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艺术活动教学方案

2022-10-28

在一份优秀的方案中,既要包括各项具体的工作环节,时间节点,执行人,也要包括实现方法、需要的资源和预算等,那么具体要如何操作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艺术活动教学方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篇:大班艺术活动教学方案

幼儿园大班艺术活动《蚂蚁和西瓜》教学反思

1、对目标的反思:本活动制定了三个目标,分别是从认知、技能和情感等方面考虑的。在目标的达成性上,第一条、第三条目标基本可以达成。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这个活动内容较多,目标可以适当精简,第二条目标需要适当调整,将尝试用剪贴的方法制作西瓜部分省去,可以放在本次活动的预先活动中完成,将“用简单的形象表现蚂蚁的各种动态。”应该做为一个知识点,作为第二条的重点目标。

2.活动准备:

(1)此活动的开展关键是给幼儿提供充分阅读绘本的机会,喜欢上故事中的蚂蚁,观察他们不同的神态。(2)在日常生活中为孩子提供观察蚂蚁的机会。(3)为了更好地控制时间,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可以来画蚂蚁,西瓜可以在活动前让孩子做好,这个活动作为第二课时进行。提前和孩子们一起制作好西瓜。

3.教学过程:

从整体环节看,按照教案中的各环节进行活动,环节较清晰。但第四部分的示范西瓜做法可以省去,可以让活动更紧凑,重点围绕绘画动态的蚂蚁展开,在分析动态,添画蚂蚁肢体的环节,采用范画边讲解边画,一只发现西瓜的蚂蚁,一只在吃西瓜的蚂蚁,一只搬西瓜的蚂蚁,很生动,形象,整个画面体现一种构图美,增强艺术表现力。从说、做、画三方面来组织,在请孩子一起来模仿模仿小蚂蚁,老师特别要注意自身的语言、动作暗示,用自己夸张的动作、表情来带动孩子的情绪,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在“动态形象 ,添画示范”环节,一定要引导注意观察线条符号添加的作用,并鼓励大胆地运用,我们看到幼儿作品中线条符号起到了非常明显的作用。@_@我是分割线@_@如:两只蚂蚁离得很远,怎样能让他们说的话让对方听到呢?我们再添画一些什么就更像了?这样可以染幼儿,激发他们运用线条符号的想法。在点评环节应该把说的机会多留给孩子,让孩子来说,自己来发现作品中的亮点及需要改进的地方,对幼儿实际绘画水平的提高会很有帮助的。

针对这个活动,我们还需后续的调整,将活动的目标设计得更恰当,贴切,将准备工作做得更充分,到位,将活动环节设计得更科学、合理,相信孩子们在喜欢绘本故事《蚂蚁和西瓜》的基础上,将创造出更丰富的蚂蚁形象,会大胆地运用线条符号,表现出蚂蚁的动态特征和表情。我相信:幼儿的创作潜能是无穷的,关键是我们老师的挖掘,引导。但愿《蚂蚁和西瓜》的艺术活动会越上越精致吧!

第二篇:大班艺术活动教案

蛋宝宝站起来啦

领域:综合活动(艺术、科学)

年龄段:5-6岁大班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线条大胆地在蛋上表现图案。

2、探索利用各种辅助材料让蛋宝宝站起来的方法,体验探索带来的乐趣。 重点:能大胆讲述探索蛋宝宝站起来的方法及自己的操作过程。 难点:在与材料的互动中获得物体支撑的经验。 活动准备:

1、每人一个熟蛋,彩色笔

2、辅助材料:米、沙包、布、瓶盖、橡皮泥、积木、透明胶、海绵、纸等。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出示蛋宝宝激发兴趣:

1、幼儿自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启发幼儿:你想在蛋上画什么?你会用什么图案来表现?

2、幼儿第一次操作,探索寻找在桌面上让蛋宝宝站起来。

师:怎样才能让蛋宝宝站起来呢?操作后提问:你们的蛋宝宝站起来了吗?

3、提供不同辅助材料,让幼儿自由选择材料探索使蛋宝宝站起来的方法。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谈话交流:讲述探索蛋宝宝站起来的方法及操作过程

师:刚才我看到你们用不同的方法帮助蛋宝宝站起来了,谁能告诉我你怎样使蛋宝宝站起来的?(个别幼儿讲述并演示)

4、第三次操作,鼓励幼儿用没有用过的材料探索出更多的办法。

(1)让幼儿多使用几种材料使蛋宝宝站起来,教师以蛋宝宝的口吻说:“我的主人只让我在一样东西上站起来,可是我很想到其它的东西上站一站,特别走在海绵上、在纸团上也站起来,你们能帮我吗?”

(2)幼儿操作,并分享与交流展示自己的方法。

师:这次哪几种东西帮助你的蛋宝宝站起来了。

三、结束活动: ——展示蛋宝宝

师:今天小朋友们让蛋宝宝站起来了,现在我们来看看谁的蛋宝宝战得最稳。

第三篇:大班艺术活动:郊游

大班艺术活动:郊游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积极地参与活动,在游戏中获得愉快地情感体验。

2、让孩子们在活动中能与同伴相互合作,用自己感兴趣的方式大胆地表演。

活动准备: 录音机、录音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提出与幼儿一起去郊游,讨论用什么方式去公园,以孩子们的决定做随意的动作进“公园”。

二、请幼儿与同样商量合作表演公园里的景物。

三、提出问题,并进行表演。

1、你们放过风筝吗?都见过怎样的风筝?(幼儿自由回答)

2、风筝是怎样放的?(请个别幼儿上来表演)

3、教师与幼儿一起合作放风筝。

4、教师与全体幼儿配合放风筝。

四、根据自己的经验,通过想象表演发生各种情况的风筝。 提问:风筝在天空中飞,有时候会发生一些情况,都会发生什么情况呢?(幼儿自由回答) 同时请幼儿与老师一起进行表演。鼓励幼儿能大胆地上来,并能邀请自己的同伴共同合作。启发幼儿想出不同的表演方式。(例如:挂在大树上、缠绕等等,选择一两种为表演重点)

五、请听课教师与幼儿互动,表演放风筝的游戏。 延伸活动:

>

1、探讨并表演另一些可能发生的情况,想出解决的方法。

2、小组合作来装饰大风筝。 课后反思:

听了张老师的活动,我深深感到她是一位创造型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融洽得就像一首音乐诗,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丝丝笑意,都给孩子们信心和勇气,使音乐融入了幼儿的学习之中,开启心智,抒发情感,激起想象,引导创新,使每一个孩子在活动中都能愉快而和谐地成长。现在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我的感受。

1、激励幼儿主动自信地参与活动。

在音乐活动中首先要满足幼儿自我表现的需要,可是以往的教育活动中,总有部分是“老演员”,有一部分是“观众”,那些有天赋的幼儿经常有机会参与活动,而那些发性格内向的幼儿胆小、自卑不愿意参与活动。张老师为他们设计小步递进的阶梯,提出合适的要求,使教学个别化,使每个幼儿能按各自的步调向前发展,在“最近发展区内”获得提高。如:一开始,她提出带幼儿去郊游,这一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孩子们便能很快地投入到活动中,老师再提出一个简单的问题让幼儿回答,我们乘什么交通工具去公园玩?孩子们便能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说,有的孩子说乘三轮车,有的孩子说乘公共汽车,有的孩子说骑自行车,孩子们说的各不一样,老师请孩子们商量一下这么多人一起去的话,用什么交通工具,孩子们马上说出了应该是乘公共汽车去。张教师说,那么我来当司机,你们乘我的公共汽车一起去吧,孩子们便在轻松愉快的音乐声中投入到活动中。在去公园的路上我们要过桥,要钻山洞……孩子们便在张老师的引导下轻松自然地运用动作来表达遇到的各种情况。到了公园了,我们会看到什么?孩子们摆出各种造型,来说一说在公园里我们会看到什么,孩子们便很自然地三三两两组合起来,摆出各种不同的造型——“小桥”“小

活动,需要合作才能完成。张老师在活动中请幼儿两人一组来表演放风筝的情景,把个体的创造和群体的合作交往紧密地连成一个整体,既尊重幼儿个体发展,又注意群体合作交往。通过合作表演,培养了幼儿分工合作的社会精神,帮助幼儿与人交往,学习“摆脱自我”,而从“他我”关系中获得最初的人生经验,使合作交往过程充满和谐的乐趣,幼儿建立了自信,在群体中相互适应、配合和协调,并学会被人接受自我,获得成就感。

正如曹冰洁老师所说的:“音乐教育不是要把孩子培养成小歌唱家、小演奏家,而是要对孩子进行一定的教育,是为了培养人。用音乐教育来陶冶孩子的品格和品德,发展全心全意的音乐才能,培养其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有欣赏音乐的能力及艺术趣味,所以应着重在培养孩子感受和理解音乐,在全心全意力所能及的程度上用音乐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与体验,而不应过分强调技巧训练,追求庞大的演出场面和完满折演出效果,享受音乐的美,通过自己的不断地探索、尝试、表现音乐,最终获得全面发展。”而张老师的活动就是培养幼儿感受和理解音乐的活动,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很投入地参与活动,满足幼儿自我表现需要,激发幼儿的创造能力和合作能力。

第四篇:大班艺术活动 郊游 教案

文档仅供参考

大班艺术活动

郊游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积极地参与活动,在游戏中获得愉快地情感体验。

2、让孩子们在活动中能与同伴相互合作,用自己感兴趣的方式大胆地表演。

活动准备:

录音机、录音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提出与幼儿一起去郊游,讨论用什么方式去公园,以孩子们的决定做随意的动作进“公园”。

二、请幼儿与同样商量合作表演公园里的景物。

三、提出问题,并进行表演。

1、你们放过风筝吗?都见过怎样的风筝?(幼儿自由回答)

2、风筝是怎样放的?(请个别幼儿上来表演)

3、教师与幼儿一起合作放风筝。

4、教师与全体幼儿配合放风筝。

四、根据自己的经验,通过想象表演发生各种情况的风筝。

提问:风筝在天空中飞,有时候会发生一些情况,都会发生什么情况呢?(幼儿自由回答)

同时请幼儿与老师一起进行表演。鼓励幼儿能大胆地上来,并能邀请自己的同伴共同合作。启发幼儿想出不同的表演方式。(例如:挂在大树上、缠绕等等,选择一两种为表演重点)

五、请听课教师与幼儿互动,表演放风筝的游戏。

延伸活动:

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1、探讨并表演另一些可能发生的情况,想出解决的方法。

2、小组合作来装饰大风筝。

课后反思:

听了张老师的活动,我深深感到她是一位创造型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融洽得就像一首音乐诗,一个眼神,一个动作 ,丝丝笑意,都给孩子们信心和勇气,使音乐融入了幼儿的学习之中,开启心智,抒发情感,激起想象,引导创新,使每一个孩子在活动中都能愉快而和谐地成长。现在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我的感受。

1、激励幼儿主动自信地参与活动。

在音乐活动中首先要满足幼儿自我表现的需要,可是以往的教育活动中,总有部分是“老演员”,有一部分是“观众”,那些有天赋的幼儿经常有机会参与活动,而那些发性格内向的幼儿胆小、自卑不愿意参与活动。张老师为他们设计小步递进的阶梯,提出合适的要求,使教学个别化,使每个幼儿能按各自的步调向前发展,在“最近发展区内”获得提高。如:一开始,她提出带幼儿去郊游,这一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孩子们便能很快地投入到活动中,老师再提出一个简单的问题让幼儿回答,我们乘什么交通工具去公园玩?孩子们便能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说,有的孩子说乘三轮车,有的孩子说乘公共汽车,有的孩子说骑自行车,孩子们说的各不一样,老师请孩子们商量一下这么多人一起去的话,用什么交通工具,孩子们马上说出了应该是乘公共汽车去。张教师说,那么我来当司机,你们乘我的公共汽车一起去吧,孩子们便在轻松愉快的音乐声中投入到活动中。在去公园的路上我们要过桥,要钻山洞……孩子们便在张老师的引导下轻松自然地运用动作来表达遇到的各种情况。到了公园了,我们会看到什么?孩子们摆出各种造型,来说一说在公园里我们会看到什么,孩子们便很自然地三三两两组合起来,摆出各种不同的造型——“小桥”“小活动,需要合作才能完成。张老师在活动中请幼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儿两人一组来表演放风筝的情景,把个体的创造和群体的合作交往紧密地连成一个整体,既尊重幼儿个体发展,又注意群体合作交往。通过合作表演,培养了幼儿分工合作的社会精神,帮助幼儿与人交往,学习“摆脱自我”,而从“他我”关系中获得最初的人生经验,使合作交往过程充满和谐的乐趣,幼儿建立了自信,在群体中相互适应、配合和协调,并学会被人接受自我,获得成就感。

正如曹冰洁老师所说的:“音乐教育不是要把孩子培养成小歌唱家、小演奏家,而是要对孩子进行一定的教育,是为了培养人。用音乐教育来陶冶孩子的品格和品德,发展全心全意的音乐才能,培养其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有欣赏音乐的能力及艺术趣味,所以应着重在培养孩子感受和理解音乐,在全心全意力所能及的程度上用音乐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与体验,而不应过分强调技巧训练,追求庞大的演出场面和完满折演出效果,享受音乐的美,通过自己的不断地探索、尝试、表现音乐,最终获得全面发展。”而张老师的活动就是培养幼儿感受和理解音乐的活动,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很投入地参与活动,满足幼儿自我表现需要,激发幼儿的创造能力 和合作能力。

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秋游

活动目标:

1、 启发幼儿用绘画表现秋游的快乐情景。

2、 培养幼儿的想像力和组织画面的能力。

活动准备:

1、 录音机和《秋游》的磁带。

2、 《秋游》的一段录象。

3、 幼儿绘画工具:纸、记号笔、蜡笔等。

活动过程:

一、听录音边唱边走进活动室,激发幼儿兴趣。

1、 师:让我们唱着歌去郊游吧。(听音乐边唱边走进活动室)

2、 师:大家开心吗?唱着这首歌,你们会想到什么?

3、 师:哎,ⅹⅹ小朋友想起了去秋游。这次秋游我们到过哪些地方?

二、看秋游的一段录象,回忆秋游最开心的事。

1、 师:你们真了不起,还记得秋游的事情,可是我有点忘了,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像吧。看看秋游时什么事情让你最开心、最难忘?

2、 看完录象后提问:谁愿意告诉大家秋游时什么事情让你最开心、最难忘呢?(多请几位幼儿回答)

3、 教师小结:小朋友说得都很棒,怎样把秋游的快乐留下来呢?(画出来)对把它画出来和好朋友一起分享。刚才有小朋友说:“和好伙伴坐在汽车里有说有笑,看着外面的风景真开心,你就把它画下来;有的说在蠡湖中央公园一边休息一边和好朋友分享食物很开心,你也把它画下来;还有的人说到桔子园里采桔子特别难忘,你就画下来。

三、提出作画要。

1、 秋游时让我开心的事情很多,今天只要把最开心、最难忘的一件事情画下来。

2、 我们先想一想画哪些人?画什么景色?该画在纸的哪里,想好了再画。

3、 比一比谁画得和别人不一样?

四、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1、 鼓励幼儿大胆想像,合理布局。

2、 帮助能力差的幼儿组织画面。

3、 引导先画好的幼儿轻轻走下去欣赏别人的作品,或画好的同伴之间互相讲讲自己的图画,鼓励大胆的幼儿走下去讲给客人老师听。

五、作品欣赏与讲评。

文档仅供参考

第五篇:大班艺术活动《双簧》说课

【优质课说课材料与教案】

《双簧表演》

——大班艺术活动

单位:卫辉市幼儿园 教师: 宋文辉 时间:2012年2月

【说课材料】

《双簧表演》

——大班艺术活动

一、 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纲要》中指出,“要给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像。”双簧作为传统的民间曲艺表演形式之一,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平时我们看到的双簧作品多数面向成人,离幼儿的生活经验较远,加之双簧表演对演员的基本功和相互之间的配合要求比较高,因此,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很少涉及这方面内容。但对于孩子们来说,这种艺术形式趣味性强,显得比较独特,更加新颖,并且让孩子们从小学习双簧表演,对保护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有着重要的意义。

因此,我尝试将幼儿日常所学儿歌与双簧表演相结合,通过教师惟妙惟肖、妙趣横生的表演,带动幼儿的情感体验,配以师生、生生互动,多元化的教学形式,让幼儿尝试运用双簧这种艺术形式交流和表达自己对快乐的体验,提高相互合作的能力,进一步感受双簧表演的艺术魅力。

另外,我也希望能借助此次机会,吸引更多的同行们多开展此类型的活动,让孩子们去了解这种民族的艺术文化,接受文化的熏陶,以此激发孩子们爱祖国的民族情感。

(二)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纲要》艺术领域中指出: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的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依据《纲要》精神结合本班孩子的实际情况我确立了以下活动目标:

1.知道双簧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曲艺,学习双簧表演的独特形式与特点。 2.尝试用双簧的形式进行表演,体验合作表演的快乐。

(三)活动重难点:

以儿童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是《纲要》的基本点,因此在活动目标的确定和活动过程的设计上,我将努力体现以幼儿为本的现代化教育理念,把学习双簧表演的独特形式与特点作为活动的重点,尝试用双簧的形式进行表演作为本次活动的难点。

(四)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歌表演《买菜》等。

2.物质准备:双簧表演所需的道具屏障、醒木、双簧表演录象片段。

二、说教法: 活动过程中,我将打破传统的教育理念,极力为孩子创造一个直观、开放、宽松、愉悦的活动环境,让孩子充分地去观察、表演、创造。教师以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的身份为幼儿创设宽松氛围,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形成合作式的师生互动,并运用演示、谈话交流、讲述相结合的方法,努力使每个孩子在活动中,都能够大胆的表现自己,真正感受到表演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一) 直观形象法:

教师首先通过直观形象的表演,给孩子们提供初步的双簧表演艺术形式,通过夸张的动作、表情和笑料,感受双簧表演的滑稽。在活动最后,幼儿通过欣赏小艺术家的表演视频,进一步感受双簧表演的艺术感和幽默感。

(二)谈话引导法:

教师通过开放式的提问,有目的地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在已有的经验之上,通过积极思考、来获得新的知识与经验。在与教师的谈话交流中,不知不觉的掌握了双簧的基本形式与特点,此方法易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

(三)讲述法:

教师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发现,大胆、清楚地表述自己的看法和认识,通过教师的讲述拓宽幼儿的知识经验,更直接的掌握双簧表演的艺术形式,同时为突破重难点做铺垫。

(四)双主体互动模式:

师幼互动、幼幼互动是本活动的最大特点,一方面,幼儿是活动的探索者、学习者和创造者,他们带着对双簧表演的热爱与期盼、问题和挑战,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大胆地表现自己对双簧表演的理解与体验,并主动与老师配合、沟通,汲取教师经验,获得教师的支持、帮助与鼓励。另一方面,教师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引导者、支持者与促进者,也是幼儿活动表现和艺术创造活动的发现者、欣赏者、学习者。教师带着欣喜把暗含的期望传递给幼儿,从而有效地激发幼儿对双簧学习的兴趣。

三、说学法:

活动中,孩子可以自由尝试“前脸”或“后脸”的表演,同时不断从与同伴合作中获取更多的信息,产生灵感并大胆、有创意地表现。在交流互动中学、尝试中学习双簧是本次活动的亮点,在活动中我将努力变幼儿的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引导幼儿用看一看、说一说、试一试的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使学习活动转化为一个幼儿积极参与的过程。

四、说活动过程:

在教学活动中,每一环节的设计都紧紧围绕双簧表演的特点进行引导,明确哪些内容需要幼儿自己观察发现,哪些内容需要教师直接告知,使幼儿对双簧表演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和理解。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活动目标,使活动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步步提升。我将活动程序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欣赏表演,引发兴趣。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学习动力,教师通过惟妙惟肖、妙趣横生的双簧表演来吸引孩子,引发学习兴趣。但这一环节中,教师的双簧表演先不抖笑料包袱,让孩子集中精力来感知表演的内容、体态动作、语言的变化,然后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幼儿对表演中声音的变化提出疑问,使孩子们的思维集中到疑问上来,为下一环节的开展埋下伏笔,做好铺垫。

(二)再次欣赏,深刻感知。

孩子们有了疑问,但还没有答案,教师趁热打铁再表演一遍,这次孩子们带着明确的问题去欣赏,表演最后,教师抖出笑料包袱,揭示躲在后面配合的教师,孩子们在哈哈大笑的同时,感到惊喜、惊讶,这时,我适时追问:“是由几个人在表演?前面的人表演什么?后面的人表演什么?”让幼儿深刻地感知双簧表演的形式和特点。

(三)学习双簧表演。

本环节通过不断推进的三个层次的合作练习,让幼儿体验双簧表演中“前脸”和“后脸”的分工与合作,感受其中的幽默和快乐 1.师幼合作,初次尝试,引领成功。

双簧表演的台词既要精炼,又要生动有韵味,为了达到这一要求,我借助幼儿所学歌曲作为台词,并尝试第一次合作表演:幼儿做前脸,教师做后脸。在教师和孩子的互动中抛出问题:前脸和后脸是怎么知道演出开始的呢?及时介绍双簧表演中“醒木”的作用。表演过程中,教师尝试与之前的演示表演变换抖笑料方式,在说“哎呀呀~哎呀呀~”时越说越慢,使前脸必须用越来越慢的动作表现,最后因“慢得实在受不了”而产生逗乐的效果,使幼儿切身感受到双簧表演带来的快乐。

为了满足孩子对另外一个角色的尝试,我会随机引导孩子进行第二次合作表演:幼儿做后脸,教师做前脸。同时启发幼儿尝试用不同的逗乐方式进行表演,除了最后一句说得越来越慢还可以用什么方式让前脸受不了来结束表演,使幼儿感受到两次表演结束环节的越来越慢和越来越快对比产生的幽默效果。在老师的引领之下,孩子们体验到了表演成功带来的乐趣,对双簧表演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和理解,表现的欲望也更加强烈,为下一环节的进行奠定了基础。

2.同伴合作,再次尝试,分享经验。

《纲要》指出:“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依据这一精神,本环节我会放开手脚鼓励孩子大胆去表现,促进每个孩子在不同水平上都有提高。教师先请个别幼儿上台表演,集体评价、整理、分享幼儿的经验,在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

之后,我将特别注意观察那些胆小、内向的孩子,让他们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因此,我会提议让全体幼儿两两自由结伴合作表演双簧,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体验两种不同的角色,使每个孩子都能得到提高和发展。同时在活动中提升他们的合作、交往的能力。

3.提高难度,提升经验。

本环节是完成活动目标的关键环节,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上一环节同伴合作表演的基础上,我会进一步提高表演的难度,我的导语是这样的:“除了歌曲《买菜》以外,你还想用双簧的形式来表演哪首歌曲?”请幼儿找到好朋友分配好角色之后,尝试用双簧的形式表演其他歌曲,然后到前面舞台上表演。为了让孩子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我会对幼儿的创作表演作出积极反应,并及时给予鼓励,让幼儿在自主表演过程中逐渐掌握双簧表演的独特风格,体验其中的幽默和快乐。至此,本次活动的难点已突破,活动已接近尾声。

(四)提出期望,结束活动。

本环节是活动的结束环节,此时活动目标已完成,活动已接近尾声,为了将活动再次推向高潮,让孩子充分体验幽默、滑稽带给人们的快乐,我将和孩子们一起欣赏双簧表演视频,进一步感受双簧的艺术性和幽默感,同时借机再次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双簧表演,对幼儿的表演给以鼓励和肯定,引导幼儿发现视频中的笑料并进行模仿,让幼儿在教师不断的节奏变换声中,模仿跑步的动作离开活动室,使活动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自然结束。

【教案】

《双簧表演》

——大班艺术活动

活动目标:

1.知道双簧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曲艺,学习双簧表演的独特形式与特点。 2.尝试用双簧的形式进行表演,体验合作表演的快乐。 活动重点:

学习双簧表演的独特形式与特点。 活动难点:

尝试用双簧的形式进行表演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幼儿会歌表演《买菜》等。

2.物质准备:双簧表演所需的道具屏障、醒木、双簧表演录象片段。 活动过程:

1.教师第一次表演双簧,幼儿初步了解双簧表演的形式。 提问:(1)你发现了什么?你觉得刚才的表演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教师第二次表演双簧,幼儿进一步感知双簧表演的形式和特点。 提问:声音是谁发出来的啊?刚才的表演哪里好玩?

小结:这样的表演叫“双簧”, 双簧表演是我国传统的民间曲艺表演形式,也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由两个人合作表演,一个前脸,一个后脸,最后以抖笑料的方式结束表演。

3.师生合作表演双簧《买菜》。 4.生生合作表演双簧《买菜》。 5.尝试用双簧的形式表演其它歌曲。

提问:除了歌曲《买菜》以外,你还想用双簧的形式表演哪首歌曲? 6.欣赏双簧表演视频,进一步感受双簧的艺术性和幽默感。

卫辉市幼儿园

宋卫辉 2012.2

上一篇:大班期末汇报活动方案下一篇:大班社会活动教学反思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