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纱摄影基础知识

2022-07-03

第一篇:婚纱摄影基础知识

摄影学堂:学摄影最基础的入门知识

摄影学堂:学摄影最基础的入门知识.txt为什么我们在讲故事的时候总要加上从前?开了一夏的花,终落得粉身碎骨,却还笑着说意义。本文由work32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摄影学堂: 摄影学堂:学摄影最基础的入门知识

买什么相机

相机按操作方式分有手动相机和自动相机两类。

1、手动相机的特点:手动对焦、手动测光,依拍摄主体、背景明暗(黑、白、18%灰) 手动调整补偿,即使没电了也能靠手动完成拍摄。故障率低,但机动性不足。

2、自动相机的特点:曝光与对焦由相机自动计算与调整,视需要亦可改为手动模式, 机动性强,易操作,但故障率相对较高。为避免电力耗尽影响拍摄,需准备备用电池。配什么镜头

可分定焦与变焦镜头。相同焦距镜头,最大光圈越大,口径也越大,且价格越高。

1、微距 Micro:用于局部特写,近距离大倍率拍摄,可在生态、昆虫等专业领域 使用。

2、广角镜头 17—35mm:强调空间广阔感,前景夸张、景深长,适合抓拍题材。

3、标准镜头 35—70mm:最常用之镜头,与视觉最接近之涵盖范围。

4、中长焦镜头 80—135mm:具空间压缩感,景深浅,机动性强,操作较灵活。

5、望远镜头 200—500mm:体积较笨重,机动性差,配合大光圈浅景深,主题相对 突出。

16、鱼眼镜头:视角 180°之特殊效果。

装什么胶卷

购买胶卷要考虑色温、尺寸、感色度、感光度等要求,就日常用途来说,尤其要注意感 光度。在室内拍摄,用感光度较高的胶卷,如 200 度、400 度较好,能够以自然光捕捉现 场之气氛;即便用闪光灯,也能保证背景有较好的表现,不会黑成一片。在家里、在会议室 里拍照,应尽量选用高感光度胶卷。100 度的胶卷属中等感光度,可以照顾到室内、室外 拍摄及颗粒度等多方面的要求,最常使用。64 度或 50 度等更低感光度的胶卷,具有更细 的颗粒,多为专业摄影家选用,用于光线不甚充足之场所则有所不便。

用什么附件

滤镜:UV 镜或天光镜,偏光镜(PL、CPL),中灰减光镜,黑白摄影滤光镜。

脚架:可分为重型,轻型,微型。

附属装备:摄影包,摄影背心,快门线,闪光灯,测光表,底片抽片器,灰卡。如何操作

1、该买哪些设备,该携带哪些装备,每个人应视具体情况及外拍性质量力而为。

2、以最熟悉、最方便、功能最齐全之最高级相机作为外拍时之主要相机。经济能力与 体力允许时, 再加带备用相机, 以防重要关头时相机“罢工”。 需要同时装用两种以上底片者, 亦需加带相机。

3、拍摄一幅成功的作品应具备:敏锐的观察力,迅捷的动作,精确的判断,灵活的头 脑,娴熟的技术,以及对社会环境和拍摄主题的深刻认识。同时亦包括:摄影位置、角度、

2距离、构图与曝光条件之选定。

如何保养

1、空气吹球:清除大颗粒灰尘或脏东西。避免直接吹快门帘幕,吹镜头时将镜面朝下, 吹球朝上吹。

2、摄影背心之口袋不要放置卫生纸或易掉毛絮之物品,使用刷子清除时应轻轻刷, 避 免刮伤或掉毛。

3、麂皮或拭镜布以擦拭机身及镜头为主,尽量避免擦拭镜片表面,应使用防静 且不掉毛之材质。

4、配备镜头清洁液、拭镜纸、拭镜笔。

5、长期储放时,应将摄影器材置于干燥箱或电子防潮箱内。

6、相机及器材长期闲置,应将电池取出。手动机身应释放快门钮,自动机身应关机。风光摄影注意事项? 风光摄影注意事项?

一、做好准备,留有余地:最好提前一小时到达拍摄地点,做好拍摄的各项准备工作。 做好准备,留有余地 要带上一切所需的摄影器材和配件,三脚架是必不可少的,胶卷和电池也要备足,以防到时 “弹尽粮绝”。如拍摄日出,应在天亮之前赶到,做好充分准备后等待稍纵即逝的日出。

要有耐心: 这里所说的“耐心”,

二、 要有耐心 没有耐心的人是不可能成为一名好的风光摄影师的。 并不是一味消极等待云开雾散, 而是指当你发现一处你认为确实值得拍的风景, 而这时拍摄 条件又很不理想时,你可以晚些时候再去拍摄,或者换一个季节拍摄,甚至花上几年的时间 去等待合适的拍摄时机。

三、熟悉你的器材:自然光线的变化常会使被摄体的情况也随之发生急速变化,在拍摄 熟悉你的器材 中要善于敏锐地抓住稍纵即逝的美妙瞬间。而前提是你要真正熟悉、全面掌握使用的器材, 尤其是相机的各种功能。如果仅仅因为不了解器材,手忙脚乱而错过极好的拍摄机会,那是 不能原谅的。

四、多拍几张:当你被眼前迷人的景色陶醉时,你会认为拍出来的定是一张完美的风光 多拍几张 摄影作品。 不过你所采用的拍摄角度只是围绕被摄体环形中的一个点而已。 你怎么就能够肯 定只有你选定的这个位置是最佳的拍摄点呢?虽然我们没有必要真的来个环形拍摄, 但多变 换拍摄视点和角度、多运用镜头的不同焦距段以及不同的曝光组合(即采用包围曝光)是很 有益的。

五、学会利用坏天气:薄雾、阴云笼罩、风暴在即„„这些所谓不好的光线条件都是可 学会利用坏天气 以利用的。实际上,我们所见到的风光摄影佳作有许多并不是在阳光明媚、晴空万里的天气 条件下拍摄的。

不要忽视附件的作用: 灵活使用各种滤镜可以为作品锦上添花。

六、 不要忽视附件的作用 在风光摄影创作中, 当然,滤镜不可滥用,不能破坏原有的现场光线条件,否则有造作之感。你也可以运用闪光 灯打辅助光,增加作品中的前景细节。

七、灵活运用构图:虽然许多作品符合这些典型的构图法则,但在拍摄时绝不可以拿着 灵活运用构图 三分法构图规则去套用。要敢于和善于打破这些法则。好构图要通过细心观察、用心领会、 勇于实践才能获得,生搬硬套构图法是拍不出风光摄影佳作的。

八、保持健康体魄:从事风光摄影要消耗相当大的体力,这可不是“病秧子”所能承受得 保持健康体魄 了的。

摄影名词解释? 摄影名词解释?

白平衡

即 White Balance。物体颜色会因投射光线颜色产生改变,在不同光线的场合下拍摄出的 照片会有不同的色温。例如以钨丝灯(电灯泡)照明的环境拍出的照片可能偏黄,一般来说, CCD 没有办法像人眼一样会自动修正光线的改变。所以通过白平衡的修正,它会按目前画 像中图像特质,立即调整整个图像红绿蓝三色的强度,以修正外部光线所造成的误差。有些 相机除了设计自动白平衡或特定色温白平衡功能外,也提供手动白平衡调整。

蔡司镜头

即 Zeiss。蔡司是一家致力於应用研究,对於光学、玻璃技术、精密技术以及电子等高品质 的产品开发、制造、销售有贡献的德国企业,从 1846 年开始,Carl Zeiss 已开设生产 显微镜的工作坊。Zeiss 镜头,专业的摄像,摄影镜头.单反相机

单反就是指单镜头反光,即 SLR(Single Lens Reflex)。在这种系统中,反光镜和棱镜的 独到设计使得摄影者可以从取景器中直接观察到通过镜头的影像。 单镜头反光照相机的构造 图中可以看到,光线透过镜头到达反光镜后,折射到上面的对焦屏并结成影像,透过接目镜 和五棱镜,我们可以在观景窗中看到外面的景物。拍摄时,当按下快门钮,反光镜便会往上 弹起,软片前面的快门幕帘便同时打开,通过镜头的光线(影像)便投影到软片上使胶片感 光, 尔后反光镜便立即恢复原状, 观景窗中再次可以看到影像。 单镜头反光相机的这种构造, 确定了它是完全透过镜头对焦拍摄的, 它能使观景窗中所看到的影像和胶片上永远一样, 它

的取景范围和实际拍摄范围基本上一致, 消除了旁轴平视取景照相机的视差现象, 从学习摄 影的角度来看,十分有利于直观地取景构图。 单镜头反光相机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可 以交换不同规格的镜头。

CCD

中文译为"电子耦合组件"(Charged Coupled Device),它就像传统相机的底片一样,是 感应光线的电路装置,你可以将它想象成一颗颗微小的感应粒子,铺满在光学镜头后方,当 光线与图像从镜头透过、投射到 CCD 表面时,CCD 就会产生电流,将感应到的内容转换 成数码资料储存起来。CCD 像素数目越多、单一像素尺寸越大,收集到的图像就会越清晰。 因此,尽管 CCD 数目并不是决定图像品质的唯一重点,我们仍然可以把它当成相机等级的 重要判准之一。

色温知识? 色温知识?

关於彩色摄影,色温会影响一张照片的感觉。在早晨或黄昏拍摄的照 片会偏红,在钨 丝灯光下拍摄照片颜色会偏黄,这些现象都是因为当时的 色温不能符合软片的色温标准而 产生色偏。在物理上,把称做完全黑体的 物体完全加热,温度上升,开始变成红色呈红热 状态,再继续加热会变成白色,呈白热状态。在红热状态时,光源放射能低,光波长,其红 色成分较多,白热状态时,光源放射能高,波长短,其蓝色成分多。凡发光物体温度越高, 光的颜色越白, 温度越低, 光的颜色越红。 在同一钨丝灯下电压低时的灯光比电压高时还红。应用在摄影方面,色温就是发光物体由红到白色各级温度所放射光线中包含颜色的成 分。色温高低的度数以 K 表 示,也就是将摄氏温度 +297。色温 K 数变化时,蓝色光的 成分并不随其等 量的变化,所以在加滤光镜调整色温时换算不是很方便。於是有 DM 值的 设 计,DM 值的计算方法是将色温 K 数倒数的十万倍,所以色温越高,DM 值越 低,色 温越低,DM 值越高。用 DM 值的优点是,DM 值变化时,光线的蓝色成 分随其等量变化,6

如此就可以由软片色温的 DM 值和光线色温的 DM 值的差额 ,来决定用什麽号数的色温滤 光镜。

例如日光型彩色软片色温标准为 19DM (相当 5400K),用在光线色温 14DM(相 当 7000K)的情况时,两者相差 5 DM,应用红色 R 5 号滤光镜以降低色温。

彩色软片是针对标准照明的色温而设计, 日光型软片以晴天中午 5400K 为标准, 灯光

A 型正片以泛光灯光 3400K 为标准,B 型正片与 L 型负片以钨丝 灯光 3200 K 为标准。 当色温不符合软片色温标准时,就不能摄得色彩纯正 的底片,需要用色温平衡滤光镜(LB 滤

镜)来调整! LB 滤镜大约分为 4 系列 :

1.80 系列(升温) 80A 3200 K > 5500 K 80B 3400 K > 5500 K 80C 3800 K > 5500 K 80D 4200 K > 5500 K

2.81 系列(降温) 81A,81B,81D,81EF 将色温 6000K5000K 升至 5500 K 4.85 系列(降温) 85A 5500 K > 3400 K 85B 5500 K > 3200 K 85C 5500 K > 3800 K光 源 色温 K 数 DM 值

7

日出时 2000 50 日出後或日落前 20min 2100 48 日出後或日落前 30min 2400 42 日出後或日落前 40min 2900 35 日出後或日落前 1hr 4500 22 22 日出後或日落前 3hr 5400 19 19 平均中午日光 5400 19 19 阴天 6500-8000 15-13 6500-8000 15-13 萤光灯 7000 14 7000 14 电子闪光灯 5500 18 5500 18 蓝色闪光灯泡 5400 19 5400 19 白色闪光灯泡 3800 26 3800 26 照相用泛光灯 3400 29 3400 29 照相用钨丝灯 3200 31 3200 31 家庭用 500W 灯泡 3000 33 3000 33 家庭用 100W 灯泡 2900 35 2900 35

8

第二篇:摄影技巧基础知识作业

1. 什么是135单镜头发光数码照相机?

答:135相机就是指35mm相机,它的名称的由来是根据底片宽度为35mm得来的。为了统一相机的标准,柯达公司制定了1XX名称制定的标准,所以后来有了110相机、135相机和120相机。

135胶卷采用的是35mm电影胶片,35是其宽度,那么,前面那个1是怎么回事呢?Oscar Barnack设计的莱卡相机首先使用35mm电影胶片,但是一开始胶片必须先装进可重复使用的暗合里,把片头剪去,才可拍摄。1934年,柯达公司引入了一次性的135胶卷盒,这实际上是德国斯图加特的Nagel相机厂的发明,柯达收购了该厂。柯达于1935年正式推出135柯达彩色胶卷。所以,135的那个1是指有别于可重复使用暗合的一次性暗合,135胶卷的完整定义则为“采用一次性暗合的35mm胶片”。

2. 什么是镜头的焦距?

答:镜头焦距:是指镜头光学后主点到焦点的距离,是镜头的重要性能指标。镜头焦距的长短决定着拍摄的成像大小,视场角大小,景深大小和画面的透视强弱。镜头的焦距是镜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镜头焦距的长短决定了被摄物在成像介质(胶片或CCD等)上成像的大小,也就是相当于物和象的比例尺。当对同一距离远的同一个被摄目标拍摄时,镜头焦距长的所成的象大,镜头焦距短的所成的象小。根据用途的不同,照相机镜头的焦距相差非常大,有短到几毫米,十几毫米的,也有长达几米的。 镜头的焦距分为像方焦距和物方焦距。像方焦距是像方主面到象方焦点的距离,同样,物方焦距就是物方主面到物方焦点的距离。必须注意,由于照相机镜头设计,特别是变焦距镜头中广泛采用了望远镜结构,物方焦距与像方焦距是不一定相等的。我们平时说的照相机镜头的焦距是指像方焦距。

3. 什么是镜头视角?

镜头中心点到成像平面对角线两端所形成的夹角就是镜头视角,对于相同的成像面积,镜头焦距越短,其视角就越大。对于镜头来说,视角主要是指它可以实现的视角范围,当焦距变短时视角就变大了,可以拍出更宽的范围,但这样会影响较远拍摄对象的清晰度。当焦距变长时,视角就变小了,可以使较远的物体变得清晰,但是能够拍摄的宽度范围就变窄了。

4. 什么是鱼眼镜头 ?

鱼眼镜头是一种焦距为16mm或更短的并且视角接近或等于180°。 它是一种极端的广角镜头,“鱼眼镜头”是它的俗称。为使镜头达到最大的摄影视角,这种摄影镜头的前镜片直径很短且呈抛物状向镜头前部凸出,与鱼的眼睛颇为相似,“鱼眼镜头”因此而得名。鱼眼镜头属于超广角镜头中的一种特殊镜头,它的视角力求达到或超出人眼所能看到的范围。

5. 什么是超广角镜头?

广角镜头中,视角范围特别广的镜头(80—110度)才这样称呼。在35毫米相机上,多指15—20毫米的镜头。超广角镜头有着宽广的视野,又不像鱼眼镜头有强烈的畸变,是很好消除了畸变的镜头。

6. 什么是广角镜头?

广角镜头是一种焦距短于标准镜头、视角大于标准镜头、焦距长于鱼眼镜头、视角小于鱼眼镜头的摄影镜。

7. 什么是标准镜头?

视角为50度左右的镜头之总称。焦距长度和所摄画幅的对角线长度大致相等的摄影镜头。其视角一般为45°~50°。画面35毫米为40—60毫米焦距的镜头,6*6厘焦距的为75—80毫米焦距的镜头,4*5英寸则是120—150毫米。标准镜头通常是指焦距在40至55毫米之间的摄影镜头,标准镜头所表现的景物的透视与目视比较接近。 它是所有镜头中最基本的一种摄影镜头。

8. 什么是中长焦距镜头?

中长焦镜头最基本的特点是,镜头视角小,所以视野范围相对狭窄;能把远处的景物拉近,使之充满画面,具有“望远”的功能,从而使景物的远近感消失;缩短了景深,把对被摄体聚焦点前后的清晰范围限制在一定尺度内,用以突出被聚焦的部分(多为被摄主体或要突出表现的部分)。视角小、视野狭窄。

9. 什么是长焦距镜头?

长焦距镜头是指比标准镜头的焦距长的摄影镜头。长焦距镜头分为普通远摄镜头

和超远摄镜头两类。普通远摄镜头的焦距长度接近标准镜头,而超远摄镜头的焦距却远远大于标准镜头。以135照相机为例,其镜头焦距从85毫米— 300毫米的摄影镜头为普通远摄镜头,300毫米以上的为超远摄镜头。

10.

11. 什么是望远镜头? 什么是折返镜头? 望远镜头是摄影机、相机、摄像机中镜头的一种,属长焦镜头,一般焦距在800——1200mm。

折反射镜头是一种利用凹面的反光镜位于镜头筒的末端,距离照相机最近。光线到达反光镜抛物线形状的表面后向其焦点反射,并经一片较小的反光镜再向照相机反射。反射的影像通过主反光镜中央的圆孔并由各种透镜单元进一步聚焦后传递到照相机。

12. 什么是微距镜头?

微距镜头是一种用作微距摄影的特殊镜头,主要用于拍摄十分细微的物体,如花卉及昆虫等。为了对距离极近的被摄物也能正确对焦,微距镜头通常被设计为能够拉伸得更长,以使光学中心尽可能远离感光元件,同时在镜片组的设计上,也必须注重于近距离下的变形与色差等的控制。大多数微距镜头的焦长都大于标准镜头,可以被归类为望远镜头,但是在光学设计上可能是不如一般的望远镜头的,因此并非完全适用于一般的摄影。

13. 什么是移轴镜头?

一般拍摄建筑物是站在地上,为了拍到全貌,相机要稍微向上仰。由于建筑物下部较近上部较远,会拍出“下大上小”的汇聚效果。镜头本身是没有变形的,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因为透视关系。纠正办法:相机正对着建筑物拍摄。这时可能镜头视角不足,需要换更广角的镜头。对于35毫米相机,等效方法是用同样焦距但视角更大的镜头,正对目标拍摄,将胶片移到剪取时要保留的位置(实际是将镜头向相反方向平移)。这种镜头就是“移轴镜头”,原理如上所述。

14. 什么是景别?

景别是指由于摄影机与被摄体的距离不同,而造成被摄体在电影画面中所呈现出的范围大小的区别。景别的划分,一般可分为五种,由近至远分别为特写(人体肩部以上)、近景(人体胸部以上)、中景(人体膝部以上)、全景(人体的全部和周围背景)、远景(被摄体所处环境)。在电影中,导演和摄影师利用复杂多变的场面调度和镜头调度,交替地使用各种不同的景别,可以使影片剧情的叙述、人物思想感情的表达、人物关系的处理更具有表现力,从而增强影片的艺术感染力。

15.什么是远景?

电影摄影机摄取远距离景物和人物的一种画面。这种画面可使观众在银幕上看到广阔深远的景象,以展示人物活动的空间背景或环境气氛。还宜于表现规模浩大的人物活动,如炮火连天、硝烟弥漫的战场,人如潮涌的游行示威,千军万马的对阵厮杀等。电影的远景,在展示空间和渲染气势磅礴的宏伟场面上,是其他艺术无法比拟的。大远景比远景视距更远,适于展现更加辽阔深远的背景和浩渺苍茫的自然景色。这类镜头,或者没有人物,或者人物只占很小的位置,犹如中国的山水画,着重描绘环境的全貌,给人以整体感觉。大远景在影片中主要用以介绍环境、渲染气氛。

在远景中, 人物在画幅中的大小通常不超过画幅高度的一半,用来表现开阔的场面或广阔的空间,因此这样的画面在视觉感受上更加辽阔深远,节奏上也比较舒缓,一般用来表现开阔的场景或远处的人物。

16.什么是全景?

全景是(Panorama),又被称为3D,是一种新兴的富媒体技术,其与视频,声音,图片等传统的流媒体最大的区别是“可操作,可交互”。 全景分为虚拟现实和3D实景两种。

17.什么是中景?

摄取人物膝盖以上部分的电影画面。视距比近景稍远,能为演员提供较大的活动空间,不仅能使观众看清人物表情,而且有利于显示人物的形体动作。

18.什么是近景?

近景是表现人物胸部以上或者景物局部面貌的画面。

19.什么是特写?

拍摄人像的面部、被摄对象的一个局部的镜头。其特点是抓住现实生活中人物或事件的某一富有特征性的部分,作集中的、精细的、突出的描绘和刻画,具有高度的真实性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0.什么是光圈?光圈作用是什么?

光圈是一个用来控制光线透过镜头,进入机身内感光面的光量的装置,它通常是在镜头内。表达光圈大小我们是用f值。对于已经制造好的镜头,我们不可能随意改变镜头的直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在镜头内部加入多边形或者圆形,并且面积可变的孔状光栅来达到控制镜头通光量,这个装置就叫做光圈。

作用:1.能调节进入镜头里面的光线的多少;

2.光圈是决定景深大小最重要的因素,光圈大(光圈值小),景深小,光圈小(光

圈值大),景深大!

21.什么是快门?快门作用是什么?

快门是照相机用来控制感光片有效曝光时间的机构。是照相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结构、形式及功能是衡量照相机档次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而言快门的时间范围越大越好。秒数低适合拍运动中的物体,某款相机就强调快门最快能到1/16000秒,可轻松抓住急速移动的目标。不过当你要拍的是夜晚的车水马龙,快门时间就要拉长,常见照片中丝绢般的水流效果也要用慢速快门才能拍出来。

作用:一是必须具备有能够准确调控曝光时间的作用,这一点是照相机快门的最基本的作用;

二是必须具备有足够高的快门速度,以利于拍摄高速动动全或有效控制景深;

三是必须具有长时间曝光的作用,即应设有“T”门或"B"门;

四是具有闪光同步拍摄的功能;

五是具有自拍的功能,以便于自拍或在无快门线的情况下进行长时间曝光时,使快门开启。

22.什么是景深?影响景深的因素有哪些?

景深是指在摄影机镜头或其他成像器前沿能够取得清晰图像的成像所测定的被摄物体前后距离范围。在聚焦完成后,在焦点前后的范围内都能形成清晰的像,这一前一后的距离范围,便叫做景深。在镜头前方(调焦点的前、后)有一段一定长度的空间,当被摄物体位于这段空间内时,其在底片上的成像恰位于焦点前后这两个弥散圆之间。被摄体所在的这段空间的长度,就叫景深。换言之,在这段空间内的被摄体,其呈现在底片面的影象模糊度,都在容许弥散圆的限定范围内,这段空间的长度就是景深。

影响因素:1 镜头焦距;2 被拍摄体的距离;3 光圈的大小;4 感光元件大小(与容许弥散圆半径有关)

23.什么是曝光?影响曝光的因素有哪些?

曝光,英文名称Exposure,曝光模式即计算机采用自然光源的模式,通常分为多种,包括:快门优先、光圈优先、手动曝光、AE锁等模式。照片的好坏与曝光有关,也就是说应该通多少的光线使CCD能够得到清晰的图像。曝光量由通光时间(快门速度决定),通光面具(光圈大小)决定。

影响因素:

一、光线强度;

二、物象的亮度:

1、光源的照明方向;

2、物体的反光能力;

3、拍摄环境的影响

24.什么是补光?

所谓补光,就是通常位于或邻近相机轴心线的、对被摄对象作总体照明用的光源,其目的在于使阴影部的细节能获得恰当的曝光。

25.什么叫曝光正常?

指根据景物的亮度和记录表现景物的需要,来选择恰当的光圈与快门组合,正确记录景物的影像于感光片之上。

26.什么叫曝光过度?

指由于光圈开得过大、底片的感光度太高或曝光时间过长所造成的影像失常。

27.什么叫科学曝光?

曝光的定义,如果予以科学的解释的话,即是:光线的强度乘以光线所作用的时间。定义中的“光线的强度”,是指CCD受光线照射的强度,即照度(以I代表照度,单位是勒克司)。定义中的“光线所作用的时间”, 是指感光片受爱线照射的时间,即曝光时间(以T代表曝光时间,单位是秒)。

28.什么叫正确曝光?

指根据景物的亮度和记录表现景物的需要,来选择恰当的光圈与快门组合,正确记录景物的影像于感光片之上。

29.什么叫光圈优先曝光模式?

光圈优先(A/AV)是指,由摄影师控制光圈大小,相机会根据当时的光线来自动设置出适合的快门速度的拍摄模式。

30.什么叫快门优先曝光模式?

快门优先是指由机器自动测光系统计算出暴光量的值,然后根据你选定的快门时间[1]自动决定用多大的光圈

31.什么是手动曝光模式?

手控曝光模式每次拍摄时都需手动完成光圈和快门时间的调节,这样的好处是方便摄影师在制造不同的图片效果。如需要运动轨迹的图片,可以加长曝光时间,把快门时间延长,光圈减小;如需要制造暗淡的效果,快门要加快,曝光要减少。虽然这样的自主性很高,但是很不方便,对于抓拍瞬息即逝的景象,时间更不允许。

32.什么是程序曝光模式?

程序式自动曝光按照一定的曝光程序组合而成

33.什么是全自动曝光模式?

AE全称为Auto Exposure,即自动曝光。光圈优先AE式是由拍摄者人为选择拍摄时的光圈大小,由相机根据景物亮度、CCD感光度以及人为选择的光圈等信息自动选择合适曝光所要求的快门时间的自动曝光模式,也即光圈手动、快门时间自动的曝光方式。这种曝光方式主要用在需优先考虑景深的拍摄场合,如拍摄风景、肖像或微距摄影等。

34.什么是摄影?摄影对我而言是什么?

摄影,是一种生命点滴的记录,是美好的值得留住的光影的记录,对于我来说,是爱好,是兴趣,是一种美好的梦。

第三篇:摄影基础教案

第一节课 摄影术的诞生和发展

本授课单元教学目标或要求:

了解摄影的基本概念、定义以及历史发展。了解摄影的基本制作流程。了解摄影与专业的关系。

本授课单元教学手段与方法:

理论课堂教学为主,穿插答疑和讨论,播放优秀摄影作品 本授课单元的重点、难点:

重点:摄影技术与摄影艺术摄影的特性。

难点:摄影技术与摄影艺术摄影的关系。 本授课单元思考题、讨论题、作业:

课下收集较好的摄影作品,了解摄影技术与摄影艺术的根源和发展。

上摄影网站寻找优秀的风景、人物、静物、动物、花卉、建筑、都市人文风貌等题材的摄影作品各一幅进行赏析评议。 本授课单元参考资料

林路编著,《摄影艺术》,学林出版社,2005

第一节 导言

l 9世纪上半叶。经过法国人尼普斯·达盖尔等先辈的不懈努力,在1839年发明了摄影术。从此,影像就逐渐被用于各行各业。特别是在商业艺术设计、印刷方面更是广为使用,它使原来需要经过很多年训练才能画出来的形象,只需经过镜头和显影等摄影技术就能轻易地反映出来,而且可以达到逼真的效果。我们现在所看见的许许多多的商业印刷品和商业喷绘作品都使用了影像元素。

目前人们对影像这一元素有着许多方面的研究,如艺术摄影、广告摄影、产品摄影、服装摄影等;但是从影像和艺术设计的角度进行系统研究却不是太多,因此,本课程从商业艺术摄影的角度进行探讨,使我们能够更好地利用影像这一元素为设计服务。

商业平面艺术设计是一种实用的美的艺术设计,包括了包装装横、各类平面广告、企业和产品画册等各类平面媒介的设计内容。这是一种纯粹为商业所用的艺术设计;目的在于提升企业和产品的形象。传达企业与产品的信息。沟通企业和消费者的联系,促销产品,最终使企业达到目前人们对影像这一到盈利的目的。影像与商业设计关系极为密切,是商业艺术设计的重要元素之一。

摄影实践是指摄影者运用照相机及其辅助器材进行摄影创作的具体过程。

①1839年8月19日,公布达盖尔发明银版摄影术的详细经过,摄影正式诞生。

②在我国远在二千多年前,科学家对摄影的几何光学进行了研究和实验。在《墨经》中,记载了小孔成像的实验,说明了物与型上下颠倒左右相反的现象,阐述了光的直线传播性。

③到了16世纪1816年,法国人尼斯得到世界上第一架照相机。到1826年,他终于拍摄成世界最早的照片,到1839年,才产生感光材料—银版

第二节 摄影与摄影艺术

一、摄影的含义

二、摄影在社会的作用

三、摄影艺术的发展以及摄影与绘画的矛盾

摄影是:

用眼去观察、用心去感悟 用脑去思维、用手去捕捉

第三节 摄影的基本特征

一、摄影的技术特征

二、摄影的表现特性

1、 记实性

2、 瞬间性

3、 选择性 题材的选择 最佳时机的选择 拍摄技术的选择 处理方式的选择

思考题:从摄影、数码摄影的发展历史来解读当代的摄影、数码艺术摄影的发展与变化。 自学:将收集的摄影、数码艺术摄影作品进行分类和分析。 讨论:进行摄影、数码艺术摄影作品的风格和鉴赏讨论。

第四节 照相机的基本构造

本授课单元教学目标或要求:

了解摄影设备的基本原理、对摄影器材有一定认识。了解摄影技术与摄影艺术的关系。

本授课单元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以及引导学生解决重点难点的方法、例题等):

本授课单元教学手段与方法:

理论课堂教学为主,穿插答疑和讨论,播放优秀摄影作品 本授课单元思考题、讨论题、作业:

课下收集摄影作品,了解摄影技术与摄影艺术的根源和发展。 引导学生解决重点、难点的方法:

作业一

题目:对光、影构成拍摄练习

目的:弄清光、影构成的概念,利用光、影构成的原理及形式,经过拍摄,反映不同的心理效应与情态;相应的,不同的情感意念,赋予摄影作品中,使摄影有情绪表现,具备一定的生命力。

要求:设计的摄影要有创意,拍摄创意20幅,从其中选出10幅,用4R的尺寸完成正稿,并用卡纸裱好。

作业二

上摄影网站寻找优秀的风景、人物、静物、动物、花卉、建筑、都市人文风貌等题

材的摄影作品各一幅进行赏析评议。以班为单位刻光盘交来

要求:每幅评议不少于二百字,有不明白的问题请提出来,我们下周课堂上讨论。 以上内容的重点:拍摄的器材认识与了解。 以上内容的难点:对拍摄的形式美及曝光原理 本授课单元参考资料

林路编著,《摄影艺术》,学林出版社,2005

照相机的基本构造

照相机除镜头外可分快门、调焦和取景器、机身与卷片记数装置三大部件。 快门是控制光线在感光片照射时间长短的机件,因此,快门就是照相机曝光的计时装置,它以秒为单位。快门的功能主要有两个方面:

快门与光圈配合,控制感光片的曝光量。

抓取瞬间动作使运动中的物体成像清晰或模糊。

其标准序列是:B、

1、1/

2、1/

4、1/

8、1/

15、1/30、1/60、1/1

25、1/250、1/500、1/1000、1/2000、1/4000,快门的时间要求准确、稳定;误差不超过±40%;工作可靠,关闭时不允许有漏光现象,寿命应在3000次以上。

(一)快门的种类

镜间快门

镜间快门因受机械力及机械惯性的限制,一般最高速度很难超过1/500秒, 最慢是B门和T门。 镜间快门的优点是:

震动较小 比较耐用

拍摄动体时不会产生变形

用来进行电子闪光摄影时,不受速度级别的限制,每一级均与闪光同步.

镜后快门 帘幕快门

帘幕快门的缺点是:

在拍摄动体时,回造成变形。闪光同步速度低

钢片快门 程序快门 光圈先决式电子快门 动态摄影和快门速度

第一种处理办法是用高速快门将运动中的景物凝结下来,获得一个清晰的影像。

第二种处理办法是如果物体来回运动,如荡球千、跳高、舞蹈等,这些运动均有一个瞬间的静止时间,摄影者抓住这个时间 可用较慢的快门速度而获得清晰的影像。

第三种处理办法是对一些高速横向运动物体,如自行车、汽车、摩托车等,可采用横向追随拍摄法,使主题清晰而背景模糊,表现强烈的动感。

第四种处理办法是允许被摄物有一些模糊,选择适当的快门速度可达到这目的。

(二)快门的保护

1、 上弦前调整快门速度

2、 快门速度不能调在两级数字之间。

3、 快门不能长时间处于上弦状态,以免弹簧拉紧容易疲劳。

4、 拧不动时不要硬拧,扳不动时不要硬扳。

5、 单镜头反光相机卷片与上弦联动,每次卷片时轻轻扳动 卷片手把,一定要卷到头,不能中途停下来按快门,否则很容易损坏。 调焦和取景器

身与卷片记数装置

(一)机身

照相机暗箱实际上就是它的机身,有了它才能装置其他各个部件。机身的材料有用塑料或金属的,

照相机暗箱实际上就是它的机身,有了它才能装置其他各个部件。机身的材料有用塑料或金属的,总的要求是机械强度高、不变形、耐老化、质轻、不漏光。

(二)走片装置

第五节 照相机的种类

一、大型照相机

二、中性照相机:使用120、220、127等胶卷的照相机均属中性照相机。

三、小型照相机:

1、平视光学取景式

2、135单镜头反射式

四、一步成像照相机

五、特殊用途照相机:

1、显微照相机

2、工业用照相机

3、医用照相机

4、水下照相机

5、航空照相机

6、高速照相机

7、航天照相机

六、电子照相机(数码相机)

第六节 照相机的正确使用和保养

一、照相机的正确使用

1、操作使用照相机之前,首先应该详细阅读使用说明书,了解它的性能、结构和使用方法。

2、要按照正确操作程序操作。 ⑴安装胶卷。

⑵根据景物亮度和拍摄要求,调节光圈与快门速度。 ⑶调焦(对光)和取景。 ⑷拍摄。

3、拍好一张照片的基本要求。 ⑴ 持机平直不歪斜。 ⑵ 拍摄稳当防震动。 ⑶ 测距准确。

⑷ 快门速度与光圈配合恰当,是曝光正常。

⑸ 注意检查镜头有无被物体遮挡,如镜头盖、相机皮套等。 ⑹ 必要时,戴上遮光罩。 ⑺ 注意用光线。 ⑻ 构图

二、照相机的维护和保养

1、 注意防震

2、 注意防潮

3、 保持相机内外清洁

4、 不要长时间对着太阳等强光体,否则镜头会开胶或上伤眼睛,甚 至烧坏机内零件。

5、 不使用时快门弹簧放松,距离标尺放置在无限远处,把镜头缩回,防止皮套紧压镜头。

6、 先调好快门速度,然后再上紧快门弦,否则容易损坏。

7、 快门速度不能放在两档之间,若放在两档之间,一是曝光时间不 准确:二是容易损坏快门。

8、 不要随意空拍,以延长快门使用寿命。

9、 避免酸硷及有害气体的侵蚀

第七节 照相机的附件

一、一般滤色镜

滤色镜是照相机的重要附件,确切地应叫滤光器,它是一块有色的玻璃,使用时置于照相机镜头前面。

1、滤色镜的工作原理及作用: ⑴ 校正颜色对比 ⑵ 调整反差

⑶ 改变空气透视和调整天空色调 ⑷ 取消某种颜色、提高清晰度

二、特殊效果滤色镜

1、 UV镜,即紫外线滤色镜,也称去雾镜

2、 偏振镜,也称PL镜。

3、 灰色镜,有全灰、半边灰、渐变灰三种。

4、 近拍镜

5、 柔光镜

6、 雾镜

7、多像镜

8、星光镜

9、色散镜,即彩虹镜

10、晕光镜

11、半幅近摄镜,又称远近镜、双焦镜。

12、魔术镜

13、色散镜,即彩虹镜

三、三角架

三角架是用来固定摄影机的金属支架。

四、快门线

是安装在快门钮上用来开启快门的。

五、遮光罩

六、近拍附件

七、多功能机身后盖, 即资料后盖

八、电动卷片器

第八节 焦距的功能与作用

在摄影上,镜头的焦距有五个功能和作用。

1、 镜头焦距长短与成像大小成正比例。焦距越长,成像越大;焦距越短,成像越小。

2、 镜头焦距长短与视觉大小成反比例。焦距越长,包括的角度越小;焦距越短,包括角度越大。

3、 镜头焦距长短与景深大小成反比,能在感光片上结成清晰影像所对应的景物范围的纵长深度叫景深。镜头焦距越长,景深越小;焦距越短,景深越大。

4、 镜头焦距的长短与透视感的强弱成反比。焦距越长,透视感越弱;焦距越短,透视感越强。

5、 镜头焦距的长短与反差成反比。焦距长,反差小;焦距短,反差大。

第九节 镜头的焦距

本授课单元教学目标或要求:

了解摄影设备的基本原理、对摄影器材有初步认识。了解摄影技术与摄影艺术的关系。

本授课单元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以及引导学生解决重点难点的方法、例题等):

本授课单元教学手段与方法:

理论课堂教学为主,穿插答疑和讨论,播放优秀摄影作品 本授课单元思考题、讨论题、作业:

课下收集摄影作品,了解摄影技术与摄影艺术的根源和发展。 以上内容的重点:光圈、快门的优化组合

以上内容的难点:构图的形式美的规律、方法

作业一

题目:对光、影构成拍摄练习

目的:弄清光、影构成的概念,利用光、影构成的原理及形式,经过拍摄,反映不同的物态与情态;

要求:拍摄要有对光、影有一定的物感、形式感。从其中选出10幅,以班为单位刻光盘交来

作业二

上摄影网站寻找以光、影、物的风景、人物、静物、动物、花卉、建筑、都市人文风貌等题材的摄影作品各一幅进行赏析评议。

要求:每幅评议不少于二百字,有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我们下周课堂上讨论。 以班为单位刻光盘交来 本授课单元参考资料 [1]王传东著,《摄影创意》,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4年7月第一版 [2]林路编著,《摄影艺术》,学林出版社,2005年7月第一版

一、焦距的定义

用标准镜头拍摄,被摄物离镜头25米以上,一般称之为无限远,用符号“∞”表示。从无限远物体射来的光线一般可以认为是平行光线(如太阳光),平行光线通过透镜形成的像点就是焦点。从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就是焦距,用F或f表示。

除变焦镜头外,一般镜头的焦距都是固定不变的,照相机的镜头上一般均表明焦距,如海鸥DF相机的标准镜头上标有f=58mm即表示该镜头的焦距是58毫米。

三、光圈

光圈是用金属薄片制成的可调节光孔大小以控制通光量的机构。光圈一般安装在透镜组的中间。

各级光圈直径与焦距的比值叫做相对口径,计算方式与有效口径相似。

各级光圈大小的数字,叫光圈系数,以f/表示,它是相对口径的倒数。 例如镜头的相对口径为1:5·6时,光圈系数标为5.6或写f/5.6.我国

部颁JB745—65标准,对f/制光圈系数的系列规定如下:

1,1·4,2,2·8,4,5·6,8,11,16,22。 各级光圈通光量数倍数表:

光圈系数 1 1·4 2 2·8 4 5·6 8 11 16 22 通光倍数 512 256 128 64 32 16 8 4 2 1 放大与缩小光圈可以控制感光量是光圈的主要作用之一,此外,光圈还有调整像差改变成像质量和调节景深的作用。光圈的大小,直接影响景深的大小。光圈越大(即光圈系数越小),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景深的运用在摄影中很重要。

第十节 景深

一、什么是景深

摄影时向某景物调焦,在该(景物)的前后形成一个清晰区,这个清晰区通称为全景深。

二、决定景深的三个因素:

1、 光圈对景深的影响: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2、 镜头焦距对景深的影响

3、 物距对景深的影响

第十一节 摄影镜头的种类、特点和用途

一、定焦距摄影镜头

1、 标准镜头

2、 长焦距镜头

3、 短焦距镜头(广角镜头) ⑴ 焦距短、视角大 ⑵ 焦距短、景深长

⑶ 近处景物成像大,远处小,因此场面显得深远,有助于突出主体。 ⑷ 它容易使被摄物的影像变形,焦距越短,被摄物越近,则变形越大。

4、 鱼眼镜头

二、变焦距摄影镜头

三、特殊摄影镜头

Δ业余摄影爱好者宜选择哪种类型的照相机 • 135型,旁轴取景手控暴光,如凤凰JG30

1、F1.8、38MM、1~1/500、270元 江西产

• 海鸥20

5、F2.8、50MM、1~1/300、865元、江西产135型、串镜头反光取景 如 海鸥DF-

1、F

2、、58MM、1~1/1000、1465元、上海产 DF-

2、F

2、、58MM、1~1/2000、1760元、上海产

DF300配珠江S20

1、F

2、58MM、1~1/1000、1595元、四川产 尼康FM

2、F1.4、58MM、1~1/4000、3600元 FM

10、F1.4、58MM、1~1/4000、1800元

注:可配长焦、中焦、广角或变焦镜头及专用闪光灯 如;17-35

28-105MM

35-300 Δ购买新相机时如何进行检验挑选

⑴摄影镜头的检验

⑵操作机构的检验 ⑶电子系统的检验

Δ怎样为135单反相机选配镜头

镜头生产厂有滕龙(TAMRON)、图丽(TOKINA)、适马(SIGMA) 霍雅(HOYA)、35M-70、28-85/28-8

5、80-200、70-210 (以广角—标准—中焦—长焦)

注意:卡口连接方式不同:K接和MO接口

第十二节 人像摄影

本授课单元教学目标或要求:

了解人物题材的拍摄基本原理、技巧,布光,对各人像题材有初步认识和提高。 本授课单元教学手段与方法:

理论课堂教学为主,穿插答疑和讨论,播放优秀摄影作品 以上内容的重点:各类人像题材的拍摄技巧

以上内容的难点:人像摄影的拍摄构图、人像造型的形式美、人像摄影的用光 本授课单元思考题、讨论题、作业:

课后收集人像摄影作品,了解各类人像摄影题材的拍摄技巧。

思考题:如何用相机拍出各类人像摄影题材的创意作品。

自学:收集的较好的各类摄影题材作品进行分类和分析并参照较好摄影作品自己拍摄较满意的作品四幅。讨论:针对学生满意的作品进行交流、讨论。 作业一

题目:对人像的用光拍摄练习

目的:弄清光、影构成的人像造型,经过拍摄人像,反映不同的人物精神面貌和表情特点;

要求:拍摄以光、影为基础拍摄有一定物感、形式感、美感的人物形象。从中选出10幅作品,以班为单位刻光盘交来 作业二 题目:上摄影网站寻找以光、影人像、人文风貌等题材的摄影作品各一幅进行赏析评议。以班为单位刻光盘交来

要求:每幅评议不少于二百字,有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在下周课堂上讨论。 作业三

题目:按课堂学习内容分别拍摄头像、特写、胸像半身像、全身像好各一幅。以班为单位刻光盘交来,下周课堂上讨论。

目的:弄清全身像、半身像、胸像、头像,运用光、影构成原理及形式,以人物造型的综合印象来组织形态关系,反映不同的人物的精神面貌、个性特征。 要求:拍摄人像要有创意,拍摄人像20幅,从其中选出10幅。 用4R的尺寸完成正稿,并用卡纸裱好。 本授课单元参考资料 [1]王传东著,《摄影创意》,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4年7月第一版 [2]林路编著,《摄影艺术》,学林出版社,2005年7月第一版

人像摄影是一种最常见的摄影题材,对多数摄影者或观察者来说,最感兴趣的还是人类自身。作为摄影的一个专题,人像摄影的范围是以人的脸部为对象,现代人像摄影

已扩展到人的全身,甚至人的某个局部,只要有可能表现出人的某种神韵,刻画出人物内心世界的视觉语言,均可认为是人像摄影。

1、人像摄影的基本要求

真实、完美地再现任人物形象,刻画人物的精神面貌是人像摄影的基本要求,这意味着不 仅要概括地表现人物外部形态,而且要揭示被摄者的内在性格和他的精神面貌。一幅优秀的人像摄影作品应该做到正确表现外形特征、正确揭示性格特点、正确把握时代精神三个要素。 ㈠正确表现外形特征

正确表现外形特征,酷似其人,是人像摄影最基本的要求。首先必须正确掌握拍摄技巧。 例如拍摄的角度、光线的运用等因素,若处理不当,则会歪曲外貌的表现。其次,要善于发现人物的典型特征及其表现手法。此外还要注意人像艺术美的真实性,一味追求外表的漂亮,用摄影技巧过分修饰,将失去其真实性。 ㈡正确揭示性格特点

人像摄影要做到“形神兼备”。仅仅貌似或形似,就缺乏艺术价值。摄影艺术要求将人物性格和外表形象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充分利用人物形态语言,进一步展示人物的性格,即时捕捉人物情感的瞬间。 ㈢正确把握时代精神

作为一个现实社会中的人,离不开周围环境和特定的社会条件,他们的服饰、化妆都紧随着时代的潮流,除此之外,他们的职业、年龄、地位、爱好、文化、民族信仰等都与他们的形象有关,这些在人像摄影中都要有正确的表现。综上所述,人物的性格特点、时代精神都是通过同一人的形态和神态表现出来的。因此,人像摄影要求者着重刻画人物的精神面貌和人物的内心世界,这是人像摄影的主要特征之一。

2、利用自然光的人像摄影

在户外进行人像摄影一般以人物为主,现场环境为陪体,自然光为主要光源。由于在自然光条件下进行拍摄,受到时间、天气、环境、季节、纬度等影响。怎样选择光位,根据不同的太阳照射角度采取的表现手法也是各不相同的。

采用太阳的直射光线,可使被摄者有较好的立体效果。但光位的选择需要注意,通常以30℃~60℃之间的照射角度为宜。利用逆光和侧逆光摄影时,应选择深暗的背景,这样有利于突出人物的形象。由于运用逆光拍摄的对象脸部较暗,应注意暗部层次的处理,通常以暗部作为曝光标准,也可使用闪光灯或白色反光板打辅助光,以调节光比。户外拍摄也可选择在阴天或多云的天气,因为太阳光经云层的遮挡,产生漫反射,这样的光线,拍摄少女和儿童尤佳,若要在晴朗天气的光线下拍摄,可在背阳的阴影下拍摄,也可让太阳光投射在描图纸上,通过描图纸的漫反射,使光线变软,使影调变得较为柔和。也可使用太阳伞,让人处于太阳伞的阴影中拍摄,在这种情况下,要注意曝光量的选择。在中午阳光下进行拍摄,要充分利用太阳伞。

在户外进行人像摄影,归纳起来,需注意这样几个方面:使用三脚架,机位宜在被摄对象眼睛下方至腰部上方,这样能防止变形;让场景中的每个人轻松自如,使被摄对象的手有处放;北京的选择要有利于突出主体,尽可能不让被摄对象的眼睛下方产生明显的阴影;宜使用中、长焦距镜头进行拍摄,让脸部占满整个画面,清楚地显示出人物的五官特征;注意使用不同的光影关系,处理不同的拍摄对象,有利于表现不同的画面效果。

3、人像摄影的景别

在人像摄影中,景别可分为全身像、半身像、胸像、头像、特写等。

1、头像

头像是指比胸像景别更小一点且带有肩部或颈部的肖像,拍摄头像时,由于人脸的一切特征都将被放大,优缺点暴露无遗。五官的比例随机位与方向的变化有所改变,这时造型效果的成功与否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为减少拍摄对象的拘谨,应尽量使用中长焦距镜头。

2、特写

特写是指以面部为主体的人像摄影,或以人体某一部位为特征的肖像,这种摄影称为特写摄影。特写摄影更强调人物特征的视觉效果,它往往能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特写摄影宜选用长焦距镜头。在人像摄影中究竟使用何种景别、将由所表现的主题而定,这是人像摄影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3、胸像

胸像指拍摄到胸部位置的肖像,胸像的面部特征更为重要,要根据不同的脸形特征,采用不同机位,克服面部上的缺陷,遇到被摄者为大小眼的情况,可让小眼接近镜头;遇到被摄者嘴唇有高低,可使唇角较低的一端接近镜头,并采用较低机位,来弥补面部的缺陷。拍摄胸像以中焦距为宜,可采用较大光圈,使背景虚化,这样有利于突出主体。

4、半身像

半身像的拍摄范围以被摄人物腰部以上的部位为佳。半身像由于只选取人物面部为主的上半身,所以人物的面部与手显得尤为重要,面部表情要与手的姿势相呼应,手的形态在很大程度上能强化面部表情,这样有利于造型。拍摄环境人像时,一般不宜将人物放在画面中央,背景环境的取舍简洁,适宜用标准镜头或中焦距镜头拍摄。

5、全身像

在全身人像的姿态中,手与脚的处理极为重要,手的处理原则上要有动作、要有事可做,手的姿势、位置的处理要看作是一种形体语言,能有利于被摄主体的表现,能与对象的现实情况相符合,能符合人物的性格,要与人物的气质吻合,要与人物的年龄、职业相联系,使画面生动有趣。一般来说,拍摄全身像选用标准镜头较为合适,广角镜头虽然可以靠近拍摄,但容易变形,不宜使用,当然,有意识的变形处理也是可以的。

第十三节 主题思想 摄影画面构成的意图所在

主题是摄影者通过拍摄对象所要说明的问题.摄影者通过照片中的艺术形象和造型语言,引起读者在欣赏过程中产生思想共鸣和审美感受,从而表达出自己的创作思想,体现拍摄的意图. 摄影画面构成的各个方面都应该是以突出主题思想为基本任务的.摄影构图就是要把所要表现的客观对象根据主题思想的要求,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运用比现实生活更富有表现力的表现形式有机地安排在画面里,使主题思想得到充分地表达.因此,摄影者在构图时应明确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是什么,并根据其仔细地进行构图.构图的好坏,将决定一张照片会被拍成什么样子,会产生什么样的艺术效果,摄影者要向观众交待什么样的拍摄意图;影响到一张照片的艺术感染力,甚至关系它的成败. 摄影构图包括摄影艺术创作的整个过程,从主题思想的确定到画面艺术形象的完成.研究摄影画面构成就是研究注意思想内容与画面表现形式的统一.任何作品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其中内容是主要的,起决定作用的,它决定着作品的价值和生命力.在按快门前首先应明确你的作品将表达一直什么思想,否则你拍出的照片就会缺乏灵魂.就像一个人,如果没有个性,没有美的心灵,长的再漂亮也不会讨人喜欢.实际上, 摄影画面构成是十分灵活的,只有在实际创作中才能具体化. 每一个新的主题,都会启发作者设计出特殊的拍摄角度、画面布局、光线描绘和线条影调组合等.俗话说“艺无定法”,为了表达主题思想,摄影者可以运用不同的构图手法. 总之,摄影画面构成就是要选取典型的拍摄对象. 并通过独特的造型来表达主题思想,这也是摄影构图的实质. 景别——摄影构思不同意境的表达面对被摄对象,在取景时应选取多大范围?如何确定主题与背景面积大小?这就涉及摄影的景别问题. 根据画面范围的大小,摄影景别可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几种形式,不同景别的特点和表现力各不相同.

1、 远景:远景画幅包括的景物范围很广,它能显示出宽阔的场景和广大的空间.结构远景画面要从大处着眼,注意整体气势.远景画面有利于向观众展现被设场景总的印象,表现大的气势和气氛,但不能明显表现被摄主体的细部.

2、 中景: 只包容某一事物或某一具体对象的局部范围的画面.比如拍人物,表现人物膝盖以上相貌的画面为中景. 中景画面的特点是以表现某一事物的主要部分为中心, 常常以动作情节取胜, 环境表现降到次要地位.

3、 近景:画面包括的景物范围很小,被摄对象能表现出更多的细部, 容易给观众留下具体而深刻的印象,不易表现环境背景的特点.拍人物通常表现胸部以上相貌的画面为近景, 能很好地表现出人物的面貌与表情.

4、 特写:较近景更进一步,被摄对象的某一局部充满画面,只表现被摄对象的某一细部,从细微处揭示物体的特点,给观众留下很深的印象.比如只拍摄人物的眼睛或双手,通过眼神或手的动作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情感,就属于特写画面. 作业

上摄影网站寻找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较好的摄影作品.并按照以上几种形式拍摄一张,以班为单位刻光盘,在下周课堂讨论.

1、拍摄不同景别的街景照各一幅.

2、拍不同方向的风光照各一幅.

3、拍一幅背景简洁的人物照.

4、拍一幅前景优美的风景照.

以班为单位刻光盘,在下周课堂讨论.

第十四节 影调

摄影造型中最基本的因素

在摄影中影调的划分可以根据两个标准来进行,根据画面的影调层次可分为: ①硬调:相邻影调见过渡层次少,明暗对比强、反差大,给人明快、粗犷的感觉 ②软调:以中间过渡层次为主,反差弱,给人柔和的感觉,利于表现质感,画面平淡 ③中间调:影调明暗对比、反差适中的画面

根据画面的基调,从整体的明暗倾向又可划分为三种基本影调: ①高调:也叫亮调,大量运用白和灰色影调,只有很少部分的暗调构成的画面,给人轻松、明快、纯洁的感觉

② 低调:又称暗调,大量利用黑灰的影调,只有少许亮调构成的画面,给人肃穆、凝重、神秘的感觉

③中间调:在最常见的光线下摄影时所产生的影调效果,也叫灰调、一般调. 影调在摄影画面构成中有如下几点作用: ⑴强化或弱化画面的空间深度和立体感,如暗影调的前景、亮背景可起到强化作用. ⑵强调线条、形状、质感等构图的诸多因素,帮助进行画面造型. ⑶组织视觉重点、突出主体.⑷烘托气氛,创造不同的视觉感受. 在进行影调配置时应注意的问题: ⑴根据被摄对象的特征确定画面的基调. ⑵影调配置要完美地突出主体.如果主体是深色调的则应选择浅色调的背景来配置,从而使主体形象完整清晰. ⑶防止黑、白、灰影调的等量分布,防止色块的对称和零乱,画面的影调安排应有主次之分. ⑷一幅黑白画面,一定要有最黑和最白的两极调子,黑处黑透,白处白亮,中有适度的灰,这样的画面才有黑白摄影的韵味.

影调是指摄影画面中的一系列不同等级的黑白灰表现,它是黑白摄影构成可视形象基本要素.影调是构成摄影画面结构形式的造型基础. 对比——画面构成中最为活跃的因素

对比是一种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也是表现事物存在状态的有效途径.所谓“全白非全白,有黑方有白”讲的就是对比的是手法.对比是对立统一的两个因素的比较,对比法则是艺术的辨证法则,广泛应用在各种艺术门类中,在藏与露、写真与写意、明确与朦胧、质朴与华丽、具象与抽象、雄浑与纤细、简洁与复杂等对比中显示出独特的审美价值.

在摄影创作中,注重对比手法的运用,会增强图片的艺术冲击力.对比是摄影画面构成中较为活跃的因素,使画面显示出生动的效果.相反,如果缺少对比,画面就会显得平淡、单调.

要形成对比效果鲜明的画面,就要善于从生活中发现对比因素,并借助相应的技术加以表现, 同时要与自己的构思相统一.在运用对比时要从实际出发, 从内容到形式巧妙地加以利用,在同一画面中也可以同时运用几种对比形式,从而使画面更加完美、生动. 创作心得

拍一张照片,就是当所有感官汇集在流变的现实时,屏息以对。就在这一刻,抓住影像化为身心的极大喜悦。拍一张照片意味着——在同时与瞬间中——认知的事实本身与视觉形式的严谨组织,赋予影像以意义。它将一个人的头、眼、心,置于同一个轴之上。

第十五节 摄影素养

本授课单元教学目标或要求:

1、提高艺术修养

设计学员是从事创造工作的,所以,各方面的修养就会显得比较重要。要使每个学

员认识到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的提高不仅表现在理论水平上,更重要的是表现在设计者的拍摄作品之中。通过自己的拍摄作品,设计学员表达自己的情趣、感情、审美、爱好,并展示给人们,让欣赏者有同自己一样的感受。这就是一种既实用、科学却又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创造。

如同一个人的世界观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一样,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的提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它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问题,这就要求设计者们通过艺术实践,在设计中多看、多练、勤学、深思,向有经验的前辈学习,不断在设计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艺术鉴别能力和欣赏能力,打破那些陈旧,粗俗的审美观念,代之于富于新时代精神面貌的观念。

2、启发独创性

观念的更新才能带来设计的创新。有了新的观念,还必须在掌握前人传统技法及设计要领的基础上启发自己的独创性,创造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优秀拍摄作品。

人与动物的不同点就在于人具有创造性。显然,作为设计师的全部教育除了观念的更新外,还要以培养独立的创造性为目的。造型基础是一种教育手段,通过这种手段可以发挥人的想象力和创造性,不断开发设计师的头脑,使之敏捷、活泼,达到对人类的目的和文明秩序,生活方式和社会意识有新的假设或明天的设想的目的。

因此,在拍摄练习中我们就要求学习者能抓住每时每刻浮现在自己头脑中的形象,像日记一样把它记写下来,使头脑能经常的训练。只有通过这样,才能训练自己的思维,时刻唤起自己创造灵感。

3、研讨表现的技艺

任何一种设想、形象在其没有表现在设计图中时,都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只有通过一定的成熟的技艺,把浮现的形象,刻意的设想记录下来,才能成为外在的使人看得见,悟得着的精神世界。这里技巧的表现就显得非常的重要了。同是一种的拍摄构成,技法的不同,会带来视觉心理的不同,只有成熟的技巧,才能更容易表现出自己的内在精神。

因此,在训练中,要求设计者熟悉各种拍摄的性能和美学特征,熟练掌握各种拍摄工具的使用,精通各种制作技巧,以便得心应手地表现出自己头脑中浮现的形象,培养出随机应变的设计头脑来。

第十六节 摄影艺术

摄影是渗透许多科学的综合艺术。要成为一个优秀的设计家,既要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和创作构思能力,又要有相当广泛的专业设计知识和与本专业设计有关的其它知识作辅助。专业艺术设计师起码要具备四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其一是绘画基础,它奠定了设计家的“表达能力”,不同的专业对绘画的训练有所不同;其二是装饰基础,它很大程度是设计者通过对传统的学习和吸收;其三是设计基础,它启迪着设计家的构思力和创造力。只有具备了这四方面的基础知识,才能充分培养出作为设计师的描写力、表现力、构成力、创造力的基础造型能力,其四是摄影造型基础,它启迪着设计家的构思力和创造力。只有具备了这四方面的基础知识,才能充分培养出作为设计师的描写力、表现力、构成力、创造力的基础造型能力,为向真正的专业艺术设计造型做好必要的准备。这样,在设计师进行设计创造上才能够根据现代社会提出的要求恰到好处地实现技术与艺术、物质功能与精神功能的高度统一,使自己的作品能从性能到形式,均能具有时代的气息和精神的风貌。

培养专业艺术设计师,应该学习的知识是广泛的。但在处理实用问题之前进行造型基础的学习与训练是必不可少的。摄影作为一门基础的教育课程,它可以通过拍摄构成的训练,潜移默化地体现在学员的专业设计中。

若没有这样的基础,造型的行动就会失去头绪而不能推进,最终的结局是追随原来的造型,不可能进行充分的创作活动。显然,本课程作为设计学员的一门基础教育课,是相当重要的,它是通过设计学员进行艺术与技术的训练达到对拍摄构成的形态构成的再组合、再创新,培养设计学员的艺术审美观念,以便更好地为自己的设计专业服务。

作业四

题目:外出摄影风景、静物、花卉、建筑、人物、动物、都市人文风貌等 目的:巩固课堂学习的内容,同事对摄影的原理,摄影的拍摄方法进行实践

用摄影的艺术眼光(点、线、面的组织结构关系)去观察具象形态,从中分析、归纳具象形态有规律的内在光、影关系。

要求:选择1—2个具象形进行摄影,完成2幅摄影作品,尺寸8R,并用黑卡纸裱好。 本授课单元教学手段与方法:

教学方法:包括理论知识、课堂讨论、观赏优秀的摄影作品、自学。

(1)理论知识: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认真讲解理论知识,让学生认真理解每一个内容,课堂理论讲课与个别指导相接合,使学生清楚的懂得构成的基本要素和基本形式。阅读参考文献、书籍、优秀的摄影作品为辅。

(2)课堂讨论:课前由教师布置内容、提供参考文献,学生自己准备,课堂上围绕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

(3)自学:由教师布置自学内容,提出重点,指导学生自学。 课外教学要求:

首先,要求学生养成课外自学的主动意识,积极探索。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外作业。 教学手段:

学生可以利用电脑来制作作品,打破传统的拍摄习惯。利用多媒体现代教学,能变抽象的说教为形象的演示,培养学生艺术鉴赏力和审美能力。拍摄按一定的规律,组合而成的一门艺术,在预备年级要上好这门课,难度确实是很大的。以往在教授制作方法时我们光靠讲,看一些有限又小的图片,很难让同学理解、掌握。利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把抽象的说教变为形象的演示,由浅入深,大量的生活中感性的东西让同学看,让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由形象到抽象,加强了同学对平面构成理解,掌握了美的构成规律,提高了对平面构成艺术作品的欣赏力,提高了对抽象形的审美观。如我们在进行拍摄的概念、方法与步骤时,我们用很多优秀作品,通过荧屏一步一幅幅优秀作品演示给同学看,学生很快就理解掌握了,教学效果提高了许多倍。以往我们光靠教师讲,费时费力,效果平平。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短短时间里很多形象展示给学生看,既形象生动,又使学生很快理解,及时掌握当堂的知识。

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时,还需要注意发挥教师课堂用语的情感、语言的精美到位、抑扬顿挫的语调,使学生和电脑之间的交流更生动更美。

艺术欣赏力的培养,需要大量接触艺术作品,审美能力才能大大提高。多媒体教学中你可以从书籍、计算机网络、电视节目、多种音像制品、现实大自然中获取教学所需

要的创意字体图片、作品。这样就可以及时、大量向学生展示艺术手法高超、审美特征突出的优秀作品,开拓学生审美的视野,使他们通过优秀作品的学习,更懂得随着科学的进步,现代生活促进人们的审美意识也发生了深刻变化,美同样存在这些摄影作品中,提高审美能力。

第十七节 摄影实践

近几年来,我国的工艺美术院校和设计单位对摄影艺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应用,对这门新学科有了更深的认识,并且收到了可喜的成效。目前这种研究和应用,正在进一步的发展中。

摄影是渗透许多科学的综合艺术。要成为一个优秀的设计家,既要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和创作构思能力,又要有相当广泛的专业设计知识和与本专业设计有关的其它知识作辅助。专业艺术设计师起码要具备四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其一是绘画基础,它奠定了设计家的“表达能力”,不同的专业对绘画的训练有所不同;其二是装饰基础,它很大程度是设计者通过对传统的学习和吸收;其三是设计基础,它启迪着设计家的构思力和创造力。只有具备了这四方面的基础知识,才能充分培养出作为设计师的描写力、表现力、构成力、创造力的基础造型能力,其四是摄影造型基础,它启迪着设计家的构思力和创造力。只有具备了这四方面的基础知识,才能充分培养出作为设计师的描写力、表现力、构成力、创造力的基础造型能力,为向真正的专业艺术设计造型做好必要的准备。这样,在设计师进行设计创造上才能够根据现代社会提出的要求恰到好处地实现技术与艺术、物质功能与精神功能的高度统一,使自己的作品能从性能到形式,均能具有时代的气息和精神的风貌。

培养专业艺术设计师,应该学习的知识是广泛的。但在处理实用问题之前进行造型基础的学习与训练是必不可少的。摄影作为一门基础的教育课程,它可以通过拍摄构成的训练,潜移默化地体现在学员的专业设计中。

若没有这样的基础,造型的行动就会失去头绪而不能推进,最终的结局是追随原来的造型,不可能进行充分的创作活动。显然,本课程作为设计学员的一门基础教育课,是相当重要的,它是通过设计学员进行艺术与技术的训练达到对拍摄构成的形态构成的再组合、再创新,培养设计学员的艺术审美观念,以便更好地为自己的设计专业服务。

以上内容理论课学时:4学时 实验制作学时:8学时 以上内容的重点:

1、摄影的概念

2、摄影的造型要素—光、影的概念及构成原理、拍摄方法。 以上内容的难点:学生通过对光、影的概念及构成原理的了解与学习,引发创意造型思维,为专业设计打下基础。

引导学生解决重点、难点的方法: 作业一

题目:对光、影构成拍摄练习

目的:弄清光、影构成的概念,利用光、影构成的原理及形式,经过拍摄,反映不同的心理效应与情态;相应的,不同的情感意念,赋予摄影作品中,使摄影有情绪表现,具备一定的生命力。

要求:设计的摄影要有创意,拍摄创意20幅,从其中选出10幅,用4R的尺寸完成

正稿,并用卡纸裱好。

打印成二张A4纸,以班为单位刻光盘交来

以上内容理论课学时:4学时 实验制作学时:8学时

以上内容的重点:拍摄的光圈、快门、构图人像的形式美的规律、方法。

以上内容的难点:学生通过对拍摄人像的形式美的规律及构成原理的了解与学习,引发创意图形思维,为专业设计打下基础。

作业二

题目:上网搜寻中外优秀的风景、静物、花卉、建筑、人物、动物、都市人文风貌等各类摄影作品各一幅,共七幅,并写出自己的感想和赏析评议,要求:每幅评议不少于二百字,有不明白的问题也提出来,下节课堂上讨论、交流。

打印成二张A4纸,以班为单位刻光盘交来

以上内容理论课学时:4学时 实验制作学时:8学时

以上内容的重点:拍摄的光圈、快门、构图人像的形式美的规律、方法。

以上内容的难点:学生通过对拍摄人像的形式美的规律及构成原理的了解与学习,引发创意图形思维,为专业设计打下基础。

作业三

题目:按课堂学习内容分别拍摄头像、特写、胸像半身像、全身像好各一幅。下节课按班组用电子文件交来,下节课堂上讨论。

目的:弄清全身像、半身像、胸像、头像,运用光、影构成原理及形式,以人物造型的综合印象来组织形态关系,反映不同的人像。

要求:拍摄人像要有创意,拍摄人像20幅,从其中选出10幅,用4R的尺寸完成正稿,并用卡纸裱好。

打印成二张A4纸,以班为单位刻光盘交来

以上内容理论课学时:4学时 实验制作学时:8学时

以上内容的重点:拍摄的光圈、快门、构图人像的形式美的规律、方法。

以上内容的难点:学生通过对拍摄人像的形式美的规律及构成原理的了解与学习,引发创意图形思维,为专业设计打下基础。

作业四

题目:外出摄影风景、静物、花卉、建筑、人物、动物、都市人文风貌等

目的:巩固课堂学习的内容,同事对摄影的原理,摄影的拍摄方法进行实践用摄影的艺术眼光(点、线、面的组织结构关系)去观察具象形态,从中分析、归纳具象形态有规律的内在光、影关系。

要求:选择1—2个具象形进行摄影,完成2幅摄影作品,尺寸8R,并用黑卡纸裱好。 本授课单元教学手段与方法:

教学方法:包括理论知识、课堂讨论、观赏优秀的摄影作品、自学。

(1)理论知识: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认真讲解理论知识,让学生认真理解每一个内容,课堂理论讲课与个别指导相接合,使学生清楚的懂得构成的基本要素和基本形式。阅读参考文献、书籍、优秀的摄影作品为辅。

(2)课堂讨论:课前由教师布置内容、提供参考文献,学生自己准备,课堂上围绕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

(3)自学:由教师布置自学内容,提出重点,指导学生自学。 课外教学要求:

首先,要求学生养成课外自学的主动意识,积极探索。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外作业。 另外,教师要有计划对课外作业进行检查和点评。对课外作业的内容尽量给予学生自由创作的空间,教师不应对其限制过死。 教学手段:

学生可以利用电脑来制作作品,打破传统的拍摄习惯。利用多媒体现代教学,能变抽象的说教为形象的演示,培养学生艺术鉴赏力和审美能力。拍摄按一定的规律,组合而成的一门艺术,在预备年级要上好这门课,难度确实是很大的。以往在教授制作方法时我们光靠讲,看一些有限又小的图片,很难让同学理解、掌握。利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把抽象的说教变为形象的演示,由浅入深,大量的生活中感性的东西让同学看,让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由形象到抽象,加强了同学对平面构成理解,掌握了美的构成规律,提高了对平面构成艺术作品的欣赏力,提高了对抽象形的审美观。如我们在进行拍摄的概念、方法与步骤时,我们用很多优秀作品,通过荧屏一步一幅幅优秀作品演示给同学看,学生很快就理解掌握了,教学效果提高了许多倍。以往我们光靠教师讲,费时费力,效果平平。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短短时间里很多形象展示给学生看,既形象生动,又使学生很快理解,及时掌握当堂的知识。

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时,还需要注意发挥教师课堂用语的情感、语言的精美到位、抑扬顿挫的语调,使学生和电脑之间的交流更生动更美。

艺术欣赏力的培养,需要大量接触艺术作品,审美能力才能大大提高。多媒体教学中你可以从书籍、计算机网络、电视节目、多种音像制品、现实大自然中获取教学所需要的创意字体图片、作品。这样就可以及时、大量向学生展示艺术手法高超、审美特征突出的优秀作品,开拓学生审美的视野,使他们通过优秀作品的学习,更懂得随着科学的进步,现代生活促进人们的审美意识也发生了深刻变化,美同样存在这些摄影作品中,提高审美能力。

第四篇:光是摄影的基础

,在人像摄影中,光线的光质与光位都对画面有着很大的影响,特别是人像写真。 这次我们再图文并茂详述硬光、柔光、顺光、逆光、侧光、顶光。

一、用硬光拍摄

所谓硬光,是指那些能够在景物表面产生明暗对比的阴影光线形成。这是在人像拍摄中,特别是拍摄人物写真这类题材的时候很少使用的光线。硬光的最大特点就是能产生明确的阴影,难点是控制画面明暗的反差和画面的光比。女性的拍摄一般都将光比控制在1:2左右,但是在使用硬光拍摄的时候光比控制在这个范围,几乎是不可能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反光板进行补光,通过这种反射光减弱人物面部的明暗反差。

可以忽略光比的控制规律,增强画面中的反差,用光线来“讲故事”,用光线来表达情感,这是硬光与其他光线的不同,它对于画面情感的表达更强烈、更深刻。对于硬光的利用,还要注意如何通过环境来强化造型效果。也就是要知道什么样的环境应该使用硬光造成的大光比,什么样的环境应该控制光比。使用硬光拍摄时,控制曝光控制十分重要。在曝光时可以过曝半级或者更多,以加大画面的反差。或者欠曝半级或者更多,虽然减少了反差,但是可以使整个影调降下来,以表达某种情感。

二、用柔光拍摄

柔光与硬光相反,指那些不会在人物表面产生明显明暗对比的光线形式。在拍摄女性的时候是经常被使用的,因为它可以突出地表现人物皮肤的质感,使其变得更白皙。获得柔光的方法很简单,一块白的的床单就可以把直射光变成柔和的光线。窗帘、白色的遮阳伞等都可以作为光线的柔化装置。柔光的光比控制应该控制在1:2左右。而且柔光更适合拍摄中景,以及那些比中景更小的构图,这样更能突出人物皮肤的质感。另外柔光的拍摄曝光可以过半级到一级,这样能使人物的皮肤更加白皙、透明。

三、用顺光拍摄

顺光即是光线向人物的正面投射的光线形式,这种光线让人物的大部分形体都得到足够的光照,而且强度比较平均,所以不会在人物的脸上形成明暗的对比,曝光比较好控制。顺光拍摄的缺点是光线太平,从而不能突出重点,所以在写真类的人像中使用得很少。但是顺光比较适合拍摄特写和近景这样的小景别,因为它可以具体地表现人物的每个细节和层次。有时这种最直接、最直白的描述效果往往比那些故意做出来的好很多。使用顺光拍摄时曝光不可过度,一般使用平均测光就可以获得理想的效果。

四、用逆光拍摄

逆光是指光源在人物的后方光线形式,这种光线使人物的正面不能得到正常德曝光,从而失去了人物的细节层次。但是这种光线形式勾勒出人物的轮廓,对于体现动作和形体极为有利。当然运用逆光也不一定要拍摄出剪影的效果,如果控制好曝光,也能够得到人物的一些细节。在使用逆光拍摄剪影的时候,测光点选在哪里关系到拍出的剪影效果。要得到纯剪影效果,测光点可以选在人物身体的边缘,因为那里的光线是整个画面中最亮的部分。而那些并非是纯剪影的逆光效果,测光点可以选择在被光线照亮的头发或者是人物的面部。这种逆光效果在写真类人像中式比较常见的。

逆光拍摄只适合中景以上的景别,比如全景或远景。因为这样的景别除了能够体现人物的形体外,还能够对环境进行一定程度的体现,以丰富画面的内容。拍摄剪影效果时,光线的投射角度越低,拍摄出的剪影效果就越明显,而光线的投射角度越高,拍摄出的剪影效果就越不明显。所以时间最好选择在日落时或者清晨,这时拍摄出的剪影效果是最明显的。而其他环境或其他时段的光线拍出的逆光效果,则不是那种纯剪影效果。

五、用侧光拍摄

纯粹的侧光通常不适用于拍摄女性,因为这时的光源从侧面投射,使人物面部一半发光,一半处于阴影中,产生的效果被人们称之为“阴阳脸”。但是在写真类人像的拍摄中,这种光线形式的运用已经不是很新鲜,往往能够更强烈地体现人物的性格和情感。

使用侧光拍摄一定要注意少用硬光,因为数码相机的宽容度很低,如果使用硬光,则人物处于暗部的面部细节将得不到任何体现。使用柔光则不同,它在人物面部产生的明暗对比在数码相机的宽容度范围内,明暗过渡比较自然。侧光能够拍摄的景别很多,大景别所能体现的感受更强烈;而小景别则能够使被摄者变得瘦一些。在拍摄大景别的时候,如果你呢个利用好光线所产生的阴影,能使画面的表意效果更强烈。

侧逆光是从逆光变换出来的,其特点是指能照射到人物面部的某点上,而其余大部分都是不受光。它从侧后方照亮人物的头发,使之在逆光中呈现某种情感,而且这种光线并不会讲人物正面细节隐去。侧逆光拍摄时,如果测光点在人物面部被照亮的部分,曝光一定要过曝一级左右,这样才能保证人物面部的细节不被掩盖。景别也最好选择在中景以下,因为全景这类景别不能很好地体现侧逆光的光感,而近景或者特写之类的景别,用侧逆光来表现时则比较充分和生动。 前测光是由侧光演化而出来的一种人像造型光线,这种光线在人物的大部分,光线的过渡感较强,比较适合人物的造型。使用前侧光拍摄,可以使人物转向光源的方向,这样人物面部的立体感会增强,而且最好是使用柔光,才能使光线的过渡更自然。注意选择人物面部明暗的过渡区域进行测光,这样才能得到人物面部的所有层次。

六、用顶光拍摄

顶光一般不用于人像拍摄,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合理利用这种光线从上面洒下来的感觉也是不错的。顶光若从上面直接照射到直立的人脸上,突显人物的额头与颧骨,效果会有些恐怖。如果使人物向光源德后面移动,而且将头迎向光线的方向,拍摄出感觉就不同了。

另外,当遇到顶光时,让人物躺在地上拍摄,要比站立拍摄的效果好很多。若需要表现出光线在人物身上的感觉,就要使曝光过度一些,这样才能通过亮度的加强体现出光感。如果是正午拍摄,使用能够透光的白色遮挡物使光线柔化,则效果更为明显。

第五篇:数码摄影基础教案(学生七 人像摄影)

第四章:摄影技巧

第一节: 人像摄影

一:基础知识

1. 人像摄影器材 :长焦距镜头

什么镜头拍肖像最好?一只中等望远的变焦或定焦镜头就能胜任。如果使用35毫米胶片拍摄的话,这就意味着应使用85至135毫米焦距的镜头。因较短的焦距(50毫米以下)拍肖像常常会夸张人物面部的特征,有时会使鼻子显得比实际的大,人物会变形。

使用经常被称为人像镜头的85至135毫米的较长镜头时,透视则有所压缩,这样面部特征就会表现出正确的比例。而若要使用200毫米以上长焦距镜头的话,则会使面孔显得太平。

用中等望远镜头来拍摄肖像效果比较好。用35毫米广角镜头靠近拍摄的面容太难看。而用105毫米长焦距镜头拍摄的肖像压缩了透视和面部特征,把被摄者表现得自然悦目。

2.靠近点:

没有经验的人像摄影师拍摄失败的另一个原因是他们在拍摄时没有尽可能地靠近被摄者。如果你拍摄的人物在画面上太小,以至于其面容和表情看不太清楚,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解决的办法就是再靠近一些拍摄,你可以走上前去靠近被摄者,或者是使用较长焦距的镜头拍摄。“近产生美”著名战地摄影师罗伯特 ·卡帕说:“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靠得不够近”。对人像照片来说这是很重要的。

3.使用大光圈:

拍摄人像应避免使用 f/11到 f/22的小光圈。用小光圈对于在强光下拍风光是好的,但是对于拍摄人像则会出问题。小光圈能使背景显得相当清晰,会转移对被摄者的注意。f/1.8至f/4的大光圈能使背景虚化,使之处于焦点之外,而让人物成为照片中唯一让人关注的目标。不过,大光圈有可能使景深太浅,如果被摄者的一只眼睛比另一只离相机更远,那么距离较远的那只眼睛也许会处在焦点之外。补救的办法是在取景时舍弃背景,这样就可以使用较小一挡的光圈,或者是调整被拍者的头部位置,使其双眼与相机的距离相等。

人们的注意力会集中在摄影师所希望的地方:被摄者身上。然而虚化背景并不总是必须的。你不妨试拍一种环境人像,为此,你需要保持周围背景清晰,通过环境特点和细节来对被摄者加以介绍。 4.试用竖画面构图:

人像摄影新手常犯的错误之一是把人像拍成横画面。这种横画面的构图对于群像来说是好的、但当你拍摄单人时就要把相机转到竖画面的位置。竖画幅取景比较适合单人肖像,因为这种画幅与头部本身或头与上身的立式长方形造型相对应。立式结构也适合拍摄夫妻照片,特别是当他们拥抱的时候,能让两人亲密无间的浪漫情调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采用横画幅时要注意一些问题。对人物最自然的剪裁要选择在身上最窄的部位,如脖子和腰等。 5.要避免刺目的光线:

拍人像最忌讳的就是使用从头顶上直射下来的阳光。它将在眼窝、鼻子周围和下巴底下造成黑影。为了避免这种破坏性的光线效果,职业人像摄影师喜欢选用开阔的阴凉场地,如晴天时大树底下,四周有大量的反射光可以对局部阴影进行补光,在人物脸上形成流畅的没有阴影的照明。 如果你不得不在正午时分抓拍人像,你可以很容易地自己创造一个开阔的背荫条件,即让被摄者把背对着太阳,从技术上说这叫逆光。这对于你的相机测光系统会形成一种挑战,下面介绍的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为了改善用直射阳光拍摄的效果,可用一把半透明的白伞遮挡中午的阳光。另一种办法就是采用这光照明来解决问题,不过被摄者周围的强光会干扰你的测光而造成人物曝光不足。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你应靠近被摄者直接从其面部测取曝光读数。或者如果你的相机带点测光劝能,那么就用它测取被摄者面部的反射光好了。

6.选择简单的衣着:

令人目不暇接的彩色服装只会转移观众对被摄者的注意,要采用朴素的设计和沉静的色彩以突出人物神态。

人物的着装要保持简单。花哨的着装会使人们把对被摄者五官的注意力转移到人物身上。在色彩方面,保持简单的着装通常是行之有效的。鲜艳的原色能为人像增添生气,但要注意选择能与被摄者的本色般配的服装。如果可能的话,让被摄者自己选择衣服颜色,这效果会最理想,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什么颜色会让他们最好看。

拍人像时选用简单的衣着

二:人像摄影构图

有人认为,所谓摄影就是记录下决定性的瞬间。 拍摄人像,要抓住人像的神韵。

画面的和谐,完美是我们的追求。也就同时诞生了一些一般性的法则。

1.拍摄角度:

通过姿式篇,我们可以明显的感到,平行的角度是常见角度,而仰拍,俯拍都不常见。仰拍,易使得人物的下巴变宽,反过来说,也可以使人物面部变得丰满。

而俯拍,改变了身体的线条,使他变瘦,成功的利用这种变形使得人物生动起来。但因为两种角度失去了人物的亲近感,所以并不常用。

2.使用相机和镜头:

一般的拍摄应该用标头或者长焦,广角会使人物变形。

标头如果离得太近也会产生变形

长焦镜头的优点是使焦距变短,使背景虚化,更加突出人物,所以常常被使用;缺点是,用长焦的话,拍摄者与人物的距离太远了。

3. 人像摄影用光:

人像摄影的用光或者说如何照明,既是一种基本功,又是体现摄影师水平高低的重要内容。与调度人物的姿势、安排道具和选择背景相比,用光在人像摄影最终完成的影像上所起的作用是决定性的,因为摄影本来就是在用光绘图。

我们经常看到拍摄男性的照片采用的是阴阳脸布光,就是让男性面部的一部分沉入黑暗中。以面部来说,照亮光亮面的主光和照亮阴暗的面光的强度对比,称为光比。男性的光比大,呈阴阳脸样子,而女性的光比一般较小。这是有道理的。 女性的美,主要是种温柔细腻的美。光比小的平光,使得女性的面部起伏不大,兼之呈现出的面部柔滑的线条,给人一种亲近温柔的可人感觉。 失败案例: 由于强光照在鼻子上,使得人物有了个突出的大鼻子,同时使得脸部向下凹。

作为人像摄影,逆光是个高档次的选择。逆光和侧逆光要注意对面部暗部进行补光,否则面部就会很暗,可以用反光板和闪光灯。如果不进行补光,而又想让人物清楚一些的话,那么背景就会因为曝光过度而看不清楚。 4.图底分离:

人物照的另一个原则就是让人物从画面中突出出来。方法一是色彩,根据背景色选择着装颜色,使人物从背景色中分离出来。

有的时候,为了保持主体与环境的整体统一,人物着装与背景用同一种色系。此时,背景和主体的繁杂与重复的对比,也可以使图底分离。

图底分离的另一个更为常见的方法就是让背景虚化。这是在外景拍摄中的常用手法。

当然,图底分离同样存在色彩的对比与搭配问题。 虚化背景的方法,一是使用长焦镜头,二是开大光圈。使用单反相机时,一定要注意用手动功能,把光圈开到最大,否则下面照片的背景虚化效果是出不来的。 5.整齐: 许多景点的拍摄中,我们常常采用的是对称的构图,这里要强调的是对称中的细节不能是完全对称。 对称构图,给人一种稳定感,所以常常用来表现安静,庄重的女性。

一张照片应该是相似与变化并存的

6.前景与后景:

之所以选用这张照片,是因为作者构思的巧妙,主体的人物其实是“镜中人”,前后景中的植物,将主角包含在中间,引起视线的注意! 前景中的树丛,遮挡掉了因为蹲姿可能带来的身体臃肿感。 7.人像背景的选择:

以人物为主体的照片,背景的作用十分重要,通过人物与背景的相互关系可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从人像摄影的实践来看,背景可能是多种多样的,有平面的,有纵深的,有室内的,也有室外的„„如何借背景刻画被摄人物的性格特征,可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

(1)根据照片所欲阐明的主题来选择背景

拍摄人物照片,摄影者通常具有很明确的创作主题,由于主题的不同,摄影者在选择背景时就应根据具体的情况分别予以合理的取舍。譬如欲显示被摄者的职业特点,我们可把其工作现场作为背景,并采用现场自然光线拍摄,力求画面产生常态的气氛,把环境作为画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环境来衬托人,用环境来提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假如照片反映的是人物的容貌、气质,那背景就应以简洁、朴素为佳,这样,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主体,使人物形象显得很鲜明、生动。

(2)根据背景的内容来选用不同的光圈

一旦确定了背景内容,采用何种方式来表现背景便成为一个关键的问题。具体该采用何种方式来表现背景,这就要看背景的内容,如果背景是整个画面中一个有机的、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它可以传达出许多有助于观众了解被摄者的信息,那应该采用缩小光圈的做法,使背景的细部有相当的清晰度。要是背景仅是用来作为一种有别于主体物的影调成分出现在画面中,就可以采用放大光圈的方法,让其在画面中显得模糊。

(3)掌握背景在画面中所占位置的比例

背景在画面中究竟该占多大合适,没有一个规定,但是有些原则是可以参考的。如你拍摄一幅表现被摄者职业的环境肖像,那么背景可以用得大一些,只要不是大到喧宾夺土的程度即可。拍摄人物旅游照片,画面中有名胜古迹出现时,背景所占的地位也可以尽量多些,避免把景色拍得残缺不齐。还有,拍人物全身像背景宜多些,以免造成局促感,而拍胸像照、头像照,背景则宜少些,使观众的视线更集中于主体之上。

(4)避免一些不良的背景

好的背景能起到烘托、美化被摄人物的作用,而不良的背景则会影响画面的美观。在摄影中,以下一些景致一般不宜充当背景:

 景物零乱繁杂。

 喧宾夺主的亮色块的景物。

 具有冷色调的景物(因为当它反射到被摄物脸部时,会使人物显出一种病态的样子)。  反差异常强烈的景物。 三:人像摄影关键要素

1. 什么是人物摄影?人物摄影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人物摄影是以静态或动态人物为被摄对象,着重描绘其外貌和精神面貌,从而直接表现人的一种摄影。凡是内容涉及人物而以人物为主体的各种题材, 都属于人物摄影的范畴。诸如:人像、家庭生活、亲朋欢聚、情侣相悦、婚寿礼仪、童年纪实、校园动态、老人晚景、旅游揽胜、时装穿戴、舞台演出、 体育活动、工作现场、佳节盛会、风土人情、社会新闻、人体艺术等,题材广泛多样,到处可选。总的来说,摄影艺术领域里,与此相应的具体门类,除人像摄影外,更有家庭、儿童、旅游、婚礼,以及体育、舞台、社会纪实乃至人体等多种摄影,各具特色,相互关联,又常兼归于人物摄影系列之内,统称为人物摄影。

自从1839年摄影术诞生迄今为止,人物一直就是摄影艺术中的主要课题,而归纳人物摄影成功的关键,在于“形神兼备”。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外貌和性格特征各不相同,精神面貌更是千变万化。一幅人物照片,如果抓住了被摄对象的神态和情感,但外貌没有表现好,就经不起细看, 缺乏应有的艺术表现力;反之,如果外貌酷似,而神态和情感未经刻画,则人物表现势必呆板,没有韵味。因此,人物摄影不能限于拍像,而是应当根据主题,对人物的外貌扬长避短,突出美感,以便通过外貌,能更好地传达和刻画人物的精神面貌,从而使照片中的人物看起来比真实的被摄对象更美、更生动、更有精神。只有首先作到“形似”,才能传神。

为使人物摄影符合“形神兼备”的要求,摄影者除正确掌握照相机使用技术外,还要在观摩优秀摄影作品和学习有关摄影知识的基础上,经常对生活中的各种人物细致观察,认真思考,养成敏捷的思维和判断能力,以便在人物摄影实践中,能别具慧眼,刻意求新,不失时机地选取题材,并抓住被摄对象典型而生动的瞬间,拍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人物照片来。

2.人物摄影有哪几种拍摄方式?

人物摄影的拍摄方式,不外乎摆拍、抓拍和摆抓结合三种。各有特点和要求,又互相联系,互相配合,分别构成人物摄影所不可缺少的造型手法。 (1)摆拍

即整个摄影过程中,始终让被摄对象完全知道有人在为自己拍照, 从而使摄影者可有较充分时间,在做好拍摄准备并对被摄对象加以摆布后,完成拍摄。因此,这种拍摄方式也称为摆布,或者可以叫做主体全知的拍摄方式,为肖像照、团体照、纪念照、广告照等所采用。但在摆布的情况下,摄影者应多方设法,使被摄者思想放松,以便配合拍摄。 (2)抓拍

即整个摄影师过程中,根本不让被摄对象知道有人在为自己拍照,就由摄影者直接摄取人物活动中的典型而生动瞬间。因此,也可以叫做主体不知的拍摄方式。采用这种方式拍摄,也许构图、用光不尽人意,而被摄影对象却处于无拘无束的活动状态,神情举止都较自然。但被摄者需要较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敏锐的眼力,在转瞬即逝的各种人物活动中,善于抓取被摄对象最典型、最完美、最耐看的时刻,及时按下快门。 (3)摆抓结合

即整个摄影过程中,虽然让被摄对象知道有人在为自己拍照, 但并不告知确切的拍摄时间,以便使被摄对象的注意力仍集中于所从事的事物,而摄影者得以有一定的时间,选择最佳角度和光线,并经过较小范围的调整和摆布,在适当时间按下快门。这种拍摄方式,兼采摆拍和抓拍两者的长处,做到抓中有摆,摆中有抓取。因此,又称为摆摆抓抓,也可以叫做主体半知的拍摄方式。

3.人物摄影怎样布局?

人物摄影的布局,要根据主题要求,简化和排除与主题无关的一切东西,将主体人物安排在主导位置。这个主导位置,不宜处于画面的中央,因为这样似乎使画面分为两半,显得呆板、生硬、缺乏艺术表现力。通常,主体人物可安排在黄金分割点上。此外,还须注意,人物和其它景物的安排,要主次分明、疏密有致,不可堆积充塞。有时,除了对主体人物的位置作适当安排外,往往还要通过另一些人物和景物,起到培衬或均衡的作用。关于动态人物照片,例如幼儿学步、自行车比赛等,则要在动态人物的前方,多留些空白部位,以便可有向前伸展的余地,从而符合平时观察事物的习惯。

4.人物摄影怎样掌握画面均衡?

均衡,是力学上的一个概念,应用于人物摄影构图,就是指画面中的被摄对象处于相对平衡状态,从而使人物照片能在视觉上产生稳定感、舒适感。为了掌握人物摄影画面均衡,一般要注意安排以下几个方面: (1)人物头脸方面

人物摄影的头脸,在视觉上,脸部为重,后脑较轻。因此,拍摄侧面像时,影像需偏后一些,甚至后脑的后面可不留空间,使脸部前方空间大于后脑。这样,既可给脸部的视线以伸展余地,又能保持画面的轻重平衡。但也有些表现“冲力”情节的题材,人物脸部前方空间小于后脑,以致画面有失重之感,这是根据主题需要而作的特殊位置安排。 (2)主体方面

人物摄影画面中,被摄对象俯、仰或倾斜等姿势,往往导致失重不稳的感觉。为此,可通过主体自身的肩头和自身的手以及与主题有关的书、花、茶杯、扇子等陪衬物体作“衬垫”,就能使失重的主体起到稳重作用。 (3)主体与陪衬方面

有景物作陪衬的人物摄影题材,在视觉上,人物为重,景物较轻。为此,可将人物所占空间的面积安排得小些,而对景物占有的空间则安排得大些,以取得画面均衡。例如,拍摄人物写字的半身场景,其中较大面积的人物,可安排偏于一边,与此相应,在桌子的另一边,可放置墨水瓶或砚台等对象,使画面得以保持均衡。 (4)明暗深淡方面均衡

人物摄影构图中,对于明暗深淡,视觉上的轻重也有所不同,一般以深色为重,淡色较轻。通常,可用小面积的深色块与大面积的灰色或淡色块进行平衡。如果某一部位太深或太浅,轻重不够协调,可在太深的部位选择淡色的景物作“衬垫”;也可在太淡的部位选择深色的景物作“衬垫”。但要严格注意,深底淡景与淡底深景,都要有一定的对比度,才能起到增减重量、平衡画面的作用。 (5)色彩方面

不同的色彩,视觉分量也不同。通常,暖色、艳色为重,冷色、灰色较轻。其平衡的规律,也要以小块面的暖色或艳色对应大块面的冷色或灰色。例如,人物脸部小面积的暖色周围,可安排较大面积的冷色;当拍摄暖调人物照片时,应尽可能使脸部肤色鲜艳,而将周围的暖色处理得灰暗些,既可以突出主体,又可以使画面得到色彩均衡。

上一篇:很容易不容易作文下一篇:护士工作经历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