他们想象能力。

教师对学生的帮助主要体现在让学生自己去寻找问题、发现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在这样的过程中体会学习语文的乐趣。课堂中采用视频、图片、等格式让学生亲眼看到:青蛙进入冬眠状态的样子,蜜蜂躲进蜂巢里吃蜜的样子。二年级的孩子有着对小动物们天生的喜爱之情,学习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语言表达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了,让他们把自己对小动物的喜爱再通过朗读来表现出来,每个孩子都想试一下。我想这就是积极地给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引导学生全方位地主动参与的过程吧。

在板块三里根据小学生自我表现意识强的特点,在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之后,让学生表演课文,在课文的表演过程,实际上是理解课文,训练口头表达能力,进一步观察思考,提高说话技巧的过程。 课后拓展时,通过网络知识的了解,知道松鼠和野兔是把窝垫暖了,找到松塔啊、榛子啊、橡子什么的储备食物,它们冬天都不冬眠。还有,它们还要换毛,冬天要换上与夏天不一样的毛。

蛇是集体冬眠的,它们互相搂抱在一起,一起冬眠,春天再醒来,那样可以取暖,提高温度。如果单独过冬会冻死的,它和青蛙一样也是变温动物,聚在一起可以减少死亡率。熊冬眠是因为冬天不容易找到食物,到了秋天它们就大吃特吃,使自己长胖,冬天就靠脂肪来提供养料。增加孩子们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第二篇:小动物过冬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小动物过冬》选自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它是一篇寓言故事,写了小燕子、青蛙、蜜蜂商量过冬的故事,告诉我们小燕子要避开严寒到温暖的南方去过冬,青蛙准备吃饱了之后钻进泥土里冬眠,蜜蜂则储藏了很多蜜在蜂巢里过冬,表明了不同的小动物具有不同的过冬方式,也体现出小动物之间的相互关心。

我执教的是本文的第二课时,我以好朋友为切入点,抓住三条线,第一条,是好朋友才会聚到一起商量过冬,第二条,他们是怎么商量的,三种小动物分别怎样过冬。第三条,他们为什么这样过冬的主线来展开。继而通过多种读的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小燕子,青蛙,小蜜蜂的友情深厚,朋友之间要相互关心。

在教学本课时,我感到自己教学上有许多需要改进和努力的地方:

一、课堂上主导作用没有发挥好。

三天的课堂教学竞赛让我看到了很多也学到了很多,尤其是看到老教师们在课堂上那种老师的范儿,是我感触最深的一点。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就如同打球一样,教师传给学生,学生再传给教师,啪啪啪啪,一传一接,一练一答之间就让学生不知不觉愉快又扎实的学到了知识。用八个字来形容就是行云流水,游刃有余。有几次我都停下了手中的笔,忘记了写听课记录,好像自己也变成了学生在听老师上课。我想这不仅是老师对教材的熟悉,更是对学生的熟悉,对课堂掌控实力的体现。私下里我和一个老师沟通的时候她跟我说,这个教学环节我备了几个方案,等课堂上看学生的表现再来定要哪一种。我对这点感触太深了,平时都说课堂上要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但是怎么做到呢?这就是最简单的体现,我想我再也不能只按照我的想法来上课了,把学生生硬的塞进我的教学设计中,上课要备学生,要充分了解教材这两点恐怕是我最先要狠抓的两点。

二、如何建立省时高效的课堂。

这是我的第一次公开课,私下里我给了自己很大的压力,我一共试讲了三次,每次教案都是大刀阔斧的改,一次不同一次。到公开课时已经有了四个版本了,其实说实话,有时闭着眼睛过教案的时候,因为背的教案太多,还会串背。当我真正走上讲台的时候,我听到了同组的老师跟我说不要紧张,我的师傅说她坐在底下跟我加油打气,我觉得很温暖,但是我还是紧张了。因为一个学生的回答我不会处理,导致了我突然脑子一片空白,我看不见了底下的学生,看不见了在座的老师,也想不起来我的教案。以前有听过其他老师说课难上,汗都上出来,我不是很理解,直到当时我切身体会到了我才知道那其中的滋味,不夸张的说这一堂课让我汗都上出来好几次。课后,我反思了我自己,我想我还是平时的课堂语言不精练,不会灵活处理课堂上的问题所致,所以我还得向老教师们多学习,精炼自己的语言,锻炼自己的课堂驾驭能力,一句话,多去听课,多反思自己的教学,不是有句话说得好吗?成长等于经验加上反思。我相信百炼终会成钢,只要我肯努力。

三、不够重视学生的自学能力。

课堂上我总会想把着讲,因为我怕学生回答不出来,因为我怕教学目标达不到,其实追根究底还是我不了解学生所致。我记得一个老师跟我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我提了这个问题,因为我知道我的学生能够回答的出来。试问,我有多了解我的学生,我有多了解我们年级的学生,他们通过两年的学习知识水平达到了一个怎样的层次,我了解吗?答案是我不了解。这次课上在贴小动物的图片这个设计时,我完全可以这样问学生,什么叫商量?你能到黑板上贴一贴吗?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又让他们理解了商量的意思,还自然而然的过渡到他们是怎么商量的。这样比我把着贴图片,把着一个人说要好多了,课堂也更体现以学生为主。而我在设计问蜜蜂怎么过冬的时候,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他们用四个字概括,他们的答案让我吃惊,“采蜜过冬”这四个字比我教案上设计的还好,更准确。由此可见,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不容小觑的,叶圣陶先生不也说“教师为了不教”,短短六个字,其中却蕴含了无穷的深意,看来在教学这条路上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四、课堂训练意识不强。

语文课程标准上很明确的说,语文是工具性于人文性的统一。所以一堂好的语文课需要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多方面的,听、说、读、写等等,但是最最基本的就是本堂课你的教学目标达到了没有,学生会不会做题了,既考什么就教什么。课后,老师们给我提了一个意见,说我可以出一些连线题,看看学生是否掌握了三种小动物分别是怎么过冬的,我觉得这个建议非常好,如果我的一堂课下来,不能保证绝大部分同学掌握这个最关键也是最基本的问题,那么我的课堂无疑是无效的。更多的课外拓展的练习都是花架子,毫无意义。

五、语文课基本特征不明显,缺失语文味

语文课和其他课最鲜明的区别就是课堂充满了读书声,齐读、个别读、分角色读,有读才有悟,教师要舍得让学生读书。道理我是懂的,但是一到实践上,还没来得及让学生感悟我就迫不及待的给学生答案了。教学太急躁,不等学生回答玩我就打断学生这也是我的问题之一。这堂课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抓住关键的两对词语“常常”“快乐”来感悟好朋友在一起的开心快乐,从而指导学生要通过重读这两个关键词来凸显好朋友之间要相互关心,但一上课,太紧张,却把这个环节漏了,措施了一次指导学生朗读的良机,让我后悔莫及。课后,我想其实我可以这样补救我的课堂,在我讲最后一段让学生们找哪些词语可以体现朋友关系好,相互关心,完了之后就可以再让学生再回到课文第一自然段找一找还有哪些词语也说明他们是好朋友,这样不仅首尾呼应,又突出了好朋友的切入点,还可以补救我的遗漏,这大概就是教学机智吧,只是当时没有意识到。看来,教学是灵活的,老师要随机应变,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总之,这次公开课让我真的算是开了眼界,更长了见识。虽然它已经暂时告了一个段落,但是作为年轻老师的我来说应该算刚刚启程,未来的教学之路任重道远,但我相信就像李校长所说的那样,好学加会学就等于多学,只要我肯学,只要我不放弃学,我相信我也能够很好的掌控课堂,驾驭学生。

刘姣

2012年10月20日

第三篇: 《小动物过冬》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篇童话,讲的是青蛙、小燕子、小蜜蜂在一起商量过冬的事。课文不仅生动地介绍了有关动物过冬的知识,而且表现了小动物之间的相互关心。上完课后,我进行以下一些反思。

1、以读为主,获得情感体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在教学中,我注重以读为本,以读代讲,让学生用各种方式朗读,通过充分地读自主获得情感体验。比如小蜜蜂说的话“我早就采了很多蜂蜜,够吃上一个冬天的”中抓住“早、很多、够”是学生了解到由于小蜜蜂平时的勤劳能干,使它过上了一个甜滋滋的冬天,正所谓“有备无患,防患未然”。其它段落也采用了类似的指导方法。当发现学生难以把握不同角色的语气和情感时,我适时范读,同学们听得特别投入。在老师的声调、表情、动作的感染下,进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从而达到使他们迫切也想有感情地朗读及感悟课文的目的。同时,在学生朗读过程中,我及时激励,且努力做到评价语言到位,从而有利地激发了学生积极朗读的愿望。

2、以拓展为主,获得新知识。有些学生读了课文之后,对课文中才讲了那么一点关于小动物过冬的知识感到很不满足,有些学生特别喜欢小动物,只了解了这三种小动物过冬的知识后也不满足,好奇地向老师询问了许多这方面的问题,于是老师组织学生自己动手去了解课文之外的更多的关于小燕子、小蜜蜂和小青蛙等其他小动物是如何过冬的知识,学生特别感兴趣,语文学习的范围从原来的课文一下子打开了。

3、以表演为主,获得兴趣。文中的三个小动物的形象活泼可爱,都是学生所喜欢的。我引用小组内、全班分角色朗读表演,这样的话学生的朗读积极性会更高。

总之,语文课应是一个多元艺术元素的综合体,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们的语文课必须以人为本,在教学中善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在掌握了知识的同时,也掌握好学习的方法。但教师的启发还不到位,课堂气氛不太活跃,还需今后改进。

第四篇:《19 小动物过冬》教学反思

《小动物过冬》选自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它是一篇自然常识故事,叙写了小燕子,青蛙,蜜蜂商量过冬的故事,告诉我们小燕子要避开严寒到温暖的南方去过冬,青蛙准备吃饱了之后钻进泥土里冬眠,蜜蜂则储藏了很多蜜在蜂巢里过冬,表明了不同的小动物具有不同的过冬方式,也体现出之间的相互关心. 在学习本课时,我注重紧密联系儿童的生活实践,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来进行,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去,从而使学生学得快乐,学得灵活.本课文内容简单易懂,我力求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感悟,读懂文本. 课文的第三至第七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通过燕子,青蛙,蜜蜂的对话,生动的介绍了各自的过冬方式.对话浅显易懂,充满童趣,读来琅琅上口.教学时,我让学生充分练读,在引导学生读的过程中,注意将语言文字的训练与科学知识的普及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从文中语言文字中去体会感悟.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注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运用多种形式创设情境,如:教师语言描绘情境,图片展现情境等等,将学生带入意境之中,使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接近了,加深了对课文的体验和理解.课堂上,学生仿佛一群放飞的小鸟,在天空中遨游,情绪高涨,学习兴趣非常高.同时, 结合我的引导,学生自然而然地把他们所思所想都说出来了. 二,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树立服务意识,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推向自主探索获取知识的前台,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本课教学中我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这一理念,想方设法营造一种"我想读""我来说"的氛围,让学生始终保持那份"读"的热情,"说"的渴望.在以"读"为本的基础上有所"悟",有所"说",让学生通过读书和口语表达实践,"感受语言的魅力","增强阅读的乐趣"和"提升运用的能力"。. 三,以读代讲

在教学中,我注重以读为本,以读代讲,让学生用各种方式朗读,通过充分地读自主获得情感体验.如在学生熟悉生字词后,我以"燕子,青蛙和蜜蜂是怎样过冬的 "这个问题为主线,让学生去读,去想,去讨论.这样学生有了自由朗读的空间,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广阔的平台

四,发挥即时评价在课堂生成过程中的促进作用 以往在课堂上,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往往是"好,很好,你真棒".究竟好在哪里呢学生不明白.课堂的即时评价应当具有针对性和导向性,学生能够从教师的评价中受到启发,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比如在指导学生读小燕子的话时,我这样评价小朋友的朗读"你真是一只轻快灵活的小燕子。

五,注重了阅读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在教学完一篇课文后,要善于找一些同题材的文章进行拓展延伸,从教育内容方面不断输送新鲜"血液".以此来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

第五篇:小动物过冬反思

《小动物过冬》教学反思

《小动物过冬》是一篇自然常识故事,叙写了小燕子、青蛙、蜜蜂商量过冬的故事,告诉我们小燕子要到南方去过冬,青蛙准备吃饱了之后钻进泥土里冬眠,蜜蜂则储藏了很多蜜在蜂巢里过冬,表明了不同的小动物具有不同的过冬方式,也体现出之间的相互关心。

《新课标》将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定为识字、写字,因此我采取了随文识字的方式,将识字教学贯穿始终。我带着学生一起走入这个生动的童话之中,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他们有时与文中的小动物对话,有时把自己也变成了其中的一员。

课文的第三至第七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通过燕子,青蛙,蜜蜂的对话,生动的介绍了各自的过冬方式.对话浅显易懂,充满童趣,读来琅琅上口.教学时,我让学生充分练读,在引导学生读的过程中,注意将语言文字的训练与科学知识的普及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从文中语言文字中去体会感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觉得学生们的学习状态比较好.教学时,我运用多种形式创设情境,如:教师语言描绘情境,图片展现情境,学生表演体验情境等等,将学生带入意境之中,使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接近了,加深了对课文的体验和理解.课堂上,学生仿佛一群放飞的小鸟,在天空中遨游,情绪高涨,学习兴趣非常高.同时, 结合我的引导,学生自然而然地把他们所思所想都说出来了. 教学本课让我了解到教师应该有自己独特的语言魅力,问题和教学要求要简单明确,方便低年级学生理解。同时善加运用肢体语言,既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板书也是教师语言的另一种形式,其重要性同样忽视,美观的同时也要实用。

经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感到了自己教学上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读与说的训练不够扎实;最后可以让学生表演,加深感悟.

上一篇:新当选书记表态发言下一篇:新当选纪委书记讲话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