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数据新闻对新闻“客观性”的重构

2023-02-20

在新闻行业, 由于多种原因的存在其客观性一直存在着问题, 从而导致新闻业的正确性和权威性都存在着较大的问题。主要在于一方面, 新闻报道不可能完全百分百的还原事实发生的过程, 另外一方面从传播学和舆论意义的本身来说, 新闻媒体在某种情况下是政治的发生器, 是社会舆论的引导工具, 如何解决新闻客观性的问题, 使数据新闻近年来在新闻领域备受关注。数据新闻是基于大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并深入到挖掘其背后关联性和意义的新闻报道, “互联网之父”蒂姆·伯纳斯·李则宣称:“数据新闻就是未来!”, 在2012年全球新闻数据的专业性奖项开始颁发, 其评选名单当中既包含了《卫报》《金融时报》、BBC、美联社等一系列老牌传媒巨头, 也包含了Pro Publica这样的新兴公共新闻网站和诸多独立数据记者的身影。

一、数据新闻对新闻业的意义

(一) 增强新闻报道的正确性和权威性

正如上文说描述的那样, 传统的新闻媒体报道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的其本身的正确性和权威性——即客观性都存在着较大的问题。舒德森认为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完全不符合客观性的基本原则, 新闻业现在不具有将来也难具备类似于法律或医学确保客观性的种种条件。尤其是在市场化条件下, 商业化的新闻媒体如果不能够遵循商业盈利的准则就很难生存下去, 这在某种程度上会与客观性的要求背道而驰。

然而数据新闻很好也很巧妙的改变了这一点。数字的表达能力表明其本身不带有主观感情成分, 客观的数字认知往往冷酷无情。与此同时, 除非伪造数据否则将真实的数据置于报道之中, 无论评述如何总能够客观真实的凸显事实是什么, 而至于如何认为这样的问题则交给了读者来自行去判断。这种方式让很多新闻媒体的报道更加客观和公正, 也让媒体人松了一口气。同时对于追求正确性和权威性的读者们而言, 没有比这更好的选择了。

(二) 有效避免新闻报道的主观偏私

新闻报道偏私的问题是当前新闻业发展中的一块毒瘤, 而且有越加庞大的趋势。这一毒瘤表现在:一方面许多新闻报道以专业性的误导语言, 引导读者对某一事物产生特定的意识反应, 从而引导社会的舆论趋向, 其危害性极大。例如在中国出现的新疆、西藏地区打砸抢烧的事件报道上, 西方媒体基于政治倾向和意识形态问题, 统一选择了偏颇的报道方式, 误导了世界舆论, 甚至影响了一些重要的政府决策。他们甚至不惜以使用错误的照片和伪造言论的方式来确保自己的意志得以贯彻, 这就不再是新闻报道而是“杜撰故事”了。另一方面部分媒体断章取义, 选择性的报道某些事实。例如英国著名作家罗宾·艾肯特在其著作《我们能相信BBC吗?》中揭露了BBC总是在不遗余力的美化君主制、美化基督教, 并支持欧盟, 其报道往往会自动忽略对于上述要素有害的部分, 而只报道其中较好的一部分。这种报喜不报忧的行为完全有悖于客观和平衡。

但是数据新闻的出现, 让这种偏私弱化很多。虽然伪造数据和隐藏数据的事情会发生, 但其马脚也漏的很快。数字总会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的将一些事实描述出来, 而至于其真相究竟如何, 数字会告诉读者发生了什么, 然后由读者去做定性的判断。基于这一点来说, 想在数据新闻上表现出偏私, 其做法只能捏造和修改数据, 或隐藏部分数据。但这样总会使原本正常的数据体系出现问题, 因而就更容易被发现。在近年来发生了一系列丑闻当中, 往往都是从数据上找到突破口。

(三) 方便信息的传播

现代社会的快速运转让读者们更加缺乏耐心去读完一篇长篇的报道。从传播性上来说, 数据也更加通俗易懂而且易于传播, 因此更加适应在当代社会进行阅读。虽然大量的数据也会降低新闻阅读的文学艺术性, 但很显然简介的数据表述让人更加容易直接的了解到事情的本质, 从而节省了时间。量化的数据也表明了一件事情客观真实的一面, 也让读者可以迅速接受某种事实。记一串数字总比记忆一大段文字要来的方便, 此外还不容易遗忘, 因此极大的增强了信息的传播力量。

二、数据新闻对新闻客观性重构上面临的问题

然而数据新闻在新闻客观性重构上也并非一帆风顺, 数据新闻作为一种新兴的新闻报道模式面临着许多的挑战, 主要在于:

第一, 数据新闻是一个门槛极高的报道方式, 虽然对于很多大型的传媒集团而言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但对于许多小团队尤其是一些新兴的小团队来说则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稍有不慎就会引发更大的错误。数据新闻相比于传统的新闻在正确性、准确性上要求都更加严格, 而且时间也较为漫长。例如《南风窗》数据新闻《70城市纪委书记群体透视》这一报道就需要进行长时段的准备:“从预判新闻热点到搜集背景信息、确定分析框架再到确定编码手册, 数据新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操作流程”。这对于很多非大型传媒集团而言, 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第二, 数据新闻的分析和整理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同样作为数据新闻高门槛的条件之一就是数据新闻的分析和整理要求。许多大型传媒企业也需要一些专业化的数据分析团队, 需要具有丰富经验的数据分析师来对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解析, 才能够得到结论, 并将结论作为新闻报道公布。这就产生了两个问题, 或者说两种矛盾。一方面, 庞大的原始数据不加筛选加入报道是绝不可能的事情, 这不仅是由于新闻版幅的要求也是基于读者对信息提取和解读能力的考量——读者不全是专业的数据分析人员, 不会也没有耐心去分析庞大而复杂的数据。所以, 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加工即分析和整理, 然后呈现结论。因此就需要做大量庞杂而艰巨的工作。然而另一方面, 这种加工也会让数据最客观的一面丧失, 分析和整理必然会增加一些主观性的意念在其中, 这样数据新闻真实客观性的意义也就是丧失了不少。所以, 要在加工过程中注意对于客观真实性的保存, 不能够随意掩盖和删减一些数据, 要尽量实事求是。而如此就会大大增加加工的难度。从这一方面来说, 一项数据新闻产生所耗费的成本是相当巨大的, 绝非一般的团队可以承担。

第三, 数据新闻降低了新闻报道的文学艺术美感——即便是一项权威和正确的数据新闻摆放在读者的面前, 读者们依然不太会买账。例如一份清晰反应了美国大选各选区情况的数据新闻, 对于很多读者而言确实能够很快了解到讯息, 掌握情况, 但很显然也就失去了文学艺术的美感。很多人更希望看到的是各地区人们的意愿诉求以及候选人们对于这些意愿诉求的积极反应, 这些报道还是应当以描述性的语言去书写而并非简单或复杂的数据。此外, 在一些事件的报道上, 显然数据更不合适。例如一场灾难的报道显然仅以几个数字来表述, 留下的是对于生命的漠视, 这有违新闻报道的人性道德。在现代社会, 当人文价值更加受到关注的时候, 文学艺术的美感也就成为新闻业发展中的一项重要要求, 对于数据新闻而言, 这项要求确实是有些苛刻。

三、总结

综上所述, 我们对于数据新闻应当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也能够更加清晰的认识到数据新闻之于新闻业客观性重构方面的意义。在未来数据新闻的发展当中, 应该着眼于降低入门门槛, 如近年来迅速兴起的数据共享联盟就是一个较好的应对措施。此外, 还应当在适当范围内, 增加数据新闻报道的文学艺术性, 以满足读者阅读的需要。

摘要:传统新闻报道在客观性上颇被诟病, 而数据新闻能够显著增强新闻报道的正确性和权威性、避免偏私, 并在现代社会对新闻传播便捷要求方面做出很好地反应。然而与此同时, 数据新闻也面临着一部分的挑战, 主要是入门成本问题及文学艺术性的问题, 这也是未来数据新闻发展中应当着力应对的方面。本文探讨数据新闻的重要性及其在新闻客观性重构中所面临的困境, 旨在为数据新闻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数据,数据新闻,新闻报道客观性

参考文献

[1] 郭立, 陆地.数据新闻对新闻“客观性”的重构[J].中国记者, 2017, 01:64-65.

[2] 徐阳.大数据时代的数据新闻与新闻教学[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6, 01:158-161.

上一篇:县域经济转型升级中要素禀赋结构的分析下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甲型H1N1流感病人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