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真实的幸福

2022-08-07

第一篇:读书笔记真实的幸福

《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读书笔记

《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作者吴思,通过大量史实的研究,发现在种种明文规定的背后,实际存在着一个不成文的,又被广泛认可的规矩,作者称之为“潜规则”。读了这篇文章,笔者感触良多。

《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中有这么一段:

张居正是明朝很能干的一位大臣。他深知官场上的种种弊端和权谋,他曾讲述这样一个大官怕小吏的官场故事:军队将校升官、论功行赏,取决于首级的数量。一颗一级,规定得清清楚楚。从前有个兵部(国防部)的小吏,故意把报告上的一字洗去,再填上一字,然后拿着报告让兵部的官员看,说字有涂改,按规定必须严查。等到将校们的贿赂上来了,这位吏又说,字虽然有涂改,仔细检查贴黄,发现原是一字,并无作弊。于是兵部官员也就不再追究。张居正问道:将校们是升是降,权力全在这个小吏的手里,你不贿赂他能行吗?这个故事的时代背景是:当时将校们很少有不冒功的。号称斩首多少多少,其中多有假冒。追究起来,他们砍下来的很可能是当地老百姓的脑袋,所谓滥杀无辜。如果没人较真,这些脑袋就是战功,大家升官发财,万事大吉。如果有人较真,这些脑袋就可能成为罪证,这帮将校罪过不小。所以,将校的命运确实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掌握在那位小吏的手里,尽管他的官未必及得上人家将校手下的一个排长。

张居正总结说:人们怕那些吏,一定要贿赂那些吏,并不是指望从他们手里捞点好处,而是怕他们祸害自己 。合法地祸害别人的能力,乃是官吏们的看家本领。这是一门真正的艺术,种种资源和财富正要据此分肥并重新调整。

笔记:在这里最精彩的是张居正总结的那段话:人们怕那些吏,一定要贿赂那些吏,并不是指望从他们手里捞点好处,而是怕他们祸害自己 。我们不是常说“县官不如现管”么?我们不是常常可以看到很多官职不高的实权人物吗?甚至有“局长不如处长、处长不如科长、科长不如经办” 之说?。

现在才明白为什么民主不是万能的,有些民主的国家,如印度、菲律宾同样免不了腐败,原因只因为造成恶性潜规则的土壤没有变,恶性潜规则如贪污受贿、滥用职权等等现象自然就不变。由此可见,所谓什么民主选举、多党制度不是解决恶性潜规则的办法,至少不是根本的办法,也不是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办法。

政治清明的关键问题,并不是“官”,而是“吏”,是那些不由选举产生的“吏”博弈产生了恶性潜规则,“官”反而是这些规则的跟随者,如同《红楼梦》中的那个门子开导贾雨村一样。其实潜规则存在的范围非常广泛,并不单单是政府部门如此,各行各业都一样,只要“当事双方承担的成本或风险极 1

不对称”,潜规则就会产生,例如以前北京面的拒载“潜规则”,医院“收红包”潜规则,都不是政府行为,而是民间行为,原因就在于“当事双方承担的成本或风险极不对称”。

每个当权者都会掌握一个职权范围,在这个范围内当权者怎么做都是合法的,并不违规,如果在这个职权范围内当权者总是依照最不利于当事人的那一头来执行,就可能在当事人那边产生蝴蝶效应,造成巨大损失。例如,邮政寄信可以在2~7天内寄到,邮局偏偏要在第7天寄到;你来到不熟悉的城市,出租车可以走最便利的路线,把你又快又好的送到目的地,也可以欺负你外地口音,就是拉你绕着城市七转八转,然后收你一笔不菲的车费;在餐馆吃饭,点了条鱼,餐馆可以用最新鲜的鱼,也可以用不新鲜但没臭的鱼;你的领导在讨论你的提拔任用问题时,可以说一句“小李这个同志不错嘛”,也可以说一句“小李这个同志嘛···哈哈哈,大家说说,大家说说”。这两个说法对他来说只是嘴皮子一碰的问题,传递的信息却截然不同,你能说他有什么错?你什么都说不出来。这是什么?这就是告诉你得乖乖懂事,领导不会傻到来跟你索要好处的,你应该自己想方设法主动孝敬过去,而且你还要考虑到其他竞争对手同样会讨好领导,领导的标准会一涨再涨,你得有绝活才行。

潜规则并非只能是恶性,也完全可以是善性潜规则。善性潜规则是什么,很简单,就是和上面相反的。邮政寄信可以在1~7天内寄到,邮局总是尽快的跑,通常第

2、3天就送到你手里;你来到不熟悉的城市,出租车总是挑最便利的路线,把你又快又好的送到目的地;在餐馆吃饭,餐馆总是用最新鲜的鱼;你的领导在讨论你的提拔任用问题时,上来就说“小李这个同志不错嘛,大家看还有什么意见没有,没有就这么决定了”。

吴思的《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中的“新官堕落定律”,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朱元璋当皇帝到了第十八个年头,感慨道“我效法古人任命官员,将他们派往全国各地。没想到刚刚提拔任用的时候,这些人既忠诚又坚持原则,可是让他当官当久了,就变得又奸又贪。我严格执法,绝不轻饶,结果能善始善终干到底的人很少,身灭家破的很多”。看了“新官堕落定律”,笔者总有一种感觉:好像书中所写的就是当今官场一些官员。你看,现实中不少的人没做官时是一个好人能人,有过骄人的政绩,但为官后便在权力的漩涡中一步步迷失,逐步变成坏人罪人,如张晓霞,辽宁省本溪市第十二中学校长——这位“曾经得过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省优秀教师、市科技拔尖人才、市劳动模范、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本溪市功勋校长等荣誉称号”,但就任领导后,成了“贪污、受贿一千多万”的罪犯。天下难治,非民也,官也。透过纷繁复杂的的社会历史现象,不难发现这样一个客观事实:除了生产力低下

和自然灾害之外,劳动人民的巨大灾难和痛苦,都说官僚同治集团造成的;对国家政权的最大危害,不是来自民众,而是来自官吏的权力滥用、胡作非为、营私舞弊、贪污腐败。恩格斯也说无产阶级胜利之后,国家权力也仍然是个祸害。

现在不少的官员,都经历了——平民到模范,模范到领导,领导到罪犯的人生过程。其实,这是一个相信并自觉从为人民服务,到地淡忘为人民服务,再到不信为人民服务并走上了违纪违法的道路的过程,这也是一个自觉接受监督,到不自觉接受监督,再到可以摆脱监督的一个过程。

有人说一个政府最大的危险是“吏治腐败”,笔者认同。但笔者认为应该这样说,最大危险是政府知道了“腐败”,但还无法去遏制,腐败不断滋生、蔓延和扩展。上个世纪40年代毛泽东在延安窑洞中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但如何踏上这条“新路”,这是执政的共产党一个不能回避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们是洁身自好,还是顺势而为?这问题我回答不了。但有点可以肯定,了解潜规则的存在,有助于我们了解社会、了解工作。深刻的理解社会,我们才可能做出自己的判断。生活在潜规则中的我们,必需给出我们的选择,然后让生活告诉我们结果!

第二篇:《幸福的种子》读书笔记

自从投身幼教,无端地爱上了童话,故事,图画书。喜欢听故事,讲故事,编故事,喜欢在静静的夜里捧一本图画书,躲进暄软的被子里,让童话的温暖浸入我的梦乡。

一次偶然的机缘,我有幸读到了它——松居直的《幸福的种子》。就像一个痴迷的粉丝突然获得了偶像的签名,当这本书递到我手里,我的心竟然突突地跳起来,那种感觉,如获至宝。

素净温馨的书皮,精致而细腻的装帧,书页未曾打开,就似乎感受到了书的温暖。

《幸福的种子》没有辜负我的心跳。翻开书,我不但找到了幸福的种子,也找到了播种幸福种子的方法。那颗种子就是,阅读。

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动人的语句,没有磅礴的气势,没有荡气回肠的情愫,一本书就这样娓娓道来,如话家常。捧着书,有如一位多年的挚友坐在你面前,捧着一盏温热的清茶,娓娓道出他心中对书的感悟,而这些感悟,可谓字字珠玑。

教孩子学会阅读,便是给孩子的一生播下一颗幸福的种子。

通览全书,我们几乎可以在书中找到我们需要的所有关于亲子共读的问题:图画书对孩子的意义,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图画书,怎样选择图画书,怎样让孩子爱上阅读……这些系统而详尽的知识让我平时遇到的一些困惑在这里迎刃而解。

“图画书不是有用和有益的东西,要有趣才行”。读到这句话时,我感到有一种力量在撞击我的心灵,我想,那种力量叫做反思。

事实上,作为教育者,我们谁都明白授人以渔与授人以鱼的道理,我们都知道孩子的发展需要我们等待。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做的远远没有说得那么洒脱,不是吗?

当我们学一首儿歌时,我们的目标往往是“背过”“会念”;

当我们在讲一个故事时,我们的目标又往往是“知道故事中的主要意思”“看图能把故事讲下来”“懂得这个道理”;

尽管我们的教案上都有情绪方面的目标,然而我们往往并没有情绪放在第一位。

是的,这样的教学依然存在于我们身边。

我并不讳言,就在几天前,我还眉飞色舞地对孩子们说:“今天老师带给你们一个好听的故事,要认真听哦!听完老师会提问的,我看谁听得最认真。”就在几天前,我还在为孩子们听故事时的“全神贯注”而沾沾自喜,全然没有顾及到孩子们紧绷的神经。

是啊,带着“任务”听故事,不全神贯注哪行?

可是,这样的全神贯注中,能有多少孩子体会到故事带来的快乐,有多少孩子陶醉其中,有多少孩子能够真正地被故事所感染?恐怕答案并不乐观。

在语言教学中,有时让孩子体会到“纯粹”的阅读的乐趣,恐怕比“有针对性”的课程来得更加有效。其实何止语言课呢?在我们在教学中,有太多的功利成份我们应当摒弃了。比如音乐,比如美术……

摒弃了功利的想法,现在让我们坐下来和孩子一起享受阅读的乐趣吧!什么样的图画书是好书呢?松居直说:真实。读过雅布什的图画书,留给我最深刻印象的也是这两个字,真实。“狗有狗样,熊有熊样”,这是许多人对他图画书的最高评价。

“狗有狗样,熊有熊样”,这也值得称道?

初看,不可思议,细品,的确如此。

我们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孩子认识生活,学会生活。那么,就要给孩子一个真实的情境,而不是扭曲的环境。

当我们手里拿着色卡告诉孩子:“这是红色”,“这是绿色”的时候,请看一看窗外。如果现在刚好是春天,刚好有花有草,那么快扔掉色卡,带孩子们到户外去吧!那儿,才有真正的红色和绿色;

当我们指着挂图告诉孩子们:这是大树,这是小草的时候,请看看窗外。如果我们的幼儿园里能找到一棵真正的树,请把课堂搬到这里,因为那儿才有真正的树;

如果条件允许,请不要把所有的动物弄成简笔画的形式呈现给孩子,别让孩子以为,只有穿着红肚兜,黑皮鞋的才是小熊;

因为,孩子需要真实的教育!

第三篇:《拥抱幸福的小熊》读书笔记

今天妈妈给我买了许多阳光姐姐的新书,我爱不释手,急切地翻起来。忽然,我的手慢慢地停下来,正摸着一本红色的书,眼光却停留在了一本淡绿色的书上。这本书的封面都非常温馨的样子——一只巨大的、可爱的超大泰迪熊,他的旁边还有一个长得十分可爱、美丽的小女孩,穿着淡绿色的连衣裙,黝黑发亮的长发是那么迷人,头上戴着个时髦的可爱小帽子,让我一看就忘不了她。看一看故事的题目,我惊呆了——《拥抱幸福的小熊》。我大眼瞪小眼地呆呆看着这行字看了有三分钟,心里有一种味道,说不出的味道。我以前在别的书上看到过这个书名,没想到今天还能看到它。可爱的泰迪熊,迷人的小女孩,忽然让我感到心头凉凉的。

急切地打开书看,我的心头怦然一震,仔细阅读一下下面的文字,我不由得感觉心里凉凉的。给我一个小熊的理由,拥抱小熊就是拥抱幸福,在一个女孩苦涩的成长岁月中,在她心灵的秘密花园里,演绎着一个怎样的浪漫温馨的童话呢……

我不由得感觉鼻子猛地酸了一下。其中的一句话让我记忆深刻——拥抱小熊就是拥抱幸福。是啊,小时候,大家一定都有可爱的毛绒熊,一定很可爱吧!是啊,拥抱小熊就是拥抱幸福,故事中的主人公和她亲爱的小熊有什么关系?读了这句话,我忽然觉得,心,压抑的快不能动弹了。

她,是一个拥有一只可爱的,能与她患难与共的熊公仔的女孩,她,是幸福的。她,能交到那么好的朋友,我真为她高兴。她的名字就是——小念。

小念是单翼天使,也就是单亲家庭的孩子。你认为,她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孩子?或许是,你认为,她是一个可怜的孩子?我觉得不是。在她的童年里,除了被同学欺负,就是挨老师的训。她没有爸爸。阿彬、癖佳都是她的死对头。他们欺负小念,讥讽小念,让她变得都有些自卑。童年时候,遇到过家庭重大变故,变成了个自闭的女孩。幸好有小熊公仔陪着她,还有一个特别的男同学霍雨欣。在一场车祸中,小念失去了陪伴她的小熊,但是她认识了医院里能关心她的林医生。林医生给她买了一只可爱的小熊,并且告诉她:拥抱泰迪熊就是拥抱幸福。

后来,小念的妈妈开了一个绘画班,有许多小朋友都来学习。小念的妈妈生了病,小念又能见到林医生了。林医生是个伟大的预言家,终于,在林医生的关怀下,咪咪姐姐的鼓励下,小姐姐的爱护下,最重要的还有可爱的泰迪熊的陪伴下,小念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她成为了一个阳光大气的快乐女孩。

其中还有一篇故事让我感动。《我只想,抱抱我的泰迪熊》。这篇故事主要讲了妈妈生病的故事,但也很感人。我还想对小念说:“小念,你是否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当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的时候,你同时又多了一个小窗口。’其实,你也有许多的小翅膀。林医生,咪咪姐姐,霍雨欣,包括芝芝姐姐,甚至说你讨厌的阿彬,最重要的还有你最喜欢的泰迪,他们都在为你加油,鼓励着你,欣赏你。他们都是你的小翅膀。你或许是和双翼天使不一样的孩子,但是,你肯定不是孤单、可怜的孩子,其实,我也很羡慕你,有这么多人都能关心你,你一定感到很幸福。单翼天使,只有依靠,也能飞上天空,也能做到向别人一样,开朗、快乐、幸福。”

我不禁又想起了那首好听又优雅的歌曲《隐形的翅膀》。是啊,你也可以做到和别人一样,惹人喜欢。

第四篇: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书笔记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书笔记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一书,该书有着他的三个讲演录,“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打点幸福人生”、“孔子的精神世界”。

读后我不由思索,什么是教育?什么是幸福教师?答案模模糊糊,忽近忽远,若有若无,一惊之下,不知所向。

我从事教育工作已经十六个年头了,我一直以来在思考学生的健康发展靠什么?成绩,显然不是全部,因为我们成人之后的生存靠的是综合素质能力;不是成绩,显然也不对,因为成绩是敲门砖,没有优异的成绩就不能提升人生的生存起点。

读完《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一书大大提高了我我对我本身工作,对学生教育成绩的认识。对学生教育在学校和家庭的共同教育的结果,如此说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既要关注学生的成绩也要关注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直奔成绩弱化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是片面的,不谈成绩说是素质教育也是片面的。素质教育的要义就是要关注生命健康、关注生命快乐、关注生命幸福、关注生命习惯、关注学生一生发展的教育!

陶继新老师《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一书中关于教师和学生相处学习的环境,我认为在教师职业幸福感最重要的源泉,是学生的成功和他们对你的真情回报,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许多不利因素都可以从学生对教师的尊重、理解、感激中得到弥补。但要让学生感恩你,你就必须学会感恩学生、呵护学生、尊重学生,真正做到这点并不容易,但如果你只知道权威,那也许你会离幸福更远。在本书中提到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

育的重要性,和谐给予每个人的重要性,所以学生健康成长,老师、家长是引路人,“一个人能走多远要看和谁一起走”,老师与家长对学生的成长来讲期望方向永远是一致的,所以家校教育应该和谐,只有和谐才能共振,只有共振才能有最大可能的生成。因此老师埋怨学生、家长埋怨孩子,老师埋怨家长、家长埋怨老师都是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当你学会赞美学生的时候、当你学会赞美家长的时候、当你学会赞美老师的时候、当你学会赞美孩子的时候、当你学会赞美学校的时候……,所以赞美在本书中有着很深的见解,我们也应该去将我们的赞美去发挥去应用去实践!

陶继新老师《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一书让我真正体会和学习到了好多教师应该具备的很多知识和很多方法,让我有着对教育对社会对人生的态度,对做人的乐观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对我们身边的孩子,关注孩子的心灵,尊重孩子的人格,培养孩子的自尊自信,都有

着太多的帮助。所以我认为这本让我们教师队伍增加知识储备增强我们的好学兴趣都有着太大的帮助。尊重孩子的学习环境已成为素质教育的主旋律,成为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

只要老师怀着一颗爱心,处处留意,微观入手,扶起孩子自信之树,那么我们的学生就都是可塑之才,只要我们用全部的爱细心呵护每一株稚嫩的幼苗。只要有爱的阳光,只要有爱的雨露,总有一天,每一株稚嫩的幼苗都会成为参天大树。那时才是我们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最幸福的时候。做一个幸福的教师!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书体会

通州四中 李晓明

信手翻阅陶老师的《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时时让我们感受到的是做一个教师真的很幸福,而这种幸福的感受从何而来,来源于那一种长期的修身养性,来源于精神上不断超越,超越自我,逐渐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不断打造幸福的人生,陶老师将这种高尚的追求化为

一种行动就是不断地读书,读古人圣贤书,读经典的文本,在古人经典的思想里遨游,范文之心得体会: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书体会。陶老师说,“在我的记忆里,就一直没有和书疏离过”“以书为伴,以读为乐”“让读书成为生活的必需,甚至成了审美追求,特别是高品位的阅读,甚至是背诵,几乎没有停止过。”陶老师特别注重了对孔子精神的研究,也正是因为数十年不断地对经典作品的广泛涉猎,潜心地钻研,陶老师才具有了温文尔雅的大师一样的儒家风范,除此之外,陶老师对自己所从事的编辑记者工作的热爱,更是养成了一种优秀的品格,宠辱不惊,泰然自若。

这本书是陶老师的讲演录,共分三部分,分别是《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打点幸福人生》《孔子的精神世界》。其中《打点幸福人生》主要是讲人的自身修养,《孔子的精神世界》则主要是讲陶老师几十年研究《论语》的成果和心得。我重点向大家介绍第一部分《读书与教

师生命成长》。这部分共分九讲,分别是:第一讲《读书:教师生命成长的必需》;第二讲《读书走向:取法乎上》;第三讲《诵读内容:古今中外经典》;第四讲《疏离浮躁,淡泊名利》;第五讲《读书教学 1

相得益彰》;第六讲《读写成为生命成长之双翼》;第七讲《读书与思考同行》;第八讲《经典诵读的思考与行动》;第九讲《终身幸福的文化之旅》。这九讲按主要内容我把它归纳为三个大问题,即为什么要读书?读什么书?怎样读书?

第一、教师为什么要读书?陶老师认为读书是教师生命成长的必需。我们都知道人的生命形式有两种,即常态的肉体形式和内化的精神和心灵维度。大诗人臧克家说过“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就很好地诠释了生命的这两种形态。对于常态的生命来说,空气、阳光、食物和水是必需的养料;而对于精神和心灵维度的生

命来说,它需要的养料来自于读书。用陶老师的话来说就是“因为我们教师肩负着一种特殊的历史使命,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需要在精神和心灵层面涵养学生,通过对其潜能的开发,让其拥有丰盈的知识与智慧,从而实现生命的飞跃。”以前我们常说这样一句话“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得有一桶水”。我想现在这句话恐怕就很不恰当了。一则现在的孩子知识面之广甚至已经超过我们老师了,也就是说人家的碗比你的桶还大呢,你说这怎么行?二则社会的发展要求孩子越来越全面,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孩子不是需要一碗水,而是需要两碗水,甚至更多的水,你说光有一桶水够吗?三则世界越来越小,都成为一个地球村了,知识的需求日新月异,你桶里的水都臭了,还怎么给学生?所以,当代的教师你得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才行,而这活水从何而来?从书中来。你说我们教师怎么能离开读书?这正所谓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

来”啊。想一想我们熟知的那

些特级教师,哪一个不是博览群书,学富五车?又有哪一个是死抠教科书而终有所成?所以从教师这份职业的需要来说,教师离不开读书。

“你的生命深层有了经典滋养,就有了一生幸福的本钱,就会永远快乐。”这是从教师的生存必需来说的,教师离不开读书。

第二 教师应该读什么书? 既然读书是教师生命成长的必需,那么教师应该读什么书呢?陶老师的回答很清楚,那就是“取法乎上,读古今中外经典”。读书应有所选择,经典能不断滋养人的精神和心灵;而非经典的书不但不能滋养生命,反而会损害和破坏已有的文化积淀,产生负面作用。所以读书要“有舍有得”。大家都知道犹太人很了不起,可你知道吗,以色列这个犹太国家平均每人每年读书64本,他们的孩子一出生就舔舐涂着蜂蜜的《圣经》,从小就知道书是甜的。这个民族能历经磨难而

不垮,处身包围而不败,与热爱读书至关重要。是经典滋养了爱因斯坦,马克思这些犹太伟人,成就了以色列这个特殊的国度。俄罗斯也是一个爱好读书的国家,人均年读书55册。在俄罗斯的车站码头机场,俄罗斯人捧着名著等车候机的场景是一道道靓丽的风景。恐怕俄罗斯的崛起于此不无关系吧?我们也偶尔看见国人候车国家,人均年读书55册。在俄罗斯的车站码头机场,俄罗斯人捧着名著等车候机的场景是一道道靓丽的风景。恐怕俄罗斯的崛起于此不无关系吧?我们也偶尔看见国人候车时手拿书刊,可全是茶余饭后的消遣之作。据统计我国人均年读书不够5册,这就是现状。如果教师还不喜欢读书,或读下乘之作,则何益之有?我们常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我想这好书就应该是经典。

那么什么是经典?陶老师认为经典就是“经由时间的流逝,大浪淘沙,仍然定格在有文化品格者的心灵层面的、他

所挥之不去的、能不断引领人的生命成长的精神产品”。经典无国界:不管是中国的《四大名著》还是外国的《莎士比亚全集》;经典无年代,不管是现代的《茅盾文学奖作品》还是古代的《古文观止》;经典无新旧,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等经典名言至今仍光芒万丈。经典不会过时,因为他们的“思想是永恒的,他们的思想可以穿越时空,慰藉不同时代的天下苍生”。当我们每天都用经典来滋养我们的精神和心灵,那我们的生命将是何等灿烂。

第三 教师怎样读书?

简单地说,怎样读书就是读书的方法和原则。我们要最大限度地提高我们读书的质量和效率,就必须知道怎样读书。有的人会说读书谁不会?我也曾这样想,但现在看来,我们的读书还真的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否则你也读了不少的书,怎么效果并不明显呢?并没有从根本提高你的生命质量呢?恐怕

与读书方法和原则把握不准不无关系吧。

首先读书得与教学联系在一起。古人云“教学相长”,这学就包括读书。我们很多教师在备课上花了很多时间,可效果并不理想。原因就是教师只关注教材文本与教参文本,“没有超越教材和教参的属于自己精神文化的东西”。我们是不是有这样的经验,特级教师的教案我们原封不动地拿来,可课堂上却往往捉襟见肘,破绽百出。什么原因?就是我们本身的文化素养不够,不能尽得其妙矣。而一个文化积淀很厚的教师,他也会看教材和教参,但“他更关注课外更大范围的文化”。由于读书他有了属于自己的话语和思想,就能够“旁征博引,纵横捭阖,进入教学如有神”的境界。无论是特级教师沈红旗,于漪,还是教坛新星韩兴娥,苏静都是把读书与教学联系在一起,用深厚的文化素养来滋养教学,从而使他们的教学也登堂入室。

其次读书要和写作结合起来。用陶

老师的话说就是“让读写成为生命成长之双翼”。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读写是相互促进的。大量的阅读能为写作积累大量的素材,而时常练笔则能更快更好更多地内化阅读的内容,二者相互作用,使阅读更有品位,使写作更有思想和深度 第三 教师要把读书和思考结合起来.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就是要提醒大家读书不能看热闹,要学会思考。陶老师认为,“深度思想的介入,是阅读主体和作者的心灵对话”。只有把读书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让阅读深入我们的内心,渗入我们的灵魂和血液,这样的阅读才算得上是真正的阅读。

有句古话叫作“尽信书不如无书”。人云亦云只能算得上是鹦鹉学舌,邯郸学步,只能算得上是传话筒录音机。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有的人做报告我们屏息凝神,生怕错过一句话,而有的人做报告,对于我们的耳朵和神经来说都是一种折磨,为什么?因为有的人只会“把别人的东西罗列了一下”而已,由于

没有自己的思想,没有自己的创造,所以显得死气沉沉,没有色彩。假期中我们听了几十场报告,这种感受一定很深吧?所以教师要把读书和思考结合起来,这样书中的内容因为有了我们的参与和酝酿而散发出更加迷人的芬芳。

另外书中的有些内容受时代和作者经历的限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这就需要我们得有清醒的头脑和睿智的目光去判断,去选择,从这方面来说思考也很重要。鲁迅先生曾提到过“拿来主义”,就是要我们审慎地对待书中的内容,有用的我们吸收消化,最后内化为我们自己的思想和精神,没用的甚至有害的我们要毫不惋惜地抛弃,从这个角度讲,光读是不行的,还必须有自己的思考,甚至是“深入的思考”。因为“没有思考或很少思考的阅读,仅仅是在表面行走,难以抵达心灵的深处”,也就难以融入我们的灵魂和血脉之中。

陶继新老师的《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一书,深深地启发和激励着我,坚

定了我与书终生为伴的信念。我将在“流淌着智慧的光华,摇曳着思想的要义”的经典文化中,不断汲取营养,拓宽生命的维度,寻找生活的幸福。

第五篇:读书笔记《给孩子当下的幸福》

《给孩子当下的幸福》读书笔记

看这本书时很多次有感动到极致的感觉,就像看一部特别好的电影。电影是虚构的,但这本书记录的是真实的,这让我对原本感觉缺乏感觉的生活,又萌生了一丝希望。

或许擦亮眼睛,仔细找,感动还是能找到的,特别是我们还有天使一般的孩子做引领。则像一股细细的沙,慢慢流进心里,一点一点填补了石头的缝隙,同时带来一份柔润,抹平石头的棱棱角角。

作者马丽娟老师:中国第一批接受国际华德福?史坦纳幼儿教育协会培训的幼儿教师李跃儿芭学园资深教师,擅长教育管理,培养、提升教师团队以及对教育感悟的总结。在10年不间断地教育实践和教育管理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的教学观察笔记及随笔心得,最终形成本书。

我带着这样的疑惑去读这本书:我们天天都在讲“要给孩子幸福”,那么究竟怎么样才算是给了孩子幸福?怎么样才可以让孩子感受当下的幸福? 在书中马老师给出了答案。马老师的答案:幸福对于有的人来说就是,他能撅着屁股在沙坑里玩一上午;能滚着一个破旧的轮胎在院子里撒欢似的跑上几圈;能七扭八扭地缝一个布包包;能将豆沙酱包在面团里放进烤箱;能拿个大瓢给菜地浇水,给羊洗澡……我的理解:给孩子当下的幸福,就应该让孩子享受他这个年龄段应该享受的任何事情,而不是给予孩子我们所理解的“幸福”。所以,当你看见孩子不顾刚穿上的新衣服,专注地趴在地上看蚂蚁时,请你不要阻止他;当孩子不顾弄脏双手玩泥巴时,请你不要指责他;当孩子天马行空地给你描绘他的理想时,请你不要嘲笑他…… 因为,这就是孩子眼中的“幸福”。

在读这本书时,有一些精彩片段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片段一:点燃心灵的蜡烛

“我们要给予孩子机会,让他们真实地学会一件事情,就像他们真实地学会等待一样,孩子们才会真实地活在当下。”

我的收获:孩子们一旦学会了一件事情,他就是真正地学会了,不会忘记的一种学会。如果我们让一个小孩子很快地学会一件事情,那么相信他忘记得也快。因为,那是他人将别人的发现硬塞进孩子的记忆中,并不是孩子自己想真实地经验它而记住它。所以,就如马老师所说的“我们要做的是帮助孩子点燃他们内心那盏不灭的蜡烛,保护好它,让它燃烧得更明亮、更久远。”

片段二:长着棉花糖腿的人

“一眼看上去,一个孩子和另一个孩子并没有什么不一样,我们所看到的都是孩子。但是,通过孩子生活中的活动,我们会认识到,每个孩子状态背后都有一些东西是我们所看不到的。而要想真正地帮助到一个孩子成长,了解孩子状态背后的一些缘由,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事情。”

我的收获:每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他们原本走的路就会不一样,正因为这样的不同才使得每个人都具有他自己独一无二的个性。然而,孩子是需要我们成人的帮助,才会渐渐地了解这个世界的。

那么,作为教师,如何让一个有困难的孩子得到真正的帮助,显得尤为重要。而帮助一个孩子,不仅仅是指,对着孩子微笑,问他我可以帮助你吗,实际上,帮助的意义远不止这些,这是需记住的事情。我们不仅仅要蹲下身来看孩子,更要蹲下心来看孩子。

片段三:“难相处”背后的秘密

“从教育的角度看,我们成人要带着一种敬畏和理解这个孩子的态度去感受他、帮助他。同时,还要看这个孩子的状态是不是已经超出了教育者所能帮助的范围,不管从哪一个角度帮助,我们都有必要了解他状态背后我们看不到的那部分东西。”

我的收获:面对这类孩子,我们需要的还不只是接纳这个孩子,更需要深入地了解在他的生活中,成人用什么方式在和他交流,还有他的生活环境、饮食、作息规律等都是什么样的情况。我们可以做的就是,帮助孩子建立一个适合他的生活环境和具有规律的生活节奏,还需要帮助他的人给他提供可以学习的情景。让他看到大人是如何对待一条金鱼,如何收拾打翻在地的鱼缸,如何与人一起做一个事情,如何表达自己……当他看到这样的场景,会从中学习到怎样真正地去照顾一条鱼,会学会用抹布擦拭桌面上的水渍,会学会协助同伴做一个事情,会学会在集体中表达自己的想法。

读这本书,我就像在看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字里行间充满着温馨爱与亲切。看着故事里的孩子们游戏、学习、捣乱,看着看着我就会被这些小家伙感染,跟着他们一起哭,一起笑,一起学习,一起思考,一起感悟,一起成长。

我喜欢这本书。因为书里没有深奥难懂的语言,没有惊人的创见,没有苦心的劝导,有的只是老师对孩子浓浓的爱,一种发现优点的眼神,一种可以温暖孩子心灵的光,引领幼儿成长。透过马老师的眼睛,我更好地看到了孩子们的世界:一个宁静的世界,一个充满力量的世界,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我觉得应该像她学习,用心去体会孩子,真心将自己的生活和孩子们融汇在一起。

幼儿园老师,绝对不是我们以前想象的那样,只是一个“能带孩子的人”。同其他工作一样,幼儿教育工作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工作经验,职业素养,专业技能,个人魅力,创造才华......这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并不是仅仅有“爱心”就足够的。我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我要成为一名我自己心中的理想幼儿园教师。

上一篇:第三方物流调研报告下一篇:电气自动化实习报告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