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树种黑壳楠一年生播种苗生长规律观察

2022-09-12

黑壳楠 (Lindera megaphylla) 隶属于樟科山胡椒属, 是中国乡土树种。常绿乔木, 高可达25 m。叶互生, 革质。伞形花序多花。果椭圆形至卵形, 成熟时紫黑色。花期2—4月, 果期9—12月[1]。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在重庆市风景园林科学研究院中试基地 (重庆市九龙坡区白市驿镇) 进行。将2013年12月从重庆市城口县采集的成熟黑壳楠种子进行播种育苗[2], 待长出真叶移入培养容器, 以移入容器培养的播种苗为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对黑壳楠播种苗进行为期一年的观察。生长期间, 按照常规育苗技术进行管理, 不施肥。

1.2.1 地径观察

随机选取90株黑壳楠幼苗作为固定观测对象, 定期采用游标卡尺每隔15 d左右对其地径进行1次测量记录, 至冬季结束观测。

1.2.2 苗高观察

测量地径的同时, 采用不锈钢直尺或卷尺对苗高进行测量, 至冬季结束观测。

1.2.3 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

在生长过程中, 及时观察有无病虫危害, 以便能够进行及时防治。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长量观察

由表1可知, 黑壳楠幼苗的地径和苗高的净增长量有一定规律性, 其较大值时间为7月到8月, 此期为重庆日均气温最高月份, 幼苗的地径和苗高均获得最大生长量。

同时发现, 黑壳楠一年生播种苗的地径和苗高生长量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其地径年均生长量为0.654 cm, 苗高年均生长量为13.793 cm。在实际测量的90株树苗中, 单株地径最大生长量为0.858 cm/a, 苗高最大生长量为21.1 cm/a;单株地径最小生长量为0.458 cm/a, 苗高最小生长量为7.2 cm/a。

2.2 地径、苗高生长规律

根据表1的观测结果, 分析发现地径和苗高生长不同步, 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大致可将地径的年生长规律分为2个阶段, 即快速生长期 (5月20日至10月7日) 、缓慢生长期 (10月7日至年生长结束) ;将苗高的年生长规律分为3个阶段, 缓慢生长期 (5月20日至6月4日) 、快速生长期 (6月4日至10月7日) 、缓慢生长期 (10月7日至年生长结束) 。

黑壳楠地径的快速生长期约4个半月。地径年净增长量为0.333 cm, 5月中旬至10月初期间生长迅速, 净生长量为0.300 cm, 约占地径年净增长量的90%;从10月初开始至测量结束地径进入缓慢增长期, 净生长量为0.033 cm, 约占地径年净增长量的10%。

黑壳楠苗高的快速生长期约3个月。苗高年净增长量为7.197 cm, 6月上旬至9月初期间生长迅速, 净生长量为5.557 cm, 约占苗高年净增长量的77%;从9月初开始至测量结束苗高进入缓慢生长期, 净生长量为1.640 cm, 约占苗高年净生长量的23%。

2.3 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

生长期间未发现病虫害。

3 结论

黑壳楠种子有休眠期, 属于生理性休眠, 必须经过低温处理才能发芽[2]。

本试验观察表明, 黑壳楠一年生播种苗地径年均生长量为0.654 cm, 苗高年均生长量为13.793 cm。未发现病虫为害。

同时发现, 黑壳楠的一年生幼苗耐寒性稍差, 在重庆市区可露地越冬, 但在城口等县需采取保温措施 (如覆膜等) 越冬。其耐旱、耐高温能力强。

黑壳楠树冠丰满, 树姿挺拔, 叶色常青, 适宜作行道树、景观树[3], 建议在重庆园林绿化中推广应用。

摘要:以黑壳楠 (Lindera megaphylla) 一年生播种苗为研究对象, 观察其苗高、地径的年生长规律。结果表明, 黑壳楠地径的快速生长期约4个半月, 5月中旬至10月初期间生长迅速, 净生长量为0.300 cm, 从10月初开始至测量结束地径进入缓慢增长期, 净生长量为0.033 cm;苗高的快速生长期约3个月, 6月上旬至9月初期间生长迅速, 净生长量为5.557 cm, 从9月初开始至测量结束苗高进入缓慢生长期, 净生长量为1.640 cm。

关键词:黑壳楠,苗木,生长规律

参考文献

[1] 俞德浚, 陆玲娣, 谷粹芝, 等.中国植物志 (第三十六卷) [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74.

[2] 叶黎明.皖南山区黑壳楠特征特性及播种育苗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2 (15) :149-152.

[3] 王熙龙, 吕国显, 葛航, 等.黑壳楠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J].中国园艺文摘, 2009, 25 (9) :64-65.

上一篇:农村中学化学实验室管理现状及对策下一篇:从平安集团看险企不动产投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