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父母懂得孝顺

2022-07-30

第一篇:尊重父母懂得孝顺

你懂得尊重吗?

很偶然的一个早晨,我到一所学校有事,却看到一幅极不和谐的画面:学校师生基本都已经到班,校园内少有人走动,一位怀有身孕的老师,拿着笤帚、簸箕,弯腰捡拾着学生打扫卫生时残留下的垃圾,而在这位老师的身旁,一位校长双手插在裤袋里,那神态像是在指点她哪里还有垃圾,但是校长不是用手指着脏物,而是用脚。老师当然无话可说,顺着指点的方向继续捡拾,可我心里却不自在起来。我自问,我有过这样不尊重教师的行为吗?

“校长把我们当人看,我们就把他当神看”,这是流传于教师队伍中一句最朴实的语言。教师渴望得到尊重,校长尊重了教师,将会得到教师更大的回报,这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吧。其实,一个充满人文气息的和谐校园,首先需要的就是尊重。

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位教师,把教师的切身利益放在第一位,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推行民主的管理方式,这些都体现了对教师的尊重。

“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以尊重的态度待老师”,很多校园内都有这样的标语。打造和谐的、充满人文情怀的校园环境,把校园变成家园、学园、乐园,也是我们许多校长述职报告中说的、学校总结中写的,可是我们把它幻化成自己的自觉行动了吗?在我们的骨子里,我们有对教师的尊重吗?如果我们不懂得尊重老师,我们怎样去要求老师尊重学生?在一个缺少尊重的校园里,还谈什么和谐?谈什么人文关怀?平等与尊重难道只是校长时髦的语言标签?没有平等与尊重,我们怎样落实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

是啊,很多校长习惯了把自己当成“官”,所以就有了官腔、官样,最终染上了官场习气,从而沦为“官痞”,这正是我们校长所要警醒的,因为校长毕竟是文化人,是知识分子,有自己做人的品味,有自己的斯文气,更何况我们服务的对象也是读书人,读书人与读书人打交道,应该懂得尊重与被尊重的道理,应该多一些斯文。

写出这些,愿与所有的校长共勉!

第二篇:懂得尊重他人大全

懂得尊重他人

李锰

人生在世,谁也不可能像一座孤岛,在大海中独踞,都要与他人相处,希望做一个受人尊重和欢迎的人。要实现这一想法,首先就应该学会真诚地尊重他人。

曾经听过这样一则故事:有位商人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铅笔推销员,顿生怜悯之情,不假思索地将10元钱塞到推销员手中,而后扭头走了。没走几步,他突然觉得这样做不妥,于是连忙返回,抱歉地解释说自己忘了取笔,希望对方不要介意,还郑重其事地对推销员说:“您和我一样,都是商人。”一年之后,在一次商务活动中,一位西装革履、风度翩翩的推销商迎上这位商人,不无感激地自我介绍道:“您可能早已忘记我了,而我也不知道您的名字,但我永远不会忘记您,您就是那位重新给了我自尊和自信的人。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推销铅笔的乞丐,直到您亲切地对我说,我和您一样是商人为止。”

没想到商人简单的一句话,竟使一个自卑的人树立起了自尊,使一个处境窘迫的人找回了自信,使他看到了自己的价值和优势。倘若当初没有那一句充满平等的鼓励话语,纵然给他再多的金钱也无济于事,也不会出现从自认乞丐到自信自强的巨变———这就是尊重的力量。

尊重,如一缕春风,一泓清泉,一颗给人温暖的舒心丸,它能够催人奋进,成为密切人际关系的黏合剂。它常常与真诚、谦虚、宽容、赞赏、善良、友爱相得益彰,与虚伪、狂妄、苛刻、嘲讽、势利水火不容。给成功者以尊重,表明了自己对成功的敬佩、赞美和追求;给失败者以尊重,表明了自己对别人失败后的同情、安慰和鼓励。懂得尊重,就会有成功后的继续奋进,也会有失败后的东山再起。

懂得尊重他人,也是一种为人的高尚品质。我们每个人所从事的职业只有分工的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别。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没有理由也没有资格用不屑一顾的态度去轻视他人、嘲笑他人。真正的尊重,应是一种对他人不卑不亢、不仰不俯的平等对待,同时也是一种对他人人格与价值的充分肯定。一个真正懂得尊重他人的人,必然会以平等的心态、平常的心情去面对所有人,不论他是幸运抑或不幸运、成功还是不成功。

尊重与肉麻的吹捧和无原则的廉价奉迎是有根本区别的。前者是一种人格上平等和独立的表现;而后者则是丧失人格尊严、对人有所企图的行为。尊重他人,是对他人的负责,也是对自己的一种尊重,同样可以换来别人对自己的尊重。而那种对人低三下

四、靠贩卖廉价恭维以博得他人好感的人,反映出的首先是一种人格上的自轻,有道是“自轻者人必轻之”,想换来别人对他的尊重恐怕就很难了。

(解放军报2004年06月15日第7版)

第三篇:孝顺父母

简讯

2013年4月16日在轮台镇拉怕小学举行了“孝顺父母”为题的主题中队活动,活动中拉怕小学四中队的少先队员们演出各种内容丰富,精彩的唱歌,跳舞,小品的节目,在行为中表示了自己对父母的孝顺、努力学习报答他们的决心。活动参加了轮台镇中心小学各中队辅导员、优秀先锋代表。活动进行的很顺利。活动结束时中心学校校长图尔孙。阿斯木讲结束语。

轮台镇中心小学

2013年4月17日星期三

第四篇:孝顺父母

父母给了我们生命,让我们在他们的呵护下成长。

父母的爱是伟大的,他们为了我们渐渐老去,有时甚至会失去生命也会救我们。四川大地震时死了好多人,其中有一位孩子在爸爸妈妈的保护下生存了下来,而他的爸爸妈妈离开了人世,爸妈的爱好伟大。我们应尊重、孝顺他们。

母亲的皱纹深了,却滋润了我青春的脸庞,母亲的严禁看不清了,却把明亮的双眸给了我。我记得一本书上写了一篇关于母亲的故事。这位母亲好伟大。是写她女儿的脸部有一块被烧伤了,需要一块光滑的肉把她脸部的肉换下来,这位母亲毫不犹豫的说割我的吧,在场的医生大吃一惊,这位母亲真的很棒。医生说不能打麻药,如果打麻药,放在脸上作用很低,这位母亲说不用打麻药,如果我昏迷了,请把我叫醒。就这样,换回了女儿的脸,母亲痛得昏迷不醒。这位母亲多伟大呀。

父亲的手粗了,却使我变得更加坚强,父亲的腰弯了,却给了我挺直的脊梁。父爱是春天里的一缕阳光,和煦地照耀在我的身上;是夏日里的一丝凉风,吹散了我心中的烦热;是秋日里的一串串硕果,指引着我走向成功;是冬天里的一把火,温暖着我那颗冰冷的心!感谢父亲给我如山的唉。我在电视上,看到一位爸爸失去工作,独立养活女儿,真的很辛苦。他为了女儿不惜失去生命也要换回女儿的生命,父亲真的好伟大!

在世界上最伟大的唉就是父母的爱。所以我们应该学会尊重他

们,孝顺他们。不让他们再为我们操心、劳累。

第五篇:你真的懂得尊重吗美文摘抄

弯下腰来比站直了更难一个从省城大学来的礼仪教授将为同学们讲一节礼仪课,教授先告诉同学们到别人家拜访时应如何敲门,之后,教授来了一次模拟礼仪表演。他让一位同学扮做送水工,自己是主人。“送水工”敲门,进门,然后把水搬进了屋里。教授指出“送水工”三个礼仪方面的细节问题:敲门声太重;没有表明自己的身份;没有带一次性鞋套套住鞋子。

于是,“送水工”和教授又来了一次表演,一切按照教授指点的那样做,所有动作结束后,“送水工”仍然站着看着教授,教授说:“这位同学,你可以下去了。”学员说:“如果有人给我送水,我常常不好意思让他们换鞋,宁可自己拖一下地板。还有,送水工离开的时候我都会说一声‘谢谢’。教授,我需要一声谢谢。”教授呆住了,继而说了一声“谢谢”。

这件事带给我们很多启发,它促使我们反思:在我们要求别人学会尊重人时,自己是否做到了尊重他人?我们是否把尊重别人仅仅看成是一种礼仪?

我的一位邻居不是什么礼仪教授,对礼仪知识懂得也不多,但他却用自己的行为赢得了别人的尊重。为了方便送水工,他把饮水机安在门口,这样送水工来的时候一伸胳膊就可以换水,省去了进门套脚套的时间。在他看来这不经意的一件小事却被送水工深刻地记在心里,逢人便说,遇人便讲,使大家不自觉地对他产生敬佩。

欧美国家礼仪繁多,既要和对方交流,又不能问这问那,还要时时堆出笑脸,撞了一下还要马上说Sorry;最烦的是老要把Thankyou放在嘴边。在我们中国人之间,自己人说谢谢,反而见外。可见,我们中国更注重心灵的交流。礼仪不是形式,是发自内心对所有生命的尊重。假如有些人觉得自己有些钱所以看不起穷人,在公众场合或故作姿态、或矫揉造作、或吆三喝

四、或不可一世,那么就算他外表光鲜,学过礼仪,但很可惜,他的态度出卖了他的浅薄与无知。

礼仪不是用钱堆砌出来的,它是一种沉淀、积累,所有形式应该自然地融入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反之就是不自然。我每天都与这么一群人擦肩而过,他们看似平凡,但总能让你感觉很好,让你感受到尊重,不管是坐电梯,还是开门关门,或者问路、购物等,他们都让你感到自然。一个人只要他是从内心尊重所有生命的,那么他就不会觉得礼仪的规范是烦琐的。

是啊,与人为善是一种美好的品德。凡事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不经意间,也就收获了他们的一份尊重与敬佩。

尊重不仅仅是礼仪,礼仪只是尊重的外在表现,把对方看成是自己一样的平等个体才是尊重的内容。

尊重绝不是社交场合的礼貌,而是来自人心深处对另一个生命深切的理解、关爱、体谅与敬重,这样的尊重绝不含有任何功利的色彩,也不受任何身份地位的影响。

其实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受到别人的重视,得到别人的肯定,这不单纯为了满足自己的这一点点虚荣心理,这种尊重并不是礼仪上的尊重,而是人格上的尊重。要尊重他有自己的隐私,有自己的空间,有自己的选择,有自己的态度,与他保持一定的距离,给他一个安全的心理,这样他才不会焦虑,不会猜疑,不会防范,不会憎恨。其实这一点对我们大家都是一样的,谁都不想让别人靠自己太近,管自己太多,只要超过了自己的安全心理系数,就会排斥,就会拒绝。

尊重与礼仪是密切相关的,尊重是“里”,礼仪是“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表里一致,准确地表达自己对别人的尊重。

上一篇:住院医师阶段总结下一篇:组织部门干部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