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素材经典素材运用

2023-04-20

第一篇:写作素材经典素材运用

作文写作素材的积累与运用

材料是否丰富、典型、新颖是决定一篇文章价值的重要因素。 我参加了中考作文阅卷工作,觉得同学们在材料运用中普遍出现的误区是:

1.材料雷同,似曾相识。 2.无“材”可用,内容单薄。 3. 简单堆砌,缺乏点化。

那么,我们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应该怎样指导学生广泛积累写作素材并灵活运用,打造绰约生香、卓然超群的美丽华章呢?下面,我结合作文教学实践和参加中考作文阅卷的体会谈点浅陋的看法:

一、从现实生活中搜集素材。

语文学习积累是语言的积累、文化的积累更是生活的积累、能力的积累。立足生活,细致观察,是语文学习,也是写作的源头活水。课外素材似汪洋大海,一望无垠、深不可测。我们要关注现实生活,从现实生活中搜集写作素材。可从报纸、刊物和网络中搜集最新的反映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的素材。这些素材,紧跟时代步伐,事关国计民生,解读重大政策,聚焦社会热点,追踪扫描国内外形势,具有时效性强、时代气息浓的特点,实为作文的最佳素材和清澈源头活水。能使学生零距离贴近了现实生活,把握住了时代发展的脉搏,既开阔视野,又锻炼思想,能大大提高写作思维能力。

二、通过大量阅读加强写作储备。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读书是人类高尚的活动,求知者优秀的习惯。写作教学中,要让学生海量阅读,广泛涉猎。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社会、自然等领域都要有所涉猎。“腹有诗书气自华”,通过阅读,能使我们积累知识和写作素材,开阔视野,焕发灵性,启迪思想,提升思想境界和文字表达能力„„

三、学会从文本教材中汲取写作素材。

语文教材是同学们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米仓”。但大部分同学对此熟视无睹,“视之不甚惜”,结果,作文素材的“米仓”里终无一粟。其实,历年中考优秀作文所用事例大都出自语文课本,只不过作者运用自如,不留斧凿之迹罢了。很多考生在写作时搜肠刮肚地想材料,其实,很多素材就在你的教科书里,语文课本和其他教科书就是你的写作“百宝箱”。今后,我们要指导学生学会从文本教材里收集积累素材,并深入思考、汲取材料,学会分类梳理----归纳文化知识、写作素材,积淀文化、思想和情感。

四、选熟悉的材料,我手写我心,写真事,抒真情,说真话,以真情打动人心。

从参加中考作文阅卷工作来看,觉的最打动阅卷老师的,给我们“视觉震撼的”,往往是一些言之有物,富有真情实感,文风平实,但细节感人的作文。但这类作文确实很少,真是凤毛麟角。要写感情真挚的美文,生活体验很重要,选材也很重要。中学生社会阅历浅,不可能什么都懂,知识积累和生活积累不完全相同。所以,选材时要有“自知之明”,要指导学生避开自己陌生的材料和区域,选取自己熟悉的材料(亲耳所闻的,亲眼所见的,亲身经历的,深切感悟的,了然于心的„„),这样才能避免中学生写作中“胡编乱造、情节失真、感情苍白、矫揉造作”的现象,做到“我口说真话,我心抒真情,我笔写我心”,抒发出自己的真切体验和真挚情感。

总之,考场作文的得与失告诉我们:积累写作素材是写作过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我们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广泛积累写作素材,贮满作文素材的“百宝箱”。更重要的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我们要学会还要指导学生独具慧眼、灵活运用所积累的材料,准确迅速地选择选择那些贴切、典型和新鲜的材料,力争用文化内涵丰富、时代气息浓、思想精深的素材打造光彩照人的美丽华章。

第二篇:议论文写作中如何运用素材

一、学会分析,吃透含义,要给素材定性

对一名学生来讲,要写好作文的重要前提是素材的积累,不断地有新的鲜活的素材补给,能够化为自己的学识见解。而有了这些素材之后,重点在如何发挥它们的功能,体现素材在文章中的效用,正确理解写作素材的意义。素材本身无所谓优与劣,如矿山中的各类矿物质,主要看你的利用提炼的目的,所以先要对自己掌握的素材的内涵分析理解透彻。有些素材含有表层意义与深层意义,如预先不加以深入推究,在使用时其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拿历史材料中著名的有关俄罗斯十二月党人的素材来说,我们知道十二月党人进行的是一场为推翻沙俄制度的贵族革命,他们的革命是为了推翻黑暗旧制度,为了广大底层群众的利益;他们革命甚至与自己的阶级利益决裂、对抗,因为他们本身都是俄罗斯上流社会的贵族,其行为完全不同于后来的十月革命中的工人阶级革命,也不同于中国农民起义或无产阶级工农革命。只有认识这一点才能准确运用。但有的学生作文中把这一素材运用到论证人民推动历史发展,人民是历史的主人,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议论内容中,我想这是很不恰当的。而把十二月党人的材料运用到对人的高贵精神讴歌,人敢于冲破重重思想束缚,敢于解放自己一类的主题内容中则比较妥帖,也可以运用到对真正的爱的歌颂中。如我的学生在一篇文章中也选取运用了十二月党人妻子们的事迹素材。她写道:“这些有着高贵血统的流光溢彩的女性,她们有水一般的柔美,水一般的温情,但在这玫瑰花丛中孕育起来的柔弱的身体中却蕴涵着坚韧的生命意志。这已不只是爱情的力量,而是来自女性生命中潜在的善良,对苦难者同情,对黑暗反抗的伟力,这其实就是水的本质。”

一篇议论文像这样的有思想内涵的素材的应用,能够有力地提升文章的思想层次,加深文章的精神内涵。但在这次作文中,她把水和女子的生命结合起来写,只是简单地理解为韧性、勇敢,把它同中国革命中的女性英雄秋瑾、江姐、刘胡兰、赵一曼等放在一起,认为她们是为民族解放事业而英勇奋斗。这从表面来看似也可以,但仔细辨析也不妥帖。十二月党人的妻子们并不是怀有为民族解放而牺牲的思想与信念,她们也不是一般的英勇奋斗者,她们是站在她们的斗争着牺牲着的亲爱的丈夫爱人的背后,送他们走向绞刑架,陪伴他们走向西伯利亚,是他们丈夫爱人精神信仰的支持者,以她们高贵美丽又广阔的胸怀在承担着厄运灾难。

另外,有的学生在作文训练中为了提升文章的思想文化内涵,常常会引用一些民族传统文化类的材料,如儒道释、孔孟老庄、仁德礼教、黄老哲学、篆隶行楷、阴阳太极等,这当然是很好的写作文化素材,但这类素材大都博大精深、内涵丰厚,对其文化内涵要恰当把握,在一篇文章中引入尤要慎重。我常看到学生在作文中把《六祖坛经》当做道家来说,把《禅说》说成是佛教作品,把诸葛亮《诫子书》理解成学习才能的要义等,又把庄子孤独感与反叛精神理解成人生的励志精神。如有学生这样写:

两千多年前的耶稣知道有人要陷害他,没有像屈原那样惶惶然去自沉汨罗江,也没有像陶潜那样去桃花源做隐士,也没有像文天祥那样血洒刑场而殉大宋皇朝,他超越人类的一切,超越人类的所有苦难,因为他心中装有祖国与人民,以身殉自己以普度众生的理想。

这种文字看似旁征博引,很大气地引用了一系列思想文化类素材,但其实是一知半解。把耶稣同屈原等比较,这本身就是牵强可笑的,尤其不太了解西方基督教的基本教义,而随意地把耶稣当做好像是为共产主义而献身的人一样来写,后面还同佛教知识混淆。这样的运用不是知识面广,视野开阔,而是滥用素材。

二、体味多元,注重选取,素材可一料多用

一个好的素材其内涵与外延是非常丰厚的,它所蕴涵的常常不只是一个人、一件事本身,其中往往可以读到由此想开去的思想情感、政治文化、历史哲理等等。我常给我的学生介绍中国民国以来的一些思想文化名人,如王国维、陈寅恪、蔡元培、顾准等。如讲当代思想家

顾准,他曾在1957年被打成右派,在文化大革命时期遭受种种虐待死于牢狱,而他身处困境却一直坚持思想探求,坚守自己的人格信念,被誉为是“拆下肋骨当火把,烧穿黑森林的思想先驱”,是“中国知识分子的良心”。学生比较感兴趣,他们从材料中读出不同的感受,提炼出各自理解的意义,并在不同的话题中从各自的角度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使其文章的思想内涵得以提升,达到了较好的论证效果。

我在2010届高三学生中布置“发现”的命题作文,黄梦同学在《发现的力量》一文中,从发现的角度突出顾准思想的敏锐,在文革狂热中发现潜伏着的灾难与危机,把一个遗世独立、无所畏惧的知识分子形象揭示了出来。他写道:

“发现”是一种眼光,更是一种精神力量。十年“文革”中被称为“中国知识分子的良心”的顾准,在一片“红色”的海洋中,在一种狂热的“革命”状态里,以敏锐的眼光“发现”这一切背后潜伏着灾难与危机。他以一个真正知识分子的真诚与良知,凭着一个金融专家的敏锐与才华,顶着巨大的压力,冒着生命的危险,坚持探究西方文化经济发展规律,为中国的强大与发展,为民族的未来而不息地思考呐喊,最后被极左思潮迫害,在忧郁与孤独中死去。他的“发现”是一种人类的理性呼唤,一种血泪的控诉。只是中国这种敢于去“发现”的知识分子太少,声音太微弱。今天的中国也需要发现,在一片莺歌燕舞中去发现我们的不足与缺陷,在一片叫好声中去发现其遗留的种种,这样的民族才是一个清醒的民族,是一个真正成熟的民族。

三、贴着行文,顺着思想,素材运用不死搬硬套

上面这个文章片段没有死板地搬用素材,而是活用了,把素材融化在自己的话语中,同自己作文的思考方向、议论角度与中心和谐地结合,读来没有一般学生把素材与自己文章的论述隔开的毛病。

现在我们老师对学生高考作文素材运用中动不动屈原李白苏轼等一类情况颇有看法,称之为“伪崇高”“伪文化”“伪思想”等,因为这些文章中的素材往往不是来自学生真正的情感体验,而是靠死记硬背硬塞到文章中的。这已经引起高考作文复习中许多师生的关注,我们也强调多用现实生活素材,所以学生也小心翼翼不太敢用。对此,我想,若能够对素材有真正的理解感受还是可以大胆使用,不必忌讳。

下面一篇作文片段是以“差别”为话题的作文训练,学生诸思怡在《拉近人性的距离》一文中用了“二战时期,一群德国战俘在莫斯科大街上游众,引起了许多群众围观”的素材。诸思怡同学用得比较自由灵活,文章是从人性的角度去思考,已经较好地把素材融化在自己的思辨之中,使文章角度独到,较有深意。这种对素材的处理方法比较常见,但素材运用时论述性内容很重要。前面的论述要作好必要的铺垫,为下面素材的引入提供有效的语言环境,使接着的材料引出显得自然。诸思怡同学这样写道:

人性的距离有多远,谁也说不清,但纵观古今中外的历史与现实,人性确实有距离,且其差别之远,发人深思,甚至令人震撼。

二战时期,一群德国战俘在莫斯科大街上游众,引起了许多群众的围观。他们大多是些妇女,有的在战争中失去了丈夫,有的在战争中失去了儿女,有的甚至因此失去了家园从此颠沛流离。然而,这时有女人冲进了围观的人群,将手帕中包着的一块黑色的面包塞给了一位即将因虚弱而倒下的士兵。接着,有更多的妇女也跟着这样做。

我为此而震撼,不为别的,就为这莫斯科人民善良的包容的纯洁的人性。我想他们不是已经忘记德军所做的一切罪恶,只是把眼前的已经放下武器的他们,当成了人,一群饥寒交迫的可怜的人,从而向他们伸出了援助之手。作者叶天图科基说:“这时候,敌人已不是敌人,他们成为了人。”

这种将敌人当成“人”的包容精神多么的难得呀,这个伟大的民族着实让我敬仰。然而,就在仰头对着其他民族佩服得不能自已的同时,我不由自主地又想到了我们的民族,我们的

身边,一个堪称有着五千年文化底蕴的伟大的民族,却常常有着一张张冷漠无情的脸。本文的第一段话切入较独到,扣住话题“距离”直入中心,接着的素材运用紧扣前面提出的中心观点的阐发与支撑,素材之后又扣住中心进行阐述,看似一般的介绍评说,关于敌人与人的论述中其实已经深入了一步,使上面的观点得以强化深入。虽然这个素材运用不像上文有关顾准的片段那样融合在自己的论述中,而是整段出现的,但由于论述语言环境结构安排得合理妥帖,没有孤立地使用素材,突出了论据在论证时的力量,语言的表述效果较好。素材的运用能够贴着自己的文脉,顺着自己的思想,不死搬硬套。

第三篇:中学写作教学中素材的积累与运用

作文是由各种各样的写作素材组织而成的,一定意义上说一篇文章质量就是由写作素材的质量决定的。所以,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掌握写作素材积累与运用的方法,让学生不致于无物可写。

一、素材在写作中的重要作用

写作是以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与他人沟通,发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从而创造新思想的语言使用行为。作文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表达学生自己的所感所想,这类文章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另一类是传达社会信息的文章,要求明晰、简洁。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作文教学都偏向于要求学生写传达社会信息的文章,强调作文的社会意义,忽视了要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要教会学生搜集素材,从多角度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精彩之处,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创意地表达意思。”叶圣陶也曾说“我们内蓄情思,往往于一刹那间感其全体;而文字必须一字一句连续而下,仿佛一条线索,直到终篇才会显示出全体;又,蓄于中的情思往往有累复、凌乱等等情形;而形诸文字,必须不多不少、有条有理才行。因此,当写作之初,不得不把材料具体化,使成为可以独立而且可以照样拿出来的一件完美的东西。”可见写作素材对于作文的重要性。

二、写作素材积累的方法

作文素材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教科书中的阅读材料,另一类是课外的阅读材料。

(一)教科书中的阅读素材

对于这类素材,我们可以对其进行创新运用,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将课本中的材料化为自己的写作素材。对于教科书中的素材,我们通常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进行积累:

1.照单全收

即根据文章的中心,直接将课本中那些典型的、有说服力的材料运用到作文中,用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如,有不因为私下情同父子之“义”而有违军令如山之“大道”的“孔明挥泪斩马谡”(《失街亭》);反面的有项伯因为要报答张良救命之恩的“小义”而私自通风报信,结果妨碍了项羽原计划攻打刘邦、一战称帝的“大道”等等。除此之外,学生非常熟悉的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中也有“关羽为小义放走曹操,有违蜀希望统一天下之大道”“刘备为桃园小义而不听劝阻、仓促伐吴,结果落得火烧连营七百里,使蜀实力大减,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蜀攻取的脚步”等反面素材。因为这些素材都是典型而且生动的,所以这种方法运用起来不仅简便而且高效,我们所要做的工作就是选择、概括和分析。这种方法可运用于议论文的写作。

2.变向行驶

课本中叙述的事件都是按一定的方向向前推进的,也都有一个众所周知的结局。但是如果我们换一个方向,将事情按照我们设定的方向重新向前推进,那么就有可能得到完全不同的结果,而这一结果却又正是我们作文观点所需要的。这就是由课文内容“变向行驶”而得到的作文素材。

3.旁逸斜出

一篇课文不可能面面俱到,它为读者留下了很多“空白点”,如果我们尊重课文并充分利用这些“空白点”并适当加以联想和想象,由课文中的某一个“点”向外延伸,使原本比较单薄的内容变得比较丰满,或使课文原本的“点到为止”变成“有血有肉”,这不失为写作时从课本中选取材料的另一个重要渠道。这种方法多用于记叙文的写作。

4.反弹琵琶

这种方法主要适合于议论性文章。对课本中有关的人物、人物的行为、叙述的事件等等,众人都从某一个固定的、约定俗成的层面上去理解。但如果我们能够多作一点反思,换一种眼光或者换一个角度来思考,也许可以得到不同、甚至全新的结论,这就是作文素材选取过程中的“反弹琵琶”。这种选材的方法,可以推陈出新,化腐朽为神奇,使作文材料新颖而不落俗套。同时,又可以彰显自己独特的思维,可谓一箭数雕。

以上四点是作文从课本中攫取素材的有效途径,学会并熟练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我们摆脱写作材料贫乏的困境。但是,无论采用哪一种方式,都必须注意一点,那就是绝对不能“戏说”课文,不能出现像有些同学改编朱自清的《背影》而变成“父亲越过铁路去买橘子而违反了交通规则被罚款”这样的现象,反而弄巧成拙。

(二)课外的阅读素材

课外的阅读材料丰富多彩,许多优秀的素材如果能运用到学生自己的写作中去,将会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但是也并不是所有素材都可以为我所用。笔者在选择课外写作素材时有以下几点建议:

1.关注细节

真挚的情感往往来自精彩的细节。作文不是生活的简单相加,所以选择作文素材时要对其适当加工、组合和提炼,选择那些能触及自己灵魂的动情点――细节并加以描绘,做到于细微处见真情。比如某年的一篇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好奇心》,其中对于祖父祖母的描写就借鉴了丁立梅散文《你在就心安》中“两个人,不过隔着一屋远的距离,祖母却每隔十来分钟,要大着声唤一声祖父。‘老头子!’祖母这样唤。有时祖父听见了,会应一声‘哎’。祖母笑,仍旧低了头,做她的针线活。有时祖父不应,祖母就会急,迈着细碎的步,走出门去看,看到祖父好好的,正在太阳下打着盹呢。”的细节描写,用一喊一答的细节描写突出了老人之间的夫妻情深,其情真挚感人。从这篇作文中也可以看出往往打动读者的并不是那些轰轰烈烈的大事,而恰是这些生活中的微不足道的细节。所以,我们在寻找素材时应该多多关注细节。

2.避免陈旧

一些课外的阅读材料中的素材由于年代等原因显得过于陈旧,这样的素材是不可取的。比如现当代散文中一些作家对于“知青下乡”等特定时代场景的刻画,虽然有的素材也极富感染力,但由于时代的层层阻隔,并不能用到学生自己的写作里,否则就会使作文失去真实性。

另外也要注意选择的素材是否新颖,比如要寻找通过衣食住行来展示时代变迁主题的素材,很多人往往会对自己家从祖辈至今餐桌上食物的变化进行刻板的描摹,显得无聊且没有新意。而有的作文素材会提供很新颖的角度,比如通过祖父使用的“烟斗”的变化来体现时代变化,这种立意就比单纯地就衣食住行的某一方面笼统地描述新奇得多,也更容易吸引读者。

3.着眼热点

一些报刊杂志上社会热点的话题也是写作的好材料,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多多关注。2009年江苏高考的作文题目是“绿色生活”,就十分贴近当时的社会热点“生态”问题,如果学生可以较早关注,就不至于在写作时无物可写。教师在平时搜集素材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参考《南方周末》《人民日报》等报刊杂志了解社会动态、时事政治。但是在选择素材时也要切忌态度过于偏激或涉及敏感问题。

三、写作素材运用的技巧

素材积累的目的就是为了运用,通常有以下几种运用作文素材的方法:

(一)直接引用

就是对写作素材进行直接引用,可以使之成为文章的观点,也可以作为论证的材料。这种方法简便易行,有利于操作。运用得体的关键在于准确,所运用的材料必须与文章整体立意一致。

(二)精选叠加

同质叠加就是面对一个写作话题,我们积累了许多素材,但这些素材从单个上还不能有效组织成文,这时我们就可以筛选一些相同或相似的素材,在组合时,我们也要注意运用技巧,比如按时间的先后排序,思路清晰;也可以由近到远,逐步展开;也可以由主到次,突出重点。语言排列顺序要合理。通过相同素材的共同特质来达到更好的效果,增加文章的气势。

(三)理例结合

作文如果只是一味地说理,就容易令人生厌,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借用各种和文章主题相关的素材,通过一些生活中具体可感的事情去揭示深奥的哲理,这样显得有血有肉,丰满多姿,具有说服力,读起来也真实可感。

江英?矗?江苏扬州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文学科教育。

第四篇:经典人物写作素材

1、孔 子

63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灰心,仍然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孔子在做鲁相的日子中,能大展其才,但因国君不明,只得周游列国。虽谓之游,可此绝非游说之路———诸侯无一纳其言。但其在天下纷争中,为天下奔走,为他人奔走。在所有人都觉得“礼”已不会富国强兵之时,其却矢志不渝:东方诸国遍布了他的足迹,中华大地散满了他的喟叹。圣人居于天地间,绝非呼天抢地地狂号,只是留下一片静默,一片永恒。“道不行,乘桴浮于海”,静默中蕴含了无穷的力量。

孔子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毋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等,都是他的做人准则。

孔子‘仁者爱人’思想成为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极有价值的精神财富,是应该继承和发扬的宝贵财富。当今世界,和谐稳定、共同发展体现了孔子“和”的思想的精髓。中国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继承和发扬了孔子“和”的思想,表明中国对外是和平发展,对内是和谐发展。

孔子的“天人合一”,是整个宇宙与人的和谐。科学地处理天、地、人的关系,是“天人合一”的核心,从现代意义上理解,“天人合一”就是发展推进和谐,和谐保证发展。“天人合一”这个古老的命题,在当代社会仍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对于我们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屈

灵动飘逸的屈原在风起云涌的年代像一只孤独的小船,飘飘荡荡靠不了岸。他生活在楚国,在这个战乱纷呈、风雨飘摇的国度。作为宗室贵族的一员,也曾显赫一时,一度得到楚王的信任。怎料天危难测,不久就因为谗言而被渐渐疏远。到顷襄王时,他更是被放逐了,人言可畏啊!国家混乱,危亡在即,悲愤的屈原在江边一次次地迂回徘徊,他真的困惑了:为什么美丽的“鸾鸟凤凰”被人们疏远,而那可恶的“燕雀乌鹊”却占据了高堂暖巢?为什么美丽的露申花和辛夷树,死在了荒蛮的不毛之地,而那荒疏的杂花乱草却倍受人们的宠爱。满腹经纶的他被这问题纠缠着。最终,诗人绝望了,也许江水能带走这些烦恼吧,于是在最孤独的时候,他把自己交给了江水。后世的人们,仰望和膜拜他伟岸的身影,企盼着那份可望而不可及。滔滔的江水奔流不息。江水在等待,江水中的屈原也在等待。这一等就过去了千年。

论述屈原的无奈、困惑、命运的悲惨

屈原既不是宗族观念极重的在朝贵族,也不是一个只爱楚国而目无“天下”,心胸狭窄的蠢人,他至死都没有离开楚国,是用实际行动强化了“热爱父母之邦”这一美好情操。或许有人觉得他好傻,可难道你会对粘满自己民族血腥的刽子手摇首乞怜吗?

论述屈原的爱国

(麦锝城)

诗人追求崇高的政治理想,遭到楚国一伙奸佞的阻挠,连楚怀王也疏远了他。但是,诗人的决心从未动摇。他反复强调: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独立不迁,横而不流,百折不挠,宁死不屈,是其人格崇高的很好体现,也是其人格魅力的核心。

论述屈原人格魅力

屈原虽遭谗被疏,甚至被流放,但他始终以祖国的兴亡、人民的疾苦为念,希望楚王幡然悔悟,奋发图强,做个中兴之主。他明知忠贞耿直会招致祸患,但却始终“忍而不能舍也”;他明知自己面临着许许多多的危险,在“楚材晋用”的时代完全可以去别国寻求出路,但他却始终不肯离开楚国一步。他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可与日月争光。他对自己的政治理想与人生理想有坚定的信念,为追求自己的理想不惜与自身所属社会集团的大多数人对抗,宁死不渝。

投水以明志,以剖心迹。正是这种精神品格使得屈原的精神达到了一个理想的高度,成为诗人人生放达和恢弘气势的心理展示。不然活着会更加痛苦,那就洁身自好,不与污浊同流,就以芷兰之香抵御世间污秽之气。

)

在众人皆醉的麻木空气中,你选择了清醒;在众人皆浊的恶浊世道上,你选择了清白;褪去了华服,你选择了荷叶制成的衣裳;逐出了京城,你选择了汩罗河的波涛。

于是你用生命代价作出了自己心灵的选择,而且从未有过悔意。你披发行吟、形容枯槁,一声悲叹“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就已经全无遮掩地宣泄出你的任性和倔强。那“鸾鸟凤凰,日以运兮”的无奈,“燕雀乌鹊,巢堂坛兮”的愤懑,令你只有选择以死亡来树立良知的威严与人性的雍容气度。你不管别人诧异的眼光,你只一心一意地构筑那个神秘的美丽幻境。

可用于“选择”、“尊严”、“不随污浊”等话题

3、项

项羽有一班贤士良将在身边,包括范增、项梁和族弟项庄等,可惜他刚愎自用,不纳诤言,结果忠良渐去。相反,刘邦知人善任,推心置腹,韩信、张良、萧何及樊哙等都愿意为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项羽,一代霸王。然而他只会治军,而不能治国。成就了霸业的项羽乃以武力经营天下,却不知天下最需要的是休养生息。项羽的霸业开始衰落,最终弄得是四面楚歌,乌江自刎。天亡项羽,项羽怎能不败,但这天并不是神,而是百姓、是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项羽反秦之时,是民心所向,因而得以成功;项羽灭秦之后的所为,是民心所背, 怎会不败?

项羽最终失败了,但他并不是一个失败者,他的英雄的魄力,征服了无数的人。他胜得豪迈,败得壮烈。"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横刀吻剑,何等壮怀激烈!这一剑,使他最终塑造了壮美的自我;这一剑,使他在历史时空里给后人留下了万代仰视的终极英雄造型;这一剑,在多少个世纪之后还让血性男儿血脉贲张、心潮澎湃。英雄不惜死,惜死非英雄。项羽死了,一座昆仑山崛起了。项羽死了,没有留下失败与悲伤,只有盖世风流。他虽然失败了,但他仍是英雄中的英雄。他虽然失去了江山和肉体,但却赢回了自己,虽死犹生。宁肯舍其身而成其心。项羽者,天地之间真英雄也!

不完美的英雄也是英雄。英雄末路,即使“四面楚歌”,你显示的也仍然是大英雄的本色。“力拔山兮气盖世„„”,英雄的数行清泪,动情吟唱,让天地动容,令山河变色;虞姬挥向粉颈的剑锋,了却了你的百转愁肠,你又可以了无挂碍的驰骋沙场;你的身影只要在汉兵眼中出现,他们就已经吓破了胆!身陷重围,你要为部下突围去拼杀。你说你可以“斩将,刈旗”,“必三胜之”。果然你身上虽然九处被创,然而取汉将首级仍如探囊取物,独身“杀数十百人”!„„垓下血流成河,天昏地暗,哀怨繁急的《十面埋伏》,遂成绝唱!东城惨败,你把乌骓马赠给好心要渡你过江给你劝慰的亭长;惭愧之心,让你不肯渡过江东,却执意要和随你出征的八千江东子弟共眠疆场。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息,也要把你英雄的头颅用来成全“故人”的爵位。对爱人对朋友对江东父老哪怕就是对自己的死敌,你也讲究做人的坦诚!真风告逝,大伪斯兴;在以背叛伪诈为时尚,以出卖尊严坦诚为荣耀的时代,更显出你的可歌可泣!——英雄项羽,你真正是大仁大义有诚有信有情有意的堂堂男子汉!顶天立地的英雄!

4、苏

苏武在出使时因受到牵连,被扣留下来,并被要求背叛汉朝,臣服单于。苏武严辞拒绝了,单于命人断绝提供食品和水,但濒临死亡的苏武仍然没有屈服的表示。他被流放到了人迹罕至的地方去牧羊,但是心里总想着要回到自己的国家去。

好一个永远的苏武,他用睿智,铭记下对大汉忠贞不渝的信念,在漫天风雪中且行且歌,把那光秃秃的旌节升华为一段千古的惊奇,书写了一段铭传千古的悲歌。

好一个永远的苏武,他用勇气,忘却了单于荣华富贵的引诱,在大漠黄沙中渐行渐远,把那群枯瘦的羊群定格为一段不朽的历史,挥洒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历史不能忘记,在浮华与坚守之间,北海的苏武,那流放于荒山野原的铁血男儿,用不屈与铮铮傲骨作出了最完美的诠释,忘却富足,成就气节;铭记祖国,造就伟大。

哀叹,当汉使谋反事败;正气,当苏武拒绝折节叛敌;惊诧,当单于面对这个宁死不屈,不为富贵所动的铁血男儿;执著,苏武举起羊鞭,选择作高山雪莲那执著而圣洁的守望。

我明白了,在忘却与铭记之间,在享受与坚忍之间,那行于枯草寒冰之上的苏武,用执著与信念作出了最美好的答案:富贵,只不过过眼云烟,忘却,便是它的最好归宿;忠心,方才是历史永恒,铭记,是它的精神家园。

(观点;爱国,民族精神;人怎样,世界就怎样)

挥一挥羊鞭,锦帽貂裘,他将其扔进云霄深处;弄一支秃笔,矮纸斜行,他镌刻出对大汉最深切的眷顾。一边是高官厚禄,一边是赤胆忠心:站在忘却与铭记之间、站在逸豫与忧劳之间,他选择了忘却富贵,选择了铭记忠心给人性涂上最浓重的一笔。 自古以来,中国就为流亡者设定了一种永世垂范的模式--苏武。汉朝苏武,出使匈奴,因故被扣。苏武拒不归从匈奴,矢志忠于汉室作为流亡者,苏武是忠诚的象征,苏武的使节棒标示着忠君气节的极致,这种坚持气节与操守,始终不忘自己职责的人,正是我们中国历史上的脊梁,他的精神已深深渗入我们民族的血脉之中.他要用挺直的脊梁,驾起横亘天山,沟通中原的飞虹,他与冷月作做伴;他与孤冢为伍;他用睿智,铭记下对大汉忠贞不渝的信念。

5、廉颇和蔺相如

语言,有时是化解误会的良药。赵国的大将廉颇妒忌被赵王器重的蔺相如,扬言要使他难堪,而蔺相如却处处避免与之发生冲突,众人不解,蔺相如的一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道出了他的用意。这句话亦使廉颇瞬间消除了对蔺相如的偏见,他负荆请罪,最终与蔺相如成为刎颈之交。蔺相如的那句掷地有声的话化成了一座桥梁,使两位大臣的心得到沟通,使廉颇了解到蔺相如高尚的人格。可见,语言,是信息的载体,通过语言,许多误会得以消除,不少心灵的隔阂能被冲破。

论述语言的力量

(麦锝城)

漫步于历史的沙滩,捡拾一枚枚成功的贝壳,上面写满了‘双赢’。春秋的征战,战国的纷鸣,群雄争霸,逐鹿中原。面对强秦的进攻,是双赢的智慧使廉颇和蔺相如和谐相助,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二者相互配合,救赵国于水深火热之中,拒强秦于国门之外,同时,也使二人为后人铭记,使‘将相和’的美谈流传至今。”

论述双赢

6、司马迁

尽管你也曾悲伤,为一个堂堂太史令竟沦落成阶下囚而哭泣;尽管你也曾孤独,在不见天日的高墙铁栅内,没有一个人去抚慰你心中的伤痛;尽管你也曾委屈,在受尽宫刑的时候,还要忍受别人的冷嘲热讽;你也曾绝望,在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下,你不知这样的日子何时是尽头„„但是,你没有堕落,没有倒下,而是坚强地、勇敢地站了起来!为了自己的理想,又重新提起笔,著成了流芳百世的《史记》,被近代文学家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论述理想

司马迁是汉武帝的史官,在父亲死后,为了实现父亲的遗志,他开始正式写作《史记》。然而正当他专心著述的时候,灾难降临了:因为李陵事件,他遭受了腐刑,心理上和生理上都遭到了摧残。他想到了死亡,然而在囚室中,他从“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的遭遇中获得了自己新的生命动力,他把自己的生命交付给了《史记》的创作。

论述生命的意义

死,可以明志;生,则可以践志。司马迁受累于李陵一案,就算死,也不枉一个铮铮谏烈之臣。司马迁握着那杆沉甸甸的铁笔走来。他那依然矫健的身姿,依然从容的步履,丝毫没有带着对人生的不公与苦痛。他选择了生,让朋友亲人都感到难堪的生。有些惊讶,那种肉体的折磨和精神的屈辱竟没能在他身上留下一点痕迹?不,留下了,留下了灿烂辉煌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许只有那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才能证明这一行为的价值。虽斗转星移,仍不失与日月争光的鸿著巨篇。可用于“选择”、“转折”、“坚持自我”等话题。

有一种苟且偷生是高尚的,它叫忍辱负重;有一种低头弯腰是无奈的,只为高尚的追求。为了《史记》,司马迁抛开尘世的繁琐,放下了个人荣辱,献出了自己的一生。他让人们明白了什么叫坚忍,什么叫崇高。他记录了历史,历史也将他永远铭记。

7、曹

“破黄巾,灭袁绍,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一切无不表现出曹孟德杰出的军事才能和高超的政治手腕。“酾酒临江,

2 横槊赋诗”,高唱“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更是表现出他广阔的胸襟和浪漫的情怀。

曹操是一个强人,有巧取豪夺的能力,横冲直闯的勇气,抑强扶弱的智慧。他的产生既是个人际遇,也是历史的必然选择。纵观整部《三国演义》,哪个人及得上曹操这样军事、政治、勇气、谋略、才气集于一身呢?

曹操,一位伟大的军事家和诗人,真实的他何尝不是一个性情中人。尽管他在书中说出了“燕雀焉知鸿鸪之志”和“宁可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的放诞之言,但他在现实中却是一个文采飞扬,一个历史上不可或缺的伟大诗人。他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激励了多少丧志的人,他在赤壁之战前期“酾酒临江,横槊赋诗”是怎样的沉着与冷静。是历史使他成了一个奸雄,但他却使自己成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和军事家。他不是奸雄,他是一个英雄,一个历史的英雄。

曹操的成功不仅因为他的杰出才能和善于招揽人才,还在于他有着豁达的胸襟和广阔的胸怀。在赤壁的惨败之后,曹操并未一筹莫展,而是笑着说了一句“今北方仍由我所据",并且三次大笑展现出他对待挫折的乐观态度。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在人才任用方面向来都是求才若渴,知人善用。用人唯才,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

8、陶渊明

陶公安在?伴着一路菊香走去,才发现菊并不是执意要与名利决裂,只是愿在“世人皆醉我独醒,世人皆浊我独清”中不失自己的真性而已。

陶公的菊,永远是此花开尽更无花,不是为了标榜自己与众不同,而是在那黑暗无序的统治中,唯有孤掌,如何鸣击?独存只雁,怎来齐飞?料想茫茫人海、芸芸众生,却都羁绊在这尘世中,又有谁会将真情真我看得比功名利碌、荣华富贵还重要呢?要有,也是虚伪的矫情而已。

无人应和,那就好,不再去找人应和,我有我的清菊一枝,任你世间繁华,我自旷野留香;管他宦海沉浮,我仍傲立风霜。雷打不动,电闪不惊,富贵于我犹如浮云。我所要的,只是愿做自然的友人,隐居于山林间,珍惜好我与菊间的友情而已。

他向往的社会是和平安 宁、自耕自食、无竞逐无虚伪、没有相互压迫和残害的社会;他追求的人生是淳朴真诚、 淡泊高远、任运委化、无身外之求的人生;他所喜爱的生活环境,也是恬静而充满自然 意趣的乡村。由于这些追求,使他的大多数田园诗呈现出冲淡平和、旷洁悠远的外貌, 此即前人所言“静穆”。但在这背后,却充满了对现实社会的憎恶与不安,对人生短促 深感无所寄托的焦虑。 在失望之后陶渊明并没有泯灭自己的理想,冲淡平和之中,包藏着炽热的爱与恨。“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聘”,便才是诗人的真正的人生追求。

“安贫乐道”是陶渊明的为人准则。努力保持品德节操的纯洁,决不为追求高官厚禄而玷污自己。他并不鄙视出仕,而是不肯同流合污。他希望建功立业,又要功成身退。他的晚年很贫穷,到了捱饿的程度,但是并没有丧失其为人的准则。潜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日解印绶去职。

9、李

他追求自由,追求理想,追求没有被人的心智造成阻隔的天地,追求完美的不容有丝毫卑屈的人格,因而在他笔下,一切高山大川都像是这种内心世界的外化,他眼里的黄河,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他眼里的长江是"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声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虽然经过了一千多年的沧桑,我仍能清晰地体察到李白当年的痛苦与挣扎。为了一生的追求与梦想,也许他想到过妥协,毕竟生命是短暂的啊,而侧身长安天子身旁又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千载难逢的机遇。繁华沉寂的深夜里,仗剑醉酒的李白让目光投向月明星稀的杳深的苍穹。此时,惊惧的飓风横扫着痛苦与挣扎:怎能让如此短暂高贵的生命,沉溺在庸俗中、禁锢在牢笼里!我李白怎能当一个摇尾乞怜的弄臣!长安的街道幻化为捆人的绳索,长安的宫殿已成牢狱。于是在中国知识分子的群体中,终于出现了一个伟大的叛徒。李白用自己傲岸独立的人格,为后来的知识阶层树起了一个虽然险恶却藏着无限人生乐趣、通向无限风光的大境界的路标。

10、杜

有这么一个人,天涯流转,到处飄泊。有这么一个人,穷途潦倒,贫病交迫。这个人,把诗当做一生事业;这个人,把一生遭遇都写成诗;而他那波折多难的一生,正是历史沉重悲痛的一页。他的诗,是时代的实录,历史的见证。我们因此称他的诗作是「诗史」,也尊他为「诗圣」。他就是--杜甫。杜甫一生东奔西跑,沒有过几天好日子。但是他心中有爱,笔下有詩,他的真实人生虽然愁苦不堪,他的文学生命卻光芒万丈。

11、苏

“一蓑烟雨任平生”,一生的风雨换来苏轼泰然自若的一笑。没有人比他更超然物外,更兀傲伟岸,更刚烈坦荡的了。就是这样一个傲岸的人,虽然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写就的诗词却依旧雄健奔放,挥洒自如,仍旧志不灭,心不死。“风雨”不怕“斜照”、“相迎”不喜,无可不可,便是参透后的一种超然物外的至高境界。

苏轼一生忠而见疑,直而见谤,此际落得个远谪岭南的下场,不也正是“多情却被无情恼”吗?他嘲笑自己的多情,也就是在嘲笑那些加在自己身上的不公的命运,在笑一切悲剧啊!

他清高孤傲,飘逸不群,又谦虚谨慎,郑重庄严,笑面磨难,率真自信; 他热爱生命,关怀百姓,而又享受生命,善待百姓,亲切热情、慷慨厚道。灾难舛途没有愚钝他对生命的灵慧的感悟,艰难困苦不曾消磨他对生活的敏锐的洞察。相反,历经种种之后,他更懂得收藏和珍惜一点一滴的快乐,活出了一派天真、一派精彩。综观坡公一生,确实是“一蓑烟雨任平生”啊!

他热爱生命,关怀百姓,善待百姓,而又享受生命,慷慨厚道、亲切热情。说东坡公乐观、豁达,是因为他在历尽仕途坎坷之后还是那么天趣洋溢,超然无累,在苦难中他张显出生命的活力。历经种种之后,他更懂得收藏和珍惜一点一滴的快乐,活出了一派天真、一派精彩。他是与仕途无缘的,世外桃源的日子应该更适合他,但他对于国家与人民的责任心又趋使着他不断的追随.持节云中,何日谴冯唐。正是这种性格屡屡为他惹祸招灾,得罪了当朝权贵,几度遭贬,甚至几乎赔上性命,然而他终不悔悟。

12、曹雪芹

一曲红楼,万声叹息。曹雪芹用尽沧桑的老眼,墨香四溢却又锐利的笔尖在这红楼集积所有情思,感叹了黑暗与觉醒,道尽了那个世界的种种流连„„红楼一梦,写尽了大观园的繁盛,写尽了豆蔻年华的热烈,亦写尽了这所有盛大繁华掩盖之下因男尊女卑而引起的重重悲剧。

一曲红楼,万声叹息。这叹息不仅是对大观园里所有女性的怜惜和同情,更是为女性觉醒而高歌的悭锵之词。小小大观园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学贵博而能专,因为各种知识是互相联系、互为作用的,掌握的知识越广,就越能左右逢源,豁然开朗。《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如果没有极其丰富的园林、服装、医药、诗词等知识,他能绘制出那么瑰丽多彩的历史画卷吗?奠定经典力学理论基础的牛顿,倘若只懂得伽利略的物理学,而不精通开普勒的天文学,他能提出牛顿力学三定律吗?所以,要在科学事业上有所突破,除了遵循一定的专业目标外,还要触类旁通,兼收并蓄。

青年时代的曹雪芹才华出众,能诗能文,绘画也很有名气。有人请他到皇宫书院里当画师,收入丰厚。但曹雪芹穷而有志,宁肯过苦日子,也不愿去侍候达官贵人。晚年他贫病交加,无钱医治,竟在除夕这一天,当别人欢欢喜喜过新年的时候,他却悄然离开了人世。然而,他以“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精神,创作的鸿篇巨著《红楼梦》,为他矗立了历史的丰碑。

一曲红楼,万声叹息。是那样世态炎凉,贫富悬殊,“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社会,而这样的社会黑暗的形成根源即是阶级的不平等,人性的不纯真,更是性别地位的不公正。被折磨至死的迎春;青春守寡的是李纨;远嫁的探春;孤守青灯泥佛的是惜春;含冤而死的是可卿;跳井而死的是金钏„„这样的红楼,这万般叹息,是为那个男尊女卑的社会而潸然泪下的感慨,对这个人情冷暖世间的无情的鞭笞。

一曲红楼,万声叹息。曹雪芹用尽沧桑的老眼,墨香四溢却又锐利的笔尖在这红楼集积所有情思,感叹了黑暗与觉醒,道尽了那个世界的种种流连„„

13、鲁迅---孤独的孺子牛

鲁迅时时都在“横眉冷对千夫指”,却始终不忘“俯首甘为孺子牛”。面对白色恐怖,他不顾自己的安危,担心的是革命青年。面对战友的离去,他虽感苦闷,但依然奋起,用笔端来叹息劳苦大众的命运。

彷徨过,呐喊过,所谓“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用他的一生精彩的诠释了。

幼年丧父,家道中落,东洋学医,弃医从文,鲁迅在人生一次次转折中找到了前进的方向,他总是在无畏的前进着,从不回头。

鲁迅一生坎坷,到处“碰壁”,所以很自然的有一股怨恨之气,横亘胸中,一吐为快。怨恨的对象是谁呢?礼教,制度,传统,政府,全成了他泄忿的对象。也许先天的有一点“刀笔吏”的素质,为文极尖酸刻薄之能事,作为一个文学家,一腹牢骚,一腔怨气,却不乏一套积极的思想,难能可贵的是他不变的决心,为革中国人“劣根之源”的永恒追求!鲁迅死前不久,写过一篇短文,他在文里有一句话奉劝青年们,“切莫作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为信念而追求是鲁迅留给我们的最大财富!

14、巴

伟岸的巴金,是以他卓越的人品、文品,屹立在中国文坛,存活于人们心中的。他留给我们的财富,是以数字无法计算的,是以金钱无法买到的,是以文字无法表全的。文坛,因他而生辉;国家,因他而美丽;人民,因他而自豪。

在二十世纪下半夜,他重提了良心这一概念。加之高龄,遂成为华夏又一世纪老人,不虚也。 世间所有事,三言两语即可言明了。巴金伴随中国走过了一百年,然而他是当代中国活得最痛苦的老人,不但是因为病痛,更是因为他沉浸在噩梦般的恐怖之中,解剖自己、指责自己、提醒人们不要忘记曾经有过的民族劫难。这个敢讲真话的温顺老人,以自己的真诚和80年的文学创作生涯,印证了自己的一句话“把心交给读者”。

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的行走,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

15、邓小平

在被邓小平认为“最难熬”的“文革”中,他作为“死不悔改的走资派”被下放到偏僻的江西进行“劳动改造”,度过了一段寂寞艰苦的岁月而从未放弃和绝望。邓小平就这样挑战了人类的生存定律。 潮涨潮落,沧海桑田就像邓小平三落三起的人生。凭着凛然正气、乐观性格、坚定信仰,他一次次奋力站起,挽狂澜于既倒。邓小平为我们带来了思想解放、改革开放的春天,他说;“我出来工作,可以有两种态度,一个是做官,一个是做点工作。我想,谁叫你当共产党人呢,既然当了,就不能够做官,不能够有私心杂念,不能够有别的选择。”

他对祖国和人民怀着一颗忠诚的赤子之心。他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我们党除了代表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没有别的私利。干革命是为了祖国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搞建设、搞改革是为了祖国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小平同志最懂得并且毕生坚持实践这些历史真理。他把一切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工作的最高宗旨,唯此唯大,唯此唯重!正因为这样,他始终关注祖国和人民的前途与命运,并为之进行不懈的追求与奋斗;正因为这样,他不管遇到什么艰险与挫折,都始终是愈挫愈奋,充满乐观主义;也正因为这样,他始终坚持真理,勇于创新,不断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而与时俱进。

16、杨澜--勇敢的美丽

培根说:“一方面,幸运与偶然性有关——例如长相漂亮、机缘凑巧等;但另一方面,人之能否幸运又决定于自身„„幸运的机会好像银河,他们作为个体是不显眼的。但作为整体却光辉灿烂。同样,一个人若具备许多细小的优良素质,最终都可能成为带来幸运的机会。”个人的优良素质是杨澜的幸运之源。从《正大综艺》到《杨澜视线》、《杨澜工作室》,她一直用心,努力、从不对现状满足。

杨澜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充满灵感的人,所以她非常重视采访前的准备工作。1999年在上海采访《财富》杂志主编时,开始那位主编态度并不十分认真,但聊着聊着,他就不得不认真对待了。因为他没想到杨澜的“家庭作业”准备得这么好。

杨澜是个聪明人,聪明人永远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事,该怎么做。当年的激流勇退后,人们似乎才真正开始记住她。

4 舍得放弃的人自然收获更多。一般人往往只会追寻着自己的光环前行,而杨澜却似乎知道什么时候该“放弃”。她在事业如日中天之际,放弃了正大综艺主持人的位子,出国留学,又在归国后事业刚起步时,放弃工作,生儿育女。如今,身着套装、淡定微笑、出没于名流社会的杨澜成了职业女性的典范,她成不成功其实都没有太大关系,对于敢勇敢挑战自我、随时从零开始的她来说,她早就成功了

杨澜的智慧还在于她的乖巧。她不像一些聪明女性那么锋芒毕露,更与精明强干、女强人一类的字眼无缘。她说:“女人具体做什么是次要的。她要能让周围的人感到一种温暖、温情和力量。在这其中她也体现出自己独立的人格、尊严和价值。”

她的美丽惊人,她的勇气更是惊人,在事业的巅峰时期,敢于毅然放下一切离去的有几人!在万人羡慕之时依然脱去华袍身着素衣的女子普天之下又有几人!杨澜,用她的美丽与勇气给予世间女性们更深的追求,敢于放弃,勇于探索,这便是新时代美丽的最好诠释。

17、李嘉诚---平民的奋斗

李嘉诚是当今最杰出的华人之一。他赤手空拳创出一个跨国大企业。李嘉诚先生成功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李嘉诚的领导艺术。 “我绝不同意为了成功而不择手段,如果这样,即使侥幸略有所得,也必不能长久。” 财富不是单单用金钱来衡量的。能够在这个世上对其他需要你帮助的人有贡献,乃真财富.

有人说,李嘉诚有两个事业。一个是拼命赚钱的事业,名下企业业务遍布全球53个国家和地区,雇员人数约22万名;另一个是不断花钱的事业,他的投入也足以让他成为亚洲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公益慈善家。今年初,在接受香港的《亚洲周刊》杂志的采访时,他甚至把自己一手创立的李嘉诚基金会称作是心中的第三个儿子。与财富的这两种打交道的方式和态度就这样奇妙地统一在了李嘉诚的身上。

他,没有显赫的家底。他,没有高等的学历。他有的只是在社会底层生活的逆境中的不懈奋斗。他有的只是经济萧条民生淡漠中的看透无限商机。他,李嘉诚,成就了一个由平民至国王的神话。即使身为香港乃至亚洲首富,他依旧保持着节俭的生活习惯,然而面对祖国教育事业,他毫不吝啬斥资百万。(高芙君)

身无分文的青年李嘉诚如何赚得第一桶金?李嘉诚如何从小老板变为“塑胶花大王”?李嘉诚如何连续多年稳踞全球华人首富宝座?是不变的决心,是不变的信念,是不变的努力,是不变的追求!无论李嘉诚是否以商人自居,他的作为却已超越了单纯的社会角色。用时下流行的话说,他追求第一,在每一领域里都追求最好的。不断挑战自我,永不放弃学习,使得李嘉诚在众多的领域里都能进入最高境界。

一个成功的经营者,毫无疑问都是善于创意的,而新奇的构想往往来自于他丰富的实践经历,敏锐的洞察力和超乎常人的智慧。李嘉诚就是这样一个人。 我们且不说他由“塑料大王”到“地产巨子”再到“玩股能手”的三次大的转向,单就他在发展过程中几个企划创意,便可窥见其长于谋略的卓越才能。正当李嘉诚在“塑料业”挥洒自如,志得意满之时,据说,有一次他单独驱车兜风,在新界山坡上看到的田野里的农民触发了他的灵感,他突然感到农民的辛苦劳作不如工人建房赚钱更容易,于是他联想到在香港这人多地少的弹丸之地,房地产的前景一定大为可观,遂捷足先登。

19、林

林肯在成为总统前曾几次经商失败,几次竞逐议员失败,但他始终没有放弃,他坚信上帝的延迟,并不是上帝拒绝,因此能屡仆屡起,最终成为美国总统,成就不凡。

林肯无论干什么都始终没忘记学习,他勤奋好学,一有机会就向别人请教,他抓紧一切空闲时间刻苦自学,攻读历史、文学、哲学、法学等著作,获得了丰富的知识。

不管干什么,他都非常认真负责,诚恳待人。他当乡村店员时,有一次,一个顾客多付了几分钱,他为了退还这几分钱竟追赶十几里路。还有一次,他发现少给了顾客二两茶叶,跑了几里路把茶叶送到那人家中。

林肯是一个不会被困难所吓倒,不会为成功所迷惑的人;他不屈不挠地迈向自己的伟大目标,而从不轻举妄动;他稳步向前,而从不倒退„„总之,这是一位达到了伟大境界而仍然保持自己优良品质的罕有的人物。这位出类拔萃的道德高尚的人竟是那样谦虚,以至只有在他成为殉难者倒下去之后,全世界才发现他是一位英雄。

正义是林肯不懈的追求目标。到了后来他成了正义的化身。正义使林肯不顾铺天盖地的反对与批评毅然宣布解放黑奴,他为此心血耗尽心血。他用言行告诉世人:人生中的苦难是可以超越的。!

多年来,林肯始终在最受美国人爱戴的总统评选中稳居第一。对美国人来说,林肯是完美政治家的化身,是和平的缔造者,是最杰出的爱国者和先驱,他的心灵纯净而伟大。他的演讲被反复地引用,他的头像被雕刻在拉什莫尔山上。美国人这样形容林肯:他兼具钢铁与丝绸的特质,既坚如磐石又柔若云雾,内心既像风暴般狂野,又有非同寻常的宁静。总之,美国人视林肯为神一般的人物。

在逆境中,林肯不屈不挠,忍辱负重,促使美利坚民族向着恢复国家统一和解放黑奴的伟大目标稳步前进。在胜利之时,他从不居功自傲,而是始终保持着谦虚质朴,宽厚仁慈的平民本色,以维护联邦大业和民族国家的长远利益为已任。最终他功成身亡,成为正义事业的伟大殉道者。 20、拿破仑

拿破仑能够在欧洲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很大程度上是与他善于发现人才,使用人才分不开的。他手下的元帅和将军大多年纪较轻,在选拨将领时,拿破仑彻底废除了以出身论英雄的传统观念。他号召人人争当将军、元帅。他的许多杰出的元帅都是来自社会下层,来自普通士兵。

论述“知人善任”、“择才”等话题

拿破仑一生中打过多达六十场战争。他的心中经常只装着一个词儿,就是“前进!”不管遇到多么大的困难,他总是喊着“前进,再前进!”来打开困境。他对逼迫到眼前的命运绝不轻易屈服。他曾远征俄国失败,遭遇内部反叛,并被流放到厄尔巴岛,尽管如此,他那高昂坚定的热情仍然燃烧不止。他摆脱残酷的命运,重返巴黎,建立了所谓“百日政权”。既然已降生在这个世界,就要把自己的“人生”的戏剧一演到底,他这样下定决心,并勇往直前。

21、艺术大师--梵高

荷兰画家梵高,后期印象画派代表人物,是19世纪人类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他热爱生活,但在生活中屡遭挫折,艰辛备尝。梵高那么有才华,为什么当时社会的人们盲目得看不见先驱艺术的明灯,为什么梵高的命运如此悲惨。上帝是公平的,天才必须饱受磨难,几经沧桑。成就巨大的艺术家们总会站在一个时代的最前列,他们那最强列的个性与敏锐的眼光创作出超越时代的艺术品,多年后他们会赢得尊重的。

他是印象画派代表人物,摒弃了一切后天习得的知识,漠视学院派珍视的教条,甚至忘记他自己的理性。在他的眼中,只有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观,他陶醉于其中,物我两忘。他视天地万物为不可分割的整体,他用全部身心,拥抱一切。

在他短暂而绚丽的生命历程里,梵高是世界上最孤独的人之一,丹青妙手无人能识,厄运是他永远的朋友,大多数时候,他得同困苦的生活作顽强的拼搏,努力从要淹没他的滚滚波涛中,抬起高贵的头,作最自由的呼吸。然而他用自己的画笔,创造了另外一个理想国度,这个国度里,有旋转着的星光,有被风吹乱的柏树,有夜间的露天咖啡座,有向日葵和大片大片的麦田。正是这个理想国度支持着他,即使在最穷困潦倒之时,对生命仍是充满着最质朴的热爱。当星夜中流光闪烁,这位疯狂的天才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更美,更富于创造力与无限激情的全新世界。

22、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的一生为人类所做出的贡献卓越非凡。作为一位伟大的女性,她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爱戴和敬仰。居里夫人是女性的楷模,谁也没有认准要让她这么一个美丽而纤弱的女子去背负科学的十字架,而她却是走得如此义无反顾,并在人类的历史中留下了自己的名字,得以永恒,这个世界该为有这样的女性而骄傲。她终生拒绝财富,对于荣誉,也漠然视之。她生性严于律己,而且不露锋芒,因此,她始终不可能采取任何一种沽名钓誉的态度,既不表示亲昵,也不假装和蔼,不肯故示端严,也不肯矫饰谦逊。她根本不懂得显声扬名。玛丽•居里与生俱来的品质是:坚定不移的性格,智力方面锲而不舍的努力;只知贡献一切而不知接受任何利益的自我牺牲精神;尤其是成功不骄傲,灾祸不能屈的非常纯洁的灵魂。她的这一切,比她的工作或丰富多彩的生活更为难能可贵。"

居里夫人从整个科学生涯和人生道路上体会出一个道理:人之智力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品格之高尚。她的人生旅途是充满坎坷和曲折的。一次又一次沉重的打击对她袭面而来, 小时候死神无情地夺走了母亲的生命,到后来丈夫惨遭车祸身亡。但她一次又一次挺住了,坚持以顽强的毅力进一步研究,再一次登上了诺贝尔领奖台。里夫人的大半生都是清贫的,提取镭的艰苦过程是在简陋的条件下完成的。居里夫人拒绝为他的任何发明申请专利,把诺贝尔奖金和其奖金都用到了以后的研究中去了。居里夫妇发现镭以后,当百万法郎、灿灿的金质奖章向她微笑的时候;当成功、荣誉、祝贺象潮水般涌来的时候,表现了他们具有高贵的品质:毫不夸耀,谦虚忘我!

居里夫妇都是世界上知名的科学家,居里夫人是世界上唯一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但他们生活俭朴,不求名利。各种勋章、奖章是荣誉的象征,或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宝物,可居里夫妇视之如废物。1902年,居里先生收到了法兰西共和国大学理学院的通知,说是将向部里提出申请,颁发给他荣誉勋章,以表彰他在科学上的贡献。务请他不要拒绝接受。居里和夫人商量以后,写了一封覆信:“请代向部长先生,表示我的谢意。并请转告,我对勋章没有丝毫兴趣,我只亟需一个实验室。”

居里夫人的一位朋友应邀到她家做客,进屋后看见居里夫人的小女儿正在玩弄英国皇家协会刚刚授予居里夫人的一枚金质奖章,惊讶地说:“这枚体现极高荣誉的金质奖章,能得到它是极不容易的,怎么能够让孩子玩呢?”居里夫人却说:“就是要让孩子从小知道荣誉这东西,只是玩具而已,只能玩玩,绝不可以太看重它,如果永远守着它,就不会有出息。”

23、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因为在科学上的成就,获得了许多奖状以及名誉博士的授予证书。如果一般人就会把这些东西高高挂起。可是爱因斯坦把以上的东西,包括诺贝尔奖奖状一起乱七八糟地放在一个箱子里,看也不看一眼。英费尔德说他有时觉得爱因斯坦可能连诺贝尔奖是什么意义都不知道。据说他在得奖的那一天,脸上和平日一样平静,没有显出特别高兴或兴奋。这就是他,一个伟大而低调的人!

爱因斯坦热爱科学,也热爱人类,它没有因为埋头于科学研究而把自己置于社会之外,一直关心着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并为之顽强勇敢的战斗。他说过:“人只有贡献于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上是短暂而风险的生命意义”,他自己正是这样去做的。

他同样给无数渴望成功的人指引道路,那就是A=X+Y+Z! A就是成功,X就是努力工作,Y是懂得休息,Z是少说废话!之同样与他那原子论一样出名。相信这给无数在成功之门前徘徊的人温馨的提示。

作为物理学革命中的伟大科学巨匠,爱因斯坦从来没有自认为是一个超人。同时,他认识到,自己所走的道路是前人走过的道路的延伸,科学的新时代是在前人工作基础上的合理发展,因此他总是抱着感激和敬仰的心情赞赏前人的贡献。爱因斯坦曾几次在信中对赞扬他的成就的朋友写道:“我完全知道我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兴趣、专

一、顽强工作,以及自我批评使我达到我想要达到的理想境界。”(陈亮成)

爱因斯坦不仅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一个富有哲学探索精神的杰出的思想家,同时又是一个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正直的人。他先后生活在西方政治漩涡中心的德国和美国,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他深刻体会到一个科学工作者的劳动成果对社会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一个知识分子要对社会付怎样的责任。

24、霍

霍金患了“卢伽雷病”不久,就完全瘫痪了。此后,他完全不能说话,依靠安装在轮椅上的一个小对话机和语言合成器与人进行交谈;看书必须依赖一种翻书页的机器,读文献时需要请人将每一页都摊在大桌子上,然后他驱动轮椅如蚕吃桑叶般地逐页阅读„„但他身残志不残,勇于冲向无边的宇宙。(莫超浩)

霍金是乐观和幽默的。他认为他的残疾并没有给他带来太多的障碍,相反有助于他静静地思考纯理论问题;霍金是大众的,他没有把自己关在象牙塔里,而是努力地走近公众。他是历史上最成功的科普作家。霍金是坚强的,他21岁时被诊断患上卢伽雷病,这种疾病的患者将逐步丧失运动能力,通常2至3年内死亡。17年前他丧失了语言能力,从此他表达思想的唯一工具是一台电脑语音合成器。他以这样的身体尚且获得如此成就,身壮力健的我们,又曾经取

6 得过什么呢?

霍金,被誉为“活着的爱因斯坦”,在他风华正茂时 ,却只能摇动三根手指,陪伴他的不动身影的只有那智慧的头脑。与众不同的是,当别人在哀怨时,他的思想已经长了翅膀,飞到浩瀚的宇宙去寻找独特的快乐,摸索打开黑洞的钥匙。他有“即便把我关在果壳里,仍然自以为无限空间之王!”的自信,凭著坚毅不屈的意志,战胜了疾病,创造了一个奇迹,也证明了残疾并非成功的障碍。他之所以如此成功,源于一颗感恩的心,对生命的热爱,对科学研究的热诚,对知识的执著追求。残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灵魂的残疾。霍金是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反抗病魔的折磨。

他不仅是现代科学界的泰山北斗,更是一位永远战斗不息的人生斗士,他是谁?他就是 史蒂芬•霍金。

如果说他的命运是那破旧的花架,那么因为他的坚强意志,变得繁花似锦,光艳夺人;如果说他的命运是那漆黑的夜空,那么因为他的坚强意志,变得繁星闪烁,熠熠发光:如果说他的命运是那贫瘠的土地,那么因为他的坚强意志,变得葱葱郁郁、油油翠绿。是的,他的成功,不仅仅是他的非凡的科学成就,其原因中更值人称道的是他的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对人生的无比自信,这造就了一个时代的伟人,人生的斗士。

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艰辛,写出了著名的《时光简史》,推动了科学界的飞速发展,为世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成就足以临驾上当今科学金字塔的顶峰,成为一颗最耀眼的北斗星。

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有个女记者提出了一个令全场顿然无声的无比尖锐的问题,她问:“霍金先生,难道你不为被固定在一个轮椅上而感到悲哀吗?”众所周知,霍金是个全身瘫痪的人,只有一些手指可以活动,其命运是无比的悲惨的。然而,霍金很镇定自若地用手指在键盘敲出了这样一些字:“我没有悲哀;我却很庆幸,因为上帝虽然把我固定在这轮椅上,却给了我足以想像世界万物,足以激发人生斗志的能力,其实,上帝对人都是很公平的。”他的回答得到了全场最热烈的掌声。

霍金,他就是火,点亮了我们前进的灯;霍金,他就是灯,照亮了我们前进的道路。

25、“球王”--贝利

贝利,足球上帝,“球王”。无论哪个名字,他给人们留下的印象是一样的:震惊世界的超级巨星,打破记录的足球偶像。凭借体超凡的技艺,引领巴西队三夺世界杯。 曾经有人问他认为最好的进球是哪一次,他回答到:当然是下一次。生活中的贝利也如此。人不能生活在过去,更需要把握未来。成功后,深感自己知识的贫乏。为了弥补这一缺陷,他花了一年时间获得了中学毕业证,接着又投入到大学中。因为他知道目的地永远在前方。

贝利是现代足球运动中最出类拔萃的人物,他功勋卓著,成就非凡,一直成为后人追寻的榜样,当球王贝利踢进第1000个球时,有记者问他哪一个球最精彩,贝利的回答是:“下一个!”任何事业的发展都是没有止境的,进取也就永无止境,“下一个”精神正是高考这种对社会和青年学生都有重大价值意义的活动应该倡导的人文精神。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纵观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史,这种进取无止境的精神尤为可贵;今天,我们要崛起于世界强国之林,青年学生的身上特别不能少了这种精神。

强者也并非没有软弱的时候,强者之所以成为强者,在于他善于战胜自己的软弱。一代球王贝利初到巴西最有名气的桑托斯足球队时,他害怕那些大球星瞧不起自己,竟紧张得一夜未眠,强者不是天生的,强者也并非没有软弱的时候,强者之所以成为强者,在于他善于战胜自己的软弱。一代球王贝利初到巴西最有名气的桑托斯足球队时,他害怕那些大球星瞧不起自己,竟紧张得一夜未眠,他本是球场上的佼佼者,但却无端地怀疑自己,恐惧他人。后来他设法在球场上忘掉自我,专注踢球,保持一种泰然自若的心态,从此便以锐不可挡之势进了一千多个球。球王贝利战胜自卑的过程告诉我们:不要怀疑自己、贬低自己,只要勇往直前,付诸行动,就一定能走向成功。久而久之,就会从紧张、恐惧、自卑的中解脱出来。因此,不甘自卑,发愤图强,积极补偿,是医治自卑的良药。

从一个赤脚踢球的穷孩子到名动天下的足球之王,贝利传奇的体育生涯在半个世纪里,不知鼓动了多少巴西少年的追风梦想,对于那些在穷街陋巷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们来说,贝利那张微笑的面孔似乎意味着:只要有梦想,总会有未来的希望。

每一次触球,每一记传球,每一回盘球,贝利总能为球迷带来一些前所未有的镜头。凭借对射门良机的敏锐本能,洞察绝妙传球的犀利目光和传奇般的盘球技艺,贝利正是最优秀的足球运动员。

26、比尔•盖茨

比尔•盖茨致富的全部奥秘在于:创新、创新、再创新。

比尔•盖茨将知识作为主要资本来从事生产,将研究与开发置于中心地位,保持持续不断的创新。不创新,就灭亡!比尔•盖茨有一句名言“微软距离破产永远只有28个月。”此话道出了比尔•盖茨追求不断创新的实质,并制定了10条指导方针。

比尔•盖茨也曾经和我们一样不名一文,但他知道如何利用自身的优势去抓住身边的机遇,于是,他成功了。他20岁开始领导微软,31岁成为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亿万富翁。在比尔•盖茨的财富后面,还隐藏着一种更为根本的东西,那就是让他成名或致富的秘密;让他跌倒后重新站起来的经验教训;他经年累月与人与物周旋所摸索出来的黄金法则;他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的精神支持„„正是靠着这些,盖茨走到了让我们无比钦羡的人生巅峰。

盖茨夫妇曾经表示,他们死后,只有几百万美元的遗产会属于自己的孩子,其他部分,将都捐给慈善事业。盖茨认为,拥有很多不劳而获的财富,对于一个站在人生起跑点的子女来说并不是件好事,他觉得子女的人生和潜力应和出身的富贵和贫寒无关。比尔•盖茨称 ,他和妻子耳濡目染在健康、教育、研究等领域还存在着的很多不平等现象。一个存善心的巨富!

盖茨和微软,创造了20世纪最美丽的神话,吹响了信息经济时代最嘹亮的号角。盖茨不是靠幸运取得成功的,微软也不是建立在偶然基础上的软件帝国,盖茨是电脑天才,但更是一个经营和管理天才,他在微软的成长壮大中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他非凡的事业心和进取心,他高瞻远瞩的眼光和异常敏锐的市场嗅觉,是任何一个人都无法超越的。盖茨和微软,都将是永远的„„

为了事业,什么都可以舍弃。盖茨自己曾经不止一次地说过:"微软是我永远的情人。"其实,在通往微软帝国辉煌的道路上,盖茨经历过无数次极端痛苦和无奈的选择,当求学、爱情、婚姻和事业发生矛盾或者冲突的时候,他都会毫不犹豫地放弃学位、心爱的女人,而选择微软和自己的事业。(马国威)

“每张书桌上会有电脑,每个家庭会有电脑”和“每台电脑都用微软产品”则是他的梦想。这个梦想源于比尔•盖茨具有预见性的创业计划。现在这一梦想的实现,证明了它的根本东西造就比尔盖茨的成功。在不同成功的人身上都具有同比尔盖茨同样的东西,他们都有勇于拼搏,拥有梦想,并且勇于与实践。

第五篇:奥运经典人物速写(写作经典素材)

奥运经典人物速写

【三征奥运,无冕之王】04年雅典惜败柳承敏,08年北京憾负马琳,12年伦敦不敌张继科。他是世锦赛、世乒赛双料冠军,只差一枚奥运男单冠军,他就可以完成大满贯伟业。然而三度出征奥运会都止步亚军,29岁的他还会出现在16年里约热内卢的球场上吗?他会是中国男子继刘国梁、孔令辉、张继科之后第四个大满贯得主吗?他代表了一个时代,他是无冕之王。四年,让我们一同期待王皓重回巅峰!

【铁榔头归来,辉煌继续】她凭借强劲而精确的扣杀而羸得“铁榔头”绰号,她是中国女排四连冠的主力队员;是1986年世锦赛夺金,中国女排完成五连冠,荣誉达到历史顶峰时的教练组成员。08年她因自己执教的美国女排在奥运会击败中国队而备受争议,而当时,在奥运会女排赛场有观众打出“欢迎回家”的字样。09年郎平回国执教广东恒大女排。她最想对国内的球迷说的话是“郎平是属于中国的。无论走到哪里,我时时刻刻记得,我是一名中国人。”

【天王首进决赛,期待巅峰对决】他拥有ATP排名历史上单打世界排名第一连续周数最长的纪录——237周,他超越桑普拉斯14个大满贯冠军的记录,并将其改写为17个。2012年他第七次夺得温网冠军,并以75分微弱差距超越德约科维奇,在决赛后第

三次登顶世界排名第一。悉尼、雅典、北京,三次出征奥运会的他均未能闯入男单决赛。伦敦,费德勒在半决赛苦战4小时26分击败德尔波特罗,终于在第四次出征奥运会中闯入男单决赛,他将与战胜德约科维奇的穆雷展开巅峰对决!

【超级金丹,羽坛封王】他不满19岁就登上国际羽联排名第一的位置,他是奥运史上第一位卫冕羽毛球男单冠军的选手,他两次称王奥运会、四次问鼎世锦赛,他前无古人地夺得十七个世界冠军。他是林丹,今夜属于林丹!李宗伟也是一位伟大的运动员,不过一个时代容不下两个雄师,林李巅峰对决,林丹羽坛封王!

【体操妈妈,再次踏上征程】你可能想问,她是有多爱钱?连丘索维金娜自己都承认,“一枚世锦赛金牌等于3000欧元的奖金,多参加比赛就是为了挣钱。”而她身患白血病的儿子明白,母亲这么不要命地“爱钱”,究竟是为了谁。为救爱子,27岁“高龄”果断复出;为了儿子,她改换国籍;为了儿子,她不敢伤病。2008年,33岁的丘索维金娜力压夺得北京奥运会跳马铜牌的程菲,站上了亚军领奖台。2012年7月29日,37岁的丘索维金娜站上了伦敦奥运会体操预赛赛场,成为史上第一位6次征战奥运会的女子体操选手。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王义夫带病参赛,在以较大优势领先的情况下,因病情发作最后一枪仅打出6.5环,最

终以0.1环的微弱差距痛失冠军。44岁的他,双眼视力加起来不足

1.5,96年因药物过敏患下浮肿,2000年颈椎又落下陈疾,即使这样他不但六次跻身奥运,而且还在12年之后重夺奥运金牌。从巴塞罗那到希腊雅典,这是怎样的24年,王义夫献给射击的,是自己整个的青春。

【大国气度,感谢伦敦】先是在200米自由泳颁奖典礼上悬挂中韩两国国旗不当,再是英国BBC暗示质疑中国选手叶诗文服用兴奋剂,尽管有不满,但中国游泳军团还是在8月1日的游泳赛场上亮出了“感谢伦敦”的字样,诚如周雅菲所说,“一个有涵养的国家或个人,要有敢赢但是也能输的气度。”中国军团,大国风范;出征英伦,王者归来!

【首金情结,美“丽”常在】04年雅典,她射落奥运首金,国人记住了她。08年北京,同样是10米气步枪决赛上,她发挥不佳,无缘奖牌。本期待她能卫冕的记者争相采访,而她早已泣不成声,夺门而出。四天后,她在副项50米步枪三姿的决赛中力克夺得北京首金的捷克名将卡特琳娜问鼎冠军!而没有人知道她这四天是怎样度过的。因为首金,我们记住了杜丽;因为杜丽,我们懂得了:相信自己,机会无处不在,奇迹随时上演。

【体操王子,无法复制的神话】他创造了世界体操史上的神话,

先后摘取十四项世界冠军,赢得一百多枚金牌,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一举夺得三金两银一铜,是中国单届奥运会上获得奖牌最多的运动员,被誉为“体操王子”。然而四年之后的汉城奥运会,他频烦失误,最终连个人全能的决赛都未闯入,在那个唯金牌论的年代,甚至有人给他寄去了上吊绳,可是他选择用微笑面对世人。华丽转身,光环犹在,李宁的经典,无法复制。

【撑杆跳皇后,一厘米破纪录】九年来她28次打破世界纪录,她是世界上第一个跳过五米的女运动员。09年她在柏林世锦赛上三次试跳失败,没有成绩,无缘三连冠,6年不败纪录就此作古。赛后采访,她泪流满面,仅一周之后,国际田联黄金联赛苏黎世站,她跃过5米06的高度,拿到冠军的同时,第27次打破世界纪录,从而成功复仇击败世锦赛冠军罗格夫斯卡。完美的一跃告知世人伊辛巴耶娃的时代并未结束,伦敦,女皇再度出征。

【品坛一姐,实至名归】她是在世界乒乓球史上获得奥运会、世乒赛、世界杯三大赛女子“全满贯”的第一人,她一生获得过24个世界冠军,他是2000悉尼奥运会的女子单打、双打的双料冠军。08年北京奥运会作为她在退役前的最后一项世界大赛,王楠战胜郭跃挺进女单决赛,拼尽全力后仍不敌张怡宁。赛后,两姐妹默契相拥,相互祝贺,在颁奖典礼上王楠更是喜极而泣,虽然不是再次登顶,可这何尝不是完美谢幕。

【冰力十足,无懈可击】你作为中国体操男团队长,在名将纷纷退役,全能主力滕海滨伤退的情况下,带领中国男团卫冕团体冠军!作为你退役前的最后一次展示,无懈可击的动作,稳稳的下法,虽然屈居亚军,但无愧于国人的期待。赛后的大度,你展示了中国运动员的风采,你是我们这一代人心中完美的吊环王!冰力十足,无懈可击!

【梦想延续,继往开来】@李小鹏@姚明@郎平@周雅菲~~随着中国优势项目的结束,夺金的脚步渐渐慢了下来。在我们欢庆胜利的时刻,请不要忘记那些曾经在台前、现在在幕后的人们。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梦想,因为传承,我们懂得成长。他们身上有着我们抹不掉的金色记忆!

上一篇:乡镇全面小康工作总结下一篇:行政人事部岗位说明书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