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武装研究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边界问题研究

摘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用简单质朴的语言讲清楚、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说明白,使之更好地为广大人民大众所理解与接受。其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范畴与历史进程有其自身特殊的运用环境与作用场域即边界。在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不断武装人民大众的进程中,科学把握并充分利用其边界问题是确保与提升大众化实效性、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重要前提与根本举措。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边界是指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人民大众进程中所涉及的问题域或约束条件。其问题域一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一端是人民大众的具体实际,这一进程中受这两端的限定,形成其根本边界。则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边界问题是指在其根本边界的限制下,在保持其问题域两端的根本边界不发生改变的前提下即保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自身“质”不发生任何改变的界限内,马克思主义武装人民大众的过程中所呈现的不同程度的条件与要求。主要体现在大众化客体即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主体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阶体即途径这三个基本方面。细言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边界问题的基本表现在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范畴与层次、大众主体的客观存在与分化、大众化途径的具体选择与丰富,即主体的大众化与分众化、理论的整体化与层次化、路径的多样性与选择性。因此,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边界问题的基本表现可以概括为不同主体职责与功能的差异性表现;理论的层次性与发展性表现;路径的多元化与丰富化表现。边界的划定离不了区分与区别、辨析与审视,当前对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边界问题的把握仍存在一定的偏差,必须厘清大众化与兜售化,时代化与简单化,通俗化与庸俗化,强化与神化、泛化的本质区别,科学把握各种误读存在的根源,从而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聚人民共识、为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而伟大的群众力量。并要遵循分路径的基本原则,积极推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提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能力、推动传播路径的更新与体系化,从而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发挥其科学指南与价值引领作用。

关键词: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边界问题

学科专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一) 文献资料法

(二) 历史研究方法

(三) 跨学科研究法

(四) 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

四、创新尝试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边界问题的基本内涵

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内涵

(一)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

(二)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对象

(三)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要求

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边界”及其表现

(一) 大众化边界的基本内涵

(二)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边界问题的具体内容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边界问题的生成逻辑

一、理论逻辑

(一) 马克思恩格斯经典作家的大众化理论

(二) 中国共产党人的大众化理论

二、历史逻辑

(一) 大众化主体的层次化发展

(二)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不断丰富

(三) 路径的丰富与更新

三、现实逻辑

(一) 内在要求: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断推进的必然要求

(二) 外在动力: 应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挑战的必要举措

第三章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边界问题的基本表现

一、大众化主体职责与功能的差异化表现

(一) 领导干部是“关键少数”

(二) 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是理论的钻研者与阐释者

(三) 文艺工作者是时代风气的引领者与创造者

(四) 新闻舆论工作者是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

(五) 普通群众是不可忽略的理论践行者与时代阅卷人

二、理论的发展性与层次性表现

(一)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与发展

(二) 理论的层次性

三、路径的多元化与针对性表现

(一) 传播基础“实际化”

(二) 宣传路径“多元化”

(三) 叙述方式“故事化”

(四) 沟通机制“双向化”

(五) 话语风格“民族化”

第四章 当前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边界问题的认识误区及根源

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边界问题的把握偏差

(一) 大众化与兜售化

(二) 时代化与简单化

(三) 通俗化与庸俗化

(四) 强化与神化、泛化

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边界问题误读的根源

(一)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博大高深与主体自身特定认知能力的矛盾

(二)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限能力与社会发展中日益增长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求

(三)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途径要求与大众化的途径发展滞后现状

第五章 边界问题视域下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

一、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

(一) 中国特色话语体系是对具体理论的系统表达

(二) 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构建要注重学理性支持与创新化表达

二、提升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能力

(一) 党和政府是保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众化的根本力量

(二) 理论界的科学阐释是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众化的重要前提

(三) 社会的有力宣传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人民大众的关键一步

三、推动宣传方式的更新与体系化

(一) 与时俱进地更新宣传方式

(二) 建立立体化的理论宣传网络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责任保险分析论文提纲下一篇:生活化美术教育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