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整体设计评价

2023-01-11

第一篇:课堂教学整体设计评价

课堂教学的整体设计

课堂教学的整体设计是对教学实施的预想。只有科学艺术的教学整体设计,才能使学生醉心于学习,积极探索取得最佳学习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除了钻研教材、了解学生之外,还要精心设计教法,即搞好课堂教学的整体设计。科学艺术的课堂教学整体设计从五方面着手,下面就以历史和语文的课堂教学为例来说明。

一、精设导语,激发兴趣

导语是一堂课的开篇,它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和注意力等。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精心新设计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让学生愉悦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

导语的设计可遵循“激发兴趣,设置悬念,触及重点,创设气氛,切记??嗦”五个原则。无论采用什么形式的导语,都要短而精,富有启发性和艺术感召力,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获得成功。例如,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一课,内容枯燥,然而我在教学中进行了如下导语设计:“同学们,老师今天带你们去旅游看看两宋的经济,好吗?”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好”。我紧接着问学生:“我们带什么钱币去啊?是人民币吗?”这个问题把学生强烈地吸引住了,都积极地去看书思考。这则富有感召力的导语设计为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使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

好的导语对课堂教学,不仅从内容上,而且从学习心理上对学生起着导向作用。所以,教师对导语的设计要非常精心,这是实施课堂教学整体设计的关键。

二、巧妙过渡,衔接自然

课堂上,教师巧妙的过渡语可为每一个教学环节做好思维导向,使不同的内容之间衔接紧密、自然连贯,让学生感觉主线鲜明,整体性强。所有课堂教学应仔细推敲过渡语,这样做不仅使教师讲得顺畅,学生听得明白,还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大有裨益。

仍以上面提到的七年级历史《经济重心的南移》为例,在学习时教师可设计以下过渡语:1.我们先去宋朝的田间地头看看农业情况如何?2.参观了农业再去看看手工业,看看能买点什么纪念品?3.再去看看商业大城市和海港好吗?从上面的教学设计看,整个课堂教学沿着过渡语,明晰了内容,合理推进,自然得体,使得所有教学内容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三、方法灵活,注重实效

文科要讲的内容往往是庞杂琐碎的,因此教师要把诸多教学内容巧妙的组织起来,以科学艺术的手段组合,这将为教学提供良好的条件。一堂课如果没有科学艺术的整体设计,从头至尾不分主次、胡子眉毛一把抓,进行平推式的教学,其结果往往是教师费力,学生烦腻。所以,教师只有积极探索教学手段的灵活艺术性,才能使学生走上一条轻松愉快的学习道路。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条件来选择教法。只有针对教材、学生实际设计出的教学发方案才是切实可行的。教师应将教学内容、形式、方法结合起来设计教法。一般来讲,一个单元乃至一堂课可能是一种教法为主,也可能是两种或者多种方法的优化组合。“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是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并顺利完成教学目的的,便是好的教法。

进行科学的教学整体设计,教师还应注重实效性,切不可在形式上一味追求,如果不顾教学效果生硬搬用某种教学模式,效果必定不好。教师必须明确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是为达到教学目的而服务的,离开教学目的去追求教学形式的方法,不仅无益于教学质量,而且还会浪费教学时间。

四、选作练习,课外延展

当内容学完后,教师应指导学生整理课堂所学知识,把零散的知识归纳成系统的内容,并复习巩固。为巩固强化效果,加深对有关知识的理解,促进知识的运用,教师应要求学生完成一定量的练习题,进行练习是促进转化能力的中间环节。练习题可选用课后的,也可以另外编写习题,还可以让学生自己编习题或写读书笔记。

课外延展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完成由知识向能力转化的过程,它是拓宽学生知识领域的一条途径。例如,《土地的誓言》一文,作者抒发了对故土的热爱眷恋之情。学完本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写出对故土之思的诗句,还可以写个以故乡为话题的片段。这样紧跟教材,同步练习,既拓展了学生思维,又锻炼了写作能力。

练习题及课外延展内容,教师必须检查、讲评,将完成的情况及时向学生反馈,激励好的,纠正错的。

五、科学板书,增强效果

板书设计使教师用准确凝练的文字、生动的图示等对教学内容所做的概括,它是落实教学目的的艺术手段之一。板书便于学生加强记忆、理解、巩固有关知识,具有窥一斑而见全豹的特点。所以,好的板书能提高教学质量。

不管使用何种板书,一切以便利教学为前提。好的板书设计是无声的语言,是教学的眼睛。所以,教师必须设计具有审美价值的板书设计,使板书真正起到增强教教学效果,开拓学生智力的作用。

总之,课堂教学整体设计关系到教学的难与易、简与繁、成功与失败,所以课堂教学整体设计必须用心。相信只要我们深入钻研教材,更多更好的教学整体设计会源源不断地被创造出来。

(责编 张翼翔)

第二篇:学期整体教学设计

教学总目标:1.

使学生认识自然数和整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含有三级的多位数。2.

使学生理解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3.

使学生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整数口算、笔算的熟练程度。4.

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法和减法的笔算和简单口算。5.

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数据整理的方法,以及简单的统计图表;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的平均数。6.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会比较熟练地计算一般的三步式题,会使用小括号,会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文字题。7.

使学生会解答一些数量关系稍复杂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并会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初步学会检验的方法。8.

结合有关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和唯物辩证观点的启蒙教育。教学的主要知识及结构: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量的计量,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学法及能力培养的主要方向:1.

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2.

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3.

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4.

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5.

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6.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7.

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学习习惯。教学的重点: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是本册书的一个重点。

第三篇:整体备课教学设计

整体备课教学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本文是苏轼被贬黄州之时写的一篇小品文,仅84字,言短而意蕴丰富。初二的学生学习它并没有字面上的困难,但要读懂苏轼的内心世界并不容易。本设计拟从文中的一个“闲”字入手,以一字撬开整篇文本的阅读,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引导学生认识苏轼处逆境而廓然豁达的人生态度。引入相关的资料,达成浅文深教的效果。 同时这也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文,还要引导学生赏析月之美,进而理解”闲情逸致”。

[教学目标]

1、正确诵读文章,熟读成诵;

2、抓住关键词句,引用相关资料,深入解读文本;

3、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廓然豁达的人生态度。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往今来呀,许多文人墨客借月抒怀,写下了很多关于月亮的名言佳句,你能背诵几句吗?

(我用这样的课文导入,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自然的和课文内容吻合,效果极佳,事实证明了这一点,学生回答积极,并没有因为听课老师多而不敢回答问题。)

是啊,一轮明月牵动了无数古人的情肠,他们或借月抒写相思愁绪,或借月表达美好祝愿。当苏轼因莫须有的罪名被贬黄州,他会借月抒发怎样的情怀呢?那就让我们同游承天寺,赏明月清辉朗照大地,品经典美文感悟情怀。(板书课题、作者。)

二、疏通与诵读

1.采取教师泛读、学生自读、朗读、默读,互评等形式。(目的的让学生在多次朗读中理解和感受全文)、

2.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章意思。 (方式:这篇文章短小,意思也易理解,可以要学生自己先翻译,然后不明白的可以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这是廖老师给的建议,我觉得挺好的,后来在以后的文言文学习中试了一下,学生反映还不错。)

三、赏读

1. 景物赏析

(1)启发:这句话的描写对象是什么?怎么表现的?

明确:无一字写“月”,而又无一字不在写“月”。暗喻:月如水(清明澄澈)

映衬:影衬光(清丽淡雅)

(2)写出了月的什么特点?

积水空明(此何时?望日之前,朗朗晴空,明明皓月)月色之明 藻,荇交横(若真是水中所见,可见水——清)月色之清 盖竹柏影也---(影子分明,则说明?光——浓)月色之浓

(3)添一添,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蛙鼓阵阵,流荧飞舞,狗吠鸡鸣,笑语随风散。”)你认为添上这些语句好不好,为什么? 添上语句后感觉不好,原文点明时间,秋夜,地点,承天寺,再加上如积水空明的月光和如藻荇交横的竹柏影,渲染出清凉幽静、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意境,写出了月色的皎洁与空灵。而添加语增添嘈杂之声,既不符合时间地点,也破坏了原文的清幽淡雅之意境。)

(上课的时候,这段美景可以要求学生边读边品,品出了月色之美,还要读出来,感受出来。)

1. 探究苏轼的心境

过渡语设计:《记承天寺夜游》里的月夜小景,确实美伦美奂。面对这样一轮明月,触景生情,唤起了诗人内心涌动的情感,作者不禁感叹道:“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怎样理解“闲人”二字?

(1)提示:找找他们的“闲”,从哪些细节可以看出他们的“闲”?

预设准备:

入夜即睡,闲也;见月色美好,欣然起行,闲也;看松柏影子如此仔细,闲也。赏月的只有两人,别人都是忙人,用别人的忙来反衬两人的闲。唯其闲,才夜游,才赏月夜之景。

(2)那么,这里的“闲”到底是什么意思?课文下的解释是“清闲的”,你有何看法?

预设准备:

①清闲的:苏轼当时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到黄州担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是一个有职无权的闲官。张怀民也是被贬谪到黄州,挂了一个闲职。他们“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所以清闲。

②有闲情雅致的:并不是所有清闲的人,都会有如此雅兴。现代生活中有很多闲人,他们宁愿把时间掷在搓麻将、玩游戏之上,是想不到安静喜悦地赏月的。可见,这里的闲还是“闲适”的闲、“闲情雅致”的闲。

(学生可以自由发表意见,只要言之有理。但更多的要学生理解到闲情雅致的闲。) (3)有参考书说这个“闲”除了上面说到的两层意思外,还有对自己被贬谪的牢骚不平,有愤激,有悲慨。你的看法如何?可以结合文中的语句或苏轼的身世来分析。 预设准备:

①并没有这种郁郁不得志的牢骚与愤激。从文中“欣然”一词可以看出作者内心的喜悦与闲适,从文中的写景句也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切景语皆情语。如李白思乡之时,他眼里的月色如霜,冷冷地,烘托出凄清的心境;而文中描写月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把月色比作空明澄澈的水,把竹柏影比作水中的藻荇,这样美妙空灵的境界折射出的是“廓然无一物”的内心,是一种虽处逆境依然豁达的人生态度。这是寓情于叙,融情于景,让人处处感受到作者乐在其中的闲情。

(讨论时,作相应的朗读、背诵指导,读时应传达出人物内心的喜悦之感,以此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内心。)

②从苏轼的经历来看,也并不会有这种情绪投射。苏轼坚持自己对政局的看法,决不随波逐流,因此他的一生,屡遭贬谪,历经八州,身行万里。但始终释然安然。被贬至杭州时,他筑苏堤,造福百姓,诗云“我本无家更安在,故乡无此好湖山”;贬至密州,他“老夫聊发少年狂”,抒报国之志,“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发安慰之语;贬黄州,初到之时,他感慨“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与友人游清泉寺,更是留下“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的豪语;贬惠州,他“不辞长作岭南人”,表露“我心安处即我家”的胸怀。他跨越儒道两家,得志时进取,失意时释然,宠辱不惊,进退自如。所以,虽遭贬谪,看到月色喜人,他“欣然起行”,依然有闲情雅致夜游赏月。

(此为赏读的难点,教师应提供帮助,借助丰富的资料,来丰厚文章的内涵,开阔学生的思路。)

(4)、苏轼交友甚广,为什么那夜偏偏要找张怀民一起赏月?

预设准备:两人际遇相同,同为贬谪到黄州的“天涯沦落人”;两人志同道合,虽贬谪而豁达。张怀民在黄州有建“快哉亭”,不因为贬官而烦恼,利用空闲时间,在山水之中纵情游览,自得之乐远远超过一般人。两人都能娱情山水风景,都是“闲人”,所以当苏轼“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时,他首先想到的是张怀民。两人心有灵犀,关系甚笃,这一点通过“相与步于中庭”体现得极为充分,结尾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更是直接表明了作者与张怀民的志同道合。

(对最后的“何处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作朗读指导,要读出朋友间志同道合的深情,读出两个“闲人”豁达的人生态度。)

(设计意图:紧紧扣住一个“闲”字,层层深入地理解文本,用一个关键字撬动整篇的阅读,取得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引人相关资料,不断丰厚文本阅读,使文本阅读具有一定的深度、广度,取得浅文深教的效果;对重要语段进行诵读指导,内化赏析感受。设计做到简约而不简单。)

四、背诵

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诵读,背诵。

背诵指导:

本文融叙事、描写、议论、抒情于一体,可分三个层次来背诵。

叙事: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写景: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抒情: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设计意图:课堂要追求效率,文章短小,完全可以在课堂上完成背诵任务。教师在赏读基础上,给学生以抓手,使得学生当堂成诵。)

五、结语

这节课,我们随着苏轼的文字,赏到了与众不同的月景,更赏到了虽处逆境却依然廓然豁达的人生态度,相信大家从中可以获得一种人生的感悟。林语堂曾这样评价苏轼:一生载歌载舞,深得其乐。如果大家对这位宋朝的大文豪感兴趣的话,建议大家阅读林语堂的《苏东坡传》。

(设计意图:总结收束全文,引导学生从中汲取精神营养,阅读推荐,引发阅读兴趣,开阔阅读视野,进行文化积累。)

第四篇:《综合复习》整体教学设计

第一板块

一、充分自读自悟,完成文后练习。

.学生自主阅读前8篇,尝试完成文后练习题。

2.同桌或小组逐篇交流讨论。

二、全班交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逐交流自学成果,小组提出学习中的难点。

2.根据学生学习中的难点与教学的重点,相机加强指导和习练。

例如:

(1)关于查字典及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A根据《养花》一总结方法:不仅要查字典,还要联系上下文选择多义字在词中的合适义项。

B从其他中选出几个词语,学生试着来理解。

《生活是多么广阔》──芬芳

《中华第一龙》──游弋

《狱中联欢》──高歌曼舞

《名碑荟萃》──荟萃、博采众长、劲峭、刚劲

(2)关于“用自己的话简要地说一说”

除了结合《琥珀》一文练习,还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养花》《名碑荟萃》《狱中联欢》的主要内容或其他教师为学生提供的短文。

第二板块

一、随文练笔和习作的评价

.《生活是多么广阔》仿写

评价着眼于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及句式的积累和运用(去……去……)

2.《名碑荟萃》的关于介绍书法家作品的解说词

评价重点:一是介绍清楚书法家及其作品的特点;二是从解说的角度,考虑是否能吸引别人,也就是表达方式要灵动,要有听众和观众感。

3.《智慧之花》的缩写及读后感

缩写的练习要抓住主干,重点稍稍多用点笔墨。读后感可结合四组作文的讲评,再引导学生自评自改。

4.《看说明书做玩具小台灯》的片段修改

片段修改只要写明白就可,用词要准确,力戒语言啰嗦。

.给外地亲友写封信

写信一是注意信的格式,二是主要内容──最近的情况和暑假的打算,三是要有强烈的对象感,对什么人说什么话。

当然,也可以根据本班实际,创设情境,多为学生提供写信与人交流想法和思想的机会。

二、鼓励学生制作自己的小学毕业优秀文集,可以按文体分类,

可以按年级分类,然后交流阅读,对作文进行一个总体的回顾和复习。

第五篇:《雨后》教学设计(整体感知)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身、矢”;理解“赤脚、糟糕、兴奋”等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童年生活的幸福快乐。 教学重点:

1、会认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童年生活的幸福快乐。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实际,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前两天,我们这儿下了大雨,大雨过后,你们在校园里怎么玩的?

2、师:谁能用一句话来说说自己雨后玩水的感受?

3、揭题。师:也是在一次大雨过后,著名作家冰心老人看到一群孩子尽情地玩耍,觉得非常有趣,就把孩子们玩耍的情景写成了一首诗,题目叫《雨后》。齐读课题两遍。师:说不定,诗里所写的就有你们的影子哦,大家想不想听听课文呢?

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录音朗读课文。

请同学们认真听,听完后,告诉大家,你知道了什么?

2、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同学们,老师给你们几分钟时间,请你们借助汉语拼音自由朗读课文,一遍可以,两遍也行,三遍、四遍就更好了。遇到生字圈起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认识它们。

(师巡视参与,表扬查字典的学生、小组合作识字的学生和其他采取新颖有效的学习方式的学生,给其他学生启示,使学习方式更加多样,更适合自己)

1 / 2

(2)交流识字成果。

A、师:通过学习,你们认识了哪些字?能把你识字的好方法推荐给大家吗? 简单一点的生字,如“踩、跤、糟糕、射、奋、骄傲”等字,可让学生自己说出记忆方法。(教师要以激励性的语言表扬这些同学)

对于“唇、撅、赤”等难记的字,重点拿出来与同学们讨论识记方法。 如“唇”字:“唇”在哪里啊?用手摸一摸。“赤”字:书空笔顺。 B、全班齐读生字词。

C、听音识字游戏。(老师或同学说生字,学生快速举出这个字,并由他请另一个同学组词或造句)

三、细读课文,深入感悟

小朋友,生字新词认识了,下面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这首诗歌。

1、先默读课文,划出你所喜欢的那一节诗歌,再大声朗读出来。并想一想,你从这一段,想象到了什么或者你想说什么?

2、读。你喜欢哪一节?能读一读吗?(评议)喜欢读这一节的同学请举手。 师:你们能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一节吗?

对于这节,你还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自由质疑,解疑。 再读。喜欢这一节的同学,咱们一起美美地读一读吧。 强调有感情朗读。

每一节都学完之后,让全班同学跟着录音,齐读课文。

学完诗歌后,对于课文重点,学生没提出的,老师再提,可组织讨论。 师:读了诗歌后,你还有哪些问题想问吗?(或老师还有些不明白的,你们能帮老师解决吗)

3、为什么哥哥跌了一跤,说糟糕的同时,脸上却发射出兴奋和骄傲?

4、为什么妹妹轻轻地跑,心里却希望自己也这么痛快地摔一跤? 师: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讨论后交流。 师:从你们刚才的精彩回答中,老师知道你们已经读懂了课文。雨后,一切都是那么清新,兄妹俩陶醉在属于孩子们的“海洋”,快乐地好像神仙一样,多么让人兴奋和骄傲啊!这是不是和你们上次雨后玩水的感想一样呢?

四、背诵课文

2 / 2

上一篇:科学调查体验活动教案下一篇:开学典礼教学校长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