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中常见意象详解

2022-12-02

第一篇:古诗文中常见意象详解

古诗文中常见意象详解

古诗文中常见意象(补充)

浮云 “浮云”,在古代诗词中是一个运用较多的原型意象,其特定的文化内涵有三:一是遮蔽阻挡,如“浮云蔽日”;二是飘流无定,如“浮云游子”;三是变化无常,如“浮云苍狗”。

先说“浮云蔽日”。

由于“日”这个喻体的不同变化,“浮云”这个本体也就指代了不同的对象。当然,有时“日”在语言上并不显现,其意义是隐含着的。

1、“日”是君主或贤臣,“浮云”是奸臣:“日”是公平正义,“浮云”是谗邪奸佞。

陆贾《新语》:“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楚辞?九辩》:“何泛滥之浮云兮,猋(音标,像犬狂奔)雍蔽此明月!„„愿皓日之显行兮,云濛濛而蔽之”。“日月”、“明月”、“皓日” 在诗句里比喻君主或贤臣。

里。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便是用落日浮云来象征朝廷中邪佞蔽主,透露朋友离京有着令人不愉快的原因。《古杨柳行》:“谗邪害公正,浮云蔽白日。”这句诗里“白日”是“公正”,浮云则是“谗邪”了。

2、以“浮云”喻天下战乱的局面。

李白《古风》:“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这句诗即 化用庄子语,“浮云”象征当时天下阴暗混乱的局面,而秦王拔剑一挥,则天下一统。如果说和平安定的时局是丽日中天,那么,战乱不断的环境当然是乱云飞渡了。

3、“白日”是夫君,“浮云”则是诱惑夫君的另一个女子。

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这里的“白日”是指远游未归的丈夫,遮挡“白日”的是思妇想像中的远方的另外一个女子。在我国古代,夫妇关系和君臣关系在观念上是一样的,所以这一文化内涵还是来自于“邪臣之蔽贤”。

4、“浮云”是遮蔽实质或事实的那种表象。

王安石《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玉台新咏?孔雀东南飞》:“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大家纷纷说:“赶快准备吧。”人来人往,像天上的浮云一样接连不断。)作者为什么要用浮云来比喻“人来人往,接连不断”呢?如果只取其“连续”之义,“浮云”并不十分恰当,或者说可以找到比浮云更恰当的词语。问题在于,“浮云”有遮蔽作用。刘兰芝答应成婚是假,准备自杀殉情才是真。而了解这真相的只有她自己,其他人都蒙在鼓里,所以才“络绎如浮云”般地忙着准备婚事。

再说“浮云游子”。

这是比喻,浮云就是游子。

送别友人,抒发离情别绪。分飞千里的孤雁,形影相吊;又像是秋天里断根的蓬草,辞别故乡流落他方。李白常在送别诗中采用飞蓬的意象感叹友人的身世飘零。如李白《送友人》:“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诗中想像这次分别后,友人就像是孤蓬一样,万里之外,飘飞无定。怀想之情,意在言外。

“寒砧”

“砧”,捣衣时用以垫在底下的大石板。“寒”,修饰“砧”,因为捣衣是在秋天做棉衣之前,天气已近寒冷。捣衣用“杵”,“杵”是木制的棒槌。把浆洗过的用来做棉衣的布帛放在石砧上,用杵捣(打)平捣软,这样做出来的棉衣柔软舒适,是谓“捣衣”。所捣之衣多为征衣, 是要寄往远方亲人的。因为千家万户捣衣都是在同一个时节里,所以,在人口众多的居住区往往就会出现砧杵之声响彻一片的“交响乐”。如李白诗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那是一种很壮观的情景。这情景最能引起人们思人怀乡的情感。

1 所以,在古诗文中,经常把“寒砧”、“杵声”、“捣衣”、“月色”等这样一些词语组合在一起,构成一种特定的语境,用以描写思妇和征夫相互思念或游子思乡等感情。

贺铸《捣练子·夜捣衣》:“收锦字,下鸳机,净拂床砧夜捣衣。”《捣练子·夜如年》:“斜月下,北风前,万杵千砧捣欲穿。不为捣衣勤不睡,破除今夜夜如年。”

前一首是思妇念征人不归,把捣衣用的石板擦拭干净,连夜给远征的丈夫捣衣。后一首是写思妇不是因为勤快才捣衣,而是因思念征人无法入睡,才捣衣度夜,以免得常常苦于这度夜如年。

李白《子夜吴歌?秋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前四句写景,但在景中又处处关情。“长安一片月”,整个长安城月色笼罩,光华朗朗。见月怀人,月圆人未圆,这是传统诗词中最常见的表现手法。此时,思妇见月色怀征人,心中自会深隐离合之意。此句从视觉切入。“万户捣衣声”,砧声总是和月色相伴,见月已不堪,更何堪长安城中正响彻一片此起彼落的砧杵声!捣衣为何?送给万里玉关外的征人。这砧声中又包含着多少思妇的相思之苦!此句是从听觉切入。“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秋风乍起,天气渐冷,征人正缺棉衣御寒,怎不让人心怀挂念?月色、砧声、秋风,三种景物,三重情感,丝丝入扣,绵绵不尽。“总是”一词,涵概深广。这前四句诗浑然天成,难怪王夫之说:“前四句是天壤间生成好句,被太白拾得。”

杜甫《秋兴》(其一):“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红豆”

红豆,产于两广一带,又名相思子,形如豌豆,朱红色。古人常用来象征爱情或相思„„相思红豆是我国的独特的文化产品。相传,古时有位男子出征,其妻朝夕倚于高山上的大树下祈望;因思念 边塞的爱人,哭于树下。泪水流干后,流出来的是粒粒鲜红的血滴。血滴化为红豆,红豆生根发芽,长成大树,结满了一树红豆,人们称之为相思豆。日复一日,春去秋来。大树的果实,伴着姑娘心中的思念,慢慢的变成了地球上最美的红色心型种子——相思豆。

红豆悠久丰厚的文化内涵,不仅来自这美丽动人的传说,更由于王维的《相思》诗而传遍古今,名扬四海。“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这是唐代诗人王维根据当时社会的民族风情写就的脍炙人口的《相思》诗,它反映出那个历史时空的青年男女在确定终身大事时,以红豆饰品作为情物相赠情人的动人情景。从此,红豆成了纯洁爱情的象征。爱情无价,红豆无价。相思红豆的寓意,不仅包括男女之情,还包括亲情,友情,师生情,患难与共分离后的情,民族国家之情,人类相依相爱之情。此情博大,相思无限„

周密《清平乐》:“一树香桃飞茜雪,红豆相思渐结。”《红楼梦·红豆曲》:“滴不尽思相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红豆的文化意蕴简单而美丽,纯情而深邃。

丁香

丁香的的特点是暗香浮动,花色淡雅且以白和紫色为主,所以重要形容那些隐约难言的情感,似有似无又难以磨灭的记忆和紫色象征的神秘和高贵。

意象淡雅的哀怨忧愁,多形容少女相思时百无聊赖而产生的寂寞哀怨。以丁香喻愁,是中国诗词的一种传统的表现手法.如李璟(南唐中主)《摊破浣溪沙》词中有句云:“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还有李商隐的诗词: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其中丁香结:本指丁香之花蕾,丛生如结。此处用以象征固结不解之愁绪。“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头。”以初春枝头的豆蔻比喻十三四岁少女的美好姿态,即指自己中意但因故不能如愿的意中人,由豆蔻联想到自己的情人,但是因为天各一方,惹起绵绵无尽的相思.丁香,豆蔻也可指词人对自己居住的实景描绘,也可视作一种比兴, 2 因为这两种美好的事物也正是自己情绪的最美代言

黄昏落日

黄昏日暮带上了相思离别的意味,充满了人生悲凉的色彩。如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杜甫《咏怀古迹》:“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凭栏

用于表达较为激烈的感情,或表示怀远,或表示吊古,或表示抑郁愁苦,或表示悲愤慷慨等。如李煜《浪淘沙》:“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辛弃疾《水龙吟》:“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渔翁

多用以喻指隐逸清高、遗世独立之人。如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尽,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东篱

多用于比喻隐逸之士或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品格。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李清照《醉花阴·九日》:“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西楼

多跟相思之情联系在一起。如李清照《一剪梅》:“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新亭

《世说新语》中有“新亭对泣”的故事,故“新亭”常用于象征忧国伤时的悲愤之情。如辛弃疾《水龙吟》:“长安父老,新亭风景,可怜依旧。”刘克庄《贺新郎》:“多少新亭挥泪客,谁梦中原块土?”

鹧鸪

感叹时光流逝之无奈;寄伤时忧国、家国兴亡之思;羁旅乡思之愁等。 古代许多的诗歌作品中运用了鹧鸪这一意象。如郑谷的《鹧鸪》

暖戏烟芜锦翼齐, 品流应得近山鸡。雨昏青草湖边过, 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 佳人才唱翠眉低。相呼相应湘江阔, 苦竹丛深日向西。

晚唐诗人郑谷,“尝赋鹧鸪,警绝”(《唐才子传》),被誉为“郑鹧鸪”。可见这首鹧鸪诗是如何传诵于当时了。

在这首诗中,鹧鸪所体现出来的忧愁的表露无疑。所以在古代诗歌中鹧鸪代表的是: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第二篇:古诗文中常见的意象含义

●草木类:

1.梅花——最先开放,傲霜斗雪——敢为人先,不畏权贵——君子

梅花冲寒斗雪,玉骨冰肌,孤高自赏,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宋人陈亮《梅花》:“一多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先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2.兰——清雅幽香,姿态优美——追求淡泊——君子隐士

兰花,清馨不浊,香气纯正,花姿优美,体态匀称,叶型矫健,交错变化,韵味飘逸。因古典诗歌中常写其清雅幽香,芳草自怜,因为兰花的幽香和姿态优美,故兰常用来比喻美好的东西。如兰交——喻志同道合之人,兰涂——美好的前途,兰质——如兰一般的品质。

明代徐谓的《兰》:“莫讶春光不属侬,一香已足压千红。总令摘向韩袖,不作人间脑麝风。”这首诗写出了春兰的美,兰以幽香取胜,比春光中的“千红”不知要高出多少倍。

3.竹——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绿竹葱茏——正直谦虚,坚贞高洁——隐士君子

A.古人把竹子的自然形状跟人的道德追求联系起来。白居易的《养竹记》就将竹子“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比拟君子的品德修养。

张九龄的咏竹诗《和黄门卢侍御咏竹》:“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赞美竹的气节与虚心。

B.玄学家、隐士、诗人喜欢在绿竹葱茏的环境谈玄论道,而这些画面也越来越多进入他们的诗作中。如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竹径通幽出,禅放花木深。”

4.菊花(黄花、东篱)——临秋而开,颜色淡雅——凌冰傲霜,不畏权贵;淡泊名利,不求闻达——志士、君子。

A.临秋而开——凌冰傲霜,不畏权贵,坚守晚节——志士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B.颜色淡雅---淡薄名利,不求闻达——隐士

例诗: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5.草——随事序而流转碧草连天——触动忧思思念绵绵——表现离别羁旅之情

《楚辞》淮南小山《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此二句是写睹草色而思离人,愁绪幽深。

6.落花——花落春归——伤春悲秋,青春易逝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写在风雨飘摇中颠沛流离的坎坷遭际和悲凉心境。

7.扬花(柳絮)——飘忽不定——离愁别绪——游子思妇、好友相别

苏轼《水龙吟》“细看不四杨柳花,点点是离人泪。”

8.杨柳(柳、杨)——“柳”者,“留”也,柳枝依依---缠绵悱恻,离愁别绪——送别怀人;“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

A“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首开了咏柳寄情借柳伤别的先河。

B“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抒发了许浑对故乡的无限牵挂。

9.松柏——岁寒后凋,高大挺拔——正气凛然,坚贞高洁——高洁之士

李白多次称誉松的物性,如“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

10.梧桐——遇秋先陨——悲秋之情——孤直失意者

白居易《长恨歌》的“秋雨梧桐叶落时”就渲染了唐明皇“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的孤寂哀愁。

●动物类

11.大雁(雁、飞鸿)雁姿雄壮,春秋迁徙,鸿雁传书——雄浑悲壮,思乡之情,书信来往——壮士、游子、怀人。

雁来惨淡沙场外,月出苍茫云海间。——〈宋〉陆游。借秋空雁阵渲染沙场征战的雄浑悲壮之貌。

韦应物的《闻雁》:“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诗人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

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北宋晏殊《清平乐》这里是鸿雁传书。

12.蝉——栖高饮露——志行高洁——高洁之士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唐虞世南《蝉》。鸣蝉成了具有高标逸韵人格的象征,成了诗人自己是因为立身高洁而不是因为凭借外在的力量才被重用的表白。

另外,因为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如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寒蝉鸣我侧”(三国人曹植《赠白马王彪》)等诗句也表达这样的情思。

13.猿——叫声凄切——悲凉凄清——忧愁忧思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唐杜甫《登高》

14.杜鹃(杜宇、布谷、子规)——叫声凄切——悲凉凄清——忧愁忧思

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

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同情。宋人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杜鹃鸟在凄厉地鸣叫着,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伤心欲绝。词人通过描写凄清的景物,寄托了幽深的乡思。其他又如“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唐人秦观《踏莎行》)、“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宋人王令《送春》)等,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唐李商隐也在《锦瑟》中用“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来抒写诗人内心极度的哀怨。

15.酒——促人亢奋,引人抒怀——富于想象,借酒抒情——豪放洒脱,借酒浇愁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借酒表达了深厚的强烈的依依惜别之情。

16.捣衣(捣练)---寒夜捣衣,寄予征人---战争停止,离妇思人---忧国忧民、征人离妇

李白《子夜吴歌》之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气象地理类

17.夕阳(斜阳、落日)---凄凉失落,苍茫沉郁,怀古幽情---游子、思妇、壮士、思乡怀古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王维的《使至塞上》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18.流水——流水不返,延绵不绝——时光易逝,情谊绵绵——怀古思念、爱恨情长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流水一去不复返,故古人常以流水喻时光的流逝,慨叹时光易逝,生命苦短。

五代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流水喻感情的绵远、悠长、无尽。

19.秋:秋——万物凋零——英雄美人迟暮——英雄、美人

秋——满目苍凉——思乡怀人——游子、思妇

秋——天高云淡——心胸壮阔——壮士、良臣

徐再思的《水仙子》:“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秋日的意象来诉说离情。

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借秋天描写开阔壮观之景。

20.月: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游子思妇

月——连接古今,连接异地——感叹时光流逝,追思历史——豪放洒脱者

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他曲折命运的悲剧,尽情地展现在“春花秋月”的时间之流中。表现手法

第三篇:古诗中常见意象及其含义

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 古诗中常见意象及其含义 梧桐: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

一、诗歌常见人物形象 写尽愁思。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子》.................

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南方有丝竹乐《雨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

打芭蕉》,表凄凉之音。 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 花草类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

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

花落:凋零、失意,人生无常,事业的挫折;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

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对于死亡的焦虑、忧伤。如李煜《浪淘沙》“流忧国忧民的性格。

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唐诗人刘希夷《代悲白头翁》“洛阳女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

曾相识燕归来”。

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

桃花:象征美人

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兰:高洁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牡丹:富贵、美好。 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位的卑微。 知识分子形象。 禾黍:黍离之悲(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菊:隐逸、高洁、脱俗。 ............

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

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

也是咏自己。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

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

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屈不挠、坚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

强高洁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

8、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迎世俗、不愿同流合污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象。 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

二、诗歌常见意象 借以表达爱情。

1、 树木类 杨花:有飘零之意。 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3、动物类 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红杜鹃: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中国古代有“望帝啼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鹃”的神话传说。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竹:气节、积极、向上 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柳:“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名为杜鹃。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达依依惜别的深情。另有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

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杜鹃的啼叫又好像是说“不如归去,不如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归去”,它的啼叫容易触动人们的乡愁乡思。 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

鹧鸪:它鸣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后来多用衬托处境的艰难或心情的惆怅。如辛弃疾《菩萨蛮》;“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

燕、莺、蜂、蝶:蕴春意盎然之意。

蝉:以蝉品行高洁。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在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如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西陆:秋天‟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猿啼:哀伤、凄厉。 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鸿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李清照《一剪梅》:“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哀鸿: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

沙鸥:内心因漂泊无依而伤感。如杜甫《旅夜书怀》“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鸿鹄::理想、追求 鸟、鱼:自由、惬意

青鸟:传说西王母有三青鸟,一只选遣为信使,前来给汉武帝报信,另外两只随西王母而来,并服侍在王母身旁。南唐中主李王景有诗:“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青鸟在此已成为传书的信使。

鹰:刚劲、自由 、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 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 (瘦)马: 奔腾、追求、漂泊。

莼羹鲈脍:指家乡风味。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

燕子:(1)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2)燕子成双成对,引起了有情人寄情于燕、渴望比翼双飞的思念。(3)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刘禹锡的《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4)代人传书,幽诉离情之苦。(5)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

4、事物类

月亮:人生的圆满、缺憾、思乡、思亲。月亮的别称:蟾宫、玉盘、银钩、婵娟、桂宫;“玉盘”、“玉轮”、“玉环”、“玉钩”、“玉弓”、“玉镜”、“天镜”、“明镜”、“玉兔”、“嫦娥”、“蟾蜍”。

关山月:月照关塞,显出边地之荒凉,征人之辛苦,亦有征夫思家,思妇怀远之意。《乐府题解》曰:“关山月,伤离别也。”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孤帆:孤独或思念之意。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灯烛:有悲伤惆怅孤独意。赵师秀《约客》:“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高适《除夜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落日、夕阳:悠闲,壮阔,垂暮,凄凉之感。王禹偁《村行》:“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李商隐《乐游园》:“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浮云:浮云漂泊不定,表游子离思。李白《送友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栏杆:思念故国、故乡、亲人。忧愁之意。杜甫《登岳阳楼》:“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羌笛、胡笳:是古代出自西部的一种乐器,它发出的声音凄切哀婉,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如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羌管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

捣衣砧:妇女对丈夫的思念。 须眉:男子。巾帼:妇女。 桑梓:故乡。轩辕:祖国。

船:自由、漂泊之感、征帆去棹(比喻孤舟)、樯撸(借代大船、战船)。

吴钩:泛指宝刀、利剑。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通过看吴钩,拍栏杆,表达了自己意欲报效祖国,建功立业,而又无人领会的失意情怀。

琴瑟:(1)比喻夫妇感情和谐,亦作“瑟琴”。《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2)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

昆山玉:比喻杰出的人才。 酒:欢悦、得意、失意、愁苦。

5、风霜雨雪水云类

海:辽阔、力量、深邃、气势

海浪:人生的起伏。海浪的汹涌:人生的凶险、江湖的诡谲。 水:(1)因水的柔和清冷,常用水比喻月色之类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的事物。(2)因水的剪切不断,绵软不绝,常以水喻愁。

江水: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 秋水:喻指眼睛,形容盼望的迫切。《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

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 前途的迷惘、渺茫 理想的落空、幻灭 小雨:春景、希望、生机 、活力、潜移默化式的教化。 暴雨:残酷、热情、政治斗争、扫荡恶势力的力量、荡涤污秽的力量。

春风:旷达、欢愉、希望。东风:春天、美好。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狂风:作乱、摧毁旧世界的力量。

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

雪:纯洁、美好,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

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露:人生的短促、生命的易逝。 天阴:压抑、愁苦、寂寞。 天晴:欢愉、光明。

6、关于人的品质、行为活动的 英雄:追慕、自愧自叹

六朝旧事、南朝旧梦:表示往日富贵繁华的生活。 娥眉(蛾眉):美女

巴歌:亦称巴唱、巴讴、巴人之曲。借指鄙俗之作,多作谦词。多和“阳春白雪”比照着来写,表达自己的微不足道。

折桂:比喻科举及第。 采薇:借指隐居生活。《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说的是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侍周的故事。后来也表现坚守节操。

7、地点

古迹:怀旧明志、昔盛今衰、(国家)衰败、萧条。(古迹一般和古人密切相联)

乡村:思归、厌俗、田园风光、生活气息、淳朴美好、安逸宁静。 草原:辽阔、人生境界、人的胸襟。 城市(市井):繁荣热闹、富贵奢华。 仙境:飘逸、美妙洁净、忘尘厌俗。 南山 :代表隐居的地方。

南浦:水边的送边之所。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西楼:相思之所。唐五代李煜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孤城、关隘:抒征夫离绪。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自古赴西北边疆的要道。送别时

所唱歌曲称作“渭城”、“阳关”。出自王维《渭城曲》“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冯延巳《鹊踏枝》“醉里不辞金盏满,阳关一曲肠千断。”

8、其他类

破晓:初现希望。深夜:愁思怀旧。

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天地:人类的渺小、人生的短暂、心胸的广阔、情感的孤独。 浮生:表示短暂虚幻的人生。 朝阳:希望、朝气、活力。

夕阳:失落、消沉、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人生或事物。 问鼎:《左传〃宣公三年》:“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三代以九鼎为传国宝,楚子问鼎,有凯觎周室之意。后遂以问鼎比喻图谋帝王权位。

豆蔻: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 方寸:典出《三国志〃蜀志》,指人的心。 春秋:典出《诗经〃鲁颂》,比喻年岁、岁月或借指历史。

请缨:汉武帝派年轻的近臣终军到南越劝说南越王朝。终军说:“请给一根长缨,我一定把南越王抓来。”后以喻杀敌报国。

钓鳌:传说古渤海东面有五座大山随海波漂流,上帝叫十五只大鳌顶住,山才固定不动。友伯国有一巨人举起脚来跨出没几步,就到了五座山的地方,他一下钓去只六只鳌,因此,有两座山就沉入海底了。后以喻豪迈的举止或远大的抱负。李白《赠薛校书》:“未夸观海作,空郁钓鳌心。”

第四篇:古诗中的常见意象整理

鉴赏古诗的形象是高考诗歌鉴赏考点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国古诗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些规律:有些形象经常用来表达一些特定的情感;而有些情感经常用某些特定的形象来表达。

总结这些规律,对帮助我们理解古诗的思想情感有着积极的意义。这种总结有两种方法:一是由形象出发总结情感,二是由情感出发总结形象。下面是笔者做的整理。各种常见形象

(一)由形象出发总结情感,各种常见形象

(二)由情感出发总结形象。

1、月。①表达思乡、思亲念友之情,暗寓羁旅情怀,寂寞孤独之感。例句: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②历史的见证今昔沧桑感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石头城》 ③冷寂、凄清的感觉(多用残月来表达)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雨霖铃》(柳永)

④清新感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王维)

2、柳。“柳者,留也。”古人有折柳之习。古诗中常用“柳”表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

游子思乡之情。例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3、梅、松、竹、兰及若干香草。用来托物咏怀,表达高洁的内心世界或追求高尚的人格,或自比自喻,以物自况,暗寓诗人自己具有的高尚人格。例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屈原的《离骚》。

4、桃、菊。隐士情怀,不落风尘,超脱凡俗。例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5、子规、杜鹃、鹧鸪。表达思乡、思念故国之情。例句:杨花落尽子规啼。/但闻子规啼月夜,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6、舟。小舟、轻舟表达轻松、随意、自由之情。例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7、春。古诗中的意象很丰富。初春、新春表赞美自然新的生命力。如“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暮春表伤春之情,暗寓春光虽美却易逝,感叹人生韶华易逝或国运不济的也不少。

8、秋。古诗中秋的意象常表现为悲秋,表悲愁之情,暗寓韶华即逝、前途渺茫,国运即衰。 例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9、日暮(黄昏)、残照、残月、落花、残叶、秋风(霜风、晓风)秋雨、风絮、浮萍、羌笛

表示哀愁、感伤之情。例句: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宿建德江》(孟浩然)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雨霖铃》(柳永)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醉花阴》(李清照)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过零丁洋》(文天祥)

10、朝阳、红花

春风、花香

柔桑、细草

黄犊人们喜爱的鸟表示喜悦赞美之情。

例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忆江南》(白居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秋词》(刘禹锡)

11、自然宁静的景物,朴实真挚的农夫,怡然自乐的农家生活,和尚、道士,其他隐者。 表示淡泊名利渴望归隐之情。例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渔歌子》(张志和)还有《山居秋暝》(王维)《题李凝幽居》(贾岛)等诗

12、美人迟暮 新陈代谢。

13、绿叶:生命力 希望 活力

14、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15、梧桐: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16、花落:凋零 失意 人生、事业的挫折

17、惜春 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18、 桃花:象征美人。 19兰:高洁

20、牡丹:富贵 美好

21、草: 生命力强 生生不息 希望 荒凉 偏僻 离恨 身份、地位的卑微

22、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

23、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源自王维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24、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子”,“青”即“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25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

26、丁香,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人牛峤《感恩多》)

27、猿猴:哀伤 凄厉 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鸿鸽::理想 追求

28、鹰:刚劲 自由 人生的搏击 事业的成功

29、狗、鸡:生活气息 田园生活

30、沙鸥:飘零 伤感

31、鸟:象征自由

32、双鲤:代指书信。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

33、(孤)雁:孤独 思乡 思亲 音信 消息 鸿雁:书信对亲人的思念。

34、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35、鹧鸪鸟: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

36、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在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如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西陆:秋天〕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

37、鸳鸯,指恩爱的夫妇,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人卢照邻《长安古意》)。

38古诗词中“燕子”意象 燕属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因此为古人所青睐,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意象之盛,表情之丰,非其它物类所能及。

(1)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春天明媚灿烂,燕子娇小可爱,加之文人多愁善感,春天逝去,诗人自会伤感无限,故欧阳修有“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采桑子》)之慨叹,乔吉有“燕藏春衔向谁家,莺老羞寻伴,风寒懒报衙(采蜜),啼煞饥鸦”(《水仙子》)之凄惶。

(2)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燕子素以雌雄颉颃,飞则相随,以此而成为爱情的象征,“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燕尔新婚,如兄如弟”(《诗经.谷风》),

3)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燕子秋去春回,不忘旧巢,诗人抓住此特点,尽情宣泄心中的愤慨,最著名的当属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4)代人传书,幽诉离情之苦。唐代郭绍兰于燕足系诗传给其夫任宗。任宗离家行贾湖中,数年不归,绍兰作诗系于燕足。时任宗在荆州,燕忽泊其肩,见足系书,解视之,乃妻所寄,感泣而归。其《寄夫》诗云:“我婿去重湖,临窗泣血书,殷勤凭燕翼,寄于薄情夫。如“伤心燕足留红线,恼人鸾影闲团扇”(张可久.塞鸿秋.春情)),其悲情之苦,思情之切,让人为之动容,继而潸然泪下。

(5)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如 “年年如新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周邦彦《满庭芳》)。

39、海:辽阔 力量 深邃 气势

40、江水:时光的流逝 岁月的短暂 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

41、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 前途的迷惘、渺茫 理想的落空、幻灭

42、小雨:春景 希望 生机 活力 潜移默化式的教化

43、暴雨:残酷 热情 政治斗争 扫荡恶势力的力量 荡涤污秽的力量

44、春风:旷达 欢愉 希望 东风:春天 美好

45、西风:落寞,惆怅 衰败 游子思归 狂风:作乱 摧毁旧世界的力量

46、霜:人生易老 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 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

47、雪:纯洁 美好 环境的恶劣 恶势力的猖狂 露:人生的短促 生命的易逝

48、云:游子 飘泊 以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的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49、天阴:压抑 愁苦 寂寞

50、 天晴:欢愉 光明 金风:秋风

51、“水”的意象

1)因水的柔和清冷,常用水比喻月色之类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的事物。

如:“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从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

(2)因水的剪切不断,绵软不绝,常以水喻愁。

如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抒发了诗人因强烈的感到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不可调和而产生的烦忧和愁苦。

52、玉:高洁 地重游 脱俗

53、珍珠:美丽 无瑕

54、簪缨 (冠):官位 名望

55、捣衣砧:妇女对丈夫的思念。

56、西楼小楼:闺怨之情;

57、丝竹:音乐

58、;汗青:史册

59、桑梓:

故乡; 60、轩辕:祖国; 6

1、青鸟:信使

62、吴钩:泛指宝刀、利剑。例如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通过看吴钩,拍栏杆,表达了自己意欲报效祖国,建功立业,而又无人领会的失意情怀。

63、昆山玉:比喻杰出的人才。

64、中国古典诗歌中用以表现“漂泊”之感的意象很多,如浮萍、飞蓬、孤雁等,“船”则是表 现这种情感的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一叶扁舟,天水茫茫,越发比照出人的渺小;人在旅途,所见多异乡风物,更易触发无限的思绪。杜甫诗中的“船”意象出现得极为频繁,表现漂泊之感也非常强烈: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漂漂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与“漂泊”之感相对,中国古典诗歌中“船”意象的另一典型内涵是“自由”。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州西涧》

韦诗描写春花、春草春树春鸟春潮春雨等明丽的景象,用一系列繁密景物烘托出“野渡无人舟自横”的中心意象,既是写实化描写,又是诗人心态的形象化表现。 6

5、白:纯洁 无暇 丧事

66、红:热情奔放 青春 喜事 绿:希望 活力 和平

67、蓝:高雅 忧郁 黄:温暖 平和

68、紫:高贵 神秘 黑:黑暗 绝望 庄重 神秘 对死者的怀念 命途的多舛

69、英雄:追慕 自愧自叹 小人:鄙夷 明志 自省 鞭挞

70、六朝旧事、南朝旧梦:表示往日富贵繁华的生活。

71、击楫:谓立志报效国家,收复失地。 7

2、 娥眉(蛾眉):美女

73、峨眉:高尚的德行 青青子矜:有才能的人

74、碧血:借指为正义事业所流的血。后来也用户碧血”、“苌弘化碧”比喻蒙怨而死或忠心不泯。例如《窦娥冤》:“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75、折桂:比喻科举及第。典出《晋书》:“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7

6、怀桔:指孝顺双亲。

77、采薇:借指隐居生活。《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说的是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侍周的故事。后来也表现坚守节操。

78、“宫阙”也言“魏阙”,是朝廷的代称,也是诗人受到当道重用的象征。 “山林”则是指诗人在政治理想破灭或者是怀才不遇、报国无门时,作者心生怨愤而转向归隐山林息影草泽的形象的代称。

79、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

80、咏絮:谓女子咏雪。指女子工于吟咏,有非凡的才华。后来“咏絮”即指咏雪,“咏絮才”即非凡才华。

81、南冠:指囚犯。典故出自《左传.成公九年》一楚人钟仪囚于晋,仍然戴南冠.弹奏南国音乐,范文子称赞这是君子之行:后来一般文人以此指代自己怀有节操的囚徒生活。 8

2、古迹:怀旧明志 昔盛今衰 (国家) 衰败 萧条 (古迹一般和古人密切相联)

83、乡村:思归 厌俗 田园风光 生活气息 纯扑美好 安逸宁静

84、草原:辽阔 人生境界 人的胸襟

85、城市 (市井):繁荣热闹 富贵奢华

86、仙境:飘逸 美妙洁净 忘尘厌俗

87、凭栏:思念故国、故乡、亲人。

88、南山 代表隐居的地方

89、桃源:代表着一个理想的乐土 武陵人代表隐居的人

90、柳营:指军营。后也代称纪律严明的军营。

91、破晓:初现希望 深夜:愁思怀旧

92、信:鸿雁、尺牍、尺素 9

3、亡国:后庭花。

94、天地:人类的渺小 人生的短暂 心胸的广阔 情感的孤独

95、浮生:表示短暂虚幻的人生。

96、朝阳:希望 朝气 活力 ;夕阳:失落 消沉 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人生或事物

97、人日。正月初七日。在古诗中,诗人在人日大多表达思家、想友的感情。例如高适的《人日寄杜二拾遗》中“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98、中秋。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月色最好,是阖家赏月的佳节,所以人们在这一天大多思念亲人。

99、除夕。一年中最后一天晚上。“除”意为除旧布新

唐诗中月的意象

今人陈植锷在《诗歌意象论》中曾指出,“一首诗歌艺术性的高低,取决于语言意象化的程度如何。”作为诗歌艺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意象之于诗歌无疑是关键的,而作为意象物质外壳的语言形象也无疑是至关重要的。法国著名作家雨果也曾指出,“诗人应该选择„特征‟的东西”,也只有“特征”的东西,才能给读者深刻、鲜明的印象,迅速真切地唤起读者的想象、联想。月作为一种意蕴而想象的视觉、感觉的自然景物,能够为意象的塑造丰富深化某种特定的意念,从而阐释、实现“言外之意”的深层内涵。也正因为月具有这鲜明丰富的语言形象,所以月在中国历史文化和文学艺术中的地位十分显赫。先秦已有“嫦娥奔月”的传说,先秦故人曾通过“月出皎兮,月出皓兮,月出照兮”分别发出了“劳心悄兮,劳心骚兮,劳心惨兮”之叹,“僧敲月下门”的故事成为千古美谈《明月何皎皎》以“明月”演义出一代复一代骚客才子的怨夫思妇之作。而“披月踌躇”、“揽月自赏”、“望月凝思”、“抚月痴想”……这些从古籍古典中衍生演化出来的词语成语,莫不流淌着中国古人一分难释的生命情怀。莫不激发古人情爱思恋的浩歌。“三五明月夜,四五蟾兔缺”(《孟冬寒气至》),月的意象是生命的时间飞逝,是美的烟波,是人生悲欢离合的演绎,是情爱的寄寓和沐浴。

月在唐朝中达到一个新的发展高峰,据学者统计。李白作诗1059篇其中341篇提到月,也就是说,李白每写三首诗,笔触就要融入月的意象。李白最爱月,李白之死,就是为捉水中之月而死。“李白著宫锦袍,游采石江中,傲然自得,旁若无人,因醉入水中捉月而死。”(唐·王定保《摭言》),尽管后人考证此说不可信,但李白为伟大的月光诗仙,却是毋庸置疑的,月里更洁,月里更黑,人生有时,月光无极。李白、杜甫、王昌龄、李商隐、孟浩然……常是一卷在手,餐风饮月,月下窗前,精心细品,或惑之,或寄之,或怀之,或思之,或忆之,沐一身月辉,纳一空月光,旨趣益远,抒胸中浊气、释天地愁绪,法自然天趣,得万物之灵。由此,月与诗人构成了千载佳话,万世景观,同时也造就了唐诗的盖世名声,在唐代,诗的显赫地位实在离不开月的激扬、推动和烘托。 首先,月在一定程度上孕育和生成了唐诗。唐诗的题目有一大批沐浴在月光的滤洗和浸润中,如《入朝洛堤步月》、《江亭夜月送别》、《关山月》、《望月怀远》、《古朗月行》、《拜新月》、《把酒问月》、《月下独酌》、《月夜》、《月夜忆舍弟》、《江楼月》、《霜月》、《静夜思》、《江楼感旧》、《枫桥夜泊》、《春江花月夜》、《春色山夜月》、《十五夜望月》、《峨眉山月歌》、《正月十五日夜》、《夜下征虏亭》、《嫦娥》……难以尽数,可以说,是月给了唐诗以丰富意蕴,给诗人以美妙的灵感,创造了唐诗的艺术题材和艺术生命,给唐诗提供了博大阔远的艺术空间和宇宙意识。若无月意象的沾溉,就没有上述诗题,也使诗人们失去了艺术灵感和艺术创造的审美空间,会使诗坛上失去最美丽的仙葩,丧失一大批不朽的诗作。如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李白《静夜思》、《把酒问月》、张继《枫桥夜泊》、赵暇《江楼感旧》、杜甫《月夜》等中国文学史上的名篇名作也就无缘产生了。

其次,从诗的内容上说,月成为唐诗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月在唐诗意境的追求历程中,实 现了“言外之意”的深层内涵。月在唐诗意境的构造上广泛而多样。唐诗中的月意象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月的边塞意象。丹纳说,“自然界供给的比人工创造的更美”(《艺术哲学》)。月在文学作品中构成的富有美感的独特环境,是人工做创造的环境所无法比拟的。马克思指出,“对象如何对他来说成为他的对象,这取决于对象的性质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本质力量的性质„因为正是这种关系的规定性形成一种特殊的、现实的肯定方式。”“每一种本质力量的独特性”恰好“是这种本质力量的独特的本质,因而也是它的对象化的独特方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边塞”、“明月”“关”之间存在着一种内在性质的制约,形成一种不可分割的有机体,因而边塞诗的创作往往离不开“明月”与“关”的塑造。《乐府诗集·横吹曲辞》里就有《关山月》、《乐府古题要解》说:“《关山月》,伤离别也。”无论征人思家、思妇怀远,,月作为一种寄托是诗人惯用的手法。早在唐代以前古诗人就有“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徐陵《关山月》)、“关山夜月明,秋色照孤城”(王褒《关山月》)和“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卢思道《从军行》)的思愁绵绵,唐诗也不甘落后。唐诗中有“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王维《陇头吟》)的啜泣诉说,有“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杜甫《后出塞五首·其二》)的惨凄寂寥,有“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沈全期《杂诗三首·其三》)的绵藐深沉,有“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的幽怨悲亢,有“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王昌龄《从军行七首》)的悲凉凄婉。同时,唐诗人又发展了边塞诗,特别是盛唐时期的诗人,赋予边塞诗更博大阔远、浑融、丰腴、完满的意境,给人一种激动和向往的艺术魅力。有“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的雄浑苍茫,有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塞上听吹笛》)的开朗壮阔,有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关山月》)的浩渺闲雅、有王昌龄“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从军行七首》)的雄心忧患。月作为一种语言形象,把环境点缀成了苍茫悲壮的边塞风情,也把边塞这个特征性的地理上的物理空间转化成了艺术上的心理空间。

明月是可以跨越时空的隔绝。戍守边疆的征夫、苦待闺中的思妇,月是他们的一种寄托和幻念,千里相共,愿随孤月,流照亲人。诗人们利用这种情结自由地创造了月和边塞的相行相随相抚相慰的空间美,这方面的代表是沈如筠的《闺怨》: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在这里,诗人描绘了思妇的深思遐念和倾诉无人的隐恨,思妇“忧愁不能寝,揽衣起徘徊”(《明月何皎皎》),在“出户独彷徨”(同上)之中,举头唯见一轮孤月悬挂在天上。“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于是很自然地产生出“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的念头。诗人对月和边塞相形相随相抚相慰的空间美的伟大感受,已经是十分杰出的了。 月是物质的,月是空间的,月还是文化的。从月水的浸润和滋养伸展下,诗人与那巨大深远的宇宙空间感 边塞这独特性风景线不期而遇,一拍即合了!诗人“愿随孤月影”为的是什么?就是那与月光相抚相慰的一空纤尘不染的边塞的空间意识。

二、月的时间意象。月升月落,月圆月缺,月光是流逝的,月光的流逝在生命的时间中展开,因而月光还是生命的,是时间的。古人常以月的意象伤感生命的流逝岁月的流逝。李煜说:“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虞美人》),在李煜眼里,往事如梦,只能在“月明中”徒作悲怆的追忆。他曲折命运的悲剧,尽情地展现在“春花秋月”的时间之流中,不仅李煜,杜牧《润州二首(其一)》也说:

大抵南朝皆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月明更想桓伊在,一笛闻吹出塞愁。

无论是南朝士人旷达,还是东晋名宿的风流,可是在历史舞台上都不过匆匆过客而已。诗人由月想到古人,由古人折射现实。丰富的想象,把时隔数百载的人事勾连起来,使历史与现实,今人与古人,眼前的景物与心中的情事,在时空上浑然一体。既然月光又是生命的,因而月光通过生命意识又与时间意识相连结。李白从“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的醉意中探索着“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生命哲理,从而发出了“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的生命感慨。张若虚从“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发问中引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的感伤。江月无情,流水无情,在“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的无可奈何中,诗人们只好浩然长叹。封建专制的社会在本质上是压制禁锢人才的,自己的壮志豪情聪明才干也无可奈何地消融在历史的月光流逝中:“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冥王宫里人”(李白《苏台览古》),他们的生命与逸志常常也在“月光如水”的流逝中被淹没被虚抛浪掷了。“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旧时月”引起了诗人对历史的浩叹和追思,在这里,月再一次通向把千古亘远,深邃浩淼的宇宙意识。

三、月的愁绪意象。在唐诗中,月还是情绪的,在自然界中,月明月阴,月圆月缺与圆满、欠缺等事物异质同构。梁启超论及诗词意境时说,“同一月夜也,琼筵羽觞,清歌妙舞,绣帘半开,素手相携,则有余乐;劳人思妇,对景独坐,促织鸣壁,枫叶绕船,则有余悲。”因而诗人笔下的月便常常与悲欢离合的情感相联系了。尽管魏人曹丕早有了“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的诗句,南北朝时谢灵运也有了“明月照积雪,北风劲且哀”等哀愁的诗句,但是以月状愁在唐代依然有很大的反战。除了人们熟知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以外,唐诗中还有“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的凄恻孤寂;王建“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蕴藉深沉;白居易“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的潸潸泪下;钱起“二十五弦弹月夜,不胜清怨却飞来”的郁怀难耐……在唐代诗人中,月作为愁绪的意象,构思巧妙。想象丰富,笔法空灵,抒情婉转,意趣含蕴,获得了不朽的艺术生命和惝恍迷离的艺术氛围。

四、月的情爱意象。月是情绪的,“月上柳梢”的缠绕,“晓风残月”的悲凉,“月照高楼”的孤寂,情到深处,月便自然与情爱相连了。尽管“人生无物比多情”、“无物似情浓”,但是,月仍然是一种表达情与爱的最佳寄寓和祝愿:谢庄“隔千里兮共明月”(《月赋》);孟郊“别后唯所思,天涯共明月”(《古别怨》),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深挚的情与爱,化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凄美祝愿。月 爱的禅意、爱的见证。无论是狂羁洒脱的李太白,情意绵绵的李义山,还是忧患郁抑的少陵野劳,都拒绝不了月光的见证,在月光的温抚下,还原出人的本真。一时骚客的失落,才子的多情,诗圣的千虑,都一一呈示在纤尘不染的月光下……倾听爱情的下落和心音。在爱情的情感世界里,唐人的情怀、渴念,甚为壮阔、更为空灵,情爱也甚是挚热、浓烈。“待月西厢下”的痴心迫切,“落月满屋梁”的空虚落寞,“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的痴恋情深。月光皓照下的浩茫天穹,还是相思的成因和巨大空间。分别之后,“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月光引起的情思萦绕着爱的惆怅和迷惘。“阶下清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李商隐《端居》);月明之夜,风雨之夕,情人“各在天一涯”,而且“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时,该又凭添几重愁苦!于是凄迷广浩的月下便成下无尽的相思之时空:“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李商隐《代赠二首(其一)》),月所造就的相思意绪,李商隐就是一千次一万次,也道不完,“欲说还休”。当然,时间的月水也许会消磨和冲淡爱情 “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赵暇《江楼感旧》)。那个相偎相依的月下倩影,哪里再可寻回?即若唤回,恐也不是彼时情怀了。好梦已去,往事如烟,空留丝丝缕缕的旧踪袅袅飘开在爱情失落的天际。若如此,在伊人已逝的情人眼里,只余下“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白居易《长恨歌》)的苍凉萧瑟的景观。爱情在凄迷的月色、催人肠断的铃声的烘托下,更为凄婉欲绝。“伊人何在,烟水茫茫”,“情以何堪”,只好徒作“长恨绵绵无绝期”的黯然神伤。此时此刻,月光温抚下的天际中,所飘荡的只是悲怆千古的爱情挽歌了!

诗中的柳的意象

柳,姿态婀娜,摇曳多姿,受到历代文人墨客的青睐,常用来作为抒情言志的对象。唐诗中的咏柳佳作更是不可胜数。其中当数贺知章的《咏柳》诗最为著名: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歌一反前人以杨柳的形象形容美人身段苗条的写法,而使杨柳化身为美人“碧玉”而出现,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刻画出杨柳那曼长披拂的枝条、嫩绿的新叶在春风吹拂中的迷人的姿态。

在唐朝诗人中,对柳最有感情的当数李尚隐了。在他的诗集中,以“柳”为题的多至十几首。《赠柳》诗描绘春柳风姿: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掩映”“参差”写柳色或明或暗、柔条垂拂的繁茂景象,“风流”“婀娜”写柳的体态轻盈,花飞似“雪”则把春柳的繁华写到极致。

而《柳》是写秋日之柳: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写秋柳,又以春柳作比。春日之柳的繁盛,正反衬出秋日之柳的枯凋;春日愈是繁华得意,愈显出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

同是咏柳,诗人却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感情:写春柳,突出其对春柳繁华的欣喜之情、爱惜之情;写秋柳,则表现诗人对秋柳稀疏衰落的悲叹之情。

咏柳,在唐诗中常被用以赋别。罗隐的《柳》就是运用比兴手法,借助春柳的形象,写暮春晴日长安城外、灞水岸边送别情景的:

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

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在赋别诗中,诗人一般以折柳相赠惜别。如戴叔伦的《堤上柳》: 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 行人攀折处,是妾断肠时。 施肩吾的《折杨柳》: 伤见路旁杨柳春,一重折尽一重新。 今年还折去年处,不送去年离别人。 而雍裕之的《江边柳》则别出新意: 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 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

诗中女主人公不仅没有折柳赠别,倒希望柳丝绵绵不断,以便把情人的船儿系住,永不分离。 另外,白居易的《勤政楼西老柳》用简括的笔触勾勒了一幅“临风立马图”,又是诗人的自画像: 半朽临风树,多情立马人。 开元一支柳,长庆二年春。 而唐彦谦的《垂柳》诗又别有寓意: 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 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 这首诗不仅写出垂柳的婀娜多姿,别具柔情,而且联想到楚灵王“爱细腰,宫女多饿死”的故事,托物寄兴,讽刺矛头直指皇帝及其为首的封建官僚集团,于柔情中见犀利,于含蓄中 露锋芒,堪称“咏柳”诗一绝

第五篇:古诗中常见意象所代表的意思

1、菊花: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3、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4、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

5、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6、梧桐: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

7、杜鹃鸟: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

8、鹧鸪鸟: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它的叫声被老百姓摹拟为)“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9、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10、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11、另外还有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

12、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

13、鸳鸯:指恩爱的夫妇

14、丁香:指愁思或情结,

15、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16、月亮:对月思亲一—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17、柳树:以折柳表惜别。“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19、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20、南浦:水边的送别之所。

21、长亭:陆上的送别之所。

22、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

23、梧桐: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

24、梅花: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

25、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

26、菊花:象征高洁的品质。

27、桃花:象征美人。

28、牡丹:寄寓富贵、美好。

29、杨花:有飘零之意。

31、乌鸦: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32、蟋蟀:古人觉得蟋蟀的鸣声同织机的声音相仿,时令又届深秋,因而就跟促人纺织,准备冬衣以至怀念征人等联系了起来。蟋蟀被直接唤为“促织”。

33、猿啼: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

35、明月、白云:望云思友,见月怀人,是古代诗词中常用手法。

36、水:在中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以流水与离愁关合,也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式。

37、琴瑟:(1)比喻夫妇感情和谐,亦作“瑟琴”。 (2)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 40、秋水:喻指眼睛,形容盼望的迫切。如:望穿秋水。

41、连理枝、比翼鸟:连理枝指连生在一起的两棵树。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老在一起飞,

42、青梅竹马:用来形容男女小的时候天真无邪,也指幼小时就相识的伴侣。

43、逐鹿:以鹿喻帝位。后来用逐鹿比喻群雄并起,争夺天下。

45、杜康:后即以杜康为酒的代称。

46、鸿鹄:鸿鹄飞得很高,常用来比喻志向高远的人。

47、秦晋:春秋时,秦晋两国结为婚姻,后便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49、鸡肋:比喻没有多大价值,没有多大意思的事情。

50、婵娟:姿态美好,多用于形容女子;因人们常喻月为美女,故称月亮为婵娟。

上一篇:公司团支部书记发言稿下一篇:公司先进部门评选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