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村干部落实能力

2022-08-27

第一篇:提高村干部落实能力

学习年轻干部要提高抓落实能力心得体会

2020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10月10日上午在中央党校开班。习近平总书记在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强调,“年轻干部要提高抓落实能力。干事业不能做样子,必须脚踏实地,抓工作落实要以上率下、真抓实干。干事业就要有钉钉子精神,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稳扎稳打向前走。”习近平总书记的这番话对年轻干部既是恳切的叮嘱,又是真诚的忠告。的确,年轻干部作为扛起新时代职责与使命的主力军,要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要在工作中踏踏实实、稳中求进,切实发扬“钉钉子”精神,绝不是“做做样子”,真正做到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

发扬“钉钉子”,杜绝“做样子”,需把握正确方向。年轻干部在干事创业、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实践的同时,要从实际出发,明确目标,找准定位,正如习总书记所说,主要领导干部,要带领大家一起定好盘子、理清路子、开对方子。一方面按照规章制度严格要求自己,另一方面要深入基层,多倾听人民群众的诉求,以为人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以人民群众满意为奋斗目标,踏实践行群众路线,使得群众路线走得更长远、更宽阔。

发扬“钉钉子”,杜绝“做样子”,需做到持之以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年轻干部在大有可为的新时代,干事创业要一步一个脚印,一项接着一项,避免“一阵风”。当下,社会浮躁,作为人民公仆,在投身服务人民的伟大事业时,要沉得住气,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一干到底,保持一颗恒心、信心,做到稳民心、暖民心,不断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日益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发扬“钉钉子”,杜绝“做样子”,需时刻加以自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设成为更加繁荣富强的国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广大年轻干部干事创业的过程中,要发扬好“钉钉子”精神,“反躬自省”才能使“钉子”钉得更加牢固,时常进行自我摆正,自我剖析,反复丈量所走之路的正确性,不断巩固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的成果,才能真正造福人民。

“我们正处在大有可为的新时代。”年轻干部要牢记习总书记的嘱托,将“钉钉子”精神用到干事创业中去,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负党和人民赋予的时代重任。

第二篇:落实语用目标,提高语用能力材料集

在青岛举行的2013年全国小学语文特级教师高端论坛聚焦如何把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学段目标、着力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问题,经过观摩教学、分组研讨,初步达成共识。全国小语会理事长陈先云同志代表论坛传达“共识”并就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谈了“自己的认识与体会”。本文摭论坛之要,以飨读者。

一、把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学段目标,到位而不越位

在分组研讨中,大家对学段目标初步达成以下共识:各学段目标是“阶段”自然发展的“连续”,又是“连续”中的各个“阶段”,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整体。教学要顾全局而有所侧重——到位(不降标也不越位),融会贯通、一气呵成。

第一学段:

1.重在激发兴趣,培养习惯,保护儿童天性;

2.重点做到“四好”:认好字,写好字,学好词,读好文;

3.识字写字学词学句重在方法的学习与指导;

4.字词句训练要抓住关键点,即对阅读理解有帮助、有启发、可以迁移运用的点;

5.字词句式的理解与运用要联系学生生活经验,打开学生的思路;

6.低年级的阅读教学要突出“四要素”:读(多种形式的朗读),说(敢说想说),背(背诵积累的内容要有价值、终身受用),演(在游戏、活动中学习运用)。

第二学段:

1.重视围绕听(倾听与提问)、说(说具体连贯)、读(表达感情的朗读方式)、写(围绕一个意思写完整、写具体)开展语文教学活动;

2.确立教学目标以段为主,逐步向篇章过渡,渗透学法指导与运用;

3.逐步树立训练意识,重视从文本中发现、挖掘语言文字训练点。训练点宜小不宜大、宜具体不宜空泛;

4.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要提供一定的时空主动学,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既要保证学习的趣,又不断提升学习的质;

5.了解学生的已知(经验、能力、水平),取舍学生的未知,激发学生的想知,引导学生的需知;

6.加强语言的积累,逐步将文本语言内化为学生的语言;

7.教师要提升自身的课堂语言质量,为学生提供示范。

第三学段:

1.挖掘文本蕴含的核心价值,找到、找准语言文字运用的切入点,要学会取舍,力争一课一得;

2.加强体会、揣摩文章表达方法的学习,重视读写结合;

3.增强文体的意识,注重整体性,明确教学的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

4.语文学习要言意兼得,通过语文实践活动得意得言;

5.注重语言学习的开放性,在生活中、大自然中学语文、用语文,不断扩大学习运用的领域;

6.注意综合运用小学阶段掌握的阅读和习作的方法,形成综合运用能力。

二、从“理解·表达·交流·分享”四个维度理解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内涵

陈先云理事长就“学习语言文字”的内涵发表“自己的看法”:

(一)语文课程的根本特点是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对语言文字运用的狭隘处理表现为——仅只每节课动动笔写一写就算“运用”了,或多在阅读教学中讨论、在口语和书面语运用中讨论——这是误解、窄化。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还要在生活中、在大自然中学习、运用。

(二)厘清概念,少走弯路。(1)什么是“语言文字运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就是利用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规律,满足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需要。(2)其要素有哪些?包括字词句段篇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的综合运用或其他方面的运用。(3)“语言文字运用”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运用是目标,学习是过程。要区分语文课堂运用与生活运用。(4)学校开设语文课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是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5)“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与“语言文字的训练”联系在一起,是不是又回到“以训练为主”的道路上去?这种担心是有必要的,忌矫枉过正。训练要在学生已经会用的情况下思考、讨论,不要忽视“过程”——只重视结果而忽视过程——是不完整的。“学习”与“学会”有本质区别,“学习”要有科学方法的引导,方法贵在实践中运用。“学习”体现由不懂到懂、由知少到知多、由不会到会、由不得法到得法、由不能到能。要体现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综合的、多元的、具体的、实践的。即便如此,训练也不应该成为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唯一方式。

(三)“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内涵,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可以从“理解·表达·交流·分享”四个维度来认识。

(1)理解。理解与运用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缺一不可。理解是前提和基础,运用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阅读教学的重点是了解、体会内容和主旨;品味和积累语言;学习表达的方法和实践。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须运用自己的经验和已有能力去思考和推测。联系生活经验、知识结构和阅读经验以及具体语境理解、推断字词的意思、中心句或关键句的意义、文本的主旨和表达方法。思考、推断、揣摩,既是理解的过程,也是学习运用的过程。理解的重要途径是什么?是读。读是语言文字运用的重要形式。要训练,才能获得技能和策略。

(2)表达。形式主要是写。表现为书面语言文字表达,实现由口语向书面语转换。口头语言体现在教学中、生活中,书面语言发展主要通过学校语文课程实现。传统阅读教学的做法——读写结合——值得提倡。理解是手段,运用是目的。

(3)交流。表现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交流。教学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陶行知先生在谈启发式教学时说,“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反馈评价环节是交流的集中反映。在评价环节,教师的课堂语言一定要规范,评价要到位,不要太随意。

(4)分享。有对象才有分享。分享还有个人情感因素,离不开参与者的倾听——倾听的习惯与能力要培养。交流分享的过程既是运用听说能力的过程,也是培养听说能力的过程,同时还是培养情感价值观的过程。

这四者的关系:理解是前提,表达是目标;有了理解和表达,才有交流和分享。四者都不忽略、不割裂。语文课堂不仅是引导学生亲历语言文字运用的课堂,也是师生、生生之间交流分享学习成果的课堂,还是情感激荡、思维碰撞的过程。总之,没有理解与表达是空泛的,没有交流与分享是无趣的。

三、用“四种视角”察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学段目标

由于语文学科目标(学段目标)是清晰与模糊的“混合物”,所以笔者以为,教师要运用四种视角来审视目标,在“清晰”与“模糊”之间“游刃”而至“有余”。

第一种视角——平视,察视学段乃至年级、单元、课时目标,找准此时此在“教(学)什么”;第二种视角——俯视,察视“此时此在”之前,它从哪里来、是什么样;第三种视角——仰视,察视“此时此在”之后,它去哪里了、又是什么样;第四种视角——环视,将平、俯、仰视所得汇聚成一个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精进语言文字运用并汲取语言智慧。这样察视学段目标,练就“庖丁解牛”之功,逐步抵达为我所用,游刃有余之境,实现“不教”之教。比如,阅读之“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之一)目标。其来龙去脉——第二学段是“能初步”;之前的第一学段没有明确要求,但对“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提出“向往美好情境”“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之后的第三学段发展为“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基本表达方法”,进而又分文体提出阅读要求:“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诗歌,大体把握诗意”“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以及第四学段的再发展。

(作者单位: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 本专辑责任编辑:辛铭)

本文摘自中国论文网,原文地址:http:///9/view-4464107.htm

加强语言训练 提高语用能力

摘要:实施语用型教学,要落实三个关键。一是积累语言。教师要不断开辟语言积累的途径,教给学生积累语言的方法,让学生乐于积累,学会积累,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语言库,使学生在今后语言运用方面得心应手。二是培养语感。有了语感,就能潜移默化地影响语言的表达。应从多读、品词析句、联系生活来培养语感。三是语言训练。语用型教学以语言运用为主线,这就要求教师要找准语言训练点,落实并强化语言训练。

关键词:语用 语言 语感 积累 培养 训练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性质的重新界定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应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只有学会“运用”,才能让学生逐渐熟练、妥帖、合理使用语言,直至创意性 地“使用语言”。 实施语用型教学,要落实三个关键。一是积累语言。教师要不断开辟语言积累的途径,教给学生积累语言的方法,让学生乐于积累,学会积累,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语言库,使学生在今后语言运用方面得心应手。二是培养语感。有了语感,就能潜移默化地影响语言的表达。应从多读、品词析句、联系生活来培养语感。三是语言训练。语用型教学以语言运用为主线,这就要求教师要找准语言训练点,落实并强化语言训练。

一、积累语言,为语用打基础。

1、课堂教学,积累语言。

读是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读多了,读熟了,才能加深理解课文内容,使课文的语言进入学生的心田,而只有在理解语言基础上的读,才会读有所值,读有所得。阅读教学中的语言积累要处理好阅读与理解两者的关系,让阅读、理解能力平衡发展,从而达到有效积累语言的目的。例如《荷花》这篇课文的第四小节是全文的重点段落,写得十分优美。教学时我通过图文结合,在教师语言的支配下,使学生获得真切的感受。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想想:表示看的时间长,表示看得很专心,或者表示看时显出爱荷花的神情的词有哪些?这时学生语言的储蓄库被打开了,他们说:“我(久久地)看”,“我(默默地)看”,我(出神地)看”,“我(目不转睛地)看”,“我(凝神)看”,“我(深情地)看”,“我(全神贯注地)看” „„在此,我及时引导:课文中“我”爱荷花,因为荷花非常之美,语言文字也写得美。现在,就让我们深情地诵读课文,并背诵积累。

2、课外阅读,积累语言。

我除了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积累语言外,还注意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让学生从大量的课外阅读中汲取养料。我采取了以下二方面的措施: (1)选择课外读物。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有责任,也有必要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使其在读中积累语言。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推荐了一些优秀的刊物让学生自行订阅,并组织学生交换阅读。(2)教给阅读方法。教材只是提供了例子,教师应通过教材的例子教会学生正确读书的方法,激励他们运用课堂上学到的读书方法广泛涉及各种题材,各种体裁的课外读物。如:教给学生摘录、归类、整理的方法,教会学生读时批注,读后写心得体会的方法。这样的课外阅读,才是真正的以读促积累。

二、培养语感,为语用搭桥梁。

具备良好的语感能使人感受言语之精妙,把握言语之趣味,更能使其步

第2/6页

入丰富而又美妙的精神世界,受到美的熏陶。可以说,敏锐的语感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是构成语文素养的核心因素。培养小学生的语感是小学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关键。

1、以读为本,培养语感。

“读”,注于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是多种感官参与的以声释义的活动,是把文字符号转化成声音,直接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式,是在语感习得过程中一个最有效的言语实践方式。”在课堂中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多读书,充分利用机会让学生通过朗读、默读、复读、赛读、整体读、部分读、引读、分角色朗读、范读等多种形式,从读中得到感悟,训练语感。

2、品词析句,训练语感。

品味语言是语感训练的关键环节。叶圣陶先生讲到语感训练时也曾说,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词的意义和情味,单靠查字典是不够的,必须引导学生推敲、揣摩、细细品味。这样,学生对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理解力。由此,我们在课堂上要着力引导学生推敲词句,品析文本,感悟用词的准确性,感悟语句的意境,体验语句的情感,增强语感的灵敏度。

3、联系生活,汲取语感。

训练语感,应引导学生把对生活的观察与体验结合起来。叶圣陶先生说:“要求语感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茅盾先生也说,理解文章应一边读,一边回想自己所经历的相似的人生,或者一边读,一边到现实中去。由此可见,培养语感必须联系生活经验,脱离了生活体验的“语感培养”是苍白的。作为语文教师就是要善于在学生对言语的感悟中,进行多方引导、点拨,使其隐藏于内心深处的各种体验积极参与。这样学生对言语的理解就会变得更加容易,感悟就会更加深刻。

三、言语实践,落实语用。

第3/6页

在教学中,教师要以读促写,组织学生开展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创造性的口头表达,书面写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言语的运用过程中,进一步感悟言语之神妙,把握言语之精髓,也使课文的思想得以延续,自身的语用能力得以提高。

1、在词句训练中,加强语用。 词和句是构成语言的材料,理解词句是阅读的基础,也是表达的基础。在中年级阶段,词句训练是教学的重点。在阅读课上,我们不能孤立地理解词句,而应结合上下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理解,去品尝,并加以运用。如《卖木雕的少年》一文出现较多的优美四字词,教学时,我引导学生理解并积累这些四字词外,还编写练习题进行训练: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真是( )。这里( ),景色十分( )。摊点里陈列的非洲木雕( ),( )。其中象墩( ),大象雕刻得( ),使我一看就( )。这样的训练,让学生既积累了语言又提高了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2、在段落教学中,加强语用。

加强段的教学对开发学生智力,发展思维,提高读写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在阅读教学中结合理解课文的内容,培养学生连句成段的能力,是段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我们应该加强段的理解与表达训练,为向篇的过渡打下坚实的基础。如《美丽的小兴安岭》写夏天的一段,先指导学生理解这一段一共有几句话?每句各讲了夏天的什么景物?作者抓住了这些景物各自的什么特点?句与句是怎样联系起来的?按什么顺序写的?学生理解了这段话的内容,掌握了连句成段的方法,就可让学生摹仿课文的写法,进行段的景物描写的训练,学以致用。 3.精心设计练习,加强语用。

语言运用的训练是较高层次的训练,是学习课文中具有规律性的语言现

第4/6页

象的“迁移”训练,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我们要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各种形式的练习,训练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使理解和运用有机结合,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仿写;在教学中,我们要精心选择典型性的句式或构段方式让学生进行仿写训练。如《太阳》一文第一至三自然段,作者采用先总写后分述的写法。在学生理解了本段的内容后,指导学生仿照这样的结构特点进行段的训练。

(2)扩写:阅读中抓住文章最感人的最能体现人物品质的部分设计练习,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加深学生对主人公内在精神的把握。如在教学《一面五星红旗》一文“中国留学生久久凝视着手中的五星红旗。”时,我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此时中国留学生在想什么,让学生进行扩写,从而加强语用能力的训练。 (3)续写:在教学中要善于发掘教材的训练点,精心设计练习。在教学《小摄影师》一文后,我让学生根据高尔基和秘书的一段对话,展开合理想象,续写小男孩为高尔基照相以及高尔基的照片贴在墙报上的经过。这样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力。

总之,培养学生语用能力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因为语用是通向更高语言文字境界的桥梁,是学生语言基础、生活体验、思想情趣和文学修养的综合体现。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视语用能力的培养,努力提高他们感受语言的灵敏度和顿悟力,才能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2011版《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0年

3、《小学语文教学》2007年293期 2012年437期

4、王尚文《语感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3页。

第三篇:如何落实独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如何落实独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发扬自主探究、 团结协作 、勇于创新的精神,自主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是现代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学生终生学习的需要。埃德加在《学会生存》一文中曾精辟地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逐步养成自我学习的习惯,真正落实学生自主学习,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那么,教师该如何指导并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呢?

第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看作是学习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样,学习才会有良好的效果。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生有效学习的必要条件。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正确引导学生由未知到已知,启发学生思维,促使学生由“ 需要教”向“会自学、能自学”转化,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依赖于教师的引导,依赖于教师的教学艺术、教学方法、教学质量。因此,只有借助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学生才能以简捷有效的方式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思想认识水平。

第二,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苦乐观教育,要重视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启发、引导、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使之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形成具有一

定情绪调控能力的坚强意志,使之能迎接困难、战胜困难。同时行为张驰有致,有愉悦感。这就是“知难而进,乐而忘返”。

第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激发和维持自主学习的基本动力。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研究学生和教材,找准兴趣的切入点;二是抓住学生对新课的新鲜、好奇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创设问题情景,用生动的故事或激情的导入深化学生的兴趣;四是通过点拨思维来发展兴趣,当学生遇到难题而无法解决时,教师恰当地点拨,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困难,进而发展兴趣;五是学用结合,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四,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是放任自流,在学生自学前,教师应教绐自学的程序与方法,采用一读(将课文读通读顺,了解课文脉络,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些什么),二思(看一看“预习提示”,读一读课后思考题,明确新课要学什么),三写(即认真读课文,深入思考,在文中圈圈画画,记下疑难,写下感受),四用(即使用工具书,迁移旧知识,初步解决一些自己能解决的问题)的方法,使学生自学时有法可循,明白如何入手,懂得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由教到学有个过程,老师要充分发挥引导和示范作用,但不包办代替。

第五,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角色,努力营造出宽松、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通过生说生评,生说师评、师说生评等形式,让学生自己获得问题的

解决,使学生走向成功,体验到成就感;适当组织学习竞赛,开展合作学习,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使学生愿学、乐学。同时教师可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表情传递给学生一种亲切、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使他们感到老师是最可以信赖的。当学生提问题时,我们专注的目光与神情,使学生感到老师对自己所提的问题非常重视,这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让学生相信,即使问题提得不恰当,得到的将是老师耐心的帮助与亲切的关怀,这无疑对培养和鼓励学生勇敢地提出问题起着有力的推动作用。 第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民主关系,有助于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促使其自主学习。首先,教师要把每个学生都视为有成功希望的个体;其次,要尊重学生提出的古怪问题或别出心裁的念头,不能随意批评,要正确引导;在次,要确立学生的独立意识,保证他们有独立的活动空间、人格空间和学习空间,防止自主学习流于形式。

第七,注重评价对学生的信心激励

第斯多慧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激励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也是心理教育的重要原则。科学实验证明:一个人在没有受到刺激的情况下,他的能力仅能发挥十分之二至十分之三,如果受到充分激励,能力就可能发挥到十分之八至十分之九,因此,运用激励机制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举措。常用的激励形式有以下几种:

语言激励。教师在教学中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成果,这样会给学生的心理带来不安全感和怕受批评、紧张的情绪,容易抑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任何时候,教师都应及时鼓励学生:“很好。”“你真棒。”即使学生做得不够好,你也可以说:“你做到这一步确实不容易,那你已经努力了。”教师这种激励性的语言无疑会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有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情感激励。教师应和学生建立真诚的友谊,用自己的真情点燃学生心中的圣火,温暖每一位学生。真诚、无私、坦荡的微笑,激起的是学生乐观、自信、善良和友好的品性,以及由此而点燃的积极乐观的进取精神。 期望激励。每一个学生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表扬和鼓励,如果老师能准确把握每位学生的认知特征和人格特征,对其提出恰如其分的期望,那么这种期望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质,并转化为积极实践的动力。

目标激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大到人生理想的追求,小到某一具体行为的实现,学习也是一样,目标一经确定,学生往往把它作为行为方向的指针,有着积极的导向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因人而异,为每个学生制定适合其发展的目标,用目标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很多,关键是教师要提高思想认识,转变教学观念,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探索,提高业务水平,这样,才能真正推进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

第四篇:提高村干部双带能力的思考

提高村干部的“双带”能力,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手段和必要措施,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1、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双带”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各级党组织要将村干部,特别是“两委”主要负责人发挥“双带”作用情况,作为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作为衡量村级组织工作完成好坏和村干部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准,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促一级的良性运行机制。村干部要进一步增强 “双带”的紧迫感和使命感,牢固树立“农村富不富,关键在干部”的观念,不断增强“双带”本领,努力成为群众的“领头雁”。

2、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双带”的浓厚氛围。一是在宣传导向上下功夫。努力营造“自己不会富、不配当干部,只管自己富、不是好干部”的舆论氛围,鼓励广大村干部当大户,带头富,带领群众共同富。同时,对一些带头富、带民富的村干部要进行表彰,对一些“双带”不力的村干部,特别是“两委”负责人要给予免职或罢免,增强他们创业致富的紧迫感、带民共富的责任感和不带即下的危机感。二是在树立典型上下功夫。要选准、树牢、宣传好“双带”典型,让人看了信服,确有学头。要注意从各个行业、领域发现、选拔和培养“双带”典型,扩大“双带”典型的覆盖面和影响面。三是在宣传推动上下功夫。要利用电视、报刊、事迹报告会、现场参观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双带”的先进事迹,用浓烈的舆论氛围,激发村干部在“双带”活动中,“人人争先进,人人当先进”的热情,让每个村干部都“坐不住、闲不住”。

3、强化培训措施,提高“双带”本领。一是培训阵地要“实”。各乡镇党委要充分利用好村部活动室,将其建成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的主要阵地,同时要把科技示范基地、科技示范大户作为全乡(镇)党员干部的培训阵地。二是培训层次要“高”。抓好《2001—2005年全省农村基层干部培训规划》和“一村一名大学生”培训规划的落实,由普及型培训向深化型培训和学历培训拓展,并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制订好培训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类培训。县委组织部在重点抓好村党支部书记业务、技术技能培训的同时,还要抓好村干部学历教育工作,加大向农大、县农广校等大中专院校输送生源力度,力争两年内使所有“两委”负责人全部达到(或在读)中专以上学历水平,对无故不参加学习的给予组织处理或依法罢免职务;县农业局、民政局重点抓好村委会主任、村文书的培训;乡镇重点抓好村“两委”成员和后备干部的培训。县委组织部、县农业局、乡镇每年利用农闲时节至少对村干部培训一次。三是培训内容要“新”。由以种植、养殖技术为主向市场经济知识拓展,由技术类知识向管理型知识拓展。四是培训形式要“活”。要采取专家辅导与示范大户现身说法相结合,播放电教片与技术人员田头讲解相结合,走出去参观考察与请进来举办讲座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基地实习相结合等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增强培训效果。县委组织部每年组织一批或几批“两委”负责人到农业产业化水平高的发达地区参观学习。力争用两年时间,将村“两委”负责人全部组织外出学习一次,解放思想,开阔视野,提高“双带”能力。农业、农机、牧业、特产、科技等部门要广泛深入开展“科技之冬”、“科技之春”、“科普大集”等活动,普及科技知识,传播致富信息。

4、选准配强“领头雁”,加快“双带”进程。在“两委”换届时,明确任职条件,将是否具有致富能力作为一条重要标准。没有致富能力的,原则上不得参加竞选。通过不断完善“两推一选”和“海选”的换届选举方式,使党员、群众真正选出为人公正,办事公平,能带领群众发家致富的带头人。在没有党支部书记合适人选的村,要坚决杜绝“矮子里拔将军”的现象发生,可从县直机关副局级后备干部,乡镇机关、企事业单位优秀干部中,选拔政治立场坚定、年富力强、懂经济、会管理、有致富和带富能力的党员,选派担任支部书记。

5、实行“双向培养”,奠定“双带”基础。对全县农村党员干部文化程度、年龄结构、经济状况、掌握实用技术情况和发展能手队伍状况进行一次全面调查摸底,按从事的行业分类排队、登记造册。根据调查摸底的情况,按照“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三个层次,确定“双向培养”的重点对象。开展致富能手和党员“结对子”活动,党员引导发展能手在政治上要求进步;致富能手帮带党员提高“双带”本领。把致富能手作为农村发展党员工作的重点,优先列入发展计划,优先发展。把党员在带头富、带领富的作用和表现,作为民主评议党员的一项重要内容。把党员致富能手列为村级后备干部优先选拔。通过“双向培养”,有效解决村干部“无人可选”和“后继乏人”问题。

6、实行“联培帮带”,落实“双带”任务。开展“联培帮带”活动,即县级领导干部每人联系一个乡镇,培养一个农民企业家,帮助一个产业发展大户,带动创办一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县直部门负责人和乡镇科级干部每人联系一个村,培养一名“双带”能力强的村干部,帮扶一户贫困户,带动建立一个示范基地;村干部每人联系一个群众致富能手,培养一名群众致富能手加入党组织,帮助一个党员贫困户,帮扶一名贫困户,带头组建一个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农村党员致富能手每人联系一个群众致富能手,培养一名群众致富能手成为入党积极分子,帮助一个群众贫困户,带头发展一项家庭主导产业,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带的局面。

7、完善扶持体系,建立“双带”保障。一是给予农村党员干部“双带”优惠政策。凡是上级安排的带资带物的推广项目、高效种植合同、带补助的种养项目优先安排在有能力的村干部身上;村干部在“双带”

中的新技术推广、农副产品加工、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等,优先协调解决土地、资金、贷款问题,以鼓励支持村干部带头致富。二是设立 “双带”扶持基金。由县财政每年划拨一定资金,对村干部“双带”中有发展前景的项目进行重点扶持。农业、财政和扶贫等部门,也要在政策规定范围内,积极安排一些项目资金和扶贫贷款,扶持村干部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三是建立“双带”信息库,要组织力量精选一批经济适用的农业项目,整编成册,便于群众查询;要借助现代通信手段,开设专用网站发布农产品信息。要建立面向农村,具有专业水平的农业项目论证小组,为农民选择项目提供免费服务。

8、健全约束激励机制,调动“双带”积极性。一是实行“一簿一档”制。村干部在“双带”中的表现实行“一簿一档”制,即活动跟踪登记簿和党员干部实绩档案,由村干部根据“双带”实施的项目和带领致富的对象,实行一户一表,一事一记,及时记录活动的进展情况和取得的效果。同时,乡镇党委还要对“一簿一档”定期进行检查,跟踪管理,并把检查结果作为评先选优、衡量村里工作和村干部表现的重要依据。二是完善督查机制。要把村干部在“双带”中的表现作为农村“三创两建”考核的主要内容,列入农村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党员民主评议、干部岗位目标考核之中。要建立健全督查考核机制,乡镇党委每季度组织一次督查,年终进行检查考核;县委组织部在半年和年终分别对乡镇党委进行督查,并将检查结果在全县范围内进行通报,使村干部“双带”工作常抓不懈。三是建立奖惩机制。制定村干部任期目标和工作目标,细化考核办法,要将村干部的“双带”表现,作为村班子考核和工作目标考核的一项重中之重的内容,对年内完成任期目标较差的进行警告,对完成差的予以撤职处理或依法予以罢免;对当年受警告,来年工作仍没有改进的,同样予以撤职处理或依法予以罢免。村干部工资实行基础工资、浮动工资、奖励工资相结合的分配形式,把工作完成情况同工资直接挂钩。在综合考评中,对政绩突出,贡献卓越的村干部,给予奖励;对表现较差,政绩平平的村干部,给予一定经济处罚,切实增强村干部发挥作用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第五篇:提高干部履职能力调研

推进素质建设 提升干部履职能力

近些年来,随着反腐败斗争的不断深入,纪检监察机关所承担的任务也越来越重,面对新形势下纪检监察工作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作为执行党和国家政策监督者、维护者的纪检监察干部,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履职能力,才能适应纪检监察工作对纪检监察干部提出的新要求。为此,自2009年开始,卢龙县纪委结合省、市纪委关于在纪检监察系统实施以提高干部履职能力为核心的素质建设工程要求,不断加大对纪检监察干部的培训力度,坚持在实践中锻炼干部,在创新中提升干部,收到良好效果。

一、以教育培训为基础,优化干部知识结构,提高职业化和专业化水平

结合开展争先创优和素质建设工程活动,以优化纪检监察干部知识结构为目标,扎实开展教育培训工作。一是培训计划明确化。成立由县委常委、纪委书记刘杰任组长,两名副书记为副组长,各科室主任为成员的纪检监察干部培训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各项培训的组织管理工作。起草下发《卢龙县2009—2011年纪检监察干部培训方案》,对培训的任务、目标、内容等做了详细的规定。从2009年开始,通过三年时间对全县纪检监察干部进行脱产培训,达到全县纪检监察干部的政治素质有新的增强,业务水平与工作能力有新的提高、执法执纪水平再上新的台阶,干部作风更加扎实的目的。二是内容设置合理化。在学习内容的设置上,既围绕中央的各项政策规定,又注意与纪检监察工作实际相结合;既紧贴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又着眼于纪检监察干部知识面的拓宽,学习内容涵盖了政治理论、

法律法规、上级各种文件精神、党风廉政建设正反典型案例、招商引资、公文写作等有关方面知识。三是业务培训常态化。建立纪检监察干部培训常态机制,确定培训目标,决定从2009年开始,每年安排三分之一左右的在职干部参加脱产培训,到2011年完成对全县纪检监察干部的培训任务。为保证目标实现,要求各单位按照培训总目标,制定本单位各的干部培训计划,并将培训任务落实到人头。目前,已先后有20余名委局领导和业务骨干参加了中、省、市纪委组织的各类业务培训;县纪委组织举办纪检监察系统业务培训4次,受训人员达600余人次,纪检监察干部参训率达100%。四是集中学习制度化。在倡导机关干部自学的基础上,把每周五下午定为机关集中学习日,要求机关人员除极特殊情况外必须参加学习。为保证集中学习出勤率,实行集中学习点名制,并将学习出勤情况汇总后定期报送委局领导。建立学习活动记录制,由教育研究室负责对每一次培训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并与出勤登记表一起存档保管。五是活动形式多样化。结合在全县纪检监察干部中开展向王瑛、苗汝英、姜瑞峰等先进典型学习,广泛开展了“五个一”活动,即,每月读好一本书、记好一篇笔记、写好一篇心得、开好一次体会畅谈会、树立一个标杆。活动开展以来,全县纪检干部共撰写心得200余篇,全部在各机关学习园地张贴,组织上报网络评论文章500余篇。

二、以实践锻炼为主题,挖掘干部自身潜力,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坚持在实践中锻炼、考验和提高干部。一是开展每人讲一课岗位“大练兵”活动。为此,专门制定《关于在委局机关开展每人讲一课“大练兵”活动的通知》,对讲课人、讲课内容、讲课时间作出统一安排。授课分委局领导、科室主任和一般同志三个层面进行,授课时间要求一个小时以上,内容、形式不限,授课后,

由每位领导对讲课情况进行当场点评,机关干部进行探讨交流。到目前,已开展“大讲堂”活动40余次,授课内容涉及纪检监察业务知识、人生感悟、工作经验、健康知识、历史知识、个人修养等各方面的知识。二是开展“树形象、展技能、提素质”计算机实用技能展示活动。今年7月,组织对机关全体人员进行了WORD、EXCEL、PPT使用方法专题培训活动。并开展了“树形象、展技能、提素质”计算机实用技能展示比赛。比赛共计70分钟,内容包括:文字录入,要求每人每分钟最低速率达80字以上,正确率为95%以上;WORD、EXCEL、PPT制作,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关题目。比赛结束后,将考试结果在机关统一张榜公布。三是开展“培树典型”观摩拉练活动。观摩拉练活动分为培树典型和现场拉练两个阶段。首先由各科室及纪工委根据自己的业务开展情况,培树2个以上示范典型,统一上报到办公室。由办公室统一安排时间并确定观摩行走的线路,明确观摩的具体内容和先后顺序。之后组织由机关书记、监察局副局长及各科室主任、纪工委书记组成的观摩拉练团,采取实地观看和听取经验介绍的方法进行现场观摩。按照活动安排,7月27日至29日组织了首场观摩,涉及行政权力监控机制建设、窗口亮化工程、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等13项具体工作。带动了纪检工作的全面发展。

三、以创新机制为抓手,增强干部内在动力和活力,激活干事创业的本领

良好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是干好工作的前提,也是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卢龙县不断创新管理机制,营造了“人争先进、事争上游”的良好工作氛围。一是实行目标管理考核制度。在机关内部实行目标管理,每年年初,围绕全县党

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按照职责分工,将任务层层分解,把责任落到科室、人头。每年年底,对各科室工作进行量化考核,对表现突出、成绩显著的,在评先奖优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并适当给予物质奖励。同时,对机关副科级以上实职干部严格实行平时工作实绩公示制度和年中、年末述职制度。二是推进干部轮岗交流制度。在内部交流上,实行纪工委、监察分局干部与县纪委、监察局机关干部交流使用制度。一年来,先后从纪工委、监察分局中抽调5名干部到机关科室锻炼,对5名科室主任和4名一般干部进行了科室轮岗交流,从而达到优化结构、提高效率、提升素质的目的;在外部交流上,委局机关先后向审计局、科技局等单位和部门交流干部6名,从农牧局、计生局、各乡镇调入干部20名。通过多层次、全方位的干部交流,不仅激发了机关干部的工作热情,而且为纪检监察干部创造了良好的执法执纪环境,有力地促进了反腐倡廉工作的开展。三是实行干部外派和挂职锻炼制度。实行干部到上级部门学习、到基层下派挂职锻炼,是培养锻炼年轻干部,提高干部综合素质,促进干部健康成长,增强干部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为此,在委局机关选派一名年轻干部到市纪委参加为期半年的跟班培训,选派一名工作能力强的中层干部到乡镇挂职锻炼,有两名乡镇纪检领导干部到县机关挂职锻练,两名乡镇纪检一般干部到县信访局等部门进行学习锻练,有效的提高了干部履职能力。

上一篇:通过中西文化的感悟下一篇:团工委成立领导发言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