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社会心理学试题

2022-08-06

第一篇:大学社会心理学试题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社会心理学》2022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295)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社会心理学》2022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295)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备选答案中有一项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列角色中属于规定性角色的是( )。

A.父亲 B.朋友 C.外交官 D.妻子 2.三度归因理论(cube theory)是由( )提出来的。

A.凯利 B.海德 C.维纳 D.库利 3.态度改变的方法有很多,其中,通过劳动来改变好逸恶劳的态度属于( )。

A.劝说宣传法 B.角色扮演法 C.团体影响法 D.活动参与法 4.挫折一攻击理论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 )和米勒( N.E.Miller)等人在1939年提出的。

A.伯克威茨 B.多拉德 C.弗洛伊德 D。班杜拉 5.阿希的三垂线实验证明了( )现象的存在。

A.中心特征 B.边缘特征 C.从众 D.服从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6.观察法有多种形式,可分为一般观察法与参与观察法。

7.根据角色扮演者受角色规范的制约程度的不同,可将角色分为规定性角色和开放性角色。

8.根据希金斯( Higgins,1987)的自我差距理论,个体有两种内在的标准:理想的自我与应该的自我。

9.解释攻击行为为什么会产生的理论主要有本能论、挫折一攻击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

10.根据服从的对象,服从一般可分为:对权威他人的服从和对规范的服从。

11.人际关系具有个体性、直接性和情感性三个特点。

12.他人在场对个体活动效率的影响分两种:社会促进和社会抑制。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 13.社会角色:

是指个人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符合社会期望的一套行为模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

14.责任扩散:

是指当发生了某种紧急事件时,如果有其他人在场,那么在场者所分担的责任就会减小,也就是说提供帮助的责任扩散到其他人身上。

15.社会影响:

是指在社会力量的作用下,引起个人的信念、态度、情绪及行为发生变化的现象。

16.群体思维:

也叫小群体意识,是群体的一种特定思维方式,指的是为了维护群体表面上的一致,而阻碍了对问题的所有可能解决办法和行动方案作出实事求是且准确的评价,从而导致了错误的决策的现象。

17.偏见:

是指人们基于非客观、非真实的认识而对他人或他群体产生的消极态度和情绪指向。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8.如何形成较准确的自我评价? 答:(1)全面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与成败 要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每个人都既有长处又有弱点,学会调整自我评价,准确进行自我定位。

(2)多角度地评价自我 积极地获取各个方面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如把同学、老师、父母等对自己的评价综合起来分析,有助于对自己形成一个较准确、客观的认识与评价。

另外,要多角度地进行比较,既可进行纵向比较——将现实的自我与过去的自我、理想的自我进行比较,也可进行横向比较——和比自己优秀的、相似的及比胄己稍差的人比较。

(3)确立适当的目标与期望 当个体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时,就有可能遭到失败与挫折的打击,若个体还没觉察到自己设的期望过高,那就会影响到个体对自己能力等方面的评价。所以,个体可以把远大的理想分成多个具体的小目标,一步一步地加以实现。

19.简述改变态度的方法有哪些? 答:(1)劝说宣传法:通过各融传播媒介传播一定的信息来改变人的态度。

(2)角色扮演法:通过角色对承担角色的个体所具有的约束和影响来改变个体的态度。

(3)团体影响法:通过团体对个体所具有的影响改变人们的态度。

(4)活动参与法:通过引导人们参加与态度改变有关的活动来改变人们的态度。

20.为什么在其他人需要帮助时会出现旁观者效应? 答:当其他人存在时,人们不大可能去帮助别人,其他人越多,利他行为的可能性越小,这种现象叫做旁观者效应。

出现旁观者效应的原因可能有:

(1)责任扩散:是指当发生了某种紧急事件时,如果有其他人在场,那么在场者所分担的责任就会减小,因为每个人都认为助人的责任和助人失败所带来的可能成本应该由大家共同承担,也就是说提供帮助的责任扩散到其他人身上。

(2)对模糊情境的社会性定义:当事件的性质模糊不清时,我们倾向于参考他人的反应来对事件做出判断。

(3)评价焦虑:如果人们知道别人正在注视着自己,就会按照别人期待、以能够被大家喜爱和接受的方式表现自我,避免在别人面前表现得很不成熟或者很傻气,以减少社会贬低的发生。

五、应用分析题(20分) 21.1964年美国纽约发生了著名的吉诺维斯案件,一位叫做吉诺维斯的女子在晚上回家途中遭歹徒持刀杀害。案发的三十分钟内有38个邻居听到被害者的呼救声,许多人还走到窗前看了很长时间,但没有一个人去救援,甚至没有人行举手之劳,打电话及时报警,致使一件不该发生的惨剧成为现实。

请用学过的知识解释这种“众人旁观、见死不救”的现象。

答:

(1)这种现象被社会心理学家拉坦内和达力称为旁观者效应,即当其他人存在时,人们不大可能去帮助别人,其他人越多,科他行为的可能性越小。

(2)原因可能有(结合案例说明,只要合理即可):

1)责任扩散:是指当发生了某种紧急事件时,如果有其他人在场,那么,在场者所分担的责任就会减小,因为每个人都认为助人的责任应该由大家共同承担,也就是说提供帮助的责任扩散到其他人身上。在吉诺维斯案件中,因为知道还有他人在场,但是却不能和其他人谈话也不能看到别人的行为,个体会倾向于假设其他人已经提供了帮助而不再采取行动. 2)对模糊情境的社会性定义:当事件的性质模糊不清时,我们倾向于参考他人的反应来对事件做出判断。在这个案件中,邻居们不知歹徒和吉诺维斯两人的关系,不知该管不该管。

3)对利害得失的计算:怕受到歹徒的伤害。

第二篇:武汉大学《社会保险》期末考试试题

发布时间:2005-12-26 20:45:00

2001级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

一、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8分)

1、逆选择

2、转制成本

3、社会保障私有化

4、友谊社

5、居养

6、福利国家

二、填空:(每空1分,共34分)

1、影响养老保险偿付能力的因素有五个,分别是:

2、发达国家社会保险制度的基本特征有三个,分别是:

3、选择社会保险筹资方式要考虑的因素有四个,分别是:

4、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企业和个人的缴费比例分别为:

5、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有六个,分别是:

6、按照社会保险的原则,社会保险基金一般来源于三个主体,分别为:

7、城镇居民社会保障的“三道防线”分别是:

8、一般来说社会保险制度有五大险种,分别为:

9、哪个国家最早建立社会保险制度?哪个国家最早建成福利国家?哪个国家被称为“福利国家的橱窗”?

三、简答:(每题6分,共12分)

1、简述社会保险产生的一般原因和条件。

2、简述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社会保险制度实行改革调整的原因和调整措施。

四、比较分析题:(每题8分,共16分)

1、比较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制度。

2、比较三种社会保险筹资模式及其对我国的适用性。

五、论述:(每题10分,共20分)

1、论述德国的社会保险制度及其现实意义。

2、试述中国统帐结合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2001级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

一、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8分)

1、逆选择

逆选择是指由于事前的信息不对称,信息占优一方凭借其信息方面的优势,侵占或损害具有信息劣势地位一方的利益。逆选择在保险领域表现非常明显,即由于被保险人对于自己的健康状况或财产状况相对于保险人具有更多的信息,因此,健康状况较好的人将倾向于购买生存年金保险,而健康状况较差的人将倾向于购买医疗保险,从而侵害保险人的利益。

2、转制成本

隐性养老金债务是现收现付制DB(受益基准制,defined benefit)养老金制度向参保职工作出的养老金受益承诺。转制成本是从现收现付制养老金制度向基金积累制养老金制度转轨后隐性养老金债务显性化的成本,即不考虑其他因素,只有转轨为基金积累制的那部分现收现付制养老金制度的隐性债务会显性化为转制成本。

3、社会保障私营化

社会保障私营化是继20世纪70年代现收现付制公共社会保障制度出现制度我危机后,世界性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主导趋势之一。社会保障私营化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在个人账户基础上,从受益基准制转向供款基准制;二是对社会保险基金的集中垄断性管理转为分散竞争性管理;三是鼓励社会机构参与社会保险或将某些社会保险项目委托社会机构管理;四是社会保险基金按照商业化原则运营与管理。

4、友谊社

友谊社是继《济贫法》之后的第二个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友谊社的会员主要是当时的熟练工人,它通过成员之间在经济上互助的方式,为他们提供丧葬和疾病方面的基本保障。会员大多来自同一行业的技术工人,定期缴纳一定数额的会费。当会员遭遇不可避免的工伤、失业、贫困、疾病、残疾和年老丧失劳动能力的种种风险后不能工作时,可以从“友谊社”领取救济,发挥社会保险的功能。

5、居养

居养是国民党政府重视的社会保障项目之一,它比施粥制度发达。居养对象为无自救方之老、幼、残疾人。其组织机构是:救济院下设养老所、孤儿所、残废所、育婴所、施药所和贷款所。如果各普通市及乡、区、村、镇设救济院,对于前列各所,得分别缓急,次第筹办,亦得斟酌各地方经济情形,合并办理。

6、福利国家

所谓福利国家,按照英国工党1945年在竞选宣言中所表示的,就是使公民普遍地享受福利,使国家负担起公民福利的职责。它贯彻“普遍性”的原则,口号是“收入均等化、就业充分化、福利普遍化、福利设施体系化”。其特点是:(1)保障范围包括“从摇篮到坟墓“的各种生活需要;(2)社会保险按统一标准缴费,统一标准给付;(3)保障水平是以维持正常生活水平为准;(4)保障基金主要由国家解决;(5)保障业务由国家设立机构统一管理。

二、填空:(每空1分,共34分)

1、影响养老保险偿付能力的因素有五个,分别是:经济发展水平、通货膨胀、利率、人口结构、人口预期寿命。

2、发达国家社会保险制度的基本特征有三个,分别是:立法较早、保障全面、给付优厚。

3、社会保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素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保险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调节器”;社会保险是社会发展的“减震器”;社会保险是实现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的“平衡器”。

4、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企业和个人的缴费比例分别为:6%和2%。

5、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有四个,分别是: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

6、按照社会保险的原则,社会保险基金一般来源于三个主体,分别为:国家、企业和职工个人。

7、城镇居民社会保障的“三道防线”分别是: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三条保障线。

8、一般来说社会保险制度有五大险种,分别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

9、哪个国家最早建立社会保险制度?哪个国家最早建成福利国家?哪个国家被称为“福利国家的橱窗”?

德国最早建立社会保险制度,英国最早建成福利国家,瑞典被称为“福利国家的橱窗”。

三、简答:(每题6分,共12分)

1、简述社会保险产生的一般原因和条件。 答:社会保险产生的一般原因是:(1)

劳动者收的差别性,决定了各国必须举办社会保险。(2)

为解决劳动者就业暂时中断的生活来源问题,需要举办社会保险。(3) 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和退休人员在职人员比例的变化,要求建立社会保险制度。 社会保险产生的一般条件:(1)

生产力有了进一步发展,社会生产除了满足人们政党生活需要外,还有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这是社会保险产生的基本条件。(2)

人类进入工业化社会,工资劳动者增加,是社会保险产生的关键条件。(3) 政府重视是社会保险产生的重要条件。

2、简述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社会保险制度实行改革调整的原因和调整措施。

答:发达国家社会保险的基本特征是:(1)立法较早。发达国家建立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普遍早于发展中国家。当今世界各国实施的所有保险项目和具体做法都创始于发达国家。其中疾病、残障、养老、生育和工伤保险最早出现在德国。强制性失业保险如失业救助制度由英、法两国创建。家庭津贴是由新西兰于1926年创建的。(2)保障全面。同发展中国家相比,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险制度保障比较全面,覆盖面广,包括的项目多,顾及到社会各个阶层、各类人员和社会需求的各个领域。在某些发达国家,如英国、瑞典,保障项目囊括了社会保险各大险种,保险对象不仅包括所有雇员,以及无工作的公民及幼儿,并且参加了保险后,就成为终身被保险人。(3)给付优厚。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险不仅推行的时间早、覆盖面广、项目多而齐全,而且提供的待遇也非常优厚。(4)管理相对统一。在发达国家,社会保险的行政管理是比较集中和统一的。 发达国家社会保险制度由于超过经济发展承受能力的“过度福利”政策的实施,不同程度地给各国带来了一系列问题:(1)政府开支增大,国家财政负担过重;(2)固定资本投资下降,影响经济的进一步增长;(3)劳动力成本上升,国际竞争能力下降;(4)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市场对劳动力供求关系的调节作用;(5)高福利政策加重了人民的赋税负担;(6)政府管理的低效率和官僚化。

近10年的改革措施可以概括为两点:一是开源——增加保险费收入;二是节流——降低保险费支出,其目的是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具体的办法是:(1)提高缴纳保险费的标准;(2)增加缴费(税)项目;(3)取消某些保障项目,降低待遇水平;(4)基金筹集模式从现代现付制到部分积累制;(5)对不同社会保险项目的改革措施。

四、比较分析题:(每题8分,共16分)

1、比较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制度。

答:人身保险,是以人的生命、劳动能力或人身健康作为保险对象(保险标的)的一种保险。按照保险合同规定,当被保险人在保险有效期内因意外事故而致伤残、死亡,或保险期满后,由保险人按约给付保险金。人身保险从社会意义上说,它是人类社会以合作互助的方式,共同分担风险的一种社会活动;从保险经营者方面来说,它又是以获取最大经济效益为目标的商业性经营活动。人身保险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具体表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 社会保险与人身保险在发展过程中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从社会保险与人身保险的基本内容及其特征可以看出,在保障人民生活安定、保证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促进社会经济繁荣这个最终目的上,社会保险与人身保险是一致的。但是在其性质、举办方式、保障范围、保险责任和法律范畴等方面,两者存在着明显的差别,主要有:(1)性质不同,主要表现在保险保障功能依靠的力量不一样;保险保障功能辐射的面不一样;保险保障基于的责任范围和尺度不一样;举办的主体不同;保险的保障实施的形式和采用的手段不一样;保险直接目的的二重性偏向不一样。(2)保险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略有不同。(3)保险人的保险责任不同。(4)保险受益人的资格界定不同。(5)立法范畴不同。

但是,社会保险与人身保险是同一社会保障项下的两大不同险种类别,两者之间存在十分密切的关系:(1)社会保险是人身保险进一步发展的产物。(2)相互补充,社会保险与人身保险在发展过程中起到了相互补充的作用。(3)此消彼长。社会保险与人身保险由于具有同一的经济保障作用,所以,从长远看,它们之间的合作、相互补充和共同发展是有一定界限的,即人身保险的发展以社会保险只能保障人们的最基本生活水平为条件;同样,社会保险的发展也只能以人身保险仅仅保障那些具有投保资格的人们为条件。

2、比较三种社会保险筹资模式及其对我国的适用性。

(1)现收现付模式。现收付模式指的是以支定收,即根据当年养老金支出的需要确定养老保险税(费)率,从而保证保险税(费)收入与保险基金支出的财务平衡。其偿付能力表达式如下: S=CEW-PRW(式中S偿付能力;E在职职工人数;C保险税(费)率;W社会平均工资;P工资替代率;R受益人数)。

这种模式是通过代际间的债务转换来实现的,在理论上S值为0,所以又称之为零积累模式,也就是说能够保证S值不小于0,就称之为具有偿付能力,使S值不小于0可能性越大,则潜在的偿付能力越大。但是由于人品老龄化的影响,使得制度赡养率(R/E)不断攀升,要维持零偿付能力,势必要不断调高保险税(费)率C,而C又不能无限制地上升,否则会阻碍整个经济的发展。由此不难看出,现收现付模式下的偿付能力呈不断减弱趋势,需要从制度外(政府财政)不断注入持续扩大的资金锗能维持社会保险正常运转。

(2)完全积累模式。完全积累模式是指以个人账户为基础,所有保险税(费)及其收益完全归个人所有,退休时根据个人账户积累基金量按月或按年领取养老金的模式。那么在任一时点t时的偿付能力可用下式表示:S=SA-SP (式中S—偿付能力;SA—保险基金累积额;SP—保险金支出累积现值)。当且仅当S≥0时,完全积累的养老保险模式具偿付能力。

(3)部分积累模式。它是指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模式,其偿付能力可以用现收现付制下的偿付能力和完全积累条件下的偿付能力相加求得。

五、论述:(每题10分,共20分)

1、试论述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成效与问题。

答:经过20多年的改革探索与实践,到2004年底,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达到16342万人,比2003年底增加836万人。其中参保职工人数为12242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为4100万人,各级社保经办机构为其中60%以上的人员提供了社会化管理服务。

目前,各项改革已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确立统账结合的基本制度,探索了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个人养老储蓄的多层次体系;二是扩大制度覆盖范围,实现了从国有企业向城镇各种所有制企业的延伸;三是普遍实行个人缴费制度,加大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建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初步形成了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多元化筹资机制;四是实行原行业统筹下放省级管理,解决条块分割的矛盾,建立了上下贯通、覆盖全国的五级社保经办管理服务体系;五是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领取,实行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维护了广大职工的基本权益;六是完成辽宁试点任务,做实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实现了改革的预期目标。 但是,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表现在:

第一,在保障项目方面,责任不明确,助长企业和地方政府的依赖倾向。 第二,在账户设计方面,债务不清晰,放大基金缺口和“空账”。 第三,在运行方式方面,机制不合理,增加制度和道德风险。 第四,在制度建设方面,体系不健全,抑制多样化养老保障需求。 第五,在组织保障方面,管理不顺畅,影响服务质量和效率。

2、试述中国统账结合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要建立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由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构成。职工个人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全部计入个人账户。用人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建立统筹基金,一部分划入个人账户。划入个人账户的比例一般为用人单位缴费的30%左右,具体比例由统筹地区根据个人账户的支付范围和职工年龄等因素确定。

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要划定各自的支付范围,分别核算,不得互相挤占。要确定统筹基金的起付标准和最高支付限额,起付标准原则上控制在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10%左右,最高支付限额原则上控制在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4倍左右。起付标准以下的医疗费用,从个人账户中支付或由个人自付。起付标准以上、最高支付限额以下的医疗费用,主要从统筹基金中支付,个人也要负担一定比例。超过最高支付限额的医疗费用,可以通过商业医疗保险等途径解决。统筹基金的具体起付标准、最高支付限额以及在起付标准以上和最高支付限额以下医疗费用的个人负担比例,由统筹地区根据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原则确定。 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是总结借鉴国外发展社会保险和个人储蓄性保险的各自利弊,结合中国同情确立的一种有中国特色的医疗保险制度。

基本医疗保险实行社会统筹,可以充分发挥互助共济作用,有效缓解职工高额诊疗费用负担的风险,这种制度充分体现了社会保险的互济性和公平性。但单纯的社会统筹,其结果会导致个人自我约束过弱,过分依赖社会医疗保险,而不能形成有效的医患制约。从目前我国的管理能力和保障水平看,也没有这个能力实行完全的社会统筹。

基本医疗保险建立个人账户,一方面可以在现实的医疗消费中建立医患直接制约机制,促使职工把原来“看病不花自己的钱不心疼”的医疗消费心理,转变为自我约束的医疗消费行为。另一方面促使职工在年轻健康时,就为自己年老、有病时储蓄医疗费,有利于建立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积累机制,有效缓解即将到来的人口老龄化对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产生的缴费来源减少而支出增大的压力。但单纯的个人账户制,没有社会统筹的互助共济,由于目前我国职工收入水平较低,而医疗成本高,支出管理控制的手段跟不上,会导致部分大病患者和多发病患者因个人账户支付不足影响医疗或因病致贫影响基本生活。

综合借鉴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各自作用,采取统账结合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将社会保险和储蓄保险两种模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了“横向”社会共济保障和“纵向”个人自我保障的有机结合,既有利于发挥社会统筹共济性的长处,也有利于发挥个人账户具有激励作用和制约作用的优点。这种制度模式也比较适合我国职工的社会心理。

武汉大学《社会保险》期末考试试题

发布时间:2005-12-26 20:43:00

2000级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

一、名词解释(每个6分,共30分)

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基金 社会保险给付 医疗保险 福利国家型社会保险模式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发展中国家社会保险的基本特点。 2.社会保险给付的确定受哪些因素影响? 3.编制社会保险预算必须遵循哪些原则?

4.简述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当中转制成本的形成过程。

三、论述题(30分)

比较社会保险基金的两种筹集方式(征费与征税),试论中国目前的社会保险“税”“费”之争,并谈谈你的观点。

《社会保险》期末考试试题——答案

发布时间:2005-12-26 20:43:00

2000级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

一、名词解释(每个6分,共30分)

1、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social insurance)是由国家通过立法形式,为依靠劳动收入生活的工作人员及其家庭成员保持基本生活条件、促进社会安定而举办的保险。社会保险是一种特殊的强制性保险,它是从商业性保险的基础上产生的。其主要内容包括养老、残障、遗属、医疗(疾病和生育)、失业、工伤和家庭津贴等保险。

2、社会保险基金

社会保险基金是指社会保险征税机构通过各种方式征集的、用于社会保险事业开支的专项基金,它是劳动者所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一般来说,社会保险基金主要来源于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劳动者个人。

3、社会保险给付

社会保险给付是指被保险人因保险事件发生后,保险人(指社会保险机构或社会保险组织)按照事先规定的条件与标准,向被保险人给付保险金或提供医疗服务。

4、医疗保险

医疗保险是指被保险人因疾病或患病而失去劳动收入时,保险机构或保险组织按规定支付医疗费和生活费的保险。疾病保险于1883年为德国创立,是德国社会保险制度,也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最早立法。

5、福利国家型社会保险模式

福利国家型社会保险模式以英国、瑞典为典型代表。1941年英国贝弗里奇报告《社会保险及有关福利问题的报告》,提出了在战胜德国法西斯后,英国将建立一套“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制度。其特点是:(1)保障范围包括“从摇篮到坟墓“的各种生活需要;(2)社会保险按统一标准缴费,统一标准给付;(3)保障水平是以维持正常生活水平为准;(4)保障基金主要由国家解决;(5)保障业务由国家设立机构统一管理。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发展中国家社会保险的基本特点。

答:从发展中国家社会保险发展的整体上看,呈现出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1)经济落后与保障需求的矛盾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主要矛盾。

(2)发展的不平衡性。发展中国家的社会保险以一种复杂的方式发展着,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因素,影响着各个国家社会保险的发展,使其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不平衡性,有保障形式上的不平衡;保障水平不平衡;社会保险发展地区上的不平衡。 (3)殖民统治对发展中国家社会保险的影响极其深远。

(4)形成了以社会保险为主,其他保障形式为辅的社会保障体系。

2. 社会保险给付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答:社会保险给付是指被保险人因保险事件发生后,保险人(指社会保险机构或社会保险组织,下同)按照事先规定的条件与标准,向被保险人给付保险金或提供医疗服务。社会保险给付的基本原则是:(1)社会保险给付意味着被保险人享受社会保险的权利;(2)社会保险给付所规定的条件,是被保险人领取给付金的依据;(3)社会保险给付的标准,是以能维持被保险人及其家属的最低生活水平为原则。

3.编制社会保险预算必须遵循哪些原则? 答:社会保险预算的编制应遵循四项原则:一是全面性原则,即社会保险预算必须反映所有与社会保险事务有关的收支,以利于社会保险基金的统筹与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这就要求将现行各部门掌握的社会保险收支统一归并到社会保险预算之中。二是统一性原则,即任何社会保险收支都要以总额列入预算,而不应以收支相抵后的净额列入预算。三是专款专用原则,即社会保险资金只能用于社会保险方面的开支,不得挪作他用。四是适度结余原则,社会保险支出有相当一部分是在编制预算时难以测算的,为了不给经常性预算造成太大的压力,年度社会保险预算收支相抵应适度留有结余。同时也有利于社会保险资金的投资和调剂。

4.简述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当中转制成本的形成过程。

答: 隐性养老金债务是现收现付制DB(受益基准制,defined benefit)养老金制度向参保职工作出的养老金受益承诺。当一个现收现付制养老金制度建立时,政府利用在职职工的强制性供款向当前的退休者支付养老金受益,并向在职职工承诺在未来也按一定标准向其支付养老金受益。既然现收现付制制度没有将当前职工的供款支付他们未来的养老金受益,而是使用其向当前的退休者支付受益,那么承诺在未来支付养老金受益的当前供款就成为了政府的借入债务。 转制成本是从现收现付制养老金制度向基金积累制养老金制度转轨后隐性养老金债务显性化的成本。

从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具体实践来看,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是从一个单一的现收现付制养老保险制度(目标替代率90%以上)转变为一个统账结合的部分积累制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目标替代率58.5%),也即一个现收现付制统筹账户(20%)加上一个基金积累制个人账户(38.5%)。因此不考虑其他因素,只有转轨为基金积累制的那部分现收现付制养老金制度的隐性债务会显性化为转制成本。也就是说,只有转为基金积累制个人账户部分的隐性债务显性化为转制成本。具体到制度本身来说,就是在制度改革之前参加工作的职工,由于在老制度下没有建立个人账户,也没有为个人账户储备,因此改革后这些职工就没有个人账户基金积累。这些职工包括在改革前就已经退休的职工,被称为“老人”;改革之前已经参加工作的职工,被称为“中人”。

三、论述题(30分)

比较社会保险基金的两种筹集方式(征费与征税),试论中国目前的社会保险“税”“费”之争,并谈谈你的观点。

答: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体制转轨的关键时期,经济改革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保险制度能否尽快建立健全。那么,能否以开征社会保险税作为中国社会保险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的突破口呢?相对于缴费制和储蓄制来说,开征社会保险税是否是中国社会保险筹资的最佳选择?这是当前我国经济改革和社会保险制度创新面临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因此,围绕“费改税”这个主题产生了两派意见。

反对实行社会保险“费改税”的人士认为费与税都是社会保险资金的筹集方式,是手段而非目的,它们均为实现制度的目标服务,并取决于特定的制度模式。在新型社会保险制度正在定型、各种相关问题尚需缓解的条件下,如果不能对费与税两者及其决定与制约因素有较为全面的、客观的认识,就对此作出重大变革,其结果可能会因准备不足或预期偏高而适得其反。

赞成社会保险“费改税”的人士指出我国社会保险机制不完善,不仅缺乏强有力的法律、法规支持,也未将保险资金列入预算内管理。保险基金征缴困难,欠缴企业增多。各地养老、医疗、失业等保险基金筹集比例标准高低不同,资金管理分散,筹集成本高,调剂面窄。对资金筹集和使用缺乏监督,难以满足社会保险支出需要等。通过开征“社会保险税”,以法律形式明确国家、单位和个人的分配关系,避免随意收费和分配不公等问题,全面实现保险基金分配的公开化,带动社会的保险机制,利益机制,和分配机制全面运转。 目前,我国社会保险缴费的基本制度框架已经初步具备,各地也正结合本地实际进行贯彻落实。然而,无论是从社会保险费征缴实践来看,还是从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系统性分析,现行社会保险缴费制度都存在许多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开征社会保险税是解决一系列问题的最佳途径:(1)开征社会保险税可有效提高社会保险的社会化程度;(2)开征社会保险税有利于实现社会保险的公平性目标,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3)开征社会保险税有利于降低制度运行成本;(4)有利于对社会保险基金实行收支两条线预算管理,建立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督机制,保证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性。

但在我国当前基本养老保险中“统账结合、混账管理、空账运行”的格局下,是难以开征社会保险税的。因此,开征社会保险税的前提条件是做实个人账户,实现“统账结合、分账管理、实账运行”,那么针对社会统筹账户开征社会保险税,并将社会统筹基金纳入财政预算管理。

第三篇:四川大学网络教育入学考试教育心理学试题

更多四川大学网路教育入学考试试题:http://px.liexue.cn/school463/ 四川大学网络教育入学考试教育心理学试题

1、环境是指人生活其中,能影响人的发展的一切外部条件,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很大的制约作用,是人的发展的:(2)(

)

A.内部条件

B.外部条件

C.有利条件

D.不利条件

标准答案:B

2、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学校教育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由此决定了教育对人的发展起:(2)(

)

A.主导作用

B.阻抑作用

C.决定作用

D.绝对作用

标准答案:A

3、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身心发展;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平衡性,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教育要适应人 的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选择适当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这些观点说明:(2)(

)

A.教育制约人的发展

B.教育促进人的发展

C.人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

D.人的发展不受教育的影响

标准答案:C

4、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一个总的要求,这是:(2)(

)

A.教育政策

B.教育目的

C.教育制度

D.教育计划

标准答案:B

5、培养目标是指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2)(

)

A.制度化

B.规范化

C.抽象化

D.具体化

猎学网为学员提供优质教育资源

更多四川大学网路教育入学考试试题:http://px.liexue.cn/school463/ 标准答案:D

6、人的劳动能力即智力和体力的全面协调发展,此外,也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这是:(2)(

)

A.人的发展

B.人的社会化

C.人的全面发展

D.人的个性化

标准答案:C

7、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是:(2)(

)

A.社会生活方式和人的身心结构

B.社会文化历史和个人家庭背景

C.社会生产方式和人自身发展需要

D.社会哲学思潮和个人自身发展需要

标准答案:C

8、在确立教育目的的问题上,教育史上有两大理论,即:(2)(

)

A.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

B.个人本位论和遗传决定论

C.社会本位论和环境决定论

D.遗传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

标准答案:A

9、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所规定的教育目的: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2)(

)

A.建设者和接班人

B.建设者和开拓者

C.一代新人

D.合格人才

标准答案:A

10、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点是:A、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劳动者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B、培养政治立场坚定的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C、使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D、使学生体力和脑力协调发展;

E、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2)(

)

A.BDE

B.ADE

C.ACE

D.BCE

猎学网为学员提供优质教育资源

更多四川大学网路教育入学考试试题:http://px.liexue.cn/school463/ 标准答案:C

11、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叫做:(2)(

)

A.素质教育

B.国民教育

C.基础教育

D.职业教育

标准答案:A

12、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训练技能、发展能力的教育,叫做:(2)(

)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

标准答案:B

13、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培养基本技能技巧;发展学生的智力。这些任务属于:(2)(

)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

标准答案:B

14、以身体活动为基本内容,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培育人、塑造人的过程叫做(:2)(

)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

标准答案:C

15、增强学生体质;向学生传授体育和卫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体育,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向国家输送优秀体育运动员,促进我国体育运动水平的提高。这些任务属于:(2)(

)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

标准答案:C

16、通过现实生活和艺术中的美来打动学生的感情,使他们在心灵深处受到感染或感化,而培养他们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念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叫做:(2)(

)

A.德育

B.智育

猎学网为学员提供优质教育资源

更多四川大学网路教育入学考试试题:http://px.liexue.cn/school463/

C.体育

D.美育

标准答案:D

17、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使他们具有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的知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这些任务属于:(2)(

)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

标准答案:D

18、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任务、目的、要求、入学条件、学习年限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是:(2)(

)

A.学校教育制度

B.教育方针政策

C.学校管理制度

D.学校教育计划

标准答案:A

19、建立学制的依据有:A、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状况;B、社会政治经济制度;C、依据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D、依据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参照国外学制的经验;E、依据各地区的办学条件。(2)(

)

A.ABCE

B.ABCD

C.BCDE

D.ABDE

标准答案:B 20、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叫做:(2)(

)

A.基础教育

B.义务教育

C.普通教育

D.免费教育

标准答案:B

21、义务教育具有明显的:(2)(

)

A.自主性

B.选择性

C.强制性

D.差异性

猎学网为学员提供优质教育资源

更多四川大学网路教育入学考试试题:http://px.liexue.cn/school463/ 标准答案:C

22、我国学制改革的基本原则是:A、教育结构必须适应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以利于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B、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 C、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D、计划性与规范性相结合 E、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2)(

)

A.ABCD

B.ABDE

C.ABCE

D.BCDE

标准答案:C

23、教师的根本任务是:(2)(

)

A.传授知识

B.培养品德

C.教给方法

D.教书育人

标准答案:D

24、教师的具体任务有:A、搞好教学; B、提高自身教学艺术;

C、做好思想品德教育工作; D、搞好教育科研;

E、关心学生的身体和生活。 (2)(

)

A.ABC

B.ACD

C.ABE

D.ACE

标准答案:D

25、教师劳动的特点有:A、复杂性、创造性;B、连续性、广延性;C、长期性、间接性;D、主体性、示范性;E、一致性和稳定性。(2)(

)

A.ABCD

B.ABCE

C.ABDE

D.BCDE

标准答案:A

26、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集体协作精神;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这些内容属于教师的:(2)(

)

猎学网为学员提供优质教育资源

更多四川大学网路教育入学考试试题:http://px.liexue.cn/school463/

A.职业道德素养 B.思想政治素养 C.职业知识素养 D.职业能力素养

标准答案:A

27、比较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这些内容属于教师的:(2)(

)

A.职业道德素养

B.思想政治素养

C.职业知识素养

D.职业能力素养

标准答案:C

28、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 组织管理能力; 自我调控能力。这些内容属于教师的:(2)(

)

A.职业道德素养

B.思想政治素养

C.职业知识素养

D.职业能力素养

标准答案:D

29、由于教师是教育过程的组织者、领导者,学生是教师教育实践活动的作用对象,是被教育者、被组织者、被领导者;学生具有可塑性、依附性和向师性。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也具有了一定的素质,可以进行自我教育。这些观点说明,在教育过程中,学生:(2)(

)

A.是教育的客体

B.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C.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D.是不断发展变化中的人

标准答案:C 30、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2)(

)

A.师教生学

尊师重教

互助合作

B.尊师重教

互助合作

传道授业

C.热爱学生

团结互助

和谐发展

D.尊师爱生

民主平等

教学相长

标准答案:D

31、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叫做:(2)(

)

A.教育

B.教学

C.智育

猎学网为学员提供优质教育资源

更多四川大学网路教育入学考试试题:http://px.liexue.cn/school463/

D.上课

标准答案:B

32、实现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2)(

)

A.研究性学习

B.课外活动

C.教研

D.教学

标准答案:D

33、计划化的学习经验,是为实现各级各类的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科以及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叫做:(2)(

)

A.学科

B.教学内容

C.课程

D.课程计划

标准答案:C

34、课程的组成部分是:(2)(

)

A.课程计划

学科课程标准

B.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

C.课程计划

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

D.课程计划

学科课程标准和教学参考用书

标准答案:C

35、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课程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叫做:(2)(

)

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C.课程方案

D.课程制度

标准答案:A

36、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课程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课程的知识范围、深度、体系、教学进度和教学法的要求。这一指导性文件叫做:(2)(

)

A.课程计划

B.学科课程标准

C.教学大纲

D.教学指导用书

标准答案:B

37、一般由以下几部分内容组成:课程设置、课程开设顺序、教学时数、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这是:(2)(

)

猎学网为学员提供优质教育资源

更多四川大学网路教育入学考试试题:http://px.liexue.cn/school463/

A.课程方案 B.课程标准 C.课程计划 D.课程制度

标准答案:C

38、编写课程标准和教材应遵循的原则有:A、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B、理论联系实际;C、国际性和最优化 ;D、稳定性和时代性结合;E、系统性和可接受性。(2)(

)

A.ABDE

B.ABCD

C.BCDE

D.ABCE

标准答案:A

39、教师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思想品德的过程叫做:(2)(

)

A.教育过程

B.教学过程

C.德育过程

D.评价过程

标准答案:B 40、教学过程的本质是指:(2)(

)

A.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B.教学过程是以认识为基础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C.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又是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过程

D.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又是以认识为基础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标准答案:D

41、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过程的特殊性是指:(2)(

)

A.间接性

引导性

教育性

B.直接性

功利性

教育性

C.间接性

审美性

实用性

D.引导性

教育性

单向性

标准答案:A

42、有效地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叫做:(2)(

)

A.教学规律

B.教学原则

C.教学方法

D.教学程序

猎学网为学员提供优质教育资源

更多四川大学网路教育入学考试试题:http://px.liexue.cn/school463/ 标准答案:B

43、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向学生传授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发展学生智力,又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做到既教书又育人。这一原则是:(2)(

)

A.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

B.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原则

C.思想性和方向性相结合原则

D.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原则

标准答案:A

44、教师在教学中,应使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来理解和掌握知识,并且引导他们运用新获得的知识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原则是:(2)(

)

A.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原则

B.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

标准答案:C

45、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比较深刻地掌握知识。这一原则是:(2)(

)

A.启发性原则

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原则

标准答案:C

46、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A、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

B、直观手段的运用必须与教师的讲解密切配合; C、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D、重视多媒体课件的艺术性;

E、在课堂上尽可能多地使用各种直观手段。 (2)(

)

A.ABE

B.CDE

C.ACE

D.ABC

标准答案:D

47、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引导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使他们通过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原则是:(2)(

)

A.启发性原则

猎学网为学员提供优质教育资源

更多四川大学网路教育入学考试试题:http://px.liexue.cn/school463/

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原则

标准答案:A

48、要求教学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顺序进行,使学生逐步地、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一原则是:(2)(

)

A.循序渐进原则

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原则

标准答案:A

49、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地呈现出来。这一原则是:(2)(

)

A.循序渐进原则

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巩固性原则

标准答案:D 50、教师在教学中,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这一原则是:(2)(

)

A.循序渐进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巩固性原则

标准答案:B

51、一种间接判断。反映判断与判断之间的联系,是由一个或几个相互联系的已知判断推出合乎逻辑的新判断的思维形式,这是指:(2)(

)

A.概念

B.判断

C.推理

D.比较

标准答案:C

52、问题解决是指具有一系列目标指向性的认知操作,其特点是:(2)(

)

A.目标的游离性

操作的规范性

操作的认知性

B.目标指向性

操作的规范性

操作的情绪性

C.目标指向性

操作松散性

操作认知性

D.目标指向性

操作系列性

操作认知性

猎学网为学员提供优质教育资源

更多四川大学网路教育入学考试试题:http://px.liexue.cn/school463/ 标准答案:D

53、良好思维品质的特性是:A、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B、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

C、思维的逻辑性;

D、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E、思维的创造性(2)(

)

A.ABCDE

B.ABCD

C.ABD

D.CE

标准答案:A

54、过去经验在人脑中反映的心理过程叫做:(2)(

)

A.知觉

B.思维

C.记忆

D.想像

标准答案:C

55、记忆过程的第一个基本环节,是个体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具有选择性的特点,这一环节是:(2)(

)

A.识记

B.注意

C.保持

D.再认和回忆

标准答案:A

56、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在人脑中的巩固过程,是记忆过程的第二个基本环节,这是:(2)(

)

A.识记

B.注意

C.保持

D.再认和回忆

标准答案:C

57、在不同条件下恢复过去经验的过程,是记忆过程的第三个基本环节,这是(:2)(

)

A.识记

B.注意

C.保持

D.再认和回忆

标准答案:D

58、根据记忆内容与记忆对象分类,有:(2)(

)

A.瞬时记忆

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B.短时记忆

逻辑记忆

情绪记忆

C.形象记忆

逻辑记忆

情绪记忆

运动记忆

猎学网为学员提供优质教育资源

更多四川大学网路教育入学考试试题:http://px.liexue.cn/school463/

D.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形象记忆

逻辑记忆

标准答案:C

59、根据信息加工与记忆阶段分类,有:(2)(

)

A.瞬时记忆

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B.短时记忆

逻辑记忆

情绪记忆

C.形象记忆

逻辑记忆

情绪记忆

运动记忆

D.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形象记忆

逻辑记忆

标准答案:A 60、人脑重新回忆过去经历过事物的形象叫做:(2)(

)

A.长时记忆

B.记忆表象

C.保持

D.再认和回忆

标准答案:B 6

1、作为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也叫感觉登记,是指:(2)(

)

A.瞬时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识记

标准答案:A 6

2、对信息的保持时间大约为一分钟左右,是信息从感觉记忆到长时记忆之间的一个过渡环节,这是:(2)(

)

A.瞬时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识记

标准答案:B 6

3、存储时间在一分钟以上的记忆叫做:(2)(

)

A.瞬时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识记

标准答案:C 6

4、遗忘的规律与特点是:A、不重要的和未经复习的内容容易遗忘;

B、机械识记比意义识记,无意识记比有意识记易遗忘;

C、遗忘有“先快后慢”的特点;

D、形象记忆比逻辑记忆易遗忘;

E、遗忘有“先少后多”的特点。(2)(

)

A.ACE 猎学网为学员提供优质教育资源

更多四川大学网路教育入学考试试题:http://px.liexue.cn/school463/

B.ABC

C.BCE

D.CDE

标准答案:B 6

5、通过练习而获得的、确保某种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操作活动方式叫做:(2)(

)

A.训练

B.技能

C.知识

D.活动

标准答案:B 6

6、技能的特点是:A、技能是通过学习或练习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 B、遗传素质对技能获得起决定性作用;

C、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区别于程序性知识;

D、技能是合法则的活动方式,区别于一般的随意行为; E、技能形成之后很快会遗忘。 (2)(

)

A.ABC

B.BCE

C.ACE

D.ACD

标准答案:D 6

7、以肌肉骨骼的运动实现的程序化、自动化和完善化的外显动作方式叫做(:2)(

A.智力技能

B.实践知识

C.操作技能

D.实践能力

标准答案:C 6

8、人借助内部言语在头脑中完成的智力活动方式叫做:(2)(

)

A.智力技能

B.实践知识

C.操作技能

D.实践能力

标准答案:A 6

9、操作技能的特点是:(2)(

)

A.动作对象的观念性

动作进行的内隐性

动作结构的展开性

B.动作对象的物质性

动作进行的外显性

动作结构的展开性

C.动作对象的物质性

动作进行的外显性

动作结构的简缩性

D.动作对象的观念性

动作进行的内隐性

动作结构的简缩性

猎学网为学员提供优质教育资源

) 更多四川大学网路教育入学考试试题:http://px.liexue.cn/school463/

标准答案:B 70、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是:(2)(

)

A.操作的定向

操作的模仿

操作的整合

B.操作的模仿

操作的整合

操作的熟练

C.操作的定向

操作的模仿

操作的整合

操作的熟练

D.操作的定向

操作的反馈

操作的整合

操作的熟练

标准答案:C 7

1、技能形成的反复训练的过程,即要经过讲解、示范、模仿、练习的阶段,将一连串的个别动作经反复地练习,形成熟练的、自动化的反应的过程叫做:(2)(

)

A.模仿

B.练习

C.动作记忆

D.运动知觉

标准答案:B 7

2、智力技能的形成大体上经历了几个阶段是:(2)(

)

A.原型定向

原型操作

B.原型定向

原型操作

习惯形成

C.原型定向

原型操作

原型内化

D.原型操作

原型内化

标准答案:C 7

3、智力技能的特点是:(2)(

)

A.动作对象的观念性

动作进行的内隐性

动作结构的展开性

B.动作对象的物质性

动作进行的外显性

动作结构的展开性

C.动作对象的物质性

动作进行的外显性

动作结构的简缩性

D.动作对象的观念性

动作进行的内隐性

动作结构的简缩性

标准答案:D 7

4、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叫做:(2)(

)

A.技能

B.能力

C.性格

D.气质

标准答案:B 7

5、在很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基本能力叫做:(2)(

)

A.一般能力

B.特殊能力

C.单项能力

D.综合能力

猎学网为学员提供优质教育资源

更多四川大学网路教育入学考试试题:http://px.liexue.cn/school463/

标准答案:A 7

6、在某些专业和特殊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般能力的某些特殊方面的独特发展叫做(:2)(

)

A.一般能力

B.特殊能力

C.单项能力

D.综合能力

标准答案:B 7

7、感知能力、记忆能力及思维能力等多种能力因素构成的认知能力叫做:(2)(

)

A.操作技能

B.智力

C.单项能力

D.智力技能

标准答案:B 7

8、智力的二因素论认为人的智力包括普通因素和特殊因素,该理论的提出者是:(2)(

)

A.吉尔福特

B.卡特尔

C.斯皮尔曼

D.加德纳

标准答案:C 7

9、智力三维结构论认为智力是一个由不同组合方式对不同信息进行加工的各种能力的综合系统,是一个包括内容、操作和成果的三维结构。这一理论的提出者是:(2)(

)

A.吉尔福特

B.卡特尔

C.斯皮尔曼

D.加德纳

标准答案:A 80、根据因素分析结果,按心智能力功能上的差异,将人类的智力解释为两种不同的形态,一种形态称为流体智力,另一种形态称为晶体智力。这一理论的提出者是:(2)(

)

A.吉尔福特

B.卡特尔

C.斯皮尔曼

D.加德纳

标准答案:B 8

1、智力多元论认为,构成智力的有七种能力:语文能力、数量能力、空间能力、音乐能力、运动能力、社交能力、自知能力。这一理论的提出者是:(2)(

)

猎学网为学员提供优质教育资源

更多四川大学网路教育入学考试试题:http://px.liexue.cn/school463/

A.吉尔福特 B.卡特尔 C.斯皮尔曼 D.加德纳

标准答案:D 8

2、能力的个别差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即:(2)(

)

A.性别差异

种族差异

职业差异

B.性别差异

种族差异

能力类型的差异

C.能力类型的差异

能力水平的差异

职业差异

D.能力类型的差异

能力水平的差异

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标准答案:D 8

3、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叫做:(2)(

)

A.情绪

B.态度

C.应激

D.评价

标准答案:A 8

4、盼望的目标达到和需要得到满足之后,继之而来的紧张性解除时的情绪状态叫做:(2)(

)

A.缓解

B.成就感

C.快乐

D.激情

标准答案:C 8

5、智力以感知能力与记忆能力为基础,其核心因素是:(2)(

)

A.注意力

B.概括能力

C.判断能力

D.思维能力

标准答案:D 8

6、所热爱对象的遗失破裂以及与盼望东西的幻灭相联系的情绪体验叫做:(2)(

)

A.愤怒

B.悲哀

C.恐惧

D.应激

标准答案:B 8

7、由于外界事物或对象再三妨碍和干扰,使个人的愿望不能达到或产生与愿望相违背的情猎学网为学员提供优质教育资源

更多四川大学网路教育入学考试试题:http://px.liexue.cn/school463/ 景时,逐渐积累紧张性而发生的情绪体验叫做:(2)(

)

A.愤怒

B.悲哀

C.恐惧

D.应激

标准答案:A 8

8、往往是由于缺乏准备,不能处理、驾驭或摆脱某种可怕或危险情景时所表现的情绪体验叫做:(2)(

)

A.愤怒

B.悲哀

C.恐惧

D.应激

标准答案:C 8

9、一种微弱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带有弥散性的情绪状态叫做:(2)(

A.心境

B.激情

C.恐惧

D.应激

标准答案:A 90、一种强烈而短促的情绪状态叫做:(2)(

)

A.心境

B.激情

C.恐惧

D.应激

标准答案:B 9

1、由出乎意料的紧张的情景所引起的情绪状态叫做:(2)(

)

A.心境

B.激情

C.恐惧

D.应激

标准答案:D 9

2、人的情绪情感要得以表现,主要是通过:(2)(

)

A.面部表情

言语表情

身段表情与手势

B.面部表情

言语表情

书面文字

C.言语表情

身段表情与手势

个人日记

D.身段表情与手势

个人日记

人际关系

标准答案:A 猎学网为学员提供优质教育资源

) 更多四川大学网路教育入学考试试题:http://px.liexue.cn/school463/ 9

3、由刺激引起的,伴有躯体机能以及心理活动改变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叫做:(2)(

)

A.需要

B.动机

C.态度

D.压力

标准答案:D 9

4、如果我们把造成压力的各种因素大致分类,压力源的类型有:(2)(

A.生理性压力源

心理性压力源

社会性压力源

B.生理性压力源

心理性压力源

物质性压力源

精神性压力源

C.生理性压力源

心理性压力源

社会性压力源

文化性压力源

D.社会性压力源

文化性压力源

标准答案:C 9

5、个体行为的内部倾向叫做:(2)(

)

A.需要

B.人格

C.态度

D.动机

标准答案:B 9

6、人格的特点是:(2)(

)

A.相似性

稳定性

整合性

功能性

B.独特性

稳定性

整合性

功能性

C.独特性

易变性

整合性

功能性

D.独特性

稳定性

分化性

功能性

标准答案:B 9

7、个体心理活动的反应特征叫做:(2)(

)

A.气质

B.性格

C.人格

D.能力

标准答案:A 9

8、由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他的行为方式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性叫做:(2)(

A.气质

B.性格

C.人格

D.能力

标准答案:B 猎学网为学员提供优质教育资源

)

)

更多四川大学网路教育入学考试试题:http://px.liexue.cn/school463/ 9

9、用测验方法,对人的人格进行测量,测出一个人在一定情境下,经常表现出来的典型行为和人格品质,这一方法叫做:(2)(

)

A.气质测验

B.能力测验

C.人格测验

D.态度测验

标准答案:C 100、自陈式人格测验是测量人格特点的一种纸笔测验方法,用于受试者自己作答,又称:(2)(

)

A.自陈量表

B.统计量表

C.问卷表

D.登记表

标准答案:A

猎学网为学员提供优质教育资源

第四篇:05年武汉科技大学研究生考试社会保障学试题

武汉科技大学

200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专业:社会保障

考试科目:社会保障学

总页数:2,第1页

注:所有试题答案均写清试题号,并写在答题纸上,凡在试题纸上答题一律无效

一、 简答题(6小题,共70分)

1、简述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发展进程中的国际教训(10分)

2、什么是社会保险?它与商业保险有何区别?(10分)

3、简述贝弗里奇报告(《社会保险和有关服务》)的主要内容(10分)

4、遏制医疗保险领域的道德风险,通常采取的方法有三种:“起付线法”、“封顶法”、“共付法”。现请回答如下问题:(共15分)

1)什么是“起付线法”?它有哪些功能(作用)?(8分) 2)解释“封顶法”与“共付法”(7分)

5、什么是企业年金?我国企业年金建立的基本条件是什么?(10分)

6、简述福利型社会保障模式与社会保险型社会保障模式的主要特点(15分)

二、 论述题(2题,共80分)

1、试述现收现付制与完全(基金)积累制的优点与局限性(30)

2、运用所学社会保障理论与知识,结合我国的国情及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现实情况,论述2004年宪法修正案在宪法第十四条中增加“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一款的理论与现实意义(50分)

相关宪法知识链接: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五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

国家和社会保障残废军人的生活,

1 抚恤烈士家属,优待军人家属。国家和社会帮助安排盲、聋、哑和其他有残疾的公民的劳动、生活和教育。”

(2)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这次修改宪法总的原则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体现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基本经验,把党的十六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写入宪法。根据这个原则,这次修改宪法不是大改,而是部分修改,对实践证明是成熟的、需要用宪法规范的、非改不可的进行修改,可改可不改的、可以通过宪法解释予以明确的不改。

(3)本次宪法修正案在宪法第十四条中增加一款,作为第四款:“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

(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四条 国家通过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和技术水平,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实行各种形式的社会主义责任制,改进劳动组织,以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发展社会生产力。

国家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国家合理安排积累和消费,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

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此次修宪增加的一款,提供宪法相关知识者注)

第五篇: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心理学》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293)

2021-2022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心理学》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293) 盗传必究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含单选和多选,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入括号中) 1.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计划、有系统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发生和发展规律性的方法称之为( )。

A.调查法 B.个案法 C.观察法 D.测量法 2.构造主义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

A.冯特 B.铁钦纳 C.华生 D.苛勒 3.看见一朵玫瑰花并能认识它,这时的心理活动是( )。

A.思维 B.知觉 C.感觉 D.错觉 4.创造性思维的特征包括( )。

A.新颖性 B.流畅性 C.灵活性 D.精致性 5.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发现,大脑某些部位的损伤或病变会导致语言能力的丧失,这支持了( )。

A.语言获得的条件反射学说 B.语言获得的强化学说 C.语言获得的社会学习理论 D.语言获得的先天因素说 6.下列哪些因素会影响到词汇的理解?( ) A.词频 B.词长 C.语义 D.语境 7.认为情绪的中心不在外周神经系统,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这个观点是( )提出的。

A.拉扎勒斯 B.阿诺德 C.坎农一巴德 D.詹姆斯 8.正直、诚恳、认真、乐于助人等属于性格的( )特征。

A.态度 B.意志 C.情绪 D.理智 9.以下属于投射测验的是( )。

A.艾森克人格问卷 B.罗夏墨迹测验 C.主题统觉测验 D.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 10.躁狂发作、抑郁发作属于( )。

A.急性应激障碍 B.应激后障碍 C.心境障碍 D.人格障碍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1.感觉:是人们认识和理解外部世界的最初阶段。外部的物理刺激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的头脑接受和加工了这些刺激的属性,进而认识了这些属性的过程,这就是感觉。

12.功能固着:是指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只看到事物的某种典型功能,而看不到该事物其他方面作用的现象。

13.情绪:是有机体反映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态度体验。

14.心理健康:可以从三个角度来理解心理健康:从心理状态来理解,心理健康是一种认知和情绪的良好状态;

从心理特质来理解,心理健康就是没有心理障碍或人格障碍;

从积极心理学角度来看,心理健康是一种享受生活和承受生活压力的能力。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5.注意的特点及其外部表现。

答:注意的两个特点是指向性和集中性。(3分) 注意是一种内部心理状态,可以通过人的外部行为表现出来。

(1)适应性运动。(2分) (2)生理变化。(2分) (3)无关动作停止。(2分) 注意作为一种内部心理状态,它和外部行为表现之间,并不总是一一对应的。(1分) 16.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简述复习时可遵循的策略。

答: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对遗忘现象进行了科学的研究,根据实验结果绘成了著名的遗忘曲线。(1分)从曲线可以看出,遗忘在识记后的最初阶段速度最快,以后逐步变慢,即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人类的遗忘规律是先快后慢。(3分)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复习时应遵循的策略是:

(1)及时复习。(2分) (2)复习形式应该多样化。(2分) (3)合理的分配复习时间。(2分) 17.什么是动机?它具有哪些特点? 答:动机是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也就是说,动机是由一定的目标引导和激发的、产生原动力推动个体的行为。(5分) 动机的特点;

(1)动力性。(1分)(2)指向性。(1分)(3)隐蔽性。(1分)(4)活动性。(1分)(5)维持性。(1分) 四、论述题(从下列2题中任选1题完成.20分) 18.试述影响能力发展与差异的因素。

答: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依赖于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这些因素既包括先天的遗传素质,又包括后天的环境、教育、个体的实践活动和人格特征等。(2分) (1)遗传素质是能力形成与发展的自然前提和物质基础。个体如果缺乏某一方面的素质,就难以发展某一方面的能力。如天生的盲人难以发展绘画能力;

先天失聪的人也无法培养高水平的音乐能力;

而唐氏综合症患者则很难智力超群,等等。(3分) (2)环境和教育是影响能力发展与差异的重要因素。

胎儿出生之前生活在母体的环境中,这种环境对胎儿的生长发育以及出生后智力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

从出生到青少年时期,是个人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也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此时忽视了环境的作用,将会造成儿童青少年的智力发展明显落后。许多学者都强调早期教育在个体能力发展中的重要性。人类的生命早期是个体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提供良好的教育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3分) 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年轻一代施加影响的。首先,学校普遍地教育青少年具备起码的知识技能,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也发展了能力。其次,学校通过义务教育,帮助大部分无力承担子女教育的家庭实施对下一代的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缩小能力的个体差异。第三,学校有各方面的专业教师和多种设备器材,能够满足不同能力学生的需求,从而在新的水平上造就更加多姿多彩的个体差异,实现相对于学生个体能力而言的公平教育。(3分) (3)实践活动的影响。长年累月、坚持不懈地参加各种社会实践,会使相应的能力得到高度发展。比如,卖油翁熟能生巧的倒油能力,宇航员高超的平衡能力,职业经理人出色的管理能力等。(3分) (4)人格特征的影响。强烈的动机、浓厚的兴趣、顽强的意志等人格特征是促进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3分) 影响能力发展与差异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虽然无法精确估算各种影响因素在决定能力高低与发展历程中各自所占比重,但有一点是不可否定的,即遗传、环境、教育、实践活动和个体的人格特征在能力发展中的作用缺一不可。(3分) 19.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论述友谊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答:友谊是一种自愿的、个人的关系,通常能够提供亲密和帮助,在友谊关系中,双方互相喜爱并寻求彼此相伴。(2分) 友谊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帮助儿童提高社会技能,还能够为儿童提供社会支持。(2分)具体来讲,友谊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可以概括为四点。

(1)友谊可为儿童提供情感支持 友谊是一种充满深情的友好关系,儿童可以在这种关系中体验到真诚的关爱,因此可以消除儿童的孤独感;

在陌生场合或受到潜在威胁压力的情况下,有朋友在场可使儿童感受到情感支持,增强信心和勇气。研究发现,友谊可以提高儿童自我价值感,并进一步促进儿童的自豪感、自尊感和自我接纳的发展。

(2)友谊可以为儿童提供更多的玩耍、交往和娱乐机会 儿童的朋友越多,他们所拥有的交往和玩耍机会越多,从中体验到的快乐和兴趣也就越多,这些愉快体验能够促进儿童的心理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福特等人研究发现,让儿童两两组合一起看电视卡通片,朋友组合的儿童比非朋友组合的儿童获得了更多快乐,研究者观察到,朋友组合者的大笑和微笑次数更多,朋友间有更多的交谈和互相注视,也显示出更多的社会反应,如分享彼此的情感等行为。

(3)友谊可以为儿童双方提供参照榜样,为儿童提供获得基本的社会技能的机会 儿童在交往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矛盾和冲突,在矛盾冲突解决过程中,如果一方表现出谦让、分享、沟通、合作和道歉等行为,就会给另一方做出解决矛盾和冲突的榜样,儿童从中可以学习到更多的亲社会行为。反过来,当儿童表现出亲社会行为时,周围人的表扬、奖励以及冲突的有效解决都可以进一步强化儿童的积极行为。

另外处在友谊关系中的儿童,有更多的直接交流思想、自我表露的机会,由此他们可以获得自我了解、建立自信、“去自我中心化”的社会技能,而这些技能对成人期稳定的恋爱和婚姻关系建立至关重要。

(4)友谊可以为儿童提供社会支持和可靠的同盟 当儿童遇到危险或外来攻击的时候,最有可能提供社会支持的是朋友。朋友会以同盟军的身份站在儿童身边,成为坚强的后盾。当儿童感受到来自可靠同盟的支持时,会有更高程度的社会安全感。

上一篇:大班保教计划下学期下一篇:初中足球体育课教案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