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耕地提质改造项目

2022-10-07

第一篇:补充耕地提质改造项目

江苏省耕地开垦费占补平衡补充耕地项目资金管理办法

江苏省耕地开垦费占补平衡补充耕地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耕地占补平衡补充耕地项目资金管理,提高耕地开垦费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土地管理法》、《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财政厅等部门关于耕地开垦费征收及使用管理有关事项的请示的通知》(苏政办发[1999]87号)和《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00]282号)、《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00]316号)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制定本试行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范围内使用耕地开垦费资金安排的省级易地补充耕地重点项目(包括省农垦、滩涂、盐业、监狱管理局等省级单位承担的项目以及省直接投资实施的其他重点项目)和省调用市县补充耕地指标的易地补充耕地项目。

地方自行“占补平衡”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由各市财政、国土资源部门参照本办法制定,并报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备案。

第三条 耕地占补平衡补充耕地项目资金财务管理的基本任务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依法、合理、及时筹集、使用项目资金;

(二)做好项目资金的预算编制、执行、控制、监督和考核工作,严格控制建设成本,减少资金损失和浪费,提高资金的投资效益。 第四条 耕地占补平衡补充耕地项目资金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是: (一)专款专用原则。项目资金必须按规定用于经批准立项的补充耕地项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

(二)全程监控原则。加强项目管理和资金管理相结合,实现对项目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进行监管,防止损失和浪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分级管理原则。按项目实施主体实行分级管理,明确责任和义务。

第五条 各级国土资源、财政部门应加强协调配合,共同做好耕地占补平衡补充耕地项目资金管理工作。各级财政部门主要负责项目预算的审查、下达和资金的拨付、竣工决算的审查以及资金监督管理等工作;各级国土资源部门主要负责项目的立项、预算编制和初审、组织实施和工程质量监督以及项目验收等工作。 第二章 项目申报、批复 第六条 项目申报

(一)省级易地补充耕地重点项目:省农垦、滩涂、盐业、监狱管理局等省级单位承担的省级重点项目,由省级单位向省国土资源厅、省财政厅申报;地方承担的省级重点项目,由市县国土资源、财政部门逐级组织报省国土资源厅、省财政厅。

(二)省调用市县指标项目由市县国土资源、财政部门按照省国土资源厅下达的计划逐级申报。

第七条 项目批复。省级易地补充耕地重点项目由省国土资源厅、省财政厅组织专家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审查,对符合要求的项目下达建设任务和预算指标控制数。项目申报单位根据下达的建设任务和预算指标控制数,组织编制项目规划设计和预算报省国土资源厅、省财政厅。项目预算的编制按照省财政和国土资源部门制定的《江苏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江苏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编制暂行规定》执行(在省规定颁布前按部规定执行)。其中建设规模不突破省下达的任务,新增耕地面积不得低于省下达的计划,申报省级预算不得突破预算控制数。省国土资源厅、省财政厅审查后,下达项目预算指标。

第八条 省级易地补充耕地重点项目必须实行直接委托预算审查制,由同级财政、国土资源部门直接委托专业中介机构对项目预算组织审查。

第九条 项目建设任务和预算—经确定,不得随意调整,有特殊情况确需调整的,如果涉及项目建设位置、建设规模、新增耕地率、投资总规模中任何一项,必须按批准程序报原审批部门批准。不涉及上述内容的调整,地方承担项目由项目所在省辖市国土资源部门和财政部门核准,报省国土资源厅、省财政厅备案,省级单位承担的项目报省国土资源厅、省财政厅核准。

项目实施推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制和公告制等制度。

第三章 资金管理

第十条 省级易地补充耕地重点项目资金由省财政厅委托省国土资源厅实行报账制管理,项目承担单位定期向省国土资源厅报账,省国土资源厅分批次集中向省财政厅报账。 第十一条 资金拨付

(一)省级易地补充耕地重点项目资金实行预拨和按进度拨款相结合的办法,由省财政厅将项目资金拨至省国上资源厅。项目启动时,省财政厅先预拨项目投资额的80%;其余20%资金待项目竣工决算审计后结算拨付。省国土资源厅收到资金后,可根据项目承担单位用款申请和项目施工进度先预拨项目投资额的30%作为启动资金,并按工程报账进度分批拨款。

(二)省调用市县补充耕地指标的易地补充耕地项目,由省国土资源厅按实际调用指标的情况发文确认,并抄送省财政厅。省财政厅根据指标调剂文件,经核实后联合发文将资金直接拨付相关市县财政支农专户。

第十二条 地方自行占补平衡等项目,耕地开垦费省财政实行按季结算返还制度。省国土资源厅在季后7日内将各县(市、区)的耕地开垦费征收总额,报送省财政厅;省财政厅根据国土资源部门提供的有关资料,经核实后联合发文将征收开垦费总额的70%直接返还相关市县财政支农专户。余额在验收确认后结算返还。市县财政部门收到返还资金后,及时会商同级国土资源部门按项目进度拨付项目资金。

第十三条 省级单位(省农垦、滩涂、盐业、监狱管理局等)承担的省级易地补充耕地项目,在省批准立项后,省财政厅、国土资源厅从耕地开垦费中另安排农业基础设施市县配套补助,用于对土地资源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农业基础设施配套补助,按项目投资总额的10%列支。该项资金由省财政厅直接拨付地方财政支农专户,全部用于当地政府提高土地质量、增加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相关的小型农田水利等支农重点项目建设。

第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财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可以暂缓或停止拨付资金: (一)违反项目建设程序的;

(二)擅自变更项目建设内容,提高建设标准的,资金未按规定实行专款专用的;

(三)资金未按规定实行专款专用的; (四)有重大工程质量问题,造成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的; (五)财会机构不健全,会计核算不规范的;

(六)未按要求报送用款申请和信息资料严重失真的: (七)未按规定实行政府采购的项目; (八)其他违规情况。

第十五条 项目承担单位的财务管理机构支付工程资金时,必须符合下列程序:

(一)根据项目管理部门签署的意见对支付凭证的合法性,手续的完备性和金额的真实性进行审查:

(二)根据上报的工程进度报表,对项目实施进度进行审核;

(三)实施工程监理制度的项目,工程进度和质量必须经监理工程师签字认可;

(四)项目承担单位负责人核准签字。

第十六条 凡存在下列情况之一的,项目承担单位(法人)财务管理机构不予支付资金;

(一)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财政政策的; (二)不符合批准的项目建设内容的; (三)不符合合同条款规定的;

(四)结算手续不完备,计算过程或结果误差或错误,支付审批程序不规范的;

(五)违法的负担和摊派。 第四章 项目资金使用 第十七条 项目承担单位要严格按照批准的项目计划和支出预算,合理安排项目资金的使用,不得擅自变更建设地点、规模、标准和内容,扩大支出范围,不得用于与项目无关的其他支出,年终未完工项目的资金结余,可以结转下年继续使用。

第十八条 项目实施中工程建设、工程物资采购按规定实行招投标制。项目承担单位在同级国土资源、财政部门的监督下,通过工程招投标确定项目施工单位,签订实施合同,按照合同规定管理。 第十九条 项目工程施工实行直接委托监理制。省级易地补充耕地重点项目的监理单位由省国土资源厅、省财政厅委托,监理单位通过招投标确定。工程监理单位必须依照法律、法规以及有关技术标准、规划设计和相关合同,对工程质量实施监理,并承担监理责任。 第二十条 项目承担单位对各实施项目要单独设账,实行全成本核算,项目资金开支范围必须与项目预算科目相对应。各分项开支标准必须严格控制在财政、国土资源部门下达的项目预算指标规定范围内,超支不补。

第二十一条 部分业务费的管理

(一)省级单位承担的易地补充耕地重点项目,其前期工作以及跟踪管理监督工作由省国土资源厅、省财政厅委托的专业部门承担,所发生的部分费用在业主管理费中分摊列支,具体比例由省国土资源厅、省财政厅与相关单位合同商定,但上限不得超过业主管理费的30%。

(二)省级易地补充耕地重点项目的工程监理费、项目预算审查费、项目可行性、项目初步设计审查费及决算审计费按原开支渠道编入项目预算,其中工程监理费、项目预算审查费及决算审计费不下达项目承担单位。相关工作接受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委托完成后,由委托部门直接支付到接受委托承担监理、审查、审计等任务的相关单位。其开支渠道分别为工程监理费、前期工作费和竣工验收费,其计提比例分别为项目工程施工费的1.5%、0.5%、0.5%。实行政府采购的项目,必须根据政府采购有关规定办理资金支付。 第五章 项目决算、验收及检查监督

第二十二条 省级易地补充耕地项目竣工验收前必须进行项目决算和审计,其决算审计单位由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直接委托。 第二十三条 省国土资源厅负责组织项目验收。省级易地补充耕地重点项目实施完成后,省国土资源厅会同省财政厅对项目进行竣工验收,并共同批复项目竣工财务决算。项目竣工决算批复后结余的项目资金,可由项目承担单位继续用于项目区耕地质量的提高和相关设施的配套完善,并将追加项目实施方案报省国土资源、财政部门批准后实施。一年后仍无法确定相关工作内容的,省财政收回项目结余资金。

第二十四条 省级易地补充耕地重点项目预算执行情况检查核实及项目竣工验收前的准备等具体业务工作委托江苏省土地开发整理中心承办。承办单位要具体跟踪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对项目的资金使用、建设位置、建设规模、建设工程的数量和质量、新增耕地率等分阶段提出检查核实意见,确保项目规范实施。所需工作经费依照第二十一条进行管理。

第二十五条 项目验收不合格的,要责令限期整改。规定期限内不纠正的,停止安排以后项目并追回项目投资。

第二十六条 项目因不可抗力而终止,应由财政、国土资源部门对项目组织清算,清算后剩余资金按原拨款渠道上缴省级财政。

第二十七条 财政、国土资源部门应对项目的组织实施、预算执行和资金使用管理组织经常性的监督与检查,追踪问效。项目承担单位要主动接受监督检查,如实反映情况,提供所需资料。对弄虚作假、截留、挤占和挪用项目资金等财政违法行为,应按《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处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八条 各市县财政、国土部门应按照本办法制定当地具体实施办法,并报省备案。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由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负责解释。 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广东省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管理办法

粤府办〔2008〕74号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广东省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管理办法》业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省国土资源厅反映。

广东省人民政府

二○○八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广东省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管理,增加耕地面积,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广东省非农业建设补充耕地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66号)等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以下简称项目)是指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补充耕地专项规划(以下简称专项规划),将未利用地、园地(不含可调整园地)、山坡地以及建设用地开发改造为耕地的项目。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利用市、县级财政资金及社会资金补充耕地的项目。

第四条 各级国土资源、农业、林业、发展改革、财政、环保、监察和审计部门依据各自的职能,对项目的前期审核、实施、验收、监督、检查等环节进行管理。

第五条 项目选报原则:

(一)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

(二)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和总量动态平衡;

(三)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发挥耕地的生产、生态双重功能,防止水土流失,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四)《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6-2020年)》所确定的陆域严格控制区、土地权属有争议、无灌溉水源、以及25°坡度以上山坡地等土地,不得用于补充耕地;

(五)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先易后难,综合利用。

第六条 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各类社会资金以合资或独资的方式参与补充耕地工作,取得的补充耕地指标可以有偿转让,但投资风险自负。

第二章 前期审核和规划设计

第七条 在对适宜开发整理的耕地后备资源状况进行全面调查基础上,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应会同级农业、林业、发展改革、环保、财政部门,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耕地保有量缺口和耕地后备资源状况,编制本地区专项规划,并造册登记耕地后备资源地块,由同级政府批准后实施(专项规划主要内容及报告要求见附件7)。经批准的专项规划连同耕地后备资源地块资料,应及时上报省级和地级以上市国土资源、农业、林业、发展改革、环保、财政部门备案。

第八条 每年11月底前,县级国土资源部门会同级农业、林业、发展改革、财政部门将本地区下一补充耕地计划上报地级以上市国土资源、农业、林业、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

第九条 项目必须从经批准的县级耕地后备资源地块中选取。县级土地整理机构或县级国土资源部门中承担相应业务职能且具有法人资格的其他机构负责项目的前期审核申报,县级国土资源部门会同级农业和林业部门负责项目的前期审核审批。其中,项目资金来源于县级财政资金的,由县级国土资源部门会同级农业、林业和财政部门负责项目的前期审核审批;项目资金来源于地级以上市财政资金的,由县级国土资源部门会同级农业、林业和财政部门联合申报,并由地级以上市国土资源部门会同级农业、林业和财政部门审批。

属县级审批的,审批后的前期审核材料应上报地级以上市国土资源、农业、林业和财政部门备案。

财政投资的项目由市、县级土地整理机构或市、县国土资源部门中承担相应业务职能且具有法人资格的其他机构作为项目建设单位,承担项目建设任务。

第十条 项目前期审核申报材料要求:

(一)项目前期审核申报文件,内容主要包括项目建设规模、总投资估算、资金筹集方式等;

(二)项目所在地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局部图)或专项规划图(局部图);

(三)土地权属证书(复印件)或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出具的土地权属证明文件;

(四)最新土地利用现状图(标准分幅图)和项目地类表;

(五)地形图(1:10000);

(六)土地权属单位同意开发整理的书面意见;

(七)涉及河滩地的,应附县级水利部门同意开发整理的书面意见。

第十一条 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应认真核对项目开发整理前的图斑,并对项目区的自然、经济、社会、技术条件等进行审核,特别是对土地权属是否清楚,土地权属单位是否同意开发整理,山坡地的坡度是否小于25°,地类是否与省国土资源厅备案的最新土地利用现状图一致,面积是否准确等情况进行审核。

项目的地块应相对集中连片、水源有保障、土层达到一定厚度,通过合理的工程措施可满足项目建成后耕种的要求。

第十二条 项目前期审核批准后,市、县级土地整理机构或市、县级国土资源部门中承担相应业务职能且具有法人资格的其他机构应按照《广东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勘测设计管理规定》,组织项目区的勘察测量、编制项目设计和预算。属利用社会资金的,项目设计和预算由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委托专业技术机构或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审核后批准;属使用县级财政资金的,由县级国土资源部门负责项目设计方案审核和预算初审并行文报送同级财政部门进行项目预算审批;属使用地级以上市财政资金的,项目设计与预算由县级国土资源部门会同级财政部门上报,并由地级以上市国土资源部门负责项目设计方案审核和预算初审及行文报送同级财政部门进行项目预算审批。

属县级审批的,审批后的设计预算材料应上报地级以上市国土资源、农业、林业和财政部门备案。

《广东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勘测设计管理规定》由省国土资源厅另行制订。

第三章 项目实施

第十三条 建设单位应加强项目施工管理,确保项目工程质量,同时应委托有资质的监理单位进行工程监理,强化监理责任。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设计方案和有关的技术标准进行施工,不得擅自变更设计方案,并做好施工日志记录。设计方案确需变更的,应按《广东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勘测设计管理规定》办理有关手续。

第十四条 使用财政资金的项目,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和《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工程招标投标。

第十五条 利用社会资金的项目应引入竞争机制。县级国土资源部门每年应有计划地从耕地后备资源地块中分批选择项目引入社会资金开发整理补充耕地,在项目设计方案及投资预算经批准后,通过公开招投标方式确定投资者,并由县级土地整理机构或县级国土资源部门中承担相应职能且具有法人资格的其他机构与其签订开发补充耕地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与职责。

属土地权属所有单位或土地承包经营者自筹资金补充耕地的,项目的前期审核、设计、实施等手续按本办法有关规定办理,投资收益补偿方式等事宜由县级国土资源部门与投资者具体协商确定,并由县级土地整理机构或县级国土资源部门中承担相应业务职能且具有法人资格的其他机构与其签订开发整理补充耕地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责任。

第四章 项目验收

第十六条 项目验收分为县级初验、地级以上市验收并经省级抽查通过后发函确认二个阶段。市、县两级国土资源部门会同级有关部门共同负责项目的初验和验收,具体分工如下:

(一)县级国土资源部门牵头会同级有关部门对项目工程验收和补充耕地进行初验;其中,县级发展改革、农业、林业、财政部门参与项目工程验收,县级农业、林业部门参与补充耕地初验。

(二)地级以上市国土资源部门会同级农业、林业部门负责对补充耕地进行验收。各地级以上市应建立具有中级以上农业(或土壤)、水利(或水保)、国土(或测绘)等专业技术资格人员组成的专家库,每次验收时从专家库中按专业随机抽取3名以上专业技术人员参加补充耕地验收工作。项目验收确认函需待省级抽查通过后,由地级以上市国土资源部门会同级农业、林业部门联合核发。

省国土资源厅会同省农业厅、林业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厅、监察厅、审计厅对补充耕地进行随机抽查,并反馈抽查意见。

第十七条 项目验收程序及材料要求:

(一)申报验收。建设单位向项目所在地的县级国土资源部门提出验收申请,同时上报下列材料和电子文档:

1.《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工程完成情况表》(见附件2);

2.项目工程监理总结报告;

3.由地级以上市专业机构出具的按行业标准测定的项目补充耕地土壤抽样化验报告;

4.项目竣工图。

(二)县级初验。县级国土资源部门接到验收申请后,在10个工作日内,根据本办法第十六条规定的部门职责会同有关部门对项目工程以及补充耕地的数量和质量进行验收或初验,填写《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工程验收表》(见附件3)和《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验收表》(见附件4)。

1.初验认定不合格的,由建设单位负责整改后重新申请验收。

2.初验认定合格的,由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向地级以上市国土资源部门提出补充耕地验收申请,同时按一式两份上报下列材料和电子文档:

(1)《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工程验收表》;

(2)《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验收表》;

(3)项目实施前最新的土地利用现状图(比例尺1:10000标准分幅);

(4)项目竣工图。

(三)市级验收。地级以上市国土资源部门接到验收申请后,在15个工作日内,会同级农业、林业部门对项目补充耕地进行验收,并在《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验收表》上签署验收意见。

1.验收认定不合格的,由建设单位负责整改后重新申请验收。

2.验收认定合格的,由地级以上市国土资源部门按一季度一个批次,于每季度的第一个月的月底前,集中向省国土资源厅提出补充耕地抽查申请,附《××市补充耕地验收情况汇总表》(见附件5),同时分项目、按一式两份上报下列材料及电子文档:

(1)《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验收表》;

(2)项目实施前最新的土地利用现状图(比例尺1:10000标准分幅);

(3)项目竣工图;

(4)市、县级财政资金投资的项目须报送财务决算报告和财政部门的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审核报告。

省国土资源厅接到抽查申请后,会同省发展改革委、农业厅、财政厅、监察厅、审计厅、林业局于每季度结束前集中组织实地抽查,抽查结束后20个工作日内反馈抽查意见。抽查采取随机的方式进行,且抽查的项目个数应占该县级上报验收总项目的10%以上。每个项目由抽查人员填写《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抽查记录表》(见附件6)。抽查中有项目不合格的,地级以上市对不合格项目所在县(市、区)该批次项目均不予核发验收确认函,待项目建设单位全面完成整改后,重新申请省级抽查。

经省级抽查的项目均合格的,由地级以上市国土资源部门联合同级农业、林业部门核发验收确认函,认定该县(市、区)该批次项目验收合格。

第十八条 申请验收的项目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项目工程已按设计要求完成并能正常使用;

(二)地类清楚,面积准确;

(三)没有出现水土流失现象;

(四)项目符合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开垦的地块周边无严重污染源。

第十九条 项目验收方法:

(一)按照经批准的项目设计方案,查阅项目工程监理总结报告和补充耕地土壤抽样化验报告,逐项对项目工程进行验收,并予以综合评定。

(二)以土地利用现状图斑图和施工单位编制的实测项目竣工图为依据,遵循《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采取室内核算与现场核对相结合的办法,核查项目开发前、后各地类的面积和补充耕地面积。

(三)按照《广东省补充耕地质量验收标准》(见附件1),核查项目的灌溉排水条件、交通条件和土壤肥力情况,对补充耕地的质量进行综合评定。

第二十条 实行补充耕地资金补助制度。

(一)省财政厅设立补充耕地补助资金,2008年至2012年,省财政共安排40亿元,对2008年1月1日之后已由地级以上市国土资源、农业、林业部门核发补充耕地验收函的市县级开发整理项目的新增耕地,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按每亩20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由省财政厅和省国土资源厅另行制定。

(二)补充耕地经核发验收确认函后,由县级财政部门会同级国土资源部门逐级向省财政厅、国土资源厅提出补助资金申请,省财政厅、国土资源厅按照项目验收确认函的补充耕地面积等因素分配补充耕地补助资金。补助资金的申请材料包括申请书、省级抽查反馈意见和项目验收确认函。

(三)省财政安排的补充耕地补助资金专款用于补充耕地和基本农田建设与保护等支出,工作经费按不超过3%的比例据实列支。

第二十一条 由园地改造为耕地的,如果项目区内改种植农作物面积达50%以上的,其补充耕地指标可用于耕地占补平衡或有偿转让;否则,只可作为耕地总量平衡指标,用于弥补耕地保有量缺口,不得进行有偿转让。

第二十二条 使用社会资金开发整理的补充耕地指标由投资者与项目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按不低于6:4的比例进行分配,具体分配比例应在项目招标时明确。

第二十三条 社会资金投资者所获得可用于耕地占补平衡的补充耕地指标由其自主在省内进行有偿转让,转让所得归投资者。转让前,社会资金投资者应将转让意向及价格书面告知当地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在转让价格同等的条件下,当地政府有优先受让权。社会资金投资者必须将转让合同报送当地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并由其逐级上报省国土资源厅确认。

第二十四条 省、市、县三级国土资源部门应建立台帐,对行政区域内补充耕地指标的取得、转让、使用进行登记管理。

第二十五条 项目经地级以上市核发验收确认函后,项目所在地的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应按照土地变更调查工作的要求和补充耕地指标的使用情况,及时做好土地利用现状变更工作。

第二十六条 各级国土资源、农业、林业和财政部门,应按照各自职责,建立健全项目相关档案,并督促指导项目建设单位应按照有关规定,及时收集项目申报、审批、实施及验收过程中的有关文件、资料、图件和影像等,建立健全项目档案。

第二十七条 项目经地级以上市核发验收确认函后,补充耕地应由项目所在地镇政府与土地权属单位签订协议,正式移交给土地权属单位耕种或外包耕种,并由当地农业部门负责跟踪补充耕地的种植管理。

第五章 部门职责

第二十八条 国土资源部门职责

(一)省国土资源厅负责开发补充耕地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检查;牵头组织省级抽查;建立台帐对全省补充耕地指标进行登记管理。

(二)地级以上市国土资源部门负责本级财政资金投资项目的前期审核审批和设计预算审核;牵头会同有关部门组织项目验收,并对补充耕地数量的真实性负责;联合同级农业、林业部门核发补充耕地验收确认函;建立台帐对全市补充耕地指标进行登记管理。

(三)县级国土资源部门牵头编制本级专项规划、造册登记耕地后备资源地块;编制本地区补充耕地计划;负责使用社会资金、县级财政资金项目的前期审核审批和设计预算审核;负责市级财政资金投资项目的前期审核申报和设计预算申报;组织项目监督检查;组织项目工程验收和补充耕地初验,并对补充耕地数量的真实性负责;建立台帐对全县(市、区)补充耕地指标进行登记管理。

第二十九条 财政部门职责

(一)省财政厅负责筹集补充耕地补助资金、对省国土资源厅提出的省级补助资金分配方案的合规性进行审核并下达。配合省国土资源厅进行省级抽查;对项目使用财政资金进行监管。

(二)地级以上市财政部门做好市级财政资金投资项目的前期审核审批和设计预算审批;对财政安排的补充耕地项目及相关预算进行合规性审核下达;分配下达财政安排补助资金;根据国库集中支付的有关规定审核拨付资金;进行财务监督管理。

(三)县级财政部门编制本级专项规划、造册登记耕地后备资源地块;做好县级财政资金投资项目的前期审核审批和设计预算审批;与有关部门共同做好市级财政资金投资项目的前期审核申报和设计预算申报;与有关部门共同做好项目工程验收;按规定落实、拨付和监督项目财政资金;负责补充耕地补助资金的拨付和管理。

第三十条 农业部门职责

(一)省农业厅配合省国土资源厅进行省级抽查。

(二)地级以上市农业部门配合同级国土资源部门做好市级财政资金投资项目的前期审核审批;与有关部门共同做好项目验收和核发验收确认函,并对补充耕地的质量进行把关。

(三)县级农业部门配合同级国土资源部门编制本级专项规划、造册登记耕地后备资源地块;做好使用社会资金、县级财政资金投资项目的前期审核审批;做好市级财政资金投资项目的前期审核申报;与有关部门共同做好项目工程验收和补充耕地初验,并对补充耕地的质量进行把关;负责指导和监督项目建设单位按行业规范采集土壤样品和送验。

(四)各级农业部门负责指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指导、跟踪补充耕地的种植。

第三十一条 林业部门职责

(一)省林业局配合省国土资源厅进行省级抽查。

(二)地级以上市林业部门配合同级国土资源部门做好市级财政资金投资项目的前期审核审批;与有关部门共同做好项目验收和核发验收确认函。

(三)县级林业部门配合同级国土资源部门编制本级专项规划、造册登记耕地后备资源地块;做好使用社会资金、县级财政资金投资项目的前期审核审批;做好市级财政资金投资项目的前期审核申报;与有关部门共同做好项目工程验收和补充耕地初验;做好林业生态保护工作。

第三十二条 发展改革部门职责

(一)省发展改革委配合省国土资源厅进行省级抽查。

(二)地级以上市、县级发展改革部门配合同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做好项目工程验收工作;做好补充耕地与当地社会发展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衔接工作;参与本地区专项规划编制和耕地后备资源地块建设工作。

第三十三条 环保部门职责

县级环保部门配合同级国土资源部门编制本级专项规划、造册登记耕地后备资源地块。

第三十四条 监察部门职责

(一)对项目实施过程实行行政监察。

(二)省监察厅配合省国土资源厅进行省级抽查。

第三十五条 审计部门职责

(一)按《审计法》规定的职能对项目资金的使用管理进行审计监督。

(二)省审计厅配合省国土资源厅进行省级抽查。

第三十六条 省国土资源厅制订省级抽查计划后,应书面通知各抽查单位参加。

第六章 责任

第三十七条 项目建设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对项目申报、实施、质量和资金管理等负责,项目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法定代表人按照各自职责对所承建项目的工程质量负责。

第三十八条 项目组织部门、相关职责部门和有关责任人在审批、评估、咨询、监督、验收、抽查等过程中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索贿受贿的,将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用于项目的财政资金。各级财政、国土资源部门按职能分工对财政资金的使用、拨付以及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有财政违法行为的,由财政部门按照国务院《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第四十条 项目建设单位存在擅自变更建设地点、建设内容和建设标准等问题的,应责成整改;已造成严重后果的,移交有关机关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行政或法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1.广东省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质量验收标准(略)

2.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工程完成情况表(略)

3.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工程验收表(略)

4.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验收表(略)

5.XXX市补充耕地验收情况汇总表(略)

6.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抽查记录表(略)

7.广东省县级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专项规划主要内容与报告要求(略)

第三篇:长沙政务服务中心大厅提质改造设备采购弱电工程监理项目

长沙市政务服务中心大厅提质改造设备采购弱电工程监理项目服务内容及要求

一、监理范围和内容

(一)监理范围

包括项目前期准备、项目实施、初验试运行、竣工验收等阶段的监理,并根据每个阶段的特点,具体实施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成本控制、合同管理、安全管理、信息管理、文档管理和协调等工作。

(二)监理内容

按照“四控、三管、一协调”的要求,确保项目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并实现项目建设的目标,本项目监理工作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1.项目组织及技术实施方案的把关 1.1审核承建单位的总体实施方案;

1.2审核项目建设过程中各种关键技术的构建落实; 1.3审核承建单位的施工组织方案及项目实施计划; 1.4审核承建单位的质量保证计划、质量控制体系(含质量控制的关键性节点);

1.5审核承建单位的源代码管理方案; 1.6审核承建单位的测试方案;

1.7 审核承建单位的进度计划和进度控制节点。 2.工程质量控制 2.1系统集成质量的控制 (1)系统集成方案的进程控制;

(2)关键设备、软件质量技术指标和系统功能符合采购要求的控制;

(3) 对采购的硬件设备的质量进行检验、测试和验收; (4)对设备安装、系统软件的安装调试进行验收; (5)对系统集成进行总体验收。 2.2应用软件开发质量的控制

(1) 软件部署阶段性计划的审核和确认; (2)对应用软件的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进行完整性审查并对数据移植、系统测试联调及系统验收阶段各阶段进行把关;

(3)对承建单位的开发质量进行记录审核; (4) 源代码、应用程序及相关文档的移交验收等; (5) 知识产权的控制。 2.3人员培训的质量控制

(1) 审核确认承建单位的培训计划;

(2) 监督承建单位实施其培训计划,并征求用户的反馈意见;

(3)监督审查考核工作,评估培训效果; (4)审核确认承建单位的培训总结报告。 3.项目进度控制

3.1审核承建单位的进度分解计划,确认分解计划可以保证总体计划目标;

3.2对项目实施进度进行实时跟踪,并要求承建单位对进度计划进行动态调整,以确保项目的阶段和总体进度目标的实现;

3.3当项目建设目标偏离时,应及时指出,并提出对策建议,同时监督承建单位采取措施进行补救。

4.成本控制

4.1通过对工程实施过程的有效控制,确保投资效益在采购控制范围内;

4.2协助建设单位做好项目支付预算的现金流量表,将付款进度与工程质量与形象进度结合起来。

5.合同管理

5.1跟踪检查合同的执行情况,确保承建单位按时履约; 5.2对合同工期的延误和延期进行审核申报;

5.3对合同变更、索赔等事宜进行审核并向采购人报告; 5.4根据合同约定,审核承建单位提交的支付申请,协助报签付款凭证。

6.安全管理

6.1做好项目实施过程中安全风险的评估,对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预警,并提出应对措施;

6.2根据软件安全测评报告,做好信息系统安全问题的过程管理,督促承建单位做好整改工作。

7.信息管理、工程文档管理 7.1做好监理日记及工程大事记;

7.2做好合同批复等各类往来文件的批复和存档; 7.3做好项目协调会、技术专题会等各项会议纪要; 7.4管理好实施期间的各类、各方技术文档; 7.5做好项目周报;

7.6做好监理建议书和监理通知书存档; 7.7阶段性项目总结。 8.协调关系

经采购人委托,负责协调本项目所涉及的各承建单位之间的工作关系,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各类纠纷。

二、监理要求

(一)总体要求

监理方应坚持“守法、诚信、公正、科学”的执业准则,遵守并执行有关项目建设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制度,认真履行监理义务和职责,维护采购人的合法权益,以对项目全过程进行监督和把关,协调采购人和承建单位的关系,协助采购人圆满完成本工程既定目标。

(二)监理组织要求

1.监理单位应根据项目需要和承诺,配备满足长沙市政务服务中心大厅提质改造设备采购弱电工程监理项目工作所需要的人员、设施、设备和工具;

2.监理过程中,监理团队人员应按科学、认真的工作态度开展监理工作,并承担建设单位与承建单位的信息保密义务。

(三)监理人员要求

1.监理方应按项目要求在本次采购的供应商确定之日起3天内按采购人要求派驻监理团队,配置总监理工程师和现场监理工程师,实行总监理工程师监理负责制。本项目要求常驻监理人数不少于3人,在响应文件中提供驻场人员名单以及近三个月的社保证明。

2.监理团队人员未经采购人书面同意不得更换,否则每发生一次则扣除项目合同款2000元。常驻监理人员一律纳入采购人日常管理,违反采购人考勤制度的每人次扣除项目合同款1000元,以采购人确认的考勤记录为准。

(四)其它要求及说明

1.供应商应详细了解长沙市政务服务中心大厅提质改造设备采购弱电工程所有实施内容,了解项目全过程的监理任务和要求,并根据项目要求、现场实施情况,详细考虑项目监理所需的所有费用,一旦确定,在项目监理过程中出现任何遗漏或事故,均由成交供应商承担,且采购人不再增加支付任何费用。本项目监理费的结算由采购人对监理工作进行绩效考评,依据考评结果结算。

2.供应商在参与本项目的全部过程中,应负责其派出的所有工作人员的人身意外保险以及承担人身意外事故引发的责任、损失和所有费用。采购人不承担供应商工作人员因意外(包括但不限于:在驻场工作中发生的意外以及抵达驻场途中及返程中发生的意外)所致的任何责任。

3.监理服务期限:自成交供应商依本《监理服务内容及要求》之规定派驻监理团队,配置总监理工程师和现场监理工程师之日起至项目竣工验收合格,且完成所有移交工作之日止。 4.项目监理团队负责人及成员须全程参与项目监理工作,不得挂名参与采购。

5.本项目是为长沙市政务服务中心大厅提质改造设备采购弱电工程监理服务,监理相关进度、付款、合同履约等均受其影响,供应商应充分考虑其中的不确定因素带来的风险,并自行承担可能产生的不确定结果。

对于上述要求,各供应商需对项目监理服务内容及要求完全响应,并填写服务内容及要求响应表,响应文件和报价文件必须分别加盖单位公章并独立密封,于评审会当天按照通知的截止时间点前现场提交给评审委员会。

第四篇:建设占用耕地补充审核

一、法定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三十一条第二款

(二)《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办法》(2012年修正版)第三十一条第三款

(三)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四川省土地整治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川国土资发〔2015〕14号)第三条

二、申请条件

(一)政府重视,群众同意,资金有保障,土地权属清晰无争议;项目实施所需的路、水、电等基础条件已经具备或相关工程正在建设,道路、水利、电力工程、村庄改造等建设方案和资金已经落实,可保证与项目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

(二)土地整理项目原则上以行政村为基本单元,各行政村应相邻,集中连片,建设规模一般不超过15000亩;

(三)土地开发项目规模不低于50亩,开发土地相对集中连片,坡度低于25°,海拔一般不超过3000米,具备道路通达和水源保障条件。河滩地开发必须具备达标的防洪河堤,或经批准建设达10年一遇标准的防洪堤坝工程。

三、申报材料

根据不同情况,由项目申报单位分别报送以下材料:

(一)申请(原件);

(二)勘测定界报告(原件,采用AutoCAD图形文件格式);

(三)项目规划设计报告(原件);

(四)预算书(原件);

(五)规划设计图及单体设计图(比例尺1:2000,重点部位1:500)(原件);

(六)专家评审意见(原件);

(七)土地权属证明(原件)。

四、办理流程

(一)项目申报单位到市政务服务大厅工程建设类集中受理窗口(以下简称窗口)提出申请。申报材料齐全、符合规定形式的,窗口予以受理,并将申请事项信息及其申报材料扫描录入智慧政务平台(1个工作日);

(二)行政审批科对申请材料的要件形式进行初审(1个工作日);

(三)行政审批科对申请材料进行初审后,通过巴中市智慧政务平台运转到局耕保科办理(12个工作日);

报市政府审批或转报省政府审批(时间另计);

(四)项目申报单位到市政务中心集中受理窗口领取办理结果(1个工作日)。

五、办理时限 法定时限:20个工作日

承诺时限:15个工作日(不含市政府、省政府审批时间)

六、收费标准及依据 不收费

七、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

市政务服务大厅工程建设类集中受理窗口:(0827)5280407 市国土资源局耕地保护科:(0827)5267898

投诉电话

市政务服务和资源交易服务中心:(0827)2221890 网址

市政务服务和资源交易服中心:http://zwhjy.cnbz.gov.cn/ 巴中市国土资源局:http://gtzyj.cnbz.gov.cn/

八、办理时间

9:00-12:00 13:30-17:00

九、办理地点

巴中市巴州区广场街67号

国有未利用地开发审核

一、法定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三十九条第一款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十七条第二款、第三款

二、申请条件

(一)政府重视,群众同意,资金有保障,土地权属清晰无争议;项目实施所需的路、水、电等基础条件已经具备或相关工程正在建设,道路、水利、电力工程、村庄改造等建设方案和资金已经落实,可保证与项目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

(二)土地开发项目规模300亩以上、750亩以下,开发土地相对集中连片,坡度低于25°,海拔一般不超过3000米,具备道路通达和水源保障条件。河滩地开发必须具备达标的防洪河堤,或经批准建设达10年一遇标准的防洪堤坝工程。

三、申报材料

(一)申请(原件);

(二)勘测定界报告(原件,采用AutoCAD图形文件格式);

(三)项目规划设计报告(原件);

(四)预算书(原件);

(五)规划设计图及单体设计图(比例尺1:2000,重点部位1:500)(原件);

(六)专家评审意见(原件);

(七)土地权属证明(原件);

(八)部门审查意见。

四、办理流程

(一)项目申报单位到市政务服务中心工程建设类集中受理窗口(以下简称窗口)提出申请。申报材料齐全、符合规定形式的,窗口予以受理,并将申请事项信息及其申报材料扫描录入智慧政务平台(1个工作日);

(二)行政审批科对申请材料的要件形式进行初审(1个工作日);

(三)行政审批科对申请材料进行初审后,通过巴中市智慧政务平台运转到局耕保科办理(12个工作日);

报市政府审批或转报省政府审批(时间另计);

(四)项目申报单位到市政务中心集中受理窗口领取办理结果(1个工作日)。

五、办理时限 法定时限:20个工作日

承诺时限:15个工作日(不含市政府、省政府审批时间)

六、收费标准及依据 无。

七、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

市政务服务大厅工程建设类集中受理窗口:(0827)5280407

市国土资源局耕地保护科:(0827)5267898 投诉电话

市政务服务和资源交易服务中心:(0827)2221890 网址

市政务服务和资源交易服中心:http://zwhjy.cnbz.gov.cn/ 巴中市国土资源局:http://gtzyj.cnbz.gov.cn/

八、办理时间

9:00-12:00 13:30-17:00

九、办理地点

巴中市巴州区广场街67号

第五篇:关于转发省府办进一步做好补充耕地工作实现耕地占补

平衡的通知

龙政办〔2010〕241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有关部门:

为切实做好我市的补充耕地工作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现将《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补充耕地工作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通知》(闽政办[2010]231号)转发给你们,并提出以下意见,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抓紧落实机构人员

各县(市、区)要按照闽政办[2010]231号文的要求,切实加强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机构的建设,尚未建立专门机构的,要在2010年底前抓紧建立土地整治中心、设立专户,并落实相应的编制、专业技术人员和车辆设备等;已建立专门机构的,必须确保一定的专业技术人员专职从事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工作,每年要将土地整治专项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为补充耕地任务的顺利完成提供坚实保障。

二、部门密切配合

各有关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积极配合国土部门做好补充耕地工作,特别是财政部门要做好资金拨付、农业部门要参与项目验收和后续管理、农综部门要参与项目报备、林业部门要支持耕地开发项目立项等工作。

三、简化管理环节

为简化环节、提高效率, 600亩以下土地整理项目由县(市、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审批立项、规划设计审查、概预算批复、资金拨付、中期检查、项目稽查、验收、审计等日常管理工作,市政府将组织相关部门对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进行督查。

四、严格目标考核

市政府将对各县(市、区)上一年度补充耕地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未完成年度补充耕地任务又未通过有偿调剂方式补足指标的县(市、区),暂停受理其下一年度的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申请。超额完成任务的补充耕地指标有偿转让,原则上应在市内进行,由市国土资源局负责具体指导。

龙岩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一○年十月十三日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

我省大力实施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连续十年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但我省耕地后备资源匮乏,补充耕地难度大,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建设占用耕地需求逐年加大,耕地占补平衡形势日益严峻。为确保全省耕地占补平衡,保障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用地需求,现将进一步做好补充耕地工作实行耕地占补平衡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耕地保护基本国策,坚持开源节流并举;强化各级政府补充耕地的责任,调动各方积极性,完善考核机制;全力推进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提高耕地质量,增加耕地数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促进海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一)统筹规划,合理利用。科学编制土地整理复垦开发专项规划,着力合理开发利用耕地后备资源,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切实保护生态环境。

(二)政府主导,各方参与。必须建立以政府为主导、有关部门和群众积极参加的联动机制,减少环节,提高效率,充分调动各方做好补充耕地工作的积极性。

(三)突出重点,分类推进。坚持内涵挖潜与外延开发相结合,以土地整理和农村建设用地复垦为重点,适度实施土地开发,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土地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四)严格管理,确保质量。严格按基本建设程序实施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坚持规范化管理、标准化建设,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补充耕地任务。

二、完善补充耕地计划和项目管理

(一)下达补充耕地任务。省政府按照各设区市年度建设占用耕地情况、耕地后备资源状况、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耕地保护目标,依据上述三项因素的具体权重,核定并下达各设区市年度补充耕地和土地整理任务。各设区市政府要积极组织县(市、区)实施补充耕地项目,落实补充耕地任务。

(二)加强项目立项管理。各县(市、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编制土地整理复垦开发专项规划,将耕地后备资源地块造册登记,建立补充耕地项目库,并会同农业部门组织项目申报单位科学选择项目,合理确定项目规模。

市、县(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严格项目立项审查,严防项目重复投资。土地整理项目和100亩以上的土地复垦、土地开发项目由设区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审批立项;100亩以下土地复垦、土地开发项目由县(市、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审批立项。

(三)做好项目设计和预算审查。市、县(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严格执行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突出耕地质量、工程质量和工程安全,做好项目设计审查。市、县(区)财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严格执行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组织开展项目投资预算审核,强化项目投资方案评审,严把项目投资审批关。各地要建立评审专家库,健全专家评审制度,提高项目建设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四)严格项目实施监督管理。各类补充耕地项目的实施,应按相关规定实行项目业主负责制、工程招投标制、施工监理制、资金县级报账制、竣工决算审计制等基本管理制度,严格按设计施工。市、县(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对项目实行全程跟踪,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确保项目建设进度和质量,提高资金使用效果。省和设区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采取定期检查、不定期稽查和联合驻点检查等方式,督促提高项目工程质量。要加强项目实施报备工作,项目实施各环节的情况应及时在福建省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动态监管系统报备。

(五)规范项目竣工验收。按照“谁立项、谁验收”的原则,由同级国土资源、农业部门对各类补充耕地项目的工程建设和补充耕地数量、质量情况进行验收。土地整理规模在2000亩以上的项目,由省国土资源厅、农业厅组织检查验收。

设区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将通过竣工验收的项目汇总上报省国土资源厅。省国土资源厅要会同省农业厅按照规定对新增耕地的数量、质量进行抽查,各地应认真落实抽查提出的整改意见。验收通过的补充耕地项目,应及时在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信息报备系统报备,取得备案配号。

(六)调剂补充耕地指标。各地应在本行政区范围内,挖掘耕地后备资源潜力,加大补充耕地力度,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切实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年度补充耕地和土地整理任务。对确实无法完成下达的年度补充耕地任务的市、县(区),允许以有偿调剂方式受让其他市、县(区)超额完成的补充耕地指标。出让方与受让方自行协商确定有偿调剂费用,按照规范格式签订协议,并报省国土资源厅备案。

三、进一步加强项目资金管理

(一)切块下达专项资金。省财政厅、国土资源厅根据年度补充耕地和土地整理的任务数分配专项资金,切块下达各设区市专项使用。设区市财政部门会同同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根据项目投资预算,将专项资金下拨至县(市、区)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资金专户。

(二)严格资金使用监督。各地要健全资金使用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及时拨付项目补助资金,规范专项资金使用,严禁挤占、挪用和擅自扩大支出范围。加强专项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建立部门联动的监督检查机制,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强化事前和事中监督,促进监督和管理的有机融合。

四、严格补充耕地考核工作

(一)考核内容。各地取得国土资源部网络备案配号的新增耕地面积以及补充耕地指标有偿调剂数量,作为年度补充耕地任务的考核依据。

(二)考核办法。省和设区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建立年度补充耕地台账,考核各地补充耕地任务完成情况。省国土资源厅每年第一季度组织对设区市上一年度补充耕地任务完成情况考核。

(三)考核奖惩。对补充耕地项目质量好、超额完成补充耕地任务的设区市予以适当奖励。对未完成省政府分解下达的年度补充耕地任务又未通过有偿调剂方式补足指标的设区市,暂停受理其下一年度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申请。

五、切实加强补充耕地组织领导

(一)进一步明确工作责任。各市、县(区)政府是补充耕地的责任主体,市、县(区)政府主要领导是补充耕地任务的第一责任人。设区市政府要通过签订责任书将补充耕地和土地整理任务分解下达县(市、区)政府,县(市、区)政府要具体落实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和责任单位。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共同责任机制,协调有关部门,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完成补充耕地任务。

各市、县(区)政府要加强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机构建设,充实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保障工作经费。

(二)健全完善配套管理措施。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牵头会同省财政、农业等部门,按照国家加强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项目和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以及本通知要求,进一步完善项目立项、设计、施工管理、验收(中期、竣工)等配套管理规定,研究制订按数量核定补充耕地年度计划的具体办法。确保补充耕地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三)加强部门分工协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加强指导,组织实施,监督检查项目,严格项目竣工验收;建立补充耕地指标管理平台,严格补充耕地指标形成、调剂、考核和使用管理。

财政部门应进一步完善补充耕地项目专项资金分配、使用、监管办法,督促各地落实专项资金预算实施和管理工作。

审计、监察部门要加强对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建设的监督检查,加大专项资金使用监督力度,防止侵占、挪用、截留专项资金,确保资金使用安全。

农业部门应当加强补充耕地项目的验收和后期管理,指导土地质量改良,促进项目综合开发利用,以发挥效益。

林业部门、海洋渔业部门对涉及疏林地、沿海滩涂的土地开发项目应当予以支持。

(四)调动群众积极性。各地要做好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政策宣传,引导群众支持项目建设,参与项目实施;要尊重群众意愿,依法依规做好土地权属调整工作,切实保护农民利益,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年八月十三日

|关闭本窗口|

上一篇:部队尖刀班创建的目的下一篇: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