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银行会计有关的论文

2022-05-14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与银行会计有关的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数据集中的工程广泛应用于我国银行业,通过依靠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把处理银行会计的业务作为基础的一种新型的银行业务综合的处理系统,促进了我国银行业实现信息化建设的历史性飞跃。

第一篇:与银行会计有关的论文

会计诚信有关问题的探索与思考

【摘 要】多年来,通过对我国企业会计诚信问题的探索研究发现,我国企业会计诚信质量水平不高,并且存在着会计信息诚信的问题。我国企业会计诚信问题存在对外披露会计信息的不完全和口径不统一、前后可比性不高等会计诚信问题。那么导致我国企业会计信息诚信问题的原因有哪些?本文从会计诚信有关问题的角度,进一步提出我国企业会计诚信问题的原因以及解决我国企业会计诚信问题的策略。

【关键词】会计诚信问题;成因;对策

一、引言

我国企业会计信息诚信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讨论,会计信息诚信问题的普遍性对我国的会计信息质量带来了巨大挑战,成为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挡路虎。会计信息诚信问题扰乱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秩序,给会计信息的使用者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和经济损失。社会各界专家学者也从不同的思考角度分析了我国企业会计信息诚信问题的原因,有从专业方面思考的,有从道德理论方面分析的,有从案例着手分析的。本文主要从会计诚信问题产生的原因角度分析,我国企业会计信息诚信问题为什么存在,最后提出了对我国企业会计信息诚信问题的治理措施。

二、我国企业会计信息诚信问题的原因分析

1.利益的不同追求是企业会计信息诚信问题的外部促生原因

我国企业的管理制度安排并不是以提供真实合理的会计信息,而是创造更多经济利益。企业的领导者的收入和奖励不是提供真实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而是企业的收入和经营利润。提供真实的财务状况和会计信息并不能提高企业管理者的收入,对自己并没有好处,所以造假成了必然选择,企业领导者就会选择违背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从而造成了会计信息的诚信问题。企业所有者最关心的是自己的资产的保本升值,而企业管理者最关心的问题是通过提升经营业绩来增加自己的收入,存在不同的利益驱动,不同的利益目标追求,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不同,难免产生分歧,出现会计信息诚信问题。

2.我国企业内部制度的不合理,为会计信息诚信问题创造了基础

我国企业管理者的职权太大,往往会计与审计在其总体管理之下,更有甚者,有些会计与审计是企业管理者直接招聘的,或者是多年的心腹。企业会计的职业生涯方向和发展完全被领导掌握在手中,如果企业管理者直接安排的事情都不能顺从,对自己在企业的发展会产生极大的不利影响。在我国,有很多业务企业会计需要直接向领导汇报签字,或者必须请示领导后才能处理,企业会计并不是完全独立的,这样的企业管理以及汇报制度,为我国企业会计信息诚信问题创造了基础和条件。

3.激励机制不健全,导致企业管理者寻求灰色收入

目前,我国企业管理者大多是固定的年薪制收入,固定的年薪激励机制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管理者的要求,当企业内部管理监督制度不够健全的前提下,出现徇私舞弊的现象就不难解释了。一方面收入不能足够让自己满足,一方面有了解公司详情,清楚明白公司结构,所以很容易运用自己手中的权利出现弄虚作假以提高自己收入现象。目前大多数企业都成立监事会,但是不难发现很多企业的监事会都是形同虚设,有名无实。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不够,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都不到位。另一方面政府和相关部门对企业会计信息诚信问题的惩罚力度不够,个体导致的我国企业会计信息诚信问题的风险比较小,一旦出现会计信息诚信问题的现象,公司承担了大多数风险和压力,对个人的惩罚力度不够,在日常的操作中,往往归属为公司整体行为,促生了个体的违法行为。

三、解决我国企业会计诚信问题的策略

1.实现企业所有者和管理者利益的统一

我国企业所有者要心中明白,企业的经营绩效不但和管理者的用心程度,用力程度以及管理水平有关,还有很多管理者本身之外的很多外部影响因素。如果企业的管理者仅仅是以靠企业管理者的经营绩效来判定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水平是不尽合理的,企业的所有者应该综合企业生产经营的各种影响因素来考虑企业管理者的经营绩效,做出一个客观合理的判定。企业所有者考虑自身利益的同时,也应该考虑企业管理者的利益,尽量做到企业所有者和管理者利益的统一。企业所有者要尽量减少和企业管理者之间的利益冲突,要和经营者进行充分沟通,从而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企业会计诚信问题的源头,让企业管理者在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的同时也能得到相应的回报。在建设我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我国企业要逐步实现企业所有者和管理者利益的统一,提高我国企业会计信息质量,避免会计信息诚信问题。

2.完善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增加会计的独立性

完善我国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在企业会计岗位进行工作汇报以及招聘方面,避免直接向企业企业管理者汇报,避免企业会计岗位和企业企业管理者是亲属的情况,一方面加强企业会计职业的道德素养教育,要求企业会计不要唯命是从,要做到自己真真正正的独立,要让其敢于坚持自我。另一方面加强企业会计的职业能力培养,增加其真假是非辨别能力,知道风险,并能在规范范围内规避风险,在接到命令时能够瞬间明白到底能不能做。国内外不乏由于企业内部治理制度混乱,导致会计信息诚信问题而使得企业倒闭的案例。进入该世纪,企业将会更加重视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以及会计制度的构建,增加自己的软实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竞争力。企业要根据自身生产经营的特点,借鉴国际国内的先进经验,做好自己的会计制度,提高自己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使得企业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环境中,永立于不败之地。

3.增加对企业管理者的物质激励制度,灵活绩效激励形式

一方面要使企业管理者获得足够多的物质收入,我国企业企业管理者的收入一定要和他的付出相匹配,为其生活提供足够的保障,从而减少通过企业会计造假来增加自己的收入行为,当我国企业领导者不能得到自己应有的报酬时,往往要通过其他途径增加其收入,这样我国企业会计诚信问题行为就产生了。另一方面企业除了固定年薪制以外,在企业管理者有某些重要举措和行为后要及时给与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灵活绩效激励形式不能只是看经营效果,还要结合经营的各个环节和过程,灵活判断,综合考虑。如果企业改变以往的激励考核机制,注重过程的考核,在平常做出突出贡献的管理者,及时给与一定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那么将会有利于企业管理层提供真实科学的会计信息,另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各个管理层把精力放在日常的企业治理上,有利于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

4.增加监督和惩罚力度制度建设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完善我国企业内部和外部监督,让监督真正的起到其应有的作用。比如说让企业内部监事会真正的独立,做好内部监督。大力发展注册企业会计师事业,做好社会监督,真正的发挥政府的监督等。完善立法,加大对违反企业会计质量信息要求的行为处罚力度,增加制造企业会计诚信问题行为的风险,各个环节加大处罚力度,在我国企业发生企业会计诚信问题行为后,追究到人,根据触犯法律的不同程度,给与不同的处罚,必要时追究其刑事责任。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以法律法规等外部强制力约束我国企业会计诚信问题行为。

四、小结

企业会计信息诚信问题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很多专家学者也提出了多方面的分析和研究。我国企业会计诚信问题和企业的制度管理有必不可分的联系,企业的制度要求和规定一方面完善了我国企业行为,但是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还处于不断的发展和完善阶段,企业管理制度也在不断的跟进,随着我国法律法规的完善,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我国企业的企业会计诚信问题的现象一定能够解决,我国企业发展的道路会不断的刚劲有力。

参考文献:

[1]崔佳.会计职业道德优劣影响会计诚信问题的探讨[J].中国外资, 2014(03)

[2]杨霞.浅谈会计诚信治理体系建设问题[J].现代经济信息,2014(01)

[3]郑州新力电力有限公司会计师刘慧卿特约评论员肖玉航.会计诚信文化对资本市场建设至关重要[N].企业家日报,2014(02)

[4]杨桂洁.我国会计诚信缺失的文化根源及对策分析[J].潍坊高等职业教育,2010,(03)

[5]公茂霞.我国会计诚信缺失的表现形式及伦理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03)

[6]赵晓云.关于会计诚信缺失产生的原因及对策的分析[J].现代商业,2010,(29)

[7]范利萍.浅谈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会计诚信问题[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2,(02)

作者:罗志前

第二篇:有关数据集中的银行会计管理模式初探

摘要: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数据集中的工程广泛应用于我国银行业,通过依靠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把处理银行会计的业务作为基础的一种新型的银行业务综合的处理系统,促进了我国银行业实现信息化建设的历史性飞跃。我国银行会计管理模式采用数据集中,主要是受到西方银行的影响,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西方银行经历了两次合并数据中心的高潮,使那些国家的很多大银行,在世界各地都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数据集中的处理中心。

关键词:数据集中;银行会计;管理模式

一、前言

由于信息技术得到很大发展和金融体制的深化改革,目前,我国的各大商业银行、人民银行、银联等已经基本完成了数据集中的建设工作。数据集中极大的影响着银行的运行模式与会计管理模式,同时也极大的影响着银行内部会计的监督体系。数据集中使银行的会计管理发生变化,由于数据集中,业务种类繁多,网络覆盖面积大,这就导致了银行会计必须改变传统做法,银行服务的方式、质量,甚至是经营形式、内容、体制等都发生很大的变化。数据集中在银行的广泛应用,不但能够给银行创造社会效益,同时也创造经济效益。但是,数据集中也具有一定的经营风险,特别是电算化的安全问题更加突出,网络的发展使银行面临着更严峻的会计风险。

二、数据集中的概念

数据集中是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把银行各网点信息全部集中到大的中心,对银行全部的营业网点进行集中联网,全部会计的账务进行集中处理,全部客户的基本信息进行集中管理,最终形成了上面联着总中心,下面联着网点终端,不一样的地理位置,物理上比较独立,逻辑上相对统一的一个全国性的计算机系统构架。所以说,数据集中的手段首先是数据集中,再到管理集中,最后到流程集中的一个过程,其中的数据集中专门负责客户、服务,主要是提供便捷的服务;管理集中面向的主要是风险、控制、安全;流程集中主要对底层业务,提高效率以及规范管理是最终目标。所以,这种集中数据处理的方式,颠覆了银行传统业务处理的分布式流程,拓宽了银行的服务范围、时间以及空间。对于银行会计来说,数据集中能够实现总行一本账,改变传统自成体系的分散模式,打破了会计网点传统的局限性,深刻的全面的影响了银行传统的会计管理模式。

三、数据集中银行会计管理模式的变化

会计管理模式是指会计工作的模式,可以称为会计模式,是进行有机的描述会计活动的许多要素和会计的基本特征,主要有会计的机构设置、人员职责、人事管理、隶属关系、运行机制等的内容。

会计管理模式直接影响着银行经营的特点,因为货币资金流动性很强,因此要求银行管理应该建立健全监督机制以及管理制度。银行传统的会计管理包括银行所有业务运行过程,从会计对账务的处理看,就把账和钱分别管理;账、表和凭证由不同的人进行复核;账折见面和当日记账、结账;现金的收入是先收款再记账、现金的付出是先记账再付款、转账业务是先记付再记收、代收别的银行票据是先收妥后进账;总分核对和内外对账,做到账据、账款、账表、账实等严格的会计管理的控制制度。

数据集中后银行业务数据以及信息资源都会高度的集中,总行、一级分行能够在计算机系统及网络,把整个银行全部客户的资料信息、账务处理、单据审查等后台的工作进行集中完成,使银行能够采取“总行、部门、分行”的经营模式创造条件,让管理扁平化,使大量高端业务和大型企业、集团的服务等能够集中到总行相关部门实施完成。银行二级分行往下的经营性的小型分支机构仅是分布在各个区域业务延伸的柜台,职能已经被转变成营销客户,导致会计管理职能被弱化。

四、数据集中的银行会计管理模式的改善措施

(一)完善银行内部的制约及监控体系

银行应该规范和完善内部岗位及会计授权等制度,依据数据集中的系统,建立起“计算机+人为”控制的多层次授权的制约模式,预防会计人员在操作过程出现违法行为;在业务管理上应该采取严格的分级授权以及事后监督,要构建完善的会计监督体系;根据数据集中,构建良好的内部控制,建立内控审计、数据系统等,使之形成完整的银行会计监督的体系;加快建设风险评估系统,对会计风险进行定期或动态评估,对于风险内控的薄弱环节,特别要加强内部会计的监控,完善内控环节,有效的防范风险。

(二)建设良好的内控环境,防范道德风险

我国银行初步实现了数据集中的管理,但在平常的经营中,银行管理机构还是很难做到对所有网点行为进行实时的监控管理。就是在同一个操作机构的管理关系也很复杂,管理者和操作人员也会出现观念不同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特别容易就会发生严重的道德风险,有些工作人员可能就会以职务的便利通过不合法的手段取得自身利益。大量事实教训表明,没有制度或许不是发生风险案件的主要原因,而是不能有效的执行制度。所以,银行要加强会计人员的素质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道德观,职业观,让每个员工都具有风险、道德意识,营造良好的内控环境,防范道德风险,减少经济损失。

(三)及时全面的披露會计信息

数据集中的银行会计管理要求会计的信息系统应该及时的记录并且处理银行日常的业务活动,把银行的会计核算工作事后进行变成实时进行,使会计财务管理动态化发展。数据集中后会计的信息系统可以方便迅速的动态的反映银行具体的经营及资金状况,财务报告的披露时间、内容和方法等也发生很大的变化。日报、月报和季报甚至年报都能够即时生成,达到了会计信息披露及时、准确、全面的最终目的。这种实时处理并且随时能够提供信息的强大特点是传统的会计报表根本无法做到的,彻底改变了以往财务报告相对滞后性、固定的期间性特点,动态化使财务报告同时满足了不同使用者需要不同信息的要求。同时,银行管理层还能够直接在数据中心对各级机构、业务情况、盈利情况进行实时了解并掌控,把管理能力延伸到任何结点,强化了总行对各个下属机构的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陈冲,王晓琳,卢峰.加强商业银行会计业务集中处理模式管理的思考[J].金融会计,2009,2:15—18

[2]王关荣.加快建设中央银行会计核算数据集中系统提升会计核算管理和服务水平[J].金融会计,2010,1:23—27

[3]钟云燕.数据集中化对商业银行会计核算的影响及风险防范[J].会计之友(下旬刊),2008,1:22—25

[4]刘潇,周韬,缪学田,毛德勇.数据集中背景下商业银行内部会计监督体系研究[J].金融会计,2011,6:16—20

[5]隋玉明,王雪玲.我国金融行业系统会计业务流程再造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6(1):48—53

作者:萧河

第三篇:有关《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摘 要】《基础会计》是经济类专业以及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会计课程作为一门学科,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实践性。《基础会计》是一门极其重要的基础课,旨在让学生进行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加强实践能力。本文分析了当今《基础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措施,希望能帮到师生的教与学。

【关键词】基础会计 教学观念 教学改革 实践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传统的《基础会计》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兼顾理论与实践并重、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育目标。为了加快教育模式与方法的创新,应当对《基础会计》这门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使其适应现代化的发展,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有用人才。

一、《基础会计》教学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基础会计》这门学科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基本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锻炼其实际操作能力,以为其今后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正是由于这门学科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性,对学生而言,要完全掌握好是有些困难的。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这门课程的顺利进行。比如我们经常见到:

(一)教材内容陈旧

有些院校在《基础会计》教学时,采用的教材大部分都是依据大学里相同或相似专业编写而来,因此这些教材在知识体系、理论框架上会有很大的相似性。各个院校的发展目标与教育目标是有区别的,同质化的教材给众多院校进行特色化的教育带来难题。此外,当今时代的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传统的《基础会计》教材内容大大落后于信息时代的要求,教材内容更新速度缓慢,给学生学习会计理论与实践带来很大的不利。

(二)教学方法单一

在《基础会计》教学时,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都是采用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教学方法过于单一,缺乏创新理念。许多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也具有同样的缺陷。目前许多院校进行《基础会计》教学时,采用的手段太少,没有很好的结合案例或者运用多媒体形式进行教学,只是单方面地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理论与实践不相结合

原来的《基础会计》教学往往会把教材上的理论知识作为教学的重点,忽略了理论之外的实践性。由于《基础会计》本身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技术性,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越来越适应不了当今社会的教学要求。许多用工企业在人员招聘时,都优先考虑动手能力强和有实践经验的人,故学校在进行《基础会计》教学时要理论与实践并重。

二、《基础会计》教学改革的具体实践

对《基础会计》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就是要求教学理念的改变和有创新意识。从目前许多院校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最后取得的成效看,对《基础会计》进行教学改革是势在必行。为了提高学生对《基础会计》这门课程的理论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完善《基础会计》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与实践:

(一)针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

对《基础会计》的传统教学方法进行理论创新,丰富其教学方法。在进行《基础会计》教学时,教师应当要充分考虑到《基础会计》这门课程的特点,通过搜集更多的教学资料,以及借鉴现代化的教学手法,使得《基础会计》教学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现代化的教育目标强调的是要以学科的实用性为主,应当要全面地采用具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在《基础会计》这门课程教、学中的能动性。

1. 采用双五的新式教学方法

双五教学法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五个为主”和“五个注重”的教学方法。在《基础会计》教学过程当中要确立好学生的主体地位;教材教学要以自学为主,教师对《基础会计》的教材内容做讲解时要少而精,对内容进行突出重点和难点,而不能依葫芦画瓢,照本宣科;在进行课程教学时,为了防止《基础会计》课堂中会出现“一言堂”的现象,应当以讨论为主,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在给学生布置的作业中,应当坚持以案例教学为主,重点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将学生的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在对学生进行成绩考核时,应当要以其能力为主,采用多种方式对学生已经掌握的《基础会计》知识和实际运用能力进行考核评价。

通过对《基础会计》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不仅能提高会计课程的课堂教学质量,使学生学到更多会计知识,还能够加强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以此更好地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要。

2.采用案例教学方法

与《基础会计》课堂上的抽象理论知识教学相比较,案例教学具有更加生动形象和易理解的特点。案例教学能够便于学生改变传统的思维方法和习惯,打破传统的学习观念,加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在《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中,应当要对案例教学法进行大力推广和采用。例如在讲“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这节内容时,就可以采用案例法进行教学。教师首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动手去查找和搜集相关资料,然后进行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在完成作业的基础上,对会计的相关知识更加清晰明了。

3.加强《基础会计》的实践性教学

教师在进行《基础会计》教学时,应当要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对不同层次和形式的会计教学内容进行实践性教学,在注重理论性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比如,可以为学生申请实习资格,要求学生下到企业中去,进行相关专业工作的实际考察与学习;去实训室多做模拟手工账和模拟电脑账。通过实际操作和模拟实际操作,增强学生对会计知识与会计工作的感性认识。

4.引入网络资源和信息技术

网络与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传统的《基础会计》教学模式。教学改革要求应当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因此,完全可以将网络资源和信息技术引入到《基础会计》的教学过程之中。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不仅丰富了教学形式,促进教学方法实现多样化,还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基础会计》教学的教学质量。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将会计基础知识以直观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将难以理解的理论重点形象化和简单化,易于学生接受。此外,通过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可以将教学情景进行模拟。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来扮演经办、出纳、会计、主管等不同的角色,完成不同岗位的任务,以此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完善,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二)针对教学理念和教学体系进行改革

1.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应当树立起新的教育理念,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在对学生进行能力的培养时,教师要转变那种急功近利的培养理念,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为教学目标,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此外,教师还应注意自身理论知识的更新,加强自己在信息化时代的新的课程知识的理解和学习。

2.建立健全良好的会计教育教学体系,加强评价机制的完善与成熟,不仅能够有效促进《基础会计》教学的改革进程,还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教师要采用新的教学理念来指导学生学习会计知识,还要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评价,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总结

在对学生进行《基础会计》的教学过程中,要对其教学方法和教学机制进行全方面的改革与实践,从书本知识转向实务学习,从理论转向实践,加强《基础会计》的实践性教学,促使学生真正掌握好《基础会计》知识。不仅要结合会计教学改革目标,还要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的方方面面,在加强其综合能力培训的过程中,努力促进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彭学明.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探讨[J]. 网络财富,2008(09).

[2]任秀云.基础会计教学的集体备课与教研[J]. 商场现代化,2008(06).

[3]袁良荣.独立学院《基础会计》课程实践性教学改革探索[J]. 财会通讯,2011(10).

[4]王辉,王国平.浅谈基础会计教学改革[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03).

[5]梁蕾,刘国华.关于基础会计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J]. 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 2009(03).

[6]秦国华,杨西平,李爱琴,张黎,刘强,任富强.基础会计学课程建设及教学改革的探索[J]. 高等农业教育, 2008(05).

作者:徐宏洋

上一篇:学生艺术论文范文下一篇:飞行安全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