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质检员岗位职责

2022-08-25

第一篇:食品质检员岗位职责

食品厂质检部门职责

质检部门职责

1.质检部门是公司负责人直接领导的独立行使权力的质量检验机构,行使公司质量监督权力,并承担特定的义务,质量管理员必须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严格执行各项技术指标,对企业生产过程进行管理和监控,实行质量否决权。

2. 按照工艺要求,随时准备对某个产品生产工艺上的个人、设备与器具进行卫生检查,提供化验数据,提示改进方向,把不合格产品消灭在成品之前。

3. 大力配合、积极参加新产品的开发,提供实验数据,为下一步试制工作指出改进方向。

4. 严格按照国家,行业或相关指标的检验方法进行检验。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不得出厂。

5. 认真对待客户提出的产品质量问题,提出处理意见。 6. 爱护化验器具、设备,精密仪器由专人管理。

7. 做好安全卫生工作,每天由专人负责消毒,清洁工作。 8. 由专人妥善保管产品质量检测单据,检验技术档案资料。 9. 按照以上任务要求,实行定岗定人,分工明确责任制,加强对在岗人员的培训工作。

10. 严格按照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要求进行工作。

第二篇:食品质检员考试题库

1、标准物质

1.1 定义

标准物质RM(reference material)是具有准确量值的测量标准,是具有一种或多种足够均匀并已确定特性值的,用于校准设备、评价测量方法或给材料赋值(下节课问下什么是赋值)的材料或物质。应用于化学测量、生物测量、工程测量、无力测量等领域。

有证标准物质CRM(certified reference material)是附有证书的标准物质,用建立了溯源性的程序来确定其一种或多种特性值,使之可溯源到准确复现的用于表示该特性值的计量单位,而且每个标准值都附有给定置信水平的不确定度。

其证书是介绍标准物质的技术文件,是研制者/生产者向用户提出的质量保证。

证书给出了标准物质的标准值及其准确度,扼要的描述标准物质的制备程序、均匀性、稳定性、特性量值及其测量方法,介绍标准物质的正确使用方法、储存方法。

所有的化学分析,定性定量,都依赖于,并且最后,可溯源至一种有证标准物质或某种类型的标准物质。 1.2 分类

1.2.1 按技术特性分 表1-1 名称

化学成分标准物质

物理化学特性标准物质 标准物质的技术特性分类 定义

具有确定的化学成分,并用技术上正确的方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准确的计算

适用范围

用于成分分析仪器的校准和分析方法的评价,以及对目标物定量,如金属、地质、环境等化学成分标准物质

用于物理化学特性计量器具的刻度校准或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特性,

计量方法的评价,如pH值、燃烧热、聚并已经过准确计量

合物分子量标准物质等

用于工程技术参数和特性计量器具的校具有某种良好的技术特性并经准确计量

准、计量方法及材料或产品技术参数的比较计量、如粒度标准物质、标准橡胶、标准光敏褪色纸等 工程技术特性标准物质

1.2.2 按化学组成分

表1-2 名称 标准物质的化学组成分类 定义

纯化学物质(元素或化合

适用范围

主要用于分析仪器的校准,在绝大多数分单一组分标准物质 物)或纯度、浓度、熔点、析测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所用标准物融化焓值、黏度、紫外可见质的选择可根据该物质的可获得性、费用、吸光度、闪点等已准确定值适用性和测量所要求的不确定度等多种因的纯化学物质

通常是包含被分析物的真

素来决定

基体标准物质最好能够包含与测试样品相基体标准物质 实样品,他们以自然形式存似的被分析物,并准确定值,在食品分析在于自然环境中 中,有奶粉、茶叶等基体标准物质

1.2.3 按其他方法分类 存在状态:固态、气态、液态标准物质。

学科专业:地质学、物理化学、环境学等十几类。ISO采用这种方法汇编了标准物质指南。 1.3 分级

至2007年,已批准的国家一级标准物质1093种(含基准物质108种),二级标准物质1122种。

基准物质和二级标准物质使用比较普遍。

根据在SI基本单位与日常测试样品之间的相对计量学位置,不同等级标准物质的排序:基准物质→一级标准物质→二级标准物质→测试样品 1.4 编号

一种标准物质对应一个编号。

停止生产或使用时,该编号不再用于其他标准物质,该标准物质恢复生产使用则仍启用原编号。 表1-3 等级 标准物质的分级及编号 定义及使用

通过基准装置、基本方法直接将量值溯源至国家基准的一类化学纯物质,用于化学成分量值的溯源与复现

一级标准物质GBW的准确度具有国内最高水平,主要用于评价标准方法、做仲裁分析的标准,为二级

管理

由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批

准、颁布并授GBW冠于编号前部,第权生产,编号三位数是标准物质的小前两位为标准类号,第

四、五位数是同物质大类号,一类标准物质的顺序号 生产批号用英

基准物质

一级标准物质

二级标准物质 标准物质定值,是量值传递的依据 文小写字母表

示,排在标准二级标准物质GBW(E)是用与一

物质编号的最级标准物质进行比较测量的方法

后一位,a为第定值,或用与一级标准物质相同的

一批,之后顺定值方法定值,可作为工作标准直

序与英文字母接使用

顺序一致

GBW(E)冠于编号前部,第

三、

四、

五、六位数为该大类标准物质的顺序号

1.5 标准物质的作用 1.5.1 仪器校准

现代仪器分析方法的优势:低检出限、高专一性、高精密度、自动进样。

如光谱、色谱等仪器,在使用前需要使用标准物质対仪器进行检定,检查仪器各项指标,如灵敏度、分辨率、稳定性等是否达到要求。

在使用时,用标准物质绘制标准曲线校准仪器,在测试过程中修正分析结果。 引进量值准确已知的特定分析物来校准仪器的输出信号,通过比较校准物信号与测试样品信号,可以准确计算出样品中被分析物的量。 1.5.2 用于评价分析数据的准确性

需要在实际工作中提供相关性能参数的准确度可接受,并且适用的证明。

如:参加能力验证、分析加标样品、运用两种以上分析方法或在两个以上实验室开展特定样品的交叉分析、分析适当的基体标准物质等。 1.5.3 用于方法确认及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标准物质在方法确认中的主要作用是评估方法的正确度(偏差)及其测量不确定,通过对实验进行细致的安排,也可以同时得到方法精密度等其他有用的信息。 应用标准物质除了具有规定水平的不确定度的标准值,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确保所用标准物质的均匀性。

1.5.4 用于质量控制

在分析过程中同时分析标准物质,通过标准物质的分析结果考察操作过程的正确性。 1.6 标准物质的正确使用 1.6.1 有效性:

在规定的储存条件下,经稳定性试验证明特性值稳定的时间间隔作为标准物质的有效性。 稳定性试验只能说明标准物质在已经试验的这段时间内是稳定的,超过有效期的稳定情况不能确定。

制备过程、使用的介质(溶剂)的种类和浓度对标准工作液的稳定性都是有影响的。 1.6.2 不确定度:

不确定度表示被测量值的分散性,不同的标准物质其特性的不确定度也不同。

在选择标准物质时应当考虑其对考虑其对预期分析结果要求的不确定度水平的影响。 除生产者确定的不确定度外,标准样品的不同处理过程也会影响分析结果的不确定度,例如标准物质与分析样品基体之间有差异时,或使用与标准物质定值方法不同的分析方法时,可能其不确定度与生产者提供的会有差异。

使用标准物质时,其不确定度并不是越小越好,还应当考虑供应状况、成本、预期使用的化学适用性和物理适用性。

当分析结果不确定度很大时,可以选用级别较低的标准物质,以降低分析成本。 1.6.3 溯源性

溯源性是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不间断的比较链,使测量结果能够与规定的参考标准,通常是国家计量标准或国际计量标准联系起来的特性。

食品质量分析中,很多分析结果是靠标准物质来溯源的,实验室在选购标准物质时应注意其证书是否能够证明其对国家计量标准的溯源性。

有些标准物质由于与待测样品的物理化学特性不同,如块状与粒状、固体与液体、基体不完全匹配等,虽然溯源性能够达到要求,但分析结果的溯源性会受到影响。

2、标准溶液

定义:是指含有某一特定浓度的参数的溶液。

需要通过标准溶液的浓度和用量来计算待测组分的含量,因此标准溶液的正确配制与标定及标准溶液的妥善保存对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度有重大意义。 2.1 配制 2.1.1 直接配置法

准确称取一定量的纯物质,溶解并稀释到一准确体积,根据计算求出该溶液的准确浓度。 直接法配制配制标准溶液的物质必须具备:

必须有足够的纯度,含量≥99.9%,其杂质含量应少于容量分析所允许的误差程度。一般可用基准试剂或优级纯试剂。

物质组成与化学分子式应完全相符。若含结晶水,其含量也应与化学分子式相符。 稳定。一般条件下不发生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的变化。 2.1.2 间接配置法 粗略称取一定量物质或量取一定体积溶液,配制成接近于所需要浓度的溶液,再用基准物质或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来确定其标准浓度。 其过程称为标定。

不符合基准物质的条件,如NaOH易吸收空气中的CO2,再如浓盐酸易挥发,且其组成不能完全确定的,这些物质必须采用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

2.1.3 注意事项

使用的水应为纯水,分析纯以上级别试剂所用容器应用纯水或其他溶剂清洗3次以上,有特殊要求的标准溶液还需事先做纯水的空白值检验。

配制硝酸硫酸盐酸等溶液时,应用耐热容器,把酸小心的倒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标定后的标准溶液必须有标签,标明溶液的名称、浓度、标定日期、有效日期、标定人名、校核人名,倾倒时标签向手心。 2.2 基准物质选取

2.2.1 选择摩尔质量较大的物质为基准物质,由于天平的精度原因造成的称重误差可以减小,最终减小标定溶液的误差。比如:邻苯二甲酸氢钾作为标定NaOH溶液的基准物质,而不用草酸。

2.2.2 选择性质稳定的物质为基准物质,稳定性高、不吸湿、不风化。比如:更高稳定性的无水碳酸钠用于标定HCl,而不用硼砂。

2.2.3 选择易溶解的物质为基准物质,标定一般都在溶液间进行,液体状态反应比较快速完全。容易溶解的物质能够保证标定过程的正常进行,减少反应过慢等因素的影响。 2.2.4 选择滴定中能产生准确当量反应的物质为基准物质,与标准溶液之间发生化学反应的关系越简单,就越容易对参与反应的物质进行定量,通过计算得到的标准溶液的浓度数值越准确,同时标定中反应终点的容易判断与否也是选择基准物质的一个重要条件。 2.3 标定

2.3.1 用基准物质标定

先配制近似浓度溶液,然后准确称取一定量基准物质,用适当的溶剂溶解,用被标定的溶液滴定至等当点,根据消耗的溶液体积和基准物质的质量计算被标定溶液的准确浓度。

如用基准物质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NaOH溶液的浓度,称取恒重的邻苯二甲酸用不含二氧化碳的水溶解,用酚酞作指示剂,然后用NaOH溶液滴定至粉红色为等当点。 2.3.2 用已知准确浓度的标准溶液标定 先配制好浓度近似的溶液,然后使用已知准确浓度的标准溶液进行标定,根据消耗的标准溶液体积,计算出未知溶液的浓度。 需用单标线吸管吸取。

2.3.3 标定的体积校正

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一般都是指20℃时的浓度。标定、制备和使用时温度有差异,应按GB/T601-2002附录A校正,滴定管、容量瓶、单标线吸管等都需定期校正,校正体积有差异的,也需在标定和使用中进行校正。 2.3.4 注意事项

浓度值应在规定值的±5%内,超过范围需对标准溶液加水稀释或添加较浓的溶液进行调节(超出则重新标定)。 称量基准物质的质量≤0.5g时,称量精度为0.01mg,>0.5g时,称量精度为0.1g。 标定时,滴速一般应保持6~8ml/min(每滴0.02ml),所用标准溶液体积不能太少(按什么来估计?),以减少滴定误差。

尽量用基准物质标定,避免用另一种标准溶液滴定,以减少另一种标液引入的误差。 标定时反应条件和测定样品时的条件力求一致。 标定浓度,需两人进行试验,分别各做4平行,取两人8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并需写出每人的极差及两人之间的极差。 2.4 校核

标准溶液按照规定方法标定后,还可以通过校核程序再次确认获得的溶液浓度是否准确可靠。

常见方法:用另一种已知准确浓度的标准溶液滴定待标定溶液,通过校核方法计算出待测标定溶液的校核浓度。校核浓度与标定浓度比较,之差不得大于0.2%,以标定结果为准。 2.5 储存

标准溶液应密闭储存,防止溶液蒸发,容器材料不应与溶液起理化作用,壁厚最薄处不小于0.5mm。 高氯酸标液、碘标液具有一定挥发性,宜储存于较低温度条件下,高氯酸标液最好现用现配,氢氧化钾-乙醇标液冷藏可储存1个月。

除另有规定外,标液在常温(15~25℃)下储存时间不超过2个月。当出现浑浊、沉淀、颜色变化等现象时,应重新制备。

见光易分解、易挥发的溶液,如KMnO

4、Na2S2O

3、AgNO

3、I2等溶液,应储存在棕色磨口瓶中。

易吸收CO2并能腐蚀玻璃的溶液,应储存与耐腐蚀的玻璃瓶或聚乙烯瓶中,用橡胶塞代替玻璃瓶塞,瓶口还应设有碱石灰干燥管,防止倒出溶液时吸入CO2。 使用时应摇匀,是浓度均匀,防止溶剂易蒸发而挂壁。

标液浓度≤0.02mol/L时,应于临用前将高浓度标准滴定溶液用煮沸并冷却的水稀释,必要时重新标定。

2.6相关国标介绍

GB/T601-2002化学试剂 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

适用于制备具有准确浓度的标准滴定溶液,以供用滴定法测量化学试剂的纯度及杂质含量。 明确了标液制备的一般规定,较全面的规定了常用标液的配置、标定方法,对影响溶液滴定体积的温度提供了校正方法,对标液浓度平均值的不确定度也给予了计算说明。 GB/T602-2002 适用于制备单位体积内含有准确数量物质(元素、离子或分子)的溶液,适用于化学试剂中微量杂质的测定。

该标准中标液的制备采用的是直接制备法,对制备时使用的天平、水、储存方法以及使用要求都做了明确规定。

样品前处理

本帖最后由 浑身是血 于 2011-3-27 10:42 编辑

目的:样品中存在许多对测定有干扰的组分,必须使用物理、化学或其他方法将被测组分提取出来,并采取适当的净化方法,消除干扰组分的影响。

1、有机质破坏法

应用于检测食品中的微量金属,也可用于检测食品中的非金属元素,如氯、磷等。 常用的有干法灰化、湿法消化、微波消解三大类。 原则是:

方法简便,使用试剂越少越好;

耗时短,有机物破坏的越彻底越好; 被测元素不受损失;

破坏后溶液容易处理,不影响以后的测定步骤。 1.1 干法灰化

常见灼烧装置是灰化炉,即高温马弗炉。 样品放入坩埚,小心炭化,500~600℃灼烧灰化后,水分及挥发物质以气态逸出,样品中的碳、氢、氮与本身的氧及空气中的氧气生成CO

2、H2O和氮的氧化物散失,最后留下无机物(无机灰分)。

优点是有机物被破坏彻底,操作简单,使用试剂少,适用于大批量样品的分析测定。 缺点是砷、汞、铅等金属容易在高温下挥发损失。

对于难以灰化的样品,为了缩短灰化时间,促进灰化完全,可用灰化助剂。

灰化助剂有两类:

乙醇、硝酸、碳酸铵、过氧化氢,灼烧后完全消失,不增加残灰质量,可加速灰化。 氧化镁、碳酸盐、硝酸盐,与灰分混杂,使碳粒不被覆盖,所以燃烧完全,应同时做空白试验。

1.2 湿法消化

在强酸、强氧化剂并加热的条件下,有机质被分解,其中碳、氢、氮以CO

2、H2O和氮的氧化物等形式挥发逸出,无机盐和金属离子则留在溶液中。

平板电炉为消解装置,整个过程都在液体状态下加热进行,置于通风处。

所用的强氧化剂有:浓硫酸、浓硝酸、高氯酸、双氧水等,实际工作中一般使用混合氧化剂。 优点是加热温度较干法低,减少了金属挥发逸散的损失。

缺点是会产生大量有毒气体,操作需在通风柜中进行。耗用试剂较多。

消化初期,产生大量泡沫,易冲出瓶颈,造成损失,需操作人员随时照管,操作中还应控制火力,注意防爆。必须做空白试验。

1.3 微波消解

将样品置于密封的聚四氟乙烯消解管中,微波加热,完成有机质分解的工作。 优点是样品全部消解不会造成元素损失,试剂少,耗时短,

缺点是价格高,容量偏小,不宜处理高挥发性的物质(容易发生爆炸),必要时需进行加热预消解。

2、蒸馏法

定义:利用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挥发性的不同,分离出纯组分的方法。 用于除去干扰组分,也可用于蒸馏分离出被测组分。 常用蒸馏法有:常压蒸馏、减压蒸馏、水蒸气蒸馏。 2.1 常压蒸馏

常压蒸馏用于受热后不发生分解或沸点不太高的样品。

如二氧化硫。 沸点不高于90℃可用水浴,如果沸点超过90℃,可改用油浴、沙浴、盐浴。 蒸馏器要加石棉或棉垫保温。

如被蒸馏物不易爆炸或燃烧,可用酒精灯或电炉直接加热。 2.2 减压蒸馏 减压蒸馏用于常压下容易分解或沸点太高,或被蒸馏组分与水分形成共沸物不易蒸馏完全的样品。

2.3 水蒸气蒸馏

水蒸气蒸馏适用于检测食品样品中的挥发性物质或低沸点物质。 如糕点中的丙酸和N-亚硝胺类。

3、溶剂提取法

利用样品或试液中各组分对某种溶剂溶解度不同,加入某些溶剂,将欲分离组分完全或部分分离的方法。

根据两相状态不同可分固-液萃取法、液-液萃取法。 3.1 固-液萃取法

用适当的溶剂将固体样品中的某组分萃取出来,又称浸提法。

溶剂既要对被提取组分有很好的溶解度,又不与样品发生作用,同时沸点不应太高,否则不利于溶剂回收。

常用的固-液萃取模式有:振荡萃取、匀浆萃取、索氏萃取器萃取、超声波萃取等。 3.1.1 振荡萃取

均匀样品可直接加入溶剂,浸泡后在振荡器上振荡。

非均匀样品可先加入适量蒸馏水匀浆后,再加入溶剂浸泡、振荡30~60min。 振荡后过滤,残渣用溶剂洗涤,合并入萃取液。 可用于提取六六

六、滴滴涕。 3.1.2 匀浆萃取

准确称取适量样品,加入一定体积溶剂,高速匀浆机快速捣碎制成匀浆,过滤。 为萃取充分,滤渣可加溶剂重复萃取,合并萃取液。 如乙腈作为溶剂匀浆萃取果蔬中的农药组分。 3.1.3 索氏萃取器

通过连续循环回流萃取,效率高,但时间较长。 如脂肪测定。

3.1.4 超声波萃取

细微状态样品置于容器中,加入溶剂,将容器浸于超声波仪中,以超声波加速分析物的溶解和扩散,提高萃取效率。

用于快速提取样品中的待测目标化合物。 3.2 液-液萃取法

利用分析物与干扰物在两种不相容的溶剂中分配系数不同,使分析物从干扰物中分离,从而达到样品液的净化。

通常将分析物分离到有机相,通过有机溶剂蒸发来浓缩分析物。 3.2.1 溶剂的选择

与水互溶的有机溶剂,不适用液液萃取。如低分子量的醇、酮、醛、乙腈。

采用单一纯溶剂提取多组分残留物的效果经常不理想,通常用非极性溶剂和极性溶剂组成一对溶剂来进行分配。

常用溶剂对有丙酮-乙烷(石油醚)、乙腈(?不是说不适用么-与水互溶,不与乙烷互溶)-乙烷、环己烷-乙酸乙酯。

选择溶剂应符合“相似相溶”原则,溶剂的极性越接近分析物的极性,萃取效率越高。 常用溶剂的极性大小顺序为:

水>乙腈>甲醇>乙酸乙醇>异丙醇>丙酮>四氢呋喃>乙酸乙酯>三氯甲烷>硝基甲烷>二氯甲烷>乙醚>苯>甲苯>四氯化碳>二硫化碳>环己烷>正己烷

3.2.2 pH的影响

影响有效萃取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脱氢乙酸、苯甲酸、山梨酸等在酸性条件下会溶解在某些有机溶剂中,将样品-溶剂体系pH值调至碱性,化合物就会生成盐类分配到水相中。 萃取出的碱性分析物可反萃取到酸性有机溶液中。 如气象色谱法测定脱氢乙酸、过氧化苯甲酰等。

3.2.3 避免和破坏乳化的常用方法

急速振动样品使其在分液漏斗中发生完全的混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操作。 产生大量的界面区域,利于有效分配。

由于物质剧烈振动,液液萃取中常发生乳化现象,尤其是含有表面活性剂和脂肪的样品,会影响被测组分数据的准确。

避免和破坏乳化的方法有:

混合震摇时,轻缓的固定一个方向震摇;

采用高速离心振荡或振荡后再用玻璃棉或滤纸过滤;

加盐到水相,通常有NaCl固体、2%~5%NaCl溶液或Na2SO4溶液。 加入少量另一种有机溶剂,如无水乙醇。

4、样品的浓缩

目的:

从样品中萃取的分析物浓度如果在定量限之上,那么在色谱分析时将没有干扰,可直接进行测定。

但当被测化合物的浓度较低时,需要在净化和测定前将萃取液浓缩。 样品液的浓缩过程就是溶剂挥发的过程。

将溶剂蒸发至近干即可,否则由于溶剂蒸干会导致分析物损失。 常用浓缩方法:

4.1 自然挥发或氮气流下挥发

适用于小体积样品液和易挥发溶剂,可适当加热。 4.2 减压旋转蒸发

优点是温度低,浓缩速度快。

但旋转蒸发过程中,水浴温度不宜过高,真空度不宜过低,否则溶剂蒸发过快易带走目标化合物。

5、气相色谱化学衍生化

利用化学反应使样品中目标分析物与衍生化试剂作用生成衍生物(改变样品化学性质),使其适合于特定的分析方法。

在气相色谱分析中,制备衍生物的目的是:

解决原化合物不能直接进样分析的问题:

某些物质挥发性过高或过低,难以汽化,或者极性太强或稳定性差,不能直接进样分析。 如:脂肪酸沸点高,难汽化,经甲酯化生成脂肪酸甲酯衍生物,易于气相色谱分析。 通过制备衍生物对分析物进行分离和鉴定:

如:环己基氨基磺酸钠在酸性条件下与亚硝酸钠反应,生成特定的化合物,从而可用气相色谱法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进行定性定量测定。 化合物通过特有试剂衍生化后进行检测: 化合物经特有试剂衍生后,可用选择性检测器进行分析,提高灵敏度及最低检测量。 如:奶粉中的碘,在适当条件下,用丁酮衍生后,生成的碘丁酮可以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进行测定。

5.1 衍生化方法的要求

反应容易重复,操作简单; 反应能定量进行; 衍生物易纯化;

衍生物易于色谱分离和检测;

没有或少有副反应,反应条件温和、产率高; 衍生物的沸点与原化合物的沸点相比至少差10℃。 5.2 常见衍生化反应 5.2.1 硅烷化反应

三甲基硅烷化应用较多。

含有羟基、羧基、巯(饿~偶文盲,qiu2,部首“工”,-SH)基、氨基等官能团的化合物与硅烷化试剂反应后,官能团上的氢原子被烷基-硅基取代,生成极性低、挥发性高、热稳定性好的硅烷基化合物。

硅烷化反应体系中不能含有水分,否则会导致衍生失败。

选用溶剂一般为己烷、苯、吡啶、四氢呋喃、二甲基亚砜等非极性溶剂。

制备衍生物时,将样品提取液挥发至干,加入硅烷化衍生试剂50~100μL,混匀后在60~80℃下加热20~60min。 5.3.2 酰化反应

官能团中活泼氢被酰基取代,生成极性低、挥发性高的衍生物。 酰化反应可分为酸酐法和卤代酰基法。

制备衍生物时,将样品提取液挥发至干,加入酰化衍生试剂100μL,再加50μL吡啶,混匀后在60~80℃下加热20~30min。 5.3.3 酯化反应

特别适用于含羟基的脂肪酸、氨基酸、羧基酸、不饱和酸、多元酸、芳香酸、多环酸、无机酸等化合物的衍生化。

通常有甲酯化、丁酯化、苄酯化。

制备衍生物时,将样品提取液挥发至干,加入酯化衍生试剂100μL,混匀后在60℃加热20~30min。

第三篇:食品质检员个人简历范文

任何事物,包括人,都可以用价值来衡量,简历也同样如此,一份有价值的简历往往可以衬托出书写者的不凡。有没有价值,也是简历应该发挥出的内在优势。就算只是一些工作经验,个人能力的书写,也一样可以将简历打造的更具运用与影响价值,这便是求职者需关注的书写准则。

尽管信息非常全面,求职者也考虑到了各个方向的书写问题,但这些信息到底是真是假,招聘方却不得而知,含糊不清的对信息进行表达的求职者,很容易给招聘企业带来一种信息不符事实的观感。糊里糊涂在职场中失利的原因有很多,这里所提及的信息准确性,

恰恰是众多求职者失败的主要原因。

个人信息

xxx

两年以上工作经验|男|27岁

居住地:上海

电话:

E-mail:

最近工作

公司:XX有限公司

行业:快速消费品(食品、饮料、化妆品)

职位:质量检验员

最高学历

学历:本科

专业:植物生物技术

学校:复旦大学

求职意向

到岗时间:可随时到岗

工作性质:全职

希望行业:快速消费品(食品、饮料、化妆品)

目标地点:上海

期望月薪:面议/月

目标职能:质量检验员

工作经验

2013/112015/6:XX有限公司[1年7个月]

所属行业:快速消费品(食品、饮料、化妆品)

品管部质量检验员

1、凉茶浓缩汁成品理化、感官和微生物指标检验;

2、车间过程卫生检验,工艺卫生验证,曾参与本公司试产工艺验证;

3、按《凉茶浓缩汁质量控制标准》定期巡检车间现场,确保质量工艺卫生;

2012/72013/10:XX有限公司[1年3个月]

所属行业:快速消费品(食品、饮料、化妆品)

品管部质量检验员

1、实验室检测和管理相关文件的编写与修订;

2、协助成品主任对实验室的管理;

3、协助成品主任完成成品的放行查核、隔离成品和原辅料的验证处理,并撰写分析评估处理报告;

教育经历

2008/82012/6 复旦大学 植物生物技术 本科

证书

2009/12大学英语四级

语言能力

英语(良好)听说(良好),读写(良好)

自我评价

本人热心、自信、上进心强,工作认真负责,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与较好的个人亲和力;举止优雅,有亲和力,精力充沛,做事有条理,责任感强;具有优秀的思维、沟通和学习能力,热爱团队工作。善于与人沟通,能够感受前卫文化、科技潮流带来的乐趣。同时对创意有着自我的分析和见解,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思维的感受。

第四篇:在全国质检系统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电视电话会议上的发言

(草稿)

郭文奇

(2012年1月10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简要汇报一下2011年食品生产监管工作情况和2012年的打算。

一、2011年主要工作

2011年,全国食品生产监管战线广大干部职工,在总局党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国务院2011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任务,全面贯彻落实“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的十二字方针,着力破解“12个如何”,重点突出了“四抓四重”四个方面的八项工作。

一是抓重点,全面启动了五类重点产品的专项整治。

根据国务院统一部署,在总局党组领导下,组织开展了全国乳制品、食品添加剂、酒类、肉制品和食用植物油等重点产品的专项整治。按照支树平局长提出的“看得重、抓得实、管得严、打得狠”的总体要求,对这些量大面广、风险度高的重点食品集中进行了清查摸底,风险监测,监督检查,对问题企业严打重处。全年,全国质监系统共出动监管人员123.54万人次,检查了各类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143.9万家次,发现并处理了问题企业14.3万家次,有效遏制了食品生产加工环节违法违规行为。 二是抓焦点,妥善处置了大量食品安全突发事件。

2011年,各级质监部门全力以赴、排查隐患,妥善及时地收集处理了1400多起舆情信息、1500多件信访投诉和公众留言。科学有效地处置了昌黎葡萄酒、台湾塑化剂、强生婴儿洗发水、问题乳粉、染色馒头、瘦肉精、地沟油和蒙牛黄曲霉毒素M1等多起重大的食品安全事件,有效控制了事态发展,避免和消除了社会恐慌,维护了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是抓防控,进一步加大了风险监测工作力度。

全年,各级质监部门都加大了风险监测力度,仅总局就检测了115525个风险监测样品,同比增加了82.4个百分点。在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对乳制品风险监测工作首次开展了“三全五查”,加大了风险监测工作的力度,增强了风险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和针对性,提高了食品生产加工环节风险控制能力。

四是抓提升,集中打了一场乳制品企业重新审核攻坚战。

去年初,根据国务院要求,举全系统之力对全国1176家乳制品生产企业进行了重新审核,淘汰了一批生产条件差、质量安全保障能力低的乳制品企业,淘汰率达40.4%。通过重新审核的701家企业共投入44亿元资金进行了生产条件改造和检测设备添置。为确保重新审核成果,总局还组织了“回头看”和“回顾性”检查,对重点区域进行了督导,使乳制品行业的质量安全保障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五是重规范,逐步促进了企业主体责任的落实。

为了进一步落实食品生产企业的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一年来,全系统通过完善监管制度,开展监督检查、风险监测、企业约谈、加强宣传等多种措施,督促食品生产企业不断完善质量安全控制制度,依法持续保持规范的生产条件和生产行为,使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意识大幅提高,进一步促进了食品安全生产基础的夯实。

六是重基础,着重推动了基层食品生产监管能力的提升。

深入推进“一转变五加强”工作,先后召开了5次片区工作会,深入省、市、县三级的34家基层单位进行了调研指导。各省市都不同程度的调整充实了食品监管队伍、增加了食品监管经费,提升了检验检测能力。总局举办了首期全国食品质量安全培训班,各省市也相继开展了不同规模的食品监管业务培训,提高了基层监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进一步促进了食品生产监管基础的夯实。

七是重长效,不断完善了食品生产监管制度体系。

结合食品安全监管的新形势、新任务,加大了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废、改、立工作。总局组织制定、起草了《食品生产加工环节风险监测管理办法》、《化妆品生产质量监督管理办法》、《食品容器和包装材料制品生产许可通则》等十几个规章和技术文件,增强了食品生产监管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和长效性。

八是重宣传,积极推动了社会共治格局的形成。

根据国务院食安委的要求,组织开展了食品安全宣传周的系列活动。并以宣传周为契机,深入开展了“质检邀您看企业·食品安全大家行”活动。总局省局各级领导还接受了央视对话栏目、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等主流媒体的采访,并在国家行政学院省部级

领导食品安全培训班等重要活动中进行了宣讲,大大提升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社会关注度,增进了社会各界对质监部门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推进了全民共管、社会共治有利格局的形成。

2011年,全国食品生产监管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紧紧围绕总局党组“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的十二字方针,积极奋进,勇于担当,忍辱负重,攻坚克难,各项监管工作有序开展,监管责任逐步落实,监管水平大幅提高,没有出现区域性、系统性、行业性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食品生产企业主体责任意识明显增强,社会各界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关心、理解和重视程度不断上升,食品生产加工环节质量安全形势稳定向好。

但是,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我国食品质量安全形势依然严峻,生产领域违法违规行为还大量存在,甚至重复反弹,食品安全形势根本好转还任重道远。我们的自身工作中也还存在着思想认识不到位、工作落实不到位、应对处置不到位、科普宣传不到位等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有待我们在2012年的工作中逐步加以解决。

二、2012工作安排

2012年,我们要在总局党组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全国质检工作会议、国务院食品安全办主任会议精神,以及支树平局长和蒲长城副局长今天讲话的要求,以“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的十二字方针为指导,重点做好“五抓、五严、两推、四建”四个方面的十六项工作。

(一)在抓质量方面,开展“五抓”,提升质量水平

一是抓企业责任落实。建立和完善企业履责约谈报告制度,召开食品生产企业履责推进会,进一步督促企业定期提交质量安全工作报告,完善相关的质量管理制度,明确质量安全关键岗位责任,努力规范生产行为。同时,组织推广大型食品企业,特别是乳制品生产企业法人集体约谈、公开约谈等工作,提高企业质量安全意识,促进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的全面落实。

二是抓企业人员培训。2012年,我们将组织开展对大型食品企业、特别是乳制品企业法人、质量安全责任人和检验人员的培训。并要求食品企业制订员工培训计划,分层次对企业员工组织培训,切实提高食品生产企业从业人员素质,提高企业质量安全控制水平。

三是抓监督检查。各级质监部门要根据本地区的重点食品、重点企业和重点区域制订监督检查计划,合理确定监督检查频次和范围,查找企业生产管理的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措施,督促企业完善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和质量安全意识。开展同

类企业法人或质量安全负责人的交互检查,鼓励企业之间相互学习先进经验的试点工作,共同促进行业的发展提高。

四是抓诚信体系建设。按照工信部的企业诚信体系建设的相关要求,配合有关部门,建立完善企业信用档案和电子信息记录系统,实行信用信息动态管理;建立完善诚信评价机制,科学设置评估项目及评判标准,实施信用分级管理,进一步增进企业诚信意识,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五是抓宣传引导。继续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质检邀您看企业.食品安全大家行”等法律法规、监管工作和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活动。进一步增强监管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树立质监部门履职尽责、监管为民的良好形象,增进社会各界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推动全民共治,齐抓共管格局的形成。

(二)在保安全方面,落实“五严”,保障食品安全

一是严格专项整治。根据国务院的部署,继续开展乳制品、食品添加剂、酒类、肉制品、食用植物油等重点食品的专项整治工作。各级质监门也要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实际,将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消费量大的地域性特色食品也纳入整治范围,加大对重点产品、重点企业和重点区域的整治力度,有效遏制食品安全事件的多发势头。

二是严格风险防控。科学制订风险监测计划,重点突出对乳制品的“三全五查”,及对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风险监测。各级质监部门,要结合本地重点工作,参考总局监测计划开展本地监测工作。要进一步研究风险监测的工作机制,规范工作程序,完善风险信息通报和分析研判制度,力争“早发现、早报告、早预警、早处置”,着力避免风险隐患引发系统性、区域性和行业性问题,提高风险防控和处置能力。

三是严打违法生产。各级质监部门要坚持“严”字当头,从严监管的指导思想,严格按照“四个必须”、“五不放过”的要求,加大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始终保持“看得重、抓得实、管得严、打得狠”的打击违法犯罪高压态势。

四是严格生产许可。2012年,要继续巩固乳制品重新审核的成果,对重新审核情况再次进行检查,对不能持续保持生产许可条件的乳制品企业,要依法依规从严处理。同时,要借鉴乳制品重新审核工作的经验,研究确定一批重点食品,修订生产许可审查细则,提高准入门槛,完善许可条件,提高企业质量安全保障能力。

五是严格查处重大案件。全系统要继续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健全快速反应机制和与相关部门的配合通报机制。加强对大案、要案的督查督办,对不属于质量技术监督职责范围内的案件,一律及时移送有关部门处理;对已确认的案件线索,要立即向公安等部

门通报,提请有关部门及早介入,并配合做好调查取证工作,坚决杜绝以罚代刑、有案不移,确保案件及时、有力查处。

(三)在促发展方面,实施“两推”,促进区域发展

一是推进区域性综合治理。按照“打与治、治与扶、扶与建”相结合的原则,在地方政府的领导下,确定本辖区2012年的食品安全重点区域,出重拳、用重典,开展综合治理,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是推进食品示范区建设。继续深入抓好食品生产示范园区和产业园区的建设工作。严格食品源头管理,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落实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促进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

(四)在强质检方面,狠抓“四建”,强化自身建设

一是建立健全规章体系。结合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和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监管实际,特别是国办48号文件的落实工作,进一步梳理完善现行的与食品安全法配套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做好废、改、立工作,增强监管工作的科学性和适用性。

二是建立完善应急制度。修定《国家质检总局食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食品质量风险监测体系,完善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程序,组织进行地域性食品安全事件和系统性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演练,提高全系统快速响应、快速研判、及时处置、科学发布、全面应对的能力。

三是健全检验检测体系。进一步规范食品检验监测行为,建立和完善检验监测机构管理制度,明确检验监测机构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促进检验监测工作的规范性,更有效的发挥检验监测机构对食品生产监管工作的技术支撑作用。

四是健全责任追究制度。要继续推进“一转变、五加强”工作,进一步强化层级责任的落实。要继续举办食品质量安全工作培训班及相关业务研讨班,对基层一线食品监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要配合纪检监察部门加强食品监管履职督查,对工作中的失职渎职、玩忽职守等违法违纪行为,坚决一查到底,依法依纪追究责任。

同志们,2011年,在总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食品生产监管战线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生产加工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稳中求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12年,我们将继续按照总局党组“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的总体要求,积极推进“五抓、五严、两推、四建”四个方面十六项重点工作,全面促进食品生产监管工作稳定向好的发展,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第五篇:质检科-质检员岗位职责(测量质检)

质检岗位职责

1 质检室主任

1.1 负责部门的日常行政工作,负责本科室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体系的有效运行及不断改进。

1.2 负责组织编制并建立健全适合本院实际情况的技术管理、质量管理方面的管理制度,并贯彻和落实。

1.3 负责组织技术培训、学习和交流的管理工作,组织做好培训计划制定、培训监督、统计总结等工作。

1.4 负责组织院软件产品的规划和计划编制,审定各部门采购软件计划。 1.5 完成上级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2 质检组长

2.1 负责组织做好质量管理工作。负责组织制定质量管理制度;负责组织完成工程项目作业过程的监视和测量、最终检查和质量评定工作;负责组织产品质量信息的沟通工作。

2.2 负责组织做好院软件管理工作。 2.3 负责组织做好院科技论文的管理工作。

2.4 协助部门主任做好本科室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体系管理工作。 2.5 完成上级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3 专职质检员

3.1 负责做好质量管理规定和技术标准的监督实施。

3.2 负责组织完成一般性工程测量、不动产测绘、地理信息系统工程、摄影测量与遥感等项目技术资料和产品质量的最终检查和质量评定等工作。

3.3 负责组织对外协工程项目进行阶段性及整体性的质量评价。

3.4 协助部门领导做好质检人员的培训,配合完成上级管理部门的质量监督检查工作。 3.5 协助部门领导做好生产部门质检员的监督、评价和考核工作。 3.6 完成上级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上一篇:申请办理兴业信用卡下一篇:十七大报告学习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