酿酒业循环经济范文

2022-06-14

第一篇:酿酒业循环经济范文

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矿山构建和谐矿山构建和谐矿山构建和谐矿山

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矿山构建和谐矿山构

建和谐矿山构建和谐矿山——柞水县丰北河镇金世泰矿业有限公司 的绿色矿山之路金世泰金矿采选冶炼项目位于

柞水县丰北河镇土桥、北河两村,是一个集金矿采选、尾矿利用于一体的矿产资源综合开发

利用项目,该项目由陕西西部矿产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于2010年10月开工承建,规划占

地23.7亩,新建日处理1000吨金矿选厂1个,日产20万块免烧砖生产线1条,以及宿办

楼等附属工程和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计划总投资3亿元,分两期建设,预计2012年全

面建成。 经过一年的建设,今日的矿山已初具规模,现已建成1条日处理500吨金矿选矿

生产线一条、相应的矿山配套设备和免烧砖生产线,累计完成投资1.201亿元。 金世泰矿

业有限公司坚持树立科学发展观,提出了以“发展循环经济”为主要内涵、以“文化、环保、

创新、平安”为主要内容的“建设绿色矿山”发展目标,发展循环经济开拓黄金大道,目前

已初见成效。走进金世泰金选厂,一股浓厚的人文气息扑面而来。映入眼帘的是整洁优

美的环境:一排排整齐的厂房、一条条水泥硬化的道路、一阵阵隆隆的机器声。厂房依山势

错落分布,各种乔灌植物点缀成图,蓝色的厂房和绿地相映成趣,矿区里郁郁葱葱,植被良

好。信步走去,尽收眼底的是人们满足的笑脸,灿烂的笑容:职工宿舍、职工会议活动中心、

职工餐厅、职工浴池„„把整个矿区布置的错落有致,让人移步换景,心旷神怡。 据介绍,

矿区的森林覆盖率达到95%以上,金世泰矿业有限公司非常注意在开采金矿过程中的植被

破坏问题,努力建设成资源节约型、为生态友好型企业。近年来,金世泰矿业有限公司一直

坚持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理念,在打造企业形象、提升企业素质上狠下功夫。为了给职工营

造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金世泰矿业有限公司专门聘请了设计公司,对矿区进行了精心的规

划设计,配置齐全的各项设施,丰富多彩的职工活动,为员工创造了良好的人文环境。 为

了提升环境保护水平,金世泰矿业有限公司建立了一套先进的矿山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绿色生产、尾矿制砖。 金矿的工艺流程决定了生产过程中必然产生大量尾矿。由于多数

矿山资源的品位较低,在选矿流程中排出大量的尾矿,随着矿产资源利用程度的提高,矿石

的可开采品位相应降低,尾矿排出量也在增加。大量的尾矿只能堆放在尾矿库或一些自然场

地中,如此之多的尾矿不可避免地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针对当前尾矿不能合理回收利用的

矿山实际特点,金世泰矿业有限公司投资建成了一条免烧砖生产线。对于矿区每年产生的几

十万吨尾砂,其中60%的粗粒部分用于井下采场的充填作业,实施尾砂胶结充填法采矿;

井下采掘产出的废石,全部加工成建筑石子,用于矿区的基建项目;用尾矿砂做成免烧尾矿

砖,普通墙体免烧尾矿砖是建筑业用量最大的建材之一,它具有技术简单、投资少、成本低、

强度高、破损低、抗弯抗拉抗冲击、线条流畅、建筑工程省料省时省工的特点。灰砂砖是节

约能源、不占耕地、不污染环境、利用废弃资源的绿色墙体材料。尾矿制免烧尾矿砖与烧结

粘土砖比较,能源消耗仅为其三分之一。因此其受到了当地人民群众的欢迎。并且国家已明

令禁止生产粘土砖,所以生产尾矿砖是很有发展前景的。此举不仅解除了污染难题,还直接

为企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合理的使用尾矿,变废为宝,既保护了资源,又充分利用

了资源,同时又净化了环境,可谓一举多得。同时企业树立长远的观念,把尾矿综合利用及

治理作为保护有限的矿产资源、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矿业持续发展的必要措施;企业的发展

生产与治理同步进行的整体规划,避免先污染后治理的模式出现。 总之,尾矿的综合利用

和治理产生了较大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同时也为打造绿色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矿

山、发展一方经济,鉴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全国循环经济工作先进单位申报材料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全国循环经济工作先进单位申报材料

彬县循环经济工业园区从2007年开始进行规划建设,历经5年的实践与探索,形成了以煤为基础的煤—洗煤—发电—建材产业链条和循环模式。截止2010年底,园区内企业实现产值35.8亿元,实现税金4.65亿元,已成为工业强县的重要支柱。预计到2011年年底,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实现总产值37.8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780万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0.20亿元,上缴税金5.9亿元。

一、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的基本情况

彬县循环经济工业园区位于彬县泾河以北川道区域,距县城约2.5公里,东至朱家湾的红石咀,西至官牌梁石咀,规划面积2603亩,预留工业发展用地570亩。园区的总体布局在空间上形成“一心、两区、三轴”,即以火车站为中心的工业服务中心,东工业片区、西工业片区和福银高速、创业大道、园区骨干道路的经济发展轴线。

彬县循环经济工业园区东区为彬煤公司下属的2×200MW的煤矸石发电厂、秦能公司、咸阳天喜建材有限责任公司;西区为陕西中达投资建设的官牌工业广场、600万吨洗煤厂、煤矿机械厂。园区的发展趋势为煤—洗煤—发电—建材为链条的产业集群和循环经济。立足煤、延伸煤、超越煤、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即:我们先把煤层中的瓦斯进行抽采,规划建

1 设瓦斯发电厂,做到先抽后采,把开采出的煤进行精洗,提高附加值。用洗选后的煤矸石和煤泥建设煤矸石发电厂,用发电厂产生的粉煤灰添加水泥熟料建成粉煤灰综合利用项目,即水泥厂和新型建材,即上一个企业的废料做为下一个企业的原料。在整个园区走出了一条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的路子,从而达到“零排放”。

彬县循环经济工业园区计划总投资50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35亿元,建成后预计每年实现工业总产值80亿元,利税突破16亿元。预计到今年年底,园区实现总产值37.8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780万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0.20亿元,上缴税金5.9亿元。

二、主要措施和做法

1、更新观念抓决策。作为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县城,面对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和日益繁重的发展压力,我们把发展循环经济确立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并积极付诸实施。成立了循环经济工业园区领导小组,制定出台相关配套政策,明确建设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的主要任务、方法步骤和保障措施。

2、缜密论证抓规划。发展园区经济,规划是龙头。委托北京炎黄联合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历时一年,编制完成了《彬县循环经济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并由专家组对《规划》进行评审并一致通过。专家组认为,《规划》指导思想先进,技术路线可行,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对全省资源依

2 赖性城市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按照《规划》我们及时调整循环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努力创建全省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力争通过5年努力,基本形成以“煤-洗煤—发电—建材”为主导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形成比较完善的城市生态基础设施体系,以及县域循环型社会的基本框架和推进机制。努力实现两个转型,一是促进循环经济的产业转型,逐步从粗放式资源依赖型模式过渡到资源效益型模式;二是循环经济的制度转型,通过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参与与协作,制定绿色产业政策,培育循环经济服务体系,营造良好投资政策环境。积极构建三个核心体系,即循环型工业体系,循环型生态农业体系和循环型生态城市体系。形成六大产业链条,就是按照科技化、规模化、特色化的要求,形成煤炭、电力、煤化工、新型建材、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循环链。

3、突出重点抓实施。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按照总体规划,分布实施,层层推进。我们以产业生态化为核心,利用煤炭优势,围绕煤炭建设循环型企业、循环型产业、循环型城市三个层面,确定了推进生产工艺循环型示范企业、煤矿废物再利用、粉煤灰制造水泥、新型建筑材料、煤电化一体化等重点工程。着力引导企业采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工艺,提高企业生产流程中的科技含量,大力推行环保生产,努力实现车间工艺流程之间、企业之间的循环,减少废弃物排放量同时加快环保设施建设,开展零排放的生态设计,力争用3—5年时间,创建一批环保型生产示范企业。

4、健全政策抓配套。推进循环经济要有一套完善的政策作为支撑和保障。我们着重从产业、财税、土地、服务等方面,研究制定相关的配套政策,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在产业政策方面,对照国家宏观调控的有关政策,列出了产业发展明细目录,对鼓励类项目优先发展,对限制类项目不予支持,对禁止类项目一律不予引进、不予审批、不准建设。在财税政策方面,对符合循环经济要求、国家鼓励的项目,将有财税部门对照有关政策制定实施细则,确保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在土地政策方面,对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中的基础设施项目,按照政策规定优先保证土地供应,该减免的费用一律减免。在服务政策方面,对循环经济建设的重点项目和重点工作,分别由一名县级领导牵头,有关部门跟踪服务,努力打造绿色通道,最大限度的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循环经济项目的实施。

5、严格管理、争取环保发展空间。按照国家产业政策,限期淘汰国家明令禁止的设备和工艺,支持发展环保生产产业和高技术产业,深入开展“严厉打击违法排污企业,防止污染反弹”和“清理整顿不法企业,保障群众身体健康”等专项行动。2007年12月关停咸阳秦能电力有限责任公司1﹟、2﹟燃煤锅炉;2008年4月彻底拆除彬县硅铁厂冶炼炉。为园区发展争取了环境保护空间。

三、发展循环经济的几点体会:

1、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是建设好园区的关键。2004年,彬县县委、县政府召开了“工业立县,工业强县”大会,明确了

4 工业在县域经济中的主导地位,也为工业经济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基础。为了加快经济方式的转变,县委县政府高瞻远瞩,尽早谋划,多次召开会议,对园区建设进行专题研究,明确了园区发展方向和目标,力争把循环经济工业园区打造成陕西省一流工业园区。基于此目标,县上倾全力对园区的规划、基础建设、人力物力给予大力支持,使园区建设更加规范化和系统化,创造了有利于园区建设和发展的软硬环境,为园区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2、科学的规划是建设好园区的基础。从2007年开始我们就聘请全国人大环资委和西北工业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对彬县发展循环经济进行了研究,在深入探讨彬县的资源禀赋,区位环境,发展的优势和不足基础上,制定了陕西省第一家县级循环经济方案《彬县循环经济试点规划方案》。从2008年开始聘请北京炎黄规划设计研究院对循环经济工业园区进行规划,按照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清洁生产、延长煤炭产业链这一思路,对园区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着力发掘园区现有优势,制定了发展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措施可行的《彬县循环经济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园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优化发展环境是园区发展壮大的保证。为了提升园区服务功能,改善投资环境,县上先后投资9900万元,按照市政二级道路的标准修建了园区主干道路---创业大道,安装了给水、雨水和排污管道,做到了雨污分流,达到了国家规定标

5 准。为了充分体现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的特色,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照明全部采用太阳能路灯,夜间12小时照明,既节省了能源照明费用,又保证了行人车辆的安全。为入给园企业和周边居民提供了良好的投资环境憩息环境,对园区的道路和空地进行了绿化美化,使园区实现了企业高效发展,花园式管理的模式,达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4、拉长产业链条是园区发展的必要条件。按照循环发展的理念,我们努力实现园区企业之间的关联性,在煤电企业建成后,如何充分利用废弃物进行再生产,成为政府和企业思考的首要问题。为此企业主管部门和企业深入调查市场,聘请专家论证,彬煤公司投资建设了水泥粉磨项目,利用矸石电厂的粉煤灰添加水泥熟料生产各种型号的水泥,变废为宝,既利用了上游企业的废弃物,又保护了环境。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探索循环模式,把循环经济链条拉的更长。

5、政企合力招商是推动园区发展的助推器。招商引资是政府发展经济的一项重要职责,我们在实施政府招商引资的同时,制定优惠政策,大力支持企业招商,共同发展。河北中达集团是我县第一家招商引资企业,在我县取得发展后,2006年又投资5.6亿元开发官牌煤田,2007年即投产见效。彬煤公司根据园区规划,积极与政府部门沟通,充分利用矸石电厂粉煤灰,对外招商,和岐山天喜水泥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合建水泥粉磨站项目,2007年开工建设,2009年投产见效。为了发展壮大矸石电厂,及时建设矸石电厂二期工程,彬煤公司和陕

6 西华能公司签订了合股经营协议,由华能公司控股经营矸石电厂。2011年7月,我们加大园区招商引资力度,成功引进了煤炭机械加工厂和不饱和树脂两个项目落户园区。这两个项目已完成了可研及环评等前期准备工作,目前正在征用建设用地,预计明年可开工建设,年底即可投入生产。正是由于政府制定政策,政企合力招商才使得园区企业链越拉越长,越做越大。 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一项重要措施,我们将精心谋划、扎实工作,积极探索出一条适宜我县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为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第三篇:发展循环经济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是历史的选择

张方涛(交通运输工程学院,交通运输专业,工程试验班(交运)1501,1101150120)

摘要:党的十八大宣示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五位一体”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历史的发展来看,诸如中国古代生态哲学思想,中国古代生态伦理智慧,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等因素表明了发展循环经济对建设现代生态文明有着历史的必然性。而这也可以为当前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或借鉴。我们应该树立现代生态道德观、逐渐培养生态和谐观、不断增强生态责任感、努力践行生态节用观、坚定美丽中国信念。

一、古代生态哲学思想理论对现代生态文明的启示

中国古代生态哲学思想与现代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有很深的理论渊源,在大力提倡生态文明建设的今天,中国古代生态哲学思想不但在社会科学领域倍受关注,而且在自然科学领域也受到众多学者的推崇,如何借鉴和利用中国古代生态哲学思想为当今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服务已逐渐成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 学交叉领域的研究热点[1 - 3]。

《庄子·知北游》认为天下万物都是由“气”组成的,“故万物一也,是其美者为神奇,其所恶者为臭腐,臭腐化为神奇,神奇化为臭腐,故曰: 通天下一气耳”。南宋杨万里《诚斋易传》进一步把“五行说”也纳入“元气论”的系统之中,认为“太极者,一气之太初也; 一气者,二气之祖也; 二气者,五行之母也”。又说“一气即太极,一气生二气,二气生五行。二气散杂,化生万物”明代刘宗周在《圣学宗要》中说:“太极之妙,生生不息而已矣,生阴生阳,而生水火木金土,而生万物,皆一气自然之变化”。总而言之,他们都把世界万物看作是统一的,互相联系和不断发展变化的,这种联系观、变化观和整体观,对中国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

儒家生态哲学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儒家传统生态伦理观是“天———地———人合一”生态伦理思想的典型代表[4]。《荀子》提出: “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鱼鳖鳅鳝孕别之时,网罟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

1 / 4

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 汙池渊沼川泽,谨其时禁,故鱼鳖尤多而百姓有余用也; 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儒家认为人是天地所生,人与天地的关系是部分与全体的关系,而不是敌对关系,人与万物是共生同处的关系,应该和谐相处,人类作为全球生态系统中一个具有高度智慧的生物种群,与其它生物和环境要素一样,仅仅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生态系统破坏了,人类又谈何生存和发展,这与生态学上生态系统的基本理论是吻合的,也与今天所说的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生物与环境协同进化的生态学观点是一致的。

中国古代生态哲学思想的研究让我们意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从古代先贤的思想精髓中我们明白:不走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的道路,我们的子孙后代无法立足于这个世界。

二、中国传统的生态伦理智慧对现代生态文明的启示

中国古代农业文明中蕴含着深厚的生态伦理智慧,是我们生态文明建设的文化渊源。中国自古就有“天人合一”的思想,即强调人类只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不是自然的征服者和主宰者,而是大自然的朋友,自然与人类应和谐共生、共处。

“兼相爱,交相利”是墨家的基本观点。墨家认为,只要有利于人之行为,皆是爱,有“利”是爱的前提。“墨者义利统一和重视功利的思想,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关心、互利互惠的传统美德。墨家的‘交相利’原则是我们今天在保护自然界,保护生物、植物、动物多样性和保护自然环境生态平衡过程中可以发扬光大的原则”; “墨子的节用节葬、非乐非攻,具有反对人类的奢侈浪费和攻杀破坏的意义,为保护自然、保护生态提供了现实的行为规则。”[5]墨家节用、非攻思想尤其对我们当今爱护生态环境、践行合理消费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佛家讲众生平等,“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它的伦理意义就在于说明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人与自然界中的所有生命都是平等无二的。佛教一贯追求对整体、大局的把握,即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为条件的,都是有尊严的。所以,作为人类,伤害自然就是伤害自己,珍惜爱护自然就是珍惜爱护我们自己。“把爱的原则扩展到动物,这对伦理学是一

2 / 4

种革命。”[6]

中国传统的生态伦理智慧是思想家们思考并总结出来的结晶。走顺应自然,按自然规律办事的实践路径;坚持万物平等、仁爱万物的生态价值取向;坚持维护生态平衡,实现资源永续利用的生态文明主旨—这对于发展循环经济起着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

三、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历史演进表明发展循环经济的必然性

目前学术界较为公认的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历史性演进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农业经济模式”、“线型经济模式”、“末端治理模式”。虽然我国和西方国家进入工业化社会的时间相隔较远,但是我国也经历了这些阶段的发展模式。从这些阶段来看,发展循环经济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建设生态文明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

“农业经济模式”是指产业革命之前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模式。这一时期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和改造能力还很低,自然几乎完全支配着人类的生活。虽然人类也在局部范围内对生态的自然结构和原有布局造成了一定的破坏,但这种情况并不具有全局和普遍性。同时由于“人们对自然界的狭隘的关系决定着他们之间的狭隘的关系,而他们之间的狭隘的关系又决定着他们对自然的狭隘关系,”[7]因此这一阶段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在总体上处于“原始协调的阶段“。

“线型经济模式”是以“资源—产品—废弃物”为基本特征的单向流动的线形经济。这是一种“开环式”的经济增长方式,即大量开采和消费资源—生产产品—制造大量废弃物并向自然界排放,其中并没有对自然界的环境破坏进行主动性修复的环节,而自然界自身的修复速度往往又落后于人类对其破坏的速度。这导致了一方面自然界的资源被大量消耗,另一方面自然界又承担着大量废弃物的排放。

“末端治理模式”的基本特征是“资源—产品—废弃物—治理”,即“先污染、后治理”。对比线形经济模式的特征可以看出,末端治理模式较线形经济模式的环节流程多出了“治理”这一环节,即强调了在生产过程的末端采取治理污染的措施,注重对自然环境的主动性修复。这一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生态环境,但事实也证明这一发展模式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破坏的问题。正如有研究者所言:“末端治理模式虽然关注了经济活动造成的生态后果,但是经济运行

3 / 4

过程本身的环境问题却始终落在他们的研究视野之外。”[8]

四、结语

当前,我国正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可以说治理污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这不仅关系到无数劳动者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所以我们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和谐社会,这既符合我国社会现阶段的国情,又适应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规律参与环境保护。重新审视并借鉴中国古代生态哲学思想和生态伦理智慧,无疑对当今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而看清经济发展模式的利弊,更是提醒我们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刻不容缓。我们深刻认识到: 中国当今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将是顺应全球可持续发展趋势而又切合建设人与自然生态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与正确道路。 参考文献

[1]刘湘溶,朱翔等.生态文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M]. 长沙: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刘湘溶.生态文明论[M].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 [3]余谋昌.生态哲学[M].西安: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4]彭世奖.中国农业传统要术集萃[M].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 社,1998.

[5]任俊华,刘晓华.环境伦理的文化阐释———中国古代生态智慧探考[M].长沙: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9 - 35.

[6][法]阿尔贝特·史怀泽.敬畏生命[M].上海: 上海社会 科学出版社,1975: 76.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冯之浚.循环经济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4 / 4

第四篇:论循环经济

地信0932班 张佳铨 30号

循环经济即指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目标,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梯次使用为特征,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其目的是通过资源高效和循环利用,实现污染的低排放甚至零排放,保护环境,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

循环经济,它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过程中,建立起一种新形态的经济,循环经济在本质上就是一种生态经济,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是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按照清洁生产的方式,对能源及其废弃物实行综合利用的生产活动过程。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 基本特征传统经济是“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向直线过程,创造的财富越多,消耗的资源和产生的废弃物就越多,对环境资源的负面影响也就越大。循环经济则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而使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和谐,促进资源永续利用。 因此,循环经济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经济模式的根本变革。其基本特征是:

在资源开采环节,要大力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率。

在资源消耗环节,要大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在废弃物产生环节,要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

在再生资源产生环节,要大力回收和循环利用各种废旧资源。

在社会消费环节,要大力提倡绿色消费。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科学的发展观,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具有自身的独立特征,专家认为其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新的系统观。循环是指在一定系统内的运动过程,循环经济的系统是由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等要素构成的大系统。循环经济观要求人在考虑生产和消费时不再置身于这一大系统之外,而是将自己作为这个大系统的一部分来研究符合客观规律的经济原则,将“退田还

湖”、“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生态系统建设作为维持大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来抓。

二是新的经济观。在传统工业经济的各要素中,资本在循环,劳动力在循环,而唯独自然资源没有形成循环。循环经济观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仅仅沿用19世纪以来机械工程学的规律来指导经济活动。不仅要考虑工程承载能力,还要考虑生态承载能力。在生态系统中,经济活动超过资源承载能力的循环是恶性循环,会造成生态系统退化;只有在资源承载能力之内的良性循环,才能使生态系统平衡地发展。

三是新的价值观。循环经济观在考虑自然时,不再像传统工业经济那样将其作为“取料场”和“垃圾场”,也不仅仅视其为可利用的资源,而是将其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需要维持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在考虑科学技术时,不仅考虑其对自然的开发能力,而且要充分考虑到它对生态系统的修复能力,使之成为有益于环境的技术;在考虑人自身的发展时,不仅考虑人对自然的征服能力,而且更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四是新的生产观。传统工业经济的生产观念是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最大限度地创造社会财富,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而循环经济的生产观念是要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尽可能地节约自然资源,不断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循环使用资源,创造良性的社会财富。在生产过程中,循环经济观要求遵循“3R”原则:资源利用的减量化(Reduce)原则,即在生产的投入端尽可能少地输入自然资源;产品的再使用(Reuse)原则,即尽可能延长产品的使用周期,并在多种场合使用;废弃物的再循环(Recycle)原则,即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排放,力争做到排放的无害化,实现资源再循环。同时,在生产中还要求尽可能地利用可循环再生的资源替代不可再生资源,如利用太阳能、风能和农家肥等,使生产合理地依托在自然生态循环之上;尽可能地利用高科技,尽可能地以知识投入来替代物质投入,以达到经济、社会与生态的和谐统一,使人类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真正全面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五是新的消费观。循环经济观要求走出传统工业经济“拼命生产、拼命消费”的误区,提倡物质的适度消费、层次消费,在消费的同时就考虑到废弃物的资源化,建立循环生产和消费的观念。同时,循环经济观要求通过税收和行政等手段,限制以不可再生资源为原料的一次性产品的生产与消费,如宾馆的一次性用品、餐馆的一次性餐具和豪华包装等。

起源及发展循环经济的思想萌芽可以追溯到环境保护兴起的60年代。1962年美国生态学家蕾切尔·卡逊发表了《寂静的春天》,指出生物界以及人类所面临的危险。“循环经济”一词,首先由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提出,主要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其“宇宙飞船经济理论”可以作为循环经济的早期代表。大致内容是:地球就像在太空中飞行的宇宙飞船,要靠不断消耗自身有限的资源而生存,如果不合理开发资源、破坏环境,就会像宇宙飞船那样走向毁灭。因此,宇宙飞船经济要求一种新的发展观:第一,必须改变过去那种“增长型”经济为“储备型”经济;第二,要改变传统的“消耗型经济”,而代之以休养生息的经济;第三,实行福利量的经济,摒弃只着重与生产量的经济;第四,建立既不会使资源枯竭,又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能循环使用各种物资的“循环式”经济,以代替过去的“单程式”经济。

20世纪90年代之后,发展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成为国际社会的两大趋势。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引入了关于循环经济的思想。此后对于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不断深入。1998年引入德国循环经济概念,确立“3R”原理的中心地位;1999年从可持续生产的角度对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进行整合;2002年从新兴工业化的角度认识循环经济的发展意义;2003将循环经济纳入科学发展观,确立物质减量化的发展战略;2004年,提出从不同的空间规模:城市、区域、国家层面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中国的循环经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战略思想。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中,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决议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和布局,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21号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22号等一系列文件,“十一五”规划也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列为基本方略。全国上下形成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构建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热潮。在这一背景下,深入研究发展循环经济的有关理论与实践,探讨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对正确理解中央精神,指导实践是十分必要的。

●循环经济是一系统工程,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但要着眼于经济

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一脉相承,强调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和谐共生,是集经济、技术和社会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循环经济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也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和环保问题,而是以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为准则,模拟自然生态系统运行方式和规律,使社会生产从数量型的物质增长转变为质量型的服务增长,推进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它要求人文文化、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结构调整等社会发展的整体协调。

应注意到,实施循环经济是有成本的经济。实施循环经济需要技术、投资、还有运行成本,是建立在资金流动基础上的。实施循环经济不仅要注意成本、资金要素,还必须注意连接物质、能量循环利用在时间——空间配置上的可能性和合理性。实施循环经济是以“3R”为基本原则,在一定条件下将物质、能量、时间、空间、资金等要素有效地整合在一起。在实施、推进循环经济的过程中,也必须注意到对“循环经济”而言,发展经济仍是主导性的,经济的合理性是物质、能量以及废弃物循环利用的边界条件,没有经济效益的循环是难以为继的。循环经济首先是经济,是建立在物质、能量以及排放、废弃物循环流动基础上,是有时空概念的经济,是有成本概念的经济。经济效益的大小又是循环经济的目标函数,而物质、能量等的有效、合理循环是手段、途径。因而推进循环经济必须充分重视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同,不可偏废。

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区别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的经济。在这种经济中,人们以越来越高的强度把地球上的物质和能源开发出来,在生产加工和消费过程中又把污染和废物大量地排放到环境中去,对资源的利用常常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导致了许

多自然资源的短缺与枯竭,并酿成了灾难性环境污染后果。与此不同,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使得整个经济系统以及生产和消费的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只产生很少的废弃物,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而没有真正的废弃物,其特征是自然资源的低投入、高利用和废弃物的低排放,从而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

循环经济的社会基础

1、人才资源和人力资源属于循环经济的教育文化产业,属于最为活跃的经济因子,和最为重要的经济因子;

2、国家的综合国力和经济发展水平动态支撑,具有绿色循环经济上限和下限的动态限制要求;

3、所有的可循环资源再利用和再制造都需要经济投入,产出必须大于投入才有价值,必须拥有一定的投入产出比,否则就是祸国殃民,欺诈公信,损毁国家利益;

4、经历史积累的科学技术成果和可遵循的科学技术规律,都是绿色循环经济的科学技术基础,失去依托,空谈循环经济,也是毫无价值的;

5、谨防利用循环经济概念,脱离综合国力的各类政策、法律、标准、规范、信息等环境资源的投资融资开发建设行为;

6、其他的社会基础和社会支撑。

第五篇:循环经济案例

3.5菲律宾的“玛雅农场”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经过10年建设,位十菲律宾首都马尼拉附近的玛雅农场的农林牧副渔生产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13]。玛雅农场的前身是一个面粉厂,经营者为了充分利用面粉厂产生的大量鼓皮,建立了养畜场和鱼塘;为了增加农场的收入,建立了肉食加工和罐头制造厂。随着农场的发展,进一步扩大了生产规模,取名为玛雅农场;到了1981年,农场已拥有36公顷的稻田和经济林,饲养了2. 5万头猪、70头牛和1万只鸭;为了控制粪肥污染和循环利用各种废弃物,他们陆续建立起十几个沼气生产车间,每天产生沼气十几万立方米,提供了农场生产和家庭生活所需要的能源。另外,从产气后的沼渣中,还可回收一些牲畜饲料,其余用做有机肥料。产气后的沼液经藻类氧化塘处理后,送入水塘养鱼养鸭,最后再取塘水、塘泥去肥田;农田生产的粮食又送面粉厂加工,进入又一次循环。这样的生产过程由十符合生态学原理,在农场内形成了农林牧渔产品的联合生产,不用从外部购买原料、燃料、肥料,却能保持高额利润,没有废气、废水和废渣的污染。

在2010年4月,我国在绿色经济新解,并在深化流域水污染治理,提高环境统计水平 夯实污染减排基础,加强环境统计 推进污染减排,改革完善环境统计管理和制度体系,在实践中创新环境统计报表制度,加快污染源普查成果的开发应用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14]。

4.1国内外农村循环经济发展对我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借鉴经验

由于南方和北方的自然环境区别比较大,对我国农村来说,在发展农村循环经济方面,要区别对待,不能笼统把南方和北方捆在一起来发展。但是对于我国广大的农村,首先要发展好农村的农业[15]。

1.高效利用土地,防止耕地流失和污染。土地是农业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没有了土地,农业就失去了凭依,所以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必须解决好土地问题。如沂源县把农耕、园艺、养殖、种树、种草等结合起来,将一年生作物和多年生作物、草本作物及木本作物结合起来,这对改善土壤结构、提高肥力、防止水土流失、减少风沙灾害、改善小气候等都有很明显的作用;减少化肥、农药、地膜的使用,治理土地的白色污染。山东省还要严格控制对耕地的非农占用,适当缩小

农用宅基地的面积;对于村内空地,要及时复耕;房前屋后要充分利用起来发展“庭院经济”。还要改变过去简单粗放的耕作方法,综合高效使用土地,并且把对土地的使用和养护结合起来。

2.强化对水资源的管理和合理使用。山东首先要节约用水,综合用水。在灌溉方面,采取喷灌、微灌、滴灌、渗灌等方法,提高用水效率;在种植、养殖和生活用水方面采取综合循环的办法,如鱼塘种菱、藕,稻田养鱼、蛙,泔水养猪,洗漱水冲厕所等。其次是收集、贮藏雨水雪水,用于灌溉和生活。第三是洁净水源,减少水体污染。一方面,相关部门应加大对水资源的保护力度,严格控制工业排污;另一方面,农村养殖生活排污,要进行无害化处理,以减少其对水源的污染。

3.发展生态农业,减少对环境污染,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山东在粮食、蔬菜、瓜果、蛋、奶、糖、肉等的生产过程中,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严格限制化肥、农药、除草剂、药品、添加剂等的使用。种植业要选用优良品种,少施化肥,多用天然有机肥料;综合防治病虫草害,如采用农作物间作、轮作、清洁田园、生物制约等做法以减少病虫害发生,降低其危害程度,尽可能少使用或不使用农药、除草剂等。养殖业要加强管理,定期检查,防止疾病发生和传播,保证饲料的营养和无害,控制添加剂的使用;要注意畜禽圈的卫生,及时清理粪污,消灭蚊蝇。农产品的加工要遵循严格的绿色加工、贮藏、运输、包装等程序。这样以来,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能提高了,农产品实现了生产、加工及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由此就提高了山东农业和食品加工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

4.对秸秆、畜禽粪污等进行综合利用,提高利用效率,洁净农村生产和生活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秸秆用途很广,山东要把综合利用作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一个切入点。

4.2国内外农村循环经济发展对发展我农村循环经济发展的借鉴经验

1.实现政府的引导和市场推进想结合。在这方面,我们可以从欧盟中学到丰富的经验,循环经济的核心在于实现资源与经济、社会的协调优化,达到资源的最大化,最优化的利用,从而解决资源的浪费以及滥用现象。市场是具有滞后性和自发性的缺陷,所以我们不能单靠市场来自发的调节,还需要市场的干预,以

弥补市场的缺陷。如德国《可再生资源优化法》中对生物质能发电进行弥补和奖励,在1996年制定了《循环经济和废弃物管理法》。该法的目的是彻底改造垃圾处理体系,建立产品责任(延伸)制度,要求在产品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尽量减少垃圾的产生,在使用后要安全处置或重新被利用。因此,德国的循环经济立法是由垃圾问题而起,重点是“垃圾经济”(3R和最终安全处置),并向生产体系(企业)中的资源循环利用延伸。

2.学习和应用科学的发展观。在我们的现实中,我们的生产模式一般都是资源——产品——废弃物的传统发展模式,然而在我们的农村,更是比较传统的发展模式,在一种以破坏资源环境为代价的基础上来生产。这不光是因为农村经济发展的落后,同时也是农村对知识以及先进技术的闭塞。所以对我们现在的农村来说,普及科学的发展观是迫不及待的任务,建立起“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一循环利用”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3.健全我国农村的机制。缺乏高效的运行机制和价格体系。省内机制和市场体系尚未健全和完善,存在着市场行为不过规范、农产品生产加工标准程度不高、市场准入监管不过彻底问题,优质优价的市场机制尚未完善,能源、矿产、水等重要资源价值缺乏充分体现,合理的价格体系尚未形成。

4.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提高我国科学技术水平。发展循环经济所需要的污染治理技术、废物利用技术和清洁生产技术研发投入不足,先进适合技术尚未得到普遍推广。尤其是各产业之间的联系、相互协调、相互配套的关系比较松散,在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结构优化和“循环”的作用方面还存在着许多这样的问题。

5.调整农村市场经济秩序,创造稳定的市场秩序。农村市场经济秩序混乱主要表现在:1.地方保护主义严重。保护落后意味着排挤竞争,最终的局面只能是越保护越落后,地方经济越不能发展。2.假冒伪劣产品严重充斥市场。由于农村消费市场的限制,变为低廉的假冒伪劣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特别是假种子、假化肥、假农机等的出现,更是阻碍了农村生产力。

6.充分发挥人才的力量,普及农民知识。由于人才缺乏,提高劳动生产率很难成为可能,一些依靠资源优势发展起来的地区,一旦出现资源枯竭时,经济发展就会缺少后劲。除高级人才缺乏外,农村较有文化的初高中毕业生都进城务工,尽管他们的务工有助于提高家庭的生活水平。但如果农村地区长时期出现人才资

源短缺,会严重阻碍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难忘的生日派对范文下一篇:女孩英文名美丽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