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工业现状范文

2022-05-26

第一篇:纺织工业现状范文

中国纺织行业现状

1)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规模以上的纺织企业约4.1万户总共实现工业总产值59760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8%。纺织行业的主要产品在产量的增幅回落情况呈现出不同的程度数据比,规模以上人化纤增长了11.9%,布增长了12.9%,印染布增长了10.5%,纱产量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6%。这些准确的数据比较说明了纺织行业的整体局面呈现复苏之态,对服装行业的发展有一个积极的推动作用。

2)调研发现纺织行业由于近5年出口受阻,在国内推行产品的内销政策。2012年纺织产业的内销增速也出现了相对的回落之态,增幅则表现出持续的稳定。我们获得国际市场研究公司零点调查近期一份研究报告,报告显示国内服装鞋帽针纺品零售额同比增长了

2.3%,比2011年一季度提高了3.2%,比2012年二季度提升了0.9%,比2012年三季度提升了1.1%。比2012年四季度提升了1.3%。纺织产业规模以上的内销产值为42107.2亿元余下为出口额。2012年全球经济形势不佳,外部环境较差,内需不振,不确定因素众多,纺织品行业都面临寒冬。但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下,行业平均利润率达到6%,这在历史上是比较高的数字。具体来说除了化学纤维以外,其他各大行业利润率都有很显著的上升。但在产品出口方面的形势不太乐观,2012年纺织品行业出口总值下降了约1500亿美元,拉了我国出口的后腿,这在近10年不曾出现过。中国纺织行业协会会长杨世滨

分析,出现该状况的原因一方面是外部经济环境不振,另一方面是我国传统服装产业产能过剩。服装行业如何创立品牌扩大市场需求是发展关键。

二、中国服装行业现状:

1)我们针对中国服装行业做了调查,在经历了十年高速发展后,我国服装行业步入了调整期,出口下降。2012年服装行业工业总产值约18253亿,占纺织行业工业总值30.6%。服装企业必须加强抵御风险的能力,转变发展思路,调整经营结构,扩大品牌内销。调查显示2013年前两个季度我国服装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656.41亿元,同比增长0.48%。产值前十省份中广东份额最大,浙江居次,福建、江苏、四川下降。行业利润总额860.16亿元,上海,北京、广州、成都这些有代表性的城市市场同比下滑5.67%-6.25%。 预计2013年中国服装业工业总产值将达19000亿元左右,总额比去年增长2%左右,利润下滑4%-7%左右。

2)深圳是服装业工业总产值增长率最高的区域,2012年实现产值1700多亿元,出口近百亿美元,深圳主要以时装为主,在国内大城市一类商场占有率达50%以上,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一线品牌稳步发展,自主创新和品牌竞争力不断增强。深圳市服装行业协会会长沈永芳与我们交流表示,通过多年不懈努力,深圳时尚产业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并在国际舞台上产生了一定影响,已形成了良好的整体形象和明显的市场回报。在服装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上,深圳没有简单

地将之看成传统产业转走,而是以打造“时装”产业聚集区为基础,鼓励企业走时装设计、品牌输出之路,才取得这样好的成绩。

3)通分析服装行业的数据,我们也可以看出,服装行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2012年中国服装出口额为6087亿元,2012年中国服装进口额为8122亿元。这组数字说明中国服装消费的能力再不断上升。出口与进口的差额说明服装消费市场对品牌的需求在不断升温。展望服装企业2013年的发展,出口方面,尽管我们遭到了东南亚国家的阻击(帖牌生产成本更低),所以尽管压力比往年大,但有品牌、有渠道的企业前景还是乐观的。

4)我们对国内服装经销商做了部分调研,10%-20%的范围被认为是安全库存,如果超过了这个库存,对服装商来说,就不是可控制的范围了。10%-20%的库存,也就是说生产10000件衣服,其中上线销售的是8000-9000,剩余的全部会放进仓库,这也是服装业这些年来的规律。不过随着这几年经济环境的变化,同时出口受到国际上的影响,遭遇到了不少国外采购商毁单的情况,导致2012年服装企业出现了大量的库存,甚至有些企业“服装库存够卖三年了”。也引发了市场对服装企业运营模式的质疑和对行业未来的担心。

5)很多中国的服饰企业近年来被卖不出去的衣服和鞋子逼上了绝路。调研数据显示,90%的服装企业被库存搞的很头痛。2012年线上服装零售却出现了井喷趋势,一举占据了服装销售15%。对服装企业来说,2012年是个“调整之年”,一方面他们得应对遭遇订单下滑带来的影响,同时想法设法去库存,而线上销售的高速增长是一个好的机遇,去库存不能只靠在线下打折促销,更应该把产品搬到线上去。当然只是放到线上,并不代表就能够得到好的销售,还得做好营

销等的工作,但放到线上销售,抢占线上销售市场,却是企业必须做出的调整。

6)2012年,零售业有三个数字震撼人心:一个是双十一淘宝和天猫交易额达到191亿;一个是11月30日,淘宝和天猫的交易额突破10000亿;另一个是经济人物马云和王健林就十年后线上零售能否占整体零售额50%的亿元赌约。服装企业还应该记住一个数字:15%。2012年国内整个社会零售额约23万亿,整体鞋服零售消费额约占社会零售额的10%,即2.3万亿;当前网络零售占整个社会零售额约5%左右,即1.15万亿元,鞋服零售约占整体网络零售份额的三分之一,照此测算,线上鞋服零售额约3450亿左右,约占到整体鞋服零售额的15%左右。2012年,线上服装城扎堆的开,京东商城推出服装城,当当网推出线上自有服装品牌和服装城,优购网推出服装频道,苏宁、国美由专业电器电商平台转向综合电商平台,还有天猫的淘品牌和传统服装品牌的众多旗舰店,服装销售成为线上零售的重要组成单元。

7)受到高库存的影响,2012年服装企业利润陡降,以下是我们调研的一些现状:森马服饰利润减少了38%成为首负,数据显示,34家服装类上市公司中,已经有25家企业披露2012年业绩公告,其中20家业绩大幅下滑,亏损比为6成。而这些上市企业预计2013有60%的企业实现的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减少10%-30%;40%则预计公司2013年业绩同比下降2%至8%。2013年7月20证监会发布中国服装上市企业通告显示,2013年中国服装上市企业公司净利润下滑1.5亿元,亏损4800万元-5900万元。在此情况下,服装部分企业另寻出路,预计,传统服装市场眼下终端零售仍无明显好转,短期难以复苏。进入到2013年后,全球经济依然是复杂多变的,各国

都在为了经济复苏寻找路径,并会根据自身的发展和其他方面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策略,作为中国经济支柱之一的服装产业,深受着中国经济走向的影响,展望2013年服装企业发展的方向,服装企业必须挺住“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库存大是中国服装业不争的事实。但是,服装是一个细分的市场,粗略可细分为中老年装、西服、便装、童装、运动装、休闲服装、内衣、男装、婚纱、新娘装、唐装、旗袍等类别,库存大是一个群体,并不代表这每个细分类别都存在着高库存问题。一些面向大众消费群体的服装类别库存确实比较大,多数企业的库存都在10:1以内,但婚纱、新娘装、唐装、旗袍等类别企业库存产品为传统服装企业库存的10%。由此发展新类别服装品牌是当务之急。

8)全国第6次人口普查中国是13.4亿人口的大国,是全世界最大的服装消费国和生产国。近几年中国的服装业有着较大的发展,服装业的发展大大推动了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纺织服装的总产值约占全国总产值的十分之一,服装产业一直为中国出口创汇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中国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服装生产加工基地,全世界每三件服装,其中一件来自于中国生产。目前整个产业由于生产要素的变化、市场需求的变化等因素,受到了非常大的压力,这种改变可能是由于原来所依托的条件、基础和环境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面对新的发展时期,要从内生的动力上看待未来的发展。劳动力成本一再提高,是一个必然趋势,核心问题是如何看待成本提高之后我们所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服装的同质化严重,导致价格战。而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服装的要求趋向于个性化、专业化、特色化、

方便化。服装产品除了面料与设计以外,主要是品牌、做工、质量等附加值。高品牌高附加值的企业利润空间其实较大。服装企业想要发展必须建立品牌高度、抓住市场机遇,完善品质。 服装企业要想获得高速的发展,就必须加强创新能力,加快产业的升级,只有这样才能在新形势下立于不败之地。

三、服饰消费市场现状:

1)2013年前半年在经济不甚景气、人民实际财富缩水、居民消费信心不足的情况下,服装自然不能独善其身。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显示,2012年1~7月份,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4537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4.2%。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50122亿元,同比增长14.7%;服装类商品零售额8181亿元,同比增长17.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不足14%),较上年同期下降7.7个百分点,占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总额10.34%。 由于春节前后气候异常,春季南方雨水多等不利天气伴随上半年服装销售。商务部重点监测的3000家零售企业销售额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服装服饰消费增幅持续走低。行业总额降低11%。但预计下半年能增长16%左右。

第二篇:纺织行业现状的调查

《纺织企业管理》--- 纺织行业调查

中国纺织行业现状与发展前景

纺织技术的出现是人类文明高度发展的必然结果,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和发展,纺织行

业所涉足的领域更加开放化,技术手段更趋科学化,产品也更为国民所青睐。在经历了短暂的辉煌之后,纺织行业也曾出现过波动起伏,经历过成长的低潮期,下面就纺织行业面临的局势和前景进行简单论述。

一、 客观状况

我国纺织工业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中,总体上克服和消化了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下调、多种要素成本上涨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行业整体上保持了较为平稳的发展,但同时出现了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企业优胜劣汰加剧、困难企业增多的情况。以下为纺织行业面临的局势:

1、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

2007年绝大多数企业都为职工普涨工资,基础工资水平上涨在10%以上。今年随着物

价上涨,提高幅度将远高于去年,正式生效的新《劳动合同法》加快了劳动力成本的上升。首先,纺织服装企业赶订单加班很普遍。如果严格按照《劳动合同法》支付加班工资,工作时间增加50%,加班工资将比法定工时工资高出90%。

其次,以往的社保不能跨地区转移致使绝大多数农民工没有落实社会保险。有的国有企业为职工缴纳了社会保险,如严格执行,企业将为每个职工多支付基础工资收入20%~40%以上不等的社会保险。

从立法目的来说,加强了对劳动者利益的保护,但是目前确实对传统制造业造成很大影响。纺织服装行业由于企业用工多、工人流动性大、生产季节性强、经常加班加点、多实行计件工资制,受到的冲击更大更明显。据估算,基础工资、加班费和社保这三大块如果严格落实,人均劳动报酬将比上年提高一倍左右,企业难以承受。

2、人民币持续升值影响大

企业普遍反映,人民币加快升值,是最难预测和影响出口效益最大的因素。据测算,人民币每升值1%,纺织业利润下1%-4%,这对出口企业的影响最大。

虽然企业对升值的中长期有判断,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在节奏上

很难把握。因为无法预测今后几个月汇率到底是多少?有的先前接了单子,现在叫苦不迭。

3、出口退税率下调直接抵消出口利润

纺织品和服装出口退税率下调,直接抵消企业的出口利润,冲击较为明显,难以消化。国外进口商一般认为出口退税率下调是政府行为造成的,与市场无关,普遍不接受议价。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使企业不敢贸然加价,提价就有失去市场的风险。甚至有进口商故意利用出口退税政策的不确定预期作为压价筹码,迫使企业接受比较低廉的价格。

4、银根紧缩造成贷款难和融资成本上升

去年下半年以来的从紧货币政策,大大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江苏盛泽镇分析,该

地中小企业贷款成本除按照基础贷款利率上浮20%外,加上担保成本1.8%,再加上贷出来都是现金,综合成本达到12%~13%,企业负担很重,基本上替银行打工。

更为严重的是,一些行业优势企业也出现了“贷款难”。部分企业反映,企业购买棉

花原料有一定的季节性,短期内需要大量的流动资金,国家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银行增

加贷款的可能性不大,部分企业甚至面临着贷不到款的危险,这种情况势必造成棉花价格的不稳定。

5、劳动力结构性短缺问题突出

“招工难”问题在广东、福建等地较为严重。广东佛山祖庙的童装企业反映,全街道2400家企业中,往年一线用工7万多人,现在只召到5万,存在较大缺口。反映缺口较大的主要是缝合工等熟练工种,其实质是劳动力的结构性短缺。

另一方面,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紧缺更为突出。由于受到区域环境和配套环境的制约,纺织企业对人才吸引力不足,住房、子女入学、个人提高机会都很欠缺,使得纺织服装创新所需人才资源匮乏。

6、环保压力越来越大

浙江很多地区为严格项目建设环境准入,无论申请企业资质如何,对印染项目一律不予审批,造成几乎全部新技术项目无期限推迟。很多具有集群优势的县镇已经出现了印染行业生产能力不能满足上下游需求的问题,产业链无法衔接,印染在浙江产业集群地区已经逐渐成为纺织产业调整升级的瓶颈环节。

7、土地资源紧缺

由于广东地区制造业发展迅速,地价上涨较快,造成纺织企业用地紧缺,租用厂房租金上升明显。如张槎厂房租金近期由每平米10~12元涨到13~15元,幅度为25%~30%。福建某印染公司反映,该厂很好的节能减排新产品项目,因工业用地必须进入招拍挂市场,程序复杂繁琐,新项目土地问题一直未能解决。

8、原材料能源运输价格上涨幅度大

浙江绍兴煤电和蒸气价格上涨50%,运输费提高一倍。广东小榄镇统计,2007年内,

与石油相关的化纤原材料涨价30%,棉纱等原材料涨价也近10%,辅料涨价3%~5%不等,包装材料涨价达20%以上;福建长乐运输费用提高了100~200元/吨。

9、缺少高质量国际知名品牌

在国际市场上90%的服装是中国生产的,但是我们没有著名品牌,只能赚取加工费。浙江省最终产品出口中,加工贸易占到50%,很多企业长期从事贴牌生产,没有自己的品

牌,加工利润相对微薄。在国际上浙江货等同于廉价低质的总体印象并未有根本性的扭转。

10、绿色壁垒新贸易壁垒频发

欧盟现已正式全面禁止全氟辛烷磺酰基化合物在商品中的使用。由于PFOS在纺织业中

存在范围很广,而国内尚未研发出能完全符合欧盟对PFOS控制标准的纺织用助剂,纺织出口企业将受到严重影响。另外,美国近来频频对我国纺织品服装使用召回机制,使对美纺织品出口受到一定影响。

11、工人文化素质较低

纺织行业是一个相对劳动强度相对较高的企业。企业的职工一般为农村外来人员,文

化素质相对较低,工作状态麻木、懈怠,工作热情较低,质量观念缺失,没有进取心。

12、产品技术含量低

企业职工的科学技术水平较低,生产的品种单一,平民化,没有创新,没有竞争优势,产品只能面对低、中档消费市场,附加值低,企业利益相当微薄。

13、市场的无序竞争

经济危机促使出口市场的需求急剧萎缩,使很多企业措手不及,特别是中小型的企业,为了维持生产状态,舍利求和,使得市场价格频繁走低,市场无序化。

14、前期的盲目扩张

很多企业前期都不考虑自身的实际生产能力、消枆能力,不能充分预见到原材料和人

力成本飞速上涨的现状,盲目投资,盲目扩建,造成成本增加、设备闲置,资源浪费,喜好面子工程,这是一些大型企业的通病。

二、 发展利好

虽然,纺织行业存在些许短期内难以避免的问题,但不可否认,纺织行业因其绝对的

活力和延续数千年的根基,仍有较大的改善空间。下面将有助于改善本行业未来的若干方面进行简单归纳:

1、 国家政策

(1) 减轻企业税费负担,缓解成本压力。继续适当提高纺织品、服装和部分轻工产品出

口退税率,清理和取消涉及轻纺企业的各类不合理收费;

(2) 积极扩大出口,巩固和开拓国际市场,暂停轻纺加工贸易台帐保证金“实转”政策;

(3) 增加各级财政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支持市场前景好、带动就业明显、

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轻纺项目;

(4) 以服装行业为切入点,加快推进自主品牌建设;

(5) 着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加大对中小企业贷款支持力度,积极建立小企业贷款

贴息和风险补偿机制,扩大国有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规模。开辟信贷“绿色通

道”,切实解决轻纺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6) 对部分纺织研究机构进行资金扶持,加大企业的帮扶力度。

(7) 切实推动科技进步、结构调整以及产业升级。

2、国际环境

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步回暖,国际需求市场对纺织服装产品的需求逐渐加大。而且由于近些年棉花种植面积减少,棉花的市场供需关系十分紧张,自2010年下半年以来国内棉花价格持续高涨,下游纺织服装企业为了转移成本压力调高了终端产品的售价。因此,受产品价格上涨和出口需求增加的影响,2010年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的出口情况积极向好。

3、 企业本身

(1) 企业从多年的竞争中逐渐意识到: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多地表现为品牌的竞争。

尤其是在国际市场中,没有自己品牌的企业不仅很难在市场中立足,甚至连进入市

场参与竞争都已经变得愈发艰难。

(2) 部分企业从外部引进较成熟的技术。从外部引进较成熟的技术能够节省技术开发时

间,掌握了新技术,生产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设计,从技术上引领品牌。再

次,加大了研发和设计的投入,如果说从外部引用成熟的技术是企业品牌创新的外部硬件,那么,内部人才引用和创新资本的投入,则是企业打造品牌的软件。

(3) 向西部地区转移。由于西部地区资源丰富,有更加利好的政策,人力资源丰富,劳

动力价格低等诸多因素决定了投资西部将极大节约成本,增加收入。

(4) 大多数企业更加重视自主创新,尤其是产业链技术带来的生产效率的提高,使企业

产品在市场占据更大的生存空间和竞争优势。

(5) 国内装备制造技术的提高和国际先进技术装备的加快引进,使行业装备和技术水平

有了大幅提高。

三、 总体趋势

1、 纺织高新技术的竞争今后将是纺织强国的竞争,因此提高技术,生产具有高附

加值,有较大国际市场竞争力的科技型产品是未来的绝对趋势。

2、 低碳环保,注重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未来几年低碳环保会深深影响企业

生产方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我们要将环保低碳变成实际行动,不能仅仅只是

喊口号。因为,这也将被纳入绿色GDP的衡量范畴内。

3、 随着经济社会的智能化和纺织产品的功能化发展趋势,新型智能型纺织材料的

研究将在未来占据举足轻重的战略位置,这也将更加符合人们的日常生活。

4、 纺织工业地区结构变化差异。世界纺织工业的资本、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的

跨国流动始终围绕着劳动力资源、产业上下游布局等比较优势进行转移。

5、 技术创新与信息化应用不断加速。信息化的发展可以及时掌握国内国际市场变

化趋势,预测市场;低成本获取公共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信息,提升企业

生产力和降低成本;企业内部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质量实现企业快速反应;实

现电子商务。

四、 个人感悟

很显然,发展纺织行业符合中国国情,受到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纺织行业在原料、劳动力和完善的上下游产业链三个方面有突出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力。同时,我国纺织行业自上游的棉纱,到下游的服装及各类制成品,具有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配套生产能力。所以纺织行业将一直保持其特有的活力延续发展下去。纺织品贸易配额全部取消,纺织品出口进入自由贸易阶段,对很多企业而言这将是绝佳的机遇。

以前,对于纺织行业缺少足够的分析与了解,甚至有些曲解。通过几年对纺织专业的循序化学习以及对行业关注的增多,应该说纺织行业有其他行业所难比的独特魅力。而且,在国际国内形势一片大好的大环境下,虽然仍然有很多一时间无法规避的问题,但是我相信保证一个良好的心态,很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坚信成功贵在坚持。

对我们而言,当前需要摆正心态,潜心学习,用剩余一年的大学时光充分武装自己,加强现有专业课程的学习,并积极涉足其他有益个人发展的领域争取大的突破。无论今后从事何种行业,都应踏实刻苦,在本职岗位上贡献应有力量。

第三篇:中国纺织企业现状分析

纺织074-15 黄成

国际经济危机之中,作为轻工业老大的纺织,无论是国内纺织企业还是国外纺织企业都纷纷受到打击,中国纺织业在国际和国内市场上经历着严峻的考验,但是我国的纺织业并不是那么容易被击败的,那么下面我来分析下中国纺织业现在的状况

中国纺织的竞争力究竟如何?相信这是我们大家现在最关注的一个问题。首先,中国纺织品在价格方面的优势是无可取代的,由于原料价格低廉,劳动力富足,致使产品价格便宜,即使出口,价格也比当地低很多。其次,技术方面虽说好多都是从国外引进,但也是很有竞争实力的。但是随着“疯狂棉花”这一原料价格上涨的上演,纱线价格的飙升,直接导致服装成本上升,据调查依据这种涨势,服装出厂价涨幅至少在15%以上,并且还在上升。这就使得价格方面的竞争力大大下降,我国纺织品无论出口还是内用销售都会受到影响。也就是说,我们的竞争力在逐年下降。

面对我国纺织业竞争力的下降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我们可以在改革运行模式,改进生产技术,适当调整纺织品价格,重视人才培养等方面改善竞争力。

首先,开发核心技术,提升产品附加值。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中国纺织业应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以提高竞争能力的优化升级。加大机电一体化的先进纺织机械和高性能、高功能性纤维的开发应用,着力做好开发、生产、销售、管理工作,提高产品档次,建立起从原材料到产品的一系列整体的开发体系,又要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在资金尤其是技术方面的合作,学习和借鉴其在产品研发设计、质量管理及品牌推广等方面的经验,形成自有知识产权技术品牌,提升产品的附加值,从而适应国际化竞争的需要。

其次,创新品牌,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开发和设计能力。21世纪的经济是以人才优势和技术优势支撑起来的具有特色文化内涵的品牌经济,中国纺织服务应建立起产品设计、打样、制版、测试、生产、物流和销售于一体的出口产业链,积极与国际采购商、国际知名厂商合作,积累技术与资金、吸取经验,并尽快创建自有品牌体系。采用与国际接轨的形式,最大限度地减少因地域差异而产生的信息差异、技术差异,使品牌产品在最初级的研发阶段能够与国际品牌同步,使品牌产品能够形成自我的个性特点及时尚前瞻性。

第三,必须建立起先进、高效、稳定的行业信息网络,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纺织业。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中,现代流通体系犹如一座桥梁和纽带,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及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信息资源成为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生命线,信息化已经成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形势,充分利用现有的互联网技术,设计网页,构建网站,全面做好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依信息技术抢占国际市场。

第四是高素质的人才,上诉内容都离不开人的管理与操作。所以高素质人才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根本所在。

如今,正时国际金融危机泛滥阶段,中国纺织品又遭到反倾销的困境,许多纺织企业关门大吉,而一些企业逐渐开始关注内销,积极投身国内市场之中。

纺企纷纷从外贸转内销,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外贸收到阻碍。众多周知,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欧美、日本等国外纺织市场开始萎缩甚至一蹶不振,很多出口国外的企业接不到订单,就等于失去了国外发展的市场。对外贸易受到阻碍,很多企业积极回应,开展内销。具调查显示国内市场存在巨大的发展潜力,这块大蛋糕就成为众企业争抢的甜品了。

2008年下半年,我国连续4次提高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从11%提高到16%;2009年4月,国务院又公布了《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自主创新、技术改造、优化布局为重点,推动纺织工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高国内外市场的开拓能力,取得了明显效果,生产增速、固定资产投资、行业效益等主要经济指标稳步回升。

但由于国家政策的支持,和金融危机的减轻,今年上半年纺织企业对投资前景的信心逐渐恢复。加之受出口退税率调整等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企业的融资环境得到改善,使得纺织行业的投资增速较年初大幅增加。中国纺织工业协会近日提供的数据表明,今年1~6月,纺织行业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347.79亿元,同比增长6.35%,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了7.89个百分点,但较今年1~5月投资增速继续加快0.65个百分点,也是今年3月以来持续第4个月回升。从时间段上看,今年我国纺织投资增速,1~2月为-9.78%,1~3月为-2.05%,1~4月为1.61%,1~5月为5.70%,1~6月为6.35%(该数据来自网络)。

数据表明上半年我国纺织工业投资增速呈现逐月加快的势头,也充分反映了企业对市场前景信心的恢复。

随着企业信心的恢复,中国纺织企业正以良好的势头迎接下半年的挑战,但风险犹在。

从国际上看,欧、美、日经济与贸易依据低迷,从国内情况看,需求不足的矛盾依然存在,加上部分外贸企业转向内销,市场压力还将加大。即使如此,原料的价格的上涨依旧是无可非议的,据专家分析,下半年的原料价格不会出现大幅度降价,因此这些不定因素依据消极的影响纺织业。

纺织品内销的同时,又拉动了西部的经济发展,其中新疆是受益最明显的地区。新疆作为优质棉产地,再加上棉价格的上涨,新疆发展转好。与此同时,也正因国内市场受原料价格不断攀升,纺织用人慌等问题的严重,纺织行业的发展顺利仍需时日。

总体来说中国纺织业在国际经济危机的大环境下是困境中求发展,从以上的分析中可看出中国的纺织行业受到倾销打击,竞争力下降的问题冲击仍然积极面对,找出良好应对方法,并在上半年中有明显的好转,所以中国纺织业的发展一定会迎来光面的未来。

第四篇:钢铁工业能源现状和管理

2004年中国能源消耗总量为19.7亿吨标准煤,其中钢铁工业消耗2.99亿吨标准煤(含矿山、铁合金、焦化、耐材等行业),占中国能源总消费量的15.18%。2007年钢铁工业总能源占全国能耗14.71%,工业废水排放量占工业排放总量8.53%,工业粉尘排放量占工业总排放量15.18%。

1、钢铁工业用能结构

说明:

⑴钢铁工业的用能是以煤炭为主,占70%以上。钢铁工业用能发展趋势是向多买煤,少买电力和石油类产品,不用天然气方向发展。

⑵日本钢铁企业自发电量占企业总用电量50%,说明充分利用好副产煤气对节能有重大意义。

⑶副产煤气(高炉、焦炉、转炉煤气)的热值是企业购煤总热量的34.12%。数值巨大,煤气使用好坏对企业能耗会产生重大影响。应高度重视 钢铁企业煤气应用情况,尽最大限度科学、合理地发挥其作用。

⑷钢铁企业尚没有向社会上供电的能力,也没有必要克求。

2、钢铁企业煤气性能和使用情况

说明:

(1) 从表2可看出转炉煤气热值是高炉煤气的热值1倍多,但全

国重点钢铁企业(79个单位)有20个单位没有进行回收利用,这是个很大的浪费。国外工业发达国家转炉煤气回收量在100m³/t钢左右,而我国在56 m³/t钢这也是个浪费。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a)转炉容积偏小,回收投资大,难于管理。

(b)转炉除尘技术部份企业尚未过关。

(c)转炉煤气回收后,没有设置煤气储存柜,用户没能落实。

(d)企业管理尚存在缺陷。

转炉煤气回收量大于100 m³/t钢,煤气显热可回收90㎏/t钢蒸汽,且能使回收的物质得到充分利用,就可以实现负能炼钢。

(2)焦炉煤气合H2大于55%,去烧掉太可惜了,应当提取H2去做清洁燃料(技术已过关,储存方法也解决了,只是经济问题),也可再转换为二甲醚,可代替汽油,还可以去用作直接还原炼铁(最好的还原剂),首钢已在可行性研究。

(3)煤气要先得到充分利用,最后有富余量才去发电。因为煤气用于发电能量转化率不高。煤气-蒸汽-发电工艺能源转化率在25%左右,煤气-燃气轮机-发电工艺能源转化率在45%左右。

(4)采用蓄热式燃烧技术(在热风炉、轧钢加热炉等)可以将低热值的高炉煤气得到充分利用,可发替换出高热值的焦炉煤气,去创造出更多的经济价值。 3.近年全国重点钢铁企业各工序能耗情况

说明:

(1)2006年全国产钢4.21亿吨,年增长率在18.48%,但吨钢可比能耗是下降6.2%。由于钢铁工业节能成绩显著,能源年增长率低于钢产量增长率。

(2)从2007年上半年统计数据可看出钢铁企业之间能耗的先进水平与落后水平之间的差距甚大,说明企业的节能潜力巨大。

(3)工业发达国家的吨钢可比能耗为642㎏ce/t与我国重点钢铁企业平均值相比差11.2%,是因能源统计和能源介质析标系数等方面出现问题,出现数据失真情况。本人认为我国钢铁工业总体能耗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在15%左右。

(4)2006年以后国家规定电力折标煤系数从0.404Kgce/kwh改为0.1229Kgce/kwh致使全行业能耗指标约下降18%。

说明:

(1)炼铁系统占钢铁工业总能耗的78.87%。所以钢铁联合企业的节能工作重点应在炼铁系统,同时又是环境治理的重点。

(2)据统计2007年上半年我国有13个单位烧结工序能耗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新余为38.04Kgce/t,炼铁有38个单位,焦化有5个单位。说明我国在一些钢铁企业中主要工序的节能技术装备水平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在能源管理和生产技术操作水平等方面已经有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对 于全行业来讲是需要加强节能的普级与提高工作。

(3)”十五”以来,全国重点钢铁企业加大节能工作力度,吨钢可比能耗下降6.04%,炼铁工序能耗下降1.66%,焦化工序下降1.08%,烧结工序下降6。72%。

(4)我国炼钢系统能耗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最大,是目前钢铁行业节能工作应加强的地方。炼钢节能在工艺、技术、装备和操作上是技术难点、只是在投资和管理上要做工作。

1、钢铁企业能源分类

(1)一次性能源:自然界原来就存在,没有经过加工或转换。

品种: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

(2)二次性能源(或为再生能源);以多种形式由其它载能体转换而来的。

品种:煤气、蒸汽、压缩空气、物体显热、液体或气体的压力能。

2、钢铁企业的能源管理

(1)节能概念

·节能含义;包括减少浪费和增加回收两个部份。

减少浪费:加强对用能的质量和数量的管理,优化用能结构,减少物流损失,能源介质的无谓排放等。

增加回收:大力回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次能源(包括余压、余热、余能和煤气等)。 ·节能工作的内容;直接节能和间接节能

直接节能:减量化用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产品单位能耗。

间接节能;工艺结构调整、优化工艺流程、减少生产中间环节、提高产品性能和寿命等。

(1)节能工作的内涵

钢铁企业节能工作包括;管理节能、结构节能和技术节能

·管理节能;通过对企业现代化管理,建立相应的节能工作制度和实施细则,设立监管机构(如能源管理中心),最终实现所制订的节能目标。

钢铁企业能源管理中心的工作内容是;监测、控制、调整、故障分析诊断、能源平衡等。如能够实现现代企业管理,就可以产生节约公司总能耗的5%的效果。公司能源管理中心的工作目标为:

(1)提高各类能源的使用效率,实现各类能源介质的优化调控,促进节能降耗;

(2)以减少能源中心定员,节约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3)调度管理人员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能源系统,提高能源管理水平;

(4)及时发现能源系统故障,加快故障处理速度,使能源系统更安全;

(5)使能源系统的运行监视、操作控制、数据查询、信息管理实现图形化、直观化和定量化。

马钢、宝钢、鞍钢、本钢、上

一、梅山等企业均有好的工作业绩。能源管理中心的工作是与生产一线同步进行。而不应是离开生产,事后再统计分析。这就要求调控要科学、及时、有效。

要树立系统节能的观点,打破工序之间的专业界限,站在高层次上来深入研究企业整体节能的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要在三个层次上(单体设备、各生产工序、钢铁联合企业)进行综合研究,目标是提高能源利用率。如宝钢高炉可以喷煤比达260㎏/t,但高煤比会使高炉煤气发热值贫化,造成充分利用低热值高炉煤气产生负面影响。但是,高喷煤比是炼铁技术发展方向。要研究各企业在不同条件下煤气发热值和高炉煤气利用率的最佳方案,以最终全公司有最佳节能效果为基准。宝钢就订出高炉喷煤比在200㎏/t左右。

《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中指出钢铁工业有三大功能,完成各类钢铁产品的制造、能源转换、消纳社会上部份废物。做为能源转换功能是要进行科学分析、优化操作、精细管理。

国内外钢铁工业的用能结构均向多买煤、少买电、提高能源转化率和使用效率方向发展。大力回收钢铁企业的二次能源,并要得到科学、合理的应用已成为钢铁企业节能降耗的工作重点。为此,各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出科学、可行的企业节能规划。

·结构节能

调整钢铁工业生产工艺结构,用能结构可以实现节能。如提高炼铁喷煤比、增加球团配比、采用连续铸钢工艺,采用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轧钢坯料热装工艺等技术均可实现节能效果。

焦化工序能耗是142.21㎏/t,喷吹煤粉工序能耗为20~35㎏ce/t,多喷吹煤粉,改变了高炉炼铁用能源结构,少用焦炭可节能1.5%。这是高炉炼铁工序结构调整中心环节。

球团工序能耗42㎏ce/t、烧结工序能耗66.38%,多用球团,少用烧结就可节能。同时球团含铁品位高于烧结,又可以实现提高入炉矿品位的效果。

连铸比模铸减少能耗25%~50%,薄板坯连铸连轧要比传统的模铸-开坯-热轧节能70%,连铸坯热装热送和直接轧制技术可节能35%。

采用短流程电炉生产工艺,就会节省了烧结、球团、焦化、高炉工序能耗。 钢铁比每升高0.1,吨钢综合能耗会上升约20Kgce/t。

·技术节能

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装备、淘汰落后,可以促进节能工作。这里只介绍几项关键节能技术,详细的分专业技术节能内容如下:

A)干法熄焦技术(CDQ)

从焦炉出来的红焦炭(950~1050℃)所含显热相当于炼焦生产消耗总热量35%~40%。采用干法熄焦可回收红焦显热的80%,吨焦可产生3.9Mpa的蒸汽口0.45t(先进的可达0.6t)。宝钢干熄焦可降低焦化工序能耗68㎏ce/t。这是钢铁工业可回收余能所占比例的最大项目,约占可回收余能的一半。

干熄焦的焦炭质量得到提高,热反应性降低10%~13%,M40提高了3%~4%,M10改善0.3%~0.8%;在焦炭质量不变条件下,可多配10%~20%弱粘结性煤,可节水0.38t/t焦;高炉使用干熄焦的焦炭可降低焦炭质量不变化条件下,可多配10%~20%弱粘结性煤,可节水0.38t/t焦;高炉使用干熄焦炭可降低焦比2%,产量提高1%。

鞍山华泰公司对引进干熄焦技术装备进行消化、吸收、创新已能设计、制造150t/h的熄焦装置,其投资比国外同类设备低一半,其技术性能已达国外同类设备水平。这对我国推广应用干熄焦起到了积极作用。目前我国在建和建成的干熄焦已达94套。

采用高压锅炉发电技术,可以使CDQ的发电效率提高10%。其蒸汽压力从5.4Kpa升到9.5Kpa,蒸汽温度从450℃升高到580℃,并可进一步采用二级蒸汽发电工艺。

B )高炉炉顶煤气压差发电技术(TRT)

理论上高炉炉顶煤气压力在80 Kpa,TRT所发的电能与所用的电能平衡,煤气压力在100 Kpa时会有经济效益,而煤气压力大于120 Kpa时会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TRT发电能力是随炉顶煤气压力而变化,一般每吨生铁可发20~40度电。采用干法除尘,可提高发电量30%左右。因煤气温度每提高10℃,发电透平机出力可提高3%。最高发电量可达54度电。

高炉鼓风能耗约占炼铁工序能耗10%~15%,采用TRT装置可回收高炉鼓风机能量的30%左右,可降低炼铁工序能耗11~18㎏ce/t。

从技术政策上讲,炉顶压力大于120Kpa的高炉均应当有TRT装置。我国已有220多套TRT设施。

C)转炉负能炼钢技术

吨钢回收转炉煤气100m³t钢,煤气显热回收蒸汽50㎏/t钢,并使回收的热能得到充分利用就可发实现负能炼钢。国外大型转炉基本上均是负能炼钢运行。我国宝钢、武钢、鞍钢、本钢等钢企业也实现了负能炼钢。所谓负能炼钢一般是指转炉工序,而铁水预处、连铸、炉外精炼工序能耗不在内。2007年上半年太钢转炉工序能耗为-16.07㎏ce/t,太钢为-13.24㎏ce/t。2005年宝钢是包括铁水预处理,转炉工序能耗为-3.54㎏ce/t,连铸能耗为15.9㎏ce/t。

D)冶金炉窑高效燃烧技术

采用蓄热式高效高温空气燃烧技术可以使炉室节能15%。热风炉采用空气、煤气双预热可从实现使用低热值高炉煤气,实现1200℃以上高风温。轧钢加热炉采用此技术可使轧钢工序能耗降低19㎏ce/t。目前全国已有270座加热炉使用了该技术。

E)烧结矿余热回收技术

用热空气冷却热燃结矿(烧结设计规范要求生产冷烧结矿),高温空气使锅炉产生高压和中压蒸汽,再进行发电;高温空气可以用于热风烧结,可使烧结工序能耗降低10㎏ce/t。对于300㎡烧结机可配置12500KW的电站,蒸汽压力4Kpa,,温度在425℃,提高发电效率。

F)烧结工序节能

·固体燃料消耗占烧结工序总能耗75%~80%,电力消耗占13%~20%,点火能耗占5%~10%。

·烧结矿含铁品位由±1.0%降到±0.5%,高炉系数升高2%,焦比降1.0%,碱度波动由±1.0降到±0.05,高炉系数提高2.5%,焦比降1.3%。

·小球烧结、燃料分加、厚料层(650mm左右),可减少料消耗15~20Kg/t,降低烧结工序能耗5Kg/t,还可提高烧结质量。

烧结料层每提高10mm,燃耗可降低1~3Kg/t,FeO含量下降0.22%~0.5%。

·烧结尾矿在600~800℃,进行余热回收,可降工序能耗10Kgce/t。马钢、济钢、已投入生产。

·对烧结机废气进行回收利用(其热值占烧结总能耗10%~20%),特别是1~5风箱废气温度高,用于热风烧结。宝钢、南钢等企业已运行,降燃耗10%。100℃热风,降燃耗5%。

·使用催化助燃剂可使烧结降低固体燃耗13%,增产5%。

·烧结机漏风减少10%,节电2度/t,减少烧结矿残碳损失。

·减少烧结固体燃耗的办法: 生石灰活性度每提高10ml,可降低燃耗1.5Kg/t,提高产量1%。

合理配矿:少用赤铁矿和石灰石,配加钢渣。焦粉粒度0.5~3.0mm。

提高料温:每提高10℃,燃耗减少2Kg/t,提高

一、二混温度。

强化制粒:改善料层透气性,增加料层厚度

提高成品率,减少返矿:返矿减少1.5%~3%,节焦粉0.6Kg/t。

偏析布料、双层配碳烧结:使大颗粒料布在下层、燃料在上层。

固体燃料分加:一次混合加20~30%的细焦粉,其余在二混。

热返矿量在30%,固体燃耗降10.4Kg/t。

FeO含量降低0.22%~0.5%。

配加轧钢氧化铁皮1Kg/t,可节燃耗0.2Kg/t。

烧结含粉率变化1%,影响焦比0.5%,影响产量0.5%~1.0%。

烧结直接还原度增加10%,焦比上升8~9%,产量下降8%~9%。

烧结间接还原度提高5%,高炉煤气中CO2升高,煤气利用率(ηco)升高0.66%。

配加5%左右钢渣,可降低固体燃耗3Kg/t。

·烧结矿的低温还原强度(RDI)每升高5%,煤气利用率降低0.5%,焦比上升1.55%,产量下降1.5%。

·烧结余热锅炉(在点火器之后)进行蒸汽回收,可节能2.5Kg/t。

·降低点火热耗:控制点火负压,降燃耗6~12%,降能耗5~6%。采用节能型点火炉(带状火焰、热风)

·低温烧结

烧结温度由1300℃降至1150~1250℃,可降低固体燃耗7%~8%。

·降低烧结矿中FeO含量:FeO含量升高1%,能耗上升0.68Kgce/t,高炉焦比也会升高1%~1.5%。

·节约气体燃料消耗:双斜式点火器,ML型幕式点火器对煤气、空气双预热

·节电:烧结主风机和除尘风机采用变频调速技术。

G)高炉炼铁节能:

·提高风温:风温升高100℃,可降焦比15Kg/t,多喷20~30Kg/t煤粉,提高产量4%。热风带入的热量占高炉输入总热量的16%~19%。

·富氧鼓风:富氧1%,增产4.76%,风口理论温度升高35~45℃,允许多喷煤10~15Kg/t。节焦比1%,煤气发热值升3.4%。

·脱湿鼓风:鼓风温度由13%降到6%,可增加风量14%,节能10%,降焦比0.7 Kg/t。风中减少1g/m³水,可提高风温9℃。

·煤气中CO2含量提高0.5%,可降燃耗10 Kg/t,降工序能耗8.5 Kgce/t。

·生铁含Si降低0.1%,可降焦比4~5 Kg/t。

·提高炉顶煤气压力1Kpa,可增产10±2%,降焦比3~5%,有利于冶炼低Si铁,提高TRT发电能力。 ·高炉冷却采用软水窑闭循环设施,可节水和节电。

·热风炉废气综合利用。可用于煤粉干燥,对空气和煤气双预热,还可用于煤的脱湿和风选。

·对冷风管道进行保温,可提高风温9~17℃。

·铁矿石还原度每增加1%,可节省碳素消耗6~7Kg/t。

·高炉采用全风操作,由鼓风机方面控制风量,高炉不放风。

·高炉炼铁降低燃料比会减少吨铁风耗。燃料1Kg标煤,鼓风量要2.5 m³,消耗风机能耗0.85Kg标煤。宝钢吨铁风耗为930m³/t左右。

·提高焦炭质量,炼铁节能:

·焦炭热反应性增加一位时,每吨铁燃料消耗要增加5%~11%。

·吨铁渣量减少100 Kg/t,可降低燃料比20~50 Kg/t,增产8%。

·炼铁少用石灰石100 Kg/t,降焦比30 Kg/t。 H)高炉炼铁精料技术对节能的影响

·高品位是精料技术的核心:

入炉品位提高1%,炼铁焦比下降1.5%,生铁产量提高2.5% ·提高原燃料强度可降低炼铁燃料消耗。

烧结、球团转鼓强度提高1%,高炉产量升高1.9%,焦比下降。

·熟料比提高1%,炼铁焦比下降2~3 Kg/t。

·原料成分要稳定:烧结矿设计规范要求品位波动<±0.5%,碱度波动<±0.5%,含铁品位波动1%,高炉产量会影响3.9~9.7%,焦比变化2.5~4.6%;碱度波动0.1,高炉产量会影响2.0~4.0%,焦比变化1.2~2.0%。

·原燃料粒度要均匀,减少炉料填充效应,提高煤气透汽性和炉料间接还原度。间接还原度每增加1%,炼铁焦比下降6~7 Kg/t。

将烧结矿12.7~38mm粒度与6.4~12.7mm粒度进行分级入炉,可降比6%。块矿入炉粒度由10~40mm降到8~35mm可降焦比3%。武钢3200 m³高炉已开始用不同粒度炉料分级入炉。

·铁矿石冶金性能影响

矿石还原度提高10%,焦比可下降8~9%。 矿石低温还原粉化率升高5%,产量下降1.5%,焦比升高。

·减少入炉料粉末:<5mm的粉末炉料所占比例要控制在5%以内,粒度在5~10mm的比例要小于30%。入炉粉末减少1%,焦比下降0.5%,生铁产量提高0.4~1.0%。

L)焦化工序节能

·焦炉型煤配比增加10%,M40可提高0.7%~1.1%,反应后强度提高2.2%。当型煤配到30%时,M40可提高2%~3%,M10改善2%~4%。

·焦化用锅炉要合理选型,定额负荷在80%~90%。锅炉容量比实际用汽量大10%即可。控制配风,降低空气过剩系数,减少炉门等部位漏风。

·充分利用水资源,分级、分质供水,扩大循环水使用范围。

·用高压氨水代替蒸汽喷射装置,可节省蒸汽,又省电。以65孔焦炉为例每年可节约蒸汽1.7万吨。

·用高压氨水代替蒸汽清扫集水管,可节约蒸汽。

·焦油蒸馏后的尾气,可送到黄血盐工序生产黄血盐,其冷凝水可回用给锅炉作补充水。

·加强焦炉热工调节可节能。用焦炉煤气加热时,α值从1.45降到1.2;用高炉煤气加热时,α值从1.25降至1.15后,可节省炼焦能耗5.91~11.82kJ/kg湿煤。

·采用硅酸铝隔热板,可减少炉体散热,节约炼焦耗3.5kJ/kg湿煤。

·对烟道空气过剩系数进行自动控制,可降10%炼焦能耗。

·采用新型蓄热室格子砖、加大换热面积,其高度降低30%,废气温度不变,(蓄热室高度不变),炼焦能耗降52.2kJ/kg煤。

·减薄炭化室炉墙,若炼焦周期不变时,立火道温度允许降50~60℃,能耗降低7%。

·对煤进行调湿,水分从9%~10%降至5%~6%,可节能8%。

·提高装炉煤密度(用型煤或捣固)7%~11%,结焦时间减少4%~6%,增产5%~7%,允许增配8%~10%弱粘结性煤,有节能效果。

·对荒煤气上升管进行汽化冷却(由600~800℃降至200℃),可回收能源8kgce/t焦,每吨干煤可产生0.1kg的蒸汽(压力0.3~0.6MPa)。

(2)钢铁企业节能潜力有多大

据统计分析,国内联合钢铁企业生产过程中可回收的二次能源量占本企业能耗总量的15%左右,(是扣除各种煤气热值之后)一般钢铁联合企业其能源费用是占钢铁产品总成本的20%左右,而对于一些独产的炼铁产品成本的30%以上。

·余热回收的温度限制

依据现有的科学技术水平,又具备有先进、可靠、实用装备,且要有一定经济效益的条件下,各种余热载体回收余热的下限温度是:固体载体500℃,液态载体80℃,气态载体200℃。 (2)国内外钢铁企业余热余能回收情况

日本新日铁钢铁公司的余热余能回收率在92%以上。其企业的购能源费用占产品成本的14%。我国技术装备水平最高水平的宝山钢铁股份公司的余热余能回收率在73%,其能源费用占产品成本的21.3%。邯郸钢铁公司能源费用占产品成本的26.55%。我国大多数钢铁企业余热余能回收率在50%以下,其能源费用占产品成本的30%以上。这说明我国钢铁企业的节能潜力还是较大的。

·钢铁工业实行的技术路线 A)钢铁工业发展以连铸为中心

B)炼铁系统结构调整是以提高喷煤比为中心

C)轧钢系统是实现串联式高速轧制,一火成材生产

·新修订的各专业设计规范均有一些强制性执行条款,积极采用的技术和限制使用的相关内容。

·关注2006年10月公布的《2006-2020年中国钢铁工业科学技术发展指南》。

3.钢铁企业能源发展规划的制订 3.1编制原则

·要和本企业整体发展规划一致,在指导思想上要统一。

·全面系统地调查好企业能耗的现状(要计量准确、数据可靠、真实、购能和用能数值接近等)。

·做好本企业的能源平衡表(原冶金部文件有格式、内容、方法、计量等方面的具体要求)。重申折算系数。

掌握国内外钢铁企业先进节能技术、指标、措施、方法等以利进行对比分析。

·科学、合理、先进、可行地提出本企业能耗各项指标。

·生产条件论。 钢铁工业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是有条件下才能实现的。每个能耗指标的实现是要有一定条件下来完成。所以,要研究好每项指标完成所要求的是什么条件,什么方法。可参考附件。

·要有阶段性目标,如2007年、2010年、2015年不同时期的不同目标值。

·贯彻国家产业政策、产业技术路线和新修订的各工序设计规范(附2)。 3.2 企业能源发展规划的目录。详见附件

(1)编制依据 (2)企业概况 (3)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4)规划的目标 (5)主要措施规划 (6)节能篇

(7)环境保护 (8)经济效益分析 (9)结论

(10)论证材料 (11)附件 4. 钢铁企业能源管理

技术和管理是企业行走的两个轮子,要同步运行,车子才能直线行走。要重视企业管理上的作用。

钢铁企业的能源管理是联合钢铁企业管理的一部份。总体上,能源管理原则要服从企业整体管理,但也应有自己的特色。企业应有专职的能源管理人员和独立的部门,要有能源工作部门的岗位职责,工作标准和管理标准,建立企业能源标准化工作系统(企业能源管理中心)。

4.1 联合钢铁企业总的能源指标要分解落实到各二级厂矿、车间、班组。要有定额、措施、方法。

4.2 建立完善的计量器具和检测手段。做好计量工作的定级工作,逐步实现检测手段和计量技术的自动化、现代化。原始记录、凭证、台账、统计报表和用户信息要妥善保存,以利进行技术分析和指导今后工作。

4.3 对企业和能源信息要及时收集、整理、分析,及时提出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并能及早发现重大变化,找出主要原因,提出相应对策。 4.4 重视采购各类能源的数量、质量、批次、时间,物流去向等等方面工作。节能要从源头抓起。钢铁企业要从产品经营转向资本经营,注重企业整体经济效益。采购能源要用技术与经济相结合,技术与管理相结合的观点出发,找出企业采购的最佳经济结合点在那儿, 4.5 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物质消耗做为企业节能工作重点。要与企业相关部门作好协调工作。建立企业完善统一的经济责任制,实行责、权、利相结合的机制。在遵守国家的各项政策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经济上要向对节能工作做出重大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倾斜。

4.6 要对职工开展节能工作培训,不断补充和更新知识、提高劳动者素质。鼓励节能技术创新活动积极开展节能降耗的研究和开发工作。 5.钢铁企业能源系统的运行 在建立专门能源管理部门,有相关完善的工作条例和建立联合钢铁企业能源管理网络。网络要通畅、功能齐全、运行灵活。信息要科学、准确、及时、能反映出生产过程发生的重大变化。 5.1 对进厂的各种能源要及时进行质量、数量、批次进行检验。严防采购中的灰色经济、质量变化、重量失准,大批量货物的多种波动等方面的负面现象发生。要建立互相监督制约机制,采购部门、质检部门和使用部门的三本账要大体上一致,其误差不能太大。出现问题应及时进行分析、处理。要做到日清月结,一个季度要小结一次,年终进行一次清库大盘点。要建立有效的能源进厂检验制度。

5.2 建立几个系统的分项工作体系。对煤、煤气、油水、蒸汽、压缩空气、电力等内容的工作报表和工作原则。

上述能源介质的采购量和使用量要能对应,也要结合本公司各工序生产技术经济指标进行衔接,按照原冶金部公布的折算标准煤系数,进行计算,是否能大体上合拍。出现大的误差要找出原因。

5.3 定期开展专项技术经济分析、专项评估、预测等活动。

要把握几个工作要点:

能源利用率应在不断提高

各能源介质分配是否合理、经济。

坚持使用公布的折标系数

公司整体和各工序能耗是否在下降

大中修、技术改造中是否有节能项目

监测完成节能规划内容执行情况和进度

新上项目(设备)的能耗评估,技改后节能效果验证

5.4 定期编制企业能源运行情况报告(可按月、季、半年、全年)

内容包括:能源平衡情况、能源利用的说明、能源利用中重大问题分析、能源使用预测。

5.5 企业正常生产中的能源优化分配、大中修和技改项目的能源管理、突发事件中的能源调度等。

上述活动要在日常工作积累、分析相关数据的基础上进行的。要设定全公司、各工序、各阶段的能耗标准值,允许上下浮动的范围,相关领域对本岗位的能源影响的分寸有多大。要做到能源管理心中有数,突发事件心中有数,处理问题有原则,鼓励技术创新、讲求实效。

公司所有能源管理人员要成为技术上的明白人,领导要成为该领域的行家、专家。在技术上要有科学、创新、求实、认真的理念。要对每项能耗的技术指标含义,指标的先进性在那和达到先进指标所要求的条件是什么等内容有所了解,或开展相关工作。

6.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要加大对技术创新的力度。技术是要应用一代,开发一代,存储一代,使企业永保青春活力。企业经营不能只维持简单再生产。长春一汽例子。(中国钢铁新闻网)

第五篇: 工业技改现状调研报告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多年大规模的工业技术改造,**县的经济有了一定改善,但在技术改造的过程中,仍存在着诸如技改意识不强、资金短缺、投资环境不够完善、企业新产品开发能力较弱等问题。技术改造是推进工业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对于促进**县经济建设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调研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xx年-xx年通过多年的技术创新和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县的工业产品结构得到一定的调整和改善,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得到提高。为了对**县工业技术改造的情况有较为系统和明确的了解,找出存在的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与企业座谈和实地调查的方式,对**县工业技术改造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

一、**县工业技术改造概况

1、第一阶段(xx~xx年),以劳动力和机器要素投入为主的外延式扩张阶段在这一时期,**县恢复和扩建了水泥厂、火电厂等一批老企业,并依靠国家和自治区的支持,新建了光明面粉厂、沙吾尔工贸公司等主要企业,同时通过老厂带新厂和调整迁入等形式,新建了兴达水泥制品厂、石汇建材厂等一批地方企业。这一时期**县工业发展,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老企业,通过机器和劳动力要素投入来实现。技术方面,主要是通过学习和推行国内先进地区技术管理和发展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经验,组织技术工人加强技能培训等方式,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生产效率。比较突出的是通过不断的企业调整、新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第二阶段(xx~xx年),进入以技术改造为主要手段的内涵式发展阶段此时期,**县没有大的新工业基建项目建设,工业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技术改造来实现。期间**县工业技术改造加强与企业改革、改组和产品创新的结合,三年来工业技改投资共约600余万元,其中引进设备数台,主要是加工企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如冰峰酒厂新厂房的建设和设备的改进,吉星面粉厂的改制及设备引进和更新,精细面粉及油料的加工工艺的改善,均达到了技术革新,增加了农副产品的附加值。技术改造有效调整了工业产业和产品结构,通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工业结构有所调整。

二、我县工业技改中存在的问题虽然“xxx”以来我县工业技改有所改善,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也清醒的看到,这种增长是建立在九五期基数较小的基础上,工业技改投资一直较低,这与其他县市相比存在很大差距。目前我县工业技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投资体制不健全,技术改造意识薄弱从企业方面来看,部分企业经营者对技改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长期以来,我县工业企业均是老企业,发展意识薄弱,尚未完全形成“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谁承担风险”的新型投资体制;企业内部投资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不高,投资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尚未完全建立。由于投资体制不健全,机制不活,老工业企业安于现状,进取心不强,对技术改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企业存在短期行为,以过高的分红,图眼前利益,没有建立科技进步机制,因而经营者对花精力、冒风险去搞技改缺乏动力。有的经营者还存在小富即安的意识,满足现状、扩张欲不强,技改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还有一些企业,经营者的文化科技知识不足,科技进步意识淡薄,科技人员知识老化,创新意识不强,企业对如何通过技改上水平求发展心中无数,不会干,似乎技改是“要我搞”而不是“我要搞”,缺乏主体意识和主动性,还在“等、靠、要”。

(二)资金短缺是技改工作的一大障碍要进行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必须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技改资金短缺,一直以来都是技改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从目前的情况看,随着煤、电、油等资源的紧缺,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已给企业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不少企业资本金已大幅度减少,企业已很难提取更多的资金用于技改,大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技改资金紧张,影响了技改项目的实施。由于资本市场不健全,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不畅,一般企业技改资金的主要来源仍然是金融信贷,但信贷资金的发放宽紧不均衡:业绩优良的大企业宽,一般的中小企业紧。银行要防范信贷风险,这些都是正确的、必要的。问题是占企业总数80%的中小企业很难贷款,即使银行肯贷,也还存在担保找不到,又无抵押物的情况。

上一篇:福州大学考研范文下一篇:工程测量简介范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