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单元整合作业

2023-04-15

第一篇:小学语文单元整合作业

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策略初探

摘 要:通过单元整合教学,注重“整合优化”,系统整合相关教学资源,使学生通过对教学资源的学习,获取并整理信息,形成系?y的语文知识结构,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单元整组;整合教学;策略探究

整合教学通过教师在一定教学时间内指导学生共同阅读有关联性的多篇文章,是基于文本学习的一种阅读材料的形态。整合教学既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织模式,又是拓展阅读教学的一种新形式。整合教材,拓展课外,立足于教材又与生活链接。其目的不仅是为提升学生阅读的速度和数量,更注重学生在多篇多类文章的基础上进行意义的建构。

如何增加阅读的数量,提高阅读的速度,强化阅读的主体,丰富阅读的方式,让学生读得更多,更快,更乐,更深,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一、整合教学的意义及重要性

单元整合教学注重“整合优化”,是按一定主题,系统整合相关教学资源,使学生通过对教学资源的学习,获取并整理信息,形成系统的语文知识结构,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1.整合教学使课堂教学目标更明确。语文教师面对一篇文章的可教点很多,很复杂,这就造成了语文教学目标不明确,模模糊糊一大片,而单元整合教学能较好地解决教材教学目标不明确的局面。当我们以整合教学的取向俯瞰单元中的一篇篇教材时,一个个教学训练点就会很清楚地显现出来。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在教师的心中会更加清晰,精选的教学内容会更加合理。

2.整合教学有利于当前课程改革的推进。围绕某一主题组织相关内容的设计突破了以往教科书封闭、零散和乏味的结构体系,富有吸引学生参与的魅力。与单篇备课、教学相比,单元整合教学着眼于学科学习的整体性、综合性、实践性,更强调资源的整合与生成。这就要求我们改变教学策略,更多考虑教学资源的利用与开发问题,变以往的“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实施灵活而开放的教学。

3.整合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通过课程整合,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了更多的期待与喜悦,这源自于老师对学习内容的重新设计。

因此,立足于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结合整合教学的意义与重要性,进行单元整合教学的策略探究,为更好地实现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目的打下理论基础。

二、整合教学的策略探究

立足在单元整体的高度上,删繁就简,把一单元读薄,感受最精妙的语言,以求达到简单化、艺术化、精良化与高效化。

策略一:话题型单元的整合

五年级下册第二组教材以“童年?成长”为话题,安排了《古诗词三首》《儿童诗两首》和两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以及“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等教学内容。深入解读整组教材后,我对文本内容进行如下整合教学:

1.第一组教材《冬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感悟写法。重点研读精读课文《冬阳?童年?骆驼队》,在入情入境的朗读中领悟作者围绕关于“骆驼队”的回忆来表现童年生活的表达方法;学生自主学习《祖父的园子》,在简单交流中领悟作者通过对“祖父园子”的回忆来表现童年生活,对比两篇课文写法上的异同,迁移学法。

2.第二组教材《古诗词三首》《儿童诗两首》,运用写法。重点学习《古诗词三首》中的《清平乐?村居》,运用学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牧童》《舟过安仁》,领略“牧童”“渔童”“顽童”的生活情趣。学生自学《儿童诗两首》,比较现代诗与古诗形式、语言上的不同点,尝试儿童诗创作《我想》或联系自己生活中的小镜头来仿写。其中,在比较现代诗与古诗不同时有一个环节:感兴趣的学生尝试把现代诗《儿童诗两首》改写成古诗,结果学生兴趣很浓,个个摩肩擦掌,改出了好多“古诗”,这就是整合教学带来的灵动课堂。

3.第三组教材《童年的发现》“交流平台”,抒写“我的童年”。以“发现”为切入口学习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的写作顺序,为习作《童年趣事》做准备。在整合教学中学生有了一些美词妙句的积累,有了表达方法的积淀,有了饱满的情感欲望,抒写“童年趣事”也就水到渠成了。

策略二:主题型单元的整合

人教版教材每组课文之间都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在教学当中应引导学生通过整体观照,比照参读,辨析评价,从中发现和掌握语言规律,有效发展语文能力。

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八组课文以“走近毛泽东”为主题,串联起《七律长征》《开国大典》《青山处处埋忠骨》《毛主席在花山》这四篇课文。

从上面表格,我们发现单元内容上,要求我们整体把握编者意图:从诗人、领袖、普通父亲等多重身份认识毛泽东,全面了解毛泽东。文体特色上,确定阅读训练点:感悟诗歌的凝练,报道文体的真实,记叙文体的朴实。言语形式上,甄选能力习得点:有序描写场面;选取生活琐事,通过细节与心理描写体现人物品质。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可以把它们链接在一起开展教学。

策略三:单一文体单元的整合

四上第三单元四篇课文:《巨人的花园》《幸福是什么》《去年的树》《小木偶的故事》都是童话故事,细读了课文,我发现这四篇课文的共性特点十分明显。首先,四篇童话的形象都很单纯。其次,四篇童话的情节都比较曲折。第三个共同点是这四篇童话故事都有一个美好的结局。最后,想象丰富是所有童话的最根本的特点,就相当于金字塔的底部。

四篇童话的共性特点多,所以非常便利把四篇课文组合在一起整体教学,可以一篇童话精读为主,带出其他三篇,让学生综合童话的写法特点,学习写童话。

总之,单元整组教学的有效应用,必然会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新的突破。因此,教师要给予单元整组教学充分的重视,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教学经验,以便更好开展教学活动,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第二篇: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整合课

一、教材分析:

本组课文从多角度描写秋天,有的表达了在秋天里人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有的记叙了孩子们在秋天里活动的欢乐;有的描写了秋天美好的景色。教材里处处洋溢着浓浓的秋意,那秋天的山、秋天的雨,秋天的色彩、秋天的声音,都会使人们心中产生不同于对其他季节的感受。

9、《古诗两首》诗人在秋天里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

10、《风筝》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体会小伙伴伙伴们的心情起伏变化;

11、《秋天的雨》抓住重点词句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12听听,秋的声音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语文园地三》口语交际,话题是“秋天的快乐”;我的发现,扩展出表示前面这种颜色的新的词语;习作:看图写一幅秋天的图画;日积月累:对对子、训练词语的搭配。

本组课文作者抓住了秋天的特点,将秋天的特色描写出来,教学中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充分利用生活积累,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是本组教学的一个重点。第二,课文的语言生动优美,适于朗读的训练,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秋天的韵味,读出秋天的美好,在理解、朗读、背诵中,积累语言;第三,本组教材无论是导语、课文,还是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习作、日积月累,都是紧紧围绕有关秋天这个专题编排设计的,教学中要使各部分的教学相互关连,紧密配合,使本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如,导语中提出了“用手中的笔,描绘我们心中的秋天”,是为语文园地中的习作提出了学习的准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秋天,画一幅秋天的图画

二、总体构想

本单元,围绕“美好的秋天”这一主题,把整个单元综合起来,设计“欣赏——感受——描绘”的教学活动:先结合学习《古诗两首》《秋天的雨》《听听,秋天的声音》,引导学生欣赏秋天的美丽;在朗读与欣赏中,引导学生展开想像与创编活动:“秋天的雨,是(有)”“秋天的雨把给了,”“听听,秋的声音,”“秋的声音,在”等等;再结合学习《风筝》,开展秋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秋天的快乐;最后,结合课后练习及语文园地,指导学生收集积累描写秋天的古诗、词句,画秋天的景物,进行以秋天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口语交际和习作等语文实践活动。相信这样的活动会让那秋天的山、秋天的雨,秋天的色彩、秋天的声音,在孩子们心中产生不同于对其他季节的感受。

三、课时安排:8课时 第三组整体教学课时备课 学习目标:

1、会认20个生字,会写3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2、运用学到的阅读方法把课文读通、读懂,注意抓住和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句。

3、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充分利用生活积累,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是本组教学的一个重点。

4、课文的语言生动优美,适于朗读的训练,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秋天的韵味,读出秋天的美好,在理解、朗读、背诵中,积累语言。

前置学习提纲:

(一)

一、导语质疑:

读了本单元导语,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1、第一遍读课文,边读课文边标出生字词,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不认识或不明白的字词可以查字词典。

2、第二遍读课文,把课文读给家长听,要求读得准确、流利。签字:

3、识记生字新词。 (1)我会选:

促、忆、异、逢、佳、倍、遥、插 ()进、记()、()同、相()、()节、加()、()远、()花 (2)比比组词:、

依()并()精()抽()扬()婆()房() 衣()拼()情()邮()杨()菠()坊() (3)我会填:

五()缤纷、舒()()服、()惊()色、()呼()唤、垂()丧() 前置学习提纲

(二)

一、初通文意:

1、第三边读课文,每读完一篇都要想一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第四遍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句段,把感受写在旁边。

二、品读重点,体会感情

1、通读古诗两首 (1)《夜书所见》中梧桐树的叶子在秋风的吹动下,发出了什么声音呢?(结合注释解词)第二行诗句这里的“客”是指谁呢?为什么说诗人是“客”?因为他身在。

(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从题目中你了解到什么?(结合注释解词) 。表现诗人一个人离开家乡、亲人的孤独心情的字是。“遥”字你体会到什么?“少一人”少的是谁?。 (3)再古诗你体会到两位诗人是什么样的感情?

2、《风筝》

(1)朗读第2自然段说一说:读了这一段,你知道写了些什么吗?

(2)默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风筝做好了,此时你最想干什么?

(3)当你奔跑在空旷的田野中,看到高高飘荡在天空中的风筝,你的心里产生了一种怎样的受?

(4)实践活动:说说自己放风筝的快乐。

3、《秋天的雨》

(1)读课文第

2、3段秋天的大门打开后,作者都看到了什么?秋天的雨里还藏着什么呢?

(2)“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扇走了夏天的炎热。”这一句里是用了修辞手法,你是从这个字上看出来的。联系家乡秋天的某一景物特点,仿照书上的句式写一句话。

(3)默读第4段完成安课文内容填空“它告诉大家,。小喜鹊,小松鼠,小青蛙,准备舒舒服服地睡大觉。松柏,杨柳树叶,大家都在准备过冬了。”你还知道其它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

4、《听听,秋的声音》

(1)通读课文你在诗中听到了哪些声音?

(2)你最喜欢的是哪种声音?

四、质疑:将单元中不明白的问题写下来。(边读边记)

前置学习提纲

(三)准备秋天的诗文朗诵会 收集资料:

1、 积累描写秋天的词语

2、 背诵秋天的诗文

四、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读文识字

一、课前自主完成前置学习提纲

(一)

二、小组合作,学生字读课文

1、小组交流生字、词语。组员互相评价。

2、课件展示,多种方法检查巩固。

结合课文理解:萧萧、重阳节、茱萸、憧憬、凌空、大惊失色、倏地、垂头丧气、千呼万唤、磨坊、清凉、留意、五彩缤纷、频频、舒舒服服

3、指导写字。萧、深、篱、歇、丧、柔、紫、紧

4、指定学生接读课文,同学评价。教师指导难读的句子。

【设计说明:完全相信学生、依赖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第二课时:初通文意

一、课前完成前置学习提纲

(二)

二、小组交流,教师指导,完成对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关键问题的理解。 第三课时:欣赏秋天的美 课前交流积累的写秋天的词语

1、《古诗两首》背诵,结合课下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

2、《秋天的雨》

(1)交流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2)关于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人以外的事物当做人来写,赋予它人的动作或思想感情,就叫拟人。例如

2、4段。

(3)怎么运用呢?可以用描述人的词语来描述事物。也可以直接把事物当作人来写。续写第二段,秋雨还把什么颜色给了谁?

(4)以读引说:请同学们试着说个句子用上拟人的修辞手法。

(5)问题交流: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秋天的雨的?引导学生找出中心句。 本文的结构特点:前四段每段第一句为中心句,第五段概括全文。 (6)背诵课文,

3、《听听,秋的声音》背诵课文 第四课时:感受秋天的快乐

秋天不仅美丽,还有许多有趣的活动。 《风筝》

(1)课文写了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不同心情,找出有关词句,体会体会。 (2)心理描写:做风筝时“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放风筝时,“我们快活的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的奔跑。”线断后,“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找风筝时,“我们都哭了,垂头丧气。”

(3)你还知道那些描写心理的词语?依依不舍、愉快、忐忑不安、烦躁不安

(4)怎样进行细致的心理描写?整体把握人物的心理变化,通过事例,动作、语言、神态把人物的心理变化写具体。

(5)以读引写:根据课文续写一段话,我们找到了风筝,突出心理变化。 (6)以读引说:你喜欢秋天里的活动有哪些?利用周末走近秋天,观察游戏。 第五课时:秋天的美文大展示

每人准备一篇或一段写秋天的美文,朗读比赛 第六课时:描绘秋天

“写一幅选的或画的秋天的画”关于写作策略的几点看法: 策略

一、加强口语交际与习作的整合。

口语交际为习作打基础,

1、话题提供习作的素材。

2、说得有序、清楚是写得连贯、生动的前提。

3、习作中,要注意鼓励学生积极运用学过的表达方法和积累的好词好句。

这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秋天的快乐“,要求学生交流金秋时节做的事情以及从中感受到的快乐。这些事情可以是和爸爸妈妈或小伙伴们一起做的,也可以是自己做的,如摘果子、看红叶、放风筝、捉蛐蛐、赏菊花、秋游等活动。讲之前要选那些自己觉得最快乐,印象最深的事。讲的时候,要把自己的快乐心情表达清楚,最好能使听的人受到感染。为习作提供生动的素材。

策略二:加强小练笔

本单元教材除了在语文园地里安排了习作外,还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小练笔”。教材中的“小练笔”找到了课本资源的读写结合点,也为我们指明了一条读写结合的有效途径。教学中我们既要重视教材中安排的练笔练习,又不能满足于此,教师要努力拓宽练笔的范围和途径。

1、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练笔资源。 比如,学了《风筝》,可以引导学生想象“我们”寻找“幸福鸟”,没有找到或者找到后的心情,写一段话;学了《秋天的雨》,可以引导想象秋天还会把什么颜色给谁?仿写一段话;学了《听听,秋天的声音》,教师可以提供一组声音的素材或实地带学生去野外聆听秋天的声音,写下自己所听到的和感觉到的。因为是小练笔,所以可长可短,可抒可批,这样畅达。可以是续写式,可以是填补式,可以是感悟式,也可以是自由式。当然,这样做会给老师们带来不小的压力,因为备课时必须仔细钻研教材,构思好课文的最佳练笔。

2、有效利用生活中的练笔机宜。

秋天到了,写写秋风、秋雨、秋果;冬天到了,写写寒风、冰块、大雪。开学了,写下对自己的勉励和希望;学期结束了,向父母汇报一学期来的学习生活。生活中到处是写作的源泉,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要重视观察日记的引导。观察是认识自然,走进生活最好的老师。观察的面宜广,人、事、物、景均可涉及。观察后要及时记录,不计较文章长短,不计较结构笔法,只求真实。一开始,教师要做好充分的指导,使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例如:观察人,可以观察他的相貌、衣着,也可以观察他在不同的场合中不同的神态、动作、语言等等;观察事,“校内的事”、“校外的事”、“家里的事”、“菜场的事”等等,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事,大事小事家常事,凡事留心;观察物,上至日月星辰、风霜雪雨,下至飞禽鸟兽、花草树木,动态的,静态的,包罗万象,要懂得欣赏。当学生能有意识地将观察所得笔录下来,他们的“材料仓库”就不仅丰富而且有条理,写作时,一个个素材便“呼之欲出”。观察日记还要经常交流,常用的方法是,将日记本一一挂在墙上,学生可以自由查看,还可以在旁边写上评语或建议。

策略

三、吊足“胃口”

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给他们一些美好的感觉。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途径有很多,但培养学生对老师的信任之情则是最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信任,首先应该建立在第一堂课上,并使其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渐加深。

1、重要的第一印象。新学期第一堂作文课,教师走入课堂必须心里有“底”,肚里有“货”。先博得同情:“写作文挺不容易吧?”继而话锋一转:“今天,不妨咱们来换个角色,你们出题,老师即兴口头作文,如何?”当学生搜肠刮肚想出来的作文难题都被老师迎刃而解的时候,学生发自内心的惊讶、佩服,就会转化为对老师的信任和对语言文字的兴趣。

2、经常流露对文学的爱好。课内课外,常和学生聊聊,比如说,小时侯爱看的书,古今中外的文人轶事,自己写文章的心得体会,自己最欣赏的好词好句等等,让学生自然地感受到老师的勤奋好学与文学功底。强烈的向师性也会激起他们多看书的欲望。在此基础上,经常举行一些读书交流会,师生共同品味读书的乐趣。

3、表现出对学生真心的理解。习作无非是让学生把自己胸中的积蓄写出来,不说假话空话,表达真情实感。作为教师,一定要真正把学生当成朋友,倾听他们的烦恼,分享他们的快乐,让学生消除心中的警戒,信任老师,这样,他们才敢在作文中表现真实的感情。

4、善待学生的作业。教师杂务多,学生交上来的作文,有时候一忙,就暂时搁置了,疏不知,这伤害了学生满怀期待的心!一篇作文,就是一颗真心,教师不但应该及时阅读,而且要对学生提出中肯的意见,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第七课时:训练《语文课时练》 第八课时:测验

第三篇: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整合学案

主题:思考生命感悟人生

一 教材分析

本组课文围绕“生命”这一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对生命的思考,抒写了对人生的感悟。

二 教学目标 1. 正确书写“浓郁.流连.小径.穿梭.流畅.引导.悄然.花繁叶茂. 多姿多彩”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后三个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已经度过了十个春秋,谁能描述一下你心中的春天。从同学们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大家谈得最多的是通过眼睛所提供给我们的视觉形象。那么

一些双目失明.失去视觉的盲人心中的春天又会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大胆猜测一下。没有视力的盲人虽然不能用眼睛去观察春天,但是他们心中得春天也同样是多姿多彩.生机盎然的。因为 他们是在用心灵出触摸春天。

二、 检查预习,认读生字。

1. 同学们已经在课前预习了课文,谁能说一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也可以谈一谈你阅读

后的初步感受。

2. 自读,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请同学们试着说一说文中的小女孩安静给你留下了怎

样的印象。

3. 默读课文,边读边在书上做出标注:写一写自己的感悟,画出不懂之处。

4. 教师组织全班同学交流读后感受,重点围绕“盲女安静特殊在哪儿”来谈。

三 自主学文 整体感知

1.请学生都蒙上眼睛,把课桌上的学习用品整理进书包。边做边想:假如你的眼睛失去了光明 ,会给你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学生体验,纷纷说。)

2.师补充资料:

资料1.长期以来,许多中国人具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传统观念。因此对于

死后捐献器官,大多数人不能接受。一方面需要移植角膜的患者多,而另一方面损献出来的角 膜少,因此患者重见光明的可能性小。 资料2.张英瑜幼小的生命来到世界仅仅116天,而她的角膜却给三位受捐者带去长久的光明。

资料3.捐肾救母,孝道感天下的孝子田世国,在2004年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馈给病危的母亲。

资料4.据卫生部统计,我国目前约有400万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其中70%可能通过角膜移植手

术复明,但由于供体角膜匮乏,我国每年仅实施3000例角膜移植手术,数百万的患者还在黑暗

中苦苦地等待。

3.交流了资料,你有什么感受?

4.揭示课题。从题目中,你能提出一些什么问题?(什么是永生?为什么要说“永生”?谁的

眼睛是永生的?)

5.默读课文,说一说你有什么感受? 3.引导学生抓住人物语言来品读课文。

(1)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

(2)替每个人物说明他的观点,说一说,为什么这么做?

①琳达不愿意捐献母亲的角膜,课文哪些地方表现了她的这种心情?

②学生找出“我惊呆了――完整地离去”,指导朗读琳达强烈的痛苦和难以接受的感情。

[加深情感体验,和后面的自觉捐献形成对比,帮助学生更好的感受琳达转变的过程。]

③琳达一开始极力反对,她的看法改变了吗?简单说一说。(生说,

师板书:)

(捐献角膜)母亲父亲女儿

(“我”的态度)不理解理解主动

[突出重点,对父亲的话进一步深刻理解。]

(3)重点理解爸爸的话;“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死后能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 复,那么我们的死也是有意义的。”从爸爸的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在交流中引导 学生弄懂父亲很有爱心,他给失明者带来了重见光明的希望,而正是这种爱心.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教育感染了周围的人,让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一队伍中来。]

6.父亲离去了,他的爱心离去了吗?在哪里得到了体现?

7、 感谢生命,因为快乐.兴奋.痛苦又何尝不是美丽呢?这段话是著名作家冰心的感悟。同学们,能不能把你喜欢的关于人生的格言.名言告诉给大家?

8. 自主学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围绕“生命”写了哪几个事例 ?

9、 合作交流,全班交流,用简洁的语言对三个事例概括,并进行板书,共同进行评点。

10、仔细阅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表现作者情感变化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1、完成下面的填空。

作者最初看见草地时,感到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扒开草后看见躲藏着小草时,感到_______,因为

______________;

离开维也纳前,感到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

看见花的原野时,感到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体会到小花的气魄时,心头_____________,因为

_____________。

四、回读课文,课外延伸。

1.师生共议:我们能不能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唤醒人们的捐献意识做些什么?

(1)将这个故事讲给家人或身边的人听。

(2)替重见光明的角膜受捐者写一封感谢信。

(3)利用收集和调查到的资料,办一份手抄报。

(4)写一封捐献器官倡议书。

2.你对生命又产生了哪些新的感悟?结合前面的几篇课文,大胆地谈一谈自己对生命的思考。

第四篇:付兴军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单元整合教学设计

“单元整合”六年级上册第七组

“人与动物”教学设计

北山小学

付兴军

本组概述: 动物是我们亲密的朋友,它们和我们一起组成了丰富、美丽、和谐的世界。本组选编的课文,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发生的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读来令人难以忘怀。

设计理念: 以“单元整合”策略为指导,以知识树为线,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使学生的学习方法相互渗透,有机整合。在分享教材上有关动物的感人故事的同时,唤起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内容:

1、人教课标版教材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七单元课文:《老人与海鸥》《跑进家来的松鼠》《最后一头战象》《金色的脚印》。

2、课外阅读材料:《狼图腾》《绿毛龟》《狼王梦》等。

教学重点:

1、感受动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感受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真挚情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

2、分享同步阅读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有效地进行同步阅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1、师:和人一样,动物也有自己的爱憎,自己的智慧,自己的情怀。今天我们用画知识树的方法继续走进“人与动物”这个主题。 主题回顾。

2、出示第七单元中四个故事的课文插图,读了这些故事你的感受是什么? 《老人与海鸥》:情谊《跑进家来的松鼠》:喜爱 《最后一头战象》:敬重《金色的脚印》:信任 阅读概览。

3、在同步阅读材料中,也选编了几篇以“人与动物”为主题的文章,我们重点阅读了《绿毛龟》,老师已经布置同学们认真地阅读,并填写了《阅读浏览表》。请在小组内相互交流,看看你们的阅读体会是不是一样。可以读一读,再讨论讨论。

4、你最难以忘怀的是哪个故事?简要说说主要内容,和自己的感受。

5、相机总结主题。《绿毛龟》:伤害──“饱受凌辱的绿毛龟,就在那一天,丧失所有的生趣。”你想对几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孩说什么?

小结:动物的情感、动物的灵性让我们震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让我们震撼。

片断分享与精彩赏析。 阅读材料中的这个故事,作者又是如何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呢?哪些描写给你的印象最深?

6、精彩赏析与重点问题的交流预设:

《绿毛龟》 问题:绿毛龟的结局让你有何感想?

① 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孩对绿毛龟做了些什么?结果怎样?

② 联系实际,说说你知道的这样“凌辱”动物的事情? 你想对爱动物的小孩说什么?

7、简要说说你知道的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

8、音乐,(课件出示一组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图片)看到这些图片你想说什么?

总结: 通过阅读,我们又对动物有了更多的了解,更深的认识:和人一样,动物也有自己的爱憎;动物也有自己的智慧;动物也有自己的情怀。动物和我们共同属于一个家园,我们和动物应该“和谐相处”(板书:和谐相处)。

第五篇: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六单元作业

第六单元练习

一、 根据本单元学到的知识填空。

1. 我国是一个的国度,最早的诗歌总集是,已经有

的历史。

2.通过收集资料,我还知道了诗歌的分类。按题材分,可以分为边

塞诗、诗、诗和咏物诗。按形式分,可以分为格律诗和诗。

3. 从古到今,我国涌现出屈原、、知道外国的、等诗人。

4、“西江月”是,“夜行黄沙道中”是 。

二、把古诗词名句与作者连在一起。

海内存知己凌寒独自开王勃

夕阳无限好天涯若比邻王安石

迟日江山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

墙角数枝梅春风花草香杜甫

三、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

1、《诗经·采薇》描写对一位姑娘思念的情感。()

2、“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是唐代诗人杜甫所写的《春夜喜雨》()

3、 “路转溪桥忽见”中“见”是出现的意思。()

4、“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这个诗句是描写秋天的。()

四、按顺序排列下面词语。

1、诗经、元曲、唐诗、宋词

2、雨雪霏霏赤日炎炎凉风习习杨柳依依

五、我能灵活地运用古诗。

1、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来劝他:“。”

2、当我们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的诗

句:。

3、来到瀑布脚下,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我不禁想起:

4、当我们浪费粮食里,老爷爷经常会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

们:。

5、杜甫的《春夜喜雨》中,写春雨滋润万物,悄然无声的一句是“。”

六、我向大家推荐“我最喜爱的诗歌”。

我最喜欢的一首诗叫。我还能把它默写出来

呢:;

我推荐的理由是:

七、走过《轻叩诗歌的大门》这个综合学习活动,请你谈谈在此次活动中的收获。

(50字以上)

上一篇:小学语文教师学习总结下一篇:小学语文老师师德小结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