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部编版语文

2022-07-05

第一篇:九年级部编版语文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海燕》同步练习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海燕》同步练习

《海燕》同步练习

一、积累运用(共8题;共18分)

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飞窜(cuàn)胆怯(qiè)震怒(zhèn)

B.

号叫(hào)蜿蜒(yán)蠢笨(chǔn)

C.

翡翠(fěi)飞沫(mò)呻吟(yín)

D.

苍茫(máng)火焰(yàn)寂寞(mò)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

苍茫高傲海鸥飞窜

B.

蠢笨翡翠困乏熄灭

C.

呻吟胆怯悬崖飞翔

D.

尘雾振怒箭光蜿蜒

3.下列句子中划线词属于贬义词的是()

A.

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B.

海鸥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C.

一团浓烟在空中飞散着,由黑色渐渐变成灰白。

D.

他的笑声不时在我耳边飞旋。

4.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

B.

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C.

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

D.

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5.下列选项中不是本诗所象征的主题意义的一项是()

A.

深刻反映了1905年俄国革命前夕急剧发展的革命形势。

B.

热情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

C.

显示出在大风大浪的斗争激流中要勇敢、顽强、坚定、敢于冲破一切障碍。

D.

预示无产阶级革命即将到来并必然取得胜利的前景。

6.熟读课文《海燕》,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本文是一首散文诗,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不属于文学作品。

B.

本文是高尔基在1901年3月写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

C.

高尔基是“世界无产阶级文学的杰出代表”,他的自传体三部曲是《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

D.

本文是以1905年前俄国革命急剧发展的形势为背景写成的。

7.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①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________

②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________

③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________

④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________

8.文学常识填空。

(1)散文诗除具有诗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外,一般不表现分行和________的要求。

(2)散文诗《海燕》的作者________是________伟大的文学家,他的著名长篇小说有《________》,自传三部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海燕》成功地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手法。

二、综合题(共1题;共11分)

9.学习了本课后,语文老师进行了一次关于鸟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运用相关知识完成下面的任务。(1)选用一句切合语境的唐诗填空。

如果我们不采取护鸟措施,可能会导致“千山鸟飞绝”;如果我们都做护鸟卫士,祖国大地便会“________”。(2)请用简洁的语言评点下面的一则广告。

虽为毫末技艺,都是顶上功夫。(理发店广告楹联)

(3)请你拟一则宣传保护鸟类的公益广告。(不超过20个字)

三、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55分)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

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而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雷声轰响。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摔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

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是的,遮不住的!狂风吼叫……雷声轰响……

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上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

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的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1)文中的海鸥、海鸭、企鹅有什么表现?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2)为什么在写海燕高傲地飞翔之前还写大海、狂风、乌云?

(3)“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4)品味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说说在表达上的好处。

①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摔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②“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

(5)“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这句话使用反复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6)“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鹰之歌

高尔基

蛇,高高地爬到山里去,躺在潮湿的山谷里,盘成一圈,望着海。

太阳照在高高的天上,山把热气吹上天,山下海浪在拍打岩石……

突然,在蛇盘着的那个山谷里,从天空中坠下一只苍鹰。它胸口受了伤,羽毛上染着血迹……

鹰短短地叫了一声,就坠在地下,带着无可奈何的愤怒,撞在那坚硬的岩石上……

蛇大吃一惊,连忙逃开了,但马上看出,这鸟的生命只能维持两三分钟了……

它爬到受伤的鸟眼前,对着鸟的眼睛发出咝咝的声音:“你要死了吗?”

“对,我要死了!”鹰深深地叹了口气,回答说,“我美好地生活过了!”“我懂得什么是幸福!……我也英勇地战斗过!……我看见过天空!……你绝不会那么近地看到天空!唉,你这可怜虫!”

“那有什么了不起!天吗?空空洞洞的,我怎么能在天上爬呢?我在这里很好,又温暖,又滋润!“蛇对那自由的鸟这样地回答,可是它却在心里暗笑鹰的这些梦话。而且,它这样想着:“飞也好,爬也好,结果还不是一样,大家都要埋入黄土,都要化为灰尘……”

但是那勇敢的鹰忽然抖擞精神,微微挺起身来,向山谷里看了一眼。

阴暗的山谷气闷不堪,散发出腐臭的气味。

鹰使出全身的精力喊叫起来:“啊,要是能够再飞到天上去一次,那该多么好啊!战斗是多么幸福啊!……”(1)文章第三,四段描写鹰受伤的情形及表现有什么作用?

(2)鹰说:“我美好地生活过了!”鹰追求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表达了鹰怎样的情感?

(3)“阴暗的山谷气闷不堪,散发出腐臭的气味。”这句景物描写对刻画“那勇敢的鹰”的形象有什么作用?(4)鹰是在什么情况下喊出“啊,要是能够再飞到天上去一次,那该多么好啊!战斗是多么幸福啊!……”的?展现了鹰怎样的形象?

(5)读完全文,你认为“鹰”和“蛇”分别象征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一、积累运用

1.【解析】【分析】ACD读音正确。B读音有误,“号”这里应读作“háo”。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字音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掌握常用汉字的读音,熟练掌握汉语拼音的拼读规则,注意多音字、形近字、音近字、形声字等。

2.【解析】【分析】ABC书写正确,D书写有误,“振”应为“震”。故选D。

【点评】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牢记常用字的写法,特别注意区别形声字、形近字、易错字等。

3.【解析】【分析】本题是对词语褒贬色彩的考查。D项是贬义,其它三项都是褒义词。这里语境是判定的依据。

故答案为:D。

【点评】词语感情色彩分为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感情色彩主观性很强,要结合语境用心体会,没有一个词固定的就是褒义,也没有一个词就是固定的贬义,都要结合语境来具体分析。

4.【解析】【分析】“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胜利的信心”三个短语并列使用,中间应该用顿号(、),故B错误。ACD使用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常用的标点符号及其用法。

5.【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分析象征手法。高尔基运用象征手法,塑造出了“海燕”这一饱含力与美、深刻反映了时代特征的艺术形象,从而吹响了一曲嘹亮的时代进军的号角,唤醒民众,鼓励他们勇敢地投入争取解放的斗争中去。A深刻反映了1905年俄国革命前夕急剧发展的革命形势,分析文章的社会背景,不属于象征手法的范围。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分析象征手法。答题时应注意,《海燕》最突出的特色是象征手法的运用。“大海”象征革命高潮时人民群众排山倒海的力量,“乌云”“狂风”象征反革命势力和黑暗的社会环境等等,对暴风雨充满恐惧的“海鸥”,它们象征了形形色色怯于革命、不革命和假革命者,海燕象征勇敢、执著、不畏强暴和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写“风”“雷”“云”“电”也是为了反衬“海燕”矫健、勇猛的战斗雄姿和乐观无畏的革命豪情。

6.【解析】【分析】本题是对文学常识的考查。识记类题目,重在平时的积累。A项中“不属于文学作品”有误。其它几个答案是没有错误的。

故答案为:A。

7.【解析】【分析】结合语境分析,①这句话把海燕比作黑色的闪电,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高傲地飞翔”把海燕拟人化,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②“它深信”把海燕拟人化,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遮不住的”反复使用,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③“抓住”这个动词把海燕拟人化,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④这句话运用了“勇敢”“欢乐”,这两个词是形容人的品质和心情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常用修辞手法的能力。学生要掌握常用修辞手法的种类及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常用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对比、反语等,答题时要结合语言环境判断使用的修辞手法。

8.【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散文诗特点的识记。散文诗是一种现代文体﹐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散文诗一般表现作者基于社会和人生背景的小感触。注意描写客观生活触发下思想情感的波动和片断。这些特点﹐决定了它题材上的丰富性﹐也决定了它的形式短小灵活。散文诗是抒写心灵或主观情绪的文体,而且散文诗有其独特的审视人生方式,即运用比较自由的形式抒写心灵或情绪及其波动。从总体上看来,散文诗是抒写心灵或主观情绪的文体。

(2)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掌握。高尔基,笔名马克西姆·高尔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政治活动家,苏联文学的创始人之一。高尔基的成名作为人生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成为世界无产阶级作家描述个人成长,奋斗经历的经典作品。主要着名作品与小说有:《母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散文:《海燕》。

故答案为:(1)①集中性;②形象性;③精练性;④押韵;

(2)①高尔基;②苏联;③母亲;④童年;⑤在人间;⑥我的大学;⑦象征;⑧对比。

【点评】(1)本题考查对散文诗特点的识记。答题时应注意,散文诗特点,本质上:属于诗,也属于散文﹐有诗的情绪和幻想﹐有散文的外观和内涵,给读者美和想象。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形式上: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2)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掌握。答题时应注意,阅读名著要注意掌握以下内容:①作者:姓名、国籍(朝代)、主要作品、成就等。②作品内容:主要内容、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等。③作品主题及现实意义。

二、综合题

9.【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诗文名句的背诵和默写。常见的积累方法有理解积累,归类积累,联想积累,回环积累,抄读积累。如果我们不采取护鸟措施,鸟类大量消失灭绝,可能会导致“千山鸟飞绝”;如果我们都做护鸟卫士,祖国大地便会处处充满鸟语花香,正好对应《春晓》中的“处处闻啼鸟”。

(2)本题考查欣赏对联的妙处。这是流传甚广的关于理发行业一副妙联:“虽为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技艺对功夫而不是小技对功夫,将精湛手艺和满腔的自豪很好结合,前句收敛寓意手艺精细并带自谦含义,后句开放表技术精湛,充满自豪,用字遣词极具特点。

(3)本题考查拟写宣传标语。比如:保护鸟类保护野生动物维护生态平衡。爱鸟护鸟是人类的美德。同在地球上,共享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同在蓝天下人鸟共家园。鸟是害虫的天敌鸟是人类的朋友。关注候鸟保护环境。

故答案为:(1)处处闻啼鸟;

(2)语义双关,“毫末”、“顶上”巧扣“理发”;也道出该店理发师技艺高超(顶上,最好)。

(3)保护鸟类,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给鸟儿一片树林,还自然无限生机。我们应与鸟儿心灵相沟通,生命相维系。

【点评】(1)本题考查诗文名句的背诵和默写。答题时应注意,古诗文默写题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

(2)本题考查欣赏对联的妙处。答题时应注意,对联是指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思相近、相对或相反的两个句子,相同位置的词语的词性和词语结构必须相同,下句在意思上要与上句有一定的联系。

(3)本题考查拟写宣传标语。答题时应注意,宣传标语就是用简洁的语言写出具有鼓舞、宣扬作用的话

语。在拟写宣传语的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1.内容具体,指向明确。紧扣活动内容,抓住活动主题,具体、明确地表达活动的目的和意义。2.语言简洁,朴实平易。要尽可能做到语言高度浓缩,篇幅短小精悍,用词简易通俗,大众化。3.巧用修辞,妙达情意。

三、现代文阅读

10.【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分析对比写法。答题时应注意,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句,然后提取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作答。与海燕形成鲜明的对比的,还有其他的海鸟,暴风雨的到来使它们惊慌失措,对暴风雨充满恐惧的“海鸥”,被“轰隆隆的雷声”吓坏了的“海鸭”和畏缩起身子藏在崖岸下的“企鹅”,它们象征了当时现实环境中形形色色明哲保身、怯于革命的不革命者。文章抓住它们的声音、行动、情态,状写它们惊恐万状的丑态,反衬出海燕非凡的勇气和威猛的形象。

(2)本题考查对环境描写的理解。开头先简洁地写出暴风雨即将来临的前兆,点明海燕所处的环境。然后重笔从形、音、色三方面正面描写海燕。环境描写是为了点明海燕所处的环境,烘托海燕的战斗雄姿,突出海燕的高大形象。乌云听出了欢乐”,“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排比句式渲染了海燕朝气蓬勃、斗志昂扬的气概。

(3)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赏析句子根据句子的内容和语言表达,从修辞或写作手法、情境、情感几个方面来分析精彩巧妙之处。“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歌唱”“冲向”“迎接”等词语,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赋予波浪以人的行为动作,突出了它积极主动的战斗热情和乐观勇敢的革命精神。

(4)本题考查赏析词语的作用和表达效果。①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摔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抱”“摔”“恶狠狠”分别赋予狂风以人的行为和思想感情,突出了暴风雨来临的时候狂风势力的猖獗。②“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抓住”“熄灭”把大海当人来写,以拟人手法突出了大海巨大的声势和强大的力量。

(5)本题考查分析修辞方法和表达效果。“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两个“暴风雨”运用词语反复,以强烈的感情表现了海燕对暴风雨的渴望和呼唤,强调了革命暴风雨已近在眼前,历史潮流不可逆转。(6)本题考查体会思想感情。“——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祈使句的形式鼓舞人心,这是革命者掷地有声的战斗宣言,表达了自信豪迈的战斗情怀和高昂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也是革命者从胸臆中迸发出来的对人民群众的革命召唤,号召人民行动起来,去迎接一场伟大的“暴风雨”般的革命。这两句话是对时代精神的传神写照和高度概括。

故答案为:(1)海鸥“呻吟”“飞窜”“恐惧”“掩藏”,海鸭“呻吟”“吓坏”,企鹅“胆怯”“躲藏”,这样写是为了与海燕“高傲的飞翔”、欢乐的“叫喊”形成鲜明对比,以突出海燕的英勇、乐观。

(2)是为了点明海燕所处的环境,烘托海燕的战斗雄姿,突出海燕的高大形象。

(3)拟人。以“歌唱”“冲向”“迎接”等词语,赋予波浪以人的行为动作,突出了它积极主动的战斗热情和乐观勇敢的革命精神。

(4)①“抱”“摔”“恶狠狠”分别赋予事物以人的行为和思想感情,突出了狂风势力的猖獗。②“抓住”“熄灭”以拟人手法突出了大海巨大的声势和强大的力量。

(5)运用反复,以强烈的感情表现了海燕对暴风雨的渴望和呼唤,强调了革命暴风雨已近在眼前,历史潮流不可逆转。

(6)表达了作者急切要求惩治腐恶的义愤,渴盼经受革命风暴战斗洗礼的愿望,召唤革命者奋起斗争、搏击风暴、挣脱桎梏、赢得解放的豪情,肯定革命或迟或早总会发生并将取得胜利的信念。

【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分析对比写法。答题时应注意,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概括作答。

(2)本题考查对环境描写的理解。答题时应注意,景物描写的作用:一、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场景,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二、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心情。三、展示人物性格,人物周围的环境,能够展示一个人的身份、气质、个性等。四、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作品中描写景物,作者往往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感情。五、奠定感情基调,为下文打铺垫。

(3)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赏析能力。答题时应注意,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

(4)本题考查赏析词语的作用和表达效果。答题时应注意,特别是动词、形容词和副词。注意观察该词的特点,看是否运用了修辞手法,属于哪种刻画方法,如何表现了陈述对象的什么特点,表达了文中人物或作者的什么情感态度。

(5)本题考查分析修辞方法和表达效果。答题时应注意,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在语言写作时表达方法的集合。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反复:强调某种意思,更能突出文章主题,观点鲜明。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

(6)本题考查体会思想感情。答题时应注意,在阅读中可以采用依据主要内容、抓住重点词句、感情色彩强烈的句子等方法设身处地去读、去想,入情入境,能更好地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11.【解析】【分析】(1)从“胸口受了伤,羽毛上染着血迹”等可以看出鹰伤得很重,是在天上受的伤,联系下文分析,鹰虽然伤势严重,但却一点也不后悔,反而还非常自豪,因为它曾经顽强不屈地与敌人搏斗过,它甚至在临死之前还使出全身的精力喊叫,鹰的死非常壮烈,让人动容。因此文章第三,四段描写鹰受伤的情形及表现的作用是:写出了鹰受伤之严重,突出了鹰顽强不屈的战斗精神,为最后一节鹰发出壮烈的悲歌做铺垫。

(2)该首散文诗通过鹰和蛇的故事,塑造了两个对比强烈的鲜明形象:一只会爬行的蛇和永远高飞的鹰。从对比中作者突出了鹰之高大,蛇之渺小;鹰之高尚,蛇之低俗;鹰之英姿,蛇之丑陋,鹰之奋不顾身;蛇之贪生怕死。作者对这两形象的态度也非常鲜明。在理解鹰的形象的基础上再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分析,鹰追求的是一种为了自由和光明与反动派英勇战斗的生活,流露

出鹰无比自豪的战斗豪情和对苟安者的蔑视。

(3)“阴暗的山谷气闷不堪,散发出腐臭的气味”,这是蛇的生活环境,虽然它不尽如人意,但蛇却安分守己的呆在这里,因为它惧怕战斗,惧怕死亡,而鹰哪怕是受伤甚至死亡都不愿呆在这样污浊的环境里,因为它所追求的是广阔、自由的生活环境。因此鹰的追求和蛇的追求形成鲜明的对比,这里通过对蛇生活的阴暗、腐臭的山谷的环境描写来反衬鹰对重返广阔自由的美好天空去战斗的渴望之情。

(4)联系前文内容(鸟的生命只能维持两三分钟)分析,鹰是在生命垂危、临死之前振作精神喊出来的。鹰这一生,美好地生

活过,懂得什么是幸福……也英勇地战斗过……看见过天空,它为了追求美好,追求幸福,追求自由,身负重伤,但它无怨无悔,

甚至在临死前还使出全身的精力叫喊,希望能够再飞到天上去一次,并表示战斗是多么幸福啊这样的感

慨。综上所述,最后的喊叫展现了一个热爱自由、向往光明、渴望战斗的英雄形象。

(5)结合文章内容及写作背景分析,“鹰”象征敢于追求光明和自由的革命勇士,“蛇”象征满脑袋市侩哲学的庸俗小市民。

【点评】(1)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这两段内容,然后再结合全文内容及主旨分析这两段的作用。(2)前一问要在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用简洁、恰当的语句概括出来。后一问则要通过鹰的动作、语言描写进行体会,把握。

(3)解答此题,首先要分析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然后再结合文章内容和主旨分析其作用。

(4)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和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第一问要结合上文概括作答,第二问则要通过分析鹰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进而概括鹰的形象。

(5)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的形象及其象征意义。诗歌的形象一定要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而要把握诗歌的象征意义,则需要结合诗歌内容和写作背景进行分析。

第二篇: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

第1课 诗两首

一、重点字词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sī yǎ) 嘶哑 (hóu lóng) 喉咙 (xiōngyóng) 汹涌

2、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2)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3)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2.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1.默写《我爱这土地》第一节。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2.默写《乡愁》第四节。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我爱这土地》作者艾青,是诗人(称谓)。

2.《乡愁》作者余光中,台湾诗人。

第2课 我用残损的手掌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锦幛zhàng 荇xìng藻zǎo 蘸zhàn

(qiáo cuì) 憔悴 (lóu yǐ) 蝼蚁

2.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2)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

(3) 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2.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永恒的中国!”一段诗。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我用残损的手掌》作者是戴望舒,诗人(称谓)。

第3课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干瘪biě 纤qiàn绳 簇cù新

笑涡wō 绯fēi红 淤yū滩

2.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2)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喂养了/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2.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第三节诗歌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是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祖国啊!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作者舒婷,原名龚佩瑜,我国当代著名的女诗人。

第4课 外国诗两首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虔qián信 镶嵌xiāng qiàn 深邃suì

晨曦xī 瞰kàn望

2.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都不能激起我心中的慰藉的幻梦。

(2)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

(3)我瞰望尼罗河,在河畔建造了金字塔。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连我的理智也不能把它制胜。

2.我了解河流:我了解像世界一样古老的河流,比人类血管中流动的血液更古老的河流。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祖国》作者莱蒙托夫,是十九世纪俄国继普希金之后的伟大诗人。

2.《黑人谈河流》的作者是休斯,美国诗人,黑人文艺复兴运动的领袖,被称为“哈莱姆的桂冠诗人”。

第5课 孔乙己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羼chàn水 阔绰chuò 绽zhàn出

拭shì 模mú样

2.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2)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同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

(3)(孔乙己)便排出九文大钱。

(4)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

2.孔乙已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

3.孔乙已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孔乙己》选自《呐喊》,作者是鲁迅。写出我们学过的他的任意两篇课文的篇名《雪》、《故乡》。

点拨:只要是学过的鲁迅的作品即可。

第6课 蒲柳人家(节选)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痱fèi子 擀gǎn面杖 梆bāng 腌臜āzā

捯dáo气 咯kā吧 隐匿nì 名讳huì

戏谑xuè 荣膺yīng 跳跶da 檎qín

嘬zuō 捎shào马子 断壁残垣yuán

2.解释下列词语。

(1)一气呵成:①比喻文章的气势首尾贯通。

②比喻整个工作过程中不间断、不松懈

(2)断壁残垣:形容建筑物倒塌残破的景象。。

(3)如坐针毡:形容坐立不安,像坐在有针的毡子上一样。

(4)影影绰绰:模模糊糊,不真切。

(5)望眼欲穿:形容盼望殷切。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

2.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

3.何大学问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相貌。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蒲柳人家》选自《十月》,作者刘绍棠是当代作家(称谓)。

第7课 变色龙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蜥蜴xī yì 醋栗lì 赫hè 戳chuō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kuí wú) 魁梧 (huāng táng) 荒唐 (línglì) 伶俐

3.根据下面的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形容不高兴,不振作。 无精打采

(2)形容想法离奇,不切实际。 异想天开

(3)形容没有任何缘故。 无缘无故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门口连一个乞丐也没有。

2.本柴厂四周很快就聚了一群人,仿佛一下子从地底下钻出来的。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变色龙》选自《契诃夫小说选》,作者契诃夫是俄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剧本《万尼亚舅舅》等。

第8课 热爱生命(节选)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狼嚎háo 苔藓táixiǎn 咀嚼jǔjué

巉chán岩 舐shì 鲦tiáo鱼

骸hái骨 吹毛求疵cī

2.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他慢慢地顺着河望去,宽广的河湾蜿蜒在许多光秃秃的小荒山之间,比他往日碰到的任何小山都显得更光秃,更荒凉,更低矮。

(2)由于身体极端虚弱和僵硬,他极慢极慢地翻一个身。

(3) 敏捷和准确是需要力气的,他没有这种力气。

(4)现在,他脑子里又开始胡思乱想,又给幻像弄得迷迷糊糊。

3.解释下列词语。

(1)束手无策:就像手被捆住一样,一点办法也没有。

(2)奄奄一息:形容气息微弱。@初中生随身听

(3)吹毛求疵:故意挑毛病,找差错。

(4)海市蜃楼:比喻虚幻的事物。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生命就是这样吗,呃? 真是一种空虚的、转瞬即逝的东西。只有活着才是痛苦。死并没有什么难过。死就等于睡觉。它意味着结束,休息。那么,为什么他不肯甘心地死呢?

2.他的神经已经变得迟钝麻木,他的脑子里则充满了怪异的幻像和美妙的梦境。

3.这东西并不好吃,就像硬灌到他胃里的铅液,而且是纯粹凭着意志给灌下去的。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热爱生命》的作者杰克·伦敦是美国的小说家。

第9课 谈生命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休憩qì 枭xiāo鸟 荫庇yìnbì

芳馨xīn 云翳yì 怡yí悦

2.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他聚集起许多细流,合成一股有力的洪涛,向下奔注,他曲折地穿过了悬岩峭壁,冲倒了层沙积土,挟卷着滚滚的沙石,快乐勇敢地流走,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

(2)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们是多么卑微,多么渺小,而一滴一叶的活动生长合成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运行。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要记住: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人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

2.我曾读到一个警句,是“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3.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

4.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

《谈生命》的作者是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的女作家、儿童文学家。

第10课 那树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佝偻gōu lóu 倒坍tān 紊wěn乱

虬qiú须 砥dǐ

2.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那的确是一株坚固的大树,霉黑潮湿的皮层上,有隆起的筋和纵裂的纹,像生铁铸就的模样。

(2)于是这一天来了,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撤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初中生随身听

(3)那树有一点佝偻,露出老态,但是坚固稳定,树枣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

3.解释下面词语。

(1)引颈受戮:伸长脖子接受杀戮。

(2)周道如砥:这里是形容公路的平坦,畅通无阻。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啊,啊,树是没有脚的。树是世袭的土著,是春泥的效死者。树离根,根离土,树即毁灭。

2.老树是通灵的,它预知被伐,将自己的灾祸先告诉体内的寄生虫。于是弱小而坚忍的民族,决定远征,一如当初它们远征而来。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那树》的作者王鼎钧是台湾当代作家。

第11课 地下森林断想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沙砾lì 嶙峋línxún 狼嗥háo

沉湎miǎn 孱chán弱 愤懑mèn

2.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那时候这里也许是一片芬芳的草地,也许是的肥美的湖沼,美丽的大自然,万物鼎盛。

(2)一切都改变了:烧焦的石头取代了绿色的森林,黑色的岩浆覆盖了娇艳的野花。

(3)也许为它所感召,纯洁的白桦、挺拔的青杨、秀美的黄菠萝,它们勇敢的种子,都来了,来了。

(4)秋日的艳阳在森林的树梢上欢乐地跳跃,把林子里 的松、墨绿的唐棋、金色的杨、橘黄火红的枫,打扮得五彩缤纷。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阳光不喜欢峡谷,峡谷莫非不知道? 阳光是公平的吗?峡谷莫非不明白?

2.火山制造了峡谷、深渊,却没有留下生命,山是光秃秀的,谷是光秃秃的,太阳依然高悬,可是山没有颜色,谷没有颜色……

3.虽然相对无言,却是心心相通。它敬仰峡谷深沉的品格,钦佩峡谷坚忍的毅力,它为阳光的偏爱愤懑,为深渊的遭遇不平。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地下森林断想》的作者是张抗抗。

第12课 人生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瞻zhān望 挖掘jué 攫jué取

鲑guī鱼 臆yì测 馈kuì赠

2.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他们利用岁月,因而岁月并不使他们厌倦。

(2)他们为他们所选择的安静的职业而忙碌,经受着岁月带来的损失和忧伤,以及岁月悄悄带走的欢愉。

(3)他们告诉自己:一种经验(无论那可能是多么痛苦的经验),一个微不足道的观察,一次彻底的调查,欢乐和忧伤,失败和胜利,以及梦想、臆测、幻想,无不以这种或那种方式给他们的工作带来益处。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人生就是这样:专注地攫取更多的领地,得到更宽阔的视野,更充分的经验,更多地控制人和事物。

2.他们保持着青年的全部特征:爱冒险,爱生活,爱争斗,精力充沛,头脑活跃,无论他们多么年老,到死也是年轻的。

3.他们依靠天赋的才能,用冷静的头脑信任自己的才能,相信它会使他们走上正路,因为天赋的才能是属于他们自己的。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人生》的作者勃兰兑斯是丹麦国的文学评论家。

2.散文,是一种描写见闻、表达感悟的自由灵活的文学样式。

3.散文的形式的“散”就是散淡散漫、自由灵活。这种自由灵活,表现为在服从内容需要的前提下,写法不拘一格,任意起止。

第13课 威尼斯商人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恻cè隐 癖pǐ性 簌簌sù

庖páo代 中流砥dǐ柱 诉讼sòng

2.解释下面词语。

(1)折衷是非:调和是非。折衷,这里指对双方争执不下的事情进行调和。

(2)有例可援:有先例可参照。

(3)中流砥柱:比喻坚强、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体。

(4)遍稽群籍:查遍所有的书籍。

(5)万恶不赦:极端恶毒、罪恶多端而不容赦免。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慈悲不是出于勉强,它像甘霖一样从天上降上尘世;它不但给幸福于受施的人,也同样给幸福于施与的人;它有超乎一切的无上威力,比皇冠更足以显出一个帝王的高贵:御杖不过象征着俗世的威权,使人民对于君主的尊严凛然生畏;慈悲的力量却高出于权力之上,它深藏在帝王的内心,是一种属于上帝的德行执法的人倘能把慈悲调剂着公道,人间的权力就和上帝的神力没有差别。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威尼斯商人》的作者是莎士比亚,他是英国的戏剧家和诗人(称谓)。

2.外国文学的人物画廊中,有四个著名的吝啬鬼,他们是法国戏剧家莫里哀笔下的阻巴贡,法国小说家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俄国作家果戈理笔下的泼留希金,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笔下的夏洛克。

第14课 变脸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糍粑cí bā 睡眼惺忪xīng sōng

打鼾hān 徘徊pái huái 阴霾mái

2.解释下列词语。

(1)怡然自得: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2)睡眼惺忪:因刚睡醒而眼睛模糊不清。

(3)蹑手蹑脚:轻手轻脚。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没想到世上还有好人在,爷爷出现笑颜开。把我当作人看待, 亲亲热热贴胸怀。舍不得这份情啊!割不断这般爱! 天上雁鹅排对排,扯烂衣裳不分开!

2.我比男娃子更勤快,能干粗活能挑抬。下河帮你洗铺盖,煮饭帮你劈干柴……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变脸》作者是魏明伦。

2.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把文学、表演、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综合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

3.戏剧文学,即剧本,是舞台演出的基础,是戏剧的主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着戏剧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4.剧本通常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剧作家的舞台提示,内容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布景、服装、道具的交代以及人物台词的心理情绪、动作、上下场的提示等等;一是人物自身的台词,包括独白、对话、旁白等。

5.剧本的结构必须遵循空间和时间高度集中的原则。

6.剧本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

7.剧本的情节结构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

8.剧本主要靠人物用自己的语言和动作来表现性格。

9.戏剧,可以按不同的标准分类。按照表现形式,可以分话剧、诗剧、歌剧、舞剧、歌舞剧、戏曲。按照内容性质,可以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等。按照题材所涉及的方面,可以分为现代剧、历史剧、神话剧、科学幻想剧、童话剧等。按照篇幅规模,可以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

第15课 枣儿

一、重点字词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童(yáo)谣 (mò)蓦然

(xiàn mù)羡慕   (hú lún)囫囵吞枣

2.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一棵挂满红枣的老树。树下坐着位形如雕塑的老人。(2)一颗枣儿从树上落下,男孩蹑手蹑脚地走过去捡枣儿。

二、重点甸子背记知识清单

出远门的人有时候不认识回家的路了,只要家里人天天喊,他早晚会回来的。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枣儿》的作者是孙鸿。

第16课 音乐之声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峥嵘zhēng róng 山麓lù 鳞次栉zhì比

涟漪lián yī 嬷嬷mó mo

弥撒mí sa 远眺tiào

2.解释下面词语。

(1)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一个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等密集。

(2)顶礼膜拜:这里形容十分虔诚地行礼。

(3)通宵达旦:从天黑到天亮,整夜。

(4)老成持重:经历多,做事谨慎稳重。

(5)固执己见:坚持己见,不肯改变。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巍峨峥嵘的阿尔卑斯山,挺拔的松树漫山遍野,云雀声声啼唱。高山的山崩上尚未化尽的残雪魔魔点点,山风阵阵呼啸。

2.群山洋溢着音乐之声,群山唱着古老的歌儿,群山把音乐之声充满我心房。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音乐之声》的作者是勒曼,是美国剧作家。

2.电影文学剧本是专供拍摄影片而创作的剧本,是电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称电影文学。跟小说、戏剧一样需要塑造人物、交代情节,其容量也像戏剧一样受时间的限制。但又不同于小说和戏剧。戏剧中人物对白繁多,侧重于听觉表现;“电影语言”则是连续不断的银幕画面,侧重于视觉表现,不以人物对话为主。

3.电影文学剧本的结构是以镜头为单位,用蒙太奇手法按情飞的发展以及观众的注意力和关心的程序,有节奏地、合乎逻辑地衔接成整体。

第17课 公输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郢yǐng敝 舆yú 犀兕xī sì 鼋鼍yuán tuó

鲋fù鱼 文梓zǐ 楄pián 守圉yù

2.根据语境,给下列多音字注音。

公输盘bān 请说shuō之 见xiàn我于王

长zhàng木 禽滑gǔ厘

3.解释下面加点词。

(1)起于鲁 起:出发,动身。

(2)请说之 说:解释。

(3)胡不已乎 胡:为什么。已:停止。

(4)以牒为械 牒:木片。

(5)吾知所以距子矣 所以:用来……方法。

(6)不可谓知类 知类:明白事理。

(7)请献十金 请:请允许我。

(8)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寇:入侵。

4.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公输盘不说

说通悦 解释为高兴、愉快

(2)吾知所以距子矣

距通拒 解释为对抗

(3)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圉通御 解释为抵挡

(4)公输盘诎

诎通屈 解释为理屈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用原文填空。

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子何命焉为?

先生有什么见教呢?

(2)愿借子杀之。

希望借助您去杀了他。

(3)宋何罪之有?

宋国有什么罪呢?

(4)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楚国土地方圆五千里,宋国土地方圆(不过)五百里,这好像彩饰篷车与破车相比。@初中生随身听

(5)虽杀臣,不能绝也。

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宋国的抵抗者)。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公输》选自《墨子·公输》。

2.墨子,名翟,是春秋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第18课 《孟子》两章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畎quǎn亩 傅说yuè 胶鬲gé 拂bì士

2.解释下面加点词。

(1)委而去之 委:放弃。去:离开。

(2)寡助之至 至:极点。

(3)天下顺之 顺:归顺,服从。

(4)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任用,选拔。

(5)苦其心志 苦:使……苦恼。

(6)人恒过 恒:常常。

(7)而后作 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8)而后喻 喻:明白,了解。

3.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亲戚畔之 畔通叛 解释为背叛

(2)曾益其所不能 曾通增 解释为增加

(3)衡于虑 衡通横 解释为梗塞,不顺

(4)人则无法家拂士 拂通弼 解释为辅佐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用原文填空。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3)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4)《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提出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中心论点是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2)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

(3)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所以(能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作战就一定胜利。

(4)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所以上天要下达重大使命到这样的人身上。

(5)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用这些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的性情坚忍,增加他尚未具备的才干。

(6)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这样人们才会懂得忧患使人生存发展,而享受安乐使人萎靡死亡。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第二段。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孟子·公孙丑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

2.《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孟子,名轲,字子舆,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

第19课 鱼我所欲也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苟gǒu得 —箪dān食 一豆羹gēng 蹴cù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故不为苟得也 苟:苟且。

(2)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祸患,灾难。

(3)非独贤者有是心 是:这样。

(4)蹴尔而与之 与:给予。

(5)妻妾之奉 奉:侍奉。

(6)此之谓失其本心 本心:天性,天良。

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通避 解释为躲避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辩通辨 解释为辨别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通德 解释为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与通欤 解释为语助助词

(4)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通向 解释为从前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原文填空。

(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3)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通过某种手段就可以保全生命,然而有人却不采用:通过某种手段就可以躲避祸患,然而有人却不采用。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不只是贤德的人有这样的思想,每个人都有,不过贤德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优厚的俸禄却不分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那优厚的俸禄对于我有什么益处呢!

(4)此之谓失其本心。

这叫做丧失了人生下来固有的善的本性。

(5)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轻蔑地吆喝着给他,(饥饿的)过路人也不会接受;用脚蹋着给人(吃),乞丐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课文第一段。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 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

第20课 《庄子》故事两则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鹓yuā chú 醴lǐ泉 鸱chī

濠háo梁 鯈tiáo鱼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惠子相梁 相:辅助君主的人,相当于后代的宰相。这里作动词,做宰相的意思。

(2)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国:国都,京城。

(3)非梧桐不止 止:栖息。

(4)安知鱼之乐 安:疑问代词,怎么。

(5)是鱼之乐也 是:这。

(6)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全:完全,确定是。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

2.夫鹓 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鹅 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

3.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

4.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

5.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庄子》是道家经典之一。庄周,战国时期的哲学 家,道家代表人物。

第21课 曹刿论战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曹刿guì 又何间jiàn焉 玉帛bó

辙zhé 轼shì 靡mǐ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又何间焉 间:参与。

(2)肉食者鄙 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3)何以战 以:凭,靠。

(4)弗敢专也 弗:不。 专:个人专有。

(5)弗敢加也,必以信  加:虚报。 信:实情。

(6)公将鼓之     鼓:击鼓进军。

(7)遂逐齐师     逐:追赶,追击。

(8)一鼓作气     作:振作。

(9)夫大国,难测也   测:推测,估计。

(10)望其旗靡     靡:倒下。

3.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并解释其现在的意思。

一鼓作气:现用来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辙乱旗靡:形容军队溃败混乱。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用原文填空。

(1)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3)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4)曹刿请见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5)“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6)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那些吃肉的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用,一定要把它分给别人。

(3)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这是忠于职守(尽心尽力为人民办好事)之类的事。凭这一点,就可以跟敌人打一仗了。如果(跟齐国)作战,就请(让我)跟从(您)。

(4)夫战,勇气也。

作战,要靠勇气。

(5)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我仔细察看发现了齐军战车轮迹混乱,又远远望见齐军战旗也倒,(知道他们真的败了)所以才(请您下令)追击他们。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曹刿论战》中曹刿分析战争胜利原因的一段话。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摩,故逐之。”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庄公十年》。

2.《左传》传说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

第22课 邹忌讽齐王纳谏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邹zōu忌 昳yì丽 朝zhāo服 衣冠guān

窥kuī镜 期jī年 间jiàn进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邹忌修八尺有余 修:长,这里指身高。

(2)朝服衣冠 服:穿戴。

(3)孰视之 孰:仔细。

(4)臣之妻私臣 私:偏爱。

(5)王之蔽甚矣 蔽:受蒙蔽。

(6)能谤讥于市朝 谤讥:指“议论”。

(7)时时而间进 间:间或,偶然。

(8)皆朝于齐 朝:朝见。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用原文填空。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房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3)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 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4)齐威王采取纳谏措施后收到效果的句子: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

(3)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漂亮。

(4)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由此看来,大王所受的蒙蔽太厉害啦。

(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三、段背知识清单

默写《邹忌讽齐王纳谏》的第二、三段。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这部书是西汉时经刘向整理编写的。

第23课 愚公移山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仞rèn 惩chéng山北之塞sè 迂yū 魁父fǔ

荷hè担 箕畚jīběn 孀shuāng妻 始龀chèn

智叟sǒu 穷匮kuì 厝cuò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年且九十 且:将近。

(2)惩山北之塞 惩:戒,这里是“苦于”的意思。

塞:阻塞。

(3)杂然相许 许:赞同。

(4)且焉置土石 焉:疑问代词,哪里。置:安放。

(5)寒暑易节 易:交换。

(6)其如土石何 其: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

(7)何苦而不平 苦:愁。

(8)帝感其诚 感:被……感动。

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始一反焉 反通返 解释为返回

(2)汝之不惠 惠通慧 解释为聪明

(3)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通无 解释为没有

(4)一厝朔东 厝通措 解释为放置

4.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并解释其现在的意思。

愚公移山: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用原文填空。

(1)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2)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大山而居住。

(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

(3)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冬夏交换季节的时候,才往返一次。

(4)甚安,汝之不惠! 你太不聪明了。

(5)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愁挖不平吗?

(6)帝感其诚。

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

(7)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

2.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第24课 《诗经》两首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雎鸠jū jiū 窈窕yǎo tiǎo 好逑qiú

荇xìng菜 寤寐wù mèi 芼māo 萋qī

蒹葭jiān jiā 溯洄sù huí 未唏xī 湄méi

跻jī 坻chí 涘sì 沚zhǐ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君子好逑 逑:配偶。

(2)寤寐思服 思服:思念。

(3)左右芼之 芼:挑选。

(4)宛在水中央 宛:仿佛、好像。

(5)道阻且长 阻:艰险。

(6)白露未已 已:止,这里是“干,变干”。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用原文填空。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3)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4)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荇菜长短不齐,在船的左右两边捞。好姑娘美丽又善良,我从早到晚追求着她。

(2)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艰险又弯曲。顺流而下去找她,她在水中的小洲上。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关雎》《蒹葭》这两首诗。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笔之。窃窕淑女,钟鼓乐之。

蒸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唏。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脐。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在创作手法上,多采用赋、比、兴的创作手法。

第三篇: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范文模版]

弹指一挥间,暑假即将过去,新学期即将开始。初三不仅对于学生来说是忙碌的,对于老师来说也是忙碌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欢迎大家阅读,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一】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语文学习的成效如何,往往影响甚至决定着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对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来说,肩上的使命是沉甸甸的,但又是光荣而神圣的。因此,如何搞好初三语文教学,如何使学生在初中阶段的最后九个多月学有所获,在中考考场上交一份令学生、家长满意的语文答卷,这是摆在我们每一位初三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和研究课题。为此我们必须对照新课标,冷静反思、深入分析当前语文教学的得与失,使我们对自己的语文教学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和准确的估价,进而对整个初三语文教学作出前瞻性的筹

一、基本情况分析:

两班的学生思想较为活跃,能向老师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看法与见解,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是很高,少部分学生在语文的学习目的性上不够明确,态度不是很端正,认为语文的学习可有可无,考试时成绩拉不出什么差距,因而不重视语文的学习。有一半左右的学生通过教师近两年的语文自学能力教学的培养,他们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但总体来看,学生的语文成绩不是很好,甚至还有考不及格的学生存在。优生的比例太小。

初三中,由于学科的增加,学习任务的加重,压力的加大,语文学科的教学时间就更少,除课堂时间外,学生基本上是不动语文的。

二、教材分析

我们采用人教版教材,本册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第一单元是诗歌单元,让学生感悟人生,第二单元、第三单元关于人与自然。第四单元关于民俗文化,第五单元、第六单元古文阅读。六个单元有阅读,这套教材的主要特点,我觉得概括起来有以下四点:一是比较全面的体现了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各项要求;二是建立了具有整体综合语文教学效应的“单元合成,整体训练”的新的语文教材编排体系;三是设计了比较完备的助学系统,利教便学;四是坚持了教学内容的质和量的统一,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初三语文的学习,是初中学习过程的第三个阶段(第五、六学期),也即最后阶段。教学重点上升为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使学生懂得语文对生活的服务关系,发挥语言的交际功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文学欣赏的能力。课文按照文体分类编排。语文基本训练更进一步,进行记

叙、说明、议论三种表达方式综合的训练,并落实到实际运用上。

三、教学策略:

1、领会课标内涵,钻究《考试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了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应达到的能力与目标,领会了课程标准的内涵,才能了解学生知识与能力,语文素养等方面的不足;它是开展语文教学要重依据和指导性纲要,教学的理念、情景的创设,互动的教学平台的搭建,都离不开语文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同时它又是语文课程标准理念的外在体现;它是中考命题的指导思想与基本理念,是中考命题方向的源泉所在。吃透标准才有可能吃透语文中考评价的方向、方式、方法,才有可能展开针对性的教学。

《考试说明》是课标的具体化和进一步的精细化,它根据课标,结合考试实际,以中考的范围和要求及主要题型示例甚至试卷的长度,难度,各部分大致的分值等都作了十分具体的说明。因此,作文老师必须认真研究考试说明,让复习能做到低时高效。

2、依据学生实际,探寻语文差异。

本学期时间紧,任务重,学生语文能力差异大,有必要研究现阶段学生最缺什么知识与能力,最需要提高哪些方面的语文素养,区分出主要差异与次要差异,有选择、有重点地突破性地分层教学。这是我们有效开展本学期教学与复习工作的第1个前提条件。

3、选好、用好有关资料,追踪中考考点趋向。

领悟了课标的内涵,钻研了《考试说明》,明确了学生最需要突破的重点难点,仅仅是开展本学年教学与复习工作的前提,要真正做到有效教学,高效复习,还需要选好、用好资料,把握中考动态、追踪中考考点趋向。资料的准备,最好是自己精心筛选,不用外面的资料。根据学生实际自己出一些资料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训练。不搞提海战术。

4、精心备课,上好课。

时间紧,任务重,必须得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每一节课,老师必须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的,达到一个什么样的要求。并且要择其重点进行教学,不能面面俱到。重点引导学生进行教读课文的学习,自读课文完全放手学生自己学习。

5、重视阅读训练。阅读是考试的“半壁河山”,也是社会生活中常运用到的,最接近人们生活的语文知识。抓好阅读训练,一方面在讲课时认真分析,多教给学生一些阅读技巧,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多阅读一些课外书籍,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学生要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课外自读第学年不少于80万字(其中文学名著2——3部),因此,要求学生多看一些有益的课外书,我决定把自己的一部分课外书籍拿来借给学生看,原来没有开放过的学校图书室,请求管理员开放,也要求学生跟其它老师借着看。有条件的买一些来互相传阅。

总之,尽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多看一些课外书。看了课外文章要求学生做到三个方面:一是摘抄一些好的词语和名言警句,注意归类收集,如写人的和写物的分开,与四季的分开等等;二是体会文章的时代意义、作者思想感情,好的文章往往反映时代的精神,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教育意义,文章是作者心灵世界的反映,从文章内容也可以分析出人物的精神世界。阅读文章,一定要求学生能体会出这些内容;三是注意学习各篇的写作技巧,好文章不但有好的思想内容,而且运用了较好的表达技巧,阅读文章要求学生注意吸取这些好处,以便“迁移默化”到自己的文章中来。

6、加强写作训练。要加强写作训练,从三点入手:第一点是多观察,多积累(多积累前面己谈到)。多观察就是要培养学生经常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第二点是要多感悟,文章往往是有感而发,感悟得深,才发得快,发得猛。第三点是多练。可按照自己的作文训练系列进行一次全面的训练,全面地尽可能地提升学生作文的质量。

7、最后是注重培养学生其它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质,表达能力的提高,大纲中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良读课文,养成默读的习惯,并有一定的速度(一般每分钟500字左右),表达能力的培养不仅只是在课堂上训练,课余时间也可以搞,根据两册书中口语交际的安排,我计划每个星期用一个早自习,让学生轮流上讲台进行演说。

8、采用“整体教学法”、“单元教学法”、“作业训练法”、“边教边复习法”进行第一学期的教学。要求在第一学期内完成全年的教学任务,教师只引导学生学习教读课文,自读课文完全放手学生自学。

“整体教学法”——就是让老师、学生均站在一个系统的高度来学习语文知识。这个高度就是整个初中语文系统的高度,力争在本期的第一个月内,让全体学生了解初中语文知识系统、能力系统,第二个月内能站在这个高度进行自我的学习语文。

“单元教学法”——就是以一个单元的内容作为授课的内容,不就每一个单独的一篇课文进行教学。这个方法主要用在小说单元、诗歌单元的教学。

“作业训练法”——就是以作业的形式来学习课文,理解课文,掌握相关的知识,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提高学生解题的能力。这种方法主要用在议论文的单元的学习上。

“边教边复习法”——就是在进行新课教学的同时,进行专项的复习,力争在第一学期完成所有单项知识的复习,第二学期全面进入总复习阶段,以大量练习、考试为主,提高学生应考的能力。

9、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思路决定出路。如果学生学习语文的思想问题不解决,学生是学不好语文的,因此,最关键的问题是解决好学生学习语文的思想根源,要让学生想学语文,爱学语文,能学好语文。做学生的思想工作的方法可灵活多样,不拘一格进行。只要达到目的就行。

四、教学总结及反思

教学过程中,做到及时总结教师“教”与学生“学”两方面的成绩和问题,并且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做到及时分析并予以矫正,对学生成功的学习方法、独特的见解,及时加以肯定并予以推广。鼓励学生多向思维,开拓创新。让教学总结与反思不断循环,促进教学不断进步。

五、教学进度

根据教育局统一安排,第一周———期中考试完成第一、二、和第五单元的课文教学,期中考试———期末完成剩余单元课文及表达的教学。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二】

一、指导思想

依据学校教学教研工作计划,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以提高学生综合语文素质,取得明年中考优异成绩及个人教学教研的质量和水平为目的。

二、学生情况分析

根据平时对班级学生语文学习品质特点的了解,尤其是通过对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及暑假作业完成情况的分析,发现学生在语文学习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学生身上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听讲,记笔记,发言提问)还不是很理想,总觉得他们学习浮躁、被动,懒于记笔记、忽视书写、作文能力较差。111班两极分化严重,而且“尾巴”较大,而112班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比原来有所提高,相对同年级组的其他班级而言,两个班级的优秀率偏低,今后应设法减少低分人数,提高优秀人数。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要学完九年级上册和下册部分内容,上册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共25课。主要以文学作品(包括古代白话小说)和议论性文章为主,仍以专题、文体为内容安排,以单元形式进行阅读教学,并另有文言文单元,集中学习文言文。在九年级,文学作品作为单独的内容形式出现,不再像以往那样混杂在记叙文和说明文的文体之内,以培养学生初步的文学欣赏能力。

上册教材分编有诗歌、小说、古代白话小说三个单元,诗歌单元以大自然的颂歌为主题,小说单元以少年生活为主题,古代白话小说单元主要以古典名著为主。议论性文章作为本册教材的重点,编有两个单元。一个是演讲和书信单元,以思想风采为主题,也兼顾议论的方法;一个是纯粹的议论文单元,是本套教材惟一按议论文文体安排的单元。以求知为主题,学习立论和驳论的特点和方法。文言文单元以史传为主题,进行文言文阅读教学,并承接以前的教材安排,编有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歌。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是诗歌单元,让学生感悟人生,第二单元、第三单元关于人与自然。第四单元关于民俗文化,第五单元、第六单元古文阅读。下册主要包括爱国思乡之情的诗歌单元、社会生活的小说单元,生命主题的散文单元、戏剧单元。另外两个文言文单元预计在九年级下半年完成。

三、工作重点

1、要认真完成常规教学工作,尤其要强化集体备课。

2、要继续学习“有效教学”相关理论,反思自己,真正实现课堂有效。

3、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重点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使学生发挥语言的交际功能;还要培养学生文学欣赏的能力。

4、强化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培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强化阅读训练和记叙文体、议论文体的写作训练,进行记叙、说明、议论三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训练,并落实到实际运用上;重视文言文的阅读与拓展。

四、具体措施

(一)要认真完成常规教学工作,尤其要强化集体备课。要与备课组教师提前共同备课,优化“一案三单”的设计。对“导学预案”要根据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二次设计,要突出教师的“导学”和学生的“自学”环节设计,要严格按照“导学预案”中的时间设计安排教学环节,不得拖延时间;“问题训练单”要参考练习册设计,避免顾此失彼或重复训练;要突出梯度练习。教学过程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突出重点和难点。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培养小组学习的合作精神,提倡互助互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加强课代表、小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和监督作用,力争做到每课过关,单元过关。

要努力创设语文学习环境,沟通课内外的联系,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要继续培养学生耐心阅读的习惯,掌握解题的技巧,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学会文字表达。要加强作文训练,讲练结合,要充分利用学生手中的“中考押题作文训练卷”,争取写好记叙类文章,学会议论文体的写作。要将学生的优秀作文在班级张贴,以鼓励学生写“原创作文”。另外,作文教学要贴近生活实际,把握中考方向,多写小作文、片段作文,尝试互批互改,以改促写,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要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利用课外时间培优辅差,提高及格率和优秀率,减少低分人数,力争整体提高。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要要因人而异,充分照顾到不同学生的特点。作业的检查要及时,有效地杜绝学生不做、不交作业的现象;作业批改要准确、及时,要求学生一定要更正作业中的错误之处,知道错误原因,还要记住正确答案。按学校的要求做好假期作业考试和月考的各项工作,做好试卷分析,找出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查缺补漏,力求完善。教学过程中,要及时总结教师“教”与学生“学”两方面的成绩和问题,并且认真写好教学反思。让教学总结与反思不断循环,促进教学不断进步。

(二)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应用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教学过程要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全面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和信心。要了解课文中出现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了解描写方法、修辞方法和句子成分的有关知识;熟记课文中出现的字词的音形义,以此作为练习写字的内容之一;具有基本的阅读听话说话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读文言诗文,要了解内容,背诵一些基本篇目,积累并熟记常用文言字词意思和句式,能独立完成课外简单文言文的习题训练。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写作能力,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和技能的培训。指导学生学会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阅读题的解题技巧,以便为中考打下良好基础。

(三)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意志品质要继续培养自主预习、复习的习惯;要使用读书“六字诀”阅读课文,养成圈画词句、疑难问题的习惯;上课要专心倾听他人发言,积极思考并参与发言,养成速记的习惯;要强化汉字和诗文的书写,养成正确、端正、清晰写字的习惯;要有耐心读书的习惯,使阅读与思考想结合;养成自觉诵读文言文的习惯;养成有疑难,设法解决而不逃避的习惯;要重点培养学生具备勤奋、有恒、认真、专心、团结、协作等学习的意志品质。

(四)钻研业务、参与教学教研活动作为毕业班教师要切实加强中考试题的研究,加强针对性教学。要熟练掌握教材内容,参加校本培训,并完成校本教研手册中要求学习和研究的内容。要参加学校、教研组组织的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要主动听取同科教师的课,多听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课,课后多与同事探讨交流,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深入学习韩立福的有效教学理论、《奈曼旗中小学“有效教学”操作规程》等。要加强个人教学反思,养成写教学反思的习惯。本学期要在“如何帮助学生有效解决问题”方面进行探究,力争有所实效,并在学期末进行总结。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三】

初三的教学是学校的生命线,是检验学校整体教学质量和能否提高人气的最重要时期。如何使学生在初中阶段的最后一年学有所获,在中考考场上交一份令学生、家长满意的答卷,这是摆在每一位初三教师面前的不可回避的课题。为此,新学期伊始,认真地思索和总结了自己以往的语文教学的得与失,借鉴其他老师的成功经验和先进做法,特制定初三上学期语文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标准为方针,以学校整体工作规划为指导,以深化语文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为重点,不断总结完善,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和听说读写能力,争取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中考两方面取得较好成绩。

二、现状分析

1、时间方面:初三教学时间短,各门功课都将陆续进入总复习阶段。从多年经验看,学生用于理科学习的时间明显会超过文科,尤其是语文学科往往会被学生轻视。

2、学生方面:语文积累贫乏,语文视野狭窄,语文基本知识零碎或一知半解。思想肤浅,思维单一,缺少灵活性和深刻性。阅读理解能力、文字组织和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不强。语文习惯较差,读书缺乏耐心,做题不够细心,书写缺少规范。语文学习态度不正确,认为凭自己现有的知识水平即可应付。

3、自身方面: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仍然不肯放弃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霸主地位,牢牢掌握着课堂教学的话语权,给学生自主学习、思考和活动的空间很小。课内忽视对课文的深入解读,课外无效资料和信息充塞,做大量练习,搞大运动量训练,看似重视了实践,其实是舍本逐末。没有初三教学的实际工作经验,思想上有畏难情绪,家长和学校的期望值不断提高,给自己带来较大压力。语文学习,需要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怎样在较短时间内让每一位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取得较大突破,尚需进一步的探索。

三、措施和设想

总体要求是:宏观上要活,微观上要实。教学的重点准备放在阅读和写作两个方面。

宏观上要活,是要始终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宗旨,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着眼点,强调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和实践性。微观上要实,就是在具体的每一堂语文课上,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认真安心读书,积极创设情景让学生深入研究问题,精选各类练习让学生进行扎实有效的基础训练。

阅读教学的重点:

1、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从而进一步培养他们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2、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语法和修辞等语文知识,采用随文学习的方法,让学生有深刻的感性印象。

3、培养学生广泛和浓厚的阅读兴趣,做到“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让学生自己感觉到阅读是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写作教学的重点:

1、培养学生对阅读内容和生活现象进行独立思考,发现蕴涵其中的意义;能从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出发,随时写下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的见解,书写自己的感情;能根据自己的水平和生活积累展开想象,表达自己对学习和生活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憧憬;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和积累语言材料、生活材料的习惯。

2、在写读书笔记的基础上写出对所读作品的感受或评论,做到有观点、有分析、有依据,并逐渐形成自己的见解。

3、综合运用叙述、描写、议论、说明、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有感情、有内容、有中心、有条理的文章,做到语句连贯通顺,结构完整,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4、逐步培养专题写作的意识,对一个题材或范围,能从与他人的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写出自己的感受和认识。会写简单的自己熟悉的有关学习的规划和总结等。

5、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方法,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尝试互批共批,以改促写,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

四、具体单元或体裁的教学

把课本每一篇课文上好,之前都要深入钻研教材,明确重点难点,找好切入点,创设好教学情景,以引发学生读书、思考和训练。不能为了赶进度而早早结束新课,然后让学生大量做复习题,这种题海战术只会引起学生的厌倦,从而导致学习兴趣的提早丧失,考试兴奋点的提前消失。初三上学期教材所选篇目都有很强的文学性,教学时要注意文学欣赏的感悟性、审美性等特点,通过本册教材的学习,使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得到进一步提升。

古代诗文。教学时要从朗读入手,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同时要继续加强对字词句的认读和记忆,积累文言词语,把握内容,另外要让学生注意文言文的语体风格和语言风格,让他们作一点个性化的评点和赏析。

当代诗歌。重点是要引导学生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品味诗歌的语言,还要展开想象和联想,进入诗歌的艺术境界,与诗人展开心灵的对话。教学时要从朗读入手,品味和赏析诗歌的思想、语言、节奏、韵律以及技法等,提高学生的朗读和鉴赏能力。

散文:重点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欣赏文中人物、事件、景物的描写,品味精妙的语言。

小说名篇:重点是欣赏小说的细节描写、环境描写、语言描写。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抓住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深入探讨和研究课文是如何运用这些描写手法的,从中展示了人物怎样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

五、加强执行力

计划方方面,执行是关键。新的学年新的起点,在教学实践中,我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落实,不断总结不断修正使计划更加完善。要在与同事其他老师团结协作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校,继续充实提高自己,与学生打成一片,满腔热情地去迎接新的自我挑战。

第四篇:(2018部编版九年级语文): 13课《诗词三首》教案

13 诗词三首

《行路难(其一)》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理解诗句含义。

2.品析诗句,体会诗人“仕路难行”之感以及“壮志未酬”之心。

3.结合写作背景,深入领会诗人复杂的情感,了解本诗波澜起伏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品析诗句,体会诗人“仕路难行”之感以及“壮志未酬”之心。 2.初步感受诗人豪放飘逸的诗风。

3.结合背景,深入领会诗人复杂的情感,了解本诗波澜起伏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学生说说收集的关于李白的相关信息。

师引导:这样一个洒脱、浪漫的诗人,在四十二岁时得到了做官的机会。但两年后,他却连连感慨“行路难,行路难”,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引入背景,为下面的学习作铺垫。)

二、和诗人相遇,看“行路难” 1.读诗,划分节奏。 生自由读,指名读。

(设计意图:本诗为七言,也有三言,且对偶句较多。关注诗句音律的节奏,便于学生对以上特点形成直观的感受,也为下面改诗做准备。) 2.以诗改诗,晓其意。

语言学家王力曾说“多数七言诗可缩为五言”。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句意思,将七言诗改为五言诗。要求:语句要通顺,不改变诗句的原意。 以同伴互助组为单位活动,然后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改诗,促使学生理解诗句之意,提取关键内容,知晓诗人“行路难”难在何处,

为赏析语句做准备。)

三、和诗人对话,品“行路难” 1.感受“仕途难行”。

师引导:本诗题目中的“难”字,有艰难、困苦之意。本诗中哪些句子能体现“难”之意? 生读诗,思考。

赏析:①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②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③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④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⑤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赏析示例:①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以此衬托诗人内心的愁苦、茫然,这是“以乐景写哀情”。②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意思是“仕路难行”,反复吟唱,反问诘责,唱出了李白无限忧虑和焦灼不安的心声。 生自由朗读诗,读出艰难之意。个别学生示范读,师指导。 2.感受“壮志之心”。

师引导:“难”字的右边是“隹”,即“隼”,食肉猛禽,本义为鸟;而李白也曾作诗以鹏鸟自比,渴望“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喻指自己有大鹏展翅之志。本诗中哪些语句可读出这份壮志豪情? 生读诗,思考。

明确: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生自由朗读诗,读出壮志之情。个别学生示范读,师指导。全班齐读。 3.以诗比诗,解其味。

比较原诗和改后的诗,体会被删去的字的意味。 4.感受“壮志难酬”。

追问:诗人有壮志,有理想,可现实能不能如他所愿,一飞冲天,“一鸣惊人”呢? 明确:不能。诗的题目和诗中慨叹的句子都表明诗人壮志难酬。

(设计意图:在读中品味诗句,以“读”带“品”;在品中加深理解,帮助朗读,以“品”促“读”。同时,此环节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联系其他诗句,感受李白豪放飘逸的诗风。)

四、和诗人前行,思“行路难”

1.深读全诗,感受情怀。

著名古代诗歌评论家严羽评价说:“别人写诗是用笔一句一句写下来,而李白只要把心中那口气喷涌而出就行了。”那么为了强化情感的宣泄,拆读可否?(和原诗比较) 出示: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提示:“茫然”一词有“失意”之意,还有“迷茫,不知所以”“模糊不清,不知所措”之意。 明确:迷茫与追求,失意与振奋,两种矛盾的情感交织在一起,才是诗人矛盾心境的真实写照。也是从古至今,中国文人理想与现实矛盾不可调和的映照。也许“矛盾”真的是李白诗的一个代名词。

引入:元代杨载评论李白的七言古诗“如江海之波,一波未平,一波复起”。

(设计意图:拆读,有助于学生理解本诗“波澜起伏”的特点,以及诗人矛盾的心情。) 2.知人论世,解读其人。

(1)引入:诗人在《行路难(其二)》中写到“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他也曾直言“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面对残酷的现实会做何选择? (2)思其人。

出示李白生平资料(多媒体展示学生搜集的关于李白的生平资料)。

纵观诗人李白的一生,他始终没有放弃过自己的追求与努力——他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切以及对自己“天生我材必有用”的确信。这份心怀理想的豪情真是难得。 3.学生激情读诗。

先自由读,然后个别学生示范读。

(设计意图:李白晚年经历有助于学生深刻了解诗人,也有助于理解本诗中虽有哀叹但仍以激昂为主调的特点。)

五、课堂总结,师生诵读 【板书设计】

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内心苦闷行路难(其一)坚冰塞川、大雪满山——道路艰险

闲钓碧溪、乘舟梦日——相信希望长风破浪、挂帆济海——信心坚定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正确解释“酬”“弃置”“空吟”“翻似”“歌”“长”等词的意思。 2.简要评析“用典”在诗中的作用。

3.正确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并产生认同感。 4.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

能够说出诗中名句的含义及其所包含的哲理。 【教学过程】

一、背景导入——刘柳贬谪

《小石潭记》是一篇著名的贬谪文学作品,其作者是谁?(生答“柳宗元”)柳宗元有个要好的朋友也被贬官,他们在诗坛上并称“刘柳”,这个好朋友是谁呢?(生答“刘禹锡”)刘禹锡多次遭贬后,还遇到了同样遭贬的白居易,后人称他们是“刘白”。同是天涯沦落人,于是就有了本诗的故事。

二、朗读白诗——感受大意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白居易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金樽清酒、玉盘珍羞——欢乐气氛

诗歌大意:你为我举起酒杯斟满酒,咱们同饮共醉,我为你拿起筷子敲击碗碟吟唱诗歌。可惜你写诗才华堪称国手也是徒然无用,命运不由人,出不了头谁都无可奈何。放眼望去处处风光你却长守寂寞,满朝文武个个升官你却独自蹉跎。我也深知你才高名重,遭遇点不幸不算什么,但是二十三年的不幸损失实在是太多太多。

三、辨体解题——朗读探究

1.久别重逢,酒宴写诗,白居易先赠诗,刘禹锡后酬诗。可见,这是一首酬赠诗。面对白居易的同情和悲叹,刘禹锡是怎样酬答的呢?从题目“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可知哪些信息?

2.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是不是悲叹?教师范读,学生指名读,集体朗读。感情基调似乎不仅仅是悲叹,似乎与白诗不同。到底是什么呢?引出下文具体分析。

四、朗读探究——理解诗意

1.朗读前两句。首联“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承接白诗的哪句话而言?写出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二十三年折太多。”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写诗人自己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二十三年来被朝廷抛弃置放在那里。刘禹锡想改革时弊,遭到打击,被贬到凄凉荒僻之地,其间苦楚可以想见。首联直抒胸臆。“凄凉地”和“弃置身”两个富有感情色彩的词句的渲染,把诗人抑制已久的心酸愤懑之情表现了出来。

2.朗读前四句。颔联运用了哪两个典故?请借助注释把它们概括出来,并说说所表达的感情。

明确:运用了“向秀作赋”和“王质烂柯”两个典故。“怀旧”句表达了诗人对受迫害的故友王叔文、柳宗元等人的悼念和对统治者的不满;“到乡”句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此联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

3.朗读前六句。赏析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此联针对白诗的哪两句而言?

明确:针对白居易赠诗中“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两句而言。 (2)如何理解此联的字面意思?

明确: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

(3)显然本诗不是以写景咏物为目的的诗歌,“沉舟”和“病树”指什么呢? 明确:“沉舟”和“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

4.朗读八句诗。尾联“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针对白诗的哪两句而言?此联有什么作用?

明确:“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此联点明酬赠之意,同时又与友人共勉,体现出诗人振作精神、顽强不屈、坚韧不拔的气概。 5.总结。

白居易对刘禹锡的遭遇充满同情和悲叹,而本诗前四句承接白诗,后四句翻出新意,表达出不同于白居易的思想。前四句的感情基调为:沉郁、愤慨、哀叹、愤懑。后四句的感情基调为:雄健、昂扬、雄浑、豪迈。

五、缘情探旨——刚健有力

面对白居易的同情和劝慰,诗人刘禹锡的情感变化是沉郁中见豪放,语调变化是从低沉到高昂。这种雄浑豪迈的诗歌风格让白居易大吃一惊,赞佩不已,你知道他给刘禹锡起的别名是什么吗?——“诗豪”。我们尝试用这种“沉郁中见豪放”“从低沉到高昂”的情感和语调来朗诵诗歌。这正是:乐天赠诗悲愁肠,梦得酬诗志昂扬,进退得失奈若何,人生需要正能量!(《学习酬赠诗有感》) 【板书设计】

首联:抒情——凄凉、弃置——辛酸愤懑酬乐天扬州初逢颔联:用典——向秀作赋、王质烂柯——悲痛感叹寓理于景颈联:比喻——沉舟、病树——开朗豁达寓情于叙

席上见赠尾联:点题——歌一曲、长精神——坚韧不拔

《水调歌头》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方面:

1.学会采用多种方法收集和阅读自己需要的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初步整理、分析。 2.通过联想和想象感悟诗词的意境,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3.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养成良好的诵读诗词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方面:

1.学习欣赏古诗词的方法。

2.初步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理解词人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1.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养成良好的诵读诗词的习惯。

2.通过联想和想象感悟本词情景交融的意境,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3.理解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2.理解词人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如课前认真预习,课上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合作探究、踊跃发言,课外查找资料、自主探究、拓展迁移等。

(2)诵读品味法:扫清文字障碍、初通文意后,通过反复朗读,读出词的韵味,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联想想象法:通过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2.教具准备:笔记本电脑、PPT课件、配乐FLASH动画等。 3.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语设计。

昨天是什么节日?(中秋节)同学们是怎样过的呢?中秋节又有哪些习俗呢?(吃月饼、赏月等)同学们知道哪些中秋咏月的诗词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中秋咏月的宋词——苏轼的《水调歌头》。(出示相关课件,板书课题) 2.交流诗人的有关资料及写作背景。(出示相关课件) (1)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文学家,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颍州等,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等传诵甚广。 (2)解题及写作背景。

“水调歌头”,词牌名。相传隋炀帝开汴河时曾制《水调歌》。唐代演变为宫廷乐舞的“大曲”。截取大曲《水调》开头的一段,另填新词,因而得名。

本词小序中的“中秋”“兼怀子由”,透露出了词人写作本词的时间和目的。“丙辰中秋”,即1076年中秋,当时41岁的苏轼任密州太守,政治上失意,苏轼的弟弟子由被贬谪到离苏轼数百公里的山东济南,兄弟六七年没有见面。词人望月思亲,心情抑郁惆怅,于是写下此词。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全词。 2.学生自由试读。 3.学生齐读。

4.播放配乐FLASH动画《水调歌头》,让学生初步感知词的意境及音乐美。(可以边看画面边想象词的意境) 5.学生默读全词,结合注释,感知大意。

学生自主阅读、小组讨论交流后,教师点拨(边点拨边出示相关PPT课件):

(1)上片: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把酒:端起酒杯。 宫阙(què):宫殿。 归去:回到天上去。

琼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月中仙宫。 不胜:经不住,承担不了。

起舞弄清影:在月光下起舞,身影也随着舞动。 何似:哪里比得上。

上片大意:皎洁的明月何时出现?我端起酒杯询问青天。不知道月中宫殿,今年该是哪一年。我想要乘着清风回到天上去,又恐怕月宫里美玉砌成的楼宇,经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在月光下起舞,身影也随着舞动,(回到月宫)哪里比得上在人间。

(2)下片: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时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不能入睡的人(指诗人自己)。 不应:不该。 何事:为什么。

别时圆:在人们不能团聚时圆。 千里:相隔千里的人。

婵娟:本意指妇女容颜美好的样子,这里指月亮。

下片大意: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不能入睡的人。(月儿)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不能团聚时圆呢?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种事自古以来就难以周全。但愿离人能平安健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三、品赏探究

1.联想想象,感悟情境。

学生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情境,并尝试用自己的话把词的意境描绘出来。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后,教师边出示PPT课件边点拨:

丙辰年(1076)的中秋夜,孤身在密州的苏轼一边饮酒,一边赏月。他端起酒杯,遥问青天:皎洁的明月何时出现?不知道月中宫殿,今年该是哪一年?我想驾着长风回到天上,又恐怕经不起那月中宫殿的高寒。于是,只好在月下慢慢起舞,虽然只有清影相随,但也令我陶醉,清冷的月宫怎么比得上人间!夜色渐渐地深了,月亮还是那般明亮,他回到房里准备休息。只见那月光转过朱红色的楼阁,又慢慢贴近雕花的窗户,却照得我无法入眠!他想:那可人的月亮不应该对人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总是在人们别离的时候又圆又亮?唉!人间有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乐,月亮也会阴天隐藏、晴天出来,圆满残缺。这些事自古以来就难以周全。既然如此,但愿我们岁岁平安,远隔千里,共对这明月互相祝福吧! 2.品味词句,体会诗情。

(1)诵读全词:女生读上片,男生读下片。(要读出情景交融的意味) (2)找出你认为最富有表现力、最能够表现词人情感的词句,自主探究,提出问题,并尝试分析,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教师点拨,出示课件:

①开头四句借幻想中的月宫境界,发出“明月几时有”“今夕是何年”的疑问。这连发的疑问,反映了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 追问:那么他为什么向往月宫呢?

明确:因为他写这首词时正被贬官,处在政治失意的时候,这首词正反映了他内心的激烈矛盾:冷漠的现实使他得不到安慰和满足,因此向往月宫,进而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思妙想。 ②怎样理解“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明确:“我欲乘风归去”,明白地说出了他的这种矛盾的意念。他幻想忘掉一切,使精神有所寄托,可是他又顾虑“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未能忘情于现实。在这时,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出世(消极避世、超然世外)和入世(积极努力、建功立业)两方面都吸引着他,使他处在极度的矛盾之中。

③这里的“归去”应怎样理解?

明确:“归去”带有归隐、超然世外的意思。

④“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月下慢慢起舞,虽然只有清影随人,但也令词人陶醉。这境遇没有天上的高寒,却有人间的温暖。“何似在人间”是词人“起舞弄清影”的感受。这时词人的思想从天上的幻境回到了地上的现实,表现了词人对人间生活的赞美和热爱,也显示了他积极的人生态度。 ⑤“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有什么作用?

明确:“转”“低”描写月光慢慢转移,表明夜渐渐深了。“无眠”表示离情正浓,无法入眠。“朱阁”“绮户”与上片的“琼楼玉宇”对照,既写月,也写月下离人。这就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自然过渡到怀念弟弟子由的手足深情,引出下面“何事长向别时圆”一句。 ⑥“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体现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明确:这是词人怅恨久别,用埋怨的口吻对月亮无可奈何的发问,表明了“月圆人不圆”的遗憾之情。“不应有恨”而恨在其中。但词人很快领悟到离别是人生无法解决的永恒遗憾,因而开始自解自叹、自我安慰了,巧妙转入下一句。 ⑦找出词中蕴含人生哲理与表达美好祝愿的句子。

明确:蕴含人生哲理的句子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将人世的悲欢离合看作如明月的阴晴圆缺一样,两者都是自然的常理,非人力所能左右,是人生无法克服的遗憾。正因为蕴含了人生哲理,这几句也成为千古名句。表达美好祝愿的句子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关于中秋祝福的流传千古的名句。词人终于以理遣情,希望从共赏明月中互致安慰,离别之憾可以从兄弟友爱中获得补偿,这样也就能做到“不应有恨”了。这句与上片结束句“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一样,以美好的境界收束全篇。 ⑧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明确:词人在词中问天,实际是在问人生,抒发对人生的感慨。这首词反映了词人政治上失意,幻想超然物外,但积极的处世态度终于战胜了消极遁世的念头,表现了他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3.课堂小结。

(1)逐步引导学生对全词作小结。点拨并板书(参见板书设计):

本词上片写饮酒问月,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下片写对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探求人生哲理,进而表达对离人的祝福。全词深沉婉曲,流转自如,情景交融,以美丽的想象、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深高远的境界,表现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师生共同总结欣赏古诗词的方法(用PPT课件出示): 第一步:初读全诗,感知内容。 第二步:联想想象,感悟情境。 第三步:品味探究,体会诗情。

四、拓展迁移

1.创设生活情境,回答问题。

(1)中秋之夜,思念外出工作的亲人,这时可以引用《水调歌头》中的哪一句来表达祝福? (2)妈妈十分想念你外出上学的哥哥,请你引用《水调歌头》中的句子来劝慰她。 2.交流课外积累的咏月诗句。(师生共同交流,用PPT课件出示部分诗句) ①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②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③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3.背诵本词,背诵中要想象(联想)诗词抒写的情境。 【板书设计】

水调歌头情中寓理 月照无眠 不应有恨

抒发达观情怀下片人有离合 共寄婵娟把酒问天 不知何年

追求美好生活上片欲归又恐 起舞弄影借月抒情

第五篇: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第一单元

一、积累·运用(37分)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6分)

不经意间,江南的秋浓了。这里的秋天是金色的,东山上的银杏好像丰腴骄柔的江南美女,她pīng婷地站在融融的秋色里,让整个秋都闪烁着明亮与娇艳;这里的秋天是红色的,天平山的枫叶红艳艳的一片,偶尔在秋风中摇曳舞姿,便会扇动起红色的浪花,层层叠叠地汹涌在山坡上……闭上眼,我们可以想到不远处,白雪皑皑,红日高照,一片红妆素裹,还可以想到鲜yán的百花盛开的春日,缥缈的雾气飘逸在乡村的树石林木间。

(1)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pīng(  )婷

鲜yán(  )

(2)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

摇曳(  )

飘逸(  )

(3)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2分)

改为

改为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4分)(  )

A.钟南山、李兰娟、张文宏等人都是医学界的风流人物。

B.朱元璋出身低微,家境贫苦,却能成就大业,成为一代天骄。

C.这次商品交易会上,参展的商家有很多,展品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

D.他是著名的学者,讲座内容冠冕堂皇,会场上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3.给下列句子进行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  )

①活着就应该对生命保持一种敬畏和尊重。只要我们还拥有生命,就得对生命负责,让生命焕发出光彩。

②“水清鱼读月,山静鸟听风”,能领悟山月对话的静谧,活着就是一种幸福体验。

③我们为什么活着?

④观看潮涌大江的壮阔,品味人间真情的美好,活着就是一种快乐享受。

⑤同时,活着就是对生命过程的幸福体验和快乐享受。

A.③①④②⑤

B.②⑤①④③

C.④①⑤③②

D.③①⑤②④

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

A.“从内心深处,他一直很不喜欢《非诚勿扰》《快乐大本营》《奔跑吧,兄弟》等电视节目。”这个句子中的“从内心深处”充当状语。

B.“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此句是假设复句。

C.“我们无论处理什么问题,都要讲究策略。”此句是因果复句。

D.“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中的“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5.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为传承民族文化,学校决定开展“诵读经典,吟咏诗词”活动,请你参加。(13分)

(1)[活动一:宣传发动]

宣传组的同学为了搞好这次活动,以班委会的名义,拟写了下面一则海报,请认真阅读,按要求答题。(6分)

诵读经典,吟咏诗词

本周末,我班将组织全体同学开展集体课外吟咏诗词活动。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去为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做出自己的贡献。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同学加入吟咏诗词的行列,一起来诵读经典,吟咏诗词。

某班班委会

①海报在内容和格式上各有一处疏漏,请找出来。(4分)

②海报中有一个句子有语病,请把改正后的句子写在下面。(2分)

(2)[活动二:推荐诗词]

为了达到“诵读经典”的目的,同学们开展了经典诗词推荐活动。请写出你推荐的诗词名称,并说明理由。(3分)

①你推荐的诗词名称:

②你推荐的理由:

(3)[活动三:吟咏比赛]

假如你是吟咏诗词比赛的主持人,请你设计一段开场白。(4分)

6.阅读《礁石》一诗,回答问题。(6分)

礁 石

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1)诗中的“礁石”象征什么?(3分)

(2)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3分)

二、阅读·理解(2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23分)

成都的雨

侯志明

①对我这样一个在荒漠草原出生并长大的人来说,成都的雨是别致的。

②成都的雨完全不同于家乡的雨。除夏季的极端天气外,多数时候是润物无声的小雨。

③在我的家乡,年降雨量在一百三十毫米左右,雨是相对稀缺的资源。一滴雨下来,无论是经过树梢还是穿过空气,都会在泥土中滴出小小的坑,大如纽扣,小似黄豆。即使滴在石头上,也要带上泥土的印迹。或许这是雨的踪迹吧,仿佛在告诉人们:“这次我们下得不少呢!”

④成都的雨不是这样的。成都一年的雨量,几乎是我家乡的十倍。雨中没有尘土,每一滴雨落到地上,不会留下明显的痕迹。

⑤家乡的雨总是和冷空气裹在一起,下着下着,雨就变成了冰雹;也总是和风裹在一起,所谓风雨交加,形容家乡的雨很是贴切。成都偶尔也会有疾风暴雨,但这种情况并不常见。

⑥家乡的雨,经常雷声大雨点小。有时候浓云密布电闪雷鸣,眼看要下雨,却只滴了几滴,就随风而去,无影无踪。如果说家乡的雨是急促的,那成都的雨就是充分酝酿的。先把云彩一块一块地铺开,一层一层地摞起,再慢慢地下。或许正是因为准备充分,所以雨一下就是两三天甚至更长时间。

⑦在成都的雨中漫步,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你会看到挂在尖尖青草上的雨滴,那样晶莹剔透;你会看到紧紧抓住一朵莲花而不松手的一连串的雨滴。落在花上的雨滴,几乎都是一串而不是一滴。不知是花迷住了雨,还是雨迷住了花。

⑧淅淅沥沥的小雨,下起来就没有要停的意思。成都的市民早已熟悉成都的雨的习性,经常不等雨停就走出家门。他们会在公园里面、小巷深处撑一把大伞漫步,或者坐在湿不了身的屋檐下,穿着短裤汗衫,摇着蒲扇,品茶,打望,摆龙门阵。成都的雨温柔绵软,即使冬天也没有多少冷意。细雨中,密密麻麻的高楼大厦也不像往常那么夺目耀眼,紧张的生活节奏随之放慢。

⑨细雨中,成都的乡村也会展示出油画般的美景。农家人站立在雨中,头戴斗笠,身着蓑衣,点缀在花草中。这让人不禁想到王建的诗句:“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描写的不正是这样的场景吗?

⑩如果没有在成都雨中漫步的经历,那么是无论如何都读不懂成都的这种诗意与情调的。这种诗意与情调,只能酝酿在成都的雨中。

有人说,成都是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若问为什么?答,这里既宜居又宜业,既有很多好吃的又有很多好玩的。而我却以为这样的答案不够完整,至少还得加上一句:成都有诗意有情调。当然,包括这雨中的诗意与情调。

成都的雨是恰到好处的,让整座城市浸染在诗画里,令人陶醉。

(选自《人民日报》2020年9月21日)

7.文章第①~⑥段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把家乡的雨与成都的雨进行对比,其作用是什么?(3分)

8.本文以《成都的雨》为题,有什么作用?(4分)

9.按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6分)

(1)先把云彩一块一块地铺开,一层一层地摞起,再慢慢地下。(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2)他们会在公园里面、小巷深处撑一把大伞漫步,或者坐在湿不了身的屋檐下,穿着短裤汗衫,摇着蒲扇,品茶,打望,摆龙门阵。(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10.文章第⑨段引用王建的诗有什么作用?(4分)

11.简要分析文章结尾段的作用。(6分)

附:作文(40分)

生活中有许多声音,自然界的风声、雨声、鸟鸣声,声声入耳;校园里的书声、歌声、呐喊声,声声传情;生活中的掌声、笑声、叮咛声,声声动听……

这些声音或温暖,或温馨,或感人。在泛黄的生活影像中,总有一种声音会叩动你的心扉……

请以《有一种声音在记忆深处》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一篇作文,不得少于600字;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④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答案

1.(1)娉 妍

(2)yè yì

(3)骄—娇 妆—装

2.[解析]

D A项,“风流人物”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B项,“一代天骄”比喻有才能、有影响的人。C项,“目不暇接”形容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D项,“冠冕堂皇”形容表面上庄严或正大的样子。含贬义,用在这里不恰当。

3.D

4.[解析]

C 此句是条件复句。

5.(1)①内容上,没有交代清楚开展活动的具体时间和地点;格式上,没有署上海报的发文日期。

②我们要用实际行动为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做出自己的贡献。

(2)示例:①岳飞的《满江红》 ②这首词展现了岳飞满腔热血、精忠报国的英雄气概。

(3)示例:诗词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吸引了许多人诵读。今天,我们将举行吟咏诗词比赛,彰显中华传统诗词的魅力,把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6.(1)“礁石”象征敢于面对一切厄运而又顽强不屈的人。

(2)热情歌颂了面对厄运,仍然坚强不屈的乐观精神与豁达胸襟。(或:表达了对具有坚忍、顽强精神的生命的由衷赞美,给正处于种种困扰和挤压中的祖国人民以深切鼓舞。)

7.突出成都的雨润物无声、不留明显痕迹、连绵不绝、雨量充沛等特点。

8.[解析]

文章标题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①概括文章内容(中心);②表达作者情感;③交代写作对象;④作为文章的线索贯串全文;⑤新颖(或: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⑥具有象征意义。解答此题,结合本文内容具体分析即可。

[答案]

①交代文章的写作对象;②作为文章的线索贯串全文。

9.(1)[解析]

解答此类题目,可按以下步骤进行:第一步,确定运用的修辞手法;第二步,结合文本分析修辞手法的作用;第三步,分析表达的作者情感。

[答案]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成都的雨是经过充分酝酿的,而不是急促的。

(2)[解析]

本题考查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句子。这句话运用一连串的动词写成都市民在雨中的活动,突出了他们对成都的雨的了解,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成都的雨的赞美之情。

[答案]

运用“撑”“漫步”“坐”“穿”“摇”“品”等一连串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成都人在雨中享受慢生活的那份惬意舒适,突出了成都人对成都的雨的了解,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成都的雨的赞美之情。

10.[解析]

散文中引用古诗文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①语言简洁凝练,富有感染力,有利于作者表达情感;②有利于读者在阅读中产生联想或共鸣,增强生动性、形象性,有画龙点睛之效;③丰富文章内涵,增添文章意蕴;④彰显文化底蕴,使文章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据此作答即可。

[答案]

①使文章富有文学色彩,增强文章的文化底蕴;②突出细雨使成都的乡村展示出油画般的美景。

11.结构上,照应文题,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内容上,突出成都的雨恰到好处,给城市增添了诗意与情调,点明文章主旨。

上一篇:监理公司企业文化下一篇:加拿大的私立高中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