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请求老师写推荐信

2023-02-09

第一篇:如何请求老师写推荐信

老师怎么样给学生写推荐信

给学生写推荐信我认为要写得恰如其分。既然推荐就一定会夸奖,但不能过分溢美学生,否则就降低了推荐信可信度,会给学生带来不好的后果。

写推荐信的老师,应当了解学生。推荐信要能刻画出学生的个性。一个内向的学生,不一定非要符合“性格开朗、热情大方”的样板,也可以“为人真诚、做事踏实”。一个英语水平不高的学生,可能具有用音乐天赋。一个平素里缺课较多的学生,可能已经在小报上发表了若干文章。不了解的学生,我是不肯写推荐信的。决不会仅在他们发来的个人介绍后面随便签一个名。至少要聊一会天,相一下面。

还要看这推荐信的目的。学生用来求学的,是要申请什么专业。语言类的专业,就不需要特别的运动才能。转专业的学生,对方一定希望“具有很强的自学能力和适应能力”。对于求职的推荐信,要看申请什么职位,做会计和营销,需要的素质就截然不同。

学生就业和升学,也应当比照学生的性格是否适合申请。不了解学生的性格而盲目申请,既浪费了时间,又是对学生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

更多推荐信范文: http:///qiuzhijiuzhi/jianliziliao/tuijianxin/

第二篇:【必备】老师写人作文[本站推荐]

【必备】老师写人作文四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老师写人作文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老师写人作文 篇1

刘老师是我四年级的班主任,现在已经退休了。我想,如果时间久了,距离远了,我对刘老师的情感就会更深、更浓、更珍贵。

刘老师把爱的光芒洒向同学们,让我们健康成长,事情仿佛重返到那一天,我在操场上练习跑步时,突然,一个小小的石片拌了我一下子,一瞬间我失去了平衡,跌 倒在还不算很硬但十分粗糙的跑道上,剧烈的疼痛和腿上流出的鲜血使我浑身发紧。坏了,大夏天的伤口一旦感染后果不堪设想,咳!医务室还在四楼,又没电梯, 腿伤了,我该怎么上楼啊?正当我艰难地向楼门挪动的时候,一个熟悉的身影推门而出--我们的班主任刘老师,刘老师恰好抱着一摞文件夹从楼里走出来,看到我 的腿伤了,她用一种没有商量的口气对我说:“走,我背你去医务室!”说着背起我就走上了楼梯,我望着刘老师那斑白的头发,泪水直在眼眶里打转,老师气喘嘘 嘘地把我背到了三楼,我实在忍不住了,轻声对老师说:“老师,我的腿现在没那么痛了,我自己走吧!我能行的。”但刘老师的回答仍是那种没有商量的口气: “不行!”说着又开始背着我向四楼前进。到医务室时刘老师的脸上已挂满了豆大的汗珠,这时刘老师又马上和我的家长进行联系,告诉他们我在学校腿受了点儿皮 外伤,现在已在医务室了……,校医边给我处理伤口边对我说夏天腿破了有哪些注意事项。当我一瘸一拐地离开医务室时,刘老师又一次把我背上了肩头回到了她在 一楼的办公室。 到了办公室刘老师先把我的腿安置到一个我感觉较舒适的地方,她又开始备课批改作业……。刘老师,您真是太辛苦了,您哪怕先喝点儿水休息一下 再工作呀!我的腿伤的可真不是时候。

刘老师不但在生活中关心同学,而且还在知识的.海洋中带领我们乘风破浪地前进,如果我们有哪个知识点没有掌握的话,刘老师会反复地给你讲,直到你完全掌握为止。

以前,关于关联句我总是犯迷糊,老师从我的作业中发现了这一问题。一天中午饭后,刘老师让我带一支铅笔和一张纸去她的办公室,吓了我一跳:是不是关联句错 了一大堆,老师要批评我呀!?吃完午饭我忐忑不安的去了办公室,刘老师搬了一把椅子让我坐下,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的关联句好像有问题,我帮你补习一 下。”说着拿出一个准备好的有关关联句的练习题,让我把答案写在带来的白纸上。我忐忑不安的心终于恢复了平静:原来老师是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给我补习功 课,多么和蔼亲切的老师啊!作完练习后,老师拿出正确答案,我一对照,好家伙!五个题竟错了四个,于是老师针对我的错误逐字逐句地帮我分析修改,找到了我 在关联句上总有错误的症结,并且讲述了关联句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从而让我彻底地掌握了关联句这一知识点。

四年级结束了,刘老师也到了退休的年龄,虽然刘老师不再教我们了,可对刘老师点点滴滴的记忆时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刘老师对我们的教诲反复在我的耳边响 起,刘老师就像辛勤的园丁,但她是用自己心血来培育者我们,正是有许多像刘老师这样的园丁来培育我们,使我们在知识和生活的海洋中健康成长,我想念您,我 真的很想念您——我们敬爱的刘老师。老师写人作文 篇2

她,中等身材,乌黑的头发总梳着马尾,微黄的瓜子脸,还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巧嘴以及一对灵敏的耳朵。她平易进人,上课非常认真。就像妈妈一样,该温柔时温柔,该凶悍时凶悍。那节课让我们充分体验了这两个极端。

最近,在教室里总能发现仓鼠的影子,它们让一些男生变得温柔、耐心,也让一些女生被吓得措手不及。老师不反对在下课玩,那次因为在上课见到了看到了仓鼠,才大发雷霆:我们正写着作业,教室里只剩下沙沙的写字声,突然老师,有人上课玩仓鼠!一句话,把全班人的注意力都引了过来,当然也有老师。老师在旁边停了一会,抓起装着仓鼠的瓶子,叱问那位同学为什么,同学吓得语无伦次,我们也傻了,头一次看到黄老师那么凶。过了一会,老师径直走向垃圾桶,迟疑一会,便把仓鼠放在瓶子里扔进垃圾桶,平静地走回来,让我们继续写作业。我们还心有余悸,可另一位同学却大胆的很,以身试法,它的仓鼠必然难逃此劫,一样,老师在垃圾桶边停了一会,不知在干什么,然后又回来了。我们都认为这只仓鼠没有第一只那么好运,没有瓶子的保护,就算死不了也不会有人敢捡、敢要了。

一下课,同学们都围到垃圾桶旁边,惊奇的发现,两只小仓鼠在瓶子里,依偎在一起,静静的睡着了前面的同学凑过来,对我说:老师肯定只是想给我们一个教训,让我们不要在上课玩仓鼠是啊!当我们已经进入了甜美的梦乡,而她却在皎洁的月光下,微微的灯光下为我们批改作业;白天,她又站在讲台上,引领我们进入知识的海洋,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她认真地去把每一粒种子传播给我们,并让它发芽、开花、结果,结出一堆硕大、饱满、甜美的果实她是谁,不用说你们已经知道,她就是我们最敬佩、最熟悉的人——老师。老师写人作文 篇3

家,是我们的第一所学校,母亲则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

母亲小的时候,学习成绩就十分优异。自从上了初中,她的视力就开始下降,可是,因为家里穷买不起眼镜,就这样母亲没能考上理想的大学。她的一生都生活在眼镜的阴影之下。

自从我上了小学,告别了童年无拘无束的生活,玩耍就彻底与我断绝了关系。放学后母亲就一直坐在我的左边,陪我做作业,帮我解答疑难,她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我的身上,希望我能实现她的梦想。母亲深信知识就是力量只有知识才能改变我们的命运。

母亲从不打开电视机,我明白她也像别人一样爱看神秘莫测的动物世界,引人注目的电视剧,然而,为了不影响我的学习她放弃了这一切。电视机静静地放那里,似乎仅仅只是一件装饰品。漆黑的夜晚台灯从来都有两个灰黑的身影,大的在左,小的在右。那里个,我总想,没有母亲,我什么都做不了。

在母亲的身上,我还学会了凡事都替别人着想。

我喜欢看动画片,可爱的哆啦A梦,漂亮的希腊女神,而母亲则喜欢看报纸,尤其酷爱小说。我的房间里堆满了书,张爱玲的,张晓风的,什么都有。然而,那些全不属于我。每当母亲坐在写字台前看书看报,我总会把音量调得很低,我怕会影响到她。

每隔几个星期她便会带我去外婆家。那是我儿时的乐园。我十分乐意去那儿。

一个下着倾盆大雨的夜晚,外公跑来告诉母亲,说外婆生病了,咳个不停,母亲披上大衣就往外婆家跑,背着外婆到了马路边,外婆披着雨衣,而母亲却已成了落汤鸡。她叫了辆车,把外婆送到了医院

外婆老了,体弱多病,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夜深了,四周一片寂静,我听见母亲低声叹了口气,我明白母亲在为外婆的病而担忧外婆的病有了好转,可母亲却由于操劳过度,浓密的黑发里平添了几丝银发,脸上也爬上了几道深深的皱纹。这是母亲辛劳的见证。我也从中看到了母亲那颗赤裸裸的孝心。那时我便在心里埋下了一个愿望,那就是长大后一定要做个像母亲那样的人。

母亲的爱像春天的甘霖,洒落在我的心田。虽然悄无声息,却滋润着一棵生命的幼苗。老师写人作文 篇4

老师,是我们的指路明灯,她帮助我们向前进。因为有了你,老师。我们才有了现在的进步。

每天上学,都能够看到你那严肃的样子。当然,我们的心理会感到恐惧。我们也知道你真正的样子,温柔、开朗、爱笑、阳光。你只是为了在我们心中树立威信罢了。你对我们的要求也很严格,但是却在无形中,改变了我们!

以前,我总是活蹦乱跳、课下安静不下来,比较喜欢表现自己。并没有主意影响到了其他的同学。你找了我谈话,也让我知道自己的错误,懂得了学会为他人着想。

老师的这人,关心着我们。一句问候总能透露出一丝的温暖,融化人心。但有时却像雨天一般阴沉,给你压力,让你感到恐惧、危险。

八班,虽说不上成绩非常优秀的班级,但可以说是有上进心的班级。在你的带领下,我们班里渐渐充满了团结、向上的气息。这也全都是因为你对我们的改变。

时间的冲洗,也许会让我们更加的成熟。我却看不出有多少的成熟。而你,每天念经般对着我们慢慢地说。我们也会装作很听话或是真的有点感想。我们都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让我感觉自己懂事了不少。

我们班的每个人正如你所说,没有特别聪明的、也没有特别优秀的、甚至是没有教养的。个个都是需要后天教育的普通学生。就算学习不行,起码要有特长,但是少得可怜,所以更应该让我们努力学习。

老师,正因为有了你,才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而你,也给了我们学习的榜样。也给了我们前进的动力。让我们对自己更加自信。也谢谢你让我们在学校里体会到了特殊的母爱。

老师,无论是你的哪一面,你都给予了我们许多的爱。让我们真正改变了许多。让我们每个人都变的爱学习、主动学习。所以,谢谢有了你、老师!

第三篇:郑老师讲如何写日记

郑老师讲如何写日记 2010.5.21日

暑假就要到了,就和大家说说孩子怎样写日记。

不想写,是没有东西可写,另外就是方法问题第一:要让孩子去观察周围的事。

我们每天都会看到身边的事物 ,有人,有事,有景,有物,就观察一点,那一点就是你感兴趣的,就是你愿意多看上几眼的,你就会看仔细的地方。这一点,就是一点,不必进行苛求不必让孩子进行整篇的练习,可以是一个片断,甚至也可能是几句话。让孩子多写了,他就有了压力,他就不想干了。慢慢的,孩子在无压力的情况下就会有了兴趣,那时你不让他写长,让他写成篇,他都会写长,写成篇写好后,让孩子读一读,一者:口读耳听,听听句子是否通顺,有无错别字,更重要的是自己写的事情能不能让自己感兴趣写好后,让孩子读一读,一者:口读耳听,听听句子是否通顺,有无错别字,更重要的是自己写的事情能不能让自己感兴趣。二者:自己动一下笔,把自己发现的问题改一改,把自己认为需要补充的地方,补充一下好的词汇,好的句子,慢慢就学会了修改自己的文章 观察是大有好处的:

1.观察是习作的起点,没有观察,那来习作的素材(事例),有了事例孩子写作文时就不会问“妈妈,写什么?”这些事例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积累,写日记就是积累的过程,就是一个慢慢吃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吃成一个“胖子”

2.这样达到了积累素材的目的,又提高了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 3.那么观察什么呢? 举个例子:

果戈里 观察狗:

浅毛的狗:光滑的尾巴,腿上有很长的浅色的毛 长毛的狗:整个身子里生长着很长的毛 科里亚种狗:有很长的下垂的耳朵 姆鲁加种狗:放光的黑毛,黑色的鼻端 古人有“诗袋”“锦囊”“瓦罐”。。。。。。而我有“日记”

一写日记,就要天天写,少天就不行。这个观点是错误 的,大人都做不到的,何苦要为难小孩子,就是让我天天写,我也不干。

有就写,没有就不要写,这才是正确的引导孩子写日记的方法。不要让日记一写就一大篇,非整篇莫行,就是写让自己感兴趣的一两点有何不行?

回过来继续说观察的内容。孩子现在存在一个问题,讲观察他知道,说来头头是道,到底看什么?怎么看,就张大嘴了 做家长的要教会孩子

1. 怎样观察,观察什么,我以前讲了群里有,不再说

(1.出去玩,写游记,我看不必要求太高,三年级只要写一处,一个点,把这个点写好就不错了。写什么?怎样写?一。是让孩子找到兴奋点,他喜欢什么?就写什么?

2.就是涉及到怎样样写:我看了一下大家说的话,让我体会到一点,孩子写什么,怎样写的问题,特别是怎样写?这和我们的眼睛观察是密切相关联的。眼睛一看是一个整体,是全部,然后哪儿吸引你就引起你的关注,那就是一个点,这个点就是你习作时的重点;景又从何入手?

天空:颜色、云彩、太阳、光线、冷暖、、、、、

地上:山川河流,小溪、花草树木,昆虫、飞鸟、人物、、、、、、

天上飞的,地上跑的,土里钻的,水时游的、、、、、都是你写作的素材,其中一定会有让你感举的事物 这样孩子就有素材可以写了。

下面就是怎样写具体了。要把动作写具体, 人有动作,动物有动作,植物也有动作呀

观察顺序就是写作的顺序,这点一定要清楚,有的老师知道,就是这句话没有说出来 。 怎样观察?这就要调动“五觉”,视觉:看颜色,看大小,看形状,看动作,看神态、、、、、、看的东西太多了,一下子说不完,自己补充吧

触觉:皮肤感受到的。冷热、轻重、软硬、利钝,酸麻、光滑、粗糙、、、、、

听觉:感受到的各种声音,风雨雷声,虫鸣鸟啼,击石流水,人声,出的各种声音,总之,自然界中一切声音、、、、、

味觉:尝到的各种食物,包括无毒的植物的滋味(家长这点必须慎重,没有这方面知识的请不要拿孩子做试验)。五味——酸甜苦辣咸,说想法,说感受、、、、、

嗅觉:鼻子闻到的各种气味,花草树林,空气,食物,土壤,水、、、、、太多了,自己想一下,就能想出好多的

这才是一点点,告诉孩子,孩子不就会写了,写得好与差,表扬一下。孩子不想写主要是不会写,让我们家长做不会做的事,你会积极主动去做?我怀疑。) 2.观察什么:天上飞的 这多吧,鸟、昆虫、、、、、、他们的羽毛,色彩、他们身体的每一个部份,让你感兴趣的部份。他们飞行的姿态,飞行时翅膀的搧动,脚的摆放,停落的姿态 他们的鸣叫、、、、、、

指导孩子,让孩子知道从什么地方观察,观察什么,不要让孩子问:看什么呀? 另外,天空中太阳、阳光、蓝天、白云,月亮、星辰、风、雨、雷、电、、、、、他们在静态是怎样的,在动态下是怎样的,又是怎样变化的、、、、、、

其中让自己选择一点让自己感兴趣的写下来,哪怕是一两句也行吗

下面我先点主要的。就是怎样观察人,这是孩子写作文时的难点,又是我们孩子在学校里要常做的文题

首先是看人物的特点,这个人那点吸引了你,例如:姚明,他的高那才叫吸引了我,潘长江那个矮才叫吸引了我。看人物的表情,那就是神态,在各种场合下,他脸部的喜怒哀乐、忧愁、、、、、、的体现

看人物的动作,他是怎样一步一步做的,其中最吸引你的地方,让你最感兴趣的地方

人物是怎样说的?言为心声,说话时的动作、神态、、、、、

把这些观察到,写在自己的日记里,积累了素材,到时需要时就自然而然就出来了。 以上就是我讲的日记习作的第一关就是“写什么”

“写什么”就是学生习作中最大 难关,而攻克这一难关的武器就是观察,就是积累素材 日记怎样写:有几点 1。要真实 2。要及时 3。要思考 4。摆进“我” 5。有格式 6。单设本 7.创多样 1.要真实

叶圣陶先生说:“凡是干的,玩的,想的,觉得有意思就记,实事求是,说老实话,对自己负责。”

这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 2.要及时

趁热打铁,才能成功,一放久了,事例就会遗忘,细节就记忆的不清楚了,再写这事就大大地打了个折扣。

要及时,为写文章时的生动具体奠定了一个扎实的基础 3.要思考

把自己观察的到的感受写进去,你自己感兴趣的事、物,难道你没有感受吗?你没有感受你就没有兴趣!

所以,写进自己的感受这是水到渠成的事 4.摆进“我”

在文章中要把自己“摆”进去,写出自己的感受、感慨,情感 5.有格式

第一行写上年、月、日星期、天气 第二行,空两格后写日记的内容 便于自己日后的查阅 6.单设本

有一本专门的日记本,能便于长期保管的日记本 好保存,好提取, 起书名,月目录, 编页码,妥保管 月目录=有目录 7.创多样

日记不能单一的内容,有:

观察日记,系列日记,科技日记,教训日记,学法日记,成长日记,好事日记,走味日记,旅游日记、、、、、、、

第四篇:《藤野先生》:鲁迅如何写老师

(《语文建设》2009年第9期)

北京大学中文系 钱理群

《藤野先生》是一篇中学语文的传统课文,我在50年代初读中学时,就读过。因此,再要讲出新意,恐怕并不容易。

我想从人教版教材“研讨和练习”所出的一个题目说起:

关于课文,有下面几种不同的理解,讨论一下,究竟应该怎样理解。

1.标题是“藤野先生”,课文主要赞扬藤野先生的高贵品格。

2.课文大半内容写作者的经历和思想,主要表现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3.课文写作者人生道路上的一段往事,因此既写了藤野先生,又写了自己的思想历程。

在我看来,《藤野先生》就是写自己的恩师的,是《朝花夕拾》里“人物系列”(《范爱农》《阿长与〈山海经〉》等)中的一篇,这一点不应有什么怀疑。之所以产生歧义,是因为文章开头五段写的是自己从东京到仙台读书的经历,当中又插入幻灯事件的叙述。且不说这些叙述都是和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别有关的交代,更重要的是,这正是鲁迅行文的特点:总是有许多的所谓“闲文”,他的文笔有时荡得很开,又能适时地收拢,达到“收放自如”的境界。还有一点,则涉及本文的写法,本文是通过自己和藤野先生的交往,来写老师的;因此,文中显然有两个关注点,一是藤野先生,二是“我”。准确地说,文章是在“我”和藤野先生的关系中来写藤野先生的。

开头五段写“我”与中国留学生的格格不入、写“我”在仙台生活的不适应,都揭示了“我”生存状态的困境。而藤野先生正是在“我”无法摆脱困境的绝望情况下出现的,他对“我”的毫不经意的关怀,对于“我”孤寂的心灵无疑是巨大的慰藉。

而围绕所谓漏题事件,以及幻灯事件所引起的风波,则揭示了“我”的另一个困境:一个弱国的知识分子在日俄战争以后日本的民族主义狂潮中,所受到的屈辱、所感到的巨大压力、所激发起的反省。藤野先生又再一次用他“为中国”“为学术”的大心,超越了狭隘的民族主义,让“我”看到了另一类型的日本人、另一类型的知识分子,这对再次处于绝望的黑洞里的“我”,无疑是一线曙光。

读者只有在充分理解了“我”的这样的生存的、精神的困境以后,才能理解藤野先生对于“我”的意义。有意思的是,所有“我”的这些困境,藤野先生都不知道,他也无法知道,他仅仅是凭着一个教师的职业责任感,和一个医学研究者对学术的热情、忠诚,做他应该做的事。他也并没有特别看上这位中国留学生。但越是平常,越是不经意,就越是珍贵。这也是藤野先生绝对没有想到的:他的这些自然表现,却在“我”的心灵中引起巨大波澜,并且引发出崇高的敬意——

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

如果熟读鲁迅的文字,就会注意到,这样的严正的文字,这样的崇高的评价,在鲁迅文章中是并不多见的。鲁迅多次说过,黑暗的现实,常常“增长了我的坏脾气,——老实说,便是教我一天比一天的看不起人”,因此,他总要努力地去挖掘、寻找“理想的人性”,“将我从坏脾气里拖开”,“教我惭愧,催我自新,并且增长我的勇气和希望”。(《一件小事》)在某种程度上,鲁迅在“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时,要写这篇《藤野先生》,其实是要从自己青年时代老师的记忆中,发掘出“理想的人性”来和现实对抗,也和自己内心的“坏脾气”对抗。

但有些读者仍会隐隐地感到,这样的评价似乎有些小题大做:我们已经说过,藤野先生不过是做了他的本分的工作。但如果放在藤野先生和“我”的关系,放在“我”的精神成长史中来看,就会懂得这些严正和崇高的评价的深意:“我”在日本留学期间的精神困境,是折射了一个时代的觉醒的知识分子的困境的。

这样,我们也终于懂得,鲁迅那些似乎与文章主题无关的“闲文”,其实并非无关紧要。

而且我们还因此发现了这篇《藤野先生》有两种叙述语调:在写自己的生存境遇时,用

的是调侃的语调;而在写藤野先生时,如上文所说,用笔就严正起来。我在上中学第一次读《藤野先生》时,就记住而且至今不忘的,除了前文所引述的对藤野先生的那几句评价(老实说,我当时并不理解),就是这样的调侃味十足的句子:“东京也无非是这样”——我当时觉得很奇怪:文章怎么这样没头没脑地开头?“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顺手牵来的奇特的比喻,在我的感觉中,真是神来之笔;“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这实在是妙极了,让我这个中学生好生羡慕!

应该说,两种叙述语调的交替使用,就形成了文章审美趣味上的丰富性。——我们甚至可以感到鲁迅先生笔端流泻出这些妙语时,他自己也是得意极了的。

这里也还提供了一个写作经验:一篇文章,总是要有几处让读者一读就记住的亮点。鲁迅的《藤野先生》,除了上文引述的几句外,给人印象最为深刻的,还有对藤野先生“黑瘦”的外貌、“抑扬顿挫”的语调的描写和强调(在文章中前后两次出现)。这是表现了小说家的鲁迅的才华的:他总是能够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用最简括的笔触,三言两语就勾勒出一个人物的形象,这种笔法,有些近似于画家的速描。

在人教版的“研讨与练习”里,还出了一道题:

对于自己的老师,鲁迅只写过三个人,一个是三味书屋的寿镜吾,一个是《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中的章太炎,再就是这篇课文所写的藤野先生。把他们放在一起比较一下,看看鲁迅笔下的这三位老师各有什么特点。

应该说,这是很好的一道题,这样的扩展式的比较阅读,是值得提倡的。不过,提示要求学生通过比较,认识三位老师的不同特点,着重点显然在作者“写什么”,这或许还有可斟酌之处。在我看来,中学语文教学的重心,应放在“怎么写”上,更准确地说,就是要引导学生通过琢磨作者“怎么写”来把握作者要“写什么”。

如上文所分析的,我们是从琢磨《藤野先生》的特殊写法入手来读这篇文章的:当我们把握了鲁迅“怎么写”(在“我”的生存、精神困境与藤野先生对“我”的态度的对照中来展开描写)的用心时,我们也就同时理解了鲁迅要“写什么”——他要通过藤野先生在自己精神成长中的作用来表示他对这位老师的永远的敬意。

我们也应以这样的方法来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对他的启蒙老师寿镜吾的描写。因为我已另外写有专文,这里只作简要说明。总体来说,用的还是对比的写法,具体运用则完全不同。首先是全篇结构上的对比:将寿老师任塾师的三味书屋和百草园相对照:百草园是“我”儿童时代的乐园,而三味书屋却是一个“只要读书”的地方,“我”是怀着恐惧、不安的心情来到三味书屋,并且和寿老先生见面的。因此,描述的一开始用的就是调侃的语调:“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而首先进入记忆的,却是因为“怪哉”一问,而引得寿先生“很不高兴”:第一印象中的面带“怒色”的这位三味书屋里的老师,是可畏的。但到了文章快结束时,却突然出现了一个语文教育史上最后的私塾教育的经典场面:“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人声鼎沸”以后,“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的时候,老师却还在独自“大声朗读”: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

有研究者查对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原稿发现,这里所使用的几个拟声词,最初用的是“呢”“呢”和“嗳嗳”,后来改为“呢”“噫”“嗬”,又加上了表示声音颤动的波纹线,这就更加传神地还原了老先生读书的声韵。而对其朗读时的神态的描述,最初只有“仰起”,修改时,又加上了“摇着”,这就更把先生读书时的陶醉之态写尽了。(参看朱正《跟鲁迅学改文章》)

而且我们发现了叙述语调的变化:由无情的调侃变为有情的幽默。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精心书写的一笔,寿老先生的形象,在“我”,也在我们读者的心目中,发生了一个逆转:由“可畏”变成“可爱”,而且还有些“可笑”,而可爱与可笑正是一块钱币的两面。

我们再来读《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此文写于1936年10月9日,写完以后,鲁迅仍觉意犹未尽,又于八天以后,即1936年10月17日,着手写《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但文章未写完,就突然病倒,二日之后,1936年10月19日,鲁迅遽然离世。因此,我们可以说,鲁迅一生的写作,是结束在对老师的追怀上的。这一点,我们大家都要永远记住。

鲁迅如此追怀章太炎先生绝不是偶然的。这些年随着鲁迅研究的深入,章太炎对鲁迅人生道路和思想的深刻影响,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人们当然也同时注意到,从上个世纪20年代以来,太炎先生“退居于宁静的学者,用自己手造的和别人所帮造的墙,和时代隔绝了”,并且不免被一些封建复古势力所利用,这就自然和坚持五四传统的鲁迅、周作人这些老学生发生冲突。但值得注意的,却是周氏兄弟的不同反应方式。周作人写了《谢本师》一文,指责章太炎“好作不大高明的政治活动”,“先生现在似乎已将四十余年所主张的光复大义抛诸脑后了”,“这样的也就不是我的师”。这其实也是模仿章太炎的,当年他因参加革命而被自己的老师俞樾逐出时,也写了一篇《谢本师》。而鲁迅却以沉默对之,多年以后,他在给朋友的信中,如此谈到自己的“师弟之道”:“古之师道,实在也太尊,我对此颇有反感。我以为师如荒谬,不妨叛之,但师如非罪而遭冤,却不可乘机下石,以图快敌人之意而自救。太炎先生曾教我小学,后来因为我主张白话,不敢再去见他了。后来他主张投壶,心窃非之,但当国民党要没收他几间破屋,我实不能向当局作媚笑。以后若相见,仍当执礼甚恭(而太炎先生对于弟子,向来也绝无傲态,和蔼若朋友然),自以为师弟之道,如此已可以矣。”(1933年6月18日《致曹聚仁书》)而在写此信时,周作人因自己也“退居于宁静的学者”,而与老师重新接近,章太炎也重新接纳了他,因此,鲁迅在本文中提到的,太炎先生“粹然成为儒宗,执贽愿为弟子者綦众,至于仓皇制《同门录》成册”时,《同门录》中周作人“大名赫然在焉,但并无鲁迅„„诸人”。(见钱玄同致周作人书,收录于《知堂回忆录》)这或许说明,章太炎仍不忘鲁迅的反叛,并未接纳他。

弄清了以上的复杂关系,我们就会懂得,鲁迅写这篇《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必然具有某种诘难辩驳的性质,从题目看,似乎应是一篇叙事文,但他的实际写法却更近于一篇杂文。这是和我们前面讨论的关于藤野先生和寿老先生的回忆完全不同的写法。

而鲁迅首先要面对的,是章太炎这位他最尊敬的老师的追悼会“在寂寞中闭幕”的现实。他的杂文式的悼念文也就由此而发。他敏锐地注意到,太炎先生的追悼会是由“上海的官绅”主持的,他们其实并不,也不可能懂得太炎先生的真价值;而先生后来和时代的“隔绝”,也注定了他“将为大多数所忘却”。这样,鲁迅在文章一开始,就写出了他所最敬爱的老师“寂寞”的、可悲的命运。

作为一个深知老师的真价值的学生,鲁迅必须为章太炎先生辩诬,正名。他首先要和社会舆论论战,因而一论“先生的业绩,留在革命史上的,实在比在学术史上还要大”,二辩先生后来“既离民众,渐入颓唐”,“不过白圭之玷,并非晚节不终”。由此而引出对其师的崇高评价:“革命之志终不屈挠者,并世亦无第二人:这才是先哲的精神,后生的楷模”,一切奚落,攻击,不过是“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但鲁迅的真正困难之处,还在他的这一认识与评价并不为章太炎先生自己所认同,因此,他还需要和老师论战。太炎先生整理《章氏丛书》,让学生选辑《章氏丛书续编》,均“自藏其锋芒”,不收“战斗的文章”。这是鲁迅最感痛心而又无可奈何的,文章以“呜呼”一语戛然而止,其中自有无限的感慨和悲凉。和自己最尊敬的老师之间的这种既相通又相隔的心灵的、情感的纠缠,正是鲁迅一生中最后一个“老师记忆”所具有的震撼力所在。

鲁迅也就此完成了他的老师记忆和书写——

他的第一个启蒙老师寿老先生,是可畏,又可爱、可笑的。

他的第一个外国老师藤野先生,是可敬的。——其实,他也有可爱、可笑的一面,包括他的“抑扬顿挫”的声调,他的在学生中广为流传的许多逸闻趣事,以及总想知道中国缠脚女人“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的执拗。

真正影响他、纠缠他一生的老师章太炎先生,则是最可敬,也最可悲的。

这样的可敬、可畏、可爱、可笑与可悲,几乎概括了“老师”的全部精神特质和他们给学生留下的印象。

而在鲁迅的笔下,这一位位老师,又是具体的、活生生的,既有主导性的方面(如寿老先生的可爱,藤野先生的可敬,太炎先生的可悲),因而形象鲜明,又和其他精神特质相纠缠,因而显得丰厚。

而且我们终于发现,自己生活中就有这样的可敬、可畏、可爱、可笑、可悲的老师。因此,鲁迅的师弟观,他的关于老师的观察、记忆,以及他书写老师所用的笔法,都值得我们琢磨与借鉴,并激发起我们“写写自己的老师”的冲动。

最后,还有一点“闲笔”。除了这些回忆老师的实写的文章外,鲁迅在他的文学创作中也写了几个虚构的老师形象。比如,他的第一篇小说《怀旧》里的“秃先生”,就有这样的神来之笔:“先生又近视,故唇几触书,作欲啮状”;“字为鼻影所遮,余也不之见,但见《论语》之上,载先生秃头,灿然有光,可照我面目”。“秃先生”可能有寿老先生的某些影子,但鲁迅笔下已毫无敬意,而有更多的嘲讽以至嘲弄的成分。(《怀旧》,收《鲁迅全集》第7卷《集外集续编》)

《野草》里的《立论》,也用一个细节勾勒出一个老师的形象:“老师从眼镜圈外斜射出眼光来,看着我,说„„”但这位老师的“阿唷!哈哈!”却道出了他的圆滑、世故,这样的“人之师”是鲁迅所厌恶,并要嘲讽、鞭挞的。

第五篇:美国的老师如何给学生写评语?

你还记得你上小学或者是初中的时候,老师给你的成绩单或者是作业上的评语吗?

学习认真,团结友爱,思想端正等等诸如此类的评语,是不是看上去很赞美。可是岂不知,这样的评语根本就是千人一律,完全一样。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可能会被老师的评语给骗了,觉得老师对我们真好。可是当我们和别的同学一对比后才发现,原来大家都是一块地里挖出来的泥,连颜色都是一样地。于是,我们便不再相信老师的评语了。

后来,上了初中,本以为老师们的评语会有所变化,可是还是一样的,根本看不出来里面的意思。天呢,老师们可不可以不这样折磨人的?这种官方式的语言或者是千篇一律的评语根本不是我们想要的,我们想要看到的是,你们关于每一个不同的学生的真实评语,我们要看到我们在你的心中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学生。

但是,如果我们看了美国老师写给孩子们的评语后,我们是不是真的该好好反思一下了。尤其是我们教书育人的老师们要好好反思一下了,毕竟,人不同,评语就要不同嘛,否则我们真的会很受伤的。

美国的老师写评语,会根据不同的学生写不同的评语。

当然,许多中国的家长都会讲,或者是中国的老师都会说,人家美国人一个班才多少人啊,我们中国一个班多少人啊,如果让老师一口气写下那么多的评语,岂不是累死?

OK,绝对不会有累死人的工作,写评语也不会累死一个老师。我觉得给不同的学生写不同的评语,才可以看得出一个老师的责任心来,如果你是一个负责任的老师,那么你就按小鱼儿讲的,不同人不同语。这样,你会得到很好的回报的。我想家长和你的第一个学生们都会喜欢你的,极度地喜欢。

我陪着邻居家的女儿参加过一次家长会,在征得老师的同意下,我也进入了单独的家长会那里去。美国的老师很热情,他知道我对这方面的知识很感兴趣,我告诉他,我希望可以学到更多的美国的教育,传到中国去。他很高兴,所以他没有拒绝我和邻居女儿同时参加家长会的要求。

在他和邻居家女儿谈她的女儿的时候,我看了老师写有孩子评语的一个文件夹。不看不知道,一看我就羡慕妒嫉恨起来。为什么?因为这个评语写得也太详细了吧。这位是班主任呢。

上面写着:这个孩子这学期进步很大。语文老师说,她以前可以造十个以下的句子,可是现在她能够造二十个以上的句子了,这让语文课老师非常开心。而且感觉到教这样的学生,是她的荣幸(这是英文老师写的评语)。然后是数学老师的评语,这个孩子的数学天赋令人惊叹,他竟然已经可以计算一百以内的任何加减法,完全超出了我所带的班级的所有其他小孩子,所以我认为这个小孩子在数学上是个天才(上帝,这个夸奖,太厚重了,好受用啊)。然后是历史老师的评语,这个孩子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敏感十分惊叹,虽然有时候听课会不太集中,可是上课的内容一点儿也没有落下过。所以,老师希望可以更集中精力听课,然后取得更完美的历史成绩哦………………

其实我们都知道邻居家女儿的女儿是一个话非常多的小孩子,她特别喜欢和大人们讲话,就算我们讲的与她没有关系,或者是她听不懂的话,她都要参与进来,和我们叽叽喳喳。所以我和邻居家女儿都担心,这个孩子是不是会在班级里也会如此叽喳。邻居家的女儿便不安地问老师,这会影响到老师们上课或者是影响其他孩子听课吗?老师的回答当时就晕倒了我,老师说,可是莉的性格很开朗啊,她不象有些亚裔的小孩子,很安静,这说明她是

一个开朗而快乐的小孩子,她的性格很讨每一个老师的喜欢。如果有哪一天,她不来上课,班级还会缺少快乐呢。所以,请不要担心,她表现得很好,我们大家都喜欢她。

看完了美国老师的评语后,我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一.针对性

美国老师会针对不同的学生给出非常针对性的评语,这个评语一般情况下会是对比性的。比如上学期的表现如何,而这个新的学期的表现如何,那么在对比的过程中,老师就会举出孩子在哪里进步了,等等一系列的。

二.乐观性

我不知道美国老师出于何种目的,反正看了好多的评语,我没有看到一条是负面的信息。也就是说,评语里全讲的是好话,赞扬的话。其实这也表达了老师对孩子的一种鼓励,也是给家长一个信息,孩子在学校表现是优秀的,是不希望给家长增加负担的意思。

三.互动性

在评语里,我们可以看到,老师对于孩子们在学校的表现了如指掌,但是他们也会向家长提出一些建议,比如孩子在其他方面需要进步,需要更努力,例如孩子需要增大阅读量或者是需要增加户外活动等一类的,都会体现在评语中。这样,家长就会针对这方面在假期的时候加强对孩子的教育。

四.差异性

看了很多孩子的评语后我发现,不同的学生,美国老师给出的评语一般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有十个学生就会有十个不同的评语,有一百个就会有一百个不同的评语。老师们是乐意去做这项工作的,他们认为这是他们的责任,必须尊重每一个不同的学生,如果写一样的,就代表他们根本不了解这个孩子,是失职的表现。

五.参与性

因为孩子的教育并不仅仅是学校和老师的事,也是家长,甚至是与孩子成长有关系的任何人的事情。因此,美国的老师在写评语的时候,希望让孩子身边的人参与进来,共同对孩子的教育添砖加柴。中国的教育是全家参与,这点很好。可是有时候我们的参与是过了头,根本不知道参与到那里去了。只有目的性的参与,才会是对孩子负责任的。

以上几点是小鱼儿关于对美国老师如何写评语而得出来的几点感受。或许只有在不同的对比中,才能得出不同的结论。虽然我支持中国的教育,可是我还是建议老师们可以结合美国老师写评语的方法,给不同的学生写不同的评语,也让孩子们看到你是尊重他的,你是了解他的,你是记住他的。这样,孩子们的内心会有被重视的感觉,不是吗?各位老师们?

上一篇:如何看待中国发展前景下一篇:如何索赔雨天延误工期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