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四个转变”建设海洋强国

2022-09-12

我国既是陆地大国, 也是海洋大国, 拥有广泛的海洋战略利益O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O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部署实施这一重大部署, 对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对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构成海洋强国的要件有三个

中国有超过1.8万公里的海岸线, 历史上曾经是一个航海业高度发达、海军极其强大的国家。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郑和七下西洋, 都在人类文明史上写下了壮丽的诗篇。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 拥有自己的航母一直是几代人梦想。近些年, 各种新型战机服役、各类舰艇“下饺子”般入列、北斗导航广泛运用, 有人说:中国军事科技和工业进入一个“井喷期”, 今非昔比、势头强劲。

传统意义上的海洋强国是指以优势海军, 确保海上力量对海洋的控制权, 即拥有强大海权的国家。尽管国际社会并未清晰界定海洋强国的概念。但一般认为, 构成海洋强国的要件主要有三部分:其一是地理上的要件。即属于地理上的岛国或沿海国, 这是一个常量;其二是意念或意识上的要件。依靠技术尤其是海洋装备和开发资源的技术和海洋意识改变人类的地理感觉, 从而影响人类的行动方式和决策, 其具有联动性;其三是技术上的要件。发达的技术包括交通运输技术和军事保障技术是连接地理和意念上的工具, 其具有可变性, 是一个变量。所以, 沿海国家要成为海洋强国必须将常量和变量有机地结合, 并高度重视海洋意识和海洋文化, 确立正确的海洋观, 包括尊重海洋管理的开放性、合理性和平等性等要素, 进而确保海洋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

以“四个转变”建海洋强国

我国既是陆地大国, 也是海洋大国, 拥有广泛的海洋战略利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部署。实施这一重大部署, 对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对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 着力推动海洋经济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要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着力推动海洋开发方式向循环利用型转变;要发展海洋科学技术, 着力推动海洋科技向创新引领型转变;要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着力推动海洋维权向统筹兼顾型转变。据此, 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的指标体系可界定为:海洋经济及产业发达, 以实现海洋经济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目标;海洋科技先进, 以实现海洋科技向创新引领型转变目标;海洋生态环境优美, 以实现海洋开发方式向循环利用型转变目标;完备的海洋教育体系和充足的人才队伍;强大的海上国防能力。其中, 发展海洋经济是重要手段和基础;海洋科技是技术保障, 也是增强海洋开发能力的重要支柱;海洋生态环境优美是重要目的之一;海洋教育体系完备和高级海洋人才队伍不断涌现是持续动力和捍卫国家海洋权益的重要利器;强大海上国防力量是建设海洋强国的必要依托和保障力量。总之, 它们之间紧密关联, 不可分割, 应全面规划和整体部署, 共同推进和提升。

加快建立军民融合创新体系

自主建造航母, 为我们加快建立军民融合创新体系提供了新契机。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从歼-10研发到航母入列, 我国载入史册的重大科研攻关成果, 大多是军民融合的产物。如今, 西方发达国家有的武器装备技术85%来自民用领域。在美国列出的军事装备关键技术中, 军民通用性技术占80%以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领域是军民融合发展的重点, 也是衡量军民融合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经过不断努力, 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 一些重要科技领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呈现从“跟跑”“齐跑”再到“领跑”的良好态势, 也为推动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军民融合提供了坚实基础和有利条件。而引导更多优质社会资源进入军品生产, 更好地打造国防“利器”, 也有助于将国防尖端技术转化为民用造福社会。

“要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 推动我国海洋强国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下一步, 该航空母舰将按计划进行系统设备调试和舾装施工, 并全面开展系泊试验。主动发现、培育、运用可服务于航母建设的前沿尖端技术, 强化军事需求牵引, 最大限度实现民为军用, 必将“融”出中华民族复兴的百年梦想, “合”出富国与强军的康庄大道。

上一篇:关于油气集输处理技术的思考与探究下一篇:电网规划中面临的问题及相关技术方法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