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试题语文西师大

2023-01-15

第一篇:六年级试题语文西师大

西师大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测试

六年级语文测试题

命题:夏建立审核:付书现

一、积累与运用。(42分)

1、汉字是中国文化的根基。看拼音,把汉字规范美观地写在田字格里。(12分)

yūshìkànhâwēiyí

()泥()好俯()显()()()

sāoxiãhánchuíshíchânɡ

()动()持蕴()鼓()()()

2、读句子,用“/”划去加点字的不正确读音。(8分)

山风呜咽(yàn yâ)着,卷(juǎn juàn)着雪花迎面扑来,单薄(báobï)的军...

衣抵挡不住风雪的侵袭(xī xí)。战士们头昏脑涨(zhǎnɡzhànɡ),呼吸困难。尽...(jǐnjìn)管这样,大家还是拼尽(jǐnjìn)全身力气,互相搀扶着,艰难(nánn..

àn)地一步一步地前进。

3、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其中的两个写一句话。(6分)

惊世()俗与生()来肆无忌()()不忍睹

云蒸霞()沧海一()刻骨()心万()无声

4、选择正确的答案,将序号填在括号里。(6分)

①“深浅”有一对反义词组成,下列词语的构成方式全部与它相同的一组是()。

A.好坏死活后退春秋曲直

B.出入开关厚薄东西运输

C.正反前后快慢良莠装卸

②下列几句话中,带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用散(sǎn)文的话说,该是石罅(xià)生,或石缝(fânɡ)生。 ...

B.长长的队伍迤(yí)逦(lǐ)而行。一到山脚下,气温骤(zhîu)然降低。 ...

C.当我感觉到身后有人并转(zhuǎn)过身时,发现一位瘦削(xiāo)的老妇人..

静静地坐在一张木椅上。她就是我唯(wãi)一的听众。 .

③“下雨,要带雨具。”这句话要填上关联词,下面几组关联词中,唯

一不能用的是()组。

A.如果„„就„„B.即使„„也„„

C.只要„„就„„D.因为„„所以„„

5、按要求写句子。(7分)

①低头俯视,山下的队伍,在雪海里游动,蜿蜒而上。(改为比喻句。)②我一定会改掉不良的坏习惯。(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③伫立在冰面上的企鹅爸爸们成了南极洲最让人刻骨铭心的一道风景。(缩句)

④把下面的转述句改为直述句。

爸爸常常讲,他在动笔之前,总是能清楚地意识到句子是怎么在他的头脑中形成的。

⑤写一句话,恰当地引用含有对偶修辞的诗句。

⑥母亲对我说:“这瀑布中有一种节奏,请你仔细听一听。”

a.改为转述句:

B.把说话人放在话语的中间:

6、语文实践。(3分)

现代社会,上网已成为生活中一部分内容。许多同学都有一个新颖独特的网

名。例如:“追梦少年”“快乐小猪”“诗坛新燕”“雏鹰展翅”等等。这些网名或寄托理想,或张显个性,既生动形象,又好懂易记,让人过目难忘。请你为自己另行设计一个具有个性特征和积极意义的中文网名(不少于四个字),并将你的命名

缘由写在下面。

我的网名:

命名缘由:

二、阅读理解。(58分)

1、判断正误,在正确的说法后面打√,错误的后面打×。(6分)

①《夏》一文抓住了夏天热烈、金黄、紧张的特点,用极富魅力的语言赞美了夏天的景物和人物。()

②《回忆爸爸》一课中,海明威的儿子主要回忆了父亲在语文学习中对他的帮助,即:鼓励和批评。()

③《七律·长征》一诗,既表现了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又表现了毛泽东博大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

④《翻越大雪山》与《七律·长征》中的“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一句描写的事件一致,地点一致。()

⑤《唯一的听众》一课脉络十分清晰,全文围绕“我”的心理和行动的变化展开叙

述,表达了“我”对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

⑥《恐龙在我们头上飞》一文,季强证明假说一部分,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2、调动积累,根据语境填写古诗词或名言警句。(9分)

①万物皆有情。杜甫用“,”两句盛赞春雨善解人意;诗人李商隐的“,”两句则用小草的喜悦来表达自己在天放晴后喜悦舒爽的感觉。

②古人常常用“明月”来抒怀。苏轼用“,”来祝福亲人健康常在;张九龄用“,”来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③一个人无论地位有多低微,都不能忘记忧国忧民的责任,正如陆游所说:

“”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6分)

①《学会聆听》围绕“”、“”

展开故事内容,告诉人们。

②《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同志的一篇著名诗词。作者先用“,。”这两句总领全诗,然后选取红军长征途中经历千难万险的五个典型画面:、、、、,热情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精神。

③《翻越大雪山》一文中有很多环境描写,这些描写从侧面表现了,当读到红军翻越大雪山胜利会师时,我想:毛泽东的诗句“,”不正描写了那激动人心的场面吗?

4、先把下面这首词补充完整,再按要求答题。( 8分)

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①把这首词补充完整。(2分)

②“望断”的意思是,表达了的感情。(2分)

③这首词抒发了。(2分)

④你一定积累过毛泽东的其它诗词,请写出一句。(2分)

5、阅读语段,按要求做题。(6分)

指挥棒一跳一个巨浪,一甩一个浪花。分不清乐声、歌声,台上、台下。只

感到扑面飞来的水珠,脚上滚滚的波浪;万千父老弟兄,盯着一个人的眼睛。桨板,;号子,;中国

号,,向前冲去!

①按原文填空。(3分)

②本语段作者运用了丰富的,表现了《黄河大合唱》那种磅礴的气势,这样写的好处是。(3分)

6、阅读短文,完成下面各题。(13分)

谈读书

(1)读书,一定要读好书,否则不如不读。这个世界每天出书何止万本,一个

人的阅读量在它面前真是苍海一栗。我们没有义务用宝贵而有限的生命去陪伴那....

些平庸、通俗的文字。英国有这么一个读书人,他的读书信条是只读一流作家的一流作品,并反复研读他们的代表作。比如在文学领域,当他用一年时间研读了莎士比亚、巴尔扎克、托尔斯泰、普鲁斯特、乔伊斯等大文豪的代表作品后,他

就自豪地说:这个世界的文学高峰我总算都攀登过了!

(2)读书要忌杂。()是一流的好书,()切忌杂乱无章地读。好书需要形成系统,需要时间间隔,需要慢慢咀嚼、消化和回味。

(3)无数事实说明:读书不在多,而在于一个“精”字,在于有没有合理的系统和计划,你的系统和计划有没有良好的逻辑联系。

(4)举例说,假如你读诗,在一段时间可以专门读一读唐诗,而在某段时间则可以专门读李白,在你精读了李白的代表作品以后,可以写点读后感,再看一看有关李白的评论文章,强迫自己在高层次上与世界最杰出的人物对话。

(5)读书不可强求,应该去读自己喜欢的、“有缘分”的书。一流的好书,如果读上去头疼、脑涨、打瞌睡,硬着头皮也读不下去,感到无法接受,那就暂时放下它,不要糟蹋了书,也不要糟蹋了自己。

(6)你要相信,世界一流的知识星座漫天闪烁,总有一个星座是与你有缘的,或者说具有某种“同构关系”。你们的生命信息、审美趣味、接受波段彼此相容、彼此沟通、彼此呼应。在这个“波段”上,你们彼此间能产生最大幅度的共鸣。

(7)很多人,包括一些学者、教授,都习惯于做读书卡片,对此,我有不同看法。就拿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来说,我们应该读他们的精髓和神韵,而不是把他们孤立地分解成一段段警句。

(8)我们读一本好的书就像在观赏一朵美丽的花,她应该是生长在泥土中随风摇曳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芬芳,我们“读”到的、令人陶醉的应该是她整体的风韵或者一种神韵。如果将这朵花肢解成一片片花瓣,我们还会那么爱她么?这朵花还有什么观赏价值呢?所以,从这个角度看,读书不应该依赖做卡片。

①第(1)段加点词“苍海一栗”中的错别字是和,正确的写法是....

和。联系短文内容可知这个成语的意思是(3分)

②请在第(2)段画线句的括号内填上一组合适的关联词语 。(1分)

③作者在第④段中例举“如何读诗”主要是想告诉人们:()(选择最合适的一

项)(2分)

A、读书一定要读好书。

B、切忌杂乱无章地读书。

C、读书不在多,在于一个“精”字。

D、读书要有存在良好逻辑联系的系统和计划。

④作者主要围绕四个方面谈了自己对“读书”的看法,分别是、、、(4分)

⑤《积累与运用二》的自主阅读园地中,老舍先生在《谈读书》时说到矫正读书不

求甚解的方法之一是:随读随做读书笔记,而本文作者却说读书不应该依赖做卡片。对此,你有何看法?为什么?(3分)

1、淤嗜瞰 赫 逶迤骚挟涵槌蚀秤(每字0.5分,共 6分。)

2、骇俱惮惨蔚遐铭籁造句略(每空0.5分,造句能同时用上两个词语2分,共6分。)

3、①C②A③B (每小题2分,共6分。)

4、略(每小题1分,共6分。)

5、略(网名具有个性特征和积极意义,且不少于四个字1分,命名缘由言之有理,语句通顺,且书写规范、无错别字2分,共3分。)

三、(共35分)

1、①√②×③√(每小题1分,共3分。)

2、①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2分。每个错别字扣0.5分,扣完该小题得分为止。)

②天上乌云翻滚,就像浓浓的墨汁在天边翻转,远处的山巅在翻腾的乌云中依稀可辨。如注的骤雨已经来到,大雨裹挟着白色的雨点砸在船上,水花四溅,仿佛千万颗珍珠,从天上倾倒而下。(意思对即可。2分。)

③黑云翻滚暴雨骤降雨过天晴热爱大自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前四空意思对即可。每空0.5分,共3分。)

3、

(一)①劈动了死寂的东海震醒了沉睡的山峰乘驾着怒吼的黄河(每空1分,共3分。)

②想象和联想不仅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且烘托了气氛,深化了主题,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第一空1分,第二空2分,共3分.)

(二)①划去的读音依次为:jiáo juã(每音0.5分,共1分。)

②你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慢慢地嚼;总会走到的,总会吃饱的。(1分) ③《冬阳·童年·骆驼队》看骆驼吃草料咀嚼的样子外形(样子)神态动作和爸爸谈骆驼系铃铛的作用想替骆驼剪毛夏天追问骆驼的去处(除第一空外,其它几空意思对即可。每空0.5分,共4分。)

4、①苍和栗沧和粟指一个人的阅读量相对于浩瀚的书海来说显得非常渺小。(前两空每空0.5分,最后一空意思对即可,1分,共3分。)

②即使„„也„„(哪怕„„也„„)(1分。)

③D(2分。)

④读书一定要读好书;读书忌杂;读书不可强求;读书不应该依赖做卡片。(每空1分,共4分。)

⑤略(学生只要言之有理均可。看法1分,理由2分,共3分。)

第二篇:六年级上册语文看戏教案(西师大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看戏》详案

一、学习目标

(1)学会并积累有关生字新词,流利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理解课文内容,揣摩表达顺序

(3)紧扣重点词句,在美读与品析中感悟梅兰芳表演艺术的精湛和观众对梅兰芳的认可与热爱

(4)了解京剧艺术,激发学生对京剧等传统民族艺术的热爱之情。

二、学习重、难点:在美读中,紧扣重点词句、调动生活体验,并联系上下文感悟梅兰芳表演艺术的精湛和观众对梅兰芳的认可与热爱

三、课前准备:查阅梅兰芳的生平资料(文字、图片、视频)

四、教学用具:PPT、视频

五、学习时数:三课时

六、学习过程:

第三课时

学习内容:第四---六自然段

学习目标:感悟梅兰芳表演艺术的精湛和观众对梅兰芳的认可与热爱

学习方法:

1、美读法,

2、调动生活体验品析词句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幕已经拉开,女主角即将出场,那么他的表演究竟会给你怎样的感受呢?请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4—5自然段,和同桌交流自己的读后感受。

二、师生交流读后感受。

三、品、读“观众的反应”。

、过渡:观众看了他的表演后的又有怎样的反应呢?

2、【PPT】要求:①默读这两个自然段,按女主角出场、表演中途和高潮的顺序,用横线分别勾画表现观众反应的语句。②选择自己认为写得好的一个句子,在书的空白处写下你的朗读体会。

3、【PPT】出示品析示例:

①“这个平静的海面,陡然卷起了一阵暴风雨,观众像触了电似的,对这位女英雄报以雷鸣般的掌声。”(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观众看到女主角时响起的热烈掌声比作雷鸣,我体会到观众们对女主角的认可和喜爱。)

②提示:除了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外,文中准确的动词也可以进行重点体会。

4、师生交流并指导朗读。【相机板书:喜爱、折服】

四、品读“女主角精彩的演唱”。

【PPT】过渡: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演唱竟让观众们如痴如醉,到了着魔的地步呢?请同学们默看第四自然段,用“

”勾画出文中描写女主角表演的语句。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交流并全班齐读勾画的语句。(2句)

2、品析语言。

(一)过渡: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女主角精彩的演唱的呢?首先让我们来学习描写女主角表演的第一句:【PPT】“开始唱了,那圆润的歌喉在夜空中颤动,听起来似乎辽远而又逼近,柔和而又铿锵。”

①指名朗读,其余同学思考:这句话中作者运用了两组反义词,你能找出来吗?请问作者这样写你觉得矛盾吗?为什么?

②师生交流并指导朗读。

明确:不矛盾,这表明女主角的唱腔富于变化。【板书:唱腔】

③全班齐读。

接下来,老师想请一位朗读高手来读一读描写女主角表演的第二句,谁是朗读高手呢?【PPT】“唱词像珠子似的从一笑一颦中,从优雅的‘水袖’中,从婀娜的身段中,一粒一粒的滚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进每个人的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

▲从“唱词像珠子”你体会到什么?明确:声音清亮圆润。

▲品味“溅”:谁能说说“溅”是什么意思?从这个“溅到空中”你又体会到什么?教师适时引导分析并朗读:

①联系生活实例理解“溅“的意思。

明确:溅就是液体受冲击向四外飞射。如:小孩用力踩水,顿时水花四溅。②文中作者用“溅到空中”来形容女主角的唱词,是要表现什么呢?明确:表现女主角演唱时声音铿锵有力。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品味“一粒一粒”“滴”。

思考:这句话中作者说“唱词像珠子似的,。。。。。。一粒一粒的滚下来,滴在地上”你体会到什么?

A、男女生分别朗读原句和改句。

B、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并调动生活体验去分析并指导朗读:

①生活中我们常用“一粒一粒”、“滴”来形容什么?明确:“一粒一粒”是用来形容很细小的东西,如一粒米、一粒沙、一粒灰尘等,而“滴”字,在生活中,我们通常说水滴、泪滴、雨滴等,它们也比较较细小。21教育网

②珠子“一粒一粒”的“滴在地上”给你什么感觉?明确:“滴在地上”说明珠子落下时很轻柔。

③作者用“滴在地上”是来形容珠子的吗?从中你又体会到什么呢?明确:文中是用来形容唱词的。从而可见女主角当时唱歌时声音很轻柔。

(4)品析“滚下来”

教师预设:这个词对于学生而言体会起来,可能不是很容易,因而教师可继续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去作相应引导。

【PPT】依次出示:

①这句话中,作者是用“滚”来形容什么的?

②作者说它是从什么地方滚下来的呢?请从文中找到原句读一读,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③作者说唱词从从女主角的表情中、服饰中、动作中、身段中滚下来,你又体会到什么呢?辅助理解:教师可相机让学生模仿珠子从讲台上“滚下”的情形。【相机板书:表情、服饰、动作、身段】

3、讨论交流:在具体的品读完这部分后,你对女主角的表演有个怎样的评价呢?【板书:技艺高超】

4、以指名和齐读的方式再次感受女主角精彩的表演。

5、读中学写。

A、师问:【PPT】为了具体展现女主角演唱时声音的圆润、柔和、铿锵,作者使用了哪些方法呢?

B、交流并【板书:比喻

排比动词】

c、【PPT】小试牛刀: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观潮》一文,作者用“山崩地裂”来比喻大潮来临时巨大的声响;在《听泉》一文中,作者用“小提琴、琵琶、大提琴、铜管齐鸣”来比喻他夜宿庆云寺时听到的各种泉声,今天在《看戏》一文中,作者又用“珠子”滚下,滴落、溅起来巧妙的比喻女主角演唱时声音的圆润、柔和、铿锵。

那么,同学们,你是否也能模仿这些优秀的作家一样,调动你的想象,准确运用动词、比喻、排比等方法来描写你听到过的一种声音呢?例如下暴雨的声音、打雷的声音、刮大风的声音、放学时教室的喧闹声等,让我们也能有身临其境之感!

D、【展示台出示】学生创作并交流并展示部分优秀作品。

F、【PPT】名家作品片段欣赏。鲁彦—《听潮》

五、教师小结并过渡:课题是“看戏”,作者为什么要用那么多的篇幅来描写观众的反应呢?同学们,这位技艺高超,让观众折服艺术家是谁呢?让我们齐声诵读第六自然段。【板书:侧面烘托】

六、教师总结全文:

【PPT】梅兰芳先生一生上演的剧目数以百计,在他不断继承传统的同时,也不断创新并形成了鼎鼎有名的梅派风格,成为中国京剧上的光辉典范。所以哪怕已是66岁的老人,在表演《穆桂英挂帅》时,依然步法严整、姿态优雅。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让我们怀着对梅兰芳大师的崇敬之情,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这位德艺双馨的表演大师!

同学们,也许我们还不了解京剧,但请大家记住,京剧是我们中国的名片,是中国的国粹,值得每位中国人去喜爱、学习与尊重!。相机板书:崇敬

尊重

七、拓展:继续搜集有关京剧的知识,分小组办一份以“国粹---京剧”为主题的手抄报。

八、自由试背课文第四自然段。

第三篇: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梳理:

一、词汇

1.乔木

黄绢

裱纸

褪尽

猩红

赭石

柑黄

朱砂

表示颜色的词:金黄

橘红

曙红

桃红

猩红

丹红

赭石

柑黄

玫瑰紫 2.皂荚树

云霄

窍门

臃肿

珊瑚

珠子

鉴赏

竹筛

3.矗立

马鞍

白皑皑

蜿蜒

马蹄

萦绕

矫健 4.乳汁

挽起

荡涤

6.高山榕

妩媚

姓邓

深圳

绿茵

湘妃竹

石碑

镌刻

心仪

伟岸

亮丽

沐浴(要求理解词语) 7.芝麻

钰石

哲理

凯旋

迄今

※8.洛杉矶

第23届 金牌

瞄准

扳机

锻铸

咔嚓 徐徐上升

9.雪域

盎然

叩开

姗姗而来

羊羔

为啥

炽热

分娩 10.好莱坞(wù)

抄写

啰嗦

出售

不吝

直言不讳 11.船舷

绿茵蓊绿

驾驭

逆流而上

喧嚣

酣睡

颠簸 ※12.报酬

坎坷

天赋

轮廓 蜚声

青睐

迷惘 13.杠杆

恒星

崩毁

14.阅读

书籍

念叨

抖擞

整整齐齐

人来人往

跃跃一试

伤痕累累

不可估量

五湖四海

情不自禁

疲惫不堪

忐忑不安

如愿以偿 15.茎秆

贮藏

椭圆 发酵

胭脂

※16.概括

控制

系统

声频

蹿

草莓

豌豆 17.芙蓉

玉壶

渭城

劝酒

18.手帕

耶稣

怜悯

欺骗

肺腑之言

19.韦姓

冰淇淋

烟囱

一怔

真挚

冻疮

抿嘴

袜子 形容人的词语:

可爱

忧伤

懂事

无所不能

真挚

纯洁

稚嫩

充满爱心 贫寒

调皮

善良

天真烂漫

※ 20.煎饼

荤油

胆怯

长辈

亲戚(qī) 21.涔涔 徘徊

潸潸

挪移

遭遇 22.挫折

枯萎

23.倔强

24.琴瑟

切磋

谦虚

堕落

心扉

拭去

队伍

崎岖

25.屹立

汉奸

谗言

忠心耿耿

铿锵

鸦雀无声

控制

充沛

26.咳嗽

济南

解剖

踌躇

遭殃

27.宾客

潇洒

机舱

惴惴

摄影

纤弱

28.拉萨

药膏

歧视

污渍

英镑

崎岖

表彰

卓越 29.皆

矛盾

30.栖息

一哄而散

告示牌

冰雹

抡起

斧头

31.瓷器

琳琅满目

豇豆

梧桐

宴会

剔透

轮胎 32.和氏璧

蔺相如

客栈

渑池

抵御

爱卿

击缶

二、积累与运用 1.含有成语的诗句: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词语拾趣:五彩缤纷——纷纷扬扬——扬眉吐气——气宇轩昂——昂首挺胸 海阔天空——空空荡荡—— 牵连不断——断章取义—— 名副其实——实事求是—— 2.引号的作用:

①特指 ②强调 ③引用 ④特殊含义 爱国名言:

三军可以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司马迁)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于谦) 3.同一个句子里面的反义词:

平凡——伟大

荒凉——热闹

呼吐——吸纳 语海拾贝:

冉冉白云, 夜半高遮千里月

澄澄碧水, 宵中寒映一天星

三月韶光, 常忆花明柳媚

一年好景, 难忘橘绿橙黄

——《声律启蒙》 4.关联词:

假设关系:若是······就

如果······就

要是······就 条件关系:

只有······才

不管······都 语海拾贝:

与季节有关的成语:春去秋来

寒来暑往

春华秋实

秋收冬藏 与时间有关的成语:日新月异

日月如梭

流年似水

天长地久

物换星移

星移斗转

世易时移

沧海桑田 5.省略号的作用:

①内容的省略

②说话断断续续 ③说话迟疑 语海拾贝:

正反读对联:香山碧云寺云碧山香 黄山落叶松叶落山黄

多种断句方式:重重喜事重重喜喜年年获丰收 盈盈笑语盈盈笑笑频频传捷报 6.联系句子理解疑问词“怎么”“什么”可用在陈述句中。

词语接龙:

生命——生存——存活——活力——力量 空虚——空气——气体——体温——温暖 收藏——收获——获得——得意——意见 简单——————————颜色 7.夸张的手法

形容人的成语:相貌堂堂 彬彬有礼 端庄秀丽 眉清目秀

虎背熊腰 大步流星 健步如飞 面红耳赤

目光犀利 金刚怒目 亭亭玉立 风姿卓越 8.用成语概括文章内容:

《司马光救友》——急中生智 《草船借箭》——神机妙算 《围魏救赵》——声东击西

《将相和》——完璧归赵、负荆请罪 语海拾贝:

《论语》中关于学习的名言: 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说”同“悦”,高兴之意) (本句强调“学以致用”的重要)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本句强调“复习回顾”的重要)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迷惑;殆:有害) (本句强调“思”与“学”要结合)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焉:在)

三、多音字

载 系 挑 盛 着 哗 说

四、阅读

1. 能关注文章谋篇布局的特点,掌握前后照应的写作方法,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2.知道什么是一语双关,并会用到自己的作文题目中。 3.留心观察生活中的小事,这些可以作为我们的写作材料。 4.说明文也可以很有趣

说明方法:列数据

作比较

打比方 5.学会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6.以生活中的典型材料来说明深刻的道理。 7.认识场面描写,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8.学会通过归纳概括段意来把握文章内容

会找中心句,概括文章的主旨。

五、习作 1.写景

2.会写演讲稿,主题明确,语言有感染力。

写最尊敬,最佩服的人。

3.写记叙文,反映亲情、师生情、邻里情,选取身边真实故事。 4.会写调查报告

以-----课堂或课堂-------为题,写在课堂上的体验,见闻,收获······ 5.学会写书信,正确得体。

6介绍自己珍爱的东西,内容具体,条理清晰。 7.记一次映像深刻的活动,记叙中会应用场面描写。 8..看图展开想象,进行写作。

西师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文中心及重点句理解

1、《北京的色彩 》 中心:课文先用“壮丽而辉煌”五个字写总体感受,然后从层林尽染的秋林和风格各异的建筑两方面,展现了北京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抒发了作者对北京色彩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课后作业:“紧贴”“不断”“寻找”表达了“我”想看到北京色彩的急迫心情。“毫不犹豫”表达了“我”的自豪(为首都北京感到自豪)。

2、《我的百草园 》 中心:描写了百草园的景物和童年生活的情趣,表现出儿童好奇、求知的心理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再见,我的蟋蟀们!再见,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的语气是孩子式的,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离开百草园时依依不舍的心情。 第4段回忆了闰土的父亲教“我”捕鸟的事,表现了儿时天真与贪玩的个性。

3、《七月上天山 》 中心:作者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描写了雪山、森林、花海(进入天山时,欣赏到神奇的雪山;往里走,领略森林的幽深;再往里走,满眼烂漫的鲜花),展现了七月天山不同寻常的美,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天山美景的喜爱之情。

4、《鸟的天堂 》 中心:《鸟的天堂》主要记叙了作者(巴金)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美丽的大榕树和群鸟欢闹的奇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

5、歌词两首 中心:《长江之歌》作者写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赞颂了长江的宏伟、壮观,表达了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我的中国心》表达了海外游子对祖国的深深思念之情,也表达了他们永远也不会改变的中国心和民族情怀。 赞美长江的诗歌: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赤壁怀古》)

2、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到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6、《那棵高山榕 》 中心:本文(采用倒叙的手法)记述了邓小平1992年1月22日南巡深圳时种下一颗高山榕的故事,表达了对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热切歌颂和怀念。

7、《中华星》 中心:本文记述了张玉哲发现“中华星”及其他一些小行星的故事,赞扬了张钰哲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为祖国天文事业献身的精神(或爱国热情)。

8、 《鸟的天堂》著名作家巴金的作品,巴金原名李光堂,中国现代文学家,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作者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宽阔清澈的河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构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风景画,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 “鸟的天堂”是指大榕树。

9、《烂漫的点地梅》 中心:(本文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散文)作者借点地梅所具有的顽强生命力、无私奉献的精神来赞扬高原筑路兵在极端恶劣的高原环境中艰苦奋战、勇于奉献的精神(对高原筑路兵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11、《在急流中 》 文章告诉我们:面对生活中的急流时,应该勇敢沉着,做生活的强者。

12、《把耳朵叫醒》 中心:《把耳朵叫醒》这篇课文通过年轻画家沃尔特·迪斯尼塑造米老鼠形象的艰难过程,启示我们:只要用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去感受,用眼睛细细观察,用耳朵静静倾听,就能发现在平凡甚至是窘迫生活中的爱与美,获取成功的灵感。

13、《卧看牵牛织女星 》 秋夕 唐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14、《数字图书馆》 电子图书的好处——得到更大范围的传播和更持久的保存。

传统图书最大的不足——传播范围受限,不能同时供很多人阅读和不利于长时间保存。

15、《仙人掌 》 中心:本文赞扬仙人掌能适应艰苦环境而生存,具有坚忍顽强和默默奉献的精神。 课文接着从仙人掌的自身结构和生活方式两个方面向我们作了比较详细的介绍。

17、古诗两首 中心:《芙蓉楼送辛渐》表达了作者不因流落他乡而改变气节,始终保持着高尚纯洁的品格 和坚强、乐观的精神。《送元二使安西》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18、《永远记住您,老师 》 中心:这篇课文以海伦·凯勒自述的方式,饱含情感地描写了安妮·沙利文老师对她的教育令其终身受益,表达了她对安妮·沙利文老师的感激、热爱之情。

19、《韦德的心愿》 中心:文章主要写了一个家境贫寒的孩子——韦德希望在圣诞夜得到圣诞老人所送的棉手套与棉鞋,令老师和全班同学深受感动的事,表现了韦德纯洁、善良的品质。 孩子们“顿时安静下来”“似乎有什么东西敲中了自己的心灵”。那么到底是什么“敲中了”孩子们的心灵?是韦德那善良真挚、充满爱心的美好心灵和为他人着想的品质让他们感到了惭愧,受到了震撼。 20、《回家 》 中心:这篇课文,记叙了海子少年时代无论怎样也要回家,但中年当上警察后却因公务繁忙很少回家,后来在处理一起案件时光荣牺牲的事。赞扬了海子爱岗敬业、爱国爱家、“为大家而舍小家”的高尚品质。 “爹说得挺犹豫”说明一方面父母对儿子很想念,想儿子常回家,另一方面实在是家里很穷,每个星期来回的车费对这个家庭的确很重要。

海子突然没坐车跑着回家,令爹和娘一时无语。海子的突然出现,让“娘和爹有些惊喜,又有些生气”,惊喜的是在这样的天气,这么晚的时间海子突然回来了。生气的是以为海子不听话,又浪费了车费。当得知海子是跑着回来的,“爹和娘一时无语”,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父母对儿子的愧疚和心疼。 “思虑许久”“终于”说明母亲内心的矛盾和痛苦。 从“天寒地冻”“裹一身寒气”,我们可以体会到再大的困难也挡不住海子回家的路。所以,当海子回家时,“娘愣住了,爹也愣住了”。哪个父母不疼儿?对儿子的心疼和深深的愧疚,以及面对困境无可奈何的复杂心理,让娘把海子“紧紧搂住,默默流泪”,爹“转身走出屋去,站在院里一动不动”。 海子爹、海子娘说的话,说明海子虽死,可他却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21、《匆匆 》 中心:文章紧扣“匆匆”二字,将空灵而又抽象的时间化为具体的物象,引发出伤时、惜时的深长感喟。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念。感叹日子的飞逝无痕。 如,“聊天的时候,日子从嘴边过去;玩耍的时候,日子从手里过去;看电视的时候,日子从屏幕上过去。”

22、《收藏阳光》 中心:本文通过讲述田鼠尼克收藏阳光、颜色和单词,在寒冬到来时,给同伴们带来温暖与快乐的故事,告诉我们:在生活中,不仅需要物质的储备,还需要精神的力量。(只要留心收藏生 活中的快乐,就能战胜面临的困难与挫折。)【意思对即可】 “阳光”就是指让人感到温暖、振奋、高兴的精神动力。 “颜色”,原来就是指对多姿多彩的生活的观察和描述。 “单词”——讲述了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 尼克收藏的“阳光、颜色和单词”就是指收藏的精神生活。

23、《沙漠玫瑰 》 中心:作者用八天时间观察到了沙漠玫瑰的复活过程,由衷地赞美了沙漠玫瑰顽强的生命力。告诉我们,了解一个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对全面理解问题是至关重要的。

24、《大海中的灯塔 》 中心:冰心奶奶在这篇通讯里,以柔美细腻的笔调,委婉含蓄的手法和清丽的语言,向小朋友谈了友谊的重要、交友的艺术。

25、《看戏 》 中心:本文记叙的是首都劳动人民在劳动剧场观看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演出京剧《穆桂英挂帅》的动人场景。既表现了观众的热情,又烘托了梅兰芳高超精湛的演出技艺。

26、《回忆鲁迅先生》 中心:作者通过回忆自己到鲁迅家做客、鲁迅认真读青年的来信和踢鬼这几件事,高度赞扬了鲁迅先生关心爱护他人、坚信科学、勇敢无畏的精神。

鲁迅先生名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27、《试飞 》中心:本文记叙了宋庆龄勇敢地登上“洛士文号”飞机亲自进行第一次试飞的经过,具体描写试飞的危险性,突出了宋庆龄的勇敢无畏,体现了她心系祖国航空事业的爱国情怀。(我们对她崇敬与热爱。) “万一失事也是值得的,因为这是我们自己制造的飞机。”从这里可以看出宋庆龄毅然决定参加试飞的目的和出发点,她为了中国的航空事业,为了中国的强大,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爱国之心和勇敢之情在这句话中尽显出来。

28、《提灯女神 》 南丁格尔是热爱护理事业、忘我、奉献精神的人,

29、古文两篇 中心:《司马光救友》写司马光砸缸救友的故事,赞颂了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肯动脑筋的品质。(告诉我们:遇到危险时,要急中生智,动脑筋想出好办法。) 《矛盾》通过一个既卖矛又卖盾的人自相矛盾的语言,讽刺了生活中的这种现象,告诫我们说话做事不要前后矛盾。(或说话做事前后要一致,不能夸夸其谈,不能自吹 自擂,要实事求是。)

30、《巨人的花园 》 中心:本文通过对有孩子的花园和没有孩子的花园的不同情况的对比描写,告诉人们:自私自利终将自食孤独郁闷的恶果,而宽宏大度终将利人利己又悦人悦己。 名言:宽容产生的道德上的震动比责罚产生的要强烈得多。--- 苏霍姆林斯基

32、《将相和 》 中心:本课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和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同时还赞颂了他们的爱国思想。 《将相和》这个故事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3个小故事组成。

第一课时 北京的色彩

第一课时

一、课 题:北京的色彩

二、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灵活运用。

2.理解课文内容,从秋色和建筑两方面,感受北京的美丽,激发对北京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感受、体会北京的色彩。

四、教学难点: 自主学习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灵活运用。

五、教具准备:

搜集北京的风景名胜图片。

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教师板书“北京”。抽生谈谈看到“北京”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

2.教师板书“色彩”。把“北京”和“色彩”两个词联系在一起你想到了什么?

3.今天我们将走进《北京的色彩》这篇课文,一起感受北京的美。板书完整的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了解大意

1.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2.找出最能概括北京“色彩”的句子。

总起句:深秋时节的北京城,很快便以她那壮丽而辉煌的色彩驱除了我的偏见。

总结句:大自然有的,北京都有。

3.根据结构,理清文章的层次。

文章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3段);第二部分(4~8段);第三部分(9~11段)。

第二部分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4~6段),写北京“自然风光”中的色彩;第二层(7~9段),写北京“人文景观”中的色彩。

三、细读理解,体会情感

(一)学习第一部分

1.自由读1~3段,试着把自己读懂的内容批写下来。

2.学生交流自己从段落、句子中读出的信息。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作适时的引导。

(1)从“北京是红色的海洋”,“全是红彤彤的”可以看出北京城在作者心中色彩的单调。

(2) “四季常青”,“带着一种南方人特有的绿色的骄傲”与“处处是红色的北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壮丽而辉煌”写出了对北京色彩的总体感觉。

八、作业布置:

背诵课文第二至四段。

九、板书设计:

北京的色彩

第一部分(1~3段);第二部分(4~8段);第三部分(9~11段)。

第二部分可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4~6段),写北京“自然风光”中的色彩; 第二层(7~9段),写北京“人文景观”中的色彩。

十、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

北京的色彩

第二课时

一、课 题:北京的色彩

二、教学目标:

1.领悟作者的细致观察,体会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

4、7段,积累描写色彩的词句。

三、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感受、体会北京的色彩。

四、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

4、7段,积累描写色彩的词句。

五、教具准备:

搜集北京的风景名胜图片。

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二部分

1.默读第4段,找出这一段的中心句。(首先把我征服的,是北京的树叶。)

2.再读第4段,试着分出这一段的层次并交流每一层的意思。(结合课后第2题进行)

第一层(第1句):概括写出了北京秋天的树叶带给作者的感受。

第二层(第2~4句):具体描写了在从机场进入市区的路上,作者欣赏到“千百种奇妙的色彩”时“又惊又喜”的感觉。

第三层(5~6句):详细介绍作者漫游天坛时发现的银杏树叶的曼妙。

二、找出这一段中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细细品读,并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

(1)“征服”一词用得巧妙,既与前文的“偏见”形成对比,又准确地概括出“北京的树叶”带给“我”的感受。

(2)“深深浅浅的黄、闪闪烁烁的金、团团簇簇的红”写出了树叶色彩的多样性和层次性。

(3)“千百种奇妙的色彩”虽“纷繁”但又“和谐”,这正是作者“又惊又喜”的原因。

(4)第

5、6句:通过准确形象的比喻让读者对北京秋天的银杏树叶“一读而生爱”。

4.根据划分的层次及自己对这一段文字的理解试着把第4段背诵下来。

5.自读第5段,勾画出这一段中表示颜色的词语,并试着用一两个词概括这些色彩给你留下的印象。(五彩斑斓、五彩缤纷、五颜六色)

6.想象两处省略号里的色彩,想象香山红叶的美丽,带着被“征服”的感受读第5段。

7.北京城彩色的秋林,让作者明白了:大自然并非只有一种绿色,也并非只有一种黄、一种红„„这就是作者感受到的北京色彩的“壮丽而辉煌”。

三、学习第三部分

1.北京秋天的自然风光是那么美,她让一个有偏见的人一下子就被征服了。北京的人文景观又带给作者怎样的感受呢?自读7~8段。

2.对比北京古迹与现代建筑的不同色彩与风格,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思考:从 “紧贴”车窗,“不断寻找”这些词中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四、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1.《北京的色彩》是一篇文字优美的抒情散文,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开朗自然的联想,反差鲜明的对比,准确形象的妙喻,写出了对北京的热爱。

2.根据你对“大自然有的,北京都有”这句话的理解,向别人介绍“北京的色彩”。

八、作业布置:

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反复诵读,积累优美的词句。

九、板书设计:

《北京的色彩》是一篇文字优美的抒情散文,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开朗自然的联想,反差鲜明的对比,准确形象的妙喻,写出了对北京的热爱。

十、教后反思:

第三课时

我的百草园

第一课时

一、课 题:我的百草园

二、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百草园带给“我”的快乐,感受课文表现的儿童情趣。

三、教学重点:

自主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四、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百草园带给“我”的快乐,感受课文表现的儿童情趣。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了解作者,谈话导入

1.生交流作者资料,师作适当补充。

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本文写于1926年,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收在《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

2.童年的岁月是如诗的岁月,童年的季节是梦幻的季节。童年就似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永不消失。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童年的生活,鲁迅先生也不例外。说起鲁迅,人们常常会想到他的严肃、庄重。但是打开他的童年之窗,我们会发现,那里却是另外一道风景。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童年,去领略那道风景。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词

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注意纠正字音:“珊瑚”的“珊”读“shān”不读“shuān”;“后窍”的“窍”读“qiào”,不读“qiǎo”。注意纠正字形:“臃”字是左右结构,不是上下结构;“鉴”字的上部分不是“竹字头”。注意多音字“攒”的多种读音。

三、默读课文,了解梗概

1.可以引导学生了解第

2、

3、

4、5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然后用段意合并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学生也可以抓课文重点句“那是我儿时的乐园”来概括。

四、精读课文,品味百草园的“乐” 写法上的体会:

一是从不同方面描写事物。用“碧绿”、“紫红”描写颜色,用“鸣”、“长吟”描写动物的声音;用“窜”、“伏” 等动作描写动物在百草园生活的自由;用“光滑”、“高大”、“缠络”形容静物的外表形状;用“臃肿”、“肥胖”表现体态的有趣;以“低唱”、“长吟”、“弹琴”再现百草园的静谧和动物的安详自由;用“又酸又甜”写出味道,叫人仿佛正含着桑葚或覆盆子,满口生津。

二是用了拟人的手法,让我们体会到百草园既是各种小生物的乐园,也是孩子的乐园。另外,恰如其分的动词运用让我们感受到百草园各物的形影声色如活了一般。

八、作业布置:

自由读读课文第2段,勾出你体会最深或是最感兴趣的地方,体会儿时的“我”认为百草园乐在何处。

九、板书设计:

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本文写于1926年,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收在《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

十、教后反思:

第4课时

我的百草园

第二课时

一、课 题:我的百草园

二、教学目标:

1.学习观察百草园景物的方法和用词的精当。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印象深刻的句子,自主积累

三、教学重点:

学习观察百草园景物的方法和用词的精当。

四、教学难点:

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印象深刻的句子,自主积累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边交流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百草园的生机盎然、趣味无穷。

结合自己生活中的乐园让学生也来说说自己的乐园。学生交流,能表达清楚,有趣或是能用上阅读中感悟到的方法来叙述的,教师给予表扬与鼓励。

学生合作学习第

3、4段,体味在百草园里“雪中捕鸟”的乐趣。

读课文找出描写“捕鸟”这一情节的动词,通过小组讨论并体会用词的准确。

学生自由叙述捕鸟过程,叙述时还可加上一些描写,体会其中的乐趣。也可以边做动作边叙述。

学生朗读,体会鲁迅儿时的天真与好玩的个性,同时也真切感悟到百草园给他带来的无限乐趣,是真正的乐园。

自由朗读第5段,说说字里行间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教师简介“书塾”。

前面

2、

3、4段作者为我们描述了他心目中那么美那么有趣的号称乐园的百草园,作者却被家人送进书塾里去读书啦!这一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你是怎么体会到的?连续三个“也许是”表现孩子对大人要自己离开百草园原因的猜测、不解和无奈之情,表达了儿时的鲁迅对百草园的依恋,“再见,我的蟋蟀们!再见,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更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离开百草园时依依不舍的心情。

学生反复朗读体会。

二、再读课文,积累语言

浏览课文,并摘抄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是给你印象最深的句子。

八、作业布置: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我的百草园》这篇文章,共同分享了鲁迅先生的童趣,那就是灿烂春光中有童真,无味的冬天也有童趣,自由的玩耍中充满幻想。我们都经历过童年,也有许多值得回味的趣事,那么,请你也给我们介绍介绍你的乐园在哪里,它的乐趣在哪儿。提起你的笔,写一写。然后大家交流交流,让我们一起分享,当然,要有一定的描写,可以仿写。让我们看看谁的那道风景最美。

九、板书设计:

我的百草园

生机盎然的百草园——植物和动物之多好奇、求知

冬天的百草园——捕鸟对大自然的热爱 学习生活——离开百草园,依依不舍

十、教后反思:

第5课时

七月上天山

第一课时

一、课 题: 七月上天山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进行旁批。

三、教学重点: 认识本课生字新词。

四、教学难点: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进行旁批。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去过新疆吗?去过新疆的天山吗?今天,让我们循着作家碧野的笔触,去感受天山七月的美景。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学生自由读文。

三、引导深入学习

1.按照课后第2题的要求,边读边思边批。

要点预设:

作者写了7月天山的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如:雪峰、雪水和雪水汇成的溪水。这段描写,让我们仿佛走进了一个寂静的清凉世界。不仅寂静,而且充满生机。

作者笔下的天山之夏及其景物,是那么独特,那么令人神往。作者是如何具体、形象地描绘这一景物的呢?(不仅仔细观察眼前的景物,而且能展开丰富的想象,运用确切的比喻,把天山的景物形象地描绘出来。)

哪些想象和比喻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如:作者把雪峰比喻为白缎子,雪峰间的云影比作是银灰色的花朵,整个雪峰就变成像一块绣着花的白缎子,多么漂亮! 作者把从峭壁断崖上泻下来的雪水比作银链,既写出了雪水的样子,又写出了它的光亮,多么生动! 作者还把溪流抛起的浪花比作是盛开的白莲花,浪花像玲珑剔透的珠子,那么的美,流露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生动形象的比喻能把所见的景物变得栩栩如生,让读者有亲临其境的感觉。除了比喻外,还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去揣摩、欣赏?

(作者用词巧妙,如一开头写“炎暑被远远地抛在后边”这个“抛”字,写雪水流下时用“飞泻”这个词,让人感到雪水流下时很有气势。)

作者在写这些景物时,层次非常清楚,从蓝天到雪峰,接着写融化的雪水,最后写雪水汇成的溪流从上到下,很有条理。

八、作业布置:

练习一

九、板书设计:

写这些景物时,层次非常清楚, 从蓝天到雪峰,接着写融化的雪水, 最后写雪水汇成的溪流从上到下,很有条理。

十、教后反思:

第6课时

七月上天山

第二课时

一、课 题: 七月上天山

二、教学目标:

1.小组交流自己的批读内容。

2.对感兴趣的部分进行合作探究。

三、教学重点:

小组交流自己的批读内容。

四、教学难点:

对感兴趣的部分进行合作探究。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这篇课文各段中都有很多写得生动的地方值得我们探究发现。由学生自读自批。

二、交流批读情况。 ①小组交流自己的批读内容。 ②对感兴趣的部分进行合作探究。

哪些语段、词句写得好?这段话或这些词语好在哪里?发表自己的看法,不理解的可以请教老师。

(如:写雪峰、雪水时的确切比喻;“密密的塔松像撑天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一句,用了许多叠词,读起来很有韵味,让人感受到原始森林幽静的美;还有描写花海的排比句;“人浮在花海上”中的“浮”字等,都是值得研读的。)

③在全班进行交流。

可以由各小组派代表在班上汇报讨论情况,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体会不到位的进行点拨,并结合朗读加深体会。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让学生自主阅读欣赏,积累佳句。 2.交流自己的欣赏感受。

五、检查生字掌握的情况 1.同桌互查和全班抽查。 2.书写生字和摘抄优美词句。

八、作业布置:

书写生字和摘抄优美词句。

九、板书设计:

写雪峰、雪水时的确切比喻:

“密密的塔松像撑天的巨伞, 重重叠叠的枝丫,

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用了许多叠词,读起来很有韵味,让人感受到原始森林幽静的美;

描写花海的排比句: “人浮在花海上”中的“浮”字等

十、教后反思:

第7课时 鸟的天堂

第一课时

一、课 题: 鸟的天堂

二、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三、教学重点: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四、教学难点:

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激发兴趣

1.齐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法?(鸟栖息的地方,鸟的乐园、有很多鸟„„发挥学生想象。)

2.这个鸟的天堂在哪儿?你知道吗?(一棵大榕树) 3.介绍资料:这棵大榕树在哪儿?结合你课前查找的资料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这棵大榕树在广东省新会县的天马河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每年都长出许多气根,从树枝上倒挂下来,钻进土里,过些日子又长出新的枝干来。这样不断生长,它已长成了榕树林,占地达16亩。被当地人称为“神树”。“天堂中的乐园”。又因为上面栖息着许多鸟,被人们称为“鸟的天堂”。) 4.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巴金爷爷去看一看那棵独特的大榕树。

二、自由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1.指名读文,读准字音

2.投影出示练习: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3.自学生字,掌握字形。 重点指导

梢:形声字,与“稍、捎”区分 暇:左边是“日”,注意与“瑕”区分。 4.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工具书解决。 灿烂:光彩鲜明耀眼。 陆续:前前后后,时断时续。 展示:明显地表现出来。 留恋:舍不得离开

不可计数:没有办法来计算,形容数量很多

应接不暇:形容人或事情很多,接待、应付不过来。暇:空间。文中指鸟太多,看不过来。

八、作业布置:

默读课文,思考:巴金爷爷几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九、板书设计:

灿烂:光彩鲜明耀眼。

陆续:前前后后,时断时续。 展示:明显地表现出来。 留恋:舍不得离开

十、教后反思:

第8课时 鸟的天堂

第二课时

一、课 题: 鸟的天堂

二、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众鸟纷飞的景象。 2.学习作者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 3.有感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三、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众鸟纷飞的景象。

四、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1.导入:请同学们先听一段乐曲,听后说一说你有什么感受?(播放《百鸟朝凤》录音带。鸟很多,鸟的天堂──板书。)

2.这节课,我们就和巴金爷爷一起去广东新会县天马河上一个被人们称作“鸟的天堂”的地方去看一看,巴金爷爷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截然不同,第一次看到的是(学生接:大榕树),第二次看到的是(学生接:鸟) 3.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快速阅读课文,体会一下榕树给你什么感受?鸟儿又给你什么感受?

(榕树──大、茂盛;鸟──多、欢快)

二、重点感悟、体会榕树的奇特美和群鸟纷飞时的壮观景象

请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部分,抓住重点词句深入体会,体会后放出声音有感情地朗读出来。用朗读的形式加以汇报

1.大

学生甲: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1)汇报读,其他同学听读:哪儿读得好?为什么?你听出了什么?从哪儿听出来的?(从不可计数体会出枝干数目很多,说明树很大。)

(2)重点体会“真”字。

两个“真”有什么不同呢?听老师读,体会一下。

三、了解榕树成为鸟的天堂的原因

1.什么原因使这棵大榕树成为了“鸟的天堂”呢 2.学生根据查找的课外资料或其它知识加以介绍分析

3.小结:榕树的枝繁叶茂为鸟类提供了生存空间、食物、水分,当地的居民爱鸟、护鸟,同时鸟的粪便成为榕树生长的有机养料。使这棵榕树长得愈加的繁茂。

四、思维拓展,深化主题 1.播放“鸟的天堂”的完整课件。 2.出示思考题

请你以导游或小鸟儿的身份,向游人介绍这里的景象。介绍的形式可以自由选择。如写导游词、写诗,顺溜„„。

3.学生分头准备。

4.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学习的感受。汇报交流

五、总结全文

八、作业布置:

请你以导游或小鸟儿的身份,向游人介绍这里的景象。介绍的形式可以自由选择。如写导游词、写诗,顺溜„„。

九、板书设计:

(榕树──大、茂盛;鸟──多、欢快)

十、教后反思:

第9课时 歌词两首

第一课时

一、课 题:长江之歌

二、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正确地理解“荡涤”“灌溉”“磅礴”“烙印”等带有生字的新词。 2. 能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三、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正确地理解“荡涤”“灌溉”“磅礴”“烙印”等带有生字的新词。

四、教学难点:

能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提前一周布置学生去搜集关于长江的知识,搜集有关长江的诗词歌赋、名言警句等,有条件的可播放《话说长江》光碟,听一听、学一学歌曲《长江之歌》和《我的中国心》。

二、导入 播放《长江之歌》录音磁带或者碟片,如无条件教师则引导学生回忆《长江之歌》。初步感受长江的宏伟气势。引导学生自由地说说自己心中最强烈的想法是什么,最想对长江说些什么。

三、初读感悟,小组交流

自由地读一读这首歌词,把生字新词圈出来,多读几遍,在不理解的词、句旁边画上问号,勾画出体会最深的句子,在旁边写写自己的体会,和同桌或在小组里交流交流,体会母亲河怀抱的博大和宽广。

四、细读体会,全班交流

再读读课文,看看还有什么需要在全班交流的,讨论全组认为最深的感受,做上记号,然后在全班交流自己的感受。提出小组内未能解决的问题,全班讨论。

五、品读探究,升华情感

咱们仔细看看这首歌词,它用第二人称,写来十分亲切,大家体会体会。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长江是我们所深深依恋的母亲河,她就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站在我们的身旁,它更是一位坚强有力的母亲,给我们力量。

六、尝试背诵,丰富积累

想进一步走进母亲河的怀抱吗?想把长江的涛声听得更清楚吗?咱们来试着背诵这首诗歌吧!

学生自由练习背诵。体会长江所蕴含着的深刻的民族情怀。积累自己喜欢的诗句。

七、拓展延伸

1. 身临其境,赞美长江。

我们都是长江的儿女,闭上眼睛,想象着我们现在就来到了长江边,对着长江吟诵我们心中的歌,可以用“你用„„”的句式(小黑板或大屏幕展示),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句式。学生自主尝试练习后全班交流。 2. 展示其他赞美长江的古诗词。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望天门山

八、作业布置: 练习一

九、板书设计: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十、教后反思:

第10课时 歌词两首

第二课时

一、课 题: 我的中国心

二、教学目标:

1.体会这两首歌词所表达的共同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 2.欣赏和学习运用第二人称增强亲近感的写法。

三、教学重点:

体会这两首歌词所表达的共同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

四、教学难点:

欣赏和学习运用第二人称增强亲近感的写法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课前实践

引导学生提前一周查阅体现中华志士爱国情怀的相关资料,特别是搜集从海外归来的中华赤子的资料。

二、激情导入

你们听过《我的中国心》这首歌吗?条件具备的可以播放这首歌曲的录音或光碟,请学生欣赏或跟着录音一起唱。

这首歌是台湾著名歌星张明敏的成名作。20多年来,他无数次地登台演唱这首歌曲,每次演唱,他都和观众一起热血沸腾,激情满怀!这首歌为什么牵动这么多人的心呢?答案只有五个字——我的中国心!(揭题,板书课题)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久唱不衰的《我的中国心》。学生齐读课题两遍。

三、初读诗歌,感受“我”的中国心

(一)自由地读读这首诗,勾画出生字和不认识的字,借助字典理解、认读,勾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多读几遍,看能不能自己解决,不能解决的,再小组讨论,还不能解决的,提出来全班解决。同时,把最感人的句子画下来,作上感叹号或者自己喜欢的符号,多读几遍,反复体会。

(二)学生自读,勾画,小组讨论。

1. 交流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明白了,就把问号画去。 2. 交流最让自己感动的句子,读出来给小组的同学听听。

(三)全班交流。

1. 交流小组讨论仍然不明白的地方。随机解决生字新词。 2. 交流小组内同学认为最让人感动的地方。

四、再读诗歌,升华我的中国心

1. 想唱唱这首歌吗?为了唱好这首歌,最重要的是熟悉歌词,有感情地朗读歌词。有条件的,引导学生跟着歌碟或录音的节奏朗读歌词,反复琢磨,感受,升华情感。

2. 最令人感动的地方是什么?能读给大家听听吗?指读,评价。再读,比较。如需要,教师可范读。

正因为感动,所以,海外赤子要用这首歌来表达思乡之情。现在,你就是那位多年未见到祖国母亲的海外赤子,在梦中,你来到了祖国,你唱起了《我的中国心》。试一试。放录音,学生跟唱,反复诵读,感受。

五、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

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都应该拥有一颗滚烫的中国心,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我们不能忘记中国是我们的母亲。那么,只有海外赤子才拥有一颗中国心吗?还有多少炎黄子孙,正是在中国心的感召下,为国家和民族而努力呢!“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成功上天,让中华儿女扬眉吐气,背后是几十万人的精诚合作,是什么驱使他们如此忘我地工作呢?是一颗滚烫的中国心!

八、作业布置:

课后练习一

九、板书设计:

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都应该拥有一颗滚烫的中国心,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我们不能忘记中国是我们的母亲。

十、教后反思:

第11课时

那棵高山榕

第一课时

一、课 题: 那棵高山榕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并规范、美观地书写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明白文章大意,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3、理清文章叙述脉络,体会文章倒叙的表达方式。

三、教学重点:

四、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明白文章大意,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听歌曲《春天的故事》。

2. 那位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的老人是谁呢?(邓小平)关于邓爷爷,你还知道些什么呢?

3.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资料。

过渡:是啊,邓小平爷爷虽然离开我们了,但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关于邓小平爷爷的故事。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两遍。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扫除文字障碍

1、默看全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勾出自己不认识或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同桌讨论交流。

2、指名学生接力读课文,每人读一段或两段,师生共同正音。

3、学习生字。

4、讨论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 妩媚心仪伟岸亮丽镌刻沐浴

5、书写生字词语。

三、再读课文,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看看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体会倒叙的作用。文章的写作思路就是作者思考的思路,作者是由眼前看到的这棵枝繁叶茂的高山榕,联想到伟大的邓小平同志,联想到他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联想到他在1992年南巡深圳时,种下的那棵高山榕,特别是联想到他对祖国和人民深沉的爱。

由于是看到眼前的景物想到已故的小平爷爷,所以采用了倒叙的手法,让我们更加真切地回想起小平爷爷对祖国人民的卓越贡献和深沉的爱。

八、作业布置:

课后练习一

九、板书设计:

妩媚心仪伟岸亮丽镌刻沐浴

十、教后反思:

第12课时

那棵高山榕

第二课时

一、课 题: 那棵高山榕

二、教学目标:

1、认读、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和含义深刻的句子。 2.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重点:

认读、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和含义深刻的句子。

四、教学难点: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检测:

1、听写词语:榕树妩媚邓小平心仪伟岸亮丽镌刻沐浴深圳绿草如茵湘妃竹石碑

2、小黑板出示词语,学生自己订正。

二、扣中心句。

1、教师:这是一棵怎样的高山榕?课文中有集中评价它的文段吗?请找一找。

2、学生读4 自然段。

3、抓“普普通通”与“不同寻常”

三、学习课文1至4自然段,体会榕树的“普普通通”

1、这棵普通的榕树是怎样的呢?请找出有关的语句,好好体会,并勾画、圈点和批注。

2、学生谈体会。老师随机指导朗读,总结并板书:默默地带来亮丽增添和谐

3、让我们一起跟随课文的叙述走近榕树,边读边想象画面,像放电影一样欣赏这样一棵平凡却美丽的榕树。

四、学习课文其余部分,体会榕树的“不同寻常”。

(一)、学生默读课文,勾画出表现榕树不同寻常的地方,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二)首先质疑并存疑。

(三)学习课文5-7自然段,了解榕树的栽种过程,体会榕树的“不同寻常”。

1、课文用了很多篇幅详细介绍了小平同志栽种榕树的过程,让我们跟随作者的叙述去看看当时的情景,看看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教师引读课文5-7段,教师读叙述的话,学生读描写小平的语句。)

2、谈感受。

引导学生从描写小平的动作、神态的词语中感受小平同志兴致勃勃,结合资料介绍明白小平同志是因为看到深圳的发展,看到改革开放取得了伟大成绩而高兴。

(卫星上天北京奥运会) 再读“那棵高山榕葱茏耀眼,华盖如伞,生命勃发„„”你又读懂了什么?(小平同志所开创的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祖国将更加繁荣昌盛,就如同那高山榕一样越来越葱茏耀眼,生命勃发。)

再读。

是的,这的确是一棵普普通通的高山榕;然而它又是那么的不同寻常,它传达着:深爱永驻;它昭示着:事业永昌。

八、作业布置: 课后练习一

九、板书设计:

默默地带来亮丽增添和谐

十、教后反思:

第13课时

中华星

第一课时

一、课 题:中华星

二、教学目标:

1.识写本课生字,理解“敏锐”、“惯例”、“迄今为止”、“情不自禁”、“丰碑”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张钰哲发现“中华星”的过程。 3.学习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受到爱科学、爱祖国的教育和熏陶。

三、教学重点:

了解“中华星”的发现过程,体会张钰哲先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强烈的爱国热情。

四、教学难点:

学习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受到爱科学、爱祖国的教育和熏陶。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引入课题

1.边放课件边讲故事:1928年的一个夜晚,一个名叫张钰哲的中国天文学家在芝加哥大学叶凯夫天文台观测室,像往常一样站在天文望远镜前凝神观察。突然,他那敏锐的目光紧紧盯在一个光点上:啊!一颗从来没有被发现过的新星在闪动!他惊喜万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后来,美国行星中心站把这颗新发现的小行星编为1125号。从此,这颗闪动的小行星,被载入了世界的天文史册。也就是从那时起,在小行星的发现者中,第一次有了中国人的名字。这颗小行星就是用我们伟大的祖国命名的“中华星”。

简单学习网最新讲座: 板书课题:中华星。

2.齐读题目。看到“中华星”三个字,你想到了什么?谈谈自己的想法。 3.请带着你们的思考一起走进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浏览全文,勾画出文中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2.指名逐段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以下词语:

3.齐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通顺。

4.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哪几件事?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加以概括:

课文主要讲了三件事:

(1)张钰哲发现小行星,为祖国争得荣誉,没有按照惯例用自己的名字命名,而是用“中华星”命名。

(2)几十年来,张钰哲领导的行星观测室又陆续发现了更多的小行星,为祖国的天文事业作出显著成绩,但没有一颗行星是用自己的名字命名。

(3)哈佛大学天文台为了表示对张钰哲的敬意,将新近发现的2051号小行星命名为“张星”。

5.小结:“中华星”是第一颗由中国人发现的小行星。身处异国他乡的张钰哲满怀对祖国的深情,给这颗小行星取了个响亮的名字“中华”。张先生在此后几十年的科学研究中成果丰硕,但他却心系祖国荣誉。在他领导的行星观测室发现并命名的众多行星中,唯独没有以他个人命名的星,其高尚品格实在令人敬佩。

6.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带着对科学家敬佩的感情。)

八、作业布置:

找出课文中描写张钰哲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的词语或句子,并把它抄写下来。

九、板书设计:

中华星”是第一颗由中国人发现的小行星

十、教后反思:

第14课时

中华星

第二课时

一、课 题:中华星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张钰哲发现“中华星”的过程。

2.学习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受到爱科学、爱祖国的教育和熏陶。

三、教学重点:

了解“中华星”的发现过程,体会张钰哲先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强烈的爱国热情。

四、教学难点:

学习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受到爱科学、爱祖国的教育和熏陶。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板书:星。我们一起来看这个字,大家都认识吧!一起读出来:星。你知道哪些星星的名字呢?

我们常说,天上的星星数不清(大约3后面23个零),在繁星点点的夜空,除了刚才大家所知道的这些星星,还有一颗星,叫“中华星”,有一颗星叫“张星”,它们为什么会有这么奇怪的名字?它们的名字有什么来历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7课,弄明白“中华星”和“张星”的来历。

二、细读课文,认真感悟体会。

1.首先,我们来学习课文第二部分:“中华星”的来历。 (1)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张钰哲是怎样发现小行星的? (句子:突然,他那敏锐的目光紧紧盯在一个光点上:啊!一颗从来没有被发现过的新星在闪动!他惊喜万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从这个句子体会到张钰哲发现小行星后心情如何?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从“惊喜万分,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体会惊喜、激动之情)

指导朗读。

(2)张钰哲为什么会这样激动?

(句子:自从1801年---真是太令人兴奋了)

从这段话你体会到什么?

(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的天文事业比较发达,中国的天文工作太落后了。张的发现不仅是世界天文学上的重大发现,更重要的是在广袤的天空中终于有了中国人命名的行星,这是为祖国争得的荣誉。)

(3)张钰哲发现小行星后,是怎么做的?勾画出有关词句。

(句子:冒着严寒,连续观察了15个夜晚,结果,每次的观察结论都相同)。 从“冒着严寒”“连续”“确信”等词语中,你体会到什么 ? (板书:严谨的科学态度)

(4)在确信自己的发现后,他把观察到的结果报告给美国行星中心站,中心站的工作人员及时给他写了回信。看着这封极不寻常的来信,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张钰哲的心情为什么久久不能平静?(中国的天文工作太落后了,这是第一颗中国人发现的行星,它的发现不仅是世界天文学上的重大发现,更重要的是在广袤的天空中终于有了中国人命名的行星,这是为祖国争得的荣誉。)

三、总结。

课文题目“中华星”不仅仅指张钰哲发现的这颗小行星,它也是张钰哲先生爱国精神的体现,在人们心中,张钰哲先生也是一颗星,一颗中华民族的星,对天文学事业的贡献和对祖国强烈的爱

四、拓展。

从1925年张钰哲发现第一颗小行星到现在“神舟六号”飞船顺利发射并安全返回,你想说些什么?你打算将来为祖国建设做点什么呢?

八、作业布置:

搜集其他科学家的故事,把搜集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九、板书设计:

是世界天文学上的重大发现,也是为祖国争得的荣誉。

十、教后反思:

第15课时

“零”的突破

一、课 题: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趣,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有哪些中国体育运动员在奥运会上夺得过金牌?谁第一次在奥运会上夺得金牌?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引入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 画出文中生字、词和有关外国地名的词,如“洛杉矶”“普拉多奥林匹克”等,多读几遍,读熟,扫除文字障碍。

2. 自由读课文,在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作上记号。

3. 小组内交流读懂了什么,还有些什么疑问。

三、细读课文,感悟体会

1. 分组提出读不懂的问题,简单的问题立即由学生相互解决,教师梳理紧扣课文重点的问题全班讨论解决。

2. 许海峰开始在赛场上的表现如何?他的射击技术为何如此高超?抓住“令人瞩目”“酷爱”“咬咬牙”等词语,引导学生图文结合,体会许海峰的精湛技术是长期的艰苦训练换来的。

3. 当比赛中出现意外时,许海峰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学生读课文,画出有关的词、句,反复读,如:“他仿佛看到了„„他猛地清醒„„”“此时,周围的空气仿佛已经凝固„„”从中体会赛场的紧张气氛,感受许海峰在赛场上的沉着、冷静。

4. 讨论:许海峰取得自选手枪慢射比赛奥运冠军有什么历史意义?

5. 拓展:从1984年中国夺得奥运史上第一枚金牌到2008年承办奥林匹克运动会,说明了什么?

6. 指导学生体会“反复”这一修辞方法的作用。

四、搜集文中的好词佳句

八、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练习

九、板书设计:

他仿佛看到了„„他猛地清醒„„” “此时,周围的空气仿佛已经凝固„„”

赛场的紧张气氛,感受许海峰在赛场上的沉着、冷静。

十、教后反思:

第16课时

灿烂的点地梅

第一课时

一、课题:灿烂的点地梅

二、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本课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词句。

3.能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点地梅与高原筑路兵的共同之处,从而体会作者对平凡而伟大的高原筑路兵的赞美之情。

4.学习文章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理解点地梅与高原筑路兵的共同之处,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赞点地梅就是赞高原筑路兵的这种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五、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歌曲《青藏高原》及点地梅、青藏铁路建设的资料。

六、教学课时

2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媒体展示青藏高原的美景(可配《青藏高原》的歌曲),激发学生的情感。 2.同学们,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青藏高原,去认识生长在那里的一种奇特的植物,请齐读课题——《烂漫的点地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检查学生认读生字、新词情况。

3.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点地梅高原筑路兵)

4.文章中的哪一句话最能表达作者的感情?(抽生答,课件展示。) (三)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一)体会点地梅的顽强和美丽 请同学们默读描写点地梅的段落,(3~13段)看看点地梅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把你的阅读感受批写在旁边。(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顽强美丽)

1.精读感悟点地梅的顽强。

你从课文的哪些句子体会到点地梅的顽强?

( 1)“……它的根扎得很深,枝蔓却细小而矮,一丛一丛地几乎贴着地皮,一团团地拥抱着土地。”

①点地梅到底拥抱的是一片什么样的土地呢?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知道的?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的第一段。

②同学们,我们再来关注一下这个句子中的几个表示动作的词语,请大家勾画出来。(扎、贴、拥抱)

③点地梅的根为什么要扎得很深,枝蔓为什么要贴着地皮,还要一团团地拥抱土地呢?

④激情导读:是啊!因为青藏高原常年天寒缺氧,四季冻土封固,所以它的根扎得很深,枝蔓却细小而矮,一丛一丛地几乎贴着地皮,一团团地拥抱着土地。 因为点地梅要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顽强地活下去,所以它的根扎得很深,枝蔓却细小而矮,一丛一丛地几乎贴着地皮,一团团地拥抱着土地。 (2) “啊!那棵植物居然活了,长出了一片片泛绿带黄的叶子。”

“居然”是什么意思?从“居然”这个词语可以体会到什么?咱们一起来读出作者的惊讶和出乎意料的欣喜。 同学们,刚才我们抓住 “扎”“贴”“拥抱”“居然”这几个词语体会到了点地梅生命力的顽强。你们又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点地梅的美丽?我们继续交流。(你们还体会到点地梅的哪些特点?)

2.体会点地梅的美丽(以读代讲)。 “点地梅开花了,怒放的点地梅十分美丽……青藏高原的天有多蓝,云有多白,点地梅就有多美!”

①孩子们,这段话写得很美,请你们自由地读一读,试着读出自己的感受。 ②在天寒缺氧、冻土封固的冰天雪野,点地梅居然能如此艳丽地开放,这种独特的美,不得不让我们惊叹!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来读这段话,相信你们会读得更好。(学生配乐齐读这一段。)

③点地梅既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也没有桂花的香气袭人,但它却把自己的美丽和芳香留在了遥远的青藏高原。再读——青藏高原的天有多蓝,云有多白,点地梅就有多美

八、作业布置

说说高原筑路兵与点地梅的共同之处

九、板书设计

本文采用接物与人的写法,通过描写雪域高原的点地梅顽强的生命力,抒发了对顽强战斗在青藏铁路筑路工地上的平凡而伟大的筑路兵的赞美。

十、课后反思:

第17课时

灿烂的点地梅

第二课时

一、课题:灿烂的点地梅

二、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本课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词句。

3、能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点地梅与高原筑路兵的共同之处,从而体会作者对平凡而伟大的高原筑路兵的赞美之情。

4、学习文章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理解点地梅与高原筑路兵的共同之处,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赞点地梅就是赞高原筑路兵的这种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五、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歌曲《青藏高原》及点地梅、青藏铁路建设的资料。

六、教学课时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体会高原筑路兵的平凡与伟大

1.点地梅的顽强与美丽让我们惊叹,那生活在青藏高原的筑路兵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动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15段,边读边勾画出最让你感动的语句。

2.学生交流,说出自己的感受。

①“如果我在青藏铁路工地上光荣牺牲……我要亲眼目睹列车在自己筑起的铁路上呼啸飞驰……”学生交流到这句,教师可相机介绍:要修一条世界上海拔最高,最长的铁路,难度可想而知,已经有55个战士因修路而长眠在了青藏高原上。他们是怎样说的,又是怎样做的呢?

②“妈妈去世了,作为长子却不能尽孝送终,他的心里该是多么难过啊!”学生交流到这句,教师:是啊,虽然母子连心,但自古忠孝不能两全!

③“作为父亲,一定希望第一个见到自己的孩子,也是因为要修路,他却未能守在临产的妻子身旁,只能通过电话安慰妻子。”——生说到这句,师:老师也被这个故事感动着。出示课件。

(1)请同学们字字入目,句句入心地读读这一段,看看哪些词语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心急如焚)这个词语你们是如何理解的?丈夫为什么会心急如焚?(因妻子难产)难产会有些什么严重的后果?可能是孩子死亡,可能是妻子死亡,也可能是母子双亡。最亲最爱的人在生死边缘挣扎,每一分,每一秒对他来说都是煎熬,而这种煎熬整整持续了一夜,你们能想象出这一夜他是怎么过的吗? (2)妻子难产,丈夫多么想陪在她的身旁,但他却远在青藏高原,这怎不令他心急如焚?一起来读读。此时此刻,年轻人……教师引读。 (3)既然他心急如焚,为什么不赶到妻子的身边呢?

教师相机小结:一个“心急如焚”,既让我们感受到了丈夫对妻子的关爱,更让我们感到了高原筑路兵舍小家为大家,舍小家为国家的崇高精神。 (4)(师指着课件最后的省略号)在青藏高原铁路工地上,像这样感人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正因为有千千万万个像这样牺牲了家庭、青春甚至生命的高原筑路兵以及家属的无私奉献,才筑成了这条举世瞩目的天路。(播放课件韩红唱的《天路》片段以及火车在铁路上奔驰的画面。)

(5)如果此时,你就坐在这列开往拉萨的列车上,在天路上奔驰,你最想对高原筑路兵说的是什么?请大家提起笔把它写在课后练习第三题的下边。 (6)学生相互交流。教师相机评价——这样的战士,怎不令人亲近,怎不令人敬佩?(相机板书:平凡伟大可亲可敬)

(二)体会借物喻人的写法

1.学生品读自己最受感动的语段。学了课文,我们都深深地爱上了点地梅和高原筑路兵,因此我们也发出由衷的赞叹:我喜欢唐古拉山顽强而美丽的点地梅,更喜欢像点地梅一样可亲可敬的高原筑路兵!

2.点地梅和高原筑路兵到底有什么相同之处呢?抽生交流,教师相机小结他们的共同之处——顽强、平凡而伟大,都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3.因为点地梅和高原筑路兵具有许多相同之处,所以作者借点地梅表达了他对高原

筑路兵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这种写作方法就叫做借物喻人。(板书:借物喻人)

(三)回扣课题,升华情感

1.因为作者喜欢点地梅,所以他写下了这篇——《烂漫的点地梅》(齐读课题)

2.课题中的“烂漫”都包含了怎样的意思呢? 3.让我们怀着对点地梅顽强生命力的敬佩,再读课题——《烂漫的点地梅》;让我们怀着对高原筑路兵的无限敬意,再读——《烂漫的点地梅》;就让点地梅不但盛开在青藏高原,也静静地盛开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再深情地读——《烂漫的点地梅》。 八,作业:

课后练习题

九、板书设计

烂漫的点地梅

点地梅借物喻人高原筑路兵 顽强平凡、伟大 美丽可亲可敬

十、课后反思:

第18课时

在激流中

一、课题:在激流中

二、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学习本课生字,能理解和正确运用由课文中的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重点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体会年轻母亲的勇敢顽强、坚定镇静及对孩子的深爱。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年轻母亲带给作者的感动及作者的感动及作者的赞美之情。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课文最后一段的理解。

三、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四、教学难点:

1 引导学生理解“杜鹃”“火苗”在文中的含义。

2 引导学生了解“生活中的急流”指的是什么,应该怎样面对?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同学们,今天,高老师想给大家讲一个扣人心弦的故事,你们乐意听吗?请你们闭上眼睛用心倾听,边听边想象画面,看你们仿佛能看到什么。

2、老师讲故事。(其实是范读故事,不包括最后一段。)

3、交流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老师及时肯定学生的闪光点或纠正学生的不足之处,及时板书课题,及时让学生找出故事的起止段,并通过插图让学生明白,图上画的就是一位年轻的母亲在急流中勇敢前行的感人情景。

4、小结。

同学们,通过你们的发言,高老师感受到你们很会倾听。人有一张口,却有两只耳朵,可见听的重要性。听说读写,听排第一,可见听的重要性。从小养成倾听的好习惯,相信会使你们终身受益。

二)读通课文,学习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要反复读。

2、指名学生读课文,师及时肯定闪光点或纠正不足之处。

3、学习生字词。

1)找出文中的生字词,读流利。(指名在黑板上写。)

2)师生共同评议上台写字同学的优缺点。

3)指名读。

4)齐读。

5)引导学生通过联系偏旁、上下文、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船舷”“蓊郁”“逆流而上”“酣睡”“颠簸”“喧嚣”等生词的意思。

6)引导生正确书写生字,重点强调“酣”“颠”“嚣”等字的笔顺和写法。

八、作业:

自由巩固生字词。熟读课文。

九、板书设计:

课题

重点

难点

十、课后反思:

第19课时

在激流中

第二课时

一、课题:在激流中

二、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能理解和正确运用由课文中的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重点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体会年轻母亲的勇敢顽强、坚定镇静及对孩子的深爱。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年轻母亲带给作者的感动及作者的感动及作者的赞美之情。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课文最后一段的理解。

三、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四、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杜鹃”“火苗”在文中的含义。

2、引导学生了解“生活中的急流”指的是什么,应该怎样面对?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船舷”“蓊郁”“逆流而上”“灵巧”“奋力”“酣睡”“颠簸”等词语,指名一位学生在黑板上写,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完及时引导学生修改。

2、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其实就是画面的内容,第一节课中已经了解。),尽量用上这些词语。

二)精读课文,体会年轻母亲的勇敢顽强、坚定镇静及对孩子的深爱

1 这个故事写得很好,很感人,到处都是好词佳句,请同学们认真地反复读,边读边画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地方,并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这时老师让大家推荐一名画画得好的同学在黑板上画文中的插图。)

2 引导学生有条理地交流,相机引导学生理解“杜鹃”(在战争影片中,“杜鹃”代表战争取得了胜利,大家都看过《闪闪的红星》这部电影吧。战争取得胜利了,红军在山间的小路上雄赳赳、气昂昂地走着,满山开的都是映山红,这时传来了优美的歌曲《映山红》:老师唱—— “„„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这里的映山红指的就是杜鹃。由于杜鹃花特别火红,特别旺盛,所以也就成为人们自强不息,生命力顽强的象征。咱们今天了解的这位母亲就像火红的杜鹃一样。)和“火苗”的含义,相机引导学生了解前两段环境描写的好处,相机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内容,重点引导学生读好第

三、四段。

3 奖励交流中读书最好的同学读第

三、

四、

五、六段。

( 设计意图:本文的故事扣人心弦,写得活灵活现,文中处处都是佳词妙语,处处都有非常好的写法。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老师引导为辅,这样的教学,师生都不会感到累,只要深入读书,只要老师指导得及时,相信效果一定会不错的。遗憾的是,由于时间有限——第三节是我班的数学课,还要听闻雪的课,只好忍痛割爱了,这一环节的教学很不扎实,没有及时指导朗读,给人以蜻蜓点水的感觉,这是我平时最看不惯的地方;围绕“红杜鹃”“不息的火苗”设计的问题没有涉及到,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不深刻。再一次教学时,一定扎扎实实地指导学生精读这部分内容。)

三)学习最后一段,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深入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1 读了这个故事,你想说什么?

2 交流。

3 回忆起这难忘的一幕,作者说了些什么?

4 指名读最后一段话。

5 你们理解作者的想法吗?

6 交流,老师相机引导学生说说生活中的急流指的是什么?

7 面对生活中的急流,你打算怎么做,请写下来。

8 交流,师及时肯定或指出说得不妥之处。

9 老师讲鲁迅小时候刻“早”字的故事。

10 总结。

同学们,生活就像爬大山,生活就像蹚大河,面对生活中许许多多的急流,我们要像年轻的母亲和鲁迅先生那样,心中要燃烧着一团火,要热爱生活,要勇敢顽强,要坚定镇静,要迎难而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

八、作业:

摘抄文中的优美句子。

九、板书设计:

一、理解“杜鹃”“火苗”在文中的含义

二、“生活中的急流”指的是什么,应该怎样面对?

十、课后反思:

第20课时

把耳朵叫醒

第一课时

一、课题:把耳朵叫醒

二、教学目标:

1.借助词典和课文内容理解词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2.了解“米老鼠”这个动画形象的创作过程,并从中受到启发。

三、教学重点:

理解词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难点: “米老鼠”这个动画形象的创作过程

五、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沃尔特·迪斯尼的创业故事。

学生:搜集米老鼠的各种动画形象。

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展示课题

1、出示迪斯尼公司创作的“米老鼠”动画图片,谈话引入。

这是谁?是哪部动画片中的?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知道它是怎样诞生的吗?

2、答案全都藏在《把耳朵叫醒》里。请读课题。

3、你有什么想法或疑问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勾画出你觉得难以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借助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2.同桌相互说说,相互交流补充。

(1)说说课文大意。

(2)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三)检查自读情况,集体汇报交流

1.全班交流文章的主要内容。

2.用心默读课文,找出文中能概括沃尔特·迪斯尼创作“米老鼠”的艰难过程的词语。(学生默读、勾画、同桌交流)

3.集体讨论,汇报自己找到的词语。

(1)给学生充足的自学时间,并引导学生集体讨论,互相补充,从学生的发言中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对学生的自学能力、概括能力及时给予肯定。

(2)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贫困潦倒——相依为命——举步维艰——灵光乍现——蜚声世界。

(3)读一读这些词语,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根本原因是什么?请同学们再次阅读课文,勾画出相关语句仔细体会,并留下学习的足迹(可以在句子旁边写一写体会)。

四)课外结合,交流拓展

1.你觉得沃尔特·迪斯尼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联系实际谈谈生活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2.你还了解沃尔特·迪斯尼的哪些故事,说给大家听听。

3.课后写一写读后感。

五)总结全文 罗丹曾说过: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常有不如意的时候,如何把握机会走出困境,勇气和努力固然重要,但有时光凭奋斗是不够的。还需要我们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去感受,用眼睛细细观察,用耳朵静静倾听,发现在平凡甚至窘迫生活中的爱与美,获取成功。

八、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题

九、板书:

课题

重点

难点

总结

十、课后反思:

第21课时

把耳朵叫醒

第二课时

一、课题:把耳朵叫醒

二、教学目标:

1.借助词典和课文内容理解词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2.了解“米老鼠”这个动画形象的创作过程,并从中受到启发。

三、教学重点:

理解词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难点: “米老鼠”这个动画形象的创作过程

五、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沃尔特·迪斯尼的创业故事。

学生:搜集米老鼠的各种动画形象。

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读读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并交流体会。

(1)“虽然报酬很低,但他仍像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似的,全力以赴,不敢懈怠。”

面对能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全力以赴,可见他工作非常努力,但是仅有努力就能成功吗?

(2)“他熄了灯,陷入空虚与无望的黑暗中,周围静得可怕,又似乎吵闹不休。” “静得可怕”与“吵闹不休”看似矛盾,实际正是作者狂躁与绝望情绪的生动写照。

(3)“他拉开灯赶走那只讨厌的家伙,但疲倦的身心让他干什么都没劲,只好听之任之。反正是失眠,他就去听老鼠的叫声,他甚至听到它在自己床边的跳跃声。”

“听之任之”“反正”这些词语说明画家最初是在无奈之下听老鼠发出的声音的。

(4)“渐渐地,他听到了一种美妙的音乐,如一个精灵在这个寂寞的午夜与自己相伴。”

从“美妙的音乐”、“精灵”、“相伴”这些词语可以看出作者在倾听中对老鼠的态度和情感有了很大转变,他在倾听中发现了美,获得了艺术的享受。

(5)“小老鼠使他的工作室有了生机,它成了他的朋友,他则成了它的观众,彼此相依为命。”

瞧!倾听让年轻画家在普通老鼠身上找到了爱。

(6)“那一刻,灵光乍现,他拉开灯,支起画架,画出了一只老鼠的轮廓。” 伟大的创作过程似乎仅在一瞬间,但联系上下文,我们就知道,创作的过程经历了无数个日夜的倾听,经历了那么多的“举步维艰”,才有了这一刻的“灵光乍现”,又怎能说是“一瞬间”呢?

(7)读课文最后两段,理解“原来,灵感只青睐那些愿意倾听的耳朵”,“把耳朵叫醒,然后倾听世界。相信总有一个声音属于成功”这两句话的意思。

灵感的获得需要我们用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去感受,用眼睛细细观察,用耳朵静静倾听,这样才能够发现生活中的爱与美。

(8)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试着给课文另外取个题目,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四)课外结合,交流拓展 1.你觉得沃尔特·迪斯尼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联系实际谈谈生活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2.你还了解沃尔特·迪斯尼的哪些故事,说给大家听听。

3.课后写一写读后感。

五)总结全文

罗丹曾说过: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常有不如意的时候,如何把握机会走出困境,勇气和努力固然重要,但有时光凭奋斗是不够的。还需要我们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去感受,用眼睛细细观察,用耳朵静静倾听,发现在平凡甚至窘迫生活中的爱与美,获取成功。

八、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题

九、板书:

课题

重点

十、课后反思:

难点

总结

第22课时

积累与运用

(三)

一课时

一、温故知新

1. 有感情地朗读句子,你发现了什么?

2. 交流自己的发现。

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读句子,深入体会句子中反义词的表达效果。

3. 再读句子,进一步体会句子的表达效果。

二、语海拾贝

1. 自由读一读这两组对偶句。

2. 在字数等方面感受对偶的规律,感受句子的节奏、声律美,鼓励学生积累。

3. 教师介绍《声律启蒙》,展示这本书中的其他对偶句,激励学生课外阅读。

三、互动平台

1. 默读互动平台中的对话,也可以分角色朗读。

2. 集体讨论:从三位同学和老师的对话中,你了解了什么?

3. 根据学生的回答,回忆总结《在急流中》和《把耳朵叫醒》两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4. 勾画并再读老师的话:“很多小事都可以成为我们习作的材料,只要我们多留意、细思考,就不会为习作时找不到材料而犯愁了。”结合平时的写作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

四、口语交际:应该录取谁

1. 活动目标。

(1)能围绕中心议题作出自己的判断,并有条理地讲述理由。

(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用语文明。

(3)能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有不同的意见能与人交流商讨。

2. 教学准备。

(1)课前了解职场应聘的一些故事,为这次的口语交际做好准备。

(2)课前让学生准备口语交际中招聘故事的情境表演。

3. 情境表演,引出课题。

(1)指名学生上台表演口语交际中的应聘故事。

(2)引出口语交际的主题:应该录取谁?

4. 合作学习,辩论交流。

(1)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

(2)在小组内发表自己的见解,寻找观点相同的同学,丰富自己的认识。

5. 集体学习,开展辩论。

(1)以“召开董事会”的情境激发学生的辩论兴趣。

(2)观点相同的同学组成一方,双方辩论。要求:大胆发言,声音响亮,有自己的观点,辩驳有理有据,用语文明。

(3)看看谁的支持者比较多。学生推举出的“董事长”进行总结,老师根据学情以“人力资源部顾问”的身份进行总结,总结时以幽默的语言肯定学生在辩论中的突出表现,指出不足之处。要将学生的注意点引向辩论的态度、语言的组织等方面。对辩论双方都要有客观的评价。

6. 学生总结自己的收获。

五、习作百花园

与单元学习阅读教学重点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将自己的阅读体验转变成习作

第四篇: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44分)

一、

我能拼,我能写。(共6分)。

yuan

zhi hui

yang

shen

xian

埋 (

)

(

) (

) 望

(

)至

(

)少

二、我能用“

”画出句子中带点字的正确读音(3分)。

原来圣诞树就是给(ɡěi jǐ)予树,它给(ɡěi jǐ)小朋友们带来新年的祝福(fú

hú)。

三、

我能看清每组字的区别,看我来组词。(5分)

辨(

)仰(

)戴

(

)脸(

)绪(

)

辩(

)柳(

)带

(

)捡(

)堵(

)

四、

积累词语我最棒,我一定能填正确(4+2分)。

水(

)石穿

没(

)打采

迫不(

)待

气急(

)坏

兴高(

)烈

争(

)恐后

(

)不绝口

(

)积如山 我还积累了不少这样的四字词语,我可以再写出两个。

(

)(

)

五、

先连线,再写句子,请注意把线画好。(6+4分)。

人心齐

疑则思问 博学多识

泰山移

早开的红梅

保护地球家园 小葱拌豆腐

吹面不寒杨柳风

生命呼唤绿色

一枝独秀

沾衣欲湿杏花雨

一清二白

我还会写二句类似的句子:

六、

下面的句子是病句,我能把它改正过来。(4分)

小亮是我们班成绩最好最优秀的学生。

七、

我会仿照例句,写一处景物或活动。要用上精彩的词语。(3分)。

例: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樱;有的眼晴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来像皮球一样圆。

八、

我会默写《元日》。(4分)

十、本学期,我们知道了“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节日”。我了解了中华传统节日有

等 。(3分)

第二部分

阅读积累与运用(26分)

一、我会认真地阅读课文片段,然后按文后要求回答问题(12分)。

有一天,盘古忽然醒了。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只听一声巨响,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

1、这是一个神话故事,我还读过别的神话故事,有《

》、《

》。(2分)

2、我发现这段话中有很多意思相反的词,你能找出来吗?(3分)

(

)——(

)

(

)——(

)

(

)——(

)

3、形容速度很慢的词语有很多,文中就有两个,你能够找出来吗?(2分)

(

)

(

)

二、我会认真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14)

画眉,全身羽毛金褐色,颈部和背部有暗褐色条纹,腹部白花花一片,眼晴四周画了一条白色眉线,依依可人。

翠鸟,碧绿的羽毛,点缀(zhuì)着蓝色和金色,羽毛的颜色特别美丽。

鸟儿不仅羽毛美丽,它们还有许多美德。

你看:大雁飞行的时候

队形

次序都有一定规矩

大雁打头

幼雁居中

老雁压阵

头雁在前紧拍翅膀,使气流上升,为的是让幼雁靠气流滑翔,飞起来省力。从雁群身上,我们看到了尊老爱幼的美德,看到了集体的力量。

1、作者抓住了鸟儿羽毛的

来写出画眉和翠鸟的美丽。(1分)

2、请给短文最后一段空白处填上标点(3分)。

3、短文介绍了

三种鸟。(3分)

4、请仿照“白花花”一词的形式,再写两个表示颜色的词语 (2分)

5、朗读下面的句子要用什么语气呢?请你选择(1分)。

欢快

赞美

从雁群身上,我们看到了尊老爱幼的美德,看到了集体的力量。(

)

6、“鸟儿不仅外表美丽,它们还有许多美德。”这句话这样写,好在哪里呢?(2分)

7、你最喜欢短文里的哪种鸟?为什么?(2分)

第三部分:

习作(30分)

那儿真是一个好地方

向大家介绍你去过的一个地方,可以介绍那儿好看的景点,好玩的活动,好吃的美食。要让大家看完你的介绍后,也想去看一看,玩一玩!

要求:先把题目抄下来;文章内容具体,语句通顺,不少于250字。

第五篇: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第八单元测试卷

一、一音多字。(16分)1.jiē上()连()()果()大欢喜

2.cí()器告()()语()铁

3.yàn()语检()()会鲜()

4.zhàn车()()领()争客()

二、选词填空。(6分)

连续陆续继续

1.“我的花园就是我的花园。”他()吼道。

2.这场雨()下了三天。

3.上课了,同学们()走进教室。

三、对号入座。(8分)

A.急中生智B.神机妙算C.声东击西D.完璧归赵负荆请罪

1.《司马光救友》——()2.《草船借箭》——()

3.《将相和》——()4.《围魏救赵》一--()

四、修改下列病旬。(8分)

1.他的家乡是北京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世界闻名的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并不智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悦耳的歌声被我的思路打乱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石峰山的夏天是人们避暑的好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我的收藏夹。(8分)

1._________________,可以为师矣。

2.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不亦说乎?

4.三人行,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能力展示台。(24分)

因为我爱你

我们做母亲的有多少次听到孩子这样发牢骚:“妈妈不疼我!”可能是他们故意这样缠我,看我的反应。而我又多少次,虽然想告诉他们,自己多么爱他们,却硬起心肠,不说。

总有一天,子女长大,懂事了,懂得母亲的苦心时,我会向他们解释清楚。

孩子,我爱你,所以你一出门口,我就要问你上哪儿去,跟谁一道去,几时回来,唠唠叨叨地问得你发烦。

我爱你,所以明知你结交的那个英俊小伙子是个讨厌鬼,却故意装聋作哑,等你自己去找出真相。[

我爱你,所以你偷了别人一块糖咬了一口,我还是命令你把糖送回杂货店,并且让你承认:“这块糖是我偷的。”

我爱你,所以一连两小时在旁监视你把卧室收拾好;其实这种家务,我只消15.分钟就可以收拾妥当了。

我爱你,所以你蛮横无礼、行为乖张的时候,绝不替你找托辞。

我爱你,所以当你参加晚会总是说有长辈在场时,我明知你撒谎,却不介意,还足原谅了你。

我爱你,所以让你受挫折、失败以吸取教训,养成独立自主的能力。

我爱你,所以尊重你的个性,不硬要你顺从我的心意。

不过最难办到的是,有时要忍心拒绝你的要求,即使令你怨恨亦在所不惜。因为我爱你。

1.看拼音写词语。

láoláodaodaozhuānglóngzuòyǎmānhèngwúlǐ

()()()

xíngwéiguāizhāngxīqǔjiàoxùndùlìzìzhǔ

()()()

2.文中每一个“我爱你”直到这个句子结尾,都表现为一个因果关系的句式,请你以其中任伺两个为例,根据它的意思造两个因果句子。

(1)因为……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之所以……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妈妈爱她的孩子,表现在哪几方面?请在文中画上“——”,并读一读。

七、习作百花园。(30分)

题目:XX,我想对你说

要求:写出真情实感,可提几点建议或表达对他人的感激之情等。

上一篇:老婆与老公关系之原理下一篇:六年级下册期中测试题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