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重的荣誉读后感汇编

2023-03-05

第一篇:失重的荣誉读后感汇编

超重失重的教学设计

威海市第二中学 慕红梅 2009年7月16日 19:31

收藏

张华于09-7-16 20:23推荐结合实际值得大家借鉴,一起探讨完善这节课

第七节 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

(二)

——超重和失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什么是超重、失重。 2. 知道产生超重、失重的条件。 3. 会分析解决超重、失重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1. 观察超重和失重现象,明确生活中超重和失重是常见的现象。 2. 亲自体会超重和失重,并能用牛顿定律加以解释。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 通过对超重、失重的解释,明确超重和失重的本质。 2. 物理规律重在应用,切不可死记硬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对超重、失重的理解及其产生条件;难点是对超重和失重的应用。

教学方法:

试验探究与理论分析相结合 教学过程:

神州五号上天好像就是昨天的事,前不久神州六号也已经安全返回了地面。通过新闻报道,同学都已经知道了很多宇航员的感受和在太空当中的一些生活状态,下面我就看一段我们的航天英雄杨立伟与记者的一段对话。

创建物理情景】

(多媒体展示杨立伟在太空的照片及返回地面后与记者的一段对话。)

记 者:当你乘坐飞船升空时,你有什么感觉? 杨利伟:感到有载荷,就是感到胸部受到压力。 记 者:压力很大吗?感到很难受吗?

杨利伟:还可以,不觉得很难受。我们平时训练时,这种压力可达到8个G,说得通俗点,就是等于有8个人压在你身上。飞船加速上升时,压力没有这么大。

记 者:你什么时候感受到失重?当时的感觉怎么样?

杨利伟:在船箭分离的时候,感到身体突然被抛了一下,就飘了起来,船里的小尘埃也飘起来了。

提问:上面对话中的“有载荷”、“有压力”、“失重”等是怎样的情况下产生的?你是否也有过“类似”的经历?

(此处学生的回答可能跳过第一个问题,直接回答第二个问题,没有关系,这些问题可以在后面再解释,这个地方主要是调动同学们的兴趣。学生的回答也可能有很多,比较典型的有:坐电梯;坐海盗船;坐过山车;汽车在下坡的时候等等。)

同学们已经说了很多“类似”的情况,但这些情况我们在课堂上都无法重现,这样吧,我们来做个简单点的。 【试验体会】

用手掌托起一叠比较重的书,先让手缓缓上下移动,体会一下书对手掌的压力根静止时是否相同?然后,手由静止突然下降(或快速上升时突然停止),再体会手掌受到的压力根静止时有什么不同?

(这个实验可以师生一起进行,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的动作。) 刚才我们做了一个小实验体会压力的变化,有的同学说体会不是很明显,下面我们就利用你面前的试验器材进行试验探究,用测力计上的示数说话。 【试验探究】

试验器材:一个测力计几个钩码(以同桌为一个小组)

试验过程:在测力计下挂钩码,仔细观察测力计静止时,突然上升的瞬间和突然下降的瞬间,测力计的示数变化。

观察结果:(1)静止时,示数不变

(2)突然上升的瞬间,示数突然增大

(3)突然下降的瞬间,示数突然减小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下面就请同学们用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分析一下。然后请同学们起来说结果。 【分析论证】 首先我们要对钩码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 (1)静止时,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如图

受力平衡:T=mg

(2)突然上升时,有加速度,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T―mg=ma

T=mg+ma>mg

(3)突然下降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 ―T=ma

T=mg―ma

【总结】

. 超重现象:物体对悬挂物的拉力(或对支持力的压力) 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叫做超重现象。

. 失重现象:物体对悬挂物的拉力(或对支持力的压力) 小于物体所受 重力的现象,叫做失重现象。 【思考与讨论1】

1.是否只有上升时,才会超重?分析一下,当飞船返回地面,减速下降时,杨立伟会有什么感受?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N―mg=ma

N=mg+ma>mg

杨利伟会感觉有压力,属于超重现象。

2、 如果飞船减速上升会有什么感觉?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 ―N=ma

N=mg―ma

杨利伟会感觉轻飘飘的,属于失重现象。

比较我们分析的两次超重和失重的情况,看看有什么特点,总结超重、失重的条件。 【总结】

3. 超重:具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 失重:具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

注意:超重现象和失重现象与物体的速度方向及速度大小无关。

【思考与讨论2】

当物体向下的加速度达到g时,会出现什么情况?

学生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 ―N=ma

N=mg―ma=0

压力或者拉力为0,即如果用测力计测量物理的重量,测力计上的示数为 0,这种现象叫做完全失重。 【演示试验】

下方钻孔的饮料瓶装满水,自由下落时,水不会流出来 请同学们解释为什么? 太空就是一个完全失重的环境,请问同学们,在太空当中那些物理仪器是不能使用的?(天平、水银气压计、磅秤等) 【思考与讨论3】

1. 在超重或者失重时,物体所受的重力是否发生变化了? (学生回答:没有) 2. 那么变化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压力或者支持力)

【总结】

3. 注意:物体处于超重状态或者失重状态时,物体所受的重力并不变,变化的只是对支持物的压力或者对悬挂物的拉力。

【练习】观察在体重计上做下蹲运动时,体重计指针的变化。请同学们解释原因。

【课堂小结】(多媒体展示)

1.超重现象:物体对悬挂物的拉力(或对支持力的压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叫做超重现象。

2.失重现象:物体对悬挂物的拉力(或对支持力的压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叫做失重现象。

3.超重、失重的条件:

超重:具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 失重:具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

4. 注意:

(1)超重现象和失重现象与物体的速度方向及速度大小无关。 (2)物体处于超重状态或者失重状态时,物体所受的重力并不变,变化的只是对支持物的压力或者对悬挂物的拉力。 【课后练习】

据报载,我国航天第一人杨利伟的质量为63kg(装备质量不计),假设飞船以加速度8.6m/s2竖直上升,这时他对座椅的压力多大?

杨利伟所说的训练时承受的压力可达到8个G,这表示什么意思?

相关评论

第二篇:超重与失重的教学设计

超重和失重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现象,按理学生们应该掌握得不错,但是考纲上把它划定为I类目标,因此,学生们就不够重视,造成许多学生不理解超重与失重现象的力学本质,认为 为了使学生真正理解超重、失重现象,能运用超重与失重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所以在进行本部分内容的教学时,应尽量贴近生活,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并尽可能多提供些学生实验,让他们有切身的体会,从而加深学生对超失重的理解。同时也应安排些思考和探讨的话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学生情况分析

1.自然状况:学生为高一年级一个普通班,学生的学习基础处于年级中等水平,但班级中有一部分学生思维较活跃;

2.知识基础:前面学生已经学习并较好掌握了运动学和牛顿运动定律知识,这为超重和失重学习打下一个比较好的基础;

3.技能基础:本节课要进行DIS实验,学生在前面已经多次使用过DIS实验系统,尤其对力传感器已经比较熟悉,一些基本的研究方法也已掌握到位,所以授课过程中实验操作对课堂基本上不会产生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超重与失重现象;

2.运用牛顿第二定律研究超重与失重现象; 3.运用超重与失重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1.体会应用DIS系统研究物理问题的过程; 2.体会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节的教学,增强学生热爱生活,灵活应用物理知识为日常生活生产实践和科学教授服务,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超重与失重现象的力学本质; 2.了解完全失重现象;

3.运用超重与失重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思想

1.以DIS实验探究为核心 (1)DIS实验研究超失重

(3)DIS实验探究完全失重; 2.以递进式的问题为引导 (1)什么是超失重现象?

(2)什么情况下会发生超失重现象? (3)超失重现象的力学本质是什么? (4)什么是完全失重?其力学本质是什么? (5)怎样运用超失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实验目的:(1)运用我们所学过的有关知识去研究、分析产生超重与失重的原因,更好地加深理解牛顿第二定律和拓展我们的知识面。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

实验器材:朗威DISLab传感器、计算机、重物

实验原理:用力传感器拉着重物在竖直方向上运动,通过力传感器得到拉力的大小,分析这个拉力大小与重物运动的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实验步骤:(1)将力传感器接入数据采集器,选择“示波”显示方向

(2)握住传感器的手柄,使其测钩竖直向下,点击“调零”; (3)将重物(6N左右)悬挂在力传感器测钩上; (4)手持悬挂有重物的力传感器,沿垂直于地面的方向加速升降,观察波形变化

(5)点击“停止”,回放“F-t”图线

(6)根据实验获得的“F-t”图线,分析推断该图线不同区段所对应的运动状态,对我们实验之前的猜想(超重和失重的原因)加以验证;

(7)用力传感器挂着物体,突然松手,观察拉力大小。

数据分析:问题:求精中学高一年级课外兴趣活动小组开展了一次实验研究,在电梯中,把一重物置于台秤上,台秤与力的传感器相连,当电梯从静止起加速上升,然后又匀速运动一段时间,最后停止运动时,传感器的荧屏上显示出其受的压力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试由此图回答问题:(g取l0m/s2)(1)该物体的重力是多少?电梯在超重和失重时物体的重力是否变化? (2)算出电梯在超重和失重时的最大加速度分别是多大?

点拨:图中水平段的图线表示重力大小,在0-4秒阶段的上升趋势表明拉力F在不断地变大,并且每一时刻拉力F都比重力大,且有最大值。因此,这一阶段的物体于超重状态。因为F>mg,由公式F-mg=ma(我们设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得出a>0且a不断变大,因此,当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时,物体发生超重现象。在0-4秒阶段的下降趋势表明拉力F虽然在不断减小,但拉力F仍然大于重力,因此,物体还是发生超重现象。在18-22秒阶段的下降趋势表明拉力F在不断地变小,并且每一时刻拉力F都比重力小,此时的物体处于失重状态。且有最小值,此时的拉力F0,物体没有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因为F<0,所以,当a<0时,物体发生失重现象。在18-22秒阶段的上升趋势表明拉力F虽然在不断增大,但拉力F仍然小于重力,因此,物体还是发生失重现象。

演示:有一个水瓶,靠近它底部的侧边有一小孔。先甩手堵住小孔,正常情况下,松开手,水就会喷射出来。如果让它从空中自由下落,则会看到什么现象?为什么?

思考分析:为什么水瓶自由下落时水就不喷射出来?

水瓶自由下落时,瓶小孔上方的水对小孔附近水的压力为零。

实验结论:当物体具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时,物体处于超重状态;当物体具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时,物体处于失重状态。

学生练习:.将金属块m用压缩的轻弹簧卡在一个矩形的箱中,如图所示,在箱的上顶板和下底板装有压力传感器,箱可以沿竖直轨道运动,金属块始终没有离开上顶板.当箱以a=2.0m/s2的加速度竖直向上做匀减速运动时,上顶板的压力显示压力为6.0N,下底板的压力传感器显示的压力为10.0N.(g=10m/s2) (1)金属块的重力多大?

(2)若上顶板压力传感器的示数是下底板压力传感器的示数的0.4倍,试求箱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

(3)要使上顶板压力传感器的示数为零,箱沿竖直方向运动的情况可能是怎样的? 教学反思

1.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很多概念和规律的建立都需要有一个实验操作的过程,所以做好实验是学好物理知识的前提。本节课中设计应用教育技术DIS探究实验帮助学生形象直观超掌握超重失重知识。

2.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学习物理知识的终极目标是为日常生活生产实践、科学技术等服务,这就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要求我们的物理课堂要富有感染力,从而激发产生不竭的内在学习动力。

第三篇:《超重和失重》一节的教学设计

——————写给三年前的反思、今天的感悟 深圳市福田中学李春来

13048885321 教了许多年的书了,但当再次教授同一节课时,感觉还是新的。虽然曾认真地去对待每一次课,但一节节课下来,有遗憾,有欣喜,有满意,也有自认不足,这就需要每一位老师不断的去思、去改,从不断的创新中体会做老师的乐趣。

一、三年来的遗憾

2002年我完成了《超重和失重》一节课的教学,但直至昨日心中一直有一种挥之不去的遗憾,虽说当时我也同样曾认真挖掘教材、准备实验、设计例题(((((((((,但还是感觉生硬、不畅,实际教学效果(学生的领会)与预先设想相差甚远。可惜那时只兼任一个班的教学,没有机会去改变教学策略、再设计教学方案的机会。本学期再次进行这一节课的教学,我下决心要好好的研究一番,上出一节自己满意的课。 三年前,给我印象最深的“失败”有三点:

1.演示实验不成功。当初教师用“超重、失重演示仪”演示,让学生观察物体向上加速或向下加速时弹簧秤的示数与实际重量的大小关系,但实验现象持续时间短,学生看不清弹簧秤的读数,另外弹簧秤指针指示的读数也不稳定,实际上结论是老师公布给学生的。

2.学生没有真正理解概念。演示实验后,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物体向上加速或向下加速时的受力情况,得到对物体的支持力大小为(、(,从而得出超重和失重的概念。但师生没有共同研究“物体在向下减速或向上减速时”的情况,学生对这种情况下也会出现超重和失重现象感到很茫然。最终,是在老师一再强调或重复这一结论的情况下记住的,以后的作业中表明学生没有真正理解超重和失重现象。

3.当时是把《超重和失重现象》一节当作一个新知识来设计和教学的。总想把知识讲解、例题板演、课堂练习在45分钟内一并完成,实践表明这是不可能完成的,教学没有抓住重点,结果就是老师感觉课堂内完不成自己预定的教学任务。

现在看来,练习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生活中的现象(超重和失重)才是本节课的真正目的,而不是记住超重和失重现象的概念和产生的条件。超重和失重现象的“概念与产生的条件”的得出应该是应用“牛二”后的必然结果。

二、三年后的同一节课 1.学生情况分析 刚刚学过“牛二”,学生对非平衡状态下物体的受力分析不是很熟练,对于“牛二”的应用能力还显得稚嫩,很难单纯从理论上自主得出超、失重现象的运动学特征(超重的条件是a向上,失重的条件是a向下,而与速度方向无关)。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探究意识较三年前的学生有较大的提高。

学生在学习超重和失重现象的概念时会受到一些前概念的影响,容易把生活中的“超重”与物理学上的超重混为一谈。如典型的例子,“乘坐飞机时允许免费携带20公斤的行李,而旅客带了40公斤,超重了!” 2.教学策略

①课初尽量使学生暴漏出“前概念”,以概念辨析的方式引入新课。 课本(粤教版必修1)中是这样引入课题的:“生活中偶然会碰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多人同乘一台电梯,当电梯静止时,超重报警器装置并没有响。可是当电梯刚向上启动时,报警装置却响起来了,运行一段时间后,报警装置又不响了。难道人的体重会随着电梯的运行而发生变化吗?” 经常乘坐电梯的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这个问题能够引发学生对日常生活现象中所包含物理原理的思考,应该说是一个好的引入方式。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经常乘坐电梯或没有乘坐过电梯,不一定都有这样的体会;二是学生对于这个引入,从表面现象出发很容易解释为“电梯定员13人,如果乘坐18人很明显超出了电梯的安全承受范围,实重大于允许重量,就是超重了!”这样就达不到引入课题,继续探究的目的了。 其实,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词语“超重、失重”,只不过心中的理解与物理学上的概念不同罢了。我采取这样的引入方式,“什么是超重?什么是失重?说说你对它的理解。” 给学生机会说出自己的观点,然后播放录象“在上升的电梯中与在地面上静止时分别称量物体重力”,“为什么读数不同?”逐渐深入。

②以日常生活中的有关现象为切入点,让物理学习更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如观察上升的电梯中与静止在地面上称物体重力得到读数的区别;让学生利用弹簧秤和钩码自主探究物体向下运动时有没有超重、失重现象,解释为什么自由下落的矿泉水瓶(开口、装水、侧壁开口)没有水柱喷出等。

③多媒体手段的应用与实验器材的有机结合。利用电脑和投影仪播放在上升的电梯中称物体重力的录象,放映完全失重状态下的宇宙飞船内的情况是有必要的。而利用弹簧秤和钩码自主探究,观察体重计示数变化和矿泉水瓶喷水现象一定要学生亲自进行操作。

④课堂流程避开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应用解题(小结的应试模式,采取提出问题(观察现象(分析力学及运动学特征(得出结论(提出问题(实验探究(总结现象(讨论并得出结论(生活现象(解释原因(科技中的应用(课堂小结的思路,以练习应用“牛顿第二定律”为目的,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为落脚点,学以致用。 本节课的教学围绕四个层面展开探究:

第一,生活经验以及实验发现:在电梯中测物体重力与在地面上测同一物体重力的异同。 第二,为什么会出现超重和失重现象?

第三,探究:什么时候出现超重现象,什么时候出现失重现象。

第四,利用超重和失重规律解释相关的生活现象,了解其在科技方面的应用。

3、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用具 教学目标:

⑴知识和技能:①了解超重和失重现象;②理解超重和失重现象产生的原因;③知道完全失重现象。

⑵过程和方法:①观察并感受超重和失重现象;②经历探究超重和失重现象产生条件的过程,尝试解释与超重和失重有关的生活现象。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性活动,锻炼动手能力,增强用物理原理解释身边的物理现象的意识。

教学重点:①观察并感受超重和失重现象;②经历探究超重和失重现象产生条件的过程。 教学难点:能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释超重和失重现象;总结产生超重和失重现象的力学和运动学特征。

教学用具:实物投影等多媒体设备、弹簧秤及钩码(每两位学生一套)、医用体重计一台、矿泉水瓶二个(装满水)

三、教学实录 (引入课题)

用投影仪投影出一张powerpoint幻灯片,内容是宇航员太空漫步、本节课题。 教师:在生活中我们曾经听到过或使用过词汇“超重、失重”,那么什么是超重?什么是失重?举例来说一说你对它们的理解。

学生:a.电梯定员13人,如果乘坐18人很明显超出了电梯的安全承受范围,总重量大于允许重量,就是超重了!

b.飞机上允许免费携带20公斤的行李,如果某人带了40公斤,就是超重了! c.在月球上的人重力小于地球上的重力,人失重了。 d.物体运动得越快重力就会越小,失重了。 e.向下运动的物体就处于失重状态。 f.宇宙飞船里的人和物体。(这里学生没有说明“宇宙飞船绕地球做稳定的圆周运动”这一前提。) (评析:学生受生活中的前概念或伪概念影响,对物理学中的超重和失重现象的解释是不正确的或不完全正确的。) (新课教学)

教师播放在地面上静止时与在电梯中(加速上升、匀速、减速上升)称量物体重力的录象片,学生观察现象。

教师:问题一,四种情况下台秤的示数分别是多少?有何异同?

问题二,台秤称量的是物体的重力还是质量?为什么读数的单位是kg? 问题三,台秤能够称量物体重力的原理是什么?正确称量物体重力的条件是什么?为什么物体静止或匀速运动时读数一样,而加速上升时读数大(是不是物体重力增大了),减速上升时读数小(是不是物体重力减小了)?

学生:静止或匀速运动时读数3.8kg, 加速上升时读数4.4kg, 减速上升时读数3.2kg。物体的重力没有变化,但说不清楚为什么。

教师提示:秤显示出的读数是物体对秤盘的压力。

(学生自己动手分析四种情况下物体的受力情况,推导出秤盘对物体的支持力表达式。) 学生:得出的结论如下 静止或匀速时:,视重等于物体的实重,如图1所示。 加速上升时:,,视重大于物体的实重,如图2所示。 减速上升时:,,视重小于物体的实重,如图3所示。 师生小结:

超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大于物体重力的现象。 失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小于物体重力的现象。 教师:问题四,在电梯里如果用绳子拉住重物竖直向上加速或竖直向上减速运动时有超重或失重现象发生吗?

学生:有,与在台秤上称量物体的重力效果一样,绳的拉力相当于秤的支持力。 教师:问题五,物体竖直向下运动时有没有超重、失重现象呢? (学生利用桌面上课前分发好的弹簧秤和钩码进行探究,二人一组。)

(学生交流结果,尝试受力分析,解释其力学原理,在练习本或黑板上演算。) 学生:得出的结论如下 静止或匀速时:,弹簧秤的示数等于物体的实重,如图4所示。 减速下降时:,,弹簧秤的示数大于物体的实重,如图5所示。 加速下降时:,,弹簧秤的示数小于物体的实重,如图6所示。 师生小结:

1.力学特征:

超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绳的拉力大于物体重力。 失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绳的拉力小于物体重力。 2.运动学特征:

超重:物体具有方向向上的加速度。 失重:物体具有方向向下的加速度。 教师:(教师用投影仪给出五个易混淆的问题) 1.超重和失重现象只能出现在电梯中;

2.超重和失重现象一定出现在匀加速或匀减速直线运动中;

3.如图7所示情况下地面对物体的的支持力大于物体的重力,所以物体处于超重状态; 4.超重就是物体的重力增大了,失重就是物体的重力减小了;

5.已知物体竖直方向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你知道物体的视重增加或减小了多少吗? (学生辨析、讨论,得出结论)

引导学生分析课初同学们提出的关于超重或失重的说法(即a、b、c、d、e、f五点)是否正确.

学生提出问题:如果物体的加速度不是竖直方向,而是斜向上或斜向下,有超重或失重现象吗?

(这个问题提的很有水平) 师生讨论后的结论:只要有方向向上的分加速度就出现超重现象;只要有方向向下的分加速度就出现失重现象。)

教师:问题六,失重现象中如果且方向向下,那么绳对物体的拉力等于多少? 学生分析:、,所以。

师生小结:如果一个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为零,这种情况是失重现象中的极限,称为完全失重现象。

教师:介绍神舟六号飞船内完全失重状态下宇航员的生活;介绍重力对工业生产的影响。 (投影出相应的图片:人漂浮在宇宙飞船内、人“站”着睡觉、球形液体金属、含均匀气泡的钢板等。)

(学生参与做两个小实验,尝试解释与超重和失重有关的生活现象。)

实验1:矿泉水瓶(开口、装满水、侧壁底端开口)静止时有水喷出,矿泉水瓶自由下落时没有水柱喷出,为什么? 实验2:观察学生站在医用体重计上快速下蹲或快速站起的过程中体重计的示数怎样变化?为什么?

(学生观察、思考、讨论,教师指导,得出结论。)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作业:1.看课本,弄清楚什么是“微重力状态”,设想如果地球上的人和物体处于失重(或完全失重)状态下,会出现什么情况?写一篇小小说;

2.思考课本(粤教版)96页的“讨论和交流”、97页的“实践与拓展”;

四、后记

第四篇:《责任·荣誉·国家》读后感

“在我记忆的黄昏,我总是来到西点,那里始终在我耳边回响着:责任——荣誉——国家。”

——麦克阿瑟

第一次听到这三个神圣的名词时,内心的激动无法用语言来形容,三个神圣的名词将一个奋进人士一生的使命都融入其中,让每个人都不虚此行。

责任、荣誉、国家,看似空洞而又无味的词语,其实包涵了许多人生哲理,他不仅仅是对现阶段国家的建设有所启示,还有对我们新一代祖国未来花朵的震撼和启迪。它可以告诉我们我们终其一生所奋斗的一切,这是一种义务,也是一种使命。责任和荣誉的最高点就是国家,我们所做的一切无不为国家服务。

责任,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我们一生中,无论我们是富有还是贫困,是幸福还是不幸,我们都无法选择,但是我们却能够选择去履行那些我们身边无时无处不在的职责。荣誉,是对自己行为的肯定,它至高无上,值得我们去追求。国家,家以成国,国和家一起构成国家。没有国家,就不会有我们现在的生活。克林顿曾说过:“别问国家能为你做什么,问问你自己能为国家做什么。”所以,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责任——荣誉——国家,这三个神圣的名词尊严的命令我们应该成为怎样的人,可能成为怎样的人,一定要成为怎样的人。它可以让人在丧失斗志时,给人以战胜一切的勇气;让你在没有理由相信时重建信念;让你在几乎绝望时产生希望。它给了我们战胜一切的信心。

现在,我们面临着一个变革的世界,世界多极化(一超多强)、经济一体化的格局展现在世人面前。中国可以从中戳取利益,同时也会被他国夺取权力。中国式发展中国家,中国并不强大。我们不会像美国那样充当“世界警察”,也不会像巴勒斯坦那样甘受欺辱,我们要的是和平,是共产主义。相反,我们反对战争,因为高于众人之长的战士祈求和平,因为他们必须承受战争最深刻的伤痛与疮疤。他们的耳边经常响起大智大慧的哲学之父柏拉图的不祥之言:“只有死者看到战争的终结。”

今天的我们可能只是“象牙塔”里的大学生,我们没有工作经验,没有生存经验,可能当我们步入社会后,我们当不上公司的CEO,当不上局长、厅长、部长,也许我们只是一个小人物。但是无论我们渺小抑或强大,我们都应该有一颗爱国的心。责任、荣誉、国家,不是说这三个词在我们身上仅仅是三分钟的热度,它们应该是持久的“兴奋剂”,激励着我们前行。

责任、荣誉、国家不仅仅影响着西点军校的军人们,也影响着我们这一批祖国未来的建设者。牢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不骄不躁,身体力行,不空谈,迎接挑战,在暴风雨中学会坚韧,相信自己,不轻言放弃。为国家的发展贡献一切。

我们的世界中充满了音调与色彩。在梦境中,一只雄鹰翱翔天空,俯瞰大地,它看到大地上的每个人都举起右臂,在国旗下激昂高喊:“责任——荣誉——国家”雄鹰在空中静静地听着,陷入了深思······

第五篇:有关爱国的读后感作文500字汇编10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有关爱国的读后感作文500字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有关爱国的读后感作文500字 篇1

20xx年的暑假,天数是特别的多,为了丰富我的知识面,我读了好多的书,其中《爱的教育》让我受益匪浅。尤其是《帕尔多瓦的爱国少年》,使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故事讲的是一艘从西班牙的巴塞罗那到意大利的热那亚的法国轮船上的一件事。这艘船上有法国人、意大利人、西班牙人和瑞士人,其中有一位衣着破旧的十一岁少年,他就是帕尔多瓦。少年遍体鳞伤,体弱多病,因为住的是二等舱,大家都奇怪地打量他。有人主动跟他说话,他也不理人家。不过,在旅客的再三追问下,少年终于开了口。那三位旅客听懂了他的话,大概出于怜悯,或者酒后兴奋的缘故,给了他一点钱,继续逗他说话。过了一会儿,他们不逗少年了,三个人互相谈着旅行中的所见所闻。谈到意大利的时候,他们情绪激昂,说什么意大利方方面面都糟糕透顶的。一个说:“是一个愚昧无知的民族!”另一个说:“是一个肮脏不堪的民族!”“强……”第三个旅客正要说出“强盗”二字的时候,一把铜币“飞”了过来。“拿回你们的臭钱去!”少年怒吼道:“我不要辱骂我祖国的人的钱!”

啊!“拿回你们的臭钱去!”这是从那个饥饿、衣衫褴褛而又体弱多病的意大利少年胸中迸发出的声音,他断然拒绝了辱骂自己祖国的人的施舍。我们当然可以怀疑那瘦弱的胸膛,到底能够发出多大音量,然而相信其中饱含的爱国之情,会跨越时空,在我们的耳畔回荡。

在似乎遥远的二十世纪,我们的祖国遭受了沉重的屈辱与灾难。可今天的我们,常常到了九月十八日,看日历才想起今天是“九一八”,国庆也变成了长假……

邓稼先说过:“回国不需要理由,离开自己的祖国才需要理由!”他的话,值得我们好好地回味……有关爱国的读后感作文500字 篇2

肖邦曾说过:“爱国高于一切”。是啊,爱国是一种崇高而又圣洁的情感,不是一些虚伪的谎言,也不是一些做作的感叹,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

让我们一起来品味书中那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吧。留学生王渊本可以得到一十分荣耀的奖项,但这必须更改国籍,奖杯与她只有咫尺距离,但她却毅然放弃了,在奖杯与祖国之间,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祖国;小姑娘为了一枚硬币,竟不顾一切地在雨中寻找着,找不到就绝不回家,大家一定会认为这有点小题大做了,但她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她对祖国的热爱;一位病危的老人在深度昏迷的状态下,亲人的呼唤并没能把他叫醒,而国歌却唤醒了他,可见祖国在他心里占有多大的份量……

同学们,相信这些故事你们也一定读过,它们是否拨动着你的心弦,震撼着你的心灵?看看我们的日常行为吧,升国旗时不行队礼、不行注目礼,不唱国歌,交头接耳、左顾右盼,甚至不爱护红领巾、国旗,在纸币上乱涂乱画……这些行为看起来是简简单单的小毛病,但都是对祖国不尊重,不热爱的表现。

小姑娘、老人、王渊……他们都是普普通通的人,做出了看似平凡却闪耀着爱国光辉的举动,而我们小学生现在可以做的有很多:如每天多认识一个汉字;多背诵一首古诗;多欣赏一曲中国民歌;更多地了解祖国璀璨文化;时时刻刻关心祖国发生的一切……这些看上去都是一些小事儿,但都是实实在在的爱国。

同学们,一滴水可见太阳的光辉,一件事可体现一个人的精神,让我们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为我们的祖国增添光彩!有关爱国的读后感作文500字 篇3

肖邦曾说过:“爱国高于一切”。是啊,爱国是一种崇高而又圣洁的情感,不是一些虚伪的谎言,也不是一些做作的感叹,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

让我们一起来品味书中那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吧。留学生王渊本可以得到一十分荣耀的奖项,但这必须更改国籍,奖杯与她只有咫尺距离,但她却毅然放弃了,在奖杯与祖国之间,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祖国;小姑娘为了一枚硬币,竟不顾一切地在雨中寻找着,找不到就绝不回家,大家一定会认为这有点小题大做了,但她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她对祖国的热爱;一位病危的老人在深度昏迷的状态下,亲人的呼唤并没能把他叫醒,而国歌却唤醒了他,可见祖国在他心里占有多大的份量……

同学们,相信这些故事你们也一定读过,它们是否拨动着你的心弦,震撼着你的心灵?看看我们的日常行为吧,升国旗时不行队礼、不行注目礼,不唱国歌,交头接耳、左顾右盼,甚至不爱护红领巾、国旗,在纸币上乱涂乱画……这些行为看起来是简简单单的小毛病,但都是对祖国不尊重,不热爱的表现。

小姑娘、老人、王渊……他们都是普普通通的人,做出了看似平凡却闪耀着爱国光辉的举动,而我们小学生现在可以做的有很多:如每天多认识一个汉字;多背诵一首古诗;多欣赏一曲中国民歌;更多地了解祖国璀璨文化;时时刻刻关心祖国发生的一切……这些看上去都是一些小事儿,但都是实实在在的爱国。

同学们,一滴水可见太阳的光辉,一件事可体现一个人的精神,让我们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为我们的祖国增添光彩!有关爱国的读后感作文500字 篇4

保尔清楚地窥见了生活幽深的底层。霉菌腐烂和泥沼的恶性臭混成的气迎面扑来,他厌恶无比,渴望新的事物,新的生活,新的外面的世界。阿尔焦姆想让弟弟去当机车库的学徒的事没能办成,因为那里不招未满十五岁的孩子。保尔总希望尽快离开这儿,机车库那熏得黑乎乎,大石块堆砌的房子吸引着他。他经常出现在阿尔焦姆旁边,同他一块儿检查车辆,尽量帮点忙。弗罗霞不再上班之后,保尔就更加憋气和莫名的烦躁了。这个姑娘很开朗,也很爱笑。自她走后,保尔就更深切体会到自己与她的友谊多深厚了。早上他一到洗碗间,听见那些从难民中招来的女工吵吵嚷嚷,便莫名其妙的产生一种寂寞一种孤独。

赏析:这样的生活经历对于我们这些在九十年代后出生的孩子来说基本上算是不可能去体验了,那种在艰苦日子和坏境里的绝望无助,作者用文字很好的表现了出来。我们也渴望新的事物,新的生活,新的外面的世界,但在这种丰衣足食的生活坏境中,这种渴望绝没有保尔来得强烈。保尔也是一个孩子,和我们现在的年龄相仿,却要承受不适于这个年纪的艰苦,这一切对他来说都过于早了,可是他的内心并没有随着处境而濒临绝望,相反,他想去新鲜的世界去闯,去发展,去开拓,哪怕外面的世界会很无奈、很困苦、很孤独。这是他和同龄孩子不同的地方。

我欣赏他这种渴求与勇气。失去朋友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即使是你没有失去她,但她离你远去,你依然会有满满的惆怅和孤独、寂寞。失去了才懂得珍惜,保尔也是在他的好朋友离开之后才越发觉得他们之间友谊的深厚、可贵。这也提醒着我们要珍惜眼前所拥有的一切,一切幸福,一切美好,哪怕是一切痛苦。它们都是值得去慢慢品味回忆的宝藏。有关爱国的读后感作文500字 篇5

读了钱学森爷爷的故事,我就被他的事迹深深感动了。

由于刻苦学习,年轻的钱学森爷爷就被美国聘为终身教授,被誉为:“在美国处于领导地位的第一位火箭专家”,一切待遇应有尽有。虽然美国给了他很高的荣誉,但是当钱学森得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后,这位每时每刻思念祖国的科学家顿时沉浸在极大的喜悦之中。他说:“我是中国人,我的根在中国,。我可以放弃在美国的一切,但不能放弃祖国。我应该早日回到祖国去,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关不力量。”于是他毅然决定放弃美国的事业回国工作。但是美国当局不准他回国,并将他逮捕关押。但是他并没有屈服,后来在政府的协助下,被美方扣留并坚持斗争了五年的钱学森爷爷终于回到了祖国。钱学森爷爷是多么爱国呀!他放弃了在美国的优厚待遇,选择回到自己贫穷落后的祖国。并一头扎进了军事科学的研究中,他倾其所学,呕心沥血,不断推出科研新成果,为祖国的国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成为我国的“导弹之父”。这种爱国精神真是让我感动不已。

看了钱学森爷爷的故事以后,我觉得钱学森爷爷很了不起,因为钱学森爷爷心里始终想着祖国,他有一颗报效祖国的心。我是一名小学生,但我也是一个中国人,每当国旗升起的时候,每当国歌响起的.时候,每当我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上得金牌的时候,每当我国的宇宙飞船飞上太空的时候……我都会为我是中国人感到骄傲和自豪。同学们,作为新时代的中华少年,祖国未来的希望,我们一定要向钱学森爷爷学习,继承并发扬他的爱国精神,从现在开始好好学习,长大后我们也要向钱学森爷爷一样成为祖国的栋梁,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繁荣富强!有关爱国的读后感作文500字 篇6

同学们,一滴水可见太阳的光辉,一件事可体现一个人的精神,让我们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为我们的祖国增添光彩!

以前,我认为爱国都是体现在轰轰烈烈的大事上,古有屈原投江自尽、岳飞精忠报国,而今有刘翔创世界纪录,杨利伟等几位出色的航天员为国争光……爱国似乎离我们很远,但读了《从小知荣辱》这本书之后,我对“爱国”这两个字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肖邦曾说过:“爱国高于一切”。是啊,爱国是一种崇高而又圣洁的情感,不是一些虚伪的谎言,也不是一些做作的感叹,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 让我们一起来品味书中那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吧。留学生王渊本可以得到一十分荣耀的奖项,但这必须更改国籍,奖杯与她只有咫尺距离,但她却毅然放弃了,在奖杯与祖国之间,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祖国;小姑娘为了一枚硬币,竟不顾一切地在雨中寻找着,找不到就绝不回家,大家一定会认为这有点小题大做了,但她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她对祖国的热爱;一位病危的老人在深度昏迷的状态下,亲人的呼唤并没能把他叫醒,而国歌却唤醒了他,可见祖国在他心里占有多大的份量…… 同学们,相信这些故事你们也一定读过,它们是否拨动着你的心弦,震撼着你的心灵?看看我们的日常行为吧,升国旗时不行队礼、不行注目礼,不唱国歌,交头接耳、左顾右盼,甚至不爱护红领巾、国旗,在纸币上乱涂乱画……这些行为看起来是简简单单的小毛病,但都是对祖国不尊重,不热爱的表现。 小姑娘、老人、王渊……他们都是普普通通的人,做出了看似平凡却闪耀着爱国光辉的举动,而我们小学生现在可以做的有很多:如每天多认识一个汉字;多背诵一首古诗;多欣赏一曲中国民歌;更多地了解祖国璀璨文化;时时刻刻关心祖国发生的一切……这些看上去都是一些小事儿,但都是实实在在的爱国。

同学们,一滴水可见太阳的光辉,一件事可体现一个人的精神,让我们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为我们的祖国增添光彩!有关爱国的读后感作文500字 篇7

爱国思想,是一个公民所不能缺少的,更是一个中华人民共国公民所不能缺少的!一个公民的爱国思想程度,能反映出这个国家的道德观念和团结程度,也直接影响了这个国家的兴衰、发展、甚至存亡!

一艘轮船上,载着一个大约十一岁并且衣衫褴褛的少年,他的父母狠心把他卖到了马戏团。在马戏团里连一顿饱饭都没有吃过的他,逃出马戏团后,在意大利领事的安排下,乘坐这艘船返回故乡。轮船上的许多旅客很同情他的遭遇,施舍给他许多钱币,可是,有三个旅客却侮辱意大利_少年的祖国,说意大利是一无是处的,是愚昧、素质低下的。少年毫不犹豫地把他们施舍的钱砸在他们脸上,然后气愤地说:“把你们的臭钱拿走!我绝对不会要那些侮辱我的祖国的人的钱!”

这个意大利少年,面对能够帮助他脱离饥饿,脱离苦难的钱币和一个意大利公民所不容推却的爱国主义思想,他毫不犹豫,毅然选择了后者,他用他的行动,捍卫了祖国的尊严,捍卫了意大利人民的尊严!

记得在一篇文章上看到一句震撼人心的话:“一口痰吐在中国是小事,一口痰吐在国外,你就丢了中国十三亿同胞的脸,因为你代表十三亿中国人,而不是你一个人!你千万不要以为,好汉做事好汉当,你错了,你做不到,你不够资格当!

爱国之心常常表现在一个微小的地方,有句话说得好:“一言可丧邦,一言可长邦。”我们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国家的荣辱,为了我们肩负的责任,我们必须奋发图强,努力学习。有关爱国的读后感作文500字 篇8

学校发了一本书,名字叫《复兴中华,从我做起》。回到家后,我翻开了书,开始试读起来。从书里一个个的小故事 里,我渐渐了解到,在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的历史中,不仅创造了许许多多的灿烂文化,而且还发明了数之不尽的科学技术,指南针、造纸术、火药、活字印刷这四样东西都是我们中华民族最早发明的,在世界上被称作伟大的四大发明。这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值得骄傲的。

这本书里还讲到了我们中华民族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史中,我们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我们国家危难的时候,更加体现出“人生 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精神,在历史上,那些伟大的古人如屈原、文天祥、岳飞等都留下了一首首慷慨激昂的爱国诗篇,有些我们在语文课上还学过呢!

打开中国的历史画卷,许多爱国伟人不胜枚举。因为爱国,岳飞背刻“精忠报国”;因为爱国,周总理每天只睡两小时;因为爱国,朱光亚、苏步青等名人 毅然放弃国外优越的物质条件,飞回贫困的祖国参加建设;还是因为爱国,我国各条战线的工作者,默默无闻地艰苦奋斗,释放着自己全部的光和热。

所有这一切都充分说明,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就要用实际行动去建设美丽的国家。因此,从现在开始,我们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爱国。比如,认真读书、报效祖国是爱国,节约水电、爱惜粮食是爱国,植树造林、保护环境也是爱国,关心集体、团结互助同样是爱国的表现。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兴则国兴。”中华能否振兴,祖国能否富强,取决于新时代的少年。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为祖国做出贡献。有关爱国的读后感作文500字 篇9

学校发了一本书,名字叫《复兴中华,从我做起》。回到家后,我翻开了书,开始试读起来。从书里一个个的小故事 里,我渐渐了解到,在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的历史中,不仅创造了许许多多的灿烂文化,而且还发明了数之不尽的科学技术,指南针、造纸术、火药、活字印刷这四样东西都是我们中华民族最早发明的,在世界上被称作伟大的四大发明。这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值得骄傲的。

这本书里还讲到了我们中华民族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史中,我们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我们国家危难的时候,更加体现出“人生 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精神,在历史上,那些伟大的古人如屈原、文天祥、岳飞等都留下了一首首慷慨激昂的爱国诗篇,有些我们在语文课上还学过呢!

打开中国的历史画卷,许多爱国伟人不胜枚举。因为爱国,岳飞背刻“精忠报国”;因为爱国,周总理每天只睡两小时;因为爱国,朱光亚、苏步青等名人 毅然放弃国外优越的物质条件,飞回贫困的祖国参加建设;还是因为爱国,我国各条战线的工作者,默默无闻地艰苦奋斗,释放着自己全部的光和热。

所有这一切都充分说明,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就要用实际行动去建设美丽的国家。因此,从现在开始,我们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爱国。比如,认真读书、报效祖国是爱国,节约水电、爱惜粮食是爱国,植树造林、保护环境也是爱国,关心集体、团结互助同样是爱国的表现。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兴则国兴。”中华能否振兴,祖国能否富强,取决于新时代的少年。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为祖国做出贡献。有关爱国的读后感作文500字 篇10

今天下午,班主任要我们看一个电影。她老是卖关子要我们自己去看,不告诉我们是什么电影。冼碧荧说:都不经过我们的同意就强行我们看这些无聊的电影。我说:要是由我们发表的机会,就可能看这些啦。

一开始我还等着班主任一走就可以光明正大的写作业。但是说是看一会儿就走,谁知道一站就是一个下午。

被迫的看起这个《爱国者》。是关于在18世纪70年代的美国独立战争前夕,英国与美国印第安人和殖民地的故事。因为当地人们的自由权利被剥夺,殖民地的人们开始反抗起。

在我看来马丁是一个勇敢与智慧兼并的人。原本只希望过安静日子的马丁。为了儿子的冤死与人民的自由,他奋力拿起刀枪与敌人开始了战争。记得一个画面。当马丁把劫持大儿子的队伍消灭。那是一个精彩的画面过程。但是里面包含了马丁一家人对敌军的仇恨。老师说每一个父母都会有这种为儿女的离去而报复的行为。是吗?不知道啊也许是吧。

然后马丁便继续为了自由和平而战。去扩大它的反斗争队伍。在这个队伍中很多英雄都是有家室的中年男人。但是为了和平,他们把生命置之度外。但是当一场场激战后,渐渐的队伍的英雄逐个变成烈士。记得他们放假一周的时候,马丁在和儿子们生活的那一周。对于战士而言,没有什么比与家人团聚更重要。他的女儿在他走临走前,祈求他的父亲留在身边的时候,那是一个动人的场面。对于他的女儿来说,是如此的重要,值得用一切去交换。

后来,通过一次次的坚持与勇敢的斗争,最终赢得胜利。

这一场战争的胜利,预示着人们即将成为真正的自由人。是他们盼望已久的梦想。

从这个电影中得到的也许并未能够在实际中得到经验。但体会到了和平对于全人类的重要性。只有和平的时间诶才能有幸福的生活。

上一篇:市政府务虚会发言材料下一篇:三有一能优秀年轻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