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干部培训结业论文

2022-05-14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教师干部培训结业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一、试卷结构分析(一)试卷结构本试卷由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组成,全卷满分100分。选择题共有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非选择题有填空题共8个小题,每空1分,共15分;识图分析题共4个小题,每空1分,共20分;实验探究题共4个小题,每空1分,共15分。

第一篇:教师干部培训结业论文

2007年全国体育教研员研修班顺利结业

为了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进一步提高体育教研员的业务能力,促进体育教研工作全面、深入开展,更好地推进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由教育部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主办、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承办的全国体育教研员研修班,近日在辽宁省大连市举行。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大连市教育局、大连教育学院等有关部门的领导出席了研修班开班仪式。来自全国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5名正式代表和辽宁省25名列席代表参加了此次研修班。

在开班仪式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耿培新主持,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杨贵仁出席了开班仪式,并做了题为“我国青少年体质与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报告。

杨贵仁司长的报告共分三个部分:一是,学校体育的形势与任务;二是,学生体质健康存在的问题;三是,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的要求。杨贵仁司长在报告中对中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做了简要的回顾,指出中国学校体育的发展历经清朝末期、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历史时期,而学校体育真正受到重视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五十多年来,学校体育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当前是学校体育有史以来最辉煌的时期。他在报告中全面分析了当前我国学校体育领域的几件大事,重点介绍了中央7号文件制定和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召开的背景与主要内容。杨贵仁司长指出,我国青少年体质状况二十多年来持续下降,近几年下降的幅度在加快,必须引起我们广大学校体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对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他指出,中央7号文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动素质教育和学校体育工作的一个纲领性文件,文件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目标之一提将出来,这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学校体育工作必须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的精神,狠抓青少年体质的增强,在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中,应当明确思想,在学校体育功能和目标方面应有高度的统一认识,使学校体育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在报告中,杨贵仁司长从“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通过体育课教学,使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体育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等四个方面,论述了学校体育的功能,并对今后学校体育工作如何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的精神提出了六个方面的具体要求:

第一,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和充足的休息与睡眠时间;

第二,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基本标准》;

第三,要全面推行《健康体检制度》和《意外伤害校方责任险制度》;

第四,要确保每天做两次眼保健操;

第四,要开好春季运动会和秋季运动会;

第六,积极推行“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

杨贵仁司长在报告中充分肯定了体育教研员队伍在历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中的作用,指出体育教研员队伍是学校体育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支力量,并进一步明确新时期体育教研员的职能定位:研究、指导、服务、检查和督导落实。他对体育教研员的工作寄予了殷切的希望,希望广大体育教研员要加强学习和宣传中央7号文件,要在全社会形成舆论氛围,以省为单位区域性整体推进,要加强学校体育课程教学的研究,认真落实中央7号文件中对师资队伍建设和场地器材投入的有关规定,在深化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和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精神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7日下午,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课程研究室主任张廷凯研究员,为研修班做了“新课程改革的进展与发展趋势”的专题报告,报告从“新课程改变了什么”、“新课程改革深化发展的方向”两个方面,向全体学员介绍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并结合六年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总结和分析了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取得的经验与存在的问题,以及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报告对如何把握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从更高层次上来认识与分析体育课程改革实验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随后,研修班围绕“如何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与“体育课程改革中的问题与对策”两个主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组研讨与大会交流。辽宁省代表张志富、贵州省代表于洁、重庆市代表阳劲力,就体育教材内容的选择、体育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与校本教研三个专题,分别进行了大会交流。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毛振明教授、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运动营养食品分会的孙风华副研究员,还分别作了“对第八次课程改革的认识”与“合理营养与学生体质”的专题发言。

在研修班结业仪式上,毛振明、赖天德、耿培新、滕子敬代表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向与会代表颁发了研修班结业证书。耿培新副主任对此次研修班的学习与研讨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并对今后一个时期的体育教研工作提出了希望和要求。

此次研修班是教育部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的第一届研修班,是全国省、市两级体育教研员学习现代课程理论,研究当前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探讨在学校体育课程教学中如何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精神的一次重要的学术活动。研修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与会代表一致反映,通过研修班的学习与研讨,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启迪了思维,对于正确把握体育课程的性质,进一步明确体育课程的功能与目标,深化体育课程改革,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以及创造性地开展体育教研工作,引导和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还观摩了大连市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启动仪式。高水平面的组织工作和高质量体育活动,给与会代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次研修班在人民教育出版社、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大连市教育局、大连教育学院的大力支持与全体代表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第二篇:伊春市2015年初中结业考试生物试卷分析

一、试卷结构分析

(一)试卷结构

本试卷由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组成,全卷满分100分。选择题共有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非选择题有填空题共8个小题,每空1分,共15分;识图分析题共4个小题,每空1分,共20分;实验探究题共4个小题,每空1分,共15分。

(二)分数结构

依据初中生物七年级(上、下册)和八年级(上、下册)教材命题。试题分值分布为:七年级上册占46分,下册占34分,八年级上册占16分,下册占4分。考试内容没有超出教材范围。

(三)难易程度

从本次考试情况来看,试卷难度较为适中,无偏题、怪题和错题。标准差13.87,难度0.87,区分度0.31,平均分87.19。

二、考试基本情况统计分析

根据分析,学生没有对生物学的学习引起足够的重视,仍然没有很好地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对记背的基础知识记忆不牢固,多数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不到位。在非选择题的解题过程中,绝大部分学生都出现了乱填知识点的现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杜绝偏科思想,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记背和重难点知识的理解。教师在教学中要强调生物学科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充分利用学生探索生物奥秘的好奇心,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重视生物学的学习。同时,教师要用好《考试说明》和《课程标准》,分析和建立初、高中生物学知识体系的相关链接,理清学业水平考试的重点和难点,使之有针对性地指导我们的教学。

三、教学建议

(一)关注学生,分析学生

树立“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先分析学生,了解学生。要培养学生对生物课的兴趣,教师的课堂就得吸引学生,可寻找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引入,用鲜活、与时俱进的实例来讲解知识。要了解学生的爱好,投其所好,才会事半功倍。学生是时代的先锋,总是关注一些新鲜新潮的东西,比如微博、游戏、电视剧、电影等。教师也要与时俱进,选择一些新鲜的、健康的事物,和学生一起交流。教师要学习心理学,掌握一些科学方法,比如遗忘规律、概念图组织策略、精加工策略等,以便及时对学生做好学习方法的指导。

(二)关注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从学生的答题情况看,学生对课本不熟悉,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也没有注重指导学生仔细阅读和理解课本的内容。在课本中有很多“资料分析”的栏目,教师要仔细指导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并解决讨论的问题,逐步提高学生分析资料获得有用信息的能力。

(三)关注学生对核心概念的理解、迁移

从学生的答题情况看,学生并不是在理解的基础上答题,而是结合了死记硬背,感觉差不多的,就将以前做过的题目答案填上去,从而导致得分率不高。这也能看出教师平时的教学导向,有可能是偏向于让学生背,即重知识、轻能力。应加强学生对生物学核心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促进学生进行积极思考,只有思考了才能加深理解。应加强学生自主阅读教材、自主建构知识框架的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关注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技能

生物学知识是在观察、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得出或通过实验得以证实的,因此,教材中的基础实验和探究活动的教学要落实到位,要尽可能地让学生有动手的机会,让他们不断地积累实验和探究的经验。让学生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掌握方法、操作步骤以及相关的操作技能。教师要注重对科学探究的各环节,如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以及评价实验方案等,进行专题训练,让学生真正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五)关注学生的识图能力、知识整理能力

每次结业考试都要考到识图的内容,从单个知识点的识图到综合知识的识图,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识图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相应的能力。

(六)关注现代生物科学的发展

生物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教师要把握生物学科宏观、微观及应用方面的发展,关注新闻、网络中与生物学科有关的信息,关注生物学科的新发现、新应用,并应用到课堂中,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就能够不断了解最新的生物方面的信息,如人类的生存环境、生物技术应用、医疗保健等方面。

作者:李筱媛

第三篇:基于胜任力特征的干部培训院校教师管理研究

摘 要:在麦克利兰胜任力理论和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自身工作实践提出了干部培训院校教师胜任力模型,并重点就教师招聘遴选和绩效考核两个环节进行了应用分析,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对于干部培训院校教师管理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胜任力;胜任力模型;干部培训;教师管理

教师管理归根到底是一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胜任力特征及其模型是一项人力资源管理分析技术,目前已经较为广泛地应用在人才选拔、培养、使用、激励中,国家税务总局党校在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教师管理中进行了大量的实践,积累了较多的经验和教训,本文结合本院工作实际,在胜任力特征基础上,立足针对性、实践性、可测量、能实现等因素,探讨优秀教师成长模型,为干部培训院校教师管理提出了素质标准、培养依据、评估指标,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1 胜任力概念及其研究方法分析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David McClelland)于1973年在《测量胜任力而非智力》(《Testing for Competency Rather Than Intelligence》)一文中正式提出了用胜任力测量来代替传统智力测验的观点。胜任力(Competency)是一种个性特征,是指能将某一工作中成就卓越者与普通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深层次特征,它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等任何可以被可靠测量或计数的,并且能显著区分优秀与一般绩效的个体特征。胜任力的基本特征大致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胜任力是多维度、多层次的立体结构。胜任力内涵既包括外显的成分,如知识、技能、社会角色和自我形象等表层特征;也包括内隐的成分,如动机、态度、责任、价值观等深层的特征。胜任力是区分绩效优异者与绩效一般者的关键因素。

(2)胜任力可以为组织发展指明方向。一个组织可以利用胜任力来识别其团队成员的行为是否可以促进整个组织达到预定的发展目标。

(3)胜任力对预定目标的影响是可以衡量的。组织可以利用胜任力的可衡量性来评价其团队成员目前在胜任力方面存在的差距以及未来需要改进的方向和程度。

(4)胜任力能通过学习获取和发展。胜任力一旦被确定,组织就可以通过培训等方式促使其领导者进行学习,达到胜任力的要求。

(5)胜任力使每个组织与众不同。也许两个组织可能在财务结果上非常相似,但是他们获取这些结果的方法则完全依赖于根据其战略和企业文化设定的胜任力。

(6)胜任力会发生改变。随着组织管理水平的提高,胜任力模型中的每个胜任力都在改变。胜任力的变化程度,也将随人们的年龄、阶段、职涯层级以及环境等不同而有所不同。

2 干部培训院校教师胜任力特征

胜任力理论的基本假设是,优秀胜任力结构决定优秀绩效行为和高水平绩效,提高绩效的基础和根本途径在于提升任职者的岗位胜任力。20世纪90年代,随着社会对教师专业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教师胜任力模型的研究得到广泛推广,人们从教师特征、教师素质、教师评价等方面对教师胜任力进行了各种研究和探讨,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2.1 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构建方法

构建胜任力模型的方法很多,我国研究者一般运用团体多层次水平考察法、专家会议法、行为事件访谈法、工作分析法、问卷法、观察法等。汤舒俊、刘亚、郭永玉在《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研究》一文中,运用问卷法及行为事件访谈法对高校教师胜任力特征的研究表明,高校教师的胜任力可归结为四个因子:人格魅力、学生导向、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研究认为,人格魅力是根本,教学科研是支柱,学生导向是终极结果,体现出绩效优秀的高校教师的胜任力结构。该研究对于了解高校教师的胜任力模型、对于高校教师招聘遴选、绩效评定、自身建设、客观分析等具有很好的现实指导意义。

2.2 干部培训院校教师胜任力特征分析

干部培训院校旨在提高各级各类干部素质,更新知识,提升能力,属成人教育系列,承担着学历教育之后的公职人员继续教育的职责。因此干部培训院校教师胜任力特征除了具备普通高等院校教师胜任力的一般特征之外,还有其自身的特殊因子,基于前人对于普通高校教师胜任力研究以及本人干部培训院校暨国家税务总局党校教师的实践与观察,提出干部培训院校教师胜任力特征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以气场夺人。有生命就有气场,它是人们身上无形的精神符号。用麦克利兰胜任力理论解释,是一个职场人士应具有的知识、技能、自我形象、社会角色等外显特征与责任、态度、价值观等内在特征的多维度、综合统一。这种胜任力特征,也是高校教师应该具备的特征,但是体现在干部培训院校教师身上它的表现将更加强烈。如果说高校教师的气场是润物细无声,那么干部培训院校教师的气场则是先声夺人、一见钟情,是未成曲调先有情。这是因为干部培训教育不是学科教学,而是专题讲座,一门课程讲授不是半年而是一天甚至半天,这么短暂的时间由不得教师春风化雨、随风入夜、细细道来;干部培训院校教师应该具有在极短的时间甚至几分钟的时间内迅速兜售教学产品,迅速打开学生心扉,引领学生转变身份,追随老师、摄取知识的能力。这种能力有人称为吸引力、魅力,本人称之为气场,用麦克利兰理论就是胜任力,是培训院校教师应具备的内隐、外显素质的完美展现。

第二,以成就育人。高等教育的终极目的是教书育人,教书与育人同行。干部培训院校的学生都是已经经历了学历教育的成年人,他们参加培训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新补充知识,扩大视野、改善知识结构、提高创新能力,以适应科技发展、社会进步、本职工作需要以及在本职工作中取得更大成就。因此干部培训教育培训的终极关怀应该是“成就关怀”,即各级各类干部、公职人员经过培训之后,回到岗位上能够获得更大的成就、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创造更加可观的效益。

第三,以创新立命。干部培训主要是对相关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知识更新、补充、拓展和能力提高的一种高层次的追加教育。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新知识、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新信息、新技能。这就要求干部培训院校教师一定要顺应科技发展和职业要求,要充满强烈的求知欲望,注重新知识、新理论的学习,不断改进、完善知识结构,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干部培训教学、满足学生需求、促进社会进步。干部培训院校教师一定要走在科技创新、理论创新的前沿,以创新守业,以创新立命,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绩效卓著的名师。

3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干部培训院校教师管理

根据麦克利兰对于胜任力的研究,胜任力特征能够为干部培训院校的发展指明方向。学校相关机构可以利用胜任力特征来识别其教师的行为是否可以促进学校预定的发展目标;衡量和评价其教师目前在胜任力方面存在的差距以及未来需要改进的方向和程度;教师本人也可以通过胜任力模型,有助于对自身进行客观的分析评价,在教学科研工作中不断进行自我调整,不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胜任力模型也有利于提高对整个教师团队管理的科学性和时效性,尤其是在教师招聘遴选和绩效评定这两大核心环节中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

3.1 干部培训院校教师胜任力模型构建

建立胜任力特征模型是基于胜任力特征的干部院校师资管理的逻辑起点。结合前人的研究和教学管理实践,培训院校胜任力模型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因素(见图1)。一是思想品德胜任特征。教师思想品德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因此干部培训院校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应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包括政治修养、职业道德、敬业精神、高尚的价值观。二是知识技能胜任特征。包括专业知识、创新能力、实践经验以及信息技术、教学技能、沟通写作等综合知识。三是教学科研胜任特征。这是教师胜任力的两大支柱,是教育培训的终极结果体现。包括教师完成了多少教学工作量,完成了多少课题,发表了多少论文著作,以及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工作改进情况等。四是综合素质胜任特征。教师角色与其他高知人群不同,它是一个对人的综合素质要求极高的职业,包括自我形象、个人认知、社会角色以及本人的吸引力、影响力、执行力等。

图1 干部培训院校胜任力模型3.2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教师招聘遴选

外国有句谚语,“与其培养火鸡上树,不如直接雇用猴子”。把好教师入口关,做好教师的招聘选拔是保证干部培训院校师资队伍质量和水平的关键环节。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招聘与基于岗位任职资格的招聘有本质的不同。胜任力是区别一般与优秀的关键因素,能够在岗位任职资格的基础上留下优秀的。所以基于胜任力的招聘遴选能帮助学校找到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秀人员,既避免了组织由于人员选拔失误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也减少了人员的培训支出。尤其在干部培训院校教师岗位这样较为复杂的高知岗位挑选教师时的发挥的作用尤为明显,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招聘,在预测优秀绩效方面的重要性远比与任务相关的学历、技能、学业分数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干部培训院校在教师招聘过程中,应根据胜任力模型,组建招聘团队、建立选拔标准体系、进行行为化面试。

在教师招聘的实际操作过程中,重点在于设计哪些可以考察这些胜任因素的行径,思考怎样的测验或面试设计才是有效的。例如,国家税务总局党校主要采用评价中心技术,运用小组讨论、公文筐处理、演讲、情景模拟测试、结构化面试、心理素质测试等项目进行招聘选拔活动,考核指标体系及量化标准见表1。

3.3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教师绩效评价

对于干部培训院校教师的考核评价是干部培训教育工作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现实作用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建设一支素质良好、结构优化、精干高效的教师队伍是提高干部培训院校核心竞争力的根本途径。师资队伍建设的好坏关系到一个干部培训院校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对教师工作业绩的认可与肯定,并且影响到教师的成长与的职业生涯的规划。许多高校以及干部培训院校在教师的考核评价机制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建立了和完善了与之相适应的考评体系,为教师的成长进步和学校教学培训事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毋庸置疑,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存在考核目的不明确,考核流于形式的倾向;教师考核评价体系缺乏量化指标,难以真正反映出被考核者工作状况和工作绩效;考核仅限于年终岁尾,平时考核不够,缺少对过程的管理等问题。

麦克利兰关于胜任力特征的研究表明胜任力对组织预定目标的影响是可以衡量的。因此干部培训院校可以利用胜任力特征的可衡量性来衡量和评价其教师目前在胜任力方面存在的差距以及未来需要改进的方向和程度。由于胜任力特征的可衡量性特点,不仅能够有效的解决上述传统教师绩效考评中存在的问题,而且还可对教师的工作业绩做出客观、公正、直观的评价。

如表1所示,国家税务总局党校教师绩效考评直接以教师胜任力特征为依据建立指标体系,无论是内隐及外显特征都构建行为化量化标准,直观、形象、科学,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各项数据和活动直接指向组织目标,直接对应教师行为,为组织目标的实现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为教师本人职业生涯规划指出了明确的房展方向,同时为决策部门了解教师工作动态、内在潜力和素质水平,提供第一手资料和决策咨询服务,为学校其他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如教师的晋升、培训、加薪等提供客观依据。

从总体上来看,国家税务总局党校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教师管理已经初步形成了系统,显示了学院工作的前瞻意识和文化特色。但是由于胜任力的不断发生改变的特点,随着学院管理水平的提高,胜任力模型中的胜任力因素和量化标准也将发生改变,胜任力的变化程度,也将随教师本人及教师团队的年龄、阶段、职涯层级以及环境等不同而有所不同,因此上述胜任力模型也必将是一个与时俱进的状态。本文呈现的只是基于前人研究基础上,对本人工作实践和本人所在单位工作实际的思考与总结,仅供借鉴参考。

参考文献

[1]汤舒俊.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0,(6).

[2]顾明远.论教师教育的开放性[J].北京: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4).

作者:孟昭君 陈树清

上一篇:论文数据分析类型论文下一篇:关于形式与政策的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