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庆油田采气五厂

2022-06-24

第一篇:长庆油田采气五厂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二采气厂

廉洁互保协议书

方: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二采气厂) 乙

方:

签订时间:

1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二采气厂

廉洁互保协议书

甲方单位: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二采气厂) 乙方单位:

为了规范第二采气厂工程建设、物资采购、设备引进、技术(劳务)服务市场秩序,维护合同双方利益,约束双方管理人员、经办人员(委托代理人)的行为,经甲乙双方协商同意,自愿签订并共同承诺保证遵守此协议。

一、适用范围 本协议甲方是指:第二采气厂从事工程建设、物资采购、设备引进、技术(劳务)服务管理及业务办理的工作人员。

本协议乙方是指:进入第二采气厂工程建设、物资采购、设备引进、技术(劳务)服务市场的工程承包单位、厂商、客户单位、科研单位和劳务服务公司的管理人员、委托代理人等。

各监督(监理)公司的监督(监理)、物资(设备)商检人员、监造人员,对第二采气厂管理部门而言属乙方人员,在对各施工队伍、供货单位等执行管理中视为甲方人员。

二、甲方遵守的条款

(一)不准利用职务或工作之便索要或接受乙方现金、有价证券、信用卡或实物。

(二)不准要求或暗示乙方为其配偶、子女及其他亲属谋求职业。不准在厂商、工程承包商公司兼职、入股;本人的配偶、子女及其他亲属或领导干部身边工作人员不准在乙方参与与队伍资质审核、证书办理、招投标、工作量现场签证、结算等业务有关的活动。

(三)不准接受乙方的宴请、娱乐、旅游、剪彩及各种形式无偿消费活动,禁止与施工、供货等乙方人员赌博。不准在乙方单位报销应由个人支付的各种费用。

(四)不准接受乙方无偿提供的各种服务,如个人住房装修、代购装饰材料、家具、通讯工具及其他物品。

(五)不准违反规定,与乙方人员合伙采取规避招标、多计工程量、虚列项目资金等方式弄虚作假,损害企业利益。

(六)不准向厂商吃、拿、卡、要,不准利用工作之便,为个人和部门或他人牟取不当利益。

(七)不得利用电话、网络、手机短信等形式泄私愤,恶语中伤或诬告乙方人员或单位,损害乙方企业及工作人员形象。

(八)甲方发现乙方以各种名义送现金、礼券和实物及宴请或邀请进行其他消费的时,应予以拒绝,并及时向纪委或有关部门反映;对触犯刑律的,可直接向司法机关举报。

三、乙方遵守的条款

(一)不得向甲方工作人员行贿或以各种名义赠送现金、有价证券、信用卡和实物;不准为甲方人员及其配偶、子女及其他亲属提供各种无偿服务,报销应由其个人承担的费用。

(二)不得为甲方人员装修住房、购买装饰材料、家具、通讯工具等物品。

(三)不得以各种名义邀请甲方人员参加与业务活动有关的吃请,进入营业性歌厅、舞厅、夜总会等场地消费。

(四)不得在招投标(包括商务谈判)前后,单独或私下到甲方人员住宅、下榻住地,以各种名义从事非正当活动。

(五)不得采取虚高报价、虚增工作量等方式或与甲方合伙套取企业资金。

(六)不得利用电话、网络、手机短信等形式泄私愤,恶语中伤或诬告甲方人员或单位,损害甲方企业及工作人员形象。

(七)乙方发现甲方索要现金、实物等行为,应予以制止;发现甲方吃、拿、卡、要的行为应及时向甲方纪检监察部门或有关管理部门反映。对触犯刑律的,可直接向司法机关举报。

(八)乙方签约人员有责任告诫下属工作人员履行协议规定。

四、违反协议的处理

(一)甲方人员违反本协议,情节较轻的,由所在单位对其进行组织或行政处理,可同时给予经济处罚;情节较重构成违纪的,由纪检监察部门处理;情节严重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二)乙方人员违反本协议书,视为违约行为。一经发现,甲方有权取消乙方在甲方的市场准入资格、资质审查合格证等;如果对甲方造成经济损失,甲方有权终止与乙方签订的合同,造成的经济损失由乙方承担。

(三)双方在调查处理违反本协议或本企业有关规定当事人时,均须给对方以积极配合。

五、其他

(一)签约双方必须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企业规章制度,做到遵纪守法、廉洁经营。对本协议各项约定,签约双方均应向对方承诺保证,并确保协议的完全履行。

(二)长庆油田公司信访举报方式如下: 举报电话:029—86592994; 传真电话:029—86597 117 网上举报:请登录纪检监察处(监督)信息系统,点击“网上举报”栏目即可(网址:http://10.78.173.192/)。

举报信箱:jbxx—cq@petroclclina.com.cn。

通信地址:西安市未央区长庆兴隆园小区长庆油田公司纪检监察处 来访地址:西安市未央区长庆油田分公司科研综合楼纪检监察处信访审理室(A2704室) 邮编:710021

(三)长庆油田公司第二采气厂信访举报方式如下: 举报电话:029—86976260 传真电话:029—86976249 通信地址:西安市高陵县崇皇乡长庆产业工业园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二采气厂纪检监察科

3 来访地址:西安市高陵县崇皇乡长庆产业工业园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二采气厂纪检监察科(B1008室)

邮编:710200 以上协议经甲方单位主管领导与乙方法人代表或单位领导签字盖章后生效。

甲方负责人:

乙方负责人:

甲方单位盖章:

乙方单位盖章:

第二篇:吉林油田公司采气工程管理办法

吉林油田公司规章制度

制度编号:JLYT-KF-04-2014

发布版本:A 吉林油田公司采气工程管理办法

第一章

第一条

为规范吉林油田公司(以下简称公司)采气工程各项工作,提高管理和技术水平,适应天然气勘探开发的需要,以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天然气开发管理纲要》和《采气工程管理规定》为依据,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采气工程的各项工作必须执行国家、行业、企业的有关法律、标准和规定。

第三条 采气工程是天然气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始终坚

持以人为本的“健康、安全、环境”理念,与气藏工程、钻井工程、

发布日期:2014年7月8日

实施日期:2014年7月8日

— 1 —

地面工程有机结合,依靠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实现气田安全、高效开采。

第四条

采气工程管理主要包括:开发前期工艺研究与试验;采气工程方案;完井与投产;采气生产管理;气井作业管理;交接井管理;新技术、新工艺、新工具试验;管理职责;质量控制;“健康、安全、环境”。

第五条

建立、健全各级采气工程的管理机构(岗位)以及生产和研究队伍,明确职责,完善制度,不断提高采气工程系统综合能力。

第六条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机关部门及所属的采油(气)厂的天然气采气工作。

第二章

管理职责

第七条

采气工程系统实行公司、二级采气单位两级管理。 第八条

公司采气工程业务主管部门的主要管理内容是:

(一)贯彻执行股份公司采气工程的工作安排和相关管理办法,制(修)订公司采气工程管理办法的实施细则并监督其实施。

(二)负责公司采气工程生产管理工作。组织编制与实施公司采气工程方案、年度计划和中长期规划。

(三)组织公司采气工程方案、前期论证和规定范围内修井作业工程设计的审查、审批、变更与报批工作。

(四)组织和指导工程项目及大宗物资采购招投标的技术把关。

— 2 —

(五)组织公司采气工程技术攻关、先进技术、设备与工具的引进、先导性试验和新技术推广。

(六)负责公司采气工程资料的收集、汇总、整理、上报与管理。

(七)参与公司采气工程科技立项、实施、成果评定工作。

(八)负责公司采气工程监督管理。检查、监督采气工程项目的执行情况,有权终止违反设计的作业。

(九)负责公司采气工程技术交流、技术培训和队伍建设。

(十)参与公司采气工程“健康、安全、环境”实施管理。 第九条 公司二级采气单位采气工程管理的主要内容是:

(一)贯彻执行公司采气工程的工作安排和相关管理规定。

(二)负责公司二级采气单位采气工程项目前期工程、中长期规划、年度计划的编制与实施。负责公司二级采气单位采气工程方案的实施。

(三)负责采气工程日常生产、技术管理。

(四)负责采气工程新工艺、新技术推广应用。

(五)组织编制、审查和审批维护性措施作业设计和试井设计;对试气、大修作业、层系调整、储层增产作业等修井作业工程设计提出初步审查意见并上报公司审批,做好资料的归档工作。

(六)组织采气工程服务合同的签订,定期检查、监督工程项目的实施和施工合同执行情况,按设计和合同要求组织工程项目的完工交接,审核措施工程量,配合其他部门完成项目结算。

— 3 —

(七)编写月报、年报及年度工作总结。

(八)负责公司二级采气单位采气工程基础资料的采集、汇总、上报。

(九)负责公司二级采气单位采气工程“健康、安全、环境″管理。

(十)负责基层员工的技术培训。

第三章

开发前期工艺研究与试验

第十条

按照勘探开发一体化的要求,采气工程要早期介入气田的开发前期评价,为气田投入开发做好准备。

第十一条

开发前期工艺研究与试验的主要任务是研究适用的完井方式和井身结构,实施试气试采施工作业和资料录取,进行主体工艺和配套技术适应性分析评价,开展必要的室内分析试验以及重点技术现场先导试验,提出采气工程主体工艺技术,为编制采气工程方案提供依据。

第十二条

新区块、新气藏都要进行储层敏感性实验,在此基础上初步提出入井工作液技术指标,对裂缝型气藏和压力系数l.8以上的超高压气藏,应加强应力敏感试验研究。

第十三条

含酸性气体气藏要进行腐蚀因素及腐蚀行为的分析研究,确定主要的腐蚀类型,进行必要的静、动态腐蚀实验,在此基础上初步提出防腐配套技术方案。

第十四条

需要进行增产作业的低渗透气藏,应进行岩石力学和地应力场等研究,筛选适合储层的工作液、支撑剂和工艺配

— 4 —

套技术,为增产作业方案设计提供必要的基础依据。

第十五条

疏松砂岩气藏要进行出砂机理和出砂规律研究,开展必要的防砂工艺先导试验,为制定防砂方案设计提供必要的依据。

第十六条 根据区块、气田的特点,评价与筛选必要的主体工艺及配套技术;提出需要进行试验研究的关键技术内容,开展必要的现场先导性试验。

第十七条

现场先导性试验的主要要求是:

(一)采气工程的先导试验,应与气藏工程、钻井工程相结合,统一安排,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气井开展试验。

(二)有完整的试验方案,试验方案应包括地质方案、工程方案、施工设计、健康安全环境保护措施和应急预案。

(三)搞好资料录取和试验过程跟踪分析,对试验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价分析。

第十八条

试气试采管理的基本要求:

(一)试气试采工程设计编制与审查:

1.要以试气试采地质设计为依据,进行试气试采工程设计。工程设计必须根据地质设计中指出的风险,提出工程控制措施,施工单位应根据工程设计进行施工作业设计,施工作业设计必须包括健康、安全、环境的内容和相应预案。

2.试气试采工程设计由公司主管部门或授权单位组织编写和审批。

— 5 —

3.试气试采工程设计业务流程:天然气部钻采工程科接到试气试采地质设计向设计单位下达采气工程实施方案编写任务书,设计单位收集资料编制试气试采地质设计,编写完成、讨论通过、审批完成后交给天然气部钻采工程科,完成审批后交规划计划处立项,立项后及时交设计单位印刷,印刷后交到档案馆,由档案馆发给建设单位。

4.(技术路线在总体方案内)试气试采工程设计、排液工程设计审批流程:设计单位技术审核人审核→设计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批→建设单位技术审核人审核→建设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批。

(技术路线与总体方案发生变化的或特殊工艺、重点井)设计单位技术审核人审核→设计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批→油田分公司部门技术审核人审批→油田分公司部门技术负责人审批。

5.试气试采工程设计的发放:

设计单位负责印刷新井方案设计9份,设计单位留存1份带签字页原件的方案设计,并送公司档案馆纸制版8份和带扫描签字页的电子版1份;档案馆负责存档分发工作,存档纸制版4份和带扫描签字页的电子版1份,主要分发给建设单位纸制3份(建设单位工艺所2份、施工单位1份)、天然气部1份;要求设计单位在方案、设计审批完2天之内印刷完并送到档案馆,档案馆当天通知并下发。

6.试气试采施工设计:

建设单位接到试气试采地质设计和试气试采工程设计后,向

— 6 —

施工单位下达试气试采施工设计编写任务书,施工单位依据试气试采地质设计和试气试采工程设计编写单井试气试采施工设计,完成设计及审批后,及时组织现场施工。由施工单位编写施工设计,经建设单位审批后组织实施。

施工设计审批流程:施工单位技术审核人审核→施工单位技术主管领导审批→建设单位安全总监审批(井控、健康、安全、环境部分)→建设单位技术审核人审核→建设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批。

(二)试气试采施工现场要有试气试采工程监督,按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对使用的设备、井下工具、仪表和专用材料以及施工操作的质量、安全、环保与工期进行监督,并对录取的资料和各工序工程质量进行现场验收。

(三)严格按照设计施工,施工中需要对设计进行一般性修改时,须经工程监督同意。若需进行重大修改时,必须以书面形式报设计审批单位审批后方可实施。

(四)试气试采结束后要按相关规定编写试气试采总结,进行新工艺新技术试验和酸化、压裂等作业要编写相应的专项技术总结。

(五)试气试采录取的原始资料和解释报告、总结等成果资料要按规定存档。

第四章

采气工程方案

第十九条

采气工程方案是气田开发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 7 —

是气田开发建设的技术指导文件。气田投入开发前,必须编制采气工程方案。

第二十条

编制采气工程方案要以确保安全生产、提高气田开发水平和总体经济效益为基本原则,经多方案比选论证,采用先进实用、安全可靠、经济可行的工艺技术,实现气田高效开发。

第二十一条

采气工程方案的主要设计内容包括:

(一)完井设计:包括完井方式、油管尺寸和材质、油管柱结构、生产套管尺寸、射孔工艺设计,提出对生产套管强度和材质、固井水泥返高及质量、井口装置、特殊工具和生产安全系统等技术要求,必要时结合地质剖面特征,从有利于储层保护的角度提出对套管程序的要求。

(二)储层保护设计:在储层敏感性试验及试气、试井资料和试采动态分析的基础上,研究确定储层伤害的潜在因素,筛选与储层配伍的入井工作液,提出经济有效的储层保护措施。

(三)储层增产作业方案设计:对于需要进行储层增产作业的气藏,要研究确定气藏主体增产作业工艺方案,筛选增产作业工作液和支撑剂体系,优化增产作业规模、施工压力、施工排量等关键参数,设计主体增产作业油管柱结构,提出有效的返排措施。

(四)防腐工艺设计:对于含酸性气体气藏,要在腐蚀因素、腐蚀机理研究和腐蚀程度试验的基础上,优化选择经济有效的防腐措施。

— 8 —

(五)排水采气工艺设计:对于有水气藏,应根据井深、地层压力、井型、出水量等因素,筛选确定主体排水采气工艺。

(六)注气工艺设计:对于通过注气等补充能量开发的凝析气藏,则应根据储层的吸入能力,研究分析不同开发阶段、不同注入量条件下的井口注入压力,优化注入油管尺寸和油管结构。

(七)防砂、垢、水合物工艺设计:根据储层岩性及流体性质,研究预测砂、垢、水合物等产生的可能性,筛选主体配套工艺,优化相应的工艺参数。

(八)动态监测设计:根据动态监测要求,优选监测仪器仪表、工具和监测工艺。

(九)健康、安全、环境要求。

(十)采气工程投资概算。

第二十二条

承担采气工程方案设计的单位,要具有相应的资质。

第二十三条

采气工程方案编制与审查:

(一)采气工程实施方案业务流程:天然气部钻采工程科接到油藏工程方案后向设计单位下达采气工程实施方案编写任务书,设计单位收集资料编制采气工程实施方案,编写完成、讨论通过、完成审批后交给天然气部组织审批,完成审批后交规划计划处立项,立项后及时交采油院印刷,印刷后交到档案馆,由档案馆发给建设单位。

(二)采气工程实施方案审批流程:设计单位技术审核人审

— 9 —

核→设计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批→油田分公司部门技术审核人审核→油田分公司部门技术负责人审批→油田分公司安全环保部门技术负责人→油田分公司技术负责人批准。

(三)采气工程方案的发放:

设计单位负责印刷新井方案设计9份,设计单位留存1份带签字页原件的方案设计,并送公司档案馆纸制版8份和带扫描签字页的电子版1份;档案馆负责存档分发工作,存档纸制版4份和带扫描签字页的电子版1份,主要分发给建设单位纸制3份(采建设单位工艺所2份、施工单位1份)、天然气部1份;要求设计单位在方案、设计审批完2天之内印刷完并送到档案馆,档案馆当天通知并下发。

第二十四条

采气工程方案通过审查批准后,即成为气田生产建设中采气工程的指导文件,实施部门应严格按照方案组织实施。实施过程中若需对完井方式、生产管柱结构、套管尺寸、生产安全系统等进行重大调整,应向审批部门及时报告,经批准后方可实施。

第二十五条 气田投产2-3年后,要按相关规定组织专家对方案进行后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方案设计的符合程度、关键技术的效果和适应性、主要的经验和教训。

第二十六条

气田在开发过程中,实际情况与原方案设计有较大差异或需进行阶段调整时,应编制开发调整方案。开发调整方案中采气工程部分的内容主要包括:开发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

— 10 —

题,调整原则,调整的主要工作量(增产措施、排水采气、修井作业、防腐等),“健康、安全与环境”要求及应急预案,实施步骤与要求等基本内容。

第五章

完井与投产

第二十七条

采气工程要根据气藏特征和开发生产的要求,遵照安全第

一、有利发挥气井产能、延长气井寿命、经济可行的原则,采用现代完井工程的理论和方法,进行采气工程完井设计和管理。

第二十八条

采气工程设计的完井方式,要有利于充分发挥储层的生产能力,有利于井壁稳定,有利于潜在的修井作业,有利于气井的安全生产,也要考虑综合经济效益。

第二十九条

采气工程设计的油管尺寸必须满足配产、携液、防冲蚀和压力损失小的要求;原则上采气生产管柱应采用内径相同的油管,以有利于作业和携液;设计的套管尺寸既要满足生产油管柱和潜在修井作业的要求,原则上还要符合常用钻头、套管系列和钻井施工能力。

第三十条

注气井、生产高含酸性气体的气井、高压气井以及处于泄洪区、环境敏感区和要害地区的井,要设计应用安全生产装置(如井口安全控制装置、井下安全阀、封隔器等),防止因人为因素或自然灾害造成气井失控,对社会环境带来的危害。

第三十一条

井口静压高于15MPa时,其生产套管螺纹应采用气密闭措施。用封隔器完井时,封隔器以上油管也要采用气密

— 11 —

闭措施。

第三十二条

采气工程完井设计中提出的完井方式、生产套管尺寸、强度和材质、水泥返高等要求,是钻井工程设计的重要依据,采气工程主管部门应参与钻井工程方案的审查。

第三十三条

采气工程对钻井的主要要求:

(一)钻井实施过程中应严格按照钻井设计控制井斜角和方位角的变化。

(二)加强钻井过程中对套管的保护,防止因钻井和起下钻对套管的磨损。对于高压气井,其生产套管内不允许使用转盘钻井工艺。要按照相关标准和规定,对套管进行钻前测厚和钻后测厚以及水密封试压,合格后才可进行下一工序。

(三)保证固井质量。原则上生产套管水泥返高应至地面,气层段第一界面固井合格率达到98%以上,对地质条件复杂或有特殊开采要求的气藏,要检测第二界面的固井质量。如达不到开采要求,应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

第三十四条

对射孔的基本要求:

(一)根据储层特点和井身结构对射孔工艺、射孔参数进行优化。在条件具备时,应首选射孔—投产联作工艺。

(二)射孔前严格按照地质设计的要求对射孔管柱进行校深。

(三)一般不准用钻井完井液代替射孔液,射孔作业前要用射孔液将井筒内的完井液替出。

(四)在高酸性气体中采用射孔后带枪生产时,射孔枪的材

— 12 —

质应符合防腐要求。

(五)对射孔弹的储存、运输和射孔施工,应严格按照相关规程操作,确保安全。

第三十五条

对完井测试的基本要求:

(一)测试管线和设备必须可靠固定,并按相关规定试压合格。酸性气井的测试设备要具有防腐性能。

(二)地面应具有降压保温装置或采用其他有效措施,防止水合物结冰后堵塞测试管线。

(三)按照设计的井口回压和时间进行测试,确保测试质量。

(四)严格按照规定放喷点火,保证人身安全。 第三十六条

对投产前增产作业的基本要求:

(一)在条件具备时,原则上应首选射孔—增产—投产联作工艺。

(二)采用低伤害的储层增产作业工作液,施工后应及时并尽量排尽残液,减少储层的二次伤害。

(三)优化增产作业设计,严格按照设计施工,确保作业质量和安全。

(四)施工结束起下管柱时,应选用与储层配伍的低伤害压井液。低压气井和裂缝型储层的气井,条件具备时应使用不压井作业技术。

第六章

采气生产管理

第三十七条 采气生产管理贯穿气田开发全过程。各采气单

— 13 —

位要按照油田分公司要求和气田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采气工程技术管理指标,根据气田的开发阶段及其开采特点,挖掘气田开发潜力,确保安全、平稳生产。

第三十八条

采气生产管理的主要内容是:组织中长期规划与年度计划编制,生产过程管理,组织成熟技术的推广应用、技术交流与培训以及有关企业标准、规程、规范的制(修)订等。

第三十九条

采气工程要以气藏工程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规划为基础,以提高气田开发水平和经济效益为指导原则,按照公司统一部署编制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

第四十条

采气工程中长期规划的主要内容:

(一)前一规划执行情况分析及采气工程取得的主要成果;

(二)在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技术需求;

(三)目前工艺技术和工程能力在本规划期间适应性分析;

(四)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预测;

(五)核心技术攻关、关键技术创新及新技术推广应用规划;

(六)井下作业工作量规划;

(七)队伍、装备需求分析预测;

(八)规划实施的进度安排;

(九)费用测算。

第四十一条

采气工程年度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上年度主要计划指标完成情况;

(二)采气工艺状况、存在问题及措施建议;

— 14 —

(三)井下作业工作量;

(四)气井生产所需设备、材料计划;

(五)安全隐患整改计划;

(六)动态监测所需设备、仪器仪表购置及维修、检定计划;

(七)新技术推广计划;

(八)计划实施的进度安排;

(九)费用预算。

第四十二条

生产过程管理主要包括:执行配产,工艺措施适应性评价及调整,日常生产维护,设备管理,成本控制,健康、安全、环境管理,其主要任务是保证各项生产措施按时、有序地执行,实现气井正常、合理、安全生产,确保年度计划指标完成。

第四十三条

采气井生产管理一般要求:

(一)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优化气井生产制度,控制井底生产压差,尽量减少气井激动,保持平稳生产,延缓或减少气层出水、出砂。

(二)收集整理生产数据资料,根据不同管理层次的需要,按月、季、半年、年度进行工艺措施效果分析并编写报告。

(三)自喷带水生产气井要控制好合理的产气量,充分利用储层自身能量连续、稳定带水生产。

(四)优选与储层配伍的入井工作液,并尽量减少液量,作业完成后,尽快将入井液排出,减少浸泡时间。

(五)加强防冻保温工作,必要时采取加注水合物抑制剂等

— 15 —

措施,确保气井正常生产。

(六)用封隔器封隔油套环空的气井,要及时掌握油套管压力情况,判断采气管柱是否有效;对下有井下节流器的气井,要定期检查节流器的使用情况,一旦失效,及时更换。

(七)加强气井动态分析,及时对生产异常的气井采取措施。

(八)加强采气生产设施的维护管理,建立井口装置档案台账。各生产单位要按时对气井井口装置进行巡回检查,及时整改安全隐患。

第四十四条

低渗低产井生产管理基本要求:

(一)严格按照地质配产要求,以定产或定压的方式进行平稳生产。

(二)加强气井动态分析,需要关井恢复压力时,应及时关井。

(三)对于新井投产或间开井,在开井前要进行井筒温度场和压力场的分析,必要时采用加注水合物抑制剂等措施,防止油管堵塞。

第四十五条

异常高压、高产气井生产管理基本要求:

(一)控制好合理的采气速度,加强对井口阀门冲蚀损害的监测,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调整措施。

(二)对地面安全装置、控制系统及井口压力表要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修复。

(三)套管环空带压生产井应采取严格监控措施,确保安全

— 16 —

生产。

第四十六条 疏松储层气井生产管理基本要求:

(一)研究确定储层出砂的临界压差,采取控制生产压差的方式生产,生产压差原则上应小于出砂的临界压差,严格控水、控砂生产。

(二)尽量减少气井的开、关井次数。需要关井时,必须经主管部门批准。

(三)平稳操作,减小压力激动。需要改变工作制度时,开井、关井按照操作程序进行,控制操作速度,避免产生过大的压力激动而导致井底出砂。

(四)需要改变气井工作制度测试时,宜采取逐步放大生产压差进行测试,测试生产压差不超过储层临界出砂压差。

第四十七条

排水采气井生产管理基本要求:

(一)排水采气井的操作应严格执行相应操作规程,注意气、水产量和压力的变化情况。

(二)加强生产动态跟踪分析,及时调整生产制度和相关工艺参数。

(三)气井气举严禁使用压缩空气作气源。

(四)按照相关规定,定期对排水采气设备进行保养。

第七章

气井作业管理

第四十八条

气井作业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工艺措施方案论证、作业设计、作业过程管理、完工交接及结算,以及工艺措施

— 17 —

效果分析等。

第四十九条

工艺措施方案论证要在地质论证的基础上,根据气井存在的问题及预期目标,通过多方案技术、经济对比分析,确定安全、可行、经济的措施方案。

第五十条

井下作业设计主要包括地质设计、工程设计(包括单项工艺设计)、施工设计。

第五十一条

工程设计以地质设计为基础,以工艺措施方案论证结果为依据,主要包括工艺方案、作业设备、井下工具、配套器材及其技术指标选择,主要作业工序,以及工时计算、技术、质量和健康、安全、环境要求。

第五十二条

工程设计的编制与审批:

(一)设计单位要具有相应的资质。

(二)工程设计的审批实行分级管理。开发前期评价的工艺先导试验、新技术试验及重要修井作业由公司审批,其他作业由公司二级采气单位审批。

投产工程设计业务流程:设计单位接到投产地质设计后收集资料编制投产工程设计,编写完成、讨论通过、完成审批后交给天然气部钻采工程科组织审批,钻采工程科完成审批后交规划计划处立项,立项后及时交设计单位印刷,印刷后由设计单位交到档案馆,由档案馆发给建设单位。

技术路线在总体方案内的审批流程:设计单位技术审核人审批→设计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批→油田分公司部门技术审核人审批

— 18 —

→油田分公司部门技术负责人审批。

技术路线与总体方案发生变化的或特殊工艺、重点井审批流程:设计单位技术审核人审批→设计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批→油田分公司部门技术审核人审批→油田分公司部门技术负责人审批→油田分公司安全环保部门技术负责人审批→油田分公司技术负责人审批。

压裂工程设计业务流程:天然气部钻采工程科接到压裂地质设计后向设计单位下达压裂工程设计编写任务书,设计单位收集资料编制压裂工程设计,编写完成、讨论通过、完成审批后交给天然气部钻采工程科,钻采工程科完成审批后交规划计划处立项,立项后及时交设计单位印刷,印刷后由设计单位交到档案馆,由档案馆发给建设单位。

(技术路线在总体方案内)压裂工程设计审批流程:设计单位技术审核人审批→设计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批→油田分公司部门技术审核人审批→油田分公司部门技术负责人审批。

(技术路线与总体方案发生变化的或特殊工艺、重点井)压裂工程设计审批流程:设计单位技术审核人审批→设计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批→油田分公司部门技术审核人审批→油田分公司部门技术负责人审批→油田分公司技术负责人审批。

设计单位负责印刷新井方案设计9份,设计单位留存1份带签字页原件的方案设计,并送公司档案馆纸制版8份和带扫描签字页的电子版1份;档案馆负责存档分发工作,存档纸制版4份和带扫

— 19 —

描签字页的电子版1份,主要分发给建设单位纸制3份(建设单位工艺所2份、施工单位1份)、天然气部1份;要求设计单位在方案、设计审批完2天之内印刷完并送到档案馆,档案馆当天通知并下发。

第五十三条

施工单位必须根据井下作业工程设计编写施工设计,施工设计必须包括健康、安全、环境和安全应急预案的内容,并报甲方确认,严禁无设计施工。

施工设计业务流程:建设单位接到地质设计和工程设计后交施工单位,施工单位接到地质设计和工程设计后收集资料编制施工设计,2日内编写完成、讨论通过,完成审批后交建设单位,建设单位完成审批后交施工单位下发执行。

施工设计审批流程:施工单位技术审核人审核→施工单位技术主管领导审批→建设单位安全总监审批(井控、健康、安全、环境部分)→建设单位技术审核人审核→建设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批。

第五十四条

工程结算必须是在作业前期配套工程和井下作业验收合格,并提交相应资料后按规定进行。凡未按规定整改完毕、资料不全的工程一律不予结算。

第五十五条

物资材料管理:

各采气单位要有专人负责新井投产、修井作业材料管理。采气工程方案投资下达后,及时把物资材料采购计划上报天然气部钻采工程科核实,然后上报电子商务部及时采购,重点物资要按

— 20 —

照合同供货周期要求,不定期与电子商务部勾通到货日期,每月初把库存天然气物资材料明细上报天然气部钻采工程科,物资到货后采气单位要及时组织验收。

第五十六条 作业现场管理:

采气单位要设一名科级以上干部作为甲方代表负责作业现场的协调与管理,作业前要与完井监督及相关单位一起进行开工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准施工;施工前要组织各方召开现场协调会,进行技术交底,明确各方职责;重点工序如试压、座封等工序要有试压、验封报告,经双方签字认可后存档备查;重点作业井采气单位安全部门要派一名安全员常住现场,与井队安全员一起负责现场HSE管理。重点作业井采油院天然气所要派一名技术人员常住现场。一方面进行技术指导,另一方面为方案的修改完善提供依据。

第五十七条

超高压气井作业要求:

(一)对于超高压气井,必须坚持工期、成本、措施服从于安全的原则。

(二)超高压高产气井完井管柱中必须配备满足技术要求的井下安全阀、封隔器及配套工具。

(三)修井作业必须按照有关要求配备齐全井控系统(防喷器组,控制装置,内防喷工具,井控管汇,井控仪器仪表,修井液自动点火装置),并保证井控系统安全可靠。

(四)修井作业必须按照有关要求配制足够的修井泥浆和储

— 21 —

备1.5倍井筒容积的压井重浆。

(五)修井作业过程中要采取有效措施严防套管磨损,下完井管柱前必须进行全井段工程测井评价套管质量,套管质量评价合格方可进行下步工序。

(六)试井作业和测井入井的仪器串必须合理配重以确保仪器串不发生上顶;腐蚀性气藏入井钢丝和电缆必须为防腐蚀材质;井口防喷装置必须达到相应的压力等级并在作业施工前经过气密封试压合格。

第五十八条

压裂措施管理要求:

(一)首次压裂的气田(或区块)以及重点井,压裂前应进行测试压裂和地应力方位测量,为后续施工设计优化和压裂后的效果评估提供依据。

(二)压裂设计应以油藏研究和地应力研究为基础,应用气藏和压裂模拟设计软件优化压裂方式、人工裂缝几何尺寸、压裂液体系、支撑剂及施工参数等,并对增产效果进行预测。

(三)压裂管柱、井口装置和压裂设备等应能满足压裂施工的要求;套管和套管头达不到设计要求的强度时,应采取下封隔器等保护措施。

(四)施工前要对压裂液、支撑剂的数量和质量进行检验,各项性能应达到设计的技术要求,符合率达到100%。

(五)施工过程中应对施工压力、排量、砂比等关键参数进行监控。无特殊情况,各项施工参数应达到设计要求。如发生意

— 22 —

外,经施工技术负责人同意及时调整其施工参数,保证其最佳效果或降低风险、减少损失。

(六)施工后应对进入地层的总砂量、总液量进行核定。同时根据设计方案进行排液和测试工作,并核定返排液量,保证其效果。取全取准相关资料,及时对压裂工艺措施效果进行分析总结。

第五十九条

酸化措施管理要求:

(一)首次酸化的气田(或区块),酸化前应进行酸岩反应速度、导流能力、敏感性、岩心流动和伤害等实验,为酸化施工设计优化和效果评估提供依据。

(二)酸化工艺设计应根据储层特点优化酸化方式、施工程序、酸液用量和施工参数等,并预测酸化处理半径和酸化效果。

(三)根据目的层的岩性、物性、流体性质、储层伤害情况等优选酸液体系。酸液体系应与储层配伍,其缓蚀、防膨、铁离子和钙离子稳定、助排、破乳等指标必须满足施工设计的要求。

(四)施工前要对酸液的数量和质量进行检验,各项性能应达到设计要求。

(五)严格按设计进行施工和排液。取全取准相关资料,及时分析总结工艺措施效果。

第六十条 大修作业管理要求:

(一)气井大修作业主要包括打捞、侧钻、加深、回采、修补套管等。

— 23 —

(二)大修方案设计要在气藏工程论证的基础上,对目前井下技术状况及大修施工作业的安全性、可靠性、合理性、经济可行性进行评估。

(三)选择与储层配伍的修井工作液,优化工作液密度、粘度等参数,防止和减少储层二次伤害。

(四)采用检验试压合格的井口防喷装置,制定可行的井控措施,保证施工安全。

(五)在修井过程中确定合理的钻压、钻速,以及钻、铣、磨工具,避免损坏套管。

(六)大修施工过程中若出现复杂情况,又无可靠措施确保安全时,则应停止大修施工,按报废井处理。

(七)对工程报废井尽量做到井下无落物,经论证在目前技术条件下无挖潜回采等利用价值的,应按相关规定和标准进行报废处理,确保安全、环保。

第六十一条 试井作业管理要求:

(一)试井主要包括稳定试井和不稳定试井以及常规测温测压、高压物性取样、探测砂面和液面等。试井作业要实行全面质量控制,严格遵守相关标准和规定,保证录取资料的有效性,满足气藏开发需要。

(二)根据试井目的和井口压力、测试井井下状况等确定用于测试的入井工具和井口防喷装置总成。稳定试井和不稳定试井等应至少下入2支量程合适的高精度电子压力计;高压气井试井时

— 24 —

井口应安装液压防喷器,并采用注脂系统确保其动密封,并对防喷管、下井电缆、钢丝等进行质量检查。

(三)要严格执行施工设计和相关操作规程,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取全取准各项资料。

(四)测试施工一次成功率90%以上、上报测试资料合格率l00%,仪器仪表及其标定装置定期校准检定率100%。

第六十二条

工程测井管理要求:

(一)工程测井包括油管检测、套管检测、找窜、找漏检测。工程测井要严格遵守相关标准和规定,保证测井资料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满足井下作业需要。

(二)地面设备、井口防喷装置和井下仪器要适应施工井的井况要求;施工前必须对有关技术指标进行检验,达不到要求不能进行测井施工作业。

(三)测井施工前要掌握井内压力、流体性质、管柱结构、落物等情况。测井施工中要严格执行相关操作规程,保证施工安全,尤其避免流体溅漏和仪器掉井。

(四)测试施工一次下井成功率90%以上、一次施工成功率90%以上、测试资料合格率100%,仪器仪表及其标定装置定期校准检定率100%。

第八章

交接井管理

第六十三条 严格按照钻井、完井、采气交接程序办理交接手续,重点是对钻井、完井工程、资料录取和地面“三废”处理项目

— 25 —

进行验收,达到标准方能正式交接,否则按相关规定处理。

第六十四条

勘探井、评价井转开发井前,必须进行安全评估,针对风险点制定可靠的二次完井措施,确保安全作业生产。若情况不清或无可靠措施克服风险时,不能转为开发井。

第六十五条

天然气井钻井完成后,采气单位接收前要组织钻井公司(对于勘探井要协同勘探部)一起对套管头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对钢圈槽采取防腐处理并安装防护罩,定期巡检。

第九章

质量控制

第六十六条

采气工程质量控制主要包括队伍资质审查,作业装备、专用工具、主要材料以及专用仪表的质量管理,施工作业全过程的工程和工作质量监督、控制。

第六十七条

进入气田技术服务市场的施工单位应具有施工资质和准入证,并从事相应资质的施工。天然气部要定期对施工单位进行资质复审和业绩综合考评。

第六十八条

首次进入油气田公司技术服务市场的新技术、新工具、新材料、新产品等,须经采气工程主管部门组织专家从技术和质量方面进行评定,通过后方可开展现场试验。

第六十九条

产品、设备、材料、工具采购前,采油院要提出技术要求,依据技术要求签定技术协议。

第七十条

各二级采气单位要对施工作业实行监督,加强质量跟踪,发现问题要责成施工单位及时整改,出现严重质量问题或造成重大损失时应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 26 —

第七十一条

工程监督人员应具有相应的资质并持证上岗,根据工程特点确定重点工序和关键质量控制点,严格按照工程设计、相关标准和规定对井控设备、施工、资料录取进行监督,重点井和重大措施要实施全过程监督。

第七十二条

施工中所用的专用工具、材料要有产品合格证,特殊设备、专用管材、工具需公司认定具有资质的质量检测机构出具检测报告,产品质量必须达到规定标准,符合设计要求,严禁使用不合格产品。

第七十三条

天然气部要会同质检部门对采气工程使用的专用工具、主要材料、入井液、仪器仪表质量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

第七十四条

测试仪器、仪表的计量性能必须按照国家计量的有关规定进行检定,并定期调整和校准。

第十章

健康、安全、环境

第七十条

采气工程的各项工作必须执行“健康、安全、环境”体系的有关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现行国家、行业、股份公司标准,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从源头控制健康、安全、环境的风险。

第七十一条

采气工程所有的工程项目,要坚持做到健康、安全、环境配套设施与工程项目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工程项目结束后,主管部门要对健康、安全、环境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项目总结中应包括健康、安全、环境的执行情况。

第七十二条

定期监测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对从事、接

— 27 —

触职业危害的员工,应配备符合国家和股份公司标准的劳动卫生防护设施,并定期进行职业健康监护,建立《职业卫生档案》。

第七十三条

采气工程的室内实验、现场试验、施工作业及生产操作等岗位人员要按照相关规范,对防护设施进行检查,按规定穿戴防护用品。

第七十四条

井下作业施工必须配备井控装置及消防设施,现场监督人员要严格执行施工设计及相关的安全管理规定和标准,确保井控装置及消防设施到位。

第七十五条

针对气井的各种作业过程,有毒气体和高压气井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井喷、爆炸、泄漏等事故状况,以及自然灾害和恐怖破坏的意外情况,应制订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训练演习。

第七十六条

对危险化学品、爆炸品、易燃物品、有毒物品、腐蚀物品、放射性物品和微生物制品的采购、运输、储存、使用和废弃,必须按有关规定进行。

第七十七条

采气生产和作业施工中应制定环保措施,含有有害成分或放射性物质、材料、生产作业残液等要按相关规定进行有效处理,泄放的天然气应引至安全地带燃烧。施工结束后应做到工完料净场地清。做好临时用地的生态环境恢复工作。

第十一章

第七十八条

公司所属采气单位应根据本办法,结合实际制定本单位相应的实施细则。

— 28 —

第七十九条

本办法由公司天然气部负责解释。

第八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中国石油吉林油田公司采气工程管理办法》(天然气〔2010〕4号)同时废止。

编写部门:天然气部 编 写 人:孟祥民 尹修利 审 核 人:韩永庆 批 准 人:张德有

— 29 —

第三篇:中石化中原油田普光气田采气厂安全十观

中石化中原油田普光气田

采气厂安全十观

安全使命:

安全、高效、和谐

安全十观:

安全危险观:始终坐在毒气库上,生死在毫秒之间 安全预防观:时刻会泄漏,事事处处有风险

安全责任观:我的安全我负责,伙伴安全我有责 安全效益观:安全是最大节约,事故是最大浪费 安全成本观:预防比补救更省成本

安全情理观:没有安全就没有幸福

安全行为观:做安全的人,干安全的事

安全防护观:以人为本,防护至上

安全管理观:管理无止境,严细出安全

第四篇:四气五味

四气五味,中药的性质和滋味。中药药性理论的基本内容之一。药物都具有一定的性和味。性与味是药物性能的一个方面。自古以来,各种中药书籍都在每论述一药物时首先标明其性味,这对于认识各种药物的共性和个性,以及临床用药都有实际意义。药性是根据实际疗效反复验证然后归纳起来的,是从性质上对药物多种医疗作用的高度概括。至于药味的确定,是由口尝而得,从而发现各种药物所具不同滋味与医疗作用之间的若干规律性的联系。因此,味的概念,不仅表示味觉感知的真实滋味,同时也反映药物的实际性能。

[编辑本段]四气

指药物的寒、热、温、凉四种特性。又称四性。寒凉和温热是两种对立的药性,而寒与凉、热与温之间只是程度的不同。另外还有平性,即药性平和。一般寒凉药多具清热、解毒、泻火、凉血、滋阴等作用,主治各种热证。温热药多具温中、散寒、助阳、补火等作用,主治各种寒证。

对于有些药物,通常还标以大热、大寒、微温、微寒等词予以区别。药物的寒、热、温、凉,是从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出来的。是与所治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对而言。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如黄芩、板蓝根对于发热口渴、咽痛等热证有清热解毒作用,表明这两种药物具有寒性。反之能够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一般属于温性而上,如附子、干姜对于腹中冷痛、脉沉无力等寒证有温中散寒作用,表明这两种药物具有热性。在治则方面,《神农本草经》云:“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素间.至真要大论》云:“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这是基本的用药规律。

此外,还有一些平性药,是指药性寒、热之性不甚显著、作用比较和缓的药物。其中也有微寒、微温的,但仍未越出四性的范围;所以平性是指相对的属性,而不是绝对性的概念。

1.四气与植物神经系统的关系 研究观察一些热症和寒症病人植物神经机能状态发现,热症病人的植物神经系统均有交感活动增强的表现,同时尿中儿茶酚的排出量明显增加;寒症病人的植物神经系统机能均表现为交感活动不足,尿中儿茶酚胺量和17-羟皮质类固醇的排出量减少。分别用寒凉方药及温热方药治疗后,前者热现减退,后者寒症缓解,同时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尿中儿茶酚胺及17-羟皮质类固醇排出量逐渐恢复正常。研究结果表明,部分寒凉性药物与温热性药物对植物神经系统功能有效大影响。如温热药麻黄、青皮、附子、细辛等,多有升压和强心作用。寒凉药如,黄连、黄芩、葛根等,多有降低血压和减慢心率的作用。上述对植物神经功能的调整作用,在病理条件下更为明显。如附子、肉桂可以使“阳虚”模型小鼠低下的M受体—cGMP系统的反应趋向正常,而使“阴虚”模型小疑心病低下的M受体—cMGP系统反应趋正常

2.对代谢的影响 动物实验表明,热性方药如四逆汤等,可增加大鼠的饮水量;寒性方药如黄连解毒汤等,可减少大鼠的饮水量。热性方药如鹿茸、麻黄、桂枝、干姜及麻黄附子细辛汤等,具有促进代谢及增加耗氧的作用;寒凉方药如丹参、葛根及黄连解毒汤等,多具有降低代谢,延长小鼠缺氧存活时间及降温作用。

3.对急性感染性疾病的作用 急性感染性疾病多属热症,常用寒凉方药进行治疗。实验研究证明,寒凉方药多具有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例如,清热药银花、连翘、板蓝根、白头翁等;辛凉解表药菊花、牛蒡、柴胡等;清热通淋药木通、茵陈等到。以上各药用于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急性感染,往往有较好的效果。 [编辑本段]五味

原指药物的辛、甘、酸、苦、咸五种味道,后扩展为体现药物功能归类的标志。

有些药物具有淡味或涩味,实际上不止五种。但是,五味是最基本的五种滋味,所以仍然称为五味。不同的味有不同的作用,味相同的药物,其作用也有相近或共同之处。至于其阴阳属性,则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综合历代用药经验,其作用有如下述:

酸收涩 苦澡湿 甘缓急 辛发散 咸软坚 酸味

有收敛固涩作用,即酸收。一般具有酸味的药物多用于治疗虚汗、泄泻等证,如山茱萸、五味子涩精敛汗,五倍子涩肠止泻。 苦味

有清泄、燥湿作用,即苦坚。一般清热、泻火、通便、燥湿药多具苦味 ,主治热证、火证、湿证。泄的含义甚广,有指通泄的,如大黄,适用于热结便秘;有指降泄的,如杏仁,适用于肺气上逆的喘咳;有指清泄的,如栀子,适用于热盛心烦等证。至于燥,则用于湿证。湿证有寒湿、湿热的不同,温性的苦味药如苍术,适用于前者;寒性的苦味药如黄连,适用于后者。此外,前人的经验,认为苦还有坚阴的作用,如黄柏、知母用于肾阴虚亏而相火亢盛的痿证,即具有泻火存阴(坚阴)的意义。 甘味

有滋补和中、调和药性及缓急止痛作用,即甘缓。一般滋养补虚、调和药性及止痛药多具甘味,主治虚证、痛证。一般用于治疗虚证的滋补强壮药,如党参、熟地;和拘急疼痛、调和药性的药物,如饴糖、甘草等,皆有甘味。甘味药多质润而善于滋燥。 辛味

有发散解表、行气行血作用,即辛散。一般解表药、行气药、活血药多具辛味,主治表证和气滞血瘀证。一般治疗表证的药物,如麻黄、薄荷,或治疗气血阻滞的药物,如木香、红花等,都有辛味。 咸味

有泻下、软坚散结作用,即咸软。一般软化坚硬、消散结块、泻下通便药物多具咸味,主治大便燥结、瘰疬瘿瘤、啯瘕痞块等证。如瓦楞子软坚散结,芒硝泻下通便等。

五味之外,还有淡味及涩味。 淡味

有渗湿、利尿作用。一般渗湿利尿药多具淡味,主治水肿、小便不利等证。如猪苓、茯苓等利尿药。 涩味

与酸味作用相似,也有收敛固涩作用。多用以治疗虚汗、泄泻、尿频、精滑、出血等证,如龙骨、牡蛎涩精,赤石脂能涩肠止泻。 五味的确定

① 味的确定最初是依据药物的真实滋味。 如黄连、黄柏之苦,甘草、枸杞之甘,桂枝、川芎之辛,乌梅、木瓜之酸,芒硝、食盐之咸等

② 后来由于将药物的滋味与作用相联系,并以味解释和归纳药物的作用。

③ 随着用药实践的发展,对药物作用的认识不断丰富,一些药物的作用很难用其滋味来解释,因而采用了以作用推定其味的方法。

例如,葛根、皂角刺并无辛味,但前者有解表散邪作用,常用于治疗表证;后者有消痈散结作用,常用于痈疽疮毒初起或脓成不溃之证。二者的作用皆与“辛能散、能行”有关,故皆标以辛味。磁石并无咸味,因其能入肾潜镇浮阳,而肾在五行属水与咸相应,磁石因之而标以咸味。

由此可知,确定味的主要依据,一是药物的滋味,二是药物的作用。

由于药物滋味和作用并无本质联系,两者之间并无严密的对应关系,因而从古至今,五味学说在理论上和实际运用中出现不少分歧和混乱也就在所难免了。

药物的五味与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以辛味为例,解表药麻黄、桂枝、紫苏等味辛,能散寒解表,常用于感冒初起。药理实验证明,它们具有解热、发汗,抗菌抗流感的作用。枳壳、木香、乌药等到行气药,多味辛,有行气止痛的功效。药理实验证明,这些药物具有解痉止痛、调整胃肠活动以促进消化的作用。药物的辛味与其所含的挥发油有关,据统计,85种辛味药中,含挥发油的药物有53种,占辛味的72.1%并且不少药物的挥发油就是该药物的有效成分。如桂枝所含挥发油中的桂皮醛具有退热作用,理气药陈皮和青皮所含的挥发油有调整胃肠功能作用。

[编辑本段]四气与五味

由于每一种药物都具有性和味,因此,两者必须综合起来看。例如两种药物都是寒性,但是味不相同,一是苦寒,一是辛寒,两者的作用就有差异。反过来说,假如两种药物都是甘味,但性不相同,一是甘寒、一是甘温,其作用也不一样。所以,不能把性与味孤立起来看。性与味显示了药物的部分性能,也显示出有些药物的共性。只有认识和掌握每一药物的全部性能,以及性味相同药物之间同中有异的特性,才能全面而准确地了解和使用药物。

性味合参

① 性和味分别从不同角度说明药物的作用,二者合参才能较全面地认识药物的作用和性能。

② 味同气异者,作用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例如,紫苏、薄荷皆有辛味,能发散表邪,但紫苏辛温,能发散风寒;薄荷辛凉,能发散风热。麦冬、黄芪皆有甘味,前者甘凉,有养阴生津作用;后者甘温,有温养中焦,补中益气作用。

③ 气同味异者,作用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例如,黄连、生地黄均性寒,皆能清热,用治热证。但黄连苦寒,清热燥湿,主治湿热证。生地黄甘寒,能清热养阴,用治虚热证。

由于性和味都属于性能范畴,只反映药物作用的共性和基本特点,因此不仅要性味合参,还必须与药物的具体功效结合起来,方能得到比较全面、准确的认识。因此,性味与功效合参尤为重要。 [编辑本段]四气五味与养生

《黄帝内经》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经典著作,它不仅奠定了中国传统医学发展的理论基础,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确立了中国传统饮食营养学理论体系的框架,为中国传统饮食营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 对饮食营养意义的论述

自然界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正如《素问·六节脏象论》(以下《素问》原文皆引自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年版《黄帝内经素问》)所说“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所谓“地食人以五味”,即是指饮食营养之“五味”。其中,“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合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素问·六节脏象论》);“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灵枢·刺节真邪》,以下《灵枢》原文皆引自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等,强调了饮食五味、谷气、水谷之精气是人体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故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灵枢·五味》);“平人不食饮七日而死者,水谷精气津液皆尽故也”(《灵枢·平人绝谷》)。故曰“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素问·平人气象论》)。 2 对预防思想与饮食营养的论述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灵枢·逆顺》也指出:“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强调预防为主的思想。在预防医学中,饮食营养学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素问·五常政大论》指出“谷肉果菜,食养尽之”。这是有关“食养”概念较早的记载。《素问·上古天真论》又指出:“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黄帝内经》中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养生原则和方法,如“法于阴阳”、“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等,但由于“人以水谷为本”,故最重要或最基础的还在于“食养”,在于饮食营养的“食饮有节”。

3 对膳食结构的论述

《素问·脏器法时论》指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和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素问·五常政大论》也指出:“谷肉果菜,食养尽之”。这是世界营养学史上最早根据食物的营养作用对食物进行分类,并认为膳食应以上述四类食物为主组成,进而用于指导人们饮食生活的记载,是我国古代营养学领域的一大发现,它“精辟地、纲领性地向人们揭示了饮食的要义,是世界上最早而又全面的饮食指南”,对于指导人们保持合理的平衡膳食具有重要的意义。日本近代营养学家将食物分为“六群”或“四群”,用于指导居民保持平衡膳食的方法,其精神实质也与《黄帝内经》相一致。《黄帝内经》中这种“谷养、果助、畜益、菜充”的全面平衡膳食模式,曾对指导中华民族的饮食生活、增进民族的健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世界上都有着较为广泛的影响。即使是在社会发展的今天,它对于预防由于经济发展、膳食模式西化所产生的所谓“文明病”或“富裕病”仍具有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 4 对消化生理的论述

在消化生理上,《黄帝内经》提出了“脾胃学说”。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胃者,水谷之海也”(《素问·五脏别论》);“人之所受气者,谷也。谷之所注者,胃也。胃者,水谷气血之海也”(《灵枢·玉版》);“胃为仓廪之官,五味出焉”(《素问·刺法论》);“谷始入于胃,其精微者,先出于胃之两焦,以灌五藏”(《灵枢·五味》)等,指出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接受和消化饮食物。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都必须首先经过胃的消化和吸收,才能转化为机体可以直接利用的气、血等物质,故称“胃者,水谷气血之海也”,并将胃的这种功能概括为“胃气”。由于“胃气”对于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故曰“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曰逆,逆则死”(《素问·平人气象论》);“五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根本也”(《素问·玉机真藏论》)。有鉴于“胃气”之盛衰对人体生理的重要意义,因此,在营养学上也就应十分重视保护“胃气”。不仅如此,《黄帝内经》还进一步指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素问·经脉别论》);“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四支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素问·太阴阳明论》);“脾主为胃行其津液也”(《素问·厥论》);“脾合胃,胃者,五谷之腑”(《灵枢·本输》)等,进一步阐述了胃的这种消化生理功能,还必须得到脾的运化功能的配合,才能使饮食物转化为精微物质,以化生气血,并运送到全,从而供养机体。除此之外,人体的消化生理还关系到大肠和小肠,如“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素问·刺法论》)。由于人体是以五脏六腑为中心,故脾胃就构成了人体消化生理的核心。任何饮食物的摄取,都取决于脾胃的运化功能,包括各种营养补充品等,最终都要通过脾胃的消化、吸收和输送。由于脾胃在消化生理上的这种重要作用,故又称“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这实际上是从理论高度概括了脾胃在饮食营养消化生理上的重要意义,这在传统饮食营养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即强调饮食营养,必须首先重视脾胃的运化功能这一内因,必须以脾胃为本,重视保护和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促进人体饮食营养的消化、吸收和输送,这对于解决在食物资源较为丰富的今天,为什么仍然存在着的许多营养不良性疾病提供了十分有效的方法,并正在影响着近代营养科学的发展。这种饮食营养以脾胃为本的思想也成为中国传统饮食营养科学的特点之一。此外,《黄帝内经》还对消化病理进行了论述。如《素问·脉要精微论》的“仓廪不藏者,是门户不要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的“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月真胀”等。 5 对食物性能的论述

在食物性能理论上,《黄帝内经》提出了“气味学说”。如“气味和而服之”,“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变见于气口”(《素问·五脏别论》);“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味厚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等。《黄帝内经》中有关食物性能理论的“气味学说”,主要包括了五味与四气两个方面的内容。关于对食物五味的认识,《黄帝内经》中有着较多的论述。《灵枢·五味》说“谷气有五味”。所谓的“五味”,是指饮食物所具有的“甘、苦、辛、咸、酸、淡”几种不同的味。在这里,包括淡味在内虽然已超出了五种味,但习惯上仍将淡味归属于五味。关于“五味”的作用及阴阳属性,则“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此五者,有辛、酸、甘、苦、咸,各有所利,或散或收,或缓或急,或坚或软,四时五脏病,随五味所宜也”(《素问·脏气法时论》),“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泻为阴,咸味涌泻为阴,淡味渗泻为阳。六者或收或散,或缓或急,或燥或润,或软或坚,以所利而行之,调其气使其平也”(《素问·至真要大论》)。关于饮食五味与人体五脏的关系,则“五味各走其所喜:谷味酸,先走肝,谷味苦,先走心;谷味甘,先走脾;谷味辛,先走肺;谷味咸,先走肾”(《灵枢·五味》);“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甘入脾,咸入肾,淡入胃,是谓五入”(《灵枢·九针论》);以及“酸走筋,辛走气,苦走走血,咸走骨,甘走肉,是谓五走也”(《灵枢·九针论》)等,说明“五味”还与归经学说等有着内在的联系,不同的“味”与五脏有着不同的亲和力。此外,《黄帝内经》还运用五行学说阐明了五味之间的关系,如“酸伤筋,辛胜酸;苦伤气,咸胜苦;甘伤肉,酸胜甘;辛伤皮毛,苦胜辛;咸伤血,甘胜咸”(《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关于具体食物的“五味”归属,在《黄帝内经》中也有论述。如《灵枢·五味》的“五谷:禾亢米甘,麻酸,大豆咸,麦苦,黄黍辛。五果:枣甘,李酸,栗咸,杏苦,桃辛。五畜:牛甘,犬酸,猪咸,羊苦,鸡辛。五菜:葵甘,韭酸,藿咸,薤苦,葱辛”。五味之外,在《黄帝内经》中还提出了“五臭”的概念,即臊、焦、香、腥、腐:“肝,其臭臊。心,其臭焦。脾,其臭香。肺,其臭腥。肾,其臭腐”(《素问·金匮真言论》)。关于对食物四气的认识,虽然在《黄帝内经》中直接的论述较少,但从其所论述的治则等方面也可以体现出来。

如“热者寒之,寒者热之”(《素问·至真要大论》);“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食宜同法”(《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水谷之寒热,感则害六腑”(《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等,说明食物同样具有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食性。其中,寒凉性质的食物主要用于热性体质或热性病证,温热性质的食物主要用于寒性体质或寒性病证。应当指出的是,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黄帝内经》在食物营养成分的认识上不可能通过实验室来进行分析研究,而将食物的营养物质统称为水谷之“精微”(《灵枢·五味》)、“精气”(《灵枢·平人绝谷》)、“食气”(《素问·经脉别论》)、“谷气”(《灵枢·刺节真邪》)等。对食物“精微”物质的认识,则主要是通过食物作用于人体的反应来进一步归纳为“气味学说”,从而构成了传统饮食营养科学中独特的“食物性能理论”。也正是传统饮食营养学这种以人为本、从作用认识食物营养的方法,它较之于西方近代营养学从成分认识食物的方法有其特色和优势。西方近代营养学在食物成分的认识上,受实验室条件的限制,对食物成分的认识也就存在其局限性。而中国传统营养学从食物作用于人体来观察其功能,也就有可能比较全面地认识食物的营养价值。 6 对饮食营养基本法则的论述

有关饮食营养基本法则的论述,在《黄帝内经》中总体概括为“食饮有节”(《素问·上古天真论》)。具体地说,主要包括了调理阴阳、谨和五味、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等方面的内容。其中,黄帝内经》中的有关论述,虽大多指的是针法或治法,但从“医食同源”的观念出发,也同样适用于饮食营养学。

6.1 调理阴阳的饮食营养法则《素问》云:“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素问·生气通天论》)。又云:“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素问·至真要大论》)。由于阴阳的相对平衡是保持机体健康的重要条件,因此饮食营养也必须围绕调理机体的阴阳来进行,以保持机体阴阳的相对平衡为目标。由此,调理阴阳也就构成了传统饮食营养学的一个最基本的法则。

6.2 谨和五味的饮食营养法则《素问·生气通天论》指出:“阳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素问·五脏生成》也指出:“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皱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此五味之所伤也”。认为饮食五味虽然可以养生,但是偏嗜五味,导致饮食五味太过又会损伤人体,因此应“谨和五味”,才能享有天赋的寿命。

6.3 因人制宜的饮食营养法则“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弱有强,有短有长,有阴有阳”(《灵枢·寿夭刚柔》);“人之肥瘦、大小、寒温,有老、壮、少、小”(《灵枢·卫气失常》)。《灵枢》更有“阴阳二十五人”,根据人的禀赋等的不同,将人分为25种不同的体质特性,此外,尚有《灵枢·通天》的“阴阳五态人”等。由于人的体质、性别、年龄等的不同,因此在饮食营养上也应“必知形之肥瘦,营卫血气之盛衰”(《素问·八正神明论》),必“先知二十五人”,“别五态之人”,“视其寒温盛衰而调之”(《灵枢·经水》),“审有余不足,盛者写之,虚者补之”(《灵枢·通天》)。因此,根据不同的体质等情况,采取相应的饮食营养方法,就构成了传统饮食营养学“因人制宜”的基本法则。

6.4 因时制宜的饮食营养法则《灵枢·四时气》说“四时之气,各有所在”。《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又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更指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灵枢·本神》)。因此,饮食营养应顺应四时气候的变化,根据季节寒热的不同,制订相应的饮食营养方法,这也是传统医学“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在传统饮食营养学中的具体体现。正如《素问》所说“热无犯热,寒无犯寒,从者和”;“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食宜同法”(《素问·六元正纪大论》)。

6.5 因地制宜的饮食营养法则“地有高下,气有温凉,高者气寒,下者气热”(《素问·五常政大论》)。《素问·异法方宜论》又说“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鱼而嗜咸,皆安其处,美其食。鱼者使人热中,盐者胜血,故其民皆黑色疏理,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故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异而病皆愈者,得病之情,知之大体也”。我国国土辽阔,各个地区的气候、地理环境等各有不同,因而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也就不一样。因此,在饮食营养上还应兼顾到地域环境的不同情况,制订相应的饮食营养方法,即因地制宜的饮食营养法则。 7 对食疗的论述

食疗作为中国传统医学临证学中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和特色之一,在《黄帝内经》中也有较多的论述,体现了中国传统医学“医食同源”、“药食同用”的思想。如“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泻之”;“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用咸补之,甘泻之”;“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苦泻之,甘补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咸泻之”(《素问·脏气法时论》)。又如“五宜:脾病者,宜食禾亢米饭、牛肉、枣、葵;心病者,宜食麦、羊肉、杏、薤;肾病者,宜食大豆黄卷、猪肉、栗、藿;肝病者,宜食麻、犬肉、李、韭;肺病者,宜食黄黍、鸡肉、桃、葱”(《灵枢·五味》)等。不仅如此,《黄帝内经》中还记载了以药物和食物配伍治疗疾病的内容,已具有了“药膳”的含义,可谓是最早的食疗药膳方。如“半夏秫米汤(粥)”,并详述对用水、用柴、用火等的要求。《素问•腹中论》以“四乌鱼则骨一?茹丸(乌鱼则骨、?茹、雀卵)”治疗女子血枯,并用鲍鱼汁送服等。此外,对于即使是使用药物治疗或针刺治疗的疾病,也需要饮食营养的配合和支持:“药以祛之,食以随之”;“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素问·五常政大论》);“调食和药,治在下愈”(《素问·经脉别论》);“治诸热病,以饮之寒水乃刺之”(《素问·刺热》)等。酒作为百药之长,以酒疗病在《黄帝内经》中也有记载。如“饮以美酒一杯,不能饮者灌之,立已”(《素问·缪刺论》);“且饮美酒,口敢美炙,不饮酒者,自强也,为之三拊而已”(《灵枢·经筋》)。酒还是一种重要的溶剂,可配制多种药酒。如《素问·腹中论》以“鸡矢醴”治疗臌胀,《素问·玉版论要》以“醪酒”主治面部色深病重者“百日已”,以及《灵枢·九针论》的“醪药”等。应当强调的是,《黄帝内经》中有关食疗的论述,不仅仅是指疾病与饮食营养的问题,从“医食同源”、“药食同用”的观念出发,食疗食物作为药物,它还包括了疾病与临床治疗的内容。因此,中国传统饮食营养学中的“食疗学说”较之于近代营养学中临床营养学的内涵要丰富得多。 8 对疾病恢复期饮食营养的论述

《黄帝内经》中还论述了有关急性热病恢复期的饮食营养问题,提出了“食复学说”:“诸遗者,热甚而强食之,故有所遗也。若此者,皆病已衰而热有所藏,因其谷气相薄,两热相合,故有所遗也。……病热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此其禁也”(《素问·热论》)。强调在急性热病恢复期不可骤然进食肉类或油腻之品,也不可勉强多食,以免导致疾病的反复。此外,在《素问·腹中论》中,还有“鼓胀……其时有复发者,何也?岐伯曰:此饮食不节,故时有病也”等论述。 9 对食忌的论述

《黄帝内经》在强调饮食营养之宜,即“食宜”的同时,还从另一个方面论述了饮食之忌,即“食忌”,从而形成了中国传统饮食营养学中特有的—“食忌学说”。如“五禁说”:“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肾病禁甘,肺病禁苦”(《灵枢·五味》);“五裁说”:“病在筋,无食酸;病在气,无食辛;病在骨,无食咸;病在血,无食苦;病在肉,无食甘。口嗜而欲食之,不可多也,必自裁也,命曰五裁”(《灵枢·九针论》);此外,《素问·宣明五气》指出:“五味所禁: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咸走血,血病无多食咸;苦走骨,骨病无多食苦;甘走肉,肉病无多食甘;酸走筋,筋病无多食酸。是谓五禁,无令多食”。强调应根据不同的疾病对饮食五味进行限制。《素问·腹中论》云:“热中消中,不可服高粱、芳草、石药”。《素问·刺法论》、《素问·脏气法时论》亦有相关论述。“食忌学说”的提出,反映了中国传统饮食营养学在对饮食物认识上的两点论,即在强调各种饮食物对人体有益的同时,又看到对人体不利的一面,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中国传统饮食营养学。这种哲学方法论上的“饮食宜忌观”有别于近代营养学上的“热能观”,反映了中国传统饮食营养学的先进性和实践性,并成为中国传统饮食营养学的特色之一。《黄帝内经》中有关饮食营养方面的论述非常丰富。除上述内容以外,还有饮食卫生、饮食营养与疾病等方面的内容。如“食饮者,热无灼灼,寒无沧沧。寒温中适,故气将持,乃不致邪僻也”(《灵枢·师传》);“饮食自倍,肠胃乃伤”(《素问·痹论》);“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澼为痔。因而大饮,则气逆”(《素问·生气通天论》);“高梁之变,足生大丁”(《素问·生气通天论》);“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于六腑”(《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等。综上所述,《黄帝内经》比较全面而系统地论述了传统饮食营养学的有关理论、原则和方法,从而奠定了传统饮食营养学的理论基础,在世界营养学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是对世界营养科学的一大贡献。对其丰富的饮食营养学的理论进行系统的总结和研究,并用现代科学的相关理论及方法进行整理和提高,对于继承和发扬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饮食营养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编辑本段]气与味的综合运用

由于每一种药都具有气和味,故有气同而味异,气异而味同。即同性的药物各有五味的差异,同味的药物亦各有四气的不同。因此,必须把药物的气味结合起来进行分析。

例如同一温性药,有辛温(苏叶,生姜),酸温(五味子,山萸肉),甘温(党参,白术),苦温(苍术,厚朴),咸温(蛤蚧,肉苁蓉)的不同;同一种辛味药,有辛寒(浮萍),辛凉(薄荷),辛温(半夏),辛热(附子),辛平(佩兰)的不同。

由于性味组合的不同,功能也有不同。如治疗表证的药物,多为辛味,但有辛温,辛凉之分。如属风寒,宜用辛温;如属风热,宜用辛凉。又如苦味,有苦寒,苦温之别,苦寒适用于里热证,苦温适用于里寒症。还有一些药物,则是一气而兼有两种味以上的,如桂枝辛甘温,当归甘辛苦温,生地黄甘苦微寒等。依此类推,则知药物的气味四错综复杂的,这种错综复杂的情况,也正体现了药物具有多种的作用。同时五味相兼,亦应根据某种药味的大小而分别其主要作用与次要作用。例如桂枝辛温,主要能发散风寒,兼甘味,则辛甘温能温通经络,并有强壮作用,与补药同用则能补;当归甘温主要能补血,但味兼辛能散,苦能泄,故能活血。这说明药物的性能,在相同之中,亦各有不同的特点。因而对药物的气味不能孤立来看,必须进行综合分析,才能交全面的认识药物的性能。

第五篇:四气五味

饮食养生首先要讲“性”。“性”(或“气”)是指食物有寒、凉、温、热等不同的性质,中医称为“四性”或“四气”。

凉性或寒性凡适用于热性体质和病症的食物,就属于凉性或寒性食物。如适用于发热、口渴、烦躁等症象的西瓜;适用于咳嗽、胸痛、痰多等症象的梨等都属于寒凉性质的食物。

温性或热性与凉性或寒性相反,凡适用于寒性体质和病症的食物,就属于温性或热性食物。如适用于风寒感冒、发热、恶寒、流涕、头痛等症象的生姜、葱白、香菜;适用于腹痛、呕吐、喜热饮等症象的干姜、红茶;适用于肢冷、畏寒、风湿性关节痛等症象的辣椒、酒等,都是属于温热性质的食物。

平性平性食物的性质介于寒凉和温热性质食物之间,适合于一般体质,寒凉、热性病症的人都可选用。平性食物多为一般营养保健之品。如米、面、黄豆、山芋、萝卜、苹果、牛奶等。

从历代中医食疗书籍所记载的300多种常用食物分析,平性食物居多;温、热性次之;寒、凉性居后。一般说,各种性质的食物除都具有营养保健功效之外,寒凉性食物属于阴性,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功效;温热性食物属于阳性,有散寒、温经、通络、助阳等功效。

中性和和平性食物

大米、黄豆、黑芝麻、花生、土豆、白菜、圆白菜、胡萝卜、洋葱、黑木耳、柠檬猪肉、猪蹄、鸡蛋,鱼肉中的鲤鱼、鲫鱼、泥鳅、黄鱼、鲳鱼。另外我们日常里饮用的牛奶也属于平性食物。

凉性食物:

荞麦、玉米、白萝卜、冬瓜、蘑菇、芹菜、莴笋、油菜、橙子、苹果等等

寒性食物:

小米、绿豆、海带、绿豆芽、苦瓜、西红柿、黄瓜、香蕉、西瓜、甜瓜等等

五味

是医家在长期实践过程中,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用五行学说总结归纳而成的。药物的五味是通过长期的用药实践所获得的疗效而确定的。它不仅是药物味道的真实反映,也是药物作用的高度概括。《内经》认为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这是关于五味所代表的药物作用最早的总结和概括。经后世医家不断补充和发展,五味所代表的药物作用及主治病证日臻完善。

①辛味。能散能行,有发散解表、行气行血的作用。一般解表药、行气药、活血药多具辛味,故辛味药多用治外感表证及气滞血瘀等病证。

②甘味。能补能和能缓,有滋补和中、调和药性及缓急止痛的作用。一般滋养补虚、调和药性及制止疼痛的药物多具甘味,故甘味药多用治正气虚弱、身体诸痛及调和药性、中毒解救等。

③酸味。能收能涩,有收敛固涩的作用。一般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固精缩尿、固崩止带的药物多具酸味,故酸药多用治体虚多汗、肺虚久咳、久泻久痢、遗精滑精、遗尿尿频、月经过多、白带不止等病证。

④苦味。能泄能燥能坚,有清泄火热、泄降逆气、通泄大便、燥湿坚阴(泻火存阴)等作用,一般清热泻火、降气平喘、止呕止呃、通利大便、清热燥湿、祛寒燥湿、泻火坚阴的药物多具苦味,故苦味药多用治热证、火证、气逆喘咳、呕吐呃逆、大便秘结、湿热蕴结、寒湿滞留等病证。

⑤咸味。能下能软,有泻下通便、软坚散结的作用。一般泻下或润下通便及软化坚硬、消散结块的药物多具咸味,故咸味药多用治大便燥结、瘰疬瘿瘤、症瘕痞块等病证。咸味药多入肾经,有较强的补肾作用,用治肾虚证。还有些咸味药走血分,有清热凉血作用,主治热入营血的病证。

五味之外,还有淡味及涩味。淡味能渗能利,有渗湿利小便的作用,一些渗湿利尿药多具有淡味。淡味药多用治水肿、脚气、小便不利等病证。由于《神农本草经》没有提到淡味,后世医药学家多宗五味之说,不言六味。涩味与酸味药作用相似,也有收敛固涩的作用,故本草文献常以酸味代表涩味功效,或与酸味并列来标明药性。

五味也有阴阳的分属,即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五味对五脏各部位有一定的选择性,《素问·宣明五气论》中有:“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之说。其作用是辛味药以散肺气之郁,甘味药以补脾气之虚,苦味药以泻心火,酸味药以敛肝阴,咸味药以补肾虚。

中国人讲究食补,而在食补中又讲究温补,温性食物能温补。

在果品中,板栗补肾气、强筋骨、益脾胃、止泄泻;荔枝浆健脾 胃、养气血,治脾虚所致的贫血、泄泻;胡桃肉温补肾阳、润肺止喘;松子滋阴润肺、润肠通便、祛风活络;椰子浆滋阴利水,用于阴虚消渴;龙眼肉养心安神,治疗气血不足引起的浮肿、泄泻;大枣补脾和胃、益气生津、润心肺、补五脏。

在肉类食品中,羊肉健脾强肾、补虚益劳;羊肝治脾胃虚弱引起的呕吐、消瘦;牛肉益气养血,治精血虚亏,功似黄芪;牛肝益血补肝、明目;牛血理气补中;鸡肉温补脾胃、补血益肾;鸡肠治小便频数、遗精遗尿;狗肉温肾壮阳、滋补脾胃;狗鞭治肾虚阳萎、腰酸尿频;旱鸭肉强壮腰膝、温补肾阳;鼠肉治虚劳体弱、毛发脱落、 特点

骨蒸潮热、疳积膨胀;猫肉通经活络、补虚养血、消痰咳,能治瘰疬、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鹿肉补五脏、疗虚劳、通络祛风;鹿鞭补肾壮阳、益膝暖宫;熊掌补气血、益脾胃、祛风寒、续筋骨;猪肝补肝明目、益气养血;海参润燥、补肾、养血,补益作用功似人参;鲫鱼治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子宫脱垂、脾虚水肿、产后乳少;鲢鱼温中益气、暖胃、泽肤;鲟鱼活血通淋、益气补虚;黄鳝温阳益脾、补肝养血。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具有温补作用的食物,如萝卜缨性温味甘、消食理气;糯米益气壮阳、温补脾胃;羊奶补肾益精、滋润心胃;饴糖润肺止咳、补气缓痛;高梁温中利气、涩肠胃;蚕蛹和脾胃、去风湿,治小儿疳疾;豆油湿润肠道,可驱虫、治肠梗阻;人胎盘补气养血,治五劳七伤。

《本草纲目》曰:“春食凉,夏食寒,以养阳;秋食温,冬食热,以养阴。”

一、粮食组

温热性--高粱、糯米及其制品。

寒凉性--荞麦、小米、大麦、青稞、绿豆、面粉、薏米及其制品。

平 性--大米、灿米、玉米、红薯、粳米、赤豆及其制品。

二、蔬菜组

温热性--扁豆、青菜、黄芽菜、芥菜、香菜、辣椒、韭菜、南瓜、蒜苗、蒜苔、大蒜、大葱、生姜、熟藕、熟白萝卜。

寒凉性--芹菜、冬瓜、生藕、生白萝卜、苋菜、黄瓜、苦瓜、茄子、丝瓜、茭白、茨菇、紫菜、金针菜(干品)、海带、竹笋、冬笋、菊花菜、蓬蒿菜、马兰头、土豆、绿豆芽、胡萝卜、菠菜、油菜、蕹菜、莴笋。

平 性--卷心菜、蕃茄、豇豆、四季豆、芋艿、鸡毛菜、花菜、花椰花、黑木耳、刀豆、银耳、山药、松子仁、芝麻、胡萝卜、洋葱头、蘑菇、香菇、蚕豆、花生、毛豆、黄豆、黄豆芽、白扁豆、豌豆。

三、动物性食品组

温热性--羊肉、狗肉、黄鳝、河虾、海虾、雀肉、鹅蛋、猪肝。

寒凉性--鸭肉、兔肉、河蟹、螺蛳肉、田螺肉、马肉、牡蛎肉、鸭蛋、蛤蚌。

平 性--猪肉、鹅肉、鲤鱼、青鱼、鲫鱼、鲢鱼、鳗鱼、鲥鱼、黄花鱼、带鱼、鲍鱼、甲鱼、泥鳅、海蜇、乌贼鱼、鸡血、鸡蛋、鸽蛋、鹌鹑肉、鹌鹑蛋、海参、燕窝。

四、奶及奶制品、大豆及大豆制品组

温热性--奶酪。

寒凉性--牛奶。

平 性--豆奶、豆制品。

五、水果组

温热性--荔枝、龙眼、桃子、大枣、杨梅、核桃、杏子、桔子、樱桃。

寒凉性--香蕉、西瓜、梨、柑子、橙子、柿子、鲜百合、甘蔗、柚子、山楂、芒果、猕猴桃、金桔、罗汉果、桑葚、杨桃、香瓜、生菱角、生荸荠。

平 性--苹果、葡萄、柠檬、乌梅、枇杷、橄榄、李子、酸梅、海棠、菠萝、石榴、无花果、熟菱角、熟荸荠、无花果。

六、其他食品

(一)、干果类:

温热类--栗子、核桃、葵花子、荔枝干、桂圆。

平 性--花生、莲子、芡实、榛子、松子、百合、银杏、大枣、南瓜子、西瓜子、芝麻、橄榄。

(二)、调味品:

温热性--酒、醋、酒酿、红糖、饴糖、芥末、茴香、花椒、胡椒、桂花、红茶、咖啡。

寒凉性--酱、玫瑰花、豆豉、食盐、绿茶。

平 性--白糖、蜂蜜、可可。

温性食品有:面粉、豆油、酒、醋、生姜、葱、蒜、胡萝卜、韭菜、葡萄、荔枝、莲子、大枣、胡桃、乌梅、李子、栗子、橘子、桃、龙眼、橄榄、鸡肉、羊肉、鹿肉、鲫鱼、黄鳝、虾、鲥鱼等。

寒性食品有:小米、绿豆、荞麦、豆腐、豆浆、豆豉、油菜、黄瓜、苋菜、茄子、芋头、竹笋、西瓜、香蕉、梨、菱角、藕、广柑、甘蔗、白果、柿饼、百合、兔肉、鳗鱼、螃蟹、龟、甲鱼、牡蛎等。

介于两者之间的平性食品有:梗米、糯米、黄豆、黑豆、豇豆、南瓜、山药、葫芦、楷杷、青梅、猪肉、鲤鱼、银鱼、乌贼鱼等。

常见的成酸、成碱食品

国外科学家对食品进行了研究,将其分为成酸食宿费(亦称酸性食品)和成碱食品(碱性食品)。在日常膳食和食补中,我们既要注意营养素的营养平衡,还要注意食品的酸碱平衡。

常见的成酸食品有:

猪肉、牛肉、鸡肉、鸭肉、鱼、虾、贝、鸡蛋黄、大米、糙米、玉米、大麦粉、面包、干紫菜、蒜、柿子、花生、核桃、榛子、糖、酒类等。

常见的碱性食品有:

奶类、鸡蛋白、大豆、小豆、绿豆、蚕豆、豆腐、芹菜、莴苣、黄瓜、茄子、藕、胡萝卜、元葱、马铃薯、菠菜、甘薯、葡萄、香蕉、草莓、苹果、橘子、梨、西瓜、栗子、百合、咖啡、茶、海带、特蛎等

上一篇:出纳实习工作总结下一篇:成人大专毕业小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