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公司法解读一图文

2022-08-30

第一篇:新公司法解读一图文

如何开一家图文店1解读

如何开一家数码快印店

门面是吸引客人的导入点/样品、精品是引导需求的根本点/促销手段是提高销售额的关键点

一:投资开店前我们得选择适合自己的数码店,为此我们不得不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1、开一家什么样的数码店?

2、建新店还是收购旧店?

3、独立经营还是加盟连锁?

数码图文快印行业已经发展20多年,将传统影像彩扩、图文制作、广告设计、短版印刷等技术与数码技术融为一体,打造最方便快捷最广泛的数码印务服务网络。业务涵盖相片、pop海报、名片、台历、书刊、画册、贺卡、明信片、各类证件、立体影像、个性相册等领域,并通过网络、移动终端结合线下实体,扩展出更多新营销模式推出结合二维码的快印新模式。如今的快印行业已经进入了一个高速整合时代,市场前景非常广阔,是被广大投资者所看好的行业,近几年快印行业也出现一些问题,“同质化”、“价格战”、“设备战”,都从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整个行业。进入这个行业需要更理性地对市场做出分析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店的经营形式发展道路。

二:选择好店的经营形式发展道路后步入数码行业的前期准备,即市场调查和定位开店之前首先要了解行业项目的概况,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作好投资前的市场需求调查分析

2、为数码店选个好店址

3、估算投资费用,筹备数码店投资资金及筹资方式

4、做好风险管理,有效地防范投资经营风险

5、熟悉设备、耗材采购流程,定设备后期保养维修体系及耗材供应链体系及注意事 ;购买好经营所需要的软件。

商业打印市场现在呈现两个极端,高端市场被喷绘写真等占据,这类产品特点是幅面大,精美和耐久性强,但相应的代价是投资成本昂贵。低端市场是复印打字等等,这类产品幅面小,形式简单。中端市场为幅面在a1-a3的彩色输出。对于中端市场,服务面非常广泛:pop海报、宣传单、工程图、效果图、婚纱摄影、数码打样、短版彩印等。

一家数码图文店的开张,都要从实际出发,设备的购置配备取决于投入的大小、工作间的面积、市场的定位等多个方面,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市场环境好时既要敢于投入,又要谨慎挑选,总的说来,投入的大小不是重要的,设备与用户需求的匹配、设备与设备之间的匹配才是重要的,数码快印店的设备主要有两大块印前和印后。

1,数码快印店印前(前期)设备:

电脑、办公台,电话传真机扫描仪、排版软件、图像处理软件、网络连接设备(尽量购买网络版的打印输出设备);黑白复印、打印设备,最好有双面扫描双面打印功能;大幅面高精度喷绘设备(如没有很充分的资金,可以先够手买二),用于效果图、海报,展架,易拉宝,展板、精装封面等制作;大幅面工程打印复印机、有蓝图业务的则需要晒图机;此块业务利润还是蛮不错的;数码彩色印刷设备(这就要看您自己投入的资金多少来购买)通常彩色机多数用施乐机牌、有条件可以上A3幅面的或带有复印功能的设备,这样适应面广一些。其它就是一些进一批材料(复印纸,背胶,铜版纸,工程纸,等)。

2,数码快印店印后(后期)设备:

切纸机一台,用于裁切书本等;胶装机、压痕机、压槽机、书壳机,骑马钉机等胶装设备;冷裱机(加工作台)、热覆膜机等封面处理设备;胶圈、铁圈、压条、热铆、钻孔类小设备;储藏室,用于收纳设备耗材、纸张,以及用于文本的转移、堆放等等。

上述建议都是快印创业人士的经验之谈,对于想踏入快印行业的新人来说有非常实际的指导意义。创业者一定要具备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要有一定的开办资金,能吃苦,学习能力强,有一定市场拓展能力,或者依靠强大的数码快印连锁加盟体系,想进入数码冲印行业加盟创业的朋友是个不错的选择。例如深圳快印客,快印客打通了快印行业的供应链体系,联购平台+自助设计+海量客户抓取,形成完美的供应链体系,是快印行业商业模式的最高境界。

注:下面是以2010年后投入数码快印店资金比例的划分:

投入资金在10万以下的的资金的话算是此行业中的小规模,一般都是私人作坊,2-3个人经营模式,

投入资金在10—30万左右的,算是这行业中小规模,此规模一般都要4-6人经营模式;

投入资金在30-80万左右的,算是中等规模化,一般店员在10-15人范围;

投入资金在80—150万的,算是中上规模化,一般店员在20—30人,一般都是以24小时营业;

投入资金在150万以上的,算的上是大型图文数码快印店,一般店的人数在30人以上。

选择适合自己的数码店

一、开一家什么样的数码店

二、建新店还是收购旧店

三、独立经营还是加盟连锁 第二章

步入数码行业的前期准备 第一节 市场调查和定位

一、作好投资前的市场调查

二、为数码店选个好店址 第二节 筹备数码店投资资金

一、估算投资费用

二、确定数码店的经营形式

三、选择筹资方式

四、有效地防范经营风险

五、降低筹资成本 第三节 采购数码设备

一、设备采购流程

二、耗材采购注意事项 第四节 数码店店面装修

一、数码店形象设计流程

二、数码店的装修主题

三、数码店的个性化设计

四、常见数码店的装修设计 第五节 办理各种开业手续

一、申请工商注册

二、办理《法人代码证书》

三、办理税务登记 第六节 招聘员工

一、招聘员工的面试技巧

二、选择店员的标准及注意事项

三、如何确定员工工资 第三章

找到适合的管理方式 第一节 财务及账目管理

一、记好分类账

二、聘请专职会计

三、个人创业缴税筹划 第二节 员工管理

一、员工培训与开发管理

二、员工形象管理

三、员工绩效与激励管理 第三节 顾客管理

一、顾客管理的内容

二、顾客管理注意事项 第四节 信息管理

一、获得信息的方法

二、善于捕捉有利信息

三、分析数码店营业清单 第四章

数码化的营销手段

第一节 数码店广告宣传策略

一、开业时的广告宣传

二、利用店面进行广告宣传

三、充分利用互联网广告 第二节 服务取胜

一、售前服务

二、售中服务

三、售后服务

四、提供个性化服务 第五章

经营风险预警分析 第一节 顾客少怎么办

一、积极吸引顾客

二、巧妙留住顾客

三、使顾客成为回头客

四、正确处理顾客抱怨

五、制定合理价位

六、适时开展促销

七、提高品牌忠诚度 第二节 利润低怎么办

一、控制成本

二、增加赢利项目

三、附带服务可提高利润率 第三节 应对竞争的策略

一、策略制胜

二、能力制胜

三、竞争制胜

四、获得竞争对手的顾客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0、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第二篇: 解读新《公司法》对银行业务的影响

2005年10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将于2006年1月1日起施行。《公司法》的本次修改范围很广泛,涉及的内容十分丰富,在原来总共230个条文中,删除的条款达46条,增加的条款达41条,修改的条款达137条。这样大面积的法律修改在我国是较为少见的。修改后的《公司法》共13章,219条。《公司法》的修改主要集中在资本制度和公司治理方面,对银行而言,在审查公司主体、对公司进行跟踪管理、接受公司出具担保等方面都带来一定的影响。

一、银行在审查中应注意《公司法》在主体、资本制度方面的新规定

(一)允许设立一人有限责任公司(见第58-64条)。

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指只有一个自然人股东或者一个法人股东的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法》规定:

1,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10万元,须一次足额缴纳;

2,一个自然人只能投资设立一个一人有限责任公司。该一人有限责任公司不能投资设立新的一人有限责任公司;

3,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不能证明公司财产独立于股东自己财产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二)公司注册资本方面的变化(见第

26、81条)

有限责任公司:1,取消按公司经营内容区分最低注册资本的规定;

2,允许按照规定的比例在两年内缴清出资(投资公司在5年内缴足);

3,降低公司最低注册资本,最低注册资本降至人民币3万元。

股份有限公司:

最低注册资本由1000万元降至500万元。

(三)出资方式及出资比例方面的变化(见第27条)新《公司法》完善了出资方式并提高了无形资产所占的比例。新《公司法》规定全体股东的货币出资金额不得低于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30%。修订前的《公司法》对无形资产的出资比例规定过低,不利于科学技术成果的转化和鼓励技术创新。新《公司法》的规定将意味着无形资产可占注册资本的70%。

以上在公司主体、资本制度方面的新的规定,体现了《公司法》在公司“准入”方面的门槛降低,体现了立法思想上兼顾资本信用和资产信用的调整,在现实生活中,会为广大投资者提供更为广阔的投资空间。对银行而言,对贷款企业的准入还是应根据我行的相关规章从严把握,着眼于企业的经营能力、盈利能力和清偿能力。

二、银行在对公司进行跟踪管理时应注意公司治理方面的新规定

(一)增加了“公司法人人格否认”或称为“揭开公司面纱”制度的规定,有益于银行实现债权(见第20条)。

这一制度是指当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该股东即丧失依法享有的仅以出资额为限的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的权利,而应对公司全部债务承担连带责任。这一规定,对保证交易安全,保障公司债权人的利益,提供了必要的制度安排。当然,适用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必须严格把握界限,不能因此动摇公司有限责任的基础。至于适用股东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具体情形,还须由最高法院作出司法解释。但无论如何,这对债权人银行来说无疑是极大的“利好”。

(二)高管违法给公司造成损害的要承担赔偿责任,增加股东诉讼的规定(见第1

52、153条)。

《公司法》规定:董事、高级管理人员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的规定,损害股东利益的,股东可以提起诉讼。公司的董事、高管对公司应有忠实、勤勉的义务,据此规定,银行应及时了解公司信息,调整对企业的信用测评。

(三)中小股东在特定的条件下可以退出公司。5年盈利当分红不分红,小股东可要求公司以合理价格收购其股权(见第75条)。

(四)明确关联交易定义,规范关联交易行为(见第21条)。《公司法》规定: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利用其关联关系损害公司利益。违反前款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五)特殊情况下股东可申请法院解散公司。公司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继续存续会使股东利益受到重大损失,通过其他途径不能解决的,持有公司全部股东表决权10以上的股东,可以请求人民法院解散公司(见第183条)。 以上在公司治理制度方面的新规定,体现了《公司法》主张更有效的保护公司股东、债权人以及公司本身的合法权益,防范、减少和化解公司内外的利益矛盾和冲突。对银行而言,应更密切地关注贷款企业高管、股东的动向,及时调整对企业的营销和管理策略,必要时,应及早全身而退;在维护自身债权时,应全面掌握信息,在有法律依据的条件下,可追加“不法”股东的连带清偿责任。

三、《公司法》对公司对外投资、担保的规定及银行对策

(一)、新《公司法》对公司对外投资、担保的规定,见《公司法》第

15、

16、

22、149等条款的规定。

(二)、银行操作中应注意:

1、注意审查公司章程

《公司法》本次十分强调公司的意思自治,在新公司法中,很多事项都可以由公司的章程规定。在涉及公司对外投资担保方面,新《公司法》特别增加了以下规定:

1)、公司对外投资或担保的决议由哪个组织机构作出,由章程来规定。

《公司法》第16条第一款规定:公司向其他企业投资或者为他人提供担保,按照公司章程的规定由董事会或者股东会、股东大会决议。

2)、章程可对公司对外投资和担保的限额作出规定。

《公司法》第16条第一款规定:公司章程对投资或者担保的总额及单项投资或者担保的数额有限额规定的,不得超过规定的限额。

2、公司为公司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提供担保的,有特殊规定:

1)、必须经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

《公司法》第16条第二款规定:公司为公司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提供担保的,必须经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

2)、对股东大会决议的作出有特殊规定:

a、回避制度:为了防止“一股独大”,《公司法》第十六条第二款规定:前款规定的股东或者受前款规定的实际控制人支配的股东,不得参加前款规定事项的表决。

b、表决程序:由出席会议的其他股东所持表决权的过半数通过。

3)、正确掌握公司实际控制人的名单和范围:《公司法》第217条第三款规定:实际控制人,是指虽不是公司的股东,但通过投资关系、协议或者其他安排,能够实际支配公司行为的人。

3、 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违反公司章程的规定,未经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同意,将公司资金借贷给他人或者以公司财产为他人提供担保(见第149条)。 这是对原《公司法》第60条第3款的注解和明确: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利用自己的职权,私自对外担保;对外担保应是企业行为。

4、股东享有撤销权。这是本次修改新增的内容,对银行来说也十分具有“杀伤力”。依新《新合同》第22条的规定,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董事会的会议召集程序、表决方式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或者决议内容违反公司章程的,股东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因此调查了解公司的治理结构、管理程序就显得尤为重要。

(召集程序、表决方式的有关条文规定附后)

建议:要求公司向银行出具相关决议时注明:本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的作出符合《公司法》等相关法律及本公司章程的规定。其所产生的所有法律责任概由我公司承担。

四、新《公司法》对银行有影响的其他修改的评析与注意事项

(一)在操作以可转让的股权、股票质押方面应注意:

1、对发起人所持股权转让的修改

在股份公司发起人股的转让上,由旧法规定的3年内不得转让,改为1年内;对高管所持有的股权,由旧法规定的任职期内不得转让、离职后6个月内方可转让,改为允许通过章程规定,每年转让不超过高管所持股份的20%,其余的离职后转让。

2、《公司法》设定了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变动时以股东名册记载为生效要件、以变更登记为对抗要件的股权认定标准。银行在操作中应注意:在办理以可流通的有限责任公司、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权质押时,应将质押事项记载于股东名册,《质押合同》自记载于股东名册时生效。

(二)了解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和决策者

新《公司法》中,很多事项都可以由公司的章程规定。按照新《公司法》,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将不一定由公司的董事长来担任,而是由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和决策者担当,这个人可以是董事长,也可以是公司的董事、监事或总经理。今后董事长在人们心中的形象也会慢慢发生改变。董事长更多的是名誉职务,本身对业务的介入程度将很浅。对银行而言,应注意审查公司章程和营业执照,掌握谁才是“有权人”。

(三)对公司的会计审计有新规定

《公司法》170条规定:公司聘用、解聘承办公司审计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依照公司章程的规定,由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决定。实践中存在公司董事会、高级管理人员操纵会计师事务所做假账的现象,影响了外部审计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为了保障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真正发挥外部审计的监督作用,新《公司法》对此作出了新规定。银行也应注意:避免向企业“指派” 会计师事务所。

(四) 删去公司对外投资占公司净资产一定比例的限制。《公司法》规定:公司可以向其他企业投资,但是,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不得成为对所投资企业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出资人。该修改也显示《公司法》给予了公司更大的自治空间,对外投资属于公司的经营自主权,应由公司章程规定,而没有必要由法律对投资占公司净资产的比例进行限制

第三篇:2017中央一号文件解读: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 推动产业融合

2017中央一号文件解读: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 推动产业融合

文件摘要

2017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以规模化种养基地为基础,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聚集现代生产要素,建设“生产+加工+科技”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发挥技术集成、产业融合、创业平台、核心辐射等功能作用。深入实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工程,支持建设一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中公解读

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突出亮点。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作出重要部署,必将推动正在蓬勃发展的农村三产深度融合,在广袤田野上异军突起。

近年来,随着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需求结构升级,人们对农产品品种、品质、品位提出了更高要求,对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等需求呈井喷式增长态势。在此背景下,抓好农村三产融合这件事,就抓住了改善农业供给、拓展农业功能、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牛鼻子”。

[必要性] 我国农业技术、管理和物资装备水平都已达到世界一流水平,解决“三农”难题完全具备条件。当前的问题在于涉及面太大,而农民的平均收入只有城市居民收入的1/3左右,很难有能力改善现代技术管理装备。而政府又不能包办,导致再好的现代化技术、信息化管理都无法推广开来,基础设施建设也跟不上去。

如果农村没有新的产业,农民只有往城市里跑,甚至很多出身农村的大学生也都离开农村走向城市。所以,关键是三产要融合发展,建立新的大农业产业,而这里面最重要的是农民增

更多相关信息点击查看湖北中公教育

收问题。三产融合,让农民得到第

二、第三产业的附加值,便有了改善技术、管理和装备的资本。

[对策措施] 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着眼于做大做强乡村旅游产业。丰富乡村旅游业态和产品,打造各类主题乡村旅游目的地和精品线路,发展富有乡村特色的民宿和养生养老基地。

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工流通企业与电商企业全面对接融合,加快建立健全适应农产品电商发展的标准体系,加强农产品产地预冷等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着力解决从村到乡镇物流配送的“最初一公里”问题。

推进农村三产融合,必须打造有效的载体和平台。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区、返乡创业园是集聚资金、科技、人才、项目的重要平台,要充分利用这些园区发展休闲旅游、农产品加工和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

更多相关信息点击查看湖北中公教育

第四篇:《社区矫正实施办法》解读(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社区矫正实施办法》解读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一、问:“两院两部”联合制定《实施办法》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

答:社区矫正是与监禁刑罚执行对应的一种非监禁刑罚执行方式,是指将符合法定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有关部门、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

经中央批准,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从2003年开始,2005年扩大试点,2009年在全国全面试行。通过九年的试点试行,社区矫正工作的覆盖面稳步扩大,社区矫正人员数量不断增长。截至2011年12月底,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有97%的地(市、州)、94%的县(市、区)和89%的乡镇(街道)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各地累计接收社区矫正人

员88万余人,累计解除矫正48.2万人,现有社区矫正人员40万余人,社区矫正人员的重新犯罪率一直控制在0.2%左右。在试点试行工作中,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和司法行政等有关部门认真履行职责,相互支持配合。各地普遍建立完善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司法行政部门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社区矫正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全面落实对社区矫正人员的监督管理、教育矫正、帮困扶助三项工作任务,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确保了试点试行工作的扎实推进。试点试行成功经验表明,中央关于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决策是正确的,社区矫正工作适应了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制建设的形势和需要,契合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

按照中央的要求,在认真总结试点试行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两院两部”积极推进《实施办法》起草工作,广泛调研论证,采取不同方式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研究制定了《实施办法》。《实施办法》将各地在实践中形成的行之有效的工作体制机制、矫正方法和模式等固定下来,上升为统一的制度,使之成为社区矫正工作的操作规范和基本依据,为社区矫正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制定出台《实施办法》,是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刑罚执行制度的重要成果。社区矫正工作从试点到扩大试点到全面试行,始终鲜明地坚持刑罚执行的本质属性,已经在实践中与监狱刑罚执行共同构建成我国刑罚执行工作的主要方面,形成监禁刑与非监禁刑分层次、相衔接的新型刑罚执行体系。总结实践经验,推进社区矫正立法工作是连续两轮司法体制机制改革的明确要求,始终与社区矫正实践同步推进。根据中央批准的立法方案,刑法修正案

(八)、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对社区矫正范围、执行机关作了原则性规定,基本完成了第一阶段立法任务。确保社区矫正依法有序开展,确保执行效果和质量,则是更为迫切的立法任务,也是建立完善我国刑罚执行制度体系的重大课题。《实施办法》的制定出台实现了与第一阶段的立法工作同步进行,建立了我国社区矫正执行制度。《实施办法》体现了刑罚执行的严肃性,突出了刑罚惩罚犯罪、改造罪犯的基本功能;进一步明确了社区矫正的管理体制、执行机关、执法权限、执法责任等主要问题,规范了矫正措施和执行程序;明确了各部门的分工和配合制度,填补了我国非监禁刑罚执行制度的空白,畅通了与监禁执行的制度衔接。《实施办法》的出台,完善了我国监禁矫正与社区矫正相辅相成的刑罚执行体系,对建立完善中国特色刑罚执行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制定出台《实施办法》,是依法加强和创新特殊人群管理的必然要求。社区矫正工作是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是加强特殊人群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的要求,建立和完善适应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要求的社区矫正工作体系,加强对社区矫正人员的管理、教育和帮扶工作,帮助他们顺利融入社会,减少重新违法犯罪,是政法机关,特别是司法行政机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价值目标,就是要把社会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实现社会管理的法治化。近年来,为了指导和规范社区矫正试点试行工作,“两院两部”先后印发了《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关于扩大社区矫正试点范围的通知》、《关于在全国试行社区矫正工作的意见》等指导文件,各地也陆续出台了一批规章制度,有力保障了试点试行工作的顺利进行。司法部会同“两高”和公安部认真全面地总结各地加强特殊人群管理的经验和制度创新成果,进一步提炼概括,形成了《实施办法》。《实施办法》贯彻专门机关与社会力量相结合的工作原则,既充分发挥司法行政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等国家机关的职能作用,又积极动员社会工作者、志愿者、基层组织、家庭成员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贯彻监督管理、教育矫正、帮困扶助三大任务相结合的原则,整合社区矫正资源,创新教育矫正方法,实现刑罚执行与特殊人群管理的有机结合。《实施办法》是具有司法解释性质的重要规范性文件。它的出台标志着社区矫正法制化、规范化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加强和创新特殊人群管理的重要制度成果。

制定出台《实施办法》,是统

一、规范社区矫正工作的客观需要。社区矫正的刑罚执行性质,决定了这项工作的严肃性、统一性和权威性。经过几年的实践,各地根据中央的精神和原则要求,在推进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地方实际,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试点模式和矫正方法,为制定统一的社区矫正执行制度奠定了实践基础。随着社区矫正工作的深入开展,全面推进,特别是规模和覆盖面的迅速扩大,社区矫正人员的大幅增长,全国社区矫正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对统

一、规范社区矫正活动,提高矫正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实施办法》的出台适应了新形势、新要求,完善了调查评估、分类管理、个案矫正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矫正措施,规范了接收、矫正、奖惩、解除等主要执法环节,确保社区矫正工作依法规范实行,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了社区矫正工作,健全完善了社区矫正执行制度。同时,为研究制定《社区矫正法》,全面确立社区矫正制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问:司法行政机关在社区矫正工作中的职责有哪些?

答:社区矫正工作自2003年试点以来,司法行政机关一直承担牵头组织实施的职责。几年来,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认真履职,在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和社会力量的大力支持下,推动社区矫正工作不断深入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2008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司法部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国办发[2008]64号)明确了司法部指导管理社区矫正工作的职责。2009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在全国试行社区矫正工作的意见》(司发通[2009]169号)要求,司法行政机关要切实履行指导管理社区矫正工作的职责,牵头组织有关单位和社区基层组织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在此基础上,《实施办法》第二条进一步明确规定:“司法行政机关负责指导管理、组织实施社区矫正工作”。

从指导管理层面讲,司法部负责指导管理全国的社区矫正工作。2012年1月,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设立司法部社区矫正管理局的批复》(中央编办复字[2012]4号)同意司法部设立社区矫正管理局,主要职责是:负责监督检查社区矫正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执行工作;拟定全国社区矫正工作发展规划、管理制度和相关政策并组织实施;监督管理对社区矫正人员的刑罚执行、管理教育和帮扶工作;指导开展社区矫正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相应地,省级、市级、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履行对本行政区域内社区矫正工作的指导管理职责。截至2011年12月底,全国有27个省(区、市)司法厅(局)经编制部门批准设立了社区矫正处,75%的地市司法局、67%的县(市、区)司法局单独设立了社区矫正处(科),依法履行指导管理社区矫正工作的职责。

从组织实施层面讲,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规定,社区矫正机构负责执行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第三条规定,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机构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监督管理和教育帮助,司法所承担社区矫正日常工作,进一步明确了社区矫正的执行机关。可以说,做好社区矫正工作,县、乡两级是关键。

县级司法行政机关负责社区矫正执行工作,主要包括:社区矫正适用前调查评估,法律文书和社区矫正人员的接收,建立社区矫正人员执行档案,社区矫正人员进入特定场所、外出、变更居住地的审批,给予警告,提出治安管理处罚建议,提出撤销缓刑、假释、收监执行建议,提出减刑建议,对脱离监管的社区矫正人员组织追查,发放解除社区矫正证明书等。同时,县级司法行政机关也可以开展集中教育、心理矫正、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为社区矫正人员提供帮扶等工作,以提高社区矫正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司法所应当做好社区矫正日常工作。在社区矫正接收环节,司法所要根据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的指派,接收社区矫正人员,并组织宣告;确定社区矫正小组;制定矫正方案;建立社区矫正工作档案。在社区矫正实施过程中,司法所要监督社区矫正人员定期报告;采取实地检查、通讯联络、信息化核查等措施及时掌握社区矫正人员的活动情况;重点时段、重大活动期间或者遇有特殊情况,可以根据需要要求社区矫正人员到办公场所报告、说明情况;定期到社区矫正人员的家庭、所在单位、就读学校和居住的社区了解、核实社区矫正人员的思想动态和现实表现等情况;发现社区矫正人员脱离监管的,及时向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报告;对社区矫正人员七日以内的外出进行审批;组织日常教育学习活动和社区服务;开展有针对性的个别教育和心理辅导;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考核并实施分类管理等。在期满解除矫正时,司法所要对社区矫正人员作出书面鉴定,提出安置帮教建议;组织解除社区矫正宣告;向社区矫正人员告知安置帮教有关规定,与安置帮教部门做好交接等。此外,司法所作为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的派出机构,经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授权,在一定范围内参与社区矫正执法活动,如派员参加社会调查评估等。司法所立足基层,还要充分发挥贴近社区、贴近群众的优势,广泛动员基层组织、社区矫正人员所在单位、学校、家庭成员等各方面力量,共同做好社区矫正工作。

三、问:从事社区矫正工作的人员有哪些?分别承担哪些职责?

答:社区矫正是一项严肃的刑罚执行活动,必须有一支职业化、专业化、规范化的执法队伍作为组织保障。同时,考虑到社区矫正的社会性,应当充分依靠社会力量开展工作。

各地适应社区矫正工作性质要求,建立了以司法行政机关执法工作者为核心、社会工作者为辅助、社会志愿者为补充的“三位一体”的社区矫正工作队伍。2003年,作为第一批试点地区的上海市就提出“政府主导推动、社团自主运作、社会多方参与”的总体工作思路。上海市的每个区、县司法局专职从事社区矫正工作的人员一般是2人,每个街镇(乡镇)司法所都有一名专职干部负责社区矫正工作。同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培育各类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矫正工作,成立了民办非企业的社工组织机构。政府出资向社工组织机构购买服务,按照与社区矫正人员1:50的比例配备社工,派到司法所从事社区矫正工作。此外,上海市还成立了社会帮教志愿者协会,吸纳企业、个人等会员为社区矫正人员提供帮扶。江苏省努力提高社区矫正工作的社会参与度,全省招聘了2100名专职工作者,这支队伍主要来源于大学毕业生、“40、50人员”、企业下岗人员、退休后的村支书、村(居)委会主任,他们协助司法所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教育帮扶、心理矫正等;同时招募了5万多名有一定法律政策水平和专业知识,热心社区矫正工作的社会志愿者,经司法行政部门和志愿者组织登记,自愿协助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各地通过不断探索,逐步建立了一支由司法行政部门执法工作者、一定比例的具有必要的教育背景、良好的专业素质的社会工作者、社会志愿者的社区矫正工作人员队伍,共同担当社区矫正的工作任务,较好地满足了当前工作需要,也为事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实施办法》肯定了各地的实践做法,明确了社区矫正工作队伍建设模式,在第二条规定,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机构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监督管理和教育帮助。司法所承担社区矫正日常工作。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在社区矫正机构的组织指导下参与社区矫正工作。

根据《实施办法》的要求,司法行政机关要进一步加强社区矫正工作队伍建设,明确人员组成,明晰职责承担:一是要建立执法工作者队伍。通过内部调剂、公务员招录的形式,选拔一批政治坚定、业务熟练、作风优良、纪律严明的公务员担任社区矫正执法人员,依法履行刑罚执行职责,承担矫正接收、事项审批、调查取证等执法工作,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监督管理,组织开展教育帮助活动。二是要建立社会工作者队伍。联合或委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具有社工资质的人员担任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在社区矫正执法工作者的指导下,承担联系沟通社区矫正人员、开展“一对一”或“多对一”的谈话教育、心理矫正、社会适应性帮扶等专业化工作。三是要建立社区矫正工作志愿者队伍。联合团委、志愿者协会面向社会招募热心社区矫正工作、具有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专业知识的人员担任社区矫正工作志愿者,与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一起,协助开展工作。四是进一步健全完善社区矫正工作者和志愿者的聘用、管理、培训和考核、激励机制,提高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对社区矫正人员提供多元化教育,帮助其改变心理认知,变被动矫正为积极矫正、主动矫正,有效促进其向社会的回归,成为守法公民。

四、问:社区矫正的适用对象有哪些?

答:根据中央批准的社区矫正试点通知和全面试行意见,社区矫正的适用对象为: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裁定假释、暂予监外执行以及被剥夺政治权利在社会服刑的五种罪犯。实践中,司法行政机关针对五种不同的社区矫正对象,采取分类管理、区别对待的矫正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目前,刑法修正案

(八)明确对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和裁定假释的罪犯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将暂予监外执行罪犯纳入社区矫正适用范围。为体现司法体制机制改革的要求,保持社区矫正试行工作的连续性,《实施办法》对于剥夺政治权利在社会服刑罪犯的刑罚执行方式作出了特别规定,明确由司法行政机关配合公安机关,监督其遵守刑法第五十四条的规定,并及时掌握有关信息。同时,这类罪犯可以自愿参加司法行政机关组织的心理辅导、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活动。这样规定,目的在于整合各种社会管理资源,形成监管合力,帮助这类人员尽快改造成为守法公民,也是立足当前,谋划长远,继续深化社区矫正试行工作的客观需要。

根据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规定,对于被判处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由公安机关执行。司法行政机关应当按照《实施办法》规定,积极做好协助工作,发现被剥夺政治权利罪犯有违反刑法第五十四条规定的情形,要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对于执行机关保存的剥夺政治权利罪犯的有关法律文书和档案,司法行政机关要建立与公安机关的沟通机制,及时掌握有关信息。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可以自愿参加司法行政机关组织的心理辅导、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活动。

五、为什么要建立社区矫正适用前的调查评估制度?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接受委托后,如何开展调查评估工作?

答:在决定适用社区矫正前开展调查评估,统筹考虑适用非监禁刑罚是否符合公共利益,是否对社区的安全产生不利影响,是否可以实现有效监管,有利于社区矫正的依法规范实施,有利于发挥社区矫正制度的作用。刑法修正案(八)明确规定,对犯罪分子判决缓刑时,应当将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作为适用条件;对犯罪分子裁定假释时,应当考虑其假释后对所居住社区的影响。

在社区矫正试行工作中,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法院对拟适用社区矫正的被告人、罪犯,在判决、裁定前委托司法行政机关进行社会调查, 不仅进一步强化了刑事审判的公正性,还使社区矫正工作实现了向前延伸,加强了矫正工作与审判工作的衔接,促使社区矫正人员更加自觉主动地服从监督管理,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2010年8月28日,中央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共青团中央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配套工作体系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司法行政机关在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和执行刑罚时,应当综合考虑案件事实和社会调查报告的内容,社会调查由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户籍所在地或居住地的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工作部门负责。实践证明,对拟适用社区矫正的被告人、罪犯开展的开展调查评估,能有效地对社区矫正人员是否适用社区矫正进行评估,提高风险预见性,真正严把了社区矫正“入口关”。同时,通过开展适用前调查评估,有利于确定社区矫正人员的居住地,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司法行政机关同有关职能部门之间的有效衔接,从源头上避免社区矫正人员脱管、漏管情况的发生。

《实施办法》肯定了各地的实践做法,对社区矫正适用前的调查评估作出了明确规定。根据《实施办法》第四条,人民法院在作出管制、缓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的判决、裁定和决定前,人民检察院在提出对被告人适用社区矫正的量刑建议前,公安机关、监狱对罪犯在决定暂予监外执行前,需要调查其对所居住社区影响的,可以委托县级司法行政机关进行调查评估。

根据《实施办法》的要求,受委托的司法行政机关应当根据委托机关的要求,对被告人或者罪犯的居所情况、家庭和社会关系、一贯表现、犯罪行为的后果和影响、居住地村(居)民委员会和被害人意见、拟禁止的事项等进行调查了解,形成评估意见,及时提交委托机关。一般可以按照以下程序开展调查评估:一是收到委托后,县级司法行政机关要及时指定拟适用社区矫正被告人、罪犯居住地的乡镇(街道)司法所进行调查。二是被指定的乡镇(街道)司法所要指派二名以上人员围绕实施办法规定的调查事项,走访被告人、罪犯家庭、工作单位(就读学校)、同事(同学)、案件被害人及其家属,社区组织、社区居民等单位和个人,形成调查笔录。三是被指定的乡镇(街道)司法所要围绕被告人、罪犯是否具有再犯罪危险性、是否可以实现有效监管、是否可以适用社区矫正这一核心,全面分析掌握的调查资料。四是对人民法院拟适用禁止令的,还应当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原因、犯罪性质、犯罪手段、犯罪后的悔罪表现、个人一贯表现等情况,充分考虑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的关联程度,有针对性地开展调查,调查内容应当包括在管制执行期间、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等一项或者几项禁止内容。五是鉴别归类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通过集体讨论,慎重作出能否对被告人、罪犯适用社区矫正措施及适用禁止令的建议,并形成调查评估报告提交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六是县级司法行政机关要认真审核把关,确保调查情况的客观性、评估结论的公正性,按时向委托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监狱提交调查评估报告。

六、司法行政机关如何做好社区矫正人员的接收工作?对社区矫正人员的宣告有哪些具体规定?

答:社区矫正人员的接收是社区矫正工作开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确保社区矫正依法开始,避免漏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接收管制、缓刑、假释类的社区矫正人员时,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接到人民法院对罪犯拟适用社区矫正的有关通知后,做好接收社区矫正人员的准备工作,并将有关事项告知拟负责承担社区矫正日常工作的司法所。收到决定机关送达的法律文书材料,要认真核对并登记,将回执在三日内送达决定机关;发现文书缺项的,要及时通知决定机关补齐。社区矫正人员在规定时限内报到的,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对照已收到的法律文书核实其身份,并填写接收登记有关法律文书。对没有收到相关法律文书而社区矫正人员已经前来报到时,应先进行登记,同时与决定机关联系约送法律文书。办理完接收登记手续后,告知社区矫正人员在三日内到指定的司法所接受社区矫正并通知司法所。司法所按照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的通知要求,对该社区矫正人员实行社区矫正。

发现社区矫正人员没有在法律文书规定的期间内报到的,县级司法行政机关要及时组织查找,同时将有关情况通报给原裁判人民法院,抄送人民检察院,对被裁定假释接受社区矫正的罪犯,还要增加抄报原服刑的监狱、看守所。

人民法院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的,应核实罪犯暂予监外执行后的居住地并通知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按照通知要求做好接收准备,并告知拟负责其对承担社区矫正日常工作的司法所。人民法院开庭宣判时,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必要时,司法所工作人员一同参加)到庭办理法律文书移交,核实罪犯身份、办理罪犯交接手续。

公安机关、监狱管理机关批准暂予监外执行的,应核实罪犯暂予监外执行后的居住地并通知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接到批准机关的通知后,做好接收准备并与罪犯服刑的看守所、监狱取得联系,约定罪犯交付日期,届时由看守所、监狱将罪犯押送至居住地,与县级司法行政机关以及司法所现场办理罪犯和法律文书交接手续。办理登记等事项后,由司法所将罪犯带回对其实施社区矫正。

社区矫正宣告是体现社区矫正刑罚执行特性的重要措施,对于彰显刑罚执行的严肃性,强化社区矫正人员的身份意识,增强其接受社区矫正的自觉性,明确司法所、社区基层组织、所在单位以及社区矫正人员的监护人、亲属、保证人等承担责任,都有重要的意义。

根据《实施办法》规定,组织宣告前,司法所应当根据社区矫正人员的不同情况,通知矫正人员本人、家庭成员或亲属、监护人、保证人、所居住社区的村(居)委会成员、所在单位的代表、就读学校代表、矫正小组人员按时到场;组织宣告时,应考虑选择合适的场所,悬挂司法所标识,环境布置要庄重严肃。

宣告主持人由司法所工作人员担任,组织宣告时,一是宣读判决书、裁定书、决定书等有关法律文书的主要内容;二是宣布社区矫正期限;三是宣告社区矫正人员必须遵守的各项规定、违反规定应承担的法律后果以及该社区矫正人员依法享有的权利和被限制行使的权利;四是宣布矫正小组人员组成及职责。

七、为什么要规定为社区矫正人员确定专门的矫正小组,司法所如何指导矫正小组开展工作?

答:实行专群结合,坚持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广泛动员各种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到社区矫正工作中来,既是社区矫正制度的特色,也是实践经验的总结。以矫正小组为依托,立足社区、依靠社区,动员各种社会力量,促进公众参与对社区矫正人员的监管教育帮助,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矫正管理教育模式。

相对于监禁矫正,社区矫正是将罪犯放置在“社区”这一相对开放的环境里进行教育改造的刑罚执行方式。目前,人户分离,异地就业就学等现实情况给社区矫正工作带来难题。在迅速城市化过程中,一些城乡结合部的小区建设加快,人户分离的社区矫正人员数量激增,社区矫正管理难度加大,个别人会钻空子逃避改造,形成新的问题隐患。只有充分发动、利用和整合社会上的各种人力、物力资源,共同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管理教育,才能真正体现社区矫正设立的根本出发点。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可以减少矫正机构与社区矫正人员之间的对立面,消除社区矫正人员的抵触心理。社会工作者可以从多层面介入对社区矫正人员的引导教育,并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社区基层组织、家庭、单位等可以共同为社区矫正人员营造一个宽松的改造环境,使他们重新扮演“正常”角色,促进他们与社会之间尽快实现互融,从而达到积极、良好的矫正效果。

在社区矫正试点试行工作中,各地对此进行了积极探索,普遍成立了社区矫正小组,吸收社区矫正人员的亲属、基层组织、所在单位或学校及有关单位的人员参加。这些人员与社区矫正人员有密切的联系,最贴近社区矫正人员,最能了解、掌握其思想动态和矫正情况,对提高社区矫正人员的教育改造质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实施办法》肯定了各地的实践做法,对这一工作机制作出规定,第八条明确要求司法所应当为社区矫正人员确定专门的矫正小组。矫正小组由司法所工作人员担任组长,由有关部门、村(居)民委员会、社区矫正人员所在单位、就读学校工作人员、社区矫正人员的家庭成员或者监护人、保证人以及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等有关人员组成。社区矫正人员为女性的,矫正小组应当有女性成员。司法所应当与矫正小组签订矫正责任书,根据小组成员所在单位和身份,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义务,确保各项矫正措施落实。

按照《实施办法》的要求,司法所在落实矫正小组工作机制时,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要在矫正宣告程序前确定矫正小组组成人员,由司法所工作人员担任组长,由实施办法规定的相关人员担任成员。二是要及时与矫正小组签订矫正责任书,明确小组成员的以下责任和义务:(1)协助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监管、教育和帮助;(2)督促社区矫正人员按要求到司法所报到、报告、参加学习及社区服务,自觉遵守有关监督管理规定;(3)及时向司法所反映社区矫正人员的日常学习、生活、思想和工作等情况;(4)发现社区矫正人员有违法违规行为,或有违反监督管理规定的行为,及时向司法所报告。(5)根据司法所需要,协助完成对社区矫正人员其他社区矫正工作。三是要在社区矫正日常工作中定期与矫正小组成员沟通联系,指导、督促他们按照矫正责任书的内容,协助司法所落实对社区矫正人员的监督管理帮助措施。发现矫正小组成员不认真履行义务、不能正常发挥作用的,要及时予以调整。

八、问如何为社区矫正人员确定矫正方案,如何实施?

答:矫正方案是司法所接收社区矫正人员后,根据其被判处的刑罚种类、犯罪情况、悔罪表现、个性特征和生活环境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分析,确定针对性管理措施,并根据实施效果适时予以调整的方案。

司法所应当指定专职人员负责社区矫正方案的拟定和组织实施,社区矫正专职社工协助。制定矫正方案时,一是查阅有关法律文书材料,与社区矫正人员进行谈话,了解其认罪悔罪情况和思想动态,走访社区矫正人员家属、邻居、村(居)委会、原单位(学校)的有关人员,了解社区矫正人员的犯罪事实、犯罪类别、主观恶性、心理行为特点、家庭状况、成长经历、社会关系等,做到基本情况明了,基本事实清楚。二是根据走访了解到的情况,对社区矫正人员的危险程度、利益需求、心理行为、素质缺陷等进行综合分析,找出社区矫正人员犯罪的症结和可能影响矫正进行的问题所在,确定矫正工作的重点和方向。三是在综合分析评定的基础上,拟定矫正方案。矫正方案包括社区矫正人员的基本情况(个人自然情况、刑罚种类、矫正期限、居住地址等)、对其犯罪情况、悔罪表现、个性特征、生活环境等的综合评估情况综合评估情况、对其拟采用的监督管理、教育学习、帮困扶助的措施等。司法所对拟定的矫正方案要及时审核确定后执行。四是矫正方案开始实施后,要定期对实施情况进行评估。矫正措施针对性强、矫正效果明显的,可以继续使用原来的方案。原来拟定的矫正措施针对性不强、实施效果差的,要重新对矫正措施进行调整。制定时做到因人定案,因人施矫,切忌千篇一律、不讲效果。

第五篇:图文公司实习报告

出版社实习报告

一、实习地点:

云南科技出版社第六编辑室,昆明市环城西路609号。

四、实习目的:

及早接触出版行业,了解编辑出版的详细流程,,将大一所学有关出版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看清理论与实践的差距,同时也为了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学会为人处事,积累社会经验,拓展人脉,为以后步入工作岗位打好基础。最重要的是,明确编辑这份职业,是否符合自己兴趣爱好及性格特征,自己能否胜任,以后自己是否朝这个方向努力,当编辑是否是自己的理想职业,以后的职业规划是否以此为主线等问题。

当然了,我并不奢望通过一次实习就能完全了解出版行业及编辑这份职业,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急功近利的思想害人不浅,毕竟我才大一涉世不深、经验不足,再者实习时间较短也是一个限制。只是,如果通过此次实习对出版行业有所了解,能够确定今后努力的方向,可以学到除专业知识以外的一些东西,我便心满意足了。

五、实习内容:

实习的第一天,第六编辑室的主任王老师便给我们讲了编辑的大概流程,它包括图书市场调查、选题策划、组稿发稿、校对编排、发行营销等环节,所说的那些与我们在课堂上所学到的差不多,只是在那种环境中说出来有点言传身教的意味而已。同时也给我们介绍了作为编辑的一些基本要求,说完后问我们每个人对编辑的理解。接着,王老师问了我们四个对以上那几个环节比较感兴趣,我略加思考了一下,随口说出是市场调查和出版营销两个环节,也不知道为什么选这两个,或许是因为这两个都跟市场有关吧,而我自知文字功底一般,并不怎么适合校对。于是,王老师就根据我们的兴趣给我们安排了任务,我和另外一个女生的任务是暂时做市场调查,也就是去书店或者图书馆了解图书出版情况,而另外两个女生则被安排做书稿校对的工作。我们便各司其职,开始了自己第一天的工作。

由于图书出版的周期比较长,一般是三个月左右,所以压力并不是很大,分配给我们任务也不是很多,有了任务我们几个实习生一起完成,大部分是校对稿子的任务,其实校对还是很有学问的,需要足够的耐心和专心才能做好,图书必须经过‘三校一读’才能达到质量要求,在校对时不懂的我们都会及时向老师请教。没有安排任务的时候,我们就是在办公室里看书,看着老师们编辑的一本本优秀图书,心里不由生出几分羡慕和钦佩之情,这些书是凝聚了多少编辑和作者的心血啊!只要是我们出版社编辑的书,我都会细细地去品味欣赏,所以到实习

结束看完了很多本书,收获颇丰。

工作之余,我们也会主动与老师谈心,与他们交流跟工作有关的知识,使我们对编辑这个行业有了更深刻具体的认识,当编辑并非总有鲜花和掌声,也有背后的辛勤和汗水,所以行业里有编辑是‘为他人做嫁衣’的工作这一说法,在经过近一个月的实习后,我对这一说法是深信不疑了。与老师们的相处也是愉快的,时常听一听他们对工作的小抱怨、与他们谈一谈日常琐事,其实也是一种特别的

幸福。

六、实习收获:

实习的时间不算长,但收获却是十分多的,不管是专业知识方面,还是为人处事方面。首先在专业知识方面,老师们言传身教,无私地把知识奉献给我们,将知识活化运用于具体实践,让我们参与操作,比如说校对,之前课堂所学的现在看来都只是些皮毛而已,有些根本用不上甚至是误人子弟,之前认为校对是件容易事,如今亲身体验后才发现自己错的一无是处,这些使我们认识到,只有将理论运用到实践才能真正检验它是否正确。所以在今后的学习中,一定要注重实践,多去体验,才能有所收获!

其次是为人处事方面,与老师和同事们的相处是有很多技巧的,比如要有礼貌、尊重对方,谦虚向老师请教等。遵守上下班时间,为人诚实守信,做事认真负责这些是最基本的要求。作为一个员工要为时时为单位利益着想、事事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同时要努力进取,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

除了认识上的收获和多懂得了一些道理外,自己在能力上也得到了锻炼,实习期间去市场调查提高了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胆量与勇气也有所增强;校对稿子的工作,培养了自己的毅力和耐力。

体验过工作的苦与累之后,才知道在校学习是多么的轻松;当看见上班族们被工作束缚而失去自由时,才知道我们大学生是多么幸福;当看清社会的污浊与残酷之后,才知道校园的单纯与安宁。此次实习给自己最大的感受就是:“珍惜大学的美好时光,不要虚度;珍惜在校的每一天,不要留有遗憾;好好生活,给

未来一个温馨而值得回味的大学记忆!”

上一篇:雪花啤酒厂实习报告下一篇:消化系统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