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专业简介范文

2022-05-25

第一篇:法学专业简介范文

法学专业考研之北大法硕简介

考研集训营,为考生服务,为学员引路!

法学专业考研之北大法硕简介

北京大学法学院是中国近现代法学高等教育的发源地,1904年1月,京师大学堂修订章程,在政法科大学堂内设独立的“法律学门”。1904年由此成为北京大学法学院的诞辰之年。

凯程2014法硕考研录取10人,8人法律硕士非法学,2人法律硕士法学,录取的学校有北大、清华、人大、公安大学、政法、中央民族大学,其中有三本学生1人,2本学生5人,4人为一本院校。在凯程法硕集训营,全日制封闭式高三式集训,加上凯程严格的管理授课督导,确保学生把法律基础、法律综合应试化掌握,切中考研要点,迅速提高考试成绩。在复试阶段,凯程动用一切关系资源为学生复试保录。2016年凯程法硕保录班开始报名,每个学校的法硕限额招生2-3人,避免在复试中资源冲突。

北大法学院学科齐全、名师云集,开展的法学教育涵盖法学本科、法学硕士、法律硕士、在职法硕、法学博士等多个层面。法学院现有学科中的法理学、经济法学、刑法学和宪法行政法学是全国重点学科。法学院现有13个硕士点、9个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4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法学院拥有许多蜚声中外的知名学者、跨世纪的中青年学术骨干,现有在职教授42名,院聘教授7名、副教授27名,讲师9名。他们在我国法学教育、科研和立法、司法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名师的言传身教之下,在法学院悠久法律文化传统的熏陶下,法学院的学生能够接受高水平的、系统的法学教育。

百年来,北大法学院一直走在中国法学教育的前列,不断推进法学教育的发展。1998年,本着"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办学方针,法学院率先取消了法学本科教育的专业划分,只设立法学专业,目的在于培养"厚基础、宽口径"的新型法律人才。本科教育之培养目标,在于使学生系统掌握宪法、民法、刑法、经济法、行政法、诉讼法、国际法等领域的法学原理和法律规则,具备处理法律实务、运用外语进行国际交流和从事法学研究的素养。根据新的本科生教学计划,法学本科学制为4年。学生在4年内修满最低140分并完成实习和学士学位论文后,准予毕业、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北大法学院学术气氛浓郁,具有良好的科研条件。法学院教师的学术研究硕果累累,并多次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奖项。法学院现有36个研究中心(所),它们是开展学术研究与交流的重要舞台。法学院创办的法制信息中心拥有全国高校最大的法律电脑检索系统,学术刊物《中外法学》是全国法学界最权威性的学术刊物之一。法学院图书馆是藏书丰富的法律图书馆,也是北京大学的法律文献信息中心,并被指定为联合国资料保存图书馆。法学院图书馆现有中外文书刊

考研集训营,为考生服务,为学员引路!

15万余册,馆内设有期刊阅览室、图书阅览室、电子阅览室、中文书库、外文书库、台港澳阅览室,并有连通国际互联网和法律数据库的电脑。

北大法学院始终坚持"立足中国、胸怀世界"的开放精神,与世界上的多所著名法律院校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法学院已经建立起了多样化的国际交流模式:举办大型国际会议及学术活动;海外知名学者、法官、政府官员及律师莅临演讲;海外访问学者讲授外国法律课程;法学院教师与学生赴海外交流、研究与进修;招收欧、美、亚、非国家的留学生。

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法学院大力提倡和支持学生的学术和实践活动。法学院研究生独立编辑的《北大法律评论》被同行公认为是最好的研究生学术刊物。作为法学院院刊的《北大法律人》是一份由学生自主编辑的报纸。此外,法学院还有"北大法学社"、"北大法律援助协会"等多个学生社团或组织。法学院的学生经常举办模拟法庭、学术讲座、辩论比赛、学术论文竞赛、法律义务咨询等活动。

对于品学兼优的学生,除了全校性的奖学金之外,法学院还设有"阿兰克西·高特奖学金"、"岳成律师事务所奖学金"、"白仁杰奖学金"、"理律奖学金"、"小松·柏奖学金"、"贝克·麦肯思奖学金"、"钱列阳奖学金"、"微软奖学金"、"斯缔尔奖学金"等专项奖学金。对于经济困难的学生,除学校提供的各种助学途径外,法学院的老师和校友还捐助了"甘雨霈先生助困基金"、"育才助学基金"、"杨桢教授助困基金"、"长城律师助困基金"、"君合律师事务所北大法学院毕业生扶助经济困难本科生基金"、"杨少为助学金"、"8829校友助学金"。

北大法学院的毕业生以理论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强而著称。本科毕业生或继续在国内或国外深造,或多被各级国家机关、司法部门、国内外著名律师事务所、著名企业录用,在国内和国际法律舞台上表现出众,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

北大法学院期待你成为一名北大法律人。

第二篇:法学社简介

当今社会,法律就像我们身边的空气,渗透在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然而,正如我们对空气不甚了解一样,我们对法律也是知之甚少。所以,法律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依然是披着神秘的面纱。

鉴于法律重要性的日益凸显,在目前的高等教育中,法律几乎已经被列为所有专业的必修课程。但是,由于各方面原因,法律教育的真正目的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视,成果并不明显。很多对法律感兴趣的非法学专业学生因此与法律无缘,但是,在铜陵学院,大学生法学社将为你提供一个平台,让你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法律、了解法律。

社团简介:铜陵学院大学生法学社(简称“法学社”)成立于2005年,是以法政系为指导单位的学术理论性学生社团。我社以“弘扬法治精神,传播法治文明”为宗旨,本着发展自我、服务大家的原则,以团结广大法律爱好者为起点,结合专业特点展开学术研讨,开展以法制宣传和法律相关专业就业调查以及人权保障为主的相关活动。

特色活动:每年的法制宣传日(12月4日)、消费者维权日(3月15日)等,我们都会组织干事进行法律宣传,“模拟法庭”是我们的特色活动。同时还积极开展法律知识讲座、法律宣传、经典案例播放等常规活动。

部门设置及其职能:

1)社长总领社团所有事务,协调理事会内部工作。

2)副社长协助社长参与日常事务管理,收集活动创意,组织参与策划。

3)办公室原秘书处和财务部的合并,负责工作会议记录和财务管理、账目报销等。

4)法研部负责日常活动策划,编写策划书。

5)纪检部负责整个社团的纪律检查,会议签到和日常活动的参与情况。

6)宣传部主要负责活动前期宣传和后期总结,张贴海报、撰写通讯稿等。

7)外联部负责社团之间的交际,以及与其他企事业单位、商业部门的合作。 大学校园的学生社团,就是给同学们提供锻炼的地方。大学生法学社就是以激发广大会员对法律的热爱,提升大家的法律素养为目的学生社团。欢迎大家加入大学生法学社!

第三篇:中外法学名家简介

法学理论

葛洪义,男,1960年出生,浙江宁海人,现任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葛洪义教授是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等。葛洪义教授目前研究方向主要是法律本体论和法律方法论,他的著作有《法理学》《法理学教程》《法律与理性》等。

付子堂,男,出生于河南省新野县一农民家庭,现为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大学兼职教授,中国法学会法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行为法学会副秘书长。付子堂教授研究方向包括现代法理学,法律社会学及科技法,他的著作有《现代法理学》《法律功能论》《法律意识形态的演变》等。

查理·路易·孟德斯鸠(1689—1755),出生于法国波尔多附近的拉伯烈德庄园的贵族世家。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法学家也是近代欧洲国家比较早的系统研究古代东方社会与法律文化的学者之一。他的著述虽然不多,但其影响却相当广泛,包括《论法的精神》《波斯人信札》《罗马盛衰原因论》等。

让·雅各·卢梭(1712—1778)是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是《百科全书》的撰稿人之一,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新爱洛伊丝》、《忏悔录》等。

亚当·斯密,1723年出生在苏格兰法夫郡的寇克卡迪,是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著名思想包括古典经济学、现代自由市场和劳动分工 。主要著作有:《国家康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道德情操论》等。

哈特,英国法学家。新分析法学派首创人。曾长期任牛津大学法理学教授。他的学说和H. 凯尔森的纯粹法学构成了20世纪分析实证主义法学中的两派。主要著作有:《法律的概念》《法、自由和道德》《刑法的道德性》等。

蔡定剑,江西新建人。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学院,现于中国政法大学担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宪政研究所所长。主要著作有:《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宪法精解》《历史与变革--新中国法制建设的历程》等。

夏勇,1961年生,湖北荆州人。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人权与法治理论,宪政原理,香港基本法。主要著作有:《人权概念起源》《中国民权哲学》《宪政建设——政权与人民》等。

肯尼思.W.汤普森,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威尔逊政府管理和外交事务学院教授。创立并领导了弗吉尼亚大学米勒公共事务研究中心,其著作主要有:《国际思想大师》(1980年)、《国际思相之父》(1994年)、《国际关系中的思想流派》(1996年)及《政治与外交中 的传统和价值观》(1992年)、《政治现实主义与世界政治危机》(1960年)等。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莫纪宏,男,1965年出生,江苏省荆江市人,博士毕业,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和硕士生导师,专业方向为宪法和行政法,重点研究领域是宪法监督与宪法诉讼,宪政与人权,灾害法,文化法等,他的著作有《宪政新论》《宪法审判制度概要》《表达自由的法律界限》等。

杨海坤,男,1944年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现任苏州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宪法学与行政学学科和博士学位点负责人,兼任苏州大学东吴比较法研究所所长。他的主要著作有《行政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中国行政法基本理论》《行政法学教程》等。

张千帆,男,1964年1月生于上海。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政府管理学院双聘教授,北京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宪法学会副会长。主要学术方向包括:比较宪法与行政法;司法制度;中西方政治、道德与法律思想。他的著作有:《西方宪政体系》《宪法学导论——原理与应用》《宪法学》等。

许崇德,1929年生,上海青浦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博士学位点首建人。中国法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宪法学研究会名誉会长,北京市宪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最高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主要著作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史》《中国宪法》等。

王人博,山东莱西人,1958年生,曾任《现代法学》和《西南政法大学学报》主编。现任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有:《法治论》《宪政文化与近代中国》《宪政的中国之道》等。

朱苏力,祖籍江苏东台,1955年生于安徽合肥。中国法学家,当代法学界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以反对西化、强调本土价值、主张法律为政权服务的论调著称于世。主要著作有:《法治及其本土资源》《宪政与分权》《司法过程的性质》等。

刑法学

高铭暄,男,1928年出生于浙江省玉环县,现任国家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专职顾问,国际刑法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法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名誉会长,最高人民法院特邀咨询员等职。他的著作有《刑法学》《刑法专论》《新编中国刑法学》等。

马克昌,男,1926年出生在河南省西华县,现围武汉大学资深(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坚韧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顾问,中国法学会名誉理事,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名誉会长等职。他的著作有《刑事法学大辞书》《犯罪通论》《中国刑事政策学》等。

陈兴良,男,1957年3月21日生,浙江义乌人。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中国犯罪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干事、中国比较法研究会干事、北京市刑法学研究会常委理事兼副秘书长。主要著作有:《正当防卫论》、《共同犯罪论》、《遗传与犯罪》等。

曲新久,男,1964 年11月出生,山东省莱州市人。现任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有:《刑法的精神与范畴》、《刑事政策的权力分析》 、《金融与金融犯罪》等。

贝卡里亚Cesare Bonesana Beccaria(1738—1794),意大利刑法学家。出身于米兰没落贵族家庭。青年时受到启蒙思想运动的激励,参加了一个激进的讨论小组—“猛击”。自认为是北意大利的百科全书派。1764年写成《论犯罪与刑罚》一书,猛烈抨击当时欧洲大陆的封建司法制度。他从社会契约论出发,主张刑罚不应是对付社会某一成员的暴力行为,刑罚应是公开的、及时的和必须的,在特定案件中应是尽可能地与其罪行成最小比例,并按照法律来决定。

赵秉志,1956年生,南阳人。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暨法学院院长。主要学术著作:《犯罪主体论》、《犯罪未遂的理论与实践》、《刑法研究系列》、《侵犯财产罪》等。

黄京平,男,1958年1月生,北京人。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犯罪学、刑法学等。发表文章:《 共同犯罪主从作用的具体判断》、《共同犯罪与身份犯的竞合问题》、《不作为犯中先行行为的解析》、《论骗购外汇罪》等。

张明楷,教授,男,1959年7月生,湖北仙桃人。中南政法学院(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学士、法学硕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作品有:著作《刑法格言的展开》、《外国刑法纲要》、《未遂犯论》、《市场经济下的经济犯罪与对策》、《刑法的基础观念》、《刑事责任论》等。

刘明祥,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发表文章:《论刑法中的占有》、《事后抢劫问题比较研究》等。相关著作:《刑法中错误论》、《错误论》、《紧急避险研究》、《财产罪比较研究》、《假冒伪劣商品犯罪研究》等。

弗兰茨·冯·李斯特(Franz von List,1851-1919),德国著名的刑法学家,他既是犯罪学,尤其是刑事政策学的杰出代表,又是现代刑事社会学派(新派)的创始人,是一位集犯罪学和刑法学研究于一身并取得了显赫成果的学术大师。代表作有:《德国刑法教科书》、《刑法的目的论》(1882)、《德国和外国执行刑法的比较情况》(1906-1909)、《从比较法律说明现代刑法的刑事法制》(1894-1899)和《国际公法的系统说明》(1898)。

民商法学

吴汉东,男,1951年出生,江西省东乡县人。现任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南财经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民商法专业博士生导师,兼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法学会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高校知识产权研究会副会长等职。著有《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研究西方诛国著作权制度研究》《中国区域著作权制度比较研究》等。

江平,男,1930年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现任北京政法学院副院长,中国政法大学校长,北京仲裁委员会主任,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顾问,仲裁员,专家委员会委员。主要著作有《罗马法教程》《证券实务大全》《商法全书》《中国采矿研究》《商法案例评析》等。

梁慧星,1944年生,四川青神人。中国著名民法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法学研究》杂志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有:《民法总论》《民法学判例与立法研究》《民法解释学》等。

我妻 荣(わがつま さかえ),1987年生,日本民法学家。我妻教授是日本民法学界的代表性学者,主要进行德国法相关研究和判例研究,对于学术界和实务界有着重大的影响。主要著作有:《民法讲义》《法学概论》等。

铃木禄弥,1924年生于日本东京,早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大学法学部,毕业后在日本的东北大学法学部、东海大学法学部任教, 是日本物权法学界的泰斗。主要著作有:《物权法讲义》《物权的变动与对抗》《民法总则》等。

王泽鉴,1938年生,台湾台北人。前中华民国司法院大法官,成功高中毕业,国立台湾大学法律学系学士、硕士。王泽鉴先生专攻民法,其民法专长系台湾之权威。主要著作有:《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共八册)《民法概要》《侵权行为法》等。

王保树,现任清华大学商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商法学、经济法学。主要著作有:《经济法》《中国商事法》等。

孙宪忠,1957年生,陕西省长安县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法学教授,法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民法、物权法、不动产法。主要著作有:《国有土地使用权财产法论》《德国当代物权法》《论物权法》等。

余能斌,1938年生,湖北黄梅人。现为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注重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专业理论去研究探讨我国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中的法律理论与实践问题。主要著作有:《民法总论》《合同法》《民法学》等。

陈华彬,1965年生,四川眉山市人。法学博士。现为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民商法学研究生导师。曾师从铃木禄弥教授学习民法。主要著作有:《现代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制度研究》《物权法原理》等。

卡尔.拉伦茨,德国今天最伟大法学家之一。他是民法学界的泰斗,其对德国法学及法律实践的影响,至深至远,乃德国民法学的一代宗师。主要著作有:《民法总论》《债法总论》《德国民法通论》等。

刘得宽,1937年生,台湾桃园人。当代台湾民法学家。现任政治大学法律系教授,主授民法总则、民法物权、土地法及民法专题研究等课程。著有《民法总则》、《分期付款买卖》、《抵押权的不可侵性》等书。

经济法学

刘隆亨,男,1936年生于湖南祁阳。先后担任北大法律系主任,北大经济法研究所所长,应用文理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法学会西部开发法律研究会副会长等。主要著作有《经济法简沦》《经济法概论》《经济法学》《经济法辅导》《现代经济法词典》等。

杨紫煊,男,1934年出生于江苏省南通市。现任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两所高校法学院名誉院长,多所高校教授等职。主要著作有《经济法》《国际经济法新论》《经济法原理》《经济法概论》等。

金泽良雄,(かなざわ よしお,1911—1987),日本著名经济法学家。1979年起担任日本经济法学会理事长。 金泽良难一生著述丰硕,代表性的著作有《贸易法论》、《产业法》、《水法》、《经济法》、《国际经济法序说》、《禁止垄断法的结构与运用》、《经济法的史的考察》等。

张守文,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专著有《经济法理论的重构》、《财税法疏议》、《税法的困境与挑战》、《税法原理》、《税法通论》、《市场经济与新经济法》、《信息法学》等。

刘剑文,男,汉族,湖北武汉人。现任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学术成果包括:民主视野下的财政法治、税收征管法、TRIPS视野下的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研究、润物无声:财税法治与财政法教学、财税法学案例与法理研究、WTO体制下的中国税收法治(法学论丛)、税法专题研究、知识经济与法律变革、私有财产法法律保护等。

诉讼法学

陈光中,男,1930年出生于浙江省嘉县人,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我国著名的法学家,法学教育家。现任中国法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法学会诉讼法研究会会长,教育部社会科学院委员会委员等职。主要著作有《刑事诉讼法学》《中国古代司法制度》《外国刑事诉讼法比较研究》《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与中国刑事法制》等。

谭世贵,男,1962年出生于广西蒙山,法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海南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学科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诉讼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等职。主要著作有《刑事诉讼原理与改革》《司法腐败防治论》《中国司法改革研究》《中国司法原理》等。

徐静村,我国著名的诉讼法学家。现任西南政法大学教授、诉讼法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著作:《论我国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正》、《走向程序法治:中国刑事程序改革的宪政思考》等。

卞建林,男,江苏泰兴人,1953年10月出生,汉族,现任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院长,诉讼法学、证据法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刑事诉讼的现代化》,《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撮要》《传媒与司法》(合著),《中国刑事司法改革探索——以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为参照》(主编)等。

陈卫东,男,现为中国人民大学诉讼制度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律师业务研究所所长。专著:《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调研报告》、《刑事诉讼法案例分析》、 《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调研报告》、《审判监督程序研究》等。

国际法学

黄进,男,1958年生于湖北利川,法学博士。现任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兼任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所长,中国国际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理事,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国际商会中国国家委员会国际仲裁委员会委员等职。主要著作有《国家及其财产豁免问题研究》《国际冲突法》《研究中国国际司法》《国际司法学》等。

张乃根,男,生于1955年,现为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法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际经济法理事,中国高校知识产权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主要著作有《国际法原理》《国际贸易的知识产权法》《新编国际经济法导论》等。

车丕照,清华大学法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国际法学会理事,中国国际经济法研究会副会长,北京仲裁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主要出版的著作:《国际经济交往的政府控制》、《国际技术转让法》、《国际经济法原理》等。

陈安,现任厦门大学法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国际经济法研究领域第一人。撰写和主编的主要著作有:《国际经济法学》、《国际经济法总论》、《国际经济法学专论》、《美国对海外投资的法律保护及典型案例分析》、《"解决投资争端国际中心"述评》以及《MIGA与中国:多边投资担保机构述评》等。

李浩培(1906—1997) 中国当代著名国际法学家。上海市人。主要著作有《国际私法总论》、《国籍问题的比较研究》及《条约法概论》等;并有大量译作,著名的有:A•韦德罗斯著《国际法》、《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刑法典》、《美国刑法的反动本质》;同他人合译的《法国民法典》(《拿破仑法典》)、M•沃尔夫著《国际私法》、《纽伦堡军事法庭判决书》。

何美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著有《交易所的所有权归属与治理:非互助化》、《公众公司及其股权证券》、《香港合同法》等多部专著,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知识产权法

刘春田,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知识产权教学研究中心主任,法学院教授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民法、中国商法、知识产权法等。法学专著:《中国知识产权评论》、《知识产权法》(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等。

李明德,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知识产权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知识产权法,尤其是美国知识产权法。主要著作有:《特别301条款与中美知识产权争端》,《美国知识产权法》,《著作权法》,《版权产业与知识经济》,《网络环境中的版权保护》,《美国形象权法研究》等。

黄晖,法学博士、研究员、商标代理人。我国首位商标法博士。著有商标法专论《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的法律保护》;《法国知识产权法典(法律部分)》、《中国知识产权法》商标栏目作者;《WTO知识产权协定常识问答》编者;《中国商标报告》执行主编;

陶鑫良,男,教授,1950年7月生,上海人。现任上海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兼知识产权学院院长,上海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参加过中国《技术合同法》、《合同法》、《科技进步法》、《科技成果转化法》等多部法律、法规和上海等诸多地方法规和规章的制定、修改和研究活动,曾为国家与地方有关主管部门提供过大量的法律咨询意见。

综合拓展类

贺卫方,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北京大学司法研究中心主任。主要著作和译作有《美国学者论中国法律传统》、《司法的理念与制度》、《法律与革命————西方法律传统的形成》、《比较法律传统》、《美国法律辞典》、《运送正义的方式》、《具体法治》、《超越比利牛斯山》等

冯象,上海人。定居美国,从事知识产权及竞争资讯等方面的法律业务,兼哈佛法学院客座教授。现在清华大学任法学教授。著/译有《贝奥武甫:古英语史诗》,《中国知识产权》,《木腿正义》,《玻璃岛》及法学评论若干。

第四篇:法学社简介100字版

法学社:

山东大学法学社成立于1983年,曾先后获得“全国十佳社团”、“山东大学十大精品社团”、“山东大学年度十大新闻人物”等诸多荣誉称号。法学社通过精彩的社团活动让法学的清新与生机弥漫着浓郁的山大校园。这里有法律素养的培养,实务能力的提高,思维与激情的碰撞,青春与友谊的交际。我们,传递着正能量!

第五篇:美迈斯法学奖学金简介

美国美迈斯律师事务所创建于1885年,是全球最大和最负盛名的国际综合性律师事务所之一,现有一千多名律师,另有一千多位其他法律专业人士。美迈斯在美国、亚洲和欧洲共设有十三家分所或代表处。美迈斯1996年在上海开设代表处,开始为中国的经济建设提供法律服务,现已发展成为在沪外国律师事务所中规模最大的一家。美迈斯于2003年初设立北京代表处,是在北京与上海同时执业的首批外国律师事务所之一。香港分所也有一批出色的国际商务律师,从事大量与中国有关的国际法律业务。

在北京代表处的倡议下,美迈斯律师事务所管理委员会决定自2004年起在北京设立“美迈斯北京地区法学奖学金”,旨在鼓励和资助中国法律专业学生致力于法学学习和研究,协助中国培养优秀法律人才,增进美中两国法学界的交流与合作。

美迈斯北京地区法学奖学金每年评选一次。评选委员会由知名的法学教授、法律界人士和美迈斯律师事务所的代表组成。评选委员会每年从北京大学法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清华大学法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和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以首字拼音为序,排名不分先后)的三年级本科生和二年级法学研究生(含博士研究生)中评选出12名获奖者。

评选工作分为各校推荐、评选委员会审阅候选人材料和面试三个阶段。首先由北京大学法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清华大学法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和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以首字拼音为序,排名不分先后)从其在校注册全日制就读法学专业的三年级本科生和二年级研究生(含博士研究生)中各自推荐4名本科生、3名研究生作为候选人。候选人的基本条件是学习勤奋、成绩优秀、具有公民社会责任感和公共道德意识、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具有英语六级以上水平或相当于英文六级的外语水平,以及在其它方面有突出表现(如具有较高的法律学术研究水平、突出的组织领导才能、较强的社会工作能力等)。各校负责准备并报送候选学生名单和候选人评选材料至评选委员会。评选材料应包括学生的中英文简历(各份均不得超过1页)、学习成绩和排名、品行评定和两名教授的评语。如有发表的论著,则应附有一名教授对此论著的专业评价。

在收到各校报送的材料后,评委会将根据所报材料对候选学生进行初评,从各校推荐的7名学生中各选出4名学生(其中本科生2名,研究生2名),即从推荐的35名候选学生中共选出20名学生进行面试。

美迈斯将向进入面试阶段的学生发出通知,并安排评委会对入围学生进行集中面试,面试语言为中文。最后,由评委会依面试结果评选确定12名获奖学生。在12名获奖学生中确定美迈斯特等奖学金2名(本科生或研究生不限),美迈斯优秀奖学金10名(其中本科生5名,研究生5名)。为鼓励获奖学生,美迈斯律师事务所出资奖励特等奖学金获得者每位人民币15,000元,优秀奖学金获得者每位人民币7,000元。

美迈斯律师事务所将与获奖学生保持联系,跟进了解获奖者的学习和工作情况。

上一篇:奉献世博党员范文下一篇:房土两税培训范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