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师爱的智慧有感

2022-06-26

第一篇:读师爱的智慧有感

师爱的智慧

学习了《师爱的智慧》,虽然学习时间不是很长,但自己的体味却日益加深,仔细回顾《师爱的智慧》这门课,课程中每一个观点都让我有所感悟,尤其是学到师爱的本质:师爱是无私的爱,是奉献,是责任,更给我以颇多的启发。

十年教学生涯并不如想像中一帆风顺,在风雨兼程的跋涉中,逐渐使我认识到,教书育人的确不能没有爱与责任,但爱的教育更不能没有艺术和教育的智慧,只有融入教育智慧的师爱才能是对学生真正的爱。

师德高尚的老师会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使学生终生受益。

认真备课,上好课是教师的责任。研究学生、研究教材为学生发展做好服务就是教师的责任。不放弃学困生,扎实打好学习基础更是我们教师的职责。关爱学生就是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我认为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出自个人的恩怨,而是出自社会的需要、教育的需要。这种爱是稳固的、深厚的,是与教师所肩负的社会责任紧密相连的。

师爱是人类复杂情感中最独特最高尚的情感,这种爱没有血缘和亲情,没有私利与目的,它凝结着教师的心血,体现着教师的奉献,收获着学生的成长和自己的幸福。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说过:“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我干叶的事业吧,因为叶总是谦逊地垂着她的绿荫的。”让我们用慈爱呵护纯

真;用智慧孕育成长;用真诚开启心灵;用希冀放飞理想,我将用自己的双手和大家一道默默耕耘,共同展开梦想的翅膀!

第二篇:师爱的智慧

《师爱的智慧》学后感

学了《师爱的智慧》后,感触颇深。师爱是智慧的爱,我们除了无私的给学生爱,还要智慧的去爱他们。

一·师爱是践行在两个规律的基础上:一是教育规律;二是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师爱的前提是教师对爱的深刻理解,对学生的了解与理解。

学生是完整的人,知识、能力、情感和价值观。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每个学生发展的速度和程度及侧面是不同的;在发展中,学生都会犯错误,跌跟头。学生是有发展潜能的人:少年英才与大器晚成皆有。

弗洛姆说:“爱就是实事求是地看待一个人,认识到其独特的个性。”

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的完整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维方法,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尤其是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在高科技和互联网时代,代纪的时间在缩短,不同代纪之间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不同选择与冲突不可避免。

师爱是学生所认同、所接受并在学生 成长中产生积极影响的情感。是以学生的感受,学生的接纳、学生的变化为标志。 面对 00 后的学生,教师不能想当然的用自己的想法来“推导”学生的心理和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更不能用自己理想的方式和模式去“塑造人”。教师应该进入到学生的角色中去,“以己之心,推己及人”,把对方的情感转化为自身的心灵体验。

从了解到理解,懂得学生的所思所想,所好所求,所做所为。从理解到引领到提升。这就是师爱的智慧。

师爱中没有尊重和平等,那么爱就有可能蜕变为支配、占有和强制。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就是尊重学生的感情和人格,维护学生的自尊。外在的强制性的爱只会使学生产生抗拒心理,只有发自内心的真诚的、平等的、尊重的爱才能感化学生的心灵。师爱的智慧集中体现尊重和平等中。

二·师爱的智慧是艺术与能力的高度结合。

能力:对爱的理解力、对爱的表达力、对爱的接受力、对爱的提升力。

艺术是高度个性化的爱的表达方式。

在教育教学中,老师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微笑,每一句评价,每一次抚摸,甚至包括每一句批评,都蕴含着爱的艺术。 以爱的智慧抚慰学生的心灵:以耐心期待学生的转化,以宽容善待学生的不足。 师爱的艺术性还表现在对师爱结果的认识和感受上,师爱是付出是给予。但不仅仅是付出和给予,付出的本身就是获得。教师要善于把平凡的教学转化为精彩,把烦恼的事务转化为快乐。这样教师在施爱的过程中,也会感到巨大的满足和快乐,这种满足和快乐,是教师教书育人的最强大的动力源之一。

第三篇:师爱的智慧

现代社会是一个法治社会,是一个有底线管理的社会,教师专业发展高无止境,但是,低却有底线,这个底线就是:教师专业标准,三个维度中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涵盖了作为教师所必须有的知识、态度和能力。这里说的专业也就是学科知识和教育知识能力。专业能力与专业知识(包括经验)和专业态度共同构成人从事专门职业的素质,成为胜任某项任务的条件。

我认为教育知识服务于学科知识,最终让学生在思想上、理论上和能力上都有所提高。 没有一定的教育知识很难实现学科知识的目标,可以说学科知识的 实现得益于良好的教育知识。因此我认为教育知识应该建立在学科基础之上。

对于数学这一基础学科来说,学科知识应该指支撑整个学科的基本逻辑体系。具体表现为我们在每节课中打算让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各知识点,也就是我们每节课应该达到的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而 那 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成长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都是教育知识。这里我认为过程与方法目标达成既可以成为学科知识,也可称为教育知识,也是一个思想范畴的东西。

中学教育阶段,学科知识的作用很大。从目前的考试体制来说,学生和教师更多的会去关注学科知识,具体表现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总会重视对知识点的讲解,在课下也会关注对练习题的处理以及对历次考试成绩的关注。轻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放松全面素质的养成。

中学教育是教育下一代公民的事业,要符合社会对事业的希望,在事业中发展自己的价值。

我选择了聚焦学科核心内容教学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运算习惯》的学习。作为一名工作在教育一线二十多年的农村初中教师深切的感到初中数学教学中孩子们薄弱的计算能力,致使很多孩子会而丢分。深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最基本的,也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观察力、记忆力、表达能力等的训练都可以在培养计算能力的过程中得到渗透,从而为开发学生的智力打下基础。

在此我非常感谢专家老师让我对如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运算习惯》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同时解决了我困扰多年的难题。知道了

一、新课标对运算能力的要求。

二、运算中遵循法则,形成“程序化”的必要性和价值。

三、如何根据运算法则,形成“程序化”。

四、运算“程序化”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程序化的计算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分阶段、分层次适时调整,达到改进程序,优化程序的作用。

学习了本课程后,我在教学中进行了尝试:

首先抓好审题训练。做题时养成认真、细心求解的习惯,要求学生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确定运算顺序,选择合理的运算方法,过好审题关。

其次优化运算过程和运算方法。优化运算过程和方法的训练,可以提高运算的合理性。重视数学思想对运算的指导作用。指导数学运算最常用的的是化归思想,即把要解决的运算问题转化为已经具有确定解法和程序的规范的运算问题。

再者加强运算练习选题的典型性。要求学生养成规范书写的习惯,慢一点,想清楚再写。少心算,少跳步,草稿纸上也要写清楚。

最后提高验算能力。计算中经常出错,是运算能力差的一种表现。纠正这种毛病只是要求学生细心还不够,还要提高其验算能力并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虽然时间不长但还是感觉有了一定的成效,孩子们的计算能力得到提高

第四篇:师爱的智慧

爱可以传递爱,爱还能创造爱,爱还可以升华爱

教师:王长荣

师爱是无私的爱,是智慧的爱这一观点。深深的触动了我。

教育的过程应该始终有爱的陪伴。我相信:爱可以传递爱,爱还能创造爱。对学生,爱是立场,爱的智慧则是境界。爱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智慧的爱可以传递文明,创造文明,升华文明。教育需要教师:无私的爱,智慧的爱。

(一)师爱是无私的爱。 我的这个班是从四年级接手的,四年级我们处在了解和磨合阶段,各项成绩和活动成绩都不理想。但我没有放弃。我想只要我全心全意的去努力,我和孩子们会成功的。无论春夏秋冬,我每天坚持老早来到学校,坚持把学生送过马路,每天争取与学生最长时间相处。每项活动都站在学生中间,与他们并肩作战,倾注所有的爱。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对教师形容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既然做了教师就要热爱这个行业,并愿意为教师这个职业奉献终身。我们只有“想”做好,才“能”做好。没有对职业的爱,就更谈不上对学生的爱。胜似母爱的引导,全力付出,不图回报,全心全意,是每个孩子迫切的需要。我每天都反思在我们班里发生的小事。孩子生病了,放下课堂上的严肃,悉心的照顾,并及时与家长沟通与他们一起等孩子的家长我赶紧来接孩子。每次在放学上学路上遇到家长总要进行交流,有学习的,生活的------班里的面貌焕然一新,充满教室的是友爱,团结和斗志。用同事老师的话说我们创造了奇迹。创造了:运动会,歌咏赛,拔河赛,队列会操------等所有比赛的第一名,成绩在全镇名列前茅。这都源于我付出小爱,却是一片大丰收。 最让我高兴的是学生透彻得理解了:“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的道理。我永远相信爱可以传递爱。

二)师爱是智慧的爱。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爱是一种最伟大的情感,它总是在创造奇迹,创造新的人,创造人类最伟大的珍贵的事物。” 我认为智慧的爱:需要赏识,鼓励,包容和拒绝。师爱不是一种恩赐和施舍。教师不仅担负是传道、授业、解惑,还要拥有智慧的爱:激励和包容。师爱不是溺爱,不是无限制的给予。智慧的师爱应该用智慧启迪智慧、用情感陶冶情感、用思想影响思想、用人格塑造人格。我班上的学生很少有迟到现象和参加学校活动退缩不前的现象。因为赏识、激励、包容、拒绝学生,在我的教学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对这种种情况,我一般都是先否定错误和退缩的行为,然后赏识树立榜样进行鼓励,例如“某某同学学习成绩一直都很好,字写得有很好,我一再表扬他恐怕也没多大意义,于是我让他带领部分学生写板报,让他参与评选作业认真的学生,(在这里强调一下,我们每天都会公布作业“认真”的学生的作业,但从不说是选“最好”的,但反而学生的字进步却很快。我相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实想不认真怎么会写好呢?)在不断的督促与鼓励下全班同学也会有一个良好的风气。

爱,带给人们无穷的力量。智慧的师爱能“润物细无声”能收获 “心灵的对话,情感的沟通,思想的碰撞”。

我永远相信“爱可以传递爱,爱还能创造爱,爱还可以升华爱”。但这种爱首先要无私还要智慧!我相信这种爱会伴随我的教育全过程。

第五篇:师爱的智慧

在认真学习《师爱的智慧》以后,我对师爱有了重新的认识与理解。文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师爱是一种伟大的情感,溺爱是一种过渡的给予,同样会使孩子遭到毁坏。

对这句话我是这样理解的,作为一名教师对学生要严爱相加,宽严相济,把握好“爱”与“严”的分寸。“严”是“爱”的具体表现,“爱”是“严”的最终目标。做到严中有爱、严中有度、严中有理、严中有方。师爱的智慧在“严”与“爱”的平衡中得以升华。

然而在现实教育中,我们绝大部分的老师都认为自己是爱学生的,但学生是否能感受到师爱,他们能感受到多少呢?教师的“爱”往往有时得不到学生的认可与接受。那么如何才能让我们对学生的爱充满智慧呢?

当代的学生尤其渴望被理解,只有真正的理解了被爱者的心态,要求与愿景,对学生的成长才能更加有所益处。班主任工作中,我们认识到仅给学生真诚信任是不够的,还应该理解学生,多与学生沟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学生体会到我们的爱。全面了解学生就够了吗?当然不够。还要真诚地对待学生。教师不仅要成为一个教导者,而且还要成为学生的朋友,和他们一起克服困难,一起感受快乐和忧愁。要弯下身子和学生交流。只有当老师在某种程度上放低姿态,把自己置身于一个学生的位置时,真诚平等地对待学生,才能真正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也只有这个时候,老师才能真正了解学生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一旦师生的心相通了,在进行教育的时候,思想的交流也就畅通无阻了,教育工作也将事半功倍。 教师的爱不是偏爱,要无选择的、公正地、无例外地爱每一个学生。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不能对优秀的学生偏爱,对后进的学生另眼相待。教师对优秀生要严格要求,对后进生则要给予更多的关怀。所以说,“平等关爱学生”是施爱的重要原则。

师爱的智慧当然并不仅仅只有这几点,值得我们研究的内容还有很多很多,相信大家都在不断地努力之中。

上一篇:电气工程专业英语下一篇:读任长霞心得体会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