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算量计算公式

2022-06-30

第一篇:钢筋算量计算公式

钢筋长度计算公式

一、梁(1) 框架梁

一、首跨钢筋的计算

1、上部贯通筋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

2、端支座负筋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 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

3、下部钢筋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

4、腰筋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 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

5、拉筋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 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2×11.9d+8d 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 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

7、吊筋吊筋长度=2*锚固(20d)+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夹角=60° ≤800mm 夹角=45° ...

一、梁 (1) 框架梁

一、首跨钢筋的计算

1、上部贯通筋

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

2、端支座负筋 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

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

3、下部钢筋

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

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

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

4、腰筋

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 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

5、拉筋

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 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

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2×11.9d+8d 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 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

7、吊筋

吊筋长度=2*锚固(20d)+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夹角=60° ≤800mm 夹角=45°

二、中间跨钢筋的计算

1、中间支座负筋

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为:Ln/3+中间支座值+Ln/3; 第二排为:Ln/4+中间支座值+Ln/4 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

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前中间支座值)+(Ln/3+后中间支座值); 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前中间支座值)+(Ln/4+后中间支座值)。 其他钢筋计算同首跨钢筋计算。LN为支座两边跨较大值。

二、其他梁

一、非框架梁

在03G101-1中,对于非框架梁的配筋简单的解释,与框架梁钢筋处理的不同之处在于:

1、 普通梁箍筋设置时不再区分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问题;

2、 下部纵筋锚入支座只需12d;

3、 上部纵筋锚入支座,不再考虑0.5Hc+5d的判断值。 未尽解释请参考03G101-1说明。

二、框支梁

1、框支梁的支座负筋的延伸长度为Ln/3;

2、下部纵筋端支座锚固值处理同框架梁;

3、上部纵筋中第一排主筋端支座锚固长度=支座宽度-保护层+梁高-保护层+Lae,第二排主筋锚固长度≥Lae;

4、梁中部筋伸至梁端部水平直锚,再横向弯折15d;

5、箍筋的加密范围为≥0.2Ln1≥1.5hb;

7、 侧面构造钢筋与抗扭钢筋处理与框架梁一致。

二、 剪力墙

在钢筋工程量计算中剪力墙是最难计算的构件,具体体现在:

1、剪力墙包括墙身、墙梁、墙柱、洞口,必须要整考虑它们的关系;

2、剪力墙在平面上有直角、丁字角、十字角、斜交角等各种转角形式;

3、剪力墙在立面上有各种洞口;

4、墙身钢筋可能有单排、双排、多排,且可能每排钢筋不同;

5、墙柱有各种箍筋组合;

6、连梁要区分顶层与中间层,依据洞口的位置不同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 (1) 剪力墙墙身

一、剪力墙墙身水平钢筋

1、墙端为暗柱时

A、外侧钢筋连续通过 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 内侧钢筋=墙长-保护层+弯折

B、外侧钢筋不连续通过 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0.65Lae 内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弯折

水平钢筋根数=层高/间距+1(暗梁、连梁墙身水平筋照设)

2、墙端为端柱时

A、外侧钢筋连续通过 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

内侧钢筋=墙净长+锚固长度(弯锚、直锚)

B、外侧钢筋不连续通过 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0.65Lae 内侧钢筋长度=墙净长+锚固长度(弯锚、直锚) 水平钢筋根数=层高/间距+1(暗梁、连梁墙身水平筋照设)

注意:如果剪力墙存在多排垂直筋和水平钢筋时,其中间水平钢筋在拐角处的锚固措施同该墙的内侧水平筋的锚固构造。

3、剪力墙墙身有洞口时

当剪力墙墙身有洞口时,墙身水平筋在洞口左右两边截断,分别向下弯折15d。

二、剪力墙墙身竖向钢筋

1、首层墙身纵筋长度=基础插筋+首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

2、中间层墙身纵筋长度=本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

3、顶层墙身纵筋长度=层净高+顶层锚固长度

墙身竖向钢筋根数=墙净长/间距+1(墙身竖向钢筋从暗柱、端柱边50mm开始布置)

4、剪力墙墙身有洞口时,墙身竖向筋在洞口上下两边截断,分别横向弯折15d。

三、墙身拉筋

1、长度=墙厚-保护层+弯钩(弯钩长度=11.9+2*D)

2、根数=墙净面积/拉筋的布置面积

注:墙净面积是指要扣除暗(端)柱、暗(连)梁,即墙面积-门洞总面积-暗柱剖面积 - 暗梁面积;

拉筋的面筋面积是指其横向间距×竖向间距。 例:(8000*3840)/(600*600)

(二) 剪力墙墙柱

一、纵筋

1、首层墙柱纵筋长度=基础插筋+首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

2、中间层墙柱纵筋长度=本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

3、顶层墙柱纵筋长度=层净高+顶层锚固长度

注意:如果是端柱,顶层锚固要区分边、中、角柱,要区分外侧钢筋和内侧钢筋。因为端柱可以看作是框架柱,所以其锚固也同框架柱相同。

二、箍筋:依据设计图纸自由组合计算。

(三) 剪力墙墙梁

一、连梁

1、受力主筋

顶层连梁主筋长度=洞口宽度+左右两边锚固值LaE 中间层连梁纵筋长度=洞口宽度+左右两边锚固值LaE

2、箍筋

顶层连梁,纵筋长度范围内均布置箍筋 即N=((LaE-100)/150+1)*2+(洞口宽-50*2)/间距+1(顶层)

中间层连梁,洞口范围内布置箍筋,洞口两边再各加一根 即N=(洞口宽-50*2)/间距+1(中间层)

二、暗梁

1、主筋长度=暗梁净长+锚固

三、 柱

(一) 、基础层

一、柱主筋

基础插筋=基础底板厚度-保护层+伸入上层的钢筋长度+Max{10D,200mm}

二、基础内箍筋

基础内箍筋的作用仅起一个稳固作用,也可以说是防止钢筋在浇注时受到挠动。一般是按2根进行计算(软件中是按三根)。

(二) 、中间层

一、柱纵筋

1、 KZ中间层的纵向钢筋=层高-当前层伸出地面的高度+上一层伸出楼地面的高度

二、柱箍筋

1、KZ中间层的箍筋根数=N个加密区/加密区间距+N+非加密区/非加密区间距-1 03G101-1中,关于柱箍筋的加密区的规定如下

1)首层柱箍筋的加密区有三个,分别为:下部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取Hn/3;上部取Max{500,柱长边尺寸,Hn/6};梁节点范围内加密;如果该柱采用绑扎搭接,那么搭接范围内同时需要加密。

2)首层以上柱箍筋分别为:上、下部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均取Max{500,柱长边尺寸,Hn/6};梁节点范围内加密;如果该柱采用绑扎搭接,那么搭接范围内同时需要加密。

(三)、顶层

顶层KZ因其所处位置不同,分为角柱、边柱和中柱,也因此各种柱纵筋的顶层锚固各不相同。(参看03G101-1第

37、38页)

一、角柱

角柱顶层纵筋长度:

一、内筋

a、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 : 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 直锚(≧Lae):梁高-保护层

二、外筋

b、外侧钢筋锚固长度为 外侧钢筋锚固长度=Max{1.5Lae ,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 寺寺地地地地地地地地地地柱顶部第一层:≧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8d(保证65%伸入梁内)

柱顶部第二层:≧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

注意:在GGJ V8.1中,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 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 直锚(≧Lae):梁高-保护层

外侧钢筋锚固长度=Max{1.5Lae ,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

二、边柱

边柱顶层纵筋长度=层净高Hn+顶层钢筋锚固值,那么边柱顶层钢筋锚固值是如何考虑的呢?

边柱顶层纵筋的锚固分为内侧钢筋锚固和外侧钢筋锚固: a、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 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 直锚(≧Lae):梁高-保护层 b、外侧钢筋锚固长度为:≧1.5Lae 注意:在GGJ V8.1中,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 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 直锚(≧Lae):梁高-保护层 外侧钢筋锚固长度=Max{1.5Lae ,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

三、中柱

中柱顶层纵筋长度=层净高Hn+顶层钢筋锚固值,那么中柱顶层钢筋锚固值是如何考虑的呢?

中柱顶层纵筋的锚固长度为 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 直锚(≧Lae):梁高-保护层 注意:在GGJ V8.1中,处理同上。

四、 板 在实际工程中,我们知道板分为预制板和现浇板,这里主要分析现浇板的布筋情况。

板筋主要有:受力筋 (单向或双向,单层或双层)、支座负筋 、分布筋 、附加钢筋 (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撑脚钢筋 (双层钢筋时支撑上下层)。

一、受力筋

软件中,受力筋的长度是依据轴网计算的。

受力筋长度=轴线尺寸+左锚固+右锚固+两端弯钩(如果是Ⅰ级筋)。 根数=(轴线长度-扣减值)/布筋间距+1

二、负筋及分布筋

负筋长度=负筋长度+左弯折+右弯折

负筋根数=(布筋范围-扣减值)/布筋间距+1 分布筋长度=负筋布置范围长度-负筋扣减值

负筋分布筋根数=负筋输入界面中负筋的长度/分布筋间距+1

三、附加钢筋(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支撑钢筋(双层钢筋时支撑上下层) 根据实际情况直接计算钢筋的长度、根数即可,在软件中可以利用直接输入法输入计算

第二篇:钢筋长度计算公式范文

钢筋长度计算原理及计算方法

钢筋重量=钢筋长度*根数*理论重量

钢筋长度=净长+节点锚固+搭接+弯钩(一级抗震)

基础层:筏板基础〈=2000mm时, 基础插筋长度=基础层层高-保护层+基础弯折a+基础纵筋外露长度HN/3+与上层纵筋搭接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筏板基础〉2000mm时, 基础插筋长度=基础层层高/2-保护层+基础弯折a+基础纵筋外露长度HN/3+与上层纵筋搭接的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地下室:柱纵筋长度=地下室层高-本层净高HN/3+首层楼层净高HN/3+与首层纵筋搭接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首层:柱纵筋长度=首层层高-首层净高HN/3+max(二层净高HN/6,500,柱截面边长尺寸(圆柱直径))+与二层纵筋搭接的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中间层:柱纵筋长度=二层层高-max(二层层高HN/6,500,柱截面尺寸(圆柱直径))+max(三层层高HN/6,500,柱截面尺寸(圆柱直径))+与三层搭接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顶层:

角柱:外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1.5LAE

内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LAE 其中锚固长度取值:

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弯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弯折12d,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12d;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直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截断,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

当框架柱为矩形截面时,

外侧钢筋根数为:3根角筋,b边钢筋总数的1/2,h边总数的1/2。

内侧钢筋根数为:1根角筋,b边钢筋总数的1/2,h边总数的1/2。

边柱:

外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1.5LAE

内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LAE 当框架柱为矩形截面时,

外侧钢筋根数为:2根角筋,b边一侧钢筋总数

内侧钢筋根数为:2根角筋,b边一侧钢筋总数,h边两侧钢筋总数。

中柱:纵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锚固

其中锚固长度取值:

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弯锚,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12d;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直锚: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

梁的平面表示方法:

集中标注-

1、 梁编号

2、 截面尺寸

3、 箍筋

4、 上部贯通筋或架立钢筋

5、 侧面纵向构造钢筋或受扭钢筋

6、 梁顶面标高高差

原位标注

7、 梁支座上部筋

8、 梁下部钢筋

9、 吊筋、附加钢筋及构造钢筋

钢筋公式

上部通长筋: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

当hc-保护层(直锚长度)>=LaE时,取Max(LaE ,0.5hc+5d) 当hc-保护层(直锚长度)

算法1:hc-保护层+15d 算法2:取0.4LaE+15d

算法3:取Max(LaE ,hc-保护层+15d) 算法4:取Max(LaE ,0.4LaE+15d) 左、右支座负筋:

第一排长度=左或右支座锚固+净跨长/3 第二排长度=左或右支座锚固+净跨长/4 如有第三排筋伸入跨内1/5,如果一共两排,第一排为通长筋,则第二排按LN/3计算

中间支座负筋长度

上排长度=2*净跨长/3+支座宽

下排长度=2*净跨长/4+支座宽

注:净跨长为左右较长的跨

架立筋长度=净跨-左负筋伸入长度-右负筋伸入长度+ 150*2 注:当贯通筋和架立筋同时存在时,搭接值取150MM。

构造筋长度=净跨长+2*15d

抗扭筋长度=净跨长+2*锚固长度

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2*1.9d+2*max(10d,75mm) 根数=【(净跨长-50*2)/非加密间距*2+1】*排数

当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6mm;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8mm。拉筋间距为非加密区箍筋间距的两倍。当设有多排拉筋时,上下两排拉筋竖向错开设置。 下部钢筋

下部通长钢筋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

下部不伸入支座钢筋长度=净跨长-0.1*2*净跨长

下部非通长钢筋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

箍筋长度=(梁宽-保护层*2 +梁高-保护层*2)*2+1.9d*2+max(10d,75mm)*2

根数=2*【(加密区长度-50)/加密间距+1】+(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间距-1)

当结构为一级抗震时,加密长度为max(2*梁高,500),当结构为二到四级时,加密长度为max(1.5*梁高,500)

吊筋长度=2*锚固+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 斜段角度:高度 主梁高>800mm a为60度

主梁高<=800mm a为45度

底筋长度=净长+2*max(支座宽/2,5d)+2*6.25d(一级钢筋)+搭接

根数=(净长-2*50-1/2板筋间距*2)/间距+1

面筋长度=净长+2*la+2*6.25d(一级钢筋)+搭接

根数=(净长-2*50)/间距+1

la:非抗震; lae:抗震

端支座负筋长度=净长+la+6.25d+(板厚-2*保护层) 根数=(净长-2*50)/间距+1

中间支座负筋长度=左净长+右净长+2*(板厚-2*保护层)

根数=(净长-2*50)/间距+1

分布筋长度=净长-两端端负筋露出长度+2*150

根数=左标注/间距+右标注/间距(不减起步距离,不加1,不减1)

温度筋长度=净长-两端端负筋露出长度+2*150+2*6.25d(一级钢筋)

根数=(净长-两端端负筋露出长度)/间距-1(不减起步距离,不加1,减1)

板中开洞:洞口左端长度=净长-保护层+max(支座宽/2,5d)+6.25d+(板厚-2*保护层)+5d

洞口右端长度:同左端

根数=洞口宽/间距+1

悬挑:悬挑长度(一端在柱子里)=净长+la+(板厚-2*保护层) +6.25d(一级钢筋) 悬挑长度(两端都在板里)=(板厚-2*保护层)+净长+(板厚-2*保护层)+5d

剪力墙钢筋计算

1、暗柱钢筋计算 (A)纵筋长度计算:中间层:

采用绑扎连接时,长度=层高+1.2Lae,采用机械连接(如直螺纹套筒)时,长度=层高-500+500 (B)顶层:

采用绑扎连接时,长度=层高-500-板厚+Lae采用机械连接(如直螺纹套筒)时,长度=层高-500-板厚+Lae (C)纵筋根数:按图数

(D)箍筋计算:(梁宽 + 梁高4 * 保护层) * 2 + 11.9*d*2+8*d

(5)拉筋长度= 梁宽-保护层+2*11.9*d+2*d;根数=排数*((洞口宽-100)/间距)

2、墙身水平钢筋(墙端为暗柱)

外侧钢筋=墙长-保护层;内侧钢筋=墙长-保护层+15d 根数:层高/间距+1(暗梁、连梁墙身水平筋照设)

墙身水平钢筋(墙端为端柱

外侧钢筋=墙长-保护层;内侧钢筋=墙净长+锚固长度(弯锚、直锚)

根数=层高/间距+1(暗梁、连梁内水平筋照设

墙身纵筋计算

• 基础插筋=弯折长度a+锚固竖直长度h1+搭接长度1.2LaE或非连接区500 • 中间层纵筋=层高+搭接长度1.2LaE或非连接区500 • 顶层纵筋=层高-板厚+锚固

• 根数=(墙净长(墙长-暗柱截面长)-2*s/2)/间距

3、墙身垂直钢筋

(1)墙身竖向分布钢筋根数=墙身净长-1个竖向间距s/2(或2*50)/竖向布置间距+1

墙身垂直分布筋是从暗柱或端柱边开始布置

(2)遇有洞口时,需要分段计算根数

墙梁钢筋与墙身钢筋的关系

当设计未注明时,侧面构造纵筋同剪力墙水平分布筋;拉筋直径:当梁宽≤ 350时为6mm,梁宽>350时为8mm,拉筋间距为两倍箍筋间距;当连梁截面高度>700时,侧面纵向构造钢筋直径应≥10mm,间距应 ≤200;

钢筋计算原理

钢筋重量=钢筋长度*根数*理论重量

钢筋长度=净长+节点锚固+搭接+弯钩(一级抗震)

基础层:筏板基础〈=2000mm时, 基础插筋长度=基础层层高-保护层+基础弯折a+基础纵筋外露长度HN/3+与上层纵筋搭接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筏板基础〉2000mm时, 基础插筋长度=基础层层高/2-保护层+基础弯折a+基础纵筋外露长度HN/3+与上层纵筋搭接的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地下室:柱纵筋长度=地下室层高-本层净高HN/3+首层楼层净高HN/3+与首层纵筋搭接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首层:柱纵筋长度=首层层高-首层净高HN/3+max(二层净高HN/6,500,柱截面边长尺寸(圆柱直径))+与二层纵筋搭接的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中间层:柱纵筋长度=二层层高-max(二层层高HN/6,500,柱截面尺寸(圆柱直径))+max(三层层高HN/6,500,柱截面尺寸(圆柱直径))+与三层搭接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顶层:

角柱:外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1.5LAE

内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LAE 其中锚固长度取值:

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弯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弯折12d,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12d;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直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截断,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

当框架柱为矩形截面时,外侧钢筋根数为:3根角筋,b边钢筋总数的1/2,h边总数的1/2。

内侧钢筋根数为:1根角筋,b边钢筋总数的1/2,h边总数的1/2。

边柱:外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1.5LAE

内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LAE

当框架柱为矩形截面时,外侧钢筋根数为:2根角筋,b边一侧钢筋总数

内侧钢筋根数为:2根角筋,b边一侧钢筋总数,h边两侧钢筋总数。

中柱:纵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锚固

其中锚固长度取值:

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弯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弯折12d,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12d;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直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截断,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

梁的平面表示方法:

集中标注-

1、 梁编号

2、 截面尺寸

3、 箍筋

4、 上部贯通筋或架立钢筋

5、 侧面纵向构造钢筋或受扭钢筋

6、 梁顶面标高高差

原位标注

7、 梁支座上部筋

8、 梁下部钢筋

9、 吊筋、附加钢筋及构造钢筋

钢筋公式

上部通长筋: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

当hc-保护层(直锚长度)>=LaE时,取Max(LaE ,0.5hc+5d) 当hc-保护层(直锚长度)

算法1:hc-保护层+15d 算法2:取0.4LaE+15d

算法3:取Max(LaE ,hc-保护层+15d) 算法4:取Max(LaE ,0.4LaE+15d) 左、右支座负筋:

第一排长度=左或右支座锚固+净跨长/3 第二排长度=左或右支座锚固+净跨长/4 如有第三排筋伸入跨内1/5,如果一共两排,第一排为通长筋,则第二排按LN/3计算

中间支座负筋长度

上排长度=2*净跨长/3+支座宽

下排长度=2*净跨长/4+支座宽

注:净跨长为左右较长的跨

架立筋长度=净跨-左负筋伸入长度-右负筋伸入长度+ 150*2 注:当贯通筋和架立筋同时存在时,搭接值取150MM。

构造筋长度=净跨长+2*15d

抗扭筋长度=净跨长+2*锚固长度

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2*1.9d+2*max(10d,75mm) 根数=【(净跨长-50*2)/非加密间距*2+1】*排数

当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6mm;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8mm。拉筋间距为非加密区箍筋间距的两倍。当设有多排拉筋时,上下两排拉筋竖向错开设置。

下部钢筋 下部通长钢筋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

下部不伸入支座钢筋长度=净跨长-0.1*2*净跨长

下部非通长钢筋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

箍筋长度=(梁宽-保护层*2 +梁高-保护层)*2+1.9d*2+max(10d,75mm)*2

根数=2*【(加密区长度-50)/加密间距+1】+(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间距-1)

当结构为一级抗震时,加密长度为max(2*梁高,500),当结构为二到四级时,加密长度为max(1.5*梁高,500)

吊筋长度=2*锚固+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 斜段角度:高度 主梁高>800mm a为60度

主梁高<=800mm a为45度

底筋长度=净长+2*max(支座宽/2,5d)+2*6.25d(一级钢筋)+搭接

根数=(净长-2*50)/间距+1

面筋长度=净长+2*la+2*6.25d(一级钢筋)+搭接

根数=(净长-2*50)/间距+1 la:非抗震; lae:抗震

端支座负筋长度=净长+la+6.25d+(板厚-2*保护层) 根数=(净长-2*50)/间距+1

中间支座负筋长度=左净长+右净长+2*(板厚-2*保护层)

根数=(净长-2*50)/间距+1

分布筋长度=净长-两端端负筋露出长度+2*150

根数=左标注/间距+右标注/间距(不减起步距离,不加1,不减1)

温度筋长度=净长-两端端负筋露出长度+2*150+2*6.25d(一级钢筋)

根数=(净长-两端端负筋露出长度)/间距-1(不减起步距离,不加1,减1)

板中开洞:洞口左端长度=净长-保护层+max(支座宽/2,5d)+6.25d+(板厚-2*保护层)+5d

洞口右端长度:同左端

根数=洞口宽/间距+1

悬挑:悬挑长度(一端在柱子里)=净长+la+(板厚-2*保护层) +6.25d(一级钢筋) 悬挑长度(两端都在板里)=(板厚-2*保护层)+净长+(板厚-2*保护层)+5d

剪力墙钢筋计算

1、暗柱钢筋计算

(A)纵筋长度计算:中间层: 采用绑扎连接时,长度=层高+1.2Lae,采用机械连接(如直螺纹套筒)时,长度=层高-500+500 (B)顶层:

采用绑扎连接时,长度=层高-500-板厚+Lae采用机械连接(如直螺纹套筒)时,长度=层高-500-板厚+Lae (C)纵筋根数:按图数

(D)箍筋计算:(梁宽 + 梁高4 * 保护层) * 2 + 11.9*d*2+8*d

(5)拉筋长度= 梁宽-保护层+2*11.9*d+2*d;根数=排数*((洞口宽-100)/间距)

2、墙身水平钢筋(墙端为暗柱)

外侧钢筋=墙长-保护层;内侧钢筋=墙长-保护层+15d 根数:层高/间距+1(暗梁、连梁墙身水平筋照设)

墙身水平钢筋(墙端为端柱

外侧钢筋=墙长-保护层;内侧钢筋=墙净长+锚固长度(弯锚、直锚)

根数=层高/间距+1(暗梁、连梁内水平筋照设

墙身纵筋计算

• 基础插筋=弯折长度a+锚固竖直长度h1+搭接长度1.2LaE或非连接区500 • 中间层纵筋=层高+搭接长度1.2LaE或非连接区500 • 顶层纵筋=层高-板厚+锚固

• 根数=(墙净长(墙长-暗柱截面长)-2*s/2)/间距

3、墙身垂直钢筋

(1)墙身竖向分布钢筋根数=墙身净长-1个竖向间距s/2(或2*50)/竖向布置间距+1

墙身垂直分布筋是从暗柱或端柱边开始布置

(2)遇有洞口时,需要分段计算根数

墙梁钢筋与墙身钢筋的关系

当设计未注明时,侧面构造纵筋同剪力墙水平分布筋;拉筋直径:当梁宽≤ 350时为6mm,梁宽>350时为8mm,拉筋间距为两倍箍筋间距;当连梁截面高度>700时,侧面纵向构造钢筋直径应≥10mm,间距应 ≤200;

第三篇:各类钢筋设计长度计算公式

钢筋长度计算原理及计算方法

钢筋重量=钢筋长度*根数*理论重量

钢筋长度=净长+节点锚固+搭接+弯钩(一级抗震)

基础层:筏板基础〈=2000mm时, 基础插筋长度=基础层层高-保护层+基础弯折a+基础纵筋外露长度HN/3+与上层纵筋搭接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筏板基础〉2000mm时, 基础插筋长度=基础层层高/2-保护层+基础弯折a+基础纵筋外露长度HN/3+与上层纵筋搭接的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地下室:柱纵筋长度=地下室层高-本层净高HN/3+首层楼层净高HN/3+与首层纵筋搭接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首层:柱纵筋长度=首层层高-首层净高HN/3+max(二层净高HN/6,500,柱截面边长尺寸(圆柱直径))+与二层纵筋搭接的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中间层:柱纵筋长度=二层层高-max(二层层高HN/6,500,柱截面尺寸(圆柱直径))+max(三层层高HN/6,500,柱截面尺寸(圆柱直径))+与三层搭接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顶层:

角柱:外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1.5LAE

内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LAE 其中锚固长度取值:

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弯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弯折12d,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12d;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直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截断,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

当框架柱为矩形截面时,外侧钢筋根数为:3根角筋,b边钢筋总数的1/2,h边总数的1/2。

内侧钢筋根数为:1根角筋,b边钢筋总数的1/2,h边总数的1/2。

边柱:外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1.5LAE

内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LAE

当框架柱为矩形截面时,外侧钢筋根数为:2根角筋,b边一侧钢筋总数

内侧钢筋根数为:2根角筋,b边一侧钢筋总数,h边两侧钢筋总数。

中柱:纵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锚固

其中锚固长度取值:

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弯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弯折12d,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12d;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直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截断,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

梁的平面表示方法:

集中标注-

1、 梁编号

2、 截面尺寸

3、 箍筋

4、 上部贯通筋或架立钢筋

5、 侧面纵向构造钢筋或受扭钢筋

6、 梁顶面标高高差

原位标注

7、 梁支座上部筋

8、 梁下部钢筋

9、 吊筋、附加钢筋及构造钢筋

钢筋公式

上部通长筋: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

当hc-保护层(直锚长度)>=LaE时,取Max(LaE ,0.5hc+5d) 当hc-保护层(直锚长度)

算法1:hc-保护层+15d 算法2:取0.4LaE+15d

算法3:取Max(LaE ,hc-保护层+15d) 算法4:取Max(LaE ,0.4LaE+15d) 左、右支座负筋:

第一排长度=左或右支座锚固+净跨长/3 第二排长度=左或右支座锚固+净跨长/4

如有第三排筋伸入跨内1/5,如果一共两排,第一排为通长筋,则第二排按LN/3计算

中间支座负筋长度

上排长度=2*净跨长/3+支座宽

下排长度=2*净跨长/4+支座宽

注:净跨长为左右较长的跨

架立筋长度=净跨-左负筋伸入长度-右负筋伸入长度+ 150*2 注:当贯通筋和架立筋同时存在时,搭接值取150MM。

构造筋长度=净跨长+2*15d 抗扭筋长度=净跨长+2*锚固长度

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2*1.9d+2*max(10d,75mm) 根数=【(净跨长-50*2)/非加密间距*2+1】*排数

当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6mm;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8mm。拉筋间距为非加密区箍筋间距的两倍。当设有多排拉筋时,上下两排拉筋竖向错开设置。

下部钢筋

下部通长钢筋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

下部不伸入支座钢筋长度=净跨长-0.1*2*净跨长

下部非通长钢筋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

箍筋长度=(梁宽-保护层*2 +梁高-保护层)*2+1.9d*2+max(10d,75mm)*2 根数=2*【(加密区长度-50)/加密间距+1】+(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间距-1)

当结构为一级抗震时,加密长度为max(2*梁高,500),当结构为二到四级时,加密长度为max(1.5*梁高,500)

吊筋长度=2*锚固+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 斜段角度:高度 主梁高>800mm a为60度

主梁高<=800mm a为45度

底筋长度=净长+2*max(支座宽/2,5d)+2*6.25d(一级钢筋)+搭接

根数=(净长-2*50)/间距+1

面筋长度=净长+2*la+2*6.25d(一级钢筋)+搭接

根数=(净长-2*50)/间距+1 la:非抗震; lae:抗震

端支座负筋长度=净长+la+6.25d+(板厚-2*保护层) 根数=(净长-2*50)/间距+1

中间支座负筋长度=左净长+右净长+2*(板厚-2*保护层)

根数=(净长-2*50)/间距+1

分布筋长度=净长-两端端负筋露出长度+2*150

根数=左标注/间距+右标注/间距(不减起步距离,不加1,不减1)

温度筋长度=净长-两端端负筋露出长度+2*150+2*6.25d(一级钢筋)

根数=(净长-两端端负筋露出长度)/间距-1(不减起步距离,不加1,减1)

板中开洞:洞口左端长度=净长-保护层+max(支座宽/2,5d)+6.25d+(板厚-2*保护层)+5d

洞口右端长度:同左端

根数=洞口宽/间距+1

悬挑:悬挑长度(一端在柱子里)=净长+la+(板厚-2*保护层) +6.25d(一级钢筋) 悬挑长度(两端都在板里)=(板厚-2*保护层)+净长+(板厚-2*保护层)+5d

剪力墙钢筋计算

1、暗柱钢筋计算

(A)纵筋长度计算:中间层:

采用绑扎连接时,长度=层高+1.2Lae,采用机械连接(如直螺纹套筒)时,长度=层高-500+500

(B)顶层:

采用绑扎连接时,长度=层高-500-板厚+Lae采用机械连接(如直螺纹套筒)时,长度=层高-500-板厚+Lae (C)纵筋根数:按图数

(D)箍筋计算:(梁宽 + 梁高4 * 保护层) * 2 + 11.9*d*2+8*d

(5)拉筋长度= 梁宽-保护层+2*11.9*d+2*d;根数=排数*((洞口宽-100)/间距)

2、墙身水平钢筋(墙端为暗柱)

外侧钢筋=墙长-保护层;内侧钢筋=墙长-保护层+15d 根数:层高/间距+1(暗梁、连梁墙身水平筋照设)

墙身水平钢筋(墙端为端柱

外侧钢筋=墙长-保护层;内侧钢筋=墙净长+锚固长度(弯锚、直锚)

根数=层高/间距+1(暗梁、连梁内水平筋照设

墙身纵筋计算

• 基础插筋=弯折长度a+锚固竖直长度h1+搭接长度1.2LaE或非连接区500 • 中间层纵筋=层高+搭接长度1.2LaE或非连接区500 • 顶层纵筋=层高-板厚+锚固

• 根数=(墙净长(墙长-暗柱截面长)-2*s/2)/间距

3、墙身垂直钢筋

(1)墙身竖向分布钢筋根数=墙身净长-1个竖向间距s/2(或2*50)/竖向布置间距+1

墙身垂直分布筋是从暗柱或端柱边开始布置

(2)遇有洞口时,需要分段计算根数

墙梁钢筋与墙身钢筋的关系

当设计未注明时,侧面构造纵筋同剪力墙水平分布筋;拉筋直径:当梁宽≤ 350时为6mm,梁宽>350时为8mm,拉筋间距为两倍箍筋间距;当连梁截面高度>700时,侧面纵向构造钢筋直径应≥10mm,间距应 ≤200;

钢筋计算原理

钢筋重量=钢筋长度*根数*理论重量

钢筋长度=净长+节点锚固+搭接+弯钩(一级抗震)

基础层:筏板基础〈=2000mm时, 基础插筋长度=基础层层高-保护层+基础弯折a+基础纵筋外露长度HN/3+与上层纵筋搭接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筏板基础〉2000mm时, 基础插筋长度=基础层层高/2-保护层+基础弯折a+基础纵筋外露长度HN/3+与上层纵筋搭接的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地下室:柱纵筋长度=地下室层高-本层净高HN/3+首层楼层净高HN/3+与首层纵筋搭接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首层:柱纵筋长度=首层层高-首层净高HN/3+max(二层净高HN/6,500,柱截面边长尺寸(圆柱直径))+与二层纵筋搭接的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中间层:柱纵筋长度=二层层高-max(二层层高HN/6,500,柱截面尺寸(圆柱直径))+max(三层层高HN/6,500,柱截面尺寸(圆柱直径))+与三层搭接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顶层:

角柱:外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1.5LAE

内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LAE 其中锚固长度取值:

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弯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弯折12d,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12d;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直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截断,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

当框架柱为矩形截面时,外侧钢筋根数为:3根角筋,b边钢筋总数的1/2,h边总数的1/2。

内侧钢筋根数为:1根角筋,b边钢筋总数的1/2,h边总数的1/2。

边柱:外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1.5LAE

内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LAE

当框架柱为矩形截面时,外侧钢筋根数为:2根角筋,b边一侧钢筋总数

内侧钢筋根数为:2根角筋,b边一侧钢筋总数,h边两侧钢筋总数。

中柱:纵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锚固

其中锚固长度取值:

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弯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弯折12d,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12d;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直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截断,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

梁的平面表示方法:

集中标注-

1、 梁编号

2、 截面尺寸

3、 箍筋

4、 上部贯通筋或架立钢筋

5、 侧面纵向构造钢筋或受扭钢筋

6、 梁顶面标高高差

原位标注

7、 梁支座上部筋

8、 梁下部钢筋

9、 吊筋、附加钢筋及构造钢筋

钢筋公式

上部通长筋: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

当hc-保护层(直锚长度)>=LaE时,取Max(LaE ,0.5hc+5d) 当hc-保护层(直锚长度)

算法1:hc-保护层+15d 算法2:取0.4LaE+15d

算法3:取Max(LaE ,hc-保护层+15d) 算法4:取Max(LaE ,0.4LaE+15d) 左、右支座负筋:

第一排长度=左或右支座锚固+净跨长/3 第二排长度=左或右支座锚固+净跨长/4

如有第三排筋伸入跨内1/5,如果一共两排,第一排为通长筋,则第二排按LN/3计算

中间支座负筋长度

上排长度=2*净跨长/3+支座宽

下排长度=2*净跨长/4+支座宽

注:净跨长为左右较长的跨

架立筋长度=净跨-左负筋伸入长度-右负筋伸入长度+ 150*2 注:当贯通筋和架立筋同时存在时,搭接值取150MM。

构造筋长度=净跨长+2*15d

抗扭筋长度=净跨长+2*锚固长度

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2*1.9d+2*max(10d,75mm) 根数=【(净跨长-50*2)/非加密间距*2+1】*排数

当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6mm;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8mm。拉筋间距为非加密区箍筋间距的两倍。当设有多排拉筋时,上下两排拉筋竖向错开设置。

下部钢筋

下部通长钢筋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

下部不伸入支座钢筋长度=净跨长-0.1*2*净跨长

下部非通长钢筋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

箍筋长度=(梁宽-保护层*2 +梁高-保护层)*2+1.9d*2+max(10d,75mm)*2

根数=2*【(加密区长度-50)/加密间距+1】+(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间距-1)

当结构为一级抗震时,加密长度为max(2*梁高,500),当结构为二到四级时,加密长度为max(1.5*梁高,500)

吊筋长度=2*锚固+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 斜段角度:高度 主梁高>800mm a为60度

主梁高<=800mm a为45度

底筋长度=净长+2*max(支座宽/2,5d)+2*6.25d(一级钢筋)+搭接

根数=(净长-2*50)/间距+1

面筋长度=净长+2*la+2*6.25d(一级钢筋)+搭接

根数=(净长-2*50)/间距+1 la:非抗震; lae:抗震

端支座负筋长度=净长+la+6.25d+(板厚-2*保护层) 根数=(净长-2*50)/间距+1

中间支座负筋长度=左净长+右净长+2*(板厚-2*保护层)

根数=(净长-2*50)/间距+1

分布筋长度=净长-两端端负筋露出长度+2*150

根数=左标注/间距+右标注/间距(不减起步距离,不加1,不减1)

温度筋长度=净长-两端端负筋露出长度+2*150+2*6.25d(一级钢筋)

根数=(净长-两端端负筋露出长度)/间距-1(不减起步距离,不加1,减1)

板中开洞:洞口左端长度=净长-保护层+max(支座宽/2,5d)+6.25d+(板厚-2*保护层)+5d

洞口右端长度:同左端

根数=洞口宽/间距+1

悬挑:悬挑长度(一端在柱子里)=净长+la+(板厚-2*保护层) +6.25d(一级钢筋) 悬挑长度(两端都在板里)=(板厚-2*保护层)+净长+(板厚-2*保护层)+5d

剪力墙钢筋计算

1、暗柱钢筋计算

(A)纵筋长度计算:中间层:

采用绑扎连接时,长度=层高+1.2Lae,采用机械连接(如直螺纹套筒)时,长度=层高-500+500 (B)顶层:

采用绑扎连接时,长度=层高-500-板厚+Lae采用机械连接(如直螺纹套筒)时,长度=层高-500-板厚+Lae (C)纵筋根数:按图数

(D)箍筋计算:(梁宽 + 梁高4 * 保护层) * 2 + 11.9*d*2+8*d

(5)拉筋长度= 梁宽-保护层+2*11.9*d+2*d;根数=排数*((洞口宽-100)/间距)

2、墙身水平钢筋(墙端为暗柱)

外侧钢筋=墙长-保护层;内侧钢筋=墙长-保护层+15d 根数:层高/间距+1(暗梁、连梁墙身水平筋照设)

墙身水平钢筋(墙端为端柱

外侧钢筋=墙长-保护层;内侧钢筋=墙净长+锚固长度(弯锚、直锚)

根数=层高/间距+1(暗梁、连梁内水平筋照设

墙身纵筋计算

• 基础插筋=弯折长度a+锚固竖直长度h1+搭接长度1.2LaE或非连接区500 • 中间层纵筋=层高+搭接长度1.2LaE或非连接区500 • 顶层纵筋=层高-板厚+锚固

• 根数=(墙净长(墙长-暗柱截面长)-2*s/2)/间距

3、墙身垂直钢筋

(1)墙身竖向分布钢筋根数=墙身净长-1个竖向间距s/2(或2*50)/竖向布置间距+1

墙身垂直分布筋是从暗柱或端柱边开始布置

(2)遇有洞口时,需要分段计算根数

墙梁钢筋与墙身钢筋的关系

当设计未注明时,侧面构造纵筋同剪力墙水平分布筋;拉筋直径:当梁宽≤ 350时为6mm,梁宽>350时为8mm,拉筋间距为两倍箍筋间距;当连梁截面高度>700时,侧面纵向构造钢筋直径应≥10mm,间距应 ≤200;

各类钢筋设计长度计算公式

L——构件长度 b——保护层厚度 d——钢筋直径

x——设计图示锚固长度等 H——构件高度 B——构件宽度

注:端部90度弯折的量度差值(1.75d)在预算中未减,是因为量小不重要。

1、直钢筋:

(1)端部弯半圆钩:设计长度=L-2b+2*6.25d (2) 端部斜钩:设计长度=L-2b+2*4.9d (3) 端部直钩:设计长度=L-2b+2*3.5d (4)、端部弯折:设计长度=L-2b+2x

2、 弯起钢筋:

(1) 双弯起钢筋端部带半圆钩:

设计长度=L-2b+2*(H-2b)*tg(α/2)+2*6.25d = L-2b+2*(H-2b)*tg(α/2)+12.5d (2)双弯起钢筋端部带弯折及半圆钩:

设计长度=L-2b+2*(H-2b)*tg(α/2)+2*(x+6.25d) (3) 双弯起钢筋端部带弯折: 设计长度=L-2b+2*(H-2b)*tg(α/2)+2x (4)单弯起钢筋端部带半圆钩:

设计长度=L-2b+(H-2b)*tg(α/2)+2*6.25d

3、箍筋:

(1) 单箍方形或矩形:

设计长度=2*(H+B)-8b+8d+2*6.9d-3*1.75d =2*(H+B)-8b+17d (无抗震要求) 设计长度=2*(H+B)-8b+8d+2*11.9d-3*1.75d =2*(H+B)-8b+27d (有抗震要求) (2)双箍方形(多用于柱中):

外箍设计长度=2*(H+B)-8b+8d+2*6.9d-3*1.75d =2*(H+B)-8b+17d (无抗震要求) 外箍设计长度=2*(H+B)-8b+8d+2*11.9d-3*1.75d =2*(H+B)-8b+27d (有抗震要求) 内箍设计长度=[(B-2b)* 2/2]*4+17d (无抗震要求) =[(B-2b)* 2/2]*4+27d (有抗震要求)

(3) 双箍矩形:

每组(对)箍设计长度=(H-2b)*4+(B-2b+B`)*2+17d (无抗震要求) =(H-2b)*4+(B-2b+B`)*2+27d (有抗震要求) (4)三角箍(多用于有梁板): 设计长度=(B-2b)+4*(H-2b)2(B-2b)22 +17d (无抗震要求)

2 =(B-2b)+4*(H-2b)(5)S型箍(拉筋):

设计长度=(B-2b)+17d (无抗震要求)

(B-2b) +27d (有抗震要求) =(B-2b)+27d (有抗震要求) (6)箍筋数量:n=(L-2b)/a+1 a为箍筋间距,S箍间距为2a (7)螺旋箍:

设计长度=N*P2(D-2b)2*2 +17d (无抗震要求) =N*P2(D-2b)2*2 +27d (有抗震要求) N——螺线圈数=(L-2b)/P,P——螺线间距,D——构件直径

做好预算-钢筋计算公式!!!

一、梁

(1) 框架梁

一、首跨钢筋的计算

1、上部贯通筋

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

2、端支座负筋

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

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

3、下部钢筋

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 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

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

4、腰筋

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 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

5、拉筋

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 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

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2×11.9d+8d 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 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

7、吊筋

吊筋长度=2*锚固(20d)+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夹角=60°

≤800mm 夹角=45°

二、中间跨钢筋的计算

1、中间支座负筋

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为:Ln/3+中间支座值+Ln/3; 第二排为:Ln/4+中间支座值+Ln/4 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 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前中间支座值)+(Ln/3+后中间支座值); 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前中间支座值)+(Ln/4+后中间支座值)。 其他钢筋计算同首跨钢筋计算。LN为支座两边跨较大值。

二、其他梁

一、非框架梁

在03G101-1中,对于非框架梁的配筋简单的解释,与框架梁钢筋处理的不同之处在于:

1、 普通梁箍筋设置时不再区分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问题;

2、 下部纵筋锚入支座只需12d;

3、 上部纵筋锚入支座,不再考虑0.5Hc+5d的判断值。 未尽解释请参考03G101-1说明。

二、框支梁

1、框支梁的支座负筋的延伸长度为Ln/3;

2、下部纵筋端支座锚固值处理同框架梁;

3、上部纵筋中第一排主筋端支座锚固长度=支座宽度-保护层+梁高-保护层+Lae,第二排主筋锚固长度≥Lae;

4、梁中部筋伸至梁端部水平直锚,再横向弯折15d;

5、箍筋的加密范围为≥0.2Ln1≥1.5hb;

7、 侧面构造钢筋与抗扭钢筋处理与框架梁一致。

二、 剪力墙

在钢筋工程量计算中剪力墙是最难计算的构件,具体体现在:

1、剪力墙包括墙身、墙梁、墙柱、洞口,必须要整考虑它们的关系;

2、剪力墙在平面上有直角、丁字角、十字角、斜交角等各种转角形式;

3、剪力墙在立面上有各种洞口;

4、墙身钢筋可能有单排、双排、多排,且可能每排钢筋不同;

5、墙柱有各种箍筋组合;

6、连梁要区分顶层与中间层,依据洞口的位置不同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 (1) 剪力墙墙身

一、剪力墙墙身水平钢筋

1、墙端为暗柱时

A、外侧钢筋连续通过 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 内侧钢筋=墙长-保护层+弯折

B、外侧钢筋不连续通过 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0.65Lae 内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弯折

水平钢筋根数=层高/间距+1(暗梁、连梁墙身水平筋照设)

2、墙端为端柱时

A、外侧钢筋连续通过 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

内侧钢筋=墙净长+锚固长度(弯锚、直锚)

B、外侧钢筋不连续通过 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0.65Lae 内侧钢筋长度=墙净长+锚固长度(弯锚、直锚) 水平钢筋根数=层高/间距+1(暗梁、连梁墙身水平筋照设)

注意:如果剪力墙存在多排垂直筋和水平钢筋时,其中间水平钢筋在拐角处的锚固措施同该墙的内侧水平筋的锚固构造。

3、剪力墙墙身有洞口时

当剪力墙墙身有洞口时,墙身水平筋在洞口左右两边截断,分别向下弯折15d。

二、剪力墙墙身竖向钢筋

1、首层墙身纵筋长度=基础插筋+首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

2、中间层墙身纵筋长度=本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

3、顶层墙身纵筋长度=层净高+顶层锚固长度

墙身竖向钢筋根数=墙净长/间距+1(墙身竖向钢筋从暗柱、端柱边50mm开始布置)

4、剪力墙墙身有洞口时,墙身竖向筋在洞口上下两边截断,分别横向弯折15d。

三、墙身拉筋

1、长度=墙厚-保护层+弯钩(弯钩长度=11.9+2*D)

2、根数=墙净面积/拉筋的布置面积

注:墙净面积是指要扣除暗(端)柱、暗(连)梁,即墙面积-门洞总面积-暗柱剖面积暗梁面积;

拉筋的面筋面积是指其横向间距×竖向间距。 例:(8000*3840)/(600*600)

(二) 剪力墙墙柱

一、纵筋

1、首层墙柱纵筋长度=基础插筋+首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

2、中间层墙柱纵筋长度=本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

3、顶层墙柱纵筋长度=层净高+顶层锚固长度

注意:如果是端柱,顶层锚固要区分边、中、角柱,要区分外侧钢筋和内侧钢筋。因为端柱可以看作是框架柱,所以其锚固也同框架柱相同。

二、箍筋:依据设计图纸自由组合计算。

(三) 剪力墙墙梁

一、连梁

1、受力主筋

顶层连梁主筋长度=洞口宽度+左右两边锚固值LaE 中间层连梁纵筋长度=洞口宽度+左右两边锚固值LaE

2、箍筋

顶层连梁,纵筋长度范围内均布置箍筋 即N=((LaE-100)/150+1)*2+(洞口宽-50*2)/间距+1(顶层) 中间层连梁,洞口范围内布置箍筋,洞口两边再各加一根 即N=(洞口宽-50*2)/间距+1(中间层)

二、暗梁

1、主筋长度=暗梁净长+锚固

三、 柱

(一) 、基础层

一、柱主筋

基础插筋=基础底板厚度-保护层+伸入上层的钢筋长度+Max{10D,200mm}

二、基础内箍筋

基础内箍筋的作用仅起一个稳固作用,也可以说是防止钢筋在浇注时受到挠动。一般是按2根进行计算(软件中是按三根)。

(二) 、中间层

一、柱纵筋

1、 KZ中间层的纵向钢筋=层高-当前层伸出地面的高度+上一层伸出楼地面的高度

二、柱箍筋

1、KZ中间层的箍筋根数=N个加密区/加密区间距+N+非加密区/非加密区间距-1 03G101-1中,关于柱箍筋的加密区的规定如下

1)首层柱箍筋的加密区有三个,分别为:下部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取Hn/3;上部取Max{500,柱长边尺寸,Hn/6};梁节点范围内加密;如果该柱采用绑扎搭接,那么搭接范围内同时需要加密。

2)首层以上柱箍筋分别为:上、下部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均取Max{500,柱长边尺寸,Hn/6};梁节点范围内加密;如果该柱采用绑扎搭接,那么搭接范围内同时需要加密。

(三)、顶层

顶层KZ因其所处位置不同,分为角柱、边柱和中柱,也因此各种柱纵筋的顶层锚固各不相同。(参看03G101-1第

37、38页)

一、角柱

角柱顶层纵筋长度:

一、内筋

a、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 :

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 直锚(≧Lae):梁高-保护层

二、外筋

b、外侧钢筋锚固长度为 外侧钢筋锚固长度=Max{1.5Lae ,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 寺寺地地地地地地地地地地柱顶部第一层:≧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8d(保证65%伸入梁内)

柱顶部第二层:≧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

注意:在GGJ V8.1中,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 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 直锚(≧Lae):梁高-保护层

外侧钢筋锚固长度=Max{1.5Lae ,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

二、边柱

边柱顶层纵筋长度=层净高Hn+顶层钢筋锚固值,那么边柱顶层钢筋锚固值是如何考虑的呢?

边柱顶层纵筋的锚固分为内侧钢筋锚固和外侧钢筋锚固:

a、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 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 直锚(≧Lae):梁高-保护层 b、外侧钢筋锚固长度为:≧1.5Lae

注意:在GGJ V8.1中,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 弯锚(≦Lae):梁高-保护层

+12d 直锚(≧Lae):梁高-保护层 外侧钢筋锚固长度=Max{1.5Lae ,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

三、中柱

中柱顶层纵筋长度=层净高Hn+顶层钢筋锚固值,那么中柱顶层钢筋锚固值是如何考虑的呢?

中柱顶层纵筋的锚固长度为 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 直锚(≧Lae):梁高-保护层 注意:在GGJ V8.1中,处理同上。

四、 板

在实际工程中,我们知道板分为预制板和现浇板,这里主要分析现浇板的布筋情况。

板筋主要有:受力筋 (单向或双向,单层或双层)、支座负筋 、分布筋 、附加钢筋 (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撑脚钢筋 (双层钢筋时支撑上下层)。

一、受力筋

软件中,受力筋的长度是依据轴网计算的。

受力筋长度=轴线尺寸+左锚固+右锚固+两端弯钩(如果是Ⅰ级筋)。 根数=(轴线长度-扣减值)/布筋间距+1

二、负筋及分布筋

负筋长度=负筋长度+左弯折+右弯折

负筋根数=(布筋范围-扣减值)/布筋间距+1 分布筋长度=负筋布置范围长度-负筋扣减值

负筋分布筋根数=负筋输入界面中负筋的长度/分布筋间距+1

三、附加钢筋(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支撑钢筋(双层钢筋时支撑上下层) 根据实际情况直接计算钢筋的长度、根数即可,在软件中可以利用直接输入法输入计算

第四篇:钢筋算量心得

广联达钢筋算量心得

一、钢筋软件工程设置

1、工程信息中的结构类型、设防烈度、檐高一定要准确填写,因为它们影响抗震等级,而抗震等级影响钢筋锚固、搭接、加密区范围计算。

2、比重设置:市场上没有6mm钢筋,所以直径为6mm的钢筋比重0.222需改为直径为6.5mm的钢筋比重0.26.

3、计算设置:软件默认按平法计算规则计算,可根据图纸要求修改。以下为经常需要修改的项

①柱、墙柱、剪力墙纵筋搭接接头百分率。

②框架梁、非框架梁、基础主梁/承台梁、基础此梁设置中的次梁;两侧共增加箍筋数量软件默认为0,一般设置为6。

③梁拉筋配置,软件默认为梁宽>350为a8,<350为a6 ④板的分布筋钢筋信息。

⑤跨板受力筋、负筋标注长度位置

⑥剪力墙身拉筋布置,分为双向布置和梅花布置,梅花布置拉筋数量为双向布置拉筋数量的两倍。

⑦板马凳筋布置,分为双向布置和梅花布置,现实一般走签证。

4、钢筋搭接方式,软件默认<14mm为绑扎搭接,>14mm为焊接或机械连接。

5、楼层设置,根据图纸说明修改构件混凝土等级和保护层厚度,如多层设置相同,可利用复制到其他层此功能快速设置。

二、软件操作。

1、常用快捷键

批量选择构件 F3 改变点式构件插入点 F4 合法性检查 F5 三维楼层显示 F8 查看构件图元工程量 F10 构件图元显示设置 F12 Shift+左键 偏移绘制

2、软件钢筋算量顺序一般为先地上后地下;地上顺序为剪力墙→暗柱、端柱→连梁→框架柱→梁→板→砌体墙→门、窗→过梁→零星构件;地下顺序为地下室→基础。

3、建立轴线

善于利用功能栏中的修剪轴线等功能快速设置,如下开间和上开间、左开间和右开间一样,可先建立下开间和左进深,然后利用修改轴号位置功能中的两端标注完成。

4、剪力墙

布置剪力墙时一定要包住暗柱,因为钢筋导入图形软件时暗柱不导入,此可保证剪力墙与砌体墙之间没有间隙。

5、柱

①柱(框架柱、暗柱)定义时,纵筋在角筋、B边一侧、H边一侧中部筋需分别输入,切莫在全部纵筋中输入。

②暗柱同墙宽,端柱比墙宽;端柱定义时一般用异形端柱定义,我们需熟练截面编辑中的布钢筋操作,很多时候导图识别端柱钢筋时会出现错误,需要手动修改。

③顶层柱布完后切记自动识别边角柱。

6、梁

①注意是否要改动轴线距梁边左边线距离。

②梁侧面构造或受扭筋填总数,如G4C16表示梁两边各两根C16. ③先画主梁后画次梁;梁画完为粉红色未识别,可利用原位标注和批量识别梁支座变绿色。

④下面是梁原位标注快速输入的一些技巧:

a.梁跨数复制,如KL-1为2跨,第一跨与第二跨原位标注一样,可利用次功能快速把第一跨原位标注数据复制到第二跨。 b.梁原位标注复制,如梁KL-1和KL-2左支座原位标注一样可利用此功能把KL-1左支座原位标注信息复制到KL-2左支座原位标。

c.如果有该层梁对称布置关系可利用应用到同名梁功能。

⑤如过梁的跨数比定义的跨数多或者少,可利用删除支座和设置支座增减。

⑥判断主、次梁:

a.截面尺寸大的梁一般为主梁,也存在主次梁一样大的情况。

b.KL为主梁,L为次梁。

c.以柱、剪力墙为支座的梁为主梁,以梁为支点的梁为次梁。 d.吊筋和次梁加筋都布置在主梁上。

7、板

①现浇板布置可利用点、直线、矩形等布置。

②在布置板受力筋、跨板受力筋、负筋前先观察是否存在对称布置关系,如有可利用镜像功能快速布置。

③板负筋只需定义一根钢筋信息,其他的可在属性修改。

④板负筋标注长度位置(内边线、外边线、支座中心线)

⑤板负筋布置可以按梁、墙、板边、画线布置,个人建议画线布置。

8、砌体墙

①注意内、外墙的定义。

②砌体墙需配筋。

③根据图纸说明自动生成构造柱。

9、门、窗

①注意窗的离地高度

10、过梁

①软件默认过梁伸入墙内250,可根据图纸说明更改。

11、零星构件

①抗渗带,一般出现在厨房、卫生间等有水的地方,可用圈梁定义。

②外墙装饰线条、凸窗等可用圈梁或者板定义。

第五篇:G101钢筋平法识图与算量

G101 钢 筋 平 法 识 图 与 算 量 赵荣编著

目录

第一章

平法钢筋图识读„„„„„„„„„„„„„„1

第一节

建筑施工图概述„„„„„„„„„„„ 1

第二节

房屋建筑制图标准„„„„„„„„„„ 1

第三节

结构施工图的识读方法及步骤„„„„

第四节

钢筋工程量的计算方法和计算内容„„„ 1 第二章

钢筋平法基本知识„„„„„„„„„„„„

第一节

平法简介

第二节

钢筋预算的一般知识

第三节

箍筋、拉筋的样式及计算

第四节

特殊钢筋的长度计算

第三章

平法施工图识读规则

第一节

框架柱的制图规则

第二节

剪力墙的制图规则

第三节

梁类构件的制图规则

第四节

板类构件的制图规则

第五节

基础类构件的制图规则

第四章

框架柱的平法规范要求及计算步骤

第一节

抗震框架柱生根计算

第二节

计算柱纵筋插筋案例分析

第三节

抗震柱嵌固部位构造计算

第四节

抗震中间层柱纵筋构造计算

1

第五节

抗震顶层柱纵筋构造计算

第六节

计算顶层柱纵筋案例分析

第七节

非抗震框架柱的节点构造要求

第八节

特殊形式柱的纵筋计算

第五章

剪力墙平法规范要求与计算

第一节

剪力墙柱的规范要求与计算

第二节

剪力墙身的规范要求与计算

第三节

剪力墙梁的规范要求与计算

第四节

剪力墙计算实例解析

第六章

梁构件平法规范要求与计算

第一节

抗震框架梁的平法规范与计算分析

第二节

非抗震框架梁的平法规范与计算分析

第三节

非框规范架梁的平法与计算分析

第四节

梁构件其他节点平法规范与计算分析

第七章

板构件平法规范要求与计算

第一节

板底钢筋计算

第二节

板面钢筋计算

第三节

板面支座负筋计算

第八章

基础构件平法规范要求与计算

第一节

基础“点”构件计算

第二节

基础“线”构件计算

第三节

基础“面”构件计算 第九章

钢筋算量软件的运用

第一节

鲁班钢筋翻样软件的设计原理

第二节

鲁班钢筋翻样软件的操作流程

第一章 平法钢筋图识读

第一节

建筑施工图概述

建筑工程从设计到施工以及预(决)算都是以工程图样为依据的。工程图样被誉为“工程界的语言”,是工程界表达交流技术思想的语言,从事建筑的施工技术人员应当掌握这门语言。

一、建筑工程图的作用

建筑工程图是用投影的方法来表达工程物体的形状和大小,按照国家工程建设有关规定绘制的图样。它能准确地表达出房屋的建筑、结构和设备等设计的内容和技术要求。

建筑工程图的作用:是审批建筑工程项目的依据;在施工生产中,是备料和施工的依据;当竣工时,是按照工程图的设计要求进行质量检查和验收,并以此评价工程质量的优劣;建筑工程图还是编制工程概算、预算和决算及审核工程造价的依据;建筑工程图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技术文件。

二、房屋建筑的组成及作用

无论工业建筑还是民用建筑基本上都是由基础、墙或柱、楼地层、楼梯、屋顶、门窗等主要部分组成的,如图1-1-1所示。

1.基础

基础是房屋建筑最下面的部分,埋在自然地面以下,它承受房屋建筑的全部荷载,并把这些荷载传给它下面的土层——地基。基础是房屋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坚固、稳定、能经受冰冻和地下水及其所含化学物质侵蚀。

2墙或柱

墙或柱是房屋建筑的垂直承重构件,它承受楼地层和屋顶传给它的荷载,并把这些荷载传递给基础。墙不仅是一个承重构件,同时也是房屋建筑的围护结构:外墙阻隔雨水、风雪、寒暑对室内的影响,内墙把室内空间分隔为房间,避免相互干扰。当用柱作为房屋的承重构件时,填充在柱间的墙仅起围护作用。墙和柱应该坚固、稳定,墙还应该保温、隔热、隔声和防水。

3楼地层

楼地层是房屋建筑的水平承重和分隔构件,包括楼板和地面两部分。楼板把建筑空间划分为若干层,将其所承受的荷载传给墙或柱。楼板支承在墙上,对墙也有水平支撑作用。地面直接承受各种使用荷载,在楼层把荷载传给楼板,在首层把荷载传给它下面的地基。楼地层应具有一定的承载力和刚度,并应有一定的隔声能力和耐磨性。

4楼梯

楼梯是房屋建筑中联系上下层的垂直交通设施,在平时供人们上下楼层;在处于火灾、地震等事故状态,供人们紧急疏散。要求楼梯坚固、安全和有足够的通行能力。

5屋顶

屋顶是房屋建筑顶部的承重和围护部分,由屋面、承重结构和保温(隔热)层三部分组成。屋面的作用是阻隔雨水、风雪对室内的影响,并将雨水排出。承重结构则承受屋顶的全部荷载,并把这些荷载传递给墙或柱。保温(隔热)层的作用是防止冬季室内热量散失(夏季太阳辐射热进入室内)。要求屋顶保温(隔热)、防水、排水,它的承重结构应有足够的承载力和刚度。

6门和窗

门事供人们进入房屋和房间及搬运家具、设备通行的建筑配件。在遇有灾害时,人们要经过门进行紧急疏散,有时门还兼有采光和通风的作用。门应有足够的宽度和高度。窗的作用是采光、通风和眺望。门和窗安装在墙上,因而是房屋围护结构的组成部分。依所在位置不同,要求它们具有防水、防风沙、保温和隔声等功能。

房屋除上述基本组成外,还有一些其他配件和设施,如雨篷、散水、勒脚、防潮层、通风道、烟道等。

三建筑工程图的种类

建筑工程图由于专业分工不同,一般分为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和水暖电施工图。各专业图纸中又分为基本图和详图两部分。基本图表明全局性的内容,详图表明某些构件或某些局部详细尺寸和材料构成等。

(1)建筑施工图(简称建施)主要表示建筑物的总体布局、外部造型、内部布置、细部构造、装修和施工要求等。基本图包括总平面图、建筑平面图、立面图、

上一篇:国际结算实验材料下一篇:国际贸易实务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