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移位处理措施

2022-06-30

第一篇:钢筋移位处理措施

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够处理措施

板底钢筋保护层不够处理措施

1、对此部位混凝土进行清洗,钢丝刷拉毛;

2、挂钢丝网,网丝直径0.5~2mm、网格尺寸5~25mm,网格形状为正方形或矩形;

3、抹灰前刷一道结构胶,避免抹灰层空鼓和开裂;

4、用1:2水泥砂浆进行抹灰处理;

5、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喷壶养护)。

山西四建五分公司

晋中万科项目部

第二篇:灌注桩钢筋笼上浮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

钢筋笼上浮是灌注桩施工过程中经常遇到的现象,应结合引起浮笼的实际原因采用不同的处理办法。a) 钢筋笼太轻,在浇灌混凝土时容易浮起。轻钢筋笼可在导墙上设置锚固点焊接固定。b) 浇灌混凝土时导管埋置深度过大而使钢筋笼上浮。灌注混凝土时,导管的埋置深度一般控制在2~4 m 较好,小于1 m易产生拔漏事故,大于6 m易发生导管拨不出。c) 浇灌混凝土速度过快而使钢筋笼上浮。这种情况下要放缓混凝土浇灌速度,甚至停顿浇灌10~15 min ,待钢筋笼稳定后再继续浇灌。

钢筋笼上浮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

处理方法:如果出现了钢筋笼上浮的现象,首先就应该立即停止灌注混凝土,计算出上浮的高度,当上浮的高度较小时可以通过钻机护筒控制它的上浮,然后提拔导管使导管的埋深控制在1米左右,但是不能提得过多,以防导管进水,接着可以按照正常的速度灌注。不过这些措施需要征求监理的意见,会同设计代表进一步确定钢筋笼上浮后桩基的强度及受力是否仍符合要求。当上浮的高度过大时,应立即拔除导管,吊起钢筋笼重新清孔。

预防措施:为了防止钢筋笼的上浮,可以采取如下的措施,首先可以在满足设计的条件下适当的减少钢筋笼底部箍筋的间距和数量以减小混凝土对钢筋笼的冲击力,另外应做钢筋笼的定位措施,可以接长四跟主筋,并把他们焊接固定在护筒上阻止它的上浮。最好控制大斗封底,间隔时浇筑不能下料过快,容易产生空气泡,埋深够 就换小斗继续浇筑,如一直用大斗浇筑是产生浮笼的主要因素,钢筋笼上浮一般是在封底时出现的。目前工地都采用预拌混凝土灌注,控制不好节奏的话,钢筋笼上浮的几率更高。钢筋笼的上浮可能出现的不止一次,或多或少都有伏笼的情况,所以我们在以后的灌注过程中应该要提高警惕,作好预防措施,减少工程事故的发生。

第三篇:钻孔灌注桩钢筋笼浮笼处理及加固措施

陕西省西安市咸宁中路55号 邮政710043 尚跃强

摘要:桥梁施工中大量的采用桩基础,在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中钢筋骨架上浮的屡见不鲜,即常说的的“浮笼”,对于工程质量有很大危害。现在简单介绍一下浇筑桩基混凝土时,能够有效防止钢筋笼上浮的方法。

关键词:浮笼、预防及处理措施

钢筋笼上浮原因分析:

钻孔底部泥渣清理不符合要求: 当钻孔深度达到设计标高后,孔内沉渣过深,桩底的泥块也没有完全搅碎和冲出孔外,就将钻头、钻杆卸掉,安装导管。在浇注桩基水下混凝土时,混凝土将沉渣、泥块一起向上顶起,而泥块在混凝土的冲击作用下将钢筋笼子整体托起,造成钢筋笼子的上浮。

浇注混凝土过快,当混凝土灌注至钢筋笼底时,由于浇注的混凝土自导管翻出由下而上的压力较大,托动了钢筋笼上浮,特别现在很多钻孔灌注桩设计的钢筋笼子都是半笼,(笼子比桩身短几米或十几米)当混凝土面接触到钢筋笼子时,如果继续快速浇筑混凝土,则钢筋笼子在上泛的混凝土的冲击作用下整体上浮。

混凝土因浇注时间较长,已近初凝,表面形成硬壳,砼与钢筋笼有一定握裹力,混凝土在导管翻出后将以一定的速度向上顶升,同时也带动钢筋笼上移。

在夏季或运输过程中时间较长时,气温高、运距远,混凝土容易初凝,当混凝土进入钢筋笼时,导管与钢筋笼的公共埋深超过6m,以至于在灌注时出现混凝土极易抱裹导管,提导管时带动笼子上浮。

钢筋笼子上浮预防措施:

防止桩底泥渣、泥块过多的方法是:在钻孔深度达到设计标高时,不要立即停止钻机转动,而是要空转(吊住钻杆,孔深不增加)一段时间,这期间泥浆坑内的泥浆与孔内的泥浆要不间断的循环,并且要注意,泥浆坑内的泥浆不能太稀,密度要不小于1.2,如果孔底有砂还要进行涝砂工作,待泥浆调均匀、泥块搅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即拔钻杆和安装浇注水下混凝土的导管。

混凝土的要求:在夏季或运输过程中时间较长时,气温高、运距远,应加混凝土缓凝剂,调整好混凝土的塌落度, 一般水下浇注桩基的混凝土塌落度应控制在18~22cm;浇筑桩基的混凝土都要求有很好的和易性与流动性,以此来保证混凝土在浇注的过程中能有很好的“泛浆”。

浇筑水下混凝土时,当混凝土接触到钢筋时,要将浇注混凝土的速度适当放缓,待浇筑的混凝土高度高出钢筋笼子底面1~2米时,再加快混凝土的浇注速度,这时桩中的混凝土已经将钢筋笼子裹住,钢筋笼子将不会再上浮,同时经常量测控制导管和钢筋笼的公共埋深不超过6米。

采用在钢筋笼主筋上焊"倒刺"的方法,来防止钢筋笼上浮,效果很好。钢筋笼同一截面焊3~4个"倒刺",每个笼子设两道即可。

钢筋笼上端通过吊筋焊固在护筒上,可以承受部分顶托力,具有防止其上升的作用。方法比较简单,也便于操作,现场应用比较广泛。但由于钢筋笼与护筒连接为一个整体,护筒拔出带来一定的困难,必要时需清除护筒内沉积的钻渣泥浆,甚至表层的混凝土,以达到护筒处理桩头的目的。

对钢筋笼顶部的第一个加强箍筋进行处理,预先割除两根(或四根)主筋的弯钩。在吊装钢筋笼时将两根(或四根)用ф48×3.5钢管沿割除的弯钩的主筋插入,固定在护筒口灌注平台(或钻机机架)下两根ф48×3.5钢管横担上,采用扣件连接。利用护筒口灌注平台(或钻机机架)重量和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荷载来阻止钢筋笼的上浮。

在孔底设置直径不小于主筋的1-2道加强环形筋,并以适当数量的牵引筋牢固地焊接与钢筋笼的底部。利用先灌注混凝土的重量和对牵引筋产生的摩擦力来控制钢筋笼的上浮。实践证明对于克服钢筋笼上升是行之有效的。

钢筋笼离井口不远,还可以采用在几根钢管套在顶端加强箍筋上,再用S钩固定在护筒等固定物上来防止。

浮笼处理措施:

在浇筑桩基混凝土时格外注意观察悬吊钢筋笼子的吊筋变化情况,如果看到吊筋有一点儿向上“撺”时,就已经表明钢筋笼子已经上浮了,此时要立即采取措施,放慢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反复的用钻机上的卷扬机“慢提快落”导管,即慢慢的将浮出的钢筋笼子带回浇筑的混凝土中,应准确计算导管埋深和已浇混凝土标高,应随时掌握混凝土浇注标高及导管埋深。切不可因浮笼问题而把导管拨出混凝土面,而造成断桩。

如果钢筋笼还是降不下去,则只能进行拔笼重钻处理,混凝土的浇筑方量不多,或者钢筋笼在混凝土中的埋深比较浅,关键是钢筋笼及时拔出减少了施工损失,对桩身的重新开钻工作也很有利。 施工体会:

在桩基施工中施工人员和技术人员往往对称孔、清孔质量和混凝土的浇注过程控制比较重视。而主观上对浮笼这道工序,存在不同程度的侥幸、忽略心理,1米左右能处理下去,超过1米处理起来就比较棘手,而其后果却是难以估量的,尤其是半笼、和一些桩长比较短(小于等于20米),桩径比较小(小于等于1.0米),钢筋笼采用的钢筋直径较小(直径小于20毫米)的桩基础,在采用水下混凝土的灌注方法时浮笼现象比较容易发生,跟操作人员经验有很大的关系。最好采取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

作者单位:中铁十七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第四篇:柱钢筋偏移处理

******右侧柱插筋偏位处理方案

一、-1.35米框架柱存在问题

****************右侧-1.35米基础砼浇筑完成以后,项目部于****年**月***日经过轴线测量放线,检查发现1-3轴交1-D轴KZb-12向1-4轴偏移5.5cm,1-4轴交1-D轴KZb-12向1-5轴偏移5.5cm,1-5轴交1-D轴KZb-12向1-6轴偏移4.8cm,针对以上三处框架柱竖向钢筋定位偏移质量问题产生原因分析:柱竖向钢筋在基础部位插筋过程中,由于钢筋班组对尺寸控制不到位和柱筋固定不稳,在浇捣砼时钢筋受冲击偏移。

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发现,三处框架柱都属于同一类型,均向同一方向偏移,故均采用同一种处理措施。

二、钢筋质量缺陷处理方法

甲方、监理及施工单位经过现场检查,为了消除基础对上部结构受力的影响,参考我方多年施工经验和查阅此类问题以往处理情况。针对现场柱筋偏位实际情况,施工单位建议对钢筋偏位质量缺陷采取如下处理方法:

(1)将上述偏移钢筋从基础顶面开始按照1:6的比例用扳手进行斜弯矫正,矫正过程中工人用力要均匀,慢慢搬动,确保钢筋端部质量不受太大影响。

(2)把钢筋纠正部位处的柱钢筋模板进行加大处理。 (3)对偏位钢筋的一侧加5C 25主筋加强。对偏位钢筋的另一侧因砼保护层过大,对此部位柱加5C25主筋并用三面套固定。且要求对此部位钢筋进行种筋,确保上部力均匀传到基础底部,保证结构安全。详细做法如下图

三、质量处理控制管理

项目部派钢筋工长和质量员负责监督整改。并在工人进行操作整改进行必要的技术指导和质量控制,以保证施工质量。

*********项目部

*****年**月**日

第五篇:钢筋位移处理方案

2014年5月17日检查中发现,墙体竖向钢筋存在钢筋位移现象,我单位立即组织技术、质量、工长、施工班长等人员针对上述问题总结原因,并认真整改,现将整改措施汇报如下:

一、钢筋位移的原因:

剪力墙主筋在浇筑混凝土之前没有在墙体钢筋下部放置水平固定筋或箍筋,钢筋在浇筑过程中碰撞没有及时调整,在混凝土浇注过程中,看钢筋人员责任心不够,导致在浇筑振捣时发生了钢筋位移,管理人员没有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的检查。

二、对钢筋位移问题按照如下方法处理:

根据建筑安装分项工程施工工艺规程DBJ/T 01-26-2003中关于钢筋位移的相应要求,具体处理措施如下:

1、钢筋位移不大于20mm:

如果钢筋位移在20mm范围内,可剔凿钢筋根部的混凝土,深度约6~8厘米,然后用扳手将钢筋调整到位,保证模板支设即可。这样的处理,符合钢筋≥1:6改变位置的要求。按照≥1:6的比例调整即如果钢筋位移了20mm,在顶板以上不小于20×6=120mm的高度范围内调整到位。禁止采用热处理的方式,将钢筋煨弯。

2、20mm<钢筋位移尺寸≤40mm:

如果钢筋位移在20mm到40mm之间,同样将钢筋根部的混凝土剔凿约8厘米深度,然后用扳手将钢筋调整到位,保证模板支设,同时采取钢筋根部绑扎钢筋的方法进行加固,加筋的直径同原结构钢筋,加筋需要与打弯的钢筋绑扎搭接在一起。

3、钢筋位移≥40mm:

如果钢筋位移大于40mm以上,将钢筋根部的混凝土清理干净,然后用扳手将钢筋调整到位,同时采取根部结构植筋的方法加固,规定植筋深度h≥12d,规格同原钢筋。所植钢筋需要与打弯的钢筋绑扎搭接在一起。植筋所用锚固胶的锚固性能通过专门的试验确定,或获准使用的植筋锚固胶,除说明书规定可以掺入定量的掺和剂(填料)外,现场施工中不宜随意增添掺料。植筋时先把混凝土表面清理干净,用加长钻头钻孔,钻孔时在钻头上做好钻孔深度标志,然后用电

吹风机的吹风管深入钻孔吹干净灰尘,植筋胶置入锚孔后,在固化完成前,应按固化期间禁止扰动。

三、预防以上质量控制措施

1、应在墙体钢筋上口设置水平梯子筋,在柱钢筋上口放置定位套卡。振捣混凝土时防止碰动钢筋,浇完混凝土后立即修整甩筋的位置,防止柱筋、墙筋位移。混凝土浇捣过程中要由看筋人随时检查钢筋位置,及时校正,尽量不碰撞钢筋,严禁砸压、踩踏钢筋和直接顶撬钢筋。砼浇注后,应立即检查、校正、固定,防止偏位,特别对暗柱及门窗洞口暗柱钢筋,更要严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严格落实质量检查管理制度,对工程质量从严要求。项目部管理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图纸及有关图集和规范要求执行,对各项施工质量过程进行监控。要求各班组长加强管理,组织好交接检验收工作,以防类似问题的发生。

上一篇:高考语言连贯教案下一篇:高考历史试卷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