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高级工程师论文

2022-05-13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通信高级工程师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文章从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出发,阐述了应用型通信工程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并提出了应用型通信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新途径及改革措施。关键词:通信工程;卓越工程师;高校高校工程人才培养存在质量下降和工科毕业生竞争力不足等问题,主要表现为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缺乏、所学专业知识面的狭窄、实践动手能力差等。

第一篇:通信高级工程师论文

培养通信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的研究与实践

摘要:按照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基本要求,本科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在本科教学中的地位日趋重要。本文分析了企业需求旺盛、毕业生供给旺盛,却出现企业招聘难、毕业生就业难的现实问题,结合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实际需求,介绍了如何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形成专业特色,研究相关产业和领域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探索更有效的实践性教学模式,构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师培养和使用机制等内容,以期培养更多优秀的工程技术人才。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创新能力;社会需求;培养方案

作者简介:张永梅(1967-),女,山西太原人,北方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教授;马礼(1968-),男,山西朔州人,北方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北京 100144)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方工业大学2011年校级教育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

20世纪末,多媒体的广泛推广、互联网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通信工程专业的发展。21世纪初,宽带技术、光通信也已经崭露头角。通信工程专业所研究的内容涵盖了当今最流行、发展最迅猛的领域。通信技术的发展速度快,对人才的需求量相当大,堪称“最容易找到好工作”的专业。由于通信产业在全球的高速及持续发展,该专业在国外也是最热门的专业之一。这些特点决定了通信工程专业必须加强基础课程教学,加强专业基础实践技能训练,加强专业技术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训练。

我国有工科类在校学生700万人,数量居世界首位。但工程人才质量的国际排名连续多年处于落后水平。一方面是我国一直没有建立注册工程师资格认证制度,也未参加国际通行的工程师认证体系。而更重要的原因是,国内工程教育多年存在的“学术化”取向,使工科学生在读期间以上理论课为主,缺少工程实践。工科院校培养的是科学家,却不是工程设计人才。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们从培养我校通信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的角度,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注重交叉学科特色,形成专业特色;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内容,构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师培养和使用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探索更有效的实践性教学模式,推进人才培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提出一系列具体的措施,以期做好我校通信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的培养,为我校其他专业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提供一种可以借鉴的模式。

一、研究与实践内容

通过改革和建设,研究并开发一套能适合于通信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模式,通过这种模式,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具体内容包括以下5个方面。

1.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确定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按照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人才培养的要求,制定本科培养标准。通信工程是典型的产业需求牵动技术研发,进而驱动教育发展的产业。通信工程相关企业非常注重学生能否掌握新技术,由于人才培养模式滞后于产业发展,导致了学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普遍缺乏实践动手能力,难以有效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这样就造成毕业生和企业都陷入了一个“两旺两难”的境地:企业需求旺盛、毕业生供给旺盛,却出现企业招聘难、毕业生就业难的现实问题。

为了适应新时期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针对通信工程专业应用性强、与社会联系密切的特点,紧密结合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要,立足于北京地方经济,依托行业发展,研究行业对于本专业学生在毕业后应该具备的各种知识、素质及能力要求,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学校教学建设与改革工作,直接承担教学工作、成为学生在企业的导师,重视学生在企业实习阶段的安排及落实,并注重实效。将知识传授、能力与素质培养各项人才标准以及相应的知识能力大纲落实到具体的课程和教学环节。对通信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恰当定位;根据培养目标,设计培养规格;根据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制定培养方案;根据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与培养方案选择培养途径并加以实施。建立校企联合培养,做好企业学习阶段的培养方案。学生通过在企业分阶段、分层次的实习和学习,了解工程实际需要,熟悉工程设计、工程研究的基本方法,提高职业素养、分析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管理能力等工程综合能力。积极探索和构建通信工程专业适应市场需求的教学体系,搭建起人才培养和企业需求之间的桥梁,培养适合国家、社会和市场需求,在工作单位中下得去、留得住、用得着的工程设计人才。

2.注重交叉学科特色,形成专业特色

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本专业中有适当的交叉,将通信工程专业的内涵由点对点信息传输扩展为网络信息传输,人才培养方案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宽、新的专业知识的特点,使本专业的学生具有适应通信和计算机两方面业务领域的能力。本专业有较强大的教学和科研队伍,科研能力强,教学和科研成果多。拥有通信和计算机技术两方面的师资,形成了学科交叉和融合。在专业基础课程中,加强计算机技术知识学习,以微机原理、操作系统、数据结构构成课程体系。在选修课中,设置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软件工程等课程补充加强计算机技术知识,以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就业针对性。在拓宽专业知识的同时,精练教学内容,整合原专业课程,不出现知识膨胀现象。在专业课程调整中,将程控交换扩展成现代交换技术,增加了现代网域交换技术。在典型通信网技术的基础上,扩展了通信网理论基础和有关协议的内容。为了将通信传输系统与通信网结合起来,开设了接入网技术课程,它是通信网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现代通信传输的信息以语音和图像为主,因此开设图像处理、多媒体通信、信息安全课程,向学生提供多媒体通信相关知识。

3.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内容,构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

坚持“夯实基础、拓宽口径、增强能力、提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思路,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注重全面素质教育,重视创新与创业能力的培养,研究通信工程及相关产业和领域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吸引通信工程产业、行业和用人部门共同研究课程计划,制定与生产实践、社会发展需要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在培养计划的制定中促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创新,优化通信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拓宽专业知识面。建立学位课程制,确保专业的基础理论。增大选修课程,压缩课时总体数量。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留给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的能力提高和个性发展。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对传统内容加以整合,设置综合性课程和综合性课程设计来训练学生知识综合能力。设立“创新实践学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导师指导的科研课题,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与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改革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方法,按照“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的要求,基础课程以考核知识为主,专业课程主要采取大作业、项目成果、综述、报告、在企业实习的综合表现、口试和答辩等考核方式,注重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核。

4.改革教师培养和使用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卓越”绝不是少数、精英,而是指高素质、高质量。培养通信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必须有一支能胜任教学、实践环节要求的教师队伍。有计划地安排骨干教师到国内名牌大学、中科院等单位的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做访问学者,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建立工程教育中“教师—工程师”有机结合的新机制,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通过从研究所、企业聘请工程师或选派教师到研究所、企业参加工程实践等手段,打造一支适应卓越工程师培养要求的实验实习教师队伍。鼓励教师赴研究所、企业挂职锻炼和出国进修,加大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力度,提升专业教师的工程能力素养,强化工程背景。优先聘请有研究所、企业工作经历的专兼职教师,努力提高专业课教师中具备在研究所、企业工作的工程经历的教师比例。从研究所、企业聘请有工程经验的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担任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加强与研究所、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建立培养基地。在研究所、企业的深度参与下,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工程师。

5.探索更有效的实践性教学模式,推进人才培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卓越工程师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结合专业理论课程和实验室软硬件,构建了相对完整的实验课程体系,形成包括综合性、设计性、认知性和实战性的实验课程体系,有力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施大学生科技活动项目、大学生科研与创新项目计划。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科学研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素养,提高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参加电子设计竞赛,培养创新能力较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和良好的意志品质。

教学的目的是传授知识,科研是使知识深化和更新,产业是将知识的价值体现出来。如何做好三者的衔接是这个问题的关键所在。本专业与研究所、企业密切合作,强化教学、科研、生产三者间的相互渗透。利用校办产业的技术和设备优势,建立产学研结合的具有学校特色的校内实习基地。建立校企“双赢”的合作机制,培养的本科生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在研究所、企业学习,学习研究所、企业的先进技术和文化,深入开展工程实践活动,参与研究所、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工程开发,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同时也为研究所、企业提供技术支持。

二、研究与实践的特色

理顺产学研关系,推动研究所、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并结合市场、岗位需求,优化课程设置,加强核心课程群建设。按照卓越工程师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通过学校和研究所、企业的密切合作,培养创新能力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以“实践”为中心,改革实践教学和学生考核评价机制,在培养通信工程专业工程能力的同时,加强交流、组织、协作及自主学习能力等优秀工程师胜任力的培养。

三、结束语

通过改革和建设,研究并开发了一套能适合于通信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模式,通过这种模式,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受益学生是我校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如果效果显著,将可以与市内其他相关院校交流,并进一步推向国内相关高校。

参考文献:

[1]张文生,宋克茹.“回归工程”教育理念下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1):77-92.

[2]汪泓.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的理论与实践创新[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10,(3):1-5.

[3]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32(2):47-55.

[4]王春潮,王平祥.校内教学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5):137-139.

(责任编辑:麻剑飞)

作者:张永梅 马 礼 白文乐

第二篇:应用型通信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路径探索

摘 要:文章从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出发,阐述了应用型通信工程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并提出了应用型通信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新途径及改革措施。

关键词:通信工程;卓越工程师;高校

高校工程人才培养存在质量下降和工科毕业生竞争力不足等问题,主要表现为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缺乏、所学专业知识面的狭窄、实践动手能力差等。有部分研究指出,中国的工程教育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但是培养的众多学生的动手能力却比20年前要差很多[1]。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很多,其中高校工程人才培养的定位问题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相对陈旧是主要原因。目前高校工程人才培养千篇一律,在人才培养类型和办学层次上缺少自己的特色,由此导致高校培养的工程人才专业结构失衡,层次类型过于集中、高层次人才降格求职。高校工科人才培养中也存在校企合作脱节现象,严重影响人才培养质量[2]。

一、通信工程人才培养现状

通信工程专业是一个跨学科、宽口径、实用性强、服务面广的工科专业。经过多次的专业改革,我国通信工程专业,在专业口径、内涵、外延、培养目标、规格、课程设置等方面均取得明显成绩。但总体而言,由于办学模式比较单一,通信产业的快速发展,人才培养和需求之间存在理论脱离实际、实践环节薄弱、产学脱节等现象。主要体现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过分强调理论的系统性,难以实现实践教学环节与通信企业需求相匹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陈旧;教学设计还是“学科本位”或者“知识本位”的单一模式;缺少一支适应工程技术人才需求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通信工程专业通信设备的投入需求较大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高校的大量供给满足不了企业的大量需求。这些矛盾最终导致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低下。解决好上述问题,成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培养适应未来产业发展人才的关键。

二、应用型通信工程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

近几年来,中国教育推出了一系列有关提升工程人才培养质量的措施。2007年,工程教育改革试点在教育部、财政部的推动下,在全国挑选了10 所高校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3年后,教育部又提出了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工程素质以及工程实践能力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应用型通信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是围绕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加强工程应用能結合通信工程专业的培养定位和卓越工程师培养要求,应用型通信工程培养的人才应该具备以下素质:(1)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及社会责任感;(2)掌握与通信工程相关的工程科学理论知识、工程技术知识;(3)掌握通信工程专业的电子信息基础、通信理论与技术及计算机应用技术等基本知识和方法;(4)具备扎实的工程实践训练能力,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元器件选型、现场工艺、整机安装、需求分析、查阅文献等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5)具备初步的通信系统分析能力和从事通信工程专业领域的职业能力;(6)具备参与通信工程项目需求分析、项目设计开发和项目管理的能力;(7)具备一定的解决通信工程专业领域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8)具备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络的运行与维护能力[3]。

如果要让通信工程的学生具备以上应用型通信工程卓越工程师的能力,必须对其培养模式进行改革。

三、应用型通信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路径

华东交通大学应用型通信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主要围绕“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工程能力、管理能力”四个中心点展开,培养方案既要体现通信工程的新技术发展,又要培养学生的扎实的工程素养。我们将充分发挥学院在校企合作方面的长处,积极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和教学改革,建立优质的培养平台、营造丰富的多元文化、创新运作和管理模式,以探索通信工程应用型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新途径。

(一)厚实的基础理论培养

通信工程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由于它涉及软硬件所必需的知识,它需要将数学、计算机科学、电子科学和通信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因此,通信工程非常重视人才基础理论培养,主要包括:工程数学、物理知识、电路理论等。通信工程以数学、计算为基础,对通信的整个过程进行建模,并以电路或者软件的形式来实现,同时利用可靠的技术生产出商用的产品。因此,良好的数学、物理、电路、计算机等基础理论是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工程师必备的基本素养。

(二)扎实的基本技能训练

应用型通信工程人才应具有较强的基本技能,这种能力主要体现在电子技能和计算机的基本能力。通信电子产品从设计开发到生产最终到产品检测,其整个过程涉及电子系统设计、分析、开发、电子产品的焊接、系统调试、检验检测等,作为应用型通信工程卓越工程师在使用和调试通信电子产品的时候也涉及相应的问题,所以必须掌握其基本电子技能,能够在应用工程中,解决许多电子产品相关问题。另外,通信过程就是一个模型,要具有利用建模语言进行需求获取与分析,采用相应的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实现该过程,并在现用的通信平台上进行更多的新业务开发的能力。

(三)切实的工程能力提升

应用型通信卓越工程师应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主要体现在工程技术知识、项目设计开发、工程素养等方面。通信工程是在掌握通信系统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掌握信号处理的基本理论、算法及其实现技术与方法的基础之上,学会对通信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能够及时了解通信工程领域的市场、用户的需求变化以及技术发展,参与并完成通信工程应用系统解决方案的设计、开发;并能够对通信工程的项目进行实践,综合体现了通信工程师的工程能力[4-5]。

(四)基本的管理能力实践

通信工程都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具有通信工程项目部署与实施的基本能力是通信项目管理能力的一个体现,同时该过程还是一个团队的活动,所以具备团队合作精神,特别是工程系统中的协调、管理、竞争与合作能力,在企业进行工程实践时,能够在团队中发挥积极作用。

根据应用型通信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整个培养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如图1所示。

(五)主要改革措施

针对应用型通信工程人才培养方案与培养体系,主要改革措施有如下几点。

1.围绕“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工程能力、管理能力”引导本专业教学改革的总体思维,以工程技术能力培养为核心,设计并建立注重全方位培养的教学和实践体系。注重实验教学和案例教学,强调工程实践,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学院在校企合作方面的长处,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的师资,多方位集中、强化训练,以打造本专业学生工程应用能力和持久竞争力。

2.开发基于工程项目的实践课程系列。构建实践教学三层次体系,主要包括:基础实践(包括课程实践和电子产品的检测与检验、认识实习),项目实践(项目实习、电信工程实习、生产实习),综合系统实践(企业实习和毕业设计、通信系统综合性实习),做到课内外一体、校内外一体,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强调综合与创新[6]。

3.突出教学改革的目标性。在课程学习的6个学期中,制定每个学期的目标和检查要求,根据学期目标来确定该学期的课程目标和考核要求,作为考查学生和授课教师业绩的依据。每个学期由一门核心课程的授课教师对本学期的学期目标和检查要求负责。

4.实施数学类课程教学改革。把原有体系中的“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变函数”等工程数学课程综合成一门课程,即“工程数学分析”,对该门课程的内容改革包括:(1)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少讲定理证明,着重讲解工程数学的思想和方法;(2)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采取列出问题、诱导提问、分析辩论的方式,激发学生主动思考;(3)加重工程数学应用的教学,注重分析方法解决相应的工程问题;(4)进行考试改革,以大作业的形式,让学生把所学的分析方法综合应用到工程实际中,改变以往学生数学“学用脱节”的现象。

5.维护建设好现有的实践教学基地,同时不断增加不同类型的行业合作企业,让学生实习有所选择,避免单纯走形式。通过在校内外基地的锻炼,学生的理论和实践相融合,增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切实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

6.加强校内外师资队伍建设。(1)积极从企业中引进具有高级职称的工程师,把工程能力的培养各环节带到学生的课堂上;(2)制定激励措施,鼓励教师到企业进行调研,承担或参与企业项目,提高自身的工程技术能力,同时编写教学案例,增加教师对社会、企业的了解,使教师的授课内容能紧跟时代的步伐,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的需求;(3)通过和企业联合培养师资的办法,采取更有效的措施,把现有的教师定期送出去进行工程师的培训以适应通信技术的更新和发展;(4)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各项人才政策,提供人才发挥价值的平台,保證教师队伍的稳定和积极性的提高。

为了更好地培养社会所需的应用型通信工程人才,结合通信工程专业培养特点,对应用通信工程卓越工程师人才的培养体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制定了应用型通信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给出了其培养模式,同时提出了一些改革措施。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实践。

参考文献:

[1]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通信工程 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EB/OL].[2012-11-24].http: //wenku.baidu.com/link?url=OrFll4TflaLme7Ml8ClzkNbDsPDtA6i6Uguu8pL381n7RErVGebnIuTCFbaPKa0LnB7 RBBgjkgi7FNepW3pPffBCRlT44rNN8BkfVovJIMy.

[2]吴卫祖.信息技术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24).

[3]杨智,陈荣军,许清媛.电子信息类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 探讨[J].武汉大学学报,2012,(10).

[4]林健.谈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引发的若干思考 [J].中国高等教育,2010,(17).

[5]曾玲晖,张翀,卢应梅等.基于卓越教学视角的大学应用 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1).

[6]单希林.以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为契机——培养高水平 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J].中国科教创新导报,2012,(4).

作者:展爱云 张跃进 张青苗

第三篇:通信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实践

摘要:通过对西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通信工程专业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践模式的研究,分析了培养适合国家发展的通信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意义,并从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方案、取得效果等方面介绍了西北工业大学通信工程专业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同时还对在我国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提出了一定思考。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通信工程;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张学良(1984-),男,山东青州人,西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讲师;段哲民(1953-),男,陕西白水人,西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教授。(陕西 西安 710072)

基金项目:本文系西北工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基金(项目编号:2011GJZ01)的研究成果。

在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通信技术得到飞速发展,高新技术层出不穷,竞争也空前激烈,通信工程专业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对专业所需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很多高校通信工程专业学生却接受着和现实行业发展存在差异的传统通信教育,缺乏实践操作训练的环境,进入通信企业实习的机会也很少,这些都造成了大量通信专业的学生难以满足通信企业的技能要求。目前,探索通信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构建适应新的教学模式的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实践体系,是通信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创新的重点和难点。

教育部启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工作,目标直指建设创新型国家所需的高素质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西北工业大学成为“卓越计划”的首批试点院校。该校电子信息学院抓住机遇,积极实施通信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结合学院发展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的学科特色,以及立志于培养能够服务于工业化、信息化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制定了基于实现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的通信工程专业培养方案,通过课堂理论教学、实验技术训练、企业环境实践、毕业实习设计等多种教学环节,实现塑造专业知识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整体素质较高的通信工程专业高水平创新型人才,从而满足国家发展的需要。[1]

一、通信工程专业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意义

1.国内外形势发展确立了通信工程行业发展的重要地位

通信工程专业作为电子工程的重要分支之一,是信息技术极具活力且发展非常迅速的一个领域,尤其是无线通信、卫星通讯、计算机通信、数字通信、多媒体技术等都给人们在信息传递和信息获取方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方便。但是,随着电子技术现代化水平的迅速提升,我国在通信工程专业方面表现出的创新型优秀人才短缺现象也日益严重,这对我国参与信息产业的国际间竞争是一个十分不利的因素。[2]因此,在我国针对通信工程专业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提升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水平,对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重要意义。

2.我国通信工程专业正面临着加速发展的迫切要求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和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明确将信息技术列为国家重点扶持的七项战略新兴产业之一,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具体涉及领域,无论是下一代通信网络还是三网融合均与通信行业的发展密切相关。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信息研究所胡珊主任在2011年举办的“通信产业发展形势报告会”上透露,我国电信业总体投资规模在“十二五”期间将达到2万亿元。此番投资可以看出国家对通信行业的重视和支持,这一机遇对大学生在培养规模和培养层次上提出了新的要求。

3.提升培养层次,满足国家发展需求是高校的责任和发展需要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通信工程凭着其在各个领域中良好的适用性和渗透性,使得研究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越来越快,带动了一批新的交叉科技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新的经济和社会需求。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培养一大批“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能适应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的通信专业高素质人才。但是目前的通信工程专业培养过程中,实践环节培养相对薄弱,因此,对通信工程专业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进行优化与整合势在必行,而“卓越计划”正是对现有培养模式的一种突破、改革和创新。

二、西北工业大学通信工程专业实施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的实践模式

西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面向学院2009级、2010级本科生中志愿报名的同学组织了选拔考试,组建专门班级实施通信工程专业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培养工作,学生学习阶段分为校内学习和企业学习两个阶段。

该面向通信工程专业开展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是以加强学生理论基础学习、拓宽专业素养、提升实践动手能力为指导思想,将学生培养成为能够在通信工程专业相关领域,从事高水平研究、设计技术引进和开发的高级专门人才。它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二是通信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三是强化培养学生的通信工程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该项目目前主要在以下幾个方面采取措施以推进计划的实施。

1.优化理念教育,设置专业特色培养目标

学校严格以“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国家通用标准为指导,根据通信工程专业学科发展的需要,按照国家电子信息类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本科专业教学规范和基本要求,并结合学校航空、航天、航海工程教育办学特色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组织教授及相关专家在认真调查、具体分析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具有前瞻性的通信工程专人才总体目标。通过“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多阶段连续性的教育将培养出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需求,并具有扎实基础、宽广知识面、较强工程能力,在通信工程及信息系统行业从事高水平研究、开发和制造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专门人才。

2.创新培养模式,强化专业应用能力培养

培养目标的实现将充分借助于学院与行业内相关知名企业和科研院所已经建立的良好合作关系,开展通信工程专业的实践训练,通过课堂、实验室、企业环境、毕业设计等多种不同环境的教学综合实现学生知识扎实、能力提升和素质增强的培养目标。培养过程中采取了“2.5 +1+0.5”的培养模式,即大学前两年半为大学内工科通式理论基础教育和部分通信工程专业课教学阶段;三年级下学期和四年级上学期为校企联合培养环节,全部在企业开展学习实践训练,最后半年“毕业设计”在企业完成,由学校、企业实行“双导师制”指导。四年内各课程和教学环节之间相互支撑、相互联系的关系如图1所示。

3.明确培养目标,精心制定专业培养方案

培养过程中所开展的“校企联合”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创新学校与企业联合培养技术人才的新机制。通信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由学校和企业相关专家共同制定,培养方案突出到企业进行长时间实践学习的培养阶段,强化了校企联合培养工程型人才的实际效果。

(2)校内积极加强学生理论知识学习训练。通过课堂教学、综合实验设计等环节使学生在校内能够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操作技能,以满足后续企业工程实践对相关知识的储备。此阶段主要由校内各专业教学环节和该校“通信工程专业实验室”和“陕西省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承担。

(3)企业内积极搭建实践教学平台。通过使学生在相关企业进行顶岗实践训练,保证最少一年的时间在企业中度过,通过企业环境参观、内部培训、单元操作实践、毕业设计等多种环节实现对学生专业技能操作、工程动手能力、团队协作和交流能力多方面的提升。此阶段主要由“中兴通讯”、“华为技术”等西工大电子信息学院的合作企业承担。

(4)校企合作共同建设高水平工程教育师资队伍。参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校内教师均要求具备相当时间的工程经历,同時参与计划企业也提供足够的企业师资力量,切实保障培养方案各教学环节的工程训练要求落到实处,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5)鼓励学生创新竞赛中强化专业素养锻炼。学院积极鼓励培养计划中的学生参加各类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电子设计竞赛等活动,参加竞赛中实现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综合提升的培养目标。该阶段主要在学院“大学生创新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内共同完成,师资力量由校企双方教师共同承担。

4.强化产学结合,建立完善企业内培养方案

卓越工程师培养过程中“企业学习阶段培养方案”主要由学校与中兴通讯共同制定,方案的制定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学生三年级下学期和四年级上学期阶段为校企联合第一环节,在企业或企业与学校共建的全真实训基地中进行,主要完成专业课课程教学实施,让同学们能够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融合;四年级下学期为校企联合培养第二环节,学生可以完成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全部在企业进行。通过企业培养使学生了解企业的全部生产运营流程,了解行业的基本规范和发展需求,明确企业的先进技术和专业技能,为学生制订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奠定基础。

(1)制定合理指标体系。邀请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人员对学生工程素质进行初步的评估,给每个学生制定《职业素质报告》,做到“一对一”的帮扶,切实增强学生实习培训的实际效果。

(2)强化企业现场感知。学生到企业现场感受企业的产品开发、工程设计、性能测试、工程实施等流程,结合实践深化理论知识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提升对通信工程行业的全面认知。

(3)开展岗前培训工作。针对不同岗位需求,由企业内工程人员对学生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和岗前训练;同时,企业还结合对专业的实际需求,开展项目管理、沟通能力、工程规范等方面知识的培训,使学生掌握行业工程领域的基础知识,为后续的顶岗实习做好准备。

(4)加强企业实践训练。顶岗实习阶段,学生通过强化专业技能训练,在不同岗位全方位接触与研发、生产、管理、营销、系统维护等领域的知识,增强工程意识,从而初步具备工程师的基本素质。

三、通信工程专业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实际意义

通过在西北工业大学通信工程专业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践和调整,初步建立一套适用、完善的通信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经过一个周期的培养使该计划培养的学生能够取得优良的成绩,培养出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明显高于普通班学生的毕业生,2009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学生中有47%以上的学生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高于其他普通专业上研平均水平。

通过该计划的实施,学生参与企业专家授课、真实工作环境的实践教学,企业实习实践、单元操作仿真等多种形式,学生以准工程师身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积累工程、工艺和设计实际经验,了解了通信工程专业理论与实践的区别和联系,掌握了通信工程产品的生产特征、经济特性和商业特性,进一步确立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明确学习方向,增强了利用校内时间积极学习理论知识以更好满足企业实习所需储备知识的紧迫感,对学生学习风气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也进一步提高了学院整体学生学习的主动性。[3]

另外,通过“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实施,该通信工程专业学生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明显提高,65%以上的培养班学生能够申请各类大学生创新项目,参与学院的科研项目, 参与撰写科技论文或申请专利,并有多人能够获得校级以上奖励。

四、在我国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思考

结合国外大学实施工程教育的经验和我国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处于初始阶段的实际,在我国“培养计划”实施过程中能否取得成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学科传统教育观念的改变是前提;面向产业与国际接轨的人才培养评价标准确立是支撑;专业培养方案中培养目标的设计是否基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是核心;双师结构师资队伍的加强是基础;企业阶段学习过程中企业参与教学的深度是关键;稳定的实施机构和相关的政策扶持是保障。

参考文献:

[1]陈志超,李义玲,刘昌华.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测绘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3,(22):159-163.

[2]陈文艺,张继荣.通信工程专业工程技术型人才培养方案探索[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6,(7):122-124.

[3]林健.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进展评析(2010~

2012)[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4):1-11.

作者:张学良?段哲民

上一篇:四年级数学教育论文下一篇:电力工程师职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