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传热比赛范文

2022-05-29

第一篇:免费传热比赛范文

传热比赛教学设计

《传热比赛》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学目标

知识:了解热传递的特点,并能区别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能理解热传导的特点。

能力:能设计实验要研究的问题,并能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能举出生活中更多的热传导的例子。

情感:能意识到热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能与同学合作交流,体会探究的乐趣。

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提出问题

1、教师出示一把小勺,让学生摸摸勺把儿,有什么感觉?

2、学生猜测后摸摸。

3、对比实验:老师把勺子放到热水里,过一会儿在摸摸勺把儿,有什么感觉?

4、提出问题:勺把儿是怎样变热的?

5、讲述:热水把热传到勺把儿上,那么热在物体中是怎样传递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评: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我首先做了一个演示实验,让直观的感受把学生引入一种问题情境。学生看到这种现象,迫切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我趁机提出:你觉得热是怎样传递的?能设计实验来验证吗?)

(二)猜想假设

设计方案

1、猜想:热在物体中是怎样传递的?

2、设计实验方案

3、交流、完善实验方案

(评:学生带着问题,展开探究儿童天生就是一个发现者、探究者,而探究又是学生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的重要途径。我让每个学生都带着问题去独立思考,提出猜想,想出自己的实验方案。结果学生们想出了许多种实验方案,充分体现了实验材料和方法的多样性,给学生更大的空间发挥自己的能力,也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这样,学生通过共同交流,互相补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

(三)实验操作

观察汇报

1、出示实验注意事项

教师提示注意安全

1、怎样使用酒精灯

2、点燃火柴(火柴点燃后放入回收槽。)

2、实验操作

1、分小组合作,

2、注意分工

3、观察记录

教师出示实验报告单

4、汇报交流

学生填写完后,找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评:接着,根据方案,分共和作,实验验证,填表,操作实验的过程中,利用老师与学生进行比赛的形式,启发学生用三脚架、易拉罐等各种材料设计实验,来证明热是否沿着物体传递,调动学生的设计实验并进行操作的兴趣,不仅提高了学生利用多种教学媒体设计实验的主动性和自主性,还保证了实验操作的质量。同学们成功设计并很好地完成了 “火柴”这个实验,这时,教师将计就计,给予了学生特殊的肯定)

(四)讨论分析

得出结论

1、分析:火柴为什么从一端依次掉下?

2、讨论:热在物体中是怎样传递的?

3、总结实验结论

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向温度低的地方

4、播放课件:热传递。

(评: 通过分析学生实验中,火柴掉落的先后顺序,整理归纳,最后得出结论:热是从温度较高的部位传到温度较低的部位。为了提升结论我播放了一段热传递的视频。)

5、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在生活中那些地方体现了物体传热这种性质?

(评:让学生观察生活中有关热传导的事例,讨论汇报或查资料,使他们知道科学知识不仅可以通过实验能得到,还可以通过生活、查资料等来获得。这样,把科学探究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养成学生善于发现,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和科学素养。)

十、课后反思

1、培养学生自行设计实验的能力

《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了“科学学习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以探究为核心,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一基本理念,对科学探究提出了具体的内容标准。教学中,应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提出问题,大胆进行猜想,鼓励学生设计多种实验方案,选择有针对性的实验进行研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实验是小学科学课的重要形式,它不仅为学生主动学习创造了条件,而且实验本身就能很好的展示知识发生、形成的过程。为了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学习怎样去设计观察实验活动及认识热的传导这两个主要教学任务。我把这节课的设计为导入、基本活动、扩展活动三个部分,也是逐步推进的三个层次。

在我介绍了凡士林,并让他们观察了热在铁棒中的传递后,也就是解决了观察的方法之后,提出:观察铜棒的一端被加热时,铜棒的其他部分变热的情况,并作详细描述。这是一个实际观察、描述层面的认识。在这一层中,需要他们自己设计出实验去观察热在铜棒中是如何传递的。在这里我并没有直接做演示实验让孩子们观察,而是分步出示模型,让孩子们参与进来,去猜测实验的结果,让他们亲历探究过程。

最后孩子们研究了热在铜棒中传递等多个活动的基础上,找出共同的特点,概括出: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向温度低的地方。 ──在一定数量的观察活动基础上,形成对传热──热的传导的认识

2、重视学生间的互相评价

在学生汇报和展示实验方案和发现后,请其他小组的同学评价“他们是否做得科学,有哪些不足之处,还可以怎样进行改进?”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起到引导作用。从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得出结论,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本课采用以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进行,让学生分小组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汇报、展示。在这些活动中,使学生学会分工合作,与小组同学进行交流,倾听别人的意见,善待批评以及审视自己的观点,获得更正确的认识,学会分析、欣赏、分享、互助„„

3、注意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

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其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利于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最终实现课程宗旨,即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因此评价就不能仅在学习过程结束后再进行,而必须伴随于教学过程之中。在教学中我会随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反应,及时给予必要的、适当的鼓励性、指导性的评价。当学生上台汇报、展示时,通过其他的同学的评价,同学们更明白对比实验的要求,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最后让每个孩子进行自我评价,在学习中获得自信、满足、快乐。

传热比赛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目标:

(1)能根据生活现象提出要研究的问题。 (2)能设计实验证明要研究的问题。 (3)能对实验现象进行预测。

(4)能按照方案进行实验,并将实验现象记录下来。 (5)能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与其他同学一起探究热传导的现象。 (2)能把自己的研究结果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

3、科学知识目标:

能理解什么是热传导,即热在物体中是怎样传递的。

二、教学方法:运用自主探究法,按照: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亲历验证过程——总结实验结论——发现新问题——想再继续探究的过程进行教学。

三、教学准备:

1、 材料与工具:小勺,杯子,热水;凡士林,火柴,豆子,酒精灯,支架等。

2、 课外参与:(1)布置学生课前调查并亲身体验把铝勺或其他金属勺放入热水中会有什么变化?

(2)教师课前准备好实验材料和实验报告单。 (3)教师准备好相应的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教师出示一把小勺和茶杯,让学生来摸摸勺把儿和空茶杯有什么感觉?学生猜测后摸一摸,并介绍感受。

2、对比实验:老师把小勺放在热水里,过一会儿再摸摸勺把儿和茶杯,说出有什么感觉?(注意安全提示)

3、提出问题:勺把儿是怎么变热的呢? 猜想并引出新课,板书课题。

(二)探究活动:

1、学生共同研究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验证: (1)学生谈一谈自己的设想——设计实验方案

(2)阅读53页教材,然后说一说自己的收获。可以修改完善自己的方案。 (3)出示幻灯片补充学生方案的不足:观察这三幅图片(从中间加热,从一头加热,从杯底加热),然后猜想:每一幅图上的豆子可能有什么变化?由此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2、亲历实验验证过程

(1)学生以组为单位自主确定自己的实验方案。2)师出示实验目的和要求。 (3)强调实验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4)清点并了解认识所用的各种材料与工具。

3、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完成实验的探究活动。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交流汇报实验情况。

5、学生总结实验结论:即热在物体中是怎样进行传递的。

出示幻灯学生填空:热能沿着物体传递,热从( )温物体传向( )温物体,在同一物体中,从温度( )的部分传到温度( )的部分。这就叫做热传导。

(三)联系生活实际巩固提高:

学生讨论并汇报:在生活中哪些地方体现了物体传热这种性质。

(四)

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1、谈谈你在这堂课中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2、师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热在同一种物体中传递是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那么热在不同物体中的传递速度是不是一样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进行传热比赛的探究。

(五)布置作业

1、参考课本54页的说明准备各种材料的小勺。

2、调查生活中的金属物品上为什么会有木头、塑料或橡胶? 都是哪些物品?都在什么部位有木头、塑料或橡胶呢?

第二篇:(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传热比赛 1

《传热比赛》教学设计

东回小学

穆丽萍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实验操作活动,使学生认识热是如何传递的。 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的设计、操作和研讨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根据科学程序进行探究的能力和利用热传导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设疑、探究、研讨、运用等活动,激发学生探索“热传导”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积极探究、求实、创新的科学品质。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操作活动,使学生认识热能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的设计、操作和研讨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根据科学程序进行探究的能力和利用热传导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流程:

一、导入

问题1:出示铁棒,如果给红色一端加热,绿色一端会不会变热? 问题2:没有给绿色一端加热,为什么它会变热? 学生都表示绿色一端会变热。

学生充分猜想热在勺中是怎样传递的,为明确实验目的埋下伏笔。 借助部分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引发新的思考。先让学生自己尝试解释热在铁棒中是如何传递的。

二、提出问题,进行猜想。 介绍凡士林

问题1:在铁棒1号位置上用凡士林粘一个乒乓球给红色一端加热会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

问题2:发现传到1号位置就举手。

学生在理解凡士林作用的基础上,对要发生的现象进行猜测,这是一种建立在科学依据上的猜测。

这里提出的几个具有指向性的问题,为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设计出由

针对性的实验打下良好基础。

三、明确思路,进行实验。

问题1:给你们一根铝棒、凡士林、绿豆你们能不能研究出热在铝棒中是怎么传递的?

问题2:有能力的组,可以尝试一些不同的方法。

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设计出不同的试验来观察热在铝棒中是如何传递的。

模型的构建意在帮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掌握设计实验的思路,这样便于学生发散思维,有的小组会找到一些更好的方法。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断的闪烁出了创新的思维火花,充分发挥了他们的创造潜能。

结论:热在铝棒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向温度低的地方。

四、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问题:给你们一个铁片,你们能研究出热在圆片中是怎么传递的么?要求每个小组至少要找到两种以上的研究方法。

由于前面学生已经明确了实验目的,也清楚了实验模型,并有研究铝棒中热是如何传递的基础,所以设计出了较多可行的实验去研究热在铁片是怎样传递的。先扶后放、帮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想办法、做实验、找结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增强学生之间的感情。

五、汇总

问题:通过不同的试验有没有发现热在不同物体中传递的相同的地方?

在铝棒、铁片等多个活动的基础上,找出共同的特点,概括出: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向温度低的地方

在一定数量的观察活动基础上,形成对传热——热的传导的认识。

六、思考

问题:热在不同物体中传递的速度一样么?下节课就来进行传热比赛。 兴致高涨,对下节课进行传热比赛迫不急待。 设置悬念,为下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传热比赛》说课讲稿

东回小学

穆丽萍

《传热比赛》是冀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14课。本课研究的是活动一。教学目标设为:1.能选择一种或几种方法进行热传导的实验。2.能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3.能理解热传导的特点。4.能举出生活中更多的热传导的例子。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和整理信息得出结论的能力。

一、培养学生自行设计实验的能力。

《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了“科学学习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以探究为核心,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一基本理念,对科学探究提出了具体的内容标准。教学中,应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提出问题,大胆进行猜想,鼓励学生设计多种实验方案,选择有针对性的实验进行研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何促进孩子科学能力的提高是现阶段科学教学的一个难点问题。设计实验能力是科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实验主要包括了:材料选择、模型设计、结果呈现、评价交流等内容。可以说:一个好的实验设计是学生科学素养高低的具体体现;是学生素质得以发展的基本需求,它关系到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学生实验是小学科学课的重要形式,它不仅为学生主动学习创造了条件,而且实验本身就能很好的展示知识发生、形成的过程。为了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学习怎样去设计观察实验活动及认识热的传导这两个主要教学任务。我把这节课的设计为导入、基本活动、扩展活动三个部分,也是逐步推进的三个层次。所以在导入部分我问:如果给红色一端加热,绿色的一端会不会热?我烧的是这边红的一端呀,没有烧那边绿的一端呀!这个问题学生根据已有的认知水平,马上可以说出会热。并解释出原因。这是一个让学生自己尝试解释的层面。

在我介绍了凡士林,并让他们观察了热在铁棒中的传递后,也就是解决了观察的方法之后,提出:观察铝棒的一端被加热时,铜棒的其他部分变热的情况,并作详细描述。这是一个实际观察、描述层面的认识。在这一层中,需要他们自己设计出实验去观察热在铝棒中是如何传递的。在传

统的授课中,往往由老师先进行演示实验,就算提供给学生材料,也是在老师的一步步带领下,走入教师精心设计的模式中。学生“照方抓药”,不动脑也照样可以完成实验操作。这种被动的实验,学生虽然动了手,却没有解决实验原理和设计的根本性问题,因此实验后收效不大。在这里我并没有直接做演示实验让孩子们观察,而是分步出示模型,让孩子们参与进来,去猜测实验的结果,让他们亲历探究过程。在让他们设计实验时,增加了一个附加问题:有能力的组,可以尝试一些不同的方法。去让他们积极动脑,为拓展活动研究热在铁片中的传递做铺垫。

最后孩子们研究了热在铜棒、铁片中传递等多个活动的基础上,找出共同的特点,概括出: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向温度低的地方。 ——在一定数量的观察活动基础上,形成对传热——热的传导的认识

二、重视学生间的互相评价

在学生汇报和展示实验方案和发现后,请其他小组的同学评价“他们是否做得科学,有哪些不足之处,还可以怎样进行改进?”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起到引导作用。从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得出结论,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本课采用以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进行,让学生分小组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汇报、展示。在这些活动中,使学生学会分工合作,与小组同学进行交流,倾听别人的意见,善待批评以及审视自己的观点,获得更正确的认识,学会分析、欣赏、分享、互助„„

三、注意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

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其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利于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最终实现课程宗旨,即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因此评价就不能仅在学习过程结束后再进行,而必须伴随于教学过程之中。在教学中我会随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反应,及时给予必要的、适当的鼓励性、指导性的评价。当学生上台汇报、展示时,通过其他的同学的评价,

同学们更明白对比实验的要求,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最后让每个孩子进行自我评价,在学习中获得自信、满足、快乐。

第三篇:7、传热比赛-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

教案

传热比赛【教学目标】科学概念:

1、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2、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过程与方法:

1、进行不同材料物体热传导性能的比较实验

2、分析热的良导体与热的不良导体在生活中的运用。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展对探究的浓厚兴趣。

2、意识到实验方法的选择和改进会对实验数据的准确性产生影响。【教学重点】通过设计试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来证明热在物体中的传导和不同物体传导性能有差异。即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教学难点】进行不同材料物体热传导性能的比较实验【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塑料棒、木棒、钢棒;杯子、热水、蜡烛;钢条、铝条、铜条。教师演示用:酒精灯;蜡烛油、火柴棒;铜、铁、铝金属导热性能演示器。【教学过程】

一、引入:在我们生活当中,热的传递现象随处可见,那不同的材料它传热的速度是不是一样呢?谈谈你的想法。

二、哪个导热快:(1)金属、木头、塑料的导热比赛

1、老师为大家提供实验材料:金属棒、木棒、塑料棒。你们能不能自己设计一个传热比赛的实验方案,比一比哪种试验材料的传热速度快。在实验前可以请为同学来预测一下那种材料的传热快,那种慢,下面请大家设计实验方案并且通过你们的实验来进一步验证你们的预测是否正确。(要强调实验时注意安全、分工合作、做好记录)

2、小组讨论自己的实验方案

3、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汇报实验情况。、小结:不同材料的传热的快慢不相同,金属材料的传热较快,塑料、木头等材料传热较慢。不同材料传热的快慢不相同。像实验中的金属那样,传热能力好的物体叫做热的良导体。塑料、木头等传热能力弱的物体叫做热的不良导体。(当学生有了对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初步认识后,再让他们联系生活回忆还知道有哪些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举例会加深学生对两个新概念的认识。)(2)铜条、铝条与钢条的导热比赛

1、如果都是金属,它们传递热的速度是否相同呢?

2、根据材料设计实验方法,自主研究。(鼓励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做出推测,并设计方案。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需要控制的因素,还要强调如何做到安全地实验。对于这个导热比赛的实验活动,要给予较多时间,让学生们根据实际条自主研究)

3、学生实验活动。

4、汇报交流:同样都是金属,但它们的导热速度也是不同的。实验中还有什么新的发现?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解决的?

三、演示铜、铁、铝金属导热性能:

1、教师演示教科书42页下部设计的实验。

2、说说观察到的现象和想法。(通过多次实验,学生们会意识到实验方法的选择和改进,对实验数据的准确性有着很大的影响)板书设计:

传热比赛

不同材料物体导热性能不一样热能力好的物体-----热的良导体

金属传热能力弱的物体-----热的不良导体

塑料、木头教学后记:

第四篇:(免费)国际排球比赛判裁法

国际排球比赛场地介绍及判裁法

排球比赛特性

排球比赛是由两队球员在一以球网分隔的比赛场地上进行的一种团队竞技。有不同比赛方式,适应特定状况提供人们不同比赛。

比赛的目标是要每队采用合于规定的方法击球过网,落于对方的场地上,同时防止球在自己的场地上落地。每一队有三次机会将球击回对方的场区(拦网触球除外)。

比赛由发球开始,球员击球过网进入对方的场区,双方往返击球,直到球触地、出界或一队无法正确的回击为止。

排球比赛中,球队赢得一球则获得一分(得球得分制),当接发球队赢得一球,该队得到一分并取得发球权。

第一篇比赛

第一章设备与器材

比赛区域

比赛区域包括比赛球场和无障碍区,而且是对称长方形。

1范围

排球规则1999--2000

比赛球场是一个18公尺x9公尺的长方形场地,四周设有相互对称且至少3公尺宽的长方形无障碍区域。场内自地面向上至少7公尺的空间必须无任何障碍。

FIVB世界性及正式比赛,场外无障碍区域,自边线外至少须有5公尺;自端线外须有8公尺;自地面以上高度至少须有12.5公尺。

1.2场地表面

1.2.1表面必须平坦、水平并且一致,场地表面须使球员无受伤之虞。粗糙、湿滑的球场严禁使用。FIVB世界性及正式比赛,仅允许使用木质或人造橡胶的场地。任何球场必须先获得FlVB的认可。

1.2.2室内球场的表面必须为浅色。

FlVB世界性及正式比赛,球场的界线皆为白色,场地与无障碍区域则须周不同颜色加以区别。

1.2.3室外球场可有每公尺0.5公分的倾斜度,以便于排水。界线禁止用固体材料做成。

1.3球场界线

1.3.1所有的球场界线皆为5公分宽,且必须为浅色,并与地面及其它线条颜色不同。

1.3.2界线:

比赛球场由两条边线及两条端线所构成。边线与端线均包含在比赛球场范围内。

1.3.3中线:

中线把球场分割成每边9公尺x9公尺,此线从网下延伸至二条边线为止。

1.3.4攻击线

攻击线位于中线的中心点向后三公尺处。

1.4场区及区域

1.4.1前区

FlVB世界性及正式比赛,在攻击线约两侧各划五段长15公分宽5公分,间隔20公分的虚线,虚线总长为1.75公尺(含线宽)。前区延伸至边线以外至无障碍区底为止。

1.4.2发球区

发球区为一位于端线之后(不含端线)、宽9公尺的区域。此区域两侧受到两条位于端线之后20公分、长度15公分的短线,延伸至边线。两条线皆计入此区域的宽度范围内。

深度方面,发球区可延伸至场外无障碍区域尽头。

1.4.3替补区

替补区是由两条攻击线的假想延伸线至记录台问的区域。

1.4.4热身区

FlVB世界性及正式比赛中,面积3公尺x3公尺的热身区位于无障碍区域外球队席两测的角落上

1.4.5惩罚区:

惩罚区位于两队球员席后方,面积约1公尺x1公尺见方以5公分宽红色为界线,并放二张椅子。

1.5温度

最低气温不得低于摄氏10度(华氏50度)FlVB世界性及正式比赛中,最高温不得超过摄氏25(华氏77度),最低温不得低于摄氏16度(华氏61度)度

1.6照明

FIVB世界性及正式比赛中,比赛场地的照明度,自场地表面上方一公尺高度处,须有1000至1500勒克斯(LUX)的亮度。

2·球网和网柱

2.1球网高度

2.1.1球网置于中线上方,男子网高2.43公尺,女于2.24公尺。

2.1.2球网高度的测量,以测量竿自比赛球场的中央量起。

球网两端(边线上方)距地面之高度必须相等,并且不得超过规定高度2公分以上。

2.2球网构造

球网宽1公尺,长9.50公尺,垂直张挂于中线轴的上方。

网面由10公分见方的黑色网孔组成。

网顶有5公分宽的水平带子,系以自帆布对折,沿球网的全长缝住。带子的两端各有一个孔,孔中穿有绳索与网柱相系,使网顶呈拉紧状态。

带子的中间有一可弯曲的钢索,以利于将球网紧系于网住上。

在网的下方(无水平带),有一条绳子贯穿于网孔之中,以系紧两网柱,使球网下半部呈拉紧状态。

2.3标志带

两条宽5公分、长1公尺的白色带子垂直紧系于两边线上方球网上。标志带视为球网的一部份。

2.4标志竿

标志竿是一支具有弹性的竿子,长度为1.80公尺,直径为10公厘。

标志竿由玻璃纤维或类似的物质制成。

两支标志竿紧系于标志带的外缘,两边各一支标志竿上部80公分的长度超出网顶,每10公分涂以对比鲜明的颜色,以红白相间为佳。

标志竿应视为球网的一部分且作为有效穿越空间的两侧界限。规则11.1.1。

2.5网柱

2.5.1网柱为支撑球网,位于球场与边线相距0.50至1.00公尺处,其高度为2.55公尺,且最好能够调整。

2.5.2网柱为圆形且平滑,不使用金属铁索以固定网柱于场地上,其装置必须无妨碍和危险。

2.6附属设备

所有附属设备须符合FIVB的规定。

3·球

3.1球的规格

球必须为圆形,以柔软具有弹性的皮革制成,其中实以橡胶或类似质料制成的球胆。

颜色:一致且浅色,或是由FIVB核可之组合色彩排球。

圆周:65公分到67公分。

重量:260公克到280公克。

内部气压:294.3到318.82毫巴(每平方公分0.30到0.325公斤)

3.2球规格的一致性

一场球赛中所使用的球必须具有相同的特性,例如:球的圆周、重量、气压、式样等。

FIVB世界性及正式比赛,必须使用FIVB认可的球。

3.3三球制

FIVB世界性及正式比赛中,可使用三个球。因此项设六名捡球员,即在无障碍区域的四个角落各站一人,两名裁判员身后各站一人。

第二章参加人员

4·球队

4.1球队的组成

4.1.1每一球队最多包含十二名球员、一名教练、一名助理教练,一名运动医护人员(trainer)及一名医师。球员之一是队长且需在记录表上注明。FlVB世界锦标赛中的医师必须事先获得FIVB的认可。

4.1.2每一球队可从12名决定名单中选出一位登记为自由防守球员。(规则8.5)

4.1.3只有登录在记录表上的球员,方可参加比赛,一经教练,队长在记录表上签名后,既不得更换。

4.2球队的位置

4.2.1球员必须坐在球员席或者热身区(规则14.4),教练(规则5.2.3)及其它成员坐在球员席,但可以暂时离座。

球员席位于记录台旁无障碍区以外。

4.2.2只有球队之成员可以坐在球员席,比赛中球员可参予热身(规则4.1.1)

4.2.3比赛中,末上场比赛球员可在热身区徒手热身(规则1.4.4),暂停时可在他们球场后方无障碍区做热身运动。

局间休息球员可在无障碍区用球热身。

4.3装备

球员的装备包括运动衫、短裤及球鞋。

4.3.1运动衫、短裤及袜子必须全队一致,且整洁及颜色相同。(自由防守球员除外规则8.5)

4.3.2球鞋必须轻便柔软,由橡胶或皮革制成。

在FIVB世界性成人组锦标赛中,鞋子的颜色也必须全队一致,但商标的颜色图样可以不同;比赛服必须符合FIVB认可的标准规格。

4.3.3球员运动衫的号码必须使用1至18号。

4.3.3.1号码位置须在胸前与背后的中央部分。号码的颜色必须与运动衫成对比。

4.3.3.2球衣胸前号码至少15公分高,背后号码至少20公分高,号码的笔划应有至少2公分的宽。

FIVB世界性及正式比赛中,在右腿球裤上需绣上号码至少4至6公分高,宽至少l公分。

4.3.4队长的胸前号码下方应配戴一条长8公分宽2公分的带子以资识别。

4.3.5禁止穿著号码不符规定(规则4.3.3)或与同队球员不同颜色的运动衫。(规则4.3.1;自由防守球员除外,规则8.5)

4.4装备的更换

第一裁判可允许一名或一名以上的球员:

4.4.1赤足比赛。

4.4.2局与局之间或替补以后,更换汗湿的运动衫。但新换的运动衫颜色、式样及号码须与原来的相同。

4.4.3天气寒冷时,第一裁判可允许球队穿著训练服装比赛,但全队服装颜色与样式必须相同,(自由防守球员除)并佩有合法的号码经允许后球队球员都必须依照办理(规则4.3.3.i)

4.5禁止的对象

4.5.1禁止佩戴可能致使球员受伤或为球员提供人为助力的对象。

4.5.2球员可以戴眼镜,但危险须自行承担。

5·球队领导者:队长与教练均须为队中成员的行为与纪律负责。

5.1队长自由球员不得担任队长

5.1.1比赛开始前,队长应:在记录表上签字,代表球队参与掷硬币。

5.1.2在比赛时,球队队长若在场上,便成为比赛队长。

当队长未上场比赛须由教练或者队长本人指定另一位选手代替队长职务,直到队长回到场上比赛或者一局结束为止。唯有当死球时,比赛队长且唯有其本人,才有权向裁判要求:

5.1.2.1请求说明所引用规则的解释。也可将队友的要求或问题转达给裁判员。

若无法接受裁判的解释,队长必须立即向裁判员提出异议,保留比赛后将异议记载于记录表上以作为正式抗议的权利(规则23.2.4)

5.1.2.2请求认可

更换运动服装或配备,

确认球员的位置,

检查场地、球网、球等。

5.1.2.3依法请求比赛中止(规则16.2.1)

5.1.3比赛结束时,队长应:

5.1.3.1向裁判员致谢,并于记录表上签字以承认比赛结果。

5.1.3.2若其曾向第一裁判提出异议,可在记录表上确认抗议的记录(规则5.1.2.1)

5.2教练

5.2.1比赛时教练坐在场边指导其球队打球,教练向第二裁判提出阵容单、暂停、替补等要求。

5.2.2教练在比赛前登记或核对己方球员记录表上的姓名与号码并签字。

5.2.3比赛中

5.2.3.1每一局比赛前,教练应将填妥并已签字之球员上场阵容单交给记录员或第二裁判。

5.2.3.2在比赛进行中,他必须坐在最靠近记录员的球员席上,但可暂时离席。

5.2.3.3要求暂停或替补球员。

5.2.3.4教练可以在球员席前的无障碍区至热身区之间站立或走动进行指导,但不得干扰或延误比赛。

5.3助理教练

5.3.1助理教练坐在球员席上,但无权调度比赛。

5.3.2若教练必须离队时,助理教练可在比赛队长的要求下,经第一裁判的认可执行教练的任务。

第三章比赛形式

6·得一分,胜一局,胜一场

6.1得一分

6.1.1当球队犯规时,裁判鸣笛,并依据下列规则处罚

6.1.1.1如果有二次以上连续犯规发生,只算第一次犯规。

6.1.1.2如果双方的犯规同时发生,称双方犯规,该球不计,重新比赛。

6.1.2犯规结果

犯规的结果,则失一分:

6.1.2.1若接发球队犯规,则发球队得一分且继续拥有发球权。

6.1.2.2发球队犯规,则对队得一分且得到发球权。

6.2胜一局

第一周至第四局,先获得25分并至少领先2分则胜一局(第五局除外)若比数为24:24时,则必须领先对队2分为止,(例:26:24;27:25)

6.3胜一场

6.3.1获胜三局之球队为该场比赛的胜队。

6.3.2若局数为2比2时,在决胜局(第五局)之比赛,先获15分并领先对队2分为胜。

6.4球队未出场及阵容不完整

6.4.1若球队经由裁判员警告后仍拒绝出场,则宣布取消资格。以每局0:25及该场0:3的比数由对队获胜。

6.4.2球队无正当理由,于规定时间内不上场比赛,即予宣布缺席,其判决结果与规则6.4.1相同。

6.4.3若球队阵容不完整以致该局或该场不能比赛时(规则7.3.1.1)则判该队于该局或该场比赛失败。对队即获赢得该局或该场所需的分数或分数与局数。未能完成比赛的球队则维持其原得的分数与局数。

7.比赛程序

7.1掷硬币:赛前第一裁判执行掷硬币决定第一周发球权及场地权,若须进入决胜局,第一裁判须再次进行掷硬币的选择。

7.1.1在两队队长面前进行掷硬币事宜。

7.1.2掷硬币获胜者可任选下列之一:

7.1.2.1发球权或接发球权。

7.1.2.2选择场地。

输者只有另一选择。

7.1.3若两队先后进行网前热身,则由先发球的球队先行开始。

7.2热身时间

7.2.1如赛前已有场地练习,则每队上场各有3分钟的热身时间;否则,可各有5分钟时间。

7.2.2若两队队长同意一起进行赛前热身,则依据规则7.2.1的规定,两队可同时进行6分钟或10分钟的热身活动。

7.3球队上场阵容

7.3.1·各队必须始终保持六名队员在场比赛。

7.3.1.1每局开始时所决定的球员位置轮转顺序均须维持到该局结束。

7.3.1.2·若球队选择登记自由防守球员,则自由防守球员的球衣号码必须在第一周时与6位先发球员的号码一同标示在阵容军士。

7.3.2在每局比赛开始前,教练必须将球队上场的阵容写在阵容单上,签字后交给第二裁判或记录员。

7.3.3凡末列在上场阵容单内的球员即为替补球员。

7.3.4上场阵容单一经提出,即不得更改。

7.3.5若球员的实际位置与上场阵容单上所填的位置不符时:

7.3.5.1球员须在该局比赛开始前,依上场阵容单上所示的位置作更正,不予判罚。

7.3.5.2同样地若一名或多名上场球员未登于上场阵容单上,则必须依照阵容单中所列更换球员,不予判罚。

7.3.5.3然而,若教练希望保留阵容单上未登记的球员上场,则必须请求合法的替补,并登记于记录表上。

7.4位置

当发球员击球的瞬间,双方球员均须在各自的场区内依照轮转次序排列(发球员除外)

7.4.1球员位置如下:

7.4.i.1三名沿着球网排列的球员为前排球员,应站在4号位置(左)、3号位置(中)及2号位置(右)

7.4.1.2另三名为后排队员,站在5号位置(左)、6号位置(中)及1号位置(右)

7.4.2球员之间关系位置

7.4.2.1每一名后排球员的位置均须比其所对应的前排球员离球网更远。

7.4.2.2前后排球员必须依序排列(规则7.4.1)

7.4.3球员的位置是以他们足部接触地面的位置来判定如下

7.4.3.1每一位前排球员均必须至少有一足的一部分,较具相对位置的后排球员之双足更靠近中线,

7.4.3.2每一位右(左)侧球员均必须至少有--足的一部分,较同排中间球员的双足更靠近右(左)测的边线。

7.4.4球一旦发出,球员即可在己方的场区及无障碍区域任意移动。

7.5位置错误

7.5.1当发球员击球的瞬间,若有球员未按其规定位置站立,则判该球员犯规(规则7.3和7.4)

7.5.2若发球员击球时犯规(规则13.4和13.7.1)先于位置错误之前,判发球犯规。

7.5.3若发球员是击球后的犯规(规则13.7.2)轮转错误犯规。

7.5.4位置错误之判罚如下:

7.5.4.1该队失一球(规则6.1.2)

7.5.4.2球员应立即回到正确位置。

7.6轮转

7.6.1整局比赛的轮转顺序,发球顺序,球员位置都依阵容单来决定。

7.6.2当接发球队取得发球权时,该队球员必须依顺时针方向轮转一个位置(2号位置的球员轮转到l号位置发球,1号球员则轮转到6号位置,依此类推)

7.7轮转错误

7.7.1当发球未按轮转顺序进行时,即为轮转错误(规则7.6.1)。而产生下列结果:

7.7.1.1轮转错误的球队应判丧失发球权(规则6.1.2)并由对队得一分(规则6.2)且拥有发球权。

7.7.1.2改正球员轮转次序。

7.7.2除此之外,记录员应即判定犯错的正确时间。犯规队在错误期间所得的分数均须取消,其对队所得的分数则依然有效。

若无法确定错误时间则分数不取消,仅判犯规球队失一球。

8.球员替补

球员替补是指裁判员允许一名球员退场,并由另一名球员上场代替其位置(规则16.5)

8.1替补限制

8.1.1每队每局最多可准许有六人次的替补,且同时可替补一名或多名球员。

8.1.2每局开始时上场的球员,仅可在该局中退场一次及再进场一次,但仅以回到原比赛位置为限。

8.1.3替补球员每局仅可上场一次,以替换开始时上场的球员,同时该替补球员亦仅能由原来被替补退场的球员所替换。

8.2例外替补

球员受伤无法继续比赛时,(自由防守球员除外规则8.5.2.4)应作合法之替补,如该队已无合法替补之可能,则可使用例外替补,且不受规则8.1规定的限制。

例外替补是指不在场内之任一球员(自由防守球员除外)替补受伤之球员,受伤之球员不得再进场比赛。

8.3驱逐替补

被判驱逐或取消资格的球员(规则21.3.2、21.3·3)必须以合法的方式进行替补。若是无合法替补的可能,则应判该队为阵容不完整(规则6.4.3;7.3.1.1)

8.4非法替补

8.4.1凡球员替补超出规则8.1之规定音,即为非法替补(规则8.2所规定之情形除外)

8.4.2当球队构成非法替补,且比赛已重新开始后才发现(规则9.1),则依下列程序处理:

8.4.2.1非法替补之判处,为对队得一分,且拥有发球权。(规则6.1.2)

8.4.2.2错误替补应即改正,

8.4.2.3该队在犯错期间所得的分数一律取消,而对队所得的分数依然有效。

8.5自由防守球员

8.5.1自由防守员(规则4.1.2)于赛前必须用明显线条标示于记录表,号码亦必须于第一局的阵容单上标示(规则7.3.1.3)。

8.5.2自由防守球员的特殊规定:

8.5.2.1装备

自由防守球员必须穿著与其它球员明显不同颜色或不同样式的比赛服(规则4.3.5)

8.5.2.2比赛行为

(a)自由防守球员可以替补任何一位后排球员。

(b)自由防守球员只能扮演后排球员的角色,并且不能将高于网上端的球击向对区(含场内及无障碍区)。自由防守球员不得发球、拦网或试图拦网。自由防守球员于前区及延长区域内,使用高手手指传球时,则队友不得将高于网上端的球完成攻击。如果自由防守球员于后区以高手手指传球时,则队友可以任意击球。

8.5.2.3球员替补

(a)自由防守球员的替补不计为合法正常替补次数,其替补次数、对象不限,但其退场必须与原球员相互替补,再替补时必须经过一次死球。

(b)交换时机:

i每一局开赛前第二裁判查验阵容单之后;

ii在比赛中成死球时

iii鸣笛发球之前。

(c)自由防守球员进出场区只能在球员席前介于攻击线与端线之间进行。

8.5.2.4自由防守球员受伤的替换:

(a)经等一裁判允许,自由防守球员受伤时须与场外球员进行替补,并不得参加所剩下

的比赛。(包含已替补之球员)

(b)被指定替补受伤的自由防守球员之选手,在所剩下之比赛中只能担任自由防守球员

的职务。

第四章 比赛行为

9.比赛情况

9.1比赛的开始

第一裁判员鸣笛后开始发球;而比赛的进行始于发球员击球的瞬间。

9.2死球的构成

比赛中犯规,裁判鸣笛时,构成死球。若无犯规,则自鸣笛时构成死球。

9.3界内球

当球触及包括球场界线在内的场内地面时,即为「界内球」(规则1.3.2)

9.4界外球

以下情况发生时为「界外球」

9.4.1球体触地的部分完全落在界线外时;

9.4.2球触及球场以外的任何物体,如天花板或非比赛球员时;

9.4.3球触及标志竿、绳子、网柱或标志竿、标志带以外的球网本身时;

9.4.4球体全部或一部分在有效的球网空间外通过其垂直面时(规则11.1.2情况除外)

9.4.5球体全部通过网下垂直面。(规则11.1.3)

10·比赛的击球:每队必须在自己比赛区域内打球(除了规则1l.1.2以外)无论如何,救球可以自无障碍区将球打回。

10.1球队的击球次数

各队均赋予至多三次的击球(拦网除外,规则15.4.1)击回对区,若超过就构成四击球。

全队击球次数的计算不仅包括球员有意的击球,同时也包含无意的触球。

10.1.1连续击球

同一名球员不得连续击球两次(拦网除外,规则10.2.3、15.2·、15.4.2)

10.1.2同时触球

二名或三名球员可同时触球。

10.1.2.1当二(三)名队友同时触球,应视同二(三)次的击球(拦网除外)

若二(三)名队友均趋前击球但仅一人触球,则视为一次击球。

若同队球员互相碰撞,不视为犯规。

10.1.2.2若双方球员于球网上方同时触球而比赛继续进行,则接球的一方仍有三次击球权。

若该球落于界外,则为该球所在场区的对队犯规。

10.1.2.3若因双方球员同时触球而造成「持球」(规则10.2.2)则判为双方犯规(规则6.1.1.2)

并重新发球。

10.1.3藉助击球

在比赛区域内,球员不得以队友或任何建造物/物体作为击球的支撑。

然而若球员即将犯规(触网或越过中线等),队友可予以阻止或将其拉回。

10.2击球的特性

10.2.1可用身体任何部位触球。

10.2.2击球必须清晰,不可持球或抛球,球可反弹至任何方向。

10.2.3球可触及身体数个部位,惟须以同时触及为原则。

例外:

10.2.3.1在拦网时,球可以连续数次触及一名或多名拦网者,但须在同一动作中发生(规则15.2.)

10.2.3.2球队第一次击球时(规则10.1、15.4.1)只要是发生在同一动作中,球可以连续触及身体多处部位。

10.3击球的犯规

10.3.1四击:球队在击球回对方场区前触球四次(规则10.1)

10.3.2藉助击球:在比赛区域内,球员以队友或任何建造物/物体作为击球的支撑(规则10.1.3)。

10.3.3持球:球员未能清晰的击球(规则10.2.2)而是用持球、掷球。

10.3.4连击:球员连续击球二次或球连续触及身体数个部位(规则10.2.3)

11·近网球

11·1球越网

11.1.1送到对队场区的球,必须由网上有效穿越空间越过。有效穿越空间是限于球网垂直面部分,其范围如下:

11.1.1.1下至球网上缘。

11.1.1.2两侧到标志竿及其假想延伸线内。

11.1.1.3上至天花板。

11.1.2球的部份或全部从有效空间外穿越球网垂直面飞向对方无障碍区可击回继续比赛只要:

11.1.2.2该球员末接触到对方场区

11.1.2.2球由同边有效空间外击回,对手不得妨碍

11.1.3当球体完全越过球网以下的垂直平面时,即为"界外球"

11.2球触网

当球飞越球网时(规则ll.l.1)可以触网。

11·3球入网

11.3.1击球入网时,可在球队三次击球的限制下将球救起(规则10.1)。(发球除外)

11.3.2若球将球网的网孔击破或将球网击落,则该球不计,并重新发球。(发球除外,规则11.2)

12·近网球员

12.1手越过球网

12.1.1拦网时,若未妨碍对方球员攻击前及攻击时的活动,

拦网者可越网触球(规则15.3)

12.1.2当进攻球员在自己的比赛空间击球时,手于击球后可顺势越过球网。

12.2网下侵入对区

12.2.1只要不妨碍对方的活动,允许球员由球网下方侵入对方空间。

12.2.2跨中线侵入对方场区:

12.2.2.1允许单是(手掌)或双足(手掌)触及对方场地,惟侵入的单是(手掌)/双足(手掌)须

仍有一部份与中线接触或在中线的上方。

12.2.2.2禁止以身体的其它任何部位触及对方场地。

12.2.3球员可在死球后进入对方的场地(规则9.2)

12.2.4若未妨碍对方球员的活动,球员可侵入对方的场外无障碍区域。

12.3触网

12.3.1球员无企图击球而触及球网或标志竿,不视为犯规(规则12.4.4)。

12.3.2球员一旦击球后,可触及球网全长以外的网柱、绳子或其它物体。但不得妨碍比赛。

12.3.3若球被击入网,并致使球网触及对方球员,不作犯规论。

12.4近网球员犯规

12.4.1在对方攻击前或攻击时,球员于对方空间内触及球或对方球员(规则12.1.1)

12.4.2球员由网下侵入对方空间干扰对方的活动(规则l2.2.1)

12.4.3球员侵入对方场地(规则12.2.2.2)

12.4.4球员企图击球时,触及球网及标志竿(规则12.3.1)

13.发球

发球,系指后排右方球员在发球区内用一只手或手臂将球击出而进入比赛

的动作。(规则13.4.1)

13.1一局的首先发球

13.1.1第一局与决胜局(第五局)的第一次发球,以掷硬币方式决定之(规则7.1)

13.1.2其它各局则由前一局未先发球的球队开始发球。

13.2发球顺序

13.2.1各队球员须依照上场阵容单的顺序,依次发球(规则7.3.1.2)

13.2.2每局第一次发球后,其后的发球球员依下列方式决定:

13.2.2.1当发球队赢得该球时,由原球员再发球

13.2.2.2当接发球队赢得该球时,则由接发球队获得发球权并轮转(规则7.6.2)。出前排右的球员移到后排右位置进行发球。

13.3指示发球

第一裁判确认发球员已拿球,且双方球员已准备进入比赛,便可指示球员发球。

13.4执行发球

13.4.1球抛起或离手后,应以单手或单臂的任何部位将球击出。

13.4.2在击发球的瞬间或跳跃发球起跳时,发球员不得触及球场场区(含端线)或发球区以外的地面。击球后,可踏入或落于发球区外或场内。

13.4.3第一裁判鸣笛指示发球后,发球员必须在八秒钟内将球击出。

13.4.4裁判鸣笛前所发出的球无效,应重新发球。

13.5掩护

13.5.1发球队球员不得以个人或集体掩护方式妨碍对方观察发球者或球的飞行路线。

13.5.2在发球时,球员不得以个人或集体以挥动手臂、跳起或侧移。球飞经集结球员上方,即构成掩护。

13.6发球犯规 13.6.1即使在对方位置错误的情况下(规则13.7.1),下列的犯规则成为换边发球。发球员: 13.6.1.1违反发球顺序(规则13.2)。 13.6.1.2未按规定执行发球(规则13.4)。 13.6.2发球犯规:击发球后犯规正当发球后,造成发球犯规的情况如下(除非有球员位置错误):(规则13.7.2) 当球: 13.6.2.1触及发球队球员

第五篇:冶金传热

有关传热在冶金上的应用

热动0902班 黄炜翔指导老师:日期:2010 9 1

2摘要:热传递现象无时无处不在,它的影响几乎遍及现代所有的工业部门,也渗透到农业、林业等许多技术部门中。可以说除了极个别的情况以外,很难发现一个行业、部门或者工业过程和传热完全没有任何关系。不仅传统工业领域,像能源动力、冶金、化工、交通、建筑建材、机械以及食品、轻工、纺织、医药等要用到许多传热学的有关知识,而且诸如航空航天、核能、微电子、材料、生物医学工程、环境工程、新能源以及农业工程等很多高新技术领域也都在不同程度上有赖于应用传热研究的最新成果,并涌现出像相变与多相流传热、(超)低温传热、微尺度传热、生物传热等许多交叉分支学科。在某些环节上,传热技术及相关材料设备的研制开发甚至成为整个系统成败的关键因素。现在,本人就介绍一下传热学在冶金上的应用。

关键字:有色冶金 黑色冶金 冶金传热设备

一. 冶金的概念及冶金方法的分类

冶金是研究由矿石或其它含金属原料中提取金属的一门科学。冶金科学通常可以分为黑色冶金和有色金属冶金。前者包括生铁,刚和铁合金(如铬铁,锰铁等)的生产;后者包括其余所有各种金属的生产。

作为冶金原料中的矿石(或精矿),其中除含有所要的提取的金属矿物外,还含有伴生金属矿物以及大量的无用脉络矿石。冶金的任务就是把所要提取的金属从成分复杂的矿物集合物中分离出来并加以提纯,这种分离和提纯过程往往都不能一次完成,需要进行多次。一般来说,冶金过程包括:预备处理,熔炼和精炼三个循序渐进的作业过程。

在现代冶金中,由于矿石(或精矿)的性质和成分,能源,环境保护以及技术条件等情况的不同,故实现上述冶金作业的工艺流程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根据各种方法的特点,大体是可以将其归纳为三类:火法冶金,湿法冶金和电冶金。

1. 火法冶金

火法冶金是在高温条件下进行的冶金过程。矿石或精矿中的部分或全部矿物在高温下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变化,生成另一种形态的化合物或单质,分别富集在气体、液体或固体产物中,达到所要提取的金属与脉石及其它杂质的分离的目的。实现火法冶金过程所需要热能,通常是依靠燃料来供给,也有依靠过程中的化学反应来供给的,比如,硫化矿的氧化焙烧和熔炼就无需由燃烧供热;金属热还原过程也自然是自热进行的。

火法冶金包括:干燥、焙解、焙烧、熔炼、精炼、蒸馏等过程。

2. 湿法冶金

湿法冶金是溶液中进行的冶金过程。湿法冶金的温度不高,一般低于100℃,现代湿法冶金中的高温高压过程,温度也不高股票200℃左右,极个别情况温度可以达到300℃。湿法冶金包括:浸出、净化、制备金属等过程。

浸出用适当的溶剂处理矿石或精矿,使要提取的金属成某种离子(阳离子后络阴离子)形态进入溶液,而脉石及其它杂质则不溶解,这样的程序叫浸出。浸出后经沉清和过滤,得到含金属(离子)的浸出液和由脉石矿物组成的不容残渣(浸出渣)。对某些难浸出的矿石或精矿,在浸出前常常需要进行预备处理,使被提取的金属转变为易于浸出的某种化合物或盐类。例如,转变为可溶性的硫酸盐而进行的硫酸化焙烧等,都是常用的预备处理方法。净化在浸出过程中,常常有部分金属或非金属杂质与被提取金属一道进入溶液,从溶液中除去这些杂质的过程叫做净化。

制备金属用置换、还原、电积等方法从净化液中将金属提取出来的过程。

3.电冶金

电冶金是利用电能提取金属的方法。根据利用电效能的不同,电冶金又分为电热冶金和

电化冶金。

电热冶金是利用电能转变为热能进行冶炼的方法。在电热冶金中,按其物理化学变化的实质来说,与火法冶金过程的差别不大,两者的主要区别只是冶炼时的来源不同。

电化冶金(电解和电积)是利用化学反应,使金属从含金属盐类的溶液或熔体种析出。前者称为溶液电解,如铜的的电解精炼和锌的电积,可列入湿法冶金一类;后者称为熔盐电解,不仅利用电能的化学反应,而且也利用了电能转化为热能,借以加热金属盐类使之成为熔体,故也可以列入火法冶金一类。

从矿石后精矿石中提取金属的生产工艺流程,比如,硫化铜的火法冶炼,最后还需要有湿法电解精炼过程;而在湿法炼锌中,硫化锌还需要用高温氧化焙烧对原料进行炼前处理。

二. 冶金设备

冶金的设备包括散料输送设备、流体输送设备、冶金传热设设备、混合语搅拌装置、古液分离设备、萃取与离子交换设备、蒸发也结晶设备、电解与电积设备、冶金燃烧装置、焙烧与烧结设备、熔炼设备、烟气收尘与净化设备。冶金过程的顺利进行,是通过上述设备的协同作用,共同完成的。下面我就来介绍几种上述设备,重点讲解传热设备在冶金当中的作用。

1. 散料输送设备

金属矿物在进入冶金过程处理之前,都必须进过一系列物理准备过程和化学准备过程。物料经过这些准备处理符合冶金过程的要求后,才能进入冶金炉或其它反应装置,以确保冶金过程正常进行,生产出合格的冶金产品。散料输送设备在冶金生产的整个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实现现代化、自动化连续生产的必要条件之一。

2.流体输送设备

液体和气体都表现出易于变形和流动的性质,统称为流体。冶金工程种普遍遇到流体输送的情况与大多数的提取和精炼过程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湿法冶金中溶液及矿浆的输送、储槽中液位高度的确定、管路的设计计算、火法冶金中炉子的供风与水冷装置、炉内气体流动规律、烟道中烟气的流动阻力及烟道的设计、流态化反应器床层阻力的计算等,都与流体的流动有关。流体输送冶金过程的优化和控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3.混合与搅拌设备

在冶金反应器中应力器内成分和温度均匀,以提高反应速率和反应效率,在实践中,要实现器内液体混合均匀时不可能的,只能采取工艺措施尽可能地缩短混合均匀时间。用各种方式加强液体搅拌是达到此目的的唯一途径。另外,在金属液烧注,特别是钢的连铸过程中,对钢液的搅拌有利于促进凝固传热和提高铸坯质量,总之,混合和搅拌设备在冶金上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4.固液分离设备

若物系内部各处物质均匀且不存在相界面,则称其为均相混合物或均相物系,溶液及混合气体都是均想混合物。由具有不同物理性质的分散物质和连续介质组成的物系称为非均相混合物系。在非均相混合物系中,处于分散状态的物质,如分散于流体中的固体颗粒、液滴或气泡,称为分散物质或分散相;包围分散物质且处于连续状态的物质称为连续介质或连续相。冶金及其化工过程中常常涉及固体及固体颗粒和液体组成的液态非均相物系。液体为连续相,固体为分散相,这种固体颗粒悬浮于液体中所组成的系统称为悬浮液。固液分离设备就负责这些悬浮液中固液体的分离。

5.萃取与离子交换设备

溶液萃取用于湿法冶炼,在稀土金属和稀有金属的提取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用萃取法来提取铟、铊、铼等金属,高效节能,总之,溶剂萃取是湿法冶金中的应用进展很快,萃取设备也在冶金中咱重要地位。

离子交换设备室用于水溶液的分离、提取较稀溶液的设备。在溶液中低浓度的溶质的分离、提纯都需要利用到离子交换设备,可见,离子交换设备在冶金领域中发挥着日益重要多作用。

6.蒸发和结晶设备

蒸发设备通过加热溶液移出蒸汽,从而获得较高物质浓度。结晶设备则是从溶液、蒸汽或熔融物质中析出晶体所要利用到的设备。

7.电解和电积设备

电解设备是用于火法冶金工艺提出有色金属,而电积设备则是用于湿法冶金中,使得金属离子在阴极析出的设备。

8.冶金的传热设备

很多冶金的化学反应都需要控制在一定温度下进行,为了维持所要求的温度,物料在进入反应器之前往往需要预热或冷却;在冶金进程中,由于反应本身需吸收或放出热量,又要及时补充或移走热量。如闪速炼钢过程,为了强化熔炼反应,需将富氧气预热至500℃以上;又如硫化锌精矿的流态化焙烧过程,由于反应放出大量的热,炉子外面需设置冷却水套,及时移走多余的热量。此外,还有一些过程虽然没有化学反应发生,但仍需维持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如干燥和结晶,蒸发与热流体的输送等,都直接或间接与传热油关。冶金反应多数素要传热才能完成,冶金传热设备有自己的特点。下面本人就来具体介绍一下传热在冶金上的应用。

A.冶金过程换热的方式

冶金的传热过程是靠各种传热设备来进行的,特殊情况下还要借载热体来输送热量。基本的换热方式主要有一下三种:

(1)间隔是换热:高温流体与低温流体在间壁的一侧,通过流体的对策、器壁的传导综合传热。套管式、列管式、板式和特殊形式的换热器都属于这一类。

(2)间接接触换热:热流体和冷流体直接混合,传质、传热同时进行,不需要传热面。在工业上常用的凉水塔、喷洒式冷却塔、混合冷凝器都属于这一类。

(3)蓄热是换热:讲高温气体通过热容量大的蓄热室,再使冷气体进入该蓄热室吸收热量,冷气体逐渐被加热。这种设备常用在大量余热的冶金、石油等工业上。

B载热体

被加热的物料如果不适合与热源直接接触,可通过中间介质进行加热。被加热的介质把热量传递给需要加热的物料,这种介质称为载热体。常用的载热体为水蒸气、有机载热体、熔盐载热体及液态金属等,其中水蒸气在冶金工程过程中最常用。

(1) 直接蒸汽加热:把蒸汽直接通入待加热的物料,设备简单,操作易行;但是加热的结果是物料会被稀释。只有工艺允许,才能使用这种方法。这种加热方法无需特殊设备,只要将有孔的蒸汽喷嘴插入被加热物料中即可。在入口管路应该装有单向阀门,以防止在蒸汽管路压强降低时,被加热物料吸入蒸汽管路中。

(2)间接蒸汽加热:多数加热过程不适于蒸汽直接加热,而需要用间壁式的热交换器通过蒸汽进行间接加热。加热蒸汽冷凝式放出潜热,成为冷凝水而排出,有时冷凝水还可以降到更低的温度以放出更多的热量。

C 换热器的类型

根据结构形状,换热器可以分为蛇管式换热器、套管式换热器、列管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夹套是换热器特殊式换热器。根据用途可以分为加热器、冷却器、预热器、冷凝器和再沸器等。按材料可以分为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换热器。

现在介绍一下冶金工业中常用的热风炉,热风炉是一种蓄热式换热器。热风炉供给高炉的热量约占炼铁耗热的1∕4。目前的风温水平一般为1000∽1200℃,高的为1250∽1350℃,

最高的可达1450∽1550℃。高温风是高炉最廉价、利用率最高的能源,风温每提高100℃,约降低焦比4%∽7%,提高产量2%。

热风炉的主要作用是把鼓风加热到高炉要求的温度,是一种按蓄热的原理工作的热交换器。蓄热是热风炉是循环周期工作的,它的一个循环周期可以分为燃烧阶段和送风阶段。热风炉的分类

1. 内燃式热风炉

内燃式热风炉包括燃烧室、蓄热室两大部分,并由炉基、炉底、炉衬、炉箅子、支柱等构成。

2. 外然式热风炉

外然式热风炉是由内燃式热风炉演变而来的。它的燃烧室设于蓄热室之外,二者在两个室的顶部以一定的方式连接起来。

外然式热风炉的优点是,取消了燃烧室和蓄热室的隔墙,使燃烧室和蓄热室各自独立,从根本上解决了温差、压差造成的砌体破坏。由于圆柱形砖墙和蓄热室的断面得到了充分利用,与内燃式比起来,在相同的加热条件下,外然式热风炉与砌墙直径都较小,故结构稳定。此外,它受热均匀,结构上都有单独膨胀的可行性,稳定性大大提高。由于两室都做成圆形断面,炉内气流分布均匀,有利于燃烧和热交换。

3顶燃式热风炉

所谓顶燃式热风炉,就是只燃烧器安装在热风炉炉顶,在拱顶空间燃烧,不需要专门的燃烧室,又称无燃烧式热风炉。

顶燃式热风炉对比外然式热风炉,有不少优点:

a. 投资小,可节省大量的钢材和耐火材料。

b. 拱顶结构简单,而且均匀对称,对于砖的制造和施工都有利

c. 砌砖结构简单,可节省大量的异形砖,对于砖的制造和施工都有利。

d. 钢结构简单,可以避免应力集中,因而可以避免或减少晶间应力腐蚀可能性。

3. 球式热风炉

球式热风炉是用自然堆积的耐火小钱代替格子砖。它蓄热多,有较大的热交换能力,热效率较高,易于获得高风湿。此外,球式热风炉加热面积大,热交换好,风温高,体积小,节省材料,节约投资,施工方便,建设周期短。

总结:无论是有色冶金还是黑色冶金,无论是火法,湿法还是电解法冶金,都只有各种冶金设备的共同作用下才可以完成。其中,传热设备起着及其关键多作用,如果没有先进的传热设备的帮助,冶金工业不可能有今天的成绩,更不会有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冶金设备?

?有色冶金概论?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免费传热比赛范文】相关文章:

传热比赛范文06-06

第七课传热比赛范文06-08

免费演讲比赛范文05-29

传热学论文范文05-08

传热学重点范文05-18

传热学总结范文05-19

传热学教案范文05-19

传热学小论文范文05-12

高等传热学论文范文05-12

传热学课教案范文05-24

上一篇:卖场专业术语范文下一篇:免费展会总结范文